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桂红的事迹材料
巾帼扬帆领航人
——记永清村妇女主任苏桂红
苏桂红,今年46岁,是宁江区伯都乡永清村妇女主任兼村两委成员。提起苏桂红,大家都说她是个“不安分”的人,从贫穷到富裕,从自己富裕到带动身边的人致富,几年来,她靠种植地膜茄子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正是她“不安分”的性格,让她从“菜篮子”里挖出了“致富经”。
“不安分”要甩掉贫困的帽子
早在十五年前,永清村就有人种植地膜茄子,种植的面积不大,却收入不菲。那个时候苏桂红的家庭状况是上有老下有小,她所种植的几亩旱田的收入既要负担老人的医药费还要负担孩子的学费,一年下来所剩无几。当得知一亩地茄子与一垧地玉米的收入几乎相同时,她那可“不安分”的心顿时活了。她开始思忖:蔬菜是市民每天消费的“必需品”,大老远的从外地买人家的菜吃,这样的市场空缺我们不能自己占有吗?人家能搞地膜茄子,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搞?
开始在自家菜园里尝试,由于规模太小,收入也很低。随着村里茄子产量的增加,交通不便,销售不畅,导致茄子价格一路下滑,种植地膜茄子无利可图,永清村种植地膜茄子的农户也渐渐少了。
苏桂红不甘心,刚刚看到的希望的火花怎么能就这么熄灭了呢。通过市场调查,她坚信地膜茄子一定有发展的空间,一定能赚到钱。她对自己认定了的事情非常执着。很快就付诸行动并倾尽了自己的全力。她承包了四亩地开始种植地膜茄子。一不懂技术,二不懂管理,这简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已经投入了两万元,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她从提高自身科技素质入手,买了10多套农业科技丛书,请求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在不断自我充实的过程中,她还积极向农业专家虚心请教。她文化程度不高,对于专家介绍的一些新技术,很难接受,回来后,还要到处向人请教。
那时候的她,对地膜茄子的种植抱着必胜的决心,但是心里却一点儿底都没有,她不断在心里激励着自己一定要把地膜茄子做好!由于当年种植茄子的数量少,茄子价格高涨,纯利润高达三万元。通过实践,她学到了不少经验,掌握了很多实用技术,从而更加增强了她致富的信心。
几年下来,她感觉到自己虽然收入比种植玉米增加了,可是依旧是小打小闹,“不安分”的她不安于现状,又开始探索新路。她把目光投向了市场,只有了解市场、了解供求,才能真正摆脱小农经济的发展道路,真正赢得市场,获得利润。她坚持学习农业种植方面的知识,包括地膜茄子的种植、运输、销售,农药的配方使用,市场的供求知识等等,是她坚持不懈换来了美好的收成,是她的科学知识换来了丰厚的利润。
2006年,她又投入大量资金,扣了育苗的大棚,又筹资
买了一台农用运输车。她进一步加强管理,搞市场调查,积极跑销路。客户从周边各地赶到了这里,她的茄子也走出了这个小村子。经过一番努力,她种植的地膜茄子远销周边各地。从育苗到销售,她掌握了地膜茄子的每一个环节,她低成本的运作让她从中获得了更高的利润。就这样,在她的努力奋斗下,她的地膜茄子无论在规模还是科技含量都上了新水平。一下子就走上了富裕道路。
带头人
做带头人让全村的人都有钱花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名妇女主任,她不能只顾自己致富,看到乡亲们对致富渴望的眼神,她就瞅准时机,从身边的人开始,鼓动大家种植地膜茄子。
经过调查了解,得知曾经种植地膜茄子的一些农户都已经放弃了这条道路,苏桂红凭着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和市场经验,认为茄子的价格一定能够上涨,于是她又主动联系本村种植茄子的用户,帮助他们调换地块,以防止重茬影响茄子的产量和质量。很多用户看到她种植的茄子远销各地,非常信任她,也积极的参加到地膜茄子种植的队伍中。在苏桂红的带领下,全村种植茄子的面积达到100公顷。农户们在她的帮助下,种植的茄子产量高,品质好,由于市场价格处在高位,永清村的地膜茄子获得了十分可观的效益。永清村掀起的种植地膜茄子的热潮。
