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市建筑节能规划政府工作计划
“我市建筑节能规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促进我市建设事业走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紧紧围绕实现城乡建设方式的根本转变,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二、任务目标
(一)年。建立建筑节能材料备案制度、建筑能耗标识制度等激励约束机制,使建筑节能工作有法可依、分工明确、运转协调、监管有力,形成市场主体自觉节能的机制。同时培养一批建筑节能科研和应用人才队伍,建成一批建筑节能示范工程,整体上达到全面实施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
(二)新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标准。
(三)启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年。市要完成应改造面积的15%以上。建立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监管体系。
(四)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建立利用太阳能。新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率达20%以上。
(五)大力促进新型墙材推广应用。年。全市基本上实现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目标。
三、实施的重点领域
(一)新建建筑
对各类公共建筑从规划报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审查、建筑施工、材料检测、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监管。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国家节能标准。以政府投资新建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
(二)既有建筑
完善以政策导向和市场化手段相结合的节能改造机制,建立健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标准体系和建筑能耗统计体系。建立建筑能耗定额制度,重点开展大型办公、商业等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每年要完成应改造面积的10%以上。
(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重点开发适应建筑要求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完善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光热系统应用技术。解决太阳能光热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的设计、安装;开发太阳能,地源热泵技术与设备;开发太阳能光电系统;加大应用力度推进太阳能建筑技术的发展。逐步推进公共建筑如学校、医院、酒店、集体宿舍等和12层以下居住建筑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光电照明技术,如使用太阳能路灯、广告灯箱及城市景观照明用灯等。农村积极推广太阳能技术以及沼气、秸秆制气等生物质能技术。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应采用可再生能源的节能措施。
(四)电厂余热和城市污水。
城市污水,利用热泵技术将低温热源(电厂余热。工业废水)中的低品位热能提取,并转换为高品位热能。
(五)地下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
用于发电和城市供热,通过地下煤层气开发及地下采空区、废弃矿井和井下瓦斯抽放。可以减少煤炭的消耗。
(六)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
继续征收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贯彻执行《 省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规定》省政府第137号令)落实省财政厅关于《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保证墙改工作的前提下,要充分发挥墙改基金对建筑节能科研、技术、产品、试点示范的扶持作用。
(七)抓好城市照明节能工作
加快节能灯具的改造工作,积极推广绿色照明。尽快完成节能型的城市照明系统。
(八)抓好供热体制的改革
并同步建立个人热费帐户。认真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印发的《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和《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推动采暖费补贴“暗补”变“明补”改革。完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实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制度。
四、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北方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北方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省实施细则》《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省实施细则》和《延边州节能工作实施方案》等,严格执行国家、省、州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推动我市建筑节能工作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
(二)构建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
1加大对建筑节能有关政策和技术研究的资金支持。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科技管理等部门。加大对建筑节能的科技投入。对现有成熟技术、产品、材料进行整合研究,加快节能技术的成果转化。注重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研发,提升节能技术水平和档次。
2探索建立建筑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推行建筑合同能源管理和建筑节能投资担保机制。为实施建筑节能与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与用户分享节能效益;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建筑节能的监管、新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持。
3发布珲春市推广、限制、淘汰技术及产品目录。
(三)完善政府对建筑节能的监管体系
1加强建筑节能监督。通过法律、经济以及行政手段。建立从项目立项、论证、审批、设计、施工、监理、造价控制、竣工验收和结算、房屋销售、重点设备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的建筑物生命周期内相互衔接的节能监督管理体制,对建筑节能标准和规程的执行、重点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运行管理进行专项执法。加强节能管理制度创新,构建有效行政监督体系。强化建筑节能施工现场的动态监管力度,将节能标准现场执行情况纳入合同价格调整机制、建设项目各类监督检查等监管范畴和各类奖项评比活动,确保节能标准落实到项目。制定和实施施工监管、验收备案制度。
2加强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加大对违反建筑节能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执法检查力度。
3建立信息统计报告和通报制度。建立健全建筑节能工作季报和情况通报制度。对其建设进度各阶段是否达到建筑节能标准进行监管,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登记和处理。
4建立违规举报制度。建立健全建筑节能工作违规举报制度。及时纠正和处理违规行为。
(四)完善激励和约束政策机制
1发挥墙改专项基金对建筑节能的支持作用。争取通过有效的形式明确墙改专项基金对建筑节能的支持。促进建筑节能工作发展。
2建立建筑能耗测评与标识制度。
3推动对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能耗评估工作,按照省、州的安排部署。取得经验,逐步扩展到普通公共建筑和住宅的节能评估。对节能建筑的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供热制冷)系统效率、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指标、实际节能效果等予以评估和界定,按照不同节能等级,对低能耗和超低能耗节能建筑实施不同星级的星级节能标识”并向全社会公布。
(五)加强建筑节能宣传、交流与培训
1加强培训。联合开办与建筑节能有关的研究开发、应用技术专业培训或课程,倡导建筑资源节约理念。通过各协(学)会,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施工图审查机构、检测监督站等单位负责人、技术人员和基层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的培训。
2加强宣传。利用珲春市建筑节能宣传周等载体,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建筑节能宣传活动,全面提高社会各界的节能意识,形成各有关单位自觉执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和监督的氛围。
3加强国内外交流。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及时汲取国内外建筑节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努力提高我市建筑节能的工作水平。
第二篇:“我市污染物减排规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计划目标
二、减排措施
(一)加强领导。
建立政府主导、主管部门监督、企业实施的污染减排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污染减排工作的领导。
明确政府、部门及企业的污染减排责任。制定污染减排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污染减排组织机构。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污染减排组织领导机构。明确污染减排的目标和任务,实行污染减排行政主要领导负责制。
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各项措施。落实污染减排的责任。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开发区和相关企业层层签订污染减排责任书。
(二)控制增量。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核准顺序等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建设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加强项目源头审批管理。控制新增高耗能、高污染新建项目。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入口、电价弥补、上市企业环保核查等各项政策。电力、热力、钢铁、建材和粮食加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装置使用20蒸吨/小时以上锅炉的建设项目,必需同步装置石灰石/石膏法、双碱法、氨法、氧化镁法、半干法和列入《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名录》和《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维护技术目录》及其它国家推荐的且与除尘设备独立,稳定脱硫效率达80%以上专业脱硫设施,并同步安装在线监测设备。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依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全面落实电力、钢铁、水泥、造纸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计划。
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依法对超标、超总量排污及使用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进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支持一批重点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鼓励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创建环境友好型和环保信用型企业。
