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相关措施建议(写写帮整理)
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相关措施建议
一、“十一五”期间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状
(一)工艺技术装备
“十一五”期间,钢铁工业(含冶金矿山)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 81 9 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5倍。大量的投资带动我国钢铁生产能力迅速增加,2 01 0年我国粗钢生产能力已具备7.7亿吨水平,彻底扭转了粗钢总体生产能力不足局面。
钢铁生产主体工艺技术装备具备了自主集成和创新的能力,主要先进技术已较多的推广应用到生产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改善,生产效率明显提高。钢铁企业普遍重视二次精炼技术,满足了不同类型产品的批量生产要求,达到超低氧、超低碳和超低硫等高品质洁净钢生产水平;部分关键品种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已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据调研统计,预计到2 01 0 年底,我国共有10 0 0立方米级以上高炉26 0多座,占全国炼铁总产能的比重约58 %;共有10 0吨级以上转炉25 0多座,5 0吨级以上电炉8 0多座,占全国炼钢总产能的比重约55 %。“十一五”期间建设的12 0吨以上转炉车间,全部配备了l f精炼炉,80 %以上配备了rh 或v d真空精炼设备,9 5%以上配备了铁水预处理设备;全国70 吨以上电炉车间,10 0%配备了l f精炼炉,90 %以上配备了rh 或v d真空精炼设备。
到20 10 年底,全国已投产热轧宽带钢轧机72 套,设计产能约2.1 3亿吨;中厚板轧机71 套,设计产能达86 0 0万吨;冷轧总产能约1亿吨,其中冷连轧宽带钢轧机(含酸洗轧机联合机组)50 余条,产能约7 00 0 万吨;热轧无缝钢管生产装置12 6套,产能约19 0 0万吨,其中比较先进的77 套,生产能力约1 50 0 万吨;20 10 年又新投产了普通高线、合金钢高线2 0条,普通钢、合金钢和优特钢小型棒材生产线18 条,新增长条材产能约24 00 多万吨。河北、山东、广东、广西等以省为单位的钢铁企业加快重组,武钢、宝钢、沙钢、鞍钢、攀钢等跨区域重组取得很大进展,20 10 年前十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达到48.6%,前四家达到27.8%,比20 05 年分别提高13.9和9.9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千万吨级钢铁企业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了大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并存的生产组织格局。2 01 0年,千万吨级钢铁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总量比重达到5 4.3%,比20 0 5年增加近2 5个百分点,平均规模已达到26 1 5万吨;50 0 万吨以下钢铁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总量比重约27.0%,比2 00 5 年大幅下降24.5个百分点。2 00 9 年全球钢产量超过10 0 0万吨的钢铁企业集团2 7家中,我国有1 1家,大大增强了国际影响力。
钢铁工业已形成了国有及国有控股、民营及民营控股与合资、独资企业及上市公司相结合、共同发展的企业体制机制。20 0 9年,国家统计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企业77 73 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 38 家,占4.3%。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2 6 36 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38.6%。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3 7 6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19.3%。09 年,已有钢铁生产企业上市公司32 家(不含在境外上市的钢铁生产企业),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上市钢铁企业27 家,上市的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已达到50.5%。另外,还有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德龙钢铁公司、东方钢铁公司、大邱庄通用钢铁公司等在境外上市的公司。
(四)产业布局结构
“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产业布局调整已初步呈现从资源依托型向临近沿海、沿江地区和靠近钢铁产品消费市场区域,即向消费主导型方向转变的趋势。
鞍钢鲅鱼圈、首钢京唐、宝钢宁波等沿海钢厂的布局基本形成,原有的宝钢、武钢、沙钢、马钢等沿江布局钢厂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到20 1 0年,我国沿海沿江钢铁生产能力(能利用海江河运输的)占总能力的比重达到约2 6%左右,宝钢湛江、武钢防城港,以及山钢日照等沿海、消费主导型钢铁生产基地进入前期筹备阶段。我国钢铁工业消费主导型与资源主导型相结合的布局雏形已初步形成。
结合城市功能调整及功能区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环境保护等要求,有条件的城市钢厂开始通过搬迁向沿海、沿江或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调整布局。首钢搬迁、重钢搬迁、东特大钢搬迁工程基本成功,广钢、青钢、杭钢、昆钢、石钢、新抚钢等正在研究推进,有利于钢铁工业的布局进一步优化。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已成为钢铁企业面对的急迫问题
目前,国内钢材市场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品种不足的矛盾,更不是数量不足的矛盾,而是急需钢铁工业转变生产发展方式,更好地适应用户转型升级的要求。
过去十年来,钢铁工业以满足品种不足(主要是板带材和管材数量不能满足需求)为契机,投资建设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冶炼和轧制设备,我国各行业所需要的钢材品种已基本可以满足。但大量的投资也带来了重复性建设的问题。过去,钢铁行业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中、低端产品的价格竞争,而现在钢铁行业的竞争已扩大到高端产品,主要表现在扁平材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
市场竞争已经由单纯产品竞争向产业链竞争转变,单纯依靠钢铁生产低成本要素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优势将大大削弱。日本、韩国等国外钢铁企业不断加强铁矿、煤炭等原燃料全球配置力度,提高控制成本的能力,还从全球范围进行市场战略布局,加强与下游用户的战略合作,提高市场的掌控能力。未来,企业间竞争将向全方位、多层次方向发展,我国钢铁企业将面临成本优势渐失和市场竞争格局日趋复杂的局面。
