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条形码在检验科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条形码在检验科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发布人:hexue 发布时间:2011-08-29
今天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技术纷纷问世,就条形码技术而言它已运用到很多邻域如:超市商品、药店药品、仓库管理等,那么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也必然需要条形码技术的运用来改变以往的操作模式。下面是某医院检验科运用条形码的情况做的一些体会介绍。
1、系统环境
1.1 硬件环境:①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Server;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ORACLE、等。②工作站Windows XP、windows7等。③开发工具 POWERBUILDER。
1.2 硬件环境:HP 380服务器、HP商用机、HP激光打印机、Epson针式打印机等。
1.3 条码相关设备:①条形码打印机 ZEBRA 888TT;②条形码阅读器;③标签纸、碳带。
2、工作流程
2.1护士站工作流程:医生在HIS系统医生工作站开据检验报告申请单→护士在HIS系统护士站按医嘱打印条形码标签并粘贴于采集试管上,(条形码信息标签内容包括:条形码图形及对应数字、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检验项目)→护士按条形码上的检验项目完成样本采集→送检。
2.2检验科工作流程:用条形码扫描器扫描样本上的条形码,根据不同样本选择对应设备接收样本并自动或手动生成样本号→上机测定→取检验结果对应到样本→确认自动收费→结果审核传送至HIS系统医生站。
3、条形码的具体应用
3.1条形码显示出病案号、姓名、性别、年龄、检验项目通过扫描器与LIS系统对接,分析仪、设备可以直接识别标本,提升了检验科自动化程度。
3.2使用专用条形码打印机,打印质量清楚,代替了原来手工开申请单;条形码竖贴在圆形的试管上,保证识别率,减少了手工登记。
3.3贴有条形码的试管直接进入分析仪器,结果出来以后通过RS-232串口向HIS系统发送检验结果,检验科医师保存审核结果系统自动收取费用,临床医师即可看到检验申请结果。
3.4检验科工作站配备条形码扫描器,用于快速、准确的读取条形码信息,减少核对、登记、签收等环节,HIS系统根椐条形码信息把样本分类至各检验设备进行分析处理。
4、条形码应用提高工作效能
4.1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检验质量。LIS系统在接收样本时按条形码项目内容分配至各分析器、设备不需要手工操作,方便、快捷、准确使样本进入分析器、设备分析,样本结果出来以后自动传送到LIS系统,检验科医师保存样本结果完成检验工作。
4.2使用条形码后简化和规范对检验仪器的操作如:输入样本号、检验项目、核对样本等手工操作,降低检验科医师工作强度,避免了漏检、错检、检验结果张冠李戴现象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检验质量。
4.3使用条形码LIS系统审核确认结果及时传送至医生工作站,供医生和护士随时随地查询和打印,更加及时、准确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
第二篇:信息化在市政设施管理中的应用和实践
信息化在市政设施管理中的应用和实践
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冯健理 袁文平
围绕“信息化带动市政设施管理现代化”的目标,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自1998年到现在,一直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单位的一项主要工作来开展,覆盖上海市、区县两级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系统(CIMS)及行业管理信息化体系初步建立,在管理中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信息化建设概述
1.系统建设背景
城市道路、桥梁、下水道、隧道等基础设施或称市政设施,是充分发挥城市载体功能的先决条件,也是发挥城市综合功能的基础,是城市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防灾、救灾的必要保证。所以管理和养护好市政基础设施将直接体现城市的管理水平,对城市人民的生活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上海已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政设施管理和养护体制,实行市、区两级管理和管养分开。实现管理专业化、养护市场化。这就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检查、评价体系及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信息系统。而行业管理中遇到不少问题,包括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抓手和载体,管理手段跟不上等等一系列的难题,惟有依靠建立起完整的信息系统及配套措施予以化解。
2.系统建设总体规划
目前市政行业管养分开改革正在不断深化,虽然市政设施的长效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但新型管理体制下的机制还不够完善,行业管理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和加强各级行业管理,为各级市政行业管理部门的建设规划、工程施工、日常养护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就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需求。市政工程管理处提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用3--年时间,建成以上海市城市道路、桥梁、下水道、防汛墙、建设管理、路政管理为主线的信息管理系统。同时与管理相结合,向全市推广应用,最终建立覆盖全上海市政行业管理的分布式信息管理系统,为市政行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系统的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的功能结构
在规划中,提出了建立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的三级网络:市政局为一级节点,市政工程管理处为二级节点,各区(县)市政设施管理部门为三级节点这样一种思路,使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上、下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为系统的应用与维护提供了可能,为设施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系统开发技术路线
