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职责必须为 法无授权不可为

时间:2019-05-13 16:2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定职责必须为 法无授权不可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定职责必须为 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一篇:法定职责必须为 法无授权不可为

法定职责必须为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治中国)

——代表委员热议“有权不可任性”

本报记者 钱 伟 袁 泉 温素威 叶 琦

《 人民日报 》(2015年03月07日版)10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放权莫当“甩手掌柜”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这句话体现了老百姓的期望。”在全国政协委员、宁夏政协副主席安纯人看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用好权力对改革、发展和人民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过去一年多来,国务院相继取消和下放了7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本届政府减少1/3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提前实现。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六安市市长毕小彬对报告中的这段文字深有感触,“加速进行的简政放权正符合大道至简的思想,关键是理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防止政府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基础。”

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要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改革力度。“总理要求地方政府对应当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力,要彻底放、不截留。同时,对上级下放的审批事项,下级要接得住、管得好。”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市长宋希斌打了个比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政府不能当“司机”,直接开车上道,而是要当“警察”,为企业清理上道的“路障”,维护好规范秩序的“红绿灯”。

“简政放权并不意味着责任随之削弱,更不能当„甩手掌柜‟。”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海口市市长倪强指出,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政府的职责是制定宏观产业政策、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制定市场公平竞争规则,提供公平、透明、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

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本届政府下大力抓的一件事是简政放权,这场政府“自我革命”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方面面。为此,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章部署“政府自身建设”: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所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汪利民认为,要充分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导和规范作用,通过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的法定化,科学梳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在毕小彬看来,前者对应的是“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要求政府在清单范围内行使权力,而且必须行使到位,否则就是失职;后者对应的是“负面清单”,告诉政府部门不得从事法律没有授权的事项,任何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

“政府要主动作为,不能懒政怠政。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讲到这里时,现场报以热烈的掌声。”宋希斌表示,依法行政,根本是保障人民群众合法利益,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懒散不得,马虎不得。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成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

违法行为必须追究

现实生活中,行政执法人员知法犯法、徇私枉法的现象仍有发生,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不强,遇事还是习惯于“拍拍脑袋”“打打招呼”。

针对上述乱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要依法全面履行职责,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

“权易滥用,滥则腐败。如果政府权力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就容易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倪强表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强化依法行政观念,严格履行法定职能,特别是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一切违法违规的行为都要追究,一切执法不严不公的现象都必须纠正。”毕小彬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这句话印象深刻,他建议,“应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大力推行行政执法绩效考核制,考核结果作为执法人员奖励惩处、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坚持„反四风‟,落实„八项规定‟。依法行政要落到实处,还应加大执纪力度。对违纪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处分,严格追究责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宋希斌说。

第二篇:对“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初浅认识

对“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初浅认识

对“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初浅认识

自治区党校

对“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初浅认识

进企业活力充分迸发。还有一方面,就是要拿出“责任清单”,政府该怎么管市场,“法定责任必须为”,以建立和维护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动力,鼓励创新创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表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要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

“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是两句意思完全相反的法律谚语,源于十七、十八世纪的西方。是卢梭《社会契约论》、孟德私鸠《论法的精神》的相关表述与延伸。对公权力来说,“法无授权不可为”意思是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公权力前,必须经过法律的授权,否则就不能去做,做了就是违法,做了就要被依法追究责任。举个例子: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抚养孩子到十八周岁是父母的法定责任。就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如果不履行的应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有虐待遗弃的行为,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再比如,公安机关有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义务,如果有人报案请求解救人质公安不出警,导致当事人死亡的,就等于公安机关工作人员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义务,轻者行政处分、民事赔偿,重则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渎职罪的刑事责任。

“法无禁止即自由”还有两个更为熟悉的表述话语——法无禁止即权利,法无禁止不处罚。对私权利,只要法律对公民和组织的行为没有禁止,那就是你的自由和权利,你有权力做法律未禁止的一切事。我国现行《婚姻法》

对“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初浅认识

方“土法”,实际上都是法外设定权力,在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情况下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有违法治精神、损害法制统一。

2、法无授权乱作为

2014年2月24日有这样两条新闻,对照阅读别有一番滋味。一条是,新华网刊发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

