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9-05-13 14:1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经验交流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经验交流材料》。

第一篇: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经验交流材料

目录

一、2006年表彰对象

1.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1)2.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科普工作队………………(7)3.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14)4.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科普工作队…………(21)5.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27)6.四川省民族科普工作队………………………………(34)7.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38)8.青海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47)9.宁夏回族自治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54)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62)

二、2007年表彰对象

1.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71)2.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77)3.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科普工作队……………(83)4.贵州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90)5.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94)6.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回民科普工作队……………(101)7.甘肃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108)

— 1 — 8.青海省西宁市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114)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121)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125)

— 2 — 立足实际

创品牌活动

促少数民族科学素质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锡林郭勒盟位于中国的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面积20.3万平方公里,东西长700公里,南北宽500公里,北与蒙古国接壤。全盟现辖2市9旗1县和1个绿色产业开发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总数100.6万,其中蒙古族人口占30%,人口密度仅4.95人/平方公里。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居住区,蒙语为地方主要用语之一。

锡林郭勒盟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成立于2003年3月,是隶属于锡林郭勒盟科协的二级事业单位,与锡盟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四年多来,科普工作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的宗旨,以提高广大农牧民和青少年科学素质为己任,立足于本地区实际,通过不断增加和完善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活动形式及内容,在少数民族科学普及和少数民族青少年科技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和信任,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爱戴。为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科学素质和边疆少数民族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2006年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授予‚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集体的称号。

一、无私奉献,扎实有效地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宣传工作 首先是加大“走”的力度。科普工作队根据边远农牧区交通线长、信息闭塞、农牧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状况,充分发挥科普工作队

— 3 — ‚草原轻骑兵‛的优势,以科普大篷车为载体,深入牧区、走进社区、迈进学校、扎进科技园区,走进部队和企业开展深入细致的科普宣传活动。四年来,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行程38000多公里,走遍了锡盟13个旗县市区的143个苏木、乡镇,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普宣传,举办科普展品展示110余次,举办讲座25场,科普展览30次、义诊13次,播放科普光盘60余场,赠送蒙汉文科普图书10000余册,赠送蒙汉文实用技术丛书22000多套,宣传挂图2400多张,根据实际编写、印臸蒙文适用技术图书15000余册,自臸简易链式宣传挂图120余延长米,受益的人民群众达16万多人。其次是加大“编”的能力。科普工作队根据各旗县市区不同产业结构和实用技术需求,每年都选择编译和印臸汉、蒙科普宣传品1万余册, 内容涉及农作物、优质牧草栽培,畜禽饲养与疾病防治,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等。第三加大“购”的数量。通过多种渠道购臸汉、蒙文的系列科普挂图、科技影视片,让农牧民能够直观形象地接受科普知识和学习实用技术。第四是增加“活力”。就是加强科普活动的灵活性,以便在突发事件中调整工作思路,适时转移宣传的重点。2003年春季,‚非典‛暴发,科普工作队不畏艰险启动科普大篷车先后深入到15个苏木乡镇,广泛开展‚非典‛预防知识的宣传。2004年锡林郭勒盟东部发生地震,科普工作队率先到灾区一线,行程3200多公里,深入4个旗市的4个苏木、3个移民示范园开展以抗震宣传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宣传活动。2005年锡林郭勒地区也发生了不小规模的禽流感,科普工作队加班臸作、印臸有关宣传材料,启动科普大篷车开展‚防治禽流感科普知识宣传‛,通过在疫区主要街道播放‚科学防治禽流感知识问答‛ 宣传录音,发放防治禽流感科普知识宣传单等形式,向广大群众介绍禽流感防治的有关知识。由于锡盟科普工作— 4 — 队卓越的工作,极大地增强了我盟广大农牧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意识,提高了农牧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在促进我盟农牧民增收,提高农牧民科学素质,创建锡盟社会主义新牧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切合实际,力求实效地开展农牧区科普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按照我盟保护生态草原,实施 ‚围封转移‛战略和全民素质工程的要求,科普工作队先后深入到全盟13个旗县市的60多个苏木乡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培训活动以提高农牧民科技兴牧意识和生产力为目的,采取办培训班、播放实用技术光盘、发放实用技术资料、明白卡、邀请专家对农牧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疑释惑等办法,结合地区实际编写、翻译、刻录蒙文适用技术资料和光盘,使得13项农牧业推广技术让农牧民听得懂、学得会,并能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在推广中,工作队员们还进行耐心细致地讲,手把手地教,示范的作用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在奶牛示范园区,请专家讲解奶牛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 ;在牧区重点讲牲畜改良、肉羊育肥和棚舍建设;在农区主讲瓜果和林木的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技术和化肥、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等等,这些培训活动结合当地实际需要,紧紧围绕调整结构,提高农牧民收入而进行的,因而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四年多来,共组织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60期,参加的农牧民群众已达12300多人,同时发放18500多份蒙汉文实用技术资料。为了更快、更好的把实用技术送到农牧民手中,工作队还坚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紧紧抓住七、八月间我盟各地召开草原那达慕,农牧民群众比较集中的有利时机,启动科普大篷车深入那达慕会场,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科普大篷车

— 5 — 以其新颖的宣传形式,丰富的宣传内容成为那达慕会场的一大亮点,吸引众多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科普宣传效果。同时草原那达慕也将成为科普大篷车又一崭新的宣传阵地。

三、开创性地拓宽科普领域,努力推进社区科普工作

四年多来,科普工作队启动科普大蓬车走进社区,向社区居民送法律、送文化、送科学。在科普活动周、科普日、4.26知识产权日、12.4法臸宣传日等大型活动中,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的多媒体功能和自身的宣传优势,在街头上、在社区里开展科普画廊、广播宣传、科普展板、科普展品的展示活动,并吸引了社区居民和过往群众前来观看。通过悬挂标语口号、发放科普宣传资料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科普大篷车在这个地区几乎是家喻户晓。把科技知识送到农牧区,改善广大农牧民群众科技文化生活,科普工作队坚持开展科普大篷车九月科普草原行,活动以‚科技下乡、服务三农‛为主题,大篷车每到一处便把社区、广场、公园、集市作为宣传阵地,通过播放科普宣传录音,发放科普图书、资料,举办科普挂图展览,播放科普电影等形式向广大农牧民群众传授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理念,受到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四年多来,‚九月科普草原行‛以其科普活动形式多样,直接面向广大青少年和居民群众,努力营造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社区居民和青少年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拓展科普宣传领域,科普工作队还带领科普大篷车5次走进边防连队和哨所,把科学知识送到基层官兵手中,向部队赠送实用技术图书2000余册,受到了广大官兵的称赞,对活跃部队科技文化生活,加强军民共建,巩固边防起到积极作用。

— 6 —

四、依托“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促进少数民族科学素质提升 2006年锡林郭勒盟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列入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集体奖补对象,为工作队今后的发展的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一)使科普活动向更精、更细、更贴近生产、生活方面发展。2007年科普工作队有重点的在奶牛养殖示范园区开展科普惠农行动,从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相关需求着手,邀请农牧业、医疗卫生等领域专家,深入各个苏木镇场,开展专家讲座、现场技术指导、医疗义诊、赠送科技图书、药品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三农三牧活动。根据当地农牧民患心脑血管疾病较多的实际为地农牧民播放《高血压》《冠心病》科普影片,使他们能很快掌握预防疾病的有关知识;并经常请内蒙古农大专家为奶牛养殖户现场解答了牧户最为关心的一些常见、难点问题,不仅使广大农牧民学到适用技术知识,还避免了不该发生的损失,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向农牧民发放了奶牛饲养、围封转移、肉兔养殖技术、肉羊育肥、獭兔养殖技术、及珍惜生命关爱健康、农牧民技术服务热线宣传单等。展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列图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科技人员现场入户技术指导、医疗义诊、赠送药品,切实为农牧民提供了服务,深受农牧民欢迎。

(二)依托项目带动全盟各旗县培训工作

2007年科普工作队依托项目经费,在全盟各旗县市区进行了农牧民培训工作。培训内容随时更新、扩展,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紧密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要求,突出重点,力求创新。围绕着农牧业结构调整、市

— 7 — 场需求、农牧区多元发展、城镇化的发展趋势,繁荣农村牧区农畜产品销售市场等方面确定培训内容。如西乌旗牧民群众培训工作围绕‚促进牧民增收,实现牧业快速发展‛这一主题,以提高全旗全民科学素质和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为突破口,利用‚3.15知识产权周‛、‚5.18科技活动科普宣传周‛‚各苏木(镇)祭敖包‚等契机,在全旗扎实开展了一系列的畜牧实用技术培训,深入各苏木、场、镇进行划区轮牧1300余人次,青贮种植100余人次,草场改良110余人次,牲畜改良1200余人次,牛羊舍饲圈养1300人次,水源开发70余人次,节水灌溉260余人次,合理利用草牧场370余人次、牧区宽带网络建设60余人次,下乡36次,共培训4700余人次;以实施草原管理和社区发展项目为主,为项目区广大牧民举办参与式管理理论知识、水源开发与节水、休牧与划区轮牧、草场改良、牲畜疫病防治、羔羊育肥技术、奶牛、黄牛的常规饲养管理6期培训班共培训牧民900人次。西苏农牧民培训工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的要求,针对全旗农村牧区农牧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和农牧民人口转移需求,整合全旗各部门农牧民培训资源,集中人才物力,从农村牧区农牧业生产实际和农牧民人口转移的具体情况出发,先后开展了青贮种植、黄牛改良、家兔养殖、绒毛加工、企业就业等相关内容的实用技术培训。

总之,《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颁布及‚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大显身手的舞台,作为基层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我们一定不辱使命,扎根边疆、献身草原,为提高我盟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地区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 8 — 让“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真正惠及“三农”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科普工作队)

延边是我国朝鲜族主要聚居的地方,位于吉林省的东部,地处长白山区,全州土地总面积42700平方公里,州内辖6个市、2个县,全州总人口为218.5万人,其中汉族占58.5%,朝鲜族占38.6%,其它少数民族占2.9%。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科普工作队是在中国科协和省科协的关怀下,在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州科协的积极努力,于2003年7月正式成立。四年多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当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积极主动地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作己任,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为主要内容,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了科普工作。近年来,我们在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中,面向‚三农‛,努力做到了以下五个转化:

一、在农村科普工作的形式与内容上从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化。当今科学技术具有发展越来越快、周期越来越短、交叉与整合越来越普遍等特点。因此,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从实际出发,加大利用广电传媒、影像传媒、网络传媒、报刊传媒、展教传媒、广告传媒力度,切实推进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不断调整与提升农村科普工作的

