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政转移支付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试卷答案(80题,86分)
《财政转移支付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试卷
1、中国政府财力转移支付应向贫困地区倾斜。()
正确
错误
2、企业所得税是美国最有效的分配调节工具,少数高收入者成为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主题。()
正确
错误
3、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也获得了较快增长,这种增长是健康积极无害的。()
正确
错误
4、城市居民金融资产出现了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趋势。()
正确
错误
5、工资外收入、垄断性收入和非法非正常收入是引起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主要根源。()
正确
错误
6、收入不平等确保了高收入群体将其收入一部分用于投资,从而提高储蓄率和投资率,推进经济增长,所以我们不提倡公平发展。()
正确
错误
7、收入差距是经济问题,对政治影响不大。()
正确
错误
8、贫富分化的产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出现的副产品。()
正确
错误
9、两极分化不是较富有与较贫困成员收入之差距,且极富有人员与极贫穷人口在数量上往往是不相等的。()
正确
错误
10、由于工作到位,“低保对象”已经涵盖所有的城市贫困人口。()
正确
错误
11、我国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倍数却不大。
正确
错误 12、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3倍多。
正确
错误
13、目前我国各省的收入也不平均,最高与最低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1000多元。
正确
错误
14、由于各行业面临不同的状态,我国行业收入比例有细微差别,但这个比例没有扩大趋势。
正确
错误
15、我国没有出现向大多数发达国家衍变过程中有的居民收入分配两极分化严重现象。
正确
错误
16、经济上的马太效应显示,两极分化后,富裕者更容易变更富。
正确
错误
17、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行业中,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对工业最多。
正确?
错误
18、对农业财政转移支付的增加,没有改变农业收入相对工业收入的低水平。
正确?
错误
19、中国现在的财力上胜过印度,在高端技术产业上,中国也比印度要强,印度是世界的加工工厂。
正确
错误
20、美国在发展中也曾经遇到分配不均问题,地区之间曾经出现过平均收入差距相差10倍以上。
正确
错误
21、国家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的扩大,不能代表任何经济增长现象。
正确
错误
22、我国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人均收入都没有到达1万美元的高线。
正确
错误
23、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增长,经济实力是明显的指标,国民教育程度、犯罪率等都可以是衡量的因素之一。在我国受教育程度与犯罪率的反相关关系在某些县域十分明显。
正确
错误
24、财政转移支付,直接转移到贫困县的教育事业上,也是一种提高地区软实力的方法。为几十年后的经济发展播下良好的种子。
正确
错误
25、幸福指数调研中,农民的幸福指数比知识分子低。
正确
错误
26、我国农村卫生医疗消费调研显示,东部和西部差别不大。正确
错误
27、欠发达地区需要的财政转移支付的钱高于发达地区。
正确
错误
28、我国抽样调查结果,欠发达地区需要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低于发达地区。
正确
错误
29、中国在经济学上的“怪现象”有两个:统计数据失真、政策评估不实。
正确
错误
30、中国政策集成现象,各个不同部门权力交集不存在。
正确
错误
31、某地区因经济贫困落后,为弥补当地财政缺口,中央每年给该地政府拨付XX万元,该拨款由当地政府部门自主决定具体使用分配。那么,该拨款属于财力性转移支付中的()
A一般性转移支付
B民族地区转移支付
C调整工资转移支付
D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
32、"为支持我国西部大开发,从2000年起,中央实施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那
A调整工资转移支付
B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
C一般性转移支付
D民族地区转移支付
33、我国实施政策前的调查工作,要做到调查人群(),才能使调查结果真实可信。
A多样性、随机性
B集中
C针对性
D唯一性 34、1998年以来,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央数次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那么,该转移支付属于财力性转移支付中的()
A一般性转移支付
B民族地区转移支付
C调整工资转移支付
D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
35、为推动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实施,从2001年开始,中央财政统筹考虑各地区提高农业税税率增收因素和取消乡镇统筹、降低农业特产税税率、取消屠宰税减收、调整村提留提取办法等因素,对地方净减收部分,通过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那么,该转移支付属于财力性转移支付中的()
A一般性转移支付
B调整工资转移支付
C民族地区转移支付
D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
36、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需要在()、支出、运营三个方面整体考虑。
A财税
B收入
C税收
D转移
37、中央对基础设施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项目实施等所进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属于:
A一般性转移支付
B专项转移支付
C民族转移支付
D农业转移支付
38、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当务之急是()
