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时间:2019-05-13 15:4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第一篇: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04-2011年梅毒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梅毒流行的诸多因素,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陈仓区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1年陈仓区共报告梅毒病例261例,年平均发病率5.42 /10万,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0.34 /10万增长到2011年的13.61/10万;男女之比为1.16:1; 40岁以上人群发病占70.11%;无明显季节高峰;隐性梅毒、一期梅毒、二期梅毒、胎传梅毒、三期梅毒分别占64.37%、27.59%、6.13%、1.53%、0.38%,报告病例数逐年增长。结论

2004-2011年陈仓区梅毒疫情日益严重,发病率逐年上升趋势,中老年感染者比重较大,应加强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安全性行为;对高危人群开展梅毒筛查、加强医疗消毒,以有效控制梅毒的流行。梅毒是常见的对人体危害严重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其发病有增加趋势。为了解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梅毒流行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对2004-2011年陈仓区各级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的梅毒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初步了解陈仓区梅毒流行趋势和人群分布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陈仓区各级医疗机构、性病专科门诊上报至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数据。

1.2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全陈仓区性病疫情网络报告中梅毒报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1.3梅毒诊断标准

参照《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74-1995)》和《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07)》。2 结果

2.1梅毒发病情况

2004-2011年全陈仓区累计报告梅毒病例261例,占报告性病总病例数的63.04%(261/414);梅毒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加,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0.34 /10万增长到2011年的13.61/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5.42/10万,见表1。

2.2梅毒病情分期

2004-2011年,共报告隐性梅毒168例,占64.37%;一期梅毒72例,占27.59%;二期梅毒16例,占6.13%;胎传梅毒4例,占1.53%;三期梅毒1例,占0.38%。隐性梅毒、一期梅毒及二期梅毒报告病例数均呈逐年增加趋势,以隐性梅毒尤为明显,见表2。

2.3 梅毒患者地区分布

全区18个镇,均有梅毒病例报告,病例以虢镇、潘溪、桥镇和县功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9.12%、8.43%、8.05%和7.66%。

2.4梅毒患者性别分布

2004-2011年报告的261例梅毒病例中,男性140例,女性121例,男女性别比为1.16:1,见表3。

2.5 梅毒患者年龄分布

共报告261例,最小的为刚出生的婴儿,最大的89岁;1~19岁5例,占1.92%; 20~39岁63例,占24.14%; 40~59岁96例,占36.78%; 60岁以上87例,占33.33%,梅毒感染者主要以中老年人群为主,40岁以上人群发病占70.11%。2.6 梅毒患者职业分布

报告农民167例,占63.98%;离退人员28例,占10.73%;工人24例,占9.20%;干部7例,占2.68%;家务及待业5例,占1.92%;散居儿童4例,占1.53%;民工3例,占1.15%;餐饮食品业3例,占1.15%;商业服务3例,占1.15%;其他17例,占6.51%。3 讨论

3.1 梅毒流行趋势

据报道,近年来全国及省内梅毒均呈上升趋势,2006年全国梅毒报告发病例数超过淋病,在2007年国家卫生部公布的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梅毒已从2005年的第5位跃居2011年的第3位,已成为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性病[1,10]。

自2004年以来,陈仓区梅毒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0.34/10万增长到2011年的13.61/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5.42/10万。2011年上升至陈仓区乙类传染病顺位第3位,超过了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仅次于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可能与人们的性道德、性观念、性行为改变有关,卖淫嫖娼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2,5];也与“非典”后加强了疫情报告工作,“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逐渐完善、漏报或不报现象逐年减少有关;另外,由于陈仓区实行性病匿名就诊的制度,往往无法对梅毒病人追踪随访,还可能存在重报、误报的现象,疫情上升的真实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核实。3.2 梅毒分期

