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范文
我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逐步发生变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文章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对策
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不断深入,农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农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农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大跨越[1]。随着人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的迫切需求。同时,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于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农畜产品出口创汇、保障广大城乡居民绿色消费及发展现代农业都具有重大意义[2]。
(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目前,我国在农产品质量方面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控制,农产品质量全水平得到的显著提高。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总体水平高。根据国家农业部调查,2009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形势稳定。根据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畜禽产品、水产品、蔬菜合格率分别达到99.5%、95.8%和95.9%。根据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结果,29个省的3373批次生鲜乳样品中三聚氰胺含量全部符合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13个奶牛主产省的903批次生鲜乳样品中皮革水解蛋白检测合格率均为100%。二是发展态势平稳。蔬菜合格率稳步上升,畜产品、水产品主要检测指标合格率已经连续三年多保持在95%以上。三是农产品出口量逐增。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农产品出口贸易快速增长,2001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为160.7亿美元,2008年农产品出口额为40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3.73%[3]。
(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产品源头污染问题。主要是农业生产环境受到污染。工业的发展让农村环境受到污染。工业三废、城市废弃物的大量排放,造成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土壤中,饮用水中含菌量高、重金属含量高。植物体通过根部的吸收水分,把一些污染元素输送到了农产品中,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土壤污染往往是通过农作物吸收和食物链的积累,直到影响人或高级动物的健康。而且,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不可逆过
程,污染后极难恢复,将长期对土壤功能产生影响,后果十分严重[4]。
其次,我国农户文化水平低,组织化程度不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耕地总面积少,因此人均耕地面积少,且我国耕地面积主要以山地、丘壑为主,平原少,导致我国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独立经营,无论是购进生产资料还是销售农产品都是一家一户单独面向市场,分散的生产和经营不利于控制投入品的质量,也不容易统一产品质量。另外,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科学生产的能力,如施肥问题,大部分农户都简单地认为“多施肥,产量就高”,甚至将施肥当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固定程序而形成一种不假思索的农业生产定式,意识不到化肥对土壤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险[5]。还有在生产过程中如何撒农药,如何除虫,何时收成等问题,都不能进行科学的操作,对农产品质量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再次,不法商贩的非法生产。现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公司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社会的责任,进行非法生产,以获取更多的利益。在生产制作、加工处理等环节中超量、违规地使用食品色素、激素、防腐剂等成分, 给农畜产品安全性埋下隐患,如在产品中添加色素和一些可以增加产量但危害生命的元素,以及用甲醛、工业级磷酸钙盐甚至“吊白块”冒充面粉增白剂[6]。
相关机构缺乏相互协调监督管理权过于分散是我国政府监管机构设置和权力配置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显著特征。例如,粮食加工企业只是有人发证,无人监督;动物检疫站只对流通环节进行检验;畜牧、水产业的生产环节也只是检查饲料配方表中有无瘦肉精含量、是否激素过量等现象。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合格产品又进入了市场中。另外,在农产品出口贸易方面。由于农产品质量检测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不能与国际接轨,形成不了统一的检测体制,使得我国有些农产品在其他贸易国家成为了不合格产品,严重阻碍了贸易出口顺利进行。
(三)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提全面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新阶段畜牧业和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农户个人方面。农户在提高农业与农产品环境质量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要加强对农户的宣传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增强农户的环保意识,提高农户生产水平。首先,农户要增强环保意识和对环保价值的认识,熟悉相关环境保护知识,采用环保的生产方式和和技术,减少产地环境污染。其次,农户应该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技术等,提高农户个人的文化素质和农业生产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
其次,企业方面。工业企业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活动,控制废水,废气的排放量。农产品生产企业,不仅要注意农业生产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比如
说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和不当处理,还要注意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应该严格按照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进行生产,使得农产品质量达标。
再次,政府方面。从政府作为监管方,必须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应该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土壤修复技术,消减污染物从土壤向农产品迁移积累,提高轻度污染土壤安全生产能力[7];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对农户的教育和技术指导,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形成统一标准 [8]。而事中应该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检测,要求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政府应该定期派人去企业生产基地考察,监督企业生产过程,实施奖惩制度,并通过新闻媒体向外发布。事后应该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产品的行为。