苏桂红“承包”了村民产品的销路,并在技术上有求必应。她利用科技培训的机会,向大家介绍地膜茄子的生产技术,将自己多年来摸爬滚打的经验毫无保留地进行传授。她把无形的财富给予了村民,在全体村民的努力中,地膜茄子的种植成为乡亲们的“摇钱树”。苏桂红也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领导干部只有身体力行,以身示范,才能真正的带动村民。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官虽小,但也是官,为官就有为群众谋利益的职责,一个人富了不算什么,让全村的人都有钱花才叫真正的带头人。为了帮助村民,她经历了多少不眠不休之夜,然而看到村民们得到的收益,她觉得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她没有想过得到多高的荣誉,能为全村人服务,尽自己的全力带领全村人走上致富的道路,这才是她最大的愿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看着村民的钱袋日益鼓了起来,日子好过了,她由衷的欣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老百姓的认可是她最崇高的荣誉。村民们有钱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改变了,她渴望自己能带动整体,让全村人的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她给自己制定了更高的目标,提高生活的质量,建成现代化的村庄,花园式的村庄。她将为为自己所执着的事业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第二篇: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冯苏桂
用心呵护未来 用爱点亮希望
——关于推荐两当县最美乡村教师冯苏桂同志事迹材料 冯苏桂,女,小学高级教师,1982年参加工作,现任教杨店学区夏装教学点。
人们都说‚教书育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崇敬和赞美。冯苏桂老师却说‚我的职业和学生是太阳最灿烂的一束光辉,我用心血呵护守望。‛这是冯老师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诠释。冯老师三十二年如一日,执着而痴情地守望着她心中的那一束阳光,谱写了一曲淡定优雅的乡村教师之歌。
默默耕耘 无私奉献
1982年年仅20岁的她来到杨店乡夏庄村。该村土地贫瘠,闭塞偏僻、愚昧、贫穷、落后。为彻底改变她童年苦涩的记忆,追随她心中的阳光,在家乡父老乡亲的要求下,她毅然执起教鞭,走上讲台。在村里当起了十几个学生的‚孩子王‛。春去冬来,寒暑往返,一干就是三十二年。冯老师曾风趣的说:‚我的职业生涯,真是‘三十二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如今,冯老师是已面粘风尘,鬓染白装。
三十二年来,她的学校一直是‚一校、一师、一班‛的‚三一‛学校,她一直坚守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家住学校门口的一位老党员和其她乡民及村民都说,30多年来、冯老师从没有无故放过一天假,从没有因私耽误学生一节课每逢刮风下雨,总是见她背着学生,拉着学生,往返在上下学的路上……
其实,三十多年来,冯老师有很多升迁和外迁的机会,但她都放弃了。她舍不得她的这一特殊的岗位。她也十分明白,也没有人能够真心实意,甘心情愿地去,像她那样站在她的那个特殊的岗位上。直至今日,她还‚单兵‛奋战在夏庄教学点,执着地守护着她的那片热土上,守护着她心中的那一束阳光。她要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一直走到她职业生涯的尽头。
艰苦创业 三十二年风雨路
夏庄教学点,地处杨店乡夏庄村,距离杨店九年制学校九公里山路,小学生入学十分不便,八十年代初,当时的公社和大队决定在该村创办一所小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和地方越来越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冯老师积极主动的争取改变办学条件,她到村里、乡里求哥哥拜姐姐,不知跑过多少路,磨破多少次嘴皮,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她强烈的事业心感化了村民,感动了上级。县乡村三级陆续多渠道集资,将原教室改建成五间校舍,一间用作库房,一间用作办公室,三间用作教室,并相继配备了木质课桌凳及相关的简易教具和器材。平整了篮球场,添臵了篮球架,垒起了乒乓球台,拉起了围墙,安装了铁门。学校终于成了一所真正的学校模样。如今的学校国旗飘扬,绿树成荫,书声朗朗,师生与百鸟共鸣,阳光与绿水同辉。
‚单兵作战‛的工作是很难想象的,谁能没有私事,谁能没有儿女情长。在处理家庭事务与工作的关系上,冯老师尤为痛苦,令人感叹。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是冯老师最感为难的问题,为让这些孩子找回近乎失去的亲情母爱,她经常带留守儿童回家,抛去家务和农活,无偿地为学生做些可口的饭菜,嘘寒问暖,献上温馨的母爱。
