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农技协在我县科技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合集)

时间:2019-05-13 13:2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充分认识农技协在我县科技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充分认识农技协在我县科技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篇:充分认识农技协在我县科技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充分认识农技协在我县科技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甘肃省渭源县 李昭今 仰明义

80年代初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农业和农村政策的正确指导下,广大农民依靠科技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适应农村经济商品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生产的需要,在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的带领下,同一专业生产的农户自发地组织起来,成立了自己的专业技术经济合作组织,这类组织统称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简称农技协)。从1999年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研讨会”上得知:目前我国已有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11万多个,会员620万户,实现年总产值达171.4亿元。

甘肃省渭源县总人口33.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就占了32.54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技协的兴起在我县较迟,是在80年代末期。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农技协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组织动员科技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积极、科学地开展农技协工作,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发展,到2002年全县农技协已发展到了45个,会员人数8200人。这些农技协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技术交流型,主要是对会员普及实用技术,开展技术培训,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如水家窑蔬菜协会等;二是技术经济服务型,在技术交流的基础上,还为会员提供包括优良品种、生产资料、市场信息、运销服务等在内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项目,连丰农作物试验示范协会等:三走技术兼经济和经营实体型。具有了为会员生产的产品进行加工或统一经营的能力和帮助会员提高经济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些协会还实行了股份合作制。通过资本、技术、劳动的联合,把会员和协会的利益更加紧密联系起来。如渭源县养殖业开发协会、五竹良种洋芋协会、五竹蚕豆开发协会等。1999年7月,全省农技协经验交流会在莪县召开;2002年8月,全区农业协会现场会议在渭源召开,两个会议充分肯定了我县在农技

协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农技协是农村科技发展中的重要社会力量,是推进科技转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组织。农民通过农技协走向了市场。虽然广大干部、群众对农技协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很不够,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充分认识,这样才能使农技协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农技协在全县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农技协是新时期农民群众的伟大创举,是农村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农村组织制度的创新。我县农技协在10多年的发展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农技协是新时期农民走向互助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之上,是对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是新时期农民在技术、资金、劳务等方面的自愿联合与合作,是农村组织制度的创新和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它尊重了农民的意愿,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增强了广大农民消化、吸收、推广及开发新技术的能力,加快了农业商品化、专业化、产业化的进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已经成为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2001年,我县农技协实现产值6760万元,会员户均收入7875元,人均纯收入1750元,较邻近非会员户人均增收500多元。2002年,协会共建立科技6范基地田3.43万亩;建立规模养殖示范基地4个,培育养殖大户334户,年计划出栏肉牛2500头、羊5000只、鸡3.6万只、仔猪30万头、育肥猪30多万头。

(一)农枝协是科技推广与开发的重要基地。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正是通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这个载体,普及和推广到广大农村,转为生产力,尤其是填补了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基层村、社的技术空白,从而解决了农业技术“进村入户难”的问题。一方面,农技协是专业技术的需求者、直接应用者、传播者和受益者,融技术、生产、服务于一体,它上联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和各类学会,下联千家万户,具有联系广泛、贴近生产实际、对各种消息反应敏感、与会员联系紧密等优势。可以将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及时传播到会员中去,大大提高了技术推广的速度。通过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传播和创新,形成了一种新的特色鲜明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另一方面,协会聚集了一大批科技能人和专业技术能手,建立了一批民办科研机构,可以对各类专业技术进行有效开发和研究。如连丰农作物良种试验示范协会,有会员87户,聘请科研院所、大专院校9位专家为技术顾问。从1997年成立到1999年,共引进、试验、推广农作物良种100多个,中药材20多个。使小麦亩产由180多公斤提高到了300——400公斤。小麦、油菜、蚕豆优良品种推广面积达到了16万亩,增产粮食2800万公斤;五竹蚕豆协会有会员小组100个,会员5000多人,两年来加工青豆170吨,引进高质

蚕豆新品种种子6万公斤,有力促进了蚕豆产业的发展。(二)农枝协是技术培训与服务的重要组织。一方面,根据生产的需要,协会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技术交流、培训活动,有力地提高了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成了“没有围墙的科普学校”。近年来,我县农技协每年举办培训班200多期,培训人员1万人次,90%的受培人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成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另一方面,针对农民在生产管理中的技术需求,农技协积极组织开展技术服务,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如渭源县水家窑蔬菜协会,近年来每年培训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人员400人次,并带动全县发展高效日光温室250多座。他们组成了近10人的技术服务队,全年巡回进行技术指导,带动了全区的日光温室发展。会长常生强被县政府聘为全县蔬菜技术总顾问,被定西县聘为“五位一体”模式技术指导。