对逾越总量控制指标的县(市)和企业,落实建设项目总量指标前置审批制度。建设项目不允许突破我市的总量控制指标。采取限批措施,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由国家、省、市审批的建设项目和年排放化学需氧量(COD20吨以上、排放二氧化硫(SO210吨以上的建设项目,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必需到市级环保部门审核、备案。建设项目试生产、竣工必需经过环保部门审批、验收,并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
(三)削减存量。
特别是城镇污水处置厂建设。年,加强污水处置设施的建设及运营管理。大力推进 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内的重点项目。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的城镇污水处置厂、重点污染源治理工程必需开工建设,并完成建设目标。
其实际处置污水量不得低于设计能力的60%新建污水处置厂的县(市)污水处置费要同步达到0.80元/吨以上。加快污水处置配套管网的建设和改善。新建及已经投运的乡村污水处置厂。
加强脱硫设施的建设及运行管理。新建燃煤电厂(含企业自备电厂)必需严格执行环境维护“三同时”制度。脱硫设施的运行率不得低于95%并建立健全脱硫设施移交、运行及煤质分析、脱硫剂使用情况的基础资料档案。
确保生产生活用水平安。依法取缔或关闭饮用水源地一、二级维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进一步强化区域污染防治。加快实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中的饮用水源地综合防治项目。
(四)加强监管。
提高污染减排监控水平。燃煤电厂和乡村污水处置厂等重点污染减排企业及国控重点企业,建立并完善减排监控体系。加快污染减排环境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建设。必需装置在线监测系统,并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网。
每月至少进行1次监督性监测。其中,加强监督性监测。承担减排任务的企业。燃煤电厂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监测结果要与自动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并汇总上报。
每月至少进行1次现场检查,加大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重点污染源监控企业。燃煤电厂、乡村污水处置厂等重点污染减排企业实行驻厂式监督,并定期上报污染减排设施运行情况,确保污染减排设施正常运行。对擅自停运污染治理设施及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依法按上限处罚;涉及发电企业享受的国家脱硫电价优惠政策的建议取消其享受的优惠政策;对超标排放及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依法停产治理。
惩办污染减排工作先进典型,加大污染减排的宣传力度。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曝光未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及违法排污的企业。市污染减排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市。
三、组织领导
负责统一部署全市污染减排工作,市政府污染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减排工作组设在市环保局。
密切配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大力推进 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
四、考核体系
建立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考评体系,强化减排目标责任制。将污染减排目标作为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及政府和企业主要领导干部任期内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市政府每季度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对未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及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县(市)实行问责制、一票否决”制和“区域(行业)限批”政策。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三篇:建筑节能监理规划
质量是我们的尊严和荣誉
节能监理规划
编制:
审批:
目
录 一、工程项目概况
………………………………………………………2
二、建筑节能监理主要工作依据
………………………………………8
三、监理工作范围及目标
………………………………………………8
四、建筑节能监理工作内容和要求
……………………………………9
五、实施建筑节能监理工作手段 ………………………………………12
六、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程序与组织 …………………………14
七、建筑节能分项工程划分 ……………………………………………14
八、建筑节能工程进场材料和设备的复验项目 ………………………15
九、建筑节能工程现场检测项目 ………………………………………16
一、工程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
建设地点:
勘察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图审查单位:
总承包单位:
结构类型及层数:装配式结构 建筑面积:本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 20937.13 ㎡,总建筑面积约为 62223.04 ㎡。
工程概算投资造价:约 19000 万元
质量标准:合格 工期:500 天 该工程的设计简况:
(一)设计基本概况:
1、使用功能:居住建筑。
2、设计规模:建设地面总高度 1#楼 39.9m;2#~4#楼 39.5m(室外地坪至女儿墙顶),最高层数 13 层;5#楼 14.2m(室外地坪至女儿墙顶),最高层数 3 层;总建筑面积约为 62223.04 ㎡。
3、建筑类别:二类高层住宅。
4、建筑耐火等级:地上塔楼二级;地下室一级 5、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屋面防水等级为 I 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
6、主要结构类型:剪力墙结构。
7、所属气候分区:Ⅳ类夏热冬暖地区。
8、人防工程等级:核六级,常六级。
9、本工程设计坐标为 1980 西安坐标系,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 0.5m。
10、本工程±0.000 标高相对于绝对标高具体详见总平面图。
11、安全防范设计:
11.1 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临空处防护栏杆高度 H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多层和低层建筑物 H≥1.05m(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H≥1.20m(上人屋面,具体高度详立面);(2)高层建筑:H≥1.10m(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H≥1.20m(上人屋面,具体高度详立面); 注:以上高度指施工完成后的净高度,高度从阳台面或屋面算起,如底部有宽度大于或等于 0.22m,且高度小于 0.45m 的可踏部位,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
(3)栏板和栏杆与外墙交接处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嵌填处理。
11.2 住宅和有儿童经常使用的建筑,其栏杆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下 0.11m,栏杆应采用防止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板或栏杆距屋面或楼面0.1m范围内不得留空。
11.3 扶手高度 H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楼梯扶手自踏步前缘线量起 H≥0.9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 0.5m 时,其扶手高度 H≥1.05m。
(2)其他建筑室外楼梯扶手 H≥1.1m。
注:以上高度均指施工完成后的净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
11.4 不锈钢:主要受力杆件壁厚不应小于 1.5mm,一般杆件不宜小于 1.2mm。
型钢:主要受力杆件壁厚不应小于 3.5mm,一般杆件不宜小于 2.0mm。
铝合金:主要受力杆件壁厚不应小于 3.0mm,一般杆件不宜小于 2.0mm。
栏杆安装完成后,栏杆顶部的水平荷载应取 1.0KN/m。
11.5 台阶高度超过 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措施。
12、消防设计
本工程为二类民用建筑,±0.000 以上部分耐火等级为二级,±0.000 以下部分为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
(1)住宅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
(2)所有砌体墙(除说明者外)均砌至梁底或板底。
(3)管道穿过隔墙、楼板时,应采用岩棉将其周围的缝隙填塞密实。
(4)所有木装修均须先在板背及龙骨上按规范要求涂刷防火涂料。
(5)室内外露的金属结构承重构件应涂防火涂料做保护层,耐火极限为:耐火等级一级时,柱≥3 小时,梁≥2 小时,楼板、屋面≥1.5 小时;耐火等级二级时,柱≥2.5 小时,梁≥1.5 小时,楼板、屋面≥1 小时。
(6)住宅建筑高度均大于 27 米小于 100 米,外墙保温采用 A1 级岩棉板。
(7)住宅建筑屋面保温选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燃烧性能等级为 B1 级)使用部位见构造作法表,用不燃材料进行覆盖。
(8)屋顶防水层采用不燃材料进行覆盖。
13、屋面防水
本工程高屋主体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裙楼屋面防水等级详构造做法表)。
(1)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变配电、电气用房及地下室种植顶板防水等级为一级,设防标准采用抗渗混凝土自防水再附加防水层的做法。
(2)外墙防水防水材料及防水做法详见《室内外装修构造做法表》。
(3)外墙腰线、檐板等上部应做 2%排水坡;普通外窗窗台、滴水完成面的坡度≥20%;飘窗窗台、滴水完成面的坡度≥5%,与立墙面交角处应做 R30 圆角,所有外墙挑檐部位均需做防水处理,遇墙处上返 300,外墙变形缝必须做防水处理。
(4)外墙砌体填充墙及门窗洞口四周应严格按有关规程规足砌筑施工;安装在外墙上的构配件、各类孔洞、管道、螺栓等均应预埋,预埋件位于砌块墙体时并应在预埋件四周嵌以聚合物水泥砂浆;墙面分隔缝内嵌密封材料。凸窗顶板面找坡内外高差 20。
(5)混凝土砌块墙与钢筋混凝土构件水平缝、垂直缝做法:缝隙填满聚合物水泥砂浆,刷 10 厚建筑密卦膏,满挂热镀锌钢丝网。安装在外墙上的构配件,各种孔洞点孔大于 80、管道、螺栓等均应预埋,以免锤打穿孔。
(6)外墙防水根据年降水量大于等于 400mm 地区的其他建筑外墙应采用节点防水措施。
14、本工程采用筏板基,部分采用独立基。
15、体形系数:0.40。
(二)、该工程的建筑节能措施:
1、本工程所处气候分区为Ⅳ类夏热冬暖地区。朝向:北向角度:90°。自然通风:良好。
2、门窗部分节能:建筑外窗住宅部分采用单框普通铝合金窗+无色透明中空玻璃(6+9A+6),商业和配套用房采用普通铝合金窗中空玻璃6LoW-e+9A+6。气密性能不低于6级(详见GB/T7016-2008),水密性能不低于3级;外窗窗墙面积比:南向0.46,东向0.05,西向0.03,北向0.31;外窗传热系数≤4.0W/(㎡.K);户门采用侦温门,传
传热系数≤1.5W/(㎡.K),气密性不小于4级;外门窗洞口周边与大气接触的墙面采用10厚A级保温板,材料做法同外墙。
3、外墙部分节能:外墙材料采用200厚钢筋混凝土外墙(极少部分填充为200厚页岩多孔砖)内贴10厚A1级挤塑聚本乙烯泡沫板,其体详见工程做法表及详图。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为1.49W/(㎡.K),限值<2.0W/(㎡.K)。外墙1:拟采用200厚预制砼墙板+挤塑聚笨板(内保温);外墙2:采用190厚页岩砖+挤塑聚笨板或岩棉板(内保温)。公共部分主要内隔墙及住宅分户墙: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双面抹20厚)或90+90水泥空心条板(玻纤增强型(预制内隔墙)。
