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地方志编修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粤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5〕5号 【发布日期】2005-01-13 【生效日期】2005-01-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地方志编修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
(粤府办〔2005〕5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我省第一届新方志编修任务于2001年6月基本完成。根据国务院的部署,2002年2月,省人民政府决定启动我省第二届新方志编修工作。但极少数地区和单位的第一届修志任务至今仍未完成,少数地区和单位的第二届修志工作进展缓慢。为加快推进全省地方志编修工作,确保全省第一届、第二届修志任务的全面完成,根据省人民政府意见,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全省第一届新方志编修任务完成的情况
全省第一届修志工作共编修《广东省志》1部(由94部分志组成),市、县志100部。目前,《广东省志》94部分志中,已出版80部,正在出版7部,7部没有出版;100部市、县志中,已出版94部,正在出版1部,5部没有出版。
尚未完成编修任务的志书是:省总工会编修的《广东省志・工会志》、团省委编修的《广东省志・青年运动志》、省妇联编修的《广东省志・妇女志》、省农业厅(原省乡镇企业局)编修的《广东省志・乡镇企业志》、省文化厅编修的《广东省志・文物志》、省盐业总公司编修的《广东省志・盐业志》、省建设厅编修的《广东省志・城乡建设志》、陆丰市政府编修的《陆丰县志》、海丰县政府编修的《海丰县志》、惠州市惠城区政府编修的《惠州志》、高州市政府编修的《高州县志》和英德市政府编修的《英德县志》。由于这些志书未能按时出版,影响了全省第一届修志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全省第二届新方志编修工作进展情况
根据省政府的部署,全省第二届修志工作从2002年3月开始,至2008年底全面完成。共编修《广东省志》1部(由43卷组成),市、县、区志120部。
全省第二届修志工作总体计划:第一阶段,制定规划、动员布置、健全机构和队伍、培训修志人员、制订志书篇目、完成资料搜集等工作,时间约2年;第二阶段,进行志书编写、志稿评议和总纂等工作,时间约3年;第三阶段,志稿送审、修改和志书出版等工作,时间约2年。
第二届修志工作启动两年多来,大多数地区和单位基本能按计划完成第一阶段工作。目前,参加第二届修志的121个市、县、区中,有100个市、县、区已经完成了动员部署、培训人员和篇目设计工作,进入资料收集阶段,其中有66个市、县、区基本完成资料收集工作,进入志稿撰写阶段。第二届《广东省志》43卷中,有31卷已经完成了人员培训和拟定篇目工作,进入搜集资料阶段,部分卷进入志稿撰写阶段。
第二届《广东省志》中,至今尚未启动编修工作的是:《党派・群团卷》、《城乡建设卷》、《工业卷》、《劳动・社会保障卷》和《人口卷》。编修工作进展缓慢的是:《新闻・传播卷》、《社会科学卷》、《政权・政协卷》、《国内贸易卷》、《专记・粤港澳台经济文化交往》、《专记・海洋经济》和《经济管理卷》中的“行业管理篇”。
第二届市、县、区志中,至今尚未启动编修工作的是:《湛江市坡头区志》、《湛江市麻章区志》、《遂溪县志》、《茂名市茂南区志》、《电白县志》和《潮州市湘桥区志》。编修工作进展缓慢的是:《佛山市志》、《佛山市禅城区志》、《韶关市武江区志》、《始兴县志》、《汕尾市志》、《汕尾市城区志》、《陆河县志》、《江门市志》、《恩平市志》、《湛江市志》、《吴川市志》、《清远市志》、《清远市清城区志》、《清新县志》和《连山县志》。
汕头市由于近年行政区划有较大调整,所属的6个区和1个县第二届修志工作起步晚,2004年上半年才成立机构,下半年动员布置,落实修志人员。
三、加快推进全省地方志编修工作的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省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省直各有关单位要把地方志编纂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及时协调解决编修志书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建立、健全地方志机构,充实修志队伍,为修志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确保全省志书编修工作顺利开展。
(二)制定规划,确保进度。
尚未完成第一届修志任务和第二届修志工作进展缓慢的市县和省直有关单位,要认真分析、查找修志工作落后的原因;根据省政府关于全面完成第一届修志任务的具体要求和第二届新方志编修工作的总体目标,认真制定修志工作计划,落实工作措施,并于2005年1月30日前将工作计划和措施书面报告省地方史志办公室。
尚未完成第一届修志任务的地区和单位,必须按如下时间要求完成编修出版任务:目前已经通过审查验收的《英德县志》、《海丰县志》和《广东省志・城乡建设志》,在2005年3月底前出版;正在三审的《高州县志》和已完成二审的《广东省志・妇女志》,在2005年6月底前出版;已完成一审的《陆丰县志》、《广东省志・工会志》、《广东省志・青年运动志》、《广东省志・乡镇企业志》、《广东省志・文物志》和《广东省志・盐业志》,在2005年8月底前出版;惠州市惠城区政府主持编修的《惠州志》,在2005年10月底前出版。
(三)加强督查,狠抓落实。
各级人民政府和省直有关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工作,推动全省地方志编修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地级以上市、省直有关单位完成修志工作的进度情况,要于每年7月和次年1月初书面报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由其汇总报省人民政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要切实加强对各地和省有关单位修志工作的业务指导与督促检查,特别是对修志工作进展缓慢地区、单位,要重点督查,及时了解情况,帮助分析原因,督促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全省修志任务按时全面完成。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一月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切实解决当前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下简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提升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工作目标。力争到2010年,省、市、县三级基本建立起精简、统一、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布局合理、职能明确、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实现监管重心下移;建立和完善属地管理、权责一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并稳定在90%以上;大宗农产品主产区、优势农产品基地、出口农产品基地的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
二、主要任务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建设。依法研究制订产地环境保护与管理、农产品安全生产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业投入品监督检测、应急事件处理及安全信息发布等制度,积极推动出台《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广东省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明确各级农业、渔业、工商、环保、质监、卫生、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职责,全面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源,建立和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系。
4.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农产品生产、检测等相关标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内容,加强推广和指导。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镇)建设,探索和创新“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和企业带
动”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模式,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推行农产品全程标准化生产。