对“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初浅认识

不作为造成损害的,判决行政机关要赔偿相应损失。透过这个通报看,行政不作为和不履行法定职责现实中还是存在的。

三、对“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几点理解认识

1、法无授权不可为关键在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适应,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实践。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倒逼着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一项重大任务。因此,新形势下的解放思想,应该进一步体现服务意识和法治思维。增强服务意识,就是要改变以往“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的理念,由管制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努力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以社会大众的现实需求而不是以部门本位为出发点来实施行政行为。增强法治思维,就是要坚持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和行政机关“法无授权不可为”,准确把握政府与市场、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边界,在行政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实施行政管理,杜绝贪恋权力、与民争利或者越俎代庖。在解放思想过程中,我们不能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或者等待观望、患得患失,一定要胸怀全局,登高望远,舍小我而为大局,忌短视而放眼量,坚决破除部门利益的藩篱、打破既得利益的羁绊,立说立行、勇往直前,以强烈的担当精神和大局意识履职尽责。一般认为,推动改革关键在于既得利益者意识到有无改革必要性,或有没有这种危机感。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保守思想的束缚和既得利益者的阻扰,前者是认知问问题,后者是利益问题。经济学家张维迎说过,理念比利益更重要。从这个意义上看,解放思想就是最大的改革。你看历史上好多伟大的改革都是既得利益者领导的。如果既得利益者不能变成改革者,改革就没有希望。马克思本人不是无产阶级,马克思的岳父是大贵簇,他的小舅子当国家部长。马克思过的生活也不是无产阶级式的,他在英国生活,那时候英国最高收入10%的人,平均的年收入是72英镑,但是马克思的生活费是400多英镑。那恩格斯呢?本身就是一个资本家。我们共产党的创始人没有几个是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出生的,很多都是地主、资本家、军阀、旧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弟。如果按利益分析,没有办法解释他们的行为,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闹革命?就是相信了新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马克思主义,所以引起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古希腊梭伦、伯里克利的民主化革命,到近代的华盛顿,再到邓小平,他们都是为了理念在改革。美国的废奴运动主要是白人在做,中国妇女的放脚都是男人在做,不是女人在做,所以理念很重要。

2、法无授权不可为核心是依法治国

对“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初浅认识

“法无授权不可为”表明,政府要极力避免直接干预市场过程,但必须通过政治制度,建立法治框架,进而维护良性市场竞争秩序。这意味着,简政放权决非经济领域的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但必须确立经济秩序,要同时发挥市场的价格引导机制和政府的作用。政府如果能理清以下四个关系,便是基本做到了“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三篇:法定职责必须为治理意见 草稿

法定职责必须为--专项整治实施意见

(草稿)

为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专项巡视组的要求,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不作为、乱作为等热点问题。经报请 委同意,在全 开展的“三严三实”活动中,以监督“法定职责必须为”,作为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执纪监督问责专项整治,具体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 “一落实二严惩”为抓手,落实“法定必为,亮剑“不作为、乱作为”,继而持续改进作风,优化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为()科学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整治目标

通过“明确权责、定岗定责、监督履责、严肃问责”的集中治理和长效机制建设,用 年的时间内,实现“六个明显”转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逐步增强;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精神面貌明显改观;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心系百姓、执政为民,服务意识明显提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三、整治范围

党规党法、行政法律法规授权的各级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履行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的企业单位、驻淮垂直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村(社区)“两委”人员参照执行。

四、整治内容

通过集中活动,重点解决领导干部党性差、不忠诚、不干净、不担当问题, 法定职责不作为,法无授权乱作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贪腐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落实“法定必为”

落实“法定职责必须为”,全 党政机关,政府各职能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村级组织必须依法依规依纪履行职权。

1、强化执行。以“忠诚、干净、担当”的意识,对法律法规授权的职责、以高度的执行力落实到位。必须严格执行、正确执行上级的决定、指示、命令。定期上报职责内发生的工作动态及效果。及时上报职责内发生的重大事项及其他突发性事件及有效处置预案和结果。不得发生在党务和行政执行中影响效能的事项和行为。

2、依法履职。按照党法党规、行政法律法规规定,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

责、敢于担当。

3、依法决策。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推行法律顾问制度,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4、法内施权。厘定权力边界,实行政府权力清单、岗位清单、廉政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

(二)严惩“不为、乱为”

严惩各级各部门在依法、依规、依纪履行职权中“为官不为”、“为官乱为”行为。重申“法定必为9不准”:不准敷衍塞责、不准推诿扯皮、不准庸懒散拖、不准监管不力、不准违规决策、不准错误履职、不准以权谋私、不准滥用职权、不

准违法违纪。

1、惩治“为官不为”问题:

敷衍塞责。对()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要工作安排、重点项目任务不贯彻不落实;在职权范围内应当决策决定而不决策决定;对举报投诉事项和企业群众的合理诉求不查不纠、搪塞应付;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工作只部署,不落实、不督查,当“甩手掌柜”。