隐性梅毒、一期梅毒及二期梅毒报告病例数均呈逐年增加趋势,以隐性梅毒尤为明显。隐性梅毒亦称潜伏梅毒,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体内存在苍白螺旋体,梅毒血清试验呈阳性,所以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性接触、血液途径、母婴等方式传播。由于隐性梅毒无任何临床症状,易被忽视,容易成为潜在传染源,女性患者还有可能经过胎盘传给胎儿,危害更大。早期梅毒传染性强,病原较易扩散,将导致陈仓区今后几年梅毒发病仍可能居高不下。早期梅毒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将会演变成晚期梅毒,而晚期梅毒的治疗则非常困难,且愈后差[6,7]。提示卫生行政部门应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性病治疗市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对梅毒的疾病监测、疫情管理;临床医务工作者除早期发现、规则有效地治疗梅毒患者外,还应开展健康咨询,鼓励患者主动带性伴就诊,尽可能扩大防治范围[3,8]。

3.3梅毒人群分布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79岁的青壮年及中老年,占全部报告病例的96.93%;职业以农民、离退人员和工人为主,占全部报告病例的83.91%,尤其以农民居多,占报告发病数的63.98%;60岁以上离退人员发病数占33.33%,这可能与这一阶层的人员比较悠闲,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生活压力比较小,其中部分人精神空虚,寻求刺激有关;已建成市区(虢镇)发病占29.12%。今后应对农民、离退人员和工人加强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在娱乐场所开展安全套推广使用的干预活动,防治工作应以城区为主。

梅毒传播途径与艾滋病相似,梅毒发病率的增长,也将大大促进艾滋病的蔓延。性病艾滋病从本质上讲是社会病、行为病,不良的行为和缺乏防治知识是造成性病艾滋病传播、流行的主要问题,因此,梅毒的预防与控制迫在眉睫,各级政府、卫生行政、医疗、公安、教育、计划生育、妇联等部门,应紧密配合,共同加强性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把性病艾滋病防治内容纳入中学、大学和各种职业教育的教学大纲;与艾滋病防治相结合,利用政府领导和广大群众对艾滋病防治的重视,加大梅毒及其它性病的防治工作,加强低档暗娼的干预力度,针对高危人群提倡安全性行为;针对高危人群开展HIV抗体检测的同时,加强梅毒抗体的检测,对术前、住院病人进行梅毒监测[4,9];加强对辖区性病诊治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治水平,进一步提高梅毒的检出率,及时有效地治疗梅毒感染者,加强医疗消毒,尤其要加强对孕产妇的监测和母婴阻断,降低胎传梅毒的发生,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梅毒的流行。

第二篇: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分析2004-2009年安岳县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2009年安岳县麻疹监测系统确诊的632例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6年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07年发病数显著上升,且呈现散发与局部暴发并存的态势。2008年3月全县开展8月龄~15岁儿童普种麻疹疫苗,疫情得到明显控制,2009年发病数仅有3例。发病高峰集中在3-7月;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30.54%,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44.78%和24.68%。结论

麻疹初免及加强免疫接种不及时、流动儿童增多是造成麻疹发病上升的主要原因。提高麻疹疫苗接种质量和及时接种率,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是控制麻疹暴发和流行的重要手段。

为进一步降低麻疹发病,对安岳县2004-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探讨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从而加速控制麻疹发病。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安岳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法定传染病疫情常规报告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局。

1.2 监测病例定义和分类

按照WHO标准病例定义开展监测,并按照中国现行病例分类方法进行最终分类[1]。

1.3 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技术监督局《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3-1995)。1.4 统计分析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并用统计软件和EXCEL表格进行处理。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04-2009年安岳县共发生麻疹病例63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79/10万。2004年发病132例,发病率为8.63/10万;2004-2006年发病率为8.63/10万~3.05/10万,麻疹发病呈下降趋势。2007年发病378例,发病率高达24.23/10万,与2006年相比,发病数显著上升;2008年3月全县开展8月龄~15岁儿童麻疹疫苗普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发病数仅为3例,发病率为0.19/10万。

2.2 季节分布

全年各月均有麻疹病例报告,3-7月为发病高峰,病例数464例,占全年病例总数的73.42%(表1)。

2.4 发病模式

全县69个乡镇均有麻疹病例发生,以散发为主,但个别年份麻疹散发疫情与局部暴发并存。以2007年为例,全县报告麻疹发病数378例;其中石羊镇发生局部暴发疫情1起,发病43人(采集病例早期血清标本38份,送资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18份,阳性率47.37%),占当年病例总数的11.38%。2.5 免疫史

