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钟山区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16:0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钟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钟山区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钟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钟山区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钟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钟山区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

钟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钟山区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1-05-24 08:33:28

钟府办发〔2011〕45号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驻区各企事业单位:

《钟山区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五月十二日

钟山区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食品安全生产经营领域违法行为进行举报,严厉打击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创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良好氛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钟山区辖区内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受理、督办或者直接参与调查处理的食品安全违法举报案件。

第三条 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全区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工作的实施。

区农业、质监、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商务等有关部门(以下简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食品安全举报的受理和查处工作。

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明确举报的受理范围。

第四条 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途径包括:

(一)来人举报;

(二)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举报;

(三)信函举报;

(四)行政执法部门或司法部门移交的由个人举报立案查处的案件;

(五)其它途径。

第五条 举报下列食品生产经营领域违法活动的,属于本办法奖励范围:

(一)种植、养殖、加工、经营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农业投入品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

(二)违法违规生产、加工、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

(三)销售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成品;销售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动物、水产等及其制成品的;

(四)经营应当检疫却未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国外进口食品的;

(五)在食品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的;

(六)伪造食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商标、质量标志或名优产品标志的;

(七)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食品及相关产品的;

(八)销售失效、变质、过期以及不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或者伪造、涂改食品生产日期延长明示保质期的;

(九)未取得《屠宰许可证》私屠滥宰的;

(十)应当取得而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证照从事生产经营食品的;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未取得《清真食品准营证》从事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已取得《清真食品准营证》的生产企业使用非清真食品原料生产清真食品的;

(十一)未按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范围、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

(十二)其它违反食品安全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形。

第六条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举报不得推诿拒绝,对属于本部门监管职责范围内的,要详细记录举报相关情况,并对举报人的所有信息予以保密。对不属于本部门监管职责范围内的举报,要在24小时内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监督管理部门处理,同时告知举报人。

第七条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个月内办结所受理的举报。情况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100日。

第八条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责令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向购买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消费者支付赔偿金。

第九条 举报奖励级别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一)一级举报——能详细提供被举报人或单位的违法事实并能够提供关键证据和票据,并积极协助案件调查,举报情况与违法事实完全相符;

(二)二级举报——能提供被举报人或单位的违法事实并已掌握部分现场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证据并协助案件调查,经查证,举报情况与违法事实相符;

(三)三级举报——已取得部分重要证据,但尚未对违法事实进行直接核实,仅提供查办线索,未配合案件调查,举报情况与查办事实基本相符;

(四)四级举报——仅提供查办线索,但无重要证据,举报情况与查办事实基本相符。

第十条 依据举报人举报的具体情况和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举报奖励级别,并参照涉案货值数额的大小,给予举报人一次性货币奖励。具体奖励标准如下:

(一)属于一级举报的,按该案货值的4%给予奖励;

(二)属于二级举报的,按该案货值的2%给予奖励;

(三)属于三级举报的,按该案货值的1%给予奖励;

(四)属于四级举报的,按该案货值的0.5%给予奖励。

每起案件的举报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10万元。对执法机关查处后无涉案货物,但证实被举报者存在违法事实的,可视情节给予举报人员50—500元奖励。

举报人有特别重大贡献的,奖励额度可以不受上述限制。

第十一条 受奖励的举报人按照以下方式确认:

(一)举报人以书面、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实名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经查证属实给予相应奖励;

(二)对匿名举报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的线索,查证属实并能够确定举报人真实身份的,也应当给予奖励;

(三)举报人向本级行政机关匿名举报但向上一级有关部门实名举报,上一级有关部门又将其实名举报转至本级的举报案件,经查证属同一举报人的,给予相应奖励;

(四)同一线索被两个以上举报人分别举报的,奖励最先举报人;

(五)两个或两个以上举报人联名举报同一线索的,按一案进行奖励。

第十二条 对同一案件的举报奖励不得重复发放。

第十三条 食品安全举报奖励的监督、审定、奖金管理、奖金发放、信息披露等工作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

第十四条 对举报人的奖励应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案件承办单位在立案调查属实,且进入行政处罚程序后的15个工作日内对举报事实、奖励条件和标准予以认定,并填写《举报人奖励审批表》,提出奖励意见,向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申报;

(二)在收到案件承办单位举报奖励申请后,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对举报奖励意见进行认定并回复;

(三)举报奖励申请经审定批准的,由案件承办单位通知举报人到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领取奖金。