随着下游用户技术进步对钢铁材料不断提出的新要求,目前一部分钢铁产品生产技术和标准水平已不能完全适应产品发展需要,需进一步提升。对下游行业小批量个性化品种的定制化需求研究不够,产品难以满足用户需要。用户对低成本、高效化、减量化为主要特征的钢材产品需求进一步增强,因此钢铁工业须加强开发高强度、耐蚀、环保型的产品,进一步发展近终型及深加工产品。下游用户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材料供给,而是从组织生产、质量保证、技术服务到材料加工、零部件制造、物流配送,甚至资金等方面全方位的服务,因此钢铁企业必须加强与下游用户的战略合作,实现由单纯材料生产向技术服务、材料服务的转变。
(二)中小钢铁企业如何发展已成为钢铁工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20 00 年时,钢铁协会重点统计的73 家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为93.9%,到20 10 年这73 家企业经过联合重组后变为4 0家,产量占全国比重为68.9%,下降了25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新建了许多钢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影响了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到目前,年产30 0万吨以下中小钢铁企业粗钢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2 1.5%。纵观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国家,很多也都拥有相当一批中小企业,世界钢铁工业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德国,以及国土面积比较小的日本、韩国,即使集中度非常高,也是有相当数量中小企业(主要是小的电炉钢厂)。我国钢材市场消费需求旺盛,消费层次又呈多样性,中小钢铁企业的存在对市场发挥了拾遗补缺的作用,有一定的市场空间。然而,我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发展明显不同。主要的区别就是国外中小企业基本都是采用电炉工艺,其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方面要优于高炉-转炉工艺。而我国中小企业采用的大都是落后或低水平的高炉炼铁-转炉工艺装备,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都比较低。尽管这些企业是赚钱的,但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其消耗的能源、资源,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等社会成本巨大。
目前,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已经基本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发展过程,中小钢铁企业就成为了淘汰落后和低水平产能的主要对象。这些落后和低水平产能不仅生产的产品档次低,而且资源和能源消耗高,直接影响了全行业节能减排水平的提高。但是,中小钢铁企业在安置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也做出了一定贡献。
第二篇:xx市农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建议
xx市农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建议
一、当前发展现状及成效
(一)优质农产品品质和面积呈现双增态势。作为河南省粮食主产区,粮食已成为xx农业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支撑,近年来,xx抓住河南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机遇,重点抓好以优质小麦为主的优质粮食生产加工与良种繁育基地建设。2008年全市优质小麦,优质玉米,优质大豆分别达到500万亩、200万亩和60万亩;优质果品和优质棉花面积达到100和160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67%、80%,反季节蔬菜面积达到35万亩,粮经比例稳定在52:48。
(二)主要农产品区域特色逐步显现。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各地都突出资源优势,比较优势、交通优势、市场优势、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农业生产格局,全市逐步形成了粮、棉、油、瓜、菜、果等六大优势产业,其中睢阳区李口、虞城杨集的西瓜,柘城三樱椒、宁陵、永城反季节蔬菜,睢阳区、夏邑、永城脱毒土豆,宁陵、虞城、夏邑优质果品,夏邑食用菌,梁园区草莓、辣椒,虞城花卉,虞城、梁园区山药,虞城甜玉米等等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并形成了一批名特优新产品。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一是《xx市无公害农产品管理法》已经市政府通过,《xx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实施办法》已全面启动;二是制订了30项无公害农产品技术操作规程,三是加快了“三品”认证步伐。目前,全市已有90个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了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委员会的认定;71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6个产品获得河南省名牌产品,11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四)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带领农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规模农业种植小区建设,这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市规模种植小区总数已由最初的40个发展到80个,总规模达到100万亩,其中,规模种植小区温棚蔬菜面积达到35万亩,产量100万吨,产值32亿元。现代规模农业种植小区建设,已成为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成为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五)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xx市在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的同时,积极培育市场,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经纪人队伍,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全方位跑销路,找订单,深加工,开拓农产品市场,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如夏邑县大力发展食用菌规模种植小区,依托小区产品资源优势,拓宽农产品外销渠道。2008年就新发展农副产品销售公司3个,农民经纪人200多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6家,完善了食用菌协会,化解了因结构调整带来的市场风险,加强利益联结机构,确保农 产品货畅其流,同时被全国命名为“全国食用菌之乡”。2008年,全市 各类农产品市场已达700多个,其中,农产品批发市场50个,产地交易专业市场80个,集贸交易市场560个,年交易额150多亿元。如310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商户达4000余户,年经营额达90亿元。现已基本形成产地与销地,专业与综合、批发与零售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xx全市已建立三樱椒、土豆、果品、食用菌、黄瓜、棉花等各类专业协会135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多个,各种形式的农产品销售公司2300多家,农民纪经人队伍发展到15万多人。