07 年有个叫周宇的学生在家里玩耍时,腿骨摔断了,她的父母在外地打工不能回家照顾,奶奶体弱多病,也无力照顾,为了使这个学生不缺课。冯老师坚持背她上下学,一背就是三个月。
在三十二年风雨路上,冯老师用良知指引着自己前进的方向,用行动守望者心中的一束阳光。
植根乡土 呕心沥血育新人
三十多年来,冯苏桂老师植根乡土,与夏庄小学相生相伴,互为见证。呕心沥血,默默耕耘,哺育新人。
进入新的世纪,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学校布局的调整,夏庄小学现已成为一个教学点,隶属于杨店学区,两地相距九公里。同往年一样,目前仍仅有一个教学班,四五名学生。冯苏桂同志一人扮演着学校的多重角色,上好每堂课,教育管理好每个学生。办公室,教室里的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周工作安排表,应有尽有。学生档案,学校公物、报刊图书、教具器材管理的有条不紊。学校工作计划,德育计划、安全教育计划安排得细致合理。上级文件装订的整整齐齐,便于翻阅和查找。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各科备课细致实用,具有创新思想,且书写规范完整,看得出没有丝毫懈怠和马虎。她的办公桌上,放臵着几沓整齐的学生作业本。翻开学生作业,可以清楚的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十分端正,书写认真工整规范,红色笔迹,无论是改符号,还是评价意见都一丝不苟。作业批改记录、学生家访记录、学生成长记录等各项记录齐全详实。教室的学习园地里,学生的手工制作、表扬与警示、学生的作业展,每一个细微之处,无不透视出冯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冯老师多年个人包班教学,而她有天生的不会懈怠,积劳成疾,她患有严重的慢性咽喉炎,说话声音嘶哑。每次复发,都咽喉红肿,说话、吃饭都困难,老公劝她休息治疗,她总是生气的说:‚那学生们怎么办?‛老公知道她的脾气,犟不过她,只有含泪目送她走向学校。
冯老师虽已年近花甲,临近退休,但她仍然不甘落后,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在她的另一张办公桌上,经常存放着几摞厚厚的崭新的书籍报刊,有新课程新理念的,还有师德建设和法制教育的,还有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杂志报刊。还存放着几摞学习笔记与教育心得和教学反思等。几年来,大兴教育科研之风,冯老师也毫不示弱,不断地更新自我,超越自我。
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义务承担起夏庄村民的科技文化教育工作和国家政策及社会公德的义务宣传工作,主动参与村里的社会事务、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培养新型农民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夏庄村无论是男女老幼都称冯苏桂为‚老师‛。这不是客套和逢迎,而是发至内心的挚诚的爱戴和崇敬。
冯苏桂老师,是一位普通的山村教师,她用三十二年的时光守望着她心中的那一束阳光,她用三十二年的汗水诠释了人民教师的丰富内涵,她用三十二年的心血塑造了一位乡村师魂的光辉形象。
杨店乡九年制学校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二日
第三篇:百名优秀青年矿工苏永红事迹简介
用心勤的汗水和劳动诠释煤矿工人的精神内涵
——第二届全国煤炭工业百名优秀青年矿工苏永红先进事迹
(一平浪煤矿团委谢员华)
公司一平浪煤矿抗八井采六队副队长苏永红:男、汉族、1981年9月出生,云南楚雄人,初中文化,1999年9月参加工作。从一名农民工到现在的抗八井采煤副队长,苏永红从事采煤工作14年来,苏永红从一名农民工到现在的抗八井采煤副队长,经过自身的努力和踏实的工作,先后担任采煤副组长、组长、值班长、副队长等职务。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他以身作则,真抓实干,得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尤其近年来,他所负责的班组无违法违纪行为,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所在的采煤大组多次被矿井评为“先进班组”“五好班组”,他带领的班组在2008年时就被评为云南省“青年文明号”,他本人多次获得矿“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组长”“优秀员工”“安全标兵”等荣誉称号。经团中央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批准,2013年5月28日由全国煤炭行业共青团工作指导和推进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传媒联盟、《中国煤炭工业》杂志社联合下文件,苏永红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煤炭工业“百名优秀青年矿工”,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党接受了表彰,爱岗敬业,保安全提效率
