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政经验材料
遍 洒 甘 霖
这是一个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的灵动之地,这是一个被称为“北国山城”的雄峻之地,这是一个具有革命传统的红色之地,这是一个被誉为“中国中药、葡萄酒、人参、优质大米之乡”的富裕之地。
今天,是谁把这块神奇的土地经营得如此绚丽?是谁让这座城市运营得如此华彩?他们便是财政人!
立身当以学为先,上下同欲济沧海
长期以来,财政局党委十分注重加强学习、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将学习政治理论、方针政策、组织协调、决策指挥、领导艺术、科学管理等知识,作为每一位领导班子成员自身建设的重大课题,努力做到“学中干,干中学”,不断提高驾驭财政工作的本领。政治生活正常化,民主生活规范化,工作决策科学化,业已成为党政班子成员的共识。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作为从政格言,把廉政勤政作为开展工作的前提,不断增强班子合力和干部职工向心力,进一步发挥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几年来,通化市财政局蝉联省预算管理先进单位、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2005年,局领导班子被市政府评为优秀领导班子,局党委被市委评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行风建设工作荣获省先进单位。
与时俱进齐开拓 留得肝胆照昆仑
时代在前进,思想工作也必须紧紧跟上,财政局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治队先治思想的工作思路,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把服务作为为民理财的主旋律”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局十一个基层党支部的125名党员全部参加,受教育面为100 %,教育活动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为100%。
认真抓好经常性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完成财政各项目标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载体,党委和班子成员带头公开承诺示廉,科级干部明确了加强廉政建设承诺内容,认真做好行风建设和整治软环境工作。
推进财政部门信息化建设,建立与省厅专网连接网络平台,提高理财工作科技含量和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根据当地财政经济形势和财政重点工作目标,确定22个重点课题进行调研、探讨、交流。推进依法行政,实行政务公开,抓好财政法制建设和财政“四五”普法规划落实。密切联系群众,创新优质服务,积极开展“心系百姓、温暖人心”和“树形象、比贡献、做先锋”主题教育,树立财政部门的崭新形象。
换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通化 由于政策因素和市场变化影响,财政长期处于增收乏力、刚性支出不断增加的矛盾运行之中,2005年是组织财政收入最难、刚性增支最多的一年,全局职工克服多种困难,确保民收支任务的完成。加强组织调度,财政收入保持一定增长。认真履行财政部门组织收入职责,强化收入任务落实,制定均衡缴库目标责任,继续实行“三挂钩”政策。积极配合税收征管部门牢固把握财政增收和均衡缴库工作中心,通过加强调度、通报,准确、客观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找各项减收因素症结所在,提出建设性应对措施意见,增强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实现了财政收入保持一定增幅的目标。2005年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24.03亿元,比2004年增长20.0%。
硬化预算约束,保障重点支出需要。按照以收定支、量财办事和“保工资、保稳定、保运转”的要求,大力调整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积极筹措、调度资金,强化保障工资发放的各项措施,确保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工资正常发放。筹措补偿金3.2亿元,重点抓好社保并轨试点工作,解决好因改制起步早而遗留下来的职工国有身份转变等问题,解除下岗职工劳动关系6.3万名。多渠道筹措资金5.8亿元,确保社会保障等社会稳定性支出,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积极支持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确定了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为实现超常规发展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认真落实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各项税收扶持政策,增强企业的自主投资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的投入,组建市级“软贷款”平台融资6.4亿元,推进了投资拉动和重点项目建设。对具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予以重点扶持,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全民创业”12条具体措施,提高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推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做好通钢、铁路分离办社会职能移交工作,为国企攻坚任务顺利完成提供“助力器”。着力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加强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支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全面完成粮食直补、粮食风险基金、外国贷款等财政监管工作。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抓好项目前期准备和项目申报,调动农民群众发展林业生态经济的积极性。以粮食购销市场化为目标,确保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富余人员分流按时完成。进一步加大乡镇财政扶贫力度,深入县(市、区)指导、督促制定“乡财县管”实施方案,在部分乡镇进行试点。加强财政保障力度,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积极争取中央国债和基本建设项目,依法保障教育投入,支持做好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在做好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定额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保证了公检法司和行政机关正常运转需要。同时,对科技、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经费投入明显增长。
