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医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经验交流材料(推荐)
人民医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经验
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院在改善就医环境,提升服务能力方面所做的工作向大家作一汇报,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XX年,在市卫生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以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宗旨,紧紧围绕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深入开展XX年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通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医疗系统“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60条》。通过改善就医流程、改善就医模式、改善就医环境,努力争创人民满意医院。在XX年全县行风政风民主评议中,我院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一、改善就医环境
通过积极争取项目,投资2.1亿元,历时三年完成了医院整体搬迁。新院占地面积130亩,现业务用房60000㎡,编制床位800张,为实现老区人民“病有所医”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XX年门、急诊量53万人次,出院病人2.2万人次,门诊量增加38%,住院患者增加25%。
新院建成后,门诊设立总值班室,24小时受理各方面的 服务;完善门诊导向标识牌;门诊收费处配对讲机、验钞机显示器。病房全部配备窗帘、陪护椅、网络电视,宽敞明亮的患者休闲活动室、让患者吃上暖心饭的微波炉、方便患者洗涤的凉衣阳台,24小时供应热水,处处体现着家庭化、人性化、现代化,让患者感受到“宾馆式”医疗服务。后勤服务全部实行社会化,聘用20人专门负责电梯运行,持证上岗,做到文明服务。建立了安防中心,安装了监控探头、配置巡逻电警车、聘请了保安人员10名、交通协警2名,成立了巡防队,24小时安全巡查,确保病人车辆和财产安全;扩建停车场并进行规范管理,院内车辆有序停放。配套建设职工食堂和病人营养食堂及便民超市。通过对卫生保洁、洗涤、空调、电梯维保、食堂、超市等全面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方便了患者就医,有力的提升了后勤综合服务能力。三层连廊纵贯南北将门急诊楼与病房楼有机连接起来,为患者开辟了就诊快捷通道,无论外面刮风下雨,患者都将全程无忧,且将三层连廊巧妙布局,营造成一道亮丽的“文化长廊”,将医院概况、光辉历程、领导关怀、专科名医、优秀团队、核心文化等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医院发展的辉煌成就。尤其是专科名医栏目为患者自主择医提供了指南。院区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休闲亭台、小桥流水、假山鱼池点缀其中,既可促进病体康复,又愉悦了心情。
二、改善就医模式
为了实现医院的现代化、精细化、信息化、无纸化管理,医院先后投入1000万元建成了“两个中心”,“二个平台”,完成了以“门诊一卡通”、“临床电子病历”为核心的32个信息子系统的部署,共90个科室实现了信息化管理。门诊一卡通的使用,改变了原有的人工挂号、收费、记帐、开单,实现了从门诊办卡到诊室看诊、检查、治疗、输液、取药的一卡式全程管理,并为就诊患者建立门诊电子档案,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和掌握,收费实行末端记费,杜绝了错收、少收、乱收费现象,让患者看明白病,花放心钱。一卡通的使用,减少了门诊“三长一短”现象发生,门诊人次由原来每天500人次上升到高峰期的XX人次,门诊就诊流程更加优化,工作效率更加高效,病人就诊更加便捷。临床电子病历在各病区的使用,使医生护士从繁重的医疗文书书写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用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上,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了病人。同时,依托信息技术,临床医疗文书书写和保存实行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通过对药品的分级管理,临床用药更加合理规范;通过每天为患者提供一日清单,使科室收费更加透明。目前,我院信息化建设达到了省级医院水平和标准。
三、改善就医流程
新院整体搬迁使用后,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均是老院的4倍,布局合理,流程科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步入宽 敞明亮的门诊大厅,有6名导诊护士为门诊病人导诊服务,并为病人提供开水、填卡、轮椅等温馨服务。大厅内2块大型LED显示屏,不间断播放就诊须知,医疗服务体格和健康知识。大厅设有4部自动扶梯和2部垂直电梯,帮助病人轻松便捷送达各诊疗区。门诊设24个诊疗候诊区,各诊疗区采取“一医一患”诊室,候诊区与诊疗区相对分开,既保护了病人隐私,又改善了就诊秩序。收费处、药房、检验科、口腔科等窗口采用半开放式服务,一律采用低台、透明门窗,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每个病区均设有中心监护屏,便于医护人员直接观察所有监护的患者病情;病房设有单人间至4人间不同规格,备有无障碍病房和VIP病房,可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病房内卫生间、淋浴房、衣柜、数字电视、中央空调、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中心呼叫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
