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原市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器研究
太原市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器研究
周玉萍
[摘 要] 太原市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是全国省会城市建立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孵化器,具有首创性,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一方面,它积极引导了各类社区社会组织的建立,使其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也协助政府完成一些社会公共服务,努力实现政府、群众和社区社会组织三者的有效沟通和互动;另一方面,它为初创期中小型社区民间公益组织,特别是草根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地、办公设备等方面的共享设施,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系统的培训和指导,推动了城市公益事业的发展,起着集聚太原市社区社会服务资源,推动社区社会服务创新的作用。[关键词]社会组织;孵化器;社区服务中心
[作者简介]周玉萍,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教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一、社会组织孵化器状况
2006年,恩派(NPI)公益组织首创社会组织孵化器的概念,并成功地在上海孵化出第一家社会组织,并先后在北京、深圳、成都、上海孵化出了社会组织后,上海、北京、深圳、四川、江苏等省市已经开展了社会组织孵化器试点运作,创建了适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组织孵化器。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深圳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四川省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江苏省爱德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太原市政府、太原市民政局受其启发,在管理上进行创新,于2011年8月8日月创立了“太原市社区社会服务组织”(参见太原市民政局[2011]094号“关于批准太原市社区社会服务组织成立的决定”文件)
太原市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是全国省会城市建立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孵化器,具有首创性,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一方面,它积极引导了各类社区社会组织的建立,使其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也协助政府完成一些社会公共服务,努力实现政府、群众和社区社会组织三者的有效沟通和互动;另一方面,它为初创期中小型社区民间公益组织,特别是草根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地、办公设备等方面的共享设施,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系统的培训和指导,推动了城市公益事业的发展,起着集聚太原市社区社会服务资源,推动社区社会服务创新的作用。
在全国各地的社会组织孵化器中,太原市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规模不算大,人员也不算多,但创造的业绩是非常卓著的。2012年7月,其孵化的十个项目顺利出壳,其中两个孵化项目“心灵你我他——心理健康援助计划”,“life—灾难(矿难)安抚支援计划”荣获由国家民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广东省政府等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实施类银奖,是山西唯一在此次大赛中获奖的项目[1]。获得这样的成绩与它从建立之初,管理就比较规范有关。太原市社区社会组织通过评审选择合适的社区社会组织入壳孵化,通过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服务,促使入壳的社区社会组织达到出壳标准,迁出孵化器,从而成功实现孵化器目标。对这样一个孵化器的解剖分析,能够使我们清晰地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孵化器的情况。
二、太原市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器的孵化方法
(一)社会组织的选择
自该孵化器成立的那天起,对于社会组织的选择就已经着手了。
首先,广泛宣传,招募民间草根组织入驻孵化器。当时提交申请的有13家,主要申请孵化的项目有:
心灵你我他——心理健康援助计划 关爱独居老人,守护天使计划; life—灾难(矿难)安抚支援计划; 扶贫济困,救助弱者项目——手羽创益坊; 绿色行者——清洁工程,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心理高危人群减压计划——生活调适工作室; 爱满龙城——流浪乞讨人员帮扶救助; 盲人帮扶援助计划 ——盲人电影院;
星儿回归——太原方舟社区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 问题家庭——太原市社区家庭危机干预中心; 心理高危人群减压计划——生活调适工作室; 青少年心理关怀工作室; 山西心怡心理咨询中心。
其次,在这些民间组织提交申请后,工作人员将收集到这些组织信息进行整理,然后实地考察、访问,并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组织的情况进行梳理。最后,召开专家评审会,对符合标准的组织进行最终的评估与审核。在太原市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太原市政府、太原市民政局集体参与下,孵化器最终从初步评估的13个草根组织中确定了6个,既太原方舟社区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山西心怡心理咨询中心、life—灾难(矿难)安抚支援计划等为主要孵化项目。
(二)入壳孵化
太原市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采用的孵化方法如下:
首先,为入壳孵化的社会组织提供场地并组织研讨。由于入壳的草根组织大都是未经注册、资金不足的中小型初创公益组织,所以,提供方便合适的办公场地是必要的。中心通常采用租赁的方式,尽量满足其办公需要。对于自身拥有场地的一些组织,如太原市方舟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则帮助其解决其他问题。为了扩大组织之间的交流,中心组织入壳的草根组织进行研讨,以交流彼此之间对于共同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式,以及组织自身如何自我成长等问题。