相信,在社会各个主体的共同参与,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将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农村能源环境保护.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J].河南农业,2004,(5).[2] 马爱国.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与技术[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3] 夏合群.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金融危机背景的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5).[4] 吴 为,张 琰,胡 捷.南通市农业环境质量安全现状与防治对策[J].环境整治,2009,(2).[5] 林宏程, 李先维.农业污染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产业观察,2009,(9).[6] 陈素珊, 余心杰.我国农产品安全性问题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3,(3).[7] 项虹艳,李廷强.加强农业环境保护,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广西农业科学 2004 ,35(03).[8] 杨肖娥,余剑东,倪吾钟等.农业环境质量与农产品安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
第二篇:我国农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隐患和对策
我国农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隐患和对策
摘 要: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安全性和保健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农畜产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促进畜牧业的丰产丰收,又要着力抓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但,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本文分析了目前影响我国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主要因素和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提出了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
关键词:畜产品;质量安全;对策 影响我国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农、兽药残留
在种植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化肥、促长剂等化学合成物,致使农作物残留大量农药、激素,从而间接对畜产品造成污染。在农药残留中,有机氯农药不易分解,在饲料中有残留,致使畜产品中也有残留,其中牛体内残留最高,其次为鸡,再次是猪。在养殖业中,不按规定使用兽药、滥用饲料添加剂,造成畜产品中残留大量抗生素和激素。畜产品中残留的抗生素主要有:青霉素、四环素、土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三甲氧苄氨嘧啶、二甲氧甲基氨嘧啶、呋喃唑酮、呋喃西林等。激素类物质主要有:性激素(己烯雌酚、己烷雌酚、双烯雌酚、雌二酚)、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和抗甲状腺素、赤霉醇、兴奋剂(克伦特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西马特罗)等。农、兽药大多属亲脂性物质,在人体内蓄积性强,可引起中毒甚至致癌等;特别是多年来在生猪生产中屡禁不绝的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残留,导致国内(包括香港地区)频频发生中毒事件。
1.2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
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苯并芘、亚硝胺、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醇、呕吐毒素、汞、镉、铅、砷、氟等。这类物质,对人体损害较大,重者象汞、镉、铅、氟可引起几乎不可逆转的中毒以及黄曲霉毒素、苯并芘、亚硝胺、砷等可致癌,轻者如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醇可致性早熟。这类物质的来源主要有:饲料作物生长过程遭病害侵蚀以及饲料成品保管不善导致的微生物毒素残留,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醇、呕吐毒素等;饲料加工过程中,使用饲料添加剂带来的污染,如汞、镉、铅、砷、氟等;畜产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带来的污染,如亚硝胺等。
1.3 致病微生物污染
致病微生物对畜禽机体的侵蚀是目前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由于其广泛发生,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键康。20世纪80年代在上海因食用毛蚶引起食源性甲型肝炎,1999年在宁夏因食用沙门氏菌污染的肉品引起食物中毒,2001年在江苏、安徽等地因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食物中毒,2004年全国爆发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导致禽类产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畜产品微生物危害源主要有细菌、病毒、霉菌等。常见的重要致病菌为沙门氏菌(畜禽肉)、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肉毒梭菌(肉制品)、李斯特单核细胞增生菌(乳制品)、大肠杆菌O157:H7(肉制品)等。
1.4 畜禽场生产环境污染
在高度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大量有机肥不能有效地被处理和利用,已成为一大环境污染源。据对我国某地区444个大中型猪场的调查,没有经过处理而直接排放废水的猪场占97.7%。畜禽场产生的各种废弃物污染主要有:(1)生物病源污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2)恶臭的污染。(3)蚊蝇。(4)粪便污水及其有毒有害元素、农兽药等物质对水体、土壤、空气的污染。畜禽场生产环境的污染必然通过畜禽产品进入人体产生危害。
我国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状况
2.1近几年畜产品市场暴露出的重大安全隐患
牛肉产品:“牛肉膏” 事件。2011年4月初,安徽工商部门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可让猪肉变“牛肉”。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随后记者发现,福州、广州、南京等多地“牛肉膏”疯卖。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黄色。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牛肉。专家指出,过量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猪肉产品:“瘦肉精”事件。早在2001年就已经暴出“瘦肉精”中毒事件。8月22日,广东信宜市400多人因食用含“瘦肉精”的猪肉中毒,其中,51人严重中毒;8月23日,浙江桐庐县200多人因食用含“瘦肉精”的猪肉、猪肝而中毒;11月7日,广东河源市484人因食用含“瘦肉精”的猪肉、猪内脏而中毒;11月14日,北京市14人因食用含“瘦肉精”的猪肉、猪肝中毒。另外,近几年来工商部门在农贸市场中发现,猪蹄筋、猪肚用甲醛浸泡防腐,有毒工业用油当食用猪油卖,病死猪加工成熟肉制品销售。到了2011年,“瘦肉精”事件再次上演,2011年3月15日,据央视报道《每周质量报告》的3·15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部分流向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分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字样随处可见,但却不包括“瘦肉精”检测。“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 “瘦肉精”肉可致人患瘤。
