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卦石村的传说与历史
卦石村的传说与历史
湖南株洲游建国
在现在的株洲市芦淞区姚家坝乡,有个以当地的天然形成的像卦一样的石头——卦石而命名自然村——卦石村。
在卦石石头的上首一条冲名叫乌石冲,乌石冲的冲尾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各种形状的黑色的石头,像锣鼓铙钹;乌石冲的中央有一座山形似乌龟,冲口有两眼泉水,泉水甘甜不腐,长年不涸;在卦石石头的下首的田中又有一座独立的乌龟型的石头山,乌龟的头、尾、四足皆全;
在卦石的西边山形状似凤,卦石的东边山形状似鹰。
传说在上古的时候,有一条孽龙私自偷了玉帝的宝珠逃到了现在卦石这个地方,玉帝命一凤、一鹰二龟四将帅天兵来捉拿孽龙,四将和孽龙大战后仍然无法取胜,只得将孽龙暂时围在此地,去请佛法广大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来到此地,将金猫化作一只猛虎榨住了这只孽龙,又将手中的卦化作石锁锁住孽龙,所以后人将金猫榨龙所在地成为榨下龙(榨下垄)。观音菩萨离开后,天兵天将用来迎接菩萨的锣鼓铙钹就化成了乌石冲尾的散落的黑石,凤鹰和二龟四将也化成山在此地镇守。
当然,传说是不知道那朝那代的人根据风水山川而想像而成,并且流传着一偈语:榨下垄头地、卦石江边起、有人站的中、翎子镶满地!
卦石村从汉朝到民国时期一直隶属于醴陵,位于醴陵北乡的中心,明、清时期属于为醴陵北乡八都梢岗境,境中有双牌驿和梢岗铺两个重要的驿铺,卦石在这两个重要的驿铺之间。
唐代的时候,湖湘还被称为蛮荆之地,在王勃的《腾王阁序》有“控蛮荆而引瓯越”的记载;到五代的时候,南唐携带大唐帝国的余威财富据守东南,与马殷的长沙楚国在现在的萍乡老关分界;马殷为繁荣长沙楚国的经济文化,下令开放长沙到江西的驿道,并不得对商贾征收税赋;于是驿道边的卦石便开始有人从事商业活动,由于商贾身带重金,安全很难保证,在周边的地方便有了谋贾客之风,(将商贾杀害谋其钱财,早几年在附近村民劳作的时候,在沼泽中发现了身佩长剑着古装的男子尸体)于是,马殷在现在卦石的马王嘴的官冲曾据兵保护,后人就把马殷到过的山嘴叫马王嘴,据兵的小山冲叫官冲。
五代后期,马殷的长沙楚国渐渐富庶,南唐打败马殷的楚国占据了醴陵,国界在现在的白关云盘(原名营盘)的界牌湾,卦石村就成了两个国家贸易的前缘了,南唐国军事的大本营。
南宋时期,自江西经驿道进湖南内地的人更多,现在的湖南人中有一部分就是经驿道从江西而来,但是那个时候驿道的安全还是没有完全的保证。
到元末乱世,江西到长沙到驿道兵祸连连,陈友谅割据两湖,朱元璋割据两江,连年战祸,十室九空,卦石村等驿道沿线已经不再有明朝以前的居民了。
到明洪武初年,朱元璋命大将徐达收服湖南,江西的士族跟随做好经济保障;“程门立雪”的主人公北宋名卿游酢的后代游崇荣携四子一侄进驻醴陵北乡梢岗铺卦石乌石冲,掌管醴陵北乡八都梢岗境;善于修造的刘侣松同行,游氏出资刘氏施工,在现在的游家大屋、徐家坪、台冲里、梢岗铺江背晚、桥背湾修大屋五座,在徐家坪修大坪供徐达的将士操练,并在徐家坪造铁匠炉若干座由刘氏族人为其打造兵器,并在桥背湾利用水流造草纸和草席厂(一直用到到1980年代);游崇荣携姻亲旷大侣同来,旷大侣住驿道边称嘴上屋,并告诉族人:游旷二姓是一家。
游、旷、刘三姓世代通婚、世代姻亲。
