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院医共体情况汇报
县中医院医共体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为深化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加快实现“90%的病人住院不出县”的医改目标。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要求,我院医共体于今年7月正式组建并运行,现将我院医共体目前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相关组织,制定方案章程
7月23日在我院召开了中医院医共体理事会成立大会,组建了以我院院长任理事长,副院长及8个成员单位负责人任副理事长,具体经办人员为理事的***县中医院医共体理事会,理事会下设办公室,负责理事会日常工作。会上讨论并通过了《***县中医院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县中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章程》,签订了《***县中医院县域医疗共同体协议书》。
二、及时挂牌运行,营造浓厚氛围
我院为***个“紧密型”成员单位制作了“***县中医院**分院”牌子,***个“松散型”成员单位制作了“***县中医院医共体**医院”牌子,及时挂牌。安排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开展查房、坐诊、讲座、义诊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让更多的基层医务人员和群众了解医共体运行方式,支持医共体工作。
三、开展专题调研,制定帮扶方案 深入走访了***个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就医共体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座谈交流。对业务发展较差的乡镇卫生院,将采取下派挂职业务副院长,实行统一管理、人员统筹调配、统一分配医疗收入和绩效考核、统筹医护人员薪酬分配等方式,在人、财、物全方面进行协调和帮扶。对业务发展较好的乡镇卫生院,采取帮扶与合作相结合,加强其内涵建设,使其达到1-2级综合医院标准,并争创1-2个市级特色专科。
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根据县卫计委安排,我院安排全院具有执业资质的医师与***个乡镇***个行政村进行签约服务,采取“2+1+1”模式,即2名中医院医生、1名乡镇医院医师、1名村卫生室医师,组成团队签约1个行政村,负责该村居民医疗健康服务,签约工作由乡镇卫生院具体负责实施。签约服务医师团队上下联动,确保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力争90%以上患者在县域内就诊。我院签约服务医师密切保持与乡镇、村卫生室签约团队的联系,及时联系会诊与转诊,上转我院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特别是健康扶贫户,一律先住院后付费,简化就诊流程,方便患者就医,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县外就诊患者难以掌控。体内各成员单位认识基本到位,但是各成员单位所辖村卫生室村医对政策理解不是很到位,同时单靠卫生部门宣传政策,群众难以理解,导致县外住院病人降低幅度不大。
2、信息化建设急需加强。医共体成员单位信息互通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卫计委牵头,统一标准建设。
3、医疗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按照要求,县级医院转诊转院率要控制在8%,此目标的实现与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密切相关。中医院由于场地局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阶段满负荷运转。人才梯队有断档趋势,年轻医生培养力度不够,急诊急救、危重症救治能力急需提高,等等不利因素成为中医院医共体建设的短板。
六、下一步工作
1、制定对口帮扶计划,接收医疗骨干进修。
2、制定减少县域内病人外流相关规定。
3、完善医共体成员单位考核指标及奖惩方案。
4、统一结报程序、规范农合结算。
5、推进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
6、加强医共体政策宣传。
第二篇:中医院对口帮扶医共体单位工作实施方案
界首市中医院对口帮扶医共体单位工作
实施方案
为提高中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卫生水平和服务能力,使其能更好地服务辖区的人民群众,根据《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县域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7〕5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我院对口帮扶医共体成员单位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增强医共体成员单位医疗服务能力,使医共体成员单位医疗管理、医疗服务、预防保健等水平全面提高。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造福百姓”的目标。
二、工作任务
加强医共体成员单位建设。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为重点,在基础管理、诊疗、技术、医疗服务、护理工作等方面实行全方位支援、指导与帮扶。指导医共体成员单位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基本规范、诊疗常规,切实加强基础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一)派驻业务骨干。根据[(皖政办〔2017〕57号)]文件的时间安排,结合医共体的工作需要,为更好地推动医共体发展,经界首中医院医共体理事会研究决定各医共体成员单位任命2名医德医风好、敬业精神强、业务水平较高、具备一定指导带教能力的经验丰富的主治及以上医师任命为下派副院长进驻医共体成员单位参与帮助、指导临床医疗、护理等业务工作,通过临床诊疗示范、教学查房、病案讨论、手术示教、举办讲座等形式,重点帮助医共体成员单位建设一批特色专科,培养一批骨干人才和科室带头人。