632例病例中,“零”剂次283例,占44.78%;1剂次162例,占25.63%;2剂次31例,占4.91%;不详156例,占24.68%。免疫史不详中以成人为主(56例),占35.90%。3 讨论

随着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加强,2004-2006年安岳县麻疹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麻疹发病率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但在2007年呈现上升态势,且发病模式出现麻疹散发与局部暴发并存的局面。充分说明个别乡镇对适龄儿童疫苗接种不及时,也存在部分乡镇接种质量不标达,很多流动儿童和计划外生育的儿童未按时按质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麻疹发病率回升或局部暴发的重要原因。

2008年3月在全县范围内对8月龄~15岁儿童进行麻疹普种。县政府高度重视,在全县召开文教、卫生、公安、工商、畜牧等相关部门的“麻疹普种”动员大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了全县乡镇的公卫人员进行麻疹接种培训,县政府印制公告330份,全县共制作宣传横幅595幅、发放宣传画2 025张、印发接种宣传资料24.50万张;城乡电视宣传273d、乡镇广播宣传1 725次;且县政府在每个乡镇均派有麻疹强免督导员,督导各个乡镇卫生院保质保量地对适龄儿童接种疫苗。全县接种麻疹疫苗20.97万人,接种率高达99.48%。因此在2008年、2009年麻疹发病数大大降低,2009年全年发病数仅为3例。

麻疹病例的季节分布,显示季节高峰“后移”,呈现春夏季发病高峰,3-7月发病占73.42%,与其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2]。发病季节高峰推迟的原因,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通过对2004-2009年的<7岁、≥7岁年龄组麻疹发病率的比较分析,<7岁组麻疹发病数为464例,占73.42%,说明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仍为7岁以下儿童,这与安岳县1991-2004年发病情况相同[3]。因此,继续加大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力度,认真做好秋季儿童入学入托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工作,对未种麻疹疫苗的儿童和接种剂次不足的儿童及早进行补种;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儿童的摸底、登记、接种工作,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率,这才是预防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与措施,也为2012年安岳县消除麻疹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结核病患病情况及流行特征,分析全省结核病流行变化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四川省抽取9个调查点,平均每个点调查1 200人。对所有15岁及以上调查对象作X线胸片检查,对所有胸部X线检查异常者和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进行3次痰涂片检查。对发现的所有肺结核患者进行结核病相关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10 894人,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6人,其中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涂阳)患者7人,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514/10万和64/10万。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在35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上升,75~79岁最高(969/10万);山区患病率最高(973/10万),分别是平原(194/10万)和丘陵(520/10万)的5.02和1.87倍;农村人群患病率(674/10万)是城市人群(194/10万)的3.47倍;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涂阳患者中复治患者比例分别为35.71%和28.57%;无症状者占活动性患者的19.64%。结论

四川省结核病疫情较为严重,农村地区和贫困山区疫情不容忽视;复治患者比例较高,暴露出治疗管理上存在问题。

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是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四川省是结核病疫情最严重省份之一。2010年全省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流调)结果表明,全省15岁以上人群活动性、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598/10万、104/10万,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测算15岁以上人群中有活动性、涂阳肺结核患者44.80万、7.79万,分别占全国的8.98%、10.82%[1]。2012年在9个县(区)开展了结核病患病率调查,旨在评价近2年《四川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规划)实施效果,了解全省目前肺结核的流行状况和危害程度,识别肺结核疾病负担较重的区域和高危人群,确定防控重点。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各调查点15岁及以上(出生日期在1997-12-31之前)的本地户籍人口(不包括外出超过6个月的人口)及外来常住人口。

