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思想 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时间:2019-05-13 15:5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统一思想 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统一思想 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第一篇:统一思想 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统一思想 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激荡在巴蜀大地。

6月中旬至7月10日,省领导带队赴联系指导市(州)和联系指导片区贫困县,开展了对抓好省党代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稳定经济增长、脱贫攻坚、全面深化改革、生态环境保护和防汛减灾等当前重点、难点工作的督导检查。7月11日,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了21个市(州)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对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这一连串行动,环环紧扣,意义深远。

向党中央看齐,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再立新功,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率先垂范抓重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督导反馈的问题,逐项对照、逐一整改,亲力亲为抓好各项部署落实。

抓好稳增长的落实。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要保持战略定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要突出抓项目投资,扎实抓好全省重点项目和省级重点推进项目,落实鼓励社会投资、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等系列政策措施;要突出抓产业转型发展,加快重点园区、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壮大重点产业;继续实施服务业“三百工程”,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等重点任务。

抓好脱贫攻坚的落实。要牢固树立年年都是“打硬仗”“啃硬骨头”的攻坚意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坚持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继续扎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特色产业培育、教育医疗扶贫、四项基金管理使用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内对口帮扶等重点工作,坚决防止形式主义、数字脱贫、弄虚作假和挪用侵占扶贫资金。

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实。要突出抓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大力推动9张清单落地落实,着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Y合“三个通道”,夯实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产业“三个支撑”;要突出抓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抓好环境保护的落实。要动真碰硬抓好环保督察发现的问题整改。聚焦各方面关注的问题、聚焦环保督察发现的问题、聚焦挂牌督办的问题、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大整改力度,强化监督问责,加强舆论引导,进一步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地落实,以更负责任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坚定的决心推进绿色发展。

抓好防汛减灾的落实。要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意识,高度关注今年防灾减灾整体形势,时刻绷紧安全弦,加大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切实把中央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抓实抓细抓具体,做到监测预警到位、隐患排查到位、力量准备到位、应急处置到位,千方百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7年时间已经过半,实现治蜀兴川宏伟蓝图一刻也不能放松。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党代会要求上来,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强化责任担当,奋力真抓实干,高标准严要求把各项重点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第二篇:真抓实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及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决定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举全市之力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原则,以农村“改制、改水、改路、改电、改校、改医、改厕”“简称‘七改’”为工作重点,以抓好35个示范村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力争一年内建成一至两个全省一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用三年时间,建成14个省级示范村,五年内全市农村基本完成“七改”,十年内全面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

2.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我市建立了以衡阳市委常委、耒阳市委书记廖炎秋为政委,市人民政府市长唐学石为组长,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肖吉顺为常务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高规格领导小组,“七改”工作的具体项目,也分别明确了由分管市领导负责、主抓单位牵头、相关单位参与的分项领导小组,各乡镇办事处都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另所有示范村均安排了由一位市领导带队,数个市直机关为挂点单位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到岗后迅速进村开展工作,进一步发动群众,组建各种村民理事会,指导作好村庄整治和产业发展规划。我市另从国土部门调人调设备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测量。我市还专门行文明确了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的任务和职责,使我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保障有力。

3.广泛宣传发动,调动农民积极性。我市召开农村工作会议,逐级层层动员,宣传中央1号文件和各级会议精神。衡阳市“百村示范”工程动员大会后,我市立即部署示范村的确定和规划工作,除省定14个示范村以外,我市还要求没有省级示范村的乡镇也必须自定1个示范村先行试点。我市规定所有示范村都必须召开村民大会,广泛宣传动员,80的农民群众同意后方可申报。衡阳市组织去江西考察回来后,我市也于3月20至22日由市长唐学石带队,组织相关市领导、有关职能部门一把手、各乡镇党委书记和35个示范村支书共计120人,赴江西省大余县、南康市参观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有参观人员均觉得受益匪浅、深受启发,进一步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我市还于3月24日召开了全市公路会议,传达上级精神,部署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中心的公路交通工作。我市制定了新农村建设扶持优惠政策,通过张贴散发新农村建设宣传标语,发放《中国共产党耒阳市委、耒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致农民朋友的公开信》,进一步宣传和发动农民群众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

