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提升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
全面提升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5‟61号,以下简称《意见》),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满足县域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设、培训、支援等方式,加强医院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实现医院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医疗服务能力达到要求,能够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的任务,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二、工作内容
(一)落实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1、严格依法执业。落实《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医疗法律法规,以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和各项规定、规范。
2、建立完善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医疗、护理、院感、药事等医院管理各项制度,并分解细化到各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责任到人。
3、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有明确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并充分发挥作用;院科两级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控制、评估和监测,实施医疗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临床科室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会诊、值班和交接班、疑难病例讨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查对、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分级管理、危急值报告、病历书写与病历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临床用血审核等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医疗技术准入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4、加强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树立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机制,有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并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和预警制度,定期分析医疗安全风险,及时反馈临床科室;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细化到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责任到人。
5、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信息化流程再造,注重信息标准应用和安全防护,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
(二)、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并配备与专科建设目标一致的适宜设备。
(1)健全临床和医技科室。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针灸康复科、骨伤科、口腔科、皮肤科、急诊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临床和医技科室,在内科基础上逐步开设独立的呼吸内科、脾胃病科、脑病科、心血管内科、肾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等临床科室。在针灸康复科基础上逐步开设独立的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
(2)加强临床薄弱专科建设。通过引进人才、改善硬件条件、派驻人员支援等措施,加强近三年县域外转诊率排名靠前病种所在的薄弱临床专科建设。
(3)打造中医特色专科。加强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骨伤科、脑病科、脾胃病科、妇科、肛肠科、心病科、脾胃病、老年病、消渴病、风湿病等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建设,引进应用中医医疗技术,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
(4)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重点提升医院外科手术能力、医院感染控制水平、重症医学科能力、和急诊急救水平,推广适宜的内镜微创诊疗技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5)打造临床优势专科。加强现有实力较强的临床专科能力建设,适当应用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使大多数疑难病能够确诊,重大疾病和急危重症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
(6)扩大病种覆盖面。诊疗的病种范围包括县域内所有常见病、多发病,能够确诊大多数疑难和重大疾病,能够开展大多数的中医医疗技术,外科、骨伤科、妇产科能够基本开展本专业的常规手术,微创治疗病例和全身麻醉比例逐年提高。
(7)第四周期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2015年已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妇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50万元,共需资金25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
(四)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提升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水平。
加强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与对口支援的城市三级医院联通,开展远程会诊、病理诊断、影像诊断、重症监护、继续教育等工作,使县域内患者更加便捷地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及时解决医院的管理和技术难题,并实现远程医疗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五)发挥对口支援优势,提升医院综合能力。
1.明确对口支援目标。支援医院要全面了解医院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基本情况,找出薄弱环节,会同医院确定对口支援重点领域,制定细化、量化、可考核、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对口支援阶段性目标和总目标。