5.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制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建设规划,积极推进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建设,确保各级特别是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检测工作必要的经费。督促和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建立自律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制订并组织实施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计划,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的监测检测,按规定及时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及相关指引。
6.强化农产品生产流通监管。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禁止在有害、有毒物质超标的区域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生产、捕捞、采集食用农产品。指导和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抽查检测制度,实行主导产品包装标识上市;指导和督促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销售企业依法建立健全进出货档案以及产品检测、检查验收和报告制度。
加强对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添加剂、重金属、生物毒素和其他化学物质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评价和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和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以及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禁用、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7.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预测、预报和预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处置及时有力,有效控制事态扩大和蔓延。
8.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培训。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全面提升社会公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重点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形成一支以乡镇农业技术人员为骨干,乡村农技员和示范大户、农业企业科技人员为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推广队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和农业生产者的整体素质。
三、保障措施
9.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农产品安全监管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要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10.分工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各地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调机制,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执法监管、检验
检测和技术服务,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合力,共同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效开展。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七月十四日
第三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兽医管
理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
皖政办秘[2008]57号
颁布时间:2008-11-14发文单位: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今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皖政〔2006〕56号)和全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全省兽医管理体制
改革总体进展顺利。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进展情况
至2008年10月底,除合肥市已于2005年率先进行市级兽医体制改革外,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巢湖、芜湖、宣城、黄山13个市实施了市本级的“三定”方案,各机构主要负责人已经明确,人员基本到位,开始按新机制运转。
全省涉及县级兽医体制改革的95个县(市、区)中,有81个县(市、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三定”
方案已批复,其中52个县(市、区)已开始实施。
濉溪县、亳州市谯城区、宿州市埇桥区、砀山县、泗县、萧县、固镇县、五河县、蚌埠市龙子湖区、蚌埠市蚌山区、颍上县、临泉县、界首市、凤阳县、定远县、天长市、来安县、宣城市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宁国市、泾县、旌德县、绩溪县、池州市贵池区、桐城市、黄山市徽州区、黄山市黄山区、歙县
和休宁县33个县(市、区)已组织实施乡镇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工作顺利完成。目前,我省村级动物防疫员已全部配备到位,全省共配备村
级动物防疫员16201名。
二、存在问题
一是个别地方重视不够。个别地方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改革的积极性不高,观望等待思想依然存在。
二是工作进展不均衡。截至目前,仍有少数市、县(市、区)“三定”方案尚未制定或批复;有的市、县(市、区)虽然“三定”方案已经批复,但仍未实施或实施不到位。
三是有些地方改革走样。部分县没有按照省政府文件要求设立乡镇畜牧兽医站,无人干事问题仍未解决;个别县把动物卫生监督所与农业执法大队合并设置,违背了省编办批复方案;有些地方仅在机构编制
上做了调整,工作仍按老的体制、机制运行,达不到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应有的效果。
三、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事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公共卫生安全、社会稳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明确要求2008年底全面完成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地抓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二)强化领导,加快推进。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度。按照机构到位、人员到位、机制运转到位的总体要求,量化任务、明确时限、落实责任、跟踪督办,确保今年底完成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农业、编制、财政、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及时研究、妥善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切实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改革顺利实施,确保大局稳定。
(三)加强督查,确保成效。近期,省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对全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行督查。对在督查中发现的改革进展缓慢、落实不到位的,省政府将挂牌督办,限期解决;对因推动工作不力影响到全省改革的,予以通报批评。各地也要加大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自查和督查力度,未完成改革任务的要抓紧实施,走样的要坚决纠正。12月底前,各地要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总结报省农委。