大将徐达用了四年的时间收复了湖南,湖南十室九空,也就是后人所称的朱元璋血洗湖南,为恢复生机,繁荣经济,命游崇荣的长子游镒管理醴陵到湘潭、湘潭到浏阳的驿道沿线即现在白关铺到朱田铺到株洲河西到湘潭东门外;次子游锡掌管善化(长沙县)一带的驿道沿线,即云天铺到跳马铺到白田铺到南门口,和大托铺到洞井铺到南门口;三子游鑑掌管醴陵到湘潭、醴陵到浏阳的驿道沿线,并号令四县游氏族人;四子游铿掌管湘阴到岳阳的驿道沿线,侄子游万昂掌管湘阴到平江的驿道沿线;即形成了后来的“湘省四邑游氏”。
到明永乐时期,游家的游德诚在南京刑部任职,在永乐帝将帝都从南京北迁至北京时,为永乐帝的亲身护卫,永乐北迁后敕建宫屋给游德诚居住,游家大屋于是得以扩大到100多间,后人称“游家大屋”,到清朝称“大夫第”。自此,游氏子
弟在科场不用参加笔试,或从孝荐,或从乡举进入仕途。
明初,江苏扬州修大运河,游家的游寅为宝应修河主簿。
游家在明朝即在梢岗铺办学校“立雪斋”为梢岗境的境学,游姓在此可以免费上学。清末宣统元年将老式学校“立雪斋”改为“私立游氏立雪小学”,国民政府时期同时挂牌为醴陵北乡十四保国民小学。
旷家在民国四年在卦石龙骨湾开办“私立旷氏敦本小学”。
卦石旷家的旷宗舜在明朝的省试中考到第一名解元,醴陵县在卦石的驿道上为其修了一座“解元坊”。
明清两代,游家产生的监生、禀生、附生、邑痒生、太学生、国学生、将军共计达106人之多,其中:游学德、游邦兴、游登洙、游策鉁、皆被朝廷封为“朝仪大夫”(正四品);
游新榘、游新梁、游策熙、游广垂、游联蕊、游联珠封为“儒林郎”(正六品);游联萼被授“翰林院待诏”。
从北宋游酢“程门立雪”便世代书香门第的游家,在民族危难时机,毅然自己优秀的子弟送到保家卫国的队伍;
卦石的游氏子弟没有跟随曾国藩去镇压太平军的,倒是将自己优秀的子弟送到左宗棠收复新疆、平定伊犁的队伍中;
其中,游策远、游策光被授“蓝翎千总”,游策爌被授“军功议叙六品”,游联铠(官名振廷)在收复新疆、平定伊犁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正二品“武威将军”,“简放总兵”,“锐勇巴图鲁”(巴图鲁的称号清王朝授予满族勇士,极少授汉人)。
卦石游家乐善好施,醴陵县志记载:游学德将借他钱无力偿还者当面将借据烧毁;
游邦兴、游登洙、游新榘、游新梁三代人几次出谷千担救醴陵北乡民众;游登洙将驿道上的木桥改修为石桥,并和四位乡绅重修醴陵渌江桥,醴陵北乡各族联合给游登洙送匾额“惟善思颐”,醴陵县知县送匾额“积厚流光”悬于游家大屋(七进大夫第)正厅中。
游登洙去世后其夫人张氏出千金命其子游新榘、游新梁、游新荣重修驿道为石路。
到清末民初,卦石旷家的旷若谷到日本追随孙中山先生,是最早的同盟会员,后参加北伐,为程潜挚友,谭延闿的入党介绍人。
北洋政府时期,游家的游逸鲲和同里刘家的刘咏尧(台湾女星刘若英的祖父)追随孙中山革命,一起入广州的黄埔军校第一期,游逸鲲在黄埔一期毕业后任黄埔三期区队长,东征后染疾病在黄埔军校去世。
游逸鲲去世后又有游家的游特夫、游守耕、游正再、游正榜进入黄埔遗族学校学习;游春生进入黄埔军校长沙分校学习,游涤渊进入黄埔15期,游涤泉进入军医学校学习。
1932年,卦石旷家的旷壁城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成为醴陵第一位进入清华女生,后在长沙创办清华中学,解放后任湖南省教育厅付厅长、长沙一中校长。
在1927年大革命时期,游家的游湘云参加领导了秋收起义,游家共有7位被反动派杀害,游湘云受党的命令嫁到开明地主家中为革命募集经费,在红军长征后和党失去联系,后重新入党,在解放后任衡阳市委副书记,文革被打倒,文革后平反享受正厅级待遇。
