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心同德传家风 携手并肩筑和谐
同心同德传家风 携手并肩筑和谐
——庆阳市“最美家庭标兵户”事迹报告材料
魏阿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
我叫魏阿荣,我和爱人白海宁都是宁县二中的英语教师,儿子白家松在清华大学读书。其实,我的家庭很普通,没有什么特别感人的事迹,所以只能向大家说一些点滴琐事。我汇报的题目是:同心同德传家风,携手并肩筑和谐。
一、夫妻同心撑起家
古人说:“家居以孝悌为本。”两个人一旦结婚,就应该同心同德,孝顺父母长辈,关爱兄弟姐妹,只有共同撑起一把雨伞,遮挡生活的风风雨雨,整个家庭才能和和美美。
我刚结婚的时候,小叔子上高中,小姑子上初中,公公忙于工作,婆婆种地操持家务。我们那200多块钱的工资既要偿还债务,还要补贴家用。每到周末节假日,都得回老家干活,收种打碾,样样都干。
1999年12月的一个夜晚,爱人出差在外,婆婆突然打来电话说公公心脏病突发。时间是凌晨4点多,我既着急又害怕,打着手电筒敲了好几家单位的门,终于联系了一位亲戚的车,连夜赶回老家把公公送到宁县人民医院治疗。接下来的一周时间,我上完课就给老人做饭,送饭,陪他打吊针,拉家常。等爱人回来时,公公已经康复出院了。
作为长子和长媳,孝敬老人义不容辞,关爱弟妹更是责无旁贷。记得我们结婚才两个多月,上初三的小姑子意外锁骨骨折。我毫不犹豫地将补发的450元拖欠工资,全 部交给了婆婆。婆婆跟我爱人在宁县医院照顾小姑子整整四十多天。当时我还在乡村小学工作,家里的一切交给了我一个人。白天去学校上课,晚上回家安顿家务,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20多里路。周末还得去县城医院送馒头,看望婆婆和小姑子。我是拉着架子车陪送脊背还打着十字夹板的妹妹参加高中招生考试的,这一幕曾是一段嫂姑佳话,更是一段温暖的记忆。
1995年秋季,我将教师节发放的50元福利费和开学代收的150元学生作业费全部拿出来交给小叔子凑学费。那200元中,最小面额是1块钱。2001年冬季的一个周末,我取出了所有的积蓄——100多块钱,挤公交车从西北师大去兰州医学院看望感冒发烧的小姑子。回到师大,我给爱人汇报我的开销:100多块钱,买水果,付药费,吃饭,来回路费,就只剩20几块了。老公一听完就生气了,训斥我花钱不节省。其实,我非常理解他当时的心情。因为我们俩都在进修,工资都停发了,只能靠晚上、周末做家教维持生活。
我和我的爱人在工作中互相支持,凡事互相商量,若有争议求同存异。家庭经济状况好转之后,爱人知道我不但要上班,还要操持家务,十分辛苦,宁是让我先考驾照,先开车。而我也鼓励他走出书房,走亲访友,休闲娱乐。即使偶尔有了矛盾冲突,也是坚持在默契中化解,从未在孩子面前吵过、闹过。因为我们知道,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条件。
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夫妻同心,其力断金”,也让我品尝到了家庭和睦的幸福和甜蜜。的确,一路风雨走到今天,我们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我的小叔子在全家人的支持下,从一个专科生一直读到博士后,小姑子也本科毕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内科医生。
今年春节,小叔子接走了公公婆婆,我不再像往年一样,围着厨房转,围着老人转,忙前忙后团团转。可是,我在轻松、欣慰的同时,也有一些失落。我想,如果有一天,老人不在了,我们可能就丢失了亲人团聚的纽带,成了无家可归的人。
二、携手并肩干事业
一位哲人说过: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的所在。如果一个家庭能够树立事业为重的观念,那么,这个家庭就会淡泊名利,就会收获精神上的快乐和幸福。
爱人常常说:“我们既是老师,也是父母,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怎样的老师,我们就做怎样的老师;我们希望老师怎样教自己的孩子,我们就怎样教别人的孩子。”我们想到了,说到了,也做到了。