2.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对口支援双方医院主要负责人签订对口支援协议,明确实现工作目标的时间表、路线图,并作为对口支援第一责任人;职能部门间签订协议,明确管理支援的目标、措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部门间对口支援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间签订协议,明确科室内部管理与技术支援的目标、措施,科室主任为科室间对口支援第一责任人。
3.加强对口支援目标管理。对口支援双方医院根据对口支援目标,加强对医院、科室、个人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情况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定、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各项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
三、计划及具体措施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就医环境
我院占地面积28余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上采用全新的环保材料,独特的建筑风格,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当然在一些具体的及细节方面还可以更上一层楼,继续不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广大患者感受到舒适的就医环境。
(二)、购置必要的高精尖诊疗设备,优化诊疗条件。
现代化医院的发展,必须要有必要的、符合医院发展的各项仪器设备与技术的支撑。现在我院已拥有包括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在内的一系列治疗设备。在未来几年,随着重点专科建设,医院会根据自身发展陆续添置其他的高精尖治疗设备,不断提高诊疗条件。
(三)、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中医诊疗手段
医院的发展,包括任何单位的发展都离不开管理,科学的管理其实就是生产力。同样在医院的业务发展过程中,为了安全、高效的提升我院的业务技术水平,一方面,建立与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与技术操作常规,制定健
第二篇: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
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卫体改发„2014‟12号,以下简称《意见》),全面提升我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满足县域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设、培训、支援等方式,加强县级医院(含县医院和县中医医院,下同)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实现医院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医疗服务能力达到要求,能够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的任务,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二、工作内容
(一)落实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1.严格依法执业。落实《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医疗法律法规,以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和各项规定、规范。2.建立完善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医疗、护理、院感、药事等医院管理各项制度,并分解细化到各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责任到人。
3.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有明确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和主管部门,并充分发挥作用;院科两级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控制、评估和监测,实施医疗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临床科室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会诊、值班和交接班、疑难病例讨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查对、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分级管理、危急值报告、病历书写与病历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临床用血审核等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医疗技术准入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4.加强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树立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机制,有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和主管部门,并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和预警制度,定期分析医疗安全风险,及时反馈临床科室;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细化到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责任到人。
5.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信息化流程再造,健全居民健康卡受理环境,注重信息标准应用和安全防护,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按照《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至少达到3级水平。实现县域内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的互联互通,实时更新,实现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业务协同。向下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相连,发挥医疗中心的作用,提高县域内整体医疗水平。
(二)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并配备与专科建设目标一致的适宜设备。
1.县医院。
(1)健全一级诊疗科目,逐步完善二级诊疗科目。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精神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一级诊疗科目,逐步开设独立的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病学、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妇科、产科、儿科、小儿外科等二级诊疗科目。