(三)农技协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除了政府的行政推动,更重要的还是要看群众的利益取向。农村中的技术能手、专业大户凭借其市场信息灵通和会经营的优势,率先引进、推广适合本地条件又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并通过试验、示范、辐射,将成功的技术和经验迅速传播给会员及周围群众,带动他们发展优势产业,形成了“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扩散效应,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生产的形成。近年来,随着我县农技协的迅猛发展,与之相关的优势产业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如 洋芋、中药材、养殖、蔬菜等支柱产业悄然而起,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步伐。

(四)农技协促进了专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农技协促进了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形成,同时也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带动了专业市场的形成和繁荣。如,中药材协会带动了我县会川、莲峰、清源镇的药材市场市场的发展,五竹良种洋芋协会带动了五竹镇洋芋市场的形成发展。

(五)农技协架起了农户通向市场的桥梁,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单个农户闯市场,往往会遇到信息闭塞、势单力薄、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市场等问题,亟需一种组织把众多农户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闯市场。大多数农技协都把为会员提供供销服务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组织专人购销,开辟了市场,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会员收入,有效地解决了“丰收成忧”的问题。同时,一些协会立足行业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农副产品附加值,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不少农技协正是从满足农户的需求出发,通过以代购代销、联营联销、签订供销合同等方式,帮助农民销售产品,降低了市场风险,保护了农民利益。所有这些,使农技协成为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集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目前,“专业协会+公司+农户”、“市场+农户”等形式,已成为农村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如,渭源县中药材技术开发会,不但开展新品种引进、野生家种试验和栽培新技术推广,而且以私营贩运企业、加工大户为龙头,注意深加工,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并在福建仙游、兰州黄河市场等地建立销售窗口,使生产、加工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开发加工各种饮片、佛手片等系列产品20多个,中药材年加工销售量达到3000多吨,延长和扩展了’产业链条,有力的促进了这一产业的发展;三合口养牛协会发展会员60户,资金筹集实行会员入股制,现有固定资产100万元、流动资金120万元,有标准化牛舍33栋、青贮窑12个,专职防疫员1名。协会与陕西、四川、兰州等省市客户建立了稳定的产销联系,每月可出栏育肥牛500头、羊500只,纯收入200多万元。

(六)农技协是农村经济合作的一种新模式,丰富和发展了合作制的内涵。我县农技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从单纯的技术协作型发展为农村技术经济合作的新模式,具备了合作制的特征。农技协是农民(主要是专业户)按照自愿原则,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以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收入为目的,以合作制方式按业缘组织起来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组织创新。协会可以恰当地协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使协会统一经营和劳动者自主经营两个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是对传统集体经济的重要突破。它在组织上把协会分解为统一和基础两个层次:在职能上分解为统一经营和基础经营两个职能,完全符合农业生产的特点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健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把会员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划算的事,由协会统一经营,既调动了会员家庭经营的积极性,又发挥了协会统一经营的主动性。如,大路养鸡协会,由起初23户会员融资120万元发展到目前的总资产300多万元。协会聘请专家作为技术指导,建起了饲料厂、孵化室、育雏室。他们在管理上实行“六统”(统一引进技术、统一筹集资金、统一饲养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经销)“二分”(分户经营、分户核算)的办法,利用双层经营体制,解决了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资金、技术、销售等难题。会员养鸡户均年收入近万元。(七)密切了党群关系,实践了“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一方面,县、乡党委、政府通过帮扶农技协发展,特别是发挥协会中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农业的生产规划:另一方面,协会代表会员向党委、政府反映情况和问题,表达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使农民的意见和建议融入党 政决策之中。这样,农技协发挥了党委、政府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运筹农业生产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沟通了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农民的参政议政能力和自治能力,扩大了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威望,切实体现了“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同时,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互助合作和生产经营等活动,广大会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市场意识、集体观念、协作精神、民主作风、互助风气大大增强。

二、进一步采取措施强化农技协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我县农技协在发展中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又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如:缺少农技协发展的政策;社会对农技协的发展支持不够(如投资贷款等);协会会员自身素质(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法制观念,科技文化水平等)不高;农技协的横向发展薄弱,纵向联系不够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农技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把握原则上,既要引导其走大联合的路子,又要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芊动摇。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动摇,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要求,与之相适应,农技协也只有走大联合的路子,才能形成规模优势,但这与现行的土地承包政策并不矛盾。

二是在工作指导上,既要注重加强领导,又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加强领导是农技协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要加大政府在政策、资金、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解放思想,捉住机遇,下大力气扶持培养农技协这一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另外,农技协是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加强对农技协的领导应着眼于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能刮风、不能干预、不能限制、不能索取。应坚持民办官助、官民结合,凝聚“官”民两股力量兴会的工作思路,维护“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尊重农民的意愿和自主权。

三是在扶持重点上,既要帮助其逐步完善提高,又要引导其向高层次发展。农技协的产生和发展,意味着个体农民向合作制农民的转化,这是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宣传、引导,帮助其建章立制,健全机制,并且从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扶持,促其逐步地完善提高。同时,又要把握农技协民营化的发展趋势,促其向高层次发展。要保持其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在经营上的科学性;