1.2抽样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村(社区)为最小行政单位组织实施。根据四川省第五次流调中各个市/州患病率的大小,将21个市州分为高、中、低 3层,每层随机抽取3个市(州),在每个市(州)随机抽取1个县(区)作为调查点,共9个,然后再在抽取的县中随机抽取1个乡镇(或社区),每个乡镇(或社区)随机抽取1个村(或居委会)。每个村(或居委会)抽取1200人,共计10 810人。9个调查点中农村、城镇点数之比定为2:1。入选的县(区)有金堂县、利州区、广汉市、江油市、古蔺县、威远县、南部县、通江县、仁寿县。其中,金堂县、利州区和广汉市为城镇点,其余6个县(区)为农村点。

1.3调查方法

为使本次调查结果与2010年流调具有可比性,参考《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实施细则》,对调查点所有调查对象包括已知的肺结核患者均进行症状调查并拍摄X线片,行动不便者和孕妇可直接查痰,症状调查中发现的有咳嗽咳痰或及咯血症状且持续2周及以上者、已摄胸片疑似结核病影像者、已知活动性肺结核但线影像未见异常者都取即时痰、夜间痰、清晨痰份标本进行痰涂片检查。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全部填写《患者登记表》,记录患者治疗分类、痰涂片结果等。

1.4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采用Excel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对各调查点所有调查对象登记表进行录入。数据分析通过SPSS19.0软件实现。2结果

2.1调查点基本情况

调查点以村(社区)为单位,平原3个,调查人口3 621人,占33.24%;丘陵4个,调查人口4 807人,占44.13%;山区2个,调查人口2 466人,占 22.64%。农村6个,调查人口7 273人,占66.76%;城市3个,调查人口3 621人,占33.24%。2.2受检率

全省9个调查点抽样人口为30 146人,应检人口为11 926人,实检人口为10 894人;实检人口占抽样人口的36.14%,占应检人口的91.35%。

2.3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全省9个调查点共调查10 894人,其中男性4 594人,占42.17%,女性6 300人,占57.83%。调查对象年龄范围为15~98岁,年龄的中位数为50岁,上下四分位数分别为39和62岁。调查对象中20~59岁主要劳动力年龄人口为6 639人,占60.94%,其他年龄人口为4 255人,占39.06%。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568人,占32.75%。调查对 3.讨论

肺结核至今仍然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2-3]。开展结核病患病率调查是准确掌握特定区域在特定时间内的结核病患病现状等有效措施,有利于为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1四川省结核病流行总体呈下降趋势

调查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514/ 1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64/ 10万。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患病率比2010年流调分别下降了14.05%和38.46%,年递降率分别为7.29%和21.55%,说明近2年四川结核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防治策略与措施得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但结核病疫情仍较为严重。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下降幅度较大,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涂阳比例仅为12.5%。分析原因,一是涂阳肺结核患者一经有效短程督导化疗,痰菌很快转阴,且随着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发现力度加大,疫情下降比较明显[4];二是患者发现工作加强,患者转诊、追踪及时,加之广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患者发现延迟大为缩短,许多肺结核患者病情尚未发展到涂阳患者阶段即被发现,使涂阴患者相对增加[5-6]。

3.2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从不同地貌地区来看,9个调查点中2个山区点古蔺县和通江县正是患者检出人数高居前两2位,患病率高达973/10万,分别是平原和丘陵的5.02和1.87倍。另外,农村人群患病率(674/10万)仍是城市人群患病率(194/10万)的3.47倍。较2010年流调的2.12倍相比,表明差距依然巨大。这主要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大多结核病防治工作总体投入不足、保障不力,经济水平较低,医疗服务半径较大等有关,[7-8]。另外,结核病作为一种传染病,除了其传染性外,其发病情况还与该地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人口密度、人口流动速度及生产力水平等因素高度相关[9]。这些因素导致了本次该调查9个调查点患病率呈现出较大差异。由此可见,在制定结核病防控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所处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同时加强对结核病疫情较重的农村地区、贫困山区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并给予政策上、经费上的倾斜和技术上的支持。3.3复治患者比例较高

