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村女教师先进事迹
她,清瘦的面庞、高高的个子、微笑中带着甜意。2011年,她怀揣着一颗火热赤诚之心,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以及美好的理想来到了东北边陲的小学,踏上了自己仰慕已久的三尺讲台,开始了自己的乡村女教师的生涯,她就是----。初涉教坛,她就当上了学校最劳累“行政长官”——班主任。凭着自己对教育的无限忠诚与对学生的热爱,在教育战线上已奋斗了三年整,她没有惊天的伟业,但却一直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她说:“既然选择了班主任工作,就得认真,负责任地、耐心地,千方百计想办法做好。当遇到恼时,不妨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坦然面对,把怨气变成锐气,变为一种行动力,坚信没有过不了的“坎”。用爱心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用热心、细心、真心一定能培养教育好每一位学生。”
充满热心
作为一名教师,她注重师德,学风严谨,一丝不苟;把教书育人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中。坚持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不断提高专业素质,积极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她深知家访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常常进行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她从不打无准备之战,每次家访前,她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把学生按平时在校的状况分类,确定重点家访人员。这些重点人员多数是平时比较调皮、成绩后进的学生,家长因为生活繁忙,平时无法按老师的要求做,缺少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对这些学生,她重点分析,重点安排,一定要亲自到家中拜访,重点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家长的教育态度。认真了解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看法,消除对学校教育的误会,加强家校间沟通。努力寻求最符合学生和家庭实际、最为有效的沟通和教育方法,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对于其他的学生,她则把家访重点放在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征求家长意见和建议方面,力求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多方面的接触。
奉献爱心
作为班主任,她不仅在学习上关爱着学生,而且在思想上和生活上更是情系学生。我校正处山村地区,由于学生分布散乱,绝大多数学生家住大山中,交通不便利,常常不得不步行,但自从她担任班主任以来,从未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利而放弃家访。并且坚持着“学生进步,教师家访;学生再进步,教师再家访”。就是通过家访她对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了然于心。她还特别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办公室总能看到她耐心细致的辅导学困生学习、做作业。碰到学生很难理解的题目,她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通过不同的方法给学生讲解,直至学生弄懂、学会为止。面对淘气的学生,她总是苦口婆心三度与其父母零距离交流,三番五次与学生谈心,她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有些学生甚至称她为“好母亲”!
那时她班级里有一个叫周绍京的学生,从开学以来,作业就一直完不成,就算是做了一点,也是胡乱画些,上课总是打瞌睡,从来都是独来独往,一度产生厌学情绪。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她心急如焚,几次打电话给他父母反应情况,父母都是冷淡不作回答。她心急如焚。周绍京家离学校几公里,山路又滑,再加上修路,让本来难走的路更加难走,由于电动车太轻不稳,一路上颠颠簸簸,只好下来深一脚浅一脚的推着走,鞋子上布满了泥土,好几次都将要摔跤!但她坚持没有放弃,了解到,原来周绍京同学在以前的学习中,由于成绩不理想,一直都是老师批评的对象,父母也一直是老师“告状”的对象,所以周绍京父母之前才有那样冷淡的态度。家访后,她在校经常抽空辅导并开导他,让他慢慢融入大家。目前,周绍京同学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从十几分进步到了优秀,还是老师的小帮手。
倾注真心
她班上有名同学叫朱清龙,是一个特别淘气、自尊心很强的男孩,学习不好,品质也差,走路故意学小混混,一摇一晃,不骂人不说话,在班级给同学要钱,花钱雇人打架,偷同学的东西等,看到这孩子这样,她很着急,于是,她在了解情况后开始接近他,进一步了解他。通过家访,她了解到孩子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品质也不好,母亲脑子因为受过伤,神志不清,他一直要照顾母亲的生活,在家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还要负责照顾母亲。知道这情况后,她找到了他叔叔,希望他的叔叔能够给予帮助,他叔叔承诺会帮忙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之后,她经常找他聊天,在他没吃早饭吃给他买早餐,就这样连续几次,他们关系拉近了,下课,有没有事都到她跟前说两句。也经常能看见她在办公室辅导他学习,她经常找他谈心,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事不该做,他也越来越听老师的了,现在作业能按时完成了,字也写得比以前好多了,打架、骂人、偷东西的现象一次都没有了,他有爱帮助别人,学生也很听他的,我就让他每天早上带同学们打扫包干区,他干得可起劲了,现在整个人像变了一个似的。
作为一名教师,她并不是多伟大,只是多付出了一点点的耐心和爱心。雄鹰在风雨中练就坚强的翅膀;梅花在严寒中绽放扑鼻的芬芳;师魂在爱心和敬业中弥漫浓郁的馨香。也许她不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优秀的大学生,但我相信她会让每一个孩子学做人,做一个顶天立地,大写的人!
