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初探
幼儿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初探
敦煌市七里镇学区三号桥幼儿园 段海凤
【概 述】信息化技术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 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人们信息素养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信息化教学在我国的许多大中 城市的教育教学中已广为普及,但进入乡镇教室,尤其是进入乡村幼儿园,尚不多见。因此,如何合理进行幼儿信息化教育,充分发挥其教育效率与教学效果,需要我们深入的探讨。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与社会各方面都 有着及其密切的联系。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 段,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由此引发了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信息化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教学手段,已成为幼儿园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幼儿园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重要性 内涵 策略
一、幼儿实施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基础,通过不断地更新创造发展,对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我国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看,在新一代人身上塑造信息时代所必需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智力与能力开发,是培育未来人才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需要。因为随着网络的广泛使用,信息已经成为人们走向世界了解世界,以及与世界沟通的重要渠道和窗口,作为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历史使命的幼儿园,必须在幼儿接受人生知识启蒙的过程中,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关注信息化教育的前沿动态,结合我国幼儿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基础研究及应用,为培养适应下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做准备。
二、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内涵
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中,信息技术应坚持实效原则,对具体实践服务时注重信息技术的实效、稳定性,而不必追求技术的复杂及尖端,当传统的手段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在正确选择、使用信息技术后,则会其表现出便利高效以及合理科学的特性,理解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是在幼儿教育体系中灵活有效地融合信息技术,并在实际实践中,如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加强家园共育、营造幼儿园文化等方面充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幼儿教育中的幼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适宜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教育的策略 1.合理选择教学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幼儿教育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形式包括讲故事、听音乐、做游戏、认识事物等,应该让愉快的、朝气蓬勃的氛围包围着幼儿。根据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媒介的选择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上作用事半功倍。如利用计算机媒介进行听音乐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幼儿在音乐的深入中不自觉地跟着学唱起来;在认知事物环节中,通过把事物的具体形态以及与其他事物比较的异同以图片等形式在计算机等媒介中展现,可以让幼儿构成思考和获得启发。
2.借助信息技术渲染活动气氛,有效提升活动效果 不论是园内组织大型活动还是班级进行的主题活动,我们都可以活用信息技术来巧妙地渲染活动气氛,提升活动效果。比如:园内组织的大型活动,需要频繁换背景内容的,我们可以根据活动内容进行分割,再运用 premiere、edius、绘声绘影、photo shop等软件给分割好的内容设计背景,从而很便捷地使活动内容与背景显示相对应,加之音响效果来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再如:在班级进行主题活动时,可以把事先运用powerpoint 或者flash软件制作好的与活动内容相关的动画视频展示给幼儿、家长,让人们快速地融入活动中,这样做,不仅烘托了活动气氛,而且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知不觉中提升了活动效果。
3.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多媒体所具有的形象性、直观等特点,不仅能为幼儿创造出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培养幼儿的 认知兴趣,还能够创造出崭新的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景象,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利用幼儿的学习动机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是教师常用的教学策略。例如,数学活动“认识梯形”,让幼儿认识了梯形后,教师提问:“梯形真调皮,它会变成大小不同模样出现在不同的物品当中,你们想想,看看什么样的物品当中藏着梯形呢?”这一问题立即引起幼儿兴趣,接着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不同的物品,使幼儿知道生活中可以用梯形这种图形制造很多物品。这时,还可以拓展延伸,运用多媒体,进一步启发幼儿思考:“我们能不能把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梯形呢?”然后引导幼儿观察、想象,让幼儿动手操作,积极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从而拓宽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利用动画将四边形切割补成梯形,让幼儿也学着做一做。这样的活动让幼儿从被动到主动,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同时还拓展了幼儿的思维空间,体现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取得了较好的多元化教学效果。
4.运用信息技术搭建沟通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众所周知,现代教育观下教师是教与研的集合,教研相长是教师实现终身学习的途径,然而,幼儿教师需要全天候地 与幼儿在一起,缺乏集中教研的时间,同时,在我国,学前教育属非义务段教育,幼儿园教育经费紧缺,造成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机会较少,这一现实状况在当前大力提倡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很难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与时俱进的合格教师。
在信息技术广为运用的今天,我们可以搭建以园内局域网为纬度,以园外各类网站为经度的立体式网络的沟通平台,这样做不仅解决了老师没有充裕的时间做 教研的窘境,还为幼儿园节省了大笔经费。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理论业务水平与各方面素质,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一切教育手段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幼儿整体发展的需要出发,做到以人为本。幼儿信息化教育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运用与普及,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趋势,这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迅猛发展,才能科学合理的实施多媒体进行教育活动,才能更好的为幼儿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在幼儿教育中,依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整合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灵活有趣,从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具体课的设计上,应该注重实效,以孩子们的发展为最终目的,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让我们寄希望于未来,给我们的孩子撑起一片自由发展的蔚蓝天地!