举报人应当在接到领奖通知之日后2个月内携带本人身份证或其它有效证件到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领取举报奖励;因故不能现场领取的,也可提供有效银行帐户,通过银行划转;委托他人代领的,应提供委托证明、委托人和受委托人的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逾期不申领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十五条 食品安全举报奖励资金由区财政在食品安全专项资金中安排50—100万,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管理。

食品安全举报奖励资金的拨付实行按季预拨,据实核销的办法。食品安全举报奖励资金应专款专用,并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定期检查举报奖励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向区财政局通报。

第十六条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举报保密安全保障制度,按照国家保密规定管理举报材料和记录,未经举报人同意,不得将其姓名、身份、居住地及举报情况公开或泄露给被举报单位和其他无关人员。已办结的举报案件要在10日内向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报送备案。

第十七条 举报人应当对所举报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举报人借举报之名故意捏造事实诬告他人或者进行不正当竞争的不予奖励,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办理食品安全举报案件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下列举报案件不适用本办法:

(一)与食品安全工作有关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举报;

(二)负有食品安全管理职责的部门工作人员的配偶、直系亲属或者其授意他人的举报;

(三)假冒伪劣产品的被假冒方或其代表、委托人的举报;

(四)属申诉案件的举报。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举报电话(传真):0858—8699039;电子信箱:pxgzj82475@sina.com;信函地址:钟山区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邮政编码:553000。

主题词 :食品安全 奖励办法 通知

抄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区委办,纪委,人武部。

区人大办,政协办,法院,检察院。

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

共印80份

年5月13日印发

第二篇: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驻马店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驻马店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驻马店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一二年三月十四日

驻马店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依法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57号)、《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指导意见》(食安办〔2011〕25号)的有关规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结合驻马店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受理、督办或直接参与调查处理的,发生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本办法所称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包括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线索及调查处理的违法案件。

第三条 食用农产品种植和水产养殖环节的违法行为向当地农业部门举报;食用畜产品养殖环节的违法行为向当地畜牧部门举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违法行为向当地质监部门举报;食品流通环节的违法行为向当地工商部门举报;餐饮服务环节的违法行为向当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举报;生猪屠宰环节的违法行为向当地商务部门举报。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举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依据各自职责,做好食品安全举报的受理、查处工作;对涉及多部门的重大案件,由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协调处理。

第五条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按照首问负责的原则,应当指定专人负责举报事项,并公布举报电话及其举报方式或途径,明确举报的受理范围。

第六条 举报下列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属本办法奖励范围:

(一)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运输过程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非法添加物,或未按国家有关药物安全使用规定使用的;

(二)使用非食用物质和原料生产食品,违法制售、使用食品非法添加物,或使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的;

(三)收购、加工、销售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或向畜禽及畜禽产品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

(四)加工销售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肉类,或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肉类制品的;

(五)生产、经营变质、过期、混有异物、掺假掺杂伪劣食品的;

(六)仿冒他人注册商标,伪造食品产地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冒用食品生产许可标志或其他产品标志生产经营食品的;

(七)违法生产、加工、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

(八)未按食品安全标准规定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

(九)未取得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和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而私屠滥宰的;

(十)应取得而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等证照,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

(十一)逃避检疫屠宰动物或出售、调运动物产品的;

(十二)其他涉及食用农产品、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的违法行为。第七条 举报人可以采取书信、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当面陈述或者其他形式进行举报。

举报人应尽可能地向举报受理部门提供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具体人员、时间、地点、见证人等重要证据和调查线索。

举报人举报时应注明本人的姓名、居民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有关情况。

举报人可以匿名举报,举报时应提供一个六位数的身份验证密码和有效联系方式。

第八条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举报不得推诿拒绝,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应详细记录举报情况;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应在24小时内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监管部门处理,同时报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告知举报人。

涉及多个部门的举报,由首先接到举报的部门受理,并报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由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协调相关部门参与处理。

第九条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结所受理的举报。情况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60个工作日。第十条 受理举报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建立严格的举报保密制度,按照国家保密规定管理举报材料和记录。未经举报人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将举报人姓名、身份、住址和匿名举报人的身份验证信息以及举报情况等公开或泄露。

第十一条 举报内容经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调查属实且进入行政处罚程序的,应对举报人实行奖励。

第十二条 奖励额度按以下比例执行:

(一)能提供被举报人或单位的详细违法事实、关键证据和票据,并积极协助案件调查,举报情况与违法事实完全相符,按案件货值的3%~5%给予奖励。

(二)能提供被举报人或单位的违法事实,已掌握部分现场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证据并协助案件调查,举报情况与违法事实基本相符,按案件货值的1%~3%给予奖励。

(三)已取得部分重要证据,但未对违法事实进行直接核实,仅提供查办线索,未配合案件调查,举报情况与违法事实大致相符,按案件货值的1%以下给予奖励。

(四)无涉案货值或货值金额无法计算,而举报的违法事实确实存在的,可视情节给予100元~500元奖励。

第十三条 每起案件的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最低不少于100元。按比例计算奖励金额不足100元的,按100元执行。

对举报违法制售、使用食品非法添加物,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地下“黑窝点”、“黑作坊”等的人员,以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内部举报人员,按奖励比例上限给予奖励。举报人有特别重大贡献的,经报当地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财政部门审批,额度可以不受上述限制。

第十四条 举报受理部门负责为举报人申请奖励,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依据申请向举报人颁发奖金。奖励遵循以下程序:

(一)奖励申请。举报受理部门对举报事实调查确认后,以公函形式向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奖励标准和数额的申请,并附举报受理记录、调查笔录、处罚决定书、案件移送书等有关材料以及举报人联系方式、匿名举报者的身份验证密码。

(二)奖励审批。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收到同级有关部门的奖励申请后,依据本办法规定进行审核,在10个工作日内,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函告申请部门同意奖励,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退回申请部门并说明情况。

(三)奖励通知。申请部门接到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同意奖励函后,向举报人送达食品安全举报奖励通知书,并告知领取奖金的时间、地点。

(四)奖金领取。举报人自接到食品安全举报奖励通知书之日起3个月内,持本人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以及食品安全举报奖励通知书办理领奖事宜,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按照举报人提供的有效支付方式支付奖金。委托他人代领的,受托人需持举报人授权委托书及双方有效证件。匿名举报的需核对身份验证密码。

举报人逾期不领取奖金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十五条 对同一案件举报人只能奖励一次,不重复奖励。

两人以上共同举报同一案件线索的,奖金由举报人自行协商分配比例;协商不成的,由申请部门裁决。同一线索被两个以上举报人分别举报时,由申请部门根据举报时间、举报信息准确程度等提出奖励意见。

第十六条 举报奖励专项资金由各级政府设立。

第十七条 市级举报奖励资金由市财政专项安排,专款专用,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奖励资金的使用管理,定期向市财政部门通报情况。

第十八条 举报人应对所举报的事实负责。对借举报之名故意捏造事实诬告他人或进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下列情形不适用本办法:

(一)与食品安全工作有关的国家机关及其人员的举报;

(二)负有食品安全管理职责的部门工作人员的配偶、直系亲属或其授意他人的举报;

(三)假冒伪劣产品的被假冒方或其委托人的举报;

(四)属申诉案件的举报;

(五)其他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举报。

第二十条 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况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举报材料,冒领奖金的;

(二)对举报线索未认真核实查处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泄露举报信息的;

(四)向被举报人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查处的。第二十一条 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应定期检查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的执行情况,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二十二条 各级农业、商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畜牧等部门应依据本办法制定有关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实施细则。

第三篇: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湖北省建筑市场“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建筑市场的监督管理,不断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建立具有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的市场信用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湖北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建筑市场诚信行为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湖北省行政区域范围内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企业和从业人员,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是指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活动中严重违反建设工程法律法规规定的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从严监管的办法。

第四条 “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实行分级分类负责和项目属地监管的原则。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省级“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的建立和组织实施,对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执行“黑名单”管理办法实施监督检查;各市、州、直 管市、林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建立和施行本行政区域内“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并对本地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实行监管。

第五条 “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遵循依法监管、客观公正、及时准确、惩防并举原则。

鼓励新闻媒体、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监督“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的执行,发现有违反“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情况,有权向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举报。

第六条 企业和从业人员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或不良行为记录,被下列执法文书、监督执法记录等确认的,作为列入“黑名单”的依据:

(一)行政处罚决定书。

(二)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的市场、质量、安全等检查通报或责令整改、处罚建议等执法文书。

(三)已生效的人民法院判决书或者仲裁裁决书。

(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检察机关、监察部门对违法行为查处记录。

(五)其他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

第七条 企业和从业人员不良行为的认定按照《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全国建筑市场注册执业人员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执行。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任主体,在记入不良行为记录的同时,列入市州级建筑 市场“黑名单”:

