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市信访局关于揭阳市农村村居规划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16:3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市信访局关于揭阳市农村村居规划建设专题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市信访局关于揭阳市农村村居规划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第一篇:2011市信访局关于揭阳市农村村居规划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揭阳市农村村居规划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省加强信访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省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我省农村村居规划建设专题调研的通知》(粤信稳明电 [2011]24号)的要求,我市组织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按通知精神,就我市农村村居规划建设有关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村居规划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

(一)村居规划的基本情况

揭阳于199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地级),现辖榕城区、揭东县、揭西县和惠来县,代管普宁市(县级),此外还管辖东山区、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普侨区和大南山侨区4个非建制区(县级)。全市总人口660多万,其中农村人口约占65%;土地总面积526607公顷。

揭阳市委、市政府对村居规划工作高度重视,2007年初制订出台了《揭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揭委办发[2007]2号),提出全面推进全市1445个行政村的村级规划编制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成立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资金投入,做到科学规划、目标明确、和谐推进,有力地推动了村居规划工作。如惠来县采取县、镇(场)、村三级共同负责的办法,县级所需经费由职能部门列详细预算报县政府核拨,并列入财政预算,镇(场)、村也相应配套资金,以确保规划的数据采集、现场勘测等各项作业工作顺利推进。揭西县把示范点的规划经费纳入示范点建设项目补助经费中。榕城区在对市、区级示范点各补助5万元用于项目建设的同时,把规划编制工作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决定对每个村级规划验收合格后,由区财政再补助1万元。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专门下拨4万元到渔湖镇规划办,由该规划办结合本辖区纳入市区总体规划框架内的实际情况,统筹部署和落实村级规划工作。经过各级的努力,村居规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至2010年底,全市1445个行政村的4255个自然村中,已完成规划编制有2200个,村居规划覆盖率为51.7%。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尽管近几年来我市村级规划编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榕城区和4个非建制区由于辖区内行政村数相对较少,基本都已完成村级规划任务;但4个县(市)由于辖区行政村数较多,自身技术力量缺乏(目前只有湘潭设计院揭阳分院、揭阳市建筑设计院、揭阳市城建规划设计室和普宁规划设计室4家有专业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因此,要全面开展规划编制任务难 度较大;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据了解,如果按高标准编制村级规划的要求,聘请有专业资质的规划设计部门进行规划编制,每个行政村至少需要3至5万元,以当前我市各级的财政状况,和现有1445个行政村普遍的经济状况来看,费用难以承担;三是个别地方没有把村居规划编制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对规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规划编制不全面、不科学,存在着重建设轻规划的倾向,未能真正把抓规划工作重视起来,有时勉强出于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开展规划修编工作,但到了规划的实施阶段就随意更改导致不少村居只见新楼房、不见新村庄;四是个别地方的村级规划存在脱离实际的现象。有的村虽然已经完成村级规划编制,但规划标准太高,村集体经济又不强,实施困难。

(三)意见建议

应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的原则,认真做好村居规划,要充分尊重民意,突出特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注重利用土地,保护耕地,不搞千篇一律。村居规划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专业机构指导、相关部门审定,坚持科学合理,统筹兼顾。可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

1、加大村居规划修编力度。一是对已到期或不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乡村规划,敦促当地乡村及时进行修编,并加强指导工作。二是加大村居规划编制力度,提高村居规划的覆盖率。三是加强名村示范村规划编制的指导工作,按照《揭阳市名镇名村示范村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做好名村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

2、加强村居规划管理。对村居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划或随意更改规划的情况,及时制止纠正。

3、加强村居规划管理人员的培训。一是聘请城乡规划方面的专家讲授专业课;二是组织市内各县(市、区)规划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学习,介绍经验,取长补短,提高村居规划的管理水平。

二、我市农村住宅用地(包括占用耕地建房)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农村住宅宅用地(包括占用耕地建房)基本情况 在全市526607公顷土地中,农用地437745公顷,建设用地57004公顷,未利用地31858公顷。农村居民点面积达3071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规模54%。这次调研结果表明,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各地不同程度存在一户多宅现象。以揭东县、普宁市为例,我们调查了6个村,共7719户,其中一户一宅5147户,一户二宅1826户,一户三宅546户。这6个村一户多宅共2372户,占调查总数的30%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经调查发现,在宅基地管理中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一是宅基地缺乏规划控制。大多农村村镇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缺乏,村庄分布散乱,布局和用地规模不合理。二是宅基地管理不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只限于土地法律法规的个别条文和相关政策文件,可操作性差,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尤其是“一户一宅”在现实中难以落实。三是宅基地管理方式落后。农村宅基地审批制度有待完善,程序繁杂重复,税费收取不合理,管理多服务少,更谈不上人性化的管理。四是宅基地违法行为屡 禁不止,并且由于面宽点多,且涉及农民安身立命和社会稳定,查处难度大。大量宅基地私下流转,在较大程度上冲击了土地市场秩序,加剧了土地权属混乱和产权纠纷,增加了土地管理的难度。五是旧村庄改造进展参差不齐,全市已改造的旧村庄占规划的比例很少,如果按照这样的进度,至2015年难以完成旧村改造任务。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宅基地分配方案大多数是由村(经联社)干部讨论确定,缺乏科学规划,而村干部三年一次换届选举,人员变动频繁,村组干部对村内的空闲地和旧宅基地,未能及时进行开发整理。

2、农村宅基地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部分干部群众依法用地意识淡薄,一些农民对居住多年的宅基地存在私有观念,认为宅基地是私有财产,自己的宅基地归自己所有,可以出租和买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回。

3、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往往只注重宅基地的审批和面积核对,在批准后缺乏严格的监督和约束制度,特别是在建成后没有定期深入现场督促拆除旧房屋,限期交出旧宅基地,这样在农村形成了占新不腾旧现象。

4、近年来建设用地指标非常有限,并且各地为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指标大多用在大项目上,每年用在宅基地上的指标非常少,农民建房用地在指标缺乏必要的保障。