在1931年“9.18”事变后,国民政府为战争做准备而大事在中部修筑路网;卦石旷家的子弟参加修筑粤汉铁路;
卦石游家的游筱云、游寿堂、游佑生和刘子孝负责修筑醴陵到安仁到耒阳的湘赣
战备公路(当时称军路),并在1937年 “淞沪会战”上海、浙江、江西沦陷到1944年“衡宝会战”衡阳沦陷的7年中,为保证日军不通过公路侵入湖南,要迅速的破坏公路,而中国军队要通过湘赣战备公路上前线的时候,又要迅速的恢复公路,据时任湖南公路总工程师助理的游筱云回忆讲:这样的修路、破坏、恢复、破坏在7年中有很多次,也保证了日军没有从江西侵入湖南。
1949年解放后,游筱云、游寿堂、游佑生作为国民政府工程技术人员留用,修筑了耒(阳)宜(章)公路;郴(州)资(兴)桂(阳)公路;宜(章)桂(阳)汝(城)公路;道(县)永(州)公路。
1937年,为响应国民政府的防止日军从江西侵入湖南而发动的“毁路运动”,卦石游家的游氏族人和全体民众一起,将游家先祖修筑的宽近三米的石板铺陈的驿道,挖成了不到一尺宽的仅供一人通过的石条路。
1944年,日军从浏阳侵入姚家坝卦石,在卦石的旷家山设据点,在旷家祠堂据军,一位加入了“别动队”的游氏族人为攻打日军据点,到旷家祠堂日军驻地内刺探情报,被日军发现其身份而将其活埋。
在清末买田到卦石村游家大屋的言家,三子一女全在解放前参加革命,老大言乃昌解放后任331厂党委书记、后任航天航空部副部长,老二言拜昌解放初期即为省党校正处级调研员,57年打成右派,后落实政策。老三言以昌为早期的空军飞行师长,言家是卦石村名副其实的革命家庭。
1949年解放后将乌石冲、台冲、打卦石、羊牯冲、榨下垄、游子冲、洞莲冲、马王嘴、三鸡塘从梢岗铺分出来成立了卦石村,隶属于醴陵,1958年叫“卦石大队”,隶属于株洲郊区,1966年成立株洲县后隶属于株洲县,到文革的时候曾经改名为“新胜大队”,1970年代又改名为卦石大队,到1980年代初期又改名为卦石村,2011年开始隶属于株洲市芦淞区。
1963年,卦石村借用言家的房子成立了“卦石小学”,1970年在游家大屋生产队建了土墙的校舍,“卦石小学”有了正式的校舍,到1995年在凤型山的下首,石龟型的旁边建卦石和梢岗铺(梢岗铺小学为私立游氏立雪小学的旧址而建)两村合修的小学称“石岗小学”,到2000世纪初期学校合并后被废弃。
在文革时期,卦石的石头中的一块被成份好的袁姓和喻姓人以破四旧的名义做成了石料被卖往它乡;剩下另外一块还立在原来的地方。
游家在卦石村的三座“大夫第”全部被毁;
在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村委会将卦石下首的原为游家坟山的石乌龟山做成了采石场,到1990年代,石乌龟山石头被全部采完。
到2000年代,在文革中没有被破坏的正四品“朝议大夫”游登洙的墓几次被盗;
原游家的管家李氏(据称是李立三父亲)的墓多次被盗。
在株洲市芦淞区领导的关怀下,卦石村的卦石和乌石冲奇景的自然风光被重视,卦石村厚重的文化历史被重视和挖掘;
期待着在明、清、民国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经济和军事地位的卦石村,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朝中能重新焕发青春活力,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有理由相信:卦石的明天会更好!