A应该从体制上解决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问题
B应该压制城市经济发展的势头
C应该把重心放在农村经济发展上
D应该解决城乡人口比例问题
39、财力性、专项性转移支付有着不同的()对象。
A支出和转移
B接收和保护
C转移和保护
D以上三项都不对
40、引起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主要根源不包括()
A工资外收入
B工资收入
C垄断性收入
D非法非正常收入
41、下列关于在各级财政之间合理划分收入分配调节事权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A为了实现收入分配调节的针对性,中央财政对向省级财政转移扶贫资金时可指定地区和类别。
B省级财政则可向符合条件的下级财政确定收入调节补助。
C补助额确定应该统一的标准,以示公平。
D收入分配调节涉及各级财政,因而首先要合理划分事权
42、()指中央政府对有财力缺口的地方政府(主要是中西部地区),按照规范的办法给予的补助。
A财力性转移支付
B专项性转移支付
C体制性转移支付
D一般性转移支付
43、改革收入分配调节资金支出方式应当()
A以现金补助为主
B补助在非基本生活必需品消费上
C补助在非基本生活必需品消费上
D建立对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消费的定向补助制度。
44、税率过高会()
A抑制中国的消费扩张
B促进国家收入增长
C减少纳税人数量
D增加财政负担
45、一个国家、四个世界中的四个世界指下列中()①知识经济社会②农业社会前期③工业社会前期④传统社会⑤发达社会⑥工业社会后期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⑥
C ①③④⑤
D ③④⑤⑥
46、国家对低收入家庭的补助最治本的方式是()
A减免个人所得税
B增加生活必须消费品德供给
C设立低收入群体子女高等教育补助金
D提供最低社会保障金
47、下列对市场经济的评价错误的是()
A过于注重竞争,影响社会安定
B通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
C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D促进优胜劣汰
48、中国经济()引起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复杂化。
A失衡
B危机
C发展
D不填
49、下列对贫富分化的理解错误的是()
A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B贫富两个阶层拥有的财富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C并不会对社会进步造成阻碍
D意味着穷人会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
50、下列关于两极分化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极富有与极贫穷有一方存在就可以构成两极分化
B两极分化是固定不变的
C两极分化以社会成员收入极差程度为反映载体
D两极分化是我国特有的
51、经济失衡问题在国际中常有发生,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一直呈()趋势。
A上升
B下降
C平稳
D稳中有降
52、下列关于GDP的增长理解错误的是()
A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增加 B GDP增长越快越好
C一部分人工资涨了,另一部分人工资没涨,但总体的趋势还是涨的D GDP的增长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
53、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不包括()
A消费
B投资
C净出口
D股票
54、()是美国最有效收入的分配调节工具,少数高收入者成为主题。
A中等人群税收
B企业上缴税
C个人所得税
D最富有人群高税收
55、房价上涨的原因不包括()
A国民经济在增长
B人均收入在增长
C财政的宏观调控
D土地越来越稀缺 56、2004年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苦于招不到所需人才,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体现了()的问题。
A专业不对口
B信息不对称
C企业要求过高
D大学生要求过高
57、美国各类基金支出的慈善公益捐款高达GDP的10%,这些一般来自()
A民间企业捐款
B财政拨款
C高收入人群
D一般收入人群
58、下列选项对教育小康理解正确的是()
A教育小康更注重的是社会效益的产出,确保每位社会成员享有的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B教育小康在我国已经达到
C国家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与百姓无关
D中国教育的不平等问题是国家造成的
59、造成城市贫民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B社会上机会权利都不均等
C富人不仁,不实施救助
D城市贫民的“世袭性”
60、美国收入分配格局中农业比重在(),其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
A没变
B下降
C上升
D提高 61、专项转移支付的方式主要包括()
A体制补助
B专项补助
C税收返还
D公式化补助
62、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主要表现为()
A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且有扩大趋势
B地区间收入差距过大
C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
D两级分化现象开始出现
63、下边属于美国收入分配格局表现特点的是()
A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一直呈上升趋势。
B个人所得税是美国最有效的分配调节工具,少数高收入者成为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主题。
C企业、个人、教会组织,每年各类基金会支出的慈善公益捐助量大。
D贫困人口比例高,但其贫困标准并不低。64、我国转移支付建设的关键因素有()
A气候和自然环境
B承认历史条件
C放到中国现代化的多样复合化背景
D防止刚性的约束
65、社会普遍服务的要义包括()
A公共服务的均等性
B公共服务的公正性
C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
D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性
66、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包括()
A构建社会经济普遍服务体系