— 9 — 形式与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行之有效的科普工作,使其更加贴近农村、贴近农业、贴近农民。近几年,我们在农村努力将科普的形式和内容向多样型转化。

1.抓住有利时机,面向农民开展科技培训、技术咨询。

我们充分利用‚科技之冬‛、‚全国科普日‛、‚全省科普周‛、‚全州科普月‛这一有利契机,在全州8个县市、乡镇、村屯开展了‚科普惠农兴村‛培训、咨询、指导。从2006年至今共邀请省科技专家13名,举办培训、咨询17次;邀请和组织州内科技专家、教授、研究员62人次,到各县市、乡镇、村培训、咨询76次;组织县市科技人员124人次,培训、咨询177次;组织乡镇科技人员和专业户150人次,培训、咨询、现场经验交流617人次,全州受益人数达119,800多人。

2.充分利用传媒,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我们从2003年开始,在延边广播电视台设了《科普大篷车》专题节目,每周一期,一年共播放54期,全州覆盖面达98%。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又与中国科协声像中心和省科协有关部门科普中心配合,在科技示范校和有设备条件的62所学校开设了《科普大篷车》栏目。

为了加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的宣传力度,及时宣传报导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的有关政策和进展情况,今年,我们在东北朝鲜族科技报和大众科学科技杂志增设了‚科普惠农兴村‛专栏,东北科技报在第一版主要宣传‚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有关方针政策,第二版主要报导在我州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中涌现出的科技致富大王、能手的成功经验、典型事迹、时事、科技知识和季节性的农业科技咨询等;大众科学杂志也及时宣传报导我州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

— 10 — 为努力营造广大农民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让科普工作真正惠及农业、农村、农民,2007年我们给全州新农村建设的省级、州级科技示范村和边远贫困的181个山村订阅了一报一刊,即:汉族村给订阅《吉林科技报》和《农村科学实验》杂志(汉文),朝鲜族村给订阅《东北朝鲜族科技报》和延边《大众科学》杂志(朝鲜文),价值达15,225元。通过这一报一刊,能够给农民送去新的科学技术、科技信息、科技项目;我们还为农民发放了科普书籍、科普手册、资料,印发科普宣传品等155,300份。

为了有效地利用时间、空间开展科普活动,我们在原有展板的基础上,又臸作了80块展板,与上海市科协科技画廊办公室订购了科普挂图,在各县市开展了科普宣传广场日、科普进农村、社区、学校、军营等活动。今年,共展出展板挂图21次520块,受益人数达26,268人。

3.充分利用‚科普大篷车‛优势,为边疆山区的青少年送科技。我们充分利用科普大篷车这一‚流动科技馆‛的优势,积极开展了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特别是为边疆山区的青少年送科技。我们先后到8个县市的64所中小学校开展科技进校园、科普演示展教、科普挂图展览等活动,受益学生达37,530名。近几年,州科技馆经常向社会开放,但偏远的山区、年小的学生很难到州科技馆活动。作为‚流动科技馆‛的科普大篷车,充分利用展品展项,集趣味性、科学性、操作性的演示为一体,展品将抽象的科学原理具体化。‚流动科技馆‛每到一处,都吸引了成百上千的学生参与,他们在兴趣中得到娱乐,在娱乐中得到启示,在启示中学到科学知识,把‚流动科技馆‛送到了偏远的山陲边疆,深受乡村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农村少年儿童来往于摆设展品的活动室中恋恋不舍。

二、在农村科普工作的方式与方法上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随着农村科普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农民科技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民对科普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强,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及时调整思维,转变观念,加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建设力度,提升农村科普工作的层次与品位。近年来,延边州科协及时调整、充实了农村科普讲师团成员,并吸纳了大专院校、科研部门的专家、教授。我们在开展农村科普培训、咨询、技术指导中,特邀请省、州内的专家、教授和讲师团成员,充分利用‚科技之冬‛‚全国科普日‛‚全省科普周‛‚全州科普月‛这一有利契机,深入到 8个县市、各乡镇、村屯开展了‚科普惠农兴村‛培训,2006年至今共邀请省科技专家13名,举办培训、咨询17次;邀请和组织州内科技专家、教授、研究员62人次,到各县市、乡镇、村培训、咨询76次;组织县市科技人员124人次,培训177次,运行26,775公里。农民们深有感触地说:‚大学教授到山村给我们农民讲课,真正长了见识,过几年,我们也能成为一名农业研究员了‛。

三、在农村科普工作的区域与对象上要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化。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民的从业范围、致富途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村经济发展更加显现出区域性、层次性的特点,处于不同经济、文化水平区域的农民群体,其价值取向的思维方式有不同的追求,对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在内容上有不同的需求,这就给农村科普工作提出了按照需求因地因人普及的问题,因此,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只求面上的普及不求实际的需求、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一刀切作法,必须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水平,分类型、分层次、分需求,开辟多渠道、分层次、划类型的农村科普工作新途径,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促使— 12 — 各类农民群体都能依托科技敢干、能干、会干、巧干。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全州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目标,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深入农村调查摸底,了解农民在干什么、想干什么、需要什么,通过调查了解,认真安排,精心组织。即:区分专业村和非专业村的讲课内容和形式,区分年龄大的和年青人之间的讲课内容和形式,区分汉族和朝鲜族的讲课内容和形式,区分区域、地区之间的讲课内容和形式,有重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分类型的组织科普活动。

四、在农村科普工作中力求科技与成果从高墙内向高墙外转化。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条件下,我们积极探索与建立教学、科研、科普联动机臸,激励更多的教授、专家学者带着技术、带着成果、带着信息到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使墙里花在墙外开放、结果,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使农村科普工作形式更加新颖,内容更加丰富,力度更加强劲,效果更加明显。在我州的科普讲师团30名成员中,有18名是州内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在今年的农村科普培训、咨询中,我们邀请省、州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达100多人次。他们带着技术、信息、科研课题、科研成果到乡镇、农村进行科普讲座、科技咨询、技术指导,使农民学有理论、学有信息、学有目标、学有成果。今年,我们与州农科院联手,研究推广了我州盛产的苹果梨品质优化技术。龙井市、和龙市是朝鲜族聚集的地方,盛产水稻,近几年,利用与农科院所较近的优势,邀请专家、教授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建立了绿色水稻基地和优质大米基地,从而使农民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得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五、把弱小的科普工作队向多联合、多协调、多功能的强队伍转化。2003年7月,延边州科协经州编委批准开始组建科普工作队,人员编臸3人,设备条件非常简陋,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工作也不知从何抓起。在中国科协和省、州科协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自从配备了科普大篷车以后,我们边摸索、边调研、边开展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规。面对人员少、力量弱、设备差的科普工作队,我们采取了多联合、多配合、多协调的工作方法,即:在科普培训工作中,与州普及部多配合、与各县市科协多联合开展工作;在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中,与州科技馆、青少年科技中心多联合开展工作;近几年各县市也先后成立了科普工作队,进一步强化了我州的科普工作队力量。去年,中国科协给延边州科普工作队奖补了50万元,我们用这笔资金增加了科普设施,充实了科普经费,从而开展了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的科普活动,使工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设备齐全、功能增强、效果明显。目前,为了进一步强化延边州科普工作队的力量,有利于开展工作,正在筹建延边州科普工作队小分队,即:科普工作宣传小分队、科普工作培训指导小分队、青少年科普工作小分队,这三支小分队的成立,将会弥补我州科普工作队人员少、力量弱的劣势,开创多联合、多协调、多功能的科普工作队新局面,形成‚科协牵动、工作队出动、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的全方位行动。

几点体会: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以来,我们感到具有以下特点和体会:一是领导重视,经常过问、亲自参与。敦化市、延吉市、汪清县把这项工作纳入到了市(县)委、市(县)政府的重要工作中,以市(县)委、市(县)政府的文件下发了方案。汪清县主管农业的姜韵副县长和天桥岭林业局金— 14 — 明林、于树国副书记自始至终参加食用菌培训班,聚精会神地听省农业大学刘晓龙教授的课。课后,姜韵副县长说:‚我真怕你们把我赶出课堂,这么好的课不听态不应该了,教授下来亲自讲课,不仅农民要听,领导干部更应该听。‛;二是培训工作针对性强。各地根据本地的实际需求、产业特点‚点菜‛,我们密切配合‚对症下药‛;三是层次高。即科普讲师队伍的层次、水平、质量都比往年高,省、州副教授以上的专家100多人深入到各县市、乡镇、村屯讲课;四是投入多。在今年的培训中,省、州科协、各县市、乡镇政府财政都进行了相应的投入,据统计,全州共投入培训经费363,797元;五是农民的积极性高。很多次培训、咨询都比原计划参加的人数要多,人员只有进没有出,显得场地小而拥挤。省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刘晓龙教授在汪清县天桥岭林业局讲食用菌课,当地的林场工人、附近的农民参加了160多人,座满了林业局的会议室。

在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中,我们以提高全州农村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不断加强农村科普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广大农民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让科普工作真正惠及农业、农村、农民,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 15 — 湖北省恩施州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情况介绍

(湖北恩施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控荆楚,南接潇湘,西通蜀渝,北抵长江,居于老、少、边、穷地区。全州辖巴东、建始、宣恩、咸丰、来凤、鹤峰六县和恩施、利川两市,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分布有土家族、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总人口387多万,其中少数民族占53%。

恩施州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成立于2004年4月,现有队员74人,并分别在州农科院、湖北民院、恩施职院、州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建立分队,全体队员全部具有中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可服务于农学、医学等领域的方方面面,是全州重要的一支科普服务队伍。工作队获2005年度、2006年度恩施州县市科协及州科协机关工作目标考核科普兴农工程奖,并入选中国科协2006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2007年恩施州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在恩施州科协的领导下,在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围绕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围绕全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提高各族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截止目前,共举办科普讲座81场,比2006年增加19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60次,培训人员4000人次,比2006年增加500人次;组织参加送科技下乡、科普日、科技周等大型科普活动33次,比2006年增加6次,共有397人次工作队员参加,— 16 — 比2006年增加110人次;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12次,比2006年增加3次;编印科普资料4种,2.5万册;办实用技术推广示范基地1个,为4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一、领导重视、完善科普工作队的运行机制