以上是我们在医院建设和发展工作中的点滴成绩,是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借鉴学习各兄弟单位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取得的,但是与兄弟医院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下一步我们将“狠抓内涵,提升水平,努力打造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主要是三个方面上水平:一要管理上水平。医院要加强医疗、护理、院感、药剂和病区秩序等方面的管理,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借鉴大医院管理模式和 经验,使管理水平与新院建设标准相适应,使内涵建设与硬件建设相适应,以更好地发挥医院的整体效益。二要医疗技术上水平。在与河南省肿瘤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医院的基础上,与XX解放军总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建立技术协作关系。采取“请进来、送出去”、“远程会诊”等方式,借助外力求发展。聘请解放军总医院和省市专家来院坐诊,提高医院知名度和诊疗水平;选派技术骨干到国家、省级以XX规格医院进修深造,强力提升技术水平标杆。三要整体服务上水平。医院和全体医务人员要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强化职业责任,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不断满足大别山区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解决大别山区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实现“大病基本不出县”的目标,从而更好地落实中央医改政策,实现医改提出的总体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创办全市人民满意的卫生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xx医院全面提升旗县级医院综合能力
全面提升旗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总结
一、落实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1、严格依法执业:
认真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切实确保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我院严格落实《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医疗法律法规,以及《医院感染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和各项规定规范,重点强化了《三级医师查房制度》、《首诊医师负责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把各项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临床质控,重点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建立完善医院管理规章制度:
以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结合我院医疗工作的实际,重新修订和完善我院各项医疗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及规范等,汇编成《XX医院医疗工作管理规章制度》(医疗分册),其中包括医疗管理规章制度334项、岗位职责99项、工作流程105套、规范5项,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善的医院医疗规章制度;《医院规章制度、职责、预案、工作流程及规范》(护理、感控分册)中包括护理规章制度113项,护理人员岗位职责40项,护理关键流程34项,应急预案及流程53项;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流程、措施及规范等
共计296项;使我院的各项医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了各级医师的职责,保障了各项诊疗工作规范有效,让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
认真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是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切实确保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我院建立明确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并充分发挥作用,院科两级定期开展医疗质控,对医疗服务全过程实施质量管理、评估、监测与持续改进,重点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会诊、值班和交接班、疑难病例讨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查对、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分级管理、危急值报告、病历书写与病历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临床用血审核等医疗管理核心制度。
4、加强医疗安全风险管理
进一步树立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和预警制度,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在领导高度重视下坚持每月一次的全院临床质控检查,并与平时抽查相结合,通过督促检查使医疗质量管理、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保障了医疗安全,逐步完成医改的各项工作要求,使各项医疗制度得到落实,问题达到持续改进。此外,我院大力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及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等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报告、反馈并责任到人,进一步保障医疗安全。
5、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建立了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系统,包括:HIS系统、PACS系统、LI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远程会诊系统、急救信息系统、全成本核算软件系统、数字图书馆等信息化系统,功能涵盖电子病历、临床路径、诊疗规范、远程会诊、院前急救、绩效考核及综合业务管理等方面,并与医疗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衔接,实行信息共享,使医院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
二、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升旗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并配备与专科建设目标一致的适宜设备
1、健全一级诊疗科目,逐步完善二级诊疗科目