深化财政改革,夯实财政财务管理。以改革为动力,继续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开展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取得新进展;政府采购规模逐步扩大;非税收入管理得到加强;帮助县级财政人员与省财政厅搞好对口衔接、理顺关系,实现了“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平稳过渡。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扩权强县的要求,在全省率先将国有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社会集团购买专控商品等7项行政权限和非行政权限一次性放给县级财政管理。开展调查研究,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认真落实人大议案,加强公益性专项资金管理。努力抓好全市调整工资测算工作。针对市政府主要领导需要深入了解、掌握财政情况的实际,从全局中心工作出发,结合预算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为市领导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等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此外,进一步夯实基础管理,提高财政工作质量和水平。规范财政资金拨付制度,修改完善了《通化市财政局内部稽核办法》,加强对内部科室及局属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工作。
加强会计人员管理,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加强预算内外收支旬、月报编报工作,为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政策,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真实依据。
强化财政监管,规范财经运行秩序。积极开展财政监督检查,维护财经纪律严肃性,保障财政资金运行安全。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化解地方财政风险。完成了全市政府性债务调查统计和上报工作。加强政府主权外债管理,加大财政部门对贷款的全过程管理力度,在做好在建项目的提款报账和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督促项目单位认真履行转贷协议偿还贷款本息。加强财政对工程预决算监管力度,成立工程预决算审查科,对全市1998年以来政府性工程预决算进行全面摸底调查。
在全市,有3位艺术家列入“中国十大民间剪纸大师”行列;财政人正用他们的艺术之手打造出一座初具规模的医药城、食品城、冶金建材城。曾有一群革命的先贤在这块土地上用鲜血留下一个美丽的梦;财政人正用汗水让这个梦走向腾飞,走向辉煌。
第二篇:财政普法经验材料(定稿)
抓实“五个环节” 推进依法行政
——侯马市财政局“五五”普法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五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理规划目标,把加强普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作为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实安排部署、学习教育、建章立制、宣传咨询、依法治理“五个环节”,推进依法行政,有力地促进了财政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全系统营造了学法、用法、依法理财的良好环境,树立了财政部门依法治理的新形象。先后被授予“临汾市依法治理示范单位”、“山西省依法治理示范单位”荣誉称号。今年6月,在临汾市司法局和省财政厅普法检查组的考核验收中,我局依法治理工作再次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精心部署,狠抓落实,形成良好机制
“五五”普法规划自2006年开始实施以来,我们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召开领导班子专题会议,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部门工作实际,研究部署普法工作,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精心安排,狠抓落实,努力做到了“五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五五”普法依法治理领导组,由局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班子成员协调配合,各科室、中心(局)负责人共同参
