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团长江汉刚先进事迹范文

时间:2019-05-13 14:5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团长江汉刚先进事迹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团长江汉刚先进事迹范文》。

第一篇: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团长江汉刚先进事迹范文

江汉刚同志,湖北孝感人,1968年6月出生,1986年10月入伍,1989年12月入党,2008年3月任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团长。2008年4月至12月,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任第七批维和部队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兼工兵分队队长。执行维和任务期间,他始终牢记胡主席“忠实履行使命,维护世界和平”的重托,以不辱使命的执著追求,珍爱和平的高尚情怀,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屡创奇迹,受到利比里亚政府、联利团等国际组织以及驻地群众和友军的高度赞誉,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中国军人的良好形象。2009年1月回国后,他被确诊为胃癌。他顽强战胜病魔重返岗位,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部队建设,带领官兵圆满完成了国庆60周年安保和阅兵工程保障等重大任务,以实际行动忠实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模范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一、江汉刚:屡创维和战场奇迹

面对利比里亚动荡的社会局势、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繁重的维和任务,江汉刚带领官兵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革命精神,有力保障了利比里亚境内半数以上陆路畅通,为推动当地和平重建作出了突出贡献,把当代中国军人忠诚、无私、坚韧、奉献的可贵精神溶铸在西非大地上。

任务艰巨,他科学应对,攻坚克难。中国工兵分队隶属联利团第四战区,主要担负任务区绥德鲁市至塔佩塔、格林威尔、渔镇3条主干道总长560公里的维护抢修任务。这3条道路是连接四战区各维和分队营地的主动脉,是输送国际救援物资的生命线。由于是黄粘土路,维护保障难度很大,特别是每年5到11月份的雨季,绥德鲁市的公路基本中断,对外交通陷于瘫痪,被当地人称为“雨季孤岛”。进驻大本营的第5天,工兵分队就接到了抢修绥塔道路的紧急任务,尽快恢复战区的陆上交通线。一开始,官兵们都认为修路架桥是老本行,算不上个啥,但到现地一看,人人都皱紧了眉头。路面糟糕得令人不敢想象,最严重的路段,泥坑连着泥坑,长的有上百米,深的能“吞”进去一辆大卡车。施工中,工程机械经常打滑、淤陷,很难展开作业。一天下来,修复道路仅有百十米。不仅如此,几乎每天下午都有一场倾盆大雨,常常是刚修好一段路,转眼又被冲毁了。江汉刚心想,雨季施工难题不解决,道路打不通,就有负于中国军人的神圣使命,就有负于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他动员大家:“困难再大也没有我们责任大,办法总比困难多,再难再险的路,我们中国工兵也要把它轧平。”随后他带领3名队员,沿线勘察了100多公里的道路。白天研究土质,详细记录道路受损情况,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一身泥一身水;晚上接着研究气候特点、泥土特性和修补方案,有时为搞清一个问题通宵达旦地工作。几天下来,采集了5麻袋土样,整理记录了数万字的勘察报告。他们边干边摸索,终于总结出了排水清淤、砂石回填、加高路拱、通风采光、深挖边沟等一整套雨季筑路的有效办法,一举攻克了14个恶劣路段,修复重点路段69处,提前6天完成了任务。他们在雨季高峰期,接连打通了托镇至科特迪瓦边境的10.4公里道路,恢复了两国边贸往来;打通了绥德鲁至格林威尔的90公里路段,恢复了四战区陆路军事连通。在一次联利团工作总结会上,司令官奥比亚克将军走到江汉刚的坐席前,郑重地行了一个军礼,对他说:“你们使当地人知道,即使在雨季,路也是能通的;即便在夜晚,人也是可以工作的,真是了不起!” 挑战严峻,他勇于担当,不辱使命。几年前,利比里亚渔镇冀河上的桥梁坍塌,阻断了哈伯港向内地运送国际救援物资的

通道,利比里亚总统多次致信联利团,希望架一座新桥恢复交通。但由于作业环境复杂,物资器材不配套,这座桥一直拖着没有架。2008年11月29日,联利团为江汉刚带领的工兵分队举行了授勋仪式,按照惯例,在剩下的20多天里,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回国前的轮换准备。可就在这个时候,当地政府再一次提出了合作架设冀河大桥的请求。江汉刚到现地勘察时发现,河的两岸是陡坡悬崖,进出路不到4米宽,不适合机械作业,桥面悬空5米多,下面岩石裸露,水流湍急,人工作业风险也很大。象这样的作业条件,架好这座桥少说也得一个月时间。能不能在回国前完成这项任务?大家心里都没底。联利团明确表示,如果有困难可以不接受,留给下一批工兵分队去完成。江汉刚心里清楚,架这座桥将是一场硬仗和恶仗,会担很大风险,但如果不架,就意味着中国工兵没有这个能力,履行维和使命就大打了折扣。桥不但要架,而且要拿出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江汉刚毅然受领任务,带领38名党员组成突击队,迅速投入到架桥施工作业中。为了抢时间,保质量,不管是高温炙烤,还是大雨倾盆,他们始终坚守在施工一线,大家手抬肩扛,白天两班倒,晚上挑灯干,仅用15天,就架起了一座利比里亚国内最长的单层双排钢结构贝雷桥,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一直关注着这座桥的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闻讯后,破例在中国驻利比里亚大使馆接见了江汉刚,称赞道:“在回国前夕,你们夜以继日地为利比里亚架设了跨度最长的贝雷大桥,这是送给利比里亚人民最好的‘圣诞礼物’。维和8个多月里,江汉刚和他带领的工兵分队共升级抢修道路448公里,修架桥梁5座,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

环境险恶,他临危不惧,冲锋在前。利比里亚到处是原始森林,毒虫蚊蝇肆虐,一旦被叮咬,十有八九会染上疾病,加之正值雨季、社会动荡等因素,给施工作业和官兵生命安全带来很大风险。每次施工战斗,江汉刚都始终靠前指挥,工作干在前,危险冲在前,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一次,施工途中突降暴雨,洪水冲毁了必经的道路,必须架设绳索,人员才能通过。江汉刚拦住战士,高喊“我水性好,我先上”。说完,他抢过绳索第一个跳下了水,并一个一个地护送大家安全渡过了洪流。2008年11月,部分官兵在离营区100多公里的渔镇附近抢修断桥,生活用水全靠大本营供给。一次,江汉刚带着4名战士,冒雨到四战区埃塞俄比亚营区接水车。晚上10点多,在返回途中车辆不慎陷入淤泥中无法前行。路两侧一边是悬崖,一边是丛林,大雨一直下个不停,毒虫猛兽出没无常,还有可能遭到反政府武装分子的袭击。由于电台没信号,无法与大本营和施工点取得联系,只能徒步到附近的联利团救援点请求帮助。有的同志提出分头行动,一组留下看车,一组去找救援。江汉刚感到这样不行,因为只带了一支步枪,如果把人分成两组,危险系数势必增大。他果断做出决定:“要生一块儿生,要死一块儿死,大家跟我一起走。”江汉刚拿着应急灯走在前面探路,带着战士们在泥泞中艰难跋涉了3个多小时,终于赶到了附近联利团救援点。经过36个小时的往返奔波,第二天下午5点多,他们拉着满满一车水赶回了施工点。在江汉刚的感召和带领下,中国工兵先后完成了绥德鲁市至监狱道路、科特迪瓦边境道路突击抢修等20多项急难险重任务。江汉刚临危不惧、冲锋在前,这种中国军人特有的精神气概,在联利团和友军部队中广为传颂。联利团新任司令官阿拉姆中将致信江汉刚:“你获得了联利团所有成员的尊敬,并且将来无论任何地点任何任务,我都会极力推荐你和你的团队参加。”

