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集体事材料
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集体事材料
一、医院基本情况介绍
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宁夏医学院临床学院)是宁夏全区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的中心和自治区领导干部保健基地,也是全区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的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的前身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建立的宁夏省立医院,始建于1935年秋。现占地面积2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8万平方米;拥有病床1200张;在编职工1960人,专业技术人员1627人,其中正高职称49人,副高职称225人,中级职称454人。年均门急诊量50多万人次,住院病人2.8万多人次,手术近万例。医院服务范围幅射陕西、甘肃、内蒙等周边省区的部分地区,现已基本形成了服务宁夏,幅射周边,以疑难、危重病的收治和会诊为重点的区域性医疗中心。
1995年医院被评审为宁夏首家三级甲等医院。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百姓放心示范医院”、“银川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实践“三个代表”,坚持与时俱进,开展医院外事工作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外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医院紧紧抓住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外事工作为医院建设和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把着眼点放在发展这一要务上,以邓小平理论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执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医院外事工作,把地处西部内陆、经济并不发达的民族地区的医院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做的有声有色,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医疗、教学、科研的整体发展。
(一)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多年来,医院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外事交流工作,注重和支持同国外及台港澳地区医院、医学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为了作好该项工作,1991?年起医院设外事秘书(外事专办人员)负责医院外事工作。1999年成立了外事办公室。本着外事工作服务于医疗、教学、科研,服务于医院改革开放和整体发展的原则,根据卫生部、外交部、教育部和自治区外事办、卫生厅外事办的有关精神,结合医院实际,自1991年至今医院外事部门建立健全了 项加强外事交流工作的规章制度。
(二)视对外交流与合作,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广泛开展多、双边和民间等多种渠道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利用改革开放的契机,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方法提高本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是医院外事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方向。医院打破封闭的办院模式,既立足宁夏,又博采众长,在广泛的对外合作与交流中求发展。医院外事办公室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开拓对外交流渠道。一是积极促成医院领导带团出访或参观考察。参加的既有管理人员、也有专业技术人员,主动到国外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行模式。二是“请进来、送出去”并重。医院鼓励本院的专家利用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结交国际同行,支持本院的出国留学生与自己的导师、同行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访,将前沿的医学发展和尖端的技术以专业讲座、学术交流、手术示范等形式与本院的专家进行交流,寻求更多的适合医院发展方向的合作与交流的项目。近年来,通过各种途径的积极努力和出国留学人员的牵线搭桥,先后主动联系邀请和接待了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贝宁、喀麦隆、蒙古、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医学专家来院参观、访问、讲学和学术交流,收到很好的效果。目前,医院与日本山形大学医学部、新加坡中央医院等建立了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
从1980年起,医院开始选派专业技术骨干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原苏联、瑞典、芬兰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贝宁、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留学 人、参观考察 人次和参加学术会议 人次。(分别写清留学的国家、学校、多少人次)
(三)顾全大局,积极承担援外医疗任务。配合国家和自治区的整体外交工作需要,积极承担和派遣援外医疗队执行卫生援外任务。自1978年宁夏组建和派遣首批援贝宁医疗队起,已派出13批医疗队,其中11批医疗队中共有本院的医务人员62人,医疗队员不仅为当地人民群众看病,也为贝宁国家元首和政府官员及其家属治病,赢得了当地群众和上层人事的信赖与尊敬,受到了贝宁政府的高度评价。
(四)注重对外交流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为更好地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外语水平,减少合作交流的语言障碍,自1981年开始,医院陆续举办了英语学习班、阅读班、口语班及高年资医师、护士脱产英语培训班。1988年起至今,每年选派10—20名外语基础好的医护骨干到西安外语学院、大连外语学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及国家出国留学人员培训中心参加外语脱产培训。目前已有 名医护人员参加培训。
作为西部内陆、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的医院,我院的外事工作在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中取得很大的突破和成绩,也成为宁夏医疗行业的窗口和品牌。但与东部沿海和发达省市相比,差距还很大,我们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开创外事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篇:福建省立医院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集体材料
福建省立医院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集体材料