随着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将会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将在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及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浅谈科协组织在农技协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科协组织在农技协发展中的作用

2006年03月06日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组织规模由小变大,经济实力由弱变强,组织形式各具特色,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也日渐显现。在农技协这20多年的萌生、探索、创新、发展历程中,科协系统一直在参与、组织、引导、服务于农技协的发展,可以说,对农技协的发展起了历史性的作用。从目前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农技协的重要作用日益被社会各方面所认识的形势看,农技协发展已进入最佳时期,同时也面临着新的矛盾。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认识科协组织与农技协的关系,科协在推进农技协发展中如何进一步定位,找准工作切入点,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已成为摆在各级科协组织面前一个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我市科协在这方面的探索,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联系与责任

(一)科协与农技协有着历史渊源性的密不可分的联系。80年代初,各级科协为了满足农民迫切需要掌握新生产技术和新生产技能的需要,深入到农村,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服务、组织、引导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等从一户一行自愿结合,逐步形成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技术经济社团组织,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而当农技协组建之初,当其还未被各方面所认识时,又是各级科协组织主动伸出扶持之手,帮助农技协健全组织建设、形成运行机制、逐步走上正轨。当时,各级科协的章程中都明确表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是乡镇科普协会的团体会员”。历史的原因,加上组织形式,便使得长期以来科协组织和农技协 形成了一种亲和的、紧密的、相互依靠的关系。

(二)农技协正在担负起农村科普生力军的责任。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当今农村经济、农业生产无论从组织结构、生产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农村科普工作,如“科普大集”、“三下乡”、科技培训等,虽也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科普活动的随机性、科普手段的滞后性已很难满足农村和农民的需求。加之基层科协、县级学会的经费和技术力量较薄弱,外请的专家在技术领域的针对性、连续性、及时性又相对较差,很难支撑农村科普工作大局。而随着农技协的发展壮大,我们在实践中逐渐发现其是一支与农村科普工作有着天然联系,正自发地做着科普工作且潜力很大的重要力量。农技协专业培训中大量的是科普教育内容,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与科技服务工作正是农技协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独特优势,农技协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恰与科普宣传工作相吻合,农技协的技术示范与技术辐射,正是实际而有效的科普示范工作。正是鉴于农技协在农村科普中的独特作用,我们认识到农技协开展科普工作所具有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对农民需求的适用性,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实效性等优势,认识到农技协正在担负起农村科普生力军的责任,同时,我们看到农技协做科普工作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它是新技术、新成果的最直接、最积极、最易见成效的实践者、受益者;第二,它对会员和辐射的周围农户的迅速影响和带动。又成为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者、传播者。据此,我们确立了以农技协作为农村科普的重要依靠力量的工作思想,根据其特点,采取牵线搭桥、重点培育、建科普示范基地等方法,积极加以引导帮助,使农技协,在开展科普工作方面变自发性为自觉性,变被动性为主动性,变随机性为计划性,变零散性为系统性,成为农村科普中一支最重要的对农户最具宣传和影响力的骨干队伍。

二、关系与方法

(一)认清新形势下科协与农技协的关系,找准科协做农技协工作的位置。随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市场化的发展,与之相伴而行的农技协在组织形式、服务范围、综合实力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因而科协与农技协的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2001年中国科协的章程中明确表述:“乡镇科学技术协会(乡镇科学技术普及协会)联系指导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由“团体会员”到“联系指导”这一关系表述的转变有哪些含义呢?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三点:第一,充分尊重了农技协是农民自愿组

成并依法登记,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党领导”的原则,融技术服务、专业合作、市场开发、产业化经营为一体的独立团体性质。而这一性质与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的性质是有分别的。第二,肯定了科协和农技协本质相通,有着天然的联系,科协对农技协有着责无旁贷的“联系指导”之职。农技协的全称是“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技术”体现农技协的技术创新、技术普及推广和技术服务,这是联系会员的纽带,是农技协推进农业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科协将农技协视为农村科普生力军的主要原因。“协会”体现农技协的社团性质,明确协会服务于自愿参与的会员群体,在互助合作中共同获取最大权益。科协本身也是群团性质的。所以二者本质相通,天然相联。第三,明确了科协与农技协不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从属关系,而是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平等关系,科协对农技协不应“发号施令”,工作上联系、业务上指导应成为新形势下科协做农技协工作的主要范畴。