(二)适宜技术推广。除派驻医师外,我院将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到医共体成员单位进行业务培训,帮助其规范相关诊疗及操作,根据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实际,在技术准入许可的范围内,按照实际需求,推广适宜技术,提高适宜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水平,如徒手心肺复苏、平产接生、急性中毒的救治、腹腔穿刺术、清创换药术、病历书写规范等。业务培训以医共体成员单位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治及相关诊疗规范等。
(三)基本医疗。①我院重点帮助卫生院加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置和急诊抢救能力的提高等,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及能力;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乡镇卫生院的内、外、妇、儿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短期培训或长期培训,提高卫生院卫技人员业务水平。③定期选派技术骨干到卫生院协助开展业务带教活动和短期培训,重点加强“三基”、中毒、急症抢救和常见病、多发病及国家配置基本设备操作应用的培训,提高卫生院业务人员整体水平;④每季度开展学术讲座或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班,安排受援单位的业务骨干进修,开展巡回医疗;⑤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各项制度,强化对村卫生机构和乡村医生的管理;⑥我院将与受援卫生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四)组织义诊。我院将组织各科医生定期到医共体成员单位进行义诊,在服务医共体成员单位辖区老百姓的同时提升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口碑。
(五)疑难病人会诊及转诊。我院和医共体成员单位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疑难病例可通过微信群、QQ群或电话进行会诊,对急危重病人转诊开通绿色通道。
(六)人才培养。除派驻副院长外,我院将长期免费接收医共体成员单位医护人员到我院进修学习。
(七)基础设施建设。我院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受援单位的实际需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受援单位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将适宜的医疗设备赠送给受援单位;协助受援单位做好环境建设规划,改变受援卫生院的院容院貌。
(八)争取通过3年的帮扶,医共体成员单位能正确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的诊治,对疑难杂症进行识别、处理和转诊。逐步实现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不出乡的医疗服务目标。
三、管理与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我院将“万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度,使这项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成立《界首市中医院对口帮扶医共体成员单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张桂华院长,副院长为王献芝,相关科室主任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王敬文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对口帮扶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工作安排。
2、细化方案,落实措施。我院与医共体成员单位就帮扶的具体事宜进行会商,根据医共体成员单位的现状和需求,针对其实际,明确支援目标、项目内容,就支援方式、工作任务和要求以及保障措施等,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规范双方行为、保证任务落实。
3、支援工作要与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结合,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减轻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遏制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使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提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参与率,提高农民群众的满意率;同时要有效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提高药品合理使用率,纠正滥用抗生素、激素行为。
4、我院严格执行对口帮扶服务制度,对在乡(镇)医疗机构服务累计达不到一年者,不聘用主治医师或晋升、聘用副主任医师,对卫生下乡工作中个人成绩突出者,优先晋升职务,优先聘任职务,优先选派进修;对没有到农村服务或服务时间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5、我院对口帮扶所需的经费列入预算,给予保证。并建立考勤、培训、奖惩、考评鉴定、督导检查方面的工作制度,到农村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工资、奖金由本单位发放,福利待遇不变,并按照《组织部、财政厅关于转发<扶贫开发办关于抽调下派干部生活补贴费用的通知>》文件精神,每人每月补助;在支援农村卫生活动中所需经费由我院给予补助。
四、督导检查
每个季度由专职副组长写出书面报告,提交院领导小组审核。就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及时解决。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表彰与奖励
医院将对在对口帮扶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0一八年二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医共体章程
信阳市浉河区区域医疗共同体章程
一、总则
第一条 性质
