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医院高瑞兰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个人材料(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13:0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中医院高瑞兰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个人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中医院高瑞兰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个人材料》。

第一篇:浙江省中医院高瑞兰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个人材料

浙江省中医院高瑞兰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个人材料

一、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3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血液学硕士,1993年获国务院突出贡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1998年留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现为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血液细胞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主任。浙江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中西医结合内科”省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委员,省血液学会和抗癌学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的评审专家。从事血液学实验研究23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有效成份对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信号传递途径、基因转录调控、基因芯片的表达谱,及治疗难治性血液病等。近五年发表论文29篇,国际和国家级18篇。培养博士生3名、硕士生11名。

二、学术成果

近五年作为负责人主持国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8项(已完成5项),科研经费230余万元。包括中澳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中管局重点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省科技重点项目等。

曾先后获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三等奖8项。作为负责人主持的《人参皂苷治疗难治性血液病及对基因转录调控》2001年获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升血灵(人参皂苷)对血细胞生成的实验和临床研究》1997年获浙江省科技术进步三等奖和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

发明专利《人参二醇组皂苷及组合物治疗血液病的应用》于2003年被授权(专利号:99126835),正在进行新药的开发研究。研制的“升血灵胶囊”1999年被卫生厅批准为医院制剂(ZYZB-0657-99),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率高达81.6%,疗效优于常规疗法而无明显副反应,年产值50余万元。

三、工作业绩

1.中医药的研究引起国际同行关注 高瑞兰研究的人参皂苷与难治性血液病引起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Beng H.Chong教授的兴趣,1994年应邀到澳合作研究,对人参皂苷促进造血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的阐明取得了重要突破。

2.申报的《中草药开发治疗血液病》项目受澳大利亚政府资助19万澳元 1996年两国政府签订协议,合作双方共同兴趣的研究,培训中国科技人员,促进两国友好关系,对两国均有利。由于是限额申报,要求双方已有实际的合作关系,课题组首先争取到申请资格,再由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IDP Education)在一百多个项目中挑选23项,到中国实地考察,澳方评审小组3人来我院考察实施条件,听取课题组答辩,经过剧烈竞争,最终以9个中标项目中唯一的医学专业而取得成功。

3.将中医药研究推向世界的国际影响 研究工作在两国同时进行,分工协调统一,如花钱多、仪器设备要求高的分子机理研究在澳大利亚进行,利用国外的条件和经费,使中医药的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高瑞兰热爱祖国,在国外时时想到作为中国人,要为祖国争光,尊重他国和他人,待人诚恳,不计较个人利益,双方关系融洽,彼此相互信任,合作愉快。澳方负责人十分满意,多次在国际会议和大学作报告时介绍该项研究成果,并介绍中国科技人员如何优秀,勤 2

奋努力,刻苦钻研,用现代化方法研究中药所取得的突破等。

4.培养中国科技人员及双方专家和科研管理人员多次互访 澳方项目负责人先后三次访问我院,交流与讨论合作事项。有3位中国研究人员分别赴澳工作1~3年,我院还选派血液学临床医师赴澳学习先进的血液诊疗和干细胞移植等,并争取到8位专业人员(血液、肿瘤和胸外科等)和管理者短期访澳,费用由本项目经费支出,由澳方临床医师和医院管理者接待,学到了先进的临床诊疗和管理方法。不仅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科研方法和临床诊疗,更是借鉴了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使医院的科技实力和科研管理上了一个台阶。

四、主要贡献

1.学到新思路、技术和方法而提高了科研能力,在国内研究中起很大的作用 充分利用澳方的经费和仪器设备,从干细胞、分子作用机理和临床三个层次研究中药有效成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促进我国中药的现代化、科学化,及与国际接轨均有重大价值。训练有素的高瑞兰研究员回国后,顺利地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会重大项目,及升科技重点项目的资助。

2.合作延续到至今有利于在国内进行的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的完成 澳方课题负责人Chong教授评价高瑞兰研究员工作刻苦勤奋、待人真诚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非常乐意长期合作,这保证了友好合作的延续。回国后Chong 教授仍多次赠送细胞株、提供部分贵重试剂、抗体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所需的材料,双方合作的项目包括已经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同时先后又有5名澳方专家前来讲学,并带来部分贵重试剂和国内没有的细胞株等。