她一家家深入人心的亲密接触,一番番和风细雨的情感交流,促进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增进了老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情到深处,情更浓;爱到深处,爱无声。古语都用“学海无涯”来形容学海的浩瀚无边,今天我却用“踏破铁鞋,爱海无涯”来比喻她从教以来的付出。爱自己孩子,家人,是亲情所致,而爱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学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的博爱。而今,每每在上课之余,在田间地头,在农家房前屋后,总能望见老师迈着矫健的步履进行家访的身影,山里的人们都夸她是山里娃的贴心人。
第二篇:最美乡村女教师
最美乡村女教师
—— 记桃源县太平铺乡中学物理教师郭春娥
□本报通讯员 李泽红
郭春娥是桃源县太平铺乡中学物理教师,1985年在桃源师范学校毕业后,郭老师就一头扎进山区,二十八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她一直是教师中的楷模,是大家眼中最美的乡村女教师。
在近30年的从教生涯中,郭老师不知迈过了多少沟沟坎坎,品尝了多少辛酸和泪水,经受了多少名利的诱惑。年轻时,她曾经有从政的机会,可她依然选择从教,许多乡村教师往城里挤时,她却毅然放弃进城的机会,跟随丈夫到大山区扎根,她就像那峭壁上的劲松,忠诚于脚下的一片乡土,以世人少有的从容淡定,诠释着生命真正的价值,她真正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教学上,郭老师一丝不苟,精钻业务,积极打造快乐课堂、高效课堂,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学生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经常从不同角度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学生,用鼓励的眼神给学生以自信,用亲切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师之爱换来生之尊,同学们都认为她是值得依赖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长者。同学们总是喜欢上她的课,她的教学效果也总是比别人好,任课班级教学成绩常年位于同年级前列,所带的毕业班全县会考成绩每次均名列前茅。在班级管理中,她大胆创新,勇于放手让学生参与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担任班主任22年,她的班级里总是班风正、学风浓,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
郭老师是一瓶“万精油”,服从学校安排,她多次“改行”,教过小学语文、初中历史、初中物理等科目,干一行爱一行,她无论教哪科,总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对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她从不保守,每学期坚持上公开课、示范课,团结并影响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她撰写的论文有数十篇获省、市级奖,主持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体构想》等多个课题在县市获奖,她先后三次荣立市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受县人民政府嘉奖十多次,县政府教师节表彰一次。
第三篇:《乡村女教师》观后感
电影《乡村女教师》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这部影片,这部电影主要表现了一位女教师为了最求自己的理想而到一个贫穷落后的小乡村里教书,从而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乡村、孩子和教育事业的平凡而感人的故事。
影片一开头就给我们呈现了一副感人的画面:温馨的舞会上,单纯、可爱、善良、漂亮的瓦连卡认识了蒂诺夫,瓦连卡告诉蒂诺夫,她要去当一名乡村女教师,当蒂诺夫问她为什么要到西伯利亚去的时候,她是这样回答的:“那里缺少教育,可是没有人愿意到那里去,我的理想是教育孩子,假如我们真心诚意、耐心的去教育、感化他们成为好人,即使是一个最坏的人也会变好,但是我们一定要真心诚意的去教。蒂诺夫说:“你的信念正合我的心意,但愿乌拉尔的风暴别把它连根拔掉,别吹断它,别冻坏它。”就是这么一段朴实的语言和对话,深深地使我感到震撼。