(一)存在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的违法违规行为:

1、发生较大及以上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事故或者12个月内发生两次以上一般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事故的。

2、瞒报、谎报或故意迟报质量安全事故的。

3、所参与的工程项目被省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下达质量或安全限期整改、执法建议通知书,未按规定完成整改,并负有相关责任的。

4、因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存在工程质量、安全严重隐患拒不整改的。

5、存在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或生产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拒不接受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执法检查的。

6、施工企业安全考评不合格,限期整改后仍不合格的。

7、其他工程质量安全方面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必须列入“黑名单”的。

(二)存在严重扰乱建筑市场正常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

1、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或拖欠劳务工资,造成集访或极端讨薪事件,负有主要责任的。

2、未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工程或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承揽工程,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工程的;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

3、危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及涉及商业贿赂等被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查处的。

4、通过围标、串标、买标等不正当手段承揽工程业务的。

5、将建设工程肢解发包;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

6、无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未按住建部门要求完成整改,并负有主要责任的。

7、所参与的工程项目12个月内三次以上被当地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下达市场、质量、安全停工通知书和处罚决定书的。

8、招标代理机构不认真履行职责,因工作失误,给委托人造成重大影响或重大损失的;招标代理机构与投标人串通舞弊,操纵中标结果的。

9、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监理企业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未按要求履行岗位职责;施工、监理企业项目部管理人员无正当理由不到岗,造成严重后果的。

10、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第八条 以下行为列入全省建筑市场黑名单:

(一)存在第七条所列行为,情节严重,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二)发生重大及以上工程质量安全事故;

(三)被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依法实施 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暂停执业、注销执业证书等行政处罚的。

(四)12个月内所参与的工程项目三次被省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下达市场、质量、安全停工通知书和执法建议书的。

(五)12个月内被两个以上的市、州、直管市、林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列入当地建筑市场“黑名单”的。

第九条

企业和从业人员列入全省建筑市场“黑名单”信息公布时限一般为6-12个月。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

实行“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信息采集。由省及市、州、直管市、林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通过事故调查、执法检查、群众举报等途径,采集和查实存在上述行为的企业名称和个人姓名、案由、具体违法违规行为等信息。

(二)信息告知。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应该列入“黑名单”的,由负责记录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告知当事企业和个人。当事方自收到书面告知后3日内可以提出陈述和申辩,对被纳入“黑名单”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三)信息公布。经确定列入“黑名单”的,由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通过政务网或其他方式及时对外公布。

(四)“黑名单”期限调整。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根据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整改情况,调整其信息公布期限。调整由企业提出申请,由负责审核确定的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执法监督机构负责审查整改结果,对整改确有实效的,可缩短其“黑名单”公布期限,但公布期限最短不得少于2个月,两次以上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和个人不得缩短其“黑名单”公布期限。

(六)“黑名单”解除和延长。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在公布时限内应向记录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交经法定代表人签字的企业管理整改报告。“黑名单”公布时限到期后,“黑名单”企业的违法事实得到有效整改,经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核查合格后,将其从“黑名单”中解除。“黑名单”企业不按规定提交整改报告或未按要求整改落实到位的,延长“黑名单”时限,延长期不得超过原公布期限。

第十一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及时通报、公示和更新“黑名单”企业和从业人员名单。

第十二条 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应责令立即整改,依法进行处理,并实施以下监管措施:

(一)企业未从“黑名单”内解除前,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将企业所承建工程列入当地重点监管对象,加大监督检查的频度和力度。发现企业在项目建设中存在第七条所列违法违规行为的,立即依法实施处罚,并及时通报企 业注册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逐级上报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企业或从业人员列入“黑名单”期间,当年一律取消各类有关企业或个人荣誉的评选资格,一律取消企业主要负责人各类评先资格。

(三)企业或从业人员列入“黑名单”期间,发生违法违规市场行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上限实施处罚。

(四)市州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本级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和人员名单报送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企业注册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和从业人员,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通报有关部门,实施联动管理。

第十三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严格把关。对不严格执行本制度的,将依照有关规定实施问责。

第十四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完善本地区建筑市场“黑名单”管理细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关于印发青岛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青岛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

青政办发〔2007〕40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青岛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十月二十二日

第一条 为严厉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和危害因素,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各有关食品安全执法监管部门(以下简称各执法部门)受理、督办或者直接参与调查处理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