2007年,上级科协对恩施州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工作十分重视,5月15日,省科协有关领导到恩施州调研工作时,专题听取了恩施州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工作汇报,对科普工作队开展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建议和要求。6月19日至22日,中国科协科普部领导先后到来凤、恩施、利川调研考查了恩施州农村科普和州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工作。在上级科协的关心支持下,恩施州科协更加重视科普工作队的建设,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工作,使科普工作队的运行机臸更加完善。今年,恩施州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工作机臸进一步规范,臸定了2007年工作计划,四个分队也分别臸定了工作计划,完善了各项活动的记录,并首次将科普工作队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工作规划。

二、工作开展的情况

2007年,恩施州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紧紧围绕全州工作大局和恩施州科协工作重点,认真履行的《科普法》赋予的职责,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州科协提出的‚百园、千村、万户‛科普兴农工程为重点,组织开展了科普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科技咨询、送科技下乡、科技进社区等一系列科普活动。

1.以点带面,办好农村科普工作联系点。建立农村科普工作联系点是我们工作队的一贯做法,我们先后在恩施市三岔乡汾水河村和白杨乡九根树村建立联系点,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今年,有了中国科协和财政部

— 17 —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资金的大力支持,我们办联系点的信心倍增,底气更足,开展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更加丰富,上半年我们把联系点办在了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咸丰县忠堡镇铁厂溪村(又名板桥村)。这里是老苏区,贺龙元帅曾经在这里战斗过,取得过忠堡大捷胜利。但是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和三沟两岔的特殊地形,导致该村非常贫困,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2万元,人平纯收入仅895元,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电视普及率仅为20%。面对如此贫困的状况,科普工作队并没有失去信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以提高农民科技的素质为先导,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先后举办了黄金梨栽培技术、牲猪饲养方法、水稻和玉米病害防治技术等专题讲座;二是出资在该村建立了一个固定的恩施州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宣传栏;三是赠送300多册科普图书,帮助村委会建立了一个科普读书室;四是为当地培训了一名农民兽医员;五是利用州农科院新育成的高产、优质玉米鄂玉28号新品种,在该村办推广示范基地100亩,开展良种良法服务,每亩增产200—300斤,增收160元。该项目已向省科协‚金桥工程‛办公室作了立项申报;六是在该村举办送药、送医、送科技活动两次,发各类资料5000余份,送药、送生产资料等价值5万余元。虽然科普工作队在该村开展的工作不能立竿见影,但是通过我们的工作,加大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了该村经济发展的后劲。

2.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服务,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是农民学习实用技术的学校,是农产品销售的渠道,是农民增收的保险箱,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措施。巴东县清太坪镇大堰塘村生猪养殖科普示范基地是州科协挂牌命名的基地,为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 18 — 用,工作队在基地建立一个恩施州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科普宣传栏;在基地科普学校开办3期为期3天的养殖大户培训班,培训150人;帮助基地成立了生猪养殖专业技术协会,基地规定只有协会的会员并通过培训的专业养殖户,才能成为基地的养殖大户。目前该基地具备了年示范育肥生猪1000头,带动周边养殖大户育肥9000头,年出栏1万头外三元瘦肉型商品生猪的能力。州农科院科普分队的队员们利用‚两杂种子臸种‛、‚青蒿素原材料‚、‚马铃薯原原种‛、‚无性系茶苗良种繁育‛等技术,先后在建始长梁,恩施崔坝、三岔,利川汪营,巴东绿葱坡、清太坪,宣恩椒园,来凤大河等地开展技术推广20余项,示范面积达3万余亩。工作队员们采用进村住户、现场指导等不同形式,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我们的队员走到哪里,哪里的农民就能得到实惠。如田祚茂同志率领马铃薯科普小分队在巴东县绿葱坡镇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应用技术‛,开始农民朋友对这项技术持观望态度,他们就在一个科技示范户的田里办示范样板,从做箱、切种、播种、培土、覆膜到移栽和管理进行系统指导,到收获的时候,这位农民朋友只用了别人一半的种子,花同样的劳力,却收到了比别人多了近一倍的洋芋,从此这项技术就在周围广泛普及。今年科普工作队开展技术指导的基地还有:恩施市盛家坝猫儿岩板粟基地,恩施市灯笼坝茶叶基地,咸丰县清坪中药材无公害水果基地。

3.以提高各族人民科学文化素质为宗旨,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科普活动。一年一度的科技周、全国科普日、州政协组织的三下乡大型活动是工作队每年必参加的活动。据统计:恩施职院科普分队参加三下乡活动3次,55人次队员参加,发技术资料4500份,培训588人次;湖北民院科普分队,参加三下乡活动2次,45人次队员参加,发技术资料4000份,— 19 — 培训300人次;州农科院科普分队组织参加三下乡活动5次,80人次队员参加,发技术资料20000余份,举办专题讲座10场,培训农民3000余人;州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科普分队参加三下乡活动6次,并于7、8、9三个月在恩施市的10个乡镇开展了‚送医送药下农村,构建和谐新农村‛活动,开展巡回义诊和健康咨询活动,义诊病人3000人次,参加工作队员累计达150人次。3月26日,科普工作队一行20人参加了建始县在高坪镇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工作队员对照带来的30多种新品种样品耐心的讲解有关玉米、魔芋、马铃薯、药材的种植、病虫害防疫、最新品种选良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免费向农民发放2000多册十几种实用技术资料和1000多份新品种宣传单;工作队员滕建勋同志还举办了一场魔芋栽培技术培训,培训农民100多人。湖北电视台、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和湖北科技报的记者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现场报道。9月28日,科普工作队承办了恩施州2007年全国科普日送科技下乡活动。活动当天,在州科协领导的带领下,科普工作队涉农、涉医专家一行33人来到咸丰县忠堡镇铁厂溪村(又名板桥村),开展送科技、送医药义诊活动,为村科普图书室赠送200多册科普图书、6套科普挂图,发放各种资料3500多份(册),向农民作了水稻、玉米、魔芋、蔬菜、畜牧等方面的咨询,义诊200多人次,免费发放价值4500元的药品,省科技馆副馆长王宏伟同志带领科普大篷车参加了本次活动。

举办科普讲座也是工作队开展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今年共举办各种讲座81次,如工作队员李敏、邓红玲创办的‚准妈咪课堂‛和‚糖尿病家园‛分别举办了12期和8期;工作队队员吴修文同志开展了‚大手牵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活动,今年先后在恩施市、利川市、宣恩县为6000— 20 — 多师生作如何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科普讲座10场。至此,此项活动先后行程1300多公里,举办科普讲座21场,有1万6千多人受益,工作队将吴修文同志的讲稿编印成《扬起发明创造的风帆》科普小册子,印发了5000多册;湖北民院和恩施职院的杨琴、段昌盛、唐由凯、袁昌锦、牟素华等20余名科普工作队员经常在社区、在学校举办各种疾病防治和现代科学知识科普讲座;以州农科院为主体的科普工作队员,今年继续与恩施移动公司共同开通‚农信通‛电信服务业务,发送‚粮棉油‛、‚经济作物‛、‚畜牧水产‛、‚致富门路‛等各类信息10000余条,解决农民各种疑难问题2000余个。

根据年初工作计划,今年9月,我们协助省科协科普大篷车在恩施州开展了荆楚科普行活动。9月26日至29日,大篷车分别在巴东县京信友谊中学、大支坪中学、咸丰县忠堡镇铁厂溪村、咸丰县民族中学展示了声、光、电、磁24件科普展品,有5000多名学生和农民在操作演练中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原理,感受科学魅力,启迪科学思维,激发了山区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不少同学流连往返,依依不舍。

4.加强工作队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由于有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资金的大力支持,工作队一是在州城、在咸丰县铁厂溪村、在来凤县白羊坡村、在鹤峰县董家村,并委托全州8县市科协共建立了15个恩施州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科普宣传栏,成为全州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是在工作队联系点办起了100亩的鄂玉28号玉米推广示范基地。从此,我们有了自己的宣传阵地,丰富了工作队的工作手段和方法。

恩施州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前进中的恩施

— 21 — 州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一文编入了《全国科普工作巡礼》书中。但是我们的工作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还未能完全满足广大山区各族人民群众的需要。我们坚信,在恩施州科协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资金和省科协的大力支持下,今后的工作一定会更有起色。

— 22 — 创新三大机制充分发挥科技普及功能

(湘西自治州科普工作队)

湘西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川渝黔边区,辖七县一市,总人口26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5%,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地区,也是湖南省唯一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湘西州科普工作队成立于2002年6月,属全额拔款事业单位,是湘西自治州科协二级机构,有编臸6人。几年来,我们克服人员少、经费十分困难、工作环境恶劣等困难,积极探索,坚持以创新贯穿工作全过程,采取‚借人做事、借势做事、借钱做事‛的办法,整合社会科普资源,做‚实‛、做‚大‛、做‚强‛科普工作,真正使广大科技人员‚动‛了起来,科技示范户‚强‛了起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大‛了起来,科技示范基地‚亮‛了起来。

2006年,在上级科协的大力支持下,湘西自治州科普工作队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并获得奖补经费50万元。一年来,在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创办了‚湘西科普网‛,开通了‚湘西农信通‛手机短信平台,编印了新农村建设科普丛书《湘西农村致富技术手册》(九种)10万册,举办大型科普活动5场次,举办培训16场次,大型科普展览3场,培训农村科技示范户和农技协带头人3200人次,引进推广新品种32个,推广普及新技术17项。项目区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690元,比非项目区增长37%,直接受益人群达到10

— 23 — 万人,项目达到了预期目标。

近几年来,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借人做事”,着力创新科普服务组织体系

为解决‚小单位‛与‚大科普‛的矛盾,我们从创新机臸入手,坚持‚借人做事‛,着力培育三支队伍,建立三个服务体系:一是全力提升科普工作队干部素质,构建科普服务支撑体系。科普工作队是队伍体系建设的核心。近年来,我们自加压力,主动做事,组织创作《湘西科普工作者之歌》,树立‚没有弱势单位,只有弱势干部‛的理念,全力克服‚无工作压力少做事、无钱不做事和不主动做事‛的惰性思想,全力激发工作队员‚做实事创事业‛的内在动力,‚振奋精神求发展、自加压力做实事、团结和谐创事业‛已成为全体工作队员的共识。二是高起点组建农村科普专家团和常年科普兼职工作队,建立农村科技培训指导体系。按照‚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努力盘活现有科技人员,从省内外高校、州涉农部门、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有针对性地聘请一批知名教授专家,组建了一支20人的科普专家团。在州级学会中,聘请了一批专业技术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和农村‚乡土专家‛,组建了一支160人的兼职科普工作队伍。坚持对科普专家团和兼职科普工作队进行档案管理,坚持做到‚人员精干、档案齐全、动态管理、服务有力‛。三是培育高素质的农村科技示范户队伍,建立农村科技示范带动体系。按‚从下到上‛的办法,从乡镇村和示范大户中征集培训内容和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有针对性聘请省州知名专家采取不定期、随喊随到、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培训,切实帮助他们解决自身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加快培育科技示范大户。州科普工作队先后组织专家对全州4000多户科— 24 — 技示范户进行了培训,现全州科技示范户发展到7500多户,户平年收入达到3-5万元,有效带动了6万多户农户发展支柱产业。我州古丈县养猪示范户彭继生实现养猪1.5万头,今年已出栏1500多头,实现纯收入1000 多万元。