其次,给予小额资金扶助。太原市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除了从自身运营的现有资金中抽出一小部分提供给入壳孵化的草根组织之外,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帮助草根组织募集资金:第一种是通过对项目的宣传进行融资,中心负责策划电视台和报纸的宣传,以获得有实力的企业家的支持。如由太原方舟社区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开展的“星儿回归”项目、太原市社区家庭危机干预中心开展的“问题家庭辅导”项目、生活调试工作室开展的“心理压力释放计划”项目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一定支持;第二种是举办慈善晚会以募集资金,也称联合募捐。第三种是社区公益产品义卖,即由草根组织的成员进行一些手工制作,中心协助将作品卖掉,这种募资方式针对的只是特殊群体,如手羽创意坊项目中就有一些社区残障儿童,经过培训后,他们能够掌握一些手工制作技术,制造出产品,而中心对这些产品进行“义卖”以“扶贫济困,救助弱者”。第三,检查督促孵化组织。孵化器对入壳的社会组织还要进行孵化过程的监督。每两月召开1次研讨会,入壳孵化的组织向中心陈述近期的运营状况,包括取得的进展与遇到的困难。同时,中心会就组织存在的问题进行商讨并提出解决意见。
(三)孵化成功与迁出
入壳后的草根组织在孵化器的协助下逐渐步入正轨。经过一年的孵化过程,重点孵化的六个社会组织获得了运行的基本条件。目前,太原方舟社区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已经在办注册手续。心怡心理咨询中心已经正式注册为非营利组织,残疾人康复中心也已经在办注册手续。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入壳的组织已经满足到达公益组织应有的条件,达到入壳的目的。2012年7月,按照太原市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工作安排,第一批孵化项目已基本完成,孵化成功的草根组织基本在预期内成功迁出,出壳后,他们能够以独立的NGO形式继续发展壮大。
三、太原市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器的成功之处
在创立太原市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器之前,太原市民政局的领导人曾数次带队到全国各地的社会组织孵化器参观学习,借鉴吸收其他地区社会组织孵化器的运作方式,因此太原市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器也具有全国其他地区社会组织孵化器的共同特点。即,在一定程度上有政府背景,有着政府资金、人员的支持,同时是以民间组织的形式登记注册,独立运营的。除了这些共同的特点外,太原市社区社会组织还有如下自身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恰好是它的成功之处:
第一,面向社区,着力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太原市是一个能源重化工基地,太原市有许多大型企业社区,这些社区多数在建国初期就已经创立,社区人员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收入较低等,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比较大。面对这些社区,太原市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把关注的重点放到了扶持社区社会组织方面,如灾难矿难心理抚慰项目,就是针对太原市社区特点而扶持的项目,关爱独居老人,守护天使项目,家庭心理调适项目都是面向社区的。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成长恰好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部分,因为社区社会组织的的成长,为社区服务搭起了平台,整合了社区资源,实现了社区友爱关怀。
第二,与高校紧密联系,形成网络状的服务群体。太原市拥有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有四家,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将这四家高校与其周围的社区联动起来,形成服务点。为了快捷服务,还建立了社区社会组织专家QQ群。通过现代化的网络传递信息,把人力资源动员组织起来。山西省几所高校的社会工作教师、法学教师、心理学教师以及学生都参与到社区服务中去,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有什么活动通过“群”来发布消息,聚集志愿者。许多高校教师就是社区社会组织的义工,有的到社区做心理热线服务,有的带领学生参与各类项目等。高校的加入对于活动的开展起了很多的支持作用。第三,开设社区服务热线,及时提供服务。中心开通社区服务热线,8181890,任何社区居民有问题都可以拨打热线进行求助,而社区服务中心接到求助电话后,则联系各方面的专家进校辅导、服务,或心理咨询。此外,中心还建立公开网站(www.xiexiebang.com),通过网络与居民交流,解决居民问题,接受居民的问询和群众的监督。中心把举行的活动、开展的项目等按类别公开到网站上,便于居民了解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活动。
四、太原市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器遇到的问题
太原市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器运行一年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第一,资金支持不足。初步运转的资金由太原市政府财政拨出一部分,但只占总资金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资金来源于深圳市一家企业(不便透漏详情)。由于资金来源的渠道过于单一,只够日常运转,对于发展来说是不足的。民政部门鼓励中心募集资金,而对于中心来说,资金募集的难度很大。所以,中心一直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资金不足,直接导致了许多应当孵化的项目,由于基础太差,孵化难度大而搁浅。由于孵化器资金的局限,在孵化社会组织过程中,孵化器会选择具有一定规模,需要资金量不大,基本能够成型的组织进行孵化,这就缩小了对草根组织的选择范围,降低了孵化效果。
第二,社会组织孵化过程也存在着浮躁的作风,形式上的东西过多,而实际的东西过少,功利性过强。社会组织孵化器既然是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成立的,就成为了当地地方政府的政绩之一,因而也就沾染了重视外部形象,为孵化而孵化,不重视踏实工作的风气。太原市社区社会服务中心在获得各种各样的奖励的同时,工作人员的大量精力用来制作表格,报奖,而真正扎到社区进行调查的时间很少,对于真正处于弱势的草根组织的深入了解不够,因而扶助不多。孵化器更多地注重怎样尽快出孵化成果,而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谐方便。
五、对社会组织孵化器的发展几点建议 一叶知春,太原市社会组织孵化器的发展也昭示了全国社会组织孵化器发展蓬蓬勃勃的状态,同时也反映了全国社会组织孵化器中的一些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急需总结经验,相互交流。以太原市的社会组织孵化器来看,我认为中国的社会组织孵化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孵化器的建设政府应该承担更多的任务。社会组织的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组织从小大的发展需要得到政府政策方面的关怀和支持,而不单纯是民间的一种扶持。反观国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 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政府改革背景下有了长足发展。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有非政府组织存在, 活动范围遍及保健、教育、环保、妇女权益、儿童和老年护理等领域[2]。当前, 国外政府和社会对非政府组织管理呈现几大趋向:一是政府态度从谨慎趋于开放支持;二是登记制度从严格趋于宽松;三是税收优惠趋于完善和规范;四是管理从政府层面为向社会中介和政府管理并重;五是企业从消极应对趋于积极参与。国外的公益组织接受孵化的并不多,其原因正是由于政府管理的宽松,登记手续的简便,与资金门槛的低廉。