二、江汉刚:赢得国际舞台美誉

利比里亚有40多个国家的维和部队,可以说是能力、作风、意志比拼的国际大擂台。江汉刚深知,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军队履行使命能力的见证,都是国家形象的直接展示。维和期间,他带领官兵完成一项任务出一件精品,干一项工作留下一个亮点,使每个人都成为一张“中国名片”,每项工作都打出了“中国品牌”。

创造“中国品牌”

“打造精品工程,创造中国品牌”是江汉刚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带领中国工兵分队,在每项工作上都刻上了醒目的“中国”二字,用一件件精品工程塑造了国家形象。2008年 11月份,中国工兵分队受领了修复绥德鲁机场1400米跑道的任务。土质跑道施工难度大、标准要求高,但官兵们昼夜轮班苦干,施工进度很快。开工第三天,江汉刚陪同联利团工程师艾里到工地检查时,跑道已经修了过半。艾里用仪器仔细测量后说:“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质量很不错。”可江汉刚查看后,把负责施工的中队长石绍波叫到身边,对他说:“马上返工!”石绍波满脸疑惑:“团长,跑道修到这个程度,使用一个旱季应该没问题吧。”江汉刚抓起一把回填土,在手里捻了捻:“你们选择的砂土比例不对,砂子太少土太多,看上去很平整,可一到雨季,固定翼飞机就不能起降了。我们要么不干,干就要干出精品,干出中国质量!”在江汉刚的亲自指挥下,官兵们在方圆数十公里范围内,搜寻采集砂石含量大的土壤,重新铺垫压实。经过两昼夜鏖战,一条崭新的跑道又呈现在官兵面前,路面起伏度不超过2%,整洁得连一粒小拇指大的石子也没有,就连跑道两侧的草坪也象刀切的一样。竣工验收时,艾里先生激动地握着江汉刚的手:“江中校,你们的标准是一流的,你们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更是一流的!”第二天,一架小型固定翼飞机在这里平稳降落,经验丰富的乌克兰机长,一出舱就兴奋地在跑道上跺了两脚,冲他们翘起大拇指,连声说:“OK!OK!”。后来,这里成为联利团、国际红十字会和许多国家的官员一个最常用的机场。就是凭着这种精雕细琢、认真负责的精神,他们出手的活,件件被联利团称为样板工程,中国工兵也被当地群众誉为“道路医生”。

树立“中国信誉”

装备核查是联合国对租用各出兵国的装备进行的例行检查,核查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军队形象。5月中旬,中国工兵分队首次接受装备核查。当时他们接手的装备,大多已经用了三、四年,加上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超负荷运转,老化严重,维护保养难度很大。一连10多天,江汉刚带着官兵们起早贪黑,对照标准一项一项查,一台一台过,每天都工作十六、七个小时。迎检的前一天,一台推土机的油泵仍有故障。由于校正油泵的专业仪器在整个绥德鲁市都找不到,只能靠手工凭经验调试,拆了装、装了拆,从早上6点一直忙到傍晚还没有修好。作战组组长刘建远劝江汉刚:“这台机械即使修不好,我们的装备完好率也超过了联利团规定的90%标准,通过核查不成问题。”可江汉刚说:“这不是一台机械的问题。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不到位,影响了国家和军队的荣誉,必须做到零故障。”江汉刚一直盯到凌晨一点多,油泵终于调试好了。第二天,联利团核查官把所有装备查了个遍,愣是没挑出一点毛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他们一次比一次标准高,一次比一次做得好。维和期间,中国工兵共接受8次装备核查,每次都是一次性全部通过。前两次,核查组组长赫拉赛克还是一如既往地严格审查,可结论仍然是“Good”。后来,赫拉赛克被中国工兵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作风深深打动了,一次核查时,他围着中国工兵的装备转了一圈,连挑大拇指:“你们的装备是一流的,作风也是一流的,我看以后你们这里可以免检了。”

打造“中国名片”

维和营区既是官兵工作生活的“家园”,也是各国部队举行外事活动的主要场所。江汉刚带领官兵刚进驻营区,就下决心进行全面整治,把营区建成一个展示国家和军队形象的窗口。他和官兵们一起清除营院杂草,疏通排水沟渠,将散落的集装箱集中摆放成隔离墙,开设了新的防御工事,把营区划分为办公区、生活区、娱乐区、警戒区和装备区五个区域,并养花、植树、种草,进行绿化美化。他们重新修建了大门,挂上了“八一”军徽和条幅彩灯,在营区一角用沙石堆砌成“微缩长城”,在球场边置放刻有“和谐”二字的大石,把营区装扮得温馨又靓丽。江汉刚要求官兵们把一流标准和精品意识体现到营区整治的每一个细节,他亲手示范把护拦网连接点打成专业通信兵常用的“葫芦扣”,整齐美观又结实;就连菜地的土埂也有棱有角,树坑象圆规画的一样,电话亭、排水沟也造出了苏州园林的味道。远远望去,蓝顶白房与红花绿草错落有致,凉亭小桥与奇石曲径相映成趣,足球场绿草茵茵,成群白鹭嬉戏其间„„可以说,处处都是风景线。特别是当菜地里长出碧绿的韭菜、长长的丝瓜、圆圆的南瓜时,这道独特风景更让外国人惊叹不已。中国工兵营区就象一个温馨的家园,吸引着八方来客。联利团大小官员只要来四战区,都喜欢先到中国工兵营区落脚休息,友军的授勋仪式和重要集会好几次都在这里举办,就连利比里亚国内职业足球联赛也把营区的足球场作为固定赛场。许多驻利外军官员,都希望到中国工兵营区走一走、看一看,拍上一张纪念照片,如果能吃上一顿中餐更引以为荣。联利团行政总监史蒂芬在参观营区后,称赞道:中国工兵营区是维和部队一流的营区,联利团因你们而骄傲!