逐步健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诊医学科、皮肤科、肿瘤科、预防保健科、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科、疼痛科、中西医结合科、蒙医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临终关怀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输血科等一级诊疗科目;根据医院的功能定位、服务人口和实际需求,开设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地方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小儿内科、新生儿科、妇科、妇女保健科、产科、计划生育科、针灸科、推拿科、ICU、CCU等二级诊疗科目。
2、加强临床薄弱专科建设:
通过派出医生到XX医院、XX医院、XX医院等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交流会议等短期学习等方式提升我院医疗技术人员的技术水
平,同时邀请XX医院、XX医院、XX医院、XX医院、XX医院、XX医院、XX医院的专家,参加会诊及手术协助解决我院部分科室的疑难重症救治问题。
XX医院选派专家,到我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在三个月的对口支援期间,积极开展了新业务新技术填补我市及我院医疗领域空白,极大地提高了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朝阳专家在我院工作期间,通过他们的讲座、示范、带教,使我院医务人员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重点扶持科室开展科研工作,促使科室业务水平及技术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3、加强临床核心专科建设,打造临床优势专科:
为加强医疗卫生学科、专科建设,促进卫生科技进步,我院依据相关评审标准及文件的要求,积极开展呼伦贝尔市医疗卫生领先(重点)学科、专科认定申报工作。对呼伦贝尔市医学领先(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申报工作,我院领导及各医疗科室高度重视,通过认真自评,达到申报要求的有泌尿外科学、心血管内科学、产科学、口腔内科学、急诊急救医学、神经内科学和临床检验学等18个专业学科,其中骨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内科被评为呼伦贝尔市重点专科,消化内科、临床检验学、肿瘤内科学、急诊急救医学及临床输血医学被评为呼伦贝尔市重点学科。
加强实力较强的临床重点专科、学科能力建设,加大投入,加大人才培养、人才引进、设备引进力度,发挥重点科室的优势,提高我院应用高水平医疗技术的能力。
4、扩大病种覆盖面:
我院诊疗病种范围涵盖旗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能够确诊大多数疑难病和重大疾病,普外科、骨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能开展本专业大多数常规手术,其中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呼吸内镜诊疗技术、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等第二类医疗技术已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的评审,内镜治疗病例在逐年提高。
三、开展优质医疗服务,提升旗县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我院通过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临床路径管理、优质护理服务、落实病人出院指导、落实出院病人随访等优质医疗服务工作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和谐医患关系。
目前临床路径试点病种共24个,试点病种已经覆盖全院所有临床科室(14个专业),2014年全院病人平均住院日由8天缩短到7.8天。
我院现已开展优质护理试点病房9个,占全院病房的64.2%。全院所有临床科室开设了晨间护理,协助病人排便、翻身、检查受压部位皮肤情况、进行心理护理和开展卫生宣教等工作,促进护患沟通,和谐医患关系,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95%。
“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医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安全责任制度,全年共签订安全保卫责任状45份,消防安全责任状45份。医院病房门诊综合楼与内儿科病房楼综合楼消防设施配备齐全,加大巡视、巡
查力度,保卫人员24小时不间断巡视,每周自查,每月检查,节假日大检查。
四、以对口支援为抓手,已建立医联体或实施医院托管为手段,提升旗县级医院综合能力:
XX医院派出对口支援专家,在我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满足了当地群众就医需求。
我院与XX医院和XX卫生中心签订了医联体帮扶协议,承担培训基层业务骨干,下转患者同时接受上转患者,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基本完成对口支援的目标及任务。
第三篇:加强医院质量管理 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加强医院质量管理 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苏根元
质量是医院的生命
线,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医院管
理成效的关键所在。加强
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提高
医疗质量,满足社会需
求,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医院管理
面临的重大问题。只有始
终坚持把质量管理纳入
医院管理的重要议事日
程,重点加强医疗质量管
理和医疗核心制度的落
实,才能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医
院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的有力保障。
医院全面质量的提高,需要健全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组织制定质量管理的目标、计划,经常性予以检查和改进,只有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网络体系,才能保障质量管理工作有效、有力地开展。抓好质量管理必须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质量考评标准,考评标准须根据不同科室不同工作性质,尽量做到指标量化,使质量管理有规可依,并做为医务人员执业和管理者进行管理的行为准则。前几年,内蒙古中蒙医医院就成立了“院所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并下设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及涵盖行政、后勤、医、药、护、技、研等多部门二级考核组,开展质控考核。近年来,根据“医院管理年”活动核心任务指标和“平安医院”建设标准,结合中蒙医专科特色,并充分考虑到中蒙西医多学科并存的现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全面质量管理三级网络体系,即以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为一级、专业职能组质量考核为二级、科室班组质量控制为三级的管理体系,同时调整和完善了质量考评标准,量化了各项指标,做到了质量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二、加强质量意识、执业技能的培训,是质量管理的基础。