4、屋面部分节能:屋面采用150厚钢筋混凝土板屋面板,20厚A1级挤塑聚本乙烯泡沫板,传热系数为0.76W/(㎡.K),限值0.9W/(㎡.K)。
5、外遮阳措施:织物防风电动卷帘。
6、反射隔热饰面应用情况:外墙颜色:浅米黄色,太阳辐射吸收系数修正前ρ=0.75,修正后ρ=0.75。
三、电气照明节能
1、本工程照明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相关的规定和技术指标进行设计;
2、公共部分按照明插座用电、空调用电、动力用电和特殊用电等分项计量。
3、照明系统采用高效节能型光源、灯具,并选配高效电子镇流器。各房间的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规的现行值。
4、本项目有天然采光的走廊、楼梯间、电梯前室等场所照明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小开间、设备机房等处的照明采用就地设置照明开关控制;地下车库照明根据要求采用不组集中控制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控制;室外道路和景观照明采用自动控措施分场景、分时段对建筑物夜景亮化照明进行控制。
四、电气照明、暖通空调、给排水节能措施具体数值分别详见电施图、暖施图、水施图。
五、给排水节能措施:
1、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给排水系统设置合理、完善、安全、采用节水器具:
1)、给水系统:由柳州市城市自来水管网直接供水,从市政给水管网引入两路给水管(DN200)在小区内形成环状供水。住宅用水为150L/人.d、商业用水5L/(㎡.d)、绿
化灌溉取2L(㎡.d)。
2)、排水系统:污水排水系统:排水量按生活用水量90%计算,总排水量为195.5m³/d、室内污废水重力自流排入室外污水管,污水经化类池一级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雨水系统:柳州市暴雨强度按i=(6.598+3.929LgTE)/(t+3.019)0.541计算确定,建筑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采用3a,5min降雨弓虽度q5=4.59L/s.100㎡;场地雨水设计重现期采用2a,地面汇流时间采用10min。屋面按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设计,由雨水斗汇集后经雨水立管排至室外雨水检查井,场地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排至室外雨水检查井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4)、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级达到三级。
六、新技术、新能源应用
本工程设计使用了广西建设领域重点推广的新技术有:
1、建筑节能技术:节能门窗,外遮阳织物防风电动卷帘。
2、给排水环保节能技术:玻璃钢成品化粪池,管网叠压(无负压)供水。
3、建筑防水技术:湿铺、预铺防水卷材;抗裂硅质防水剂;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三)、绿色建筑专篇 控制项:
1、项目选址应符合柳州市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2、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工壤等危害。
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4、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及广西省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5、不得采用国家、广西和柳州市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6、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7、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
8、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
9、在室内设计温、湿度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不得结露。
一般项:
1、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当地规划审批要求及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日照标准。
2、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Rr≥5%。
3、建筑设计避免产生污染,如采用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未采用玻璃幕墙直接判定为满足。
4、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便捷的联系,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
5、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6、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场所,采用机械式停车、地下停车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
7、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对于居住建筑,如果建筑的体形简单、朝向接边正南正北,楼间距、窗墙比也满足标准要求,可直接判定满足。否则,则应提供建筑朝向、体形、楼距、窗墙比的优化设计,及是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的报告。
8、居住建筑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的户数比例达到30%。
9、采取减少噪声干扰措施,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合理,没有明显的噪声干扰。
10、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户外视野。对居住建筑,其与相邻建筑的直接间距超过18m。
11、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置和构造设计,改善自然通风效果,通风和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达到5%。
12、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种植适应柳州市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种植区域覆盖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其他施工中注意事项 1、本图纸与国家或当地规范标准发生矛盾时,应以规范标准的规定为准,并请速与设计院协商解决。
2、本工程施工中各专业图纸必须对照使用,做好预留预埋。如发现有矛盾,请速与设计院联系解决。
3、变形缝做法详见地区标准图集。
二、建筑节能监理主要工作依据:
1、建设监理委托合同; 2、经审查合格的建筑节能设计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文件; 3、经审查签认的《建筑节能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4、《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国务院令第530号; 5、《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JGJ/T 14-2011; 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15; 7、《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GB50210-2018; 8、《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2012; 9、《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11; 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 1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411-2007; 1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BJ/T45-059-2018; 1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T50319-2013; 14、《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2010)15、《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924-2014)
16、《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1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8、《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
19、《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2011)
20、《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
2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年版)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
23、《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2010)24、《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54–2005)2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26、《1KV 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575–2010)2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2014)2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2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16)2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16)30、《烧结页空心砖和空心砌块应用技术规程》DBJ/T45-034-2016 三、监理工作范围及目标:
1、监理范围:施工阶段监理,施工图所涵盖的工程范围。
2、监理目标:使工程达到合同约定的标准。
四、建筑节能监理工作内容和要求: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 1、对从事建筑节能工程监理的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建筑节能标准与技术等专业知识的培训,认真学习理解节能技术及相关标准规范。
2、建筑节能工程监理现场,需备有国家和本地区有关建筑节能法规文件以及与本工程相关的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操作技术规程、现行标准、规范。
3、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前,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监理人员熟悉设计文件,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技术交底会和图纸会审。
(1)、施工图会审,应审查建筑节能设计图纸是否经过施工图设计审查单位审查合格。未经审查或审查不符合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的施工图不得使用。
(2)、建筑节能设计技术交底。项目监理人员应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建筑节能设计技术交底会,总监理工程师应对建筑节能设计技术交底会议纪要进行签认。并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