整个系统的开发经过多方面的综合分析,选择了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开发平台。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特定而又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不仅能够存储、分析和表达现实世界中各种对象的属性信息,而且能够处理其空间定位特性,并从空间和属性两个方面对现实对象进行查询、检索和分析,并将结果以各种直观的形式表达出来。系统开发的技术路线可概括为图3所示内容。
图3 系统技术路线
二、系统建设过程
1.1999年从传统的文档型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
利用原有的市中心区档案文字资料构建数据库,建立了基于Arcview平台上覆盖范围为上海市外环线以内583平方公里中心城的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系统。
2.2000年初步应用阶段
2000年初结合系统建设进行上海市域范围6340平方公里的所有城镇市政设施普查,建立了覆盖上海市市政设施全行业的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其中道路4820条,桥梁1564座,高架64公里。同时系统平台也从Arcview升级为基于MapObjects的平台,年底推出CIMS1.0试用版开始在全行业试用。同时,进行了市区所有主干道路约400公里的平整度、弯沉、路面状况指数、交通量的动态数据采集,并通过道路辅助决策系统运行,对道路进行评估和养护计划的制定,为道路养护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2001年功能深化阶段
在CIMS1.0版本基础上同步开发完成建设管理子系统、路政管理子系统。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整个系统在全行业正式使用,市政工程管理处与各区县市政工程管理署之间的系统通过拨号上网方式进行联网,系统的更新、维护体系初步建立,同步制订配套管理办法,从而达到长效管理目的。对中心区全部次干路约300公里进行动态数据检测和评估,并进行道路养护计划的制定。
三、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的开发紧密围绕单位管理职能进行,主要功能有:属性数据库管理,图层空间数据库管理,显示功能,输入、修改功能,查询、统计、报表功能。道路、桥梁子系统还具有辅助决策功能,建设子系统还具有:规划管理、计划管理、在建项目管理等功能,路政子系统还具有:占路、掘路、广告、重车过桥等功能。
1.图层管理功能
按照地理信息系统的要求构建空间数据库,包括河流层、主干路层、次干路层、支路层、区界层、路名层等等一些空间图层,可以分层管理,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图层叠加,产生具有实际意义的地图,比如主干路层与区界叠加就可以生成某个区的主干路专题地图。
2.显示功能
不仅可以显示设施的属性信息,同时也可以显示设施的照片、影像信息,做到图、文、声、像并茂,系统更加人性化。
3.输入、修改功能
通过人性化的设计,信息的输入、修改界面友好。
4.查询功能
具有图文互查的功能。从地图上可以查询到设施的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条件设定,查出复合条件的设施地理位置。例如,条件设定为1960年以后建造的黄浦区主干路,那么就可以通过这个功能,查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道路,同时在地图上显示道路的位置。
5.统计报表功能
根据管理需要,可以自动生成相关的统计报表,表现形式可以为报表,也可以为柱状、饼状统计图等多种表现形式。
6.辅助决策功能
市政工程管理处完成了上海市城市道路辅助决策管理系统(PMS),和上海市城市桥梁管理系统(BMS)的开发。应该说辅助决策功能是整个系统的精华,就城市道路辅助管理系统而言由四个模块组成。
● 系统设定模块。它是整个系统的知识库、原则库管理模块,存储用于标定整个系统的模型及其参数、评价标准等,通过对系统设定的修改,直接干预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这一模块使得系统的原则与数据高度分离,使整个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充性以及可靠性大大提高。
● 计划决策模块。根据系统设定模块所确定的系统原则对整个系统的数据进行处理,主要包括使用性能的评价、预测、决策排序等功能,还有大中修计划的制定与项目的统计分析。通过这一模块的功能,完成了对全市道路各路段的使用性能数据的处理,为后续的路况分析作好了准备。
● 路况分析模块是在计划决策模块的基础上,再进行加工统计整理,然后通过一系列直观的图表形式来表征路面使用性能的整体状况,并向用户提供较高层次的分析工具如中长期规划等方面的分析结果。
● 政策分析模块则是系统相对较高层次的功能分析模块,主要供道路养护工程师参考使用,可以进行结构组合分析,分析面层、基层、及土基不同的厚度、材料组成对未来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可以进行分期修建分析,针对某一具体路段采用不同的养护间隔时机策略,来分析其使用性能的变化规律,从而帮助用户选定最佳的养护维修时机与策略。
四、动态数据采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道路动态数据采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PMS系统正常运作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进行系统开发过程中,我们同步考虑了动态信息采集技术的应用研究。道路动态数据主要包括表征交通量、路面损坏状况、结构承载能力、路面行驶质量等四个方面的数据。交通量主要通过实测等手段来计算各路段的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路面损坏状况用路况指数(PCI)来表征,通过引进的路况摄像仪进行调查;结构承载能力以弯沉值表征,利用引进的落锤式弯沉仪(FWD)进行路面动弯沉量测;路面行驶质量主要以平整度来反映,采用已引进的激光平整度仪来采集国际平整度指数(IRI);同时还利用引进的路面结构探测仪进行结构层厚度检测。在利用这些设备之前,我们都进行了动态数据采集技术的标定和对比试验研究。
五、局域网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实施
为配合CIMS系统的开发及应用,进一步提高单位内部的办事效率和质量,2000年单位内部建成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的局域网,2001年建成办公自动化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 收文、发文以及文档管理;
● 值班日程表的安排;
● 固定资产管理;
● 人事、劳资基础数据库的管理;
● 电子邮件;
● 公共信息发布、查询等。