第二篇:蓝宝石的历史与传说
蓝宝石的历史与传说
米莱珠宝 / 2014-01-06
蓝宝石的历史与传说
亚洲的330克拉星是自然历史国家博物馆的收藏中-芯片克拉克,礼貌史密森学会
传统上,蓝宝石象征着高贵,真理,真诚和忠诚。它的装饰皇室和神职人员的长袍几个世纪。其非凡的色彩,是其他蓝色宝石,黄玉,以坦桑石,是衡量的标准。
几个世纪以来,蓝宝石一直与皇室和浪漫有关。该协会在1981年加强,当英国的查尔斯王子给了一个蓝色的蓝宝石订婚戒指戴安娜斯宾塞。直到1997年她去世,戴安娜王妃,因为她知道,着迷,风靡了全世界。她的蓝宝石戒指帮的历史和神话故事联系起来的现代事件。
在古希腊和罗马,国王和王后被说服蓝宝石保护它们的主人嫉妒和伤害。在中世纪,神职人员穿着蓝色的蓝宝石,象征着天人合一,和普通人认为创业板吸引了天上的祝福。在其他时间和地点,人们灌输蓝宝石与电源,以防止贞洁,使敌人之间的和平,影响精神状态,并揭示神谕的秘密。
在民间传说,历史,艺术,以及消费意识,蓝宝石一直与蓝色有关。它的名字来自希腊字sappheiros,这可能提到的青金石。大多数珠宝的客户认为所有的蓝宝石是蓝色,而当宝石和珠宝的专业人士用“蓝宝石”独自一人,他们通常是指“蓝色蓝宝石”。
一个特殊的orangy粉红色蓝宝石的颜色被称为padparadscha,意思是“莲花”在僧伽罗语,说在斯里兰卡的语言。来自斯里兰卡的宝石最初唯一的标有此适销对路的名字。有没有告诉多少padparadschas已过筛的整个历史斯里兰卡河卵石。斯里兰卡人对那的传统被认为与他们国家的颜色有着特殊的感情。
第三篇:铜鼓石的传说
铜鼓石的传说
铜鼓打不响,金鸡飞上天。民间流传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千百年来,铜鼓之所以贫穷落后,是因为金鸡飞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由于铜鼓土地肥沃,这里的人民丰衣足食,过着幸福的生活,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也不知是哪一年,备兵使者晋人延论来到这里,看到县城东郊有一块巨石,大约八米高,呈圆柱形,就像一面铜鼓。就提笔写下了铜鼓石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每一个字大约有一尺多高。相传,铜鼓县名便由此而来。
很多年以后,一个叫许旌阳的人,手执宝剑追杀一条孽龙。他路过铜鼓石,听见石中有响声,以为孽龙藏在里面,就拔出宝剑,向巨石用力劈去。顿时,铜鼓石从中间裂开一条一尺多宽的缝。没发现孽龙,倒飞出了两只金鸡。据说,从此以后,铜鼓人民的生活慢慢地越来越贫困了。其实,这只是传说,真正使铜鼓人民走向贫困的是自然灾害与战乱,特别是日军的侵略和历代的内战,使铜鼓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明末隆庆年间,邓子龙将军领兵路过铜鼓石,看见巨石中间的裂缝犹如刀劈斧削,便挥笔写下了笔力遒劲的试剑二字,每个字大约有一米多高。铜鼓石从此又称为试剑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勤劳智慧的铜鼓人民依托大山的优势,开工厂,办企业,搞旅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又传说是金鸡飞回来了。
铜鼓石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铜鼓的兴衰荣辱。虽然石顶长满了杂草,石壁布满了青苔,但那几个朱红的大字依然清晰可见,它成了铜鼓的象征。
第四篇:风后历史传说故事
最早为风姓氏族伏羲和女娲的长子,名为风后,少典兄,是整个部族的风伯(相当于天文学家),因他代表伏羲女娲部族,故后世将风后和女娲混为一谈。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风后的传说故事,供大家参考。
一、风后基本介绍
