第一篇:远程教育先进教学服务平台材料
建一个站点,富一方群众
绩溪县荆州乡九华村位于黄山山脉与西天目山山脉的结合地带,全村东西北三向与浙江临安市唇齿相依,是宣城市东向发展的最前端。九华村现有人口近2000人,党总支部下设三个支部,党员73人(其中正式党员70人,预备党员3人),村两委班子共5人,现班子平均年龄43岁,学历大都初中以下,书记主任“一肩挑”。
自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村党总支部以远程教育助推科学发展,在“建、管、学、用”上下功夫,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提高了党总支部的执政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远程教育工作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惠民工程,为使远程教育工作真正成为群众的满意工程,村党总支部以“建一个站点、富一方群众”为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需求,扎实推进了远程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强化领导,加强建设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明确。村党总支部把远程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领导小组,配备了专职管理员,做到领导亲自抓,有人专门管,明确了工作职责,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建强阵地,拓展功能。在村综合楼建立了“远程教育播放室”、“农民技术学校”、配备了电视机、DVD、教学桌椅、课件柜等。
三是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为建立远程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村党总支部建立了站点设备管理、站点学习、站点工作人员职责等制度,加强和规范远程教育工作,并规范上墙。同时,建立了定期研究远程教育工作例会制度,及时总结和改进远程教育工作的经验和不足,推动了远程教育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四是畅通民意,提高服务质量。村党总支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远程教育工作的民意评价机制,通过群众满意度测评,推进远程教育工作。通过群众满意度测评,党总支部远程教育工作群众满意率达98%,远程教育管理人员群众认为优秀达95%,科学地评价了远程教育工作成效。
二、服务引路,活力显著
为推动远程教育健康、有序、顺利开展,村党总支部结合村情民意,有针对性地科学制定教育计划和教学时间安排表,提前在村务公开栏公布,让村民们及时了解培训内容和时间,高了村民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了参学率。
为方便党员和群众自觉学习,村党总支部还定时开放课件播放和图书借阅、定期组织培训、定期上门服务,提高了远程教育站点的服务功能。党总支部规定每月集中性学习不少于3次,这样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拓宽村干部的视野,增强村民的致富本领。同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相关知识。2011年以来,村远程教育接收站共开展规定性学习15次,培训人次达600人次;播放培训6次,达200余人次;通过远程教育助推科学发展观学习4次100余人次。
三、学用闯路,村强民富
自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村党总支部把 “学用”转化作为远程教育工作的脚点,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带动,闯出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使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得到了明显的加快,促进了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村党总支部的凝聚力,发挥党员示范带动。村党总支部采取党员干部带头学、帮助群众学,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带动群众示范,建立了远学用结合示范项目,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致富门路。
第二篇:远程教育教学平台的主要组成模块
依据现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个面向学生的远程教育平台系统一般应包括管理系统模块、学习工具模块、协作交流模块、网上答疑模块、学习资源模块、智能评价模块和维护支持模块几个子系统。1 管理系统模块
管理系统模块主要是执行教务管理和教学管理,含注册登记、权限设置、公告、咨询等功能。教务管理子模块主要是对学生基本信息、学习情况、选修的课程等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同时,也可以把管理上的信息政策、教学要求等信息通过公告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做好学生的管理、沟通工作。教学管理子模块是进行课程教学管理的地方,主要用于公布整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课程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主要的教学内容以及学习的进程、步骤等教学各环节的信息。2 学习工具模块
为了使学生方便的存储所需要的网上信息,或记录下创作的灵感,网络学习的平台要向学生提供一系列辅助学习工具,以支持学生基于网络的学习和探索。“学生学习记录”可以记录下学生学过的知识点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方便学生了解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及时对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做出调整,也方便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网络学习的平台还为学生提供网上搜索工具、学生主页制作工具、学生作品展示工具等等。总之,学习工具模块是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形成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工具系统,是面向学生学习的网络平台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3 协作交流模块
远程教育平台,它的最大的特点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离的,学生往往处于个体的、独立的学习环境中,能以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方式方便地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对话与协作。同学之间可以通过E-mail、BBS 进行非实时讨论,也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等技术进行在线交流,实时讨论,求助解疑。4 网上答疑模块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很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网络学习的平台单独设立了网络学习答疑模块,作为师生相互交流的独立窗口。在当今的众多网络学习的平台中,答疑系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馈答疑系统,学生提交问题后,系统转发给教师,一定时间后,教师将答案再提交给系统,由系统反馈给学生;另一类是自动答疑系统,在某些学科范围内,学生提交问题,系统首先进行关键词切分,再进行Web 数据挖掘,找到知识库中的类似问题的答案提交给学生。如果知识库中不存在类似问题,则将问题转发给教师,再由教师将答案提交给系统,同时将该题目以及解答纳入到知识库中,其他同学在问到相似问题时,可以直接给出解答。学习资源模块
学生在学习中除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之外,为学生建立一个资料丰富、快捷检索学科知识的资源库是网上学习的重要之重。因此制定一个数据库资源的标准,创建一个相对独立的、开放的超媒体信息资源中心,在面向学生的远程教育平台中是很有必要的。