推诿扯皮。职责边界不清、责任意识不强,上下之间、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相互推脱,玩太极、踢皮球;对待群众态度生硬、消极应付,让群众办事来回跑,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庸懒散拖。不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等工作制度;工作纪律松弛,迟到早退、擅自离岗,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履职;上班时间上网玩游戏、嗑瓜子、玩手机、逛淘宝、看电影电视视频;精神不振、浑浑噩噩,出工不出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业务不精、能力不强、效率低下、办事拖拉。

监管不力。对分管的工作和人员不敢抓、不敢管、不愿担当,怕得罪人,当“老好人”;对职责范围内的监管事项疏于管理、监督不力,对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不查不报。

2、惩治“为官乱为”问题:

违规决策。对“三重一大”(即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

益或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不按照规定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制定、发布与法律法规、上级政策相违背的文件、规定。

错误履职。不正确执行法律法规和上级的决定、决议、命令;错误处理和报告职责范围内的重大问题;违反行业禁令;超越职责权限、违反规定程序或者违反自由裁量权分档量化等规定作出行政决定。

以权谋私。工作中故意刁难,设置障碍,吃拿卡要;收回扣、拿红包,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利用职权和职务便利,让管理服务对象、下属单位安排消费、报销费用,为亲属朋友经商办企业、承揽工程(项目)谋取不正当利益;挤占、挪用、截留专项资金;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

滥用职权。违法违规设定审批项目、增加审批环节或者前置条件;违规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实施或者强令、授意他人实施违反法律法规、政策的行为;违规干预市场经济活动或者纵容、包庇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干扰、阻挠、对抗执纪执法机关、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粗暴执法,选择性执法,执法不公或不按程序执法;违法取证、办案,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以罚代法、以罚代刑。

(三)实施“作为亮剑”

通过专项治理活动,结合对两级巡视组交办案件的查办和

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任务。

1、行权监督。建立权力运行监督制度,发挥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第一时间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对权力运行进行全程、实时、多方监控。

2、日常监管。以问题为导向,抓细抓小,常抓抓常。建立行权监督网络,实施定期不定期督查巡查。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健全制度。落实“主体责任”,明确责任主体,健全问责制度,督促落实责任,探索权力标准化配置模式,建立基本统一、权责一致、失责问责的行政权力架构。

4、实施问责。依法、依规、依纪对违反“法定职责必需为”的行为实施严肃问责。

五、治理措施

(一)依法界定权责廉。建立权力清单、岗位清单、廉政清单制度。厘清部门职能边界,解决部门职能交叉等问题;明确岗位职责,解决为官不为、推诿扯皮问题,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警示廉政风险,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做事、安全做事不出事。

1、清权厘权。全面梳理职权,对照法律法规和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的“三定”方案,对主要职责及内设机构职责,细分标准,一项项梳理,逐条逐项分类登记,确保不留死角。

2、减权简权。对无法律法规依据或原法律法规依据被废止的权力,一律取消;对有法律法规依据、但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权力,予以严管;对基层行使更方便、更有效的行政权力,以委托授权等方式下放基层行使;对内容相近的权力,予以合并;对多部门共同行使的同一权力,明确一个行使主体。

3、确权制权。对确定的各项权力,明确行使部门,统一编码,形成部门权力清单;科学编制每项权力的运行流程,制订程序规范性文件,公开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在清权、厘权的基础上,对党政机关的公务行为、行政许可、审批、服务行为实施流程再造制度,实行“五定五公开”:定依法履职项目名称、定办事时限、定流转环节、定审批责任人、定办事责任;公开法律依据、公开办事流程、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办事人员、公开办公及监督电话。

4、廉洁行权。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要求,结合各自权力清单和岗位职责,从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等8个方面,落实党员领导干部52个“不准”,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行为。按照《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要求的责任清单,落实主责,一岗双责、廉洁行权。

行政管理系列牵头单位:编办

责任单位:政府法制办、财政局、物价办、行政服务中心监督单位:政府办纪检组

党委系列牵头单位:()直工委 责任单位:组织部

监督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 廉政清单牵头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

责任单位:直单位、各乡镇纪检组 监督单位:纪委监察局 完成时限:

(二)推动阳光行权。进一步完善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各级各部门在清权、厘权、确权和实施流程再造的基础上,在本单位《党务政务公开栏》向社会公示,依托政府门户网站、电视台、报刊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监督。

牵头单位:党务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

责任单位:政府办、电视台、新闻中心、纪委宣教室 监督单位:政府办纪检组、纪委公开室 完成时限:

(三)完善服务机制

1、三级联动。推进()、乡镇(办)、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政务服务的管理、监督、评价、责任追究机制。

2、联审联办。对涉及项目建设、市场准入等审批事项,实

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联审联批、限时办结”。

3、提升效能。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实时评价制、容缺预审制、模拟审批制等制度。

4、平台建设。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建设,依法依规依纪履行行政服务职责,落实主体责任,打造“透明、高效、廉洁”的行政服务品牌。

牵头单位:政府办

责任单位:行政服务中心、各单位

监督单位:纪委监察局效能室、政府纪检组、各单位纪检组

完成时限:

(四)强化监督检查

1、行权监督。建立权力运行监督制度,发挥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第一时间监督的作用,对权力运行进行全程、实时、多方监控。发挥反腐败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协调作用,对不作为、乱作为实施综合惩治。

责任单位:纪委监察局、各单位、各级各部门纪检监察组织

2、社会评议。组织企业和群众等服务对象开展质询和评议活动,提高监督质效。对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廉洁高效行政、优质服务便民,以及党务部门守规矩、担责任、— 9 —

思廉洁、利民意情况进行评议。评议采取“走、听、查、办”方式,即走基层、听民意、查民情、办实事(暗访);评议“权力清单、岗位清单、廉洁清单”的公示及落实情况,评议群众满意的或不满意的部门、单位、股室和基层站所的依法履职和廉洁情况。

牵头单位: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领导小组办公室 责任单位:各单位、各级各部门纪检监察组织 完成时限:

3、实施问责。“法定职责必须为”专项治理期间发现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追究一起。按照党规党纪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办法》,综合运用党政纪、组织处理等手段,不仅追究具体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所在地区和单位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对不听招呼、顶风违纪的典型案例要予以公开曝光。强化问责结果运用,做到“四个一律”:问责决定书一律存入档案,问责结果一律公开,被问责人当一律不得评选评优,被问责人在影响期内一律不得提拔使用。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责任单位:纪委监察局、组织部、各单位、各级各部门纪检监察组织

完成时限:长期性工作

4、综合监督。一是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本地、本系统、— 10 —

本部门“法定职责必须为”治理工作的监督,公布举报投诉电话,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内部监督。二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法定职责必须为”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专项监督。三是开展“法定职责必须为”专项治理电视公开问政,增强监督震慑力。四是实施部门双月巡查、监督员不定期暗访巡查、纪检监察机关重点巡查“三方巡查”制度,使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牵头单位:纪委监察局

责任单位:纪委监察局,各单位、各级各部门纪检监察组织、电视台

完成时限:长期性工作

(五)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科学量化指标,强化对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多层次、多维度的考核评估,着力构建组织考核、领导评价、群众评议相结合的考核机制,科学研判干部的“显绩”与“潜绩”、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并将研判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能者上、庸者让、懒者下的奖惩机制。

牵头单位:组织部、编办、政府目标办、人社局 完成时限: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纪委监察局牵头负责全 “法定职责必须为”专项整治工作。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是“法

定职责必须为”整治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负总责;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范围内的整治工作,切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认真组织实施。“法定职责必须为”整治工作分宣传发动、自查自纠、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四个阶段推进。

宣传发动阶段(月底前完成)。各地、各部门要迅速对“法定职责必须为”专项整治进行动员部署,研究细化“法定职责必须为”整治方案,整治方案月 日前书面报。要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党纪党规、法律法规和宗旨教育,把干部职工思想统一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整治的要求上来,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自查自纠阶段(月底前完成)。各地、各部门要对照权力清单和职责清单,通过走访企业和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主动查找、及时纠正“法定职责必须为”方面的突出表现和主要问题。

整改落实阶段(月底前完成)。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的目的、措施、进度和要求,确保整改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建章立制阶段(月底前完成):在自查自纠、整改落实的基础上,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直各部门修订完善的制度报()纪委监察局汇总后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月中旬,委、政府将对

各单位、各部门整治工作开展检查验收。

(三)务求工作实效。“法定职责必须为”整治工作面广量大,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纪委监察局统筹推进全 “法定职责必须为”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有效开展。委组织部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推进实绩公示,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坚持“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委宣传要组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法定职责必须为”整治情况,营造强烈氛围。编办要审核把关部门职责清单,深化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绩效管理,完善绩效考核。法制办要审核把关行政权力清单,监督行政执法行为,及时纠正违法违规问题。()行政服务中心要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着力打造一流的政务服务体系。各行政(业务)主管部门要结合“法定职责必须为”整治活动,进一步细化措施,明确责任,强化管理职责,增强执行力,提高履职能力。各行政执法、监管部门要严格、文明履行监管职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及时制止、纠正、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各服务行业和窗口单位要深化服务机制和体系建设,开展服务品牌创建和服务标兵竞赛活动,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第四篇:行政不作为案件与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辨析

