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员工食堂开饭时间
员工食堂开饭时间
早餐:6:20——6:50
午餐:12:00——12:30
晚餐:17:00——17:30
员工夜班、夜餐时间
夜餐:23:00——23:30
几点要求:
1、如因工作延误就餐时间,要提前通知食堂
2、无特殊情况,要准时开饭,不得提前和延误。
行政部 员工作息时间
早
晨: 6:00 拉响起床铃 早
餐: 6:20——6:50 早点名:工
作:休
息:午
餐:午
休:上
班: 休
息:下
班:晚
餐:夜
餐:归
厂:熄
灯:
7:00 7: 10 10:00——10:10 11:40—12:00(财务人员开饭)
:50——12:20(备料班/梳齿指接班)12:00——12:30(其它班组)
12:00——12:50 12:40
(备料班/梳齿指接班)12:50(其它班组)15:00——15:10 17:00 17:00——17:30 23:00——23:30 21:30 22:00 行政部
2012年2月16号
第二篇:食堂晚餐开饭通知通知 - 副本
通
知
根据五一节后作息时间的调整变化,食堂晚餐开饭时间由原来的18:00调整至19:00,就餐时间为19:00——20:30。实行时间为2017年5月1日——2017年10月1日,十一过后自动调整自18:00开饭。早餐、午餐开饭时间不变。
特此通知,望相互转告。
行政部 2017年5月11日
第三篇:员工食堂用餐时间调整
员工食堂用餐时间调整
夏令时:
中餐:11:30——12:30 晚餐:17:30——19:00 夜宵:00:00——01:00
冬令时:
中餐:11:00——12:00 晚餐:17:00——18:30 夜宵:00:00——01:00
因食堂地面不能拖地,请不要把不吃的菜扔在地上,可放在餐桌上,方便工作人员清理,谢谢合作!
第四篇:关于开饭时间调整的通知
关于开饭时间调整的通知
后勤各科室、废钢车间:
随着公司生产逐步进入正常状态,业务往来也在增多,为了树立公司良好形象,希望后勤各科室一定要认真负责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部门负责人率先垂范必须做到有令必行,保证为一线生产部门做好坚强的后盾。
食堂开饭时间调整如下: 早饭:7:00——8:30 午饭:12:00——13:30 晚饭:18:30——19:30 发车时间: 18:45
公司办公室 二O一四年七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丹水池堤角社区食堂开饭了!
社区爱心食堂,居民舌尖上的幸福港湾
刚刚结束国庆小长假的堤角社区居民欣然地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门口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原来是社区爱心食堂开业了。
据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丹水池街欧阳书记等领导深入社区、了解民情,为方便社区居民特别是社区独居老人、行动不便的老人及残疾人等,为解决他们“吃饭难”的烦恼事,特别引入中谷乐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采取市场化运作、社会化运营的方式,用成本价就让居民吃上营养健康的饭菜。特别是针对社区60岁以上居民每天提供15元营养餐(早餐3元,午餐与晚餐一荤一素一汤6元),米饭可以随便添加,管吃饱。
社区食堂吃出“家”的味道。“这里卫生好、饭菜味道好,尤其是工作人员的服务特别好”75岁的张婆婆说来社区食堂就餐,工作人员都会细心地询问今天饭菜味道好不好、有没有吃饱、是否有意见或改善建议,这些细节让老人很感动,堤角社区党委书记江保华介绍,为便于社区老人就餐重新将原来的厨房进行了装修,并将后花园进行了除草绿化,铺设了约100平方米的石砖地面。江书记说开设社区爱心食堂不仅是堤角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延伸,也是推动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发展的有益探索。
社区爱心食堂开业当天就接待社区老人87人,第二天160人,第三天已经突破了200人。“中午我一个人在家,懒得做饭,去社区食堂吃,饭菜好吃又实惠,最重要的是干净卫生。”昨天中午12点,徐爹爹来到食堂时,来吃饭的人还不多,他点了一份炒白菜,一份土豆肉丝,一份汤。只花了6元钱,就解决了自己的午餐。爹爹婆婆们非常开心,对食堂都表示欢迎和认可,留下了许多表扬与鼓励,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少放盐、放油,针对高血压患者多准备蔬菜等等。
周爹爹更是诗意大发,为社区爱心食堂写了一首诗,名为《点赞》: 民以食为天,坐享皆为仙。耋耄有依境,感谢服务员。晨时有早点,中餐菜肴鲜。晚餐才更美,愉快过一天。
据堤角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负责人蔡宪华介绍,社区爱心食堂在确保供应15元营养餐的同时,服务站还将依托社区爱心食堂,即将组建爱心送餐团,为生活不便的高龄和困难老人定制营养餐,由志愿者轮流送餐上门,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社区生活便利。
据了解,堤角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除了社区爱心食堂外,还有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家电维修、精神慰藉、青少年四点半托管等等八大服务体系,全部坚持“公益、免费、低价”的服务原则,让实惠、实在、实际的优质服务惠顾到社区的每一个家庭,像阳光一样,眷顾社区每一个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