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主创新政策“借转补”项目实施细则20140630
合肥市自主创新政策“借转补”项目实施细则
依据《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1+3+5”政策体系的通知》(合政„2014‟62号),制定本细则。
一、申报条件
项目与企业申报进入合肥市科技创新项目库和企业库。主要支持项目配套、自主创新研发项目、科技小巨人企业研发项目和医疗卫生研发项目。
(一)项目配套
范围界定:当年以企业为主体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申报条件:一是企业主体申请,在本政策有效期内立项的项目;二是在我市产业化,能按期完成与国家部委签订的合同中相关经济、技术等约束指标(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合同由县区与企业签定的合同为准);三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在全国技术合同网上登记系统备案;四是配套金额按到账资金计算,期限为到账后一年内。
(二)自主创新研发项目和科技小巨人企业研发项目
1、项目遴选原则
支持方向:围绕打造经济升级版,突出八大增长源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市主导产业。
支持类型: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转化;人才成果引进转化;产业技术攻关;商业模式创新。
2、项目具体要求
项目突出牵动性和集成性。一是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转化和模式创新类项目,重点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加快新产品推广应用和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引进转化项目重点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成果,开展对外科技合作和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技术优势吸引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来肥投资。三是攻关类项目重点解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需求,牵动产业链发展或项目形成的技术、产品填补国内外空白。
自主创新研发项目主要支持规模在1亿元以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项目。科技小巨人企业(在细分行业内居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具有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主要支持企业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研发项目,企业已纳入合肥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
(三)医疗卫生科研项目
支持方向:重点支持申报单位的重点学科或有特色的临床应用新技术。项目成果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合肥市医疗卫生领域的技术水平,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申报单位具体要求:以市属医疗卫生机构为主,综合医院三级以上、专科医院二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机构,具有独立核算的法人,在肥注册2年以上。
二、申报程序
(一)发布指南:每年7月份,市科技管理部门在合肥科技网(www.xiexiebang.com)发布申报指南(通知),明确申报材料、具体时间、地点等。
(二)组织推荐:每年8月初,县(市)区(含开发区,以下简称县区)科技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将项目推荐至市科技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县区要主动对接,突出目标导向,根据实施细则积极组织申报项目。
申报单位提供相关资料,申请材料必须真实、准确、可靠,所在县区要严格审查把关。
(三)评审择优: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组织专家对项目评审择优(配套项目除外)。
(四)政府审定:确定拟扶持的项目公示后,报市政府审定。
三、项目管理
(一)合同约定:支持项目确定后,强化合同管理,突出R&D投入、形成发明专利和新产品、引进技术和人才、形成产业化等合同目标。由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统一与各县区签订合同。各县区严格依据项目申报书中经济、技术等指标再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合同。项目实施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
(二)资金拨付:每年9月份,市“借转补”扶持资金由市财政局拨付至各县区财政局,再由各县区财政局以预拨专项资金方式拨付至项目单位。项目资金必须专项用于项目开发,并接受
政府有关部门监督和审计。
(三)过程管控:在合同执行期内,项目实施单位每年应在3月底前提交上一年度项目完成情况自查报告到所在县区科技主管部门。县区科技主管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后,于4月上旬将培育企业项目年度实施情况汇总报市科技局。企业遇不可抗力,影响项目实施进度的应及时报市科技局和市财政局批准延期。
(四)分类结题:项目到期后,县区科技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在15天内提出项目初审意见,并将项目年度实施情况汇总报市科技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市科技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依据合同进行审核评价,提出项目实施总结意见,确定具体项目补助资金比例与数额,下达批复文件。按照3种情况进行分类处理:一是项目达到全部预期绩效目标的,经考核验收合格,将预拨专项资金全部转为财政无偿补助;二是项目如期建成,但是未达到预期绩效目标的,误差超过30%以上的,收回全部预拨借款;误差在30%以内的,按绩效目标完成比例降低10个百分点,转为财政无偿补助;三是项目不经批准未如期完成的,收回全部预拨借款,项目单位二年内不得申报任何财政扶持资金。
四、附则
(一)发现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资金的,追回财政资金,申报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纳入科技诚信体系,三年内不得申报任何财政扶持资金。对违规违纪责任人员,将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
(二)按照安徽省财政厅关于财政涉企项目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申报2014年各项奖励的企业请填写“涉企系统”项目基础信息表(附表3、4)。
(三)本细则由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自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附件:
1、“借转补”项目绩效目标承诺书
2、“借转补”项目合同范本
3、“涉企系统”项目基础信息及填报说明表
4、项目所属产业大类分类表
第二篇:财政部关于实施促进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的若干意见
财政部关于实施促进
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的若干意见