4.科学全面规划,扎实稳步推进。坚持规划先行,市规划局设立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管理办,乡(镇、处)成立由一名分管副职负责的乡镇规划管理所,示范村配备一名专(兼)职村庄规划管理人员。今年上半年拿出全市村庄布局规划、14个省级示范村的整治建设规划,年内完成所有示范村的整治建设规划,同时配套制定好村庄产业规划和社会公共事业规划。我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后,制定了分阶段分步骤的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和方案,我市将在此基础上,扎实稳步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

5.广开资金渠道,落实经费投入。我市新农村建设经费主要以农民自筹为主,还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拓宽资金来源:努力向上级争取;各职能部门支持;挂点单位扶持;社会各界捐助和财政以奖代补。具体来说,市乡财政预算追加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在享受上级有关投入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市乡两级财政对农村改制、改水、改路、改医、改校、改厕进行以奖代补。整合部门资源,所有的各级各类支农资金均捆绑使用,实行以奖代补。在财政保障的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农村,可用树碑立传、载入市志年鉴、冠名、市场运作、表彰奖励等办法激励单位、团体、个人捐资修路、掘井、架桥、改校、改制、改医、改厕。在全市开展新农村建设“一企一事”活动,鼓动有实力的煤矿主和企业老板投资农村公益事业。

6.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强大合力。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新农村建设科学、规范、有序进行。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示范村”建设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协调指导全市开展示范村建设工作。协调会议制度由市长或市委、市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牵头,各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具体事务由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

相比其他兄弟县(市),我市新农村建设行动较快,起步较早,但在建设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主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大企业、大产业、大项目的支撑,政策增收的空间日益缩小,农资物价居高不下;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障碍依然存在;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从事农村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干部能力水平与面临的形势和肩负的任务不相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边实践边探索,不断破解难题,不断创新方法路径,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奋力实现我市“三农”工作的新跨越。

第三篇:立足本职,服务大局,扎实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立足本职 服务大局

扎实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甘肃省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刘杰发布时间: 2010-09-01 15:28:16中国法院网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做出的重大部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事业新的伟大实践,是对我国政法工作的准确把握,也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标志着中央对政法工作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为推动人民法院工作全面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人民法院就能够牢牢地掌握工作主动权,提高司法服务水平,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笔者根据近年来在基层法院工作的实际经历,就我市法院如何围绕三项重点工作为辖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谈几点浅薄的认识和看法。

一、坚持加大调解力度和构建大调解格局相结合,化解社会矛盾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党中央做出这样一个重要论断,是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概括。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就是一步步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过程。在新的历史阶段,经济社会领域影响稳定的问题会继续显现,社会矛盾的关联性、敏感性、对抗性会继续增强。化解矛盾,是司法的基本功能,也是新时期赋予人民法院的历史使命。

(一)加大法院调解力度,努力追求案结事了工作目标

法院调解是一种简便易行、通融灵活、成本低廉、对抗性弱的纠纷解决方式,它结合中国国情,融法理、情理为一体,既能预防矛盾激化,彻底解决纠纷,又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从目前我们的审判实践看,民事调解、行政协调、执行和解都是化解社会矛盾行之有效的手段,是提高审判效益和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是审判工作兼顾公正、效率、效果的切入点,是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工作目标的有效方法,是预防信访案件发生的主要渠道,是人民法院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重要途径。

人民法院要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笔者认为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认真把握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民事审判原则,把化解矛盾纠纷作为民事审判工作的根本目的;坚持“保护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优化司法环境,化解行政争议”的行政审判原则,把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作为行政审判工作的着力点;坚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抗、促进和谐”的执行和解原则,力促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执行和解,化解双方矛盾,真正达到“案结事了”。二是丰富调解手段,创新调解方法,提高调解水平,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适时做好庭前、庭上、庭后多环节的调解工作,把调解工作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申