(2)加强临床薄弱专科建设。通过引进人才、改善硬件条件、派驻人员支援等措施,加强近三年县域外转诊率排名靠前病种所在的薄弱临床专科建设。
(3)加强临床核心专科建设。重点开设完善发挥核心作用的一级和二级诊疗科目,提升外科手术、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服务能力以及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推广适宜的内镜微创诊疗技术,使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县医院得到规范化的诊疗。
(4)夯实临床支撑专科基础。加强病理科、医学检验科(临床体液、血液,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专业组)、医学影像科(X线诊断、CT诊断、磁共振成像诊断、超声诊断、心电诊断、脑电及脑血流图诊断等专业组)和消毒供应中心的能力建设。
(5)打造临床优势专科。加强现有实力较强的临床专科能力建设,适当应用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使大多数疑难病能够确诊,重大疾病和急危重症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
(6)扩大病种覆盖面。诊疗病种范围包括县域内所有常见病、多发病,能够确诊大多数疑难病和重大疾病,普通外科、骨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能够开展本专业大多数常规手术,内镜微创治疗病例和全身麻醉比例逐年提高。
2.县中医医院。
(1)健全临床和医技科室。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针灸科、推拿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急诊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临床和医技科室,在内科基础上逐步开设独立的呼吸内科、脾胃病科、脑病科、心血管内科、肾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等临床科室。
(2)加强临床薄弱专科建设(同县医院)。(3)打造中医特色专科。加强针灸科、推拿科、骨伤科、脑病科、脾胃病科、妇科、肛肠科、肿瘤科等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建设,引进应用中医医疗技术,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
(4)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重点提升医院外科手术能力、医院感染控制水平、重症医学科能力、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水平和急诊急救水平,推广适宜的内镜微创诊疗技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5)夯实临床支撑专科基础(同县医院)。(6)扩大病种覆盖面。诊疗的病种范围包括县域内所有常见病、多发病,能够确诊大多数疑难和重大疾病,能够开展大多数的中医医疗技术,外科、骨伤科、肛肠科能够基本开展本专业的常规手术,微创治疗病例和全身麻醉比例逐年提高。
(三)开展优质医疗服务,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开展“三好一满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临床路径管理、优质护理服务、“平安医院”创建等优质医疗服务工作,力争达到国家的相关工作要求。
(四)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提升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水平。利用“信息惠民工程”,加强县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与对口支援的城市三级医院联通,开展远程会诊、病理诊断、影像诊断、重症监护、继续教育等工作,使县域内患者更加便捷地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及时解决县级医院的管理和技术难题,并实现远程医疗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五)发挥对口支援优势,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1.明确对口支援目标。支援医院要全面了解县级医院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基本情况,找出薄弱环节,会同受援医院确定对口支援重点领域,制定细化、量化、可考核、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对口支援阶段性目标和总目标。
2.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对口支援双方医院主要负责人签订对口支援协议,明确实现工作目标的时间表、路线图,并作为对口支援第一责任人;职能部门间签订协议,明确管理支援的目标、措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部门间对口支援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间签订协议,明确科室内部管理与技术支援的目标、措施,科室主任为科室间对口支援第一责任人。
3.加强对口支援目标管理。对口支援双方医院根据对口支援目标,加强对医院、科室、个人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情况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定、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各项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
(六)落实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各项任务。全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药品采购、人事编制、收入分配、医保制度、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强以人才队伍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加强医院院长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县级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三、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提升500家县级医院综合能力(2014-2017年)。
在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中,遴选具备一定基础和较高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技术水平的500家县级医院。
1.启动(2014年8-9月)。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推荐第一阶段的县级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确认下发500家医院名单,召开工作启动会议。
2.实施(2014年10月-2017年10月)。