第三篇:信息化档案管理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信息化档案管理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信息化档案管理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我科2013年6月~12月的住院糖尿病患者122例随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62例建立个人信息管理档案,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定期组织参加知识讲座,按期电话提醒督促患者参加糖尿病教育课程或复诊检测相关并发症的检查。对照组60例如常规住院宣教及随访,通过定期跟踪观察1年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并询问是否发生过低血糖来反映患者的糖尿病自控能力和血糖控制水平。结果 两组效果评价比较x2=6.025,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规范的信息化档案管理,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管理;糖尿病;患者管理信息化档案管理可作为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始记录[1],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健康教育实践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它已成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考核评比的依据之一[2],医院健康教育档案管理直接影响到医院健康教育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3]。我院于2013年开发糖尿病信息化档案管理软件,为糖尿病患者建立完善的个人档案,定期开展形式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课程,从而协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克服不良生活习惯,有效控制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共选取2013年6月~12月的122例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22例,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制订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51.36±10.54)岁,糖尿病(DM)病程(6.07±2.70)年,入组前平均空腹血糖(FBG)(12.89±1.97)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7.44±1.52)%。对照组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50.27±11.18)岁,DM病程(5.41±1.93)年,入组前平均空腹血糖(FBG)(12.23±2.33)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6.82±1.69)%。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入组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注: P>0.05
1.2 方法观察组通过信息化档案软件,为患者建立完善的个人档案,收集个人信息,如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种类、患病时间长短、联系电话、家庭住址、自理能力、用药情况等纳入档案,制订个体健康教育计划,定期组织患者参加糖尿病知识讲座,1次/w小讲课,每季度1次大讲座,讲座的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自我监测血糖、尿糖的方法,胰岛素的自我注射方法,用药指导、心理指导、饮食和运动疗法、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等;采取的方式:①以幻灯、投影的形式讲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②播放糖尿病教育专题录像带,包括:降糖药物、运动饮食疗法、足部护理方法等,③演示胰岛素笔、血糖仪的使用,④讲解示范血糖、尿糖试纸的测试方法、注意事项;⑤提供糖尿病基本知识及有关内容的宣传资料,⑥实物演示饮食交换份并开通糖尿病咨询电话,⑦每期结束后可进行分组讨论,患者之间、医患之间可以进行交流,谈心得、收获及体会,并可进行咨询、答疑,对糖尿病教育课程设置提出意见,⑧专科护士通过信息反馈,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给予具体、合理、有效的咨询指导,按期电话提醒督促患者参加糖尿病教育课程或复诊检测相关并发症的检查。
对照组如常规住院宣教及随访,通过定期跟踪观察1年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并询问是否发生过低血糖来反映患者的糖尿病自控能力和血糖控制水平。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率的比较用四格表x2检验,所有统计学计算均在SPSS软件包中完成。
2.结果
见表2。
注:x2=6.025,P<0.05
经过1年的糖尿病信息化档案管理,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4000万余名糖尿病患者,并以每天3000人的速度递增,患者人数仅次于印度,是全世界糖尿病的“重灾区”。虽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都为糖尿病的控制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目前控制现状仍不容乐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表示,其根本原因在于糖尿病患者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有些患者取药回家后就一直吃,既不测血糖,也不复诊,或自己觉得没有症状就自行停药?D?D这些都是缺乏精细管理和健康教育而导致的结果。
通过完善、科学的的糖尿病信息化档案管理,为糖尿病患者或高危人群建立完整的个人档案[4],定期开展形式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课程,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 ,制定相应的宣教计划 ,组织讲课,并通过定期随访,有步骤有计划的落实健康教育,并如同健康管家般定期提醒督促患者做好自我监测、饮食管理、规律运动、坚持规范用药等,使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克服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和对治疗的理解配合,协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克服不良生活习惯,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5],从而增加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缪建平,郑定容.建立社区健康档案有效防治糖尿病[J].实用医技杂志,2008,5(15):2027-2028.[2] 朱美英.利用健康档案数据筛选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决策树模型建立[J].慢性病防治,2008,22(269):50-51.[3]何相成,朱代华,张彦?B,等.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糖尿病管理研究[J].综合医学,2012,9(18):180-181.[4]曹莉,曹丽娟.健康管理对2型糖尿病高危个体发病风险干预效果的评价[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9):1115-1116.[5]钟杰琴,寇丽霞,莫伟等.个体化健康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2,4(5):95-96.编辑/许言