5、造成一户多宅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是历史上的原因造成的,诸如分户析产、买卖、继承、赠与等等。同时,由于法律对“户”的概念未作明确的界定,导致缺乏明确的操作依据。

6、因房屋流转造成的宅基地流转的配套法规滞后,对流转的条件、范围、方式、期限、收益分配及流转后土地产权关系调整等方面缺乏规范和指导,流转手续未能及进完善,一些宅基地权属关系未能理顺。

7、受农村集体经济水平、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制约,农村自行改造旧村庄难度又非常大,由开发商直接投入又涉及到如何补偿、如何合作等具体问题,往往由于农村内部对旧村改造认识未统一而难以推进,因此旧村改造工作任重道远。

(三)意见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市正在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主要是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强土地法制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依法用地的和节约土地资源的意识。二是要发挥规划控制作用,科学合理确定村庄宅基地用地布局规模。引导农民居住建房逐步向规划的居民点自愿、量力、有序集中。推进公寓式住宅建设,提高农村宅基地利用水平。三是要加大宅基地监管力度,建立和维护宅基地使用和管理秩序。四是要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加快旧村庄改造步伐。同时,从立法的角度上,就加强宅基地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1、专列宅基地用地指标。从根本上讲,解决好农村违法违规用地屡禁不止的问题,完全靠“堵”不是办法,要给予农民建房用地一定的用地空间。建议把宅基地作为土地利用计划年度指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予以明确,在用地指标的统筹安排上专门单列一定的比例,改进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方式,从根本上保障宅基地的用地需求。

2、改革宅基地报批制度。农民建房用地往往比较零散,要求又比较迫切,如果按照现行报批制度,每一间宅基地都要报到省里批,程序复杂、环节多、时间长。建议把宅基地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人民政府,由县人民政府在年度指标范围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集镇规划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依法办理宅基地农地转用、审批手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农民建房用地提供优质服务。

3、减免农民建房用地等税费。按照现行规定,报批宅基地也要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宅基地不同于政府有偿出让的土地,受益者是广大农民,本来从减轻农民负担角度来讲,这部分规费就不合理,现在这部分规费由县级以上政府承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政府报批宅基地的积极性,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建议立法上明确宅基地报批免交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并尽可能减免包括规划、报建、改造在内的其它税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4、强化宅基地监管责任。在强化乡镇国土所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职能的同时,建议在法律上进一步强化村委会对农民建房用地的监管责任,同时明确要求建立农村土地协管员制度,及时、有效制止宅基地违法用地行为,切实强化农村内部宅基地规范管理。

5、要完善宅基地流转制度。农村宅基地流转有其客观必然性,靠“堵”的办法禁止交易活动已不现实,实现宅基地有序流转已成为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建议出台与《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相配套收益分配、操作流程等政策性文件,及时正确引导因房产交易而造成的农村宅基地流转行为,完善宅基地使用权合法流转制度。

三、我市农村旧住宅、荒废造成“空心村”基本情况

(一)我市农村旧住宅、荒废造成“空心村”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市农村村容村貌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我市部分农村新建住房大多数仍缺乏统一规划,无序建房、乱占耕地现象比较严重。大部分乡村建新不拆旧,外围新房林立,村内破烂不堪,出现大量的废弃地、闲臵地及空臵房屋,形成“空心村”。这既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环境卫生堪忧。如不少村民将老房用于圈养禽畜,又每人清理,致使村内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杂草丛生、老鼠遍地、蝇蚊乱飞、粪便成堆,存在“脏、乱、差”现象,严重影响所在周围群 众的生活。

(二)我市空心村形成的五大原因。一是部分农村基层没有规划意识。各地普遍存在规划意识淡薄情况,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系,村镇规划建设所有的名存实亡,有的与土管所两所合一各唱一台戏,有的干脆撤销机构分流人员。有些乡村干部随意批宅基地,对于得到新宅基地的农民又没有按照规定收回他们的旧宅基地;有些农民只要给村里和乡镇交一定数量的钱,或者同相关干部拉拉关系走走后门,就可以自己选择新的宅基地,并且他们所选择的宅基地一般都选在村边靠路、风景好、有商业价值的地方。还有些地方将建房指标分割减小面积或干脆作废,变相纵容、故意怂恿农民超面积建房和未批先建,从而达到“创收”目的。二是农民传统的宅基地私有观念浓厚。大部分农民认为,宅基地是私有的,占着了就是自己的,所以千方百计批地建新房,新屋建成后不拆旧房;有的农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老房子是祖业,再穷也不能拆祖屋,阻碍了拆旧建新的实施;有的农民认为拆旧建新不划算,新房建起后自己住新房,父母老人住老房子,怕“老”人在新房有霉气,并且旧房还可以用来堆放杂物及圈养禽畜;有的老房子是几兄弟或几户几姓共有,由于经济条件不一样,有的建新房走了,有的还住在老房子,或者全部建新房搬走了,但由于先前居住产生的矛盾、隔阂以及补偿等问题导致房屋所有人间无法就 老房子权属及拆建达成一致,导致无法拆除旧房。三是农民缺乏土地法制意识相当一部分农民没有土地观念,认为我自己的责任田,我自己负责税费,盖个房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这样责任田或自留地就变成了宅基地,村里的老房子空下来闲臵、倒塌。还有一些农民互相调换责任田建设新房,罚款就让他罚吧,反正也不在乎这几个钱。四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些农民通过经商等手段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在城市购买了商品房,还有些农民在城里打工站稳了脚跟,并落了户籍。这些人由于政策允许他们保留原来在农村的宅基地和责任田,所以他们的宅基地并没有上交,形成了空臵。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通过考学、当兵等方式实现了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不愿将父母接走或父母不愿入城仍住在乡下,怕人说闲话,就通过关系批地建房供养老人,因而将老房子闲臵。在一些地方还新建宗祠等形成大量房屋闲臵。五是自然条件的原因。有些老村庄自然条件并不算好,比如地势低洼、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等,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注重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有条件的人首先选择离开原来的旧宅,另选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建新村,原来的旧宅也就成为了“空心村”。

