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沙县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处置预案
长沙县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处置预案
为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有效防范处置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秩序,确保规范经营,根据《湖南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09〕44号)、《湖南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湘政金发〔2009〕1号)和《长沙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长县政办发〔2009〕46号)文件精神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
认真监控小额贷款公司金融风险,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高速有效处置金融风险,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和减少风险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合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依法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
三、基本原则
1、强化监管,预防为主
建立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增强各级各部门防范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随时做好风险防范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各种可能引发风险的情况及时预警、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掌握情况,采取措施 各相关部门要履行职责,持续识别、监测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日常监管部门要及时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依据风险程度,发布风险提示和预警,并责令小额贷款公司配合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快速、高效、稳妥”原则,防止产生不良影响。
3、统一指挥,协调配合
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协调配合,有效处置各类风险。根据风险的性质、规模和影响,一般风险由小额贷款公司负责处置,较大风险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负责处置,重大风险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可启动《长沙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4、依法依规、稳妥处置
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规定,坚持积极稳妥缜密、依法依规有序处置原则,防止风险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四、风险防范处置机构和职责
1、组织机构
设立长沙县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和风险防范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金融证券办主任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金融证券办、县工商局、县财政局、县公安局、县应急办、县法院、县审计局、县信访局为成员单位,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县金融证券办,由县金融证券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2、组织机构职责
⑴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 统一领导、指挥、协调相关部门处置小额贷款公司的各类风险,实施处置措施;决定启动、终止本预案;根据风险程度和发展趋势,决定是否请示县人民政府启动《长沙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协调和指导小额贷款公司重组、关闭、破产和清算事宜,并制定具体的兑付和补偿措施。
⑵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
代表县人民政府承担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监管工作;协调相关部门采集风险信息,认真综合、核实各类信息,及时提示风险和预警;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的性质、规模和影响,并向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提出处置建议和方案;建立健全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和监管信息系统,提高信息采集、分析评估和预警水平;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定期组织开展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及时掌握其财务、经营和融资等信息,并逐月向市政府金证办报送相关风险情况;协调相关部门落实风险防范处置措施;做好有关金融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解释工作。
⑶县金融证券办
参与风险防范处置工作;组织召开金融工作联席会,研究部署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处置等相关工作;研究制定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和风险防范处置预案;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申请筹建、开业和挂牌营业资料的指导、调查和审核工作,并及时转报市政府金证办;协调做好审批核准、办理相关手续等工作;定期检查非法集资、吸收公众存款、贷款利率和洗钱等情况,督促公司落实资产分类和风险拔备制度,定期检查呆帐准备金,发现问题,负责督促整改落实;协助公司制定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和业务管理制度。每月对小额贷款公司财务、经营和融资情况进行综合,并及时向市政府金证办和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相关情况;负责本地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
⑷县工商局 负责小额贷款公司工商注册登记、变更、注销、年检年审工作;对小额贷款公司和内部相关人员利用自身便利条件进行非法集资、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等虚假广告的行为给予严格监管和严励打击;对抽逃注册资金的行为给予相应处罚。
⑸县财政局
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的财务指导和财务监督,督促落实公司的会计出纳和财务管理等制度;定期检查其财务状况,及时通报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金融证券办),并向小额贷款公司董事会提出相关建议,督促其整改落实。
(6)县公安局
依法对涉嫌非法集资、吸收公众存款、高利贷、洗钱、金融诈骗、暴力催债等犯罪嫌疑人进行调查取证,必要时可采取冻结帐号、查封资产、拘留等强硬措施,查处犯罪行为;依法派出警力参与风险处置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关闭、破产和清算工作,维护经济金融运行秩序,防止出现骚乱事件。
(7)县应急办
参与重大风险处置工作;指导、监督相关部门参与重大风险的应急处置工作;对是否启动《长沙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出工作建议。
(8)县法院
快速受理小额贷款公司上诉案件,及时审结执行;依法依规依程序查封借款人资产、冻结借款人帐号,对拒不履行偿债义务的债务人可依法拍卖其资产,维护金融资产安全;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企业和个人,定期通报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金融证券办),作为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的依据。(9)县审计局
