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百步亭社区打造创新社会管理新样本
百步亭社区打造创新社会管理新样本
在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涌现出许多事迹突出的先进典型。他们有的坚持推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有的关爱员工,构建和谐企业;有的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有的在“走出去”过程中,争创民族品牌;有的在党建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有的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了创新、开放、责任等先进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要求,要创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和方法,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树立并大力宣传一批体现时代风貌、事迹生动感人的先进典型,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自身素质方面有更大作为,促进引导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全国工商联十届四次执委会也把开展抓典型、树典型、学典型确定为2011年重点工作之一。本报从今天起,将陆续刊登来自全国各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的先进典型事迹的报道,以飨读者。
七月的武汉,热浪袭人,走在大街上的人们时常感到脚底下在发烫,就连躲在树底下乘凉的小狗也吐出长长的红舌头。然而在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的社区服务中心,那里的居民却在清凉的环境里悠闲地唱歌、跳舞、拉琴、下棋、打球,丝毫未见“火炉城”的热度;华灯初上,居民各自拿出自己亲手烹饪的菜肴,一场场纳凉家庭晚宴拉开帷幕,居民互相品尝各自带来的美味,细数着生活的美好,细说邻里之情,欢笑传递得很远很远……
望着这一邻里和睦、文明祥和的社区美景,开心之情写满在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百步亭社区党委书记茅永红的脸上。的确,12万居民入住11年来连续做到“十个没有”:没有居民家中被盗、没有刑事案件、没有交通事故、没有黄赌毒、没有未成年人犯罪、没有火灾、没有法轮功活动者、没有大的邻里纠纷、没有越级上访、没有群体性事件;实现了“十无”:无违章搭盖、无开窗设点、无占道经营、无油烟扰民、无泥巴路、无牛皮癣、无居民摘花踩草、无烟头、无纸屑、无果皮。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等视察百步亭社区和接见社区负责人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央100多位部委办领导、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同胞、社会各界以及20多个国家的友好人士等100多万人次纷纷到百步亭社区视察参观……这些怎不叫人高兴,令人兴奋。
百步亭社区打破了传统的区--街--社区的行政体制,不设街道办事处,社区直接隶属于武汉市江岸区委区政府领导。根据“建设、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模式的内在要求,按照“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去做,社会能做的交给社会组织去做,居民能做的交给居民去做”的指导思想,开发公司将社区办公用房、居民文化生活设施,作为住宅产品的必须部分进行规划,配套建设到位。物业公司、三产公司以服务居民为宗旨,不以赢利为目的,做到“居民需求什么,企业提供什么”,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务产品。百步亭集团将物业公司物业费总收入的5%,以及物业公司利润的全部,反馈给社区作为日常办公经费,由社区管委会支付使用。将1000多名物业人员等企业员工作为社区工作者服务在社区,社区大型活动开发公司还要给予赞助,集团每年支持社区管理资金达500多万元。
百步亭集团还投入资金7亿多元,其中非赢利性投入达4亿多元,高标准的建成了社区公共配套设施。投入1亿多元,配套建成了公益性的社区办公用房:社区服务中心大楼,派出所大楼,社区活动中心,7个居委会办公室和居民文化活动室,1万多平方米的一楼架空层活动场所。投入1亿多元,建成6所幼儿园、4所小学、2所中学和1所老年大学,以及党校、市民学校、家庭教育学校等,出资引进省市名牌学校和幼儿园。
硬件设施的配套完善,为创建和谐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设部领导考察百步亭后说:“面向普通市民的社区能做好各项配套,真正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全国少有。”
党员带头管“家”
2000年,百步亭社区刚具雏形,社区就迅即成立了党委,在第一次社区党代会上,500多名党员代表投票选举出了党委成员,茅永红当选为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党委总揽全局,党委成员由政府职能部门、社区经济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的负责人兼任,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减少了管理人员,提高了办事效率。
社区党委借鉴“支部建在连上”的做法,将党小组建在楼栋,制定了“三制”措施:党小组楼栋组织制、24小时党员责任制、社区与党员所在工作单位的联系制;建设了“四个家”:把离退休党员接回家、给在职党员再安个家,为流动党员找到家,给下岗党员一个温馨的家。将社区6000多名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13个党支部,580个党小组,将党员发展成志愿者,将志愿者发展成党员,党员志愿者队伍达到了4000多人。
茅永红明确提出党委工作的“四个标准”:社区建设以居民当家作主为标准,房屋建设以符合居民需求为标准,物业管理以居民满意为标准,党员干部以群众认同为标准。社区党组织做到“三个必到、五个必访”,这就是:居民有突发性事件,有不满情绪,有大的家庭纠纷必到;对困难家庭,对住院病人,对下岗失业人员,对孤寡老人,对刑释解教人员必访。社区建立起了党委领导下的大信访格局,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10年来社区党的组织走访了社区所有家庭,解决各种矛盾问题12万多件,没有一个居民越级上访,将温馨和谐的种子埋在了居民的心里。
居民自治兴“家”