苏永红和班组成员认真执行“安全第一”的思想方针,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原则。通过全组职工的共同努力,杜绝了安全事故和机电设备事故,杜绝了火工品事故和“三违”现象的发生。
多年来,苏永红采煤大组出色地完成了抗八井11353、11351、11315、-1-9132、9335、9231、9112、10111、11422、11431、11212、11213、11341、1250南K5煤柱、11551、11221、10332、11133等采区的原煤回采工作。在面对11422采区水平深、温度高、顶板压力大、煤层构造复杂、回采条件恶劣、安全环节复杂的诸多困难情况下,苏永红带领全组职工没有退缩,他们凭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最终克服了困难,实现了本组的安全生产目标。作为煤矿爱岗敬业的典范,苏永红始终保持戒骄戒躁的工作作风,尤其面对极为艰苦的生产任务,他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井、队下达的生产任务,并且还有大幅度的超产产量,真正实现了平稳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带动了井、队其它生产班组的生产积极性。
在生产一线长期的摸爬滚打的过程中,苏永红不断总结经验,弥补了管理上的不足。他在工作中集中精力抓安全,狠抓现场工程质量管理,注重职工的操作行为,以质量保安全,以质量促生产,坚持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文明生产,杜绝了反复性施工,降低了班组职工的劳动强度,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多年来,他所管辖的采面没有发生过垮漏顶事故。无论是矿上的小分队检查,还是井里的大小检查,操作质量都确保班班都过关,时时保证动态达标、每月的工程质量验收都达到了优良品。
科学管理,打造坚强团队
苏永红重视班组职工的操作技能,经常性对职工操作行为进行方式方法的指导,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想方设法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同时,他狠抓工时利用,让职工尽量缩短工作时间,在生产管理中积极探索方法,面对各种困难都能够及时想办法进行处理。在他的带领下,班组组员个个技能过硬,生产中小改小革的氛围浓郁,职工接受新技能的能力不断增强。
为了使班组各项管理制度更加健全,苏永红常常通过班组职工座谈会、谈心会听取职工意见,做到班组管理民主化,确保推优、民主决策等
在班组各项管理中得到充分落实。同时,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对职工的任务安排尽量做到公正公平、奖罚分明。每天施工前,他都认真组织召开班前会,对上一个班存在的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反省,坚持下班前清理干净采区,组织职工按时参加连队生产会议。每天上班前,他会准时到办公室询问生产情况,并且对职工的出勤记录认真核对,杜绝人为因素造成考勤漏打、迟报、多打等现象,确保小组职工的工资分配公正准确。
多年来,苏永红认真履行青年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遇到急、险、难工作时总是站在最前面,他积极与队班子成员搞好团结协作,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相互支持、相互沟通。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管理方式,及时解决班组职工的实际困难,理顺了职工情绪,使职工全身心投入到安全生产中。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尽管近年来苏永红在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获得了许多荣誉,但他没有一丝的浮躁和骄傲,始终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地继续向前迈进,在煤海深处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篇:苏颂事迹