在网络学习支撑环境资源库的设计中,资源的内容应包括与学科内容有关的文字、图形、动画、视频、音频等各种多媒体信息。在资源库内容的组织结构上,应采用超媒体、多层次的立体化连接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此外,资源库必须有强大的检索功能,能方便、快捷的检索信息,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6 智能评价模块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要服从于教学目标,但教学评价却对教学、学习的具体实施起导向作用,所以在面向学生基于网络这个学习的平台中,真正达到学习的个性化,建立新型的、智能型的评价体系是远程教育支撑环境建设的必要条件,是衡量学生学习活动效果的方法和调控学生学习方向的重要手段。现有的网上教学支持系统所提供的评价系统一般包括试卷的生成工具、测试过程控制工具和测试结果分析工具。系统不仅对学生测验提供了自动批改即时反馈功能,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内容。评价更注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趋向于重过程、重行为的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 维护支持模块
一个好的网络学习的平台,必须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各个功能模块不要出现任何问题,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对问题进行及时解决。此模块主要是对网络学习的平台的利用和维护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保证,以帮助学生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我们小组认为,这些模块的功能基本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了,能从各个方面辅助和监督学生的学习。但是,我们小组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每个学习内容有相应的学习时间,智能评价模块,可以增加对学生学习时间的统计,可以帮助了解学生学习的规律,也可以是学生自我督促的一个依据。
2、学习资源模块可以增加学生对资源的评价功能。学生通过阅读资源,并写下评语,能供别的学生参考。同时这也可以是学生交流的一种方式。
第三篇:“双创双争”活动先进教学服务平台
通知
按照省、市委组织部关于黑龙江省远程教育“双创双争”活动先进教学服务平台评比的要求,全区每名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双创双争”活动先进教学服务平台评比实名制投票活动。
投票方式:大家登录龙江先锋网,http:///,点击窗口,进入评比页面,按照要求填写即可,点击下一步进行操作,最后完成。
投票要求:每名党员干部群众只能投票一次,操作到县(市)区网站时,点击“北林党建”,其余网站可选择性的点击。
投票时间:3月7日——3月9日结束。
请各党委、区直部门以及广大党员群众踊跃参与,认真细致地投出宝贵一票。(注:《通知》图片可用鼠标点击左上方箭头拉动至放大或缩小)
北林区委组织部
2012年3月7日
第四篇:远程教育先进材料
远程教育先进材料
镇辖29个行政村,共29个农村党支部,实有农村党员735名,现已建成远教站点 个,建点率达到了100%。
自2003年年底以来,0000镇在1111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组织部有关部署,紧紧围绕“让党员干部经常受,使广大群众长期得实惠”这一中心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不断健全机制,创新形式,全面落实上级有关指示精神,较好地发挥了农村党员远程组织网络的职能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镇所有远教站点设备运行基本正常,呈现了开端良好,运转有序,健康发展的工作格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合力营造有利工作开展的社会环境 为统一全镇各级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镇党委多次组织召开书记办公会议、管区负责人会议以及村支部书记会议,传达学习上级有关精神,研究安排远程工作,宣传远程的意义。使上下各级认识到,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确保党在农村各项政策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结合0000实际,明确提出了“安装要保证质量,管护要保证安全;使用要保证效果” 的总体要求,充分调动了各级共同做好远教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领导,健全队伍,为远教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为加强对远教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书记、组织委员为副组长,远教站指导员和管区书记为成员的远教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镇远教站指导员任组长,五个管区各抽调一名年轻同志为成员的协调工作小组。各村明确一名有文化、有能力、热爱远教工作的同志为远教管理员,成功组建了镇、管区、村三级工作网络。工作过程中,工作组所有人员在准备、安装调试阶段和村管理员一起,天天工作在现场,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形成了领导重视,村两委积极实施,上下一致,齐心协力的良好工作局面。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圆满完成远教基础设施建设
镇党委按照中央确定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指导思想,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克服畏难发愁情绪,统筹兼顾,稳步实施,针对全镇远教基础状况发展不一,基础相对落后,情况比较复杂的实际,制定了切实的安装方案。既按照现有计划,整体推进面上工作,又注重个别村的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 把全镇预备安装设备的站点分成三个批次,分步实施;既保证数量,尽可能扩大站点覆盖面,又坚持标准,严把质量关。我们在安装之前做到用电线路、防盗防护设施、室外卫星天线水泥基座“三项基础”工作达标和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在整个远程工作的准备、安装、调试、应用的过程中,基本达到了准备充分、安装顺利、专人负责、应用规范的要求。同时,严把农民负担关口,坚持节俭办事,受到了群众普遍欢迎。
四、明确责任,严格管理,确保远教设备高效运转
远程的基础是站点建设,关键是搞好管理使用,难点是持之以恒,生命力强弱在于能不能发挥实效。我们围绕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开展工作。一是明确责任。明确对应的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各站点指导员为直接责任人,与各村支部书记签定了远程设备安全责任保证书,增强了村干部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二是健全制度。设备安装调试完之后,以市远教办制定的六项制度为内容,统一制作了标准较高的匾牌、制度上墙,使远教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用制度去约束、引导工作。同时,建立了定期协调调度和督导检查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远教站点,提高了其使用效率。三是落实待遇。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认真落实各级管理员的的待遇,合理解决他们的报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远程渠道畅通、运转灵活、服务高效。为切实发挥好远程的作用,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
五、培养典型,以点带面,全面发挥远教网络职能作用