财库[2006]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对实施政府采购政策,发挥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促进作用作了明确规定。为贯彻落实这一规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狠抓落实,加强政策实施的组织领导
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政策实施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确定一位领导同志负责,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建立工作责任制,任务落实到人,为政策全面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工作中要正确把握政策,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实现政府采购优先购买的政策功能。要做到政策意向明确,目标任务科学合理,政策方案易于实施。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合理的工作协调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政策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政府采购政策与国家其他政策的协调统一。
二、认真研究,构建政府采购自主创新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规范性。研究建立政府采购自主创新制度体系是实施政府采购政策的主要内容,也是确保政府采购政策有效实施的必然要求。为此,财政部研究确定了开展制度建设的工作计划,近期,将重点研究制定《自主创新产品预算管理办法》、《自主创新产品评标细则》、《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办法》等。同时,对重大建设项目、装备和产品项目采购、政府采购首购及订购、国货认定标准和采购进口产品等方面的管理办法进行研究。各级财政部门在上述办法出台前,可以根据本地区自主创新产品认定情况和工作实际,制定过渡性实施办法,推动政府采购自主创新工作的开展。
三、勇于实践,力争在重点环节有所突破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在深刻领会政策精神基础上,把握重点环节,积极实践,多方面、全过程促进自主创新,争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功能。一是要积极探索政府采购环节中体现自主创新各项政策要求的有效方法,增强可操作性。二是在一定采购范围内或选择一些采购项目进行试点,在采购文件的制定和评审方法上,可增加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具体条件、优惠幅度等,注意摸索经验,不断完善政策。三是在具体采购活动中,应树立国货意识,提出针对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的相应要求,采购数额较大的进口产品时,要经过有关方面论证,不断规范政府采购进口产品行为,为研究建立购买外国产品审核体系和进口产品管理办法创造条件。同时,研究建立对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有效激励机制。
四、积极协调,促进自主创新产品认定体系建设工作 国务院通知指出,建立自主创新产品认证制度,建立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实施政府采购政策的基础和前提,科技部门要负责自主创新产品认证制度的研究建立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科技等部门推进相关工作的进展。省级财政部门应会同同级科技等部门确定本地区促进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的工作实施方案,并报财政部备案。凡省级科技部门已建立和开展了认定工作并确定了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应及时将认定标准、评价体系和创新产品目录报科技部批准,以作为财政部制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 的基础。
五、加强调研,做好全面实施的准备工作
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多方听取意见,科学总结、分析规律、提出对策。财政部门作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要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利用新闻媒介等多种渠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进该项工作。
六、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实行跟踪问效
要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自主创新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自觉执行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对有意规避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应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对于在政府采购中促进自主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就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鼓励和表彰。要记录自主创新产品的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情况,实行信用管理,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问效。要加强和发挥审计与监察的监督作用,将各部门、各单位对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执行情况纳入审计范围。
第三篇:自主招生政策解读刘海山转
自主招生政策解读
2013年自主招生硝烟四起,各路参与招生的高校已开始擦拳磨掌,抢揽人才。9月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开始遴选学校,10月中旬,湖南大学率先出台2013年自主招生新政,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正在高校中发酵,天津大学带头的“卓越联盟”正准备有大动作。
始于2003年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今年已是10年后的第一个开年。在11月2日,2012年第十一届全国重点中学校长论坛上透露,教育部将对2013年自主招生考试科目进行改革,减少考试科目,具体方案预计11月底向社会公布。2013年自主招生及未来的自主招生路,到底该如何走呢?一些专家经过多年对自主招生的观察和研究,回顾、梳理了这10年自主招生的发展路,提出了趋势预测,希望对关注于自主招生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有所借鉴。
一、揭开自主招生的面纱——你所不知道的自主招生
1、名校大集合,参加院校都很牛
参加自招招生对于高校和学生来说,是个双赢的过程。一方面高校可以招揽到适合于本校培养模式的优秀生源,另一方面也让优秀的考生,尤其是一些特殊才能的考生提前赢得降分提档资格,从而增大了进入名校求学机会。
能参加自主招生的院校本身就是一次实力的佐证,在全国112所“211工程”院校中,已经有75所参与到自主招生中。在39所“985工程”高校中,除了三大一小四联盟中的27所高校,再加上“单飞”的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以及湖南大学,一共有30所,已占到了985高校中的绝大部分。由此可见,要想本科读名校,参加自主招生已是一道绕不过的弯。而名校中集聚的优势又不容小视。例如,中国常青藤大学(C9)高校已全部参与到自主招生,这9所大学虽然数量不到全国高校总数的1%,但科研经费、两院院士以及国家重点学科拥有量等关键指标却占到全国高校30%—40%的比例。