与。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抽调法律素养高、工作责任心强的干部职工对普法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自上而下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推进监督机制。二是安排部署到位。根据省财政厅《山西省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要求,制定了《侯马市财政局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出台了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及2010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安排意见。无论是在年初的工作安排会上,还是在日常的工作会议上,都坚持对普法工作反复强调,对依法治理做到早部署、早安排、早动手、早落实。三是职责分工到位。为确保普法工作能够扎实深入地开展,我们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议,专项研究部署,制定措施办法,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规定:分管领导为普法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科室中心(局)一把手为普法工作具体责任人。要求分管领导每年召开所分管单位普法工作专题研讨会议不少于4次,各科室中心(局)每年组织或参加普法活动、开展普法专题讨论交流不少于12次,从而使干部职工自觉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廉洁勤政、高效服务。四是监督考核到位。将普法工作纳入全年目标责任制管理,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检查考核结果作为对各科室、中心(局)年终奖惩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并在每年年底对普法工作进行总结,查缺补漏,不漏死角,不留盲点,从而加快了我局依法治理的进程。五是经费保障到位。购买大量普法书籍、光盘资料,建立了廉政活动室,配备了电视、DVD等财政法律法规教育教学器材,统一征订了全国“五五”普
法干部读本和财政普法读本,达到了人手一册。同时,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全市的普法工作,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对依法治市工作经费和普法宣传、学习培训、场所布置、版面制作、音像资料等经费做到了优先安排,足额保证。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建设特色文化
加强普法建设,推进依法治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养成人人自觉遵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良好习惯,为依法治国思想的贯彻落实奠定扎实的基础。几年来,我们坚持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和学习培训不放松,开展了“四个加强”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法律素养。一是加强依法治理特色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是坚持依法理财的前提。自2004年我局提出“以人格的力量影响人,以严谨的作风带动人,以旺盛的斗志激发人,以扎实的工作说服人”和“以人品为人,以真诚待人,以宽厚处人,以正气赢人”的依法治理特色局文化以来,先后提出了树立“五大情怀”、打造“五正气”机关,即:树立“大胸襟、大度量、大公正、大智慧、大作为”的情怀,努力打造“讲团结的正气、讲敬业的正气、讲发展的正气、讲服务的正气、讲做人的正气”的财政机关。并在全局推行“小善必录,大善必奖”的新举措,要求班子成员“对待工作要有激情,谋划工作要有思路,安排工作要有板眼,落实工作要有力度”;中层干部要“多协作而不推诿,多支持而不旁观,多沟
通而不设防,多理解而不埋怨”;窗口单位工作人员要“热爱职守尽忠心,聚精会神能专心,一丝不苟比细心,殚精竭虑勤用心”;全体干部职工要“勤于吸收新信息,敏于感悟新思想,勇于确立新观念,敢于进行新探索”。随着依法治理特色局文化建设的深入,财政干部队伍管理在以人管人向制度管人转变的基础上,逐步达到了自我自觉管理提高的新境界,为依法治理的深入开展打好了思想基础。二是加强普法知识辅导讲课。多年来,我们坚持每年都安排领导班子成员定期为干部职工辅导讲解财政法律法规,从2010年起,我们又安排每个科室中心(局)的负责人轮流为干部职工讲解本科室工作职责、业务操作流程和法律依据,使干部职工了解熟悉每个科室工作特点及执行的财经法律法规,提高了财政整体依法治理水平。三是加强普法学习交流活动的开展。建立财政法制学习园地,开展经常性法制教育,举办了“法律知识进单位、进家庭”、“讲普法故事”等活动,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尤其是“法律知识进单位、进家庭”活动的开展,极大提高了干部职工自身及家庭成员的法律素养,使财政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得到了深一层次的开展。四是加强财经法律知识专题集中培训。在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全市每年统一举办的法制培训考试的同时,我们坚持每年对全体财政干部进行法律知识集中培训,如:2007年,邀请省财经大学和财税专科学校的专家对全系统干部职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财政法规、提高依法行政效能专题培训。2008年,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了临汾市财政局在侯马举办的为期一周的“落
实科学发展观与强化财政职能”培训。2009年,我们邀请临汾市财政局的6位业务科长,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了为期3天的培训。通过组织干部职工参加高一层次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干部职工对财经法律法规的认识理解程度和依法行政水平。
建章立制,规范程序,健全制度保障
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推进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的有力保证。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搞好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健全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推进了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2006年10月,“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在“四五”普法的基础上,按照“五五”普法的要求,结合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实际,实施了“三个健全”举措,即从普法建设、规范管理、安全保密三个方面,对依法治理的相关制度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一是健全完善了财政普法建设制度。健全了财政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定期会议、工作汇报、工作督查、普法联络员等制度;完善了领导干部法制讲座、中心组集中学法、重大决策法律咨询审核及任前法律知识培训考核等制度;建立健全了财政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和财政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监督、执法过错追究制及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制度等。同时建立了财政绩效评价考核制度,推进财政绩效评价工作,从而进一步规范了干部职工的执法行为,为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健全完善了财政规范管理制度。