为切实发挥好远程的作用,三级管理员认真落实工作制度,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每天上网下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农村需要、满足农民要求的课件;搞好教学管理组织,每周组织一次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保证了学习效果。我们充分发挥典型直接高效的示范带动作用,注重抓点带面,全面展开,从安装开始,五个管区选择了五个村作为重点培养的对象,设备优先安装,人员优先培训,定期上门指导,经常保持联系。以此为点,召集管区内其他村经常聚会交流经验和体会。我镇双村管区前双村的管理员赵广河,在镇远程站技术人员的指导帮扶下,不仅运用远教设备播放节目灵活自如,而且把村民户口簿、党员花名册、村财务帐目以及计生生育档案全部输入微机,实现了一机多用、一点多能,对农村政务电子化管理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周围的几个村也效仿他,请他去辅导,学习远程有关技术和应用微机方面的知识,起到了显著的模范带头作用。市远教办的领导在检查指导工作中也对广河同志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
总之,在各级的共同努力下,0000镇的远程工作开端良好、运作高效,从整体上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很多方面和和很多环节离市委组织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其他镇街相比还存在着不足,恳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相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把我市的农村党员远程工作做的更好。
第五篇:服务平台(范文)
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
服务平台认定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合理有效的组织和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建设一批功能较为齐全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走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路子,引导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甘肃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甘政办〔2007〕98号文件《关于加快全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和我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是指由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以及其它社会团体兴办,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研究开发、技术推广、设备共用、产品检验检测、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技术支持服务的开放式技术支持服务机构。
第二章 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
第三条 服务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
1、研究开发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新材料,研究开发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的新技术、新工艺,为中小企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组织和运用国内外的技术和智力资源,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和技术推广活动,利用国内外已有的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综合集成和二次开发,促进科技成果在中小企业中推广
应用。
3、组织相关行业的项目确定、发布和论证,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招商引资,为中小企业
融资合资提供各类技术服务。
4、收集分析相关的国际国内新技术和市场信息,研究行业政策和发展动态,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发展,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提供信息交流、咨询诊断、市场开拓及相关的技术服务。
5、利用自身资源、省内外各类社会资源,为中小企业开展产品试验、产品检测等各类产品
质量技术服务活动。
6、组织和利用各种科技教育资源,开展技术、管理、营销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
第三章 服务平台的认定
第四条 服务平台的认定由甘肃省中小企业局组织进行。
第五条 申请认定服务平台的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服务平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明确,申请单位具备较好的研究、开发场地,具有较先进的仪器、设备。
2、服务平台的科技人员队伍结构合理,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不
低于50%。
3、服务平台组织体系完善,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有较强科技开发实力的依托单位,具备
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第六条 申请认定服务平台的单位应依照以下程序进行:
1、申请认定服务平台的单位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征得行业主管部门的同意。
2、申请认定服务平台的单位制定组建服务平台的实施方案,上报行业主管部门和省中小企业局共同审核。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服务中小企业群体的基本情况和申报服务平台单位的基本情况。
②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③建设的思路、原则和目标。④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主要内容。
⑤保障措施。
第七条 服务平台实施方案经行业主管部门和省中小企业局共同审核后,由省中小企业
局认定。
第八条 服务平台经认定后,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省中小企业局进行业务指导。
第九条 认定后的服务平台应聘请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委员会,对服务平台的重点研究开发领域、重点技术和项目进行咨询与评估。
第十条 认定后的服务平台要建立开放式的运行模式,注重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和社会科技资源,不断提高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得新增土地。
第十一条 认定后的服务平台,应每半年向省中小企业局报送服务平台建设情况说明,并对中小企业开展服务的情况作出报告。省中小企业局每对服务平台的工作进行考评,对服务业绩突出的,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省级中小企业
公共服务平台资格。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点击数: 602【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
甘工信发〔2011〕182号
各市(州)工信委、相关单位:
现将《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四月六日
