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自治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时间:2019-05-13 16:1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印江自治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印江自治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第一篇:印江自治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印江自治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近年来,我县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蔬菜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有了长足的发展,蔬菜生产无论是种植规模还是其产品加工量、外销量都有了显著提高。根据省、地相关文件精神,我们就印江自治县蔬菜产业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调研与探讨,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资源状况

印江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西麓,位于北纬27°35′23″——28°20′53″,东经108°17′53″——108°48′15″。辖区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303省道过境我县,与周边县份均已实现通油公路,是铜仁到德江、沿河、思南等县份的交通枢纽。县内已实现村村通公路,随着杭瑞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杭瑞高速过境印江),今后我县的交通将更为方便、快捷,境内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积温达5980—6144‴,平均气温15.9—16.8‴,无霜期265—295天,年降雨量1100毫米,全年日照时期为1288小时,生产区域海拔高度在380—1020米左右,海拔差异较大,呈垂直分布,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森林覆盖率在49.5%以上,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无公害商品蔬菜,以及绿色 蔬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境内土壤类型多为黄壤,肥力中上等,无工业污染,为生产无公害以及绿色商品蔬菜奠定了良好的自然基础。

(二)社会经济状况

1、农业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印江自治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县,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又主要以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蔬菜、水果生产为主导产业。

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11723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增速比上年加快1个百分点,其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区快4.1、1.6、0.7个百分点,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5318元。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8485万元,比2008年增长6.8%,其中:农业产值7967万元,增长2.8%;林业产值1871万元,增长24.7%;畜牧业产值59851万元,增长11.0%;渔业产值2614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475万元,增长9.2%。实现农业人均收入3772.48元,人均占有粮371.44公斤。

2、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据印江自治县2009年统计年报,全县年末实有耕地面积(习惯面积)18600公顷,其中11867公顷以水果树为主,年未有效灌溉面积11164公顷,当年新增灌溉面积776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5.24万千瓦。农作物播种面积52540公顷(含复科数下 同),比上年增加2130公顷。其中:粮食播面35280公顷,油料播面8613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46200吨。

3、人口及劳动力

全县辖17个乡镇,347个行政村,3103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43.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36万人,全县乡村有劳动力252801人,主要从事以农业、工业、建筑业及服务业等为主。外出务工计11万人,占劳动力人数的43.5%。

二、蔬菜产业现状

(一)全县蔬菜生产基本情况

至2009年止,全县蔬菜种植面积5.3万亩,其中无公害商品蔬菜生产基地1万亩、绿色山野菜生产基地0.3万亩。蔬菜总产量6.5万吨,总产值1.128亿元,其中:销售商品蔬菜3.947万吨,销售额7120.1万元,调出蔬菜0.724万吨。

全县种植蔬菜人数4.231万个,种植蔬菜人均产量达1536公斤。我县现有蔬菜专业合作社6个、协会14个,200亩以上蔬菜种植大户有10个,50亩以上蔬菜种植大户有17个,其中从事冬春早熟蔬菜生产的大户有12个,夏秋蔬菜生产大户有15。目前全县共建立商品蔬菜示范基地10个,面积1万亩,其中分别以海拔在380—500米生产区域为代表的早熟蔬菜示范基地4个,面积3000亩,种植品种以茄果类、瓜类、豆类为主,主要分布在峨岭镇、朗溪镇。以800—1020米生产区域为代表 的夏秋反季节蔬菜示范基地6个,面积7000亩,种植品种以番茄、辣椒、白菜、豇豆为主,主要分布在缠溪镇、沙子坡镇、朗溪镇、木黄镇、新寨乡、新业乡。

(二)蔬菜生产加工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6家企业从事蔬菜产品加工销售,年加工需原料:鲜辣椒600吨、干椒80吨、芋荷420吨、豇豆100吨、山野菜180吨、红薯1000吨,生产的产品主要有“印江土家油辣子”,印江泡辣、糟辣椒、酸芋荷、酸豇豆、薇菜、红薯粉等系列产品,产品种类达30余个,其中有3家企业印江农家食品厂、印江土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印江梵净山西园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8个产品均已取得国家QS认证,产品畅销省内,同时也远销广东、浙江、上海等地。蔬菜产品年销售量达1300吨,年销售额1000万元,创税收200万元。

(三)去冬今春蔬菜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从去年9月份起,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整合资金600万元在我县板溪镇建设商品蔬菜示范基地,面积1500亩,在县扶贫办、县农业局、县水利局和当地镇政府的通力合作下,至今年3月份止,共建好生产育苗单体钢架大棚42个,面积1.344万平方米,钢架连体大棚6个,面积1.42万平米,排灌沟渠长8公里,防洪提长13公里,生产便道长15.4公里,机耕道长3.7公里,灌溉水池12口,补助生产物资折资金30万元。在农业局技术干部的蹲点指导与技术培训下,目前商品蔬菜示范基地各类蔬菜长势喜人,从5月5日起陆续有蔬菜上市,基地现种植番茄200亩、辣椒400亩、黄瓜150亩、豇豆200亩、苦瓜45亩、菜玉米300亩、西葫芦135亩、西瓜70亩。预测整个蔬菜基地今年将产商品蔬菜3000多吨(按平均每亩两季蔬菜计)产值将达400万元。板溪镇商品蔬菜示范基地分属1家企业和5个种植大户,为保证蔬菜产品的销售顺畅,在农业,工商等部门的帮助引导下,板溪镇政府成立蔬菜办,抽调精兵强将帮助基地生产大户跑市场,搭建蔬菜产品供求信息平台,同时引进外地蔬菜经纪人来基地实地调查,目前已初步鉴定1000吨蔬菜产品购销合同。