本次调查检出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复治患者比例较高(35.71%)。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中初、复治之比分别为1:0.56和1:0.4,前者远低于2006年江苏省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1:0.16[5]。一个地区在广泛登记,严密管理的前提下,肺结核患者,尤其是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初、复治比例是衡量该地区结核病控制成败的敏感指标[10]。本次该调查发现复治患者比例仍较高,反映了结核病治疗管理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如病例登记力度不够,控制工作未触及重点,即初治涂阳病例上,仍循规于重复治疗已知患者,不能有效减少传染源[10]。李建涛等还发现[11],2010年我国中西部省国家级贫困县涂阳肺结核初复治比例低于非贫困县,说明贫困地区的涂阳肺结核患者管理不够完善。四川是农业大省,2010年末,四川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7.74%[12],而农村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是城市人群的3.47倍,患者基数大,复治患者也相对较多。复治患者容易发展为耐药患者,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会增强肺结核的传染性,威胁到健康人群,因此应进一步加强贫困农村地区肺结核患者的管理。在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疾控机构(或结防机构)不断加大结核患者的发现力度,及时治疗并规范管理患者,努力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二是规范抗结核病药品管理,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职责,将患者督导随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证患者全程规范治疗和安全用药,提升药品管理质量和水平;三是采取多种形式的督导,加强对患者治疗和复诊工作的管理,对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合并症的患者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患者的规则治疗率,最大可能减少复治和耐药患者的出现。

第四篇: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探讨安顺市2008-2010年HIV/AIDS流行现状,为制定有效预防控制艾滋病流行蔓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予以网络直报的该市户籍病例资料,由安顺市各级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对确认HIV抗体阳性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09和2010年共报告625例,职业分布以农民为多(155例,占24.8%);年龄以15~49岁年龄段居多;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报告病例逐年增多,性传播途径2008年报告47例,2010年报告170例;母婴传播途径2008年报告1例,2010年报告2例。结论 安顺市艾滋病疫情虽然处在低流行区,但疫情上升较快,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遏制疫情蔓延很重要。

【关键词】 安顺市;艾滋病; 流行病学

随着安顺市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流动日趋频繁,艾滋病在该市悄悄蔓延。现对2008-2010年艾滋病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该市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所有资料均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予以网络直报的该市户籍病例资料。人口资料由安顺市统计局提供。

1.2 检测方法 所有病例诊断均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规范》要求,初筛阳性标本送至艾滋病确证实验室予以确认。

1.3 调查方法 由安顺市各级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对确认HIV抗体阳性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1 时间分布安顺市1998年首次发现艾滋病,此后每年都有病例报告。2008报告数为153例,2009年为215例,2010年为257例,呈逐年增加趋势(表1)。讨论

安顺市自1998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每年均有艾滋病病例报告.随着2003年该市疾控中心初筛实验室建立,HIV监测覆盖面从单纯的临床需要检测扩大到对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监测,再到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和病人免费检测,使艾滋病报告数逐年上升,使原来的隐藏在海平面下方的“冰山”逐步浮出水面[1]。

2008—2010年共报告艾滋病数652例,主要为15~49岁年龄组的青壮年,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2],男性明显多于女性[4]。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为主,但比例逐年下降,性接触和母婴传播比例有所增加,这与国内报道的一致[5],2010年异性传播比例达到66.1%。感染人群开始蔓延至农民、工人、学生、干部、离退休等多样化人群,这表明我市艾滋病疫情与全国形势一致,开始呈现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危险性进一步提升[6]。因此,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对高危人群、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行为干预,加大安全套推广力度,降低高危行为发生率,[7]等措施也是我市遏制艾滋病疫情蔓延积极的、重要的措施.根据目前的报告,安顺市的报告感染率约为0.41/‰,尚处于低流行区域。按照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8]估算,该市仍有大部分的感染者/病人未被发现。因此,在落实现有发现手段的同时,应进一步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将更多的病例发现出来,然后进行规范的告知、干预、随访和治疗[9]后,才能有效地控制艾滋病在该市蔓延趋势。

第五篇:梅毒预防与疫情管理测试题

梅毒预防与疫情管理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当一个病人同时患有梅毒、淋病和尖锐湿疣3种性病时,应如何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A 所有性病只填一张报卡,病种只选梅毒 B梅毒填一张报卡,其它性病填另外一张卡

C 淋病填写一张报卡,其它性病填另外一张卡 D每一种性病填一张报卡

2、梅毒病例报告由首诊医生负责报告,是指以下哪项?