4、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前 , 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编制相适应的建筑节能监理细则。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设计文件,编制符合建筑节能特点的、具有针对性的监理细则。监理细则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建筑节能专业工程的特点;(2)、建筑节能监理工作的流程;(3)、建筑节能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4)、建筑节能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5、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前,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建筑节能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提出审查意见,并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确认后报建设单位。项目监理机构应督促施工单位对从事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作业的专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必要的实际操作培训。
6、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监理机构应对以下项目进行核查,并应将核查的结果作为判定建筑节能分项工程验收合格与否的依据:
1)建筑节能工程是否按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的图纸进行施工,完工后的工程实体是否与经审查的图纸一致(包括涉及建筑节能效果的工程变更);
2)投入施工的材料、构配件、设备是否与经相关各方签认的一致(包括必要的进场复验报告); 3)施工、安装是否按经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 4)外墙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验报告; 5)系统节能效果检验报告; 6)其他相关检测报告。
(二)、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 1、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单位报送的拟进场建筑节能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的报审表(包括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照明设备等)及其质量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并对进场的实物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施工合同约定及有关工程质量管理文件规定的比例采用平行捡验或见证取样方式进行抽验。具体如下:
(1)、质量证明资料是否合格、齐全,是否与设计和产品标准的要求相符。产品说明书和产品标识上注明的性能指标是否符合建筑节能标准。
(2)、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是否属于国家或地方政府节能管理部门公布的符合节能标准的产品目录之列,是否使用未经备案的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
(3)、是否使用国家或地方政府列入禁止使用目录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
(4)、按照委托监理合同约定及建筑节能标准有关规定的比例,进行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送样检测。
对未经监理方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筑节能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对国家和地方明令禁止使用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监理人员不得签认,并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将不合格的建筑节能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限期退场,并配合施工单位办理见证不合格材料退场手续。
2、当施工单位采用建筑节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时,应要求施工单位报送相应的施工工艺措施和证明材料,组织专题论证,经审定后予以签认。
3、在施工现场巡视监督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文件、建筑节能标准和经审查签认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4、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发现有违反建筑节能标准的,应提出书面意见加以制止。
5、对建筑节能施工中墙体、屋面保温工程等隐蔽工程的隐蔽过程、下道工序施工完成后难以检查的重点部位,以及涉及建筑节能功能的重要部位实施旁站监理,旁站记录应详尽、真实,记录人等记录。
对未经监理人员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序,监理人员不得签认,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6、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建筑节能隐蔽工程、检验批和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资料进行审核,符合要求后予以签认。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建筑节能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验评资料进行审核和现场检查,应审核和检查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评资料是否齐全,符合要求后予以签认。
7、巡视旁站过程中发现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设计文件要求的以及存在的建筑节能质量问题,应及时给施工单位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要求整改,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签发手续应齐全,质量问题整改结果的回复和复查应及时,记录齐全。
8、项目监理机构应督促施工单位做好相关工序的施工或安装记录,定期检查施工单位负责的直接影响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的施工、计量等设备的技术状况。
(三)、竣工验收阶段的监理工作 1、参与建设单位委托建筑节能测评单位进行的建筑节能能效测评。
2、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建筑节能工程竣工资料。建筑节能分部的各检验批、分项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应内容齐全、结论明确、签认手续完整,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应附上必要的图像资料,参与验收人员应具有相应资格。
3、组织建筑节能工程预验收,对预验收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承包单位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签署建筑节能工程竣工报验单。
4、出具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工程监理单位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评估报告中必须明确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和设计要求的情况。
5、签署建筑节能实施情况意见。工程监理单位在《建筑节能备案登记表》上签署建筑节能实施情况意见,并加盖监理单位公章。
6、已进行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的,监理单位总监应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和《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表》上签署验收意见并签名,并加盖监理单位公章。
五、实施建筑节能监理工作手段:
(一)、书面告知:
1、对建设单位告知:
(1)、应当把实施建筑节能标准作为基本要求;(2)、不得擅自修改设计文件中有关建筑节能部分内容,当建筑设计修改涉及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时,必须将修改后的设计文件送原施工图审查机构重新审查;(3)、委托建设项目施工时,不得要求其降低标准、变更设计文件;(4)、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前,应当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按有关法律法规和验收规范进行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形成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报工程所在地的市或县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5)、未进行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2、对施工单位告知:
(1)、严格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施工;(2)、在节能工程施工前,编制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专项方案,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及总监理工程师同意并签字认可。
(3)、对从事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作业的专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必要的实际操作培训。
(4)、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节能材料、构配件、设备及门窗及采暖空调等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说明书和产品标识上注明的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5)、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采暖制冷系统和照明设备等不得在建筑上使用或者安装,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二)、加强检查、审查、核验制度:
1、对施工单位建筑节能施工资质证书、生产许可证等(包括分包单位的)、专项施工方案、文件资料等实施审查核验制度,并对各种查验资料做好登记工作; 2、严格实行建筑节能材料入场检验、见证取样复验制度。
3、建立监理材料台帐管理制度,做好节能材料、设备见证取样送检台账登记。
(三)、监理通知和暂停施工:
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缺陷,及时书面要求施工(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并捡查整改结果,直至整改符合要求。
项目监理机构发现施工中存在重大质量隐患,可能造成质量事故或已造成质量事故的,应及时发出工程暂停施工令,要求施工(责任)单位停工整改。
对需要返工处理或加固补强的建筑节能工程质量事故,总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责任)单位提交质量事故调查报告和经设计等有关单位确认的处理方案,项目监理机构应对质量事故的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的检测和验收实施监理。
监理人员在巡视检查和旁站中发现有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或违反己批准施工方案的,应立即开具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要求整改;拒不整改的,应当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并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告。
(四)、定期召开工地例会:
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在会上对建筑节能施工情况进行分析或评估,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要求施工单位及有关各方予以改进,并编写会议纪要或者总监理工程师认为有必要时,可召开专题会议和编制专题报告。
(五)、加强监理人员责任和学习培训:
1、明确建筑节能监理责任: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专业监理工程师直接进行监理管理、资料员做好资料工作的责任制; 2、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学习有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文件。