群众是和谐社区建设的主体,居民自治是社区管理最有效的办法。为了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百步亭率先在全国创设楼栋长制度,即以楼栋为单位,每个楼栋设一位楼栋长,几个楼栋又按照片区设一名主管楼栋长。目前,百步亭社区有7个居委会、820名楼栋长、780名小小楼栋长,形成社区居委会--主管楼栋长--楼栋长--小小楼栋长组成的居民自治组织网络,为社区广大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搭建一个宽广的互动平台。
居民自治的关键是达成共识。居民有意见,都可以向楼栋长、居委会成员提出。社区自治组织定期召开居民恳谈会,解决所有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例如,2001年,百步亭一位小学生提出“现在社区狗比孩子多,人文明狗不文明怎么办?”居委会就此召开恳谈会,通过居民自治六步骤:居民提出问题--恳谈会讨论--参事会制订条例--公告社区吸收意见--社区专家审定条例--居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制定了《百步亭社区宠物管理规定》。香港议员代表团来社区考察,认真查阅了3000多份征求居民养狗意见表,感慨道:“百步亭居民自治,真正体现了民主自治的精髓,在世界上都有说服力。”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共建共享和谐社区。社区2万多人的志愿者大军,成为百步亭社区共建共享、自我管理的主力军。他们来自居民,服务居民,与广大居民信息相通,出入相扶,邻里相望。志愿者“走百家门,管千件事,说万句话,暖众人心”,大到治安巡逻、婆媳矛盾调解,小到烟头纸屑的拾捡,无一不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在广大志愿者身体力行的影响下,百步亭社区形成了“人育环境,环境育人”的良性互动氛围。目前,百步亭社区志愿服务已成为了居民的一种生活习惯,成为了居民的一种生活品质,社区2万多名志愿者带动12万居民共建和谐家园。老人们出门不便,志愿者李小海主动替他们到超市购回各类生活必需品并送到家里,如今的“李小海志愿服务队”已发展到200多人。阎维娜为了方便与居民联系,用挂历纸剪制成名片,写上住址电话,与居民交流、为民服务,以阎维娜为代表的“关爱小组”,如今已发展到了300多人。余洪芝“亲情小组”8年来为苑区内每一位过生日的老人送去长寿面。孙朝娟带着400多人的“温馨姐妹”结对关爱空巢老人,以黄锦云为代表的200多人的“阳光姐妹”用笑声和邻里情化解孤独与寂寞。还有调解邻里矛盾的“和谐传播小组”,帮助困难家庭的“爱心传递小组”以及“家家亲门栋”、“邻里情门栋”等,此外还成立了服务不同对象的“托管服务队”、“白衣天使志愿者服务队”、“联防队”、“老黄牛搬运队”等100多个志愿者服务小组。
2009年5月30日,中央文明办和民政部在百步亭社区召开全国社区志愿者服务现场观摩会。来自24个全国文明城市(区)所在的省、市文明办主任,以及部分全国文明社区社委会和物业公司的负责人,约140多位代表共聚百步亭社区,实地参观学习百步亭经验。
个性服务活“家”
“社区”是人们在一定区域内的生活共同体,究竟该怎样建设管理?百步亭经过了艰苦思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
百步亭将房地产的住宅“建设”、政府的基层“管理”和社区的公共“服务”三者结合起来,首创中国全新的“建设、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百步亭社区管理体制,探索了“党的领导、政府服务、居民自治、市场运作”的社区运行机制。
百步亭居委会、业委会等居民自治组织,物业公司、三产公司等企业组织,派出所、城管等政府职能部门,其人员全部作为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将各自为阵的“单一”职能转变为整体服务社区的“统一”职能。
党委是社区的领导核心,负责社区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管委会是社区指导协调机构,是一个带有部分行政职能的社区自治组织,负责落实党委的决策,指导、协调、督办社区内组织开展日常工作。
“居民永远都不错,我们永远有不足”。这是百步亭社区工作者记于心、践于行的服务理念。为了切实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问题,百步亭社区坚持实施“亲情管理、用心服务、从小事做起、从好事做起”的服务宗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服务网络体系。服务做到“三全”: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服务过程不说“不”字。从再就业到医疗保健,从文化教育到家庭生活,从婚姻介绍、婚礼操办、小孩接生、幼儿教育到养老百年等24小时都提供周到的服务。设立热线电话和信访中心,做到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过天,件件有记录,事事有回音。每年接待信访一万多次,回访率100%,处理率99%以上,解决了包括居民出门忘带钥匙、夫妻吵架、半夜小狗噪声扰人等问题,老百姓的吃喝拉撒睡都管到了。
与此同时,百步亭集团还捐款400万元作为基金,在社区内成立了“武汉安居教育援助会”、“武汉安居慈善援助会”、“百步亭社区慈善会”“中国社区志愿服务基金会”,为家庭困难的孩子上学提供帮助,对社区弱势群体给予救助。对家庭困难的孩子,则每年提供学费并跟踪资助到大学毕业,做到了“不让一个家庭吃不上饭,不让一个孩子读不起书”。逢年过节,社区都要拿出10多万元的资金,准备慰问品和慰问金,对困难家庭和空巢家庭上门慰问。几年来,对1000多名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资助和奖励,对8000多户家庭进行了帮助和慰问。社区工作者和广大居民将爱心传递到社会,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60多万元,结对帮助簰洲湾20名孤儿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捐资开办老区中专班,每年资助50名落榜考生学习技能,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扶助认养了江夏敬老院70多位老人。
安居乐业是天大的事。社区积极采取多种途径帮助下岗人员再就业:将社区内的物业保洁、饮食服务等岗位优先安排给他们工作;将商业门点一律不卖,低价出租给他们经营;居委会组织就业到家庭,引进手工艺品加工厂,让残疾人和有家务的居民可以把工作领回家,实现家庭再就业;成立巾帼家政服务中心和“好大哥”家政服务站,组织社区女同胞开展做钟点工、做保姆的家政服务,组织男同胞开展清洗抽油烟机、维修家电的技术服务;与武汉市江岸区劳动力市场联网,向社会推荐就业。社区大力推行“感情再就业”工程,动员富裕家庭多请钟点工,动员下岗人员走出家门做钟点工,形成了家庭互帮互助、亲情就业的和谐氛围,很多家庭为此走成了亲戚关系。社区还发出号召,只要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要自食其力,自立自强,不吃国家低保。在百步亭社区只要不挑不捡,都能实现再就业。目前全社区2600多名下岗人员先后实现再就业,其中125户双下岗居民得到了妥善安置,减轻了政府就业压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指出:“百步亭社区模式,对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全局性、方向性和示范性的意义,影响和推动了中国的社区建设。”