三、蔬菜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自然资源优势

印江自治县境内由于地处武陵山主峰梵净山西麓,形成了地形独特,海拔高度差异大,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县城年积温6144‴,平均气温16.8‴,海拔在800米以上地区7月份年平均气温则在30‴左右。无霜期平均达295天左右,年降雨量1057—1100毫米,平均雨日158天,雨季明显,全年日照时数为1288小时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土壤多为黄壤土、沙壤土、粘壤土等类型,土壤肥力中上等,有机质含量1.5—2.5%,水资源较为丰富,全县有积雨面积20平方公里,河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0余条,多发于梵净山,县城周边均无工业厂矿,无“三废”污染,优越的自然条件及优势,适宜不同种类蔬菜的生长。

(二)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

近几年来,无公害生产的“菜蓝子”工程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引领和发展蔬菜生产给予了大量的政策资金扶持,从种子、种苗到栽培设施的建造,配套设施的建设,政府及相关业务部门给予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在政策上也给予了强力支持。

(三)建蔬菜生产示范点,以科技促发展

以示范促推广,近年来我县缠溪镇湄坨村夏秋反季节蔬菜示范点、峨岭镇坪兴村、甲山村、中坝乡夫子坝村、小河村冬春早熟蔬菜生产示范点取得了明显成效,每亩最高单产6000余公斤,最高产值达1.1万元,给当地农户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动作用,对推动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积累了技术储备。

(四)蔬菜产业在农村经济增长中作用明显

蔬菜种植的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量好,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用明显,露地栽培蔬菜每亩净收入一般为1000—2500元左右,大棚蔬菜一般常为2200—4500元左右,价好的年份亩收入可达6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提高了农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

(五)交通便利,通讯网络覆盖率高

我县位于铜仁地区西部,是我区西五县重要的交通枢纽,铜遵303省道穿城而过,印德线、印松线、印沿线三条通县公路可直到各县城中心,随着铜仁机场的通航和渝怀铁路的建成通车,南来北往交通更加方便快捷;无线通讯网络覆盖率高达90%以上,构筑和搭建了信息化平台。

(六)蔬菜产业在市场中的潜在优势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无公害蔬菜生产,国内外蔬菜消费呈营养化、多样化、优质化、均衡化发展的趋势,蔬菜产品在市场的潜在优势十分广阔。我县距省城及相邻的地州市交通便捷,产品可远销省城及相邻城市,有利于发展无公害适销对路的鲜销蔬菜生产。另外,我县具有种植历史悠久的地方特色蔬菜品种优势,如甲山白萝卜、夫子坝胡萝卜,以梵净山丰富地山野菜资源开发其绿色产品,培育好市场,使其在广阔的蔬菜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七)劳动力资源充裕,劳动者素质逐渐提高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27.6万亩,常年蔬菜种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农村劳动力22.4万人,外出务工人员11万余人,青壮年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蔬菜生产的发展前景,种菜技术、产品质量和市场意识逐渐增强,劳动力素质逐渐提高,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广大菜农的迫切要求。

四、蔬菜产业发展思路及目标

(一)蔬菜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及思路

重点打造梵净山旅游公路沿线生态农业观光带,实现以旅游促进农业发展,以农业带动旅游业兴旺。依托梵净山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发展绿色山野蔬菜,挖掘和培育多个山野菜品种,扩大到5000亩以上。

1、稳步发展冬春早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在原有蔬菜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利用2—3年时间,完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产地认定5000亩,产品认证4个,稳步推进将冬春早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扩大到5000亩,基地建设达到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实现无公害化,管理实现科学化。

2、抓好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夏秋反季节蔬菜基地 我县海拔在800以上的乡镇,夏秋季节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好,适宜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主要种植区域在东至缠溪镇、洋溪镇、北至天堂镇、杉树乡、沙子坡镇、南至新寨乡等乡镇,种植的蔬菜种类以茄果类、豆类、根茎菜类、白菜类等为主,产品在保证本县市场及企业加工所需原料供应的基础上,依托铜仁市等周边县份市场,加工型蔬菜方向发展。

3、重点发展地方特色蔬菜生产基地 印江梵净山薇菜、竹笋、红薯粉、甲山白萝卜和中坝乡夫子坝葫萝卜,是我县独树一帜的地方特色蔬菜品种,力争在3年时间内将我县特色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1.5万亩以上,同时重点抓好印江绿色蔬菜生产及加工,将绿色山野种植规模扩大到5000以上,利用国家项目资金扶持企业迅速状大,扩大其加工能力,达到年加工量5000吨,从而提高我县地方特色蔬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我县财政税收,也同时提企业的知名度和增加其净利润。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蔬菜产业发展政策。县委、县政府成立印江自治县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农业局、扶贫办、农办等涉农单位为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农业局局长为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进行管理、指导、督促和协调等工作。各乡镇同时成立相应机构开展工作。

为抓好和落实印江蔬菜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切实及时制定印江自治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为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以多渠道融资方式发展蔬菜产业。

集中捆绑使用各类涉农资金投入蔬菜产业发展,采取向省、中央财政申请,地方财政匹配、部门整合、农户自筹多渠道融资,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夯实蔬菜产业发展基础

按照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布局,每年安排水利、扶贫、农业综合开发、沼气建设、畜牧业养殖小区建设等项目向蔬菜产业倾斜,着力解决蔬菜产业发展中的水、路、沼气等配套建设问题,积极推行畜—沼—菜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促进我县蔬菜产业向无公害和绿色产品方向发展。

(四)依托科研部门,完善服务体系,加大新技术的推广。我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化生产建设,紧紧以省、地等国家科研部门为技术依托,聘请省知名专家指导我县蔬菜产业的建设,与权威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建立科研基地,不断增加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蔬菜新技术的推广力度,生产出名、优、特蔬菜产品。县、乡级业务部门要狠抓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更新和新技术的储备,选派技术干部到专业院校学习、培训,学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建立乡镇、村科技培训点,有重点地培养当地农村青年技术骨干,发挥他们在生产中的带头作用。

(五)扶持和引进蔬菜加工企业

我县现有以蔬菜为加工的企业6家,已生产的加工产品如印江酸芋荷系列、辣椒产品系列、野菜系列、腌菜系列、薯粉系列已远销省内外等大中城市,政府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促 进加工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同时,引进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带动能力强,能与菜农形成利益共享的外来蔬菜加工型企业,以此促进蔬菜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