(六)农民收入显著提高。近两年来,虽说物价持续上涨,但由于全市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特别是加大规模种植小区的建设力度,温棚蔬菜生产所带来的效益还是很可观的,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每亩温室和大棚年效益都在1万元以上,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如宁陵县程楼乡温棚黄瓜规模种植小区,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总产达到900万公斤,总效益1.3亿元,2008年5月省委副书记陈全国到该乡调研时,对该乡的农业结构调整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二、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xx市农业结构调整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多问题,还有很大差距,农业结构调整方面诸多制约因素亟待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不平衡。二是当前农业结构仍不尽合理,表现为:种植业比重大,林牧渔业比重小,农产品大路货多,特色少;农产品加工能力明显不足等。三是农民科技素质低,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低水平重复,结构雷同现象突出,农 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投入严重不足,资金缺口大。五是龙头企业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六是优势产业基地规模亟需扩大。
三、调整农业结构的对策和措施
为使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在规模和效益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作为农业大市,xx应当结合实际,积极改进指导农业生产的文法,运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撑农村的方针,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来抓,要明确“纵抓龙头,系列延伸,横抓基地,规模推进”的工作思路,要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优化区域布局,培植主导产业和扶持龙头企业上来,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上,按照规模大、标准高、品种特、产品优、品牌响、市场广、信息灵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完善配套政策,把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结构调大调优、调强。
(一)加快农产品区域而已结构调整,培植规模化生产基地。
根据xx的市场、资源和区位优势,下一步应把农业结构的着力点,放在发展区域规模经济,培植开发主导产业上来,从而整合区域经济发展,构筑优势特色农业经济区域和产业带。坚持以量的增长外延调整为主向质量、效益提高的内涵调整为主转变,努力压缩土地密集型传统产品,开发培植市场潜力大的劳动密集型名特优新农产品。通过布局结构调整,逐步改变xx农业结构雷同、布局分散、特色不突出,产品不成规模的局面,提高优势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和聚集度,形成结构合理的产业化格局。
首先是粮食生产上,着重抓好以优质小麦为主的优质粮食生产与加工基地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机遇,争取国家和省的财政资金的投入,重点抓好全市60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200万亩优质玉米基地、60万亩优质大豆基地,40万亩脱毒红薯基地建设;同时,抓住河南省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机遇,抓好永城、夏邑、虞城、柘城粮食生产大县建设;进一步提高粮食精深加工能力,继续抓好科迪、福源和白象、雪枫、神人助、汇丰、港发、启正等粮食加工转化企业,努力打造先进能够在全国叫得响的永城面粉加工品牌,真正把粮食加工产业做大做强;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我市建成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和加工基地。
其次,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蔬菜(含菜用瓜)复播面积要维持在260万亩以上,其中温棚蔬菜面积要达到40万亩以上,积极发展精细菜、加工菜、野生菜和无公害、保健型蔬菜生产。重点要抓好睢阳区李口优质西瓜、郭村镇脱毒土豆,梁园区双八镇代庄草莓,虞城李老家温棚花卉、惠楼山药,宁陵程楼黄瓜、石桥酥梨,柘城三樱椒、胡芹,黄河故道和沿高速公路两侧的莲藕生产基地,睢县、柘城的药材生产基地,夏邑、梁园区、民权为中心的香菇、双孢菇生产基地建设,逐步使各种特色农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同时,进一步提高加工水平,提高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工作,积极申报名牌产品,促进特色农产品向外出口,扩大农业对外的开放程度。
三是棉花生产要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重点推广双基因抗虫棉和抗虫杂交棉;抓住国家棉花补贴政策,强化柘城、睢阳区、虞城、民权等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建设,全市棉花面积要稳定在200万亩左右。
四是油料生产要扩大花生、油菜种植面积,重点推广高脂肪、高蛋白花生和低芥酸甙油菜及