第二篇:幼儿教育论文:浅析幼儿教育策略
幼儿教育论文:
浅析幼儿教育策略
摘要:幼儿教师对孩子应该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有责任让每一个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同时新的形势对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艺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观察能力,成为幼儿心理的疏导者和良好个性的培育者,进而成为一名新时期优秀的幼儿教师。
关键词:幼儿教育策略 艺术
幼儿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面对的幼儿是各式各样的,如何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高尚品质呢?作为一名教师,光有爱是不够的,幼儿教育要讲究手段,讲究策略,讲究艺术。结合自己的幼儿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出榜样
著名幼儿教育家许庆艾老师曾经这样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这样,因为幼儿善于模仿。”根据许老师的教育观点,我在教育中进行了尝试,果然很灵,如:课堂的组织教学,如果老师走到教室,很平淡地说“请安静,我们上课了”没人听,如果你说: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陈晨做得多直呀!”这时晨晨的腰板挺得更直了,“谁来跟晨晨比比哪?”班里马上安静了,小朋友们都争着做得笔直笔直的。为了更好的组织教学,我还编了许多的儿歌,便于课堂的组织教学。如“头要正、胸要挺、手背后、脚放平、眼睛看、耳朵听、回答问题要大声.”这首儿歌简单明了,幼儿一边说一边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因此,我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每当我身体不适,精神不振时,我都会强打精神上好每一节课,不能辜负家长对我的期望.二、给予激励
教育应面向全体幼儿,但也要注意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由于每个幼儿的生活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等不相同,我们的教育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在我班有的幼儿敢说、敢表现,有的幼儿天性就不爱说,也有的幼儿因为父母离异而情绪低落。一让他说话他就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即爱“白天鹅”,也应爱“丑小鸭”。对于胆小不敢说话的幼儿,主动和他亲近,与他谈心。在生活上我给予妈妈般的温暖,在学习上我循循善诱,用身边的小榜样鼓励他、激励他,从不讽刺挖苦。在上绘画课时有的幼儿画的快,有的幼儿画的慢,画的快的幼儿我会鼓励他,增添一些新的内容,拿过画来我会说:“哎呀,你画的真好看,如果再画上一些、树、草、小鸟那就更好啦。”于是他就高高兴兴的回到座位上,画了起来,我经常用评语去鼓励幼儿。
三、养成好习惯
幼儿常常把“不”或“不要”挂在嘴边,即便一向乖巧的幼儿也突然间变成了小对头,你让他做什么他不做,不让做的事情却偏要做,很多家长不免感到头痛。其实,幼儿要证明自我的存在,证实自己的能力,这些都是进步的表现。
幼儿这时候应该很喜欢自己做事,穿脱衣服、洗手擦脸和刷牙都可以让他自己试试了,至少让他配合家长共同完成。有意识地培养秩序感也应该纳入游戏的内容,玩儿过的玩具要收拾好,脱下来的鞋子应该码放整齐,许多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可以变成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游戏,需要举一反三。
幼儿经常不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完成游戏,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发现他的创造能力,他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游戏规则,老师既不应一味地要求他,也不应一味地迁就他,而是要在他的方式和我们想教给他的东西之间找个平衡点。
好习惯受用一生。孩子的活动正在从以家庭为中心逐渐向更大的范围扩展,提供机会让幼儿多参与小伙伴共同的游戏,让幼儿接触更多的人和事,非常有益于身心发展。这个阶段礼貌的教育也开始提上议事日程了,应该鼓励宝宝跟别人打招呼,鼓励宝宝与别人分享食物和玩具。幼儿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时自尊心、意志力和技能都会得到锻炼,很多家长誓言不让宝宝受委屈,其实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弊大于利。当宝宝遇到困难时,我们要通过形象地示范,告诉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他遇到挫折时,也要用语言而不是直接的行动,鼓励宝宝自己去努力战胜它。孩子每战胜一次困难,都会向前迈进一大步。教育幼儿要孝敬父母,对人要文明礼貌,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
四、顺势引导
当幼儿有了不良行为动机时,怎么办?是训斥、讽刺、还是等他形成不良的行为时加以批评?许老师认为:“运用教育机智将幼儿的不良行为动机转化为良好的行为”。如:在上体育课时,室外活动30多人,不好组织,老师顾前顾不了后。何大伟又在捅这个逗那个的,我盯了他一眼,他还强词夺理的说:“老师,我是让他们站好了”,我一听,是呀,何不来个顺水推舟。我说:大伟,你是不是想当老师的助手呀?”他点了点头。这时,我宣布封何大伟一个头衔,“黑猫警长”我给他戴上了黑猫警长的头衔,他自豪地站在队伍的前面,认真地管理他的队员。这一节体育课我们上得很轻松、愉快。平时,我经常让他当值日生,使他有更多的机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筷子、分碗、收盘子;使他能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会与同伴交流。
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设计到方方面面,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言谈举止,无时不刻都是幼儿效仿的对象,因此我们要严于律己,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让我们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祖国的花朵。我愿用心中的爱去滋润孩子们,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在人生起跑线上跑出好的开端。
(1、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公司华佳服务处社区供应幼儿园)
(2、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公司华佳服务处社区采一幼儿园)
(3、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公司华佳服务处社区供应幼儿园)
第三篇:中国电信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中国电信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张俊明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蕴藏着无尽的机遇,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是助推中国电信进入转型蓝海的重要动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困境,并根据中国电信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优势与特点,提出了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相关策略。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国电信
Abstract:There are endless opportunities of China
s SMEs(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information,it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hat helping SMEs achieve information promotes China Telecom into the blue ocean for transi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dilemma of China
s SMEs information,and makes related strategies to promote SMEs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Telecom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to SEMs.Keywords:SMEs(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InfomationizationChina Telecom
1.引言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4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总体来看,大多数企业信息化水平还只停留在“邮件系统+局域网”的初级阶段。受此制约,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运行效率低下,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已经不得不面对来自内部管理、生产控制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
中国电信是我国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我国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具有经济的正外部性,对推进和提升其他行业价值具有倍增效应,其发展速度和效益必然会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辐射作用。中国电信具有集团采购和整合优势,通过与系统集成商及供应商的合作,能赢得最低的经营成本,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较为经济的信息化方案,从而减少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因此针对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以及中国电信本身的优劣势,提出中国电信有效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策略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2.中小企业信息化内容与困境
2.1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作业、管理、经营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各个领域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逐步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管理创新的过程。
从信息系统角度来看,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一是营销管理信息化。建立覆盖各销售网点的计算机网络,将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客户需求、市场变化等信息纳入计算机系统,实时监控、调度、响应和分析,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不断开拓新市场。二是采购管理信息化。采购管理实现内部各相关程序和权力的公开、透明及有效制衡。三是财务管理信息化。企业内部各单位使用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财会部门能同步得到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每一次业务活动的信息,并实时进行核算,提高会计核算速度。四是生产管理信息化。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对生产过程实行动态分析和监控,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使产品的生产质量得以保证。五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此目标是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的发展和规划。