行政不作为案件与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辨析

王 彦

内容摘要

行政不作为案件与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在性质、起诉条件和处理程序方面有着重大差异,客观上要求我们对该两类案件予以救济时应当区别对待,选择最合适的判决方式来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区分两类案件在诉讼上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廓清行政机关应答义务与法定职责的界限,将行政不作为上升到程序违法的高度予以关注。

长期以来,许多法学教科书或其它理论文章,在论及行政机关不作为时,常常称其为不履行法定职责,将行政不作为与不履行法定职责相等同。典型的观点如:可诉性不作为是指超过法定期间或者合理期间不实施一定法定职责的行为。*1行政机关不作为是指基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符合条件的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应该实施某种行为或履行某种法定职责,而行政机关无正当理由却拒绝作为的行政违法行为。*2还有人认为行政不作为分为消极的不作为与积极的不作为,消极的不作为是行政机关延迟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积极的不作为是明示拒绝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3《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第一款(四)、(五)项规定: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只规定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和“不予答复”两种具体行政行为的可诉性,也没有对两种行政行为的性质作区分。由于学理上未将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职责在性质上分开,导致司法实践中普遍将二种不同的行政案件当作同一类型案件,对行政不作为案件适用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的判决形式或对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适用行政不作为案件的判决形式,使相当多的行政案件在审理上走了弯路。笔者试对行政不作为与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作如下辨析,以期与各方有识之士共同探讨。

根据行政行为理论,行政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行政作为与行政不作为是以行政行为存在、表现的形式为标准划分而来的。所谓行政不作为是相对于作为而言,是行政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可被人所感知的形式,行政不作为与作为都是人们从形式上感知行政行为的结果。那么,在各种各样行政行为中什么可以让人们不通过了解其内容而仅从形式上就能感知结果呢?笔者认为,行政机关针对当事人申请的应答,是一种典型的仅从形式上就可感知的结果。如,公民向工商管理机关申请颁发营业执照,工商管理机关在一定期间对该申请作应答或不作应答,人们从直观上可以得到感知。无论行政作为或不作为,从形式上就可判断,并不涉及行政行为的内容,人们也不应当从一种形式的东西引伸出具有实体权利义务关系的内容来--------譬如,从行政机关的不应答行为引伸到行政机关应当履行其法定职责。基于此,行政不作为案件可以这样定义:它特指行政主体对当事人的申请具有应答义务而不作应答的案件,表现为行政主体对相对人的申请在法定期间延迟、推诿或不予答复。正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二条所规定的,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不作复议决定,人民法院可以将其作为行政不作为案件予以受理。所谓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职责,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实体行政法律关系。由于它主要反映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调整,这种调整必须通过行政主体的实施一定的行为来实现。人民法院对行政主体的这种作为行为进行司法审查,能为当事人实现实体诉讼利益(取得某种资格、享受某种福利、满足某种请求),从某种角度上说,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具有更多的诉讼意义,更为当事人所关心。由此,笔者认为,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应当是行政主体不履行行政法律关

系实体义务的案件。其主要表现为明示拒绝履行职责的行为,即通常所说形式作为,实质不作为。这种程序上的“作为”而在实质上的“不为”是行政主体依法享有的处置权的组成部分,是否正确履行法定职责是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由于行政不作为案件主要解决形式问题,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主要解决实体问题,两类案件在性质、起诉条件、诉讼处理等方面存在着重大的差异,人民法院在审理两类案件时应当遵循不同的思路。审理行政不作为案件应当注意二个要件:首先,应以法律、法规规定的申请权为前提。如前所述,行政不作为是行政主体不履行应答义务的行为,应答暗含应相对人申请的意思。行政主体的应答义务,因特定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申请而产生,没有申请,何来应答?这里所指的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作广义理解,不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发的法律、国务院颁发的行政法规,还应当包括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文件。诉讼中只要相对人举证证明存在申请权,人民法院就应当判定行政主体存在应答义务。其次,行政不作为案件的原告还应承担行政主体超过法定期间不作为的举证责任。行政主体对于相对人的申请,在法定期间延迟、推诿、不予答复,是行政不作为的表现形式,相对人只要向法庭举证证明行政主体存在上述情形之一,人民法院结合第一个要件的审查,就可以判定行政主体行政不作为违法。由于不履行法定职责是行政主体明示拒绝履行职责的行为,因此,对行政主体任何有关口头或书面的决定、通知、答复,与该决定、通知、答复有着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都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此时,由于存在一个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围绕行政主体是否具有某种法定职责及其是否正确履行法定职责进行合法性审查,举证责任应当由作出被诉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承担。