我的爱人十分热爱教育,对学生更是关爱有加。从刚参加工作起,就是学生们喜欢的“好老师”。1995年3月8日,我们结婚那天,学生家长开着一辆大卡车,带着他三个班的近60名学生,冒着雨夹雪前来老家贺喜。这一天,他才工作了不到3年。他在感动之余,只能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来回报学生和家长。3月9日晚上,他就带我回到学校,备课直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就开始辅导、上课。
正是受到爱人的影响,我才下定决心学习英语。只有初中水平的我,在爱人的鼓励下,从头自学。一台录音机,六本高中英语课本和参考书,工作家务之余,记单词,背语法,练口语。终于,在2000年,我如愿通过了成人高考,进入西北师大外语学院进修。4年之后,我从师范生成长为本科生,从乡村小学走上了县城高中的讲台。我还清楚地记得,就在我即将启程赴兰州进修的时候,我的爱人却为学校的工作忙得不可开交。由于当年英语教材更新,他多次自费去西峰为高三复习班印制资料,最后 3 一次从西峰回宁县,一路上大雨倾盆,就在他的面前,发生了一起惨烈车祸。现在想来,依然心有余悸。
我在村学工作时,周末晚上看校,偌大的校园,陪伴我的除了肚子里的孩子,再就是周围的黑暗和风吹庄稼的声音。但平日里村童的朗朗书声和村民质朴的笑脸更是一段美好的记忆。调到新学校以后,为了让一个调皮新生剪去长发,我像哄自己的孩子一样夸赞他的帅气,赞美他的发质,鼓励他的进步。我还清楚地记得,高三毕业那天,我送走学生后,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等我下楼后,那个孩子骑在自行车上,摆着一个很酷的姿势对我说,“魏老师,我又理发了,你再摸摸我的头发吧!”为了让一个单亲学生的内心充满阳光,我几乎每周都请他吃饭,和她聊天,最长的一次谈话达到9小时。如今,我还记得他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第一时间跑来看我,喜极而泣的情景。儿子两岁多的时候,早晨我和爱人都要出早操,下操的时候,大冬天大清早孩子醒来光着身子跑到门前哭喊着爸爸妈妈,那一幕谁看了都会心疼的。
20多年来,我们的学生当中有单亲或孤儿,有留守子女,有身患重病的,有家遇灾祸的,有意外夭折的,爱人去现场善后过出事的学生,去学生的家里抢救过水涝,深更半夜寻找过离家出走的孩子……周末回老家看望老人返校时,特别是刮风下雨的时候,我总会特别留意把沿路等车的学生拉送到学校,时间长了,次数多了,有几个农村家长还打听着来单位或家里感谢我,这都是我始料未及的温暖和幸福。这种小善的积淀在温暖成就着别人(那怕是毫不相干的陌生人)的同时,也温暖成就着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事实证明,付出了多少心血,就有多少回报,甚至是加倍的回报。记忆最深刻的是2013年我们送孩子上大学时,历届学生早早打探到了消息,联络好了老家的送行,西安的中转,北京的接站等等,而且大学四年间总有知名 不知名的学生私自前去看望儿子,那一幕幕真的十分感人。爱人曾先后获得“国家英语奥赛优秀指导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庆阳市学科带头人”、“宁县教育烛光奖”等10多项荣誉,入选了新编《庆阳教育志》“以事系人”栏目。他所带的多名学生被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录取。我们共同完成的研究课题《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析》通过了市级鉴定并获奖。2104年我们的家庭被评为宁县“最美家庭”。
我的公公经常告诫我们:“把名利看淡一些,把工作看重一些。”我的父亲直至退休都没有评上高级职称,但在退休10年之后的2016年教师节之际,他的学生——深圳艾比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丁彦辉先期出资50万元,在宁县二中设立了以我父亲名字命名的“魏利生奖学金—好老师奖”奖励德才兼备、成绩突出的好老师。我的父亲和爱人如今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他们的“亲学生、亲弟子”,这也是他们最感到欣慰和自豪的地方。在我们两个耕读立身的家庭里,直系子女中就有1个博士,2个清华,1个北大,这也是我们无比珍惜的一份骄傲和荣誉。我的爱人英语专长,所以请他帮忙的人不少。多次承担全县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和送教下乡活动。无论是为早胜镇民营企业“红尔”翻译产品说明,还是为县上校订翻译“狄公祠”“三江两岸”等景点宣传资料,不管工作多忙,他都欣然答应,牺牲休息时间,按时完成任务,而且从不收取任何报酬。