我院是福建省一所省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1200余张,拥有职工1600多人,卫生技术人员1400多人。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交流日渐增多,境外来访专家人数也逐年上升。如何发挥外事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开拓交流渠道,培养人才,为医院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提高医院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缩短与世界先进医疗单位之间的差距成为外事工作的重点。多年来,医院领导重视外事工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选派 530 多人次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赴国外留学、进修、参观访问、参加学术会议等,其中出国留学的有 90 多人次。通过留学人员牵线搭桥,与国外医学机构建立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聘请外国专家来院讲学、工作,积极承担援外医疗任务。通过这些外事工作,扩大了我院的知名度,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加速了学科建设,对我院整体医疗、科研、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领导重视,制定措施,加强管理。
设立外事归口机构,建立健全外事规章制度,是做好外事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多年来,医院领导始终把外事工作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由院长亲自主管,人事科统一协调,建立了院长、人事科科长、专办员的三级负责制。对于较大的外事活动,院领导都要过问、研究和布置。同时,各临床科室的主任和专家把对外学术活动和学科交流看成是促进学科建设的大事,常常亲自参与并积极出谋献策,上下共同协手做好外事工作。医院还根据外事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出台有关规章制度,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在出国人员的条件、出国经费、出国手续及出国人员的要求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赴外进修留学人员的派遣上坚持“突出重点、严格把关、按需派遣”的原则,坚持层层考核,按学科建设、人才梯队培养的需要推荐,把政治素质过硬、品学兼优,有事业心、有培养前途的人才派出去,保证了出国留学人员的质量。
为了充分发挥留学回国人员的作用,巩固提高出国留学的效益,医院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如对在国外取得学位人员给予科研启动基金和安家费,优先安排住房,在人才的培养使用上优先考虑,大胆使用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以事业留人。为了和国外高科技发展保持同步,及时了解国外学术发展的新动态,我院对有突出成绩的留学回国人员可不受回国服务期的限制,允许他们多次短期出国,使他们保持同国外本学科领域的联系。在职称评定中排除论资排辈的观念,对留学回国人员的职称评审采取灵活的办法。为了防止公派进修人员学成不回国,我院规定出国人员在出国前必须与单位签定“出国进修协议书”,指定一名本院正式职工作为担保人,并到公证处公证担保,如果派出人员未按期归国,将由担保人承担违约金及违约责任,违约金额为3—15万。通过以上措施,使我院绝大多数出国人员都能按期回国,并活跃在医院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其中获省科研成果奖95项,获省医药卫生成果奖122项。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466篇,占全院发表论文总数23%。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学科带头人,现有7 人担任院领导职务,46人担任科室主任职务,47人为研究生导师,29人破格晋升职称。
二、开辟途径,扩大交流,多形式培养人才。
世界已进入新世纪,国际人才竞争愈显剧烈,我院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综合性医院,将面临新的挑战,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抢占人才制高点。利用对外交流工作,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医疗水平、是建设一流医院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院先后与美国安息日医院、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医学中心缔结友好医院,在医院管理、科研协作、人员互访、学术交流方面达成协议,每年安排业务骨干赴该院进行3个月的短期培训。布鲁克林医学中心还赠予我院呼吸机42台、病床55张。鼓励专业人员多形式、多渠道赴国外进修学习,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省卫生厅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经费、省外办友好城市资助、医学奖学金、民间资助、医院资助等多种形式赴外进修学习,出访国家涉及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英国、芬兰、加拿大、泰国15个国家及地区,赴外学习时间最长的四年,有2人获得博士学位。这些进修人员直接站在国际医学领域前沿,不仅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回国后能认真地总结经验,制定出适合医院的工作计划,开展新的医疗项目,改善了医疗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医学国际会议是世界医学顶尖人才汇集之处,是交流和学习先进医学知识和提高技术的场所。我院每年都选派20多位科主任、学科带头人赴国外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以带回国外医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在利用有效渠道组织人员出访的同时,我院还邀请加拿大、新加坡、德国、美国专家学者来访,将前沿的医学发展及尖端的技术以专业讲座、学术交流、手术示范等形式与医院的专家进行交流,寻求适合医院发展方向与特色的合作项目,为那些平时没有机会出国的同志提供了解国外医学动态,与知名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此外,我院还聘请了美籍专家戴蒙医学博士来我院心研所外科工作,以迅速提高我院相对薄弱的冠心病手术治疗水平。
三、服从大局,做好援外医疗工作。
援外医疗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任务。援外医疗工作好坏与否,事关我国在受援国的形象和声誉,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全局性工作。历届党政领导始终把援外医疗工作当成是执行我国外交路线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完成,负责援外工作的人事部门,按照医院的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各临床医技科室积极支持,努力配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人员选派。为了保证援外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还在职务、职称晋升、住房、工资福利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对圆满完成援外医疗任务,表现优良的同志给予重用,优先解决援外人员的职称晋升、聘任、住房安置。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进行,政府对医院的投入逐年减少,医院各科室都实行成本核算,奖金分配基本按完成定额外的创收分配。