(三)我市治理农村“空心村”的方法步骤和主要措施

(1)治理我市农村“空心村”,建议市、县二级要成立专门组织,对“空心村”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底数,找准症结,有针对性地制定“空心村”治理方案。在有效宣传法律法规、争取广大群众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村庄规划、治理方案、具体问题的处理办法等事宜进行讨论表决,意见一致后形成村规民约。然后,在每个乡镇选择3~5个经济条件好、群众基础好、班子战斗力强的村先行试点。通过培植典型,积累工作经验,完善治理方案,因村制宜,坚持成熟一个、治理一个、确保一个、成功一个。具体措施如下:

(2)建设我市新农村要立足长远,实行科学编制规划。建设新村镇,规划是龙头。村庄建设规划要在有资质的编制单位指导下,按照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人口增长预测,确定村庄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划定村界,严禁占用基本农田,限制村庄的外延,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村庄规划要实行公示,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调整和变更,做到“两不准”,即凡申请发放宅基地不符合规划的一律不准报批;村内有空闲地的不准报批占用耕地发放宅基地。村庄规划区内的各类建设,必须符合村庄建设规划。对于不按规划建设的,要坚决查处,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3)严把用地审批关口,加强老宅基管理,有效控制过去我市农村宅基地无序扩张。村民申请宅基地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由村委会公示。申请宅基地获本村通过的,应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土地管理部门要把好关口,严格审批程 11 序,实行“两图一表”(村庄现状图、宅基地规划图、宅基地发放十年早知道一览表)制度,将新建宅基限制在规划确定的范围内,充分利用村内的空闲地、老宅基、废弃地,严格控制新建宅基占用耕地。同时,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按照“建新拆旧”的原则,村民按规划已建新宅的,原宅基用地一律交回村集体统一使用,从源头上防止产生新的“空心村”。

(4)加强农村一户一宅,有偿使用制度建设,加强宅基地管理工作。各地土地部门要切实加大执法力度,经常性地对宅基地占用情况进行清查,对清查出来的乱占以及闲臵宅基,由村集体全部收回,对私自划拨宅基、乱占耕地等违法行为依法严惩。政府出台有关政策,对“一户多宅”的,可以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流转。对暂时不影响村镇规划,村民确实需要超标准占用宅基的,超面积部分可以适当收取有偿使用费或相应的减少该农户耕地面积,运用经济手段限制“一户多宅”现象。收取的费用用于“空心村”改造的补偿。

(5)空心村治理加强协调,统筹安排。当前我市涉农建设工作较多,必须统筹兼顾,在政策制订、资金安排、机构设臵等方面协调一致。特别是要把“空心村”治理作为我市文明生态村创建的一项具体工作,列入创建内容。利用空心村治理整理出的土地,规划建设卫生室、文化室、休闲娱乐广场等村公用设施。“空心村”治理拆除的废弃物用于填埋村庄坑塘、沟渠、猪舍等 12 空闲地或整修村庄道路,改善村容村貌,以“空心村”治理推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开展。

(6)抓好村二委班子建设,强力推进“空心村”治理。调研发现,凡是“空心村”治理工作做得好的村,都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因此,治理“空心村”必须重视村级班子建设,选拔农民信赖、责任心强、政治觉悟高、想干事、懂经济、善管理的人担任村干部,把村班子配强配好。同时,要加强村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依法依规办事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解决难点问题的能力,为顺利推进“空心村”治理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我市“空心村”治理是一项民心工程、社会工程,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急于求成。党和政府应当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引导,先易后难、逐步推进,避免群体上访、邻里纠纷等事件的发生,给农民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揭阳市加强信访工作和维护 社会稳定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10月17日

第二篇:揭阳市农村村居规划建设专题调研报告1

关于揭阳市农村村居规划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省加强信访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省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我省农村村居规划建设专题调研的通知》(粤信稳明电 [2011]24号)的要求,我市组织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按通知精神,就我市农村村居规划建设有关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村居规划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

(一)村居规划的基本情况

揭阳于199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地级),现辖榕城区、揭东县、揭西县和惠来县,代管普宁市(县级),此外还管辖东山区、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普侨区和大南山侨区4个非建制区(县级)。全市总人口660多万,其中农村人口约占65%;土地总面积526607公顷。

揭阳市委、市政府对村居规划工作高度重视,2007年初制订出台了《揭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揭委办发[2007]2号),提出全面推进全市1445个行政村的村级规划编制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成立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资金投入,做到科学规划、目标明确、和谐推进,有力地推动了村居规划工作。如惠来县采取县、镇(场)、村三级共同负责的办法,县级所需经费由职能部门列详细预算报县政府核拨,并列入财政预算,镇(场)、村也相应配套资金,以确保规划的数据采集、现场勘测等各项作业工作顺利推进。揭西县把示范点的规划经费纳入示范点建设项目补助经费中。榕城区在对市、区级示范点各补助5万元用于项目建设的同时,把规划编制工作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决定对每个村级规划验收合格后,由区财政再补助1万元。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专门下拨4万元到渔湖镇规划办,由该规划办结合本辖区纳入市区总体规划框架内的实际情况,统筹部署和落实村级规划工作。经过各级的努力,村居规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至2010年底,全市1445个行政村的4255个自然村中,已完成规划编制有2200个,村居规划覆盖率为51.7%。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尽管近几年来我市村级规划编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榕城区和4个非建制区由于辖区内行政村数相对较少,基本都已完成村级规划任务;但4个县(市)由于辖区行政村数较多,自身技术力量缺乏(目前只有湘潭设计院揭阳分院、揭阳市建筑设计院、揭阳市城建规划设计室和普宁规划设计室4家有专业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因此,要全面开展规划编制任务难度较大;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据了解,如果按高标准编制村级规划的要求,聘请有专业资质的规划设计部门进行规划编制,每个行政村至少需要3至5万元,以当前我市各级的财政状况,和现有1445个行政村普遍的经济状况来看,费用难以承担;三是个别地方没有把村居规划编制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对规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规划编制不全面、不科学,存在着重建设轻规划的倾向,未能真正把抓规划工作重视起来,有时勉强出于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开展规划修编工作,但到了规划的实施阶段就随意更改导致不少村居只见新楼房、不见新村庄;四是个别地方的村级规划存在脱离实际的现象。有的村虽然已经完成村级规划编制,但规划标准太高,村集体经济又不强,实施困难。