(1)签订责任书和对口支援协议(2014年10-11月)。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县政府、支援医院、县级医院签订四方责任书,确定和3年目标,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力、措施。对口支援双方医院、职能部门、临床科室间签订对口支援协议。
(2)组织实施(2014年12月-2017年10月)。1)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国家中医药局医政司负责联系医院,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各地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和抽查。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下发县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国家中医药局制定下发县中医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指导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
2)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对辖区内工作进行指导和评估,每年10月向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国家中医药局医政司报送工作报告。
3)支援医院通过“派下去”、“请上来”、“团队带团队”等多种方式,分阶段、有步骤的推进对口支援工作。
4)县级医院主动按照本文件要求提升综合能力,努力创造条件落实重点工作内容。
3.评估。
(1)中期评估(2015年11-12月)。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按照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要求和工作目标对工作进行中期评估。2015年10月底前,500家县级医院至少完成50%的重点工作内容,医疗服务能力达到50%的目标要求(见附件)。
(2)总结评估(2017年11-12月)。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按照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要求和工作目标,对500家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召开工作总结会议,公布评估结果,推广经验,树立先进典型。2017年10月底前,500家县级医院完成全部重点工作内容,医疗服务能力全面达到要求。
(二)第二阶段: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2018-2020年)。
到2020年,力争使我国90%的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达到县医院、县中医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基本标准要求,50%的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达到县医院、县中医医院综合能力建设推荐标准要求。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形成推动县级医院改革与发展的合力。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是提高我国医疗服务整体能力,引领县级医院发展的重要举措。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将此项工作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相结合,积极协调同级财政等相关部门,争取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给予支持,发挥叠加作用,确保取得实效。
(二)加强指导,建立完善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的各项政策措施。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按照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文件和本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加强监督指导,将此项工作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口支援、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探索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对口支援方式,并建立长效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完善县级医院的建设投入、绩效管理、考核评估以及鼓励和引导城市大医院医务人员在县医院长期工作的政策措施。
(三)示范引领,发挥500家县级医院的积极作用。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认真总结、逐步推广第一阶段500家县级医院的好经验、好做法,使500家县级医院发挥引领我国县级医院发展的先进典型作用,全面带动和提升我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
(四)宣传先导,营造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的良好氛围。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深入挖掘、着力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公众和相关方面对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和支持力度。
第三篇:XX县医院全面综合能力提升具体工作方案
XX县医院全面综合能力提升具体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进一步巩固县医院综合能力建设积极成果,持续提升县医院综合能力满足县域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设、培训、支援等方式,加强医院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实现医院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医疗服务能力达到要求,能够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的任务,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二、工作内容
(一)落实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1、严格依法执业。落实《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医疗法律法规,以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和各项规定、规范。
2、建立完善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医疗、护理、院感、药事等医院管理各项制度,并分解细化到各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责任到人。