(六)支持和鼓励建立多功效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实现生产模式的转化。

积极培育和扶持蔬菜专业合作社,实现蔬菜产业实施乡镇一村建立一个蔬菜生产合作社,推行“蔬菜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种植大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使全县蔬菜生产由原来的分散型、低层次经营逐步走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七)培育蔬菜产销市场,打通绿色通道。

以县城市化建设为契机,新建1—2个以蔬菜产品为主的贸易批发市场,在县东郊、西郊区域新建农贸市场,打通东西大门的贸易通道;以网络市场信息为平台,充分发挥蔬菜专业合作社产、供、销一体化的自主运作功能。在省内外蔬菜市场建立信息网络和产品销售窗口,实现蔬菜产品市场化。

(八)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和农产品质量监测。蔬菜产品无公害化是蔬菜产业发展的保障,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规程,并积极作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认证工作;同时,发挥农产品质量监测机构 的职能,从蔬菜生产源头到产品严格按照国家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监测,坚决杜绝农药残留量超标,让广大消费者真正吃到放心菜、保健菜,使印江无公害蔬菜产品在省内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2010年5月9日印江自治县农业局

第二篇:浅析永川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永川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

www.xiexiebang.com [2006-10-12] ·作者: 刁 婧 ·来源: 永川市经作站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和深入,以及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近几年来我市蔬菜产业得以稳步推进,生产技术得到明显提高,蔬菜品质有所改善,市场资源充足,品种齐全。无公害蔬菜、反季节蔬菜、特色蔬菜产量逐年上升。现根据蔬菜产业的现状,提出我市蔬菜生产的发展对策。

一、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生产情况

我市蔬菜播种面积在1997年15万亩的基础上保持稳步增长势头,2005年播种面积为18.5万亩。其中,净作蔬菜种植10万亩,粮菜、果菜间套种植8.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8000亩,大棚种植蔬菜900余亩。遮阳网面积900余亩,杀虫灯推广面积3000亩,名、特、优蔬菜600亩。2005年全市各类蔬菜总产量达32万吨,总产值达2亿余元,约占我市农业总产值29.95亿元的7%。

2、分布情况

我市蔬菜主要集中在水、肥、土地资源较好、运输方便的三线四片:即大安—双石成渝线、陈食—双竹线、朱沱—松溉长江沿岸线、胜利路—青峰片、来苏—永隆片、黄瓜山—南大街片、五间—何埂片。

3、主要品种

我市蔬菜品种主要有:萝卜、南瓜、豇豆、丝瓜、苦瓜、脱毒洋芋、四季豆、辣椒、茄子、结球甘蓝、葱、蒜、莴笋、菠菜、莲藕等常规品种,还有青花菜、紫甘蓝、侧耳根、茼蒿、香椿等特色品种。

二、我市蔬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影响蔬菜基地的发展

蔬菜产业化经营资金需求量大、由于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影响基地的发展。

2、蔬菜品种无特色,生产布局不合理

我市的蔬菜生产品种主要是大路菜,名、特、优、精品蔬菜少,卖不起价。虽然年年都引进了一些优良的新品种,但菜农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慢,造成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难度大,品质不高。再有,生产季节布局不合理,菜农市场意识差,信息不畅通,随意性种植较普遍,所以,春淡和秋淡现象较突出。

3、无公害蔬菜所占比重不大

发展无公害蔬菜是市场的需求,也是今后蔬菜产业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市无公害蔬菜才8000亩,仅占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8.5万亩的4%。

4、蔬菜加工业发展滞后,流通渠道不广

目前我市蔬菜加工业除永川市嘉泰调味品公司、重庆老作坊公司利用朱沱镇大河村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生产泡辣椒和重庆菜花花酱菜公司对大河的萝卜、榨菜、大头菜等进行加工外,其它都是进行鲜销,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订单蔬菜、营销大户少,大部分产品处于自产自销阶段,尚未开辟广阔的市场领域。

5、种植规模分散,不能形成较强的产业优势

我市蔬菜种植零散,种植大户不多,组织化程度低,很难建立相对稳定的市场,不能形成较强的产业优势。

三、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优越。

我市地属丘陵地貌、土质肥沃、土层较厚,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大型的工矿企业,环境无污染,适宜发展多种关的无公害蔬菜。

2、交通方便

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都经过我市,距主城区重庆只有一小时,方便的交通有利于蔬菜的外销。

3、市场和信息网络健全

我市以重庆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形成了城区内的三大蔬菜销售市场,促进了我市蔬菜向主城区重庆和大足、铜粱、壁山、白市驿等周边县的销售,同时满足了本市群众的需求。并且,还可利用重庆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这个信息发布平台,每天定时向全国发布我市蔬菜价格及信息,有利于我市蔬菜生产和外销。

4、蔬菜生产比较优势明显

蔬菜生产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季亩产值可达1500元以上,高的可达5000元,远远高于种粮收入,不少农民从中尝到了甜头,种植积极性较高。例如:我市胜利路潮水村6社杨秀全2004年种植3亩大棚菜,产值2.3万元,纯利润1.2万元。临江镇新吉村的种植大户张学海,2004年在青峰镇倒包三百亩土地种植莲藕新品种,通过推广无公害优质莲藕栽培技术,获得丰收,可实现产值120万元。

四、发展对策建议

1、指导思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在稳定现有生产的基础上,调品种、改布局、攻品质、上规模、扩销路、增效益。创建名、特、优无公害蔬菜品牌。

2、总体目标

在现有18万亩基础上稳步增长,力争2010年达到40万亩,形成15万亩商品蔬菜基地,产量达到90万吨,名、特、优蔬菜达到10%,无公害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5万亩。