我跟他开玩笑说:“钱多烫手吗?自己劳动所得为啥不要!”他说:“我是县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享受宁县教育烛光奖津贴。而你,啥头衔都没有,也不是你的本职工作,你用自己的爱好特长编排的大型舞蹈《黄河颂》、《海燕》在市县都获奖,你怎么不收人家报酬呢?”想想也是,无论是为学校的大型活动排练广场节目,还是为同事、朋友编排小型舞台节目,甚至是为其它单位编排或者助演,我的确从来没有收取过任何报酬。虽然不断地学习和起早贪黑的工作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全部,让我们缺少了一起休闲、娱乐和外出旅游的时间,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生活的充实和快乐。我们不是物质上富裕的家庭,但是我们却是学习型、事业型、奉献型的家庭。
三、耕读传家严教子
爷爷曾身居老财主的钱窑,分文不动。父亲早年戎马卫国,中年弃城回乡孝老。我的公公和父亲虽然不是农民,但是他们以种地为光荣,以勤俭为骄傲。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绿色的粮食和蔬菜,更是一种俭以养德、耕读传家、懂得感恩的优良传统。我们一家老小三代人都特别喜欢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特别喜欢爱看“中国诗词大会”和家风家教类电视节目,有时甚至超脱辈分一起争辩,在欣赏中学习借鉴,在共识中传承发扬。
我们只有一个儿子,但是我们谨记“男孩穷养“的古训,对他从不娇惯迁就。儿子出生之后,就送回老家。爷爷奶奶带他亲近自然,阅读连环画册,背诵古典诗词。孩子上小学后,我们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只要周末有空,就带他回老家干农活,访亲邻。我们相信,劳动可以锻炼人、教育人。对于子女的教育,对于家风的传承,绝对不是口头上的说教,而是行动上的潜移默化。
我们生活清贫,工作繁忙,对于吃饭穿衣从不讲究,所以儿子也懂得勤俭节约、自食其力。2013年,儿子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虽然学业繁重,但他坚持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做兼职,利用节假日在公司实习,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从进入大学到现在,几乎没有花过我们的钱。他还经常给母校的老师打电话、发短信,表达感恩之情。给学弟学妹们寄资料、送书籍,利用假期给他们辅导功课。2014年暑假,儿子和他的2位同学历时20多天,风雨无阻单车骑行川藏线,深入雪山草原,磨砺意志,增长见识。当时我们非常担心,可是他却说:“放 心吧,儿子能行,这点苦算不了什么。”本科期间,他努力攻读了文理双学位,2016年获得本校、本专业推免研究生资格。作为父母对于子女,作为老师对于学生,我们相信好孩子不只是夸出来的,也应该有批评和惩戒,更应该有磨砺和锤炼。我们相信“一切为了孩子”没有错,但绝对不是“为了孩子的一切”,许多东西还要孩子亲自去经历、体验和实现。
许多人说,我们教子有方,让我们谈谈教育经验。其实,要说经验,还是古人那句话: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能吃苦,孩子就不会偷懒;父母爱读书,孩子就爱学习;父母积极上进,孩子就会乐观有为。
我们是最普通的儿女,也是最平凡的父母。志同道合共育桃李,同心同德孝敬老人,携手并肩走过风雨,耕读传家严格教子。因为有爱,所以和谐;因为和睦,所以幸福。
谢谢大家!