2、加分幅度大,优惠尺度会不小
在自主招生中,或许有些家长会认为,有的高校只有5分、10分的加分,不值得让孩子去拼,其实,这样的理解是不科学的。一是不少高校的优惠幅度很大,像北京大学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2012年就将优惠幅度降低到了一本线;复旦大学“博雅杯”、中国人民大学B类中的美术学(艺术策划与管理)专业等也有类似的规定。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规定,学生通过北大的自主招生笔试,光华管理学院根据6:1的比例来进行单独面试,如果面试成绩达到前三十名,可以直接拿到光华学院60分的加分。即使没有达到前三十名,还能参加北大的统一面试。经济学院也有类似的规定。对于这样的顶级名校,优惠幅度还是让人很吃惊。即便对于像北京家长比较关注的中央财经大学A类政策中给予同科类线下5分优惠政策,那也是相当可观的,要知道有这5分也许就能进入到该校最热门的金融学专业和会计学专业了。以北京为例,实际上的降分幅度能够达到30甚至40分。这样一算账,家长们心里就更清楚了。
3、申请啥条件,难度没有想象大
对于自主招生中的申请条件,高校中有自荐和校荐方式,其他的具体条件各高校略有不同,虽然自主招生的申请门槛较高(可以参看梁挺福老师《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参加自主招生》),但也没有部分家长想象的那样大。
像被戏称为最“拼爹”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报名条件第一条就规定“中医药学科有浓厚兴趣,并在中医药学科方面有独特见解与领悟能力者,并且为中医药学世家、名家子弟(含三代世家、隔代、旁代关系)”,但这样的院校毕竟不多。只要自身条件过关,再加上科学策略,申请成功的希望还是很大的。还有些隐形信息,往往让考生和家长所忽视。像中央财经大学自主招生简章中规定“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学推荐名额文理合计不超过3人,一般中学推荐名额文理合计不超过1人。”中国政法大学规定“省级重点中学原则上文理科共不超过3人,普通中学文理科共推荐1人。”也就是说,全国不论哪所中学,是否重点,最起码是有一个推荐名额的,这种报名条件其实对很多普通中学已经是非常的可观了,遗憾的是,别说很多家长和学生,即使很多学校老师,也对这方面的规定一无所知,以至于白白错过一次绝佳机会。通常只要学生能满足招生章程要求中一条或一条以上条件,且报考的目标院校定位合理,通过高校自主招生的海选初审还是比较容易的。尤其是,思维敏捷,知识面广,心理素质好的学生更容易在笔试和面试中胜出。从多年的自主招生报考经验看来,过硬的奖项和突出的特长并不是决定考生能获得自主招生笔 1
试和面试资格的唯一因素。
4、考核并不怪,笔试面试精准备
一提起自主招生的笔试、面试,大家心里就会出现一个词:天雷滚滚。“老子和孔子打架,你帮谁?”、“玉皇大帝和如来佛谁大”?„„
其实随着近年自主招生的发展趋势,笔试比重逐渐减少,加大面试门槛。像北大的面试题,“农村的孩子会种地,城里的孩子会画画,前者是否也是一种素质?”类似的题目,更看重学生知识面的宽度和深度,以及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程度,这也往往是未来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怪”和“雷”的表象之下,是高校对应试教育的一种反抗和突破,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反应能力、心理素质的考查,了解到这一点,注重平时的相关训练,比如梁挺福老师经常向家长推荐让孩子学习之余放松性的阅读《南方周末》、《读者》等,那么就能做到笔试、面试正常发挥了。
5、加分使用好,没有想象中简单
在参加自主招生的高校中,既有顶尖的名校,也有只超出一本线20—30分的重点院校。不同层次的高校运用加分也是有诀窍的。
对于申请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名校的考生来说,5—60分绝对能决定高考的成败,可以给高考加一个双保险。对于有实力冲击名校的考生来说,有了部分加分,将会在选择优势专业上有大作用,能实现好学校和好专业的“两全其美”。对于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有了加分,将会实现好学校或好专业的目标。而且,有了自主招生的加分,也能让孩子吃了“定心丸”,在高考时轻松上阵,放松心态,能更好地取得优异成绩。
还是以前文提到的中央财经大学为例,2012年中财自主招生分为了A、B、C、D四类,其中A类给5分的优惠,也就是说,学生即使拿到A类5分加分,也得保证高考总分达到了中央财经大学在当地录取线下5分以内才可以。否则,前功尽弃。每年很多家长看中了中央财经大学A类的“好专业”——金融学、会计学,所以选择了A类,却因为高考时学生成绩达不到相应的要求而白白的错过了进入中央财经大学就读的机会。
所以,从我们研究院为学生申请自主招生的多年经验来看,加分能够使用好,还需要落实到自主招生目标院校的科学定位上。
二、一声惊雷到遍地开花——自主招生10年发展路
1、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打头阵
在自主招生的发展历程中,北大于2010年所试行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无疑于一声惊雷,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据了解,与2010年仅在全国13个省份39所中学试点不同,2011年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全国范围内161所中学推广,共210名学生参加,2012年则达到211所中学共260人参加。
随着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行,中学在自主招生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就拿北大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来说,要经过中学资质申请,中学资质评审和中学信息公示三个重要环节才最终产生。由此可见,中学越来越重视,越来越积极主动参与到高校的人才选拔中来,而且中学与高校协同培养人才模式日趋成熟。在为高校提供特色优秀人才的同时,中学也争取到让更多学生进入顶级名校的机会,是一个双赢,甚至多赢的合作模式。因此,中学除了继续采用过去被动接受高校的各种优惠做法外,还需积极主动加大与大学的交流和合作。
2013年的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中学资质申请比往年来得要晚一些,2012年的中学资质申请在2012年6月16日前就发出申请通知,而2013年的中学资质申请直到9月4日才发出申请通知。北大有关人士也对媒体表示,今年北大对校长推荐学生将会使用更严格的考核制度,谨慎使用“一本线”这一优惠幅度,降分优惠可能会分为60分以及更少等几个档次。
2、清华大学“领军计划”紧跟其后
与北大比肩的清华大学在自主招生路上也在不断迈进步伐,2012年清华大学借助百年校庆推出的“新百年计划”看作是与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对抗之举。清华大学自主选拔的“新百年计划”分为“领军计划”、“拔尖计划”、和“自强计划”三个部分。
2012年,清华大学“领军计划”覆盖全国221所中学,比北大的“校长推荐制”资格中学多出10所。
两校覆盖的资格中学中90%以上都是同样的中学,可见这些中学都是大家公认的著名中学。就北京市而言,清华覆盖19所中学共26名学生,北大覆盖16所中学共25名学生。清华“新百年计划”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推荐主体已不仅仅限于中学和老师推荐,比如,清华2012年实施的自主选拔“新百年计划”中的“拔尖计划”就是“经2名副高职称(含)以上相关领域专家联名推荐”。
不管是北大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还是清华的“领军计划”,其实它们都是高校自主招生中“个性招生计划”。其实,高校的“个性招生计划”是生源竞争的一种新方式,在方便高校更有针对性的选拔不同特点考生的同时,也方便高校提前锁定特色生源。(全文请见梁挺福老师《在高校自主招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学该为学生做些什么?》)