但考虑到援外人员虽不在院内岗位上班,但在异国他乡履行国际主义义务,我院对援外人员的工资奖金等成本支出,医院都加以单独列支,以减轻所在科室的负担。援外人员的奖金和福利待遇,按在岗职工平均发给享受,调动援外人员的积极性。医院还积极帮助援外队员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解决其子女的就业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队员们安心做好援外工作。从一九七五年七月,我院参与派出我省第一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起,先后选派了61人次参加援外医疗队赴塞内加尔、博茨瓦纳工作。其中有7批医疗队以我院人员为主组队,队长由我院骨干担任。三十年来,队员们牢记党和政府的教导,肩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在远离祖国亲人,自然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工作,以精湛的技术,全心全意为受援国人民的健康服务,赢得了普遍的信赖和尊重。塞内加尔政府授予我院援外队员国家级勋章的奖励。第八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队长林元被评为援外模范医疗队长,队员郑铭被评为优秀援外医疗队员。1998年我院被卫生部授予“援外医疗先进管理单位”,2003年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04年被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卫生系统人事工作先进单位”。
外事工作牵涉面广,政策性强,今后,我院将不断探索,积极进取,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拓展对外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创外事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篇:江苏省卫生厅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集体材料
江苏省卫生厅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集体材料
国际合作处是我厅专门负责对外合作与技术交流(含三支援外医疗队的组建与派出)的职能处室。该处能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奋斗,勇于奉献;能围绕我省卫生改革和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医疗卫生领域的国际交流,不断促进与发达国家的医学科技合作。通过做好派遣援外医疗队的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友谊,促进受援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一、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
四年间,邀请与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外宾和国际组织的官员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客人共296批1048人次。派出各类出访考察95批317人次;各类进修、培训124批207人次;出席各种国际学术会议、讲学、科研合作324批401人次;主办、协办大型国际研讨会和两岸学术会议9场,参会人数达2271人次。共完成了第20、21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第6期援圭亚那医疗队以及第6期、第7期援马耳他医疗队的组建、英语培训和派出任务以及第19期的援桑给巴尔医疗队,第5期援马耳他医疗队和第5期援圭亚那医疗队的回国和总结工作。国际合作处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领导,规范对外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我省卫生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得到加强,已逐步在机构、制度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形成了体系。先后召开了全省卫生外事暨台港澳工作会议、座谈会,举办了卫生外事培训班,明确要求厅直单位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必须有领导分管卫生外事,有专职负责对外交流的办事人员,人员相对稳定,以保证外事工作的连续性。
为规范厅机关人员出访,制定了“加强厅机关组团出国(境)访问管理意见”。为把药厂资助医务人员出国(境)活动纳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对企业(药厂)资助我医务人员出国(境)工作管理的通知”。为加快出国(境)审批,更好地服务基层,拟订了“卫生外事工作申报审核规定和办事程序”。
2、注重实效,做好出国(境)考察的组织工作。
出国团组的组织紧紧围绕厅党组的中心工作和各处室的业务建 设需要进行。为加强出访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出访效率,要求各业务处室根据自身工作重点制定派出计划,由国际合作处汇总,报厅党组批准后执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我厅组织卫生行政管理和医院管理人员赴国外培训、考察多批,主要涉及卫生管理、医院管理、公共卫生与卫生监督等领域。通过出国(境)培训和考察,出访人员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并努力将国外先进的卫生管理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促进了我省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①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在卫生领域的职责。2004年全省卫生工作会议根据国家的部署,借鉴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对政府和市场的不同作用范围作出了比较明确的界定,提出要在利用市场机制方面深化三方面改革。一是改革城镇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探索建立卫生投融资新机制;二是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激活内部活力;三是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加快办医主体多元化步伐。同时强化政府职责,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完善指挥信息网络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全面提高卫生系统的应急处理能力;二是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既对医疗服务供方即乡村卫生机构给予必要的投入和倾斜,也对医疗服务需方即农村居民给予扶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三是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实行卫生工作全行业监管。②推动了我省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我省于2002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医疗机构的意见》和最近我省出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若干意见中,学习、借鉴了美国多元化办医的做法,都提出了在我省要大力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的意见,在我省形成多元化办医的格局。③逐步推行医疗单位人事代理制。近几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卫生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文件,在医疗单位逐步推行人事代理制度,也是间接借鉴国(境)外的做法,希望由此逐步改变个人依附于单位的现状,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医疗卫生单位的活力。