三、江汉刚:甘当播撒友谊使者

胡主席要求中国赴利维和部队,“要努力做促进中利友谊的使者。”江汉刚感到,作为走向世界的中国工兵,修路架桥是神圣使命,传播中华文明、播撒友谊种子,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维和期间,他和战友们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仁义、和善、兼爱的文化传统,用真情大爱深深地感动了当地群众,展示了中国军队爱和平、负责任的良好形象。

服务人民无国界

14年的战乱给利比里亚带来严重创伤,经济社会几近崩溃,人民生活极度贫困。每次看到食不果腹的当地百姓,江汉刚总是满眼凝重。他常常对战友们讲:“维和就是要让世界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我们要像爱自己的家园一样爱护这里的人民,力所能及地为利比里亚重建办实事、做好事。”距离中国营区不到10公里的丛林里,有一个部落叫甘巴村,村子与外界只有一条5公里长的羊肠小道。

一天,酋长阿伯特找到江汉刚说:“前两天,大雨又把路冲毁了,村里刚刚丰收的香蕉、棕榈、橡胶无法运到集市上,粮食和日用品也换不回来,全村人正急得团团转。”当时,中国工兵分队正担负着格林威尔和塔佩塔两个方向的施工任务,可以说,出动能力已经接近极限。但是,看着酋长焦急期盼的眼神,江汉刚还是答应了酋长,决定利用施工间隙帮助他们修路。第二天下午,江汉刚带着5台机械和30余名官兵向甘巴村进发。由于道路狭窄泥泞,机械车辆只能顺次开进丛林作业。看到中国军人这样艰难地工作,酋长带着村子里十几个年轻力壮的青年男子,手持砍刀走在了官兵们前面,在道路两侧清理树藤、驱赶蛇蝎。经过5天的奋战,道路被重新打通。竣工那天,阿伯特酋长激动得热泪盈眶,村民们像过狂欢节一样高兴,为中国工兵表演起古老的祭祀仪式,不停地喊着“China good”。绥德鲁市市长当场把这条路命名为“中利路”。自那以后,每天到中国营区上门求助的人络绎不绝,有政府机构也有民间团体和个人,对此江汉刚和战友们都竭尽所能,热情帮助,先后额外提供了100多次小型工程支援保障,把中国军队和平仁义之师的良好形象留驻在了利比里亚人民心中。

无私相助见真情

在江汉刚的心中,当地人民就是自己的人民,当地人民的事就是自己和中国工兵的事。一次,在前往科特迪瓦边境处施工途中,江汉刚看到当地一所小学的教室年久失修,操场也被雨水浸泡成了泥塘,几个利比里亚孩子抱着足球在操场边发愁。于是,他就带了一支小分队和部分机械来援建这所小学。为了不干扰学校正常秩序,他和施工分队在校外空地上搭起临时帐篷住宿,饮食也只有饼干和矿泉水。4天后,操场平整一新,教室的顶棚、墙壁也修缮一新。看着学校简陋的条件,江汉刚又与大本营联系,为这所希望小学捐赠了一批学习用品。施工分队离开时,当地酋长和小学全体师生为他们送行,孩子们在宽阔的进出路和整洁的操场上列队,竟然用生涩的中文唱起了《今天是个好日子》。当江汉刚得知驻地附近一村民脚上长了一个毒瘤,一家人正在为百十美元的手术费发愁犯难时,他给她家里送去了200美元医疗费,使这家人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他还安排战士们帮助邻村父母被大雨困在外地的凡利兄妹料理生活,孩子的母亲回家得知后,每天都顶着水果等候在中国工兵前往工地的路旁,表达感激之情。维和期间,像这样的事江汉刚和战友们做了100多件。他们付出了点滴爱心,种下了和平种子,收获的是中利两国人民的世代友谊。他们用爱心和汗水,让异国的村民们知道了,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叫中国!

以德服人赢美誉

由于文化和意识形态不同,特别是语言的不通,中国工兵分队也曾因误解受到指责。遇到这种情况,除了不卑不亢、有理有节地进行交涉之外,江汉刚还以中国人的大度和宽广胸襟,妥善化解了矛盾。一次,中国工兵分队受领一项架桥任务后,由于材料迟迟运不到,施工没能按时展开。负责工程保障的利比里亚公共事务部副部长约翰先生不了解情况,反而向联利团说是我方的责任。江汉刚当即通过军事观察员向联利团提出申诉。澄清事实后,江汉刚并没有得理不让人,而是诚恳地与他沟通,共同研究了架桥用料清单和保障方案。后来,约翰先生亲自把材料运到工地,当他看到江汉刚和战士们顶着烈日,挥汗如雨紧张施工,手上肩上都磨出了血泡时很受感动,不仅找来两名工程师提供技术支援,还到现地

和中国工兵一起上螺丝、抬桥架,学着喊起了“一二、一二”的号子,就是汗水、泥水湿透了全身也浑然不顾。一天晚上,江汉刚留他在工地吃饭,吃着吃着他却抽泣起来,当谈起自己国家满目疮夷的现状时,他说:“我们这个民族要是能学到你们这种精神,恢复重建就不需要你们帮助了!”

四、江汉刚冲:锋延伸到特殊战场

使命与生命相连,荣誉与牺牲相伴。江汉刚感到,作为和平时期的军人,忠实履行使命,就要甘于牺牲奉献,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维和期间,他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岗位,忘我拼搏,宁可让生命透支,也决不让使命欠账,彰显了当代革命军人英勇顽强、献身使命的崇高精神。

病痛折磨,他置之度外,毫不退缩。进驻任务区后,江汉刚带领官兵加班加点工作,夜以继日奋战,很快就完成了轮换交接、营区整治、施工地形勘察等各项准备工作,还向联利团递交了10万余字的勘察报告。由于过度劳累,他胃疼的老毛病犯了。一开始,他以为是水土不服造成的,吃几粒止痛片顶顶就过去了。可后来一天天加重,有时疼得他满头大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但为了不让战友们担心,他一直装得像没事一样。时间长了,官兵们看他明显消瘦,眼圈深陷,脸色苍白,知道他得病了,都劝他去联利团三级医院检查治疗。但他考虑施工任务重、时间紧,加之一旦查出大病,按联合国维和规定必须回国接受治疗,所以一直没有去检查。回国前一个月,中国工兵分队同时受领了修复绥德鲁机场、抢修监狱道路、架设冀河大桥3项重大任务,维和进入了攻坚收尾阶段。而这个时候,他的病情愈发严重,基本上吃不下饭,只能喝点青菜汤,大把大把地吃药也不管事。当时,江汉刚也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也想去查查自己到底怎么了,但他心想,马上就要回国,挺挺就过去了。他始终硬撑着在3个施工点来回奔波。胃疼的时候,他就背着大家用手摁,用拳头顶。实在疼得厉害,就索性撕了一条擦车布,拧成绳,勒在肚子上止疼。就这样,他和战友们昼夜苦战,3项任务连连告捷。维和8个多月的日子里,他以超常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与病魔顽强搏斗,始终和官兵奋战在施工第一线,他从精神上战胜了自我,一直坚持到完成任务的最后一刻。