3、发展的重点

一是抓质量,树品牌

在当前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是质量和品牌的竞争,为了提高我市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胜利路青峰片,临江—陈食片,朱沱—松溉线,来苏等镇(办事处)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并注册相应的商标。在销售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严防伪劣商标的冲击,树立我市蔬菜品牌形象,从而推进我市蔬菜向优质化、品牌化发展。

二是利用独特气候,发展反季节超时令蔬菜

我市朱沱、松既两镇地处长江河谷地带,利用回春早的优点,发展早春菜;利用黄瓜山、箕山、云雾山高海拔地区,夏秋温度低的优势,发展超时令蔬菜,满足市场需求,增加菜农收入。

4、主要措施

(1)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对蔬菜产业的投入

建立以“农民为主体,政府引导,业主参与”的投入机制,作为投入主体的农民,要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市场商品意识,加大对蔬菜生产的资金投入。蔬菜产业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市财政每年从支农资金中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蔬菜产业的发展,主要用于对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蔬菜基地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以及对基地环境和产品的检测。积极引进龙头企业,营销大户投资发展蔬菜产业,采取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促进规模发展。

(2)强化蔬菜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对重点发展蔬菜的镇(办事处)培训一名专职技术人员,负责该镇(办事处)蔬菜生产的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工作。人员编制纳入镇(办事处)农技中心统一管理。

(3)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

新品种、新技术都是先进的生产力,根据地区的不同,各品种表现不同。市里负责蔬菜生产技术的部门应根据市场、气候、品种特性,每年积极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为当地菜农提供更多更好的品种及先进适用栽培技术。

(4)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加强技术培训,编辑发放技术资料,推广先进的蔬菜生产技术。蔬菜技术员根据不同季节、每年对蔬菜基地、重点村、社的菜农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信息、科技赶场等形式对蔬菜栽培的有关知识进行宣传培训,提高菜农的科技水平,增加经济效益。重点应推广蔬菜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技术,如茄子嫁接技术;蔬菜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如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喷施植物源农药等。要正确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严禁在菜地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即无公害蔬菜生产禁用农药),针对病虫害适时适量交替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另应积极掌握和宣传蔬菜平衡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的需肥量进行施肥。

(5)狠抓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无公害蔬菜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基地镇(办事处)应根据规划建立无公害蔬菜示范片,以片带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6)扶持种植大户规模发展

规模种植便于实施科学的栽培和管理技术,是蔬菜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充分利用土地流转政策,鼓励种植大户“倒包土地”规模生产。技术推广部门为其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信息咨询,政府对其实行良种补贴,银行贴息贷款,大开运输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

(7)积极建立市场营销网络

重庆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城区内的四大农贸市场,以及在火车站金盆市场新建成的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为我市的蔬菜交易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我市地方特色菜的外销和外地菜的流入,繁荣了市场,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相关部门应管理好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以园艺协会为纽带,加强菜农与菜农、菜农与营销户、营销户与营销户之间的协作,使他们在互惠互利的条件下共建营销网络,形成大市场、大流通。

第三篇:西峰区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西峰区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作者:西峰区统…文档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606更新时间:2008-1-9文字控制:[小][大]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我国十三亿多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就占到了八亿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如何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在西峰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峰区以蔬菜产业为突破口,通过加快专业化蔬菜基地建设、增加产业科技含量、建办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市场监管等环节,蔬菜产业化发展的雏形已基本形成。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专业化蔬菜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在蔬菜产业开发中,西峰区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区域布局”的原则,以专业村、示范点为中心,不断扩大专业化蔬菜基地建设。2007年西峰区瓜菜专业村达到12个,种植各类瓜菜1.6万亩,建成董志城郊设施蔬菜基地,武川、纸坊、蒲河川区西甜瓜基地,肖金甜椒基地,显胜加工型辣椒基地和彭原黄花菜基地,商品瓜菜种植面积达到8.2万亩,初步形成辣椒、黄花菜、西甜瓜三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品。

2、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近年来,西峰区围绕蔬菜加工、销售、贮藏建成北地红食品有限公司、百灵薯品营销公司、华兴土特产公司、全聚祥食品有限公司等七户龙头企业,通过推行“订单种植”,建立 “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促进了蔬菜产品的加工增值,年销售蔬菜近3万吨。今年,西峰区又引进马铃薯全粉生产线一条,仅此一项,西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年增加1.8万亩。北地红食品有限公司连续五年与显胜乡三泉村农民签订辣椒种植收购合同,并严格按合同办事,既保证了企业的原料供应,又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

3、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西峰区蔬菜科技推广工作持以试验、示范为手段,推广为目的,近年来推广了大棚专用品种22号尖椒、盛开花甜瓜、红将军豇豆,温室专用品种天津白叶三黄瓜、保冠3号番茄、陇椒2号辣椒、美引长茄及地膜甜椒专用品种中椒4号、加工型辣椒品种丰力一号、西农8号西瓜、顶上盛夏春萝卜等优良瓜菜新品种;推广了玉米套甘兰、西瓜套萝卜、洋芋套大葱等粮菜、瓜菜、菜菜间作套种模式;推广了地膜种植、竹架大棚、钢架大棚、水泥骨架大棚、半地下式日光温室五种栽培设施。在董志、肖金等蔬菜集中种植区域建立了专业化蔬菜育苗基地,总结出了日光温室育苗,塑料大棚移栽定植的“新庄模式”。

4、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得到加强。2003年西峰区被确定为省列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2005年顺利通过全省验收。示范县创建四年来,西峰区成立了西峰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加强了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的监管,创建绿色、无公害中心示范区2个,认定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3.75万亩,认证绿色黄花菜A级产品1300吨、无公害辣椒产品10500吨、无公害马铃薯产品17250吨,在工商部门申请注册了“蓓蕾”牌黄花菜商标和“董志塬”牌无公害蔬菜商标。制定出了《西峰区无公害食品日光温室黄瓜生产技术规程》、《西峰区无公害食品甜、辣椒生产技术规程》等七项地方生产技术规范,同时,执行国家、行业、地方等生产技术标准十四项,在西郊、南苑蔬菜市场及百佳超市设立检测点3处,在肖金、董志依托协会建立农资连锁经营点2处,推广黄板诱蚜、臭氧杀菌、高温闷棚、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等无公害生产技术。