无论从概念、审理方式、举证责任诸方面看,行政主体的不作为都不能等同于不履行法定职责,两种行为的界限在于前者是行政主体程序上的消极“不为”,后者是实体内容的“不为”,是否定性行政行为。两种行为如果给行政相对人的权益造成损害,其救济方式各不相同。从世界各国的司法实践看,行政不作为的救济方式,大致有确认判决(确认行政不作为违法)、撤销判决(将行政不作为纳入拟制类行政行为加以撤销)、责令判决(责令行政机关为某种行为,但不涉及行为内容)三种形式。适用确认判决确认行政主体不作为违法,可以促使行政机关迅速裁决,以解决不作为的消极违法状态。但判决对行政机关如何作为没有约束力,当事人除据以提起国家赔偿请求之外,仅仅只能不断请求原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撤销判决主要是用于干预行政或侵害行政上,目的在于判决撤销侵害行政相对人权利的行政行为,以防止行政相对人人身、财产权利遭受侵害。该判决形式只适用于形式上作为的行政行为,而不宜适用形式上不作为的行为。比较而言,在我国目前国情下,撤销判决不适宜作为行政不作为的救济方式,很容易使人将行政不作为与不履行法定职责概念混同。责令判决恰好可以适应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申请延迟、推诿、不予答复而被法院判决承担相应应答义务的需要。当人民法院判定行政主体具有应答义务而不作应答时,可以责令其作出应答。只要行政主体作出应答,不管其内容如何,诉的利益便告消灭。只有当由于情势变化,使人民法院适用责令判决行政主体作出应答已无实际意义或要解决因行政不作为给申请人造成损害而产生的赔偿诉讼时,才有必要适用确认判决。

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救济方式,亦主要存在三种:履行判决(法院直接判决行政机关负有做成原告所申请的职务行为的义务)与形成判决(法院对案件的处理享有与被告行政机关相同的地位和权限)以及撤销判决。不履行法定职责是行政主体明示拒绝履行职责行为,该行为作为一个具体行政行为通过人民法院合法性审查后将产生两种后果:维持或撤销。因此,撤销判决(包括重作判决)应当是不履行法定职责救济的最自然的方式。但是,司法实践表明,撤销判决的效能亦较为有限,因其只能解决当前的行政违法行为,撤销之后的后续处理状态,却未为可知,对当事人的权益保护欠积极和实效。即使判决撤销后重新作出行政行为,对当事人的权利保护也未见彻底,行政相对人极可能再次因不满意行政机关的决定而起诉。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坚决排除法院直接代替行政主体作出某种行为以满足行政相对人需要的形成判决的情况下,应当着重履行判决的适用。履行判决,即法院作出的要求被告履行某种职责的判决,其实质是对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行为的一种强制。对于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履行判决无疑是最具实效的救济方式。人民法院判决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的内容应当如何呢?目前主要有二种不同观点,即:原则判决说和具体判决说。原则判决说认为,强制履行判决的内容只能是要求行政主体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法定职责,而不能对行政主体如何履行职责提出要求,否则即有司法权干预行政权之嫌。具体判决说认为,强制履行不但应当包括要求行政主体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法定职责的程序内容,还应包括履行事项、履行要求及履行数额等具体内容,否则会影响诉讼效益,导致重复诉讼。笔者认为,人民法院判决行政主体履行法定职责的方式和力度应当作具体的分析。行政主体不同的法定职责需要不同的履行判决内容,通常对涉及给予第三人设定义务或涉及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定职责,应采用原则判决说;对涉及给予相对人受益性的、羁束性的行政法定职责,应采用具体判决说。*4

综上所述,行政不作为案件与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在概念、审理方式、当事人举证责任以及判决形式上存在不容忽视的差别,但两者又有密切的联系。从行政行为的行为过程看,行政主体要拒绝履行法定职责必然经过受理相对人的申请的阶段,如果在受理阶段行政主体出现行政不作为,意味着相对人的实体权利救济“大门”被行政主体关闭,相对人将无奈地处于主张权利的通道中。而法院通过纠正这种行政不作为,促使行政主体开启“大门”后,预示着相对人在主张权利的“通道”上可以继续走下去,尽管相对人很可能面对行政主体的明示拒绝,但此时已接近依靠司法途径来解决自己的实体利益了。