这样才是真正地从政策上孵化社会组织。社会组织资金的困乏,需要有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的支持。反观国外,各国政府都会将部分公共产品委托给组织, 或向非政府组织购买服务。正因为有公共资金的支持, 非政府组织才能够发展。如英国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交给社区志愿者、工人合作社和其他社会团体承担;澳大利亚政府通过招标和签署合同的方式择优选择私营就业服务公司,各类非政府组织的就业服务机构及其他公共机构主办的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均加入职业网, 由职业网成员来承包政府付费的就业服务工作;日本政府将一些原本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 交予非政府组织去实施, 政府相应给予一定财政资助。政府扶助社区的组织措施之一是将各类社区公益委托给社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签订合作承包协定, 非政府组织依据政府规定服务质量和数量实施投标, 并按合同规定提供公共服务;与政府合伙提供公共服务[3]。
第二,成功的公益组织孵化器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并形成连锁效应,也就是“裂变”成为更多的组织。这是借鉴恩派的发展模式,恩派组织的“裂变”使得北京、深圳、成都都有了恩派的分支机构。“裂变”的发生,大抵是内生的动力,即组织的业务需求超过了自己的承载能力,或组织的扩容增大了管理和运营成本,或者为了突破地域的限制,且在裂变后所进行的服务不会自相竞争的前提下,公益组织内生出其他功能的平行组织。本土孵化器的裂变要困难得多,主要是法律上的限制,如《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都规定民办非企业和社会团体不得设立地域性的分支机构,如果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民办非企业(社会团体)也不允许注册。在这种情况下,恩派的裂变采取了一种变通的方法,那就是品牌加盟。恩派不仅拥有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的四家恩派办公室,还拥有一个有公募资质的上海公益事业公募基金会;同时,在基金会下设一个公益创投基金。另外还有一个企业法人:明善道咨询公司(CCiA0),它主要为企业CSR(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提供专业咨询。此外,他还和上海政府一起合作建设“上海社会创新孵化园”(凤巢),这将是一个NGO的公共空间。还有残疾人就业的示范项目,如残疾人餐厅、聋人工作室等。这样,在恩派的品牌下,共有8个法人代表。成功实现了“裂变”。其成功的经验可以为其他社会组织孵化器所借鉴。第三,孵化器自身要加强能力建设。摒弃当前社会浮躁的心态,真正扎到社会的基层,去凝练实力,造福一方。通过对社会组织的孵化,提升当地社会的和谐程度,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在这个过程中,孵化器的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专业调研人员的加入,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孵化器的能力建设,而孵化器能力提高,孵化效果才能够提高,才能够真正扶持大量的社会组织协助政府进行社会管理,最终形成“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第二篇:社区社会组织总结
社区社会组织工作
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是加强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改善民生、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区自治的重要保证。2011年,社区根据上级指示精神,不断发展壮大社会组织,共新成立备案社会组织23个,这些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和居民生活中影响日益明显、作用日益凸显。
一、目前现状
目前,我社区新备案的23个社会组织中,涉及社区管理、志愿服务、公益服务、文化体育、社区教育、养老助残、困难救助等诸多领域,初步形成自主发展、门类多样、不同层次、覆盖广泛、作用明显的社区社会组织体系。目前社区社会组织备案人员共计1400余人,其中党员100人,社团类组织的负责人多为居委会工作人员或一直关心社区建设的志愿者,这些社区社会组织大部分在社区活动室内开展服务活动。从活动开展情况看,上半年,社区提供开展服务10余次,参与活动的群众累计600余人。
二、主要问题
目前,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管理、改善民生、提供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提供社区服务、方便居民生活,参与社区管理、推进社区自治,组织文体娱乐、丰富居民生活,开展志愿服务、弘扬文明风尚,推动公益慈善、促进社区和谐,反映利益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社会和谐稳定和科学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尽管如此,社区社会组织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活动场地有限、资金扶持力度不足、自身发展能力较弱等。
三、发展趋势
社区将继续打造书画社等社区风采展示特色组织,发展直接服务于养老、助残、救助、文体活动等基层急需的社区社会组织,创新管理服务,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支持和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社区管理和社区自治,扩大社区民主参与渠道,使其真正成为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社区2011-5
第三篇: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社会组织和社区)提纲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作用研究”
课题调研提纲
(社会组织)
1、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分析;
2、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如何完善社会组织;
3、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4、社会管理创新对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带来哪些新要求、新挑战;
5、社会组织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遇到什么问题、困难;
6、今后,以党建创新推动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的主要工作思
路和对策;
7、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中党组织、党员在社
区管理创新中积极作用的对策、建议;
8、行业协会在党委政府指导下,在对所在行业进行管理过
程中,有什么新做法新成效;
9、社会中介组织在行业协会的指导、管理下,在为社会提
供服务方面有什么新做法新成效。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作用研究”
课题调研提纲
(社区)
1、对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基本评估;
2、社会管理创新对社区党组织带来哪些新要求、新挑战;
3、当前,社区社会管理创新遇到什么问题、困难;
4、今后,以党建创新推动社区管理创新的思考与建议对