苏颂,字子容,原籍福建南安县,父绅死葬润州,遂迁居丹徒;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十一月廿三日(12月10日)诞生于芦山堂,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五月庚辰(1101年6月18日)。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进士,先任地方官,后改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等职九年,得以博览皇家藏书。宋哲宗登位后,先任刑部尚书,后任吏部尚书,晚年入阁拜相,以制作水运仪象台闻名于世。苏颂任宿州观察推官、江宁知县、南京留守推官。留守欧阳修将政务委托给他时说:“你办事慎重稳妥,经过你看的文件我就放心了。”宋皇祐五年(1053),颂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共9年。侍奉祖母、母亲,供养姑姐妹及外族数十人,并及时给他们婚嫁。妻儿有时衣食不继,但大家相处融洽,亲密无间。宰相富弼称他为“古君子”。颂后为颍州知府。时仁宗逝世,建陵墓,主管部门向各郡征收一时难得的物资。苏颂对他们说:“遗诏务从俭约,怎么可以强制下面交纳当地不出产的东西。”不久升为修起居注、知制诰。因奏荐贤制度不合神宗之意,出知婺州应天府。曾奉命出使契丹,时值冬至,契丹国历冬至后宋历一日,契丹人问以哪一种为准,苏颂说:历家算法稍异,迟速不同,如亥时交节气,还在今夜;到子时交,就算明天了。或先或后,可各以自己的历书为准。契丹人认为很对。回国汇报时,宋神宗表扬他说:这是我最难处理的问题,你的解释非常好。神宗问契丹山川,人情向背,都一—详答。宋元丰初(1078),知开封府,受祥符县令李纯案牵连,被贬知濠州、沧州,不久被召还。时神宗念及宋与契丹通好80余年,想写一本关于盟誓、聘使、礼币、仪式方面的书,认为此事非苏颂莫属。仅年余,即成《鲁卫信录》。宋元祐初(1081),升刑部尚书,旋任吏部尚书兼侍读。吏部韩公廉,精通算术,苏奏请任用,同他合作制造了“水运仪象台”,既可司晨,又可观察天象。后任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左承,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82岁病逝。颂为相时,严格执行典章制度,要求百官守法,忠于职守;量才用人,杜绝不正之路;防止边将邀功生事;虽位极权贵,而奉养如寒士。一生好学,天文、地理、历算、音乐、医药无所不通,尤精于典故,朝廷每有新的典礼制作,必请苏颂审查。著作有《鲁卫信录》、《苏颂集》72卷、《图经本草》一卷、《略集》、《新仪象法要》等。其《图经本草》是当时最新最全的药物志和药物图谱,李时珍推崇它“考证详明,颇有发挥”。
韩公廉写出《九章钩股测验浑天书》一卷,并造成机轮木样一座。后由苏颂和韩公廉于元祐三年(1088年)集合一批工人制造,元祐七年竣工。这是一座把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三组器件合在一起的高台建筑,整个仪器用水力推动运转,后称水运仪象台,其中有许多突出的发明创造。
淮南转运使任内,他见到因饥荒造成哀鸿遍野,灾民嗷嗷待哺的惨景,于是立即上书,为百姓请求救济:“臣窃闻近日甚有近北灾伤人民流移往邻路州逐熟,……今并淮诸郡,虽稍登稔,若食口既多,必致物价腾踊。万一将来秋成失望,漂泊之民,未有归业之期。坐食贵谷,便见所失。彼时须烦县官赈救,为惠差迟,则其敝益甚矣。臣以为存恤之法,莫若先平物价,若物货之平,则莫若为粜给,使之常食贱价之物,则不觉转移流徙之为患也。”他不仅想到荒年中对灾民的赈济,而且想到赈救后物价如何保持平稳,流民如何归业安居等等。他想的是很周到和长远的。当时各地争修寺院,皇帝也滥赐匾额,极大地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苏颂又挺身而出为百姓请命:“臣欲乞朝廷明立条约,今后不许特创寺院宫观。”对违法而建的寺院“并令州县检括指挥一切毁拆,许诸色人收买请射,永为己业”。苏颂关心民瘼,体恤百姓,深为皇帝所知。熙宁九年(1076年)正月,苏杭地区再次闹灾。在选任地方长官时,神宗称“苏颂仁厚,必能拊安吴人。”
苏颂第一次领导科技工作是从嘉祐二年(1057年)任校正医书官开始的。最初他参与编撰《嘉祐本草》,后来又领导《图经本草》(也称《本草图经》)的编写工作。他在领导这一工作时采用了发动广大医师和药农呈送标本和药图,并写出详细说明的方法,改变了以往从书本到书本的脱离实物的弊病,从而为纠正药物的混乱与错讹作出了重大贡献。