(二)改进工作方法,选准科协的工作切入点。由于科协与农技协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过去我们所习惯的“开会”、“行文”等指令性的做法显然不适用了,而主要应按照平等协商、指导协调的原则去开展工作。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上,也应当积极地加以改进:一是,变面向农技协群体做工作为深入下去逐户建立紧密联系。在“联系”与“指导”中,“联系”是基础,没有“联系”,“指导”就无从谈起。而“联系”本身是具体、实际的,只有分别与农技协的个体多次的接触,并在接触中加深了解,帮助指导,培养感情,才能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几年来,我们在全市农技协中培养了一大批典型,形成了—支农技协骨干队伍,正是坚持深入下去、逐户接触、长期联系的结果。二是变提要求为听要求。提要求是发号施令,听要求则是听取意见和呼声,而后再提供指导和服务,这一字之改反映的是一种工作的指导思想。三是变科协组织活动为协调指导农技协开展活动。活动是团体的生命力表现。农技协要壮大发展必须经常开展活动。而在活动中,科协不宜承担主办方角色,而应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协调指导上,使农技协在活动中担纲唱“主角”,四是变布置工作为提供交流平台。科协与农技协不再是从属关系,下应再向他们安排部置工作,但农技协发展中确实还存在着—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市科协的主要做法是,积极发现培养典型,为农技协提供交流平台。从2002年以来,市科协连续3年分别在市区和宣化县、尚义县成功举办了2届全市农技协经验交流暨工作研讨会,并请中国农技协、有关专家到会做报告,从而使先进典型的经验做法在交流中得以推广,使面临困难的农技协在交流中找到了解决途径,引导和推动了全市农技协的健康发展。

三、扶持与引导

(一)对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农技协,必须满腔热情地给予切实有力的扶持。从全国来看,农技协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能够为广大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的基地,成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学校,成为引导农民进入市场走向富足道路的桥梁。然而从我市看,虽然农技协的起步基本上与全国同步,但由于经济欠发达,农技协发展缓慢,普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规模小、覆盖面不大、组织松散、内部机制不健全、凝聚力不强、抗御风险能力弱、综合实力较弱、档次不高等诸多矛盾,从总体上看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农技协迫切需要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给予关心、重视和积极扶持。科协组织更应一如既往地本着如下原则给予全力扶持:第一,扶持是无私的,是满腔热情的。农技协不是科协的下属团体,不是科协的私有财产,科协扶持农技协发展没有任何私利。只是由于历史的联系,科协与农技协密不可分;由于在农村科普上的职能的共通性,科协给予业务指导责无旁贷。所以当农技协象新生事物刚刚出现还不被各方认识时,科协立即给予爱护和扶助;当农技协处于发展阶段存在着困难和问题时,科协更要满腔热情地全力给予扶持。当有关方面也来和我们一起帮助农技协发展时,我们乐观其成。当农技协发展壮大对扶持的需求变小后,我们即可抽出精力去开拓更广阔的科普工作空间,让农技协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上放手驰骋。第二,扶持是全面的,是尽力而为的。只要有利于农技协发展的,科协都应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尽心尽力地给予支持。比如,根据科协的组织

工作经验,帮助农技协完善自身建设;发挥科协的科技优势,努力为农技协提供技术支撑;借助科协的网络优势,帮助农技协获取信息,开拓市场;利用科协的参政议政职能,为农技协反映呼声,提出政策建议,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等等。第三,扶持是具体的,是切实有效的。对农技协的扶持必须切实具体,抽象的、空洞的、摆花架子的做法是行不通的。这些年来我市科协坚持深入下去逐户与农技协建立联系,手把手地指导发展,广泛调研,培植典型,提供平台,交流经验,就是要给农技协提供一些切实的帮助,使农技协得到切实的发展。

(二)着眼于农技协的发展和提高,精心做好对农技协的引导工作。科协给予农技协具体而切实的扶持是必要的,但仅仅停留在具体事务性帮扶工作上却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的农技协,必须做好前瞻性的引导工作。要从较高的站位上给他们展示其发展前景,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使他们认清农技协适应形势和市场经济需要的发展趋势,理清阶段性发展的思路;特别是要帮助他们抓住农技协发展中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前瞻性地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和途径,推动他们不断地提高档次,加速发展,尽快赶上全国农技协的发展步伐。我市科协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各县、乡、村农技协的不同情况,努力引导农技协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大力做好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充分发挥好这一独特优势;增强服务功能,为农户提供良种、物资供应、产后储藏、运输、加工、销售以及市场信息等全方位服务;增强商品经济意识,提高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流通的大市场相对接的组织化程度;特别是今年,我们着力引导农技协强化联合与合作意识,按经济区域或产业组成横向或纵向的联合,壮大规模,提高档次,增强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上半年我们集中两个多用的时间,深入7个县与近40个农技协的负责人交谈、座谈,了解到随着入世后农产品出口的市场风险增大,“小、散、弱”已成为目前大部分农技协的致命弱点,已成为影响农技协发展的主要矛盾,走“联合之路”已成为大家共同的迫切要求。为了引导他们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我们提出了组建张家口市农技协联合总会和先期组建禽业和蔬菜两个专业联合会的建议,得到大家一致认同,并经多次酝酿讨论,形成了联合总会和专业联合会的章程。我们又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将一批建会早、实力强、影响大的农技协的素质较高的负责人推荐给大家作为联合总会、专业联合会的理事、常务理事、会长、副会长候选人,经过他们反复讨论增减,基本形成共识。我们还从市、县科协干部中选取了几名高素质的同志推荐给他们作为专司服务工作的秘书长、副秘书长人选,经讨论得到一致同意。在今天的大会上,我市农技协联合总会和禽业、蔬菜两个专业联合会正式成立,从而使全市农技协的工作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标志着我市农技协在沿着逐步做大做强的方向发展中有了一个新的起点。