5、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便应用而生,它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西峰区先后成立了西峰区瓜菜生产技术协会、董志辣椒协会、肖金甜椒协会、显胜辣椒协会、彭原黄花菜协会和百灵薯品营销公司六个农民营销服务组织,会员总数达到325名,并为协会配备了电脑、电视、音响等办公设施,制定了章程,完善了制度,健全了机构。产前由协会统一组织调运生产物资,即保证了质量,方便了菜农,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后由营销公司统一组织销售,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菜积极性,促进了西峰区蔬菜的生产、销售和流通。董志辣椒协会在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中,统一组织调运钢管、棚膜、竹杆、肥料等生产资料,使每座钢架大棚降低生产成本180元,并将新庄辣椒外销到山西、四川等地,极大地提高了西峰区蔬菜产品的知名度;肖金甜椒协会2007年调回中椒4号、中椒8号籽种4500袋,组织销售甜椒3700多吨,促进了西峰区甜椒产业的发展。

6、经济效益逐年提高。西峰区蔬菜生产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种植为主要栽培模式,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改越冬一大茬为秋冬茬和冬春茬两茬栽培,平均每亩收入1.2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3.4;塑料大棚平均每亩收入6000元,投入产出比为1:2.3;地膜种植平均每亩收入1200元左右,投入产出比为1:2.1。环县曲子镇农民冯树财,98年到董志承包温室开始种菜,经过几年的辛勤务作,他的手头宽余了,不但将一家人的户口落在了董志村,还住进了一个漂亮的四合院,2007年2座日光温室仅春季育苗一项收入1.5万元,育苗结束后又定植了西红柿,两茬共计收入2.5万多元;什社乡武川村农民滑有海,2007年新建钢架大棚2座,面积0.76亩,全部定植早春茬甜瓜,5月下旬开始采收,7月中旬拉秧,产量2640㎏,产值4582元。大棚甜瓜采收末期,他又在甜瓜植株的空隙定植了甘蓝,产鲜菜3800多㎏,产值1520元。两茬年收入达到6102元,折合亩产值8029元;后官寨乡帅堡村农民李进军2007年种植晚熟西瓜6亩,亩收入突破2000元。

二、发展前景分析

(一)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1、有利条件:一是自然条件优越。西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资源充足,雨水集中,昼夜温差大,夏季与西安、四川等地相比较,温度较低,是蔬菜种植的优势区域;二是区位优势明显。西峰区位于庆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好,农民科技意识较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较快,发展蔬菜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三是具备一定的品牌优势。2007年,经西峰区申报,对彭原、后官寨、董志等地的马铃薯产品进行了无公害认证,认证无公害马铃薯产品17250吨,并注册了蓓蕾牌黄花菜和董志塬牌无公害蔬菜两大商标;四是市场潜力巨大。目前,西峰区蔬菜市场供应60%依靠外调,自产菜仅占40%。就同一种蔬菜和全国其它地方相比较,蔬菜价格也高于全国同期价格水平。

2、制约因素:一是基础条件薄弱。水资源贫乏,灌溉条件滞后,是限制西峰区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在设施蔬菜发展中,塑料大棚所占比例较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二是群众认识不到位。受传统农业思想的束缚,农民习惯于种植粮食作物,对投资大、费工费时、科技含量较高的蔬菜生产,思想转变慢,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意识;三是科技含量较低。蔬菜生产是一项生产周期短,劳动强度大,技术性要求较高的项目。西峰区从事设施蔬菜生产的历史较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缺乏,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不够健全,引进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落实到户、到田率不高;四是资金投入不足。农民经济基础条件薄弱,普遍对蔬菜种植投入不足,延误农时,影响了产量、效益的提高;五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虽然西峰区已建成7户龙头企业,但其规模小、加工转化能力低,对蔬菜产品初加工多,精加工少,大路产品多,名优特产品少,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弱。

(二)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国内外蔬菜市场消费发生重大转折。反季节蔬菜的需求量持续增长,由大宗菜转向多样化和特需化,消费由大众化转向多元化、高档化,质量要求由一般化转向优质化、营养化、无害化。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安全、多样化的蔬菜产品需求量与日剧增,放手发展蔬菜生产面临新机遇。

第二,蔬菜生产周期短、效益好,投入产出比高。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是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步伐的重要选择。

第三,区内市场需求旺盛,实施蔬菜产业化开发前景广阔。目前,西峰区蔬菜生产总量基本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但上市较为集中,除七、八、九3个月当地蔬菜占绝对优势之外,其余时间都以外调为主,特别是在元旦、春节消费旺季时值生产淡季,精细菜基本依赖外调。扩大设施菜田,提高生产能力,才能缓解季节性供需矛盾,逐步扭转城乡居民“吃菜难、买菜贵” 的被动局面。只有创建蔬菜加工、贮藏龙头企业,加强蔬菜产后加工、保鲜、贮藏,延长产业链条,才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发展蔬菜产业是迅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有效途径。据调查,一亩露地蔬菜收入在1200元以上、大棚菜亩均收入6000元左右、而经营日光温室的菜农年棚均收入都在12000元以上,分别是种粮效益的三倍、十五倍和三十倍。不少农户靠种菜脱贫致富,盖起了新房,供孩子上大学,种菜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今后发展建议

西峰区蔬菜产业开发应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辣椒、马铃薯、黄花菜、西甜瓜四大产品开发为重点,突出区域特色,实施名牌战略,加快专业化蔬菜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和商品率。形成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促发展的瓜菜产业开发新格局,使西峰区瓜菜产业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服务的方向发展。