诉的各个环节,贯穿于一审、二审、再审、信访的全过程,促使双方当事人权衡利弊,缓解对立情绪,达成调解协议。三是把调解业绩作为评判民事审判活动、考核民事审判人员工作成绩及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激发法官的调解热情。通过完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民事调解各个环节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调撤率、执行率、息诉率进行综合考核,将“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给办案法官定指标,压担子,把工作的压力变为动力,把完成工作指标的过程变为发挥法官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增强审判人员做好调解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齐心协力抓调解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构建“大调解”格局,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

当前,随着人民法院案件数量的日益增多,人少案多矛盾、办案经费紧缺等问题日益凸显,创建由党委支持,其他部门配合协助,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多元化“大调解”格局,既能节约司法资源、减轻当事人诉累,又能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提升司法公信力,促进法院工作的开展。

我市法院在构建“大调解”格局,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方面做了积极有效的尝试,全市法院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调解工作格局:我市的临泽县法院把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引入诉讼程序,积极建立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和委托调解组织调处民事纠纷机制,对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对于一些适宜调解的民商事纠纷委托到基层调解组织进行调解,有效实现了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的对接,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化解矛盾纠纷的格局。高台县法院积极探索“一庭三所”联动机制,在各种民事纠纷发生后,基层人民法庭协同司法所、派出所、法律服务所提前介入,主动服务,防止了矛盾纠纷激化,想方设法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甘州区法院配合党委政府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重视对基层调解组织人员的培训,每年对辖区的人民调解员轮训一遍,使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逐步得到发挥。民乐法院在加强诉讼调解工作的同时,引导办案法官延伸调解链条,在案件调解结案后,说服当事人当庭履行调解协议或在履行期限内自觉履行,使60%以上的民商事案件自觉履行,申请执行的案件每年以20%的速度递减。肃南县法院根据辖区地域广阔,交通不便的特点,与乡镇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在诉前开展调解工作,力争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诉前。同时,坚持巡回审理,就地办案,每年有25%左右的案件在当事人住所地审理,收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1.完善和规范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是一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是化解民间纠纷的有效手段,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中具有基础作用,我市法院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贴近群众,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支持与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提高案件调解的成功率。一是对基层的人民调解员建立长效的学习培训机制。基层人民法院根据农村多发的婚姻家庭、相邻关系、土地承包、损害赔偿、一般合同纠纷,在定期学习培训时进行重点讲解,讲授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以及调解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时解答人民调解员提出的问题,发放法律资料,使每位调解员通过学习培训后都能充实起来。二是加强对基层调解组织的指导工作。对矛盾多发地实行实地考查,采取就地开庭审理等方式进行法制宣传,通过审理一案达到教育一片的目的。三是在审理一些复杂疑难的典型案件时,邀请人民调解员旁听,通过观看法官如何进行庭审和调解,使其熟悉相关法律知识,掌握处理类似纠纷的方法和技巧。四是邀请人民调解员参与民间纠纷类案件的诉讼调解,以提高人民调解员的调解技能。利用人民调解员对当地风土人情非常了解的特点,邀请人民调解员参与当地案件的诉讼调解,促进调解的成功率,同时与法官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调解员的调解水平。五是不定期组织辖区内人民调解员召开调解经验座谈会,相互学习和交流调解经验,并通过座谈会了解辖区内矛盾和纠纷的排查情况,及时掌握民间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六是在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司法行政部门反馈,促进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合法。

2.积极探索设立“人民调解窗口”,调动一切力量创造调解时机。当事人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其与各种社会组织、亲朋好友等都有广泛的联系。当事人所在地的基层组织、工作单位、从事的行业组织,以及亲朋好友只要运用得当,都是促成矛盾化解的有效力量。适时邀请一些当地有威望的民间人士依据风俗习惯、传统道德等更适应民间纠纷解决的“柔性”力量参与社会矛盾高度集中的土地承包、损害赔偿、劳动争议、民间借贷、相邻关系、征地拆迁等纠纷的调解,充分运用情理法相结合的和谐司法方式,最大限度实现化解纠纷、解决矛盾的司法目的,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3.通过加强审理和执行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案件指导人民调解工作。调解协议对当事人没有强制拘束力和执行力是人们不愿意利用人民调解解决纠纷的根本原因,因此,如何提高调解协议的效力,已经成为人们议论得比较多的问题。就现实的情况而言,要提高调解协议的效力,主要是要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从实质上讲,这反映了调解协议与国家强制执行力的关系,即通过国家法律规定,使原来没有强制执行力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我院制定了《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实施方案》和《法院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调处民事纠纷工作试点方案》,经党委政法委研究讨论后,由党委办、政府办批转下发辖区实施,并在政府网站向全社会发布。