督促小额贷款公司落实内部稽核与审计制度;定期对存在重大风险隐患和违规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独立审计,并将审计结果通报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金融证券办)。
(10)县信访局
做好宣传、解释、说服工作,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做好有关人员的上访、接待工作,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五、信息监测与报送
1、监测内容
根据《湖南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湘政金发[2009]1号)文件要求,重点监测:非法集资、变相非法集资、吸收公众存款、洗钱、贷款利率、暴力催债、帐外帐、资本金来源、资金流向、资产分类、风险拔备、营业范围、股权转让、增资扩股、中介服务、财务和经营等情况,并按照《长沙县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定期检查、监测小额贷款公司其它可能引发风险的情况。
2、信息采集
小额贷款公司明确专人每月定期向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金融证券办)报送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贷款投放统计表和监测需要的其它数据信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安排专人根据各自职责以书面文本形式及时向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金融证券办)报送监测到的风险信息,采集的信息须确保其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3、信息分析和评估
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金融证券办)随时跟踪、监测、分析小额贷款公司潜在风险,根据采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性质、规模、影响程度,预测发展趋势,形成简要的分析评估报告。
六、风险提示和预警
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金融证券办)分析评估风险状况后,经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同意,向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发布风险提示,提出综合预警建议,并按照风险级别采取处置措施。一般风险随时通报小额贷款公司,责令其纠正、整改;较大风险在2个小时内组织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召开金融工作联席会,研究部署风险处置工作;重大风险在3个小时内报告县人民政府,并提出处置建议,必要时在5个小时内请示县人民政府启动《长沙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同时将处置方案、具体措施通报市政府金证办。
七、风险防范和处置措施
1、风险防范
小额贷款出现下列情形的,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金融证券办)可约见小额贷款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并依据情况,给予适当处罚,并下发督办函责令改正。
⑴依法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后,未按《长沙县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要求规范经营的; ⑵公司相关制度经多次督办仍未落实的;或者未按制度执行,经多次告知,仍未纠正的;
⑶收到风险提示和预警信息后,未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正和处置的;
⑷不及时报送财务、经营、融资情况和潜在风险信息的,或所报情况和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
⑸拒绝或妨碍主管部门检查监督的,或拒绝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金融证券办)派员列席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的;
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未按要求改正的;
⑺有串连中介服务机构进行违规评估、审计、验资等可能引发潜在风险行为的;
⑻多头开户,有规避监管部门监测资金流向和“账外账”行为的;
⑼县人民政府规定的其它情况。
2、风险处置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发生后,依据风险程度,在规定时间内,启动相应的处置预案,并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主要包括:对小额贷款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冻结其银行账号;查封其资产,落实资产保全措施;责令其停止发放贷款;依法对公司相关人员采取司法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派出警力参与处置,维护好现场秩序和社会稳定;依法吊销营业执照、金融许可证和税务登记证;实行关闭、破产和清算措施。
八、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阜南县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应急预案
阜南县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应急预案
第一条 为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行为,推动我县小额贷款公司健康、有序、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金融办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8‟52号)、《安徽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暂行规定》(皖政办„2009‟36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所指的小额贷款公司,是指经安徽省金融工作办公室批准,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条 指导思想:以监管为基础,及时识别和预警,积极防范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努力减少和避免各类风险发生,保障全县金融秩序稳定。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 建立阜南县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组织,以阜南县商务局为主要监管部门,同时联合县财政局、工商局、公安局、人民银行阜南县支行、银监办等部门协调处理小额贷款公司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第五条 阜南县商务局为全县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准入审查和年审、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并建立多方联动的协同监管机制。
第六条 财政局负责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的财务监督管理。第七条 工商局负责小额贷款公司准入把关、检验。具体内容包括:
监督小额贷款公司依法办理登记注册,查处未经依法登记而冒用小额贷款公司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
监督小额贷款公司依照登记的事项开展经营活动,查处未经依法办理变更擅自改变登记事项的行为。
监督公司的发起人、股东依法出资,对公司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以及抽逃出资的行为进行查处。
监督小额贷款公司在出现终止事由时,依法办理注销登记。
第八条 人民银行阜南县支行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执行情况、营运资金来源合规情况进行检查,并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信贷征信系统;要及时掌握小额贷款公司借款人、贷款金额、贷款担保和贷款偿还等信息,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小额贷款公司遵守现金管理规定方面进行检查,督导其合理使用现金,防止洗钱行为。第九条 阜南县银监办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是否存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及非法集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核实、查处,必要时提请公安机关依法立案侦查。