本“医疗共同体”是区、乡、村一体化的新型组织与服务实现形式。以创新运行机制为核心,通过整合区乡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建立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整体提高区域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区乡两级联动发展,同步提高区乡两级医疗服务能力,减少住院病人外流,逐步实现2020年力争区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的医改目标。
第二条 宗旨
在深化医改背景下,积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及区级公立医院改革,充分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发挥各自特长,避免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形成规模发展优势,提高区域内医疗服务水平,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好的优质医疗服务。
第三条 成员
以**医院为牵头单位的医共体,成员单位*****,**各民营医院以自愿原则加入;同时成立以***第二中医院为牵头单位的浉河区中医医共体。
二、管理
第四条 运行模式。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区级医院负责制。由各成员单位共同协商组成理事会,统筹协调“医共体”的总体发展规划、资源配置、学科布局、人员培养等重大事项的决策管理。
理事长由区级医院的院长担任;副理事长若干名,原则上由区级医院院长和医共体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担任;理事由医共体内各医机构遴选部分管理、业务专家担任。
理事会在区级医院下设办公室,负责理事会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 组织设立
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医共体运行中本院有关管理和协调工作,区级医院成立专门机构(3-5人组成),合理分工,负责医共体日常工作。各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医共体工作院长负责制,井确定专人负责落实。
第六条主要职责及分工
(一)制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
(二)制定并推行统一标的运营管理制度和职责规范;
(三)科学合理地确定各医疗机构的规模、布道断马局和功能;
(四)建立医共体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制定在各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差异化服务、大型医疗设备共享和检査结果互认的具体制度和措施;
(五)规范各种 业务管理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医疗服务流程,实现业务管理资源的共享。建立各种检验、功能检查项目申请和检查报告的通用制度。
区级医院:负责联合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构建分工协作机制,组织成员单位共同制定双向转诊、重点专科(科室)对口扶持、人已录员带与训、直验操色通道、临床会诊和远程会诊等工作细则旧一解难复族病和发病的论疗,开展各专科具有较高技术高组的医疗技术和疗技术,承旧对医共体内所有基层医疗机构的业旧导,负直登基同医院上转病人,并及时处置,负贵组织医共体日常工作例会、工作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和汇总。
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和慢性病管理,开展部分常规诊疗技术和康复、护理等治疗,负责接受区级医院根据需要下转的手术后病人的后续治疗。
三、任务
第七条 建立重点专科对口扶持机制。根据区级医院的优势特点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基础条件、业务特点和群众需要,区级医院与基层成员单位选择部分科室形成一对一、一对多的对口帮扶关系,建立驻医师驻点、科室托管、单病例会诊、远程会诊等多种帮扶机制,实质性提高对口支援工作效率
第八条 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根据双向转诊的临床标准,结合专科会诊意见,建立会诊、转诊档案,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径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原则,制定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间患者双向转诊制度,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具体实施细则。
第九条 建立业务指导机制。根据学科指南或临床路径,制定统一的诊疗和操作规范,逐步实现单病种的规范化治疗。由区级医院通过专项讲座、查房、临床带教等形式对基层成员单位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共同遭守统一的诊疗和操作规范。根据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的业务关系,建立和完善上级医院医务人员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技术指导或者兼任科室负责人机制,由区级医院安排相对固定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查房、出诊、带教和会诊津立医共体内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到区级医院进修和培训机制。区级医院有计划地、定期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安排免费进修和专业技术培训,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一批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慢性病的医护人员,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増强基层医机构自身造血功能