A 由接诊医生做出诊断后报告 B 由第一次对病人做出诊断的医生报告 C 由会诊医生报告

D 病人就诊前在其他医院已诊断,但在本医院为初诊,由诊断医生报告

3、根据卫生部颁布的诊断标准,梅毒分期分类为以下哪项?

A 早期梅毒、晚期梅毒 B 一期、二期、三期、隐性、胎传梅毒 C 显性梅毒、隐性梅毒 D 后天梅毒、先天梅毒

4、根据当卫生部颁布的诊断标准,梅毒诊断病例分类包括以下哪项?

A 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B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C 临床诊断病例、病原携带者 D 确诊病例、阳性检测者

5、一期梅毒确诊病例应符合以下哪项?

A 多形性皮疹、RPR和TPPA均阳性 B 硬下疳、RPR和TPPA均阳性 C 硬下疳、RPR阳性 D 硬下疳、TPPA阳性

6、在您医院住院分娩的一名孕产妇,经检测两类梅毒血清抗体(TP-ELISA和RPR方法检测)均阳性,经询问病史,该孕产妇在1年前有过梅毒诊疗史,该病例是否需要报告? A 需要报告 B 不需要报告 C 随访后报告 D 不知道

7、某医院对一名住院病人开展ELISA筛查,结果ELISA阳性,再进一步开展RPR检测,RPR也阳性,但滴度为1:4。经询问病史,该病人既往无梅毒诊疗史。该病例是否需要报告? A 需要报告 B 不需要报告 C 随访后报告 D 不知道

8、血站对献血员查出的梅毒血清阳性者应采取的处理方法是:

A 不报告,也不转诊 B 报告,并转诊 C 不报告,转诊到性病门诊 D 不知道

9、胎传梅毒诊断非常复杂,如果无法通过现有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立即确诊的病例,应通过随访检测来进行诊断,对于TPPA试验阳性怀疑为胎传梅毒的儿童,随访的最终时间为: A 3个月 B 6个月 C 12个月 D 18个月

10、某婴儿到医院就诊,其父亲只说婴儿母亲有梅毒,具体情况医生无法得知,婴儿试验结果为RPR阴性,TPPA阳性。以下哪项为合适的选项?

A 立即报告胎传梅毒 B 随访,根据随访结果确定是否报告 C 不报告 D 不知道

11、某医院为了传染病报告方便,将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加入到医院信息系统中,但电子版《传染病报告卡》梅毒诊断的选项为“梅毒”,未分期。医生在填报各期梅毒病例时,只能选择“梅毒”,防保科工作人员在开展梅毒病例网络报告录入时,应如何处理? A 录入时随便选择一个梅毒分期 B 立即与填卡医生联系,明确梅毒分期后再录入

C 录入时选择一期梅毒 D 不知道

12、某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到A医院进行数据质量核查,发现本有5例梅毒病例诊断分期错误,应如何处理?

A 删除病例,重新报告 B 在传染病信息系统中订正,并填写订正报告卡

C 不处理 D 不知道

13、硬下疳是下列哪类梅毒的临床表现:

A 一期梅毒B 二期梅毒 C 三期梅毒D 胎传梅毒

14、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可采用的方法:

A TPPA B ELISA C RPR D FTA-ABS

二、是非题

15、当医生填写梅毒病例《传染病报告卡》出现差错时,报卡可以修改,但修改后,医生应在修改处附近签名,以示负责。

16、实验室检测阳性的梅毒病例就应该报告,如不报告,则判为漏报。

17、某医院检验人员发现某患者TPPA和RP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恰接诊医生休假,这位检验人员为防止漏报,立即填报《传染病报告卡》报告梅毒病例。

18、RPR或TRUST滴度在1︰8以上的梅毒病例才需要报告。

19、新生儿非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即可诊断先天梅毒。

20、除部分极早期梅毒外,一般梅毒患者无论是否接受过有效抗梅治疗,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常终身阳性。答案:

1、D

2、B

3、B

4、B

5、B

6、B

7、A

8、C

9、D

10、B

11、B

12、B

13、A

14、C

15、√

16、×

17、×

18、×

19、× 20、√ 梅毒临床诊疗测试题

一、单选题

1、硬下疳是下列哪类梅毒的临床表现:

A 一期梅毒B 二期梅毒 C 三期梅毒D 胎传梅毒

2、关于二期梅毒皮肤黏膜损害,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斑丘疹最少见 B掌跖皮损为暗红色或淡褐色环状脱屑性斑疹 C 皮损颜色呈“生火腿”色 D多分布于躯干和四肢

3、关于潜伏梅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无任何临床症状 B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C 感染期在2年以内为早期潜伏梅毒 D病情稳定,已无传染性

4、关于先天梅毒,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孕妇感染时间越长,越容易传染胎儿 B 可发生硬下疳 C 鼻炎为最常见的早期症状 D 不易累及神经系统

5、早期梅毒的推荐治疗方案为:

A苄星青霉素G 120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共2次 B苄星青霉素G 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共2次 C苄星青霉素G 480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共2次 D苄星青霉素G 120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共5~6次

6、晚期梅毒对青霉素过敏者的治疗方案为:

A 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口服,疗程30d B 阿奇霉素250mg,每日2次,口服,疗程30d C 阿奇霉素50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30d D 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口服,疗程30d

7、关于吉海反应,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 常发生于首剂抗梅毒药物治疗后数小时

B 出现发热、怕冷、全身不适、头痛、肌肉骨骼痛等 C 孕妇患者可致早产或胎儿宫内窒息 D 晚期梅毒患者发生率高于早期梅毒

8、如果梅毒治疗有效,非螺旋体试验转阴时间一般为:

A 一期梅毒3个月,二期梅毒6个月 B一期梅毒6个月,二期梅毒12个月 C 一期梅毒9个月,二期梅毒18个月 D一期梅毒12个月,二期梅毒24个月

9、成人预防性抗梅毒治疗的方案推荐为:

A 苄星青霉素G 120万U,肌注,每周1次,共2次 B 苄星青霉素G 240万U,肌注,每周1次,共2次 C 苄星青霉素G 120万U,1次肌注 D苄星青霉素G 240万U,1次肌注

10、在产前检查时,为孕妇提供梅毒检测的最佳时期为:

A 孕早期 B 孕中期 C 孕晚期 D 产时

11、以下哪一组检验结果可以判断孕产妇目前感染梅毒且具有传染性:

A RPR(-)TPPA(-)B RPR(+)TPPA(-)C RPR(+)TPPA(+)D RPR(-)TPPA(+)

12、以下关于先天梅毒诊断描述正确的是:

A 梅毒感染母亲所生儿童RPR阳性,可诊断为先天梅毒

B 梅毒感染母亲所生儿童12月龄时TPPA阳性,可诊断为先天梅毒

C RPR滴度低水平(如1:1),随访至18月龄,TPPA保持阳性,可诊断为先天梅毒 D暗视野显微镜未检测到梅毒螺旋体,可排除先天梅毒

13、一期梅毒确诊病例应符合以下哪项?

A 多形性皮疹、RPR和TPPA均阳性 B 硬下疳、RPR和TPPA均阳性 C 硬下疳、RPR阳性 D 硬下疳、TPPA阳性

14、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可采用的方法:

A TPPA B ELISA C RPR D FTA-ABS

二、是非题

15、典型的硬下疳无明显疼痛或轻触痛。

16、树胶肿是二期梅毒特征性损害。

17、新生儿非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即可诊断先天梅毒。

18、早期梅毒首选苄星青霉素治疗。

19、RPR或TRUST滴度在1︰8以上的梅毒病例才需要报告。

20、除部分极早期梅毒外,一般梅毒患者无论是否接受过有效抗梅治疗,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常终身阳性。

答案:

1、A

2、A

3、D

4、C

5、B

6、A

7、D

8、D

9、D

10、A

11、C

12、C

13、B

14、C

15、√

16、×

17、×

18、√

19、× 20、√

梅毒实验室测试题

一、单选题

1、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可采用的方法:

A TPPA B ELISA C RPR D FTA-ABS

2、RPR/TRUST检测用水平旋转仪的转速是:

A(100±2)转/分 B(100±10)转/分 C(120±2)转/分 D(120±10)转/分

3、RPR/TRUST试验在水平旋转仪上旋转反应时间

A 5分钟 B 8分钟 C 10分钟 D 12分钟

4、TRUST试验时每个反应孔滴加的抗原量是:

A 50μl B 30μl C 25μl D 17μl

5、前带现象主要出现在下列哪一种方法中:

A ELISA B RPR C TPPA D FTA-ABS

6、RPR只能检测到:

A IgA B IgG C IgG+IgM+IgA等混合抗体 D IgM

7、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可采用的方法:

A TRUST B ELISA C RPR D VDRL

8、对神经梅毒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的方法:

A 血液TRUST B 血液ELISA C 血液RPR D 脑脊液VDRL

9、梅毒螺旋体感染后最先可检测到抗体的方法:

A TRUST B TPPA C RPR D VDRL

10、目前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的“金标准”方法有:

A ELISA B TPPA C 化学发光法 D 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法

11、大样本梅毒筛查时一般推荐使用

A ELISA B TPPA C RPR/TRUST D 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法

12、梅毒筛查RPR阳性,排除生物学假阳性的检测方法是:

A TRUST B TPPA C VDRL D RPR

13、某医院对一名住院病人开展ELISA筛查,结果ELISA阳性,再进一步开展RPR检测,RPR也阳性,但滴度为1:4。经询问病史,该病人既往无梅毒诊疗史。该病例是否需要报告?

A 需要报告 B 不需要报告 C 随访后报告 D 不知道

14、以下哪一组检验结果可以判断孕产妇目前感染梅毒且具有传染性:

A RPR(-)TPPA(-)B RPR(+)TPPA(-)C RPR(+)TPPA(+)D RPR(-)TPPA(+)

二、是非题

15、除部分极早期梅毒外,一般梅毒患者无论是否接受过有效抗梅治疗,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常终身阳性。

16、二期梅毒时,TPPA和RPR两种血清学试验100%阳性。

17、开展RPR/TRUST定量试验时可采用手工摇动。

18、TPPA(-)/ RPR(+)一般表明RPR试验假阳性。

19、某医院检验人员发现某患者TPPA和RP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恰接诊医生休假,这位检验人员为防止漏报,立即填报《传染病报告卡》报告梅毒病例。20、新生儿非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即可诊断先天梅毒。

答案:

1、C

2、A

3、B

4、A

5、B

6、C

7、B

8、D

9、B

10、B

11、A

12、B

13、A

14、C

15、√

16、√

17、×

18、√

19、× 20 ×

下载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道区远达小学一起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二道区远达小学一起麻疹疫情的 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周长滨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0031)【摘要】目的 试图查明该起麻疹疫情暴发的原因及通过对该起疫情的深入......

    虫媒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虫媒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分析广元市虫媒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虫媒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6-2010年虫媒传染病三间分布。结果 广元......

    韶关市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韶关市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广东省韶关市1980-2012年疟疾流行特点,为韶关市2014年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韶关市1980-2012......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 转载自中国科技信息网分析2007年深圳市福田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利用来自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疫情资料, 对急......

    凉山彝族自治州梅毒流行特征分析(推荐)

    凉山彝族自治州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分析凉山州近年来梅毒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制订梅毒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凉山州2005-2010年梅毒疫情报告资......

    梅毒预防与疫情管理测试题(总)[★]

    梅毒预防与疫情管理测试题 单位: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 1.根据国家规定,梅毒病例报告实行以下哪项制度? ( ) A 阳性报告制度 B 接诊报告制度 C 诊断报告制度 D 首诊医生报告制度......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于××学校聚集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 2004年2月25日上午10时30分,我区疾控中心接到××儿童医院医务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学校的学生......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范文大全

    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和促进健康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Incidence:发病率,指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占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