对行政不作为案件与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作上述辨析,其理论价值于廓清行政主体的应答义务与法定职责的分界线。所谓应答义务,在行政法理论上称为告知和说明理由。告知和说明理由制度是一种基本的行政程序制度,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应有之义。行政主体为任何行政行为,都应尽到了告知和说明理由的义务。而作为行政相对人,对涉及自身权益的行政行为具有知情权。如果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申请履行某项职责,既不表示接受也不表示拒绝,采取消极的态度,将侵害行政相对人的知情权,是一种程序违法行为,应当受到法律追究。因此,本质上,对行政不作为提起诉讼是一种排除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申请置之不理的诉讼,适用行政法原则是人民法院审理不行为案件的显著特征。与应答义务不同的是,法定职责是行政主体依据法律规定或职权进行某些行政管理活动,实现具体行政管理目标所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行政主体是否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直接关系行政相对人被授予的权利或给予第三人设定的义务,直接导致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增减得失。因此,通过审理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可以有效调节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实体法律关系,监督行政主体的依法行政,满足行政相对人对实体权利义务的请求。正由于行政不作为案件与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的诉讼价值不同,任何将两类案件混同审理的作法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5注:

1、《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316页。

2、洪声润:《行政不行为的立法探讨》,载《安徽律师》2000年第1期。

3、熊菁华:《试论行政不作为责任》,载《行政法学研究》1999年第2期。

4、笔者曾审理一起行政机关明示拒绝颁发中标通知案,作为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可判决撤销行政机关的明示行为,但得知该机关准备在撤销明示拒绝行为后,以其它理由再次作出不予颁发中标通知的决定,以规避生效判决。决定适用履行判决,并采用具体判决说,及时、有效维护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5、理论上,除了本文讨论的行政主体对相对人的申请不应答的“不作为”外,还有因消极行政管理行为导致某种普遍损害后果的发生的“不作为”,如公安机关的不作为导致某地区治安混乱,政府机关对修建道路、桥梁没有尽到监管职责而造成损害后果,由于此种“不作为”也对其他没有特定法律关系人构成了利益侵害,相对人由此获得的是一种反射利益,不能以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作者: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庭

