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榜样企业”事迹材料
榜样企业〃十大敬业楷模提名奖—张**
张** 思维敏捷,独具慧眼,善于捕捉一个个创新点,是选煤行业技术创新的行家里手。
张**,男,1984年8月出生,江苏省昆山县人,中共党员,现为**厂生产技术科科长。
张**自2007年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后进入**厂,8年来,他在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和节能环保等工作领域,主持和参与多项技术创新改造,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河南能源科技进步奖、永煤集团科技进步奖、国家实用型专利等二十余项创新成果,迅速成为选煤行业一名生产技术专家。
2011年被授予永煤集团“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2年被永煤集团评为“新桥杯”第四届创业先锋十大电视新闻人物;2013年被授予河南煤化集团 “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称号;2014年被授予永煤集团工会职工技能大赛组织工作“优秀工作者”;2015年被永煤集团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坚守质量防线 大力开展创新
——记**厂生产技术科科长 张** 在**厂的生产厂房,你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时而在浮选机旁舀起一勺精煤,抓在手里仔细观察粒度;时而在火车装运时盯看末原煤质量情况。进厂工作8年来,他从一名技术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为煤质管理行家,他
用自己的青春与坚持捍卫着煤质防线,他就是该厂生产技术科科长——张**。
虚心求教学本领
进厂后,张**被分在调度室当实习技术员,第一周便接到工作任务,校对核子称数据,很快,他就写出了校对方案:在4小时内,组织3人在运行的皮带上采出煤样计算小时过载量,根据结果调校核子称。
“冷主任看到我的方案后,只说了一句话,这是个笨办法。我还辩论说书上就这样教的。”当时的调度室主任冷耀领他到原煤车间的101#皮带机尾,指着主井提煤的斗勺说,你在这数一个小时,提了多少斗,算出提煤量,再和核子称数据比对,是不是更简单、准确。每当回忆起那时候的经历他总是笑着说。“工人师傅们的工作方法都是根据丰富的实操经验化繁为简,对我也是倾囊相受,使我在很短时间内就能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结合在一起服务生产。”
在那段时间里,他虚心向有经验的员工学习,掌握了解生产工艺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主持、参与了粗煤泥分选新工艺、二次流预先浓缩分级等多项大型技改项目,创出了一条具有**厂特色的生产技术之路。
一丝不苟抓质量
2013年3月份,张**担任了生产技术科科长,正值煤炭价格一路跌跌不休,客户对煤炭质量开始挑三拣四。“块煤的色泽为什么不如以前亮?末原煤上怎么有水碱?这些不
是质量问题的问题,也成了客户挑剔的理由”。他举例说着当时煤炭销售的不易。
稳定煤质成为**厂生产组织的重中之重。
在生产过程中,张**严格执行“质量不合格就是无效生产”的理念,重点关注各品种煤在生产过程的质量波动情况。末原煤是该厂的主要煤种之一,装运时需按要求掺配一定比例精煤或末矸以达到客户质量要求。
如何保证掺配后的末原煤均匀达标成为装车时的难题。他经过实地观察,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试验,最终提出了解决方案:一是从源头抓管理,严格末精、末矸掺配比例;二是在末原煤入仓皮带机头加设均煤器,使掺配后末原煤能均匀入装车仓;三是装运时对前5节车进行采样化验,按结果调控整批车次末原煤质量。
“宁愿多花点时间检测质量,也不能出现质量超标的问题,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我们的末原煤销售一直保持零纠纷。”该厂生产技术科主任助理刘玲告诉笔者。
选煤厂采制化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每一次操作,每一个步骤都要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但真正做到这些,不仅需要对本职工作热爱,还需要细心、思考和持之以恒的信念。“不放过任何细节,不畏惧任何麻烦。”这是采样工和化验员对张**的评价。2014年的一次落地粒煤返装火车,生产技术科技术员到现场查看,认为落地检测时限下率不超标,才刚落地两天,直接装没问题,于是就通知车队开始装车。张**知道后,认为凡是落地返装的必须要重新检测合格后才能
销售,当即要求每一铲都要进行限下率检测才行。张**带领采制样人员坚守在现场,他在车皮上紧盯,采制样人员在现场检测,原本计划一个半小时的装运任务,最终用了6个小时才装运完毕,期间共测出3批限下率不合格粒煤,彻底消除了煤质纠纷隐患。
严抓质量,还体现提高块煤率上,从矿井提出的原煤落到选厂皮带的那一刻起,所经过的14个转载点,全部都根据煤块的撞击程度、落差距离进行过改造,比如坚持与矿井同步开停机,减少原煤缓存的破碎;对各块煤装载落料点增设橡胶缓冲皮子,减少块煤的撞击破碎和落差;块煤装车时,尽量放低放料斗的高度,降低铁牛运行速度,放缓装车速度尽可能防止块煤破碎,用心自然有回报,2014年,**厂的块煤率实际完成14.5%,比计划高0.45个百分点。
稳定的产品质量提高了该厂的产品声誉,连续多年实现煤质零纠纷,提起他,同事无不竖起大拇指。
兢兢业业搞创新
8年来,张**在创新路上硕果累累,2012年“粗煤泥分选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获商丘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主持“松散物料自动采样器”, 获实用新型专利;二次流预先浓缩分级、二次流插板和自动适时跟踪伺服气动控制技术及尾矿排料系统,使得精煤回收率提高了8%,年创效益1624万元……
**厂煤泥水系统改造前,煤泥外排需用汽车拉至200米外的煤泥场地进行落地储存,途经火车道口,还经常因装运
火车挡道不能通行,一直是该厂煤质管控的瓶颈,张**创造性的提出在煤泥外排场地建造简易厂房,将压滤机整体搬迁过去,煤泥直接落地,然后在原压滤机场地上安装快开精煤压滤机。此举除解决了主洗处理能力制约问题,同时每年可提高末精煤回收率8%,增加产品效益560余万元,当年就回收了改造成本。
张**还积极响应公司节能降耗工作部署,在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进行多方考评,建议引进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的快开隔膜压滤机工艺,替代传统的操作复杂、运行成本高的加压过滤精煤洗选脱水工艺,以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他对快开隔膜压滤脱水机设备结构、操作方法、粒度组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以单侧入料,解决积料问题,用单丝滤布解决粘煤问题,针对生产设备陆续进行了十几项大的技术改造和管理完善,使精煤综合水分逐年降低,最终实现了浮精水分可降至18.5%,满足了市场要求。
经过技术升级过后的快开压滤机发挥的效果日益凸显,可实现减本260.18万元/年,增加末精煤产品效益560.32万元/年,同时解决了加压过滤机系统处理能力不足制约主洗处理能力和经济效益提升的难题。该项目被评为河南能源2014年第三届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张**不但对现场生产技术管理尽职尽责,对节能减排工作也尽心尽力。为使该厂的节能考核更为科学,他通过充分的调研,对近几年的节能数据进行重新核算,提出以“基准煤”替代原煤作为单位产品,以“基准煤”耗能量来对选煤
厂的节能工作进行考核。相比较之前以万元产值能耗考核方法和吨原煤能耗考核方法,消除了市场变化和原煤煤质带来的影响,更能真实、准确地反映选煤厂的实际节能情况。
他坦言:“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唯有创新,才能突破自己,唯有创新,才能超越自己。我的目标是在既有设备的基础上,对每一个生产工艺环节和重点耗能设备进行严密科学的分析、论证、调试,最终在指标达标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改造和调整工艺操作,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实现能耗降低。”
今年,该厂又成立了以张**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秋林创新工作室”。作为带头人,他正奋战在更加广阔的创新路上。
第二篇:青春榜样事迹自述材料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 m文秘
青春榜样事迹自述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你们好;
在这里,非常感谢领导能给我这次机会,推荐我为青春榜样后选人之一,我将时时刻刻牢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辱使命,敢为人先,以雷锋精神为引导,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xx能尽快实现经济大转型和经济大发展而做出自已最大的贡献。
首先,我做个自我介绍吧,我叫王xx,今年30岁,来之美丽的家乡--xx,2000年参加工作,至今算起,已有13年工龄,以前在畜牧战线上从事动物检疫执法工作,在那里,一干就是10年,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严格把关,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坚决杜绝了病死畜禽产品流入市场,为放心肉工程的顺利实施而尽了自已最大的努力。
三个代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人为本,人民的利益始终高于一切,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时常深入乡下,农村,向广大村民推广畜牧知识,积极的为当地村民服务,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在工作之余,我也时常给自已充电,努力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力求让自已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做一个爱国,上进,敬业的好青年,好团员。
2011年,是我人生和事业的转折点,在这一年,我进入到城管这个充满艰辛和挑战,激情与光荣并存的神圣的战斗团队,满怀美好的梦想与憧憬,从进入城管这个大家庭开始,我就暗自决心,一定要凭自已的努力和奋斗,把本职工作干好,做强,为城市的美丽而做出不懈的努力,于是,在工作中,我和同事们并肩协作,荣辱与共,每天清晨,当人们还在睡梦中时,我和同事们就开始对每条街道,小巷进行疏理,晚上,当人们下班和亲人团聚的时候,我们却还坚守在岗位上,在执法时,我们也面临商贩的蛮横与无理,我们也曾流血,流汗和流泪,但我们无怨无悔,始终坚持文明执法,文明劝导,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了上级领导交予的一切任务,我们的工作也赢得了群众和单位领导的一致好评,同年,我被竞选为中队长。
光荣属于昨天,在迈向新长征的道路上,我将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党中央的周围,高举改革,发展,创新的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已任,在新的人生道路上再次续写新的辉煌。
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文秘
第三篇:青年榜样事迹
青年榜样事迹
“**青年榜样”候选人**主要事迹
**,26 岁,现任共青团大集乡委员会副书记,共青团大集乡电子商务行业团支部书记。
2008-20**年,他就读于山东省高等医学专科学校。上学期间喜好网络购物开始了解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低成本、零门槛,使他萌生了自己的创业之念。并在图书馆、网络和媒体上了解到了电子商务创业相关知识以及电子商务创业流程,从别人的创业经历中汲取经验教训,增长了不少电子商务及企业管理的知识,试着寻求他自己的创业机会。
大学毕业后,面对众多单位的招聘,他毅然回到家乡创业,通过近1个月的市场调查和了解,他得出这样的认识:从目前我国的发展情况看,电子商务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经济命脉,随着网民人群的不断增加、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新兴模式的不断涌现,电子商务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也和所有传统行业一样有着巨大的风险和竞争,要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必须要经过深思熟虑,并且要有后续支撑!而他们本地有着摄影服装制作的传统,并且大量劳动力滞留家中没有工作,基于以上的认知,他认为他的创业重点方向应立足于我们当地的服装加工,决定创办一个服装加工厂,从事舞台服装的生产,然后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寻求客源!