苏颂做科技工作时,不但指导全局,而且亲自动手,不惮繁巨,不畏劳苦。《图经本草》的标本、药图和说明文字来自四面八方,“今天下所上,绘事千名……事有详略,言多鄙俚。向非专一整比,缘饰以文,则前后不伦,披寻难晓”。为整理这堆积如山、其乱如麻的原始材料,他提出了六项原则。苏颂的前三项原则是想尽一切办法把问题研究明白;后三项原则是实事求是,既不轻易舍弃来自基层的资料,也不急于作出判断,而是两说并存或存疑待考。这也是他的工作能取得重大成就并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采取上述原则,苏颂经过统一整理,重加撰述,终于在嘉祐六年(1061年)完成了流传至今的第一部有图的本草书。李时珍赞扬《图经本草》:“考证详明,颇有发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苏颂对研制工作是慎之又慎的。他认为,有了书,做了模型还不一定可靠,还必须做实际的天文观测,“差官实验,如候天有准”,才能进一步向前推进,以免浪费国家资财。经过多次实验证明韩公廉的设计“候天有准”,于是在元祐三年五月造成小木样呈进皇帝,并赴都堂呈验。宋哲宗指派翰林学士许将等进行试验和鉴定。元祐四年(1089年)三月许将向朝廷报告,“详定元祐浑天仪象所先被旨制造[3][2]水浑木样,如实验候天不差,即别造铜器。今臣等昼夜校验,与天道已参合不差。”这时苏颂才开始正式用铜制造新仪。经过三年零四个月的工作,终于制成了有世界性贡献的水运仪象台。
苏颂步入仕途,从地方到中央,担任了一系列重要的官职,最后位及宰相,为官50多年,政绩颇丰。实际上,在他处理宋朝政府事务时,已经显示出作为一个科学家严谨治学的行事风格。任江苏江宁知县时,他清查了富户漏税行为,核实丁产,编成户籍,按册课税,既增加了国库收人,又减轻了穷人的负担;任颖州知州时,正值朝廷为宋仁宗修筑皇陵,许多州县官趁机从工程中中饱私囊,苏颂一直保持清廉的作风;担任南京留守时,亦深得长官欧阳修的器重,欧阳修赞许他“处事精审”。他的开拓精神是以全面掌握前人的科学成就为基础的。在天文仪器制造方面,他曾详尽地研究了前代天文学家张衡、一行、张思训等取得的成就。他在《进仪象状》中说“臣谨案历代天文之器,制范颇多,法亦小异……故张衡浑天云置秘室中,以漏水转之,令司之者闭户唱之,以告灵台之观者。璇玑所加,某星始见,某星已中,某星今没,皆如符合。”由此可知他确曾仔细研读过张衡的著作,并继承和发展了张衡划时代的创造,如在浑象上安装一套齿轮系机械传动装置,利用漏壶流水的稳定性推动浑象均匀地绕极轴旋转。
芦山堂牌坊
仿宋代古牌坊风格
昨天,同安葫芦山下,苏颂故居芦山堂前,一座古香古色、气势恢宏的牌坊已经竣工。同安芦山堂苏颂史迹研究会会长苏清祥介绍,新建成的芦山堂牌坊总投资60万元左右,历时半年多建成,该牌坊仿宋代古牌坊风格,主要为石、木结构,先后经过西安的古文物设计院设计,厦门大学古建专家审核,市文物处审定,牌坊体现了较高的古建艺术水平。
据介绍,始建于五代开运元年的芦山堂,为苏氏“芦山衍派”总祠堂,也是苏颂故居,该古建为二进双护厝结构,历经千余年,饱经沧桑,历史上多次重修,在同安区政府重视和支持下,最近一次修缮是在2007年。如今的芦山堂焕然一新,目前,芦山堂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涉台文物保护单位。
苏颂公园 水运仪象台最吸睛
驻足同安文体中心旁,占地220亩、以苏颂名字命名的苏颂公园内,游客、市民熙熙攘攘。据了解,同安区政府将先后投资近5000万元,建设苏颂公园,项目分期进行。园区内以“舒展科学长卷,荟萃中华智慧”为主旨铺展,讲述中国科学发展史,凸显人文景园特色,突出文化含量与可观赏性。
记者从项目建设单位同安建发获悉,投资1600多万元的苏颂公园一期已经完成,入口广场、时钟广场、水运仪广场、“夏商周”园区和“明清”园区也已完工。苏颂公园二期和文化公园等园区建设,将陆续展开。据介绍,苏颂公园(二期)包括水岸广场、秦汉园区、春秋战国园区等配套设施,文化公园包括魏晋南北朝园区、隋唐园区、宋元园区等配套设施。
苏颂公园全部建成后,将成为集文化、休闲于一体的高品位文化公园。
苏颂公园最吸引眼球的当然是苏颂水运仪象台,复原的水运仪象台投资800多万元,可运转,是国内首台按1:1比例仿制的仪象台,高约12米,宽约7米,呈正方形,外为优质不锈钢框架、高硬度防护玻璃橱窗,内为硬木结构。
苏颂纪念馆
周三至周日免费开放
苏颂纪念馆的前身是建于1988年的同安苏颂科技馆,该馆是“省科普教育基地”。在同安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2011年元旦,苏颂科技馆正式搬迁至同安文体中心科技馆二楼,并更名为“苏颂纪念馆”,新的苏颂纪念馆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总投资约150万元。
苏颂纪念馆展厅由大门的纪念馆馆标、序厅、生平概述区、不凡政绩区、卓越贡献区、视频演播室等几部分组成,既有高仿真的硅胶塑像,又有石雕、字画,还有各界人士对苏颂的评价、视频介绍等,生动展现了苏颂的不凡功绩,起到良好的教育科普效果。