策;
第四篇:中国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研究
中国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研究
[摘 要]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社区管理不断出现新的需求和问题,社区社会组织对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需求、发展社区自治和提高公民参与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取得不小的成绩,但仍然面临进一步发展的种种困境。美国社区非营利组织较为完善,业已成为社区服务和发展的主力军。借鉴美国社区非营利组织发展经验,为我国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寻求对策和建议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社区 中国社区 社会组织 美国社区 非营利组织
一、中国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历程与现状
“社区”是由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紧密、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共同体”。滕尼斯认为:“社区中社会关系是基于某种自然意愿,这种自然意愿存在于同一地方的人群之中,社区群体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彼此亲密无间、守望相助、疾病相抚,个体具有强烈的归属感。”费孝通认为:“社区是以认同的意愿、价值观念为基础的,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是社区成员之间合作的主要纽带,对其成员行为的控制通常依据传统、习惯或乡规民约”[1]。社区社会组织是指由社区组织或个人在社区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在社区范围内活动的、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民间自发组织。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第一,组织成员主要是本社区的居民;第二,活动区间通常只限于本社区范围内;第三,基于社区居民的内在需求建立起来,因此具有较强的活力;第四,组织成员进入和退出自由,组织相对松散[2]。
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历史相对短暂,其变化历程是与社区基层管理体制的变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1991年我国提出社区建设的思路,强调政府减少干预发展社区服务,增加居民社区参与逐步实现社区自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的背景下,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使命就是重新进行社会整合。因此,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社区建设浪潮,引发了城市社会关系深层次的变化,为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发育带来了契机。在社区社会组织发育的早期,政府在社区社会组织管理上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二是成立社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如2002年全国第一个社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在上海长寿路街道正式挂牌;2004年上海市市级民间组织服务中心成立;2005年初,北京市西城区成立了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并出台了《关于积极培育民间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若干意见(试行)》的文件。至此,我国政府开始积极培育、鼓励社区社会组织的发育与成长,并通过奖励、补贴或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社区社会组织,鼓励社区社会组织积极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出来的任务。
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社区社会组织越来越多,社区居民也开始根据自身需求自下而上地建立起各类社区社会组织。以北京市为例,社区社会组织2000年约有3000家、2009年有11683家、2011年有14895家,这主要归功于城市功能的深化和拓展以及北京市相对灵活的管理方式[3]。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时期,许多新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老龄化趋势加快、社会治安状况严峻,特别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社会生活需求日益丰富,从基本生活需求转向要求改善居住环境,从改善居住环境转向精神文化需求。要满足如此庞大的需求,仅仅依靠各级地方政府是远远不够的。社区社会组织在繁荣社区文化生活、弥补公共服务不足、提供便民服务、参与社区管理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总体而言,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发育不足,发挥能力有限,进一步发展存在种种困境。
二、中国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困境
(一)缺乏对社区社会组织作用的认识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激增与社会矛盾多发并存。社区社会组织作为发源于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由于其成长历史的短暂和现有规模、能力的弱小,其在提供公共服务和疏导社会矛盾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同。一种观点认为,其可有可无,“多之不多、无之不少”,倾向于任由社区社会组织自生自灭;一种观点认为,社区社会组织不过是新形势下社区管理的装饰品,并不能发挥主导作用,甚至因为多数社区社会组织不能正式登记;另一种观点倾向于将其定义为非法组织[4]。多数地方政府没有真正重视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忽视其在提供公共服务、缓解社会矛盾、加强社区自治、提高公民参与水平中可以发挥的巨大影响。社区居民缺乏参与社区生活的积极性,公益意识也尚未广泛形成,直接导致居民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参与热情不够,社区社会组织的参与人群往往就变成“老人团”,年轻人与上班族不愿意参与这些组织的活动。