第二篇:社区社会管理创新
“五大”转变做强管理基石
http://(2011-08-05 17:36:35)来源:四川日报第06版
□黄进(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
相关新闻背景:绵阳涪城区成功做好社会管理的“五零工作法”
与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相比较,绵州社区的 “五零工作法”实现了这样“五大”转变:一是在重视程度上,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视,把社会管理工作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社区的社会管理;二是在管理主体上,改变了单一的行政管理,既强调上下齐抓共管,更强调横向整合联动,大力整合辖区资源,完善共驻共建机制,取得了让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形成“1+1>2”的合力效益,实现了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协同化;
三是在管理方式上,通过畅通民意、连接民心等方式,从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向重视协商协调转变,使管理柔性化、人性化;四是在管理内容上,将社区服务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全面、快捷、有效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社区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五是在管理环节上,以加强和谐社区建设作为社会管理的突破口,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以熄火化怨、贴心服务、关爱帮扶等工作方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矛盾源头。
从全省范围来看,绵州社区的创新实践活动是在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导下涌现出来的典范,是我省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杰出代表。
目前,我省共有城乡社区9079个,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城镇及其附近郊区。社区与行政村相比,经济较发达、社会发育程度高、人口密度大、人员流动性高、社区成员的异质性强、生活方式多样、社会治安更加复杂。有事无人管、有事无力管、有事难以管、有事管不好等情况在一些社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管理的创新动力不足、创新力度不够、创新办法不多、创新效果不佳等情况在一些社区也还存在。加强和创新我省社区的社会管理工作十分必要和紧迫,目前,我省社区的社会管理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
一要高度重视社区的社会管理,积极探索总结经验。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石,是社会管理最主要的微观载体。我省社区组织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和实践。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总结社区经验,既为整个社会管理的制度设计提供新鲜素材,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推广使用。
二要努力创新社区管理的组织体制,建立社区治理新模式。创新社区社会管理体制的目标是:建立一种政府与社会双向进入、良性互动的社区公民治理新模式,整合资源,促进参与,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格局。这一创新涉及区(县)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居委会和居民院落组织体系的重新建构和职能定位。目前,社区管理体制中的核心问题,在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工作重心下移。
三要努力创新社区管理的制度体系,消解矛盾,增强活力。加强源头治理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好民生、民主、民心问题,尽可能防止、减少、弱化社会问题和社会冲突的产生。加强社区民约、公民道德等行为规范体系,通过自律、互律、他律,形成既要维护社区公共权益、又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社区环境。完善社区民主决策机制,增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民主管理,杜绝“代民做主”。强化社区的动态协调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诉求表达机制、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和预警机制、矛盾调解机制以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使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得到及时化解和积极转化。要推进社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加强全民风险防范和社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总之,在社会管理格局中,社区应当成为党委领导的坚强基石,政府负责的重要依托,社会协同的有力载体,公众参与的有效平台。我们期待着通过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努力,社区能够尽快实现在社会管理中的科学定位、角色发挥和职能优化。
第三篇:社会管理创新社区