(三)意见建议

应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的原则,认真做好村居规划,要充分尊重民意,突出特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注重利用土地,保护耕地,不搞

千篇一律。村居规划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专业机构指导、相关部门审定,坚持科学合理,统筹兼顾。可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

1、加大村居规划修编力度。一是对已到期或不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乡村规划,敦促当地乡村及时进行修编,并加强指导工作。二是加大村居规划编制力度,提高村居规划的覆盖率。三是加强名村示范村规划编制的指导工作,按照《揭阳市名镇名村示范村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做好名村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

2、加强村居规划管理。对村居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划或随意更改规划的情况,及时制止纠正。

3、加强村居规划管理人员的培训。一是聘请城乡规划方面的专家讲授专业课;二是组织市内各县(市、区)规划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学习,介绍经验,取长补短,提高村居规划的管理水平。

二、我市农村住宅用地(包括占用耕地建房)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原因及意见建议

(一)农村住宅宅用地(包括占用耕地建房)基本情况

在全市526607公顷土地中,农用地437745公顷,建设用地57004公顷,未利用地31858公顷。农村居民点面积达3071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规模54%。这次调研结果表明,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各地不同程度存在一户多宅现象。以揭东县、普宁市为例,我们调查了6个村,共7719户,其中一户一宅5147户,一户二宅1826户,一户三宅546户。这6个村一户多宅共2372户,占调查总数的30%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经调查发现,在宅基地管理中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一是宅基地缺乏规划控制。大多农村村镇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缺乏,村庄分布散乱,布局和用地规模不合理。二是宅基地管理不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只限于土地法律法规的个别条文和相关政策文件,可操作性差,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尤其是“一户一宅”在现实中难以落实。三是宅基地管理方式落后。农村宅基地审批制度有待完善,程序繁杂重复,税费收取不合理,管理多服务少,更谈不上人性化的管理。四是宅基地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并且由于面宽点多,且涉及农民安身立命和社会稳定,查处难度大。大量宅基地私下流转,在较大程度上冲击了土地市场秩序,加剧了土地权属混乱和产权纠纷,增加了土地管理的难度。五是旧村庄改造进展参差不齐,全市已改造的旧村庄占规划的比例很少,如果按照这样的进度,至2015年难以完成旧村改造任务。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宅基地分配方案大多数是由村(经联社)干部讨论确定,缺乏科学规划,而村干部三年一次换届选举,人员变动频繁,村组干部对村内的空闲地和旧宅基地,未能及时进行开发整理。

2、农村宅基地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部分干部群众依法用地意识淡薄,一些农民对居住多年的宅基地存在私有观念,认为宅基地是私有财产,自己的宅基地归自己所有,可以出租和买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回。

3、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往往只注重宅基地的审批和面积核对,在批准后缺乏严格的监督和约束制度,特别是在建成后没有定期深入现场督促拆除旧房屋,限期交出旧宅基地,这样在农村形成了占新不腾旧现象。

4、近年来建设用地指标非常有限,并且各地为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指标大多用在大项目上,每年用在宅基地上的指标非常少,农民建房用地在指标缺乏必要的保障。

5、造成一户多宅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是历史上的原因造成的,诸如分户析产、买卖、继承、赠与等等。同时,由于法律对“户”的概念未作明确的界定,导致缺乏明确的操作依据。

6、因房屋流转造成的宅基地流转的配套法规滞后,对流转的条件、范围、方式、期限、收益分配及流转后土地产权关系调整等方面缺乏规范和指导,流转手续未能及进完善,一些

宅基地权属关系未能理顺。

7、受农村集体经济水平、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制约,农村自行改造旧村庄难度又非常大,由开发商直接投入又涉及到如何补偿、如何合作等具体问题,往往由于农村内部对旧村改造认识未统一而难以推进,因此旧村改造工作任重道远。

(三)意见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市正在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主要是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强土地法制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依法用地的和节约土地资源的意识。二是要发挥规划控制作用,科学合理确定村庄宅基地用地布局规模。引导农民居住建房逐步向规划的居民点自愿、量力、有序集中。推进公寓式住宅建设,提高农村宅基地利用水平。三是要加大宅基地监管力度,建立和维护宅基地使用和管理秩序。四是要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加快旧村庄改造步伐。同时,从立法的角度上,就加强宅基地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1、专列宅基地用地指标。从根本上讲,解决好农村违法违规用地屡禁不止的问题,完全靠“堵”不是办法,要给予农民建房用地一定的用地空间。建议把宅基地作为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予以明确,在用地指标的统筹安排上专门单列一定的比例,改进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方式,从根本上保障宅基地的用地需求。

2、改革宅基地报批制度。农民建房用地往往比较零散,要求又比较迫切,如果按照现行报批制度,每一间宅基地都要报到省里批,程序复杂、环节多、时间长。建议把宅基地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人民政府,由县人民政府在指标范围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集镇规划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依法办理宅基地农地转用、审批手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农民建房用地提供优质服务。

3、减免农民建房用地等税费。按照现行规定,报批宅基地也要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宅基地不同于政府有偿出让的土地,受益者是广大农民,本来从减轻农民负担角度来讲,这部分规费就不合理,现在这部分规费由县级以上政府承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政府报批宅基地的积极性,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建议立法上明确宅基地报批免交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并尽可能减免包括规划、报建、改造在内的其它税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4、强化宅基地监管责任。在强化乡镇国土所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职能的同时,建议在法律上进一步强化村委会对农民建房用地的监管责任,同时明确要求建立农村土地协管员制度,及时、有效制止宅基地违法用地行为,切实强化农村内部宅基地规范管理。

5、要完善宅基地流转制度。农村宅基地流转有其客观必然性,靠“堵”的办法禁止交易活动已不现实,实现宅基地有序流转已成为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建议出台与《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相配套收益分配、操作流程等政策性文件,及时正确引导因房产交易而造成的农村宅基地流转行为,完善宅基地使用权合法流转制度。