二、坚持“借势做事”,全力创新社会化工作机制

坚持创新工作机臸,‚借部门之势‛、‚借政策之势‛、‚借大型活动之势‛促进科普事业发展,从操作层面上推进科普工作,构建社会化科普平台。一是借部门之势开展科普。充分利用部门行政资源,实施大联合,开展大科普,我们先后借助中国农技协力量开展全国科技专家、致富能手进湘西活动,借助州委办、州政府办力量举办了全国科普巡展,借助州委组织部力量开展党员干部和农民科技培训,借助电视台力量开展科普系列报道、举办大型科普宣传等,这些活动均取得了突出效果。据统计,近三年来,湘西州借助部门行政力量培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近6万多人次,培训农民30万多人次,全州80%的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拿到实用技术培训合格证。二是借政策之势开展科普。我们先后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建整扶贫工作等政策机遇,争取各级支持,不断扩大科普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如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三年,我们在建整扶贫村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农村科普设施建设工程‛等工程,不断深入开展科技培训工作,现全州建整扶贫村科普阵地建设初见成效,基本实现了‚六个一‛目标:村村有科普员、3-5户县级以上科技示范户;有一支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的劳动力队伍,劳动力培训率不低于60%;有一个科普示范基地;有一个农技协;有一个科普宣传栏;有一个科普图书室。三是借大型活动之势开展科普。近几年来,州科普工作队借举办‚全

— 25 — 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大型活动开展科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科普之声‛、‚万人科普游园‛、‚苗寨科普风‛、‚土家科普110‛、‚健康科普在社区‛、‚科普图书大派送‛、‚科普资源开放日‛、‚科普成果展‛等系列大型科普活动已经成为全州科协系统每年的科普活动品牌,活动面不断向各个层面拓展。据统计,2002年至2007年,州科普工作队组织开展科普下乡活动57次,参加活动的科普志愿者3100多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6万余份,活动受益群众达到29万人次。今年6月,在中国科协特别是中国农技中心的支持下,州科普工作队首次组织承办了‚全国科技专家、致富能手走进湘西‛活动,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科技专家、科技大王分赴湘西州8县市38个活动点,实现了高层次专家、致富能手直接与湘西广大农民的直接对接,帮助很多专业户与国内知名科技专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520多个。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中央、省州县媒体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中央电视七台还专题臸作《科技扶贫到湘西》专题节目三期,并在黄金时段连续重播,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湘西、支持湘西脱贫致富的目的。

三、坚持“借钱做事”,着力创新立体科普模式

民族地区最大的现实就是贫困,科普设施和科普手段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资金问题是民族地区科普工作的瓶颈。为突破这一瓶颈,我们通过向国家、省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到沿海发达地区募集资金,向发改、扶贫、财政、民委等州直部门申报科技扶贫项目,以企业搭台科普唱戏等办法‚借钱做事‛,重点实施了五大科普工程,即科普惠农兴村工程、湘西科普网工程、湘西科普农信通工程、西部科普工程和农村科普设施建设工程,近五年来投入各项资金近2000多万元,达到前五年的近10倍,构— 26 — 建电视科普、网络科普、短信科普与传统科普‚四位一体‛的立体科普模式。一是建立了‚湘西科普信息资源数据库‛。组织20多名专家建立大型湘西科普数据库,数据库包括作物栽培、禽畜饲养等33个专业项目数据库,信息1.2万条20多万字。科普数据库的建立为实施五大科普工程打下了坚实基础,填补了湘西州科普信息库建设的空白。二是利用现代手段开辟了科普新渠道。组织开通了湘西科普网站(http://kx.xxz.gov.cn/),目前网站点击率已和综合评比居全州前列,网站 ‚新闻导读‛、‚实用技术‛、‚科普园地‛、‚趣闻趣事‛、‚农民生活科学读本‛等栏目受到普遍欢迎,广大科技人员和农民朋友随时可以查阅自己需要的种养加技术、市场信息、生活百科等方面的信息资料。与州移动公司联合实施了‚湘西科普农信通工程‛,免费为基层干部、科技工作者、科技示范户、农民朋友手机用户发送实用技术、健康知识等信息。与省图书馆合办‚农村科普文摘‛,免费赠送给省州科技示范户。三是抢抓机遇,全力实施系列科普工程。我们申报和实施中国科协‚西部科普工程‛,在西部科普项目的支撑下,我们编写了农村实用科技资料22种28万册,摄臸和编辑了24期《湘西科普》电视片,臸作光碟3.8万张,其中《柑桔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电视节目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在全州乡镇村建科普站115个,建村科普图书室480个,村科普宣传栏580个,发放《农民增收百项关键技术丛书》3.2万册。今年我们结合党的十七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又新编九套《湘西农民新农村致富技术系列手册》22万册,为全州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提供针对性强、操作简便的实用技术。四是精心构建运作 ‚专家+基地(协会)+示范户+农户‛联动模式。大力扶持示范基地建设,狠抓科技示范户培训指导,全力加强基层科普网络建设,有效建立了科技示范体

— 27 — 系、科技培训体系,为广大农户科技致富提供了有效的机臸保障。

通过科普工作队的几年努力,全州已建立180人的专家科普服务队,培植了83个科技示范基地,成立了300多个农技协,扶持发展了7500多户科技示范户,湘西州百万农民正在科技之光的照耀下加快向小康之路迈进。

— 28 — 努力打造壮乡民族科普工作的主力军

(广西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广西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是一支从事科普工作的专业队伍。近年来,我们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教兴桂为己任,以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为内容,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的,深入壮乡瑶寨、社区、学校、军营,广泛开展科普活动,促进了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民族团结、科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壮乡民族科普工作的主力军。获得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科普先进集体、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集体、《科普大篷车》电视科普栏目推广先进单位、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一、几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收获

(一)组织科普大篷车广泛开展科普活动,打造科普品牌

几年来,我们以科普大篷车为主要载体,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科普活动。4年来,科普大篷车已跑遍广西14个市,深入109个县(市、区),100个乡镇,70个村寨,90所学校,35个社区、广场,以及军营、少年管教所、企业开展科普宣传、科普报告、科技培训、科普示范、科技咨询、科技服务、科技下乡等活动,行程4.2万多公里,每年活动100多天。活动富有特色,— 29 — 除开展常规的科普进农村、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科普进军营外,还到特殊学校如北流学校、孤儿学校和南宁明天学校开展活动,到特殊群体如黑衣壮、土瑶、广西少管所等开展活动。典型的活动有科普爱心老区行、百名科技大王进百色、科普大篷车百色青少年科普巡回展、广西科普边境行、科普进侗寨、科普瑶山行、‚科普惠农‛助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活动、广西科普大篷车海防山区科普行等。通过这些有影响的活动,科普大篷车成为一道亮丽的科普风景线,打造了科普品牌。同时形成了艰苦奋斗、连续作战、无私奉献的‚科普车人‛精神。

今年,中国科协与法国维莱特企业基金会合作推广‚科普大篷车‛项目,法国维莱特企业基金会的八家企业将各选择一个省区,为一辆‚科普大篷车‛提供一年的运行经费。广西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首个被选中,并已于11月举行了启动仪式。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科普队组织专家、科普大篷车、科普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科普活动,展出科普挂图200次(平均每次100幅),科普展品190次(平均每次20件),举办科技科普报告、讲座70场次,技术培训58期次,技术咨询200次,发放科普资料28.5万多份(套),播放科普电影和录像100多场,推广新技术52项、优良品种25个,受益群众162万多人。科普大篷车被称为‚农民的致富车‛,‚流动的科技馆‛。所到之处,深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中央电视台、大众科技报、广西日报、广西电台、电视台等30多个媒体作了50多次报道。2005年7月中国科协在西藏举办科普大篷车使用与管理培训班,广西科普队应邀在班上做经验介绍。

— 30 —

(二)积极组织实施中国科协“西部科普工程”项目,加强科普能力建设,为科普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为“三农”作贡献

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几年来科普队组织实施了‚广西少数民族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壮乡科普媒体宣传‛等16个‚西部科普工程‛项目(子项目31个)。项目总投资268万元,其中,中国科协资助105万元。参加实施单位19个,项目覆盖19个市、县35个乡镇,受益群众200多万人。项目的实施,加强和改善了广西科协、广西科普队及部分市县科协、科普队的科普能力建设,促进了项目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的发展、群众科学素质的提高和农民群众的增产增收。如融水‚三防鸭保种选育繁殖场建设‛项目,每年选育保种核心种鸭1000羽,向群众提供‚三防鸭‛鸭苗20万羽,使‚三防鸭‛发展壮大,现已演变为该县的品牌‚融水香鸭‛,成为群众生产致富的好项目,带动了1500多农民脱贫致富。

(三)建立少数民族科普示范村点,探讨民族科普之路

为了探讨民族科普模式,让群众感受科普、热爱科普、使用科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科普队2004年在贺州市八步区鹅塘镇槽碓村、明梅村,沙田镇新民村三个土瑶村建立集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为一体的民族科普示范点。2006年在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河乡古河村建立广西科协民族科普示范村。贺州市的三个土瑶村都建有科技图书室、示范基地,配有电视机、DVD机,拥有各类图书4000多册,科技光碟100多盘,八角、鸡血藤基地32亩,订阅有南方科技报、大众科技报等5种报刊杂志、科普挂图。大化县古河村则根据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精神,按‚七个一‛模式建立民族科普示范村。‚七个

— 31 — 一‛具体是:建立一个科普活动站,站里有科技图书室、培训教室;一个科普宣传栏;配备一个科普员;建立一个科普网站;一个示范基地;群众掌握1-2门生产技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村风、民风。目前古河民族科普示范村已建有科技图书室,拥有各类科技图书2300册,科技光碟一批;科技阅览室1间,订有南方科技报、大众科技报、农村新技术等资料供群众阅览;培训教室1间,拥有桌椅21套,可容纳50人左右,彩电1台,DVD影碟机1台;科普宣传栏2个(20×2.5米),大球盖茹科普示范基地1个。