2.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困境。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但中小企业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开始着手推进信息化进程; 另一方面,又由于信息化有着投入较大、回收时间较长的特点,因此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着以下两大问题:
2.2.1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成本困境。中小企业预算低、利润少,对于企业信息化投资的敏感程度远大于大企业。而目前国内市场上信息化软件比较成熟的主要还是高端产品,面对的主要是大型企业,高昂的初始投入成本费用以及后续的二次开发、运行维护、系统更新和管理费用,令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2]。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的普遍困难。根据数据统计:15%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信息化建设中的障碍,多数中小企业更愿意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市场或研发上,以降低投资风险,这些都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难以提高。
2.2.2外部环境差,缺乏适合的信息化方案。由于中小企业管理程序较为灵活自主,所以变动很大,管理程序的稳定性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管理软件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另外我国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过于昂贵,38%的企业认为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前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管理软件产品还不多,大部分不能很好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软件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后续服务也没有跟上。国外企业管理软件又存在“水土不服”等问题,很难为中小企业所接受。以中小企业信息化为特长的咨询机构极少,专业从事企业信息化工程监理的机构也太少,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质量无法保证。
调查显示,71%的企业希望运营商能够提供企业信息化一揽子解决方案,23%的企业需要给予信息化方面专业的指导咨询,15%的企业需要得到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咨询。此外,电子支付、信息安全、物流配送体系的滞后等问题也是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因素[3]。
3.中国电信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驱动力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蕴藏着无尽的机遇,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是助推中国电信进入转型蓝海的重要动力,也是向“世界级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的最好契机。中国电信启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主要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首先是信息化进程和产业发展需要;第二是来自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从基础电信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战略转型必须要求电信运营商服务于中小企业客户和市场;第三是用户需求,随着中国电信在商务领航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逐渐增加,并从单一的服务要求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的服务[4]。
中国电信拥有优良的网络、优质的服务力量和强有力的研发队伍,正在加快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步伐,致力于为行业用户提供整体信息化方案。中国电信的行业信息化开始于1994年,到2004年,服务框架已基本形成,能够为大客户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内容应用、网络规划、系统集成、网络外包等整体服务。目前,利用中国电信网络组建的全国性信息应用系统已超过两百个,覆盖银行、证券、保险、政府、企业、教育、跨国公司等行业。中国电信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主要可以体现为以下两点:
3.1电信企业可以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
于规模分散、技术薄弱、资金有限,所以要充分调动、合理整合有关社会资源。而电信企业可以发挥技术输出作用,组合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管理咨询公司、工程监利机构的相关作用,逐步建立企业信息化支持、服务与保障体系,形成一个完善、诚信、高效的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服务体系[5]。
3.2电信企业的集团优势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较经济的信息化方案。成本困境是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困难之一。而电信企业具有集团采购和整合优势,通过与系统集成商及供应商的合作,赢得最低的经营成本,从而为企业提供最经济的信息化方案,减少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通过构建信息化平台,以 IT 采购的方式,做各行各业的企业提供最优质高效的服务。
4.中国电信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策略
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今年初表示,公司正面临3年转型的攻坚阶段和关键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企业必须聚焦于客户、紧抓市场商机、开拓信息化蓝海,方可实现转型新突破,跃上更高的目标。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最新趋势以及主要问题,中国电信需推出相应的服务策略。
4.1发挥中国电信在产业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产业联盟的有效合作。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是 ICT、增值业务体系中最具市场潜力、运营商价值最大的一个环节。但同时运营商对此市场的开发也将面临众多的艰难险阻,如用户需求差异化导致的市场充分细分化,信息化本身的高技术、高知识含量的特点导致的产品体系复杂化等是电信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重要特点与难点。中国电信拥有一个完整的链条,其环节包括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用户。过去,在窄带话音通信时代,电信用户、运营商、制造商构成了简单的产业链。在如今的电信市场上,任何一个基础电信运营商要想跨越整个链条,将每个环节都做好是不可能的。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产品供应商的技术支持、运营商的包装运作、ICP的内容提供、价值链终端用户的认可使用等要素[3]。价值链上的各相关主体只有分别着眼于自身的核心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规模运作,才可能形成一个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良性循环的价值链体系。要加强对渠道型合作伙伴的协调和管理,优化营销渠道,配合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营销;加强与终端厂商合作,突破固网终端瓶颈,加快提供有线和无线融合,通信、计算机和家电融合的多样化终端,才能实现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有效服务以及中国电信本身的稳定转型。
中国电信自身并不进行信息化配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过程中,需要通过与联盟中其它企业合作来完善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产品线。为了使产品线更加完整,中国电信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联盟的有效合作,并在联盟内部关键企业之间建立有效的业务分成模式,比如与提供 ASP解决方案的企业之间共同约定建立业务推广和分成机制。另外我们可以采用业务外包等形式,通过我们电信公司的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选择的语音、数据与多媒体应用相结合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需求和承受能力,推出不同的信息化套餐品种供其选择。
4.2整合现有的电信业务,更好地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随着中国电信经营理念的转变,也为了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需求,中国电信进入了全业务经营和各种业务整合的阶段。虽然目前中电信借助移动业务与固网业务的融合,加快业务价值链的捆绑给电信的发展带来
了新的空间,但是目前电信业务的整合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难以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服务。
4.2.1当前信息化业务战略不够明确,缺少业务的总体布局。由于缺乏业务的总体布局,用户无法享受到自由选择的乐趣,中电信也没有能够发挥多种业务的组合优势。增值业务核心价值并不明朗,撬动市场的“杀手锏”应用有待发现。应用与内容缺乏,在发展业务时很难找到切入点。因此,细分市场,贴近应用,以多层次的业务满足多层次的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
4.2.2在整合业务以及推广全业务经营时,需进一步明确分工,减少流程,梳理组织架构。目前的组织架构将使得各种服务依然散落在大市场部、个人客户部、家庭客户、政企客户部、天翼公司、移动终端公司、号百公司、信元公司等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的扯皮,推诿,消极,应付等思想使得中国电信将很难提供令客户满意的“端到端的全流程服务”,最终降低客户的感知,削弱了电信全业务运营的优势地位,甚至会出现服务出现问题找不到责任单位的现象。最为关键的是,在业务的界定,部门指标的下达上由于部门指标考核的因素,一些全业务性质的套餐与产品方案将很难划清收入来源与运营主体。使得全业务运营的优势被削弱。
4.3提高中国电信IT的整体支撑水平。中国电信目前的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属于木桶定律中描述的 “短板”,需要超常规发展。应按照既满足当前发展需要,又着眼长远、适度超前的原则,以建设新一代世界级企业信息化综合平台(CTG-MBOSS)为目标,以中国电信企业信息化架构为指导,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了更要的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电信IT系统需要在技术架构、应用系统、数据管理、基础设施、组织与管控方面都做出改变。