这是两个真正的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的信念和理想使了他们产生了经得住风雨考验的革命爱情。
正是因了这样的理想和信念的支撑,瓦连卡才能勇敢的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自己的一生真心诚意地奉献给了这个小小的乡村。
当她第一天来到村庄的时候,学校的打铃人就告诉她,这里的孩子他们的手不是用来字的。她还没把脚落定,就目睹了酗酒的老矿工追赶、殴打自己的老婆中,这使她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个村庄的贫穷、落后、甚至愚昧野蛮。
尽管她是那么的害怕,那么的孤独,她也没有退缩,她对着蒂诺夫的相片说:“亲爱的,你看这有多艰难,但是我们说过要感化他们。”是的,坚定的信念成了她的精神支撑点,使她义无反顾的、真心诚意的去教孩子们识字,让孩子们知道白天为什么会变黑、海那边住着什么人、还要教孩子们懂得思想......她真心实意地爱着孩子们,她不允许一个学生失学,当善良的她来到失学女学生杜尼雅的家时,看到贫困窘迫的家快要倒塌时,泪水蒙住了她的双眼,即使她只是个势单力薄的女教师,她还是勇敢地冲进了淘金者的家,当这些淘金者为了炫耀自己的富有,争相当众烧掉卢布的时候,瓦连卡掏出了自己微薄的工资,表示要给杜尼雅家盖房子,这些富人终于被感化了,他们也纷纷掏出了自己的钱包。
她就像一个母亲,把每个学生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她用爱去感化孩子,用爱去鼓励孩子们。当她的学生去进行中学面试的时候,她像一个母亲那样焦虑的等待;当她的学生因为贫穷而被中学拒绝录取的时候,她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即使是这样的伤心,她又不忘记鼓励孩子们要对未来抱有希望:“不要灰心,你会念到书的。好日子总会来的。”
瓦连卡是不幸的,她一生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孩子,和丈夫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数,十月革命胜利后,眼看着幸福就要到了,而她的丈夫却在战斗中负了重伤并牺牲了。
然而,她又是幸福的,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乡村,献给了孩子们,献给了教育,她的一生桃李纷纷满天下,并且获得了最高的奖赏——列宁勋章。所有的人都为她庆贺,她——终于流下了幸福的泪水。这使我想起她的丈夫临死前说的话:“我回顾过去的一切,我没有遗憾,我为了人类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正是他们夫妇一生的写照。为了淳朴而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他们都献出了自己的一生,甚至生命。
我在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为他们纯净的爱情、为女教师朴实、善良、奉献的一生,数度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瓦连卡的那句话好像还言犹在耳:“假如我们真心诚意、耐心的去教育、感化他们成为好人,即使是一个最坏的人也会变好,但是我们一定要“真心诚意的”去教。”纵观现在这个容易浮躁的教育时代,我觉得所有的教育者都应当把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不管那个时代,那个地方,我们的教育都在呼唤这样的老师、都迫切的需要这样的老师。
然而是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是真心实意的去教呢?如果每个教师都能抱着真心实意的态度来教学生,来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我们的教育里就不会出现对孩子无情的歧视、丑陋的体罚、让人心酸的贫富区分、大发教育不义之财的害群之马、还有最近频频被曝光的强奸学生、绑架学生的衣冠禽兽.....每一个为人师者,请紧紧地记住瓦连卡的这句话:“我们一定要——“真心诚意地”去教。”只有这样,才能像瓦连卡那样把自己的一生真心实意地、无怨无悔地奉献给孩子、学校、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还我们教育的那方净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才。