奶制产品: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2009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自08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这是由于三鹿集团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圣元奶粉“早熟门”。2010年8月,一则“圣元奶粉疑致女婴性早熟”的报道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8月8日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发布“致媒体的公开信”表示,圣元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违规物质的行为。11日,湖北卫生厅组织专家组对圣元“早熟门”3女婴进行集体会诊,诊断认为“雌激素水平正常”,属于假性性早熟。“圣元奶粉被疑致女婴性早熟”事件终于有了官方结论——15日,卫生部举行专题发布会称,“湖北3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优博婴幼儿乳粉没有关联,目前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奶死灰复“皮革燃”。2011年2月17日下午,一则“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新闻迅速登上各大商业门户网站的首页,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该报道称,疑有不良商人将皮革废料或动物毛发等物质加以水解成皮革水解蛋白,再将其掺入奶粉中,意图提高奶类的蛋白质含量蒙混过关。随后,农业部称尚未发现含有该物质的生鲜乳制品,媒体报道的“皮革奶”死灰复燃是失实报道。
禽类产品:鸡肉曾是我国出口的优势产品,但因防疫和药残问题,1996年8月至2001年5月长达5年时间内欧盟全面停止我国禽肉及相关产品对欧出口,同时出口日本、韩国、南非、俄罗斯的禽类产品价格也受到遏制,价格一跌再跌。2004年暴发全国性的禽流感,使我国家禽业遭受重大灾难,人们“谈禽色变”,至今人们对消费禽类产品在心理上都存有阴影。
2.2 当前我国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总体状况
在疾病控制方面,由于加强了畜禽防疫体系建设,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畜禽疫病已得到全面遏制。由于职能部门加强了从生产到流通的监管力度,畜产品中的安全隐患逐年减少。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抽查了67种肉类食品,39.3%不合格,其中12%的产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2001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京、津、沪、深4城市的372个猪肝和猪尿样品中,“瘦肉精”检出率为35.5%。2001年起,我国确定北京、天津、上海、深圳、郑州、石家庄、广州、福州、长沙、武汉、合肥、杭州、沈阳、南京、青岛、大连等16个城市为畜产品例行监测城市;2003年,16个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5次监测,全年总平均检出率为2.6%。2004年4月份,16个城市畜产品“瘦肉精”检出率平均为1.2%。2006年,农业部组织有关质检机构分5次定期对22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和磺胺类药物残留、8城市水产品中氯霉素和孔雀石绿污染情况进行了例行监测。对22城市8801个猪肝等样品中的瘦肉精进行了监测,平均合格率为98.5%,比2005年提高1.3个百分点。在22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和磺胺类药物残留例行监测中,全年5次均未检出瘦肉精的有8个城市,分别是北京、福州、沈阳、大连、南宁、重庆、成都和西安,全年5次磺胺类药物监测均合格的有南京、长沙和南昌3个城市。对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郑州、武汉、南昌8城市4种水产品的1200个样品进行了氯霉素监测,平均合格率为98.8%,比2005年提高1.3个百分点。在8城市水产品氯霉素和孔雀石绿污染例行监测中,全年5次均未检出氯霉素的城市是郑州和武汉,监测合格率较高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和南昌。2006年农业部首次将孔雀石绿作为水产品例行监测对象,从监测结果看,全年平均合格率为91.0%,合格率由年初的88.1%稳步上升到年底的94.4%。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逐年减少,畜产品质量越来越有保障。
3提高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生产、销售和消费安全畜产品的氛围
安全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如果由于畜产品质量与安全得不到保障,人民群众不能吃上“放心肉”、“放心蛋”、“放心奶”,那么人们的生产、生活秩序就会被打乱或受到威胁,就会给社会安定和国家声誉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当务之急是通过多方面、多形式的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畜产品安全观念和安全水平。自觉生产、销售、消费无公害的畜产品、绿色畜产品和有机畜产品。
3.2 加快保障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体系建设
畜产品质量与安全体系包括畜产品疫病防治体系、畜产品标准化体系和畜产品检测体系。
3.2.1 畜禽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建立重大畜禽疫病预警机制和快速扑灭机制,将重大畜禽疫病消灭于萌芽状态。进一步扩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参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提出的标准,在一定区域内,规定重点控制十多种对畜牧业生产危害较大和影响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如果规定控制的动物疫病得到控制,即实现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国家计委、农业部于1998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在海南岛、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四川盆地和吉林松辽平原5个区域建立无规定疫病区。项目区建成了完备的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和动物防疫屏障体系,区域内的疫病防治、检疫、监督、疫病监测手段和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基本达到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标准及有关规则。