3、大力支持基层开展对外学术交流
为配合省人民医院开展亲体供肝肝脏移植这一高难度课题的发展战略,国际合作处积极帮助联系渠道,并在出访和邀请手续方面特事特办方便快捷,先后派出该院肝脏外科数批骨干出访美国和日本,并邀请美国学者来访,交流指导,通过国(境)外的专题交流与合作,省人民医院在亲体肝移植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最近获卫生部批准成立了中国活体肝移植研究所。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科的心脏介入和心脏电生理技术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我省“135”工程建设需要,协助医院组织该科的技术骨干赴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和荷兰学习先进技术。近几年该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国际合作处还支持心脏科相关专家与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的教授进行科技合作,使该院成功进行了干细胞心肌移植,成为全亚洲第一家能开展干细胞心肌移植的医院。
2001年底从卫生部获悉,作为中非合作论坛的后续项目之一,我国将为发展中国家举办国际热带病防治技术班培训班。为争取该项目在江苏举办,国际合作处与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一道,向商务部和卫生部积极申请,最终获得准。至2004年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在无锡举办了三期国际热带病防治技术培训班。来自蒙古、朝鲜、越南、埃及、坦桑尼亚、尼日利亚、肯尼亚、刚果、索马里以及赤道几内亚等14个国家共76余名学员参加了该班。以培训班为载体,推动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多边技术合作与交流。
2003年10月20日至10月24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和南京医学会联合举办了“听力国际南京会议”。会议主题是临床儿科学与听力学的现代进展。国内外70名资深专家参加了会议,其中有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听力国际主席、副主席、国际听力协会秘书长和来自丹麦、英国、瑞士、日本、美国以及香港地区著名专家16名。会上就听力损害的全球现状与听力国际的作用、全球防聋工作进展及与中国的合作、儿童听力评估的进展、助听器的技术进展及其与传统助听器的效果比较等专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和交流。省卫生厅黄祖瑚副厅长应邀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在开幕式上还举行了简单、隆重的“听力国际-国际耳鼻咽喉科协会联盟-国际听力学协会附属江苏耳科与听力中心”和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儿科学与听力学”揭牌仪式。此次大会加强了江苏省听力学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扩大了听力国际江苏中心的影响,对促进江苏省听力学术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4年5月28日– 30日国际合作处按程序进行联络,协助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三地甲状腺疾病讨论会与会代表65人。大会就甲状腺疾病的基础研究、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艾滋病是人类有史以来所遇到的最具致死力的恶性传染病之一,由于目前暂无有效的治愈办法,其病死率很高。江苏的艾滋病防治形势也十分严峻。2002年,在了解到美国布朗大学有意在艾滋病防治领域与我省合作的信息后,我们迅速落实了邀请该大学国际卫生学院有关人员对江苏的访问事宜。由于多方的共同努力,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4、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卫生外事工作人员的素质。2002年9月27日-29日,我们组织召开了全省卫生外事暨台港澳工作会议,各市卫生局和厅直单位分管外事工作的领导和处室负责人等共80多人参加了会议。周珉厅长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的工作,就加强外事归口管理和集中统一领导,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健全机构,提高卫生外事干部的素质作了重要讲话。黄祖瑚副厅长在会议总结时就如何落实周厅长的讲话提出了具体要求和部署了今后几年的工作任务。会议还邀请了省外办领导、省台办和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就国际形势、中国对外方针和政策以及对台事务分别做了专题报告。代表们也就今后卫生外事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入世以后,随着涉外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各地各部门各单位涉及卫生外事工作的人员不断增多。为不断提高地方卫生外事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外事工作发展的需要,在南京举办了全省卫生外事暨对台港澳工作干部培训班。各市卫生局和厅直单位分管部门负责人和具体办事人员共70多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邀请了卫生部国际合作司、省外办、科技厅、省台办和安全厅有关部门负责人授课,就我国的对外方针和政策,对外双边和多边的卫生合作和交流情况、我省的科技研究项目情况、各类办事程序和要求做了专题报告和业务培训。与会者一致反映,参加培训时间虽短,但收获大,培训内容切合实际、要求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对增强各单位的政策观念、全局意识,提高办文质量和办事效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援外医疗队工作
受卫生部委托,我省承担了三支援外医疗队的组建和派出工作。一是在非洲的援桑给巴尔医疗队,二是在南美洲的援圭亚那医疗队,三是在欧洲的援马耳他医疗队。目前三支医疗队共有42人在外工作,每两年轮换一次。
1、医疗队的组建工作
根据卫生部派出医疗队的有关文件和两国政府协议要求,针对所 在国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我省援外医疗队的组队工作计划和实施意见,为了便于管理,原则上以市或直属医院为单位组建。在组队过程中,一方面注意认真宣传中央关于对外援助工作的方针、政策,进行广泛发动;另一方面严格掌握选审标准,尤其对队长和重点科室的人选在考察中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有利于国外工作的原则,同组队单位一起,反复协商、遴选,决定预备队员,然后在为期6个月的出国前英语和方针政策培训过程中,进一步考察,确定正式队员。
2、出国前的英语培训和教育