第二篇:同心同德共筑中国梦
同心同德共筑中国梦
梦之蓝—中国梦
“中国梦”是一个强国梦,它属于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作为中国人,首先要拥有一颗“中国心”,中国梦的传承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传承。虽然今天的我们不需要经历战火的洗礼,但是我们有责任去弘扬民族精神,为祖国的一切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总书记定义“中国梦”是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的。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继承上一辈的中国梦,为了下一代的中国梦,这就是我的中国梦!老百姓拥有幸福美满生活的“中国梦”。
梦之路—瑞昌梦
当前,瑞昌正在扎实推进“沿江大开发”和“城市大建设”战略,带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沿江开放开发动作大、举措实、成效好,令人惊喜,令人振奋。行走在瑞昌,炙热的大地上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发展盛景,亚东水泥五、六期,理工造纸,红木大市场,大唐新区……,一个个沿江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他们成了瑞昌人的骄傲。
近几年,瑞昌坚持把沿江开发作为实现赶超发展的第一战略,作为主攻工业的前沿阵地。目前基本形成了以亚东水泥为龙头的建筑材料、以江联造船为龙头的机械船舶、以凤竹纺织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以武山铜矿为龙头的冶金化工等四大支柱产业;有江西最大的台资企业——亚东水泥生产基地,有江西最大的造船基地——年产能30万载重吨的江联造船,有江西最大的港资企业——投资165亿元的理文造纸和理文化工项目。
在“强工”的同时,瑞昌始终不忘“兴城”,以城市大建设增添发展新活力。投资13亿元启动7.6平方公里码头工业城二期新区和5.3平方公里大唐新区建设,将“一市两区”面积扩大到50平方公里,累计投入28亿元实施了一批城市公建项目。完成了投资2.73亿元总长11公里的9条市政道路新建或扩改工程,完成了6条道路亮化升级改造工程。总投资2亿元的体育公园年底投入使用,投资2亿元的人民医院年底完成主体工程,投资2亿元的长江引水工程年底基本竣工。
面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双核”,推进昌九一体化的战略机遇,瑞昌人更坚定了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充分依托区位、资源优势,科学利用长江岸线这一宝贵资源,大力推进瑞昌沿江开放开发,努力实现瑞昌大开放大发展,让瑞昌成为一个有梦想的城市。
梦之声—我的梦
“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这句话,我一直记得。是的,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经历坎坷依然前行,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历经沧桑信心不改。
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我的梦朴实而简单,就是在基层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增长才干,磨砺意志,积累经验,扎扎实实以基层为起点,一步步实现服务群众的“中国梦”。
一是扎根基层,不断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身处基层,无论是业务知识、地方人文、人际关系都让我受益匪浅。了解了基层,接了“地气”,就会帮助自己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并更好地为群众解忧,进一步筑牢坚实的群众基础,丰富群众路线实践内容。
二是扎根基层,不断增长才干。身处基层,办任何一件事,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需要获得群众的支持和参与,都需要获得上级和领导的肯定和支持。这一切,都不会凭空而来,需要勤张嘴,勤动腿,靠自己的敏锐和勤奋才能实现。这一过程,是一个自我锻炼、自我提升的过程。
三是扎根基层,进一步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对于公务员来讲,树立牢固的群众观至关重要。工作在一线,身处人民群众中间,零距离观察体会群众生活,零距离倾听群众心声,零距离体会群众情感。在这些“零距
离”中,才能真正获得对群众的认识和体会。由此让对群众的情感生于脑中,长于心中,进而体现于工作中。
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所有的中国梦加在一起,就是我们中国的中国梦。“中国梦”之于国,是民族复兴的梦,是国家富强的梦。“中国梦”之于己,则是要做好13亿分之一,以踏实的行为践行梦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我们发扬实干精神,用汗水拥抱伟大时代,用智慧铸就美好未来,在追梦的征程中贡献出自己所有的 正能量!(崔铭)
第三篇:传家风
传家风,扬美德
(树屏镇崖头小学五年级 俞亚楠指导教师 缪春花)
在现代生活中,习近平主席提倡注重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教育孩子如何遵纪守法,规范做人。
什么是时代的美的?战士那褪了色的补了补丁的黄军装是最美的,工人那一身油渍斑斑的蓝工装是最美的,农民那一双粗壮的,满是厚茧的手是最美的……这一切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美。就在去年发生在我家的一件事总在我的脑海里回荡。我的爷爷是退休教师,爸爸和妈妈则开着一个规模不大养鸡场,爸爸和妈妈每天日出而做,日落而息,非常的辛苦。而我却一点也不懂事,只知道和妈妈顶嘴,却永远也不知道妈妈心里的苦,再加上爷爷生病了,爷爷为了不让爸爸担心,就没有把病情告诉他。