3.为攻克难治性血液病作出贡献,进行治疗血液病新药的开发 3

研究 从人参总皂苷到二醇,再到有效组分派能达层层深入对造血的研究。发现能够有效地刺激造血干/祖血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并经信号途径、转录调控、蛋白激酶、基因表达谱等机理研究进一步证实。第一代研究产物“升血灵胶囊”被卫生厅批准为医院制剂,年产值50万元,治疗再障、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症的有效率高达81.2%,优于现有的常规药物而无明显副反应。发明专利《人参二醇组皂苷及其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血液病药物中的应用》于2003年被授权。现正在进行新药的开发研究,预期治疗造血功能低下、血细胞减少的难治性血液病,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强的松、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而避免副作用。有望开发为高效、低副作用的治血液病新药,将造福于血液病患者。

4.对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发展的作用 实验室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血液细胞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血液学三级实验室全国仅3家)。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研究所、省医学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博士点(牵头申报以89.6高分获批准)。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0名,留学回国4名,实验面积430平方,拥有细胞分子配套的仪器设备326余万元。为浙江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博士、硕士研究生点。

5.研究方向稳定和创新特色鲜明,在中西医结合血液学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血液病研究所近五年主持国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课题11项,厅级重点2项,一般7项,科研经费355万元。曾先后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三等奖9项,近五年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3项,厅级成果7项。自行提取分离纯化中药有效成份,进行成份的定性定量分析,从动物模型、细胞学、蛋白和基因表达谱等全面综合地研究对造血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理均为源头创新性工作。鉴定专家一致认为是现代中药发展的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开辟了 4

新的学术思路与途径,创新性及可行性很强,有关成果在国内外属首次开创性。多次在全国和国际会议上报告,如国际细胞生物、全国中西医结合、全国实验血液学,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会议等。

五、品格素质

1.热爱祖国,热爱科研事业 在澳大利亚期间时刻心系医院、关心科室。1998年高瑞兰决定回国前,另派课题组人员赴澳工作,新南威尔士大学的Chong教授曾以优厚的科研条件和薪水相挽留,希望她能在澳再干一段时间。然而,她婉然谢绝了Chong教授的好意。因为她坚信:她的事业在中国!希望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献给自己的祖国。下飞机后只休息了几小时,她顾不上旅途的劳累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及时处理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细胞株,并积极筹备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对实验设施的改建,及手把手地带教给科室成员。经过近5年的不懈努力,实验室科研水平得以不断的提高,从建立动物模型、干细胞研究中药、信号途径、基因转录调控一直发展到DNA芯片研制和新药开发。并完成多项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科研成果,为中药有效成份在治疗难治性血液病的开发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促进我国中药的现代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2.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血液病研究室成立于1984年,当时条件非常简陋,缺乏经费和实验人员,仪器设备很少。在老一辈血液学专家马逢顺教授的指导下,高瑞兰从人员引进和培养、申请仪器、订购试剂到扩展场地,无不尽心尽责。经过二十年的艰辛付出,功夫不负有心人,实验室有了现在的规模。高瑞兰研究员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课题设计严密、方法先进、资料齐全及结果可信,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好评。她还定期组织读书会,加强科室成员相互学习和交流,在研究中的问题及时经过讨论、想办法而得到解决,5

使年轻科研人员得到提高而少走弯路。

3.团结奋斗、合作愉快而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引进了国外科研的管理观念,一是强调大课题组齐心合力才有力量,她领导的课题组包括药学人员、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这些不同专业和不同科室人员能够长期愉快合作十几年,做到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很不容易。二是重视研究人员的培养和提高,训练年轻人员掌握和熟悉分子实验,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相关学术会议,及时了解国内外科研动态,督促他们紧跟形势多出科研成果,从而使科室整体科研水平得到提高。高瑞兰研究员为人直爽,待人真诚,敢说敢做,在她身上永远有一股闯劲。在她的带领下,实验室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的科研精神及和谐的工作环境”为指导思想,全科人员上下齐心、团结一致形成了一种刻苦钻研、严谨求实的氛围,推动了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病研究所的不断前进。