(二)缺乏利于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社区社会组织面临合法化困境。2010年,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应松年教授认为,作为社会管理新兴主体的社会组织和自治组织的立法需要加强和完善。当前,我国实行的依然是《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8)和《基金会管理条例》(2004)。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这些法律已经不能适应实际需求,并导致诸多社会问题的发生,亟待制定国家层面上的专门法律。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为社会组织的创建设立了过高“门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实行“双重许可主义”,即社会组织的成立需要经过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双重审查和批准后才能够成立。这样的审批程序不仅使成立程序繁琐,而且两个部门在审查标准上可能会出现不同,许多社区社会组织很难找到主管部门,“社会组织须有业务主管单位批准”这一规定仍然束缚着此类组织登记成立,获得合法身份。二是对社区社会组织成立的活动资金和会员总数的要求过高。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10条第1、5项的规定,成立社会团体需要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50个)。全国性的社会团体需要10万元以上的活动资金,地方性的社会团体和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需要3万元以上的活动资金。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第8条第2项的规定,设立地方性公募基金会需要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的原始基金,设立非公募基金会需要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的原始基金,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5]。目前,我国多数社区社会组织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很难达到诸《条例》中关于活动资金和会员总数的要求,导致其无法得到合法身份。
(三)缺乏充足、稳定的活动经费
一般而言,社区社会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资助,但是目前来自各方面的资助有限,而且其支持重点可能随时转移。而服务于社区基层的社区社会组织对充足活动经费的需求相对较高,因此经费缺乏成为一个相当普遍和非常严峻问题,大多数的社区社会组织都面临由于资金来源渠道有限、创收能力弱而关闭的危险,这就严重制约了它们稳定、有序地成长和发展。
(四)缺乏足够的组织能力建设
社区社会组织大多处于自发的状态,社区内部社会组织的成立缺乏宏观规划,已成立的组织内部职责交叉,容易造成职能重叠、资源浪费。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关系不明,行政事务与社区管理事务交缠不清,政府存在干涉组织的日常运营和管理的情况。另外,社区社会组织内部管理无序,部分组织建立了章程,但大都不按章程办事,其法律上的合法化问题以及外部监督长期处于真空状态,使其在管理运行中存在诸多弊病。多数社区社会组织内部制度不健全,且运作欠规范,随意性很大,使得其社会公信度不足,难以有效地动员社会资源支持组织的发展。
(五)缺乏专业工作人员
社区社会组织工作人员能力较低,基础条件薄弱。我国专业社会工作人员的短缺,是影响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目前,工作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指导,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仅有工作的热情并不能保证将尚处于发展初期的社区社会组织真正运营好。另外,一些社区服务机构多是由政府投资或利用发行彩票募集的资金筹建的,然后移交给社区居委会管理和使用。一般依靠社区民间力量兴办的服务机构,大都是一些便民、利民的服务网点,专业性的社区社会组织数量较少,基础条件也很薄弱。
(六)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与内部自律
在外部监督方面,一方面有的社区社会组织将经营所得用于私益分配,具体运作情况鲜为人知,导致其社会公信力不足,难以有效地动员社会资源,资金募集困难重重;另一方面政府监管机关在组织成立时审批严格,而放松日常监管,成立时的许可和成立后的放任并行。在内部监督方面,少数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为了应付上级考核虚报工作,使上级无法准确得知下级的真实现状,监督工作更加无从谈起。很多的社区社会组织未建立起良好的自律运行机制,如组织章程、活动规范、财务制度等不正常,内部纠纷时有发生,缺乏持续发展的能力。
导致以上种种困境的深层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社区居民自治发育不足;二是社会组织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社区居民自治与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具有因果关联性。社区居民自治是社区居民在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按照社区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大家的事情大家办”的原则,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共同解决社区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方面的问题,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建立属于居民自己的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它是由社区组织或个人在社区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的、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民间自发组织。然而,如果社区自治管理变成行政化的管理,社区居民自治不能得到充分发育,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必然受到阻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主导推动的社区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如新型社区制基本建成,各项社区服务改善明显,形成了各种社区管理模式,但是由政府主导的社区建设行政色彩较浓,社区自治不能正常发育。主要表现在:社区管理职能行政化、社区管理人员公职化、社区工作方式机关化、社区运行机制行政化、社区权力行使集中化、社区建设政绩化等。因此,要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必须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社区管理去行政化。社区居民自治是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近20年来中国社会组织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社会组织数量不断增多,服务领域越来越广,内部治理结构逐步完善,部分地区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改革策略取得成效。但是社会组织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律环境上有三项主要行政《条例》亟需修订,《慈善法》应回应社会需求尽早出台,《社会组织总法》的制定应提上议事日程;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上,政府对社会组织管理失当,社会组织缺乏独立性;社会组织与企业的关系上,市场经济不健全,使得经济领域内社会组织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企业对社会组织的资助和支持不够;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上,志愿文化缺失,社会力量对社会组织的监督不够。另外,社会组织内部也存在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管理落后、缺乏服务理念和使命感等问题。