4.3.1基于BSS系统的整合,加快EDA和BSS建设,抓紧建好数据仓库,充分重视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全面提升对市场分析研究和针对性营销的支撑能力。要加快企业的 IT 系统建设。当前重点是要加快经营分析系统建设,为前端营销人员装上“眼睛”,同时要加快建设和完善 BSS 和 OSS 等支撑系统,更好地支撑前端的经营工作,以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要求[6]。
4.3.2实施IT系统需求流程管理和IT系统资源动态管理。为了满足业务发展和信息化服务的需要,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支撑系统常常面临着业务部门频繁的新增业务需求,导致了频繁的系统升级和软件版本的更新。建设需求流程管理模块,对需求进行规范管理,是解决需求实现要求快速、准确、灵活与需求流水线长、干系者多之间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需求流程管理模块主要实现流程跟踪、任务提醒、记录查询、系统升级管理以及版本管理等功能。
IT系统资源主要包括主机、存储、网络设备等硬件资源及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软件资源。要将对系统的维护工作从被动转为主动和实现系统的科学规划,实施系统资源的动态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IT系统资源的动态管理,更好的提升电信IT整体支撑水平,应做好建立动态的系统资源资料库和建立资源变更操作工作流程这两项工作。
4.3.3为了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要求,需要对现有孤立的信息源进行整合,通过统一的信息化规划,保证信息标准的统一,满足当前发展需要的同时着眼长远、适度超前,确保未来的系统能够遵循统一标准,实现系统之间的集成和信息共享,避免出现新的信息孤岛。
4.4聚焦客户,更有效地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王晓初提出了中国电信的战略目标:做世界级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要求中国电信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网络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坚持“诚信经营和精确化管理”,实行“网络”和“业务”分类经营,积极与媒体、娱乐、信息内容服务商合作,向客户提供完整、综合、高附
加值的信息服务。聚焦客户,针对客户的需求不断完善中电信各个服务环节是有效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之一。为了更好的聚焦客户,真正实现电信“用心服务,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水平,应重点做好以下一些工作。
4.4.1进行中小企业客户信息的分析。客户信息分析是通过对客户信息和消费数据的关联、挖掘、分析,得出对业务营销、市场细分、服务水平等有重要意义的关键信息,从而增强企业对市场的灵敏反应能力,提高用户服务水平,达到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企业盈利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客户信息分析过程包括以下三阶段:客户行为分析、重点客户发现和效能评估[7]。
4.4.1.1客户行为分析。①行为分组:根据客户行为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各个群体有着明显的行为特征。通过分组,可以更好地理解客户,发现客户的消费规律。②客户理解:将客户在行为上的共性与已知资料结合起来,对客户进行具体分析。
4.4.1.2重点客户发现。80%的利润来自 20%的客户,重点客户发现主要考虑以下方面:潜在客户、交叉销售、增量销售和客户保持。
4.4.1.3效能评估。效能评估是评估市场策划和市场活动能否达到预定的目标。
4.4.2定期与中小企业客户进行双向沟通。电信可以定期抽调后端专业技术人员与前端营销人员或客户经理,相互配合,主动与客户沟通,让客户感觉到企业与用户之间不仅仅是一种买卖关系,更多地体现为朋友关系。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使所有的用户自觉成为电信产品推销员、市场调查员、信息反馈员。每月上门走访应不少于1次。在于大客户的接触中,应向大客户宣传各项电信信息化新业务,了解客户的不同需求,掌握大客户的消费心理,进行市场预测,把握客户的未来信息化需求。另外客户的走访,通过沟通和交流,可以让用户多了解一些业务和技术,减少由于用户知识缺乏而导致的投诉和申诉率。
另外电信的技术部门可以投入技术骨干力量,介入售前服务,前后端协同配合,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设计最优消费方案,设身处地为客户利益着想,真正实现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的经营理念。比如网络宽带业务,要协助中小企业,使之对所需求的产品进行规划和指导,合理的进行消费,为客户节省资源,真正的做到服务客户。
4.4.3实施个性化、差异化策略。当前中小企业对通信的消费需求已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的趋势。电信竞争日趋白热化,每个业务领域,至少有两家以上的运营商在争夺市场,同时业务间的异质竞争更是如火如荼。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电信若想取得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主动权,就必须在个性化服务方面建立优势。毕竟在各运营商技术上已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谁先抢得服务的优势,谁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谁就占了市场先机。因此,中国电信企业应从传统的业务竞争中解脱出来,不断开发新的、有个性的服务类型,今后的竞争将是细节的竞争。参考文献
[1]扈瑜、杨富源.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市场,2008(22):78~79[2]吴新颖.中小企业信息化与中国电信的“商务领航”业务[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袁小明、薛玉林.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及电信运营商的对策探讨[J].江苏通信技术,2006,22(3):44~48
[4]程意平.电信运营商开拓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战略选择[J].网络电信,2005,7(11):
20~21
[5]王卉越.信息化——电信企业转型的重要课题[J].电大理工,2006(2):39~40[6]张景山.中国电信业务转型发展策略的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7]张庆强.中国电信客户关系管理分析[D]
第四篇:信息化发展纲要
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目录 住建部通知
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发展重点
四、保障措施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
建质〔2011〕67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交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中央管理的有关企业:
现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告我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日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高度重视信息化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
(二)具体目标
1.企业信息化建设
工程总承包类 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整合信息资源,完善提升设计集成、项目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等应用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提高集成化、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
勘察设计类 完善提升企业管理系统,强化勘察设计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建立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及利用体系。推动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系统建设与应用,提高工程勘察问题分析能力,提升检测监测分析水平,提高设计集成化与智能化程度。
施工类 优化企业和项目管理流程,提升企业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水平,建设协同工作平台,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支撑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和持续发展。
以上各类企业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初步建立知识管理、决策支持等企业层面的信息系统,实现与企业和项目管理等信息系统的集成,提升企业决策水平和集中管控能力。
2.专项信息技术应用
加快推广BIM、协同设计、移动通讯、无线射频、虚拟现实、4D项目管理等技术在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改进传统的生产与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3.信息化标准
完善建筑业行业与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相关的信息化标准,推动信息资源整合,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
三、发展重点
(一)建筑企业信息系统
1.工程总承包类企业
围绕企业应用的两个层面,重点建设一个平台、八大应用系统。
两个层面指核心业务层和企业管理层;一个平台指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八大应用系统指核心业务层的设计集成、项目管理、项目文档管理、材料与采购管理、运营管理等系统,以及企业管理层的综合管理、辅助决策、知识管理与智能企业门户等系统。
(1)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建设。重点强化数据中心和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安全可靠、资源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信息系统高效高质量运行。遵循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对重要应用系统实现分级保护,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建立和完善信息标准体系,支撑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重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信息编码、信息资源(如数据模型、模板等)以及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的标准。
(2)应用系统
①设计与施工集成系统
重点研究与应用智能化、可视化、模型设计、协同等技术,在提升各设计专业软件和普及应用新型智能二维和三维设计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方案/工艺设计集成系统和专有技术与方案设计数据库,集成主要方案/工艺设计软件,创建方案/工艺设计协同工作平台;逐步建立工程设计集成系统和工程数据库,集成主要工程设计软件,创建工程设计协同工作平台;同时,逐步实现方案/工艺设计、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施工管理、企业级管理等系统的集成。