3.2.2 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标准化体系建设 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国际市场上要按世贸组织的规则进行交易,产品要按国际标准进行生产和检验。关贸总协定有29个独立的协议。其中,有关畜产品标准的协议有两个:一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简称T B T协议),二是《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简称SPS协议)。这两个协议都规定了畜产品贸易、质量检验或仲裁要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 C)制定的标准、国际兽医组织(IOE)制定的动物健康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标准等。而我国畜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比较,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标准水平低,如我国只规定了62种农药在食品中的最高残留量,而美国规定了115种,日本、加拿大分别规定了96种和87种。二是标准数量少,到目前为止,我国只发布了47种动物源性食品兽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39种兽药及其他化学物质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检测方法标准。目前,我国包括畜产品在内的有关农业的国家标准约300项,行业标准约900项。而我国要与国际接轨,农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农业部提出要制定至少2500多项行业标准,目前只占36%。标准的缺乏,导致对许多畜产品质量评价缺乏依据。所以必须加大我国畜产品以及畜牧业生产投入品的标准化体系建设。
3.2.3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畜产品的检测工作是按照标准评价畜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要以配备现代化的检测设备为手段,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尽快建成一个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农业部从2004年起计划力争用5年时间,培养数百名能参与有关国际组织活动和熟练掌握高精尖检测技术及监督管理的高级人才。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手段,逐步提高质检机构信息化水平,实现检测信息共享。
3.3 认真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
要尽快形成以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为主体,以绿色畜产品、有机畜产品及畜牧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和工作格局。畜产品生产过程要逐步形成以GAP认证为主,兽药生产以GMP认证为主,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畜产品加工以HACCP认征为主,畜牧业投入品以强制性认证为主的认证体系和工作格局。进一步规范认证行为,在积极增加畜产品认证数量的同时,加强认证标识的管理,强化对认证产品的监督检查,保证认证产品的质量水平和信誉。
3.4 大力加强畜牧业产地环境管理
逐步建立养殖场、养殖水面环境监测与评价制度。创造条件对畜牧业产地进行统一评价,划定无公害畜产品、绿色畜产品、有机畜产品适宜生产区和限制生产区,并与产地认定工作结合起来。
3.5 抓紧建立健全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和配合,结合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标识认证管理,积极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和支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建立自律性检测制度。鼓励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与生产基地建立产销合作机制,推行连锁经营和直销配送,积极开展对畜产品生产、加工、运销等各环节的监管,使畜产品准出与准入制度紧密联结。推进畜牧业品牌战略,加快推行畜产品分级包装上市。
3.6 加大安全饲料研究开发和推广力度,建立畜产品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撑体系
饲料技术的进步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核心,加速饲料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推广是当前动物科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高效、安全、无毒无残留的新型、环保型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是解决畜产品安全问题的必要条件。发展环保型饲料生产技术,大力提倡应用有利于环保的饲料添加剂,发展畜牧业生态工程技术,采用系统组合调控理念和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废弃物排放量。
3.7 加大制定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力度,将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我国已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无疑对畜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畜产品的生产、加工到流通的全过程看,我国的立法工作还显得落后。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通行做法相一致的畜牧业法律、法规。
第三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关于呈报《XXX期间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报告
XXX食品安全委员会:
按照XXX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切实加强二动会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乌中食安办[2012]55号)文件要求,为切实加强我XXX举办二动会期间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我局将按照统一部署,决定在全XXX范围内开展农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各上级关于食品安全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围绕“当好东道主、办好二运会”的工作目标,以保障二运会期间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为着力点,坚持标本兼治、整治与规范并行,强化农畜产品质量监管,为顺利举办二运会营造良好和谐稳定的环境。
二、工作重点和目标
坚持集中整顿与长效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围绕保障二运会期间食品安全的大局,加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力度,认真排查可能引发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各类隐患,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特别要对二运会相关场所及周边为重点地区加强隐患排查和集中整治。通过整治,全面提高我XXX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二运会期间不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三、时间安排
此次农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7月1日至7月10日)局属各二级单位要按职责分工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并及时进行宣传动员和部署。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2年7月11日至7月24日)对重点区域、重点产品、重点环节,分类组织实施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解决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巩固整治成果,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三)重点应急阶段(2012年7月25日至7月28日)在继续加强监管的基础上,重点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旦出现事故苗头,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妥善处置事故,最大限度减少质量安全事件危害程度。