3、“三大一小四联盟”的分合战
在自主招生发展的过程中,2011年是自主招生“联盟大战”的年份,“三大一小四联盟”比较形象地概括出自主招生的院校联盟形式,“三大”指的是“北约”、“华约”和“卓越”三联盟,这三大联盟共聚集了27所高校。“一小”指的是“学院路5校”联盟,也媒体称为“京城”联盟。
在2012年,复旦大学和南开大学选择了“单飞”,使得联盟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存在变数。例如,50多所财经院校中完全可能出现“第五方面军”,这样的联盟极具诱惑力和吸引力,这几年经济类专业持续发烧,财经类院校一直是学生和家长备注关注的院校。梁挺福老师近期也为家长举行了解读财经类院校和专业的公益讲座。
4、湖南大学新政连锁效应
2013年10月中旬,湖南大学公布2013年自主招生选拔录取政策,新政主要在四个方面做了重大调整。例如,在专业上,由原来的所有专业调整为8个基础专业。在报名条件和方式上,包括了往届生,对推荐人数不做限制等。乍看,湖南大学这次新政变动很大,其实,上述重大变化只是我国高校实施自主招生10年以来,政策变化的集中呈现,这些变化都是“有迹可循”的。
例如,“关于放开对复读生的申请限制”,其实并非湖南大学首创,早前天津大学在自主招生简章中规定就是“普通高中理科毕业生”,而不是像其他高校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而且根据梁挺福老师的观察和研究,近年来高校在对复读生报考自主招生方面的限制越来越少。开放复读生参加自主招生,也是大势所趋。
三、两面夹击中的未来路——预测2013年及未来自主招生趋势
1、港校VS留**——两面夹击带给自招的启示
在自主招生的迅猛发展中,也面临着港校和出国潮的两面夹击。近年来去港校读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高分考生。比如内地招生人数一直稳定的香港大学2012年在京高调宣布,2012年内地招生计划由350人增至400人,比2011年增加近100人(最终录取363人);同时港大还联手世界著名高校剑桥大学面向内地生推出15个联合培养名额(最终确定为14人)。
2012年香港科大还联合美国南加州大学、意大利博科尼大学联合推出全球工商管理学士课程,为全球首项让学生可于亚洲、美洲及欧洲学习、生活,并同时获得三所学校授予的学位。类似这样的项目,对内地高分生来说,极具诱惑力。
此外,中外合作办学方面的步伐也在加快。除了以往的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外,2012年10月15日,第一所中美合作成立的上海纽约大学宣告成立,2012年教育部也正式批准筹建昆山杜克大学。这些院校也将瓜分优质生源,其某些办学模式值得自主招生院校借鉴。
在国际方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2012年宣布承认中国高考成绩,今年法国也宣布其全部高校承认中国高考成绩。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出国比例越来越高,很多中学都开设了国际班,很多尖子生直接放弃高考,申请国外世界名校,也让国内高校警醒。
今年异地高考改革已进入实质阶段,此项政策也将会大大促进高校自主招生的改革和发展,加大了高校自主招生的自主权。已于今年首次正式招生的南方科技大学,值得其他院校学习。
种种形势之下,国内大学的自主招生也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2、10年路后的第一年——日趋成熟路上大动作
今年是高校自主招生10年发展路后的第一个开年,在日趋成熟的路上,许多改革措施也往往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发布。在今年11月2日,山东大学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重点中学校长论坛上,不少中学
校长都在抱怨自主招生越来越像“小高考”,直言高校自主招生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可喜的是,目前教育部已经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改革有了一个大体方向,最终的政策将在11月底对外发布。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2013年的高校自主招生中笔试科目预计会减少,可能由现在的5科变为2—3科,相应的笔试时间也会缩短为半天左右。此外,像今年湖南大学B类中“对社会做出特殊贡献的考生,如道德模范、复员退伍军人等”,“只要达到二本线上就可录取。”这个力度是非常之大的。
3、自主权的进一步下放——学院为主是趋势
由湖南大学自主招生新政也不难看出,自主招生的权利将会进一步下放,未来由学院为主是趋势。前文也提到,2012年复旦大学“望道计划”就取消了笔试,采取相关专家组综合评价面试选拔预录取的办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也有单独面试。
首先,在报名条件上,总体趋势是硬性门槛会降低,比如高考成绩,比如对复读生的限制,但是,相对应的就是对学生的“软实力”要求变高,最明显的就是对学生报考的相关专业的理解要求会变高。其次,为了考察真正的有培养潜质、特别是对某些学科有深入了解的学生,所以笔试和高考区别度会更高。而面试阶段,则会逐步由学生所报考的具体学院来负责面试考察
4、上好大学仍然难——自主招生将持续热
现在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使得上大学不再像以前那样难,同时由于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难,使得一直倡导的“本科读名校,硕士选专业,博士挑导师”理念日趋深入人心。北京大学2012年自主招生面试中就有这样一道题目“近几年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很看重应聘者的本科毕业学校。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想读名校,参加自主招生将是绕不过的弯。可以预见,未来,自主招生将会持续热。尤其在本地的更多高校参与到自主招生中,形式将会更加多样化,将会更加受到考生、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例如,在北京倍受家长关注的高校北京工业大学自主招生2013年正式在北京试点,我们判断北工大的自主招生模式极有可能借鉴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两所大学具有高度的自主招生权的做法——在自主招生过程中,直接签订预录取通知书,学生仍然要参加高考,但高考成绩仅作为参考。
2013年的自主招生选拔会更加火爆,越来越多的高校和学生将乐意投入更多的精力迎接挑战。何去何从,我们将拭目以待,也将持续关注。
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笔试首次划分文综和理综
复旦大学透露,2013年复旦自主招生方案将于12月初公布,其中,作为复旦自主招生笔试的“复旦水平测试”(又称“千分考)将首次划分为文综和理综两大部分,具体测试时间和考场安排将于2013年2月左右公布。
记者翻阅《复旦大学2013年保送生(非外语类)选拔测试方案》发现,在对“复旦水平测试”的介绍中,首次将该测试分为“文综”和“理综”两大部分,测试内容涵盖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等10个科目200道选择题,考试时间为3小时。复旦相关人士昨天告诉记者,2013年“复旦水平测试”确实会分为两大部分,至于具体方案,将在于下月初公布的自主招生方案中公布。
此外,根据复旦2013年保送生招生方案发布的招生专业目录,医学类首次与文理类单列开来,细分为临床医学(8年制)、临床医学(5年制)、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6大招生专业。复旦校方表示,医学类单列招生是为了更适应医学生的培养规律,在2013年复旦大学本科招生中,不排除将作出类似调整。
第四篇:2014年合肥市促进自主创新政策
2014年合肥市促进自主创新政策
合政[2014]62号
为推进自主创新,根据《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的若干规定(试行)》,制定本政策。
一、资金安排和扶持范围
1.设立“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和总量控制。