20**年5月份,他借了2万元购了几台缝纫机和一台电脑,组织了8个农村妇女在我家中加工服装,并注册第一家淘宝店铺,开始了舞台服装加工业务,在不断的实践和摸索中,使他对服装经营和电子商务营销技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由
于办厂初期条件有限,难以招到熟练工,当时招进来的都是农村妇女,她们没有熟练技术,文化水平又低,为了提高服装质量,他聘请了专业缝纫老师来免费培训她们,只要工人们愿意学技术,就不遗余力的教她们。那段时间虽然很苦很艰难,但无论是家人还是工人都给他许多的支持和理解,使服装厂度过了最艰难的创业时期。
20**年 12 月,由于党组织的信任,该同志正式由预备党员转正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党组织的信任更坚定了他做大做强的理想信念。进入20**年后,为使自己在激烈的服装行业竞争中不被淘汰,他更加严把产品质量关,从服装设计、裁剪、画线到纽扣、打边等实行层层把关,级级负责。同时为了打开销路,扩大生产,解决眼前零星加工、小打小闹的局面,在网上不断寻求合作商,努力提高信誉,多方联系各地大型演出团体,洽谈合作。
20**年初,他的淘宝网店开始迅速发展,好多大中专毕业生和返乡青年上门来向他请教经验。一花独放非胜景,万紫千红春满园。他认为,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正富,为了更好的回报社会,一方面该同志积极吸纳农村困难妇女和下岗女工再就业,在解决了她们当前生活困难的同时,经过培训使她们掌握了一技之长。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村民上电脑培训班学习网上开店,网络营销等,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特别是回村的大中专毕业生,这些青年人员本身就熟悉网络,经过交流指导后,很快就能在网上开店并打开销路,并动员、鼓励、组织那些有创业意识、有创业能力的青年人员共同学习交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带动了更多的青年开始了创业,更多的村民走向新的就业岗位。至今,有 110 多人经过他组织的培训后自已创业,先后办起服装裁剪或服装加工、淘宝店,累计辐射带动了 2***人上岗就业,带动一批又一批村民开上了轿车,住上了楼房,奔向了小康。
20**年12月27号,为了深入探讨淘宝村的发展模式,推动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及浙江省**市人民政府在**联合举办“首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他代表全国***个淘宝村之一的张庄村应邀参与,与全国各淘宝村代表、涉农研究专家、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国家商务部、团中央等主管政府部门共聚一堂,分享学习了众多优秀理念及经验,进一步的充实了自己。
20**年 3 月份,为表彰该同志带动众多青年创业致富的优秀成绩
,共青团**市委特聘他担任**市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项目创业导师,并给予 2**元扶持资金,并后续获得**市“十佳创业之星”称号。
二〇一四年十月五日
第四篇:第十二届榜样学子事迹
第十二届榜样学子事迹汇编
灵魂行者,游走于志愿事业
........................................................................2
记14级机械系蔡袁成........................4 青春有梦,志愿同行...........................................................................................5
记14级管理系冯贝贝........................7 淘净纤尘,自现芳华...........................................................................................8
记13级艺术系刘净芳......................10 从来如此,平凡而不平庸..............................................................................11
记14级化工系刘云凤......................12 责任扛在肩上,青春在创业路上绽放..................................................13
记13级电子系汪程..........................17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18
记14级经济系谢其龙..............20 自强与奋斗 奋斗与感恩
..............................................................................21
记14级电子系杨会坤......................23 舞动无限精彩
舞到人间天堂..........................................................24
记13级教育系俞芳........................26 与德语结缘,因德语成长..............................................................................27
记13级外国语言系臧敏君.............29 实践见证真理,行动反映真心...................................................................30
记13级教育系钟雪松......................32
灵魂行者,游走于志愿事业
——记14级机械系蔡袁成
个人简介:
蔡袁成,男,安徽芜湖人,14级机械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班,共青团员。曾担任合肥学院机械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副主席、合肥学院大学生红十字会会长等职。在近三年的志愿服务活动中,蔡袁成累积志愿服务时间长达2000小时以上,献血量达1000ml并取得省红会颁发的应急救护培训合格证。
先后获得校青马班优秀学员、青年志愿者行动优秀个人、学生社团先进个人、暑期三下乡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同时社区服务中被评为淝南家园社区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社区“三做四创”青年辩论赛优秀奖;其所带队的“益起爱”公益项目取得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三等奖的成绩;社区服务活动中被评为淝南家园社区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组织开展的无偿献血活动连续四次取得合肥市无偿献血优秀高校组织、合肥市无偿献血优秀组织奖;促成合肥学院与淝南家园、肥东县古城学区中心学校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一路走来,欢声伴着苦涩,荆棘伴着汗水,他犹如一位坚定的行者,踏着青春之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他也曾青涩和茫然过,但是源于对志愿事业的热爱。后来的后来,不忘初心,严以律己,他用自己的青春诠释着不悔。用激情点燃希望,用青春照亮未来。这就是合肥学院第十一届榜样学子——蔡袁成。
不忘初心,严以律己
始于初心,严以律己。蔡袁成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过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其自觉遵守团的章程,模范履行团员的各项义务,积极参加团的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品格高尚。特别是进入大学以来,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光荣的共青团员,处处严格地要求自己,积极改正自己的不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上他也毫不懈怠,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并采取灵活的学习方法,自觉性强,有针对性的选择学习内容,能够做到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关心时事,课外生活丰富健康。在学习上做到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的态度。课前预习当天要上的课, 上课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并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同时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努力终有收获,每学期综合测评他都排在班级前十五名內,取得三等奖学金一次,并以优异成绩取得英语四级证书、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课外之余,自学photoshop、绘声绘影等技术软件。
生活上,蔡袁成与室友互帮互助,相处融洽。合理的安排个人的学习、休息、娱乐的时间,使生活合理有序的进行。他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合理利用自己的生活费。与时代接轨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蔡袁成在寒暑假也会去做一些做兼职,由此来锻炼自己。
用激情点燃希望,用青春照亮未来
也许优秀就是一种习惯。学生工作中,蔡袁成在系学生会、红十字会都担任重担,其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特别是在志愿服务工作中,他一直以身作则,个人志愿服务时间长达2000小时(暑期三下乡志愿时间600小时,社区服务1000小时,校内志愿者500小时,校外志愿者200小时)以上,累积献血量达1000ml并取得安徽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合格证。大一时期,蔡袁成参加了校团委组织的青马班,让自己的思想得到进步,并取得了优秀学员称号;在取得了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资格证、预防艾滋病培训资格证以及省防癌抗癌宣传志愿者后,在校内外开展多场预防艾滋病培训、应急救护培训以及防癌抗癌宣传活动,为大家健康保驾护航;联合合肥市无偿献血中心在我校举办无偿献血校园行活动至今已四次,共计为我省血站输送血液20多万毫升并连续四次获得合肥市无偿献血优秀高校组织、合肥市无偿献血优秀组织奖;三次带队(共计带领6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分别前往合肥市肥东县范店村大陆小学、肥东县古城镇古城学区中心学校、肥东县元疃镇小学,为当地的留守儿童送去了温暖,团队先后获得校暑期活动先进团队,答辩二等奖、三等奖等成绩,所开展的活动也得到了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安徽省红十字会的认可。活动之后,促成了合肥学院与肥东县古城镇古城学区中心学校完成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2016,在蔡袁成的带队下,“益起爱”社区关爱服务项目活动分别在合肥市淝南家园、竹西社区开展四点半课堂活动,在杏林街道开展关爱孤寡老人活动,活动深受居民欢迎,也收到校、社区领导的赞扬,并在安徽省第三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促成了我校与 淝南家园社区完成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合肥市爱倍贝助教中心签订合作协议,为我省关爱自闭症儿童行动加一把劲;参加安徽省公益组织图片展,与安徽省各大公益组织交流取经并获得省文明办领导表扬;在致用礼堂举办合肥学院大学生红十字会第一届公益晚会,宣传公益的力量;积极参加合肥国际马拉松系列比赛志愿服务、大蜀山登山挑战赛志愿服务等等。同时在系內,蔡袁成分管外联部与办公室并经营微信公众号。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时光慢慢逝去了,活动也一项项结束了,然而青年志愿者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永不止息,在青年志愿者工作期间,蔡袁成充分认识到了一名当代志愿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更认识到当代一名大学生的未来奋斗目标,相信毕业后,这些经历必定会成为以后工作中的动力,促使其为我国的青年志愿者事业和未来自己的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 蒋维开,男,2016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合肥学院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青春有梦,志愿同行