生死关口,他心系岗位,恪尽职守。2008年12月31日江汉刚带领中国工兵分队载誉回国后,直接赶到团队,连家都没顾上回。2009年1月6日,他到集团军参加党委扩大会期间,才去251医院做了检查。医生在做胃镜时发现,他的胃部已大面积溃烂,情况十分不好,让他立即停止工作住院治疗,等待病理化验结果。但他觉得团队年度工作总结筹划事情多、任务重,放心不下,自己也就是胃溃疡,吃点药养一养就行了,检查完身体就直接回了团队。1月8日下午,集团军维和工作总结大会在工兵团召开,江汉刚强忍病痛,作了20分钟的总结发言,为维和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直到病理结果出来,知道自己被确诊为胃癌时,他才住进了医院。集团军首长立即从北京请来肿瘤专家,为他做了手术,胃部切除了60%。专家和医生们惊讶地说:“像他这样胃部大面积溃烂的人,竟然硬撑着坚持了8个月,真难以想象他是怎么挺过来的,江汉刚真是个‘钢人’。”刚做完手术那段时间,护士反复叮嘱江汉刚,一定要多休息、少说话,否则对刀口愈合和身体康复不利。可刚能下地活动,他的心里就像长了草,每天都要打几个电话了解部队情况。一天,他的妻子金梅把他的手机收了起来,抱怨

道:“我不管你还当不当这个团长,现在你就要给我老老实实把身体养好!我就不信有那么多事非你操心不可?”一向温和的江汉刚也拉下了脸:“活着干,死了算,我现在还是团长,我必须随时掌握团队的情况!”妻子拗不过他,只好含着泪把手机还给了他,她知道,对丈夫来说,工作就是治愈癌症的最好良药,不让他工作就等于要了他的命。

重返岗位,他加倍努力,争创佳绩。手术后,有不少人劝江汉刚,要保重身体,别再拼命干了。但江汉刚想的却是早日重返工作岗位,回报党和组织的培养和关怀。在他住院治疗期间,胡锦涛主席专门作出批示,向他表示亲切问候,安排他精心治疗。这给了江汉刚战胜病魔的巨大信心和勇气。组织上出于真心关爱,考虑给他调整到一个轻松的工作岗位上。但他却坚定地表示:是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在团长岗位上继续为党工作,努力为部队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去年,上级接连赋予工兵团中蒙维和联合训练、国庆安保、国家级“两队”建设等重大任务,每一项任务都如鼓角催征。江汉刚在医院再也呆不下去了,5月12日,化疗刚刚结束,他就赶到野外驻训场,为官兵们作驻训动员。经过6次化疗的江汉刚,尽管体重减了40多斤,身体还很虚弱,额头不时渗出豆大的汗珠,但他的声音依然是那么洪亮。就是凭着这股子劲,他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部队建设中。江汉刚常常想,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特别是像他这样一个身患癌症,做过大手术的人,说不定哪天就倒下了,一定要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干工作。他和团党委“一班人”携手并肩抓工作,奋力拼搏搞建设。中蒙维和联合训练中,他和官兵们悉心钻研战法训法,一起摸爬滚打,圆满完成了训练演习任务;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安检查爆中,他带领官兵对天安门广场周围17条街道46个场地,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查,一个点一个点地过,确保了万无一失。“铸盾-2009”演习、阅兵村工程保障等大项任务完成出色,国家交通应急抢险队和国际维和工程兵专业力量预备队“两队”建设扎实推进,团队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2009年,工兵团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基层建设先进旅团级单位,被总参表彰为维和工作先进单位,被集团军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团。江汉刚本人也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当选为2009年度“全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新闻人物”。

第二篇:北京军区陆军第二十七集团军步兵第七十九师战友二十年聚会欢迎词

北京军区陆军第二十七集团军步兵第七十

九师战友二十周年聚会欢迎词

炎陵县战友组委会会长:向敬荣

2012.8.4亲爱的战友们:大家好!

回溯过去,同戎三载,情同手足,一幕万景,就像昨天一样清晰。二十年前,我们怀着一样的梦想和憧憬,怀着一样的热血和热情,从湖南各地相识相聚在军旗下。在三年的日子里,我们学习在一起,吃住在一起,训练在一起,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度过了认识浪漫的时光。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认识历程。尽管我们的军旅生涯缺少时髦,缺少辉煌,但那时我们有着随意挥洒和少不更时的天真无邪和一派张狂。这些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记忆里,相信在座的各位今天都会在我们共同有过的军旅生涯而骄傲和自豪。在这里我代表炎陵战友组委会,向在座的战友们致以节日的祝贺,祝大家建军节快乐,家庭幸福,万事顺心。

时光飞驰,岁月如梭,告别部队,步入社会,我们开始用我们年轻的生命书写自己的历史。悠悠20年,尽管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有了不同的选择,尽管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有着不同的际遇,然而,社会的雕琢出来的痕迹丝毫也没有冲淡我们之间那永恒的战友情谊。而今,我们已迈着整齐的步伐步入中年,我们肩负着国家和自家的重担高负荷地运转,我们多么需要驻足的驿

站,我们多么需要身心的憇园。漫漫人生路上,我们在哪里相聚,哪里就有我们的驿站,哪里就是我们的憇园。

战友们,人生有多少个二十个年啊!这是我们北京军区陆军第27集团军步兵第七十九师全体战友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次盛会,我们应该珍惜这次相聚,敞开心扉,多多交流,细细品味这二十年的相遇所感,让我们利用这次机会在一起好好聊一聊,乐一乐,叙旧话新,谈谈现在、过去和未来;谈谈工作、事业和家庭。让我们利用这次聚会,更进一步加深战友之间的情意,互相扶持,互相鼓励,增进沟通,实现优势互补。愿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别人二十年的经历中感悟一些什么。我相信这次战友聚会一定是我们生命的又一次灿烂。

亲爱的战友们:人生是短暂的,当兵的时光是我们友谊的基石,今日的相聚是我们友谊的平台。感谢生活,给了我们绿色的记忆;感谢战友,陪我们风雨兼程;感谢那丛绿,给了我们无限力量和希望。

亲爱的战友们:

无论走遍天涯海角,难忘的是故乡。

无论为官还是下海,难忘的还是战友情。

最后愿战友们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大展宏图,在人生征途中实现个人最大价值!并祝各位战友工作顺利,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天天开心!并共同期待再相聚的那一刻,再让我们共同开怀畅怀、举杯同庆。谢谢战友们!