B构筑社会人文普遍服务体系
C构筑社会产业普遍服务体系
D构筑社会信息知识普遍服务体系
67、社会信息知识社会普遍服务体系()
A知情权保障体系
B信息社会披露机制
C社会知识扩散保障机制
D社会信息获取权保障体系
68、公共服务提供的干部岗责体系()
A岗位目标体系
B绩效考核体系
C作业指导体系
D责任追究体系
69、社会产业普遍服务体系包括()
A网络产业的社会普遍服务体系
B产业网络化的社会普遍服务体系
C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 D经济政策普遍服务化体系
70、社会人文普遍服务体系包括()
A生存权保障体系
B发展权保障体系
C选择自由全力保障体系
D迁徙自由权保障体系
71、美国对于低收入者的政策中含()等。
A发放教育券
B提供“避难所”
C提供免费医疗
D提供食品的同时要求义务工作
72、胡焕庸线分界线显示了我国()不均。
A地区经济
B人口分布
C矿产资源
D环境
73、我国服务均等化的社会背景有有()、社会架构由立体科层转扁平网络。
A改革开发放开市场经济
B乡村化社会转向城市社会
C农业社会迅速工业化、知识化
D经济社会动力由计划转向市场
74、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政策中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含()等。
A民族地区转移支付
B教育支出
C调整工资转移支付
D县乡奖补转移支付
75、下列选项中,属于专项性转移支付的有()。
A社会保障支出
B科技支出
C教育支出
D农村税费给给转移支付
76、完善转移支付机制的顶层设计系统集成()几项内容。
A部门联动
B产业升级
C文化精进
D政策整合
77、关于均等化公共服务提供的制衡机构说法正确的是()。
A执行后必须紧跟监督制度
B在绩效评估后不能直接决策,要经过中枢管理环节
C决策和执行之间还有评估环节
D以上选项都正确
78、高效的社情民生系统,形成自顶向下的()逐层分解和分析展现中的重要一层。
A一级指标:领导桌面 B二级指标:电子信访
C三级指标:社情民生页面
D四级指标:信访案件
79、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包含()制度。
A税收返回原体制补助
B专项转移支付
C财力转移支付
D医疗卫生支付
80、以下属于财力性转移支付的是()。
A 1998年以来,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缓解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五次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B 2005年起,中央财政建立“三奖一补”激励约束机制
C 1993年中央推行社会保险,并与2008年将其写入劳动法
D 2000年专项增加对民族地区政策性转移支付10亿元,今后每年按上年中央分享的增值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税收入增长率递增
第二篇:公共服务均等化汇报材料
**镇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情况汇报
近年来,**镇按照市委、区委相关文件精神,以提升群众幸福度、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均等化为目标,加快实施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改革,创新机制体制,大力开展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提升了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大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先后完成了花卉大道、物流大道、天乡路、鱼凫路、春江路、二支渠路、三支渠路、四支渠路、春水二道等骨干道路建设,新建了横跨江安河两座市政大桥,打通了10公里沿江安河绿道、9.7公里幸福田园绿道,实施了村道成网加密工程,形成了 “四纵八横”骨干交通网络,基本建立起了与主城区多通道相连,与周边地区宽畅相接,镇域内高密度相通的交通网络骨架,切实方便了群众出行;对自来水、天然气、排污等管网与主城区实现了“大并网”并无缝对接,覆盖了10.2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规划区外3个城镇和9个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惠及了全镇70%的城乡居民;完成了物流大道、春江路、花卉大道、万明路、万福街等道路绿化建设工程和**实验校、中心卫生院、敬老院周边绿化改造工程;完成了城市规划区内的春江路北段、万明路、A5、B2线等城市骨干道路及电力、通讯管网下地工程,镇域内电话、宽带可接入率达到100%,光纤电视入户率达到92.4%,率先建成了全省第一信息化示范镇;实施了天乡路综合市场、红专综合市场、长石综合市场建设,完成了团结桥市场改造工程;开展了南岳新型社区、协华新型社区等居民集中区市 1
政设施完善工程;加大了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完成了团结渠、团结八斗、十斗、红旗八斗、江安二支四斗、杨家拜渠等15000余米的斗渠改造工程。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彻底改变了过去出行难、灌溉难、用电难、通讯难和农产品交易难的状况,极大地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是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三教统筹”齐抓共管,围绕“教育强镇、镇强教育”的思路,树立“大教育”理念,切实推进了我镇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了踏水、**两所标准化九年一贯制学校,改造了镇子实验校,对3所学校的设备设施进行了更新和充实,使镇域内的学校硬件建设均达到或超过了城区学校的标准;新建了**中心幼儿园、花乡民居幼儿园、古镇馨苑幼儿园三所幼儿园,其中**中心幼儿园顺利通过了成都市一级幼儿园检查验收;建成了一个高标准成人教育实寻训基地,成功创建了成都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成都市教育装备示范学校。在改善教育硬件条件的同时,大力实施了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工程。设立专项资金40万元,用于兑现全镇教职工学习交流、进修提高、教学成果奖励补助等,并以此建立教师慰问奖励制度,全方位促进教育发展和均衡。同时,按照以科研为先导、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两支队伍建设为保障、以督导评估机制为杠杆、以区域性整体推进为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到抓管理铸就学校品质、抓课堂提高课堂效益、抓育人全面关心学生、抓机制形成学校活力、抓科