二、坚持发挥审判职能与强化审判功能相结合,参与社会管理

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创新社会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社会有序运行,既增强社会活力,又维护社会安定,解决好那些还未上升到社会矛盾层面的群众利益诉求;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就是要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创新的宗旨就是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包括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完善的社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它对于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协调好各种社会利益关系,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不仅是重要的司法职责,也是重大的社会责任,只有不断的创新,法院工作才更有活力。

首先,要充分发挥审判工作的职能。刑事审判工作要全面准确地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民事审判工作要全面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方针,把“案结事了,定分止争、胜败皆服”作为民事工作的总目标;行政审判工作要积极推行协调解决行政争议的办法,在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前提下,注重官民矛盾的妥善化解。既要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又要保障行政权力依法运作;执行工作要善于运用执行威慑机制和灵活多样的执行方法,加强对执行当事人的法制宣传和教育疏导工作,努力促使当事人自愿、主动履行生效裁决;立案信访工作要按照畅通渠道、消解矛盾的原则,为人民群众寻求司法未注敞开大门,力争使矛盾纠纷在法院得到最圆满的解决。

其次,要不断强化审判工作的功能。将法的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五种功能运用到社会管理的不同阶段,切实做到职、权、责相统一,提高司法水平,促进全市法院工作整体进步。一是以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为基本要求,全面加强审判管理,做好三项重点工作的机制保障。坚持严格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逐步建立起“以流程管理为依托,以质效考评为导向,以信息手段为支撑,以高快好为目标”的审判管理体系,解决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促进审判、执行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借助信息化手段,创新法院管理方式,加快信息化在审判管理、执行管理、人事管理、司法统计、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案件受理、分案、审批、流程管理、法律法规查询、信息统计分析等程序均在网络上完成。二是建立审判业绩考评体系,使审判管理覆盖立案、审判、执行、信访全过程,使每个基层法院、每个业务庭、每个审判人员的审判数量、质量、效率、效果都以数据形式得到具体体现,为司法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继续加强和改进司法建议工作。认真履行司法审查职责,加大司法建议力度,对在审判、执行活动中出现的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向有关单位提出有针对性的、前瞻性的司法意见建议,推进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四是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社会关注案件的审理工作,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和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大力提高未成年人案件审判的综合效果,做好对被判处缓管免人员以及刑释解教人员的跟踪帮教,依托审判工作,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法制宣传工作,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促进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提高。

三、坚持源头预防和加大惩处力度相结合,确保队伍公正廉洁司法

公正司法是人民法院永恒的价值追求,廉洁是执法人员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没有清正廉洁,就没有司法公正。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最终要靠一支公正廉洁的执法队伍来担当。只要执法人员始终在心灵深处牢牢坚守公正、廉洁司法的“法魂”,铺就公正、廉洁司法的“基石”,化解矛盾纠纷、创新社会管理就能如利剑出鞘,游刃有余。