苏颂纪念馆投用后,接待学生、省科协、市政协、市科协等参观团体,参观总人数已突破5万人次,馆内配备专职讲解员,每周三至周日免费对外开放。
未来,同安区将把苏颂公园、苏颂水运仪象台和苏颂纪念馆打造成为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基地。
第五篇:于桂红五年级
五年级数学培训教材心得体会
汤旺河第二小学 于桂红
8月28日我们全市五年级数学教师在市教育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培训,会议室是座无虚席,教研室的马主任和卢江教授已经早早的等在在那里。培训期间老师们都认真的听、记,惟恐漏掉。通过培训使我使我知道了本册教材的新的编写意图,知识结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给我以后的教学起到了指明灯的作用。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具体体会:
一、教材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其中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本册内容在原来义务教育教材的基础上增添了数学广角、图形的变换。
二、教学理念的改变。在小学阶段,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往人们认为,它既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发展小学生逻辑思维的良好素材。同时,人们普遍认识,这部分内容概念集中,比较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紧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由于以往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联系实际的素材不多,学习这部分内容,既需要学生理解并记忆一些概念,又要求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一定的推理、判断。所以,学习过程显得比较枯燥。这部分内容向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内容本套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主要的依据是《标准》的要求和所提倡的理念。“在《标准》中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有所降低,明确在1~100的自然数中认识有关的概念和性质,并且这部分内容不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出现,在教材的编排中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分散到数的认识和计算中去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使得上述两单元中相关内容的编排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下面几个特点: 1.精简教学内容,突出基本概念教学。2.增加了直观和联系实际。以往人们普遍认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于形式化,一系列的概念引出,似乎都与现实生活无关;从概念到概念,似乎都难以直观 3.增加探索性和开放性。4.加强了拓展性和知识性。内容精简之后,出于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考虑,教材在相关教学内容之后,利用“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等栏目,安排较多的拓展性知识作为阅读资料提供给学生。
三、增添了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 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总之,经过一天的培训,受益非浅,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遵循新的 课程标准,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强调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