——记14级管理系冯贝贝
个人简介:
冯贝贝,女,14级管理系会计专业,曾任合肥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副主席。大学至今组织并参加了校内外大小三十多个志愿活动了,累计服务时长超过400小时。
在校期间,荣获2014合肥学院“优秀团干”称号;201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寒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三等奖、2016年寒假社会时间调研报告二等奖;2016年“挑战杯”合肥学院二等奖、第三届安徽省大学生原创文学新星大赛三等奖。2015年暑期实践社会实践活动中任“微爱团队”队长,带领团队荣获加油项目“全国优秀执行小组”称号、安徽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并荣获我校“优秀团队”称号、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优秀照片奖。2016年任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迎曦团队”队长,带领团队荣获我校2016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201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优秀照片奖。
无论大事件,亦或小场合,每个需要帮助的地方都能看到她奔走忙碌的身影;不为鲜花,不计回报,她用一颗跃动着爱的心,完成着爱的传递;汗水融化成她灿烂的笑容,志愿铸就她无悔的青春。她,就是合肥学院管理系14级会计专业冯贝贝,合肥学院第十二届志愿服务类“榜样学子”,一个用年轻臂膀扛起社会责任,全身心都投入到志愿服务事业中的善良女孩。
微爱之行,用爱点亮希望
2015年暑假,冯贝贝带着一颗赤诚的爱心和一腔奉献的热情与四名伙伴一同踏上四川绵阳涪城区丰谷镇那片贫穷而又淳朴的土地。
“微微之行,以爱之名”,她们组成的微爱团队作为当时安徽省唯一一支“加油!乡村夏令营——乡村青少年心理辅导”大学生志愿者团队,深入丰谷镇,带领当地50多名留守孩童开展心理辅导、素质拓展、支教等活动。
三十个日夜里,她以心换心,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她说,听到孩子们欢声笑语,看到孩子们活力四射,感觉自己的生命也开始丰富起来。白天,她带领孩子们做素质拓展、为他们讲课,有时还要处理他们制造的小麻烦;深夜,她带着白日积压的满身疲惫在灯下写材料、准备第二天的活动。即使再累,她也坚持不懈、乐在其中。“见证孩子们的成长,让我感到充满力量,虽然做不到永远的陪伴,但是我会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带去温暖和希望。”
活动结束后,涪城区委特别向我校团委发了一封感谢信,微爱团队也因此荣获加油项目“全国优秀执行小组”称号以及安徽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际活动“优秀团队”称号。但冯贝贝说,所有的荣誉,都不及孩子们懵懂期盼的眼神给予她的震撼与感动,更不及孩子们纯真烂漫的笑容带给她的满足和快乐。
助梦起航,帮扶陡张村
2015年11月,冯贝贝着手创立了“筑梦远航 爱心助学”——陡张村帮扶项目,对接帮扶宿州市泗县陡张村146名贫困儿童,开展了社区捐赠、心理辅导、实地走访、爱心包裹等一系列爱心帮扶活动。
2016年3月,冯贝贝和我校一群大学生来到了宿州市泗县陡张村,给146名贫困的孩子带去祝福和希冀。虽是初次踏足这片土地,但是冯贝贝感到自己的心早已和它紧紧相连。通过相处,她渐渐发现孩子们天真笑容背后所隐藏的悲伤故事,很多孩子父母离异、留守在家,见爸爸妈妈一面这件对于其他同龄孩子来说十分平常的事,却是他们深藏心中难以企及的愿望。她眸中跃动着温暖的光,温柔的说道:“146名可爱的孩子,虽然家庭情况不尽如人意,但是每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的天使,在给予他们物质帮助的时候,我希望也能多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的人生更加明亮。”
陡张村帮扶项目现今吸引了我校146个班级和学生组织参与其中,冯贝贝相信,涓涓细流可以流淌成浩瀚海洋,点滴爱心可以汇聚成爱的洪流,涌进远在千里之外的陡张村孩子们的心中,为他们送去温暖,带去祝福。
志愿情浓,做志愿者背后的志愿者
在我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里,特色的活动、不灭的激情,无一不吸引和激励着冯贝贝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为继承和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而拼搏奋进。她说,参加志愿活动能让人获取更多自己都未曾感知的人生,为青春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回忆。可惜现在有些人只是为了那一纸证书而参加志愿活动,为了消除这种现象,她以身作则,争取流更多的汗,做更多的事,用行动号召、感染他人勇敢而坚定的踏上志愿服 务的光荣之路。
作为我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副主席,冯贝贝组织策划多项志愿活动,带领我校志愿者团队参与各大会议、赛事服务。她还参与组织我校201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各系队伍、准备启动仪式、召开工作会议、安排人员等大小事宜她都一丝不苟地认真完成。每一次,当参与活动的志愿者们对安排有疑惑的时候,她总是耐心的为他们解疑答惑;每一次,当参与活动的志愿者们感到心酸和委屈的时候,她总是关切的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她就像是“志愿者背后的志愿者”,用自己的星星之火,点燃他人的志愿之心,让志愿的火光温暖更广阔的天地。她坚信,一个志愿者就是一抷泥土,存在的意义,不是被淹没,而是与无数抷泥土聚集在一起,成就一座山峰,一条山脉,一片山岚。这样的山,可以改变风的走向,可以决定水的流速。这风就是社会风气,这水就是文明进程。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有一种纯粹,你没有靠近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崇高。”这句话是对冯贝贝志愿青春的最好诠释,那生活就是志愿的生活,那快乐就是服务的快乐,那纯粹就源自冯贝贝那颗宁静而又耐得住寂寞的心。校内外大小三十多个志愿活动,四百多个小时的志愿服务,三年如一日的志愿热情,才是冯贝贝作为一名志愿者最令人敬佩和感动的地方。“志愿活动带给我太多的回忆与感动,因为喜欢,所以坚持着。”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冯贝贝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未来,她还将与志愿一路同行,让青春继续在志愿中闪光,让生命继续在服务中升华。
作者: 徐静,女,2016级管理系工商管理专业,合肥学院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淘净纤尘,自现芳华
——记13级艺术系刘净芳
个人简介:
刘净芳,女,13级艺术设计系。在校期间,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多次获得“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称号。参与2015年刘铭传志愿服务工作;2014年艺术设计系12·9辩论赛“最佳辩手”称号;2014年校园啦啦操大赛团体二等奖;2015年获校环保手工艺大赛手工类一等奖;2015年安徽呵宝儿童用品工业设计大赛团体优秀奖;2016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团体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
从2013年入校,到2017年毕业离开,在这大学四年共1460个日日夜夜里,一个人坚持不懈的奋斗与努力会为自己的命运带来怎样的改变?每一个亲身经历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而她,带着不服输的精神与信念,坚守着自己打开全新生活的初衷,用四年不间断的努力,给出了她的答案。“或许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我从未放弃奋斗。”她叫刘净芳,来自我校2013级艺术设计系。
重新开始 初露锋芒
2008年,那一年她13岁,父亲被诊断出有精神、听力等多重残疾,母亲便背负起了全部的经济负担,承担起了照看监管一家人的责任。自那时起,独立奋斗的种子就在她懵懂的心灵里扎下了根,生活施加于家庭的苦难让她清醒地认识到唯有独立自强才能改变困境。
2013年,那一年她18岁,与所有顺利通过高考的年轻人一样,她正式踏进了大学的校门,成为我校艺术设计系的一名新生。大学校园里新鲜的环境与活泼自由的氛围对她触动很大,于是她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抛开以前的成绩,原地清零,从头来过,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开始。她也说到做到。
大一一年,她抓住机遇,不放过任何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她积极参加班委评选与系学生会招新,成为生活委员和系学生会的委员,一年的班干部工作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被评为我校2013的“优秀团干”;她也积极参加学校大型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寝室文化设计大赛中获优秀奖,在我校2014年一二·九辩论赛中获得艺术系“最佳辩手”的称号等;在社会实践方面她也毫不松懈,她 会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来贴补家用,她的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也获得了优秀奖。在忙于校园活动的同时,她也没有松懈过自己的专业课。在大二上学期的综合测评里,她的总成绩排名第三,这无疑是她一年付出的最佳体现。
继续磨练 钻之弥坚
进入大学二年级,她不仅成为了系学生会的一名副部,也在评优活动中荣获我校“优秀团干”、“三好学生”与艺术系“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称号,同时还被选为我校科学技术学会委员。大一一年的成绩并没有让她骄傲自满,而新的身份与随之而来的责任推动着她继续前行。与以往不同,现在她成为了活动的组织者与策划者,参与了一些学校大型活动像元旦晚会、校园竞赛的筹办工作,对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同时她还坚持参加学校其他活动,在团体比赛与个人竞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在节奏体语比赛获团体二等奖,获我校2015年环保设计手工艺大赛个人一等奖、创意设计大赛个人三等奖等。在忙碌于丰富的校园课余活动的同时,她也丝毫不懈怠自己的专业课,甚至拿出比以往更多的精力去钻研,对每一次的作业负责,不放过课堂上任何一个上台演讲的机会,一次次磨练自己。她还积极参与各项企业实训项目和专业比赛,以及一些校内科技创新项目。在谈到为什么参加这么多活动的原因时,她说:“我相信积少成多,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收获。”
大二暑期的认知实习,她选择进入服务行业,这让她对社会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切身体会到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不易,也体会到母亲挣钱养家的辛劳,更坚定了她一切靠自己的信念。
历练沉淀 从不停息
谈到自己特殊的家庭环境,她说:“我从不以为耻。我认为正是这样一个背景,给了我独立自主的机会。”她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其中,在2015—2016学年与2016—2017学年这两次综合测评中,她的专业课成绩排名第一,总成绩也是第一名。
大三时,她不再像前两年一样尝试参加各类活动,而是找准方向,深度发展。她退出了学生会,开始参加一些大型的志愿活动,如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会议志愿活动,在服务中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小组合作参赛的专业作品也拿到了省级的优秀奖。她还参加了考研,想在深度的学习中检验自己的专业课 所学。虽然最终考研没能成功,但是她也没有气馁,她说道:“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我坚持到了最后,我也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所以我很感激这一段经历,这是一次审视自己的好机会。以后我愿意继续补缺补差、自强奋斗!”