按照全面推进规范化服务型财政机关建设的要求,把规范化服务型建设作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重要环节,在全系统深入推行“首问责任制”、“二次终结制”等措施,修订了岗位责任制、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行政不作为和过错责任追究制等10项制度。今年,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我们深入开展了权力搜索工作,进一步完善了领导班子及各科室中心工作职责、业务流程等,提高了规范化管理的水平。三是健全完善了财政安全保密制度。以政府信息公开网建设和“金财”工程建设为基础,先后健全了学习制度、请销假制度、公文处理制度、信访接待制度等38项基本制度,出台了《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计算机信息网络保密管理规定》等9项规章制度。对这些制度和财政工作中不涉及国家机密的政策法规、资金分配、行政处罚、办事标准、业务流程、处理结果等全部公开,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目前,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已全面展开,先后在侯马政府门户网发布信息150条。
广泛宣传,开展活动,营造浓厚氛围
为确保“五五”普法工作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在全局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五项活动”,通过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努力营造法治氛围,以普法主题活动,增强了干部职工执政必为民、理财要依法、廉洁须自律、善政有才能的意识,促进财政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一是开展“两个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对全体干部职工和乡(办)财政所工作人员进行财政资金安全和干
78910-
第三篇: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经验材料
解决“三农”问题是今后一段时期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县农业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小,市场适应能力差,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加上我县财政经济总量小,对“三农”发展的支持能力有限。为保证整合资金实效,**县在整合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过程中,确定除直接发放给农民的良种补贴、综合直补资金、退耕还林及救灾救济资金外,其余所有资金全部纳入整合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组织保障到位。
为使我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能顺利开展,我县涉农部门高度重视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不断完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并按照“政府领导、财政牵头、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积极建立和健全我县县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机制。一是明确部门分工。项目的管理、组织实施、检查验收等工作均由主管部门根据行业分工,分别牵头具体负责;项目资金的申请、拨付、报帐及监督等管理工作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二是落实整合措施。第一,完善现行支农资金管理制度。结合“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年”活动,县财政局按照资金分配规范、资金使用有效、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要求,对现行支农资金使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避免互相矛盾抵触和彼此交叉重叠。第二,清理现有专项资金。按照“并、转、停、整”的原则,对现有专项资金认真进行评估论证和清理。第三,建立有利于支农资金整合的预算分配机制。第四,建立健全支农资金的管理监督机制,采取得力措施,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第五,建立支农资金整合协调工作机制,形成在同一项目区资金的统一、协调互补和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口管理的“统分”结合的工作联系制度。
(二)着力创新财政支农机制。
一是努力增加资金投入。用足用好省、州帮扶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积极上报各类投资项目,争取得到上级更多的资金投入。二是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以主导产业或重点建设项目为资金整合平台,整合各类支农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建立规范高效的政府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切实发挥支农资金的整体效益,使财政在支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发动群众捐资投劳,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四是挂点联系,结对帮扶。在明确我县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前提下,为进一步整合社会力量,发挥部门优势,齐心协力建设新农村,县五班子领导分别挂点联系全县各乡镇新农村建设,并选择了68个县级部门做为全县新农村试点村的县级挂点联系部门,落实工作职责,督促、指导、帮助挂点联系乡镇、村委会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了帮扶激励机制。各级挂点联系部门通过争取政策、资金扶助、无偿服务、免费宣传等不同方式,力所能及的对新农村试点建设给予帮扶,确保了我县几年来新农村建设试点和县、乡、村新农村试点的顺利开展。