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蔬菜产业化发展意识。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宣传媒体,对区域内蔬菜种植能手进行电视报道,组织农民观摩、学习,现场接受教育,学习技术。通过对典型的宣传使全社会的关注度和干部群众的产业化生产意识得到提高,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2、搞好规划指导,突出区域特色。要改变小而全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确定地方主导产品,建立优势农产品集中种植区域,促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快西峰区董志城郊和武川、纸坊、蒲河川区设施蔬菜基地及肖金甜椒、显胜加工型辣椒、后官寨洋芋、什社西甜瓜和彭原黄花菜基地建设。到2010年,西峰区瓜菜种植面积保持在15万亩左右,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到1万亩,黄花菜累计栽植面积达到5万亩。建成优质商品菜基地10万亩。瓜菜总产量达到25万吨,总产值达到1.31亿元,农民人均瓜菜收入达到486元。

3、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产销环境。一是建立市场营销服务体系。鼓励企业、营销组织和个人进入流通领域,大力发展蔬菜直供直销,与全国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络,扩大对外知名度和覆盖面;二是建立信息服务网络。在城区蔬菜市场和重点乡镇建立蔬菜产销信息网络,配备功能齐全、传递快捷的信息服务设施,及时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开展主要蔬菜产销形势的预测预报,使农户及时掌握市场、了解市场,减少市场波动对蔬菜生产的影响;三是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有关企业的合作,组建区、乡、村、组不同层次的技术员队伍,通过传、帮、带、教的方式,加快对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四是充分发挥协会的服务作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蔬菜生产条件。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是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又是一项长远、巨大的投资,必须坚持国家、集体、个人投资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筹资。对蔬菜基地的道路进行拓宽和砂化,灌溉设施进行维修和改造,扩大农电线路的覆盖面,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广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保护地栽培设施及保温被、滴渗灌等配套技术,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保护资源,节约用水,提高生产能力。

5、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在蔬菜产业化发展中起着核心和关键作用,是联接市场和种植户的纽带,具有开拓市场、深化加工、提高服务的综合功能,其经济实力强弱和带动能力大小决定着蔬菜产业化发展的规模和效益。因此要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使其加大资本运作,通过招商引资、拓展市场、提高质量、创建名牌、创办特色等方式,建设一批集蔬菜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开发于一体的龙头企业,提高蔬菜深加工能力,形成龙头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使西峰区蔬菜生产逐步向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服务、品牌化销售的方向发展。

6、发展绿色无公害生产,实施品牌战略。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使蔬菜产品拥有自己的商标和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去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把无公害蔬菜生产与销售工作和净菜上市,品牌农业和标牌上市等结合起来。对西峰区董志的辣椒、肖金的甜椒、什社的西甜瓜等地方特色农产品要逐步进行商标注册,扩大宣传。

7、政策倾斜,资金扶持。要贯彻执行好国家关于蔬菜产业开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西峰区已出台的各项激励措施,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从事蔬菜生产,开通区内绿色通道,解决蔬菜上市难的问题,给蔬菜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产销环境。市、区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蔬菜产业发展,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也要从信贷方面对菜农、企业进行扶持,保证优先提供贷款,并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农业综合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要向蔬菜产业倾斜,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市产业化项目,完善农业招

商引资优惠政策,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到蔬菜产业开发中来。

第四篇:浅谈原州区特色经济林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浅谈原州区特色经济林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原州区特色经济林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经果林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建议及重点建设的内容、保障措施。

[关键词] 特色经济林产业 现状及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5)10-0141-01

近年来,在原州区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林业部门依托地方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以自治区林业特色产业政策为契机,以市场为引导、以科技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不断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规模,提升产量和质量。特色经济林产业概况

2000年以来,我局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积极培育和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形成了以北部清水河流域川塬区为主的枸杞产业带,以西大路和东部黄土丘陵河谷台塬区为主的桃李杏及小杂果产业带。全区现有经果林面积8.5万亩,其中枸杞种植面积2.5万亩,以红梅杏、早酥梨为主的特色小杂果6万亩;油用牡丹、文冠果等木本油料作物在生态移民迁出区示范种植1000亩以上,长势良好。

1.1 枸杞产业

枸杞是我区主要经果林产业,主栽在彭堡、头营、三营、黄铎堡等乡镇,涉及茨农2万余户;已成为宁夏枸杞主产区之一。目前面积2.5万亩,全面采取无公害生产,实现年产优质枸杞干果产量达到39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1.56亿元。培育宁夏正杞红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1个,种植面0.5万亩。收入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左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2010年,原州区已取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和《无公害农产品证书》,这为全区枸杞产业标准化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早酥梨产业

主要集中在河川乡上黄等村,面积0.7万亩,平均亩产量2800kg,早酥梨年平均总产量300万公斤,年总产值达到600万元。

1.3 红梅杏产业

红梅杏个小、味道甜、色泽好、存放时间长、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主要集中在河川乡上黄、黄河村;头营镇徐河、马园村;彭堡、中河、官厅、寨科等乡镇,面积近10000亩,种植方式多以农户散种为主。集中连片约为4000亩,其中红梅杏挂果面积约为2000亩,平均亩产量2240kg,年总产量达到450万公斤,年总产值达到2600万元。经果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在枸杞基地建设上,无公害生产控制力量有限,枸杞采摘、烘干基础配套设备条件有限。

2.2 早酥梨、红梅杏晚霜冻危害严重,限制了产业化发展。早春晚霜冻频繁发生。极大挫伤农民的积极性,造成果农对果园管理不够,使早酥梨、红梅杏等小杂果产业发展缓慢。经果林产业发展规划及建议

3.1 “十三五”期间,经果林特色产业发展思路

坚持“生态立区、产业富区”的发展理念,以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前提,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创新机制,推进经济林产业提质增效,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强化技术服务,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建设科技示范点,示范户,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好枸杞和小杂果“两大林业产业基地”;大力推广优新经济林树种,逐步更新枸杞品种;培育壮大林业优势特色产业,构建我区林业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水平;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原州作出积极贡献。