生活中的每一刻时光都很珍贵。每一次的机会都是一次历练。她坦言,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也并不容易。每当遇到困难或是瓶颈的时候,她总会想起自己的父母,父亲母亲给予她的爱与温暖是她不断前进的原动力。在四年不断地上下求索后,她的初衷仍然没有改变,那就是靠自己的力量,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同时也不断地证明自己,超越自己,成就自己。
作者: 柯思佳,女,2016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合肥学院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从来如此,平凡而不平庸
——记14级化工系刘云凤
个人简介:
刘云凤,女,合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14级学生、化工系第二党支部学生党员、14级能源化学工程班学习委员、爱心益农社副社长。在校期间,获各类院级、系级奖项11项,荣誉称号9项,拥有六项专利、创新项目及文章发表。此外,她还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校特等奖学金。
学在精坚,道在日新
作为化工系14级能源化学工程班学习委员的刘云凤,对待学业向来是一丝不苟。自入学以来,刘云凤勤奋好学,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各种疑难问题。在这兢兢业业的背后,或许是无数个彻夜难眠的夜晚和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失败。“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些努力和汗水注定了刘云风的不平庸。随后,她连续两年综合素质测评第一,以极高的平均绩点分和加权平均成绩连获2014-2015、2015-2014“国家励志奖学金”和“校特等奖学金”。
与此同时,刘云凤一直将带头学习,搞好班级学习氛围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她心里,她是学习委员,是班干部,是学生党员,那么就要做好这些身份要尽的义务。她积极充当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桥梁,在评教中充分反映同学们的问题,并提出中肯的意见想法,这为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不少便利。她也由此荣获了“优秀教学信息员”荣誉称号。
徐悲鸿说,“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身为化工学子的刘云凤,可以说这三年来都在和各种大大小小的实验较着劲。刘云凤将绝大部分课余时间捐献给了那一次又一次枯燥重复单调的化学实验,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她说,当她和她的团队知道自己做出有用的东西时,就觉得花费的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值得的。尽管在实验室里,并不是每次实验都是顺心的,这里有失落、有沮丧,但哪一个开辟者没有经历过这些呢?天道酬勤,2016年8月3日,由刘云凤创新的一种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除此之外,刘云凤还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申请了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项以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项。在实验创新的道路上,她从来不认输、不低头,虽身为女儿身,却依然能披上金身铠甲,努力攻克实验难关,而这些荣誉的获得更是实至名归。
与人比心,与事共舞
自从情商一词出现以来,人们似乎对情商高的人更青睐一番,而刘云凤就是这样一个值得相处深交的人。在生活中,刘云凤是平凡朴素的,与室友相处也是相当融洽,更是在2016年获得了我校“好室友”的称号。刘云凤用心去和每一个人相处,或许这就是她在交往上的独家秘诀了。而与人比心这一招,也为她在职场上带来了不少便利。2016年的暑假认知实习结束后,刘云凤参加了党委组织的“四进社区大学生挂职锻炼”活动。在为期一月的滨湖惠园社区实习过程中,她不仅参与了合肥市文明创建,担任了文明劝导员,还策划开展了社区奥运小活动。虽然在挂职过程中,也有不少的摩擦矛盾,但刘云凤用心去逐一化解、解决它,而这份心意也传递到了每个人心里,刘云凤也取得了“优秀实习生”的光荣称号。
同大多数大学生一般,刘云凤也热衷于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我校爱心益农社的副社长,刘云凤与爱心益农社的理事们共同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为孩子们送去温暖与福利。此外,她还积极策划了一系列爱心活动,只为了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
刘云凤的大学生活是枯燥的、单调的、忙碌的,同时,更是绚烂的、精彩的、优质的。或许一系列的奖项、荣誉对她来说,只能算是锦上添花。毕竟,她可以平凡,但绝不平庸。优秀,从来如此。
作者: 荣帆,女,2016级中文系新闻学专业,合肥学院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责任扛在肩上,青春在创业路上绽放
——记13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汪程
个人简介:
汪 程,男,共青团员,现担任安徽合七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15年7月份成立ET4.0团队并入住合肥学院创客空间;2016年3月份创办安徽合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5年-17年期间作为公司负责人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双创活动周,家电博会,文博会等大型双创博览会;创业公司也得到新安晚报、安徽电视台、中国日报等媒体的采访报道。安徽合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日期是2016年3月28日;截止2017年1月21日,为上海迈磁、北京天盛瑞达、北京高航、合肥贝斯特等十几家企业提供硬币解决方案和物料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公司目前给合肥学院电子系提供12名学生就业岗位。目前申请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
不期而遇,开启创业之路
近年来合肥学院将创新创业模块作为必修模块,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实施分层指导。其中在电子系,新生入学时就进行专业导论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突出创新创业的理念教育;大
二、大三时期,结合科技创新活动,突出创新创业方法教育和能力培养;大四阶段,结合学生就业工作,突出创新创业成果的应用教育,培养学生利用科技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以创业带动就业,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汪程按照合肥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来执行,大学四年的轨迹基本符合培养方案。一年级时,他进入了电子爱好者协会,在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的同时加以实际实验验证;二年级时,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将自己的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也希望在实践反馈出理论知识的欠缺,以便后期继续学习,在指导老师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他所在的团队取得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等;二年级暑假时,学校正在筹办创客空间,指导老师鼓励他进行创业,将竞 赛中所做的作品转化到企业的产品。于是他从那时起以合肥学院第一届创客的身份进驻合肥学院创客空间。三年级时,通过一学期进行团队磨合,他将ET4.0团队“进化”到安徽合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第二学期的时间进行创业摸索,除企业效益外,他还取得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安徽省一等奖,“创青春”创新创业竞赛安徽省银奖等;三四年级的创业阶段,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他也在将企业的业务进行了调整,规模也在逐渐的扩大;公司的产品参加了第十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第二届全国双创活动周合肥分会场,第十届中国(合肥)国际家用电器暨消费电子博览会;公司也得到第一时间采访报道,新安晚报头条整版报道,安徽电视台采访,中国日报采访;以及得到合肥市科技局、财政局、广西百色学院、韩国延庆大学的领导的莅临指导。
实践创业,带来能力与友谊双丰收
创业是一个高度的概括词,里面包含着太多需要学习的知识。如何从在校学生转变为公司员工,表面上是名称的改变,实际上是行为习惯、思考方式以及价值观的改变与融合。在创业过程中,他总结出如下几点:
这是一个共享经济的时代,要学会充分的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从自己学校的校友和周边高校的创业团队入手,试着和这些校友接触,让自己和他们有交集,然后把自己的产品和理念输出去,力争与校友的企业形成互补,当然也可以遇到困难寻求校友的帮助,这是纵向的拓展;至于横向的拓展则是向周边高校的创业团队学习,因为高校创业团队,大家的起跑线都差不多,很多团队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可能对自己很棘手的问题,在其他高校的团队中已经解决了,要和周边高校的优秀创业团队进行交流学习。在创业初期,产品永远是最重要的,市场和管理基本是从零开始,你的资源一定要在一个地方集中,就是产品。但是现在我们如果从传统的思维出发,从市场需求调研,到功能研发,再到样机试制,到产品成型,还有市场推广,市场营销,最后再将产品送到客户的手中,这样一个变现的周期太长,会把初创企业拖垮,所以要把产品+市场的形式转变为市场需求导向型,市场上需要什么,这个产品做出来后市场推广如何去做,营销方式又有哪些种,前期在市场上准备的越充分,那么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越有方向感,这样才能缩短初创企业的变现周期,使得企业更好发展下去。
创业其实是人财物三件事,也就是团队、市场和资金、项目三个方面。手中的事情千丝万缕,总是不知道孰轻孰重,其实在找准自己的项目后,就要重点解决市场和团队的问题;一方面能够在外面获取资金和渠道来维持企业生存下去,另一方面,通过将最优秀的人匹配在最适合的岗位上,这样才能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
一匹千里马要出名,都得要一个伯乐,何况我们还是一个需要社会打磨的大学生呢?自己要行,得有人说你行;说你的人要行,身体要行。所以他们聘用合肥学院智能感知研究所所长高先和副教授担任公司的技术顾问,他持有微软认证教师Windows证书,主持了安徽省委办公厅十余项课题的研制开发,拥有丰富、扎实的实际工程经验。
无论是一个组织还是一个团队,大部分是三种状态,第一种的是每天都像打鸡血一样不要命的工作,是一个工作狂,事必躬亲,把每一件经手负责的事情做到极致;第二种是一种看着优秀的想学习,但是又坚持不了两天的,又陷入自己的消极情绪中,如此反复;第三种就是得过且过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么 管理的办法就是对第一种予以奖励,对第二种予以鼓励,对第三种予以激励;与此对应的就是联想集团的三种人才管理方法:这也就是公司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程度的员工进行不同方向的管理方法。
追根溯源,不忘初心
回顾当初的初衷,他就是想去挑战,想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想把他们近一两年所做的硬币机项目真正推向市场。于是在16年的3月底注册了公司,主打产品就是基于硬币清点系统的产品。公司目前主要从事于电子信息领域内的技术研发和产品销售,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为新型公交车载投币机、硬币批量分拣机以及智能运输机器人。
大二的时候,他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发现硬币的假币多、清点难等问题。于是在查阅资料和社会调查后发现这样的问题在社会上普遍存在,借着挑战杯这个契机,他主动接触了系主任谭敏老师和高先和老师请求给予技术指导。由此开启了创新的大门,通过参加国家举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去不断完善产品,锻炼个人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截至目前一共荣获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10余项。并且受到了安徽电视台,中国日报和新安晚报等新闻媒体的专题报道和宣传。这些成为了他们创业的源动力。
属于他的荣耀,永不落幕
创业的路不长,却有很多不易之处,前期因为没有项目而苦恼和忐忑;后来因为看到希望而努力,但又因困难重重而希望破灭,到现在因为项目多而痛苦拼搏。曾经因为意见不一而争吵,为完成项目而包夜鏖战,为松懈而被批评,为项目成功交付而得到赞赏。
酸甜苦辣咸,创业的味道从来不会单一。他说:“深知前路漫漫,困难重重。我更明白努力的意义,明白遗憾比失败更可怕。顺应时下的互联网创新创业热潮,通过创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想没有比这个更棒的事了!” 作者:
郭丹丹,女,2016级电子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合肥学院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记14级经济系谢其龙
个人简介:
谢其龙,男,中共党员,经济系1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一班,曾任合肥学院经济系第十四届团总支学生会主席,合肥学院经济系1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一班班长。在校期间,获“军训优秀学员”称号、校青马培训班“优秀学员”称号、“优秀团干”称号。两度荣获“校一等奖学金”、获“国际励志奖学金”。获“娃哈哈”市场营销大赛校一等奖,“安徽省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校一等奖,“安徽省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省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无一日敢懈怠,无一事敢马虎”,在忙碌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中他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合院人,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一路走来,他不断学习、探索,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做人的修养与美德。
勤奋刻苦,孜孜以求
谢其龙身担学生干部,却能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办事效率,用无限热情来支配有限精力,真正做到了工作、学习两不误。在各科学习中他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专业排名名列前茅,是一名名副其实的优秀人才:顺利通过英语四级考试;顺利通过计算机省一级、二级;获得2014——2015及2015——2016“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等多种奖项。他用努力诠释了自身能力,他用汗水创造了无尽辉煌。
关心同学,以身作则
2014年,怀着一颗坚定的心,刚迈入大学校门的谢其龙就决心要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中好好地武装自己。开学军训时便初露锋芒,他以优异的表现担任了军训班长,并获得了军训“优秀学员”的称号。随后在班委竞选中,他选择了和班级同学接触最多的班长并全票通过。作为一名班长,他时刻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在班级管理上积极为班级同学做好服务,既为同学服务又与老师沟通,既严抓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又重视整个班级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其他班委的共同努力下,班级的整体学风以及各项学习指标都有了较大提高,为班级获得了“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
身体力行,勤于工作
一丝不苟的他同样加入了经济系学生会,从学生会委员到学生会主席,他将这份认真和执着体现地淋漓尽致。谢其龙组织筹划并参加省校的各类活动及比赛,多次取得了优异成绩,如:“娃哈哈市场营销大赛”省赛二等奖、“安徽省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省赛三等奖等奖项。自身的踏实努力使得他脱颖而出,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肯定并担任经济系第十四届团总支学生会主席,继续为大家服务。在担任学生会主席期间他致力于学生会工作的革新,对学生会的制度和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完善与创新,他的带领下经济系学生会在组织建设、活动成绩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包括“先进团总支”、“科技节最佳组织奖”、“节奏体语大赛一等奖”等。在同学眼中,他就像一位传奇人物。
先人后己,服务他人
谢其龙的付出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多次当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以及优秀团干。他以积极端正的态度和不断提升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党组织的认可,经过考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继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谢其龙认为,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满足,助人为乐是种莫可名状的欣喜。他总是有求必应,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竭尽全力当做使命去完成。虽不及雷锋,但他要努力靠近,饱含激情又充满热忱,他像一颗发光发热的太阳,给身边人带来无限温暖。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用自身的行动去取信别人,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别人,用自己的行动去树立模范,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作者: 许美玲,女,2016级经济系会计学专业,合肥学院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自强与奋斗 奋斗与感恩
——记14级电子系杨会坤
个人简介:
杨会坤,女,预备党员,现就读于合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14级自动化卓越班,在校期间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大二分专业时选择进入卓越班,多次获得奖学金和“优秀团干”称号,参加过专业类竞赛,如物理实验竞赛和电子仿真竞赛,在文体活动方面也没有落后,曾获得学校运动会女子跳高亚军。获得2016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
青春年少,我选择奋斗;人生苦短,我选择感恩。我一直坚信,生活会在给予我磨难的同时赐予我坚强,带着爱和希望前行,终会绽放不一样的精彩,所以我们一定要有理想、勇担当、不怕苦、不言畏!奋斗与感恩同在,梦想与未来同行。
杨会坤来自云南省大理州一个农村单亲家庭,虽然家庭贫困,但一直以来都被爱和温暖围绕着。来自母亲的鼓励和陪伴,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帮助,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无一不是她遇到困难时用微笑面对的动力。杨会坤回顾起自己十几年的艰辛求学路,可谓一路坎坷。
天行健,女子亦自强不息
回首过去的困难和挫折,杨会坤心中总有淡淡的酸楚,她告诉我们: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单亲农村家庭,家里共5口人,爷爷、奶奶均已年过七旬,爷爷患有高血压,奶奶心脏不好,均需要长期服药。母亲在他高二那年罹患急性脑梗,无法从事高强度工作,家庭需要支付高昂的医药费以及我和妹妹的学费、生活费,不堪重负。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父亲就离开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落在母亲这样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身上,即使外出打工也只能通过一些苦力活赚取微薄的薪水,瘦弱的母亲就这样日复一日在这个小山村里用辛勤的汗水滋润着这片贫瘠的土地,用勤劳的双手栽培着家里唯一的希望。
同时,由于家住高寒贫困山区,天气恶劣,农作物单一,收成较低,母亲外出打工便是杨会坤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然而造化弄人,在他高二那年,母亲患上了急性脑梗,家中陷入绝境。其和妹妹的上学费用、昂贵的手术费、医疗费用,只能通过向亲戚借贷来勉强维持。天行健,女子亦自强不息。杨会坤向我们表示,母亲十分坚强,一人用微薄的收入赡养爷爷奶奶,供给她们姐妹上学,因此,她发奋学习,立志通过努力改变自己以及家庭的命运。
地势坤,女子亦厚德载物
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初中毕业时,杨会坤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里的重点高中,时光荏苒,三年高中转瞬即逝,一路上良师的精心指导以及自己的勤奋拼搏令他受益匪浅。她说:“我一直铭记着妈妈的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我愿意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与汗水。”
命运多舛,高二那年夏天,其母亲因长期疲劳过度,突患急性脑梗,医生告诉他如果再晚半个小时送到医院,就会有生命危险。杨会坤告诉我们,那段时间里,他每天上完课就匆匆赶去医院看望昏睡的母亲,担心她会一直这么沉睡下去。说道这里,杨会坤庆幸到,所幸老天没有把我们逼上绝路,经过两三个月的治疗,母亲终于可以开口说话了。然而短短的几个月,对于杨会坤来说似乎经过了很多年,她表示,那时候觉得自己瞬间长大了,有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力量撑起这个家。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高考成绩揭晓的那一刻,杨会坤既兴奋又忐忑,母亲一人供给他和妹妹上学已经心力交瘁,爷爷奶奶也常年生病住院,因此,昂贵的大学费用让她担忧、迟疑,至今也难忘当时母亲脸上的愁容。可是母亲却安慰她说“只有学习才能改变现状”。最后,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一家人东拼西凑,凑齐了学费,而她也终于来到渴望已久的大学校园。
在校期间,杨会坤积极竞选和报名各项社团组织,成功担任班里的学习委员,顺利进入校学生会,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同时,她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运动时间。学习上,积极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课下与同学进行深入的探讨,课余还参加了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经常在实验室调试程序,焊接电路板。每天晚上杨会坤都会去图书馆自习,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荣获了奖学金。娱乐上,排球场是她除了图书馆之外最喜欢的地方,杨会坤表示这是她放松心情的方式,最终,她也顺利通过选拔进入校排球队。大学是一个绚丽多彩的舞台,杨会坤坚持用行动诠释着青春,诠释着责任与义务。
时光匆匆,两年的学习委员,积极与老师沟通及时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和 疑惑;两年的学生会,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在团委值班、整理材料、熬夜做文档。杨会坤说:“这不仅锻炼了自己,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认真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学会了自信的面对困难与挑战,真诚的为人处事。”如今她已经是一位大四的学生,关于自己未来的规划,杨会坤这样告诉我们: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唯一一个考上本科的女大学生,我特别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所以,我为自己定了更高的目标——考研。
一路走来,几多艰辛,但杨会坤始终觉得自己生活在阳光下,她十分感谢那些在过去岁月里帮助过她的人,他们给予她无穷的动力,她表示,以后会继续向着目标奋进,有理想、勇担当、不怕苦、不言畏,奋斗与感恩这两个词将会一直陪伴着她前行。
作者:
徐宁静,女,2016级中文系新闻学专业,合肥学院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舞动无限精彩
舞到人间天堂
——记13级教育系俞芳
个人简介:
俞芳,女,中共党员,合肥学院教育系2013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曾任校体育俱乐部联盟副主席,校FD舞蹈俱乐部校队成员,教育系艺术团团长、舞蹈队队长。获国家级奖项九次、省级奖项五次、积极参加校内各种比赛及晚会。2016年12月成功考取杭州市滨江区教师编制。
舞动精彩 用激情点燃火花
大二时,俞芳协助教练创办了FD舞蹈俱乐部,并幸运地成为了FD舞蹈俱乐部校队第一批成员。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全国赛,她在地板上洒落了不知多少泪水和汗水。俞芳说:“那段时间几乎每晚都奋斗在体育馆。因为时间紧,训练任务重,渐渐有些力不从心。但面对教练的期望,一遍遍咬着牙把错了的动作重新在体育馆的角落里做了无数次。”终于这个倔强的女孩克服了困难,顺利地代表学校去成都参加全国赛。第一次比赛,面对强劲的对手,她顶住了压力带回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生命太短,没有时间遗憾,这一跳便是三年。期间,俞芳连续三次参加中国大学生健康活力大赛,获得民族舞、排舞、自选动作等项目七次获得一等奖;连续二次参加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安徽赛区的比赛,获得街舞规定套路、轻器械、自由舞蹈等项目的特等奖和一等奖。在大大小小的晚会和比赛中都能看到俞芳飞舞的身影。