那一次,爷爷身体不舒服,就让我去取药,我却顶嘴说:“我不去。”结果爷爷便晕倒在地,正好爸爸见了,便赶紧把爷爷送进了医结果检查报告出来了,爸爸拿起一看:——胃癌,胃癌,怎么会。爸爸惊慌失措,顿时不知该怎么办。而我却没有一点悔改之心。爸爸对我说:“你爷爷从小就关心你,爱护你,时时刻刻都在你的身边,你怎么能这样气他,不管怎们样,你要记住,在人生的道路上,孝心是最重要的。” 自这件事以后,我便对爷爷悉心照顾,寸步不离,不久,医生给爷爷做了手术,爷爷的病情有所好转。
我决定了以后我要加倍对爷爷好,再也不气他了,因为我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老人是做人的根本。
第四篇:传文明家风
传文明家风,做美德少年
素有“文明礼仪之邦’’的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每一位炎黄子松都是文明的传承人。
家风是中国人民惯有的风范,优秀朴实的家乡,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民的良好习惯。
家风又称为门风,家风其实是在家庭里形成的一个道德标准。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家独特的家风,或朴实的,或严厉的,或个性的。
“俭以养德,德由俭来。”把乐与节俭作为培育家风的准则。虽生活节俭,但却造就了朴实的家风。节俭不是一件小事,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从小在一个节俭的家庭中生活,接受父母节俭的教育,长大之后才能做到不怕吃苦的优秀品德。
学会节俭,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才会抵抗得了诱惑,自觉自律自重。在节俭的家风中,只会不断造就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在社会中抵得住诱惑而成就自己的梦想。
“学以增智,学以立身,”家风以严厉的学习为常态任务。圣贤由学而成,才能由学而得。学习可以改变命运,所以有很多家庭会以学习为家风,虽严厉,却是一种正能量。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不是因学习而成就,远名四海。学习文化知识,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任务,更是一个名族崛起的必经之路,我们以学习为傲,以学习为荣。在家庭中,家风的形成从小时候开始的,从小养成善学、爱学,勤学的习惯,严厉之后必有大的作为。每个家庭成员都希望通过这严厉的家风,使代代能薪火相传,代代出人才。“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把甘于清贫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绝对是个性的。如今我们会经常听到官府某某贪污受贿,被曝光后遭到人民百姓的极大反响。一个家庭或家族能用能用清贫作为家风,这不仅是伟大也是一种个性十足。
唐代诗人罗隐就有“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女谋”的名流传后世。以清贫作为家风传承,这样家庭出来的子女必有大的作为,他们不计金钱为目标,追求的是精神的传承。真正高明的父母,是把优良思想和品德操守留给子女,这样才能为家人赢得长久的荣誉的尊敬,为家庭带来长久的快乐和安详。
良好的家风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我们需要长时间的坚持,需要用努力去传承。家风是中国文明的标志,每一个家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因为有家风,才有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良好家风,做美德少年!
第五篇:一份家书传家风
一份家书传家风
亲爱的**: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承至今,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都在告诉我们杰出的人才来自优秀的家风。好的家规家风都寄托在长辈对小辈的希望,体现我们优秀中华民族之风。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我家的家风很简单,做人要有颗善心,对长辈要有孝心,勤能补拙,远亲不如近两,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些都是在生活琐事之中处处可见。妈妈是个非常善良之人,见到比自己还可怜的人总是尽力帮助他们。在我上小学时,妈妈看到一个初中生小哥哥坐在我家楼梯道睡觉,询问哥哥以后知道他家出了变故,哥哥受不了打击,离家出走,身无分文,饥寒交迫,妈妈二话不说,直接掏出50元给他,为他做思想工作,让他赶快坐车回家,像这样的事数也数不清,做人要有善心,对比自己弱的人要有爱心,这就是我的家风之一。爸爸也是一个厚道勤劳的人,他每天很早就出车,他是跑出租车,每次回来都是凌晨之后常年在外风吹日晒,饥一顿饱一顿,就是为了让我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他常常告诉我做人要脚踏实地,一份勤劳一份收获,勤能补拙。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也是我的家风之一。有一次,他在我家院子大门口拾了个钱包,里面有很多的钱和一个驾照,他毫不犹豫的把钱包转托给门口商店老板,托他交给失主,爸爸说他也是个司机,能体会到失主内心焦急,考驾照非常不容易,“不义之财不能发,这是他的口头禅”,我也常常铭记于心。关于餐桌上的家规,我们家有很多规则,比如吃饭时长辈不动筷,小辈就不能动,吃饭时不能左挑右选,不能拿筷子敲碗,就是这些严格的家规才让我逐渐明白如何能做一个真正的阳光男孩。
家风道也道不尽,说也说不完。虽然每个家的家风都不同,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这个家和谐幸福,希望我们每个家都能严格遵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让优秀的民族之风永世相传。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初二一班任祎恒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