研提升办学水平。通过不懈的努力,全镇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已经连续四年获得了区教育督导评估一等奖,今年又取得了**区学校教育质量评比农村学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在2006年成功创建成都市教育强镇后,承办了四川省“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幼教工作现场会、“成都市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现场”研讨会,成都市市委书记李春城也两次亲临**调研城乡统筹中的教育工作,同时还接待了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到**调研,我镇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汇报,受到了国家教育部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是大力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新建了一所标准化中心卫生院,更新了中心卫生院及中心卫生院分院的医疗设备设施,配置了120急救车,形成了一个中心卫生院、一所中心卫生分院、28个医疗卫生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协调区级部门将社保、医保结算业务延伸至中心卫生院及中心卫生分院,让群众在看病的同时就可以方便地办理医疗保险结算业务,解决了群众因无钱垫支看病难的问题。在中心卫生院安排了4名专职人员从事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在全镇20个村(社区)设立了妇女“三查”服务点,坚持每年至少到每个村(社区)开展义诊和免费体检一次,并在天乡路等村(社区)已先期试点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同时,大力提升了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少儿互助金参保率均达到了100%,切实消除了群众看病的后顾之忧。
四是大力提升就业和保障水平。全镇20个村(社区)均建立了劳动就业服务窗口,设置了社区培训学校,配备了专门的劳动就业工作
人员,并会同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在全市率先实施劳动保障四维公共服务延伸下移试点工作。在天乡路、春江路等集中居住后就业压力较大的村(社区),设置了大型LED就业信息显示屏,与成都市就业信息网同步显示用工信息。同时,深入开展了就业需求入户调查,建立了群众就业需求库和用工信息库,根据群众的两类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向群众推荐工作。在天乡后街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并探索与**信用社合搭建了600万元创业融资平台,切实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创业资金瓶颈问题。通过这些措施,着力构建了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体系,通过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就业推介渠道,有效促进了区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失地农民的就业。2009年,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18700余人,失地农民就业率达到93%,进一步巩固了充分就业镇创建成果。
在促进充分就业的同时,建立完善了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了社保、农民养老保险宣传和购买扶持力度,进一步健全了农村“五保”和临时救助体系。2009年,失地农民购买社保达到了97%,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了82%,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90%。
五是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以村(社区)活动中心和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为依托,打造了23个全民健身路径,20个文化活动室,建立了长石、春江路、先锋、永和、花乡民居等群众文化活动广场。组建了“1+20”综合文娱队伍和腰鼓队、竹板操队、太极拳队、扇舞队、健身操队、戏曲联唱队、合唱队等多个群众专业表演队。坚持开展文化活动进村入组活动,坚持每月至少为每村(社区)放一次电影活动,利用专项工作宣传的契机创造性地开展“文化赶集”活动,利
用各种节庆举办联欢会、广场文艺、文化汇演,家庭才艺大赛、农民运动会等活动,深入组织学习型村(社区)、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系列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用群众化的语言、群众喜爱的戏曲形式,把国家的法律政策用文艺的形式传达给群众,把文明新风带入了千家万户,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区域和谐。
六是切实规范政务延伸服务。完善了2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大厅工作,统一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和标准时限,统一格调制作了上墙公示牌、服务窗口吊牌,设置土地流转、劳动就业、计划生育、流动党员服务、民政事务等服务窗口,将区级28个部门30项职能延伸至村(社区),使活动中心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服务功能更加全面。完善了活动中心管理,全面推行便民全程代理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村(社区)之间服务“并网”,实行 “全域受理,网上交换,内部协办”,让群众能在任何一个服务网点办理好自己的事情,真正实现了群众办事从“程序不清自己跑”到“全程代办干部跑”的转变,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办好自己的事情。
七是切实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在管理执法方面,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公开招聘20名城管执法协管员,通过建立了6个城镇管理片区和10个建设执法片区和实行“分片负责,定点到人”等措施,形成了全覆盖、网格化的城市化管理格局。在市容环卫和农村垃圾集中收运方面,建立了180个农村垃圾集中收运站,采用市场化手段建立了180人的城乡环境专业保洁队伍,购买了180辆垃圾中转三