根据卫生部的规定,每支援外医疗队在出国前必须进行为期6个月外语培训,但赴英语国家的外语培训为4个月。虽然我省承担的3支队去的都是讲英语的国家,但为了能使我省医疗队员更好地适应国外地工作需要,我们坚持安排6个月的培训。在培训中,我们根据每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人施教,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做到“一个保证二个满足”,即在保证教学计划完成的同时,通过分班增加不同内容的听力和口语的训练课程,既满足了一部分语言基础差的学员有更多听力训练的要求,也满足了语言水平好的学员希望得到更多口语交流机会的愿望。在提高队员们的听说能力上下功夫。绝大部分队员出国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都能胜任在当地的工作。在外语培训的同时,还组织了出国前教育,我们除把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贯穿整个培训过程之外,还开设了受援国基本情况、受援国医疗状况、医疗队员守则、对外交往礼仪教育、外事纪律教育、安全防范教育、艾滋病、疟疾的防治等十多个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每个队员能更清楚认识自己肩负的职责,更具体地知道今后在国外做什么、怎么做,从而为在国外做好工作打下了较好的思想基础,也做好了疾病防治和保健的准备。
3、关心援外医疗队队员及其家属,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职称晋升是队员最关心的事之一。一是在出国前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建议2年在国外期间将会遇到晋升问题的队员出国前做好有关准备,二是外语考试等回国后补考,三是规定在同等条件下援外医疗队员优先。绝大部分队员的晋升问题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国际合作处还主动配各市卫生局和派出单位妥善处理队员家人生病、孩子上学等方面的事宜。每年春节,国合处在分管厅长带领下走访家属或召开座谈会,通报医疗队在国外工作和生活的情况,慰问医疗队员家属,并将全过程录象,制成录象带或刻成光盘及时寄到国外,受到广大队员的欢迎和好评。所有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广大队员做好援外工作、全心全意为所在国人民的健康服务的积极性。
4、做好派出援外医疗队40周年纪念和表彰的有关工作。40年来,我省医疗队在当地医疗条件十分简陋,甚至连基本器 械都不具备的条件下,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新项目,救治了许多急症和疑难杂症病人。医疗队员以精湛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被誉为“白衣天使”和“最受欢迎的人”。2003年是我国向国外派出援外医疗队40周年,根据卫生部的统一部署,我们向各市卫生局、厅直单位转发了《卫生部关于广泛开展援外医疗队派遣40周年纪念表彰宣传活动的通知》,请他们在为宣传活动收集资料的同时,推荐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候选人的名单。在此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派人单位的意见,向三部推荐了江苏省第四期援圭亚那医疗队等3个单位为“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龚卫东等7名同志为“全国援外医疗先进个人”的侯选名单。经三部综合评审,我省第四期援圭亚那医疗队、第五期援马耳他医疗队、第十九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桑岛组三个单位等被评为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龚卫东等三人为全国援外医疗先进个人,先进集体数量居全国各省市之首。
9月26日至9月27日 在南京召开了全省援外医疗队派遣4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历届医疗队队长、队员、管理人员代表共150人出席了大会。王湛副省长和卫生部国际合作司王立基副司长专门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省卫生厅郭兴华厅长作了总结报告、黄祖瑚副厅长宣布了表彰决定。先进管理单位、镇江市卫生局时党委书记秋香同志、先进集体、第1期援圭亚那医疗队长施振东同志和先进医疗队员代表杨晓明同志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大会表彰了4个“全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17个“全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和3个“全省先进管理单位”。
我们还组织编印了40万字的江苏省援外医疗队派遣四十周年纪念文集《辉煌的足迹》。文集重点介绍了医疗队受到中国和所在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所在国的医疗状况、医疗队队员在国外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以及与所在国人民的友谊等内容。
近年来,我省卫生系统在开展国际合作和对港澳交流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我省的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离上级部门的要求,尚有差距,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展合作与交流,将我省的卫生外事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篇: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集体材料范文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集体材料
西藏自治区医院始创于1916年,原称拉萨“门孜康”是当时西藏地方政府培养西藏藏医药和天文历算人才的藏医药医疗教学机构,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门孜康”和药王山的医学利众院合并组建为拉萨市藏医院。1980年改名为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传统藏医药学得到发扬光大,目前该院已成为西藏自治区藏医医疗、教学、科研和藏药生产之中心,是德高望重的名老藏医和高素质医疗科技人才,荟萃的藏医最高学府,人称“药师坛城”。
在卫生改革与发展中,医院始终坚持务实创新的精神,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即认真继承藏医药特色和优势,又勇于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藏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加强藏医医院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医院坚持藏医药特色的办院方向。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坚持以“院有专科、科有专病、人有专长”的原则,在常见病、多发病和多种疑难病方面,在充分应用藏医独特诊疗方法和西藏原有的独天独厚的天然药材资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医疗脑血管意外、神经系统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道溃疡、风湿有独特的疗效,1996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为“全国示范藏医医院”。
藏医院附设藏药厂,按GMP标准设计2004年顺利通过GMP 认证,建造的藏药厂总资产达1.2亿元,是西藏自治区规模最大的传统藏药生产企业。藏药厂生产藏成药350多种,其中“七十味珍珠”等十二种藏成药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经过一代代勤劳藏医药人员的不懈努力,传统藏医药焕发勃勃生机。不仅赢得了藏族同胞和国内各族人民的信赖,而且正享誉世界五大州。1990年7月22日江泽民总书记亲临自治区藏医院视察,对全区藏医药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并给予厚望,相信藏医药这块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将永放光彩。