3、项目监理机构在施工现场要存放有关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操作技术规程及国家有关规范、标准。
4、根据本工程项目要求,明确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学习和熟悉哪些建筑节能标准、规范和规程等专业技术知识,以此提高建筑节能监理水平。
(六)、实行资料专人管理:
实行资料专人管理。项目监理机构应对施工单位建筑节能工程技术资料进行审查,其资料应完整、有效;项目监理机构的监理资料也应完整、有效,且应及时整理归档。
六、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程序与组织 建筑节能分项工程完成后应由施工单位对其施工质量进行自检与复验,自检、复验合格后再由项目监理机构主持分项工程验收。
在单位工程验收前主持建筑节能工程分部的施工质量验收。
节能工程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设计、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实施。
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时,应提供下列文件和记录。
1、建筑节能设计文件及节能变更设计文件。
2、建筑节能设计审查文件。
3、节能项目所用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及配件的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节能项目的检验批验收记录,节能分项项目验收记录。
5、施工单位的节能项目完工报告。
6、有关施工资料、监理资料。
7、其他必要的文件和记录。
当参加验收各方对工程质量验收意见不一致时,可由当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协调处理。
七、建筑节能分项工程划分
表--1 1 建筑节能分项工程划分
序号 分项工程
主 要 验 收 内 容 1 墙体节能工程
主体结构基层;保温层;抹面层;饰面层;遮阳设施等。幕墙节能工程
主体结构基层;隔热材料;保温材料;隔气层;幕墙玻漓;单元式幕墙板块;通风换气系统;遮阳设施;冷凝水收集排放系统等。门窗节能工程
门;窗;玻璃;遮阳材料;遮阳设施等。屋面节能工程
基层;保温隔热层;保护层;防水层;架空层;面层等。通风与空气 调节节能工程
系统制式;通风与空调设备;阀门与仪表;绝热材料;调试等。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
系统制式;冷热源设备;辅助设备;管网;阀门与仪表;绝热材料;调试等。配电与照明 节能工程
低压配电电源;照明光源、灯具;附属装置;控制功能;调试等。监测与控制 节能工程
冷热源系统的监测控制系统;空调水系统的监测控制系统;空调风系统的监测控制系统;监测与计量装置;供配电的监测控制系统;照明自动控制系统;综合控制系统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
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集热器、贮水箱、管路系统、辅助热源等;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换热系统、热泵机组等;空气源热泵系统:空气源热泵机组、贮水箱、管路系统等;太阳能光伏系统:光伏组件、汇流箱、逆变器、电缆等。
八、建筑节能工程进场材料和设备的复验项目 建筑节能工程进场材料和设备的复验项目
序号 分项工程 复 验 项 目 1 墙体节能工程 1.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或热阻、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 2.保温砌块、构件等定型产品的热阻或传热系数;密度、抗压密度; 3.粘结材料:粘结强度; 4.增强网: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 5.隔热涂料:太阳光反射比、半球发射率; 6.遮阳材料:太阳光透射比、太阳光反射比。门窗节能工程
1.夏热冬暖地区:外窗气密性能,玻璃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中空玻璃露点; 2.遮阳材料:太阳光透射比、太阳光反射比。屋面节能工程 1.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或热阻、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保温材料(轻质屋面与内保温屋面)燃烧性能; 2.遮阳材料:太阳光透射比、太阳光反射比; 3.隔热涂料:太阳光反射比、半球发射率。通风与空调 节能工程 1.风机盘管机组:供冷量、供热量、风量、出口静压、噪声及功率; 2.绝热材料: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绝热材料的燃烧性能。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 电缆、电线截面和每芯导体电阻值。幕墙节能工程 1.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或热阻、密度、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 2.幕墙玻璃:可见光透射比、传热系数、遮阳系数、中空玻璃露点。
3.隔热型材:抗拉强度、抗剪强度; 4.遮阳材料:太阳光透射比、太阳光反射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 1.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 2.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性能、刚度、强度; 3.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
建筑节能工程进场材料和设备的复验项目应符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45-059-2018 的相对应条文的规定。
九、建筑节能工程现场检测项目
建筑节能工程现场检测项目
序号 分项工程 现场检测项 目 1 墙体节能工程 1.保温板材与基层的粘结强度现场拉拔试验; 2.保温层的预埋或后置锚固件锚固力现场拉拔试验; 3.外墙通风、遮阳或绿化构造构架的锚固件锚固力现场拉拔试验; 4.外墙外保温系统节能构造钻芯检验; 5.外墙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 6.外窗的气密性现场检测。空调系统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及其管道节能工程 1.室内温度; 2.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COP); 3.空调水系统各主管路回水温差; 4.水系统供、回水温差; 5.空调系统冷水、热水、冷却水的循环流量; 6.循环水泵效率; 7.冷源系统能效系数。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 1.公共电网谐波电压、谐波电流; 2.平均照度和功率密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 1.地埋管热响应试验; 2.地下水换热系统的热源井持续出水量和回灌量,经处理后的取水水质和回灌水质; 3.地表水换热系统的循环水流量及供回水温差; 4.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得热量、系统保证率; 5.并网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电能质量。
第四篇:安徽省建筑节能规划080104
安徽省建筑节能专项规划
安徽省建筑厅
二OO七年十二月
为认真总结“十五”建筑节能工作,全面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建设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部署,统筹协调、加快推进全省建筑节能工作,结合我省情况,提出我省建筑节能专项规划。
一、安徽省建筑能耗现状
(一)气候特点
安徽位于东经114°54′一119°37′与北纬29°41′— 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 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593.5万人。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全省绝大部分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少量属于寒冷地区。
(二)建筑能耗情况
1、城镇民用建筑能耗总体情况
目前我省既有建筑约4.4045亿平方米(不含农村民用建筑面积),其中一般公建、大型公建及居住建筑总面积分别为7171.9万平方米、1542.2万平方米和3.5311亿平方米。据调查,截至到2006年底,全省兼职能耗1754.9万吨标准煤,占本地区总能耗比例为26.4%。2006年我省民用建筑年平均单位面积能耗为33.58 kWh,其中大型公建年平均单位面积能耗为109.69kWh,一般公建为65.6kWh,而普通居住建筑为12.78kWh,三者相差数倍。2006年全年民用建筑总能耗为185.91亿kWh,折合标准煤672.82万吨。其中:公共建筑占总建筑面积的26.64%,全年总能耗为124.05亿kWh,折合标准煤448.94万吨,占总能耗的66.69%;居住建筑占总建筑面积的73.36%,全年总能耗为64.68亿kWh,折合标准煤234.08万吨,占总能耗的33.31%。
2、建筑用能增长较快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环境舒适度的要求愈加迫切,因而人们对空调的需求增长迅速,空调保有量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而空调的能耗又是目前建筑耗能的大户,占到全部建筑能耗的50%以上,同时,随着家庭现代化的步伐加快,家庭其他耗能设备数量增长也较快,这都必然导致建筑用能数量快速增长。另外,每年新增居住建筑约4000万平方米,随着大量新增居住建筑的使用,必将使建筑能耗进一步增加。由此可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建筑使用能耗比例会日益提高,能源供应将会日趋紧张,将成为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
3、建筑节能潜力巨大
我省现有居住建筑95%以上为高能耗建筑,2006年新增居住建筑中,达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数量较少。如果按每年新增建筑面积20%,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年可节约53.11万吨标准煤。同时,在既有建筑用能过程中,由于节能意识不强或建筑自身设计、建造方面的缺陷,造成大量能源被白白浪费,如果增强节能意识并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年可为我省节约136.62万吨标准煤。两项合计可实现节能188.73万吨标准煤,节能潜力巨大。这对于缓解我省能源紧缺矛盾,减轻环境污染,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二、“十五”建筑节能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五”期间,我省始终坚持“政策为导向,设计为龙头,标准为支撑,组织为保证”的工作思路,始终抓住“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工程试点示范、编制标准规程、推广应用”的链条,以示范工程为切入点,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建筑节能工作开展以来的阶段性成绩。
(一)初步建立了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
在认真落实国家、省和建设部有关建筑节能政策前提下,结合我省省情,先后制定和施行了《安徽省节约能源条例》、《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建筑节能工作的意见》(建科[2006]7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工作的通知》(建设[2006]115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起草完成了《安徽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送审稿),编制颁发了《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发布了《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指南》、《安徽省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审查要点》,对指导我省建筑节能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不断强化了建筑节能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成立了建筑节能工作(资源节约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一协调全省建设系统建筑节能工作;建立了起严格的建筑节能专项审批制度,对工程项目建设各阶段均提出了节能专项审批要点,基本建立起了工程建设全过程无漏洞闭合管理的审批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节能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作为监管重点,对全省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专项执法检查。