医院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全体员工的素质。质量管理要从基础抓起,要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质量安全教育,使其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和全员参与意识;加强以“三基”为重点的业务训练,切实提高医护人员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加强学科建设、人才梯队建设,形成中蒙医特色优势专科,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医院要利用继续医学教育、岗前培训、法律讲座、知识竞赛等多途径、多形式,开展法律法规和制度教育,组织医务人员反复学习《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管理法》、《医疗事故管理条例》等核心医疗制度和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同时要加强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重点的业务培训。人才培养方面,要在做好学科定位、确定学科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主要靠选送外出进修、参加本专业学术活动、鼓励攻读高级学位以及聘请当地学术名家指导,逐步提高医疗技术质量;要选拔一批热爱医院、爱岗敬业、有强烈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中青年骨干进入管理岗位,提升中蒙医医院管理水平。通过质量安全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强调“人的因素第一”,注重调动全体职工参加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使全员参与医院质量管理,人人重视医院质量,为提高医疗质量奠定基础。
三、抓医疗核心工作的质量考核,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而医疗核心工作的质量管理又是医疗质量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加强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和质量控制,尽可能做到质量管理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与医院管理年活动相结合。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置的质量管理循环,强化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效果。
医疗质量全面质控,包括临床各科和医技科室技术项目和医疗功能达标、“三基”培训、系统化整体护理等为主的医、护、技基础质量管理;以“四严”为前提的规范化三级医师查房、护理查房、手术、急救等医疗技术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医技专业的室内质控;以病种医疗质量为重点的终末医疗质量管理等。要做到医疗全过程、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医疗活动要严格按照疾病诊疗规程及相关流程进行,强化病历书写制、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在医疗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在对病历的质量管理中,注重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和归档病历的院内考核,除要求病案记录客观真实,辨证诊断准确,切实反映出医疗的全过程,出院病历在科内质量把关的基础上,限期上交归档外,重点对其内涵质量进行监督考核。如强调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落实和考核,要求各级医师按规定时间和流程查房,并且要亲自书写首次查房记录,查房记录均应有辨证、有诊断、有进一步诊疗意见,充分体现出上级医师的指导作用;要求疑难危重病讨论、手术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必须按规定时间和程序进行,院内普通会诊和急会诊需要按时到位;针对中蒙医急诊急救薄弱环节,加强急诊科和CCU、ICU建设,提高对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及中蒙医药的参与率,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也是摆在医院面前的质量管理难题。抓合理用药,就要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全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医院对药品实行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成立了合理用药管理评价小组,制定《临床合理用药评价管理办法》和《处方点评制度》,对不合理用药定期点评,重点对抗菌素药物、心脑血管类药物进行点评,主要点评用药依据、剂量、疗程、联合用药的合理性等,对不合理处方给予公示并进行处罚。通过点评和公示,使临床用药进一步趋于科学合理,有效遏制了不合理用药行为。另外,还结合中蒙医自身特点,采取措施鼓励和倡导根据病情辨证使用中草药、蒙药和院内专科制剂,充分发挥中蒙医特色和优势。