藏医院领导班子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党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模范地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推进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局势长治久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深入领会和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广泛进行爱国主义、职业道德法教育,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及藏医药研究工作,做到有重点、有主体、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以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内容。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宗旨与教育以及廉洁行医,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教育,使职工的政治思想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和升华。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西藏稳定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藏医院积极开展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和台、港、澳地区的交流,国际合作活动方式开展学术交流,研究咨询和宣传藏医药普及科学知识,自1996年以来,开展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和台、港、澳地区的学术交流,特别是“2000年国际藏医药学术会”在拉萨召开,参加这次会议藏医药界代表640多人,其中外宾23人,来自德、美、法、日、印、俄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次会议是我国举办第一次藏医药方面的国际性会议,“四部医典”的作者,公元8世纪西藏一代名医,玉妥〃宁玛云登贡布,把藏医学理论新的历史往前推进了8百年,编写的《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藏汉,藏英对照本,被誉为国内中医界第一部医学教学彩色挂图,使得藏医药学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编写的《四部医典形象论集》深受藏医界欢迎,两次印刷场销售一空,编写的近150名历代藏医学家人物传,不仅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而且获1991年中国历史文献工具优秀奖和铜奖,对藏医胚胎学的历史及其对胚胎学贡献的研究,证实藏医对胚胎学的认识远远早于国外学者,也与人类的进化顺序相吻合,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在编写《四部医典彩色挂图释难蓝琉璃之光》中作为注解的小圆圈标计有5000多幅,为深刻理解系列挂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但在祖国医药学历史中绝无仅有,在世界医药学历史中亦属罕见。藏医院与西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及自治区党委外事局每年搞些卫生国际合作交流,主要是西藏文化和藏医药的发展。医院很早就有专门人员从事卫生外事工作,院里注重卫生外事人才培养,经过几年的卫生外事工作,成绩显著,卫生外事工作得到上级单位的好评和赞扬。2002、2003、2004年举办了三期西藏自治区藏医药材辩认知识竞赛。使藏医药传统的教学精华得以继承和发扬,开办了三期藏医药工作会议,诸多发展藏医药的规划得以出台和落实,出版发行了部份文集,从2001年开办的《雪域藏医药杂志》逐步以成为展示藏医药学术才华的平台。根据上级指示和安排,科普宣传活动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外,我们积极主动的承担卫生扶贫工作,每年我们组织几次巡回医疗,免费为农牧民送医送药,这几年免费价值达几十万元,切实解决了农牧民缺医缺药和生活困难,此举动受到广大农牧民欢迎和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赞扬,为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藏医药事业,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1986年、1996年召开高规模的全区藏医药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制定了在新的历史时期藏医药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发展目标与任务,在党和民族医药政策的指引下,我区藏医药事业的发展,为弘扬民族文化,促进藏医药事业的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藏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 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民族优秀文化的内容,也是藏族人民长期以来实践和智慧的结晶,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藏医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使藏医药学得到世界医学界的首肯,进入到国际高水平行列。诊疗风格、为藏族人民的健康繁衍,为西藏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了贡献。
藏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是健全的、医院管理规范化、组织纪律严明、充实和加强内涵建设,强化藏医药整体服务功能,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综合效益和科学管理水平。我们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感努力工作,大力加强藏医药队伍建设,培养好人才断层和人才危机问题,培养出一批跨世纪的中青年藏医药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让藏医药人才真正在藏医药岗位上发挥作用。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门诊部 二00五年七月二十日
第五篇:重庆市卫生局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集体材料
重庆市卫生局申报卫生外事工作先进集体材料
坚持为我市卫生改革与发展服务的卫生外事工作