风后,在古代中国传说中为黄帝的宰相。今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东门外社东村有一块“风后故里”的大碣石和“风神庙”,芮城风陵渡有其墓并以此为地名。说明风后确有其人,而且是运城故里。
相传黄帝做一梦,梦见一场罕见的大风,把大地上的尘垢刮得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清白的世界。黄帝惊醒后,自我圆梦,心里暗叹:“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边。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于是他食不甘味,寝难安席,到处留神察访,终于梦想成真,在海隅(运城市解州镇社东村)这个地方找到了风后,即拜为相。由于风后是黄帝的第一任宰相,故后人称他为“开辟首相”。风后发明的指南车以及所阵法天下无双,帮助黄帝统一中原(用经略,北清涿鹿,南平蚩尤,底定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最著名的[凤后八阵兵图]对我国古代的军事史、古代军论的形成和发展都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价值.风后八阵图(12)传说在“涿鹿之战”(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带),黄帝与蚩尤各自摆开了阵势,一时间,大风、大雨伴着大雾接踵而至。先是黄帝的大臣风后用指南车指引部脱离险境,接着黄帝之女女魃出阵,驱散风雨,用号角声、擂鼓声等扰乱兵,采取变化多端的战术,取得胜利,最后斩杀蚩尤,分解首,异地而葬。因此,这里被人命为解州,该村村民是蚩尤部族后代,所以命名为蚩尤村(现名为从善村)。
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记,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动心力耳目,节用水火财物”。足见风后对黄帝的帮助是多方面的。特别是黄帝与蚩尤大战中,风后立下赫赫战功,致使蚩尤闻风丧胆。因此黄帝在置列侯众官时,独擢风后为三公之首。
二、风后概述
风后,伏羲长子,《路史·国名记》:上世式国于风而为姓,故伏羲之后,有风后。又郑樵《通志·氏族略》:风氏姓也,伏羲氏之姓。黄帝臣三公之一也。
三公见本纪注明于天道,故使配上台,而职天官。《职官要录》云:以风后配上台。
初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于是依占而求之,得风后于海隅,登以为相,翼佐帝德以治民,裁割万方,画野分土,得小大之国万区,而神灵之封,隐于其中。
且善伏羲之道,因八卦设九宫,以安营垒,定万民之竁。蚩尤之灭,多出其徽猷。
帝在位久,喜天下戴己,乃放万机,舍宫寝,振辔访道,车辙半天下。爱民而不战,四方之盗,起而谋之,各随方色为号,边城日警。帝焦然叹曰:“朕之过淫矣。”爰命风后正军结垒,处山之军居高,水上之军就卑,近泽之军依水草,平陆之军择坦易,遂灭四盗,而定天下。当蚩尤既北也,风后复以轻兵,剿其余恶于辋谷。人赖其利,后世祀为金川之神。
同时大挠正甲子,探五行之情,而纳以五音。风后释其蕴义以致于用,而三命行矣。风后著有《握奇经》一卷,《风后》十三篇,图二卷,《孤虚》二十卷。
三、风后历史传说
谁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特别是指南针,至今还是世界航海上广泛运用的仪器之一。那么,最原始的指南针--指南车是谁第一个发明的呢?这个问题还得从5000年前黄帝大战蚩尤的时候说起。