第十条 公安局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日常营业场所的安全检查、违规检查,及时依法查处小额贷款公司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违规融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和负责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处置过程中的安全保卫工作。
第三章 规范经营
第十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贷款管理制度、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制定稳健有效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制度,加强风险防范管理。
第十二条 小额贷款公司必须坚持“只贷不存”原则,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资,不得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不得违法发放高息贷款,不得从工商企业获取资金,不得向其股东发放贷款,不得对外担保。小额贷款公司向金融机构融入资金,不得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且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公司资本净额的50%。
第十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坚持按照“小额、分散”的原则发放贷款,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公司资本净额的5%。第十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经营,贷款利率上限放开,但不得超过司法部门规定的上限,下限为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
第十五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建立审慎的资产分类和拨备制度,准确进行资产分类,充分计提呆账准备金,确保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全面覆盖风险。
第四章 监管制度
第十六条 建立定期报告制度。
一、小额贷款公司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业务进展情况。每月向各级主管部门、人民银行、银监部门提交财务会计报表、经营情况报告、股东及股本变动情况等相关资料;每年向财政部门提供财务审计报告;公司重大事项随时报告。
二、小额贷款公司应按规定向人民银行申领贷款卡,定期向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提供借款人、贷款金额、贷款担保和贷款偿还等业务信息。
三、向小额贷款公司提供融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跟踪监督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的使用情况并将融资信息及时报送人民银行阜南县支行和阜南县银监办。
第十七条 建立日常监管制度。
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监管职责,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重点防范和处置违规融资、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违法违规行为。要逐步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实行网络化、信息化监管。
第十八条 建立考核处置制度。
一、小额贷款公司主管部门应逐步建立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服务质量的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定期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并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对小额贷款公司综合评价、行政许可以及奖励评先的参考依据。
二、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应依法责令其整改、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报省金融工作办公室取消试点资格、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营运期间抽逃注册资本;
(二)擅自设立分支机构;
(三)未经核准擅自变更、终止;
(四)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擅自从事应当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的违法经营行为;
(五)超出核定行政区域从事经营活动;
(六)非法集资或变相集资、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违反利率政策等金融违法违规行为;
(七)拒绝或者阻碍非现场监管或者现场检查;
(八)不按照规定提供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提供虚假或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
(九)未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
(十)其他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政策规定及本办法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五章 风险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十九条 应急预案是针对我县小额贷款公司或其股东出现非法集资或变相集资、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发生经营风险,导致的群众集聚上访等群体性突发事件。
第二十条 本预案应遵循的工作原则:及时反应,果断处置;统一指挥,协调配合;依法处置,稳妥缜密。
第二十一条 发生重大金融突发事件时,成立阜南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商务局、人民银行阜南县支行、县银监办负责人任副组长,县委宣传部、法院、司法局、公安局、商务局、财政局、工商局,人民银行阜南县支行、县银监办为成员单位,统一领导、指挥重大金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第二十二条 县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要通过现场检查、群众举报、媒体监督等信息采集渠道,加强小额贷款公司运营动态信息收集,并及时做出综合分析判断,对突发性事件苗头信息进行甄别、确认后及时上报县政府。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收到信息后及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相关人员展开处置工作。第二十三条 在处置小额贷款公司突发事件过程中,公安机关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现场秩序,发现涉嫌犯罪的,应及时进行调查取证,构成犯罪的应予以立案侦查,对犯罪嫌疑人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严防潜逃;人民银行要协调金融机构及时冻结资金账户;司法机关开辟强制执行专门通道,迅速开展小额贷款公司变相吸收存款、非法集资、逾期贷款等清欠工作;商务局、司法局对群众做好政策法规宣传、解释、说服工作,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严防事态扩大蔓延;财政、工商、银监等部门积极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处置工作。
第二十四条 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对外宣传由宣传部门统一口径、统一安排、统一发布,其他部门、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传播影响稳定团结的信息。