第三条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食品安全举报奖励的监督、审定、奖金管理、奖金发放、信息披露等工作。农业、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商贸流通、海洋与渔业、畜牧等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食品安全举报的受理和查处工作。

第四条 市、区(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各执法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明确举报的受理范围。

第五条 各执法部门应当按照以下方式接报、受理举报人举报的食品安全案件:(一)以电话、信件、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接报,应当形成接报受理记录;(二)以来访形式接报应当形成接报受理记录;

(三)其他相关部门移转的案件线索应当有接报受理记录。对不属于本部门监管职责范围内的举报,应在3日内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监督管理部门处理,并告知举报人。

第六条 举报内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给予奖励:(一)非法生产、销售、使用农业投入品的;

(二)违法违规生产、加工、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

(三)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或者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的;(四)销售失效、变质、过期以及不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的;

(五)销售的食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六)生产、销售国家或有关部门明令淘汰、禁止或暂停销售的食品的;(七)无生产许可证、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生产、加工、销售食品的;(八)违法、违规销售盐及其产品的;

(九)未按法律、法规、食品卫生标准的规定范围、规定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

(十)其他涉及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

第七条 举报人获得食品安全奖励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一)违法案件发生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二)有明确、具体的被举报方;

(三)举报提供的线索事先未被行政主管部门掌握;(四)举报的情况经查证属实;(五)举报的案件有处理结果;(六)应当具备的其他条件。第八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有权对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获得奖励,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鼓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名以书面、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经查证属实给予相应奖励;

(二)对匿名举报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的线索,查证属实的,能够确定举报人真实身份的,也应当给予奖励;

(三)同一线索被两个以上举报人分别举报的,奖励最先举报人;(四)两个或两个以上举报人联名举报同一线索的,按一案进行奖励;(五)对同一案件的举报奖励不得重复发放。

第九条 根据举报人提供的线索与调查处理的事实结论相符合的程度,举报分为下列四个等级:

一级:举报人对违法人员、违法地点、违法事实完全清楚,提供关键证据和票据,并积极配合查办,经查与事实完全相符,按第十条各款规定比例的100%发给奖励;

二级:已掌握现场物证、书证及其他有效证据,并配合查办,举报情况与查办事实基本相符,按第十条各款规定比例的80%发给奖励;

三级:已取得部分重要证据,但尚未对违法事实进行直接核实,仅提供查办线索,未配合查办案件,举报情况与查办事实大致相符,按第十条各款规定比例的60%发给奖励;

四级:仅为怀疑或推测性举报,经查证属实,按第十条各款规定比例的30%发给奖励。

第十条 给予案件举报人的奖励额度,按每案实际执行罚没收入的下列比例确定:(一)罚没收入不足10000元的违法案件,给予100元至1000元的奖励;

(二)罚没收入在1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的违法案件,给予1000元至5000元的奖励;

(三)罚没收入在100000元以上500000元以下的违法案件,给予5000元至20000元的奖励;

(四)罚没收入在500000元以上的违法案件,最高奖不超过50000元。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或者其他涉及人体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时举报,并对事件处理提供有效帮助的,可视情况给予1000元至10000元的奖励。奖励额度不能按罚没收入比例确定的,可酌情给予举报人20000元以下的奖励。举报人有特别重大贡献的,奖励额度可以不受上述限制。

第十一条 案件调查处理部门应当自做出案件处罚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对举报事实、奖励条件和标准予以认定,填写《食品安全举报奖励结案审批表》提出奖励意见,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申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应在7日内予以审定并回复。审定批准的,由申报单位指定专人到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领取奖金。

第十二条 举报人须在接到领奖通知3个月内,凭本人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到案件查处部门申领奖金。如举报人因故不能现场领取奖金的,也可提供有效银行帐户,通过银行划转。委托他人代领的,应提供委托证明、委托人和受委托人的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逾期不申领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十三条 食品安全举报奖励资金由市财政在食品安全专项资金中安排,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管理。资金的拨付实行按季预拨,据实核销的办法。食品安全举报奖励资金应单帐核算,专款专用,并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应当定期检查举报奖励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向市财政部门通报。

第十四条 举报人借举报之名故意捏造事实诬告他人或者进行不正当竞争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十五条 各执法部门应当建立举报保密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举报人姓名、举报内容及相关信息,违者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六条 各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举报材料,冒领举报奖金的;(二)对举报事项未核实查办的;(三)有泄密行为的;