农技协发展有着光明的前景,联系指导农技协是历史赋予科协的责任。我们一定要找准位置,选准工作的切入点,一如既往地切实扶持农技协工作,精心指导农技协发展,从而为“三农”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农村科普工作也将因此而结出新的硕果。

河北省张家口市科协

第三篇:学前教育专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08、09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席卷世界各地,曾经的天之骄子,已经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大学生毕业等同于大学生失业。主要表现在:首先,就业形势本身是很严峻的,这是大学扩招带来的难以回避的事实;其次,好的岗位需求有限;第三,大学本身培养的学生并不都是专业人才,大学注重素质教育,学校培养与社会需要还是有一定的脱节。除了一定的专业水平,用人单位还要求学生的公共关系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专业应用能力都要强,但是实际上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还是有欠缺。所以,这种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将会长期存在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学生就业市场风云变幻的今天,高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似乎成“抢手货”,就业市场也似乎显得较为宽松。事实上,形势并不容乐观。作为幼教专业的大学生,应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有个清醒的认识。

早期教育是21世纪幼儿教育的大趋势。据最新的《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显示,中国0~3岁的婴幼儿共计7000万人。2004年全国在园幼儿达到2089.4万人,同比增长了4.5%;幼儿园比2003年增加了4638所,增长率为4%。幼教事业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与之配套的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激增,幼儿师范毕业生供不应求。尽管近年来各地一些院校增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但仍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

据调查,北京市未来3年需幼儿园专任教师3.6万人,而目前只有2.14万人,缺口1.46万人;湖南省在园幼儿约142万人,按规定需配备21.3万名幼师,目前全省在职幼师总数不到4.8万人,缺口达16.5万人;重庆市目前有专业幼师1.6万余人,按相关规定幼儿园的师生比应为1∶15,但由于师资缺乏,全市幼儿园师生比为1∶38,幼教缺口达上万人。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毛入园率要从2009年的50.9%提高到75%。从全国现有13.8万所幼儿园的“存量”,推算未来10年的“增量”,至少需要新建7万所左右的幼儿园,方能容纳扩招的1400万名适龄幼儿。

对此,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福昌表示,面对75%毛入园率所对应的4000万名在园幼儿数量,未来10年我国幼儿园大约需要纯增47万个班。按照每班“两教一保”配备,新增的教职员工总数至少要在140万人以上。

过去幼儿园对老师的素质要求不高,会跳会唱就可以了。而这两年,社会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提高了,老师的道德素养、教育能力、有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是更关键的因素。因此,正规“科班”出身的学前教育毕业生供不应求,福利待遇也明显提高。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意识强、技能高、基础理论知识较系统、知识面较宽等,正符合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至于本科、研究生等更高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除了去当幼儿教师,还可以在跟幼儿研究方向相关联的杂志社、研究所工作,也有不少自己创业当园长。尽管几年来全国幼儿教育获得了发展,儿童入园率达40.75%,但仍与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55%,有一定的差距。

综合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形势在全球性经济危机大潮的冲击下,似涨实跌,自有原因可归纳如下:

一、早期教育的市场潜力扩大了对幼教专业人才的需求。

1、政府的政策导向激活了社会办学的热情,充分满足了家庭对早期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教育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今后5年(2003-2007)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随着社会前进,经济发展,家庭收入增加,个人素质提高,人们对高水平教育期望越来越强烈,经济承受力越来越高,形成了民办学前教育的社会基础,民办幼儿教育蓬勃兴起,在多元办园体制并存的格局下,大大满足了广大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需求。

2、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数量上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在层次上更缺少社会越来越需求的高学历高综合素养的专业师资。

众所周知,幼儿教师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在我国,这样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学习是通过职前的培养来进行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幼教师资培养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院校增建了学前教育专业来培养幼儿教师,但是与私立、民营幼儿园数量急剧增长之间还是存在着需求上的矛盾,仍然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例如:湖北日报于2007年3月17日报道了题目为“幼教大中专生成了香饽饽”的一则新闻,学前教育系每年的就业率都接近100%,去年一度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来自于湖南、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均不同程度的也出现了上述情况,幼儿师范的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象普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在逐渐对幼儿教师的整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调研了解到,各幼儿园渴求“热爱幼儿教育、学历较高、有一定教改科研能力、幼儿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心态好、愿意长期在本园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充分说明社会对具有本、专科学历的高素质幼儿教师需求旺盛,幼儿教育市场前景广阔。