商丘外国语中学九年级
张鹏
第四篇:《乡村女教师》读后感
《乡村女教师》读后感:心灵教育
——如
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乡村女教师》这部老电影,现在来看画面没有色彩,也有些模糊,似乎已经不符合现当代的审美标准。但细细品来,能发现这部影片的声画语言是十分动人的。影片从沙皇中学的毕业舞会开始,瓦尔瓦拉认识了马尔蒂诺夫。她告诉男朋友,自己要去乌拉尔的沙特磊村当一名乡村女教师。在舞会的夜晚,这对情侣还在悠闲欢快地聊天。第二天,马尔蒂诺夫被逮捕了,瓦尔瓦拉含泪来到了偏僻地乡村。这里破落穷困,人们并不相信学习知识能比做农活更有用处。
西伯利亚的农民问:“接受教育就能像挖金矿一样赚大钱吗?”瓦尔瓦拉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村民,受了教育,并不是能比挖金矿赚更多的钱,或者,有了知识就能挖金矿。而是,受了教育,人就有了自我意识,有了公民权利,有了一种渴望平等和自由的欲望,并且,能够为之奋斗。这些,远远比金钱更加重要,最终也不会失去通过自己运用知识的高效劳动,应得的金钱。也就是说,不受教育,有钱未必有文明;受了教育,有了文明,必定也会有钱。
瓦尔瓦拉上课的时候,教室里空空的,虽然她有些失落,但她在心里对孩子们说,孩子们我们开始上课……忽然在教师门口传来童声的回应,她激动地走过去,拉住他们的手说“孩子们,你们要学会念书、写字、算算术,你们将来要成为有智慧、有力量的人,我要使你们有理想。”瓦尔瓦拉的行为感动了村民们,她的学生一天天多了起来。渐渐地,女教师对工作充满了信心。瓦尔瓦拉用自己的爱心和热情取得了村民们的尊敬和信任。
充满热情是优秀教师的基本前提。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寓于海。”教师的 职业光荣而神圣,教师的劳动艰辛而繁重。我们要豪情万丈、无愧于心的弘扬教师就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许多人把 教师比为“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蜡烛成灰泪 始干;教师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是“根”、是“粉笔”、是辛勤的“园丁”!我们为自己从事的职业自豪,我们才会更爱更精于这份平凡的事业。做一名普通教师容易,而要做一名优秀教师就必须要有高度的热情,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努力。优秀教师应执著地感悟著名学者王国维所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就是要求注视着人生的苦难而执著地去追寻自己的理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即是追求理想时的艰苦经历,愿把生命献给自己理想的决心。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即理想得到实现后的成功喜悦。”
在电影中,有比赛烧钞票炫富的人,旁观者大多会认为这个人的财路不正,对其嫉妒厌恶。但瓦尔瓦拉捐出自己的全部收入援助困难民户,这种行为也让暴发户动了恻隐之心。让炫富落实在助贫上,这个将过度的财富引向慈善,从而消解贫富差距造成的,客观上的仇恨的智慧,我们中国社会似乎至今没有。我们在当今社会,看到很多炫富现象:名车名表、飞机游艇……很少有人自愿将绝大部分的财产捐入基金,以利整个社会。将父辈的巨大财产捐献给社会,而不是直接交给子女,是对此最有利的。这种思想的萌起,虽然来自社会实践,但是其传承与普及,无疑来自教育。其教育,则正式《乡村女教师》所秉持的。可惜,这种教育,我们中国至今没有,或者说,没有见到其应有的效果。在沙俄,重视做人不重视财产、金钱的教育,使之产生了举世公认的大文豪托尔斯泰以及托尔斯泰主义;产生了要求追上更先进的人类文明,以地主阶级反对农奴制度的“十二月党人”;产生“二月革命”、“十月
革命”……直至今天的,从苏联回归到俄罗斯。曾经有留学苏联的学者说过,星期天的莫斯科,可以在公园里,街边的长椅上,看到许多坐在那里读书的,各种年龄段的人,他们说手中的书,从列宁的著作到普希金的诗歌,以及各种小说,应有尽有……而我们的公园里、街边长椅上……甚至图书馆里,看到的,在读书的人多半是为了考试而啃书的年轻人。这样的差距,或者就是因为教育的不同?