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所在。多年的社区管理工作使我对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有了一定的,特别是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以后,我在重点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以加强社区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一个是如何以社区建设能力提高促进社会建设能力提高。这两个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贯彻落实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新要求,紧紧联系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和社区发展的实际,重点解决能力不足的风险,不断提高加强社区管理的本领,努力把社区建设得更加和谐幸福,让党放心,让居民更加满意。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结构的改变,原有的以“单位制”为基础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体、特殊群体汇聚到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沉淀到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生产生活需求集中到社区,社区已经成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而原有的管理体制机制以及方式严重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改革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模式和方式,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太原市社区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社区居委会的群众性、基础性和自
治性,在化解社会矛盾、加强邻里和睦、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推进民主进程、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强化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社区居委会行政化问题严重。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居民的自治组织,并不是一级行政组织。实际上社区居委会的直接管理者是街道,管理模式基本沿用机关自上而下的行政方式。社区的人财物支配权在街道,使社区工作自主性受到限制。
在资金管理方面,大部分街道并未落实“居财街管、管用分开”的管理制度,社区居委会花多少钱、花什么钱基本由街道决定,社区经费普遍存在和街道经费捆绑使用的情况,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改变用途和挪用现象。
在人员管理方面,社区工作者的使用、去留全部由街道负责,导致社区工作者眼睛只盯着上面,在与居民的联系、沟通、服务方面下的功夫不够。由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社区居委会行政化趋势日益严重,社区居委会工作内容严重“膨胀”,负担不断加重。社区组织的自治功能弱化,特别是为居民服务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是管理部门职能交叉。城市基层管理主要体现为社区的管理服务,这无疑也成为街道的主要职责,但是基层民政部门又是指导和管理社区建设的政府职能部门,社区工作服务站的建立,将原来街道承担的政府公共服务的内容划拨出
去,这种矛盾更加突出。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在社会管理领域职能、功能雷同,机构重叠,街道办事处成为了“二传手”,这样不仅增加了社会管理成本,降低了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也造成了社区居委会行政化严重的问题。
三是资源难以整合。各级民政部门按照职能在社区建设工作中承担着组织、协调、统筹的作用,但实际上民政部门在社区建设的管理和服务中没有相应的财权和人权,因而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和组织手段,难以参与到社区的管理中发挥对社区发展的总体统筹和协调作用。各部门在工作重点下沉社区的过程中,都从自身工作的角度出发,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形成统一的合力,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不利于社区的规范化建设。如社区居民基本信息库建设,公安、计生等部门使用的是不同软件,社区居委会为此做了许多重复性的工作,造成很大的浪费,也加大了基层的负担。
四是社区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经费保障是社区居委会正常运转的基础。近几年来,各级财政对社区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仍滞后于社区建设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社区居委会基础设施和办公经费以及人员待遇上。有的甚至连取暖费、水电费都无力支付,特别是随着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面积的不断增加,各项开支的加大,社区维护运转经费将更加困难。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普遍偏低,有的甚至低于当地最低 3
工资水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的开展和社区工作队伍的稳定性。
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心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加快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
建议:一要撤销城区辖区的街道办事处,减少行政层级。应从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社区管理局作为政府管理社区的职能部门,统筹、协调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加强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指导,逐步取消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工作站要作为社区居委会的办事机构,协助政府承担起政府给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务,让居民办事更加便利、快捷。同时社区居委会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社区居民通过民主协商来合作处理属于自治范围内的社区公共事务。但其他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办理的,不得硬性摊派和转嫁给社区居委会,不得以行政命令直接向社区居委会分派任务和下达指标;凡依法应由社区居委会协助的事项,必须为社区居委会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需委托给社区居委会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凡属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未经基层社区管理部门审核批准进入社区的服务事项,社区居委会一律不予承担。任何单位和部门未经审核 4