三、我市农村旧住宅、荒废造成“空心村”基本情况、形成原因及意见建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市农村村容村貌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我市部分农村新建住房大多数仍缺乏统一规划,无序建房、乱占耕地现象比较严重。大部分乡村建新不拆旧,外围新房林立,村内破烂不堪,出现大量的废弃地、闲置地及空置房屋,形成“空心村”。这既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影响环境卫生。如不少村民将老房用于圈养禽畜,又没有人负责清理,致使村内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杂草丛生、老鼠遍地、蝇蚊乱飞、粪便成堆,存在“脏、乱、差”现象,严重影响所在周围群众的生活。

(二)成因

1、部分农村基层规划意识淡薄。各地普遍存在规划意识淡薄情况,没有按照有关规定

建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系,村镇规划建设所有的名存实亡,有的与土管所两所合一各唱一台戏,有的干脆撤销机构分流人员。有些乡村干部随意批宅基地,对于得到新宅基地的农民又没有按照规定收回他们的旧宅基地;有些农民只要给村里和乡镇交一定数量的钱,或者同相关干部拉拉关系走走后门,就可以自己选择新的宅基地,并且他们所选择的宅基地一般都选在村边靠路、风景好、有商业价值的地方。还有些地方将建房指标分割减小面积或干脆作废,变相纵容、故意怂恿农民超面积建房和未批先建,从而达到“创收”目的。

2、农民传统的宅基地私有观念浓厚。大部分农民认为,宅基地是私有的,占着了就是自己的,所以千方百计批地建新房,新屋建成后不拆旧房;有的农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老房子是祖业,再穷也不能拆祖屋,阻碍了拆旧建新的实施;有的农民认为拆旧建新不划算,新房建起后自己住新房,父母老人住老房子,怕“老”人在新房有霉气,并且旧房还可以用来堆放杂物及圈养禽畜;有的老房子是几兄弟或几户几姓共有,由于经济条件不一样,有的建新房走了,有的还住在老房子,或者全部建新房搬走了,但由于先前居住产生的矛盾、隔阂以及补偿等问题导致房屋所有人间无法就老房子权属及拆建达成一致,导致无法拆除旧房。

3、农民缺乏土地法制意识相当一部分农民没有土地观念,认为我自己的责任田,我自己负责税费,盖个房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这样责任田或自留地就变成了宅基地,村里的老房子空下来闲置、倒塌。还有一些农民互相调换责任田建设新房,罚款就让他罚吧,反正也不在乎这几个钱。

4、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些农民通过经商等手段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在城市购买了商品房,还有些农民在城里打工站稳了脚跟,并落了户籍。这些人由于政策允许他们保留原来在农村的宅基地和责任田,所以他们的宅基地并没有上交,形成了空置。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通过考学、当兵等方式实现了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不愿将父母接走或父母不愿入城仍住在乡下,怕人说闲话,就通过关系批地建房供养老人,因而将老房子闲置。在一些地方还新建宗祠等形成大量房屋闲置。

5、自然条件的原因。有些老村庄自然条件并不算好,比如地势低洼、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等,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注重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有条件的人首先选择离开原来的旧宅,另选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建新村,原来的旧宅也就成为了“空心村”。

(三)意见建议

根据我市过去的村居规划建设情况,我们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各地应因地制宜制定“空心村”治理方案,在有效宣传法律法规、争取广大群众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村庄规划、治理方案、具体问题的处理办法等事宜进行讨论表决,意见一致后形成村规民约。然后,在每个乡镇选择3~5个经济条件好、群众基础好、班子战斗力强的村先行试点。通过培植典型,积累工作经验,完善治理方案,因村制宜,坚持成熟一个、治理一个、确保一个、成功一个。

(2)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村庄建设规划要在有资质的编制单位指导下,按照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人口增长预测,确定村庄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划定村界,严禁占用基本农田,限制村庄的外延,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村庄规划要实行公示,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调整和变更,做到“两不准”,即凡申请发放宅基地不符合规划的一律不准报批;村内有空闲地的不准报批占用耕地发放宅基地。村庄规划区内的各类建设,必须符合村庄建设规划。对于不按规划建设的,要坚决查处,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3)严格审批,加强管理。要有效控制过去农村宅基地无序扩张,村民申请宅基地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由村委会公示。申请宅基地获本村通过后,还应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土地管理部门要把好关口,严格审批程序,实行“两图一表”(村庄现状图、宅基地规划图、宅基地发放十年早知道一览表)制度,将新建宅基限制在规划确定的范围内,充分利用村内的空闲地、老宅基、废弃地,严格控制新建宅基占用耕地。同时,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按照“建新拆旧”的原则,村民按规划已建新宅的,原宅基用地一律交回村集体统一使用,从源头上防止产生新的“空心村”。

(4)一户一宅,有偿使用。各地国土等部门要切实加大执法力度,经常性地对宅基地占用情况进行清查,对清查出来的乱占以及闲置宅基,由村集体全部收回;对私自划拨宅基、乱占耕地等违法行为依法严惩;对“一户多宅”的,可以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流转;对暂时不影响村镇规划,村民确实需要超标准占用宅基的,超面积部分可以适当收取有偿使用费或相应的减少该农户耕地面积,运用经济手段限制“一户多宅”现象。收取的费用用于“空心村”改造的补偿。

(5)加强协调,统筹安排。当前各地涉农建设工作较多,必须统筹兼顾,在政策制订、资金安排、机构设置等方面协调一致。特别是要把“空心村”治理作为文明生态村创建的一项具体工作,列入创建内容。把清理出的土地,规划建设卫生室、文化室、休闲娱乐广场等村公用设施。“空心村”治理拆除的废弃物用于填埋村庄坑塘、沟渠、猪舍等空闲地或整修村庄道路,改善村容村貌,以“空心村”治理推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开展。