2.在本市区域内注册、纳税,且申请项目在本市范围内组织实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在肥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户籍或身份证在合肥的社会个人(仅限专利资助),均属于本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二、扶持政策
(一)政府投资引导基金。
3.根据《合肥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设立新兴产业增长源基金,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承担的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具体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二)天使基金。
4.根据《合肥市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试行)》,设立天使投资基金,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对高端人才创办的企业及省科技团队备选库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所创办企业给予优先扶持。具体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三)借转补。
5.根据《合肥市财政资金“借转补”管理办法(试行)》,支持我市争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等重大项目,并在本地产业化,给予其所获国家拨款额10%预拨专项资金
支持,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支持我市重点发展产业的自主创新研发项目,按单个项目研发费用一定比例给予预拨专项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支持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医疗卫生科研项目。具体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四)科技金融产品。
6.设立科技保险基金。引入科技保险经纪公司与多家保险公司成立共保体,分担创新企业市场风险。鼓励创新企业和保险公司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保险业务,鼓励保险公司对投保人优惠保险费率,政府给予保险公司保险费补贴。投保贷款保证保险的企业无法偿还银行贷款的,由科技保险基金、银行、保险公司按一定比例承担赔偿责任。对于参与科技保险的保险公司总保费达到200万元以上,政府给予其总保费规模10%的补贴,每家保险公司年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投保科技研发类保险的企业,按实际支出保费的50%给予补贴,每家最高不超过20万元。
7.设立专利质押贷款引导基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以专利质押贷款方式融资,给予企业应支付贷款利息额的50%资金补贴,每个企业每年贴息额度不超过50万元。对开展专利评估的企业,给予评估费50%的补贴,每个企业每年不超过20万元。对开展专利质押的担保机构,给予担保机构专利质押贷款额3%补贴,同一机构每年最高补贴额不超过20万元。
8.设立高科技企业创新贷风险池资金。担保(保险)公司按照1:1配套,商业银行按照风险池资金10倍安排定向信贷资金,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政府、担保(保险)公司、银行按照一定比例承担科技企业贷款风险,超出风险池部分由担保(保险)公司和银行按比例承担责任。
(五)事后奖补。
9.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或试点企业,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
10.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第一位)、国家专利金奖的企业,奖励创新团队50万元。
11.对下列企业购置用于研发的关键仪器设备,分别按其实际支出额的15%予以补助,单台仪器设备补助分别不超过200万元,单个企业补助分别不超过500万元。
(1)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3%以上,以技术为主的综合实力省内领先、行业一流的骨干企业;
(2)省外或境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在我市企业设立的国家级应用研发机构或分支机构;
(3)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学研用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
12.对我市企业在境外设立、合办或收购研发机构的,按其当年实际投资额的10%予以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13.对新认定的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企业建设的国家级质检中心,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家组织的运行评估中获优秀等级的,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
14.对我市企业国家重点新产品销售收入在当年国家重点新产品中的排序分档确定的,排序1-10名的,每个补助100万元;排序11-30名的,每个补助60万元;排序30名以后的,每个补助30万元。国家重点新产品销售收入数据以统计部门为准,此条款由县区兑现。
15.对使用省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网登记仪器设备的租用单位,按租用仪器设备支出的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30万元。
16.符合我市平台管理要求,经市科技部门认定或备案的各类新建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给予50万元资助;对批准组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组建期满后实行动态管理和考核机制,考核优秀的,给予每家100万元运行经费资助;安排100万元用于新建院士工作站和在站院士生活补助。围绕我市产业发展,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新组建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给予100万元一次性资助。
17.对各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使用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含公共服务场地),按50元/平方米给予开发区、工业园区管委会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18.支持创新型城市、合芜蚌试验区建设若干重大软科学研究项目。
19.对本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当年技术登记合同交易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