第四篇:孙子兵法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应用
孙子兵法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应用
摘要:《孙子兵法》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冷兵器战争中的指导地位毋庸置疑,被历代军事大家视为瑰宝。同样,在信息化战争中,《孙子兵法》也意义巨大。情报战与其中的“不知敌情者,不仁之至也”殊途同归;心理战与其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异曲同工;作战时间短与其中的“兵贵胜,不贵久”如出一辙。此外,《孙子兵法》中的许多战略思想与现代信息化战争的思想不谋而合。关键词:战争思想、孙子兵法、信息化战争
Abstract: During the two thousand years cold war, it`s certain that Master Sun's Art of War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and be treasured by lots of militarists.In the same time, during the information war, it also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Intelligence war, psychological warfare and short time of war convey the same mean as Master Sun's Art of War.In addition, lots of Strategic thinking in it can be applied in modern information war.Key words: Strategic thinking, Master Sun's Art of War, Information war 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战争已从冷兵器战争进入机械化战争,现在又在迈向信息化战争。2500年前著名的《孙子兵法》,在如今高科技化的战争中是否还具有其指导意义?本文将从军事思想的层面上,论述《孙子兵法》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体现与生命力。
一、情报战
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情报也是信息的一种形式,并且尤为重要。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每个国家均有间谍的渗透,预警机、侦察机、雷达和卫星等的监控。各国也不惜斥巨资建立情报机关,如英国的军情六处(MI6)、美国的(CIA)和以色列的摩萨德(Mossad)等情报机构。从中,情报对作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信息化战争中,情报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制胜的关键所在。
虽然在《孙子兵法》中没有明确的提出情报这个概念,但是其中的许多战略思想充分表现了情报的重要性。《孙子兵法·军争篇》提出“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向导者,不能得地利。”这里通过列举三个不能,来说明在战时,情报对作战的重要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和“不知敌情者,不仁之至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孙子兵法》中“诡道”的思想影响尤为深远,意思是尽量隐瞒、伪装己方的军事态势。的确,在信息化战争中,一旦暴露自己就很有可能会引起敌方的精确打击,暴露就等于死亡。
二、心理战
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心理战的应用也愈发广泛、科学。心理战可以起到提升己方士气,威慑敌方,甚至摧毁敌方士兵心理防线的作用,可以收获巨大的战果。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将心理战演绎的淋漓尽致。1991年1月19日,战争打响两天后,美军利用海湾之声电台,每天18个小时的播音,许多电台工作人员都是专业的心理专家,他们精通当地的语言,进行了连续40多天的播音煽动,甚至联合BBC广播公司制造如萨达姆身亡等虚假信息,同时美军还通过飞机空投传单,食品,企图击溃伊军士兵的心理防线。心理战收到了巨大的战果,约有1200名士兵逃离军队,第五军被迫在停火协议上签字。可以说心理战是另一个战场。
在《孙子兵法》中有关于心理战精辟的论述,“上兵伐谋”(谋攻篇)的思想是关于心理战最早的论述,孙子第一次将心理战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不战而屈人之兵”体现的是威慑的作用,通过强有力的威慑,来时敌方丧失作战的勇气,达到不占而全胜的目的。“三军可夺气,将军课夺心”就是说要打击敌方士兵的信心,动摇敌方将领的决心,夺取战斗的胜利。
三、速战速决
纵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生的几次局部战争,战争耗时均十分短,马岛战争历时74天,海湾战争历时42天,伊拉克战争历时27天,短的作战时间往往是战争的发起者取得胜利。而在机械化战争中的几次著名战役,如列宁格勒保卫战、凡尔登战役等历时较长,往往是以战争发起国的失败而告终。此外,战争的开销十分高昂,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每天的交军费开支平均3亿美元。故缩短战争历时,速战速决也是能否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信息化战争的背景下,许多高科技的武器使得缩短战争历时成为可能。
《孙子兵法·作战篇》中说道:“其用战也贵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意思是说应当尽量减少作战时间,每一场战争都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如果作战时间很长,会导致国力衰竭,士兵产生厌战心理,军队战斗力下降的后果。其实如果一场战争旷日持久,那么参战双方的人员伤亡,国力损失均会很大,这样在战场取得的胜利恐怕就不能算做是胜利吧!孙子强调应集中优势力量给与敌方以迅速的、猛烈的进攻,速战速决,取得战争的胜利。这与现代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思想高度统一。