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工信部《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企业〔2010〕175号)、《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企业〔2010〕240号)精神,加快我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是指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的原则,为区域和行业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技术支持与专利开发、节能环保、市场开拓、法律服务和管理咨询、信息化应用、创业辅导、人才培训等服务的法人实体。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下简称示范平台),是指符合第二条规定,经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工信委)认定,由法人单位建设和运营,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公共服务,运作规范、支撑力强、业绩突出、信誉良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服务平台。示范平台可以是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平台,也可以是某一方面服务功能突出的专业平台。
第四条
示范平台的认定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省工信委负责省级示范平台的认定、规划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各市(州)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市(州)级示范平台的认定管理工作,省级示范平台的初审推荐、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
第二章 服务平台建设
第五条 建设原则。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面向产业、服务企业,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和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非营利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社会服务资源开放共享与统筹规划、重点推动相结合,促进产业升级与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
第六条
建设目标。以综合服务平台为依托、专业服务平台为支撑,以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为重点,建立省、市、县三级服务平台纵向协调发展,综合与专业服务平台横向互补的立体服务网络,服务功能趋于完善,服务质量及企业满意度稳步提升,对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第七条
建设内容。服务平台应具备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服务功能:(一)信息查询:加强网络功能开发,畅通信息渠道,为企业提供法律法规、政策、技术、产品、标准、人才、市场等各类信息服务。
(二)技术支持与专利开发:开展工业设计、技术咨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帮助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增强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建立行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产学研联合,促进技术成果转化、适用技术推广和创新资源共享;指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培养质量管理人员,提供大型加工仪器设备共享服务。
(三)节能环保:为中小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应用及节能评审服务,指导企业加强能源审计、现场管理,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四)市场开拓:组织开展各类展览展销、贸易洽谈、产品推介、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活动;推动建立驻外服务点和营销网络,帮助企业拓宽营销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开展现代物流、商务等服务。
(五)法律服务和管理咨询: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法律咨询,设立法律咨询服务热线,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标准、法律援助,法律、法规、政策等维权服务。提供发展战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咨询诊断,帮助企业学习、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决策和经营管理能力。
(六)信息化应用:积极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和电子商务平台,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提升中小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信息化水平。
(七)创业辅导:为拟创业人员提供创业信息、创业培训、商务策划、工商代理和相关行政许可申报等服务;为创办三年内的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项目诊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投资融资、财税申报、技术支持等辅导服务和创业场地。
(八)人才培训:为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员工提供各类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三章 示范平台认定
第八条
申报条件。示范平台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设立、运营两年以上的独立法人单位,资产总额不低于150万元,财务收支状况良好,经营规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服务功能完善,服务特色突出。从业人数不少于15人,其中大专(含)以上学历和中级(含)以上技术职称专业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有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和必要的服务设施、仪器设备,办公场所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
(三)年服务中小企业不少于60家;近两年服务企业数量稳定增长;用户满意度在80%以上;服务业绩突出,在专业服务领域或区域内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力。
(四)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健全的服务流程、收费标准和服务质量保证措施;服务收入占营业额的比例不低于40%;有明确的发展规划、目标和品牌建设方案。
(五)主要服务于全省中小企业。满足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服务的行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六)积极参加省、市(州)工信委组织的为中小企业服务推广活动,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专业服务机构、企业等相关社会服务资源有稳定、广泛的合作关系,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服务辐射带动能力。
(七)申报单位应是市(州)级示范平台。
(八)主要负责人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具有开拓创新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九)服务业绩较突出、示范带动作用比较明显的市(州)示范平台,上述
(一)、(二)、(三)、(四)的条件可适当放宽。
第九条