(6)夯实基础,强化班子。调研发现,凡是“空心村”治理工作做得好的村,都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因此,治理“空心村”必须重视村级班子建设,选拔农民信赖、责任心强、政治觉悟高、想干事、懂经济、善管理的人担任村干部,把村班子配强配好。同时,要加强村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依法依规办事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解决难点问题的能力,为顺利推进“空心村”治理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揭阳市加强信访工作和维护

社会稳定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10月17日

第三篇:信访局调研报告(精选)

信访局专题调研报告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力量,对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信访工作的保障作用,我局针对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开展了深入的专题调研活动。

一、深入调研,精确汇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和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由各种矛盾和现实问题引发的信访问题比较突出,信访形势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问题。一是信访总量持续上升,上升趋势明显。今年以来,群众到进京访、集体访、重复访、非正常上访增势明显。前三季度,全市信访总量为批次

人次,同比

%。二是信访反映的问题相对集中,政策性、群体性问题突出,就同一问题不断反映上访。近年来,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军队退役人员和农民工工资拖欠等方面。这些问题大多数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相关,涉及群体性利益,处理难度大,有些问题久拖不决,形成相当数量的重复访。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接待反映上述方面问题

批次

人次,同比

%。三是信访诉求形式激烈。群众采用走访形式反映问题的明显增多,来信、来电数量减少。集体访尤其是大规模集体访增多,越级集体访增幅较大。前三季度,群众集体访为

批次

人次,上升

%和

%。四是到重要政治 活动场所聚集的非正常上访增多,聚集滞留党政机关的过激行为时有发生,跨地区、跨部门的串联聚集上访增多。今年以来,共发生堵门事件

批次

人次。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信访秩序。

二、深入分析,科学研究

通过深入剖析,认真总结,引发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1、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国有企业改制,金融系统推向市场,粮食系统走向社会,行政事业机关机构改革等。这些变革,重新调整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对人们的利益进行了再分配,同时也使人们的维权意识得到了加强,部分人的利己观念有所抬头,致使简单的问题易于复杂化,较小的失态易于扩大化,给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

2、法律法规某些方面的滞后。一方面,表现在法律条文的滞后。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社会凸显了许多新事物和新情况,如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项目建设增多,农村集体土地的征用越来越多,涉及农民的征地拆迁补偿问题也越来越多。但是法律法规的制定往往滞后于新事物和新情况,没有法律法规的界定和约束成为导致上访的一大原因。另一方面,滞后还表现在执法不严上。信访条例明确规定,不允许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更不允许扰乱正常的办公秩序。但是,“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却少有有效制约。

3、一些群众认为信访部门包治百病,什么事都能解决。有些群众认为信访部门就是代表党委、政府解决一切问题的责任机构,不区分什么类别的问题,都找信访部门,问题反映到信访部门,信访部门就应该立即给予解决,否则就是信访部门工作失责失职。因此,对信访部门按照《信访条例》要求依法依程序处理信访事项很不理解,因而采取反复纠缠的方式来反映个人的诉求。一些特殊群体认为其身份特殊,上访也应享受特权,认为自己反映的信访问题应与一般群众的信访问题区别对待,有关部门和领导应特事特办,甚至认为自己有过激的信访行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4、一些信访群众对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一些误区。误区一:法不责众。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受“法不责众”错误观念的影响,法律意识淡薄,遇到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事,就纠集众人上访闹事,凭借“法不责众”这个护身符逃避惩罚。误区二:政府“管”法院。群众中一直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识:政府权力大,政府可以“管”法院,同时,各级党政部门对上访问题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其他问题,这也导致不少人信“访”不信法。误区三:上级压下级。一些信访群众认为无论什么问题找的机关级别越高,找的主要领导职务越高,由他们给下级责任部门或主管领导施加压力,信访问题就越容易得到解决,而真正向有权处理信访问题的本级行政机关反映问题的却不多。在接访过程中,常常听到有上访群众说,我不找信访局,我要 找党委、政府一把手。误区四:在国家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上访。有些信访群众认为在国家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是各级领导要求维护稳定的重要时期,这时上访会引起领导和责任部门的重视,就会及时给予解决他们的诉求,就算达不到预期目的,也多少会得到一些好处。少数上访群众尤其是极个别上访老户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支配下,专门选择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上访。误区五:人多就能解决问题。少数信访人策划、组织大规模上访,抱有“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想法。认为政策也是人制定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上访的人数次数越多,就会引起领导的重视,就会重新调整政策;少数信访人甚至有时常伴有过激和违法行为。

5、工作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执行上级政策不到位。少数职能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存在本位主义,部门利益为重,甚至存在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现象。二是对信访问题解决不到位。有些信访问题牵涉面广,时间跨度大,调查取证非常困难,解决难度相当大,导致问题无法处理或者处理不到位。三是协调不到位。如针对在重大项目、农村征地用地、拆迁安置、城市建设管理、企业经营转制等方面出现的矛盾,在处理过程中,各方力量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没有形成协同处理的力度,也未形成很好的工作合力。四是对缠访闹访等严重信访事件当事人处理不到位。首先,缠访闹访概念不清,对缠访闹访户定性困难,缺乏可操作性。其次,有些部门在处理类似问题时,为平息事态,免于激化矛 盾,往往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能放即放,缺乏强有力的执法配合,无法产生震慑力。

三、创新方法,强化机制

要充分发挥信访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就要与时俱进,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观念,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建立长效机制,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坚持面向基层,着眼源头控制。基层是信访工作的源头,是信访工作的起点和基础。认真做好基层信访工作,进一步增强基层就地化解矛盾的能力,是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面向基层,依靠基层,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奠定工作基础。要加强和改善基层社会管理,综合运用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邻里调和等手段,着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隐患消除在萌芽,把群众稳定在当地,使基层真正成为信访维稳工作的第一道防线。