第十条探素建立区域信息联网机制。以电子病历系统、居民健康档案系统、检验检查系统、医院和村卫牛室管理系统、远程诊断系统等现代信息性技术为基础,对传统医疗服务模式进行改造创新,全面优化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区域协同医疗共享信息平台。第十一条建立医师执业多地点机制。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医师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医共体内具有相应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作为多点执业地点开展诊疗服务。
第十二条开设检验影像绿色通道。以建设远程医学影像会诊为手段,将医共体内上下级多家医院构成个“医疗网络”,慢性病患者的医学影像信息可以获得传输和共享,使得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够得到区级医院专家的诊断。在统一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建立检验绿色通道,在医共体内积极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扩大互认范围,减少重复检查检验。
第十三条建立健康管理展务模式。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健康档案井进行动态管理,提供健康状况信息,进行健康状况评估预测,区级医院设计健康指导方案井进行评价.县内居民在区级医院就诊时的检查、报告、用药和住院信息,均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调阅。推进区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与慢性病规范管理的有效街接。逐步建立涵盖院前、院中院后各环节的一揽子疾病管理计划
第十四条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医共体内部积极推广签约服务,制定优惠措施,逐步改变居民就医模式,由居民分散就医调整为选择在医共体定点就医,通过内部的优患液励措施,鼓励基层医务人员主动直传并同居民实现签约,形成“基层首诊、梯度就诊、双向转诊”的新模式。制定井落实医共体内医疗机构新农合结报的优忠政策描施,以杠杆效应促进患者在医共体医疗机构间双向流动,有效提高区域居民县内就诊率
四、权利及义务
第十五条且级医院的权利及义务
1、负责医共体的日常运行,组织制定双向转诊、对口扶持、人员培训、检验绿色通道、医务人员多点执业的鼓励措施等工作细则
2、承担一般疑难复杂疾病和常见多发病的诊疗,开展各专科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医疗技术和常规诊疗技术,负责下级医院上转病人的接收及治疗。
3、负责上联三级甲等医院,合理确定县外3~5家三级甲等医院和必要的专科医院,谈判签订协议,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转出病人相对集中送往合作医院,按照我县医保补偿方案和同病同价的原则与之定期结算基金支付部分的费用,并定期评估合作医院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医疗费用及病人满意度等
4、负责提供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免进修、培训工作,加大对口支援力度,通过合作帮扶进步提高下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
第十六条乡镇医疗机构的权利与义务
1、承担辖区内常见多发病论疗和慢性病管理,开展部分常规论疗技术和康复、护理等治疗。负责接收区级医院根据需要下转的手术后病人的后续治疗。
2、负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推广,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居民签约就诊,将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及公共卫生相结合,提高群众防病诊疗意识,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第十七条实施问责制
1、明确问责对象:“医共体”成员单位均为问责对象,医共体各成员单位要严格按照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县新农合管理中心相关要求以及医共体相关规章制度,认真落实,严格执行,同时严格基金管理,确保基金安全、有效使用。对违反规定造成基金安全受到损害者,将追究一定贵任。
2、明确岗位职责:医共体成员单位要成立相应管理组织,制定并明确县、乡、村医疗部门各岗位职责,责任到人
3、明确责任目标:各医共体成员单位要依据“提高县、乡两级医疗服务能力。减少住院病人外流,逐步实现2020年“力争区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的医改目标。制定相关目标任务,稳步推进,顺利实施,按期完成
4、系统审直制度:县新农合管理中心定期、不定期对医共体工作情况进行审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确保相关工作顺科推进
5、定期通报及年终決算制度:医共体成员单位与县新农合管理中心要密切配合,加强内部管理,实行定期通报及年终決算制度。
五、监管
第十八条本章程经成员单位讨论通过并报县卫计委批准后生效,区级医院与各成员单位依据章程签订医疗联合协议书并报長卫计委审核、备案。
第十九条医共体接受具域医疗服务共同体监事会监督管理,提请调处纠纷。
六、附则
第二十条本章程根据实施情况,适时修改。
第二十一条本章程由区域医共体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篇:医共体建设方案
莒县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工作总体方案
各科室、分院、专科医院:
为全面深化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日照市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工作方案》(日政办发[2017]80号)、《莒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2018医共体支援帮扶工作安排的通知》(莒卫计发[2016]43号)文件精神,以全面提升帮扶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为目的,实现医疗联合体内上下联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莒县人民医院作为“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医共体”的牵头单位、医联体的成员单位。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疗联合体政策体系,使医疗联合体内部形成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使医疗联合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组建方式