中国神话传说中黄帝和蚩尤作战三年,进行了72次交锋,都未能取得胜利。在一次大战中,蚩尤在眼看就要失败的时候,请来风伯雨师,呼风唤雨,给黄帝军队的进攻造成困难。黄帝也急忙请来天上一位名叫旱魃的女神,施展法术,制止了风雨,才使得军队得以继续前进。这时诡计多端的蚩尤又放出大雾,霎时四野弥漫,使黄帝的军队迷失前进的方向。黄帝十分着急,只好命令军队停止前进,原地不动。并马上召集大臣们商讨对策。应龙、常先、大鸿、力牧等大臣都到齐了,唯独不见风后。有人怀疑风后是不是被蚩尤杀害了。黄帝立即派人四下寻找,可是找了很长时间,仍不见风后的踪影,黄帝只好亲自去找。当黄帝来到战场上时,只见风后独自一人在战车上睡觉。黄帝生气地说:“什么时候了,你怎么在这里睡觉?”风后慢腾腾地坐起来说:“我哪里是在睡觉,我是正在想办法。”接着,他用手向天上一指,对黄帝说:“你看,为什么天上的北斗星,斗转而柄不转呢?臣听人说过,伯高在采石炼铜的过程中,发现过一种磁石,能将铁吸住。我们能不能根据北斗星的原理,制造一种会指方向的东西,有了这种东西就不怕迷失方向了。”黄帝一听笑着说:“原来你躺在这里就是想的这个。”黄帝把风后的这个想法告诉众臣,大家议论了一番,都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然后,就由风后设计,大家动手制作。经过几天几夜奋战,终于造出了一个能指引方向的仪器。风后把它安装在一辆战车上,车上安装了一个假人,伸手指着南方。风后告诉所有的军队:“打仗时一旦被大雾迷住,只要一看指南车上的假人指着什么方向,马上就可辨认出东南西北。”
从此,黄帝的军队再也不怕蚩尤的大雾了。人人勇敢善战,个个奋勇争先,终于战胜了蚩尤,把他一直追到涿鹿之野杀死。
黄帝打通了中原的道路,控制了黄河中游一带。不久,风后因年迈体弱,经常疾病缠身,黄帝为他寻了很多名医名药,都没有把他的病治好。在他死后,黄帝和大臣们都非常悲痛。
为了不忘风后的功绩,黄帝亲自为他选了一块坟地,把他埋葬在黄河以北的赵村。后世人又把赵村改名为“风后陵”,意思是,这是风后的陵墓。“风陵”也就是现在山西西南芮城县的“风陵渡。”
第五篇:关于舜历史传说故事
舜,中国上古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世尊为五帝之一,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舜 的传说故事,供大家参考。
一、舜基本介绍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以孝行闻名。后经四岳举荐,舜被尧立为为继承人。舜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尧未完成的盛业,后又整顿礼制,减轻刑罚,统一度量衡。传去世于南巡途中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今湖南永州市宁远县),谥号为舜。
二、舜概述
舜: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姚姓,名重华,建都于蒲阪(今山西永济)和帝丘(河南省濮阳市),为五帝之一,奉为华夏至圣。
《离娄下·第一章 》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范县在东夷、冀州和中原的交界地带)。”
《元和姓纂》载:“姚,生于姚墟,一说出生于诸冯,子孙以姚为氏。”
《新唐书·宰相世系》:“姚姓,虞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舜后胡公妫满封于陈,裔孙敬仲仕齐为田氏,其后居鲁,至田丰,王莽封为代眭侯,以奉舜后,子恢避莽乱,过江徙居吴郡,改姓为妫。五代孙敷,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
北宋景佑年间刊本:邵思著[3]《姓解》记载:“女生为姓,故姓之字多从女。虞舜生于姚,故因生地为姓,后世有以姚为氏。”
《古今姓氏书辩证》和《通志·氏族略》记载:“虞有两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故姚恢改姓为妫,而妫皓又改姓为姚,知姚与妫可通.......”