4.科研开发造福患者 高瑞兰现是浙江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血液学科的带头人,血液学临床医术的提高和血液学事业的发展,源于科研工作的进取与成果,所以她十分重视科研与临床相结合,强调将新的成果运用于临床。难治性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肝炎诱发的血液病等病因复杂,常规疗法如强的松、雄激素和输血等疗效差且副作用明显,因此寻找高效低毒副作用的新药很有必要。高瑞兰研究员从1993年就开始着手进行人参皂苷治疗难治性血液病的研究,后被立项为中澳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项目。第一代研究产物“升血灵胶囊”(人参皂苷)被卫生厅批准为院内制剂得到普遍应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率分别为81.6%,并因其疗效显著无副作用而深受患者的欢迎。经济生活报、健康报及中国中医药报曾对此也作了报道。常有 6

远方患者慕名而来,这样既造福了患者,同时也提高了医院和学科的声誉。而且德国的Claudia Leunig医师和澳大利亚Chong教授也用该药治疗国外的难治性血液病。

5.无怨无悔,任劳任怨,时刻为科研和患者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搞科研选择的是一条清苦的道路,但她从工作大局出发,放远目光,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双休日和节日经常加班加点,好几个春节的年初一还在实验室忙碌,晚上有时工作到深夜,便在实验室睡下,第二天起来再干。如为医院争取到11名出国人员(由对方资助费用,3名工作1~3年、1名半年,其它为短期访澳),为安排好出国人员的机票、接机、住宿、访问和学习等,她发了无数用英语书写的E-mail,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想而知,但不求任何报酬。如牵头申报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点、创新基地、三级实验室,及省重点建设学科等,每次需整理和综合几十人的材料,时间又很紧迫,从早干到晚常常需花费1个月,这些强脑力劳动全靠咬咬牙才能坚持下来,对于上述没有报酬的工作,她每次都非常认真出色地完成任务。经常义务给远方的病人免费提供服务,如寄药、发信、解答疑问等。此外如1996年在澳期间,她为了保证其它项目的完成和及时科研开发,当时自费回国的费用,再加国外停发3月工资,使她个人经济损失约4万元,本来是计划用于女儿和丈夫澳大利亚旅游的。作为硕士、博士生导师,已出色地带教了硕士、博士研究生14名,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具有良好的素质和独立的科研工作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第二篇:中国中医研究院黄璐琦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个人材料

中国中医研究院黄璐琦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个人材料 黄璐琦同志作为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所长,WHO传统医学(中药)合作中心主任,自1997年以来一直主管中药所的外事工作。在近十年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

一、勤于学习,立场坚定,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外交方针和相关的卫生政策。

黄璐琦同志始终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外交政策为行动指南,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中医药外事工作,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政治素质,熟悉和掌握国家的各项外交政策和卫生领域的相关政策,因而,经常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上级主管部门邀请参加重要的外事活动和国家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规划等重大中医药外事政策的讨论与制定,他的建议多次得到采纳。对待日常的外事活动,他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处处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既注重弘扬祖国的传统医学,又注意科技的对外保密。如:在一次接待友好国家的外宾时,对方提出要学习青蒿素的提取工艺,他马上意识到这是属于国家对外科技保密的重要内容,便婉转的回答了外宾的问题,处理了尴尬的局面,得到了外宾的理解,维护了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充分体现了一名党的外事工作者高度的原则性和处理应急事件的灵活性。

二、善于团结,爱岗敬业,带领大家开创中药所外事新局面。作为中药所年轻的所长,他要负责全所的日常行政工作,作为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他承担着多项国家重大的攻关课题,指导着二十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还要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行政会议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工作之繁忙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作为一名主管外事工作的领导,他更加清楚地懂得: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是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是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交流与项目合作,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他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常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查阅国内外的各种信息,提出对外交流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地进行内外联系与沟通,拓展合作领域。在他的领导下,中药所外事工作人员及各方面专家,形成一种上下合力,共同开创,使外事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2001年和2005年分别两次与日本津村株式会社签署了共同研究备忘录。这是继八十年代以来20余年合作的继续。现在中药所已完成了双方签署的委托试验,又在协商新的试验计划。