社区居民自治发育不全以及社会组织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是影响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原因。而美国社区非营利组织能够成为服务社区的主力军,恰好在这两个方面打下深厚的文化与制度基础。下面具体论述美国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特色以及对中国的借鉴。
三、中国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政策建议――以美国社区非营利组织为借鉴
(一)美国社区非营利组织发展状况
社区非营利组织是美国社区实现社区自治的重要载体,致力于表达居民的意愿和对社区居民开展服务。美国社区非营利组织从十八世纪开始出现,19世纪后逐步走向繁荣,已经适应于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自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公共机构曾一度成为全美在社区服务中的主导力量。但196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向贫困开战”战略的实施及政府财政方面的紧缩,联邦政府开始重视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服务和社区发展中的作用。非营利组织在联邦、州、城市、社区等各个层次间都建立了组织网络,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和社区发展项目。目前,社区非营利组织是美国社区发展的主力军,在大小社区活动的社区非营利组织达100万个左右。
由于美国社会群体的复杂性和居民需求的多样性,使得多种类别的社区非营利组织应运而生。主要包括四类:一是全国性的和州、县一级的社会团体在社区的分支机构,如较大的志愿者组织、慈善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这些组织与上级组织实际上没有隶属关系,独立开展活动。二是社区中的民间团体,包括综合性居民团体和各类群体性组织,此类团体数量最多。三是社区服务性设施的管理组织,负责社区服务设施的日常运营和维护工作。四是社区非营利组织,这类组织与上述三类组织职能有交叉,但其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才能成立。社区内的各类非营利组织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各自按照法律法规,代表不同群体的利益独立开展活动。
社区非营利组织在美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首先,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因此社区之间需要的服务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别,而政府提供的社区服务具有统一性和单一性的局限,很难为不同社区生活的人们所接受。因此,不少社区针对各社区不同的需求和问题,自发组织一些非营利机构,替代政府的服务机构,自行满足需求和解决问题,并愈来愈被人们所普遍接受,这是美国社区非营利组织产生的一个重要社会基础。其次,美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早,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的相对划分,使得一定区域内人们共同生活的社区理念也较早产生,由于从业场所和家庭功能的局限,使人们产生的一系列思想意愿的表达和生活上的问题,转变为对社区服务的普遍需求。再次,社区服务的内容涉及广泛且庞杂,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方式变得丰富多彩,单一靠政府管理机关来行使社区服务职能很难满足居民的需求,且会带来效率低下、成本增大等问题,因此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诉求,促使社区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并加快其发展。最后,美国公民社会历史长,发育程度较高,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强,有参与社区自治的热情和能力,这是社区非营利组织能够在美国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6]。
(二)中国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的对策
我国的社区社会组织在推动我国社区建设,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存在一系列困境,如对社区社会组织作用认识不足、法律法规不健全、活动经费缺乏、组织自身建设不足、专业人才欠缺、他律及自律机制不健全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尽管中美两国在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经济体系、社会结构等方面有很多不同,但我们还是能从美国发挥社区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建设方面作用的实践中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形成解决我国当前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困境的对策。
1.健全社区社会组织体系,积极开拓社区服务项目。目前,我国社区服务发展较快,特别是社区文化活动日趋丰富,但总体上还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如对老年人的服务还比较薄弱,青少年课后服务滞后、活动场所缺乏,家政服务项目需要增加和改进,社区安全感不强。社区服务的开拓和健全光靠居委会的努力是不够的,要建立代表不同群体利益和为不同群体服务的团体,把社区服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美国社区内,非营利组织正朝着建立一种无所不包的服务体系方向努力,涉及的服务范围十分宽广,力求使社区服务达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孤有所扶、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学有所教、需有所供”的全方位的新境界。特别是为社区老年人服务和老年人自我服务的组织及设施比较健全。
借鉴美国的经验,进一步开拓社区服务项目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注重建立为特殊群体服务的社区组织以及公益性服务设施的管理组织,如老年人协会、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协会、残疾人协会、扶贫济困性的团体等。特别是要通过这些组织为弱势群体开展服务,及时地反映他们的困难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要建立一些志愿者服务组织。一大批热心志愿者队伍的存在,是社区社会组织顺利开展活动及社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要从社区建设的要求出发,积极发展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队伍。大、中、小学校要建立社区服务档案,把学生的志愿服务作为好学生评选,甚至作为正常毕业的必备条件。三是要积极发展服务性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在美国,社区非营利组织在沟通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联系、拓展就业途径、缓解社会冲突方面起着重要的润滑剂作用。我国由于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不少社区服务内容还没有从政府工作中分离出来,一些社区服务项目与企业经营也没有作规范性的区别,因而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发育迟缓,机制不健全。为此,我们要从社区居民的需求出发,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优质服务为目标,积极倡导建设社区社会组织,既要满足社区居民生活的基本需要,又能帮助解决社区的就业问题,为社区居民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有更多时间从事其它工作。一些公益性设施应尽可能地由居民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自我管理[6]。