《尚书》云:“德自舜明。”《尚书·尧典》记,舜 “尧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
《史记·五帝本纪》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这里说的舜和虞帝,史称虞舜,又称舜帝、帝舜,姚姓,有虞氏,名重华,是上古五帝之一。
根据《尚书》、《史记》等有关典籍,虞舜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皆以德为先导,以和谐为依归,一生追求和合、和平、和谐,其和谐之道内涵十分丰富。
传其称号为有虞氏,姓妫氏姚,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因国名“虞”,故又称虞舜。他是帝颛顼的六世孙(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重华),自五世祖穷蝉起都是平民。帝舜从小受父亲瞽叟、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屡经磨难,仍和善相对,孝敬父母,爱护异母弟弟象,故深得百姓赞誉。舜生于姚墟(今河南濮阳范县濮城镇),渔猎于雷泽(今河南濮阳范县濮城镇东南),在黄河之滨烧制陶器,在顿丘(今河南濮阳清丰县)一带经商做生意。因品德高尚,在民间威望大。
他在历山(今山东鄄城,因黄河淤积而消失)耕田,当地人不再争田界,互相很谦让。人们都愿意靠近他居住,两三年即聚集成一个村落。当时部落联盟领袖帝尧年事已高,欲选继承人,四岳一致推举舜,于是,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九名男子侍奉于舜的左右,以观其德;又让舜职掌五典、管理百官、负责迎宾礼仪,以观其能。皆治,乃命舜摄行政务。
舜在当帝之前,四岳(四方部族首领)向帝尧推荐过舜,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另见舜文化、虞舜文化。五帝之一的舜因生在姚地,后世子孙便以居地为氏,称姚氏,世代相传,史称姚氏正宗。因而史称姚、虞、陈、胡、田为”妫汭五姓"。东汉在中央政府任尚书的妫皓也改回本族最早本姓的姚姓。
尧把帝位禅让给舜,二十八年后去世。舜选贤任能,举用“八恺”、“八元”等治理民事,放逐“四凶”,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尧未完成的盛业。传说他巡狩四方,整顿礼制,减轻刑罚。要求人民“行厚德,远佞人”,“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孝敬父母,和睦邻里。在其治理下,政教大行,八方宾服,四海咸颂舜功。《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传去世于南巡途中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今湖南永州市宁远县)。
“从夏开始,夏朝的世系非常清楚,十七个王。”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科学家专家组认为“夏是最早的王朝,但中国文明的起源远在其前。”
禹与舜不可分割,当一些人还捧着顾颉刚先生“考证”的“大虫”来质疑我国上古文明史时,岂知,在尧舜禹之前的2000-3000年,我国已经有了仰韶文化较大规模的城(如郑州的西山古城)。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多年这段时期里面(“这一段用历史传说来说大约就是尧舜那个时代”),古城已经很多。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古城林立;一些陶器、玉器上的符号“如果说和文字没有关系,恐怕就不好讲了”;中国也出现了礼仪性的大墓;出现了含锌的铜基合金和含铅的铜基合金,也就是出现了黄铜器和青铜器。“到夏代的时候,青铜器就普遍使用了。”上述四项,就是世界公认的“文明”的标志。
三、舜历史传说