申报资料。凡参加示范平台申请的单位必须按附件1的要求提供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应如实填写,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第十条
申报程序。各地服务平台向本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市(州)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负责本地区省级示范平台的推荐工作,对推荐的示范平台运营情况、服务能力及业绩进行测评,填写《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请推荐表》(见附件1之表1),并附被推荐示范平台的申请材料,报省工信委。省级有关单位可依据本办法第八条由所属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后,向省工信委提出申请。
第十一条 被推荐为示范平台的单位需提交下列材料:
(一)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请报告;
(二)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名单及专业、职称情况(附 件1之表5);
(四)主要服务设施、软件或仪器设备清单(附件1之表4);
(五)上一服务收支情况的专项审计报告;
(六)签订服务协议的中小企业名单(附件1之表6)和服务中小企业成效的评价;
(七)服务工作总结或运营计划;
(八)市(州)及以上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从业资格、资质(证明)复印件,备案证明、授予的荣誉证书(证明)复印件;
(九)认定为市(州)级示范平台的相关证明(省级有关单位为市、州初审意见);
(十)能够证明符合申报条件的其他材料;
(十一)得到各级政府的扶持情况;
(十二)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的声明(附件1之表3)。第十二条
认定程序。
(一)专家评审。省工信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申报单位的基本条件、服务能力、服务业绩、社会荣誉、发展目标等情况进行审核,提出示范平台候选名单。
(二)现场考察。必要时根据评审结果和实际情况对示范平台候选名单进行实地考察,提出考察意见。
(三)公示认定。根据专家评审和现场考察结果,初步确定示范平台名单,并在省工信委网站公示7个工作日。
第十三条 省工信委对评审合格的示范平台授予“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
第十四条 省级示范平台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每年3月1日至31日的工作日集中办理。
第四章 示范平台管理
第十五条 省级示范平台名单在省工信委网站及有关媒体公布。
第十六条 对信誉好、服务优、效果显著的示范平台,优先推荐申报中央预算投资项目,优先安排省财政专项支持;并择优推荐申请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各地要在本级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项,支持本地示范平台建设和服务对接活动。
第十七条 及时总结优秀服务平台的经验,推广有效做法。发挥网络、报刊等媒体的作用,加大对优秀示范服务平台的宣传,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利用服务平台加快发展。
第十八条 示范平台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每年2月底前将上工作总结、服务平台运营、建设发展情况(附件2)报省、市(州)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时发布服务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第十九条 省工信委对省级示范平台实行动态管理,示范平台有效期三年,每三年复核一次,复核与申报同时进行。根据属地原则,示范平台将三年工作总结、上服务收支专项审计报告、服务平台运营情况(附件2)、《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复审考核表》(附件3)及《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情况统计表》(附件1之表2)报所在地工信委,由所在地工信委审核汇总后报省工信委。经省工信委复核,对合格的示范平台予以确认;对不合格的发布公告予以撤消。
第二十条 有下列之一情形的,撤消示范平台称号:(一)受到有关行政主管机关、行业组织处分的;(二)被司法机关处罚的;(三)一年内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由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的中小企业服务活动的;(四)多次被中小企业投诉并经查证属实的;(五)一年内不向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报送信息的。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各市(州)可参照本办法,组织开展本地示范平台认定工作,并对市级及以上示范平台给予相应扶持。
第二十二条 示范平台评审工作接受审计、纪检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检查。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
1、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报材料
2、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运营情况表
3、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复审考核表
附件1:
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报资料
(一)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请推荐表(附件1之表1)。(二)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统计表(附件1之表2)。
(三)申报材料真实性声明函(附件1之表3)
(四)申请报告主要内容: 1.申请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创立发展沿革、发展目标、目前基本情况);
2、服务对象所在区域的行业状况,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和公共服务需求情况;
3、管理运营情况(包括:主要管理制度、人员激励、能力提升、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等);
4、近年来的服务情况(包括:主要服务内容、服务对象、规模、方式、收费等);
5、主要服务业绩及对区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贡献(包括:自测情况或典型案例);
6、获得各级政府扶持的情况;
7、下一步发展规划或运营计划。
(五)申请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办公场所产权证明或长期租赁合同(复印件)。
(六)申请单位上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
(七)主要服务设施(含软件、仪器设备等)投资明细表(附件
1之表4)及相应财务支出凭证复印件。
(八)主要从业人员情况表(附件1之表5),大专(含)以上学历证书以及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证明或执业资格证书复印件。(九)近两年服务中小企业名单(附件1之表6);签订的服务协议、合同复印件和服务中小企业的成效评价;区域或行业内10家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评价意见。
(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监督审核)证书复印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
(十一)市级及以上部门颁发的从业资格、资质证书(证明)复印件,授予的荣誉证书(证明)复印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
(十二)其它能证明服务能力的相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