轮、1辆洒水车和2辆垃圾清运车,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户集、村(社区)收、镇(街)运、区处理”的农村环境管理和运行模式,切实改善了农村院落、道路、河道的卫生状况,美化了环境,提升了群众生活的舒适度。
八是创新机制体制,切实推进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建立完善了村级公共服务改革“统筹建设、分类供给、多元投入、民主管理、队伍建设”五大机制,通过征求群众意见、民主议定项目、民主选择施工主体、村(居)委会组织实施,全程民主监督和实施民主评议等程序,有效实现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与群众需求的对接,进一步促进了村级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2009年,完成村级公共服务项目60余个,新修和整治组级道路60余千米、沟渠6千余米,疏淘农毛渠20余千米,新修文化活动中心1个,新增文化活动设备3套,新建治安巡逻队伍6支。同时,调动了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村级公共服务建设的热情,建立了1个社工服务团队和300余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深入开展了假日学校、430学校、法制宣传、安全宣传、“寒门助学”、“爱心捐助”与“慈善一日捐”等活动,进一步为居民构筑起了生产、生活、休闲、健康、教育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基本做到了“有求必应、有难必解、有困必济”,促进了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推进了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一体化、均等化,得到了居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充分认可。
第三篇: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问题;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命题;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指出“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可以看出,我们党十分重视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引导资源流向农村,推动社会整体全面、协调地发展。
一、城乡公共服务的概念及内涵
(一)公共服务的概念
我国还处于研究公共服务问题的初级阶段,国内学者对这一概念也没有达成一致认识。就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政府为公众提供的并非是“产品”本身,而是具有消费性质的服务。由此,公共服务应具有公共产品的“享有非排他性、消费非竞争性、效用不可分割性”的特点。从服务的特性来看,公共服务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公共服务是满足人民基本需求的服务,是基本服务,公共服务中包含的基本内容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应被每一个公民公平享有。2.公共服务是公众化的服务,并不只是服务于特定人群或少数人群,公共服务并不是用来满足个别需要,而是满足立于社会现状的公共需要,公共需要是将社会成员作为一个整体提出的,其执行具有强制性。3.公共服务的内容广泛,既包含所谓的物质服务,即基本的生活用品,如燃气、水、交通工具等,又包含非物质服务,如教育、医疗、法律等。
(二)城乡公共服务的内涵
城市公共服务指的是城市居民共同享有的,满足城市居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具体内容包括教育、医疗、公共交通、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
农村公共服务指的是农村居民共同享有的,用来满足人民生产生活和农业农村发展的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可分为纯公共服务和准公共服务,纯公共服务是指包括环境保护、农村发展战略、国防安全等在内的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服务。相对而言,准公共服务并不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与排他性,其涵盖范围也更加广泛,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基本医疗、农村信息通讯、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有线电视等。
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容
结合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以农村为重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民的生活状况亟待改善,因此,国家的政策倾向更着重于农村的公共服务建设,只有加快农村的公共服务建设与供给,减弱农民长期以来社会地位的劣势,尽可能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2.“均等化”是相对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指的是将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其既不是完全的平均化,又能不失公平。一方面,受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另一方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与农村在人文、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若一味追求一致而忽略农村发展的真正需求,反而达不到公共服务应该起的作用。