对于她来说舞蹈是一种精神,一种心胸,一种品格,既没有具体人物形象,也没有特意安排的种种喜怒。像杯清香索绕的茶,却又在观者心中如何挥之不去。就那么一点点、一丝丝的味道。在这个小世界里,仿若打造了一个精致的艺术品,抹去技术技巧的痕迹并把其与动作交搅,连接中的尖利棱角也被长期的磨炼暗暗擦去,圆润,流畅,宛若被小溪冲刷得亮而光的鹅卵石子。站在舞台上,生命便因此绚烂。
力学笃行 德艺双馨
冰心曾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在大家眼里,台上的光鲜亮丽,台下 的鲜花掌声,以及各类奖杯奖状就是俞芳的全部。其实不然每天早晨,当太阳还没露脸,背着鼓鼓囊囊塞满了书本以及舞蹈鞋、护膝、护腕、云南白药、水杯的书包疾步在校园里的身影,才是辉煌背后最真实的一面。夜色已深,室友们已经在床上舒舒服服地躺着看电视剧并且时不时还因为某个搞笑的情节笑出声来,俞芳才开始打水洗漱,整理书包,直到凌晨才能上床休息。但对于这样忙碌的生活,她却乐此不疲。俞芳说:“因为是自己选择的道路,所以我从不后悔。”
倔强的姑娘,为了不让学习成绩落下,大大缩短了自己的休闲时间。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书本知识,更多的时间要用于练习各项技能,舞蹈、绘画、钢琴、声乐等等。这些充满艺术性的课程对于原先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她来说,学起来很是吃力。但天道酬勤,经过努力的学习,俞芳连续三次获得校级奖学金及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在2016年参加安徽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活跃在校级组织的她也始终未忘记自己是教育系的一份子,既是教育系艺术团团长,又是系舞蹈队队长,也是系啦啦队的一名成员,要时时刻刻关心着其他队伍的发展。在任期间,俞芳带领教育系艺术团多次获得合肥学院啦啦操大赛一等奖、节奏体育大赛一等奖、绿色服装设计大赛一等奖。除此之外,她还参加了临湖社区的义务支教活动,深得老师和小朋友们的喜爱。2015年跟随辅导员参加了暑期三下乡活动,获得了先进个人称号和调研报告优秀奖。
杭州,我要让你知道有所大学叫合肥学院
大四时,俞芳一边紧张地准备着全国赛,一边加紧准备着考编。十月份,参加杭州市滨江区的招聘。因为四年来综合成绩优秀,获得了直招的资格。第一次向面试时,面对院长“合肥学院是不是民办”的疑问,她便暗下决心,定要让他们知道有所高校叫合肥学院。后来俞芳在面试中表现出色,评委们都记住了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姑娘。之后,俞芳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千岛湖参加全国赛。
那段日子,奔波在两座城市间,十几张火车票见证了她的努力。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她收到了来自杭州的好消息,成为了班里第一个考上正式编制的学生。因为俞芳的成功,班上的同学们也积极准备考编。她乐于将自己的经验告诉同学们,细心叮嘱考试及面试的注意事项。会一边教这个同学舞蹈,一边为那个同学磨课。身边的同学说,她就是个操心狂,父母也曾抱怨过她,明明离家 这么近却很少回家。但俞芳知道这一切付出都会有回报的。果然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喜讯频频传来,班上近30位同学陆续考取了教师编制。她们不仅让杭州知道了合肥学院,也让南京、上海记住了合肥学院。
回顾四年来的岁月,从当年的年少无知到现在的落落大方,教育系见证了她的成长。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在这个充满荆棘的社会里,没有任何一条路可以一帆风顺,只有在风雨中不怕失败的打击才有可能看到美丽的彩虹。成绩属于过去,明天的路还很长,而俞芳说她会一直跳下去,因为舞蹈让她懂得人生只要坚持下去。勇敢前行,就一定会获得属于你的那份精彩。
作者:
吴云蓉,女,2016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合肥学院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与德语结缘,因德语成长
——记13级外国语言系臧敏君
个人简介:
臧敏君,女,中共党员,13级外国语言系德语班的学生。在校四年,多次获得特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优秀团员”、“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获外语系党课优秀学员,院青马团校优秀学员,2015-2016优秀党员,2014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外语系共建文明校园志愿服务“服务之星”等等。在这一系列获奖的背后是一个学子多年以来的坚持与努力。
德语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之一,2013年臧敏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我校德语专业,从此也结下了与德语的缘分。作为一名德语专业的学子,刻苦的学习是少不了的。每天早晚自习室里臧敏君的身影总是早早的出现,她热爱钻研,注重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学习。以至于在班级中她的专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总是名列前茅。在大一的时候就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及六级考试,大二通过德语专业四级考试,获得良好的成绩。她一直有着自己明确的目标,闲暇的时候会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阅读其他学科的相关书籍、报刊、杂志,开拓视野。除了学习上的勤奋,她也注重综合素养的提高。在2014年12月被党组织确定为预备党员,2015年12月按期转正,获得2016“优秀党员”称号。她时刻牢记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并且在各个方面都严格要求自我,在思想行动上为同学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虚心求教,理解同学监督。并且坚持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动态,具有一名大学生应有的职责感。此外曾主持过2015-2016年德语朗诵及演讲比赛,还经常参加科技、人文、社科等方面的讲座。
缘于德语
臧敏君明白光有学习上的坚持、思想上的自觉还不够,现在是一个考验综合能力的时代。所以让人记住这个女生的是她工作上的不懈努力,力求完美。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她,充分发挥作为学生干部的优势,及时将同学的最新思想动态反馈给学校,当好老师和同学之间沟通的桥梁。能真正做到为广大同学服务,并且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注意自身的形象,不断加强相关业务的学习,并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能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能认真完成老师交付的各项工作,并勇于创新,开阔思维,争取在平凡的工作中做 出不平凡的成绩。这也是她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的原因。正如齐白石所说“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成于才华
但是真正让臧敏君了解到自己专业的重要性是在一次次的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并且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实践潜力,做到全面发展。每年寒暑假,她都用心参与社会实践,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她详细了解当代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拓宽自我的视野,为将来踏入社会积累经验。2013-2014年暑假期间,她与室友去到包河区义城敬老院到进行了一次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她体会到了老年人生活的不容易,年轻人应该多与自己家的老人们进行交流与沟通。2014-2015年暑假我在合肥肯德基曙光餐厅进行了认知实习,通过这次实习认识到了学好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在认知实习期间,虚心请教,认真学习,用心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的她,得到了实践单位的领导及同事的一致好评。
让臧敏君在大学四年中最骄傲的事情就是一次次的对位交流,尤其是合肥学院2016年的大事——国家总理李克强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来访。在访问期间她作为志愿者负责接送和引导。她准确的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德国人的交流。在经过这一次的志愿活动后,她继续参加2016年暑期赴德夏令营学习活动,以及在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期间负责德方代表的接送及引导任务。由于在志愿活动中接送及引导的大多是德国人,她也结识了很多德国朋友以及在我校实习的外教们,通过与德国朋友的交流臧敏君再一次的认识到专业知识学习和积累的重要性。她坦言:“由于我所学专业是德语,我很高兴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志愿者服务。我深切感受到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更要努力学习跨文化知识,使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
忠于人品
自从藏敏君入校以来各方面表现良好,善于学习和吸收新知识,热爱所学专业,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兴趣广泛,爱好唱歌,打羽毛球,长跑等。多次组织并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在丰富自我的同时,也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广大同学课余生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作为学生干部 的她,善于思考、认真踏实,在组织校内外活动时,能以身作则,体现了良好的组织管理协调潜力,并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潜力。生活中性格开朗,朴素节俭,品德端正,所以平时与同学们相处融洽,善于和同学沟通,也乐于帮忙同学,在生活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支持。眼看她就要毕业了,我们相信臧敏君的大学四年已经无悔,她为自己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有人说:“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幸运的建筑师。”但其中付出的艰辛只有当事人可知。可是不要让岁月的河流淹没了我们的探索;不要让生命的年轮磨损了我们的斗志;不要让现实的困难消磨了我们的激情;把更多的心意留在书香弥漫的校园;把珍重与挂念埋藏记忆的深渊;把蓬勃的勇气留给璀璨辉煌的明天。未来的你将会更加美好。
作者: 王璐,女,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合肥学院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实践见证真理,行动反映真心
——记13级教育系钟雪松
个人简介:
钟雪松,男,教育系2013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共青团员。在校期间,现任合肥学院团委秘书处秘书长,13应用心理班心理委员,积极参加学校社会的各项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曾获得合肥学院2014“优秀团干”称号,“2015年安徽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优秀学员”称号,“学生社团活动先进个人”称号,暑期三下乡“优秀个人”称号,优秀实践报告二等奖第十三期青马工程“素质拓展优秀微博心得”奖等;在“中德共建合肥学院三十周年”活动中,获校级表扬。合肥学院教育系团总支2013年团校学习“优秀学员”;系部通报表扬等;滨湖明珠社区“滨湖明珠社区优秀志愿者”称号等多项荣誉。
他怀揣热忱之心,无私奉献,毅然投身社会实践,用热情点燃希望,照亮前行之路,青春旅途中,每一份努力都不是徒劳,都会掷地有声。他用实践证明自己,用行动感染他人。他就是合肥学院第十一届榜样学子——钟雪松。
积极落实学生工作,恪尽职守热心奉献
钟雪松积极参加各类团组织活动、社团联合会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去对待每一项任务,尽心尽责完成工作。空余时间常在学校奔波,虽然辛苦,但他觉得充实而快乐。同时他努力协调系部学生会的工作,认真完成组织部的相关工作,一心一意为同学服务。在担任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一职期间,他细心主持工作,保证合肥学院所有学生社团正常开展活动,为他们的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协调社联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促使各部门各司其职,积极响应上级团组织号召,定期向团组织汇报工作情况、虚心和接受团组织的指导和帮助,引导社联自身良好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带领学生干部吸取不同的教训及经验,促使各个部门之间更好地发展。作为社联主席,钟雪松参与了团组织举办的大小活动四十有余,并策划举办了合肥学院校园达人秀、学生社团秋季趣味运动会、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主办了学生社团文化节开闭幕式晚会,得到了众多团委老师的赞许。辞去社联主席一职后,他仍心系学生工作,留在校团委组建了新的学生组织秘书处,并作为主要负责人处理日常团学工作,继续发光发热。热心学生工作的钟雪松认真负责,他的为人处世得到了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