纯白芝麻系列品种,进一步提高油料的产量和质量,全市油料面积应稳定在180万亩。五是果品生产上要以改造中低产果园为主,全市150万亩果园逐年改造10—20万亩,力争保证100万优质果园,重点建设红富士出口创汇基地2万亩及果品加工基地,提高果品的科技含量和品质,增加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龙头企业实力强弱和带动力大小,决定着农业结构调整规模、速度、水平和成效。要按照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扶力度。按照“大、高、外、多”的要求,采取改、建、扩、联等多种形式,培植起集信息、技术、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农业企业集团,引导着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在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三个结合”。一是与推进优势特色农业区域化、规模化开发相结合,集中抓好重点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向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靠拢,增强辐射能力。二是与民营经济发展相结合。引导、支持各类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经营等龙头项目。三是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相结合。支持造纸、纺纱、食品酿造及其他农业相关企业,前延产业链条,建立原料基地和农业车间,发挥技术、人才、信息、设备和市场开拓的优势,开发以农产品为原料的新产品,充当农业产业化的龙头。
(三)继续抓好现代规模农业种植小区建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按照有一定规模,有地方特色,有产品认证,有品牌名称,有商品注册等“五有标准”,突出产业优势,突出农业效益,突出示范带动,对现有的80个规模种植小区要继续采取调整充实,提高创新的方法,向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迈进,明年力争达到100个,同时各地要通过培植、扶持、倾斜,使之更大更强。各地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比较优势,交通优势,认真搞好项目论证,申报和争取工作,要大力招商引资,优化环境,为项目搞好全方位的服务,力争更多的农产品龙头企业落地生根。同时,强力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鼓励引导农民实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品质,及时注册农产品商标,做好注册农产品的宣传,使优势产业更优,强者恒强。
(四)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安全水平。
为提高我市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各级政府部门应该特别注意抓好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尽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市场对我国的农产品要求特别严格,在这方面我认为各级龙头企业要率先执行国家有关农产品质量标准,并把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技术和农艺要求到农户,以企业带动农户和基地的标准化生产。一是要抓好农业标准化示范田。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增加示范品种,扩大示范区域,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基地,科技示范区、农业综合开发区和其他农业项目结合起来,全面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建成宁陵温棚黄瓜,梁园区双八草莓,柘城三椒,夏邑食用菌等四个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并逐步加快扩大推广。二是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逐步实现从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全过程、全方位监测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全面安全,实现人类生活的和谐发展。三是抓好产品认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扩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中,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论证范围,加快认证过程。四是抓好市场准入。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扩大准入范围,采取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食品安全,让群众吃上放心农产品。
(五)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宽松环境。
农业结构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部门都要按照系统工程的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同时,要求各行业、各单位要通力合作,配套联动。一是规划引导。规划引导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布局,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政府部门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并把农业结构的调整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进行统筹安排,二是成立组织。
市级要成立农业结构领导小组,对全市的农业结构调整进行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同时要实行目标管理,狠抓目标落实,严格目标考核。三是制定政策。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有针对性的制定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对龙头企业的信贷、税收、融资、审批、用地、外贸出口权限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同时要列出农业结构调整专向资金,奖励农业结构调整好的县(市)区。四是典型带动。各地在调整过程中及时总结成功经验,通过典型示范,辐射带动,推动和引导全市农业结构调整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健康发展。五是服务指导。各级政府部门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不要搞一刀切,要及时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服务,让农业自行调整,逐步形成产业优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协调指导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说明:部分数据出自2008年统计年鉴)
第三篇:辽阳市钢铁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辽阳市钢铁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一、基本现状