2.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政府要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条例,为社区社会组织的运行和监管提供制度依据,公正、合法地保障社区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使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规范化、制度化。借鉴美国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建立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法制保障,规范社区社会组织的设立,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有效运转。建议国家制订《社区工作条例》,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在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的性质、责任和权利的基础上,对社区社会组织的设立程序、职能、有关政策等作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规定。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条例,对社区社会组织在登记备案环节适度放宽,破除其尴尬的合法化困境,获得合法的组织身份。
在美国,强调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并不意味着政府放弃了对其的监督和管理,相反政府运用税收、民事法律、劳动政策等手段,不断地加强和改进对各类社区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监督。美国通过宽严有度、刚柔共济的具体举措,促使社区非营利组织发挥开创性和探索性作用,弥补了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对我国社区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可借鉴美国的社区发展经验,培育一批专业评估机构,制定服务标准和规范,并对社区社会组织活动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确定财政支持的对象和标准。强化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建立机制,允许公民对其章程、组织机构、活动情况和财务情况进行监督。
3.政府主导,多方协助提供必要资金支持。美国政府对社区非营利组织的支持在过去20年中迅猛发展,提供了包括免税、财政资金支持在内的各项支持举措,联邦政府在社会服务方面的花费,50%以上投向非营利组织。对社区服务项目,在财政上每年提供10%~80%不等的财政资金,其中以60%~70%为多。在税收上给予社区非营利组织特定的免税政策。
比较而言,我国社区社会组织由于缺乏充足稳定的活动经费,严重地制约了其稳定、长久的发展。因此,政府应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加大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适度拓宽社区社会组织融资渠道,保障其正常运转所需经费支持。要重点支持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一类型的组织是指依照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设立的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公益性、非营利性社区社会组织。要用足用好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税收优惠政策。对这类组织开展的一些有偿服务,能免税的要予以免税。对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向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同时,要完善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监督机制。严格规定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接受捐赠和开展有偿服务时的收入不能作为分红分给出资人,有专项用途的必须专款专用,没有专项用途的必须转变为社区居民的福利和用于扩大再服务。
4.提高社区工作人员能力素养。美国社区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知识层次较高,社会阅历广,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具有为社会奉献的精神,能够对组织进行合法、高效的管理,使社区社会组织能够以最少的成本提供最多的服务,而目前我国的社区工作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因此专业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亟需发展和壮大。首先,应该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高等院校应增加社会工作相关专业培养的力度,健全职业社区工作人员培养体系,弥补社会短缺、空缺。其次,加强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要经常性的进行业务培训,并与外界有关方面加强联系,就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内容、方法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提高组织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能力。再次,可以充分利用志愿者的资源,通过整合素质相对较高的志愿者资源,有效地缓解专业人员短缺的问题,并促进志愿者服务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宋香丽.美国社区服务模式经验与启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24):82-85.[1]康晓强.社区社会组织研究:回眸与展望[J].社团管理研究,2009(10):40-43.[3]刘轩.北京市社区社会组织的调查研究[J].社团管理研究,2012(10):14-17.[4]卢建.浅析北京市社区社会组织现状及有关发展对策与建议[J].社团管理研究,2011(11):8-11.[5]康晓强.社区社会组织研究:回眸与展望[J].社团管理研究,2009(10):40-43.[6]蒋学基,叶海燕,俞志宏,叶真.美国社区非政府组织的运行情况及其启示[J].浙江社会科学,2002(4):60-64.