第三篇:刘刚先进事迹1

刘刚同志先进推荐材料

刘刚同志1969年11月出生,男,43岁,1994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同年分配至四川省宜宾县横江中心医院从事内科工作。1995年由于该同志在政治思想、工作业绩等方面的突出成绩由组织部调至宜宾县中医院工作。1996年3月-----1997年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医院神经科进修一年。2010年晋升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医疗工作二十多年来,自己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始终兢兢业业在卫生岗位上耕耘着,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同事的好评。

一、全心全意,热情为患者服务。从医二十多年来,他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他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不能正常下班,半夜起来抢救病人是常有之事。在工作中,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如果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

二、不断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作为一名医生,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在技术上刻苦钻研,注重新理论及新技术的学习,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及实际工作能力,在本地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经常为抢救患者加班加点守在病房,在患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内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成了医院的业务骨干,受到了患者的信赖。

三、工作严谨,责任心强。从医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尽展名医风采 在专业技术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十分注重医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在内科领域中,潜心研究、辛勤耕耘,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能力,熟练进行各种疑难杂症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抢救和治疗,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慢性呼吸衰竭、心肌梗塞、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多次参加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哪里有危重患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工作中他一丝不苟,对每项操作、每个治疗措施,都要求做到点滴到位,从未出现过一丝一毫的差错。他常常讲内科患者,是临床上最特殊的高危患者,随时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我们的行为,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还关系到患者家庭的幸福。总之,只要病人需要,不管上班、下班,不管白天、黑夜,他总是随喊随到,每逢春节,恰是内科疾病的高峰季节,科室病人多,他总是抢着在医院总值班,从未完整休息过节假日.他亲自坐内科门诊,为了让病人能及时看病,他中午常常到一点才下班。他对待病人热情,耐心,不管是出院病人,还是门诊患者,不管是当地人、还是外乡人,不管是生人、还是熟人,他都一视同仁。在空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不抱怨,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品质,不断学习掌握医患

沟通技巧。此外,他还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给病人看病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减少了医疗纠纷发生。

四、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一个信念让他选择坚定; 有一份操守让他选择奉献; 有一股力量让他年如一日忠情事业。自己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领会理论精神,并积极参加各种义务劳动,积极参加医院的下乡任务,不怕苦,不怕累,立足于本职,立足于社会,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医疗咨询、卫生保健、精神慰藉服务。依靠熟练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及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2008年一场震惊世界的8.0级特大地震袭击了巴蜀大地,作为医院的业务骨干,代表宜宾县中医院参加医疗救援队伍支援灾区。在地处地震极重灾区北川的他们,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帮助救援队伍成功组织115次大规模伤员转运,先后安全转运8450名伤员至全国各地,未发生一例差错。整个地震期间,救援队伍对5114名地震伤员实施了医疗救治,其中重伤3919人,累计完成手术989台次。面对灾后紧急重建,率先提出“灾后重建,从卫生院做起”的思路,并最早主动参加灾区首家卫生院--北川陈家坝卫生院的重建工作。大灾面前,救援队伍的全体医务人员,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的慷慨悲歌,让人道主义大旗在一片废墟之上屹立不倒、猎猎飘扬!在整个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中,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及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感,对几万人生命及百万人鲜血换来的宝贵救灾及重建经验及时总结,发表论文4篇,并获得“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光荣证书。

五、在工作中他踏实认真,待人真诚,勤劳朴实,团结同志,宽以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论上班还是休息,病人利益第一,随叫随到,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不以权谋私,不开搭车药,在病人中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天道酬勤,多年的辛勤耕耘终于结出累累硕果。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他更加努力,弘扬老一辈的医德医风,爱岗敬业,取信于民,在竞争中求生,在竞争中求发展,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争争创一流,再攀高峰。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Article/zjbgsjcl/102144.htm

第四篇:刘刚同志先进事迹

刘刚同志先进事迹

刘刚,男,延安市志丹县金丁镇芦子沟村人,1963年12月出生,1981年11月参加工作,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程度,现任志丹县杏河镇党委书记。

刘刚同志1981年11月至1984年10月,在兰州军区炮兵五十五团指挥连服兵役。因表现突出,多次受团、连通令嘉奖和师、教导队、中队奖励。1984年10月至1985年2月,退役后在家待业。1985年2月应聘到志丹县保安镇政府工作,此后20多年来一直在志丹县乡镇工作。其间,1985年2月至1988年1月在保安镇政府从事文书工作,1988年1月至1990年1月任顺宁乡人武部部长,1990年1月至1995年11月任顺宁乡副乡长(1991年9月至1993年7月在陕西省委党校党政管理专业学习并取得大专文凭),1995年11月至1998年4月任吴堡乡党委副书记,1998年4月至12月任吴堡乡人大主席,1998年12月至2002年1月任吴堡乡乡长,2002年1月至2003年9月任杏河镇镇长(2000年9月至2003年9月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取得本科学历),2003年9月至今任杏河镇党委书记。

近年来,因工作成绩突出,刘刚同志和杏河镇党委、政府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其中,刘刚本人2004年至2008年连续5年被志丹县委授予党管武装好书记称号,2006年被授予全省全民健身运动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6月被志丹县委授予优秀党委书记称号。杏河镇2004年至2007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县综合发展优秀奖,2006年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获全省卫生示范乡镇称号,2007年获全省文明村镇称号。

2009年5月18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1982期)以《沉下去 办实事 变角色——一位乡镇党委书记的农村工作口诀》为题,对刘刚同志的事迹进行了报道。省委主要领导对此非常重视,批示省委组织部对该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调查、给予充分肯定,并以各种形式作了宣传推广。

刘刚同志一直在农村基层工作,二十四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扎根基层、一心为民、乐于奉献、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作风深入、一身正气,在平凡艰苦的岗位上干出了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展示了一名优秀乡镇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敬重和爱戴。他的事迹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忠心耿耿,扎根基层,满腔赤城甘当人民公仆 刘刚出生在延安市志丹县金丁镇芦子沟的山村里,是民族英雄刘志丹的同祖堂侄。童年时期就受到刘志丹事迹的感染和教育,自立自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顾全大局、为民忠心耿耿的刘志丹精神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印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农村生活的摔打,让刘刚从小就萌发出一种强烈地摆脱贫困命运、改变农村面貌的愿望。高中毕业后,他应征入伍,积极上进,在部队期间6次受到连团嘉奖,三年的军营生活磨练出了刘刚坚毅的品格和吃苦的精神。退伍返乡后,他把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愿望深埋在心底,逐步升华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坚定信念,在乡镇一干就是24年。