第二十五条 全体参与处置突发性事件的人员必须严守纪律,服从命令听指挥。对突发事件不作为、乱作为或隐瞒不报,致使事态蔓延、恶化,对处置结果造成不利影响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 小额贷款公司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主管部门要做好善后工作,认真分析事件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同时上报处置工作报告。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预案由人民银行阜南县支行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打印】 【关闭】
第三篇:疼痛风险防范处置预案
YWC-GZZD-076:疼痛诊疗管理制度 制定日期:年月日修订日期:年月日
一、术后镇痛管理制度
1、依据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术后镇痛指南及医院术后镇痛管理规范与程序,结合手术室、麻醉科医疗护理管理现实情况,制定本制度。
2、手术室、麻醉科质控小组设立术后镇痛管理小组,负责科室日常术后镇痛管理的监督、评价、考核工作。
3、麻醉医师应当视术后镇痛为临床麻醉的核心与围手术期患者基础性治疗措施,加大相关理论与技术学习力度,提高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合理地术后镇痛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术后镇痛管理质量。
4、手术室护士应当配合麻醉医师共同做好术后镇痛的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患方对术后疼痛诊疗的正确认识与不良事件的预测与防控能力。依据麻醉医师医嘱高质量地配制术后镇痛泵及使用背景药物。配合病区护士做好术后镇痛监护与管理。
5、明确麻醉科值班医师术后镇痛泵使用登记与巡视管理制度。麻醉医师使用术后镇痛泵应当按要求进行规范登记,值班麻醉医师依据登记每班至少巡视一次各病区PCA使用患者的效果,适时调控镇痛药物剂量并处置突发事件,指导病区护士做好术后镇痛的管理。
6、做好术后镇痛质控管理。应用PDCA方法适时分析PCA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推广成功经验,改进存在的问题,优化PCA配方与评价措施,切实提高舒适化诊疗水平。
二、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程序
术后镇痛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病人的痛苦,对术后恢复起到积极地帮助作用。术后镇痛管理主要是应用多模式镇痛理念,以病人自控镇痛泵(PCA)为主,通过镇痛团队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术后镇痛质量,践行舒适化医疗,提高住院病人医疗满意度的重要措施。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相关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1、建立健全病区使用管理制度:
(1)对术后镇痛采取规范化管理。实施以病区护士为主体、主管医师为基础、麻醉医师为督导的人性化管理小组。
(2)病区疼痛责任护士负责建立病区术后镇痛管理档案,包括术后镇痛麻醉药品使用登记本和PCA使用登记本。
(3)术后应用PCA镇痛患者,责任护士在麻醉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日常管理。实施动态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适时调控PCA输注速率与药物浓度。
(4)未用PCA者责任护士应当在动态VAS评分基础上,适时配合主管医师选择适宜的麻醉性镇痛剂与非甾体镇痛药。
(5)医护人员应当持续对患者及其亲属进行术后镇痛治疗指导,适时进行病情知情同意与风险告之,有效识别并处理相关并发症。
(6)病区镇痛管理小组每月应当汇总术后镇痛不良事件与镇痛效能,应用PDCA方法不断提高术后镇痛管理质量。
2、建立术后疼痛病人管理工作流程:
(1)患者主管医师与主麻医师根据患者手术方案预估术后疼痛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在充分知情同意情况下,确定术后镇痛计划并签属术后镇痛知情同意书。
(2)责任护士依据患者术后镇痛计划,术前应当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使患方熟悉术后疼痛的风险与基本的镇痛措施,并掌握疼痛描述与主要不良反应的早期识别与预防措施。(3)使用PCA镇痛者,麻醉科医师应当以麻醉为背景用药,于手术结束前15分钟左右连接PCA泵。应用以瑞芬太尼为基础的全身麻醉者宜在手术结束前20分钟追加长效麻醉性镇痛剂或非甾体镇痛剂为背景用药。
(4)应用PCA泵者返回病房时麻醉医师应当在床旁与主管医师、病区护士进行交接,重点说明PCA途径、用药、速率和观察评估要点等。
(5)PCA使用过程出现镇痛不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精神障碍或神经功能异常可暂停使用并对症处理。需要追加镇痛药或PCA故障应适时通知麻醉医师进行处理。
(6)术后以间断用药镇痛者,主管医师应当以多模式镇痛用药理念选择适宜的镇痛药物,并注意患者心理-社会-环境健康风险因素的识别与处理。
(7)使用PCA泵者注意事项:严禁碰撞、挂起、坠地,一旦发生立即与护士联系;起床活动时镇痛泵低于穿刺部位;严禁在镇痛泵上连接液体以免药液稀释影响镇痛效果;不要频繁按压镇痛泵上的追加药物剂量按钮,评估病人麻醉恢复情况、疼痛强度,疼痛为中度时可按压镇痛泵追加镇痛药,观察镇痛效果。
3、术后镇痛医院管理培训与科普宣传制度
(1)各病区应当将术后镇痛纳入“三基”培训与人文服务管理,通过学习人文关怀及疼痛的控制理论,提高医护人员合理使用镇痛药、镇痛泵的技能以及异常事件的发生前兆和应对措施,熟悉国内外疼痛管理尤其是术后镇痛的新观点、新方法等
(2)加强镇痛治疗知识的普及:以病区术后镇痛管理小组为核心,手术、麻醉、护理共同参与与配合,采取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与患方疼痛诊疗健康指导,最大限度地获得患方的理解与配合,提升术后镇痛质量与住院医疗满意度。
(3)强化术后镇痛团队管理培训:明确术后镇痛是减缓手术麻醉后并发症,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满意度的重要意义。明确术后镇痛是手术诊疗团队共同努力方能做好的医疗服务项目。明确团队意识、行为、制度、监督、考核等在术后镇痛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分工负责、团结合作不断提升术后镇痛管理质量。(4)建立资料汇总分析:建立交接班制度,定时对登记资料进行汇总和总结,分析病人的疼痛感受,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使得镇痛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4、术后镇痛医疗安全保障管理制度:
(1)严格查对制度: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感,术后镇痛管理中严格“三查七对”,确保安全核查与安全用药质量。(2)严格交接班制度:加强镇痛泵使用中的管理,病人术毕回病房,责任护士要与麻醉师当面交接,并进行班班床旁交接,确保镇痛泵输注系统通畅。检查每例病人镇痛泵是否正常输注、药液的剩余剂量,输注部位有无红、肿、皮肤过敏、出血、渗液、针头脱落等情况,在登记表上准确记录。定时查看导管接头是否固定牢固,有无脱落,导管有无扭曲或移动而损伤皮肤。(3)严密监测病人,警惕镇痛泵治疗期间病人并发症的发生。使用前详细向病人说明方法、操作原理和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配合。告知病人勿随意调节镇痛泵上的按钮,出现疼痛时遵医嘱进行调节,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分析原因,认真检查镇痛泵各项参数及输注程序。
(4)强化术后镇痛质控管理,各病区术后镇痛小组应用PDCA方法认真分析术后镇痛不良事件与特殊手术患者镇痛资料,不断改进提高术后镇痛诊疗规范,确实践行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服务理念。
三、慢性疼痛管理制度
1、慢性疼痛是指各种病因导致的持续或间断疼痛6个月以上的疼痛性疾病为主的疼痛。慢性疼痛诊疗为当今麻醉学科重要的工作内容。
2、我科目前慢性疼痛诊疗以门诊治疗为主,同时配合相关病房对部门慢性疼痛患者进行综合治疗。
3、麻醉科慢性疼痛诊疗主要项目包括神经阻滞镇痛、微创介入疼痛诊疗与整体健康综合治疗。诊疗主要疾病包括晚期癌痛、急慢性腰腿痛、退行性关节痛、带状疱疹后疼痛、颈源性慢性疼痛、慢性头痛与术后慢性疼痛等。
4、麻醉科慢性疼痛诊疗以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慢性疼痛诊疗指南》及其针对性不断更新的慢性疼痛疾病治疗指南为依据,结合医院现有设备与医护人员素质开展工作。
5、科室建立慢性疼痛诊疗登记管理制度,麻醉医师进行慢性疼痛诊疗应当按要求认真登记每位患者的基本信息与诊疗资料。每月由质控责任医师进行PDCA汇总分析。