批准,不得在社区设机构、挂牌子、搞评比,切实减轻社区工作负担,理顺社区工作关系。
二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社区民间组织在扩大社区基层民主,扩展社区自我服务,活跃社区文化,丰富居民业余生活,提高居民参与水平,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从事各种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如社区服务组织、老年大学、志愿者队伍、舞蹈模特、书法诗画、健身等都非常活跃,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些组织的日常管理还不规范,大部分没有登记,我们开始实行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同时给予在社会上具有示范作用的社区社会组织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和土壤。这就需要从大力发展民间组织做起,营造发展的环境,加大培育的力度。这样就能够解决政府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问题,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把政府的很多公共服务工作交给民间组织办理,明确转移职能的范围、事项,为民间组织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要加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增强社区居委会的服务功能。各级政府要将社区居委会办公、运转经费和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地方政府要担负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职责,将社区居委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
划和社区发展相关专项规划,并与社区卫生、警务、文化、体育、养老等服务设施统筹规划和建设。社区居委会的基础设施的产权应属于国有,并积极为社区居委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鼓励社区居委会在法律范围内,根据所辖居民的需求开展各项工作,为广大居民提供最便捷、最优质的服务。
社区管理和服务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只有不断强化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才能使城乡基层保持和谐稳定,进而为整个社会安定团结和国家长治久安打牢基础。
第四篇: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材料
深化代访维权职能维护社区安全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项目报告
基层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家园,是各类社会群体的集聚地,也是各类社会矛盾的交汇点。敦化路街道所属社区多数是由过去的城乡结合部发展而来,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多,海泊河改造也遗留下很多问题,矛盾纠纷较多。另地处中央商务区核心位置,商务区发展建设过程中拆迁改造项目多,稳定工作压力一直较大。街道党工委在社会管理创新领域积极探索,依托“守祥代访维权工作室”工作经验,在社区打造“守祥代访维权工作站”,强化矛盾纠纷化解能力,维护社区安全稳定。
一、项目主题
针对矛盾纠纷多发频发实际,充分发挥“守祥代访维权工作站”维权平台作用,本着为民解忧,服务于民的原则,重点化解社区内各类矛盾、隐患和纠纷,不断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实现由被动调处到主动化解的转变。
二、运行载体
依靠社区律师、老党员、楼组长,发挥志愿者作用,在社区创建“守祥代访维权工作站”,重点化解敦化路街道辖区内各类矛盾、隐患和纠纷;依托社区“网格”,形成一个横到边纵到底的立体网格,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管区潜在的和已经出现的矛盾隐患;发挥“警务室”、特色调解室等作用,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社区。
三、配套机制
一是建立社情民意收集新机制,随时倾听群众声音。创新“四个一”工作体系,即“设立一个楼道意见箱、公开一部电话、选配一名联络员、每月一次访谈”,开展“党员联户询民意、干部入户访民情”
等活动,随时收集社情民意,安排专人进行梳理、汇总、分类。
二是明确社区“守祥代访维权工作站”窗口受理流程。采用办理加代理模式。凡是居民到工作站反映问题,工作人员都要认真受理登记,对能够解决的问题在规定时限内马上解决,并回复来访居民;对不能解决和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律师代理,帮助居民维护权力。根据矛盾纠纷受理、接访、登记、分流等工作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统一受理。实行首问负责制、办理时限承诺制等规定,对与民生有关的一户一表改造、违章建筑拆除等难题要求工作人员限时督办,避免发生来访人长时间等待的现象。
三是根据矛盾纠纷性质对解决情况进行规范。对来访问题复杂,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办理的事项,社区要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联合办理。在遇有因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时,要维护拆迁居民的合法权力,积极帮助拆迁居民与开发商搭建对话平台。对居民迫切需要向上级政府反映并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要积极代理,帮助居民跑腿,在规定时限内给居民明确答复,确保民意的畅通,问题的解决。
四、相关工作措施