《乡村女教师》虽然是教育题材的电影,对知识层面的教育描写并不突出。更多的关注是放在了,受教育者在心灵上的变化,以及教育者的奉献精神。在描绘心灵的成长方面,运用了一系列的空镜头:湖光云影、原野草坪……给观众一种胸怀开阔的感觉,以此来暗喻孩子们受教育的成长。特别是当瓦尔瓦拉带领她的高材生去考中学的情节中,影片让那位学生用棍子挑着一双靴子,行走在野草茸茸的,辽阔的原野上,从迎面而来到背影渐去,其暗喻教育使一个孩子由心灵深处长大成人的感觉,真实而强烈,甚至颇为动人。还有,这个学生在瓦尔瓦拉的班级上、中学考试的试场上,直到成为教授以后,都背诵着同一首,充满着农民的质朴情感的诗,这又明确地告诉了观众,良好的教育,使一个农民地孩子始终没有被摩洗掉质朴的本质。
最后,这个学生在以优良的成绩完成中学考试,但是因为中学校长的贵族偏见,没被录取后,他说“我是来上学的,我一定要上学,我不回去。”突出了教育的完成,学生已经建立了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不再听之任之。增长知识,启发自我意识,完善心灵,形成自己的原则。这样的教育,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育,而不是仅仅止于学习一些供考试使用的知识、供致富需要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优秀教师具有的品德。教学中教师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先做什么样的人。一个老师的道德修养和其教育效果是成正比的。教师事事处处、一言一行都要严格自律,用自己崇高的人格去影响学生。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所谓“修身养性”:修身以教人,养性以正己。怎样为人师表呢?教之以才,导之以德,足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堪作表也。像瓦尔瓦拉一样,老师应把爱分给每一个学生。教师在学生面前是通体透明的,在一定程度上说,学生就是教师的影子,所以具备高尚的品德是优秀教师的核心。
按照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应该是:学而优则仕,也就是做官。然而,《乡村女教师》告诉我们,最优秀的学生成了教师和教授,教师在西伯利亚继承瓦尔娃拉的事业,进行教书;教授则在城市,更大的范围中教书。这不禁使人想起列宁的语录:青年人最重要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有什么样的人必然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而人是由教育塑造的,一个人素质的提高来源于教育。所以,不断地教育,将学习者不断地提高,一定会发掘出学习者内在的潜力和心灵的力量。
“挺起胸膛向前走,山川树木和沙洲……”学生们大声朗诵这首诗的时候特别令人感动。乡村女教师是平凡不能再平凡的人了。她们所拥有的,除了精神上地富有外,更多的是生活的贫穷和劳顿。她们为人类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心血乃至生命。
第五篇:乡村女教师观后感
《乡村女教师》观后感
这是一个苏联红色经典影片。影片《乡村女教师》用相当诗情画意地电影语言,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平凡又伟大的女教师的普通生活。中学毕业漂亮的姑娘----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带着美好的愿望,心中憧憬的未来,来到了偏远的小乡村。这是一个贫困、破落的小村。村民们愚昧无知,而且很野蛮。矿工们喝着醉酒,殴打自己的老婆。准备上课时,可教室里一个学生也没有,空荡荡的。她有些失望,但面对着空荡荡的教室,她试着对心目中的孩子们说:“孩子们,现在开始上课,我叫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
乡村女教师观后感应该是心怀激动的,也是心怀感动的,更是心怀着感伤的。那些最美的老师们用滴水穿石的力量,一点点的托起了乡村里的的孩子,让乡村里的孩子们都拥有了自己的翅膀,走出了偏僻、野蛮。而这些最美丽的老师们却随着岁月的流逝像一棵大树一样,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为其他的孩子继续挡风挡雨。这份坚持和隐忍让我为之动摇。风雨不变的坚持是难得的,那些点点滴滴的岁月,能将一切绚丽的虚华都对比的毫无色彩。
从青春到白发,做着平凡而伟大的事,从城市到乡村,执著于教育,执著于奉献,桃李满天下。教无类,她让劳动人民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乡村女教师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作为千千万万名教师中的一员,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
这就是平凡中的伟大。因为平凡,所以伟大更散发光彩。在中国同样有着和女教师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一样辛勤付出的老师,他们自身那种强大的责任感和伟大的奉献精神让这些平凡的老师变得不平凡,当我提笔写下乡村女教师观后感的我也不禁开始反思,怎样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才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人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对美好的向往,向往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生命。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大富大贵,虽然那也是一种成功,但乡村女教师带给我们的却是另一种精神上的震撼-桃李满天下。这种平凡伟大的生命带给我们的震撼是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的,好似看见了水滴滴在石头上,久而久之便穿石而过,那种激动是让人无法安静坐着的。
影片观后鉴定了我对教学工作的信念,无论遇到任何的困难和阻力,我将一往无前的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幼儿教育的事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