6、依据三甲评审标准“跟踪检查法”要求,疼痛诊疗麻醉医师应当做好每个环节的人文关怀与患方健康指导,提高患方对慢性疼痛的认识,指导患者消除不良健康风险因素,通过整体健康行为改善提高慢性疼痛疾病的康复质量。
7、麻醉药品为慢性疼痛诊疗重要药物,疼痛诊疗医师须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管理制度与流程,做到科学、合理、依法、有效应用。
8、慢性疼痛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疼痛诊疗医师应强化整体健康风险因素评估,通过针对性健康指导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因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进而提高疼痛诊疗质量,减缓并发症的损害。
四、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一)癌痛病因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2)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
2、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
(三)癌痛评估
癌痛评估是合理、有效进行止痛治疗的前提。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评估的原则。
1、常规评估原则
癌痛常规评估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对于有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应当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监测和记录的内容。
2、量化评估原则
癌痛量化评估是指使用疼痛程度评估量表等量化标准来评估患者疼痛主观感受程度,需要患者密切配合。量化评估疼痛时,应当重点评估最近24小时内患者最严重和最轻的疼痛程度,以及通常情况的疼痛程度。量化评估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癌痛量化评估通常使用数字分级法(NRS)、面部表情评估量表法及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三种方法。
3、全面评估原则。癌痛全面评估是指对癌症患者疼痛病情及相关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疼痛病因及类型(躯体性、内脏性或神经病理性),疼痛发作情况(疼痛性质、加重或减轻的因素),止痛治疗情况,重要器官功能情况,心理精神情况,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以及既往史(如精神病史,药物滥用史)等。应当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进行首次全面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在给予止痛治疗3天内或达到稳定缓解状态时进行再次全面评估,原则上不少于2次/月。
4、动态评估原则。
癌痛动态评估是指持续、动态评估癌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变化情况,包括评估疼痛程度、性质变化情况,爆发性疼痛发作情况,疼痛减轻及加重因素,以及止痛治疗的不良反应等。动态评估对于药物止痛治疗剂量滴定尤为重要。在止痛治疗期间,应当记录用药种类及剂量滴定、疼痛程度及病情变化。
(四)癌痛治疗
1、治疗原则
癌痛应当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有效应用止痛治疗手段,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预防和控制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治疗方法
癌痛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止痛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病因治疗
针对引起癌症疼痛的病因进行治疗。癌痛疼痛的主要病因是癌症本身、并发症等。针对癌症患者给予抗癌治疗,如手术、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等,可能解除癌症疼痛。(2)药物止痛治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如下:
1)口服给药。口服为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对不宜口服病人可用其他给药途径,如吗啡皮下注射、病人自控镇痛,较方便的方法有透皮贴剂等。
2)按阶梯用药。指应当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①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
②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③重度疼痛:可选用强阿片类药,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增强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如果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轻度和中度疼痛也可考虑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果患者诊断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应首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或抗惊厥类药物等,目前,三阶梯给药有弱化趋势。
3)按时用药。指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按时给药有助于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目前,控缓释药物临床使用日益广泛,强调以控缓释阿片药物作为基础用药的止痛方法,在滴定和出现爆发痛时,可给予速释阿片类药物对症处理。
4)个体化给药。指按照患者病情和癌痛缓解药物剂量,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使用阿片类药物时,由于个体差异,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足够剂量药物,使疼痛得到缓解。同时,还应鉴别是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质,考虑联合用药可能。
5)注意具体细节。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机体反应情况,注意药物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非药物治疗 用于癌痛治疗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有:介入治疗、针灸、经皮穴位电刺激等物理治疗、认知-行为训练、社会心理支持治疗等。适当应用非药物疗法,可作为药物止痛治疗的有益补充,与止痛药物治疗联用,可增加止痛治疗的效果。
介入治疗是指神经阻滞、神经松解术、经皮椎体成形术、神经损毁性手术、神经刺激疗法、射频消融术等干预性治疗措施。硬膜外、椎管内、神经丛阻滞等途径给药,可通过单神经阻滞而有效控制癌痛,减轻阿片类药物的胃肠道反应,降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介入治疗前应当综合评估患者的预期生存时间及体能状况、是否存在抗肿瘤治疗指征、介入治疗的潜在获益和风险等。
(五)患者及家属宣教 癌痛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至关重要,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止痛知识宣传教育。重点宣教以下内容:鼓励患者主动向医护人员描述疼痛的程度;止痛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忍痛对患者有害无益;多数癌痛可通过药物治疗有效控制,患者应当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止痛治疗,规律服药,不宜自行调整止痛药剂量和止痛方案;吗啡及其同类药物是癌痛治疗的常用药物,在癌痛治疗时应用吗啡类药物引起成瘾的现象极为罕见;从思想上消除患者及家属对吗啡类药物的恐惧心理,树立癌症疼痛病人有权利应用止痛药物思想,应当确保药物安全放置;止痛治疗时要密切观察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随时与医务人员沟通,调整治疗目标及治疗措施;应当定期复诊或随访。YWC-GZZD-077:疼痛治疗风险防范与处置预案 制定日期:年月日修订日期:年月日
一、治疗的风险:
1、穿刺损伤