(一)医共体
莒县人民医院医共体。莒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成员单位包括:东莞卫生院、碁山卫生院、库山卫生院、招贤卫生院、安庄卫生院、果庄卫生院、峤山卫生院、桑园卫生院、店子集卫生院、城阳卫生院、墩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浮来卫生院、刘官庄卫生院。
(二)医联体 莒县人民医院与日照市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紧密程度由双方确定;莒县人民医院作为青大医疗集团成员单位,继续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开展医联体相关工作。
三、组织领导
(一)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马德鑫
副组长:于月友 史春青
委 员:马会兰 徐常东 单宗沂 王学松 郑学凤
张廷春 伊恕嵘 张开欣 高 瑛 李竹林 赵文华 高树英 马竹云 卢爱民 陈晓红 王世宝 李祥县 张守旗 刘雪梅 王思斌 战玉芳 李凌云 王汝洋 王正丽 王 建
13家乡镇卫生院院长 ??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医务科
办公室主任:王思斌 办公室副主任:肖凌云
(三)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组织协调我院医疗联合体全面工作,制定医疗联合体工作方案、章程,管理团队及专业团队的组建,按照有关规定制定落实利益分配、绩效管理等机制,负责医疗联合体单位之间医务人员下派帮扶和上派进修学习,负责县域医共体成员间远程、检验、影像、消毒供应和后勤保障中心的建立和共享,及其他的医疗联合体相关工作。
四、部门职责
(一)医务科:
1、负责协调确定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派驻医疗技术团队名单,确定医共体单位基层慢性病联合门诊医疗人员名单。
2、为医共体成员单位提供疑难病例会诊、危重患者的救治和转诊、学科建设提供支持,对医共体内部医疗开展情况及时向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汇报。
3、对派驻医疗团队的到位情况和工作效果定期进行评估。
4、医疗联合体医院之间其他的医疗相关工作。
5、负责与日照市人民医院对接,组建医联体。
(二)护理部:
1、负责协调确定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派驻护理技术团队名单。
2、为医共体成员单位提供护理质量检查、业务培训,对医共体内部护理开展情况及时向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汇报。
3、对护理人员到位情况和工作效果定期进行评估。
4、医疗联合体医院之间其他的护理相关工作。
(三)人力资源部:负责派驻人员考勤工作,负责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探讨并负责实施医共体内部人才共享方案,制定与职称晋升相挂钩的对派驻人员管理办法。
(四)财务科、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发放派驻人员的绩效和下乡补助。负责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制定医共体内部利益分配、绩效管理、薪酬改革等运行机制建设,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确保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有序有力有效。
(五)科教科:负责安排医疗联合体医院之间的人员进修和培训工作,负责与医联体牵头医院对接,制定我院进修计划并组织实施;根据医共体成员单位提出的人才培养计划做出培训安排,接收进修人员,并报县卫计局备案;鼓励医共体成员单位开展适宜性医疗技术,有效发挥带教帮扶的作用。
(六)信息科:在卫计局的统一安排下,实现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间的信息共享,为建立影像中心、检验中心、药品和消毒供应中心提供信息保障。
(七)医保科:按照文件要求的实行“总额控制、结余自用、超支自负”的医保费用支付方式做好医保支付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收治参保患者或不按照规定即时报销。
(八)派驻人员派出科室:严格按照该管理办法管理派驻人员,不允许擅自安排派驻人员在派驻期间回原科室工作,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写出书面申请报送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决定后方可撤回派驻人员。
本方案由医务科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莒县人民医院 二〇一八年四月二十日
第五篇:医共体办公室职责
医共体办公室主要工作职责
一、在医院领导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与指定的一家乡镇卫生院医共体联合管理,根据政策要求,制定医共体建设方案和各项管理考核制度。
二、负责医共体运行情况的分析,定期对医共体内基金使用情况、辖区内病人分布等运行情况进行通报。
三、负责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检查、考核工作。
四、组织安排医共体、医联体相关会议和重要活动,负责相关会议的材料准备及会议记录。
五、组织人员,落实医共体牵头单位(本院)对辖区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工作。
六、负责双向转诊工作,建立上下转病人对接机制。
七、负责落实对口帮扶工作,不断提升医共体成员单位服务能力。
八、根据政策要求及医院发展需求,组织建设各种远程诊疗、会诊中心。
九、负责安排对医共体成员单位及村卫生室人员的培训工作。
十、组织协调医院医疗健康扶贫相关工作,负责医疗健康扶贫资料收集及贫困人口建档工作指导。
十一、负责组织慢病门诊对医共体内新农合慢性病证的审核办理工作。
十二、定期上报医共体工作工作情况。
十三、完成上级部门和医院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