(四)总结阶段:(2012年7月29日至7月31日)7月31日前总结工作并上报至XXX食安委。
四、主要措施
(一)集中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以粮食、肉类、蔬菜、奶制品等市场消费集中的食品为重点,配合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强化肉食品检疫监管措施,抓好规模化养殖场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对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农药、兽药使用情况的检查;严厉打击在猪肉生产中添加瘦肉精的行为;
(二)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加大监测频率,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项目,监测重点放在7月25日-28日的二运食品安全保障期。采取措施,依法加大对生产、经营不符合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行为的处罚力度,发现不合格产品,要追查源头,督促整改;
(三)强化农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配合相关部门督导农畜产品批发市场等企业完善管理责任制度、自检制度、台账记录,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建立经营记录。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充分认识保障二运期间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二级单位分工负责协作抓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建立和落实农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按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总体安排,各二级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重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和措施,明确工作目标,落实整治任务,抓好、抓实二运会期间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三)注重宣传、广泛发动
要高度重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作用,广泛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宣传活动,营造人人关注、人人重视的社会氛围。
(四)加强信息沟通、强化应急预警管理
加强信息沟通,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及时、准确地做好信息报送工作,有关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信息报送畜牧办办公室,畜牧办汇总后,及时上报XXX食安委,做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预警和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机制,规范应急处理工作。对可能引发的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切实提升应 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故的反应能力和处置水平,一旦发生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能第一时间做出响应,高效组织应急救援工作,防止事态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事故的危害,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要强化社会监督,落实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公布农畜产品质量投诉举报电话、信箱等,为投诉举报者提供便利。加强配合协作,强化督促检查。各二级单位要切实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并积极配合工商、卫生、质检等相关单位,对重点区域进行整顿规范,充分发挥监管部门协同配合的整体优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严格检查、督查和落实工作,切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二运会期间食品监管工作落实到位、抓出成效。
第四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关于呈报《XXX期间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
治工作方案》的报告
XXX食品安全委员会:
按照XXX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切实加强二动会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乌中食安办[2012]55号)文件要求,为切实加强我XXX举办二动会期间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我局将按照统一部署,决定在全XXX范围内开展农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各上级关于食品安全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围绕“当好东道主、办好二运会”的工作目标,以保障二运会期间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为着力点,坚持标本兼治、整治与规范并行,强化农畜产品质量监管,为顺利举办二运会营造良好和谐稳定的环境。
二、工作重点和目标
坚持集中整顿与长效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围绕保障二运会期间食品安全的大局,加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力度,认真排查可能引发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各类隐患,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特别要对二运会相关场所及周边为重点地区加强隐患排查和集中整治。通过整治,全面提高我XXX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二运会期间不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三、时间安排
此次农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7月1日至7月10日)
局属各二级单位要按职责分工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并及时进行宣传动员和部署。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2年7月11日至7月24日)对重点区域、重点产品、重点环节,分类组织实施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解决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巩固整治成果,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三)重点应急阶段(2012年7月25日至7月28日)在继续加强监管的基础上,重点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旦出现事故苗头,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妥善处置事故,最大限度减少质量安全事件危害程度。
(四)总结阶段:(2012年7月29日至7月31日)
7月31日前总结工作并上报至XXX食安委。
四、主要措施