四、慎战
随着战争的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军事高科技武器的杀伤性不断增加。虽然武器的精确打击性能得到了提高,但是在战争中,不可避免地有许多的平民无辜死亡。此外,发动一场信息化战争对国家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故信息化战争是惨烈的,发动信息化战争更需要慎重。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武子提出了他的战争观:不要轻易发动战争,只有通过政治、外交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才可以考虑战争。这与发动信息化战争的慎重不谋而合,同时也符合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
五、结论
冷兵器时代提出的《孙子兵法》在信息化战争的今天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在军事思想的层面上十分值得后人研究,在信息化战争中指导意义。由此可见,虽历经千年,《孙子兵法》谋略思想的普遍价值仍然具有活力与生机。参考文献:
1、李明 周员勋
信息化战争与《孙子兵法》 2008
2、张琳琳 信息化战争中的东方军事谋略 2005
3、谢春明 由《孙子兵法》浅谈信息化战争 2011
4、网络资源 百度百科等
第五篇:语文课堂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课堂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 我们所处的这个年代,正是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呼唤着教育必须随之进行创新和变革.而教育的创新和变革,是离不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有效支持,信息化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一出现,以其巨大的容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为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新教育倡导的阅读教学,强调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要让学生在愉悦、自主、合作的环境中学习。而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与教学领域的当今情况下,如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其优势,创设一个愉悦、宽松、合作、共振的学习氛围,就有如虎添翼。
因此我们认为恰当地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的最佳途径,是激发课堂生命与活力的有效方法,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了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它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看、去想、去问、去探求;它直观、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它突破时空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对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立体化、最优化,最终“活”化具有显著作用。但是,信息化教学仅仅是工具和手段,教师必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出发,认真研究,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信息化的含义
要想真正理解信息化教学,首先就应该搞清楚什么是信息化,然后才能搞清楚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而多媒体就是让教学信息化的最好传达者。它能够促使教学环境发生根本变化,具有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教学信息的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传输的网络化等特点。
二、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信息化教学
杨东平在《中国传统教育的现代命运》一文中如是说:“我们只有以开放、自由的心态吸收人类文明的进步成果……才能够站在21世纪现代教育的高度上,促进传统语文教学的更新转化……形成现代中国新的教育文化”。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自觉而积极地吸纳现代文明中切实可行的成果,比如多媒体技术等,加以改造、整合,让现代文明成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进程。这主要是因为:
1.社会的日益信息化客观上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这是社会现实的客观需要,也是时代的客观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引进信息化教育教学机制,通过多媒体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程资源来充实自己、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作为“基础中的基础”,语文教学首当其冲,尤其应该走在各学科的前面,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我们的教学。
2.“大语文”教学客观上要求语文教学信息化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告诉我们,完全可以在搜寻更适合教学的好例子克服仅仅依靠纸质教材中的资料,而是可以直接选取更适用的课程资源运用于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直接指导阅读或写作等方法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知识信息要加工,经过系统整理、结构性整合过程,有助于知识的识记、理解、保持和提取,有助于知识内化与能力的形成。
3.教学资源的差异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学尽快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相比较我们语文教学的发展速度就严重滞后了。在我国的教育资源是严重分配不均的;大城市的教育资源过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基本是同步,所以他们的信息化教学也跟上了节奏;而小城镇的信息化程度就远远落后,他们的信息化教学也是仅是一个开始而已;如果是农村,相对发展的地区那是还可以,如果是落后的农村,那他们的信息化就根本无从谈起了,而他们的信息教学基本是空白。而语文教学的发展水平也是极不均匀的,存在着很大差异:大城市和小城镇,小城镇和农村,教学比武和平时教学等。