3.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的职能体现。公共服务是为社会整体提供的相对平等的服务,这一特性决定了公共服务需由政府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职能改变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有三个原因:我国经济社会现阶段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公平问题在这一时期尤为明显。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公共服务相对落后等这些矛盾需要得到解决。长期以来政府制度的偏向导致城市的发展优于农村,政府有责任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质量与数量。新时期国家要求政府从“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服务型”。这一转变意味着政府将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用于公共服务的建设。
三、城乡公共服务的现状
(一)城乡基础医疗卫生投入非均等
基础医疗和公共卫生都属于公共服务的范围。城乡基础医疗卫生投入的非均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政府对基础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远远不够,截止2011年,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5.35%,才刚刚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城乡卫生资源的分配严重不均等。城市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比乡村健全,各大型医院机构主要集中在城市,医疗人才的流动主要集中在城市。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远高于农村,农村新生儿患病率、传染病传染率等均高于城市。
(二)城乡公共教育非均等
教育问题是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城乡教育的非均等是影响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分析,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仍显不足。农村在办学条件、学校设施、教师管理等方面均落后于城市。城市享有更多的优质资源,如电子化的授课设施、实验室设施等,而农村学校大部分仍然是黑板授课,城市教师的高学历水平远高于农村,城市的教育机构更是多如牛毛,是农村远远比不上的,由此造成农村居民上学难、入学率低、文盲程度高等问题是公共教育不均等的重要体现。
(三)城乡社会保障服务的非均等
社会保障的非均等包括医疗保险非均等、养老保险非均等等。2009年正式确定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后,农村医疗费用的报销比率大大增加,但是与城市相比较,报销比率仍存在一定差异。城市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积远高于农村。从养老保险上看,政府对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宣传普及力度不够,2011年,农民通过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养老保险参保的覆盖率为23%,而城市养老保险覆盖率约为70%,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这一问题将成为社会保障服务的突出问题。
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结构明显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在20世纪后期,由于国家“重城轻乡”的发展政策,导致这种结构不断固化,影响农村自身的发展,也制约了农村公共服务的建设。数据调查显示,2007年,城市居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86,而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140,两者相差近一万,农村经济的落后造成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教育跟不上,社会保障无法健全等都是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重要原因。就制度方面而言,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的区分人为地将城乡进行了分割,农村人口迁往城市需要办理各种证明,而非农业户口却可以享有城市的各种社会保障与福利,这种制度造成城乡居民在社会地位和身份上的不平等。如在就业时,现有的规章制度使得城市居民具有优先的就业权,这对农村居民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此外,在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主要依靠非制度的筹资,费用的主要承担人是农民自己,税费改革后,城市的公共服务中加入了市场供给的部分,尽管2006年后一系列政策减轻的农民的负担,但是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并未完全建立,农村的公共服务缺乏制度的保障,这些制度不平等导致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
(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存在问题
相对于农村而言,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更加完善,一方面,城镇政府财政方面较为充裕,政府外的社会力量的参与也比较高,对公共服务建设的投入比农村大;另一方面,城市的公共服务建设由来已久,其各方面体系,如教育、医疗、社保等均比较健全。而在农村,农民的公共服务几乎全部由政府承担,乡村政府财政困难,公共服务本身具有非营利性,而政府对于其他非政府团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缺乏激励措施,使得农村很难实现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此外,我国目前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这种公共服务的供给有明显的政府偏向性,政府更愿意投入短期性的公共服务建设以提高自身业绩,使得政府在进行公共服务决策时,并没有把农民真实需求考虑在内,如农民可能更需要政府解决交通问题,政府却在这时进行“家电下乡”的活动,政府和农民之间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导致在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并不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再者,在农村,农民承担部分公共服务建设费用,公共服务反而加重了农民的生活负担,受文化和教育水平的限制,农民很难认识到公共服务的重要性,由此农民对公共服务的建设并不热情。这些原因均造成政府对公共服务的供给满足不了乡镇居民的基本需求。