损伤神经致瘫痪:面神经损伤致面瘫,脊神经损伤致四肢瘫,大小便失禁。损伤胸膜致气胸。
损伤血管致出血性休克;血肿形成在眶后致眼球突出;椎间动脉损伤后出血形成腹膜后大血肿并将膈肌顶入胸腔,造成心肺压迫;血肿在椎管内形成,致高位截瘫死亡。
2、药物作用
药物逾量致药物中毒或呼吸、循环抑制。
药物误入:误入血管致抽搐;误入硬模下间隙致高位阻滞,呼吸、循环抑制;误入蛛网膜下间隙致全脊麻甚致呼吸、心跳骤停。
药物扩散过广:由于解剖变异或注药速度过快或容量过大,使药物扩散范围过广,造成周围组织损伤。
药物不良反应:如NSAIDs类的消化道穿孔、出血;阿片类药物的呼吸抑制、便秘;糖皮质激素的水钠潴留、向心性肥胖、血糖升高、溃疡病复发;抗癫痫药物的肝脏损害及神经毒性;酶抑制剂的过敏反应等。
3、感染:可导致化脓性关节炎、感染性脊柱炎等。
4、合并症带来的风险:如有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的疼痛患者,在诊治疼痛性疾病的过程中发生了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
二、加强防范
1、提高诊断水平
(1)耐心全面询问病史,尽量问出起病原因或诱因、发病特点、影响因素、治疗方法、药物及效果。在既往史中要特别注意询问手术史及病理结果,对重要脏器的功能也要仔细询问。(2)认真、仔细查体,除对疼痛病变所累积的系统如脊柱、四肢等运动系统仔细检查外,对神经系统要格外仔细地进行检查。
(3)结合临床仔细阅片,要独立思考,不要依赖报告。(4)重视实验室检查结果:疼痛科医生必须熟悉与疼痛疾病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风湿病的ESR、ASO、RF、CRP、HLA-B27、ANA;多发性骨髓瘤的骨髓片特点;不同肿瘤的不同标记物;骨质疏松症确诊和鉴别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2、熟悉解剖,选择最佳穿刺进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对相邻阻滞的损伤。
3、根据病变特点和致痛机理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或最佳方法组合。
4、熟悉各种治疗技术的生物学特性和治疗机理,选择最佳适应证。掌握各种技术的操作要领,严格遵巡其操作程序,熟悉各种技术的治疗参数。随时注意患者的反应,检查其相关肢体的活动。
5、确保手术室的无菌条件,严格无菌技术。
6、手术室的各种抢救药品和用品必须齐全并定期检查,确保随时好用。
7、患者尽量取卧位治疗,以防术中晕针。
8、以下几种情况必须在术前开放静脉,术中进行生命体征监测。(1)年老体弱患者
(2)半小时以上的较复杂的手术
(3)操作虽不复杂,但有可能影响呼吸循环的治疗,如侧隐窝注射。(4)有过敏史的患者
9、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不宜急于实施微创治疗,更不宜在门诊治疗。
10、万一遇到意外情况,要保持头脑冷静,判断准确,处理及时,解释合理。
11、善于沟通:善于向患者及亲属解释清楚病情,什么病,为什么引起疼痛,应采取什么样子的治疗方案(最好有几个方案,最佳方案排在前,供根据病人、家庭、单位的情况选择),可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有什么危险,采取什么办法加以防范。遇到复查、疑难病例或风险大的病例,还要向医务处申请,在取得领导批准后才可实施。
12、一切医疗行为均要循证守法。
13、重视做好医疗文书工作,门诊病例也必须写好、证全,尤其治疗记录及治疗后的功能检查要写清楚,如屈指肌腱缩窄性腱鞘炎治疗后必须记录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的活动情况。
三、处置预案
1、NSAIDs不良反应的预防
(1)掌握常用NSAIDs的适应证、禁忌证与注意事项;(2)尽量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NSAIDs同时服用;(3)对于高危因素患者,选用胃肠损害少的药物,减少剂量,并预防性使用胃粘膜保护剂;(4)尽量避免长期使用,或定期检测血红蛋白及大便潜血试验;(5)对于特殊患者要注意监测肾功能。
2、发生麻醉意外时的处理:(1)局麻药毒性反应 1)停止应用局麻药。
2)面罩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以保证氧供。
3)用苯二氮卓类等药物如安定、咪唑安定等,甚或硫喷妥钠及肌肉松弛药以控制惊厥 4)应用升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支持循环功能。5)如呼吸、心跳停止,则按心、肺、脑复苏处理。(2)高平面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阻滞及全脊麻 1)停止应用局麻药
2)面罩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3)快速补充血容量。
4)应用升压药等维持血压、心率和心律的稳定。5)如呼吸心跳停止,则按心、肺、脑复苏处理。(3)硬膜间隙血肿和截瘫
尽早行硬膜外腔穿刺抽出血液,必要时行椎板切开血肿清除。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感染或脓肿。1)全身抗感染治疗
2)对症治疗:如发热而需降温,头痛用止痛药等 3)局部脓肿则需引流(5)神经、脊髓损伤
1)退出穿刺针等,避免进一步损伤。2)辅助应用神经营养药。
3)进行锻炼,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腹腔内出血: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量。少量出血无明显症状。出血量大时,常有腹胀、腹痛,严重时有冷汗,血压下降及休克症状。预防: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肝硬化凝血功能差的患者,纠正后再治疗。治疗:检测生命体征,积极扩容、输液、止血、输血、升压等,必要时手术探查止血。
第四篇: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监管处置细则
关于印发《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监管处置细则(试行)》的通知
浙金融办〔2013 〕12 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各市金融办: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浙政办发〔2012〕119号)的要求,经研究决定,现将《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监管处置细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省金融办
2013年2月20日(此件公开发布)
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监管处置细则
(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省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行为,强化对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与违规处置,依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11〕119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浙政办发〔2012〕119号)等文件和其它政策法规,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遵循“依法依规、公正公开、风险核实、慎重处置”原则,以事实为依据,按照违法、违规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对违规小额贷款公司给予相应的监管处置。
第三条各级金融办承担小额贷款公司日常监督管理职责并负责实施监管处置。小额贷款公司及其相关责任人违规并涉及其他管理部门职责范围的,移交相关部门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
第二章风险监管处置措施
第四条本细则涉及的监管处置措施包括:
(一)诫勉谈话。监管部门根据小额贷款公司违规行为情节轻重,对董事长或总经理进行诫勉谈话,提出限制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的建议,对小额贷款公司下发风险预警提示单、警告单等。
(二)高管人员处置。各小额贷款公司董事会应建立对管理层的奖惩机制。根据高管人员违规行为的情节轻重,建议公司董事会实行降薪、降职、撤职处理或更换高级管理人员。情节严重的,监管部门依照相关规定取消任职资格,并实行行业禁入;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三)限制享受财政支持政策。根据小额贷款公司违规行为情节轻重,由监管部门会商财政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在一定时限内不得享受或降低比例享受财政支持政策。对事后发现有严重违规的小额贷款公司,可再追缴违规以来的历年财政补助资金。