3.2 “十三五”期间,经果林特色产业发展建议

3.2.1加大林业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市区两级整合资金对枸杞栽植进行补贴,地方资金每亩再补助200元,重点扶持龙头企业,以带动原州区枸杞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3.2.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对枸杞集中产区新建烘干温室,并给予相应补贴,建议每处补助15万元。

3.2.3鼓励扶持红梅杏、牡丹等其它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3.2.4增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大力推进农村农业经营管理实用人才、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经营水平。

3.2.5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促进林果产品市场流通。建设重点

4.1 特色经济林

发展特色经济林1万亩,其中:彭堡镇种植枸杞0.05万亩,头营镇种植枸杞0.2万亩,三营镇种植枸杞0.15万亩,黄铎堡镇种植枸杞0.1万亩,河川乡种植红梅杏0.2万亩,古树林场种植红梅杏0.1万亩,马渠林场种植红梅杏0.2万亩。

4.2 重点推广油用牡丹、苦水玫瑰、文冠果等经济林树种

发展木本油料产业2.8万亩,建成油用牡丹基地1.7万亩,文冠果基地1.1万亩;培育木本油料种苗0.15万亩,其中培育油用牡丹种苗0.1万亩,文冠果种苗0.05万亩。科技推广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普及标准化、设施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加大在职技术人员新技术培训力度,鼓励技术骨干学习深造、异地交流学习,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加强技术交流。同时,不断强化新型农民技术培训。保障措施

6.1 科学规划

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科学布局,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原州区经济林产业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

6.2 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大力推广普及标准化、设施生产技术,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努力提高特色产业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

6.3 加大绿色有机生产,保障市场畅销

积极提倡统防统治,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应用,科学施肥,大力生产绿色、有机产品,加强市场调节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优势特色林果产品的市场流通。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将特色林果产业建设与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建设内容丰富多样的特色观光林果庄园、农家乐、休闲垂钓中心、民俗观光村等。

参考文献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段俊平撰写的《商南县特色经济林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2]《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22期高科撰写的《固原市原州区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第五篇:江油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油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加快蔬菜产业化进程,着力壮大“菜篮子”经济,是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江油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江油市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江油蔬菜面积已由“九五”末的*万亩发展到2006年的**.**万亩,种植面积翻了一番多,总产量达到**.**万吨,总产值*.**亿元,占全市种植业总产值的**%左右,占经济作物产值的**%,并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在生产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蔬菜产业实现了三大转变:以冬夏菜为主向四季菜为主转变、大路菜为主向精细菜为主转变和露地菜为主向保护地设施菜为主转变。蔬菜花色品种不断增多,仅淡季上市的品种就有**多种,极大地满足了菜篮子消费需求,均衡供应、外销能力不断提高。

(三)规模化经营步伐加快。充分发挥绵江产业带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土地合理流转和集约化经营步伐,积极探索蔬菜产业规模化经营新路子,着力打造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如九岭镇,基本建成年单产*万亩、复种*万亩、固定大棚***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太平镇在绵江快速通道两侧***米内建成了面积****亩、水泥大棚***亩的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

(四)特色区域基本形成。全市已形成了一批优势互补、规模较大、区域特色明显的生产小区,并逐步形成“一乡一特色”和“一村一品”。如九岭的韭菜、胡萝卜、大棚蔬菜,八

一、方水一带的芋子、干红辣椒,东兴、厚坝、二廊庙一带的生姜,武都、河西的大葱,西平的莲藕等,已发展成为具有江油特色的蔬菜产业经济。

(五)营销网络日趋健全。截至2006年10月,全市共建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处,零售市场**余处,容纳了一大批从事蔬菜生产、经营、储藏、加工的个体商户和龙头企业。同时,进一步探索“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蔬菜营销网络。

(六)无公害生产水平得到提高。通过大力普及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基本知识,培训基地的从业人员,建立和稳定试验、示范基地,探索和推广无公害蔬菜实用技术,实现规范化生产。九岭被评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江油也被评为省级优质蔬菜基地县。

二、江油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水平整体不高。一是专业蔬菜基地不足。尽管2006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产值*.**亿元,但专业蔬菜基地明显不足,整体生产条件仍然较差,突出反映在生产成本高、绝大多数兼业菜规模小,设施化程度、简易商品率和外销率不高,抗御自然灾害、市场风险能力弱,市场销售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逆向增高的现象。二是蔬菜单产不高。2006年,全国、全省蔬菜亩产平均水平约为****公斤和****公斤左右,而江油平均亩产仅为****公斤,且比2005年下降**.**%。

(二)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不大,辐射带动力偏弱。虽然有了一批如五洲农业等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但企业规模偏小,品种不多,特色品牌不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偏弱,特别是产后分装、加工、贮藏、保鲜等环节的加工企业缺乏。

(三)标准化生产有待加强。虽然制定了主要蔬菜品种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但从整体上看,大部分蔬菜生产还处在比较随意的状态,一些地方缺乏真正的落实。同时,全市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的管理人员较少,管理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特色产品支撑力不强。已注册的“九禾”蔬菜在市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就

全市而言,特色蔬菜产品占有量太小,难以长期支撑整个蔬菜产业的发展,势必要开发更多、更具潜力的特色蔬菜产品,以接受市场的挑选。

(五)蔬菜制种业发展滞后。蔬菜制种超前品种少,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储备薄弱,人才缺乏,积累有限,投入资金不够,发展后劲不足。真正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在省内外有名气的大公司和实体严重缺乏。

(六)市场信息服务滞后。蔬菜产业信息化建设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滞后,蔬菜产销信息收集、发布不畅,在一定程度上使蔬菜生产与市内外市场衔接不紧密,导致市场对蔬菜生产的引导、调节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三、加快推进江油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一是改造传统蔬菜产业。提高蔬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重点支持优质定向免疫蔬菜新品种培育、无污染蔬菜和有机蔬菜产业化技术、蔬菜采后处理加工增值技术开发等重大课题。二是引进优良新品种。不断开发优质新产品,加速蔬菜品种的更新,提高良种覆盖率,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优化种植模式。深入研究土地合理流转和集约化经营机制,全面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不断提高集约化种植水平,实现蔬菜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四是优化种植比例。根据季节特征、地理环境、供求关系等因素认真做好各个蔬菜品种的合理布局、搭配,防止品种单一化、泛滥化。五是主动适应市场。在反季节蔬菜、稀特菜、野生菜和品种多样化上做文章,不断增加蔬菜花色品种。