20.对单位和个人申报的发明专利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的,每件分别给予单位(专利研发管理团队)和个人1000元、500元奖励;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单位和个人,每件给予单位(专利研发管理团队)和个人5000元奖励。对单位和个人当年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件以上,给予单位(专利研发管理团队)和个人5万元奖励;对当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30件、50件的企事业单位,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奖励;对当年代理我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300件、500件的专利代理机构,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奖励。
三、附则
21.本政策由市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负责解释。
22.本政策与其他财政政策不重复享受。对弄虚作假、骗取资金的,予以追回;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23.涉及县(市)区、开发区配套的政策资金,市财政兑现市级承担部分,县(市)区、开发区财政按比例配套承担。
24.市监察部门负责加强对各类政策执行监督。
25.本政策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1年。
第五篇:自主创新与知识、政策、制度
自主创新与知识、制度、政策
创新是一场有风险的投资,而良好的创新制度和政策则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投资报酬率的重要因素。当前中国面临哪些创新困惑,如何营造良好的创新制度和创新政策环境,国际上最流行的诊断性分析法又如何对创新制度和创新政策进行分析和评测?首届浦江创新论坛上,来自科技部、香港中文大学、瑞典Lund大学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对此展开热烈讨论。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司长 梅永红
我今天的演讲主要表达自己这些年来思考的三个观点:第一,力量重于财富;第二,制度重于技术;第三,政策重于投入。
力量重于财富
大家都非常喜欢财富,但更为重要的是什么?德国的历史经济学家李斯特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力量重于财富。因为力量的反面——软弱无能,足以使我们丧失一切,它不仅会使我们的既得财富难以保持,而且会使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自由,甚至是我们国家的独立自主,都落在力量超过我们的那些国家手里。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已经有充分证明。因此,你可以拥有很多的财富,但更重要的是你要有力量维护你的财富,使你的财富不断增值。
全球化格局下,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变得越来越频繁,但流动的背后实际有很多游戏规则。从关税贸易总协定到WTO就有一个很直接的变化,即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进行贸易,都有一个前提必须遵守——必须承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这种规则带来了一个变化:对于一国经济来说,最重要的已经不是规模,而是获利能力;不是物质资产,而是知识资产。
发达国家在知识资产方面的积累有一些数据可以大致地反映出来:全球86%的研发投入、90%的研究开发活动、95%的研究发明专利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全球6万个跨国公司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和技术的许可费占到98%。以美国为例,全世界科技移民总数的40%到了美国,外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美科学家总数的20%左右。硅谷的绝大部分研究人员来自于印度和中国。1995年到2005年加州所有新建的工程技术公司中,有39%是由移民创建的。
中国的GDP占世界5%左右,全球40%的手机、40%的微机、45%的彩电在我国生产,我国已经成为彩电生产大国和造船大国,但是我们并没有因为如此强大的资源转化能力获得相应的收益。我国企业生产的DVD机最终的利润1美元。2006年波导手机销售额达67.4亿元,净利润却仅为3058.5万元,每台手机的利润仅为2元。2007年我国全年共出口彩电4788万台,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44.6%,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技术受制于人。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它的收益应该体现在劳动者的收益上,但是当前我国制造业
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美国的2.9%,日本和加拿大的3.1%,法国的2.8%,德国的2.1%,韩国的5.8%,墨西哥的28.8%。也就是说,中国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所获得的收益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3%-5%。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廉价劳动力作为比较优势,作为我们设计政策的一个基点,但是劳动力廉价不是优势而是劣势,中国的富强必须建立在让亿万劳动力值钱而富有尊严的基础之上。
美国前国务卿有一句话: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所有的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换言之,当今社会,如果你控制了知识资产和人力资本,你就控制了未来。
制度重于技术
在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的工作经验,使我对这个问题有更直接的思考。目前我国科技竞争力位列全球第28位,全社会研发人员居世界第二位,科技人力资源居世界第一位,部分领域已经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中国的科技事业当前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跃升期。但我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许多差距,其中最大的差距就是制度的差距,包括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管理体制等。
首先是经济体制。来自于市场的需求,来自于企业的创新动力,对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仍不能说我们的经济体制为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如现在的市场竞争仍存在很多不完善、不充分的地方。长期以来,对于企业,我们设置了很多的壁垒,设置了很多的门槛,我们把企业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军口企业和民口企业、大企业和小企业、上海的企业和北京的企业等等,就反映了市场竞争的不充分。比如出租车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北京的出租车主要是现代,武汉的出租车主要是富康,上海的出租车当然是上海产的汽车了。没有竞争哪里来创新,没有竞争何必创新呢?到今天这些问题仍然急需解决。