(三)明确原则,资金使用到位。
在整合支农资金项目选择环节上,一是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依据我县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规划,确定1-2个主导优势产业项目,以项目发展规划来确定整合资金的实施计划和工作重点。二是先易后难、稳步推进。采取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实施的方法,分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完善机制,逐步扩大整合范围。三是改变过去只为争取上级财政投入才进行的消极整合,通过充分理解整合的重要现实意义,从自身找准资金整合的突破点,以实在的项目成效、可行的体制机制措施、完善的成功经验来争取省州更大支持。
我县财政整合试点资金集中重点支持了两类项目建设: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支持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当地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集中资金、突出重点,认真做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利工程岁修工作,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四)突出平台,资金监管到位。
一是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采取直接统筹和衔接统筹相结合,纵向通过县、乡、村三级共建,横向要求各部门同心协力,集中全力抓好51个新农村建设,给每个自然村的支持资金达到至少15万元以上。
二是以农业产业发展为平台,归并整合产业发展资金和零散资金。我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低,质量不优,品牌不响,竞争力不强,产品有特色而没有优势,产业有优势而没有规模。近年来,由财政部门牵头,联合农口部门,以优势产业为抓手,整合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林业产业化项目资金。
三是以农业生产发展基础设施为平台,集中整合资金,解决农村水利设施问题。
按照上述三种模式,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使用整合资金,形成一种左右联合、上下联动的支农资金整合态势。针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广、涉及部门多的特点,我县根据项目属性,要求整合试点实施的计划项目,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
离魂记 黄巾力士 未来军医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一领导下,由县财政部门会同各农口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我县各部门注重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定期督促检查试点县整合资金的使用情况,建立一种及时向省州财政反馈资金整合进展情况的制度。在项目管理上,一是完善项目立项机制,规范项目立项行为;二是强化约束机制,实行工程招标制、物资集中采购制和资金报账制;三是完善监督机制,实行管理责任制、工程监理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制和监督跟踪制、监督抽查制;四是建立全县支农专项项目库,对各地整合的优势产业项目统一进入项目库进行管理。
二、整合支农项目资金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产业培植初显成效,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围绕先进生产进农家,结合全县资源分布和区位状况,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继续着力抓好粮、烟、畜、核桃、蚕桑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坝区、半山区优质粮烟经济带、蚕桑产业经济带,山区核桃、板栗林果特色产业经济带,建设优质粮烟、核桃、蚕桑、养殖专业村,一村多业,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农村经济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民产业增收,带动了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二)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通过整合水利、林业、交通、农业、扶贫等项目,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加强了农业和农村水、电、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通过村间道路硬化、文化活动室建设、架水、改厕等项目实施,使贫困村脏、乱、差面貌得到有效整治,村社面貌焕然一新,贫困人口素质得到提高,精神面貌有了明显转变,崇尚科学、文明进步、勤劳致富已成为群众追求的时代新风尚。农民学科技,比致富的风气越来越浓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根深蒂固的“等、靠、要”思想已被“宁可苦干,决不苦熬”的坚强信念所代替,封闭自守,小满即安的小农意识已变为主动开拓市场,加快发展的自觉行动。
(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文化活动得到丰富。