(二)加强基地建设。一是分层次推进。充分发挥绵江产业带的示范带头作用,深入打造九岭韭菜、胡萝卜、莲藕和大棚蔬菜等示范基地,加速推进八

一、方水、东兴、厚坝、二廊庙、武都、河西等乡镇蔬菜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建设蔬菜产业优势集群,带动其它乡镇共同发展。二是培育“龙头”。加快优势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的步伐,建立如五洲农业公司等具有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蔬菜基地,不断推出优势、特色“拳头”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带动绵江快速通道沿线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建设种苗基地。以绵阳全兴种业公司、绵阳科兴种苗公司、绵阳五洲农业公司和青莲月元村、九岭中河村为依托,建立四季豆、红圆头萝卜、胡萝卜等地方品种提纯复壮繁种和蔬菜新品种秧苗培育中心,确保蔬菜种苗的及时供应。四是打造特色蔬菜基地。在九岭、青莲、太平、彰明、武都等*乡镇,建立常年种植专种蔬菜基地,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设施蔬菜*万亩,重点推广单体大棚、联栋大棚、中小棚、防虫网、遮阳网和梅雨季节防雨栽培等配套技术,发展特色蔬菜品种。五是野生蔬菜生产基地。在**个乡镇建立外销、加工蔬菜基地。在*个乡镇建反季节绿色蔬菜基地。

(三)培育龙头企业。一是加大项目投入。积极探索现有蔬菜龙头企业投融资机制建设,加大发展资金投入,引导龙头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二是加快项目引进。加强项目包装策划,重点推出蔬菜深加工、冻干蔬菜生产、速冻蔬菜生产等一批蔬菜产业化项目和边缘项目,延长产业链条,不断提高就地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努力形成初级产品、半成品、深加工产品和终端产品多极配套生产格局。三是提高龙头企业竞争力。引导龙头企业自主创新,通过加强管理、改制、技改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强化科技支撑。一是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充分调动现有蔬菜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有计划地引进确有技术专长的大学毕业生和科技人员,并采取有效的方式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全面落实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规程。尽快使绝大部分蔬菜通过无公害认证,特别是提高A级绿色认证产品占有率。三是加强质量检测中心建设。不断增添检测设施,完善检测手段,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完善的检测服务,尽快全面实现蔬菜无公害化达标生产。四是大力发展设施蔬菜。通过土地合理流转和集约化

经营,积极引导菜农和企业发展大棚蔬菜,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切实提高蔬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五是抓好科技示范。积极引进和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把以九岭为重点的蔬菜基地建成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集中展示平台和科技示范中心。

(五)壮大和规范专合组织。一是培育壮大蔬菜产销协会、行业协会,帮助其按照“三民四自”的要求完善制度,规范运作,整合资源,加强蔬菜产加销、调运贮、产学研各链条、各环节的连接与协调,发挥协会的龙头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二是大力发展蔬菜产销合作组织、积极培育蔬菜运销队伍,不断提高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扩大市场的覆盖面积和占有率。三是规范协会和专合组织运作。着力解决他们在日常管理、作用发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问题,规范其运作行为,使之真正成为带动蔬菜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六)完善市场体系。一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蔬菜产业专门网站,为蔬菜营销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二是加快产地市场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积极争取上级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各乡镇、蔬菜主产区和重点基地建设产地市场,并不断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贮藏保鲜、挑选、整理、包装等基础设施,逐步优化产地市场环境。三是建立蔬菜物流配送中心。重点建设九岭无公害蔬菜市场、马路湾综合批发市场、厚坝蔬菜中转批发市场等营销机构,促进蔬菜市场与先进地区接轨,为蔬菜的良性流通提供全方位服务。四是强化营销队伍建设。通过教育、培训和有效的监督管理,全面提升蔬菜市场服务质量和水平。五是严格市场准入。完善相应的标准体系、认证认可体系、监控执法体系、市场交易体系,加快建立监测点,设立无公害蔬菜销售专营区、专销柜,实行品牌上市,挂牌交易,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菜”。六是强化市场监管。着力维护公平有序的蔬菜市场营销秩序,打击欺行霸市、投机取巧等非法行为,确保良好的市场环境

下载印江自治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印江自治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坝上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蔬菜成为**等坝上几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通过实施"优种优法、规模生产、市......

    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意义

    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意义 蔬菜产业已经从昔日的“家庭菜园”逐步发展成为主产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保供、增收、促就业的地位日益突出。......

    麒麟蔬菜产业发展[合集]

    麒麟区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2008年我区的蔬菜生产在麒麟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支持下,蔬菜站认真组织规划,做好蔬菜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人民政府 (2011年4月日)各位领导: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政协的关心指导下,我县蔬 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培育出如香菇、芹芽、设施蔬菜、莲藕......

    潮州单丛茶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

    潮州单丛茶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 一、茶叶产业概况 潮州茶产业已形成规模,茶树良种率90.2%,至2011年全市茶园面积13.5万亩,产量1.2825吨。建成3个万亩茶叶生产基地,两个省级标......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思路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思路摘要农业机械化代表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机械化发展必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阐述了我国农业及......

    xx区蔬菜产业现状及对策

    甘州区蔬菜产业现状及对策 甘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张掖市腹地。全区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5万亩,草地面积304万亩,辖18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总人口50万......

    新时期产业发展思路

    新时期富禄产业发展的思考 三江县2009年中青班学员吴清德 富禄乡是三江最边远经济发展最薄弱的乡镇之一,90年代中因盛产杉木而闻名一时,财政收入因而达到顶峰,年最高财政收入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