刘刚从参加工作第一天起,就表现出对农村工作的执着和忠诚。在保安镇担任文书期间,工作认真负责,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主动承担县上的民事纠纷调解,先后调解农村宅基地和婚姻纠纷50多起。由于表现优秀,三年后被提拔为顺宁乡人武部部长。在顺宁乡、吴堡乡任副乡长、副书记、人大主席、乡长期间,他一心扑在工作上,顾不上新婚妻子和年幼的儿子,经常在乡镇一干就是几十天。1998年秋季,在吴堡乡造林会战中,他担任6个村的总指挥,连续50多天吃住在村里,没有洗过一次澡,没有回过一次家。中途妻子因急性滑膜炎住进医院,家人几次催他回去,他没有听劝,始终坚守在造林工地,带领大家提前10天超额完成了3000多亩高标准造林任务。刘刚的妻子常说:“我们家掌柜的就是一个过路的、住店的,家里的事根本指望不上他。”这句话道尽了妻子的无奈和苦衷。刘刚就是这么一个舍小家顾大家、常年坚守在工作岗位的人。他除了到县上开会才回几次家外,一般都住在镇上村上。有时在县上开会时间长了,回镇上时都要特意绕道去几个村检查工作。多年来,他几乎没有节假日和礼拜天,一年在家里呆不到四五十天。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他只参加过两次家长会。他的叔父说:“刘刚很少能参加亲戚的红白喜事,许多亲戚说他工作忙得连亲戚都不认了。”刘刚自己却说:“进了公家门就是党的人,既然端了这碗饭就要干好。党和群众的利益就是我工作的根本。”

杏河镇地处贫穷落后的白于山区腹地,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11125人。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780元,全镇18个村有一半未通自来水,偏远的17个村民小组不通路,20%的村民小组不通电,人均基本农田不足2亩。面对困境,刘刚没有退缩。调任杏河镇镇长后的第一天,他就到全镇面积最大、位臵最偏远的狼岔咀村调研。这个村距乡镇驻地20多公里,13个村民小组260户散居在方圆24平方公里的三道岭四条沟里,自然条件恶略,群众生活艰苦,曾流传着“吃死肉,穿旧衣,春秋两季锅无米”的说法。如此贫困的情景,更加坚定了刘刚扎根基层、帮民解困的决心,增强了他改变当地群众贫穷落后面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随后半个月里,他跑遍了全镇18个村91个村民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家中,了解村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宣讲党的农村政策。八年来,他跑遍了杏河镇的山山峁峁、村村组组,对全镇各方面情况了如指掌,民情日记写了厚厚十几本。参加工作20多年来,与刘刚同时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有的早回了县城,有的向组织提出调离乡镇的要求,但他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个人要求。正如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到的“我入党不图名、不求利,甘愿做老百姓的孺子牛”,他扎根基层,无怨无悔,苦干实干,甘当为民解忧、帮民致富的忠实公仆。

二、心系群众,守岗敬业,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 刘刚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第一信号,坚持从群众最急迫、最渴望解决的事做起。吃水难、行路难、居住差,是困扰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头等大事。刘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跑县上市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寻求支持。狼岔咀村寺壕沟村民小组流传着一个说法:“寺壕沟的娃娃,认不得爸爸。”32户150多口人吃水仅靠4公里外深山沟里的一处泉水,每家壮劳力天不亮就赶着毛驴去驮水,驮完水下地干活到天黑才回家。在争取到寺壕沟村人饮水工程项目后,刘刚立即组织干部群众实施,他连天蹲守工地指挥,带领打井队勘探选点,协调架设电路,为村上打了2口500多米的深水井,使家家户户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群众高兴地说:“这下可好了,不仅把人解放了,连毛驴也解放了!”在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中,杏河镇不像有些地方,专门拣公路沿线的村子建,搞让人容易参观的所谓“政绩工程”。杏河镇最早的新农村建设布点全是在偏远、条件差、村民急需解决居住条件的穷村。被称为“悬崖上的村庄”的狼岔咀村民小组距镇上20多公里,村民人老几辈子住在距悬崖仅有四五米远的石窑里,一条不足两米宽的出村路紧贴在悬崖边上。多年来,曾先后有7人不慎坠崖仅有1人生还。刘刚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千方百计争取把全镇第一个移民搬迁项目放在没有通路的狼岔咀村。经过紧张、艰苦的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仅用半年时间全村29户108人就搬进了开阔、平坦、生产生活方便的新居。村民感激地说:“我们祖祖辈辈不敢想的事,刘书记给我们想到了,也做到了。”

在以刘刚为班长的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杏河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吃水难、行路难、居住条件差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全镇共打深机井27眼、浅机井156眼,建集雨水窖41处,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成为贫困的白于山区第一个全部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乡镇。新修通村油路96公里,砂石路170公里,村组通达率达到100%。新修农田1.8万亩,由过去人均不足2亩达到3.4亩。架设高压电线30.8公里,低压配网20.5公里,实现了户户通电。退耕还林由原来4万多亩,增加到8.6万亩,人均长效补助面积6.5亩。用镇干部的话说,现在的杏河镇基本无一亩农田可修,无一亩林地可造。全镇11个村29个村民小组600多户2900多人,通过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住上了新居,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居住条件,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标杆。

刘刚带领镇干部积极转变角色,把工作定位在基层,把事业投身在农村,处处为农民着想,上门为农民服务,带着感情真正扑下身子为农民办实事,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不惧上、不惟本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细致考虑项目建设标准与农民承受能力之间的平衡,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县委农工部统一制定了新农村建设方案,群众觉得县上的方案不符合当地实际不愿意选择。为此,刘刚与时任县委农工部部长的叔父还发生了分歧,两人因工作把关系闹僵了。刘刚认为农民用多年积蓄建房是人老几辈的大事,一定要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问题,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的血汗钱用好,把房建好。在不违背大政策的前提下,他积极进行上下对接,根据村民意见,对县上的方案进行调整,亲自搞设计、做规划、为每一处建设点都确定了适合当地建设的方案。在中庄村新村建设中,刘刚带领镇上包片领导和驻村干部设定程序,民主议事,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先后召开30多次村民会议,从规划、平地、选料、选择工队的各个环节,都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每次议定事项,做出会议记录,由村民签名按手印认可。在牛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给村民节约开支,刘刚和镇干部不辞劳苦,精打细算,带领村民代表三上银川、四下西安,购回价廉质优的建筑材料,平均为每户节省开支3000多元。在枣湾村移民搬迁中,他每天到村上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亲自参与每一道工序,就连建设三圈一厕、沼气池和蔬菜弓棚的设计,行道旁绿化花木品种选择、栽植行距株距确定,他都亲力亲为,精益求精,高标准严要求。当他得知3户残疾人因生活困难无力建设新居时,主动多方协调资金,为每户资助2万元,各建一间新房。一些原来住在窑洞里几乎过着原始生活的村民,几辈人做梦都想不到一下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用太阳能洗澡、享用现代家电的好日子。他们感慨地说:“党和政府让我们实现了第二次翻身。”在建好新村解决群众的吃住困难后,刘刚又带领干部多方筹资为每家每户送去了100只鸡、2头猪,建起了棚菜。积极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加长收益链,设法解决群众缺钱花的问题。