其次是科技体制。过去我国按照前苏联的模式建立的科技体系对科学技术进行了一种环节的划分,科技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发表论文,创造高水平的成果等。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有很多的科技人员不愿意迈出传统,走向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安排自己的研发活动。这个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仍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完善创新主体,产学研结合是必要的。今天发达国家在政策安排上,一个最突出的指向就是促进产学研结合,但我国当前这种创新链条并不完备,很多创新主体无力延伸自己的创新功能,比如大学办企业,有时甚至一个做基础研究的院所可以办500多家公司,而企业在主动或是战略性地安排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方面也是非常不够的。我们现在已经有4000多家科研院所,这个数量非常大,我们现在缺乏的是具有现代科研管理制度、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在这一点上我们实际上需要制度的建构。
再次是管理体制。科技评价制度是否符合科技自身的规律,是我们在科技体制改革当中思考最多的一个内容。现在我们用“九龙治水”来评价我们的国家科技资源的配置或管理体制。无论在国家层次还是地方层次,很多部门都来参与科技资源的分配或科技管理,这不能说不对,但是如何保证中国有限的科技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利用,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政府管理科技发展上,到底是以宏观管理为主,还是以微观管理为主,是以直接管理为主,还是以间接管理为主,是以人为本还是以钱为本,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政策重于投入
每当谈到实施国家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自主创新时,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能不能有更多的投入。毫无疑问,我们在这一点上已经取得很大的突破,目前我国在研发投入方面已经居世界第五位,中央财政现在每年都以20%的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地方的科技投入实际增长幅度更大。科技投入固然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能不能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长期以来,我国政策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种外延扩张或者说技术引进的基础上。如在经济政策上就一直有四大偏好:GDP偏好、投资偏好、外资偏好、外贸偏好。这些政策在制定之初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些政策毕竟都是关注短期目标,缺乏长远考虑。而传统的科技政策同样有四大偏好:成果偏好、数量偏好、院所偏好、项目偏好。所有这些偏好实际上对科技的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负面影响。
于是我们试图改变这种政策导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制定后,中央已经确定了60条配套政策,随后国务院牵头由有关部门制定了99条细则,科技部颁布的实施细则多达76条。许多政策都非常具有引导性。
两税并轨以后,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减免,只针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这是在实现增值税税制改革以后,高新技术企业增值税的改革转型。高新技术企业经认定后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进行认定,这种指标体系和过去认定一个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完全不同,它强调的核心指标包括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的比例、拥有专利数量、新产品的比重等等。企业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开发活动,即使生产的产品再高级,也不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在金融扶持方面,国家开发银行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软贷款用于参股持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展自主知识产权权利质押业务试点。另外,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设立风险投资创新引导资金,而中国的创业板呼之欲出,也将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政府采购政策方面,我们提出要建立自主创新产品的认证制度,建立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确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采购人特别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必须优先购买列入目录的产品。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重大装备和产品的项目,有关部门应将承诺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作为申报立项的条件。
在消化吸收方面,当前我国同样要推出新政策。重点工程项目中确实需要引进的重大装备由项目业主联合制造,企业制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案作为工程项目审批和核准的重要内容,重大装备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案由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认定,限制进口国内已具备研发能力的关键技术,禁止和限制进口高消耗、高污染和已淘汰的落后技术。
中国大飞机计划是当前一个热点,实际上我国早在1970年就启动了自己的大飞机计划,1980年9月26日中国自己研制的110吨级大飞机就已经飞上了天空。但后
来因为可以引进美国的麦道生产线在上海组装麦道飞机,我们放弃了自己的研发路线。到1996年波音决定不在上海生产麦道飞机的时候,中国的民用飞机制造水平一下子被打回到零点。
所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见效的,它是对未来的投资,是寂寞的长跑。急功近利与创新无缘,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可以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创新需要一个公开竞争的平台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刘遵义
创新的一个基本规律是在创新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相当高的固定成本进行投入,而且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有结果,但你成功以后再把它推广到市场化时边际成本很低,即创新有一个高的固定成本和一个低的边际成本。创新成功后,市场越大报酬率就越高。为什么在美国风险投资创新比其他国家发展要快,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本身的市场很大。在美国发明一个东西打进市场之后,固定成本很快就会回来。如果市场发展到全世界,回报就会更多。
由此看来,在中国进行创新是非常有潜力的,因为中国的市场也很大。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手机市场,如果能在中国打出一个有创新性的手机品牌,最终的回报将无可限量。中国的特定市场优势,决定中国有能力影响创新标准。决定这个标准很重要,当你决定标准以后你的竞争力就非同一般,同时它也可以影响全世界的标准。因为中国的市场够大,创新回报率高,这是其他经济体没有的优势。但是怎么样才能把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呢?