(一)集中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以粮食、肉类、蔬菜、奶制品等市场消费集中的食品为重点,配合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强化肉食品检疫监管措施,抓好规模化养殖场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对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农药、兽药使用情况的检查;严厉打击在猪肉生产中添加瘦肉精的行为;
(二)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加大监测频率,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项目,监测重点放在7月25日-28日的二运食品安全保障期。采取措施,依法加大对生产、经营不符合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行为的处罚力度,发现不合格产品,要追查源头,督促整改;
(三)强化农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配合相关部门督导农畜产品批发市场等企业完善管理责任制度、自检制度、台账记录,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建立经营记录。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充分认识保障二运期间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二级单位分工负责协作抓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建立和落实农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按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总体安排,各二级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重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和措施,明确工作目标,落实整治任务,抓好、抓实二运会期间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三)注重宣传、广泛发动
要高度重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作用,广泛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宣传活动,营造人人关注、人人重视的社会氛围。
(四)加强信息沟通、强化应急预警管理
加强信息沟通,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及时、准确地做好信息报送工作,有关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信息报送畜牧办办公室,畜牧办汇总后,及时上报XXX食安委,做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预警和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机制,规范应急处理工作。对可能引发的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切实提升应
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故的反应能力和处置水平,一旦发生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能第一时间做出响应,高效组织应急救援工作,防止事态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事故的危害,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要强化社会监督,落实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公布农畜产品质量投诉举报电话、信箱等,为投诉举报者提供便利。加强配合协作,强化督促检查。各二级单位要切实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并积极配合工商、卫生、质检等相关单位,对重点区域进行整顿规范,充分发挥监管部门协同配合的整体优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严格检查、督查和落实工作,切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二运会期间食品监管工作落实到位、抓出成效。
第五篇:关于大排查整改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1、关于种养殖环节的监管:
种植业:从种植初期就开始监管,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的规定,目前额尔古纳市农药总使用量约为540吨左右,主要种类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化肥方面,我市化肥年施用量约为3.91万吨,施用的主要品种有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高浓度复合肥、配方肥及叶面肥。不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化肥。在施用强度上,我市化肥亩使用量约在17公斤左右,农药的亩使用量平均为0.23公斤左右,使用量相对较低。同时通过我市多年对农业生产环节的调查,未发现我市有施用非法添加植物生产调节剂及农药成分的化肥,同时也未发现施用国家禁用、限用农药的使用现象发生。同时我们不断加强监督和指导,正在逐步完善安全使用农药、肥料制度,逐步落实产地准出制度。
养殖业:开展源头治理,进一步修订完善风险分析指标体系,规范开展“过程监管、风险控制、可追溯管理”工作,推行黑名单通报制度;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依据不同区域养殖规模、动物疫病发生风险、监督执法人员配备情况,科学评定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和划分监管范围,结合信息化建设,研究制定动物卫生、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方案,建立健全运行、保障等机制,实现各环节动物卫生安全监管责任的无缝衔接,保证区域内监管对象的全覆盖;严格落实跨省调运种用、乳用动物检疫审批制度,建立完善外省区输入动物、动物产品检疫信息、指定通道检查站查验登记信息、输入地旗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监管信息 “三位一体”的信息共享机制,严防动物疫情跨区域传播。严格执行兽药安全间隔期及休药期规定,要求养殖户不准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兽药,加强兽用抗菌药物监管。建立健全兽药使用记录,规范兽药使用行为。从源头打击假劣兽药,强化兽药全程可追溯管理。
2、建立和落实有奖举报制度、责任保险、信息公开、新闻宣传、行业自律情况
奖励制度:已建立奖励制度,将对举报食品安全方面情况的群众、个人或团体根据食品安全情况所达到的等级进行奖励。
向社会公开情况:局里已经建立相关的档案和网络,即时的向社会发布行政许可、检验检测结果、举报渠道、案件查处等情况。
加强宣传的情况:定期开展“3.15打假”、“食品安全周”等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不定期与市里广播电视局联合拍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片或者新闻片段等达到加强舆论监督和向群众宣传的目的。
3、建立相关制度、方案、措施、标准等情况,推动“一法一条例”的贯彻执行情况。
制度建立情况:已经建立:不合格产品退出制度、农药兽药经营备案登记制度、农资监管检查记录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农畜产品查标验证检测管理制度、农畜产品生产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制度、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公司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巡查制度、农业投入品经销台账制度、信息报告制度、质量监管制度等,监管重点为我市所有大中型种植户、养殖户及各个农药、兽药、肥料经营销售点,主要进行至少一月一次的执法排查与检查,积极实行风险分级管理和信用等级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