多年来,刘刚团结带领一班人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树立了农村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群众从心底里感激他、拥戴他,敲锣打鼓送来十面锦旗牌匾,上面写着“一心为民的好书记”、“群众信赖的贴心人”等话语。刘刚却说:“我没有多大能耐,只是把党对农村的好政策原原本本贯彻了、落实了。没想到群众给我们干部如此高评价。人说的成就感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舒服感”。

三、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

在农村基层的20多年里,刘刚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各项农村政策,勤学善思,刻苦钻研,坚持向农民学习,向实践学,向书本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成为一位懂政策、有技术、知市场、行行通的复合型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一些涉农部门的领导说:“做农村工作刘刚是个好把式,不论放到哪个岗位上他都能胜任。”他用心工作,用脑干事,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时,当发现部分地块苗木参差不齐,而且在随后的几年里出现反复。为弄清根源,刘刚将不同树种、不同树龄的死树苗和兔粪带回镇上,反复对比分析,终于查清瞎狯、兔子咬死幼树、栽植方法和部分树种选择不当等是造成苗木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时在所有地块进行了补载适生树种、投药捕杀瞎狯、野兔,促使全镇退耕还林苗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在发展苹果产业时,他先成为行家,带领乡镇干部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栽植。为了保证每一颗树通风透光,他用“勾股定理”教农民定株定行。

在农村工作中,刘刚既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办事,又能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之初,面积不实、虚报冒领、“活人栽死树”等问题相当普遍,严重困扰着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也在群众中造成矛盾,影响农村的安定团结。为破解这一难题,刘刚带领镇干部对全镇进行了一次退耕还林面积集中普查核实,创新方法,在全镇推行七人签字、层层把关的做法。为了确保造林面积准确无误,镇上规定,在农户造林面积核实单上,必须由户主、小组长、村支书、村主任、包村干部、包片领导、镇长逐人签字,以此作为兑现钱粮的依据,从源头上解决了退耕还林面积不实的问题,彻底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和担心,为规范有序推进全县退耕还林工作创出了新路。在2005年实施移民搬迁工作中,他创新思路,超前谋划,把移民搬迁与新村建设紧密结合,提高标准,坚持山、水、田、林、路、住宅和产业综合配套,一步到位,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为山区农村的建设发展创造了宝贵经验。

刘刚在工作中处处透着一股子创优质、争第一的劲头,特别是在他担任杏河镇党委书记后,坚持“商贸兴镇、产业富镇、生态名镇、科教强镇”的发展思路,杏河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许多工作都走在了全县前列。杏河镇在全县乡镇创造了十多个第一,如第一家购买洒水车和垃圾清运车,第一个建规范的集贸市场,第一个在镇街道划停车位,第一个在全镇新村建太阳能路灯等。近年来,全镇新建苹果园5548亩,老园改造800多亩,新建日光温棚172座,大弓棚558座,新建沼气557口,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10个。为鼓励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刘刚2003年千方百计协调征地26亩、贴息贷款180万元,全力扶持建起陕北地区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集商品猪、种猪、培育养殖技术推广为一体的兴强生态养殖厂,并以此为基地,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全镇新发展规模以上养猪户400多户3000多头。目前,全镇发展养殖、加工、运输、商贸等非公有制企业200多户,去年产值达3900多万元。200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853元。

四、以身作则,贴近群众,着力打造为民服务的过硬队伍

在乡镇工作的20多年里,刘刚与农民群众一起摸爬滚打,真真正正沉在人民群众中间、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实际指挥、带头苦干。杏河镇干部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一身绿色迷彩工作服。刘刚介绍说,穿上迷彩服好处太多了,防雨、宽松、耐脏、便宜、好干活,好与农民打交道。刘刚从没有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国家干部,而是和乡镇干部经常深入农民中间,工作在田间地头,风吹日晒一脸黑,一身土,与农民在一起没有两样。每次下村,群众对刘刚都很亲热,主动围绕过来说长道短,许多村的老人和孩子都认得这个皮肤粗糙、古铜脸色的刘书记,记住了随他跑村子的吉普车号。刘刚干工作很蛮,有时一天要跑好几个村,有的村子天天跑。在2005年退耕还林工作中,刘刚天天上山爬坡检查指导,对全镇上万亩退耕还林地块了如指掌。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时,每一个示范点都派有干部蹲点,刘刚对每个施工环节都亲自把关,正是这种沉下去的扎实作风,是全镇1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没有一个烂尾工程,没有一个跨工程,没有抛下一个建不起房的贫困户,更没有一例上访。走进刘刚的办公室有一种居家的感觉,他的衣柜里塞满了一年四季穿的棉衣、毛衣、单衣,在他及镇长的带动下,其他干部也都把“家”安到了办公室,全镇机关没有一个走读干部。

雷厉风行、立说立办、工作起来不要命,是刘刚的显著特点。刘刚是个急性子,干工作不过夜。他经常利用晚上开会,腾出白天时间抓落实。凡是定下的事一抓到底、抓出结果、抓出质量,从不拖拉、不敷衍。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他一一制定措施,明确完成时限,逐项落实到人‘亲自跟踪督查。镇村干部和群众说:“刘书记是个拼命三郎,工作起来不要命。”2008年在镇区街道拓宽改造中,拆迁工作阻力很大,为加快工程进度,刘刚忙里忙外累得病倒了,但他还是连续几天打着吊针召开协调会,带领群众深夜挨家逐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几个晚上到凌晨一两点才回到办公室。生活无规律,不能按时吃饭,使刘刚患上严重的胃病,有时疼得在床上打滚,镇干部忙拉他到县城治疗,但病大紧一过,他又返回镇上投入工作。