(三)积极开展了建筑节能技术、产品研发和成果推广应用工作
我省加强了建筑节能成套技术的研究工作,初步建立了节能技术体系框架。引导高校和企业因地制宜地开发出了外保温系列节能材料,完善了新型围护结构技术。加快了对太阳能技术研究和利用。
强化了新型节能材料推广应用工作。加强政策引导,每年分期分批发布安徽省建筑节能新技术产品推广项目,多次召开建筑节能推广工作会议和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系统专项技术研讨会,促进新型墙体材料和塑料门窗、中空玻璃、保温砂浆、保温板、太阳能等节能产品在工程中的大量应用。
(四)逐步开展了节能示范试点工作
通过采取“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在条件较好的城市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先后有一批建筑项目被建设部授予“节能省地型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节能省地型住宅康居示范工程”、“建设部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小区”等称号。在节能示范工程的引导下,我省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五)强化了节能宣传培训工作
一是加强主流媒体的舆论宣传力度。通过各大媒体向公众广泛宣传建筑节能知识、政策规定以及实施建筑节能的必要性。二是通过向民众免费发放建筑节能知识手册、举办建筑节能论坛和讲座、组织建筑节能专题社会调查等形式,进一步扩大建筑节能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同度。三是组织专家对各级建设行政管理人员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开展了关于政策、标准、软件、技术、产品等全方位的宣讲和培训。通过上述努力,社会各界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普遍增强,建设系统内广大技术和管理人员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
三、当前建筑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建设部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实施方案》以及《安徽十一五发展规划》等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了节能是我国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我国我省未来的能源缺口很大程度上要靠节能解决。“十一五”期间,我国我省已把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实施建筑节能工程,努力在建筑节能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安徽的建筑节能工作作为促进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不仅十分迫切,而且任重道远。
“十五”期间我省的建筑节能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共识和推动力亟待进一步增强。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还主要依靠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士的努力,建筑工程各方主体还缺乏实施建筑节能的原始动力,社会认知度比较低。
(二)建筑节能技术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适合安徽地区气候特征的建筑节能应用技术体系尚需进一步研发、应用和推广;适合高层建筑的经济、适用、可靠的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体系不够成熟;外围护结构节能体系的耐久性、防火、外贴墙砖、修补维护、施工与检测等配套技术亟待进一步研究;与建筑结合的高效用能设备、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技术体系的研究投入不大。适合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技术集成还未形成。
(三)建筑节能激励政策亟待进一步创建。我国对建筑节能尚未建立法规体系,难以强制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严格执行。建设部颁发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作为一个部门规章,力度远远不够。有效的建筑节能激励政策缺失或不到位,难以形成推动建筑节能的市场机制,各利益主体的行为难以规范。建造高耗能建筑得不到税收制约;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缺乏必要的财税支持。
这些都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逐步解决。
四、“十一五”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皖主战略,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为目标,实现本省建筑节能推进工作与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相结合,与促进城市能源安全相结合,通过加强行政监管、推进技术进步、完善标准规范、注重市场引导、强化舆论监督,实现全社会增强建筑节能共识,全领域推进建筑节能目标,全方位落实建筑节能措施,确保本省建筑节能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二)工作目标
“十一五”期间,在巩固“十五”成果基础上,坚持观念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工作创新,通过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改造、加强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与改造及积极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实现建筑节能420万吨标准煤的总目标,为实现我省万元GDP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左右的目标作贡献。1.新建建筑设计、施工100%执行50%节能设计标准,实现新建建筑节能300万吨标准煤的目标(居住建筑190万吨标准煤,公共建筑110万吨标准煤)。2010年全面执行65%节能设计标准。
2.在试点城市完成10%既有建筑改造,通过节能改造及加强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与改造,实现节能80万吨标准煤。
3.加大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建筑应用,到“十一五”期末,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面积达到新建建筑面积比例的25%以上,实现节能40万吨标准煤。
五、重点工作任务
(一)继续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全面执行节能设计标准。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工作的通知》、《安徽省建设工程节能监理工作导则》、《安徽省节能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要点》等文件精神,强化和落实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实施建筑节能闭合管理,在建设各环节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对违反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对没有进行节能专项验收的工程不予竣工验收备案。各地对新建建筑节能开展自查,省厅对全省实施抽查,对不执行标准的各责任主体给予资质或资格的降级、取消、公开曝光、限制进入市场、罚款和不予核准售房等各种处罚。对在建筑节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大力给予鼓励和表彰。
(二)逐步开展既有建筑改造工作。
开展全省既有建筑耗调查工作,获得可靠能耗数据;在省内开展既有建筑改造试点;结合前期经验,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投入收益比等进行科学论证,逐步在全省开展节能改造。在改造时应同步考虑采用可再生能源。
(三)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
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调研;制定发布《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标准》;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建设;结合我省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丰富的特点,重点发展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供应生活热水、采暖空调、光电转换、照明、地表水及地下水丰富地区利用淡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等八个技术领域,重点建设财政部可在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试点工程,全面推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
(四)加强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
开展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工作,进行建筑能效公示,安装能源分项计量设备,逐步建立并完善远程监测网络。研究制定能效公示办法、用能标准、能耗定额和超定额加价、节能服务制度。2008年开始在肥、铜陵、淮北、马鞍山四个大型公共建筑较为集中且具备一定工作基础的市开展机关办公建筑与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示范。在经过示范取得经验后,2009年开始扩大示范范围,在全省逐步推开。
(五)积极发展绿色建筑。
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为核心的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省建设厅会同省发改委、省经委等部门联合开展了“节能省地环保型(绿色建筑)住宅试点示范工程”工作,建设20项节能省地环保型(绿色建筑)住宅试点示范工程。在星级绿色建筑—合肥“绿地新里〃海顿公馆”试点示范工程基础上,制定安徽省绿色建筑实施方案。结合建设部“双百工程”试点,在我省建设一批绿色建筑;积极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
(六)完善节能科技研发和推广体系。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建筑节能技术和材料攻关的科研基地、检测基地,建筑能效评估中心和建筑节能材料产业化基地,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动员各方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加大节能技术研发投入。对现有成熟技术、产品、材料进行整合研究,加快节能技术的成果转化。积极研究并推广适合安徽地区特点的节能50%的经济适用技术路线,研发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建筑节能技术体系,以课题为载体和中心,培养一支节能技术研究队伍。
大力推进建筑节能的技术进步,加大节能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力度。重点加强以下技术的研发、应用与推广: 1)墙体材料节能技术; 2)门窗节能技术; 3)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4)建筑围护结构体系成套技术; 5)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成套技术; 6)建筑节能检测技术。
(八)建立健全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
根据我省实际,抓紧制定地方性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筑节能材料标准、应用技术规程、施工安装图集、质监验收规范、节能建筑评估条件和评定标准等规定和标准。制定和完善《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细则》、《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施工及验收规范》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及技术性标准规范,建立和健全我省建筑节能标准框架体系。