辽阳市的钢铁产业有着20多年发展历史,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改造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我市按照国家、省关于整顿钢铁企业的有关要求,在关停取缔100多户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小轧、铸钢企业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向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钢铁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到2008年底,全市钢铁企业共有27户,其中,钢材加工企业16户,铸钢企业11户。主要产品有型材、异型材、锻铸件、板带材等,钢材及深加工产品总产量238万吨。
资源状况。我市铁矿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铁矿储量资源有26亿吨,每年可生产精矿粉1500万吨以上,同时,我市每年回收100-120万吨废钢铁,目前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废钢铁集散地。
产业基础。我市的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建筑用材、预应力钢绞线、异型材、特钢、螺旋、直缝钢管深加工等产品在国内外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人力资源。全市冶金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钢铁企业家,同时,拥有一大批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特别是鞍、本钢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500多名专家和科技人员受聘于
我市企业,使全市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都有很大提高。我市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积累,造就了大批民营企业家,同时也积累了较为雄厚的民间资本,这些民间资本投资灵活,效率较高,为我市钢铁工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我市钢铁工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企业规模小,能耗高,技术装备落后。大部分轧铸钢企业是横列式轧机,铸钢企业平均公称容积5吨以下,每吨钢材耗电都在900度左右,不符合目前国家规定的能耗标准。
改造升级步伐缓慢。我市大部分轧铸钢企业虽经过一定的改造,但仍存在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差等问题。大部分轧铸钢企业环保设施还不够完善。产业结构布局也不尽合理。由于历史原因,原来我市钢铁企业发展缺乏科学规划指导,至使目前钢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布局也存在着合理规划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及发展思路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重组改造、技术升级、优化布局为重点,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不断推进全市的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我市区位和产业优势,利用我市铁
矿资源、废钢资源、鞍本钢原料资源,努力提高钢材加工度,与鞍本钢错位发展,重点发展管、板、带、材四大类产品,尤其是发展冷轧薄板、精品钢材等高附加值产品,管类产品要以新品开发为主、板类产品要以高科技产品为主、带钢类产品要以特、优产品为主、材类产品要以稀、缺产品为主。加速我市钢铁产业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力。
三、规划目标
总量目标:我市将大幅度削减钢铁产能,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优势的钢铁深加工产品。到2010年,全市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企业总生产能力500万吨,全市建筑钢材生产能力100万吨;各种型材、异型材50万吨、特钢制品及锻铸件30万吨;板带材100万吨;管材150万吨。全市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54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05亿元,利税60亿元。
淘汰落后产能:按照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在2007年底全市关停取缔高耗能、高污染钢铁企业164户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的钢铁企业关停力度,到2011年,低档次建筑钢材比例将大幅减少。
优化产业布局:结合我市总体规划,把辽阳县、太子河区、宏伟区做为发展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的重点。其中,辽阳县的向阳工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型钢、板材及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兴隆台、刘二堡工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建筑钢
材、锻铸件、特种钢及制品;太子河区祁家镇工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各种管材、精品板带材;辽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铝材精深加工产品。
降低钢铁企业的能耗:到2010年,每吨钢材加工耗电由2007年的900度下降到500度。全年节约用电10亿多度以上;二氧化硫排放由6900吨减少到4298吨,减排2601吨,削减率37.7%;烟粉尘排放由2006年的6200吨减少到3245吨,减排2954吨,削减率47.6%。
四、产业调整和振兴的重点
我市在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方面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立足地方产业特色,与鞍、本钢等大型企业“错位”发展。
1、调整钢铁产业结构。以大力发展钢铁深加工为主,提升钢铁企业的科技含量,由粗放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针对09年钢铁企业不景气,亏损、停产面积较大的有利时机,一是关停一批生产低档次建材企业。二是鼓励具有发展优势的企业兼并重组小的钢铁企业。三是支持企业新上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钢铁项目。四是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钢铁产品,鼓励企业投资技术含量高、品种稀缺的钢铁深加工项目。争取到2011年底,我市钢铁产业结构得到较大改变。
2、优化钢铁产业品种。针对我市钢铁产品少,科技含量不高的现状,发展技术含量高的钢铁产品。大力开发高强
建材、异型材、涂镀板等新品种,采用均质化冶炼、超纯合金、高精度轧制等先进技术。重点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钢、合金钢、轻质板材、高强度预应力钢纹线和大型钢管等新产品。大力发展汽车用钢、特别行业用钢以及工业模具用钢,积极引导企业向大型铸件及锻材方向发展。