我市卫生外事工作以‚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始终坚持为我市卫生改革与发展服务的方针,紧密结合我市卫生事业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协调配合‛的外事管理体制,认真贯彻我国对外政策,积极稳妥的推进我市医疗卫生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力的促进了全市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高度重视,努力创新,认真做好我市卫生外事管理工作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是我市卫生外事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重庆市直辖以来,局领导高度重视我市卫生外事工作,将其纳入全市卫生工作的议事日程,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协调配合‛的外事管理体制,构建起重庆市卫生外事管理体系。我局设立国际合作处,负责全市医疗卫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配备专职外事干部。在此基础上,局属各医疗卫生单位也相继指定相应的行政科室负责本单位外事工作,并配备专、兼职外事干部。我局做到重大的涉外工作由一把手亲自负责,援外医疗队迎送和慰问有党政一把手和分管外事的副局长参加,重要的外事活动有局领导出席。我市卫生外事工作还得到了市领导的大力支持,重要的国际合作项目洽谈与外国卫生政要来访,我市分管卫生的市领导都要出面接见外国客人。按照局领导的指示,我局还定期邀请市外办,市国安局共同举办卫生外事管理干部培训班,讲授外事纪律、礼仪、国际形势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管理等知识。形成了卫生外事工作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的良好局面,为全市卫生外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我市卫生外事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外事无小事‛,为使我市卫生外事工作有章可循,更加规范,我调研,依据卫生部和其他省市的相关文件,先后印发了《中共重庆市卫生局党组重庆市卫生局关于外事管理工作的规定》、《重庆市卫生局局机关工作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办法》,对规范全市卫生系统的涉外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近年,随着我市卫生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因公出国(境)执行任务人员数量不断增加,针对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局不因循守旧,依据市委市府的相关文件,在原有的部分外事管理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和加强:一是规范了局属系统副处级以上干部申办因私护照的审批程序并加强了因私护照的管理;二是完善了局属单位正职领导出国(境)前的请假制度;三是建立了局属卫生系统涉秘人员出国前的保密提醒制度;四是对局属系统工作人员持有的因公护照进行了清理,并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后,送市外办保管。这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完善是我市卫生外事管理工作向前迈进的关键一步。2002—2004年,我局局属卫生系统共派出近200人次赴美、英、法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执行访问、考察和援外任务,从未发生过任何违反外事纪律事件。
二、对外开放,求真务实,积极拓宽我市卫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空间
(一)政府间高层友好往来是卫生外事工作的重点
我市直辖以后,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为卫生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开创了有利条件。卫生与健康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市在卫生领域的政府间高层友好往来也相应大幅增加。我局充分利用政府间高层友好往来这块平台,根据我市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引进国外智力和国际合作项目,并以此为契机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卫生事业取得的成绩。
2002年6月,重庆市卫生代表团应邀访问法国波尔多大区,与法国卫生部、波尔多大区卫生局及波尔多大学附属医院达成合作协议。根据协议,2003年3月17日-19日,在中国‚法国文化年‛里,我局与法国卫生部医院医疗服务管理总局、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在重庆联合举办了‚中-法医学高级论坛‛。出席这次盛会的有法国卫生部医院管理及国际合作部主任、法国驻华使馆官员及法国10多名医学专家。全国22多个省市共派出2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作为该协议内容之一的中法医学交流项目执行4年以来,我市已有41名卫生技术人员通过该项目获得法国政府的经费资助赴法国进行为期半年或1年的科研和临床工作。该合作项目得到了法国驻中国两任大使的高度评价。
2004年4月15日至4月18日,受卫生部国际合作司委托,我局接待了由泰国卫生部精神卫生司司长帕特率领的泰国卫生部精神卫生考察团一行16人来渝访问,并签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市卫生局与泰国卫生部精神卫生司关于技术交流项目的协议》,制定了双方人员交流和资源共享计划。2005年3月,泰国卫生部精神卫生司副司长蒙可先生率团一行7人来渝与我市有关精神卫生部门进行了学术交流;6月,我局组织基层精神卫生单位相关人员共7人,赴泰考察精神病医院管理和精神疾患治疗新技术,考察团成员回国后表示,此次考察使他们视野拓宽,深受启发。
其他重要政府间高层友好往来还有与俄罗斯克麦罗沃州政府间的友好互访,签订了双边医疗卫生合作意向协议书;阿塞拜疆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一行,探讨我市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赴阿独资或合资开办中医院准备工作等有关事宜;和我援外医疗队派驻国巴新卫生部秘书长Dr.Nicholas Mann来渝访问等。
(二)民间交流是卫生外事工作的重要途径
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是我局卫生外事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又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重点工作。长期以来,我局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按照‚严格审批,有礼有节,加强监督,有予有取‛的原则多次接待境外非政府组织,有力的保证了卫生领域民间对外友好工作的健康发展。
2002年,香港医疗关怀有限公司与我市奉节县人民医院签定 “香港医疗关怀有限公司援助重庆市奉节县人民医院建立„流动医疗车‟的协议书”。同年,价值约50万元的“医疗流动车”及车内设备在奉节县投入使用。国际医疗卫生专业服务组织每年向我市丰都县人民医院派遣一支由外国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队进行短期义诊和医疗培训工作。
香港百合会主在近2年里已派出数十名外国专家来我市开展讲学和培训活动,并远赴重庆市黔江区贫困山区开展教学培训活动和小数额医疗设备捐赠。
另外,我市还有一批医疗卫生机构与国外相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互通有无,共谋发展。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日本广岛安佐市民医院结为友好医院、市血液中心分别与德国萨克森森州血液中心、美国红十字总会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并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维尔血液中心结为姊妹血液中心;市肿瘤医院与法国国立亨利.蒙多尔医院确立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建设中法放射治疗重庆培训中心。市卫生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与韩国若石保健按摩学职业校合作对韩国按摩师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我市万县中医学校与美国加州圣巴巴拉东方医学院合作开办国际针灸培训班,2005年开始招收美国学生。