四、抓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优质服务是医院全方位质量管理的重要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提出以服务人员奉献社会为宗旨,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这也是对医院全方位质量管理的一项要求。医院工作以病人为中心,就要坚持一切为病人的办院宗旨,这个宗旨的核心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其中医疗技术质量是内在质量,优质服务则是医疗服务的外在质量。如果只有医疗技术的全面质控,而忽视医疗服务作风、服务态度的重要性,是不能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的。因此,必须将优质服务作为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内蒙古中蒙医医院一直从加强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更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措施,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等诸多方面努力,最大限度方便病人就医。为了充分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在手术、麻醉、输血、有创诊疗操作及重要治疗措施改变前及时告知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情重要变化也及时告知患者及其代理人。努力做到应告知的决不疏漏,应签署同意书的决不缺省。既维护了患者的合法权益,也规范了医疗诊治,防范了医疗安全隐患。同时建立医患沟通制度,加强了经治医师、责任护士与患者的多方位沟通,经常性地进行健康宣教,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方案的解释和说明。院内定期召开医患座谈会,了解医患沟通具体落实情况,征求患者意见,逐项改进。
在逐步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的基础上,医院进一步完善了患者投诉处理制度,在门诊显著位置公布有投诉电话、举报信箱,对投诉及采访者实行首接负责制,党委办公室、纪检、医务科、门诊办等多部门视具体情况及时受理,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予以答复和处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五、坚持日常考核,注重落实,是医院质量管理的关键。
质量管理的关键是要落到实处、得到有效的执行,要注重集中性阶段性考核与日常性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科室自查与医院考核相结合,强化基础质量控制,逐步由单一的终末质量管理过渡到全过程质量管理,变事后考核为事前监督预防,真正使质量管理经常化,使医疗各环节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中蒙医医院坚持把重要的医疗质量管理指标融入到与各科室签订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中,并按照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依靠院内质控三级网络组织,采取科室自查与各职能考核组督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综合检查与重点项目抽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评。医疗、护理质控组定期联合业务查房,有主题、有重点、多部门参与质量考核,对查出的问题,由所在科室科主任、护士长联合签字认可,限期改正。这样既避免了各部门考核内容的交叉,又将各部门质量管理工作协调统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质量考核结果在每月定期召开的“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例会”上进行分析评估,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罚意见,以“质量简报”的形式在全院进行通报,并与科室的奖励工资挂钩。对责任科室及个人也要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科室负责人及当事人的责任。
中蒙医医院在日常考核基础上还进行了全院年中、年末“管理目标责任书”及医院管理年质量考评。医院统一制定了考核评分标准和考核程序,分别利用一周多时间对所有科室进行认真考核,评分结果在全院予以通报公示。年底,依据综合质量考核评分结果评选出了2007优秀科室、优秀医护人员,分别给予表彰奖励。
六、推行质量公示制、责任追究制,是质量管理的必要手段。
质量的提高和持续改进需要有激励机制的相应支撑,质量考核结果必须在院内定期公布,并且与科室和个人收入挂钩,对医疗责任差错事件要实行全院通报,并进行责任追究,对发生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的,科室及个人除给予通报批评、黄牌警告外,还要追究科室负责人及当事人的责任。对医务人员因违反诊疗规范,技术常规,侵害患者权益的,除按有关法律处理外,所增加的医药费用全部由责任科室、责任人承担,由此引发的经济损失视责任大小和情节轻重,与科室责任人按比例兑现,做到奖优罚劣,逐步建立和完善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促进员工增强质量管理意识,树立质量荣辱观意识,推动该项工作深入开展。
公示、通报和责任追究的目的是推动医院全面质量的不断改进。因此,要重点抓住那些影响医院品牌和医疗安全的关键质量问题,病人投诉较多的环节或与医院流程有关的质量问题,对屡屡出现医疗差错的相关部门和个别医务人员,在全院重点通报,反复剖析,找出根源,着力解决。通过公示与责任追究,使问题更加明确,认识更加深刻,不但在全院起到了警示作用,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工作效率得以提升,全员能够积极参加到质量管理活动中来,最终实现医院质量持续改进。
第四篇: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课稿
涞水县医院
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根据国家卫计委《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的要求,对我院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制定如下发展规划:
第一节、现有情况汇报
2013-2015年,在和县委、县政府、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以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宗旨,紧紧围绕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深入开展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通知》要求,通过改善就医流程、改善就医模式、改善就医环境,努力争创人民满意医院。
一、改善就医环境
通过积极争取项目,投资6000万元,历时四年完成了门诊医技综合楼的建设。新楼建筑面积11446.52㎡,总编制床位300张,为实现老区人民“病有所医”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3年门、急诊量53万人次,出院病人2.2万人次,门诊量增加38%,住院患者增加25%。门诊设立总值班室,24小时受理各方面的服务;完善门诊导向标识牌;门诊收费处配对讲机、验钞机显示器。病房全部配备窗帘、陪护椅宽敞明亮的患者休闲活动室、让患者吃上暖心饭的食堂、方便患者洗涤的凉衣阳台,24小时供应热水,处处体现着家庭化、人性化、现代化,让患者感受到“宾馆式”医疗服务。后勤服务全部实行社会化,聘用16人专门负责电梯运行,持证上岗,做到文明服务。建立了安防中心,安装了监控探头、配置巡逻电警车、聘请了保安人员10名、交通协警2名,成立了巡防队,24小时安全巡查,确保病人车辆和财产安全;扩建停车场并进行规