4.教学方式的更新也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信息化 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现代的教育方式之间存在异同;设想一下,语文教师津津乐道的写作背景、作者介绍和文章分析等等,学生都可以在互联网上非常方便地找到,而且更详尽、更细致、更丰富、更多样;在网络里,学生可以读到想读的任何一本书,可以发表自己写的任何东西,并且可以跟任何人进行任意的交流。那么,现行语文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在业已失去了大多数学生的好感之后还能撑持多久呢?有人把语文教学划分为五个领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研究性学习。现在,除了“识字写字”之外的其他四个领域,学生都可以在互联网中自由驰骋,其时,我们的课堂迫切要求信息化,否则已滞学生之后。3.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需要信息化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正在改变学校教学的面貌,为改变落后的传统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从教学实践来看,主要表现为:(1)学习内容的鲜活化。这就为教学过程的优化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2)教学过程灵活化。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将被充满个性的教学方法所代替,真正体现教师对学习者的智力、性格、兴趣、需求的尊重。
信息化教学,图文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人学习。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语文课堂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克东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指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的一种新型方式。”即把计算机及网络作为学习的工具,把它作为教学的媒体,实现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从而培养具有创新型和实践型的能适应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建设者。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其真正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新性,激发、促进、锻炼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课件制作、设计是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前提
现代化教育技术与中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具体就体现在语文教师要能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前提在于课件。教师要具备现代的媒体技术理念、精湛完备的媒体设计与操作技能,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示,而且会把学生引入一个探索和创造的新天地。
2.掌握信息化课堂驾驭能力
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课堂中,教师仍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多媒体仅仅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师要科学掌握多媒体运用的频率,要以人为本,以设置利于学生表现自我、完善自我为本。关于信息技术教学课件的具体教学应用,形式多样。而教法的优劣成败,关键在于是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否把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放在第一位。
四、语文信息化教学的误区和未来
信息化使语文教学更加充满人情味,更加贴近现实,更加生动活泼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来改造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愿望。但是,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一文中告诫说:“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不只是积极的效应,也给我们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和问题。”
归纳以来,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为:(1)“唯技术论”观点。认为应用媒体技术就是以机器代替教师,盲目追求教学媒体高档次,以为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就是教学的现代化。(2)简单地认为现代物质技术的引入过程就是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过程,忽略了通过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某种交互作用而体现的语文教学模式。(3)笼统、抽象地认为中学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质与媒体技术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即现代教育媒体对于语言积累、语言艺术的理解和感悟,对联想和想象的培养无能为力。(4)教学的方式和工具多,对于不同的信息基础的学生教学起来难度很大,也不易于大部分学生的自我学习。(5)由于很多学生对信息化的工具兴趣过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其实很容易分神,从而转到其他方面去。总之,多媒体教学课有利也有弊, 利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之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显示过程,启发思维之时——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发展能力;在强化重点,化解难点之时——帮助学生把握重点难点;在开阔视野,拓展知识之时——引导学生鉴赏美。