身体力行社会实践,兢兢业业无私志愿
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仅校园里有钟雪松无私奉献的身影,他还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2014年暑期,他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来到了肥东县陈集乡,带着组员们走访当地农户,实地调研,不畏艰难,收获颇丰,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当地的村名争取利益,向当地政府反映了解到的情况。钟雪松表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不仅对自身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深入基层,同基层群众及领导沟通交流,让年轻的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实践过程中收货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2015年暑期,钟雪松积极争取了参与学校组织为期一个月的包河区烟墩街道的挂职工作。他认真完成社区交代的任务,结合自己心理学专业,在社区心理健康小屋努力认真工作,极大地推动了社区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负责社区的爱心课堂“雏鹰心智园”管理授课工作,为孩子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课程。此外他还参与网络图书馆建设,将所有图书馆中的在编书目录入到了系统之中,为社区居民阅读提供了便利。在社区挂职期间,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们的称赞,荣获滨湖明珠社区“滨湖明珠社区优秀志愿者”称号。
怀揣一颗热忱奉献之心的钟雪松还心系志愿活动,曾为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第十二次全国部分理工类地方本科院校研讨会、安徽省人防演讲大赛等活动提供志愿服务。他还曾积极参与系部安排在包河区滨湖社区进行义务支教的活动,为社区孩子们提供简单的课业辅导。虽然每天行程匆忙,事务繁多,但是钟雪松表示,他的内心是快乐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正在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这就足矣。
让优秀成为习惯,将实践进行到底
时光匆匆流逝,但是热情永不消减。钟雪松积极落实学生工作,身体力行社
会实践,他表示,在社会实践工作中他体会到多彩人生,收获颇丰。未来他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让优秀成为习惯,将实践进行到底。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榜样的力量。
作者:
赵娴,女,2016级外语系日语专业,合肥学院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第五篇:身边榜样事迹心得体会
身边榜样事迹心得体会
身边榜样事迹心得体会1
《榜样》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的事迹,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
向榜样看齐,做有信念的党员。首先要讲党性,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基层干部要自觉用党章党规来武装自己头脑,在工作时刻注重强化自己的“四个意识”把讲党性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在《榜样》节目中,罗官章、支月英……等这些普通的党员,以他们平凡的事迹,践行着不忘初心的信仰的伟大力量。
向榜样看齐,突出规矩约束,做有纪律的党员。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严明的纪律就是我党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纪律是党章的一部分,严明的纪律就是我党一切行动的保障,没有严明的纪律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今天丰功伟绩!作为基层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是组织的一员,自觉接受组织纪律约束,时刻绷紧守纪律讲规矩这根弦,慎独慎微,慎初慎终,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向榜样看齐,加强道德养成,做有品行的党员。讲道德、有品行是党员的重要标准。古人讲修身要“三立”,即“立德、立言、立功”。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的是人民群众,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基层干部更要加强自身修养。要从小做起,从细抓起,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防微杜渐,做到慎始、慎微、慎独,做到严于律己、知行合一,坚决抵制各种腐化思想和不良习惯,远离低级趣味,追求积极向上健康的生活情趣,陶冶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始终保持党员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看《榜样》、学榜样,就要向榜样看齐,以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做身边人的好榜样。
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向榜样学习,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职尽责、扎实工作,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彰显一名共产党员的风采和本色。
身边榜样事迹心得体会2
根据县委组织部要求,我参加了党支部组织开展的集中学习活动,认真观看了微视频《身边》第十七集高丽丽同志的优秀事迹。
通过学习,我深入了解了甘做群众的“跑腿员”的高丽丽。便民专职代办员制度在全国属于首创,由于是新生事物,村两委和村民都不了解,也不信任这个城市姑娘,加之生活环境不同、听不懂方言,高丽丽受尽冷落、吃尽苦头,一些村民把她当成发传单的,吃提成的,就是不相信是能办事的。美好的憧憬和现实的反差,让高丽丽留下无奈和委屈的泪水。面对困难,她没有退缩。
从取得群众信任开始,高丽丽踏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小巷、敲遍了村里每一户大门,仔细询问每户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来源、家里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求,有什么需要代办的事。白天入户了解情况,填写《村民档案》,晚上认真研究各项惠农政策。就这样,她学会了用群众语言,懂得了如何与村民打交道,知道了怎么才能消除村民的隔阂感,让村民从心底里认同她。
从不认知到了解,从了解到认可,从认可到现在亲如一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高丽丽深深融入到农村基层这片沃土。从她身上,我有了以下体会:把群众的利益放在自己工作的第一位,把是否有利于群众利益作为检验自己工作的标准,不以事小而不为,群众利益无小事。在今后的工作中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考虑群众的利益,把为群众着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坚决服从党的领导,是作为一名党员最基本的要求。始终把自己作为党的肌体上的一个螺丝钉,放到哪里都默默做贡献。我在工作中也要和高丽丽一样,对党服从,听党的调遣,不讲条件,不讲待遇,以“哪怕只要有1%的希望,也要尽100%的努力”的拼搏和奉献精神,努力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丽丽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克服了许多艰难困苦。正是她这样的精神感染了他身边的群众,使群众都深深地信任她。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学习她知难而进的精神,工作中有困难时勇敢面对,而不是畏畏缩缩,止步不前。要大力发扬“不忘初心、不畏艰难”的崇高职业精神,做一名政治坚定、品德高尚、群众信赖的合格党员。
身边榜样事迹心得体会3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了反映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事迹的专题节目《榜样》,以“喜迎十九大、共圆中国梦,走近学习榜样、凝聚复兴力量”为主题,选取了廖俊波、陈先达等12名优秀共产党员为代表,向我们讲述了他们平凡而震撼人心的故事,在不同的领域,共产党人用不同的方式践行着共同的信仰,让我们在充分感受他们的担当和奉献的同时,更多的是我们应该怎样去记住这些榜样和传承他们的榜样精神。
龚会珍、甘祖昌夫妇始终坚持共产党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信仰,毅然脱下军装,回乡当起了农民教师,教书育人。同时夫妇俩将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帮助乡亲们搞建设、创丰收,在甘祖昌将军去世后,其妻龚会珍继承将军遗愿,到军队、社区开展革命理想信念教育,把自己的工资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陈先达老先生基于自己的学习和亲身经历,在他走上讲台61年来,可谓座无虚席,被称为“行走的马列字典”,他始终坚持一个共产党员如果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没有共产主义信仰,他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廖俊波尽管平时承担着繁重的行政工作,但他只要有时间,有机会就扑在基层,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真心实意的为百姓谋福祉。作为党员干部,他用自己的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人民公仆的使命和担当。在廖俊波任职期间,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榜样》用其鲜活的故事向我们传递着信仰、坚守、担当,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和共产党员,我们更应该记住那些榜样人物和他们的事迹,去传承和发扬他们的榜样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以身作则,对学生起好示范和表率作用,率先垂范,做好榜样,让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能够得以体现。
身边榜样事迹心得体会4
近日,观看了专题节目《榜样》,心潮起伏,倍感激励。而在每一个信息传播终端,都有更多人因之震撼,增添了前行的信心和动力。
不忘初心,是不忘记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去。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成长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一种民族危亡的紧迫感深植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基因中。这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所思所为一直围绕着整个民族的复兴。一开始是救亡,如今是富强,其核心无非是围绕两个字展开:人民。
古语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只有始终坚持学习优秀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和可贵品质,个人才能在不断对比、不断反省、不断追求中汲取向上的正能量,并获得真正的成长。普通人尚且追求进步,党员干部更应该争当先进,观看榜样们的现身宣讲,正如一面面熠熠生辉的铜镜,吾辈当揽镜自照,知吾之不足,而后砥砺前行。
每一名优秀共产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每一个先进基层党组织都是一座灯塔,激荡人心、照亮前路,引领着人们前进的方向。优秀共产党人都始终维护着群众利益这个根本宗旨,都始终保持着时代先进的优秀品质,经过岁月长河的洗礼、经过历史时光的沉淀,共同绽放出“信仰坚定、冲锋在前、默默奉献”的熠熠光辉。这样一个群体,是每一个时代共产党人的骄傲;这样一批批先进,使人民群众真心爱戴,更是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应当争相学习的榜样。
向榜样看齐,就是要学习他们“信仰坚定”的高贵品质。