熟悉刘刚的干部都知道,他敢于碰硬,敢于下茬,从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在多年的农村工作中,刘刚身上依然保持着善打硬仗,敢于攻坚的军人作风,下属说他是“狮子的吼声,黄牛的作风”,各项工作以身作则,强力推进,真正做到了高标准、快节奏、高效率。2005年,针对部分村财务混乱、石油征地款兑现不及时引起的群众上访问题,他带领镇干部全面清理了18个村的财务,先后对5名挪用征地款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纪律处分甚至撤职处理。这件事情,在全镇和全县震动很大,既教育了村镇干部,又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

“作为班长,我必须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刘刚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刘刚总是甘当标杆,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和感染别人。他对班子成员既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让他们放手干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大力支持。在刘刚的影响带动下,班子成员之间形成了思想上合力、工作上分工、行动上合拍的良好作风。对待干部,刘刚做到了生活上关心,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他经常和干部谈心,了解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逢年过节他自己值班,让副职和其他干部回家休息。刘刚十分注重在日常生活实践中锻炼培养干部,给他们压担子、教方法。他任杏河镇党委书记以来,先后向县委推荐使用干部23名。县上其他乡镇与机关的年轻干部认为杏河镇是干部干事成才的平台,争相要来这里工作。为了给干部职工创造高效方便的工作条件,使他们安心乡镇工作,在刘刚的提议下,镇上给每个副职配备了一台电脑、一辆摩托车、一架照相机;办好镇机关职工灶,迎来送往全在机关灶上吃,机关干部每顿饭只收一元钱;在镇机关院内安上健身器材、乒乓球台,搞好干部健身娱乐活动。去年他从延安参加培训回来,自己掏钱给班子成员每人买了一双布鞋。他说,“镇干部常年穿军用胶鞋下村捂脚,回到镇上穿舒服。”刘刚对下属到位的关心,让下属感到无比。他还召开班子成员家属廉政会,教育家属人人争做“廉内助”。2007年乡镇换届中,他的堂弟当时既是镇党委文书又是后备干部,但在党委上报填写意见中,在同等条件下他竭力优先推荐其他3名干部。刘刚对干部的关心、激励,凝聚了人心,这个团队成为群众认可的有活力、能干事、能干成事的最佳团队。

刘刚同志是党的宗旨的忠实践行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真实体现者,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范。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对党的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质,无怨无悔、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心系群众、一切为民的公仆本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面貌,权为民用、廉洁从政的高尚情操。通过调查了解,县、镇、村干部及群众对刘刚这个先进典型公认度高。大家一致认为,刘刚同志的先进事迹真实感人,典型生动,具有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学习、宣传刘刚同志,对于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促进我省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重塑形象,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西部强省、构建和谐陕西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五篇:孙维刚先进事迹

向全国师德标兵孙维刚老师学习材料

一、孙维刚简介:

孙维刚,男,1938年12月出生,山东海阳郭城人,2002年1月因患癌症医治无效逝世,享年64岁。

孙维刚生前系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中国数学会理事,全国人大代表,是北京市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数学奥林匹克首批高级教练。曾被评为建国50年来50位“首都楷模”之一,北京市十大杰出教师,北京市模范班主任,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佳职业道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等。1997年9月10日,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工会联合作出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向孙维刚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孙维刚从1962年开始任教于北京二十二中学,历时整整40年。自1980年开始,他进行了从初一到高三的三轮半六年一循环教学教育改革实验,经过20年的长期探索、反复实验和比较研究,取得了大面积、全方位、高质量的育人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他先后出版了《全班55%怎样考上北大、清华》、《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孙维刚数学》等专著。

孙维刚生前是北京二十二中——一所普通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在学校里,他甚至连组长这样的“头衔”都不曾有过,最高的“职务”就是班主任。但就是这样一位教师,创造出了令人称奇的育人成绩。

二、孙维刚育人思想

 一定要把培养孩子具备美好人品的工作作为自己人生最伟大的事业。 “诚实,正派,正直;树立远大理想,为人民多作贡献;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为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使别人生活得更幸福。” 这既是孙维刚的建班原则,也是他的育人原则,更是他的做人原则。

 家长集体的形成和家庭教育的改进,是孙维刚教育实验的突破性创新。他从来不把家长会当作棒子用来敲打学生。他的家长会主要是与家长沟通教育计划,改进家教环境,传播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从而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同盟军。一轮实验结束,许多家长说如同上了六年家政大学。

 在他看来,教学的目标应该是:“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智力素质,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把不聪明的孩子变聪明,让聪明的孩子更聪明。”

 孙维刚认为,学科间本无明显界限,它们总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只有掌握其中的规律,才能把握内在的灵魂。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和运用知识本质的必然联系,掌握了内在规律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 他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大家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传递聪明。他提倡的一题多解、多解归

一、多题归一,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堂教学形式。有些题,学生们可以找出十几种甚至二十几种解法,在此基础上再一起寻找这些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和必经之路。然后,在多解归一的基础上,总结一些题目的共同特点,从而找出普遍的规律,即多题归一。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但思维得到发展,更感受到共同探索、获取成功的乐趣。

下载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团长江汉刚先进事迹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团长江汉刚先进事迹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徐刚先进事迹

    学习徐刚先进事迹感想近日我们了解了徐刚学长的先进事迹,而且面对面的进行了交流,内心被深深的被震憾了。在这平凡的大学四年学习生活中,,徐钢坚持自立自强,靠自己的汗水和艰辛......

    张鑫刚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张鑫刚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最近,通过学习张鑫刚同志先进事迹,使我深受感动,倍受激励,深深地体会到优秀人民警察的事迹平凡又伟大,感人的事迹催人泪下,他的事迹动人、令人感动,值......

    方永刚先进事迹介绍

    方永刚先进事迹介绍 方永刚,男,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人,1963年4月出生,1985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同年7月入伍,1992年12月入党,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军事学博士,现为海军大连舰艇学......

    董立刚老师先进事迹范文合集

    董立刚老师先进事迹 董立刚老师系我校的德育教导,任教政治学科,中学高级教师。从教19年来,她始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以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规范自己,锤炼自己,......

    优秀党员方永刚先进事迹

    优秀党员方永刚先进事迹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央视评论员 时间:2007-04-12理论教学与研究的前沿地带,方永刚是一颗星,一团火,20多年的教师生涯,他以生命燃烧的代价奋力耕耘三尺......

    邓毅刚老师先进事迹

    用毅力和汗水诠释人师的真谛——记岳阳市岳州中学骨干教师邓毅刚邓毅刚同志,男,38岁,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扎根于民办教育,2000年加入当时刚创办的岳......

    学习龙增刚先进事迹

    《 学习龙增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都匀三小 刘延群4 2015年8月13日,瓮安县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龙增刚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瓮安县人民失去了一位好干部,贵州省人民失去了一位......

    仇红刚同志先进事迹

    仇红刚同志先进事迹仇红刚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政策,拥护改革开放,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模范执行学校行政的各项决议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