范管理,院内车辆有序停放。配套建设职工食堂和病人营养食堂及便民超市。通过对卫生保洁、洗涤、空调、电梯维保、食堂、超市等全面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方便了患者就医,有力的提升了后勤综合服务能力。三层连廊纵贯南北将门急诊楼与病房楼有机连接起来,为患者开辟了就诊快捷通道,无论外面刮风下雨,患者都将全程无忧,且将三层连廊巧妙布局,营造成一道亮丽的“文化长廊”,将医院概况、光辉历程、领导关怀、专科名医、优秀团队、核心文化等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医院发展的辉煌成就。尤其是专科名医栏目为患者自主择医提供了指南。院区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休闲亭台、小桥流水、假山鱼池点缀其中,既可促进病体康复,又愉悦了心情。
二、改善就医模式
为了实现医院的现代化、精细化、信息化、无纸化管理,医院先后投入1000万元建成了“两个中心”(即计算机数据中心和远程医学中心),“二个平台”(即信息化软件系统平台和区域卫生平台),完成了以“临床电子病历”为核心的32个信息子系统的部署,共90个科室实现了信息化管理。门诊一卡通的使用,改变了原有的人工挂号、收费、记帐、开单,实现了从门诊办卡到诊室看诊、检查、治疗、输液、取药的一卡式全程管理,并为就诊患者建立门诊电子档案,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和掌握,收费实行末端记费,杜绝了错收、少收、乱收费现象,让患者看明白病,花放心钱。一卡通的使用,减少了门诊“三长一短”现象发生,门诊人次由原来每天500人次上升到高峰期的2000人次,门诊就诊流程更加优化,工作效率更加高效,病人就诊更加便捷。临床电子病历在各病区的使用,使医生护士从繁重的医疗文书书写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用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上,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了病人。同时,依托信息技术,临床医疗文书书写和保存实行了标准化规范
化管理;通过对药品的分级管理,临床用药更加合理规范;通过每天为患者提供一日清单,使科室收费更加透明。目前,我院信息化建设达到了省级医院水平和标准。
第二节 规划实施步骤
一、短期任务(2015—2017年)
(一)基础设施建设
1、完成电网、污水处理、采供暖等市政设施接入项目,彻底清除配套设施方面的负面影响,并在现有规模上预留部分承载空间,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建设夯实市政配套基础。
2、新建住院大楼,按照500张病床容积标准、每床45m2建筑面积建设,楼内规划急诊区域、重症监护区域、新生儿区域、临床检验和血库区域、标准化手术室区域、消毒供应中心区域等独立区域,总建筑面积7000m2左右,满足未来10—20年诊疗业务发展空间与功能需求。
3、新建传染病区,按照标准双通道隔离诊疗程序设计,规划设置隔离病房6—10间,建筑面积500m2左右,最大病床容量20张,满足中小规模传染病疫情控制需求。
(二)医疗装备建设
1、完成目前已配置到位的医疗装备安装调试工作。
2、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医疗装备的配置重点调整至手术、监护、抢救等小型精密医疗设备和住院设施方面,涉及面广、数量多、价值总量大。
(三)人力资源建设
1、在省编办核准的编制总量不能突破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补齐编制,人员选调与新聘优先向重点科室倾斜,除需保证每年有1—2名临床专业技术人员
赴上级综合医院急救中心进修学习临床急救外,产科、外科需形成能够保证每年有1名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的人员规模;辅助科室需尽快补充人员形成全年不间断提供服务的能力。
2、争取财政扶持,编制外高薪聘请2—3名具有一定技术能力的手术科室特需人才,带动医院短板领域加快建设。
3、借鉴发达地区医院的普遍做法,在政策与资金均得到支持的前提下,编外聘用一批护理类专业技术人员解决护士严重不足的问题,并在收费、结算、库房管理等部门外聘非专业技术人员。
(四)业务科室建设
1、加强急诊科建设。考虑到目前的编制总量,实现急诊科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不切实际,但由于急诊工作诊疗风险不可预知,又涉及患者危急情况下的生命安全,因此参与轮值急诊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急诊急救培训,以掌握相应的诊疗技能,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临床医师、护师逐步退出急诊值班,而最终选入急诊值班队伍的人员应当给予一定的待遇补偿。
2、加强手术科室建设。常规手术如阑尾炎、胆囊炎、剖腹产、四肢骨折复位并行内外固定术等手术因技术要求相对较低,费用低廉,完全应该在当地进行,也是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肠梗阻、空腔脏器破裂等急危患者由于转院风险极大,就近治疗为首选。并且从长远来看,具备对胸、脑外伤和心脑血管意外等极危重患者的初步救治能力、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往上级医院治疗往往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患者的生命,其价值不能仅仅以发生率衡量。因此,产科、外科应切实加强能力建设,短期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同时进行常规手术学习培训工作。
3、加强常见病诊疗工作。完成2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新成立全科诊
室,兼负社区医疗和保健康复职能,完成医疗工作向社区、家庭延伸的进程;进一步严格规范专科疾病的科间转诊、疑难患者的向上转诊和康复患者的向下转诊流程,短期内实现普通患者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
4、加强临床检验、检查工作。将辅助检查科室补充至2—3人科室,完成每人不少于一年的进修学习培训,形成全年不间断服务能力,并确保常规检查“不出县”。
5、加强重点专科建设。----科目前是县级重点专科,但实际有专业资质的工作人员只有一名,应予补充或者考虑正式抽调具有一定社区知名度的内、外科医师组建二级科室,由职能科室科进行管理与指导;内科因新配置到位的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等设备,已具备开展新诊疗业务的基础,可考虑增加人员配置,组建糖尿病特色专科。
6、受人员编制限制,正式在编人员规模不可能增加;而以目前医院自身的业务收入又不可能自聘大量的必须人才。因此,医院现有工作人员应致力于保障日常工作有序开展和重点科室持续发展,可考虑以医院眼科、口腔科等科室的基础设施与设备为资源,吸引有条件、资质的医疗机构或个人组成医疗联合体,弥补医院长期以来在此类专业领域的空缺。