无论是战争年代的烽火连天,还是新中国建设时期的百废待兴,抑或是进入新世纪后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块又一块硬骨头,优秀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克服不同历史年代下的层层难关,正在于他们拥有铁一般牢不可破的坚定信仰。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如火如荼推进之际,我们当代党员首先应当进一步筑牢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坚定信仰。心中之火,唯祖国与信仰不可辜负,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当我们在党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之际,共产党人已是我们终生的标志,为人民服务成为们一生努力的方向,共产主义更是我们毕生奋斗的目标,只有时时刻刻绷紧信仰之弦,时刻牢记为民奋斗的宗旨,才不会偏离航向,个人的人生价值也才能在为民服务中得以实现。
向榜样看齐,就是要学习他们“冲锋在前”的争先精神。
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时代特征,正视当下,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的攻坚期、也正面临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的经济结构转型期,要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胜利,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必须要有各项工作冲锋在前的拼搏精神,尤其是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创新思路、抢滩在前、敢闯敢拼,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为深化改革夯基垒石,以舍我其谁的拼搏劲头为全面小康保驾护航。
向榜样看齐,就是要学习他们“默默奉献”的为民情怀。
鲁迅先生笔下的“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为民之利益默默奉献者的生动写照。干工作做事业,永远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公共事业更需要我们坚持不懈、默默付出的细水长流。百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百名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正是在本领域扎下根来、立足岗位、默默奉献的优秀代表,面对取得的成绩不骄纵、面对一时的困境不气馁,共产党人在干事创业上永远要保持一颗戒骄戒躁之心,只有沉下心来、认真研究、埋头苦干,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原则,在自己的岗位上精心耕耘、奋发进取,才能不愧于党员的称号,只有坚持将“做人民一颗螺丝钉”的精神一以贯之,才能在有意义的工作中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让个体生命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发光发热。
身边榜样事迹心得体会5
收看“榜样”专题节目,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学习榜样的精神品质,争做出色的时代榜样为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诠释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
树立学习意识。
我们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加强学习,推动全党全社会大兴学习之风。要适应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把握好学习的主题和重点,强化学习责任,注重学习质量,以学习提升思想作风、能力素养和工作本领。
争做实干先锋。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需要我们学做愚公移山、迎难而上的榜样!“榜样”专题节目中列举的那些一丝不苟的大国工匠、开拓创新的行业闯将、愚公移山的实干先锋、坚韧不拔的钻研典型、迎难而上的党员干部,这些新时代的“愚公”汇聚成了共圆中国梦的巨大力量。当今的时代,需要我们学习他们,争取成成为具有钻劲、韧劲、干劲和疯劲的“愚公”、“工匠”和“傻子”,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意识。
反腐倡廉、正风肃纪,我们责无旁贷,要做到敢于坚持原则、大胆抵制歪风邪气,克己奉公、两袖清风、坦荡无私。坚持道义为先、廉洁为要,看淡功名利禄。要集大诚不丢小信,是基层组织干部应当遵守的道德底线。要实事求是、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努力实践党的宗旨,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意识,切实做到沉下心来,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身边榜样事迹心得体会6
《榜样》系列节目,为我们展现了当代各行各业党员心怀人民、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鲜活事迹。从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先进模范党员的忘我奋斗的行动中,我看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真实形象、体会到了人民公仆的珍贵品格、领悟到了共产主义信念的深刻内涵。
荧幕上的这些榜样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深深热爱自己的岗位,把为人民群众服务当成自己的乐趣和价值追求,并持之以恒付出。有句话说得好:“你把群众放在什么位置,群众就把你放在什么位置”。有人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正是由于他们把群众放在最高的位置,在岗位上热情为群众服务,从而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和口碑,他们在为别人奉献时实现了自己的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做的是有意义事,他们既普通又崇高,既平凡又伟大,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员,他们用自己的点滴行动,用自己的坚定执着书写着“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优秀共产党员品质,从而走上荧幕成为榜样。
每一名党员都要向他们一样,始终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把坚守的信仰、奉献的人生、勇敢的担当、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时刻牢记的信条,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勇于担当,恪守职责,扎实苦干,无私奉献,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身边榜样事迹心得体会7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下发《关于认真做好专题节目<榜样>宣传学习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把组织学习《榜样》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确保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何谓“榜样”?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榜样,常指一种理想人格。而在现实生活中,榜样就是有高风峻节,能起表率效用的人,这其中就不乏优秀的党员干部。俗话说:品德是为政之本,也是做人之要。《榜样》播出后,4位党员嘉宾和7位“两优一先”典型各自的讲述,引起了观众不同的感触,这里面既有县处级退休干部,又有普通党员代表,一个个鲜活的感人事例,触动着每一个党员群众的心坎,有网友观看之后曾发出:“这样的奉献和信仰,在这个时代太少见了”的感慨。确实,在这个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更需要一批榜样的力量来激扬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
没有追求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没有奉献的生命,是黯淡无光的生命。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从政榜样有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时刻“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孔繁森“视名称安危淡似狮泉河水,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四有”书记谷文昌“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知之愈深,行之愈坚,党员干部只有自觉向榜样看齐,向标杆校正,才能更好地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
向合格党员看齐,“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榜样同样如此,见贤思齐焉,纵观历史和古今中外,领导干部带头以身作则都是最好的带动力、贯彻力、效仿力和执行力,要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必须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树立标杆意识,并着重在“率”字上下功夫。领导干部通过自身行动影响并带动身边人,这同样也是榜样的力量在传递。
柳青在《创业史》中说道:“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这同样是在警示我们,人的一生只有“直叙”,没有“插叙”,更不会有“倒叙”,所以更要“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党员干部生活中要自觉向榜样看齐,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充足的干劲和更加顽强的毅力投身到脱贫攻坚伟大事业当中,通过层层传递“榜样”的力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脑入心。
身边榜样事迹心得体会8
坚定的信仰造就伟大的时代,榜样的力量引领着前进的方向。10月26日晚8点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榜样》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榜样是楷模,是以身作则,是拥有坚定的信仰,用一生的时间,坚定不移,造就一番事业,造福一方百姓,引领时代前行。
在《榜样》专题节目中,有一个画面一直深刻在心中,那一幕画面就是当主持人问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支月英:“这么难,您为什么不离开?”她回答:“我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了,才有希望。”她心底的信仰是多么的坚定,为了孩子们能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命运,她默默的,心甘情愿的一直坚守在大山里。
每一个誓言都能看到他人的初心,他人的信仰,他人的坚持。每一双手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他们那双可爱的手,握住奉献,又攥住信念。愿奉献自己,照亮他人,温暖整个世界。他们这无言的爱,闪烁在眼神里,流露在眉宇间,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他们用同样的方式来表达对党的爱,对祖国的爱。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组工干部要跟随着榜样的引领向正确的方向前行,并让它不断的激励着我们,做一名合格的党员,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身边人的爱,对群众的爱。用行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态度,想民之所想,勤勉敬业,为民实干,亮出共产党人乐于奉献的精神风采。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一个人、一句话,一个故事,虽然看似平凡简单,但往往最能激发人们向善的、美的、好的方向进取,最能点燃人们心中的梦想。当我们看到榜样时,要主动自觉的学习、靠近、看齐。同时,当看到他人不足之处时,要做到自我反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榜样是一面镜子,是一个方向,更是一种正能量。观看《榜样》,学习榜样,对照榜样找差距,弥补自身的不足,做正能量积极的传递者,坚守信念、乐于奉献、勇于担当、不断开拓创新,展现共产党人的本色,生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榜样给我们鼓舞和启示,给我们无尽的力量和勇气,让我们更加坚定信仰。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向榜样学习,向榜样看齐,让榜样化作最坚定的信仰。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专研、乐于奉献,干出不平凡的成就。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