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以项目组合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理论为基础,完善提升项目管理系统构架、管理工作流和信息流,整合项目资源,建立集成项目管理系统,提升项目管理整体执行力。规范与整合项目资源分解结构(WBS、CBS、OBS、RBS等)和编码体系;深化估算、投标报价和费用控制等系统,逐步建立适应国际工程估算、报价与费用控制的体系;完善商务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及工程财务管理等系统,提升项目法律、融资、商务、资金、费用与成本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深化应用计划进度控制系统,逐步建立施工管理和开车管理系统。同时,逐步实现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
③项目文档管理系统
整合与提升项目文档管理系统。优化文档管理流程,建立管理标准,完善文件编码体系;强化以工作流和状态为核心的过程管理和沟通管理,开发推广文档计划、跟踪、检测等控制功能,实现文档产生、批准、发布、升版、作废的生命周期管理,并逐步实现该系统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
④材料与采购管理系统
完善材料与采购管理系统。建立企业级材料标准库和编码库,实现材料表、请购、询价、评标、采购、催交、检验、运输、接运、仓库管理、材料预测、配料、材料发放及结算等全过程一体化的材料和采购管理;逐步建立以信誉认证、交易和电子支付等为核心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优化材料供销过程;实现材料库与工厂安装模拟可视化系统的集成;逐步实现该系统与设计、项目管理、施工管理等系统的集成。
⑤企业运营管理系统
应用工作流、内容管理、电子印章、数字签名等技术,优化工作流程,有效组织和利用信息资源,增强运营管理的体系化和流程化,提高远程办公和协同工作能力;逐步实现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
⑥ 综合管理系统
以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经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管理体系和核心业务系统为支撑,建立企业级综合管理系统,为决策层和职能管理层提供综合管理平台。整合企业项目与组织分解结构,建立项目核算和管控体系,加强经营、综合和执行计划的管理,实现预算、调度、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的一体化,以及企业层面的统筹、协同、分级管控和资源优化配置。
⑦辅助决策系统
逐步建立企业数据仓库,并利用商业智能(BI)和数据挖掘等技术,依据决策理论,逐步建立辅助决策系统。
⑧知识管理系统与智能企业门户
收集、整理、组织和整合描述设计对象和专业技术的信息资源,研究知识管理机制与体系及知识管理系统建立的工具、方法、过程,建立知识管理的体系和系统。基于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和企业数据仓库,整合企业内外网络信息资源,逐步建立智能企业门户,方便知识的利用,形成企业信息资源中心与个人信息资源中心。
2.勘察设计类企业
(1)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按需提升局域网、广域网和通信系统的性能。网络的主干带宽与客户端带宽能满足应用需求;条件具备时采用万兆网络平台,满足国际合作、异地协同工作及多媒体应用等需求。
加强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如虚拟专用网技术、3G无线通讯技术等,重视工程项目专网的建设。
适时更新和配备计算机设备,提高存储与备份系统的容量和性能,建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满足不断发展的企业应用需求。
配备有效的网络管理工具,实现对企业局域网与广域网、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系统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根据信息安全建设规划和应用需求,逐步建立较为完整的集防入侵、防病毒、传输加密、认证和访问控制于一体、具有较完备安全制度的信息安全体系。
(2)应用系统
推进BIM技术、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技术应用,提升和完善企业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企业信息管理与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集成,促进企业设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研究发展基于BIM技术的集成设计系统,逐步实现建筑、结构、水暖电等专业的信息共享及协同。
企业运营管理。完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档案管理等系统,并实现上述系统的集成;建设企业门户网站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探索研究电子商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提升。
生产经营管理。完善包含经营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功能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与企业运营管理等系统有效集成,实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
(3)数据中心
逐步建立勘察设计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及利用体系,探索发展信息资源产业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科学采集、广泛共享、快速流动、深度开发、有序配置、有效利用。
建立企业资源数据库,包括勘察设计标准、规范和标准图数据库,建筑材料、部品、工艺和设备数据库,岩土工程、区域水文地质、地下工程和相关检测监测数据库,建筑方案和典型设计数据库,以及工程项目信息与文档数据库等。
建设企业数字图书馆系统,实现设计图档、文档、图书、期刊、技术资料、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数字化管理。
探索研究勘察设计知识的采集模式和表达方式,构建勘察设计知识库,积累并科学利用勘察设计知识资源,辅助设计创新能力的提升。
进一步研究制定企业资源数据库和知识库相关标准,重点研究制定资料信息数据、三维模型数据、电子工程图档信息等标准,为行业数据共享创造条件。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勘察设计企业的特点,探索建立企业数据中心,并研究相应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为企业提供信息保障。
3.施工类企业
(1)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
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结合企业需求实现企业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或者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的理念建立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撑企业向集约化管理和协同管理发展。
依据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求,梳理、优化企业管理和主营业务流程,整合资源,适应信息化处理需求。
①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覆盖下属企业的专用网络,并实现项目现场与企业网络的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国家及行业标准,借鉴其他企业标准,制定本企业的信息化标准,重点建设基础信息编码及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等标准。
②应用系统
项目综合管理系统。进一步推进项目综合管理系统的普及应用,全面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实现人力资源、财务资金、物资设备、工程项目等管理的集成,消除信息孤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相关知识的采集和管理方法,建立知识管理机制,实现知识管理系统化,为企业提供便利的知识资源再利用平台。
企业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在完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企业数据仓库,逐步发展企业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
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围绕施工项目,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企业与项目其他参与方的有序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
(2)一级施工企业
①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下属企业及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②应用系统
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普及应用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
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普及应用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并集成人力资源、财务资金、物资材料等三大系统,实现企业管理与主营业务的信息化。
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围绕施工项目,逐步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企业与项目其他参与方的有序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
(3)二级及专业分包施工企业
①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②应用系统
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并集成财务资金及物资材料等系统,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与主营业务的信息化。
(二)专项信息技术应用
1.设计阶段
(1)积极推进协同设计技术的普及应用,通过协同设计技术改变工程设计的沟通方式,减少“错、漏、碰、缺”等错误的发生,提高设计产品质量。
(2)探索研究基于BIM技术的三维设计技术,提高参数化、可视化和性能化设计能力,并为设计施工一体化提供技术支撑。
(3)积极探索项目全生命期管理(PL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现工程全生命期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共享。
(4)研究高性能计算技术在各类超高、超长、大跨等复杂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解决大型复杂结构高精度分析、优化和控制等问题,促进工程结构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的提高。
(5)推进仿真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方便客户参与设计过程,提高设计质量。
(6)探索研究勘察设计成果电子交付与存档技术,逐步实现从传统文档管理到电子文档管理的转变。
2.施工阶段
(1)在施工阶段开展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进BIM技术从设计阶段向施工阶段的应用延伸,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衰减。
(2)继续推广应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变形监测、施工深化设计、大体积混凝土计算机测温等计算机应用系统。