3、重点打造“三个”产业集群:工程用钢材产业集群。依托鞍、本钢热轧板卷、带材、高速线材等原料,重点支持辽宁北方冷弯型钢有限公司等20多户企业,大力发展钢铁精深加工产品,重点发展大口径冷弯型钢、异型钢、汽车小型钢、钢结构、钢绞线、各种锻铸件、高精度冷轧薄板、冷轧平板、冷轧中宽带钢、精品窄带钢、热镀铝锌板、彩涂板等精品板材。
建筑用钢材产业集群。对现有建筑用钢材生产企业,依托我市钢材及废钢资源优势,实施“四个一批”加速调整。即:关停取缔一批。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轧铸钢企业,关停10吨以下电炉铸钢企业、关停横列式轧钢企业、关停铸铁高炉。改造升级一批。对现有在质量、环保和产业政策等方面不适应国家政策要求的一批企业,积极引进高炉煤气余压发电、高炉富氧喷煤等国内节能减排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造升级一批轧铸钢企业,使其达到质量、环保要求。联合重组一批。对已关停取缔的或不符合产业布局,但有投资欲望的一批企业,通过政府引导,进行联合重组,引导企业向国
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一批。对我市现有高加工度、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的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加强协调服务,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做大做强企业。
钢管加工产业集群。钢管产品向多品种、大口径螺旋、直缝方向发展。重点支持辽阳石油钢管厂、辽阳钢管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发展 UOE直缝焊管、中直缝焊管、大口径螺旋焊管、方矩形管等产品,螺旋、直缝钢管发展到150万吨。
五、钢铁企业发展建议
1、应制定鼓励钢铁企业产品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的优惠政策。鼓励钢铁及深加工企业技术升级,提升产品科技含量。鼓励钢铁企业购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进行产品升级。鼓励钢铁企业向装备制造业转型,充分利用金融危机时机,收购国外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鼓励铸造企业向高、精产品发展。对三年内改造升级的钢铁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和奖励。
2、应进一步加大鼓励企业出口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钢铁对外出口,充分利用我市钢铁建材出口优势,鼓励现有出口钢铁企业做大做强。支持现有企业与国外合作,生产出口国外急需、短缺品种。对出口超额完成的钢铁企业给予奖励,对新上钢铁项目且产品出口的企业给予贷款支持。对于填补国内空白的钢铁产品,将向国家和省申报支持资金。
第四篇:广东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
附件2
广东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2014-2017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指导意见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3〕473号),加快我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全省钢铁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行业概况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省钢铁工业已基本形成了从铁矿采选、炼铁、炼钢、轧钢到钢材深加工的完整产业体系,在规模、质量、品种、节能减排、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
(一)产业规模:截止至2013年底,全省钢铁企业共有260多家,其中金属压延及金属加工企业170余家,钢铁产能约3450万吨。2013年全省钢材产量3385万吨,钢材表观消费量5668万吨。
(二)技术装备:通过加大技术改造,重点企业工艺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高炉、电炉、烧结机等装备向大型化发展,高炉TRT发电、干熄焦等节能减排技术逐步应用,世界先进的热镀锌生产线已建成投产。
节能环保、装备一流的要求,在湛江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钢铁生产基地。确保2015年底前第一座高炉投产,2016年6月前全部建成投产。支持广州发展钢材深加工产业,在现有JFE180万吨冷轧钢板项目、镀锌板项目基础上,支持在南沙建设一条180万吨冷轧钢板生产线,以及钢材表面处理、深加工生产线等,打造广州钢材深加工产业链,与湛江钢铁基地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
(二)坚决遏制新增产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和产业政策,加强钢铁项目管理,各地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或备案新增产能项目。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不得办理土地(海域)供应,能评、环评审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关业务。
(三)妥善处理违规建设项目。全面清理在建和已建成的违规钢铁项目。经过清理,我省没有在建违规项目,已建成违规项目4个。对已建成的违规项目,责成所在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按照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节能减排要求等提出清理整顿方案,经省人民政府向社会公示后报国家相关部门备案(2014年6月底前完成上报工作)。结合产业政策、准入标准、布局规划和环境承载力等要求,在落实等量或减量置换落后钢铁产能基础上,对宝钢集团韶关钢铁有限公司节能改造和春钢环保搬迁技术改造等已建成投产的项目,经相关部门规范管理后,向社会公示并报国家相关部门备案通过后,依法依规补办环评、用地、规划许可、生产许可证等相关手续。
(四)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推进城市钢厂环保搬迁。加快推进广钢环保搬迁,淘汰450万吨落后钢铁产能,“退二进三”,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钢铁企业转型升级。
(五)优化产品结构。支持韶钢实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增配钢水精炼设备,提高钢水质量及产品档次,逐步培育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建筑、机械、汽车等行业用高等级棒线材、结构用板、大型型材的生产基地。同时,推广应用可循环钢铁工艺技术,促进节能减排,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综合竞争力。