一是丰富矛盾纠纷化解主体,充分发挥党员参与决策能力。街道党工委为解决居民困难,满足群众需求,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创新实施了社区党建民主“三事制”,即“群众民主议事、党员民主定事、党群民主干事”,不断增强社区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提高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民主决策意识和参与决策能力。“三事制”将及时收集各类矛盾隐患并加以解决,解决不了的第一时间提报街道。二是加强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硬的调解员队伍。创新培训形式,不仅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而且让调解员轮流到法律服务所坐班,参与案件调解、旁听庭审、协助调解协议的制作等,在具体案件的实践过程中,系统学习调解技巧和规范制作调解协议,着力提高社区人民调解员的调解水平,建设一支业务精、技能强、能吃苦耐劳的调解队伍。
四是依托“为民服务代理”,建立立体化的代访维权体系。针对新形势下管区出现的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依托街道为民服务代理制度,构建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专职信访工作人员为主体,以社区党员纠纷调解员队伍为骨干,以社区律师为辅助的代访维权服务体系。
五、预计效果
社区内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就得到有效化解,居民的合法权利得到有效维护,开辟了解决矛盾的新局面,提高了为民排忧解难的效率,三级网格受理的信访问题和案件全部在规定时间内处结,群众越级信访、重复信访及集体上访同比大幅下降,信访秩序明显改善,较好的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守祥代访维权工作站成立宗旨是为了维护社区广大居民的合法权力,切实解决和化解各类矛盾、隐患和纠纷,具体管理规定如下:
一、坚持以民生为重。重点化解社区内各类矛盾、隐患和纠纷,本着为民解忧,服务于民的原则,建立起由过去的“居民上访”变为“替民代访”,由过去单纯的“为民调解”变为“替民维权”的工作机制。
二、采用办理加代理模式。凡是居民到工作站反映问题,工作人员都要认真受理登记,对能够解决的问题在规定时限内马上解决,并回复来访居民;对不能解决和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律师代理,帮助居民维护权力。
三、建立“替民代访”工作机制。对要求上访的居民群众,首先由工
作人员进行调解和处理,注明办结时限,信访人只需在承诺时限内等待结果。对无法达成调解或信访人不满意处理意见的,采取代理制,由工作站安排专人到相关部门帮助反映问题,并全程代理。对国家明令禁止,明显不符合法律、法规、政策的信访事项,给予明确答复,并做好说明和解释工作。对确要上访的群众,由上访居民选出代表,在工作站人员带领下依法上访。
四、对来访问题复杂,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办理的事项,要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联合办理。在遇有因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时,要维护拆迁居民的合法权力,积极帮助拆迁居民与开发商搭建对话平台。对居民迫切需要向上级政府反映并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要积极代理,帮助居民跑腿,在规定时限内给居民明确答复,确保民意的畅通,问题的解决。
五、将“替民维权”纳入法律援助重要服务内容。工作站安排专职律师坐班,参与信访接待调处工作,为居民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解难释疑服务,引导群众正确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信访问题。如接访问题复杂,确需通过诉讼渠道解决时,可以提供优惠的诉讼代理,或者全程进行法律指导,确保居民的合法权利得到维护。
二是在企业设“联络员”,帮助企业职工依法维权。通过设“联络员”和驻街企业加强沟通,予以监督,既可维护职工权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障我们这些小型企业劳资关系和谐稳定,社区联合工会区域性职代会还产生了民主管理监督小组,监督各企业执行合同的情况,协调劳动关系。同时社区联合工会确定每周五下午为职工接待日,接受职工的咨询和投诉。居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有效监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新的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将促进居民发挥主人翁思想,积极参与进来,可以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如为保证拆迁按期完成,可成立监督委员会,成员全部由拆迁居民担任,为拆迁公平公正赢造前提,这些成员主动教育引导其他居民,可有效推进拆迁进程。
三、配套机制
一是建立社情民意收集新机制,随时倾听群众声音。创新“四个一”工作体系,即“设立一个楼道意见箱、公开一部电话、选配一名联络员、每月一次访谈”,开展“党员联户询民意、干部入户访民情”等活动,随时收集社情民意,安排专人进行梳理、汇总、分类。
二是明确“守祥代访维权工作室”、“四位一体与人民接访”等窗口受理流程。根据矛盾纠纷受理、接访、登记、分流等工作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统一受理。实行首问负责制、办理时限承诺制等规定,对与民生有关的一户一表改造、违章建筑拆除等难题要求工作人员限时督办,避免发生来访人长时间等待的现象。
三是根据矛盾纠纷性质对解决情况进行规范。党工委负责组织每半月召开一次由信访、综治、司法、调解等部门参加的矛盾纠纷联合排查会议,听取各社区和各种渠道排查出的不稳定隐患,及时研究解决办法,避免事态的扩大。对性质单
一、涉及单个部门的,由“四位一体”调处中心调查处理,或责成有关部门办理;对成因复杂、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案件,由党工委组织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对群体性矛盾纠纷和突发性事件,通过完善的处置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四、相关工作措施
一是丰富矛盾纠纷化解主体,充分发挥党员参与决策能力。街道党工委为解决居民困难,满足群众需求,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创新实