五、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办法
加总括段然后再分述,对策办法里边的二级标题从文章里面再提炼一下,用自己的话。!
(一)宏观政策
1.城乡二元化改革
要想改善城乡的二元结构,政府应该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导向,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应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首先应使城乡公民享有同等的劳动及社会保障,摆脱户籍对城乡居民造成的待遇差,从根本上消除权益的不平等,然后逐步取缔户籍制度,要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优先解决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
2.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良
针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够的问题,可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多元化供给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公共服务的全面化,针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应事先城乡统筹,将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真正列入到国家的发展制度中,将政府财力向农村倾斜。
(二)微观措施
1.建立农村向上反映供给问题的体系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应实行“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转变,建立有效的农民与政府沟通渠道,如设置一些表决会,由全体农民对公共服务各项态度进行意见发表,从农民自身需求出发,实现公共服务的最优供给。
2.明确政府间的职责关系,建立政府公共服务评价机制
公共服务供给薄弱部分原因是由各政府之间职责不明确,相互推脱造成的,各政府需要明确自身管理的职责及范围,特别是乡镇政府,需要提高其组织性,减少重复设置等问题,另外,建立有效的政府公共服务评价机制,可对政府起到监督作用,有助于政府落实公共服务的责任。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的重要一步,目前我国的城乡公共服务存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方面不平等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存在问题引起的,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可从建立宏观政策和微观措施入手,有针对性地改善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云贵乡组建《计生优质服务进万家》队伍为
流出返乡农民工服务
8月2,云贵乡计生办、站组建《计生优质服务进
万家》队伍,借7月办(农历7月13)日鬼节,外出农民工返乡为祖宗烧纸的习俗,上门为已婚育龄妇女服务,为已婚育龄妇女上门妇检25人次,发放云贵乡流动人口“七个一”管理卡300于份,即:流出前落实一项有效的避孕节育措施;办理一份合格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明确一个可靠的联系人;告知一个准确的流向;提供一个可行的联系方式;签订一份诚信合同;流出后寄回一份有效的妇检证明。发放计生“三代责任人”宣传卡500于份,即土地代耕人;小孩代养人;房产代管人。在服务过程中,查出:一户流出返乡农民工带环怀孕2个月左右,已送县计生指导站采取人流措施,一户外出返乡农民工二女户,已动员做二女户结扎。为云贵
乡百日攻坚计生工作有待推进。
第五篇:2013年卫生院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
2013年卫生院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逐步均等化项目实施方案
为确保我院在本乡镇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顺利实施,根据《2012年江西省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范围
全镇内常住人口,以及在现居住地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以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为重点服务人群,可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
在2013年执行,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为主,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卫生监督协管11项。具体目标为:
1、按照国家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
2、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以上。
3、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以上;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苗针对性接种达到规定要求;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4、传染病防治取得明显进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及时率达,准确率达;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人得到规范的随访和治疗管理。
5、扩大儿童保健范围,对0-6岁儿童进行健康管理,管理率不低于。
6、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管理率不低于。
7、开展老年人保健工作,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老年人健康登记管理率达到。
8、加强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以上两类人群管理率分别达到。
9、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随访和康复指导,对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达到。