2003年3月与法国Greentech 公司签订了共同开发以中药为原料的化妆品合作协议书。该合作分三个阶段进行。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

2004年3月根据中国与意大利两国政府签署的科技合作协议,我所积极参与了建立“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的项目策划,并撰写了“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实施方案(讨论稿)”;“中国—意大利中医药联合研究项目建议书”,2005年共同申报了科技部的国际合作项目。

2004年8月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约联合组建“澳门金匮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2月双方正式在澳门注册,现在已有5名科研人员在澳门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05年3月底双方共同申报了澳门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申请科研经费上千万元。目前项目正在进行论证。

2004年9月与埃及国家研究中心药物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双方决定在已有一定工作基础的项目上开展合作,并同时向各自的科技部申请经费。

2005年2月与芬兰5E系统生物公司共同签署了《双方合作谅解及保密协议》。拟使用5E公司开发的生物计算机模拟系统合作研究传统医药的作用机理和化学成份,促进中药新药的开发。目前,正在制作双方的具体合作计划。

2005年4月与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国际化学研究中心H.E.J.研究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作为中巴双方第一批交流学生,该大学已派出一名博士研究生于4月11日至29日在我所进行了为期3周的进修学习。

2005年6月与挪威科技大学医学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挪威科技大学已为我所申请了一名为期两个月的奖学金名额。现在双方正在协商人选,制定实验方案。

三、勇于实践,开拓创新,注意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为我所用。

在多年的外事管理工作中,黄璐琦同志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注意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为我所用。在生药学界他率先提出了“分子生药学”的学术观点,将先进的分子生物技术引用到生药研究当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每次出访,他都有备而去,回国后及时出写考察报告,介绍出访国传统医药的使用概况,总结出访国在传统医药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供科研人员学习参考,为上级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提出建议。同时,他还紧紧抓住每一次对外交流的机会,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和国际组织的援助,不仅争取到了可观的研究经费,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中医药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和影响。

四、甘于奉献,以集体利益为重,使中药所优势得到充分发扬 在与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建立生物科技研究所时,澳门科技大学曾给予高薪聘请他,但为了中药所的整体利益,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作为WHO传统医学中心的主任,他积极活跃在这一国际舞台上。凭借自己对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充分了解和坚实的专业功底,多次被WHO聘为特邀专家参加WHO的重要会议和重要学术论着的修改工作,赢得了WHO的信任和认可,也为中药所争取到了许多与WHO合作的机会。如:举办了“WHO青蒿素药物研讨会”、“WHO藏药研讨会”、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举办了“WHO中医药发展研讨会”、“WHO中西医结合政策研讨会”等学术会议,由他主持编写了“中药安全性使用指南”(WHO2002—2003合作项目)“中药材种子使用标准”,(WHO2004—2005合作项目)。通过这些与WHO卓有成效的合作,进一步提高了中药所在WHO的地位和影响。多年来,WHO向中药所派遣了27批76人次的进修生和考察团,短则几天,长则1—2个月,在同类研究所中是数量最多的。对进修生的每次安排他都亲自过问,周到细致的计划及高水平的授课,均受到进修生和考察团的好评。为此,WHO西太区主任尾身茂先生亲笔致函推荐进修生来中药所学习。当中药所申请第六届WHO传统医学中心时,又非常荣幸地得到了WHO西太区主任尾身茂先生的亲笔确认函。

由于他出色的工作成绩,近年来多次受到党和国家的表彰。被评为2003~2004“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00~2001“ 中央国家机关十大杰出青年 ”,1998~1999“ 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 ”等。

鉴于黄璐琦同志在中医药对外交流与管理工作中做出的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特推荐他作为全国卫生系统外事先进个人。

第三篇: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李钦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个人材料

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李钦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个人

材料

李钦同志,1979年生,共青团员,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2001年11月分配到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人才中心)工作。李钦同志于2002年3月至2004年10月在人才中心国际合作处工作期间,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勇于创新,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为人才中心国际合作业务的拓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04年11月,他被聘为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办公室副主任。2004年12月,李钦同志被评为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优秀员工。