二、在短期内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形势下,我们要对就业前景存在“忧患意识”。

1、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学历水平已呈“水涨船高”之势。

据报导:随着高校对学历要求的提高,上海市对幼教师资学历要求也开始“水涨船高”了,从2006年开始,绝大多数幼儿园的招聘对象已全部锁定本科生。例如,武汉市教育局[2007]6号《武汉市幼儿园等级评定标准》中,对教师任职资格的认定也规定了:“应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和教育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

幼教门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整个社会对高素质、高学历的幼儿教师的需求;另一方面,幼儿园也希望通过提高学历层次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2、社会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已从数量的补充逐步过渡到质量的竞争。

由于对幼教市场普遍看好,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则在不断扩招,非师范院校诸如高职高专也在增设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毕业生将逐年增加,幼教师资数量的补充在一定的时间内必将完成;当数量达到饱和之后随之而来的将是激烈的质量竞争,用人单位优中选优的大趋势将日益明显。质量就是毕业生就业的生命线,着眼全方位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

经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幼教就业市场的潜在危机是存在的,有没有规避的办法?怎样去规避呢?

一、不断提高常规办学质量,努力加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技巧培养力度,同时,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是关键。

众所周知,质量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元素,办学质量决定就业质量,是否与社会用人需求相匹配,必须从根本入手:弹唱说跳画的基本功、基本的幼教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水平都是提高质量的根本,必须从日常的课堂教学要质量,抓牢、抓实、抓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注重日常教学过程管理,精心设计系统课程,精心选择教学用书,精心上好每一堂课,精心打造精品课程,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日常管理要特色。

目前除了常规的吹拉弹唱跳外,还要考察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行业前沿能力的掌握运用情况:如早教、蒙特梭利教育等,这些都对在校的高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果只看到眼前就业形势相对稳定,而不去思考前瞻性的发展,那么接下来的卷进下一波高失业率浪潮的肯定其中有我们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所以,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理应居安思危,理性面对当前形势,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及早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全方面、专技能、高素质的发展自己,应对市场的变化,未雨绸缪,做好超前于市场发展的自身发展,积极应对市场的选择。

二、深入研究幼教发展现状,用最现实、最前沿的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就业。

幼教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范围空前扩大,呈多元发展方向。面对幼教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更新就业观是很有必要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不再仅仅只是到幼儿园当教师,而是将保育员(教师助理)等多个岗位逐渐锁定幼教专业的毕业生,其目的是希望体现幼儿教育的专业化、正规化、多元化、边缘化,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具有幼教专业学历水平的毕业生是提高整个队伍整体素质的强大的生力军,是从事社区幼教人员、亲子园教师特教教师、专职兼职幼教培训教师(英语、感统训练等)等的最佳师资力量,市场需求存在着巨大的潜力,作为高职教育者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的基础指导他们准确地进行就业定位。此外,各类幼教机构的行政管理、培训咨询,幼儿系列产品的研发与营销,对外相关一对一家政服务等多元化的就业市场,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前沿、更多元的市场要求。对此,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引进并落实行业的先进理念,聘请行业专家定期走进课堂,同时要敢于把学生大量不定期的推到行业中去锻炼实训实践,这样通过大胆的引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激活传统专业的现代需求环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全员树立以下育人观念:“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手脑并用;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做学结合。”“为融入社会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注重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技能的提高,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教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结合,育人社会化,课堂职业化,规避学校和社会脱节的尴尬,使学生尽早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形成教育教学与社会发展和谐同步的良性循环态势。

三、适度控制招生规模,合理预测就业市场,办精品专业,培养高质量人才,增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在幼教市场需求从数量的补充到质量的竞争的过程中,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同时,根据幼教发展的趋势,具备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艺体、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以及高学历证书也是很有必要的。俗话说: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充分说明了高职院校更应该理性地分析幼教就业市场,超前预测,准确判断,才能牢牢的抓住就业市场。高职院校的教育者要及早对学前教育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育,鼓励学生尽早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行业资格证书,如:育婴师,营养保健师,幼儿教师,幼儿舞蹈教师,幼儿英语教师,市场营销师,人力资源管理师,雅思等级考试,蒙特梭利教育教师,早教开发教师等相关等级证书,为学前教育学生全方位、高层次、多渠道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摘 要: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行业企业应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搭建专业平台,切实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作用。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经济发展 作用

据报道,我国的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品种每年损失近200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5%,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这些数据说明,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人才瓶颈、技术工人的结构失衡和高技能人才的断档,成为制约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严重障碍。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我们必须加快培养一批掌握精湛技艺和高超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高技能人才的涵义