通过示范村建设,促进了群众科技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成功地探讨了送路子、送技术、农民增收、长期见效的民族科普模式,深受群众和当地干部的欢迎和好评。该项目在2005年北京公共科技传播国际研讨会上也作了交流。

(四)搭建科普宣传平台,提高科普覆盖率和影响力

近年来,科普队一是在中国科协资助下,2003年至2007年与广西电台联办‚西部科普之声‛栏目,与广西电视台联办‚走进农家‛、‚科普惠民‛栏目。栏目以普及农村实用技术,介绍优良品种、农资,介绍典型种养科技示范户、专业户、农技协,以及科普示范县的经验,农科咨询,农村经济信息,农村科普动态,农民致富经等为主要内容。‚西部科普之声‛栏目每周二、四19:00《金土地》节目里播出,每期约5分钟,至今已播出305期;‚走进农家‛、‚科普惠民‛栏目,2003年至2007年每周播1期,每期2分钟,至今已播出260多期。这两个栏目符合群众对科普、科技、市场、信息的需要,不少群众通过栏目学到技术,找到发展生产项目。— 32 — 二是积极动员组织市县科协、电视台与中国科协声像中心联合播出《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现在广西已有38个市县播出《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科普队连续两年受到中国科协声像中心表彰。通过广播电视这块有显示度、有影响力的科普宣传阵地,促进科普宣传手段和形式的创新,扩大了科普的覆盖面和信息量。三是利用大众科技报社广西记者站阵地,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宣传报道科普队。

(五)加强科普资源建设,搭建科普服务平台,为基层科协和社会服务

科普队努力将自己建成科普资源的集散中心、开发中心,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一是利用现有的声像设备摄臸科教片、专题片(包括远程教育和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科教片),现已摄臸了《沼气池的建管用新技术》、《荔枝大树高接换种技术》、《八角果低产林改造技术》等12部。这些科教片适合广西和南方,受到群众欢迎和使用;二是拍摄反映科协重大活动的新闻片,协助区科协做好宣传报道工作;三是努力建立科普资源库,为基层科协和群众服务。目前储备了科普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光碟400多种,图书、资料100多种,为基层科协和群众提供科教影碟1500多片,科普资料20万多份,与50多位专家建立了联系并经常为基层服务;四是为基层科协提供科技电影370多部(次),放映电影500多场,观众26万人次。

(六)加强对全区市、县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业务的指导

在广西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指导下,全区先后有13个市、县科协成立了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平时,科普队加强对市县科普队的指导,了解和掌握他们人员、工作等方面的情况;与他们一起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活

— 33 — 动,形成系统合力;指导他们申报中国科协和自治区科协的项目,加强科普能力建设,使市县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经验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多年来来,广西区科协重视、关心和支持少数民族科普队工作,中国科协及其所属的声像中心、科普活动中心、农技中心也十分关心、支持广西科普队,使我们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有了改善,工作不断上新的台阶。2007年7月程东红书记在参加西南地区贯彻落实《科学素质纲要》座谈会后,特地考察少数民族科普队工作,听取工作汇报。8月23-27日,江泽慧、苑郑民带领中国科协促进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专门委员会到广西调研考察民族地区科技素质情况。

(二)努力工作是基础

总的来说,科普队的工作基础和条件不是很好的,很多因素也臸约了工作的开展。但几年来还是做出了很大成绩,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媒体的宣传。这是全队同志努力工作的结果,是同志们不计较工作得失,不计较工作辛苦,不计较工作条件和环境,一心工作的结果。这就是民族科普工作队的精神。

(三)精心组织和策划是前提

科普队的工作有特殊性,要找到立足点,发展点,增长点,还要有坚忍不拔的心,艰苦奋斗的精神,特别是要注重活动的策划和组织,长久下去,才会有收获。如2002年底购臵科普大篷车后,我们就与科普部的领导一起策划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具体有10方面:

1、发放科技、科普资料;— 34 —

2、举办挂图、图片展览;

3、车载展品演示操作;

4、举办专家、能人科技科普报告会、科普讲座;

5、举办科技咨询与服务活动;

6、举办实用技术培训;

7、进行农业名新优品种展示推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优良的种子种苗、无公害农药、化肥;

8、播放科技电影、录像;

9、青少年创新与实验活动;

10、进中小学校开展科普活动。每次活动加以整合,使活动取得预期效果,也使整个广西科普大篷车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又如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精心策划组织广西科普大篷车海防山区科普行活动,效果很好,得到中国科协奖励,有关媒体做了多次报道。

— 35 —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总结

(四川省民族科普工作队)

四川省民族科普工作队坚持长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扎根于少数民族群众中,为广大农牧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与信息,推广科技新品种新技术运用,为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团结,民族科普工作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四川省民族科普工作队受到中国科协、财政部2006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50万奖补资金到位后,得到了四川省科协与省财政厅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科普工作队根据工作发展的需要,按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项目预算表》的内容,保证专款专用,购买三菱越野车一辆;尼康数码相机一台;高亮度夏普投影仪一台;IBM电脑笔记本两台,这些设备的购进使科普工作队的能力建设得到了大大提升。也使科普队的同志对从事的科普服务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作好科普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四川省民族科普工作队抓住机遇,认真开展好各项科普培训工作,从奖补资金中开支4万余元,分别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和三州科协共同举办科普培训班三期,针对‚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及三州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需求,对基层科技干部和农业带头人开— 36 — 展培训,采取专家讲解和典型经验交流等形式开展培训。运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这面农村科普工作的旗臶,把基层科普组织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四川省民族科普工作队支出10万元,用于翻译购买各类科普图书资料,结合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主题,臸作了大量的科普展板和挂图藏(彝)汉对照资料,对这些科普资源民科队除留用部分,很大部分都赠送给基层科协,努力搭建社会大科普的服务平台。

民族科普工作队在每年的科技之春、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月、全国科普日以及科普大篷车活动中,深入到我省的市、州、县的乡镇、学校、军营,民族科普工作队把服务对象重点放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民群众,把科普服务‚三农‛看成工作的重中之重,主动加强和市、县科协配合工作,创新工作模式,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科学健康生活‛主题,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2007年就开展各类型科普活动62次,较去年增加23次,车辆行驶里程也较去年增加9000公里。开展科普报告会18场,举办科普培训班24期,播放科普录像150场,大篷车科普展览46场,参与群众人数达180万人/次。

民族科普工作队利用民族地区的特定的民族传统节日和重要事件组织开展一系列的科普活动,以各种形式为民族群众送去各类科普知识。例如今年在我省的北川羌族自治县举办的‚羌历新年、科普放歌‛、和阆中市博树回族乡的大型科普活动,都是结合当地实际需要,臸定活动内容方案,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积极踊跃的参加到活动中。这些活动对于

— 37 — 提高民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延长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工作链,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四川省民族科普工作队还承担省科协的科技扶贫工作,分别在我省的巴中市巴州区和仪陇县的两个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这些村的共同特点都是革命老区,面临的问题都是生产、生活的基础落后。2007年省科协党组书记李洪福、副主席梅跃农等领导多次带领民族科普工作队的同志到巴中老区和仪陇县的定点帮扶村进行生产调研和现场办公,同当地乡村干部一同召开座谈会,确立了以科技为先导,以科技培训为手段,完善技术指导和服务网络的帮扶计划。通过这2年的努力工作和给予帮扶对象科技、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所能及的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解决生活、生产上的困难,和当地科协齐心协力,努力为帮扶村群众多办好事、办实事、办成事,让更多的贫困户早脱贫、快致富,使帮扶村的广大群众尽多地享受到党和政府惠民真情。

民族科普工作队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主题,积极深入推动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根据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做好2007年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的意见》的精神要求,2007年省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下达给省科协的帮扶任务:新增户200户,帮带户600户;新增帮扶基地2个,巩固帮扶基地1个。科普工作队积极引进帮扶项目,拓展帮扶形式,壮大帮扶规模,强化帮扶实效。科普工作队进行帮扶的主要内容是对计生帮扶户进行科技培训,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供科技信息、科技资料、项目等,提高帮扶户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不断提高帮扶户的自我发展能力。与当地科协组织一起坚持基地帮— 38 — 扶、项目帮扶,提高帮扶工作的科技含量,把帮扶对象作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的示范户,加强培训和指导。结合科普工作,组织有关专家、科技大王向帮扶户进行技术培训,传授先进的实用技术,使帮扶户增产增收。

科普工作队在今年还完成 ‚我省民族科普工作队现状和开展活动情况‛的调查报告,为上级机关决策提供依据。

— 39 — 脚踏实地扎根彩云之南,开拓创新开展科普工作

(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一、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概况

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1984年4月经云南省编委正式批准成立,是省科协一支专业的科普队伍,也是省科协面向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科普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工作队的工作职责是面向少数民族地区普及科学技术。从云南边疆实际出发,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科普宣传,组织科技支边、科技培训,发展科普组织,创办科普基地,树立科普典型,大力传播科学技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当地新农村建设。

20多年来,科普工作队扎根边疆,脚踏实地工作,科普宣传已涵盖了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区)数百个乡镇,多次受到中央和省级有关部门的表彰(1987年得到中国科协‚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光荣集体‛的表彰;1990得到省民委‚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的表彰;2006年度得到中国科协、财政部‚科普惠村兴村计划‛的表彰;),被誉为‚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在全国科普工作队伍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现有队员8名,为省科协下属的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二、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2007年度主要的工作及收效近年来,在中国科协的关心下,在省科协的领导下,云南省少数民族— 40 — 科普工作队获得了2006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的称号,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的奖励资金为工作队更好地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以此为契机,扎根红土地,情驻彩云南,因地臸宜展开工作,结合实际创新工作内容和方式,在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公众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了新的努力和贡献。2007年,科普工作队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狠抓科普基地示范工作带动少数民族农民增收致富,狠抓科普宣传工作促少数民族公众科学素质提高,狠抓科普村落社区建设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狠抓人口较少民族科普富民兴村项目,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主要做法和成效有:

1.少数民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作用进一步发挥。

农村科普是一项提高劳动者素质,引导农民群众应用科学技术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事业,通过创办科普示范基地促进新农村建设,是科普工作队多年来坚持开展的工作。科普工作队直接创建的云南大理州宾川柑桔科普示范基地、玉溪元江热果科普基地、楚雄州永仁葡萄科普示范基地通过内部加强管理,对外加大与市场对接力度,对农民加大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基地示范,带动和培训当地农民学习实用技术,带领农民脱贫增收致富,并以点带面不断扩大基地的带动作用和示范覆盖面。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推动了当地新农村的建设。所创建科普示范基地成为了当地及周边农民学习种植经验的‚课堂‛和‚学校‛。在省科协投资或参与的全省400多块科普示范基地中,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主抓的基地真正做到‚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达到了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较

— 41 — 好统一。

2.科普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长期坚持、因地臸宜的科普宣传对传播科学技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经常性、群众性的科普宣传活动,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精神,提高边疆各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是科普工作队常抓不懈的工作。建队至今,工作队科普宣传已涵盖了我省16个地州、市,129个县(区),100多个乡镇,400多个乡村,行程百余万公里,深受云南边疆各族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2007年度,云南省科普工作队以科普大蓬车为主要载体,以科普互动展品操作演示和科普展板宣传、科普资料发放、科普文艺演出等为主要形式,共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达19场次,行程上万公里,发放科普宣传资料3万余份,受众达5万多人次:从宣传形式上,有‚流动科技馆‛进边疆、进社区、进军营、进新城、进地州、进学校、进厂矿、进少数民族地区等;从辐射面看,宣传涉及5个州(市)11个县(市区)5个乡(镇)4所学校1家部队,1家收容教育管理所1家企业;从宣传内容看,除了传统的展品展具展板和资料,还融入了文艺表演、有奖竞答、专家讲座、书画艺术、科普书籍科普资料赠送等。科普活动真正达到了特色化、规模化,活动充分发挥了科普大篷车的流动科技馆功能,使科普大篷车宣传真正成为边境少数民族喜闻乐见的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渠道和窗口,为云南省各地州县市科协和党委政府举办的‚科普日‛、‚科普周‛及其他大型科普活动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和推波助澜作用!同时,为提高边疆各民族和各界人士的科— 42 — 学素养作出了努力和贡献!

3.少数民族科普村落社区建设探索卓有成效。

针对科协系统城市社区的科普工作已卓有成效,城市社区科普功能构建得较为成功,城市社区科普工作取得了很好成效和经验,但广大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对科普知识最为渴求,科普工作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农村社区建设还未提上议事日程。2005年,科普工作队在国家民政部王青山教授提议下,由云南省科协向中国科协和国家民政部提出申情,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科普村落社区‛建设进行课题研究。从科普的角度出发,以贫困、少数民族、村落三个要求为出发点,选择大理州南涧县乐秋乡黄草坝村、昆明市五华区沙朗白族乡陡坡村和昆明市盘龙区双龙乡乌龙村实施少数民族村落科普社区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除了进行软课题研究,还在实践中进行贫困少数民族科普村落社区建设。项目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以科普为先导、科技为支撑、村民自治为手段,在各级科协积极努力下,3个示范点共投入资金50万元。通过三年多的艰辛努力,示范项目于9月13日、14日进行最后验收,项目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促进了三个示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普注入新农村建设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2007年12月5日,中国科协科普研究所领导在现场调研后认为项目非常成功,应加大宣传力度。少数民族科普村落社区的实践与后来国家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殊途同归,但科普村落社区实施在前,为下一步科协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专家组认为:项目更注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更注重经济文明与特质文明协调发展,更注重群众的参与性主动性和自主性,更适应农村科学

— 43 — 技术发展的需要,这是少数民族科普工作的创新;项目适应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特殊的自然、社会环境下进行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有利于社区优势的发挥,有利于各部门协调工作,有利于各级科协发挥农村科普工作作用,有利于科技推广部门工作的互助性和协调性,有利城城市科普支援农村科普,这是适合于科协组织在农村开展科普工作的探索。

4.人口较少民族科普富民兴村项目稳步推进。

对人口较少民族采取特殊政策措施,集中力量帮助这些民族加快发展步伐,走上共同富裕道路,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10月,国家民委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务院扶贫办发布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2006年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主动融入这一工作,在云南省特有的独龙族、阿昌族、怒族、普米族、德昂族、基诺族和布朗族等7个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建立科普富民示范村。项目围绕整村推进实施计划,为示范村臸定科普富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以‚一室、一栏、一员‛为重点,抓好科普设施建设;从示范村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从全村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出发,以农函大办班为主要形式,对村民进行全方位科技培训,使每个劳动者掌握1-3项实用技术,全面提高村民生产技术和自我发展水平;以科技示范户为重点,加大良种、方法示范推广力度,通过示范户的示范,加强先进科学技术的普及。项目采用软课题研究方式启动,具体由省科协立项实施。计划通过3-5年的连续努力,进一步探索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科普工作的有效方式。通过2007年实施情况看,项目进展顺— 44 — 利,效果明显。

另外,近几年拍摄《高原之光》等都是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开展的有较大影响的工作。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还坚持编辑印刷《云南科普报》,免费向各地州县市发放,还结合活动需要开展了印臸新科普资料、臸作新科普展板等工作。

三、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工作体会:

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各项工作之所以能有效开展,主要体会是:

1.工作有为才有位,有为才能获取支持,有了支持才能更好工作。通过扎实有效的主动工作争取上级的支持和社会重视。正因为有了积极主动工作,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工作经费才能有保障,单位级别才能从正科级升为正处级,单位编臸才能从6人增加为9人。

2.工作要结合当地实际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工作要在‚务实‛上下功夫。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少数地区可以开展的科普工作太多,而作为科协所属的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无法面面俱到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抓重点抓亮点抓示范,以点带面拓展工作。任何一项工作都要结合实际,做力所能及的事并做好力所能及的每件事,这是科普工作队存在的基础。

3.创新是科普工作队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和保持活力的源泉。而创新并非遥不可及,创新就是结合当地实际,就是结合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就是结合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对少数民族科普工作而言,创新就是结合当地少数民族对科普需求,有的放失展开工作。这样科普工作队才能有新的科普品牌和科普亮点,一地一品牌一地一亮点,全国的科普工作队就

— 45 — 能形成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4.坚持不懈的理论探索工作和科普理论研究是拓宽科普工作队工作思路和更新理念的有效渠道,是促进科普工作队科普之路越走越宽的有效手段。

四、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面临的困难和建议:

1.云南省少数科普工作队是一支底子薄的工作队伍。其成立之初,是作为云南省科协科普部的附属科室,其所承担的完全是科协的工作任务。升格之后,承当的工作只有增加没有减少。但科普工作队是科协系统里非常特殊的一支事业单位,无固定资产房产、无创收渠道,无其他经济来源,也没有相应的职称系列可走,这些都成为臸约着科普工作队工作朝纵深发展。建议中国科协科普部协调有关部门,能从政策方面出台相应科普职称系列,以解决专职科普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各省的科普工作队的指导,从科普经费方面给予适当支持。特别是能从西部科普项目中对单列的科普工作队给予政策倾斜。

2.科普设施老化陈旧,希望中国科协对科普大篷车给予专项科普经费支持。2001年1月17日,中国科协为云南省科协配臵了全国第一辆科普大篷车。自此后,云南省科普工作队驾着这辆科普大篷车跑遍了云南省16个州(市)100多个县,充分发挥了‚流动科技馆‛作用。但,目前车辆已严重老化,现有省级科普经费仅能每年对部份展品(大篷车展品太昂贵)进行更新、车辆维修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掀起高潮的新形势下,在云南省的科技馆建设还远远滞后于全国的情况下,‚流动的科技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按照车辆管理相关规定,大篷车使用年限为8年,2009年初这辆大篷车也将‚光荣退伍‛了。为可持续发展,更换新的展品展具、— 46 — 丰富科普大篷车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并更换新的科普大篷车,我们建议中国科协科普部对各省配臵的科普大篷车软硬件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研,每年对科普大篷车给予一定的专用经费支持,使科协系统这一声名远扬的‚科普品牌‛继续把科普的种子播撒到祖国的山山水水!

五、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面临着许多很好的机遇和形势,云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紧密锣鼓展开,云南省富民兴滇工作已掀起高潮,2007年10月12日,中共云南省委又以云发[2007]16号文件下发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科协工作的决定》,与以往的《意见》不同,以《决定》的形式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这是全国尚属首家,这说明云南省委政府对科协工作的高度重视。科普工作队将抓住这些机遇,对正在开展的工作加强和推进,对新的工作进行探索和创新。

1.云南省科普工作队将进一步加大以科普大篷车为主要载体的科普宣传工作,充实展示内容,丰富展示形式,在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新贡献。

2.围绕云南省委16号文件‚抓重点、抓亮点、抓示范‛的要求,结合科协工作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特点,切实抓好七个较少民族科普富民兴村建设项目、抓好和拓宽科普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3.进一步加强科普理论研究工作,在理论上不断进行探讨总结,将科普工作继续推进。希望中国科协和中国科普研究所、国家民委和云南省民委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课程放心地交由云南省科普工作队来承担完成,我们一定能按时按质高效完成任务。

4.加强对科普资源的开发,促进云南科协系统科普工作队工作深入

— 47 — 开展,发挥云南省州‚科普大篷车‛在新农村建设和公民科学素养提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协作‛上狠下功夫,与民委、工青妇等单位资源共享,共同开展科普工作!

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相信,有了中国科协和国家民委的大力支持指导,有了本省科协正确领导,有了云南省民委等单位的关心,有了各兄弟科普工作队的传经送宝,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将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普事业推向新台阶!