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积极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突出村文化室、文化活动场地建设,完善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强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强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全县大力开展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把扶贫济困同五个好目标结合一起配套抓,有力地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既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真正践行了“三个代表”,又有效提高了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解决温饱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巩固了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核心和作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各种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四)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深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提高党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本领。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引导农民自主开展新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形成了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建设新农村的良好局面。
(五)促进了多元化农业投入机制的形成我县在整合支农资金试点中,明确“政府补助、补贴为辅,农民自筹、投劳为主”,通过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机制,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引导、鼓励和激发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共建共享新农村的热情,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项目实施以来,农民自筹及投劳折资5000多万元。
(六)有效整合各个职能部门的支农力量
按照“围绕项目建产业、围绕产业建基地”的原则,以项目、产业或区域规划来设计项目、争取资金,努力实现建设项目集中、建设地点集中、资金投向集中的要求,以项目整合带动资金整合。对县发改委、交通局、财政局农开办、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畜牧局、扶贫办、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实施的项目和计划申报的涉农项目进行统一清理,由财政部门进行归类汇总,纳入支农资金整合项目范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项目实施主体不变,由县级有关部门和项目实施乡镇相互配合,负责搞好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督促工程建设单位严格按项目计划进行施工,做好项目的监督管理和检查验收工作。同时,将项目的争取和实施纳入目标考核,并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适度解决部门工作经费。
(七)在整合支农资金过程中完善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制度
**县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把阳光操作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在整合支农资金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完善项目公示制,规范公示的组织、范围、内容、形式和公示反馈情况的处理,广泛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完善项目招投标制;完善项目监理制,细化监理范围及内容、监理合同与监理程序、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的权利与义务,发动项目区群众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完善竣工工程管护制度,工程竣工后,乡镇和村社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管护资金和管护人员,对工程设施实施管护。
离魂记 黄巾力士 未来军医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经验作法
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经验作法
问“企”那得兴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2月16日,“首届箱包皮具节”隆重开幕,“玻璃灯饰城”奠基仪式隆重举行。这是我县实施“返乡创业”工程同“决战俩区”有效融合,打造“产业兴干”的有力举措,也是我县财政部门牢固树立“三财之道,生财为本”的理财观念,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带动
效应,促进企业发展,做大做优财政蛋糕的有效途径。1—11月我县规模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64亿元,营业收入53.18亿元,利润总额2.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3%、7.7%、2.4%;12月16日财政收入完成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提前15天完成全年财政总收入任务,取得明显的成效。