笔者认为,现阶段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人民法院的司法廉洁公正。一是要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发挥表率作用,加强源头预防措施。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始终保持院领导班子和中层部门领导班子的精诚团结。充分发扬民主,严于律己,模范带头,做读书学习的表率、勤奋工作的表率、廉洁自律的表率,树立起优质高效、清正廉洁的工作形象,以领导干部的实际行动为广大干警做出榜样。二是要抓好廉政教育,强化廉洁自律意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纪律作风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加强对法官的权力观教育。利用反面典型警示教育、正面典型示范教育,抓好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通过经常性的敲警钟,使干警查原因,找教训,引导法官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时刻提醒干警要自醒、自警、自励,慎独、慎贪、慎权、慎欲,廉洁奉公、爱岗敬业、增强人民法官拒腐防变的廉洁自律意识,确保审判权和执行权正确、公正行使。三是要健全廉政制度,筑牢拒腐防线。完善各项廉政建设制度,坚持行之有效的警示提醒制度、诫勉督导制度、廉政谈话制度、述职述廉制度,严格执行干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廉政投诉登记制度、干警廉政情况分析制度和廉政档案制度,注重惩防结合。充分发挥廉政监察员在日常性廉政教育和即时性廉政监督方面的特殊职能作用,真正将反腐倡廉工作融入到人民法院的全局工作之中,确保司法廉洁,维护司法公正。四是要加大惩处力度,构筑反腐倡廉“防火墙”。要认真落实“五个严禁”、《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规定,抓好廉政监督。通过廉政监督员制度、案件评议卡制度,当事人、代理人回访制度等对法官和审判执行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认真落实举报查处机制,抓好责任追究,加大对滥用审判权、执行权问题的查处力度,有案必查,有查必果,有错必处,有责必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存在违法违纪问题的干警及时查处,严肃处理,切实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法官队伍清廉如水,执法如山。

为加强司法廉洁公正,我院自2009年初被省法院确定为全省法院系统预防腐败试点单位以来,以落实最高法院“五个严禁”为契机,以监督制约审判权、执行权为重点,以公开透明、阳光运行为保证,以持续开展警示教育为载体,认真落实试点工作方案,制定了《关于强化对审判权和执行权监督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先后制定完善了16项工作制度,公开向社会聘请12名廉政监督员,建立了阳光运行、监督制约、责任追究、激励保障四项机制,确保全市法院干警队伍司法廉洁公正。

来源: 中国法院网

第四篇:突出重点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干部作风集中整治

民政工作事关民心向背,事关党的执政根基,任何细微的作风问题都关乎特殊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的问题,都是有违党的服务宗旨的政治问题。市委提出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正当其时。全市民政系统要紧紧围绕市委工作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全面深入推进干部作风集中整治,确保作风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一是正本清源。作风整治,首先要抓思想、抓教育。要将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治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教育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确保“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发自内心、成为自觉,从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荣辱观、大局观,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水平。其次是明纪律明底线。要坚持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加强政治纪律专题教育,让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明晰政治纪律的要求。要加强对上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问题,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和局党组的决策部署上打折扣、搞变通,坚决维护大局、确保政令畅通,努力打造民政系统上下齐心、步调一致的政治格局。第三要讲民主讲团结。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切实按照程序、规则和集体意志办事。决策前,充分民主,畅所欲言;决策后,坚决贯彻落实,决不允许事前不说背后说,当面不讲背后讲。要把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民主生活会的重点,领导干部要在会上把问题说清楚、谈透彻,要把整改措施和打算列明白、讲具体。要从讲大局的高度讲团结,把团结作为一条政治纪律,牢牢抓在手上。

二是扶正祛邪。一抓问题整改。要把作风整治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在狠抓落实、强化监督上下功夫。以问题为导向,查摆问题,剖析原因,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真改实改。能够当下改的,明确时限和要求,建立台账,整改一个销号一个;一时解决不了的,盯住不放,通过不断深化认识、增强自觉,明确阶段目标,持续整改。二抓容错纠错。通过完善容错免责机制,积极主动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保驾护航,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奋进、担当作为,将整治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同时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澄清机制,正确维护党员干部的名誉。绝不能因为线索不清、问题不明就把干部“搁起来”“放下来”,真正做到让干部流汗不流泪,辛苦不辛酸。三抓执纪问责。以干部作风集中整治为契机,重点围绕“四风”问题、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诬告陷害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坚决查处顶风违纪、徇私枉法、懒政怠政、跑官要官、与民争利等人和事,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以强有力的执纪问责推动形成作风建设的高压态势,让不良作风无地自容,让作风不好的人没有市场、没有前途。