一、主要工作成绩

1.保质保量按时完成2002-2004年WHO人力资源计划内合作项目,保证了新一轮项目的顺利申请。

2.主要负责2003年中意卫生能力建设项目,该项目由“6627智能培训项目”和“7804非典防治管理培训项目”组成。包括项目科学委员会组建的有关工作,整个项目实施可行性的充分论证及对项目实施过程出现问题的妥善解决。该项目举办了14个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举办了智能培训项目4期卫生厅局、县级医院行政领导干部管理培训班;举办了“非典”防治管理培训项目10期“非典”防治管理干部培训班,共为我国西部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培训了702位卫生管理干部。为西部十二省份各配备安装一套视频会议设备;组织编写出版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系列培训教材;组织了“SARS防治国际论坛”,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该项目得到了卫生部、意大利驻华使馆及受培训单位及学员的广泛好评。意大利主流媒体专程到中国采访并在意大利报道该项目。鉴于项目的成功实施,意方扩大了卫生能力建设领域的合作,在2005年继续开展了卫生能力建设,并指定人才中心为项目执行单位。

3.负责2004年WHO计划外卫生信息系统培训项目。此项目是人才中心独立向WHO西太区申请,获得资助后,由人才中心承办该培训活动。项目组织顺利,项目成果突出,为我国西部卫生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4.负责2004卫生部国际职员后备人员考试、选拔的考务和培训工作。项目共选拔了48名人员进入后备人才库。2004年“十一”国庆期间,WHO人力资源司为其中部分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李钦同志没有休假,在培训现场负责培训的整体安排和服务工作,得到了卫生部、WHO人力资源司和培训学员的好评。该项工作顺利结束,现已有多名后备人员被推荐到WHO及相关组织工作,另有其他优秀人员被选拔到卫生部从事外事或项目管理工作。

5.主要分工负责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方杰助学金的发放工作,为北京大学、协和医科大学等4所大学8名西部地区贫困学生申请并发放助学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不少学生毕业后写来感谢信,感谢人才中心特别是李钦同志的帮助。

6.参与中国第一个卫生管理人才培训基金的实施工作,参与组织多批学员赴境外的学习考察活动。多次参与接待境外大学、研究机构、学术团体的考察、会谈活动,在人才中心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的合作会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主要优点

1.基础扎实,领悟力强

2002年初,人才中心尚在创业初期,李钦同志由考试处被调到新成立的国际合作处工作。没有相关外事工作、国际合作及项目管理经验,他就抓紧时间翻阅资料,并虚心向卫生部国际司及兄弟单位请教,无论是外事工作相关规定还是卫生部和其他部委的各项要求,他都认真学习、领会。作为一名年轻的外事工作人员,他谨记“外事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在工作中认真严谨,一丝不苟。

求学期间,李钦同志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并具有较好的英语水平,扎实的学业为他在国际合作项目的执行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中意卫生能力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在昌平进行赴意学员的行前培训工作,意方要求配置网络设备并提出具体而又近乎苛刻的要求。在仅有一天准备时间的情况下,李钦同志为14台电脑安装了项目规定的各种软件并完成了网络布线,意方专家对如此高效的工作感到吃惊。会议期间,除了解决计算机与网络技术问题,李钦同志还全程担任教学助理和翻译工作。他认真、刻苦、勤奋的工作态度,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和娴熟的专业技能给意方专家和赴意学员留下了深刻印象。2004年卫生部与WHO合作举办国际职员培训班,要采用多视频实时监控、录像技术及网络服务技术,又是李钦同志担任视频技术服务工作,为近40名学员的网络学习和授课小组提供服务,从而为该项目节省了可观的费用。