3、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有明确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并充分发挥作用;院科两级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控制、评估和监测,实施医疗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临床科室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会诊、值班和交接班、疑难病例讨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查对、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分级管理、危急值报告、病历书写与病历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临床用血审核等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医疗技术准入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4、加强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树立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机制,有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并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和预警制度,定期分析医疗安全风险,及时反馈临床科室;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细化到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责任到人。
5、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信息化流程再造,注重信息标准应用和安全防护,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
(二)、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并配备与专科建设目标一致的适宜设备。
加强专科能力建设,提升本院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能力、急危重症抢救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肿瘤等专科疾病防治能力;加快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培养力度;健全临床和医技科室。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针灸康复科、骨伤科、口腔科、皮肤科、急诊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临床和医技科室,在内科基础上逐步开设独立的呼吸内科、脾胃病科、脑病科、心血管内科、肾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等临床科室。在针灸康复科基础上逐步开设独立的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
加强儿科、妇产科、重症医学科、精神科、麻醉科、急诊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肿瘤科、老年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病理科、出生缺陷防治、药学、护理等紧缺专业和骨干人才培养培训,构建人才梯队。
加强临床薄弱专科建设。通过引进人才、改善硬件条件、派驻人员支援等措施,加强近三年县域外转诊率排名靠前病种所在的薄弱临床专科建设。
打造中医特色专科。加强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骨伤科、脑病科、脾胃病科、妇科、肛肠科、心病科、脾胃病、老年病、消渴病、风湿病等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建设,引进应用中医医疗技术,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
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重点提升医院外科手术能力、医院感染控制水平、重症医学科能力、和急诊急救水平,推广适宜的内镜微创诊疗技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打造临床优势专科。加强现有实力较强的临床专科能力建设,适当应用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使大多数疑难病能够确诊,重大疾病和急危重症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
扩大病种覆盖面。诊疗的病种范围包括县域内所有常见病、多发病,能够确诊大多数疑难和重大疾病,能够开展大多数的中医医疗技术,外科、骨伤科、妇产科能够基本开展本专业的常规手术,微创治疗病例和全身麻醉比例逐年提高。
第四周期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20XX年已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妇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X万元,共需资金X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
20XX计划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骨伤科、消渴病、风湿病、放射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X万元,共需资金X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X万元,共需资金X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20XX年计划申报中医脑病科、中医康复科、急诊医学科、影像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X万元,共需资金XX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中医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XX万元,共需资金XX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20XX年计划申报中医肝胆病专科、神志病专科、肛肠科、麻醉科、儿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X万元,共需资金X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脑病专科、中医康复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X万元,共需资金X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20XX年计划申报皮肤病专科、产科、普通外科、呼吸内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X万元,共需资金X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骨伤病专科、中医肝胆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X万元,共需资金X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三)开展优质医疗服务,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开展“三好一满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临床路径管理、优质护理服务、“平安医院”创建等优质医疗服务工作,力争达到相关工作要求。