10、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及时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和风险排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达到。
11、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食物中毒和食品安全隐患信息上报、处理及宣教,对常住务工人员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职业卫生宣教,卫生管理巡查及宣教,学校巡访及健康教育,非法行医信息监测及报告。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率达到。
三、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充分体现公益性和公平性,按项目内容免费向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着眼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坚持注重质量,提高效率,强化监管,保障农村居民充分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四、主要任务
(一)服务机构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由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承担。为更好推进我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均等化工作开展,经院务会讨论决定,成立我院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均等化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下设公共卫生服务办公室,日常工作由负责
(二)明确服务分工
根据《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职责分工(2012版)》、《江西省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分解表(试行)》,结合我镇实际,划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应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制定具体任务分解方案,明确责任分工。
(三)强化业务培训
接受上级基本医疗适宜技术、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等的培训,提高我院卫生技术人员综合服务能力,培养技术骨干。我院于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对卫生院职工和乡村医生进行培训,提高公共卫生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能力,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四)强化绩效考核
1、制定考核细则。本院接受上级考核,并对村卫生所的考核制定考核细则,细化、量化考核办法。
2、组织实施考核。我院接受项目考核,并组织力量对各村卫生所的项目工作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的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分为三个等次,大于等于90为优秀、大于等于70小于90为合格、小于70为不合格。考核结果作为确定服务提供财政补助经费的依据。对不合格的按已完成服务量结算补助经费;对合格以上等次的,按照规定按服务全部兑付补助资金;优秀的,可给予适当奖励,奖励经费从当地完成服务量不合格扣减的经费中解决。对考核不合格的村卫生所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或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项目提供服务资格,年终考核为不合格,扣除乡村医生财政补助经费,并根据相关规定处理。
3、补助政策
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经费均按省、市、县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进行补助,卫生院工作人员按照实际情况每季度发放一次下乡体检费。其他具体情况均按上级相关文件执行。
(五)做好宣传工作
通过张贴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出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
五、工作要求
1、实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关系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大事,我院与各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部门配合、分工协作,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我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标的如期实现。
2、落实督查责任制,项目领导小组要加大对参与人员的督查和技术指导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使农村居民平等地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切实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3、各村卫生所应每月20日前上报建档进展情况。
4、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实施各阶段的各种资料要及时整理归档,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真实,各项目负责人员和包村人员对分管资料负责。
附件:
1、2012年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责任分工及下乡体检安排表2、2012年镇(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任务分解表
3、信丰县卫生院村卫生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及经费分配情况表
卫生院
2012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