(3)推广应用虚拟现实和仿真模拟技术,辅助大型复杂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和控制,实现事前控制和动态管理。
(4)在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中应用移动通讯和射频技术,通过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实现工程现场远程监控和管理。
(5)研究基于BIM技术的4D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大型复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实现对建筑工程有效的可视化管理。
(6)研究工程测量与定位信息技术在大型复杂超高建筑工程以及隧道、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实现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有效控制。
(7)研究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建筑及构筑物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
(三)信息化标准
进一步完善建筑业行业与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重点完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推动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信息化标准,重点完善建筑行业信息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电子工程图档标准、电子文档交付标准等。
建立覆盖信息化应用水平、技术水平、普及程度以及应用成效等方面的建筑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标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
1.加强建筑业信息化软科学研究,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组织制定建筑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标准,推动企业开展信息化水平评价,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3.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标准建设,支持企业信息化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
4.积极推动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和信息化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安全水平。
5.组织开展建筑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发挥示范企业与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并推动本地区以及建筑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6.培育产业化示范基地,扶持自主产权软件企业,带动建筑业应用软件的产业化发展。
(二)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作用
1.组织编制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信息资源,促进信息共享与集成。
2.组织行业信息化经验和技术交流,开展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活动,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3.开展行业信息化培训,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
4.开展行业应用软件的评价和推荐活动,保障企业信息化的投资效益。
(三)加强企业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组织建设,设立专职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推进企业信息化主管(CIO)制度。
2.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建设,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制定吸引与稳定信息化人才的措施。
3.加大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每年应编制独立的信息化预算,保障信息化建设资金需要。
4.重视企业信息化标准建设工作,重点进行业务流程与信息的标准化。
5.建立企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企业信息安全。[1] 参考资料
1.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 . 开放分类:
建筑业
—《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解读 文/信息化发展纲要编写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建筑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然而,建筑业作为传统产业,改造与提升的任务十分艰巨。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基础,也是施工企业提高竞争力、整合现有信息资源的有效手段。为更好发挥信息化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我们组织编制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11-15信息化纲要》)。
■ 编制《11-15信息化纲要》的背景
◆ 发达国家一直领跑建筑业信息化工作,并在向纵深发展
客观上,发达国家一直领跑建筑业信息化工作,并在迅速向纵深发展。国际大公司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更新幅度也丝毫不减。以美国Autodesk公司的AutoCAD为例,最早两三年出一个新版本,现在每年都有一个新版本,其功能不断趋于完善。又如,最近几年,国外大公司开始推出基于BIM技术的设计软件和施工管理软件,这类软件可以称之为下一代的建筑工程应用软件,能够开发这类软件的国外软件开发商已达30多家。
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对建筑业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日本1995年就提出实现建设领域信息化的口号,并制定了时间跨度15年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美国、北欧国家、新加坡等同样重视信息化工作,并把重点放在开发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上。例如,美国和北欧四国共同发表声明,将在公共工程中推进BIM技术的应用。
相比之下,我国虽然进行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但信息化水平总体上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直接导致我国建筑业在竞争力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这种状况更令人担忧。
◆《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目标基本实现 2003年,建设部发布了《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03-08信息化纲要》),从建筑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等方面明确了2003至2008年的发展目标,并提出“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建筑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建筑业跨越式发展;提高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促进建筑业软件产业化;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加快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的步伐,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建筑企业。”等总体目标,并按工程总承包和施工总承包对不同等级资质的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提出了引导性要求。
“十五”期间,建设部颁布了“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基本要点”,并以此为契机,组织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工程”和“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等科技攻关项目。“十一五”期间又组织了《城市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其中,《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是“十五”项目的滚动项目。在这些项目中,对协同平台、GIS、GPS、RS、BIM、电子商务、数字城市、电子标签、智能住区等热门技术进行了跟踪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的推动下,行业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信息化工作成绩突出的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有的单位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率先在工程设计中推广使用计算机,至2000年基本实现了“甩掉图板”。随后,经过“十五”和“十一五”,特别是随着《03-08信息化纲要》的颁布,信息技术在设计、施工以及各专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固定链接: http://cnbim.org/1409.html)
虽然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在内的信息技术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带来了新手段,不仅提高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效率,甚至可以辅助技术及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但问题依然存在,有些问题已经阻碍了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建筑业企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很不完善。目前,建筑企业大多没有设立独立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设立CIO的则更少。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总协调人,对涉及全系统的信息化项目建设从宏观上缺少有力的指导和监督,同时,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组织协调困难、执行力薄弱。二是信息孤岛和信息断层依然存在。迄今为止,信息技术促进的建筑业信息化主要发生在企业内部的工作中,企业与外部(例如其他企业或行业主管部门)协同的工作中还远未实现信息化。根本原因是,目前的应用软件绝大多数只限用在企业内部,由于各企业往往使用不同的应用软件,企业之间很难实现信息的自动交换和共享。极端的情况是,从一个企业得到的信息,另一个企业不得不重新手工录入到自己的信息系统中,这就造成所谓的“信息孤岛”和“信息断层”。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应用效果。