舜帝陵庙遗址舜生在平阳西南数百里一个小小村落的农家中,他的体形有非常奇异的地方,他眼内瞳子都有两个,他的掌心纹路象个“褒”字,他脑球突出,眉骨隆起,头大而圆,面黑而方,口大可以容拳,龙颜面目角,取名叫舜,舜是一种花卉,他的号就叫华,排行老二,就叫仲华(与“中华”谐音)。可惜不久他母亲去世,他后母性情悍戾,尤其是他的弟弟象出生后,就更没有好日子过了。舜在家中常只能看着后母所生的三个儿女喝饱吃足,他只能枵腹而寝。然而不管后母如何待他,他总是笑脸相迎、谦谦如也。有一年冬天,气候大寒,舜身上还只穿两件单衣,瑟缩不堪,邻里秦老汉实在看不过去,出面干涉,并希望虞家能送舜去读书,但家中却坚持要舜放牛,好在教书先生善良,在秦老汉的帮助下,舜一边放牛一边学习,他从先生那里知道:一个人虽有聪明睿智之质,经天纬地之才,仁圣忠和之德,但是“学问”二字终究是不可少的。要求学问,必须读,要能读书,必先识字。他也悟出为人要诚实,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这年过了残冬,舜已经十六岁了,生得高大,俨如成人,从此开始艰辛的耕作,后母规定他一天到晚都必须劳作,连中餐也不准回去吃,有人问他,他答道:“农家以节俭为本,一日两餐足矣,何必三餐?”他渐渐得到当地人的敬重和称誉,但舜无缘无故被三次逐出家门。这其中日子虽然清苦,但舜却加紧学习,包括师事八岁的儿童蒲衣子。他从蒲衣子那里学到许多运动的道理,包括足的容宜重,手的容宜恭,目的容宜端,口的容宜止,声的容宜静,头的容宜直,气的容宜肃,立的容宜德,不偏不倚,无懈无情。
舜的道德修养越来越高,他多次耕作的历山地方人越聚越多,已由一个荒僻的地方,成了个大都会,但他却仍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在一日田间劳作时,他以鸟为例,信口而歌:“涉彼历山兮崔嵬,有鸟翔兮高飞。思父母兮历耕,日与月兮往如驰。父母远兮吾将安归?”歌罢,悲从中来,放声大哭,这年舜已经三十岁了,也就在这时尧帝已深知舜的为人,终于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出嫁前尧帝嘱咐两个女儿:“大凡为妻为妇之道,总以‘柔顺’二字为最重要。男子气性,刚强的多;女子气性,假使也刚起来,那就不好,夫妇之间不可能事事都能同心协力,遇到这种情况,为妻的总要见机退让。”完婚之后,舜带着两个妻子回见父母,想不到遭到父母的拒绝,而他那后母生的弟弟象见到两位嫂子的绝色姿容,竟起了不轨的心思。娥皇女英嫁给舜之后,过起了艰苦的生活。像念着两位嫂子的美貌,常乘舜不在家的时候找嫂子闲谈,希望用吊膀子的方法来勾引嫂子,娥皇女英是聪明人,但不敢得罪他,怕他在父母面前说舜的坏话,越是如此象便越是有心,竟觉得只有杀死舜,才可将嫂子抢到手。象通过母亲叫舜去修房子,去疏通井,然后放火烧屋,用泥土封井,妄图把舜烧死,把舜封在井中闷死。每次娥皇女英都通力合作把舜救了出来,舜总是不记前嫌。
在这一系列的事情中,尧对舜更加欣赏,终于尧把舜召到京城,开始委舜重任,舜大举推荐人才,舜于是“宾于四门,纳于大麓,烈火风雷不迷,虎狼腹蛇不害。”于是尧死后,舜即位为天子,定都于蒲阪。
舜勤政爱民,为加强中央与各地的联系,他规定各部落君长定期来蒲阪朝见天子一次,天子也照例前往全国各地巡狩一次,每次除了大臣随扈以外,娥皇女英都随行照顾他的起居,三人同行,恩爱非常,舜左右逢源,二女雨露均沾。这年盛夏来到洞庭湖,因天气太热,娥皇女英就留在洞庭湖中的君山,舜继续南巡。
这晚,女英忽然梦到了舜帝,不象个天子模样,坐着一辆瑶车,有霓施、羽盖拥护着,自天空降下来,对她说,自己已经不在人世,大家不要悲伤,人生在世,总有一日分散的。女英醒来,非常焦灼,惦念舜帝,急急告诉娥皇,娥皇口中虽说“妖梦是不足为凭,只怕你平日挂念极了,做的是心记梦,你放心吧。”但内心也十分焦灼。不久,果然传来了舜死在苍梧山的消息,还带来了舜帝给娥皇女英的遗嘱:“汝戒之哉!形莫若缘,情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劳。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听到噩耗,觉得一切希望都已不存在了,那么多年的艰苦奋斗,那么多年的恩爱相亲,都一去不复返了。娥皇女英浑身哆嗦,哭了好几回,身心受着火一般的煎熬。娥皇女英一天比一天悲伤,健康也受了损害,眼泪渐渐地哭干了,一滴一滴的鲜血从眼中流出来。这晚浓雾渐渐地把整个君山罩住,天空中闪电一道急过一道,云越积越厚,天空好象要倒扣下来,突然间狂风卷着暴雨呼啸而来,洞庭湖掀起层层巨浪,都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倒。娥皇女英一片至诚的思念、悲痛终于感动了上天,天神将她们流出的眼泪,流出的血泪都一点点收集起来,都把它们洒在洞庭湖君山的翠竹上。在这狂风暴雨中,娥皇女英突然间头脑是那样地清醒。突然间明白好象舜正在召唤着她们,两人都好好地修饰打扮了一番,就像是迎接远行归来的舜一样,携手投入洞庭湖中。顿时风停雨住,波澜不惊,君山上那丛丛翠竹都浸染上斑斑点点的泪迹,成了二妃对舜帝一片至情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