(四)向被举报人透露相关信息,帮助其逃避查处的。

第十七条 下列举报不适用本办法:

(一)与食品安全工作有关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举报;

(二)负有食品安全管理职责的部门工作人员的配偶、直系亲属或者其授意他人的举报;

(三)假冒伪劣产品的被假冒方或其代表、委托人的举报;

(四)属申诉案件的举报。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钟山区红十字会对公益事业捐赠者表彰奖励办法

六盘水市钟山区红十字会

对公益事业捐赠者表彰奖励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推动钟山区红十字事业的全面发展,表彰奖励支持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捐赠者和为红十字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单位个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及《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对捐赠者表彰奖励办法(试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钟山区红十字会对捐赠单位或个人都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具正式捐赠收据,颁发捐赠证书或感谢状。并根据捐赠数量颁发钟山区红十字勋章奖,红十字博爱金奖、银奖,红十字人道服务金奖、银奖。

第三条 红十字勋章奖

单位捐款50万元人民币以上(含50万元,以计算,下同)的或个人捐款5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授予“钟山区红十字勋章奖”,并给予以下表彰奖励:

1、颁发捐赠证书或感谢状及红十字勋章奖牌;

2、经履行相关程序,可聘请为区红十字会名誉常务理事或理事;

3、举行捐赠仪式,在新闻媒体播发消息,在区红十字会网站上张榜鸣谢;

4、参加由区红十字会组织的有关活动;

5、捐赠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参与红十字会救灾物资采购工作,根据捐赠者意愿,可商议给予指定项目(活动)的冠名权。

第四条 红十字博爱金奖、银奖

单位捐款50万以下20万元以上,个人捐款5万元以下2万元以上人民币的授予“钟山区红十字博爱金奖”;单位捐款20万元以下5万元以上,个人捐款2万元以下5000元人民币以上的授予“钟山区红十字博爱银奖”。并给予以下表彰奖励:

1、颁发捐赠证书或感谢状及红十字博爱金奖、银奖奖牌;

2、经履行相关程序,可聘请为区红十字会名誉理事;

3、举行捐赠仪式,在新闻媒体播发消息,在区红十字会网站上张榜鸣谢;

4、参加由区红十字会组织的有关活动;

5、捐赠单位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参与红十字会救灾物资采购工作,或根据捐赠者的意愿,商议指定项目(活动)的冠名权。

第五条 红十字人道服务金奖、银奖

单位捐款5万元以下2万元以上,个人捐款5000元以下2000元以上人民币的授予“钟山区红十字人道服务金奖”;单位捐款2万元以下5000元以上,个人捐款2000元以下1000 元人民币以上的授予“钟山区红十字人道服务银奖”。并给予以下表彰奖励:

1、颁发捐赠证书或感谢状及红十字人道服务金奖、银奖奖牌;

2、根据捐赠者意愿,可举行捐赠仪式,在钟山区红十字会网站上张榜鸣谢;

3、参加由区红十字会组织的符合红十字会宗旨的有关活动;

4、捐赠单位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参与红十字会救灾物资采购工作;或根据捐赠单位的意愿,商议指定项目(活动)的冠名权。

第六条 对捐赠物资的单位或个人颁发捐赠证书或感谢状,并根据捐赠物资价值给予相应表彰奖励。

第七条 捐款2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单位或捐款1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个人,除享受以上表彰奖励外,根据捐赠者意愿,还可商议其他形式的特别鸣谢回报。

第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向红十字事业捐赠,享受国家“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全额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九条 本办法规定的捐赠金额,包括捐赠外币折合人民币的价值。

第十条 依照国际红十字运动惯例和《中国红十字会募 捐和接受捐赠工作管理办法》的规定,钟山区红十字会用于项目的支持费用不得超过本级接受捐款的6.5%;为钟山区辖区以外的公益项目接受捐款,应与公益项目执行地红十字会协商项目支持费的支出比例,支出总额不得超过捐款总额的6.5%。项目支持费不得重复列支。

第十一条 对热心红十字事业,在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名人和红十字志愿者,可由区红十字会聘请出任红十字博爱大使或形象大使。

第十二条 对红十字事业做出特殊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由区红十字会颁发特别奉献奖。

第十三条 本办法经六盘水市钟山区红十字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后施行,由区红十字会负责解释。

下载钟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钟山区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钟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钟山区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