(四)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提升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水平。
加强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与对口支援的城市三级医院联通,开展远程会诊、病理诊断、影像诊断、重症监护、继续教育等工作,使县域内患者更加便捷地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及时解决医院的管理和技术难题,并实现远程医疗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五)发挥对口支援优势,提升医院综合能力。
明确对口支援目标。支援医院要全面了解医院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基本情况,找出薄弱环节,会同医院确定对口支援重点领域,制定细化、量化、可考核、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对口支援阶段性目标和总目标。
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对口支援双方医院主要负责人签订对口支援协议,明确实现工作目标的时间表、路线图,并作为对口支援第一责任人;职能部门间签订协议,明确管理支援的目标、措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部门间对口支援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间签订协议,明确科室内部管理与技术支援的目标、措施,科室主任为科室间对口支援第一责任人。
加强对口支援目标管理。对口支援双方医院根据对口支援目标,加强对医院、科室、个人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情况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定、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各项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
三、计划及具体措施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就医环境
我院占地面积X余亩,建筑面积X万平方米,建筑上采用全新的环保材料,独特的建筑风格,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当然在一些具体的及细节方面还可以更上一层楼,继续不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广大患者感受到舒适的就医环境。
(二)、购置必要的高精尖诊疗设备,优化诊疗条件。
现代化医院的发展,必须要有必要的、符合医院发展的各项仪器设备与技术的支撑。现在我院已拥有包括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在内的一系列治疗设备。在未来几年,随着重点专科建设,医院会根据自身发展陆续添置其他的高精尖治疗设备,不断提高诊疗条件。
(三)、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中医诊疗手段
医院的发展,包括任何单位的发展都离不开管理,科学的管理其实就是生产力。同样在医院的业务发展过程中,为了安全、高效的提升我院的业务技术水平,一方面,建立与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与技术操作常规,制定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把质量关,无论从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还是各项技术操作常规上都要严格要求,使业务发展在良性的轨道上稳步上升。另一方面,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模式同样重要,努力提高医院自身的技术水平,尽可能使患者少花费,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四)、加速中医药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增强队伍素质。
医疗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爱惜人才、重用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医院的发展才会有出路:
(1)
通过每年引进素质好的专、本科生或调入确有专长的实用型人才不断充实我院的人才队伍。
(2)
聘请院内外中医知名专家坐诊,讲学,会诊,尽快提升我院年轻队伍的技术业务水平。
(3)
制定政策及奖惩机制鼓励职工自学岗位成才。
(4)注重业务学习,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定期开展技术操作考核、比赛等形式,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与实际水平。通过不断努力,逐步形成专业作风严谨、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
(五)、加强科室建设,明确细化岗位分工
现在我院已建成具有门诊、病区、功能检验科、放射科等科室。随着医院的发展及重点专科建设的不断实施,我院将进一步加强科室的建设,完善科室的各项功能,明确各科室岗位分工,促进不断发展。
XX医院
2021年年X月X日
第四篇: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课稿
涞水县医院
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根据国家卫计委《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的要求,对我院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制定如下发展规划:
第一节、现有情况汇报
2013-2015年,在和县委、县政府、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以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宗旨,紧紧围绕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深入开展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通知》要求,通过改善就医流程、改善就医模式、改善就医环境,努力争创人民满意医院。
一、改善就医环境
通过积极争取项目,投资6000万元,历时四年完成了门诊医技综合楼的建设。新楼建筑面积11446.52㎡,总编制床位300张,为实现老区人民“病有所医”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3年门、急诊量53万人次,出院病人2.2万人次,门诊量增加38%,住院患者增加25%。门诊设立总值班室,24小时受理各方面的服务;完善门诊导向标识牌;门诊收费处配对讲机、验钞机显示器。病房全部配备窗帘、陪护椅宽敞明亮的患者休闲活动室、让患者吃上暖心饭的食堂、方便患者洗涤的凉衣阳台,24小时供应热水,处处体现着家庭化、人性化、现代化,让患者感受到“宾馆式”医疗服务。后勤服务全部实行社会化,聘用16人专门负责电梯运行,持证上岗,做到文明服务。建立了安防中心,安装了监控探头、配置巡逻电警车、聘请了保安人员10名、交通协警2名,成立了巡防队,24小时安全巡查,确保病人车辆和财产安全;扩建停车场并进行规