二、中期任务(2017-2018年)
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配套设施与诊疗、住院设施设备完备,医院所有功能区域均完全具备开展工作的设备与条件。
2、完成急诊、产科、外科等重点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第二轮培训工作。
3、完成全院其他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4、急诊科参与值班并经过急救专业培训的的临床各科医师>4名,护师>4名,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退出急诊值班,重症监护室具备工作能力。
5、糖尿病特色专科建设完成。
三、中长期任务(2018—2020年)
1、完成重点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第三轮培训工作。
2、完成全院专业技术人员新老更替工作,并进入下一阶段人才梯队建设工作。
第五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活动实施方案
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活动实施方案
医院承担着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妇幼卫生保健、预防保健、计划免疫、康复治疗等工作。近年来,全市经济及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深入开展,就医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为提升医院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温馨舒适,安全有效,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决定在我院开展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引领、突出重点、加强建设、分级负责、保障投入的原则,着力提升医院的基础设施、装备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适应并满足区域内居民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及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与处置需求。
二、建设目标
围绕“规范、创新、提高”的主题,通过房屋、设备、人才队伍、技术管理信息等配套建设,医院达到一级甲等中心卫生院标准。
三、实施路径
(一)改扩建业务用房,全面完成安心工程建设项目,优 1
化科室布局,完善服务流程,使其基础条件达到一级甲等中心卫生院以上房屋建设标准;
(二)招录和补充一定数量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使其达到甲级镇(街道)卫生院所需的人才队伍结构;
(三)配备一批实用适宜的基本诊疗设备、装备,提高辅助诊断治疗能力;
(四)大力开展卫生强基工作,城区医疗机构实行紧密型对口帮扶,实施管理能力培训,技术能力培训,提升诊疗能力和现代化医院管理水平。
四、资金来源
通过争取省重点建设项目扶持、市财政给予专项资金扶持、镇(街道)财政配套、镇(街道)卫生院自筹等多种途径解决。
五、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4年3-4月)
完成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活动的准备、动员和组织发动。下发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5月-11月)
1、进行自查与改进。根据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活动内容要求,进行全面自查,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工作台账,量化工作任务,按照时间节点,狠抓落实,逐步实现活动目标。
2、市卫生局指导、评价和监督检查。在自查和改进工作的基础上,卫生局对卫生院开展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活动进行指导,对工作要求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检查。同时注意总结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及时推广。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12月)
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上报,市政府进行全面总结,表彰先进。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镇(街道)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深化医改有关文件精神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促进镇(街道)卫生院的建设和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切实抓紧抓好。医院成立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活动领导小组,王丽红同志任组长,副院长及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服务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镇(街道)政府(办事处)是镇(街道)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作的责任主体,各镇(街道)要积极落实具体项目,负责项目建设日常管理,做好设备招投标管理工作,保证重点扶持资金发挥效益。发改、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按照镇(街道)卫生院建设标准,在项目整合、资金保障、人才招聘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和倾斜支持。
(三)深入宣传,广泛动员。召开专题动员会,将镇(街
道)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活动的意义、内容和目标向全体职工宣教,全员发动,全员参与。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正面引导,为活动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抓好督导检查。牵头建立工作督导机制,加强对镇(街道)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工作情况的督导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通报进展情况,确保工作稳步推进,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