(四)限制业务。一是限制除日常小额贷款外的一般业务及相关审核事项,包括需经管理部门审核的咨询业务、股权转让、增资扩股、设立服务网点或分支机构等事项,以及建议银行收回或降低对其贷款额度等。二是限制创新类业务,包括需经相关管理部门审核的向主要法人股东定向借款、同业调剂拆借资金、资产转让、定向发债,保险、租赁、基金等代理以及其他创新业务。限制业务范围及暂停期限由监管部门酌情确定。
(五)暂停试点资格。对小额贷款公司出现重大风险的,当地政府报经省金融办核实定性后,暂停试点资格或取消违规股东资格并通过股权转让、由其他优秀小额贷款公司托管、市场化兼并重组等方式及时处置风险。
(六)取消试点资格。对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且限期未整改的小额贷款公司,当地政府报经省金融办核实定性后,撤销试点资格并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等市场退出措施;依法组织相关部门对其实施清算、破产;涉嫌违法行为的依法移交有关部门进行查处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章违规经营行为及风险处置措施
第五条小额贷款公司在日常经营中,不得有以下关联交易等违规行为:
(一)向股东直接发放贷款的;
(二)向股东关联方(指小额贷款公司自然人股东的直系亲属、小额贷款公司法人股东的母、子公司、股东、高管)发放贷款,且贷款余额合计超过资本金5%;
(三)与有关联的担保公司、典当、拍卖、寄售行等发生业务往来;
(四)公司高管及相关工作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与民间借贷,或违反公司规定为客户提供担保等违规经营行为;
(五)违规对外提供担保。
上述违规行为,可根据违规性质及风险程度,单处或并处诫勉谈话、高管人员处置、限制享受财政支持政策等处置措施。违规严重又未在指定期限内整改的,可暂停试点资格。
第六条小额贷款公司在贷款业务上不得有下列违规行为:
(一)未坚持“支农支小”原则,单户10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及种养殖业等纯农业贷款占比低于70%;2个月以上的经营性贷款占比低于70%;
(二)未坚持“小额、分散”原则,拆分资金向同一客户或关联客户发放贷款;单户贷款余额超过公司资本净额的5%;户均贷款金额、贷款集中度、行业集中度以及有效客户更新率未达到监管要求;
(三)贷款资金流向泡沫产业、未按要求投向实体经济,向担保公司、典当行、投资理财公司等涉及货币经营的主体或资金掮客等民间借贷市场发放贷款;向国家限制性行业领域放贷超过比例;未经批准进行区域外客户贷款的;
(四)未按合同约定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不法手段进行恶意收贷或暴力追偿的。
上述违规行为,可根据违规性质及风险程度,单处或并处诫勉谈话、高管人员处置、限制享受财政支持政策、限制业务等处置措施。对违规性质严重的,可暂停或取消试点资格。
第七条小额贷款公司在利息收入及结算上不得有下列违规行为:
(一)未制定或未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办法,存在现金放款、收款、收息等现金结算现象,且未报所在县级金融办备案;
(二)单笔贷款利率超过同期贷款基准利率4倍,变相收取利息或提高贷款利率,在贷款利息之外向贷款客户以其他名义收取手续费、咨询费。
上述违规行为,可根据违规性质及风险程度,单处或并处诫勉谈话、高管人员处置、限制享受财政支持政策、限制业务等处置措施。对违规性质严重的,可暂停或取消试点资格。
第八条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上,不得有下列违规行为:
(一)进行内部集资和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二)从银行、股东、小额贷款公司同业调剂拆借、发行定向债等融资总额超过资本净额的100%,回购式资产转让等业务规模超过资本净额的50%,未经批准向股东借款、同业调剂拆借资金或开展资产转让等业务;
(三)未经批准变更股权结构或注册资本金、营业场所等,存在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和抽逃资本金等行为。
对本条第一项违规行为,直接取消试点资格并处其他处置措施。对第二项和第三项违规行为,可根据违规性质及风险程度,单处或并处诫勉谈话、高管人员处置、限制享受财政支持政策、限制业务等处置措施;对“两虚一逃”行为,可暂停或取消试点资格并处其他处置措施。
第九条小额贷款公司应严格依照执行《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在财务及内部管理上不得有下列违规行为:
(一)未及时接入全省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并使用相应系统;未及时将自身经营情况完整、准确、及时地记录于业务系统;未及时履行重大事项报备义务;
(二)存在财务弄虚作假行为,通过各类虚假做账手段,隐瞒收入、逃税漏税、套取补贴;
(三)存在账外借款、账外放贷、账外拆借等账外经营行为。
上述违规行为,可根据违规性质及风险程度,单处或并处诫勉谈话、高管人员处置、限制享受财政支持政策、限制业务等处置措施。对本条第二项和第三项违规行为严重的,可暂停或取消试点资格。
第十条小额贷款公司对各级金融办作出的违规事实认定和风险监管处置措施,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不服从各级金融办监管或拒不执行监管处置的小额贷款公司,取消试点资格;经营行为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一条小额贷款公司出现违规违法行为,除依据上述规定给予监管处置外,还须根据考核、监管及信用评级等规定调整评级。
第四章 风险监管处置职责
第十二条风险监管处置职责
(一)县级金融办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监管工作,对发现存有日常风险的违规小额贷款公司,可自行核实定性并给予以下监管处置并报备省、市金融办:诫勉谈话、高管人员处置、限制享受财政支持政策。对小额贷款公司违规需处以取消高管任职资格、限制业务、暂停或取消试点资格等处置措施的,由县金融办报上级金融办核实定性后实施。
(二)县级政府为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监管与处置的第一责任人。小额贷款公司因重大违规需暂停或取消试点资格等风险处置的,由县级政府按照省、市金融办的监管处置定性和要求,牵头相关部门及时处置风险。涉及违法案件的,由县级政府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三)市金融办依据承担风险的相应责任,负责指导、组织和督促辖内各县(市、区)金融办落实监管工作及风险监管处置。涉及到较大或重大风险监管处置并需处以取消高管任职资格、限制除小额贷款外的日常业务、暂停或取消试点资格等处置措施的,经市金融办审查核实报省金融办同意后,由县级政府和县金融办组织实施。对辖内县级政府或金融办未发现、或处置不及时、处置不力的小额贷款公司违规行为,市金融办可自行牵头组织或责成该县金融办进行相应监管处置。
(四)省金融办为全省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部门,指导、组织和督促各地落实监管工作及风险监管处置。涉及到重大风险监管处置并需暂停或取消试点资格的,由省金融办提交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联席会议确认后实施。对市、县金融办未发现或处置不及时、处置不力的小额贷款公司违规行为,省金融办牵头组织或责成相关市、县金融办进行相应监管处置。
(五)小额贷款公司分支机构的监管由其分支机构所在地金融办负责;所在地金融办应将监管信息和处置措施及时抄送小额贷款公司注册地金融办;如有必有进行联动监管的,可申请由上级金融办牵头。
第十三条对小额贷款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置,应遵循核实定性、下达监管处置决定、备案三个步骤。
(一)核实定性
1.各级金融办对违规问题的定性,应以事实为依据,符合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
2.省、市级金融办发现违规问题,可会同下级金融办核实定性。
3.县(市、区)金融办发现违规问题,由县(市、区)金融办提出定性意见,依据相应职责,请示上级金融办核实定性。
(二)下达风险监管处置决定
对已定性的违规问题,各级金融办依据各自权限决定风险监管处置措施,如监管处置措施超出本级权限,须报上级金融办做出监管处置决定。
(三)备案
监管处置决定做出后,市、县(市、区)级金融办须报上一级金融办备案。上级金融办对监管处置措施存在异议,收到备案材料十五个工作日内,须提出书面意见。
第五章监管人员考评与问责
第十四条各地金融办要按照监管职责分工要求,充实监管力量,细化岗位职责,明确监管纪律。省、市金融办要建立监管考核机制,加强对辖内监管员的履职考核评价。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员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由上级金融办进行监管问责:
(一)故意提供虚假数据、故意隐瞒重要监管信息及其他信息,或负责审核的监管数据出现重大错误未能发现而导致监管误判,或因主观原因导致监管对象发生重大风险未能及时发现的;
(二)对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或风险,未按规定向部门领导报告,或未按有关要求和程序采取措施不合理,导致重大监管事故的;