一、打造产业平台。我县利用本地优势产业和资源,以“返乡创业”促进“全民创业”,以产业招商促进城镇建设,实施产业聚集,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经济效益,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失时机地推进“一园三区六城”建设,打造盐化、机电、粮油、箱包、塑编、玻璃产业高地;拓展林产、生猪产业领域,实行种养加工一体化,贸工农相结合的模式,专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运作。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完善配套服务,筑巢引凤。今年我县园区基础设施投入4.4(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2亿元,增长37.9%,引进5000万项目12个,引资达16亿元。园区企业达到200户,增长13%,上缴税收3.19亿元。兰太化工、江西碱业、正帮集团等重大投资项目相继开工,有力地推动了县域发展和壮大。
二、搭建融资平台。我县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担保资金放大倍数,同浦发银行签订“政保银企”合作框架协议,吸引银行信贷资金7800万元支持我县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化危为机,实现我县工业企业逆势飞扬。7月份我县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整合,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搭建投融资担保平台,通过引导性、开发性、基础性的投入,支持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骨干企业裂变式扩张。财政筹资2.5亿元加大盐化城基础设施投入,招大引强,减轻企业税费,支持有信誉、有市场、有订单、有效益的税源型、成长型、就业型工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帮助企业解决担保难、贷款难、融资难问题。构建财务会计报表体系,面向园区企业,健全资产财务信息,以主要财务指标快报、财务会计报表决算,规范企业财务行为,通过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提供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建立公开、透明的财务会计报表服务体系,为报表使用者服务。
三、设立专项资金。为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特,自始,我县财政预算安排100万元建立科技创新基金,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赣新砂轮厂的珩磨刀具获得7项国家专利,晶艺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的玻璃融化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获得今年国家节能奖励资金815万元;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今年财政挤出100万元,支持中小企业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优化投资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节能降效。吸引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47万元,用于吉盛玻璃厂技术改造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发展;完善外贸奖励资金,鼓励我县外向型经济发展壮大。预计我县出口创汇超万美元,外贸奖励资金达100万元。
四、兑现退税政策。为减轻企业负担,我县遵照《关于减轻成长型、就业型困难企业税费负担若干政策意见》的精神和有关政策,热忱帮助企业办理再生资源退税。1—11月金龙铜业公司实现税收2.5亿元,上缴税金2.03亿元,退税1.4亿元,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充分利用税收杠杆等积极财政政策,促进企业攻坚克难,调优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五篇:财政系统学习启东经验心得体会
财政系统学习启东经验心得体会
创新财源建设思路 壮大县级财政蛋糕
通过学习xx经验,本人受益匪浅。xx县从1996年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县、经济穷县和财政弱县,发展到2012年GDP达到500.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48.79亿元的经济强县、财政大县、全国百强县,他们的经验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敢于梦想、敢于创新、敢于争先、敢于负责、敢于落实”的“五敢”精神和“先干不争论、先试后评论、先有后规范、先改后完善”大刀阔斧推进各项改革的创新举措。
二是在城市建设上树立“三高三化三精”的理念。规划设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建设施工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工艺化,管理经营上坚持精心精细精品。特别是从主次干道到居民小区,“一路一景、一街一景、一区一景”,大到整个县城的绿色规划,小到一条道路树种的选择、绿化苗木的高低搭配以及与周边建筑风格的和谐统一。
三是工业发展上牢固树立“只有工业领先才是真正领先”的理念,集中全县政治、经济、人才、信息、社会等各类资源突破工业发展。
四是招商引资上历经了一个从“全民招商”到专业招商、招大引强的跨越历程。这个跨越主要得益于有一支强有力的专业招商队伍和xx人的“个性化、零距离”的服务理念,比如以“投资商有原籍地命名”的举措。还有一个就是从“客商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的“被动式”服务,转变为“项目帮办制”服务。
五是“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的工作总体定位和牢固树立“干不到一流就是失职、争不到第一就是失败”的工作理念。以及“责任比能力更重要”的责任文化理念。
六是教育卫生发展机制创新上,走社会办教、办卫的新路子,把政府投入从教育和卫生领域逐步“替代”和“置换”出来。
七是金融运行体制创新上,加强金融业发展的统筹和服务,成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等,建立了覆盖城乡的金融网络,破解政府投融资难题。
八是工作落实机制创新上,坚持少开会、开短会,讲短话、行短文,真正把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定了就干、干要快干、干必干成”的过硬作风以及“100%执行力”。