范管理,院内车辆有序停放。配套建设职工食堂和病人营养食堂及便民超市。通过对卫生保洁、洗涤、空调、电梯维保、食堂、超市等全面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方便了患者就医,有力的提升了后勤综合服务能力。三层连廊纵贯南北将门急诊楼与病房楼有机连接起来,为患者开辟了就诊快捷通道,无论外面刮风下雨,患者都将全程无忧,且将三层连廊巧妙布局,营造成一道亮丽的“文化长廊”,将医院概况、光辉历程、领导关怀、专科名医、优秀团队、核心文化等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医院发展的辉煌成就。尤其是专科名医栏目为患者自主择医提供了指南。院区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休闲亭台、小桥流水、假山鱼池点缀其中,既可促进病体康复,又愉悦了心情。
二、改善就医模式
为了实现医院的现代化、精细化、信息化、无纸化管理,医院先后投入1000万元建成了“两个中心”(即计算机数据中心和远程医学中心),“二个平台”(即信息化软件系统平台和区域卫生平台),完成了以“临床电子病历”为核心的32个信息子系统的部署,共90个科室实现了信息化管理。门诊一卡通的使用,改变了原有的人工挂号、收费、记帐、开单,实现了从门诊办卡到诊室看诊、检查、治疗、输液、取药的一卡式全程管理,并为就诊患者建立门诊电子档案,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和掌握,收费实行末端记费,杜绝了错收、少收、乱收费现象,让患者看明白病,花放心钱。一卡通的使用,减少了门诊“三长一短”现象发生,门诊人次由原来每天500人次上升到高峰期的2000人次,门诊就诊流程更加优化,工作效率更加高效,病人就诊更加便捷。临床电子病历在各病区的使用,使医生护士从繁重的医疗文书书写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用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上,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了病人。同时,依托信息技术,临床医疗文书书写和保存实行了标准化规范
化管理;通过对药品的分级管理,临床用药更加合理规范;通过每天为患者提供一日清单,使科室收费更加透明。目前,我院信息化建设达到了省级医院水平和标准。
第二节 规划实施步骤
一、短期任务(2015—2017年)
(一)基础设施建设
1、完成电网、污水处理、采供暖等市政设施接入项目,彻底清除配套设施方面的负面影响,并在现有规模上预留部分承载空间,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建设夯实市政配套基础。
2、新建住院大楼,按照500张病床容积标准、每床45m2建筑面积建设,楼内规划急诊区域、重症监护区域、新生儿区域、临床检验和血库区域、标准化手术室区域、消毒供应中心区域等独立区域,总建筑面积7000m2左右,满足未来10—20年诊疗业务发展空间与功能需求。
3、新建传染病区,按照标准双通道隔离诊疗程序设计,规划设置隔离病房6—10间,建筑面积500m2左右,最大病床容量20张,满足中小规模传染病疫情控制需求。
(二)医疗装备建设
1、完成目前已配置到位的医疗装备安装调试工作。
2、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医疗装备的配置重点调整至手术、监护、抢救等小型精密医疗设备和住院设施方面,涉及面广、数量多、价值总量大。
(三)人力资源建设
1、在省编办核准的编制总量不能突破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补齐编制,人员选调与新聘优先向重点科室倾斜,除需保证每年有1—2名临床专业技术人员
赴上级综合医院急救中心进修学习临床急救外,产科、外科需形成能够保证每年有1名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的人员规模;辅助科室需尽快补充人员形成全年不间断提供服务的能力。
2、争取财政扶持,编制外高薪聘请2—3名具有一定技术能力的手术科室特需人才,带动医院短板领域加快建设。
3、借鉴发达地区医院的普遍做法,在政策与资金均得到支持的前提下,编外聘用一批护理类专业技术人员解决护士严重不足的问题,并在收费、结算、库房管理等部门外聘非专业技术人员。
(四)业务科室建设
1、加强急诊科建设。考虑到目前的编制总量,实现急诊科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不切实际,但由于急诊工作诊疗风险不可预知,又涉及患者危急情况下的生命安全,因此参与轮值急诊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急诊急救培训,以掌握相应的诊疗技能,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临床医师、护师逐步退出急诊值班,而最终选入急诊值班队伍的人员应当给予一定的待遇补偿。
2、加强手术科室建设。常规手术如阑尾炎、胆囊炎、剖腹产、四肢骨折复位并行内外固定术等手术因技术要求相对较低,费用低廉,完全应该在当地进行,也是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肠梗阻、空腔脏器破裂等急危患者由于转院风险极大,就近治疗为首选。并且从长远来看,具备对胸、脑外伤和心脑血管意外等极危重患者的初步救治能力、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往上级医院治疗往往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患者的生命,其价值不能仅仅以发生率衡量。因此,产科、外科应切实加强能力建设,短期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同时进行常规手术学习培训工作。
3、加强常见病诊疗工作。完成2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新成立全科诊
室,兼负社区医疗和保健康复职能,完成医疗工作向社区、家庭延伸的进程;进一步严格规范专科疾病的科间转诊、疑难患者的向上转诊和康复患者的向下转诊流程,短期内实现普通患者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
4、加强临床检验、检查工作。将辅助检查科室补充至2—3人科室,完成每人不少于一年的进修学习培训,形成全年不间断服务能力,并确保常规检查“不出县”。
5、加强重点专科建设。----科目前是县级重点专科,但实际有专业资质的工作人员只有一名,应予补充或者考虑正式抽调具有一定社区知名度的内、外科医师组建二级科室,由职能科室科进行管理与指导;内科因新配置到位的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等设备,已具备开展新诊疗业务的基础,可考虑增加人员配置,组建糖尿病特色专科。
6、受人员编制限制,正式在编人员规模不可能增加;而以目前医院自身的业务收入又不可能自聘大量的必须人才。因此,医院现有工作人员应致力于保障日常工作有序开展和重点科室持续发展,可考虑以医院眼科、口腔科等科室的基础设施与设备为资源,吸引有条件、资质的医疗机构或个人组成医疗联合体,弥补医院长期以来在此类专业领域的空缺。
二、中期任务(2017-2018年)
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配套设施与诊疗、住院设施设备完备,医院所有功能区域均完全具备开展工作的设备与条件。
2、完成急诊、产科、外科等重点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第二轮培训工作。
3、完成全院其他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4、急诊科参与值班并经过急救专业培训的的临床各科医师>4名,护师>4名,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退出急诊值班,重症监护室具备工作能力。
5、糖尿病特色专科建设完成。
三、中长期任务(2018—2020年)
1、完成重点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第三轮培训工作。
2、完成全院专业技术人员新老更替工作,并进入下一阶段人才梯队建设工作。
第五篇:木木县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介绍
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木木县人民医院