我们应首先认清信息化教学的实质、精髓,努力克服它的缺点与不足,真正科学地把多媒体技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整合起来,加快实现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现代化。
今年九月,深圳一家本土企业就研发了升级换代的互联网产品。家长通过这个系统平台,可以查看学生的课程表、老师留言、考试情况、作业情况以及学校的各项活动通知,及时了解学生信息。
这样就可以将学生所需的课本全部存贮在内,成为一个轻便的电子书包,切实为学生减负,而平板电脑多媒体的呈现形式,也让课程不再像传统教育那么枯燥。
教学信息化的推进也让创新课堂走进了教室。在创新课堂里,老师通过电子白板这个公共信息操控终端,连接学生操控的平板电脑,组成一个个互动课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老师抛出一个话题或问题时,全班所有的同学都可以参与讨论、问答,高质高效的学生参与式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未来教学信息化还应在智能操作方面加强探索,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课堂也会越来越信息化,人性化,温馨化,效率化。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教育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师只凭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能上课。而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合理利用传统教学媒体,使二者恰当结合,相辅相成,既能准确、迅速地传输教学信息,又能及时反馈调节,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这就是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要借助的工具主要包括幻灯和投影、广播和录音、电影和电视等。这些现代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过去,教师板书要花许多时间,现在一张投影片就解决了问题,这样一来,课堂密度就会大大增加,以往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的事物,放一段录像或投影出几张图片,便一目了然。
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更为显著。以前学生上语文课,只是听教师讲;而使用多媒体后,学生所接受的不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在视、听、触等各方面都受到刺激,这种新颖、多样而又富于变化的刺激,会使学生的注意、兴趣稳定而持久,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已开始渐渐地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对传统教育模式发起了挑战,特别是对历史悠久的语文学科的教学冲击最大。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也有它本身的弊端:造价不菲,无论是一套完整的系统,还是教学课件的开发,都需要花费为数不少的一笔钱,而针对那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来说,多媒体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其次,多媒体设备终究还是现代化设施,而现代化设施几乎是无电不能运转的,因此,一旦停电,再高级的设备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媒体设备也无法逃避这个“命运”,但这些客观因素无法抹煞多媒体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它最终使中学语文教学跟上了时代的发展步伐。
目前,我国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还处于实验和推广阶段,但我们可喜地发现,凡参与实验的学校,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成绩都有明显提高。多媒体教学反映了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方法和手段.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还有广阔的潜力可挖,而多媒体教学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必将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时需要注意什么等几方面作一些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优化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的网络化,不仅是21世纪教育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也是语文学科克服自身弊端,进一步实现科学化的有效途径。本文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使之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从而优化语文教学的相关问题。
一、语文教学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素养的形成,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传媒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重要作用。
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文,它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和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从而适应今天的信息化社会,否则就会失去它在基础教育中的应有地位。所以,语文学科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采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以往语文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优化语文教学,推进课程改革,这是时代发展对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训练水平。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
1、运用信息技术,形象生动,视听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积极性。