学习xx经验,关键在落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财源建设思路和机制,不断壮大县级财政蛋糕,促进全县经济后发赶超、跨越发展。
一、创新财源建设思路
(一)拓宽聚财视野,培植壮大财源。xx超常规发展的经验验证了“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财源活”这一事实。思南经济要发展,财政蛋糕要做大,发展工业经济是必经之路。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积极筹措资金扶持大企业,鼓励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政策范围内,取消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并对重点园区项目落地审批实行零收费,为企业减轻负担。另一方面,出台财税优惠政策,突出招大引大,大力支持引进创新龙头企业、行业领先企业;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积极推进城区整片区域开发改造,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发展城镇经济。此外,还要积极引进培育物流、旅游等三产项目,提高服务业税收比重,壮大服务业新兴财源。
(二)广辟增收渠道,深挖增收潜力。一是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管,加大对矿产资源补偿费、水资源费、排污费等有增收潜力的规费征管力度,确保足额征收。二是做好以地生财、以地聚财文章,认真研究政策,变资源为财源税源,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分配办法》,支持乡镇加快小城镇建设,增加财政收益。三是拓宽政府融资渠道,做大做实中天、五峰两个政府投融资平台,采取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开展融资活动。四是牢固树立“争就争第一”的理念,在资金和财力争取上下硬功夫。进一步完善《争取项目资金考核奖励办法》,严格兑现争取项目资金考核奖励政策,采取预借前期费用、加大单位备用金额度等方式,鼓励、帮助各级各部门主动加强同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把握上级政策导向和资金分配动向,充实完善对上争取项目库,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和项目扶持。同时创新服务理念,为各部门项目争取做好经费保障、项目编报、与上级部门对接的后勤服务工作。
(三)加强协调配合,强化综合治税。成立财源建设办公室,调度、协调、督促全县财源建设工作。一是完善财政、税务、国土、建设等部门企业信息共享机制,及时筛选有效涉税信息,堵塞收入漏洞。二是完善协税护税机制。各乡镇、部门积极配合税务部门,集中开展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专项清理行动。
二、创新财源建设机制
(一)创新投入机制,聚资培财源。一要创新硬件建设的投入方式。破除“挤牙膏”式投入,实行“经常性”投入。从每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增量税收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财源项目专用基金,用于调剂新建或续建财源项目的基础设施投入。破除“单项式”投入,优化“整合式”投入。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把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等资金整合使用,集中优势财力,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提高投入效益。二要创新财源项目的投入方式。要着力培养财源项目的造血功能。支持方式上由输血式投入向造血式投入转变,支持对象上由重点企业向国家鼓励的产业延伸,以破除部分企业对政府优惠政策和财政扶持的过度依赖。三要创新招商费用的投入方式。在财力许可的前提下,加大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经费和奖励资金的预算额度,以调动各级各部门抓财源建设的积极性。
(二)创新激励机制,奖励增财源。对财源建设实行激励办法,但同时要严格奖励的享受条件。一要建立奖励基金。每年可以从新引进投产财源项目的县级增量税收中计提一定比例的财源建设奖励基金。一是用于奖励对财源建设贡献突出的乡镇、单位和个人,包括奖励重大项目的引进人,可按所引项目投产后新增税收的一定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二是用于激励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对财政和节能减排贡献突出的纳税大户,可按年入库税收额过千万、上亿元分类设置一定比例的奖励资金,或按年入库税收增幅排名奖励前3名或前5名的纳税大户。二要实行专项倾斜。一是予以补助倾斜。对技改创新和产能扩容实效突出的企业,可通过以奖代补、贴息、投资补助等方式予以倾斜。二是予以立项倾斜。鼓励县域企业申报国家、省、市项目,在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本级配套上予以倾斜。三是予以融资倾斜。通过优化担保融资平台,破解企业融资瓶颈。三要严格奖励条件。实行把财政增收与招商引资效果及节能减排指标结合起来的考核机制,硬化实绩奖励和增量奖励的享受条件。严格引资人享受奖励的条件,以引进项目的硬投资额度为参考设置奖励享受条件,硬投资额度越高享受奖励额越高,重奖硬投资额过亿元的大项目。严格享受奖励的依据,以企业完税后的税票为依据,从引资单位所引项目上缴增量税收县级留成部分的一定比例奖励给招商引资单位。改进对引资单位的经济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指标与财政贡献率及节能减排指标挂钩。
(三)创新监管机制,科学管财源。一要创新项目资金的监管方式。坚持按项目进度拨款、按工程质量和手续完善拨款。在财源建设资金管理上,破除一拨了之的做法。在监督入口上,将资金监督关口前移;在监督过程上,实行事前、事中、事后三监并举,做到全程覆盖;在监督结果上,注重情况反馈,跟踪问责问效。二要创新财政支出的控制方式。一是着力于“节流”生财。要科学编制预算,破除支出预算“只增不减”的思想,实行有保有压,按“三保”原则,压缩不合理支出,实现“节流”生财。二是着力于管理生财。按国家鼓励、限制和淘汰等不同的产业政策,着力破解以资金“投向、投量、投效”为核心的“三投”难题,以确保每笔资金都用在财源建设的“刀刃”上;着力优化以资金“分配、拨付和效果”为重点的“三管”机制,以破除资金分配的随意性和机械性,着力构建科学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实现管理生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