(九)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示范工程是机制探索和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示范工程对建立健全技术应用体系、探索工作机制、推广成功经验的重要作用。积极培育和扶持淡水水源热泵、地源热泵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等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工程、更低能耗示范工程和绿色生态建筑示范工程。通过示范试点,提高设计、施工、质量监督等部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水平和能力,确立适合省情的节能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技术体系,确立与之配套的产品体系和技术体系,并在全省推广应用。到2010年实现组织实施5项部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50项省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10项政府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执行力
1、完善建筑节能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加强机构建设,强化机构职能,明确各相关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增强综合协调能力,增强宏观调控力和微观控制力。
2、实行目标考核管理。按照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建筑节能工作的考核办法,实行目标考核管理,奖罚分明。
(二)建立健全机制,引导、培育、规范建筑节能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1、建立健全市场推广和淘汰机制。定期公布和更新建筑节能新技术推广目录,对不满足我省建筑节能要求的技术和产品,编制并发布限制和禁止使用技术目录。
2、建立公平的建筑节能市场。及时掌握墙体保温隔热材料、屋面保温材料,以及塑钢中空玻璃窗、断热铝合金中空玻璃窗、新型墙体材料的价格情况,对已在我省应用的建筑节能技术,要在技术成熟、质量可靠的前提下,强化监管,创造条件,优化服务,引导公平竞争,建立公平市场。
3、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根据《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号)的要求,颁布实施《安徽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逐步完善地方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通过安排专项资金、采取贴息贷款等方式,加大对建筑节能重大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政府采购目录优先考虑节能认证产品,逐步扩大节能产品实施政府采购的范围。逐步完善节能省地型建筑经济激励政策。
4、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刊、网络、展览、科普等多种形式,结合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省科技活动周等活动,着重面向消费领域、生产领域,加强宣传报道。
(三)不断完善建筑节能的激励机制
建立建筑节能节能工作的评审标准及激励和约束机制。奖优罚劣,是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要鼓励在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的研发、推广和应用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单位和个人,对执行节能标准不力的地区、单位和个人要给予批评、处罚,努力提高全社会建筑节能意识。
第五篇:“药业拓展规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药业发展趋势及药业发展现状
二、指导思想、遵循的原则及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为主题,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开发区为平台,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坚持“以药兴市,以药富民”的发展战略,实施医药工业园区、北药种植养殖基地、药材市场和药业关联产业等重点工程,推动我市医药产业集团化、经营规模化、产品系列化发展,叫响“中国北药之乡”,把建成省外敷药基地、全国北药种植基地、药品流通和中药材(品)集散地。
(二)遵循的原则
1、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和合理保护的关系,把发展医药产业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结合起来,与生态市建设结合起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把药业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突出药业产业领域建设重点,分阶段实施,逐步将医药产业培育成我市支柱产业,把建成药业大市和药业强市。
3、坚持以政府为导向,企业、农户为主体的原则。政府扮演支持者、宏观调控者和公共服务者角色,引导规范企业、北药种植户成为产业发展主体,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快药业发展。
4、坚持医药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北药名优产品的同时,加快医疗器械、新型包装材料等配套产业发展。利用医药产业生产技术优势,向相关产业进军,在化妆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植物农药等产业方面取得新成果,形成多元化发展的医药经济新格局。
(三)任务目标
1、总的目标
(1)北药生产。按照生态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巩固已有药材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黄芪、五味子、刺五加、防风、平贝、人参、丹参、龙胆草、甘草、林蛙等具有资源优势、地域特点的道地药材品种,进一步扩大药材和药用原材料作物种植面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成一批集综合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北药种植园、北药高技术产业园、北药良种示范园,形成以为中心,辐射周边、带动全省,不同类型和种类的药材及药用原材料作物生产体系,拓展药用动物养殖领域,为北药加工提供充足原料。
(2)药材(品)加工制造。突出科技强企,壮大药业企业总量,实现企业升级,发挥群体优势,把建成药业大市、药业强市,把我市的药品(药材)加工制造业建设成为体系完整、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关联配套、互为动力的药业(药材)加工产业体系。
(3)药材(品)流通贸易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先导作用,把建设成集药材、药品流通、监测质控、配送服务、信息交流、药品博览展示于一体的最具乃至全国特色的流通贸易服务中心。
2、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以gap、gmp、gsp为目标,铺摊子、搭架子,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政府、企业、农户三赢机制,形成产供销、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创新体系。建立平贝、五味子、刺五加3个品种gap生产基地,扩大北药试验示范研究,扩大良种基地面积,北药种植面积达2.1万亩。在药业企业已有一定实力的基础上,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实行强强联合,组建药业集团公司。制药企业总数达到15户,产值8亿元,税收5000万元。
三、重点规划任务
2、强化措施,创建现代药业工业企业体系。一是加快医药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制药企业进行改组、改造,加速产品升级换代,突出各自特色和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加快推进现有药业企业gmp改造,大力实施调高、调优、调强、促大等战略措施,使药业企业得到升级,加快发展。二是组建研发机构。引导制药企业自建孵化器,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和北药研发系列产品,并积极进入临床。各企业都要做到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鼓励企业向科研院所、优势企业挂靠。积极与中国药科大学、省中医药大学、省中药研究所等药品科研机构、医学院校联合挂靠,达到人才、设备共享,形成产学研联合体。充分抓住国内、国际知名制药企业对外扩张机遇,与国药集团、哈药集团、石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等企业实施联合挂靠,通过入股、合资合作、共同开发市场等多种形式,壮大企业规模、技术和实力。四是促进企业产品出口。培育制药出口企业,帮助办理进出口经营权,企业要按照国际fdo标准进行生产,在药品包装、工艺、原料等方面不断创新,增加出口种类和品种,要不断与国外制药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逐步打入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市场,提升我市对外开放水平。五是组建药业集团。以建立现代企业为目标,打破不同所有制界限,鼓励企业实行产权整合,推行强强联合,产学研、贸工农相结合,组建制药集团,走医药产业集团化发展之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3、扩大营销,全面拓展药业流通领域。一是建立北药集散地。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原则,以药材公司为载体,建立北药集散地,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药材药品生产、经营行为,创造平等交易和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鼓励企业、经销大户到大型药材市场设立窗口,不断拓展销地市场。二是培育药品流通企业。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积极通过gsp认证,提升企业资质。加快企业营销队伍建设,营销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要达到50%以上。完善销售网点建设,通过总经销、区域代理、终端销售、广告宣传促销、医学专业推销等方式,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市场覆盖率。积极引进大型药品流通企业,鼓励制药企业与药品流通企业进行联合,积极参与或融入国内外大型药品销售公司,逐步收购或控股一些重点城市的医药批发企业或配送中心,组建全国性的药品连锁店。三是准确把握市场信息。编制我市药业网页,建立完善农业信息“村村通”、农业信息网和农业技术110,广泛宣传我市北药资源、政策信息,通过网络加强与各大制药企业的联系,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市场信息,做出科学的市场分析和市场预测,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经营方式和发展战略,指导药业产业健康发展。四是实施名牌战略。树立创新意识、营销意识,面向国内外市场,采用先进加工设备、工艺和技术,开发生产高质量、有特色的优质名牌产品,及时抢抓机遇,强化营销,迅速抢占市场。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联牌经营,通过“联牌、靠牌、引牌”,走出一条“以名牌抢占市场,以名牌促发展,以名牌求效益”的名牌之路。五是发挥政府在市场开拓中的作用。强化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宏观调控职能,按照市场需求结构变动趋势引导生产。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实行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经营,解决地区分割、流通不畅,环节多、费用高等问题。各相关部门要高度负责,以开拓产品市场、搞活产品流通,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为己任,帮助企业进一步开拓北药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重点解决卖药难问题。