附件:全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展情况表(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十一月十四日
第四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小汽车定编办公室文件
粤府车编办[1998]7号
关于小汽车定编管理工作 一些具体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
各市小汽车定编办公室:
我省在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小汽车管理规定的工作中,一些地方在执行标准方面不够一致,以及原有的规定的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不够明确,不仅影响了定编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增加了有关部门的执行难度,为进一步规范小汽车的定编管理,现将有关意见通知如下:
一、全省小汽车定编管理的计算机程序已开发配备完毕,各市小汽车定编办要尽快配备电脑操作人员,按省办的统一要求和标准开展计算机程序管理工作。今后,全省按统一规定程序办理定编管理业务。
二、由省定编办委托签发《定编小汽车指标使用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的市,从1998年10月1日起,一律按省统一规定的程序打印《许可证》和《定编小汽车的通知》指标使用情况表),不具备按统一程序操作的市,暂收回签发权。在签发《许可证》时,车种名称统一为:小轿车、旅行车、吉普车;车辆型号全称指的是车架号码前面的全部内容,不准使用车型简称签发《许可证》。《许可证》签发后,原则上要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完毕,没有特殊情况(如国家临时取消或限制拟购车型上牌等)逾期不用者,不予更换。如因特殊情况需要更换的,其准购车型不能超过原车型档次且购车限额不准超过原批准限额。
企业使用原有定编指标(含过户、报废更新,但不含当批准定编数)购车,必须呈报上的会计报表,经审核确认属盈利企业才能办理定编购车手续。
使用“生产业务用车”指标(含过户,报废原“生产业务用车”)不准购买进口小汽车。
三、在编车辆过户更新(不含过户不更新部分)必须从严掌握,原则上新购车辆5年内不予办理。使用期超过10年的车辆按国家有关规定不准办理过户手续。未经办理过户审批手续擅自将在编车辆转让的,各级定编管理部门不准补办手续更新车辆。今后,在办理定编小汽车过户更新审批时,须附上申请过户车辆行驶证复印件。
四、未列编小汽车需要过户时,由地级以上市小汽车定编办在申请单位呈报的《未列编小汽车使用证》复印件上签署意见,同时收回“使用证”上缴发证机关,公安车管部门凭定编部门签署的意见办理车辆过户手续。
五、已定编单位,原则上不再受理增编业务,确因机构调整、人员增加、职能改变或赋有特殊业务的单位,可酌情办理增编,但必须从严掌握。各市在受理增编业务时,必须认真审核确认申请单位原有定编指标已用完,并附上原定编批文正本才能上报审批。已发有《未列编小汽车使用证》的定编管理单位,不能再申请增编,其在编车辆需要过户、报废更新时也不准使用空编指标新购车辆,待其原有的“未列编”车全部列入定编管理后,才能申请增编或过户、报废更新车辆。
六、租赁小汽车纳入定编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凡具备一定经营规模(经营资金不少于200万元,一次投入营运租赁车20辆以上),经营效益佳、管理制度完善且信誉好并有小汽车租赁经营权的企业均可申请。租赁单位不准将车长期(超过30天)租赁给小汽车定编管理单位使用,租赁合同(约)要抄送一份给主管小汽车定编办备案。各市小汽车定编办要加强对小汽车租赁的监督管理,防止定编单位变相购车和逃避定编管理的现象出现。违反规定的租赁公司,一律不予办理租赁小汽车“定编证件”的年检工作。
七、凡国有资产占股51%以上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购买自用小汽车,均须办理定编审批手续,公安车管部门凭定编手续办理车辆牌照(含外籍牌照)。
八、按粤府车编办[1998]2号文件规定,各市要尽快完成更换“97式”《定编小汽车指标使用情况登记表》(车编表-11)并将96至97的定编批文输入数据库,然后将软盘和原定编批文(原批文有更改的,重填“呈批表”附上)以及由各定编单位填写上报的《广东省小汽车定编管理卡申领表》,送省小汽车定编办更换“97式”《定编小汽车的通知》,今年12月31日前未完成更换批文的市,从1999年1月1日起,暂停办理其申请定编业务。
九、办理定编业务实行管理卡管理制度,从1999年1月1日起,各级小汽车定编管理部门凭《广东省小汽车定编管理卡》和经办人身份证(或工作证)受理定编业务,不准其他单位,特别是汽车经营或中介公司代办定编手续。一经发现,从严查处。
一九九八年九月四日
第五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广东省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的通报(粤府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2006〕71号 【发布日期】2006-06-23 【生效日期】2006-06-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广东省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的通报
(粤府〔2006〕71号)
?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大力推进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省食品安全形势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局面。为此,省人民政府决定,对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广州市人民政府等35个单位,授予“广东省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受表彰的单位要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不断完善我省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为确保全省食品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继续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共同开创全省食品安全工作新局面。??
附件:广东省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名单
?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六月二十三日?
附件?
广东省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名单
广州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人民政府?
佛山市人民政府?
中山市人民政府?
清远市人民政府?
潮州市人民政府?
南雄市人民政府?
鹤山市人民政府?
阳西县人民政府?
高要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罗湖区莲塘街办事处?
陆河县河口镇人民政府?
新兴县太平镇人民政府?
梅州市农业局?
惠州市农业局?
珠海市卫生局?
肇庆市卫生局?
佛山市卫生监督所?
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
中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惠州市惠阳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汕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河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湛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珠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茂名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揭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广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
广东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监管处?
广东省卫生监督所?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缉私局?
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