(三)擅自扣押、隐匿举报信件,提供与事实不符的核查报告,或向被举报人或无关人员透露举报内容、举报人及举报查处情况的;
(四)其他被认定应予以问责的情况。
第十五条对监管员履职情况的考评采取申报方式,先由主监管员根据考评内容填制履职自我评价情况,年底时上报上级金融办,省、市金融办再根据日常掌握情况对监管员的申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第十六条 对监管工作出现重大失误,被问责后迟迟未采取改进措施,或连续两年监管员考评不合格,或经认定不适合继续从事监管员岗位工作的,上级金融办将建议监管员所在党委、政府相应处置。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七条 本细则由省金融办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细则自2013年3月20日起施行。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法制办,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省金融办 2013年2月 日印发
第五篇:永春县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性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永春县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性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为有效妥善处置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性突发事件,努力降低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性突发事件的不良影响程度,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根据银监发〔2008〕23号、闽政办〔2010〕221号和福建省、泉州市小额贷款公司扩大试点工作有关精神,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及其股东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以及在公司出现经营风险后,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群众集聚上访,而导致发生的群体性等突发事件。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成立县处置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性突发事件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总指挥由县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分管金融工作的副县长担任,成员由人民银行永春县支行、泉州银监分局永春办事处和县经贸局、财政局、公安局、工商局、法院等单位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下设预警信息组、现场处置组、司法救济组三个工作小组。指挥部职责主要是对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决策和部署,督导检查各小组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向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报告突发事件处置情况等。
(一)预警信息组。组长由泉州银监分局永春办事处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人民银行永春县支行、泉州银监分局永春办事处、县经贸局、县工商局等单位抽调组成,其工作职责:
1、建立健全群众举报、媒体监督、日常监管和定期排查等信息采集渠道,收集整理小额贷款公司运营信息资料,并作认真分析研究,为领导提供决策意见和建议;
2、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性突发事件发生时要及时收集动态信息,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畅通信息渠道。
(二)现场处置组。组长由县经贸局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人民银行永春县支行、县经贸局、财政局、工商局、公安局等单位抽调组成,其工作职责:
1、深入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性突发事件发生现场,做好有关解释、宣传、调解、劝导和行政指导工作,及时调查收集突发事件现状、发展趋势等第一手现场情况资料,并向总指挥报告。
2、根据突发事件发展态势,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有效控制事态进一步蔓延。
(三)司法救济组。组长由县公安局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县公安局、法院抽调组成,其工作职责:
1、开辟小额贷款公司逾期贷款清欠司法裁决、强制执行专门通道,迅速开展小额贷款公司逾期贷款清欠工作。
2、组成专案组,组织开展小额贷款公司及其股东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侦查、审理判决等相关工作。
三、突发性事件处置程序
1、人民银行永春县支行、泉州银监分局永春办事处、县经贸局、工商局等部门通过群众举报、媒体监督、日常监管和定期排查等信息采集渠道,注意加强小额贷款公司运营动态信息收集,并及时作出综合分析、判断,对经发现的突发性事件苗头信息进行甄别、确认,经初步确认后,应立即报请总指挥,研究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2、总指挥收到突发性事件苗头信息报告后,应当立即决定是否启动预案。启动预案指令由总指挥向指挥部成员单位下达。
3、总指挥下达启动预案指令后,指挥部各成员应立即到位,随即开设指挥部,适时组织指挥各工作小组展开工作。
现场处置组应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现场,按照职责分工,及时调查收集突发事件的起因、现状、发展趋势等第一手现场信息资料,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做好群众解惑释疑工作,防止因情绪激化形成群体性事件,把矛盾解决在初始阶段和萌芽状态。同时要采取措施制止可能进一步扩大危害后果的过激行为,防止事态蔓延。预警信息组要及时收集整理突发事件动态信息和处置情况,编辑情况简报报送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并视情况分别报送市政府及市经贸委。
司法救济组要迅速展开小额贷款公司逾期贷款清欠司法裁决、强制执行工作,组织处理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
4、引起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性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要做好善后工作,并认真分析事件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报告处置经过。
四、工作要求
1、县处置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性突发事件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按照“顾全大局、团结一致、果断迅速、密切协作”的工作要求,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做好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性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2、各工作小组要明确职责和分工,严明纪律,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所有参与应急处置的人员必须保证在岗,保持通讯联络畅通,随叫随到。
3、紧急情况下,总指挥有权临时调配人员、分配工作,被指定人员不得回避、推诿。
4、处置行动应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做到“预警机制敏锐、信息反馈快捷、部门协作紧密、处置措施高效”,力求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5、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对外宣传、表态,由预警信息组报指挥部领导审批后统一口径、统一安排、统一发布,不得擅自传播影响稳定团结的信息。
6、全体参与处置突发性事件的人员必须严守纪律,服从命令听指挥。对突发事件麻木不仁、不采取积极行动或隐瞒不报,致使事态蔓延、恶化,对处置结果造成不利影响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