三是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由于建筑业企业的特点以及对信息化的重视不够,建筑业信息化人才严重不足。近年来虽然有了显著增加,但相对于电信、石油石化、制造等行业,仍有较大差距。尤其中小型建筑企业,有的甚至还没有专职信息化人员。人员的不足导致许多企业无法有效地开展信息化建设,更无法满足大量施工项目对信息技术服务的需求。同时,由于信息化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到位,信息化专业人才发展空间受限,影响了信息化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流失严重。
四是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总体情况是基础差、观念落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发达国家建筑企业每年信息化投入占全年收入的0.3%,而我国信息化投入最多的企业只有平均收入的0.027%。投入上的不足,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匮乏,无法有效支撑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制约了信息化的深入开展。同时,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包括决策者,对通过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的认识不够、主动性不强,这一点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建设领域施工、设计、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管理手段和理念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主要管理手段和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必然的选择,这就需要充足的资金去保障。
而且,由于目前国内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采取的是需求驱动模式,企业管理现代化程度较低,导致信息系统建设相对独立,资金投入不合理,很难实现统一项目管理模式、统一成本核算体系、统一流程,信息化应用效果不佳。
五是信息化规范、标准缺乏。由于需求驱动、分散建设,我国建筑业企业基本上没有一套企业适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标准(也就是企业信息化的“宪法”),无法保证企业信息化步调一致的推进。尽管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通过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对信息基础编码、交换标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部分企业也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编码体系,但由于维护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贯彻及落实措施,造成编码维护滞后,无法满足生产管理实际需要。而很多企业在建设信息系统时,没有一套可参照执行的信息基础编码标准,直接影响了信息数据的有效共享。
六是缺乏有效的信息化评价标准和体系。随着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开展,信息化逐渐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但是,信息化投入与产出是否合理?应用与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否相匹配?如何考量信息化发挥的真正作用并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一整套方法论和具体评价体系的支持,才能合理地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将信息化投资的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采取尽可能量化的方式体现出来,使信息化投资的真实效益以及成本和风险损失做到全面可视化管理。从更高更广的层面来说,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信息化部门都需要明确当前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发展规划。
然而,我国建筑业关于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工作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尽管国资委近几年推动开展了此项工作,但其设计思路针对的是大型国有企业,尚不能完全适用于建筑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企业。七是基础软件和高端应用软件仍依赖国外。作为建筑业领域的基础软件,早期的有图形平台(例如AutoCAD),近年来又出现了BIM(建筑信息模型)平台。虽然我国从“六五”开始一直在支持自主知识产权CAD软件的研发,但迄今为止,国产化基础软件和高端应用软件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仍然没有形成气候。以企业信息系统为例,尽管国内有很多软件企业仿造国外已经广泛推广和应用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但能够与国外系统媲美的系统还没有得到确认。这种状况的存在,使得我国每年不得不付出巨资向外商采购,更重要的是,在这方面我们受制于国外,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编制组对大量建筑企业进行了调研
为了较为全面、系统地把握建筑企业(包括设计企业和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11-15信息化纲要》课题组对国内外数十家建筑企业进行了调研,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查找翻阅了上百篇相关研究文献及报告,基本上全面掌握了国内外的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对31家设计企业的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其中,涉及甲级资质22家,占总数的73%;其它9家,占总数的27%。对46家施工企业的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其中,特级资质10家,一级资质27家,这两类占总数的81%;其它9家,占总数的19%。
■ “十二五”期间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重点
考虑到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参照国际经验,《11-15信息化纲要》确定了5个发展重点。
一是完善提升核心业务系统。重点完善设计集成、项目管理、运营管理、电子文档管理、材料控制与采购管理等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
二是逐步建立公司层面的管理系统。重点建设综合管理、知识管理与智能企业门户、决策支持等系统,实现信息化向整个企业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发挥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固定链接: http://cnbim.org/1409.html)
三是加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的建设。重点强化数据中心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打造安全可靠、资源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信息系统的高效高质量运行。
四是建立和完善信息标准体系。重点建设IT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体系、信息系统标准编码体系、信息资源类(如数据模型、模板等)和主要信息系统应用等标准,支撑信息系统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开发和应用。
五是加快专项信息技术的利用。如建筑信息模型(BIM)、复杂过程仿真模拟(CFD)、工厂生命周期信息管理(PLM)、协同工作、3G无线通讯、可视化、参数化模型设计、内容管理等技术,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
■ 《11-15信息化纲要》与《03-08信息化纲要》相比的重要变化 此次纲要编制的总体思路是,以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国家有关发展规划为基础,既与《03-08信息化纲要》有效衔接,又体现新形势下应该关注和加强的工作,重点从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方面进行了阐述。充分考虑目标和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企业经过投入和努力能够基本实现。◆ 企业信息化部分
依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现行对建筑企业的分类管理办法,增加了“勘察设计企业”分类,体现该类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中与其它两类企业的不同之处。
◆ 新增专项信息技术应用部分
依据当前国内外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从建筑信息模型、电子交付与存档、协同、移动通讯、4D项目管理、高性能计算、可视化与虚拟现实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新增信息化标准部分
重点就涵盖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标准体系、信息化绩效评价标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保障措施部分
根据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结合今后的发展目标及重点,从制定促进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扶持政策、强化信息化领导和组织机构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建立行业信息化评估和认证体系、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交流与共享、强化信息化标准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描述。
另外,《03-08信息化纲要》对电子政务提出了具体要求,《11-15信息化纲要》编制时,考虑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此问题正在进行专项研究,未单列此内容。
■ 《11-15信息化纲要》让企业“跳起来能够得着”
在该纲要编写工作启动伊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领导就明确指示“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地区和企业的现有基础,目标和内容上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此,该纲要的目标要让企业经过投入和努力„跳起来能够得着‟,而不是„可望不可及‟”。
◆ 不同类型的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和重点不同
在该纲要编写过程中,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不同进行了划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的发展重点。