根据国家卫计委《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的要求,我院属于候选医院,现将我院在改善就医环境,提升服务能力方面所做的工作向大家作一汇报,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2013年,在市卫生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以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宗旨,紧紧围绕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深入开展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通知》要求,通过改善就医流程、改善就医模式、改善就医环境,努力争创人民满意医院。
一、改善就医环境
通过积极争取项目,投资2.1亿元,历时三年完成了医院整体搬迁。新院占地面积130亩,现业务用房60000㎡,编制床位800张,为实现老区人民“病有所医”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3年门、急诊量53万人次,出院病人2.2万人次,门诊量增加38%,住院患者增加25%。
新院建成后,门诊设立总值班室,24小时受理各方面的服务;完善门诊导向标识牌;门诊收费处配对讲机、验钞机显示器。病房全部配备窗帘、陪护椅、网络电视,宽敞明亮的患者休闲活动室、让患者吃上暖心饭的微波炉、方便患者洗涤的凉衣阳台,24小时供应热水,处处体现着家庭化、人性化、现代化,让患者感受到“宾馆式”医疗服务。后勤服务全部实行社会化,聘用20人专门负责电梯运行,持证上岗,做到文明服务。建立了安防中心,安装了监控探头、配置巡逻电警车、聘请了保安人员10名、交通协警2名,成立了巡防队,24小时安全巡查,确保病人车辆和财产安全;扩建停车场并进行规范管理,院内车辆有序停放。配套建设职工食堂和病人营养食堂及便民超市。通过对卫生保洁、洗涤、空调、电梯维保、食堂、超市等全面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方便了患者就医,有力的提升了后勤综合服务能力。三层连廊纵贯南北将门急诊楼与病房楼有机连接起来,为患者开辟了就诊快捷通道,无论外面刮风下雨,患者都将全程无忧,且将三层连廊巧妙布局,营造成一道亮丽的“文化长廊”,将医院概况、光辉历程、领导关怀、专科名医、优秀团队、核心文化等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医院发展的辉煌成就。尤其是专科名医栏目为患者自主择医提供了指南。院区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休闲亭台、小桥流水、假山鱼池点缀其中,既可促进病体康复,又愉悦了心情。
二、改善就医模式
为了实现医院的现代化、精细化、信息化、无纸化管理,医院先后投入1000万元建成了“两个中心”(即计算机数据中心和远程医学中心),“二个平台”(即信息化软件系统平台和区域卫生平台),完成了以“门诊一卡通”、“临床电子病历”为核心的32个信息子系统的部署,共90个科室实现了信息化管理。门诊一卡通的使用,改变了原有的人工挂号、收费、记帐、开单,实现了从门诊办卡到诊室看诊、检查、治疗、输液、取药的一卡式全程管理,并为就诊患者建立门诊电子档案,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和掌握,收费实行末端记费,杜绝了错收、少收、乱收费现象,让患者看明白病,花放心钱。一卡通的使用,减少了门诊“三长一短”现象发生,门诊人次由原来每天500人次上升到高峰期的2000人次,门诊就诊流程更加优化,工作效率更加高效,病人就诊更加便捷。临床电子病历在各病区的使用,使医生护士从繁重的医疗文书书写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用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上,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了病人。同时,依托信息技术,临床医疗文书书写和保存实行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通过对药品的分级管理,临床用药更加合理规范;通过每天为患者提供一日清单,使科室收费更加透明。目前,我院信息化建设达到了省级医院水平和标准。
三、改善就医流程
新院整体搬迁使用后,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均是老院的4倍,布局合理,流程科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步入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有6名导诊护士为门诊病人导诊服务,并为病人提供开水、填卡、轮椅等温馨服务。大厅内2块大型LED显示屏,不间断播放就诊须知,医疗服务体格和健康知识。大厅设有4部自动扶梯和2部垂直电梯,帮助病人轻松便捷送达各诊疗区。门诊设24个诊疗候诊区,各诊疗区采取“一医一患”诊室,候诊区与诊疗区相对分开,既保护了病人隐私,又改善了就诊秩序。收费处、药房、检验科、口腔科等窗口采用半开放式服务,一律采用低台、透明门窗,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每个病区均设有中心监护屏,便于医护人员直接观察所有监护的患者病情;病房设有单人间至4人间不同规格,备有无障碍病房和VIP病房,可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病房内卫生间、淋浴房、衣柜、数字电视、中央空调、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中心呼叫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
以上是我们在医院建设和发展工作中的点滴成绩,是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借鉴学习各兄弟单位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取得的,但是与兄弟医院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下一步我们将“狠抓内涵,提升水平,努力打造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主要是三个方面上水平:一要管理上水平。医院要加强医疗、护理、院感、药剂和病区秩序等方面的管理,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借鉴大医院管理模式和经验,使管理水平与新院建设标准相适应,使内涵建设与硬件建设相适应,以更好地发挥医院的整体效益。二要医疗技术上水平。在与河南省肿瘤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医院的基础上,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建立技术协作关系。采取“请进来、送出去”、“远程会诊”等方式,借助外力求发展。聘请解放军总医院和省市专家来院坐诊,提高医院知名度和诊疗水平;选派技术骨干到国家、省级以上高规格医院进修深造,强力提升技术水平标杆。三要整体服务上水平。医院和全体医务人员要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强化职业责任,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不断满足大别山区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解决大别山区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实现“大病基本不出县”的目标,从而更好地落实中央医改政策,实现医改提出的总体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创办全市人民满意的卫生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