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把整个国家连接起来。其次,还要有内部开放的经济,每个省不能自己设关卡,不能出现某个省只能用本省的手机而不能用其他省的手机的现象,否则就把大市场变成很多个小市场,这样就会对创新不利。此外,中国对内要有开放的市场,对外也需要有一个开放的市场。因为对外竞争的压力会迫使中国进一步创新,没有压力就不会有创新。
创新还需要一个过程,首先是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很核心的研究。没有基础创新,尖端就上不去。基础研究主要是在大学和科学院进行的,因为他们有长期的研究,同时没有一定的商业目标,不讲究回报率,这是基础研究最主要的特点。而应用研究既可以在大学也可以在企业,还可以在特定的研究所,各种模式都存在;研究之后是发展的阶段,把创新商品生产成一个产品或者一个能够应用的生产程序。发展可以在企业里做,也可以在特定的政府支持的研究所进行。最后是商业化。商业化阶段企业基本可以完全负担了。
中国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中国在科技人才方面重视人才的投入。此外,政府正在把R&D慢慢提高到3%左右,这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比例。政府的投入有一个显著部分是支持基础研究的。因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没有基础研究支持是不行的。中国政府应当在什么领域进行投资研发呢?应该是具有高社会回报率低私人回报率的项目。因为高私人回报率的项目,非公有经济都已经进行了大量投入,不需要政府再投入。政府应该投入私人回报率低但是社会回报率高的项目,如研究怎么把空气净化,进一步环保等。投资过大、回报率太长的项目政府也可以投资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需要有一个公开竞争的平台,大家要公平地竞争,不但是国内的企业,国外的企业也要公开竞争。但要指出的是,在这一方面反垄断的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社会公众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会不一致,此时就需要反垄断法。中国已有反垄断的法律,这能够让中国的中小企业有更大的机会发展。
创新制度分析与政策评测
瑞典Lund大学创新学教授 Charles Edquist
传统的创新制度观更多地关注其组成部分——创新的组织机构和创新的制度,通俗而言即谁来玩这个游戏以及游戏规则如何。而现在更多人开始关心在这个制度中发生的事情,在制度中我们的行为、活动,因为这种观念对于我们未来制定政策特别是在确定目标时更加有用。
创新整体的目标是要能够将创新本身进行扩散,把一个创新的想法变成一个新产品或者新生产过程。创新活动是指创新本身受到的一些影响,以及影响它的一些要素。通过多年研究,我们归纳出了10个重要的创新活动,并在对非洲10个国家、亚洲10个国家所做的诊断性分析上用到了这样的分类。
第一个活动是为创新的过程提供一些支持。主要是在工程、医学及自然科学方面提供研发创造新的知识。其他的一些活动和科技一样重要,都在影响我们的创新。能力建设在于我们要有一个很好的教育体制,这对于我们的创新非常重要。第二个活动是需求方的一些要素。这个因素在创新政策中越来越被忽略。欧洲许多国家以前非常重视,但现在已经不那么重视了,只有美国依然重视,特别是在发展国防材料的时候。
还有几个活动对于创新体系也非常重要,主要是为创新体系提供组成要素。比如在组织当中倡导创新精神、研究组织政策机制,另外是网络联系,包括不同组织之间互动式的学习。世界上74%的创新不是通过组织内部形成,而是和其他的组织互动之后完成的。
第七个活动是创造或者改变制度。如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税法,以及有关外部环境的法规等等。第八个活动类似于创新的孵化。现在我们有很多孵化组织,这些组织非常重要。此外,融资、咨询服务也很重要。
10个创新活动当中哪些更重要呢?我们很难孤立地作出评价,应该说所有的活动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都非常重要。但在不同的环境下,它们的相对重要性会因为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各有不同。
创新增长有不同的路径,但由于路径数量不是无限制的,活动的组合形式有限,所以我们必须要识别各种结合方式,积极促成创新。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创新政策进行分析。我们首先会提出问题,一是政策的问题在哪里,二是怎么识别这个问题。我们在政策干预方面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才能够在市场经济当中启动政策公共干预。其一,一定要有一个问题或者有一些目标没有达到,而且目标必须和我们的经济、环境相关。
第二,实施者必须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把这个问题降到最小,否则的话干预将会失败。
由于需要有一个方法去测量创新的强度,所以创新调查很重要。前一段时间,中国和瑞典以及芬兰的一些专家合作进行了第一个创新调查。但是仅仅知道一个体系当中的创新是不够的,它究竟是好还是坏还取决于和其他体系的对比,因此还必须对创新强度的测量进行对比。创新强度对比可以在一个系统中的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比如中国和自己10年前进行对比或者在不同体制之间进行对比。
我们不能说在一个体系当中这个创新到底是高强度还是低强度,因为我们不知道理想的创新强度是多少,但我们可以设定一个目标体系。而且,我们单单知道创新的强度比较低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政策要在什么时候在哪里进行干预,知道怎么样进行政策干预。为此,我们必须了解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创新的强度低,否则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干预。问题的根源可以通过分析系统当中的创新活动而找到。
诊断性的分析其实就是一个问题识别分析和因果分析的做法,这样的诊断性分析在所有的创新政策当中都有战略性意义,一定要反反复复地去做,以帮助政策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