施了社区党建民主“三事制”,即“群众民主议事、党员民主定事、党群民主干事”,不断增强社区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提高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民主决策意识和参与决策能力。“三事制”将及时收集各类矛盾隐患并加以解决,解决不了的第一时间提报街道。
二是保证老百姓充分享有“知情权”,发挥主人翁思想。居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有效监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新的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将促进居民发挥主人翁思想,积极参与进来,可以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如为保证拆迁按期完成,可成立监督委员会,成员全部由拆迁居民担任,为拆迁公平公正赢造前提,这些成员主动教育引导其他居民,可有效推进拆迁进程。三是加强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硬的调解员队伍。创新培训形式,不仅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而且让调解员轮流到法律服务所坐班,参与案件调解、旁听庭审、协助调解协议的制作等,在具体案件的实践过程中,系统学习调解技巧和规范制作调解协议,着力提高社区人民调解员的调解水平,建设一支业务精、技能强、能吃苦耐劳的调解队伍。
四是依托“为民服务代理”,建立立体化的代访维权体系。针对新形势下管区出现的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党工委依托街道为民服务代理制度,构建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专职信访工作人员为主体,以社区党员纠纷调解员队伍为骨干,以社区律师为辅助的代访维权服务体系。
五、预计效果
有效化解了社区矛盾,开辟解决矛盾纠纷的新局面,提高了为民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效率,三级网格受理的信访问题和案件全部在规定时间内处结,群众越级信访、重复信访及集体上访同比大幅下降,
第五篇:创新社会管理打造首善之区
创新社会管理 打造首善之区
以更加扎实的举措推进群众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共新浦区委 新浦区人民政府
(2011年4月19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有力地保障了全区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把社会管理创新、突发事件应急处臵、遗留积案化解、群体集访案件处理作为主抓手,出硬招子、下硬着子,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把为民作为第一追求,着力抓好社会管理的创新
社会管理是和谐社会的安全网,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提出要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社会建设,像熟悉经济管理一样熟悉社会管理,以“创新社会管理,建设首善之区”为总体目标,以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为根本追求,以“大群工、大服务、大民生、大调解”为工作理念,按照“推行标准化受理终端,享受人性化亲情服务”的宗旨,切实做好联系服务、宣传教育、组织引导等工作,着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加强和完善新时期群众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快建设首善之区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快建设首善之区的实施意见》等6个纲领文件,制定了“群众工作联席会议、社情民意收集处理”等11项工作制度。
1二是组建区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服务中心。按照“资源整合、工作融合、全区配合”和“群众诉求进中心、职能部门进中心、受理人员进中心”的工作原则,将区住建、民政、城管等22个部门的部分职能进行整合,组建了区级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服务中心,下设两个部门和四个办事机构,两个部门即:区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部、区信访局;四个办事机构即:区人民来访接待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涉法涉诉联合接访中心和法律援助中心。投入100多万元,改建了2000平方米的服务大厅,增添了新的办公设施。并从各相关职能部门抽调40余名中层骨干人员集中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
三是搭建区领导联系群众工作的服务平台。按照关注民
生、服务群众、共建和谐的目标追求,我们搭建了领导干部定期开门接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三大工作平台。首先,每月开展一次开门接访活动。实行分别由区委书记带领公检法等部门针对涉法涉诉接访,区长带领政府职能部门接访,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带领党务、群团部门联合接访的制度。保证每周至少有一名区级领导接访。其次,每月开展一次带案下访活动。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带着案件、带着问题、带着感情,深入基层,现场解决问题。再次,每季度开展一次上门回访活动。按照“谁接访、谁负责”的原则,要求参与接访的各级领导对已经处理的问题进行上门回访,看处理意见是否得到落实,看上访群众是否满意,切实避免信访案件出现反复现象。
四是建立“四级”群众工作服务网络。在建立区社会管理和群众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相应设立镇(街道)群众工作站、村(社区)群众工作工作室、村(居)民小组群众工作信息员,在全区形成“四级一站式”群众工作网络。目前,新浦区群众
工作志愿者、调解信息员已达3060人。