2、做到超前工作,进行隐患排查。超前防范,超前化解是做好信访工作的一种有效途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必须善于见微知著,增强工作的超前性,在千方百计地做好信访问题事后处置工作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信访问题的事前防范;必须加强工作的主动性,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主动深入群众,到矛盾多、问题多的地方去,着力促进涉及群众利益政策措施的完善和落实,促进基层干部作风特别是对群众态度的改进,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最直 接、最有效地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稳定群众。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着力抓好矛盾纠纷及信访隐患排查调处工作,真正做到各种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必须建立和完善信访事项交办落实机制,对排查出来的各种信访隐患及不稳定因素,及时交办有关地方和部门主要负责人,由其负责落实包案领导、责任单位和稳控措施,限期落实解决。对排查出来的一些有着牵动力、影响力的重大、重要信访隐患和突出信访问题,信访主管部门必须提交同级党委政府联席会议研究,采取领导包案、带案下访的办法及时予以处置和落实。

3、创新工作方法,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健全和规范党政领导接待日制度,扎实开展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坚持并落实好信访工作督查督办制度,确保信访工作各项举措真正落到实处,富有成效。二要克难攻坚,着力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事要解决”是信访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要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对群众合理、合法诉求要及时解决到位,对要求过高的要说服到位,对无理纠缠的要教育到位,对触犯法律的要处置打击到位,同时要合理运用信访特殊救助资金,对那些特殊信访事项,尤其对那些处于“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信访事项,采取特殊处置办法实施必要的救助,切实做到“不欠政策帐、不欠程序帐、不欠感情帐”,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访存量。三要规范诉求行为,切实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要教育和引导群众正确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依法进行信访活动,理性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秩序;同时,强化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依法实行信访三级终结,促进信访事项的解决和落实,提高群众息诉罢访率。四要切实加大接访劝返工作力度。对已发生的集体访、异常访尤其是大规模越级集体访、异常访,主要责任人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现场、亲自指挥、协调,做好现场处置工作,同时及时跟踪督办,做好后续调处工作,防止重复上访。

4、强化责任意识,全面抓好落实。一是要突出抓好责任制的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是信访工作一项重要制度和规定。做好信访工作的关键在于领导重视,责任到人。必须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信访工作原则,对信访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对信访工作必须直接负责,具体抓好信访工作。同时,要层层分解和落实责任制,形成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负责的良好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措施都能得到较好的贯彻与执行。二是要突出抓好责任追究制的落实。责任追究制是责任制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信访部门要切实履行好《信访条例》,及时通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查处不落实的事,不落实的人,对极少数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不敏感、不负责的问题,对一些不断重复上访、越级上访和屡接屡返现象,要实行责任倒查制,查清问题环节,查清责任所在,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针对发展中出现 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重点地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收集反映有关信息,定期分析社会稳定的动态,有利于坚持正确方针、及时纠正偏差,形成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使稳定工作更加卓有成效地开展。要分析研究稳定工作现有规章制度执行中的问题,要分析研究政策执行上偏差和不足引发群众不满的原因,向上级部门及时提供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综合性调研报告,为科学决策服务。

第四篇:生态市建设规划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7月下旬以来,我们社会事业工委在**副主任的带领下,对**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调研,先后召开了两次共有二十一家单位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市各相关部门和部分乡镇对生态市建设规划的意见和建议,还学习了其他县市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8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又组织全体委员视察了我市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现将我们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市建设,做了大量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工作,最终形成的生态市建设规划理念较新、体系科学、主题突出、措施实在,充分体现了地域特色,对我市的生态市建设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1、规划编制有一定基础。**是宁、扬之间的重要节点城市,经济上既受南京都市圈的有力带动,又受上海经济圈的强劲辐射,目前已逐步成为全省沿江开发的前沿阵地。近年来,我市经济增长动力不断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城市竞争力、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均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实施了一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全市已有1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6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为生态市创建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2001年我市被命名为全国生态示范区以来,积极开展创模、创卫等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提高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为生态市创建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同时,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群众对人居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作为,采取院地合作的形式,聘请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和扬州大学的专家学者参与规划编制,既吸收借鉴了国内外生态建设的新理念,又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发挥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为生态市创建提供了有力保障。

2、规划指导思想明确。规划立足于把**建设成为中等规模的、生态型、现代化的滨江工业城市的发展定位,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态市建设指导思想,主旨鲜明,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又符合**构筑五大经济板块、培育四大产业集群、建设三大园区的发展战略。同时,规划既紧扣人与自然和谐这一主题,又围绕这一主题,从生态功能区划、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生态人居体系建设、生态文化和能力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凸现了区域特色,展现了**特点。

3、规划体系比较合理。规划编制部门注重对生态市建设内涵的把握,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市生态建设的现状和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市将来生态建设发展的主要目标。规划建设的五大类重点工程项目涵盖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生态建设、环境基础设施与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人居体系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和生态市建设规划管理等多个方面,覆盖了我市整个行政区划范围,具有较强的导向和支撑作用。规划既明确了生态市的目标和功能定位,又注重从我市实际出发,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指标考核体系,是指导我市生态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委建议本次常委会审议通过**生态市建设规划。

二、规划工作存在的不足

尽管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作了扎实有效的前期准备工作,生态市规划编制走在扬州各县市的前列,为生态市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目前来看,随着沿江开发和园区建设的强势推进,经济发展对环境支撑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市创建还面临诸多难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的36项考核指标中,目前还有20项未能达标,创建难度较大;二是全市实施循环经济、开展清洁生产审计的企业数目还不够多,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尚处于起步阶段,生态产业链有待形成;三是农村生态规划编制工作落后,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发展不平衡;四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地表径流污染严重,目前缺乏有效管理机制;五是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尚未开展,生态市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有待建立,等等。对照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我们认为规划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改进:

1、规划的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增强。要努力将近期建设和长远规划有机结合,把生态市建设任务分解细化到每个部门和乡镇,具体落实到每个时段和项目,尽可能做到工程化、项目化、时限化。要对部分规划指标做进一步论证。有些指标,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主要农产品中有机及绿色产品的比例、森林覆盖率等指标要根据现状作出实事求是地分析,并会同相关部门合理确定,充分体现规划的科学性。