工程总承包类企业的目标是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整合信息资源,完善提升设计集成、项目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等应用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提高集成化、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总承包类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就是围绕企业应用的两个层面,重点建设一个平台、八大应用系统。两个层面指核心业务层和企业管理层;一个平台指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八大应用系统指核心业务层的设计集成、项目管理、项目文档管理、材料与采购管理、运营管理等系统,以及企业管理层的综合管理、辅助决策、知识管理与智能企业门户等系统。(固定链接: http://cnbim.org/1409.html)勘察设计类企业的目标是完善提升企业管理系统,强化勘察设计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建立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及利用体系。推动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系统建设与应用,提高工程勘察问题分析能力,提升检测监测分析水平,提高设计集成化与智能化程度。因此,勘察设计类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就是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和各类应用系统,并探索建立企业数据中心。
施工类企业的目标是优化企业和项目管理流程,提升企业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水平,建设协同工作平台,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支撑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和持续发展。在发展重点上,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结合企业需求实现企业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或者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的理念建立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撑企业向集约化管理和协同管理发展。一级施工企业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下属企业及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普及应用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普及应用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对二级及专业分包施工企业的定位相对更低一些,主要是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 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建议
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方面产品的应用力度。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的本身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来推进。企业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具有高风险,即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生产率、扩大收益的同时,若投资不善也可能使其陷入投资困境。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开展信息化工作,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建筑企业而言,一个准备充分的、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应包括四个方面。◆ 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
尽管在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可以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任何企业信息化模式(即使是非常成功的)都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的。因为,每个企业所面对的问题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未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 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可以包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可以包括: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只有逐次实现阶段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如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网和互联网,建立网上营销系统,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公司经营信息化,实现经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调整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使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逐步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等。
企业应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首先制定总体目标,同时,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 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投资力度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并关系到人员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 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评价
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实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五篇:幼儿园信息化发展
一、幼儿园信息化的现状
最新调查显示,广州地区的信息化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有电脑的家庭占到了89%,远远超过我国大城市家用电脑的平均拥有率两倍还多;而广州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62.3%,也是远远高于全国平均25.5%的普及率;广州手机用户超过1000万户,相当人均拥有超过一个以上的手机号码。所以说广州是个信息化程度相当高的城市,信息对广州人生活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正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继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热潮之后,幼儿教育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提出了“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重要论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幼儿园如果要实现争创先进、更上一层楼的目标,就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和探索,走出自己的教育之路。
那么,什么样的幼儿园才能称之为“信息化幼儿园”呢?一般来说,需具备以下一些特征:
1、办公室或各课室配备有电脑,且可上网;
2、组建了内部网或连通互联网;
3、拥有自己的官方网站;
4、在教学和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管理中应用短信收发系统、现代化的家园互动网站和园务管理系统等;
5、门禁系统;
6、视频监控系统;
7、拥有多媒体教室或设备(投影机、幻灯机、打印机、照相机、摄像机等);
8、其他:配备有幼儿电脑机房;双向视频会议系统;
9、有专职或兼职负责信息化维护和开发的人员;
10、教师大部分能独立操作电脑,会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和上网,基本不需指导。
据调查,与广州的信息化水平相比,幼儿园的信息化建设就远远落后了。主要表现在: 首先,广州市幼儿园拥有自己官方网站的幼儿园竟然屈指可数!只有为数不多的机关幼儿园和少数档次较高的民办幼儿园建立了拥有一级域名的官方网站,大多数的幼儿园要么没有网站,要么是建立了好几个只有二级域名的免费网站,网站是建了,但个性化的需求和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网站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的现象非常普遍。
其次,家园互动方式传统,满足不了家长日益增长的需求。有些幼儿园还在使用纸条夹在书包内的方式发送园内通知,耗费办学成本且效率低下;家园互动采用纸质的家园联系册,幼儿的日常表现、成长中的点滴细微之处无法及时地形象化地传递给家长。可喜的是,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这个问题,利用短信平台工具发送园内通知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采用;同时,基于互联网的家园互动新模式也因为其便利性和信息的多样性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幼儿园的认可。但是,目前市场上提供此类服务公司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差别很大,幼儿园方面需要认真比较鉴别。
接着,在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方面,普及率也很低,二者均只有30%左右。幼儿的接送安全要高度依赖于园方工作人员的警觉性,幼儿园的安全保障体系堪忧。视频监控系统目前在广州应用相对较多的是在幼儿在线实时视频方面,主要是满足平日无暇顾及孩子的双职工家庭(如出差在外时)和对孩子教育相当关注的父母的需要,对某些父母来说很必要,也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幼儿园的招生,但使用中需谨慎,要注意避免对教师的教学过程造成困扰,以及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什么是幼儿园信息化平台?
信息化是幼儿园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而幼儿园信息化平台正是幼儿园现代化的具体表现。幼儿园信息化平台应该包括以下五大核心系统:家园互动系统、短信系统、数字化办公系统、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系统,幼儿成长档案系统;及三大辅助系统:安全接送系统、考勤系统、视频监控系统。
短信系统以短信方式发布实时的园务信息;
家园互动网站系统利用网络的便捷性,让幼儿园和家长的互动沟通更全面;
数字化办公系统运用互联网、数据库等现代化工具,使幼儿园的教学和园务管理工作更科学和高效;
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系统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成效,减轻教师的备课工作量,为优质的教学提供保障;
幼儿成长档案系统充分利用网络空间的无限拓展性,为幼儿园和家长建立起完整而丰富的幼儿成长档案系统,为孩子的个人成长留下弥足珍贵的回忆;
安全接送系统有电子接送卡、指纹接送等方式,旨在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幼儿接送途中的人身安全。
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安全防范,宝宝在线实时视频可减轻部分家长的育儿焦虑情绪。只有幼儿园实现信息化,才能促进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才能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打造幼儿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