二、把时效作为第一要求,着力抓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2月份以来,我区发生了两起突发性事件,一起是太平村交通肇事事故,另一起是云台农场农友种苗公司锅炉安装过程中引发的安全事故,分别导致一人死亡。这两起事故发生后,区委、区政府在第一时间介入,分管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一方面耐心做好受难家属的安抚工作,在责任尚未划清之前,分别由属地单位将赔偿款项及时支付到位。同时,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切实做好舆情控制工作。通过我们认真负责的工作,两起事件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解决,没有对社会造成任何不良影响。我们认为处臵好突发事件必须坚持“三个结合” 和“四个第一”,“三个结合”,即冷热结合、软硬结合、宽严结合。“四个第一”,即第一时间掌握情况、第一时间人员到位、第一时间作出决策、第一时间处臵得当。同时,要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三、把成效作为第一目标,着力抓好遗留积案的化解
我们本着事要解决的原则,把一些久拖不决的积案作为今年稳定工作的主攻目标。如2009年的邱某在南城派出所调解时突发心脏病死亡案,其妻多次去京上访,并拒绝尸体火化长达15个月。今年3月9日,我们再次把此事提上议事日程,要求在一个月内化解完毕,工作组的同志不分黑白昼夜,全身心投入工作,提前10天妥善处理了此事。再有在化解南极北路拆迁户上访的积案中,我们安排区法院介入,在院长的一线指挥下,仅用了20天,就解决了长达两年之久的10户居民拆迁问题,停工近一年的南极北路恢复正常施工,可望在今年6月份实现全线通车。此外,在玉带河整治工作中,持续26年的18条船只搬迁难题,在3月底全部清理完毕,为下一步河滨景观改造扫除了障碍。
四、把沟通作为第一手段,着力抓好群体集访案件的处理 最为典型的就是浦南镇太平村,自2008年2月29日划到新浦区以后,多次去市政府上访,围堵市政府大门,集中反映村委会选举、土地补偿、集体资产管理等问题。今年元月11日,太平村村民因与东亚地产发生个人恩怨,再次发生大规模去市政府集体上访事件,影响极坏。为此,我们组建专门工作班子,由政法委书记、组织部长两位同志牵头,带领工作组进驻太平村,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疏理调查。春节期间,又走访慰问了每户村民。我们的真情实意,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太平村集访“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3月14日,停工两年之久的东亚地产项目也正式复工。同时,积好做好敏感时期的信访稳定工作,主动与信访老户进行沟通,在国家、省、市两会期间,我区没有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受到市联席办的通报表扬。
以上是我区今年以来社会管理工作的一些做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刚刚起步,许多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二是市区权责的不一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矛盾的化解;三是从事基层社会管理人员相对不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全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注重“舆情导向”,实施诉求网络“绿色通道工程”。切实完善舆情民意汇集分析机制,设立书记、区长热线和纪检监察举报信箱、政民互动等舆论平台,进一步畅通民意诉求表
达渠道,及时收集、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二是坚持“稳定为先”,实施矛盾化解“平安和谐工程”。认真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实施的前臵条件和必经程序,严格落实“谁决策、谁负责”的工作责任,推动各单位、各部门在制定政策前切实把群众路线贯穿其中,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发生。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对全区的矛盾隐患,进行全方位、拉网式排查,确保问题隐患一个不漏、全部见底。对新发生的矛盾做到“第一地点发现、第一时间调处”,确保矛盾不激化、事态不扩大。对可能发生群体性集访的事件,实行全方位监控。
三是立足“以人为本”,实施重点人群“帮教关爱工程”。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社会化服务管理新途径,按照“亲情化服务、市民化待遇、社区化管理”的要求,深入开展流动人口“四融入”创建活动,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安臵、医疗卫生、子女入学、劳资纠纷等方面的问题,切实维护和保障外来人员权益,推动流动人口全面融入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为第二故乡建设作出应有贡献。探索实施社区矫正“4+1”监管模式,确定法治办主任、社区民警、社区(村)矫正工作者和矫正对象家属,联合对矫正对象实行四对一的监督管理,落实交友、谈心、推荐就业“三步曲”,促使特殊人群顺利回归社会,进一步减少社会对抗,增加社会和谐。
四是确保“盖边沉底”,实施社区工作“网格管理工程”。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文化相近、构成相似”的原则,各街道以主要交通路线、街巷道路为分界线,依托庭院、楼栋、巷道,按地缘型、单元型、单位型等划分类型,将每个社区划
分为5—8个网格。通过划小责任单元,选聘社区民生服务组长、调解信息员、网格管理服务志愿者,对网格内居民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动态管理,从源头上发现、预防、化解社会矛盾。
五是确立“群众观念”,实施群众工作“民生保障工程” 坚持把做好群众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关切的公共安全、公平正义、权益保障等问题,切实做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进一步维护好群众权益,自觉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进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
六是突出“观念先行”,实施精神面貌“刷新提振工程”。通过开展市容环境全民大整治、文体活动全民大开展、创先争优全民大讨论等活动,影响和带动群众向善向美,把广大干群的思想和精力统一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上来,集中到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光荣使命上来。
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新的契机,按照市委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政治任务抓细抓实抓出成效,为全市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