三是真抓实干。作风整治有没有成效,关键看工作有没有实效。主要看三个方面:一看履职尽责。每个科室有每个科室的职能职责,每个单位有每个单位的工作要求,每个岗位有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如果自己“一亩三分地”的责任田都抓不好,那作风建设肯定连及格都谈不上。我们要聚精会神地审视今年的工作任务,对比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要做什么、做了什么、还差什么,逐条梳理,列好清单,找出差距,强化措施,逐项推进,确保在年底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二看攻坚克难。越是关键时刻,越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越是急难险重的任务,越能体现干部的能力,也越能体现干部的作风。只有牢固树立敢闯、敢干、敢担当的新时代民政干部新形象,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群众关切、聚焦特殊困难群体、聚焦全市重点工作,集中力量补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治理优化完善、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等民政工作短板,才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才能充分体现民政作风建设的成果,才能真正让作风建设落实落地。三看创先争优。单位是我们共同的家,组织是我们最坚强的依靠。单位工作越抓越好,美誉度越来越高,大家的归属感才会越来越强,单位才会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民政工作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上级任务,必须要以党建引领,从全局着眼,增强创先争优的意识,坚定不破不立的勇气,培育顽强的斗争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民政系统形成激浊扬清、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娄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源源不断地贡献民政力量!(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伟志)

第五篇:稳步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领导讲话发言稿

稳步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领导发言稿

——“双减”政策之下,学校如何抓素质教育

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提升教学质量,实施“5+2”课后服务模式,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奔向素质教育……校园内外许多新变化、新动向正在发生。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同时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新政策之下,教育系统有哪些变化?师生、家长有何期待?当家长把大量注意力放在艺术、体育等领域的技能训练时,却容易忽视“素质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即对道德情感、心理健康、创新和实践能力等素质的培养。“双减”为素质教育开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校外培训机构参与素质教育。但是,学校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校外培训机构只能起补充作用。体育要加上去,无论是加课时,还是加运动强度,都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减轻学生的学科课业负担。因为学生的时间是固定的、精力是有限的,睡眠时间是必须保证的,如果学科的负担减不下来,体育要加上去是很难的。

一、家校合力才能做好素质

教育工作20世纪80年代,素质教育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其后,具体内涵和实施要求不断明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出台了“减负三十条”,其中提到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素质教育”往往和“减负”一同被强调,折射出长期以来在追求分数的道路上,学生负担越来越重,素质教育被逐渐“怠慢”的现实。在很多家长眼里,学校很重视素质教育,但是一旦“占用”孩子用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第一个不买账的就是家长。把过多精力放在素质教育上,高考可能要付出代价。素质教育是个长期涵养的过程,短时间内很难见成效。对于家长而言,在考试赛道上让孩子做素质教育的尝试,也面临多重压力。如果“试验”失败,孩子的人生怎么重来?这是比较普遍的担心。然而,事实上是只要处理得宜,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二、兼顾分数与全面发展,需要联动教育评价改革素质教育已提出多年,但“考试分数”依然是刚性指标。

让素质教育真正扎根、生长,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土壤?分数与综合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基于此共识,如何在优化考试评价方式的基础上推动素质教育,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北京特级教师陈维贤认为,以中高考改革“指挥棒”撬动课程改革和育人方式变革,总能立竿见影,但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拥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质,而非教育流水线上的产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怎样既满足家长和学生的升学需求,又提高素质教育水平?这需要联动教育评价改革,对学校、校长、教师的考验,可谓巨大。“双减”意见提出,各地要积极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依据不同科目特点,完善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随着教育改革逐步推进,全国多地正在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目前,湖南、江苏、云南、河南等省已将美育科目作为正式考核内容加入中考范围,其他地区也在加快美育进中考的脚步。上海拟于2022年起,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应用于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等过程中,真正做到“见分也见人”。全面素质的培养不同于学科教学、知识学习,它是一个弥散性的、见效慢的过程,需要全方位地、长期地进行训练与熏陶。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是摆在中国教育面前的一个经典性难题。解决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需要一个过程,说到底,只有在人们淡化了对社会资源的竞争性选择、不那么在意学历高低后,这个矛盾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下载统一思想 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统一思想 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