(三)组派援外医疗队是卫生外事工作的责任
援外医疗工作是我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政治性、技术性都很强的重要任务,对我国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维护世界和平和祖国统一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11月,我局主动请缨,迎难而上,向卫生部申请承派援巴布亚新几内亚医疗队任务。12月,卫生部正式决定将援巴新医疗队的派遣任务交我局。接到任务后,我局立即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援外医疗队员的选拔培训工作。通过推荐,考试,培训,最终组建了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外语能力强的援外医疗队。2002年10月,第一批由8名医务人员、1名翻译和1名炊事员共10人组成的援巴新医疗队抵达莫港总医院开始执行援外医疗任务。2004年11月,第二批援巴新医疗队开始执行任务。在过去的3年中,我援外医疗队牢记党和祖国的重托,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凭着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战胜了国内无法想象的困难,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赢得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称赞。巴新国家元首阿托佩尔总督和索马雷总理先后接见我全体援外医疗队队员,对援外医疗队在巴新开展的援外医疗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重申‚巴新十分热爱中国,巴新政府和人民将一如既往的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一立场是坚定不移的。‛ 在援外医疗队的管理工作中,我局从国家整体利益的大局出发,为能持续稳定开展援外医疗工作,我局与市人事局共同印发了《重庆市卫生局重庆市人事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援外医疗队员有关待遇规定>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规定:
一、援外医疗队员执行援外医疗任务期间,一切国内待遇按在岗人员对待;
二、援外医疗队员奖励1次3%工资晋升;
三、符合职称晋升条件的援外医疗队员职称晋升时免外语、计算机考试和答辩,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晋升。目前,根据该文件精神,我市凡是符合职称晋升条件的援外医疗队员均已获得晋升,为稳定援外医疗队,解除队员后顾之忧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局还印发了《关于援外医疗队员国内待遇等同援藏人员待遇的通知》、《重庆市卫生局关于解决援外医疗队队员待遇问题的通知》,为选派组建优秀的援外医疗队和保障援外医疗队员待遇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局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拨款建立了援外医疗队员培训基地,配备了齐全的教学设备,为援外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我局对援外医疗队组派和管理工作认识到位,措施得力,很好的完成了援巴新医疗队组派任务。
(四)服务卫生改革和发展是卫生外事工作的目标
卫生外事工作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是要以服务卫生改革和发展为目标。卫生外事工作的健康发展使我市卫生系统能通过国际合作项目、人员交流和国际援助等形式提高我市医疗卫生科研能力、医院管理水平和贫困地区的就医条件。特别是当公共卫生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焦点的今天,卫生外事工作更是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对外形象做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3年4月,我国部分地区出现非典疫情。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根据我市整体非典防治工作部署,我局开展了以‚保持在渝外籍人士群体稳定,完善重庆市外资投资环境,维护重庆市形象‛为核心的非典时期卫生外事工作。非典期间,我局一是迅速建立起面向外籍人士的24小时SARS英文咨询热线网络,提供SARS疫情、防治咨询和在渝外籍人士发热疾病就诊指南服务,该网络包括设在局机关、市疾控中心及全市各大医院的24小时英文热线;二是在重庆市卫生信息网上开设汉英双语SARS防治专栏,公布我市SARS疫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和SARS相关资讯;三是指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我市非典涉外定点医院,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我市公民出国提供健康证明单位;四是分别与市外办、外经贸委联合召开重庆市SARS防治工作通报会,向在渝外国政府机构和外资企业定期通报情况。以上措施为在渝外籍人士,建立起了一个非常时期的特殊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稳定民心,维护重庆市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局还积极与日本国大使馆领事驻重庆办公室联系卫生部转赠日本国抗非典型肺炎援助紧急医疗物资相关事宜,保障了国外捐赠物资及时发放到抗击非典战斗在第一线的医疗卫生单位。
2003年11月,我市颁布了《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初步建立了我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大了对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突发事件急救医疗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等的经费投入,力争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公共卫生体系。为配合该项工作的开展,2004年10月,我局成功承办了由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市长谢小军同志为团长的卫生代表团,赴欧洲英、德等国学习借鉴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卫生体系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出国考察任务。
回顾过去,我市卫生外事工作在卫生部和市委市府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是存在着不足,对外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不够,如全市卫生外事工作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交换网络,造成有关数据和信息收集不全;外事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不足,政策、业务、外语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知不足而发奋‛,在今后的卫生外事工作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我市卫生外事工作新局面,为全市卫生改革和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