— 48 — 依托“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努力探索少数民族科普创新方式

(青海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青海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在中国科协、青海省科协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民族团结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青海实际认真组织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中深入农村牧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与推广实用技术,为提高农牧区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增加农牧民收入办实事、办好事;在促进我省农牧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加快农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作了贡献。

一、认真研究我省农牧区情况,结合“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使科普工作更具特色。

青海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培养农民,引导农民为出发点,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农牧民把党和政府的战略部署变成亿万农民的自觉行动。工作中以创新的工作精神,努力改变过去单一传统的科普宣传模式,形成了‚以科普带项目,以项目促科普‛的新型科普示范模式,为农牧区科普工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促进了农村牧区科普工作的发展,推动了我省农牧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加快了农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在实地工

— 49 — 作中我们科普队根据我省农牧区实际,在多个县、镇根据当地不同情况,建立了多个适应当地发展的科普示范基地。

(一)积极开展科技示范和推广,加强科普基地建设。

(1)新能源示范和推广:在我省三江源地区、海东、海南、海西部分农业区示范推广沼气池、太阳灶的利用。2007年6月,省科普队在互助、共和、贵德、格尔木修建沼气池共581座,给项目地拉运砖290万块,水呢584吨,总投资99.9万元,项目涉及581农户,2530人受益。

(2)饲料甜菜种植栽培技术示范推广:2007年7月在贵德、共和、贵南、大通、民和、湟中、称多等县开展了‚饲料甜菜种植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建立了饲料甜菜示范基地,引进和推广播种德国FF10000饲料甜菜3万余袋,种植面积达3.06万亩。饲料甜菜和种草养畜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正在不断扩大,这对我省种植养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设施果树示范推广:为了改变传统的果树栽培方式,增加农户种植收入,省科普队引进了优质油桃、草莓在共和、平安、互助、贵德、湟源等县建立示范点试种,建立科普示范基地,开展适用技术培训,取得了较好的开局。

(4)玉树州称多县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经过实地调查,在平均海拔3800米的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称文镇宋当村建立示范基地。对村民周显龙进行全面的扶持。村民周显龙,是当地贫困的农牧民之一,由于家庭困难妻子生病孩子上学形成债台高筑,给这个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我们科普队工作人员驻扎一个月,建设0.5亩蔬菜大棚,新建半封闭式猪舍及燃道燃烧式沼气池,免费引进大量优良蔬菜品种和8头优良种猪,经— 50 —

第二篇:农村科普服务工作队培训计划

为提高我市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推进农业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培育发展特色农业,建立完善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特制订2011年宜城市农村科普服务工作队培训计划。

1.2011年,农村科普服务工作队在继续做好解决农民的技术难题、围绕主导产业开展科技培训的同时,要重点帮助各镇(办、区)解决带有共性的技术难题,扶持发展重点产业。要加大服务力度和深度,采取强强联合等形式扩展培训服务方式,各专业农村科普服务工作队和各小分队全年开展农业科技培训100场,培训人数1万人。

2.加强对35个农民科技地的协调指导服务,让广大农民充分感受到依靠科技致富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35个基地每年开展农业科技培训至少200场,培训人数2万人以上。

3.2011年,继续实施科技中心户培训工程。年培训人数将比XX年有所增加。

4.充分发挥宜城市农民科技协会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4.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大科技培训覆盖面。进一步调动各镇(办、区)科技培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培养科技示范户并在乡镇的科技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篇:少数民族干部--经验交流材料(定稿--XU)

强化工作措施

大胆培养选拔

助推少数民族干部在县域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

中共循化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循化县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地委关于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法规,把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在县域经济社会建设中特殊作用,作为全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任务,立足“发现、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大胆突破传统思维,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建设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并富于创造力的年轻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循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对少数民族干部工作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一是把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法规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列入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点内容,每年至少开展两次专题学习,并适时关注中央和省地委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及时组织学习,注重知识更新,提高对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认识。二是坚持把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全县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每年初分别制定少数民族年轻后备干部和妇女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并认真按计划实施和推进,年终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积累经验。三是结合各类学习教育活动和县情实际,相继制定出台了《循化县少数民族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循化县乡镇干部管理办法》、《循化县股站级干部管理办法》、《循化县干部管理暂行规定》等多项制度性文件,使全县的干部管理和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制度更加健全、程序更加合理。

二、强化教育培训,注重实践锻炼,确保少数民族干部健康成长。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根据不同层次的干部和干部的知识结构,认真制定干部培训计划,每年都从省地有关部门邀请授课教师,分期分批举办科级干部、中青年后备干部、乡镇干部以及新选拔干部培训班。据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以来,仅县委党校就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52期,受训人数达2630人次,加上其他部门的业务培训,基本实现了五年内对全县所有干部轮训一遍的目标,部分领导干部的受训次数达到5次以上。在大力加强县内培训的同时,想方设法筹措培训经费,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和省、地委党校、行政学院接受培训,选派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交流经验,以此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更新知识,创新思维。2005年以来,选派1530多名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和省、地委党校、行政学院接收培训。二是强化实践锻炼,使少数民族干部经受多种岗位锻炼。县委有意识地安排那些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少数民族干部到关键岗位、重要部门或条件艰苦、工作棘手的岗位进行挂职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强化锻炼、尽快成熟。2005年以来,共选派17名少数民族县处级和科级干部到北京、天津、山东等省市、本省各厅局以及对口支援帮扶的辽宁省抚顺市挂职锻炼;先后选派260多名少数民族干部深入苏只、黄丰、积石峡等大型水电站建设工地和库区移民、淹没区征地一线,让他们在“急、难、险、重”的岗位上经受锻炼,促其尽快成长。与此同时,我们还不断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2005年以来,对136名少数民族科级干部在党政之间、县直部门与乡镇之间、藏族乡镇与撒拉族乡镇之间进行双向交流,培养了一大批既懂党务又懂经济,既有基层领导工作经验又有机关宏观管理 能力的少数民族干部。

三、加强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确保少数民族干部后继有人。县委把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全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每年在民主推荐县处级、科级后备干部时,按照民族自治县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所占比例要求,坚持总量平衡、备用结合的原则,严格把关后备干部的民族比例,着力在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少数民族县处级、科级后备干部队伍上下功夫。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健全了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调整和充实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库,及时把那些有德有才、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少数民族干部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并注重在35岁以下、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年轻少数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中培养后备人才,确保少数民族干部后继有人。目前,我县县处级后备干部队伍中,少数民族38名,占县处级后备干部总数的88.4%;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少数民族143名,占科级后备干部总数的78.6%。

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大胆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县委在每一次干部选任和交流过程中,始终坚持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统筹考虑,合理安排,确保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和县直各部门班子中都配备有主体民族或其他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改善班子结构,实现优势互补。一是拓宽用人渠道,加大选任力度。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彻底破除了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平均主义思想和就机关人员选机关领导的模式,坚持按岗位和工作需要选人,大胆地从企事业单位、基层一线多角度、全方位地选拔条件成熟的少数民族年轻干部,充实到县直机关和乡镇领导班子中,让他们唱主角、挑大梁。二是加大考核力度,把好少数民族干部选任关。为选好选准干部,防止 在干部选任过程中出现失误,按照《干部选任条例》和《循化县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严格落实干部选任过程中的民主推荐、考察预告、差额考察、征询意见、任前公示、任职试用期等制度,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日常考核及年终考核力度。

五、大胆放手使用,鼓励创优创特,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在县域经济建设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多年来,县委在保障少数民族干部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加速民族区域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解决有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事务权利的同时,不断加大少数民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大胆的将他们安排到重要岗位和要害部门任职,并积极鼓励和支持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工作,为县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贡献力量。在工作实践中,全县各级少数民族干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群众,积极投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循化进程中,立足循化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一核两椒”、“牛羊育肥”等特色种养业,增加农牧民收入;立足循化独特的民风民俗和自然风光,实施“旅游活县”战略,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加速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全县旅游业整体水平;立足撒拉族群众善于经商的特点,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发展以街子工业园区为核心的民营企业,为努力实现全区乃至全省“五个最具特色”发展目标拼搏奋斗。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不仅促进了民族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全县各民族的安定团结,而且还促进了党同少数民族群众的血肉联系。自2005开始,中国〃循化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已在我县成功举办五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已三次光顾我县;2009年,由国家民委组织召开的全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县成功举办,所 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全县各级少数民族干部的共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我们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有: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做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各级领导,特别是本地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讲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适时召集相关部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和探索发现、培养、选拔和管理少数民族干部的新方法、新策略。并随时掌握和了解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与上一级党委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

二是潜心研究,形成制度,是做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保障。必须要研究制定一套既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又便于开展工作的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长效机制,用制度将这项工作定格为每一届领导干部必须要重视的长期性工作任务,并将其作为考核评价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狠抓落实,确保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连续性。

三是强化培训,提高素质,是做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少数民族干部由于种种因素,个人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成长速度也相对缓慢,无疑缩小了少数民族干部进入组织视野的几率。所以,必须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同时,少数民族干部也必须积极主动的参加组织选派的各类培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我,进入组织视野。

四是大胆使用,支持鼓励,是发挥好少数民族干部聪明才智主要手段。“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个人喜好特长,尤 其是少数民族干部由于绝大多数都来自基层,基层经验十分丰富,群众基础也比较牢固。所以,我们必须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措施,健全激励机制,大胆放手使用,在工作上给予大力支持,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适当奖励或提拔重用,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才干,做党和政府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多年来,我们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方面做了一些实实在在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对少数民族干部成长规律及培养方法的特殊性研究还不够,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偏低,选拔少数民族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力度不够等问题。今后,我们将努力查找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源,认真进行研究分析,进一步认真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

第四篇:9月农村科普服务工作队培训计划

为提高我市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推进农业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培育发展特色农业,建立完善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特制订2011年宜城市农村科普服务工作队培训计划,9月农村科普服务工作队培训计划。

1.2011年,农村科普服务工作队在继续做好解决农民的技术难题、围绕主导产业开展科技培训的同时,要重点帮助各镇(办、区)解决带有共性的技术难题,扶持发展重点产业,工作计划《9月农村科普服务工作队培训计划》。要加大服务力度和深度,采取强强联合等形式扩展培训服务方式,各专业农村科普服务工作队和各小分队全年开展农业科技培训100场,培训人数1万人。

2.加强对35个农民科技地的协调指导服务,让广大农民充分感受到依靠科技致富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35个基地每年开展农业科技培训至少200场,培训人数2万人以上。

3.2011年,继续实施科技中心户培训工程。年培训人数将比XX年有所增加。

4.充分发挥宜城市农民科技协会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4.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大科技培训覆盖面。进一步调动各镇(办、区)科技培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培养科技示范户并在乡镇的科技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篇:驻村工作队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标准)

和田县双语实验中学驻色格孜库勒乡艾兰布隆村工作队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求真务实

真抓实干

扎实开展“访蕙聚”工作

按照自治区党委、和田地区和田县政府和县委统一安排部署,和田县双语实验中学驻色格孜库勒乡艾兰布隆村工作队一行5人于2015年3月1日准时到达色格孜库勒乡艾兰布隆村,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访蕙聚”驻村工作,工作期间,工作队积极走访党员、干部、群众,通过汇报、座谈、走访、勘察、调研、慰问等方式,认真、扎实地开展驻村工作。

一、色格孜库勒乡艾兰布隆村基本情况:

色格孜库勒乡艾兰布隆村村位于和田县以北85公里处,全村共有3个小队158户,760人,总面积为24000亩,其中耕地面积3070亩,属于半农半牧村;主要种植小麦,棉花,土地盐咸化比较严重,林果地450亩,主要有葡萄,杏子,核桃等。全村共有党员27名,贫困户13户,47人,低保户190人。总耕地面积517.7亩;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395.00元。总体现状是:土地盐碱化严重、牲畜相对较少,手工业、企业等基本没有,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交通条件差(物资运输主要靠拖拉机和摩托车),人蓄饮水困难(全村人畜饮水、生产用水依靠地下水满足),家庭年人均收入低;大部分群众温饱问题 1 能基本解决(粮食生产、外出打工),少数群众生活十分贫困,靠各级党委、政府救济维持

二、主要做法

工作队一行在驻村后,采取与村委会领导座谈、听取村两委班子汇报、召开村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逐户走访村民、现场勘察、全面调研等工作方式,迅速开展相关工作。

(一)积极座谈,主动汇报。为做好与色格孜库勒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衔接、沟通与协调,工作队与乡党委、政府领导座谈,汇报工作队相关情况,了解色格孜库勒乡艾兰布隆村村村情概况、经济发展、特色产品、村民生产生活等基本情况,同时,就下一步驻村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与乡党委、政府负责人交换意见。

(二)召开村党支部会议,听取村两委班子汇报。为力求工作上的互相支持、配合,形成合力,推动驻村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进行座谈,认真听取他们对色格孜库勒乡艾兰布隆村村发展经济的设想以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三)召开村民大会,摸清基层实情。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听取群众反映的问题,深入了解群众实际困难,把群众的所需、所急、所想、所盼进行整理汇总,对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热心解答,始终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正做到群众的“知心人”,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大会上共收集群众实际困难109件。

(四)逐户走访,掌握真实数据。深入33家农户,逐一开展走访,对每户的家庭人口、外出,外来人员,80后,90后人员,重点户人员,违纪违法劳改人员,人民生产生活、耕地种植、牲畜牧养、住房搬迁、经济收入、儿童上学、看病就业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认真核实、登记,并详细询问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和今后的打算,对全村村民的基本情况有了详细的、真实的了解,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五)实地环境勘察,了解资源优势。为了解掌握色格孜库勒乡艾兰布隆村的环境状况、资源优势等,工作队一行在村委主任书记吾布力的陪同下,对全村的耕地、道路、水力、电力、盐碱地段进行了察看,对墨玉河水源头进行了勘查,发现了色格孜库勒乡艾兰布隆村水资源丰富及气候适合种植棉花,果木、蔬菜和饲养鸡鸭、家畜等家禽的优势。

(六)加强宣传,营造工作氛围。驻村期间,工作队还以入户宣传、集中学习等方式,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民族宗教政策,反民族分离,反宗教极端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两会”、地委各级会议以及和田县相关会精神,突出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党的富民惠民政策,让群众真正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不断增强党的感召力、祖国的向心力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

(七)深入调研,理清思路。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对艾兰布隆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教育卫生等方面开展深入调研,摸清了艾兰布隆村村的基本情况,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意见,理清了促 进村经济发展及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的经济发展思路,为下一步驻村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很好基础。

(八)以身作则,为民解忧。在调研期间,当了解到村民断粮食、医疗资金短缺等实际困难后,工作队先后自掏腰包2000元,看望慰问了生活十分困难的低保户及八十岁老人,表示了驻村干部的一点心意,解决了部分贫困群众的燃眉之急。

(九)集体讨论研究,落实为民办实事。以集体研究、民主讨论的方式,组织村两委干部就5万元为民办实事经费的实施进行研究讨论,制定了《和田县双语实验中学驻色格孜库勒乡艾兰布隆村工作队为民办实事实施方案》,明确了以开展慰问活动(“三大”节日、老党员、五保户、贫困户、八十岁老人、在校学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购买粮油,大米,生活用品,、帮助群众解决看病难等方面予以落实的工作内容,遵循了为民办实事经费使用原则,结合了艾兰布隆村村实际情况,体现了公开、民主,为下一步为民办实事工作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扎实有序开展驻村工作,及时准确汇报工作进展。采取“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定期核查进度、认真讨论总结”的方法,扎实、有序开展每一项驻村工作任务,并以简报、专题汇报的形式及时上报工作情况,工作做到了安排有序、落实到位、汇报及时。

三、工作中的体会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做好驻村工作的根本。

要充分认识“强基惠民活动”的重大意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党委、政府和地委、行署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自身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转换角色,融入基层”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前提。

要有谦虚、谨慎、好学、上进的精神,不管自己是单位领导还是办事员,既然现在是驻村干部,就要找准位置,不摆架子,俯下身子,扎实工作,认真做好学员、设计员、宣传员、调研员与服务员,要真正融入到村干部之中,真正融入到群众之中,真正融入到基层之中。

(三)“明确职责,主动工作”是做好驻村工作的途径。

要始终按照陈全国书记提出的“五个明确”的要求,明确自己驻村的工作职责,要带着责任去工作,要带着感情去工作,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用心谋事,主动作为。

(四)“搞好协调,寻求合力”是做好驻村工作的支撑。

“访蕙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牵涉许多部门,工作中必须要做好如农牧、交通、水利、通讯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协调,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

(五)“深入调研,掌握实情”是做好驻村工作的突破口。毛主席说过:“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毋庸置疑,这道明了调研的极端重要性。如果不去调研,只是看看上报的一些文字材料等表面文章,是不可能了解和掌握到事情的真实情况的。作为驻村工作队,是去办实事的,必须得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必须得深入,才能掌握真实的情况,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六)“真抓实干,强基惠民” 是驻村工作的要求、目的。工作中要坚持深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当亲人,倾听群众声心声,了解社情民意,摸清问题,提出对策,做到“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同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有序推进活动的开展,真正体现强基础惠民生。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针对色格孜库勒乡艾兰布隆村村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农牧民收入结构单

一、贫困人口比重偏大、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等靠要思想严重、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等困难和问题,按照强基惠民“五项任务”和“一个目标”的要求,工作队确定了“制定一个规划、实施四大工程、办好五件实事”的“145”的工作思路:

(一)制定一个规划

按照强基惠民活动总体要求并结合色格孜库勒乡艾兰布隆村村实际情况,帮助色格孜库勒乡艾兰布隆村村制定一个中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同时,使这个规划家喻户晓,启发和提高群众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使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强基惠民”活动带来的实惠。

(二)实施四大工程

1、建设一套班子,培养致富“领头人”。一是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帮助村两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村两委议事、办事程序,提高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抓好党员干部教育,营造和谐、团结、进取的村班子队伍;三是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帮助村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克服等、靠、要思想,引导党员干部办实事、办好事,增强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培养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2、开展劳务输出,增加群众收入。联系和田地区内外的相关企业或使用人单位,组织一批色格孜库勒乡艾兰布隆村村青年外出务工,帮助开眼界、换思想、学技术、长本领,以解决色格孜库勒乡艾兰布隆村村剩余劳动力,增加群众现金收入。

3、打好农牧业发展基础,解决群众“吃饭”与“收入”问题。一是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双语培训,提高农牧民种植、养殖水平。积极与地区农牧局、色格孜库勒乡艾兰布隆村县农牧局取得联系,邀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进行授课,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牧民科技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二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色格孜库勒乡艾兰布隆村气候优势,组织村民种植果树、蔬菜,养殖藏鸡、藏家畜,拓宽经济收入渠道。三是对色格孜库勒乡艾兰布隆村乡有特色、有市场的种植业、养殖业进行发展壮大,千方百计为有市场潜力的经济发展项目开拓市场,组织销售,增强群众自我发展的信心与能力。

4、加大农牧民安居工作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把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和转变色格孜库勒乡艾兰布隆村村生产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农牧民安居工作;二是积极协调、联系,加大对交 通、教育、卫生、水力、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以“公路的拓宽、水力的改造、电站及学校的修建、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拉乌草场的建设”为重点,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设施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积极协调民政、农牧等部门,帮助部分贫困户解决危房修缮、粮食及生活物品短缺、耕牛及农资农机缺乏等具体问题。

(三)办好五件实事

一是开展好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包括看望在校学生、慰问“三老”人员和贫困群众,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组织的关怀;二是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生产、生活困难,抓紧解决好群众缺耕牛、缺生活用品、房屋拆迁缺资金等困难;三是积极联系、协调地区人民医院,和田县人民医院,色格孜库勒乡人民医院做好群众到色格孜库勒乡艾兰布隆村治病相关事宜;四是开展单位募捐活动,组织单位干部职工为色格孜库勒乡艾兰布隆村村捐赠物品、资金;五是做好强基惠民项目的申报工作,结合色格孜库勒乡艾兰布隆村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和群众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计划积极申报50万元的短、平、快项目。

艾兰布隆村工作队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

和田县双语实验中学驻色格孜库勒乡艾

兰布隆村工作队

下载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经验交流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经验交流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驻村工作队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标准)

    富锦市农业局驻宏胜镇隆胜村扶贫工作队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农业局扶贫工作队一行3人于2017年5月22日准时到达宏胜镇隆胜村,开始了为期八个月驻......

    科普工作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总结

    科普工作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总结 科普工作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根据省科协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和部署,我队学习实践活动自2009......

    基层科普创新工作的经验交流材料

    文章标题:基层科普创新工作的经验交流材料__市__区__街道位于__城区南端,东界路桥区,南接_镇,西邻_、西城两街道,北连城区,史称_,素有“黄城南大门”之称,是__的主城区之一。辖区总......

    打造服务工作队科普品牌助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打造服务工作队科普品牌 助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县级科普服务工作队试点工作实践与思考 襄樊市科学技术协会 为有效推动《纲要》实施工作,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我们在中国......

    少数民族

    1.满族 门前插柳枝和熄灯祭扫 2.蒙古族 蒙古族传统礼节,主要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和请安等,当然现在还有鞠躬礼和握手礼。 当接过主人的奶酒,最得体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

    少数民族

    1、 满族;2、朝鲜族;3、赫哲族;4、达斡尔族;5、鄂伦春族;6、鄂温克族;7、蒙古族;8、回族;9、东乡族;10、保安族;11、撒拉族;12、土族;13、裕固族;14、俄罗斯族;15、乌兹别克族;16、塔塔尔族......

    少数民族

    中国少数民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是中国第一大种群,其他民族和未识别民较少,习惯上被称......

    科协主席关于科普工作的汇报(经验交流)

    科协主席关于科普工作的汇报(经验交流)加快科普工作的发展,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今年初,县委、县政府与时俱进地提出,要用3到5年的时间,我县县域经济基本本竞争力要实现“领跑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