中央组织部、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2011年7月6日发布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指出,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根据国家职业大典,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根据这些描述,高技能人才应当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

二、正确认识高技能人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大力倡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之下,更多更快地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发挥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高技能人才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人才是科技进步的基石,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只有加快管理创新和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造就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为我所用,才能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2.高技能人才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

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和竞争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个企业在同行业中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这个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拥有各种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又是一个企业竞争能力的大小的核心因素。企业只有真正重视技能人才,加快培养技能人才,合理使用技能人才,才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高技能人才能够促进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高技能人才是有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之一,没有一支技术精湛、手艺高超的技能人才队伍,企业就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就难以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产品更新换代的要求。企业只有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促进企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稳健而强劲。

4.高技能人才能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高技能人才是技术技能劳动者的优秀代表,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之一。企业只有通过培养一支掌握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操作技能、具有较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才能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才能屹立于竞争的潮头。

三、有效发挥高技能人才作用的途径

1.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中,“高级技工”等高技能人才不在“人才”之列,干部和工人身份不同,工资、奖金、住房、福利待遇等都不一样。必须切实改变这种传统的人才观和用人观,树立“能力本位”的人才评价标准,把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对待,创造适合技能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当前尤其应当营造“能工巧匠与科技精英一样光荣”的舆论氛围,如继续组织“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宣传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弘扬高技能人才踏实敬业、潜心钻研、勇攀技能高峰的精神风貌,营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2.不断调整和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保障机制。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从制度上保证留住高技能人才,用好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主观能动性。要保障高技能人才的待遇,使其待遇与其贡献和能力挂钩,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可以建立特殊津贴。加大奖励力度,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建立有吸引力的高技能人才奖励体系,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双重激励的作用。大胆起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技能人才,让他们成为项目牵头人,让他们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甚至成为领导人。

3.科学评价和培养高技能人才。要适应社会需要,积极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的手段和方法,进一步突破年龄、资历和身份限制,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劳动者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水平的多元化考核与评价体系,逐步提高高技能人才评价质量及评价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使高技能人才评价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激励等环节形成有效联动,并作为岗位使用与兑现待遇的依据,引导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拓宽高技能人才成长的通道。

4.切实搭建高技能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平台。高技能人才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企业作为高技能人才的使用者,必须为高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舞台,搭建平台,通过设立首席技师、技术能手示范岗位、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组建技术创新小组等方式,激发高技能人才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发挥高技能人才作为职业领军人物的带头作用,为企业生产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5.积极开展师带徒活动,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选拔技能水平较高、具有传帮带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师傅,选拔优秀的青年技术工人作为徒弟,开展“师带徒”活动,积极培养青年技术骨干,加快改善技术工人队伍结构的步伐。在师带徒活动中,要强调一个新字,针对生产中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开展传帮带活动,并要立足技术传承和应用,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央组织部,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2011,7.

第五篇:浅谈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刘向红

摘要:旅游经济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其发展包括市场、政府等因素,但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包括推动、规划、协调、管理等。这种主导作用一方面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旅游经济:政府:主导作用

进入21世纪,旅游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中国尤其如此。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多城市为打造旅游城市进行了很多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能够更好地发展旅游经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目前我国发展旅游经济,政府发挥着巨大的主导作用,而市场的自由竞争和调节处于从属地位。这种主导作用一方面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旅游经济发展概述

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经济发展,很多地方政府在旅游业上做文章,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发挥国际旅游的创汇能力以及国内旅游在拉动内需方面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旅游经济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因素

旅游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来,发展很快且市场化进程也很快的行业,无论是从市场的构建、运作,海事从旅游价格反应市

场运作的灵敏度和即时性看都如此。然而旅游业也存在自发性和盲目性,这就是所谓“市场失灵”,由此就需要“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的联手介入,旅游资源才能实现合理的优化配置。

1、市场因素

旅游业作为一种经济类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受到市场因素地制约,主要表现为市场提供和需求两个方面:

(1)市场需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满足了生存和发展需求外,人们的需求越来越转向娱乐、休闲等精神方面的追求,而旅游就是人们追求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点我们从“五一”和“十一”黄金周的旅游火爆场面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出来。人们的需求直接导致旅游业的不断升温,这就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最基本动力。

(2)市场供给

目前我国旅游行业处于飞速发展中,但仍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或者说其发展在旅游产品的质量、价格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旅游行业成为人们投诉的对象之一。一方面,人们需求各种类型的旅游品种,如观光型、体验型、疗养型等多种,为市场供给提供了需求;另一方面,旅游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要求其自身不断完善,这必然刺激旅游经济的发展。

2、政府因素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也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政府所采纳的旅游发展战略。这主要是由旅游业自身的特性决定的:

(1)从旅游产品的特点来看,旅游产品具有综合性、信息性和公共性特点,需要政府对其生产环节进行有效协调。旅游需要涉及旅游者的游、购、娱、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消费活动,涵盖园林、旅游、城建、能源、邮电、商业、建筑、教育和文化等部门,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2)从旅游产品的销售来看,无论是旅游地的形象宣传海事旅游产品的宣传都需要政府出面或政府帮助。旅游宣传包括对国家和地方旅游形象的宣传以及旅游线路、景区景点、旅游饭店和旅行社、交通设施公司等旅游企业形象以及旅游产品本身的宣传。这些工作由政府来做具有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因为政府是唯一能从宏观上有效整合各感知要素的主体,能全面有效地协调各类社会资源。

三、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政府在发展旅游业中的基本职能

(1)政策规划、产业协调

旅游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城市规划和其他产业规划相衔接,而这需要政府来协调,处理好与工业、农业、商业、文化、体育和其他产业的关系。

2、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的表现

(1)推动作用

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各级政府需要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积极推动,从领导到普通市民、从行政管理部门到旅游企业,要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政策准备、精神面貌准备等,保障旅

游经济的发展。

(2)管理作用

旅游由于直接是人员的一种流动,被视为城市的“窗口”行业,政府行使管理和监督职能是非常必要的。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推广个性化、细微化服务,旅游产业素质明显提高。

3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起着阻碍作用的表现

(1)政府在发展旅游业中的缺位与错位

旅游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它要求政府管理是全面得,能覆盖各有关行业;要求管理师各方位的,透及市场各个层次;要求管理是权威的,能扫除各种非市场和市场障碍,这样很容易带来政府的缺位与错位。政府“缺位”行为是指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管理不到位,如没有发挥其协调作用、监督管理作用等;政府的“错位”行为主要表现在政府对旅游发展中“该管的没有管,不该管的偏要管“的行为。

(2)政府大包大揽行为与旅游开发的市场竞争机制的矛盾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产业,涉及面广,竞争性强,它属于经济的范畴产业。而政府采取“三包“政府,包办一切的方针,首长拍板的指挥模式,则忽略了旅游业的市场竞争机制,往往由于行政关卡过多,地域限制过严,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丧失强占市场的有利时机,看似轰轰烈烈却劳民伤财,导致 “面试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比比皆是,造成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途径

1、优化行政干预手段使政府与旅游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政府的和谐行为成为关键性的要素。对于旅游经济而言,政府的和谐行为就是:政府在旅游发展中实施遵循旅游经济特性和发展规律以促进和保障旅游发展的所有合理、科学、远瞻、有效和可持续性的管理行为,这种和谐行为主要表现在制度的合理性、管理的科学性、政策的远瞻性、措施的有效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3、政府实施和谐行为促进旅游经济和谐发展的途径

(1)引导行为

政府要积极通过各种政策和文件,引导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表现为:一是从观念上引导,对旅游者的消费观念、投资者的投资观念和建设者的旅游产品开发观念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引导;二是从政策上引导,政府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引导旅游产业经营,提高阐明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避免各种经营主体在市场上的恶性竞争。

(2)协调行为

政府的行为应当成为协调旅游市场的主体,需要协调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关系;二是旅游市场中投资者、消费者和建设者之间的关系;三是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四是政府内部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等。

(3)控制行为

政府的和谐行为还表现在控制方面:一是控制旅游行业中不规范的行为,保障旅游市场健康稳定;二是控制旅游经济中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保障旅游的持续发展。

总之,我们要认清政府的作用和优势劣势,引导政府的和谐行为,科学地规划旅游产业,扩展发展空间,推动管理创新,升华旅游形象,不断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下载充分认识农技协在我县科技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充分认识农技协在我县科技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对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最具增长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把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脉搏和在全市经济发展中所......

    浅析民间金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浅析民间金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姓 名:崔肖南学 号:081702040班 级:08金融班【摘要】: 民间金融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既有现实的问题还有理论上的问题。它......

    浅谈物流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物流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对物流的概念与特点、物流发展的阶段、 以及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来分析怎样加快物流业的发展......

    金融办在助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金融办在助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郭保民由于各类性质的地方金融机构快速增加,新的问题和矛盾出现,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地方政府开始探索地方性金融事务的管理,在......

    浅论如何发挥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定稿]

    商标是商品的标识,是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渐被人所认识,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运用商标战略,实施品牌工程,已成为各级政府发......

    地理环境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研究

    地理环境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研究【摘要】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为人类供了各种生存和生活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活必要条件和物质保障。社会经济和科学技......

    工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作用

    工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作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工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错综环境和严峻的挑战。因而,面对企业发展中的困难,企业工会必须要进行......

    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及教育的功能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及教育的功能 作者:刘娅嫱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2期 [摘 要]文章首先简单阐述了人力资本的概念,论述了人力资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