4、科技创新,提高医药行业整体实力。一是推进医药行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产业。制药企业要普遍推广、使用计算机在线控制技术,实现制药过程程序化、自动化。完善拓展药业行业信息网络体系,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全部开通互联网,实现网上信息发布、信息查询。二是加快新药开发步伐。坚持新产品开发、仿制药品开发、老产品改进并重,做到仿中有创、创中有闯,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新药开发体系。三是加快人才开发。依托牡丹江医学院、省中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建立不同层次的人才培育体系,培育较高层次的医药人才;完善市职教中心功能,建立培养初级药业人才和劳动力的医药职业教育体系,保证药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快医药产业人才开发,引进科技和管理人才讲学,培训科技产业化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培养我市掌握现代化科技的新一代药农和专业技师。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企业用人机制,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重视选拔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厂长经理,积极鼓励企业经营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先进企业深造、更新知识技能,培养和造就一支实力雄厚、稳定的药业科技和管理队伍。争取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见效,五年初步形成稳定的科技和管理队伍。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及医药行业方面的专家顾问组成的市医药产业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下设办公室,设在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由相关部门抽调。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市药业产业重点项目开发,制定全市药业产品开发战略,规划、部署和组织新产品研发、企业技术创新;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帮助制药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扶持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和骨干企业,加速推进药业产业发展。下设3个专题推进组。①北药基地建设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组长由主管农业的副市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农委、科技局、林业局、药监局等部门和各乡镇组成。负责制定基地发展目标,进行组织协调、种植落实、信息反馈、技术指导等。农委牵头负责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由市林业局和柴河、大、3个森工局负责野生中药材的保护与开发。②药业加工组。办公室设在经济局,组长由主管工业和主管开发区的政府副市长担任,成员由经济局、药监局、开发区、科技局等部门组成。负责对企业改造任务的指导、督促检查、信息反馈等。③企业流通组。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长由主管工业的副市长担任,成员由药监局、经济局、农委组成。负责组建流通企业,扩大销售渠道,打造知名品牌等。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发挥作用,认真落实规划任务,各乡镇也要制定出每个的乡镇药业发展规划,为全市药业发展创造最优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
2、强化政策扶持。①建立医药产业开发专项资金和奖励资金,用于新药研发、贷款抵押担保、奖励为研发新药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等。②各部门围绕我市北药资源积极向国家、省申请资金、项目,并开辟“绿色通道”,设立专项贷款支持北药基地建立、发展。③对新建、盘活、改制制药企业,市财政将在企业所缴纳土地出让金地方分成部分拿出一定比例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新上技改项目,在一定条件下给予适当贴息。④制药企业与省内、国内知名企业挂靠、联牌经营的,视贡献予以重奖。⑤争取国家减免税政策,扶持企业不断开发新药产品,增强研发能力。⑥对获得省级、国家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的,给予企业一定比例的资金奖励。⑦积极解决好医药制药企业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的户口、住房、家属就业、个人科研基金申请,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为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⑧新建制药企业,建设期间免收一切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十年内全额投入企业,扶持企业发展。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次性办结服务,投资企业所需办理的各项手续,全部由市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代办、领办,相关手续只收工本费。⑨针对企业特殊情况,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办法给予优惠。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以商招商。通过政策、资金手段,扶持现有企业发展,建立市招商引资工作良好信誉,依托雪都制药、五环制药、康宝药业、林海雪原药业等制药企业的宣传纽带作用,积极向外联络,吸引外来企业到投资办厂。二是定向招商。根据北药种植基地及品种,由药监局、科技局、农委负责,确定重点开发领域,以优势资源吸引外来投资者。加强对全国制药企业的了解,重点选择东北区域、兼顾全国制药企业,主动出击,宣传资源、政策、区位等优势,吸引投资。计划、经济、药监、科技、农委等部门每年要与4—6家企业有实质性洽谈。三是上门招商。根据搜集整理的制药企业信息,由药监局牵头,经济、计划、科技、农委、开发区等部门组成工作组,有针对性的选择重点制药企业,每年不少于两次集中、分片上门招商。四是委托招商。由招商局牵头,其它相关部门配合,委托知名的医药设计、药品经销商、科研部门作为全市的招商代理,利用自身接触范围广、信息渠道通畅的优势,开展招商活动。同时,要在全国一些有影响的药材市场、制药企业相对集中的城市,不定期召开药业招商引资洽谈会,宣传的资源、项目和政策,为拓展知名度,加快药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五、近期重点任务
为强力推进药业产业发展,实现本规划预期目标,近期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做大北药种植基地。推进北药基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年全市北药种植面积达0.9万亩。主栽品种平贝3500亩,五味子500亩,刺五加3000亩,黄芪200亩,沙参650亩,龙胆草700亩,防风150亩,鹿存栏500头,养蚕500把,养殖林蛙面积1万公顷。一是制定政策,完善机制,保证北药产业健康发展。最大限度用活用好国家和省市关于北药发展的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设立北药发展专项贷款,制定风险规避和损失补偿政策,在北药基地生产上开展农业灾害保险,逐步建立北药生产抗风险能力的长效机制。在企业与种植户的利益联结上,重点尝试企业与农户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按照企业要求,从基地北药品种的选育、引进、种植(养殖)、加工、产品包装、商标、质量标准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统一调控、统一规范。严格执行野生药材资源管理有关规定,对全市野生药材资源区域、采集、责任等进行明确规定,实现野生药材的永续利用。二是坚持标准,基地示范,实施北药品牌战略。北药种植、养殖基地建设要做到与中成药企业原料供应、商业企业货源供应相结合,重点发展黄芪、五味子、刺五加、防风、平贝、龙胆草等具有资源优势、地域特点的道地药材品种。
药监局对药材生产过程实行全程监控,确保药材生产符合gap质量标准。年在 镇二十二村建立2000亩的平贝生产示范基地,在柴河镇长石村、镇马北村建立2个蚕养殖基地,年做好平贝生产示范基地gap认证前期准备工作。以我市农友北药开发研究所为基础,与东北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产学研联合。积极引进北药新品种和优良品种。年重点种植北黄芪、北龙胆、北防风等品种,平贝选用本地野生驯化的品种,刺五加选用所在地块野生品种,五味子选用一串红。实施北药种植品牌开发工程,年、年重点打造林海雪原、威虎山、横道二十二平贝、山市五味子、三道北芪等品牌,扩大我市北药种植、原料生产、产品开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强化服务,完善功能,提高北药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实施“科技兴药”战略,建立和完善北药产业的服务体系。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北药种植(养殖)技术推广和普及,加大对北药种植技术的培训力度,年培训率达到90%以上;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平贝、刺五加、五味子、黄芪、防风等主要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促进北药种植规模化;建立北药产业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年建立二道、横道2个镇级北药协会;加大信息服务力度,积极提供产、销等有关情报信息,准确预测和分析药材市场,引导药农有计划发展北药生产。
2、建立医药工业科技园区。为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北药资源优势,壮大医药产业发展,承接全省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用好用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实现我省建设全国医药加工基地目标,辟建医药工业园区。园区规划占地面积200公顷,在生态农业开发区管委会组织下,由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进行建设、经营和管理,并负责医药工业园区的筹融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经营及日常管理等。在经营运作机制上,实行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并存的方针。入区企业一律享受园区制定的各种配套政策,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我发展。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拓宽筹融资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强化管理,创优环境,形成强大的企业整体阵容,共同打造“北药之城”。年基础设施全部达到“七通一平”,新引进制药企业3—5户,入区制药企业力争达到10户。
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由经济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组织药品生产企业,在自愿的前提下,组建市药品工业协会。搭建信息平台,企业可通过交流市场信息、管理经验,分析市场趋势、产品动态,实现生产、销售优势互补。通过协会合理利用人才,对人才的引进、使用、管理逐步做到科学规范化,引导企业建立金融信用和商业信誉,并不断反映企业呼声,解决企业的难点、焦点问题。八是大力引进外来制药企业。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围绕我市五味子、刺五加、黄芪、平贝等大宗药材,通过定向、定位、上门招商等形式,引进半成品、成品药加工企业,一方面要寻找有扩建、改造意向的制药企业,另一方面要盯住国内外药品加工知名企业,积极吸引客商进驻。编制北药资源及医药产业优惠政策的宣传画册,对外宣传北药优势,扩大对外影响。针对哈药集团、上药集团、北京制药、广州白云山制药、华北制药、云南制药等大型医药企业,以小分队形式组织上门宣传、招商。年分别在上海、哈尔滨、广州召开一次北药招商说明会,宣传资源,联系大集团、大企业,引进大项目。同时,聘请医药研究部门及专家,帮助我市研究北药开发方向和重点,创意包装高质量项目,并积极做好与现有企业的沟通、联谊工作,利用其影响积极对外宣传北药资源、政策及投资环境,达到以商招商目的。年前必保引进5户制药企业落户,力争6户。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