2.谦虚谨慎,坚持原则

李钦同志在日常工作中与人为善,有良好的国际交往能力,他善于协调,态度谦和。在国际合作和交流工作中,为避免语言和文化差异引起的误会,他本着真诚、友好,认真负责的态度与外方沟通,协调各方关系,为国际项目的顺利执行打开了良好的局面,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李钦同志在工作中坚持原则,把严守外事纪律作为从事外事工作的首要原则。2004年卫生部选拔国际职员后备人员项目的考务工作及部分出题任务交由人才中心负责。当时有的同志希望通过李钦能了解一些考试内容,被他断然拒绝。他认为,考试应该是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照顾了朋友,就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公平,是对考试工作的亵渎。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面前,李钦同志把集体放在了首位。

3.顾全大局,责任心强

李钦同志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中心利益和中心形象高于一切。许

多外事接待工作、考察和会谈经常安排在晚上或周末,而且日程安排紧,李钦同志经常是连续几天加班加点,赶时间完成项目书、翻译文件等,经常占用大量休息时间。2004年的WHO国际职员培训班就安排在国庆节长假期间,李钦同志一人全程负责会务,其高效的工作和周到的服务,得到了卫生部、WHO人力资源司和培训学员的好评。

在“SARS”爆发的非常时期,为了保证意大利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拿到项目科学委员会的第一手材料,在绝大多数人都闭门不出无法开论证会时,李钦同志就登门拜访专家,讨论执行方案。他积极的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保证了项目在当年按时执行完毕,没有因“SARS”影响而延期。意方也因人才中心成功执行项目,在给予良好评价的同时,当年就又追加了经费,继而增加执行了“SARS”防治培训项目,并支持举办了防治“SARS”国际论坛。

李钦同志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敢于发表建议,为人才中心的发展献计献策是他另一个突出特点。担任人才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以来,他组织修订补充了多项人才中心的规章制度,并于近期完成了《人才中心员工手册》(第二版)的的汇编成册工作。

人才中心作为服务于全国600万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机构,承担着卫生人力资源交流与开发的任务。“卫生人力资源”被WHO确定为2006年世界卫生大会的主题,并作为2006-2015年十年规划的优先发展领域,这必将成为人才中心拓展业务的强大动力。进行智力引进,参与国际交流,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成为人才中心国际合作方面的重要工作,突出的项目开发和执行能力,是国际合作拓展和成功运作的有力保障。李钦同志在这些方面带了好头,他也因此被人才中心评为优秀员工。

第四篇:青海省卫生厅李晓东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个人材料

青海省卫生厅李晓东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个人材料

李晓东同志于2001年起担任青海省卫生厅办公室主任,负责援外医疗工作。

该同志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在省政府办公厅社会二处任副处长期间,对口联系省外事侨务工作,了解并掌握有一定的外事工作政策,具有较丰富的外事工作经验。任我厅办公室主任后,兼管援外医疗工作。几年来,充分发挥领导的参谋助手作用,较好地履行综合协调、服务基层、督查督办等职责,为做好援外医疗工作做出了成绩。

李晓东同志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熟悉党和国家外交方针和外事政策,准确掌握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强,讲政治、讲大局、讲原则,自觉遵守外事工作纪律,工作中处事慎密,严谨求实。该同志在负责组建第十一、十二批援助布隆迪医疗队工作中,坚持从维护我国援外医疗工作形象,增进中布两国人民友谊的大局出发,精心安排队员选拔、政审、培训、组派、交接等各环节的工作,加强对医疗队思想政治工作和外事纪律教育,建立健全医疗队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了援外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注意加强与我驻布使馆经参处的联系,协调解决医疗队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问题,尽可能为身在异国他乡的医疗队员创造安心、舒心、称心的工作环境,解除其后顾之忧。注重加强与援外医疗队的信息沟通,了解和掌握其思想、工作动态,定期交流情况,及时编发援外医疗工作信息,每逢祖国传统节日,及时向医疗队发出慰问信,鼓励他们把布国当故乡,视当地人民为亲人,出色地做好援外医疗工作,为增进中布友谊做贡献。同时,受厅领导委托,协调做好援外队员家属工作。我援布医疗队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精神,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布隆迪政府和人民的称赞,这中间也包含着李晓东同志辛勤的汗水。

此外,几年来李晓东同志还作为我省执行有关外援卫生项目成员,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友人援助的卫生项目的申报争取、可研论证、计划编制、督导检查、评估验收等工作,审修有关项目文书材料、工作总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篇:江苏无锡市卫生局王爱国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个人材料