如《三峡》一课,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的风光之美,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三峡,对三峡景观没有形成形象认识,而文言文又较难理解,学生单凭想象难以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这一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休播放长江三峡的风光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解说。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教师声情并茂的配文朗诵,学生在视听方面都得到了美的享受,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此外,我还提供了一些网址,指导学生课外到相关网站去浏览有关三峡的图片、视频文件、文字说明等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对三峡景观特点的形象化认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轻松有趣多了。
2、.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大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经典著作,是用来指导学生鉴赏、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极好材料。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我在教学时播放了有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迎春图、的录像,让学生面对着绚丽多彩、声色并茂的画面进行朗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运用信息技术,节省时间,拓展空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样不仅能加速知识传播的速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现代学生的学习天地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他们在课外利用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凭借教育软件、校园网、资源库等,可以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想广泛阅读、多方涉猎是较难实现的。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极大优势,它可以极大拓展学生阅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较大的选择自由。多种媒体的综合效应,还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吸纳和输出语文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合作,资源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大都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天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三、语文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语文教改的追求。教改的根本意义是凭借一切可能来兴利除弊,实现教学最优化。但有些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只一味地追求形式变化,却忽略了教育思想的改进。如果教师只是把原来的课堂教学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不仅不能让信息技术“化”掉语文学科原有的弊端,反而会失掉语文课堂教学中某些固有优势;把学生引上因特网去随意浏览,当然更不能与“优化”同日而语。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发现、探究、认识社会和接受新信息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知识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并重视反馈情况。
其次,语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直观、形象、立体的综合效应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作用,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开发。而不能仅是“板书”搬家,把写在小黑板上的内容挪到幻灯片上;或仅是书本和作业本搬家,把学生读纸制品的书、做纸制品的练习册子,变成从计算机屏幕上读书、做ppt。
再次,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必须更新观念。现在的社会,连农民都懂得通过互联网发布产品信息来推销产品,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仍然坚持传统观念,坚持一本教科书、一枝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教学方式,必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被时代的列车所抛弃。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更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荣,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开发性研究,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最后,在语文学科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中,我们要明白:多媒体技术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但它终归只是一种提高语文能力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只是为学科课程服务。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让它凌驾于语文学科之上,而要看到它的优势与不足,让它与语文学科有机融合,更好地进行教与学。
综上所述,我们相信,经过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要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到它们与教育规律的契合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一定能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素质和优化语文教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