第五篇: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章程
***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章程
二〇一四年六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任务……………………………….2 会员……………………………….3 组织……………………………….4 经费……………………………….8 附则……………………………….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会名称为**市**区**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第二条 本会的性质是****社区社会组织及从事社会组织管理和研究的单位、个人自愿参加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第三条
本会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服务、规范、发展”的原则,动员和依靠社会各界力量,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引导和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密切社区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交流,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的自律与互律,扩大社区社会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同时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在政府和社区社会组织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并整合组织资源推进社区服务和民主自治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第四条 本会接受**市民政局等业务主管部门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局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按时接受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的检查。第五条 本会的活动地域为**市。
第六条 本会设在**区**大道8号****中心。
本会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换届,举办大型培训、联谊交流会,开展业内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在活动前主动向社团登记管理机关、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报告并 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章 任 务
第七条 本会的任务是:
(一)积极向会员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加强会员自律和互律,引导和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健康规范发展。
(二)加强会员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交流,组织开展对外交流和宣传,扩大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影响。
(三)整合会员资源,发挥组织优势,开展各种社区公益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的社区服务。
(四)加强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积极承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在政府和社区社会组织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五)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会员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
(六)培育和发展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及社区建设需要的各类公益性、服务性社区社会组织,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七)建立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发挥其服务会员、服务社会的职能,构建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体系。
(八)通过项目运作的方式,采取补贴、奖励的方法,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评选表彰管理规范、作用发挥好的社区社会组织。
(九)承担和完成与本会宗旨相关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
会
员
第八条
本会会员分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第九条 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会的章程;
(二)有加入本会的意愿;
(三)团体会员为在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的与社区建设相关的**中心辖区内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人会员为从事、关心和支持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实际工作者,或从事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理论研究的个人。
(四)是本行业(业务、学科)及与本行业相关的单位和个人;
第十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第十一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会的各项活动;
(三)享受本会提供的信息咨询、维权等服务;
(四)对本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和退会的自由;
(六)新增会员的推荐权。第十二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的决议;
(二)维护本会合法权益和信誉;
(三)积极参加本会活动,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任务;
(四)会员单位及个人必须定期举办或参加相关活动;
(五)关心本会工作,及时向本会反映情况,及时向本会提交人事变更、业务变动和即期变动的资料;
第十三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会员如无故不参加本会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
第十四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
织
第十五条 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本会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讨论和决定本会 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四)决定终止事宜;
(五)决定其它重大事宜。
第十六条
会员代表大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可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的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七条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三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十八条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会长(理事长、主席)、副会长(副理事长、副主席)、秘书长;
(三)审议通过聘请名誉会长人选;
(四)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五)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六)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七)决定设立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机构;
(八)决定分会机构、服务中心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九)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十)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一)决定其它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 理事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一条
本会根据工作需要,可聘请有关领导和社会知名人士担任名誉会长。
第二十二条
本会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是本会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组织协调能力强;
(二)在本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三条 本会主要负责人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经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第二十四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任期每届三年,可连选连任,但最长不得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报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五条 本会会长为本会法定代表人。第二十六条 本会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
(二)检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代表本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四)审批本会经费开支;
(五)处理本会其他重要事项。
第二十七条 本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本会开展日常工作,向会长负责,受主管副会长的领导;
(二)组织、制定和实施工作计划,协调分会机构、服务中心机构开展工作;
(三)提名分会机构、服务中心机构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决定;
(四)决定分会机构、服务中心机构工作人员的聘用;
(五)处理其它日常事务。
第二十八条 本会监事行使下列职权:
(一)向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二)监督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的选举和罢免;
(三)监督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执行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四)每年对本会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五)列席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议,有权向理事会提出质询和建议;
(六)监督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会章程。当本会负责人的行为损害本会利益时,应要求其予以纠正,必要时向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或政府相关部门报告。
第五章
经
费
第二十九条
本会经费来源:
(一)政府资助;
(二)在核准的任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三)捐赠;
(四)其它合法收入。
第三十条 本会接受捐赠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摊派或变相摊派。
第三十一条 本会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任务范围和事业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三十二条
本会经费收支严格执行国家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财务部门和审计机关的监督。第三十三条 本会换届和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社团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会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代表大会审议,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报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三十五条 本会终止动议由理事会提出,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在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本会终止时,债权债务由本会及业务主管单位负责处理。
第三十六条 本章程经**市**区**中心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第三十七条 本章程解释权属本会理事会。
第三十八条 本章程自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