2、规划间的衔接有待进一步完善。生态市建设规划是面向全市的宏观指导性规划,需要各类具体规划的配套与支持才能得以顺利实施。要注意与扬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相对接,妥善处理沿江开发与生态保护间的矛盾。同时,进一步做好生态市建设规划与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总体规划、沿江开发规划、园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部门行业规划的衔接,明确生态市建设的近期和中远期建设目标,使生态规划的理念和各项指标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3、规划建设的重点有待进一步突出。要根据我市实际,选择部分特色鲜明、影响较大,且便于操作实施的重点项目作为整个系统工程的突破口,结合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积极开展环保论证,以实施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总体原则,建设一批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同时,要积极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市政污水管网系统,加快市区主要河道污水截流管网建设,实施区域废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重点废气排放企业中推广执行清洁生产行业标准,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4、农村生态化进程有待进一步重视。规划要将生态村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特别是在村庄规划、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排出具体项目,确定具体投入。要对乡镇工业布局作出合理调整,引导村办企业向乡镇工业园或工业集中区转移,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三、实施好规划的几点建议

生态市建设是一项开创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多、涵盖面广,具有相当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是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正确分析形势,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分步、有序地推进生态市建设工作。

1、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共建氛围。要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建立完善生态环境的宣传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手段,多层次、广角度、全方位地推进生态市建设宣传工作,使全市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建设生态市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生态市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建立完善公众参与机制,调动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市建设,通过开展创建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等活动,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把生态市建设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大力营造全民共建生态市的浓郁氛围。

2、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市政府要把生态市建设摆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完善生态市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统一组织和协调全市工作,统筹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层层落实生态市建设目标、任务,努力形成市、乡(镇)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机制,不断推进生态市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把生态市建设纳入目标管理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生态市建设领导责任制、任期目标制和责任追究制,为生态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各相关部门也要把生态市建设的目标要求,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认真组织,精心实施,从部门职能出发,明确各自分工和责任,搞好相互协调和配合,全面完成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

3、科学统筹安排,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要严格遵循生态规律和循环经济理念,牢牢抓住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循环经济三大重点和产业结构调整、污染防治等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我市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近期目标与生态市建设的长远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全面地融合起来,以生态市建设的科学规划为龙头,以生态经济建设为核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全面实施园区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大力发展企业内部、园区产业链、区域配套体系等多层面的循环经济模式,增强区域产品配套能力,将生态市的理念落实到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之中,逐步提升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

4、健全保障机制,强化生态市建设能力。市政府要将生态市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采取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运作的方式,鼓励国内外企业、社会和民间资金投入生态建设,设立污染防治基金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专项经费,重点保证重大建设项目和科技攻关项目的启动。要将生态市建设纳入法制轨道,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政策保障体系,抓紧制定完善有利于促进生态市建设的有关政策、规定,进一步健全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保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严肃处理各类环境违法违纪行为。同时,逐步建立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 实行排污总量有价分配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大企业污染治理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生态。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激励机制,在吸引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领域的专业人才到**创业发展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地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生态科技合作关系,加强本地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队伍。

5、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生态市建设水平。要围绕生态市建设的重点领域,以科技和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积极引进推广国内外先进适用的生态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安全预测、预警和预报系统,设置污水水质水量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和主要大气污染物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在清洁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引导科研机构和企业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各类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为节约、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提供新的途径。要积极促进生态科技成果的转化,建立完善废物资源化、清洁生产、生态产业链、环境工程等“绿色技术”体系,提高重点企业和各类园区建设的科技含量,努力实现园区综合效益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全面提升我市生态市的建设水平。

总之,生态市建设事关我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事关全市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聚全民之才、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从生态企业、生态园区和生态经济三个层面入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五篇:市信访局述职报告

市信访局述职报告

一、信访工作情况

(一)坚持落实市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印发了2014年市四套班子接访安排表,由市四套班子领导定期接访群众;今年市领导共接访群众141批474人次,其中,市委书记徐建文共接访群众57批141人次,市长黄镇生共接访群众18批105人次。

(二)开展信访工作“大排查、大整治、大化解”活动。积极利用全国信访信息网的功能,对于群众网上来信,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回复、网上反馈、信息公开、资源共享的目标。

(八)加强督查督办工作。由市信访局组成以副科级干部任督查员的督查组,对全市信访案件进行督导。

二、机关作风建设成效

结合“正风提效”工程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强化排查社会矛盾纠纷,对排查出来的重点问题、重点人员实行上门探访慰问,主动约访,做到及时有效的防控,及时掌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做到变上访为下访,使很多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有效的化解。

三、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建设一支廉政勤政的干部队伍

抓好廉政建设。一是班子成员到一般党员干部都要带头学习法律法规和党的各项廉政纪律,带头廉洁自律、反腐倡廉。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做到依法行政,有关工作情况定期在党务公开栏、政务公开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查摆“四风”问题,认真整改,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案件的发生。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强化通报、切实转变作风。坚持每月对镇街信访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将越级上访案件通报至四套班子领导成员,明确办结期限。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重点信访问题“大排查、大调处、大整治”活动,推动领导干部重心下移。

(二)狠抓领导包案责任制落实。

下载2011市信访局关于揭阳市农村村居规划建设专题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市信访局关于揭阳市农村村居规划建设专题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市建设规划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5篇)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7月下旬以来,我们社会事业工委在**副主任的带领下,对**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调研,先后召开了两次共有二十一家单位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市......

    关于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提纲一、我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形势(一)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普遍不高1.是文化素质普遍不高2.是创业素质较差3.是思想素质较差(二)农村民主选......

    信访局锻炼调研报告(

    新形势下我县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纠纷相互交织,信访问题凸显,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关于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按照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5月22日,市政协组织委员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我市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相关......

    规划建设管理调研报告

    城建局规划建设管理调研报告 规划建设管理是城区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遗憾。为了不断提高城区规划建设......

    ×市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经验和启示—调研报告

    ×市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经验和启示—调研报告 规划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有可为—××市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市为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二元结构,也是四......

    生态市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市建设思考本文所述生态市指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三方面。自然生态包括城市绿化、环境质量、环境治理等;经济生态包括经济水平、经济效益、经济结构等;社会生态包......

    关于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工作全局,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两大主题,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