江苏无锡市卫生局王爱国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个人材料 王爱国同志1997年12月任无锡市卫生局局长,长期分管无锡卫生外事工作。多年来,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化改革、开拓进取、勤政务实、敢争一流、勇挑重担,团结带领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群众,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卫生外事目标任务,为卫生外事工作和无锡卫生改革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是在无锡卫生国际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王爱国同志身先士卒,敢于创新,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创先争优精神,在全省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创名院、建名科、出名医”三名战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以全面创建省基本现代化医院、省等级医院、各类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为载体,以努力创建省医学重点学科、省临床重点专科和省“333”、“135”工程对象及项目为重点,构筑科研信息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卫生技术和人才的培养和交流,逐渐积聚了象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肺移植项目这样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优势技术、品牌技术、核心技术和特色技术,成功培养了象陈静瑜这样一批掌握国内领先技术的优秀专技人才;二是王爱国同志注重加强中外合作交流与发展,在其亲自关心和指导下在全省首次组织召开了“2005中国无锡医药卫生发展与国际投资说明会”,共有来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7个省市的千余名投资者和人员参加此次说明会,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和国内各地区开展投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不仅向中外来宾展现了我市美丽的城市形象和优良的投资环境,也提升了我市医疗卫生的形象和地位,为无锡卫生的国际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在王爱国同志的倡议和指导下我市举办了多次由中外高级医学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参加的学术交流会议及医院发展战略高级论坛等活动,先后共有包括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以及国内27个省、市、自治区等几千名专家、学者和医院管理者出席,相继共有50余篇中外医学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的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参加交流和讨论。活动为在新形式下研究和探讨现代化医学技术发展、医院改革与创新的方向、思路、策略提供了一个探索、思考的阵地,给广大中外医学人员构筑了交流的平台,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最近我市又在筹办2005中外护理发展论坛,共聘请50余名国际专家和500余名国内专家参加交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牢固搭建了我市中外卫生合作交流的平台;三是积极引进外资,构建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加大医疗市场国际化进程。为了加快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臵,促进无锡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实现无锡卫生国际化、现代化目标,在王爱国同志的亲自指导下我局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卫生国际化现代化战略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大引进民资外资进一步加快医疗市场开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实施卫生国际化现代化战略的重要意义,着力推进了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管理、服务和中医药事业的国际化现代化,全面加大了卫生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加快了引进外资和全面开放医疗市场的速度,提高了卫生发展软环境与国际接轨的能力。王爱国同志积极指导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与相关国际医疗机构合作,积极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为完成无锡市妇幼国际产科中心、爱德国际肿瘤医院等一系列卫生国际合作项目的筹建工作,多次深入基层现场办公,听取机构组建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亲自到政府各部门和机构奔走、协调,终于于2004年10月正式成立了无锡市第一所中外合资医疗机构无锡市妇幼国际产科中心,为今后无锡卫生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办医格局打下了良好、坚实的基础。自王爱国同志任职以来,我市卫生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无锡卫生事业为目标,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动员和组织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用全新的姿态、振奋的精神融入大局,统一思想,健全了卫生服务体系,规范了医疗服务市场,增强了医疗卫生单位的活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了本市医疗卫生综合实力,大力促进了无锡卫生事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全力满足了社会各类人群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有效推进了无锡卫生国际化现代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在卫生援外工作中,截至2004年,我市卫生局共组织派遣了50余人次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赴圭亚那、马尔他、桑吉巴尔等国进行医疗援助服务,王爱国同志在这期间多次要求各部门要积极做好出国援助人员及家属的思想工作、要深入了解他们所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要妥善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要经常对远在异国他乡的援外人员给予组织上的关怀。比如节假日与援外家属联欢、组织援外家属探亲、与援外人员保持即时通讯联系、及时了解、掌握援外人员的思想动态等等,经过细致、周到的工作,确保了各项援外医疗任务的圆满完成,受到了外国政府、人民、中国驻外使馆及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赞誉。

下载浙江省中医院高瑞兰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个人材料(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中医院高瑞兰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个人材料(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