(六)提高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加快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严格执行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强化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加快企业节能减排信息化建设和能源中心建设。加强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检定,提升节能减排装备和配套设施水平。强化工序节能和二次能源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动钢铁企业降低单位增加值用水、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烧结机加装使用烟气脱硫和余热回收装置。
四、保障措施
(一)制定和用好配套政策。制定与国发〔2013〕41号文以及我省产业规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能源消耗和产能置换等要求相衔接的项目核准机制,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方案,研究制定引导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主动退出的奖励机制和政策措施。完善差别电价等价格政策,用好财税扶持引导政策。
第五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对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对策
龙泉市农业局副局长吴善元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目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龙泉市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其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如调整步伐加快、粮经比例稳步缩小,订单农业有所起色,无公害农产品不断增加,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以食草为主的畜禽发展加快等等。但农业产业结构在调整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1.乡镇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缺门路。由于龙泉市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乡镇发展不平衡。农民经常是一哄而起,随大流,不顾后果,最后导致生产的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
2.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火车头为落后。由于地域和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农民的科技意识、环保意识、竞争意识薄弱,预测市场能力等都较低。
3.缺培训、少成本。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很少有机会参加技术培训,在推广新技术时,观望的多,带头的少,看准的东西不去干,总想政府多出钱,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致使大批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没法被应用,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的效益得不到充分体现,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4.生产规模小,销路不畅。发展的种养业规模一般都较小,多数是小打小闹,成本高。生产和流通的关系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市场信息缺乏科学预测,生产盲目性较大。
5.产品加工率低,贮藏保鲜技术滞后。到目前止,龙泉还没有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蔬菜加工企业。生产高山蔬菜的龙南乡虽然有一个加工企业,但规模很小,产品单调,产量较低,蔬菜基本上依赖市场鲜销,没有加工增值。食药用菌虽有部分经过保鲜、包装等初加工,但价格时起时落,波动不稳。
6.缺龙头,缺中介。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关键是产品要有市场,农村普遍存在“不怕生产风险,只怕市场风险”的现象。目前龙泉市在种植、养殖方面缺乏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也不多,难以形成产业化经营。
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产业结调整要针对本地,因地制宜地拿出一些种养业模式,让群众有挑选的余地。同时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宣传和实践探索,让农民根据市场的需求,主动调整产业结构。
二、加强培训,搞好服务。随着我国加入WTO,我们要根据市场要求,不定期地进行各种各样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搞好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各地要发挥农技110热线作用,做到产前提供信息,产中指导农民生产,产后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尽心尽力为农民群众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工作。
三、注重规模生产,实施品牌战略,起无公害农业发展之路。当前,龙泉市农产品生产存在总量偏低,规模偏小,市场聚合效应差等现象,不能有效地吸引外地客商前来收购农产品,也没有更好的农产品走出龙泉,在外地大市场参与竞争。我们要利用本地资源和气候优势,实施品牌战略,走无公害农业发展之路。以企业带动基地,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把企业扶大,把品牌打响。
四,建立协会,加强营销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协会抓推销促服务,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在发挥协会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引导营销队伍,做好农产品的产后服务。
六、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龙泉市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具备生产绿色食品的条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应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基本任务,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优势,坚持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大绿色食品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积极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逐步优化农产品结构,构筑和壮大绿色食品的产业化体系,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