王彦

第五篇:法无禁止即可为?是在座的各位给了腾讯偷奸耍滑的权利

法无禁止即可为?是在座的各位给了腾讯偷奸耍滑的权利。

'法无禁止即可为'是法理学对公民私权利的基本原则,这句话的字面义很好理解。最近看到王者荣耀开始大规模抄袭虚荣(Vainglory)的英雄技能,我忍无可忍,但是实际上,之所以王者荣耀能够如此肆无忌惮的抄袭其他作品,原因一方面是十几年来腾讯根深蒂固的抄袭传统所致,另一方面就是 '法无禁止即可行'这句话。没错,理中客地讲腾讯抄袭风暴、抄袭自由、抄袭虚荣是合法的。著作权法保护的是作品的“表达”,而作品的“思想”是不保护的。因此,创意、概念、想法、构思等等并不能被著作权法保护,著作权法仅仅会保护真正推出的作品。对于这一系列Moba游戏而言,游戏机制、设计细则、人物特色技能等等一系列设计对著作权法而言都只能算作是“思想”。所以法律不进行保护。这样就能讲得通许多事情,抄袭起家的腾讯能一步步建立自己庞大的帝国就是仰仗法律的宽容。《QQ堂》《QQ炫舞》《QQ飞车》等一系列模仿创作的游戏成为了腾讯强大的垫脚石。腾讯的营销策略也十分简单粗暴:最近什么游戏流行?好的我们克隆一份出来。微信QQ推送一波,我们就是这类游戏的老大了。稍微有常识、懂得自主寻找信息的玩家都会明白一件事:最近大火的《王者荣耀》同样是腾讯屡试不爽的克隆作品之一。Dota、LoL、风暴、虚荣、自由都是王者荣耀的素材库。我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是因为最近更新的王者荣耀开始对虚荣进行了大范围的抄袭。金灯莱拉、灵猴奥佐被王者荣耀据为己有。腿这么棒的法师被你们抄去了?不要。。我们有理由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跟巨人糟糕的运营说再见,在《王者荣耀》上玩《虚荣》啦!然而窃以为:游戏里各位英雄的技能作为一种特殊的智力创作成果,需要开发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经过十分辛苦地推敲才产生的,凝聚了很高的商业价值。腾讯天美L1工作室未通过自己合法的智力劳动参与游戏行业竞争,而是通过不正当的抄袭手段将Super Evil Megacorp(虚荣开发商)的智力成果占为己有,并且以此为推广游戏的卖点,其行为背离了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超出了游戏行业竞争者之间正当的借鉴和模仿,具备了不正当竞争的性质。因此腾讯天美L1工作室是有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可能性的,不止对虚荣,王者荣耀对Dota、LoL、风暴、自由都是存在不正当竞争嫌疑的。在座的各位知道吗?腾讯这么多年一直在进行培养与试探。培养:腾讯一直在拉高玩家对于抄袭容忍程度的阈值。试探:腾讯在试探我国法律对于游戏抄袭的容忍程度。玩家对于抄袭的容忍程度被拉高,又不会触及法律的高压线,那么在这一片放荡自由的空间里腾讯可以肆无忌惮地抄袭,野蛮地成长。法律无法阻止腾讯抄袭,我们如此攻击王者荣耀自然是有点胡闹的。十分遗憾,我们收集的证据无法击垮腾讯帝国。▲既然法律没有阻止腾讯,我们不可以胡搅蛮缠。“我看这王者荣耀的气场就能断定是抄袭!”这种话在法律上是没有意义的。法律不健全这个话题我们按下不表,我们就谈玩家。因为腾讯违反竞争道德是腾讯的事,但是玩家未免太配合了吧?两天前我答了这么一个题:在答完这个题后,评论区的走向使我十分诧异,他们既没有在指责王者荣耀也没有在指责我,而是津津有味地讨论着他们王者荣耀的段位,并莫名其妙的因为游戏排位赛的段位吵了起来。。于是评论区变成了这样: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我去一家餐馆吃饭,回来后向我的两个朋友吐槽:这餐馆好差劲,我以后再也不去了blabla。。然后这两个朋友并不理会我,反而他俩自己讨论着:这餐馆周四有特色菜、你有没有这餐馆会员卡之类的。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腾讯十几年来野蛮成长没有受过任何阻力了:这届玩家不行!腾讯是一个牢笼,通过微信、QQ将他们关在里面,将他们抓牢,他们每天通过网页推送、朋友圈转发看新闻。他们认为自己看到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其实这仅仅是少数几个资本所营造的世界。所以才会有人认为华为P10偷工减料无所谓。所以某几个流量明星会红得毫无理由。所以王者荣耀如此粗糙却依旧会有大批人去玩。是腾讯培养了这一批玩家。好不容易把21世纪前十年盗版游戏的风气纠正回来,现在又出现了山寨游戏的做法。难得大家尊重正版了,但是尊重正版的山寨有何意义?是玩家的纵容,使得腾讯的克隆营销模式得以大赚特赚。“王者荣耀抄袭虚荣!”——“虚荣是啥?”你们的世界,只有腾讯游戏。你们这届玩家,骨气都被腾讯养没了!这届玩家丝毫不在乎自己身为消费者的尊严,纵容腾讯一步步越抄袭越过分,使腾讯凭借自己庞大的体量摧残着自己的竞争者,使我国游戏产业越发展越糟糕,风气越来越差。难道你们希望未来是一个国产游戏只剩下抄袭作品的世界吗?你们希望中国游戏产业成为世界的笑柄吗?你们身为消费者就这么没有骨气,在“法无禁止即可为”的保护伞下,打算让腾讯一口一口喂你们吔屎吗?你们活该天天玩粗制滥造的山寨游戏,活该氪金,这是你们希望的世界!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最差的时代。玩家的纵容使得腾讯做大做强,也使得腾讯野蛮的成长。这是中国游戏产业的悲歌。啊,糟糕,说好了上知乎不吵架的,但是一不小心又没忍住,抱歉啦~每次当我捧虚荣或者黑王者荣耀的时候都会有人吐槽我收钱办事儿,这个扪心自问真的没有。看一下巨人对虚荣可怜的宣传力度,我甚至怀疑巨人对虚荣放弃了。从这一点来看,巨人应该不会雇人发软广吧。。如果真有,那么请巨人赶紧联系我转账。阴谋论都洗洗睡吧,内心黑暗不长寿的。我只是在某些地方有着奇怪的洁癖而已。

附加链接:文中的那个答案截图出处:如何看待王者荣耀大量抄袭虚荣元素?知乎专栏推荐大家去读一下那篇文章,请允许我借用一张图片

另附本专栏的另外两篇文章:是时候了!Vainglory--一个被国内玩家忽视已久的顶级Moba手游知乎专栏

下载法定职责必须为 法无授权不可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定职责必须为 法无授权不可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