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无”大夫与金融创新
“三无”大夫与金融创新
不久前,听朋友讲述了一则治病的故事,感受颇深。
一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的患者,跑遍了北京的大小医院接受治疗,并利用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请全国范围内该领域的名医到北京帮助诊治,得到的结论大同小异,即这个病治不好,只可能缓解。更有人建议手术治疗,但断言手术也不可能彻底根治,而且还有风险。
患者难受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晚上疼痛难忍,不能仰卧、只能俯卧,彻夜难眠,无法下地站立行走,只能双膝跪着移动,外出就诊无法坐车,只能脸向后抱着座椅靠背双膝跪在副驾驶座上„„在几近无望的情况下,朋友介绍了一位在家坐诊的60多岁的民间推拿正骨按摩大夫。令人惊奇的是,仅几次治疗,疼痛就开始减轻,一个多月,症状竟然全部消失,能像正常人那样自如行走了。患者不再是患者,现在不仅能正常上班,而且还能打球,其亲身经历过后一再叫奇。后来这位患者也介绍了几个类似的病友找这位大夫诊治,都取得了同样的效果。
据说,这个大夫没有医师证,没有任何医疗设施,没有固定的医疗场所,属于典型的“三无”大夫,他只凭自己的双手和经验,在自己家里为信得过的朋友介绍的病友做推拿正骨治疗。据说,有几家大医院曾邀请该大夫去坐堂,并帮领医师证,但均被婉拒。原因是该大夫为保证治疗质量,半天最多只治疗两个病人,若接受邀请到医院出门诊,医院的经济利益诉求和候诊病人都难以容许这样“低效”的治疗;可是,若满足医院和就诊病人的效率需求,则既伤了自己身体的内力,又达不到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可若不满足医院和就诊病人的效率需求,则医院、病人和大夫自己三方均不高兴。在保证治疗质量帮人恢复健康与借力扩大影响增加收入的两难选择中,该大夫选择了前者。这位大夫现在只在自己家里为信得过的朋友介绍的病友治疗,不熟悉的病人绝对不接诊。而且,大夫治疗前均强调,若病人信得过大夫就接受治疗,在治疗期间,必须严格遵其医嘱。据说,许多病人带着失望甚或绝望从医院里出来,在这位大夫这里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都很快满怀希望地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与工作中。
听完这则故事后,我首先想到的是民间有高人。一个早期拜名医自学成才,靠手法、感悟和经验多年为人正骨按摩祛病的退休老人,医道和医德为人称颂,但从未进过医学院的大门,未得到任何医药学学位,也从未通过任何医师执业资格考试,按时兴的说法,似乎有非法行医之嫌。但问题是,在行医的合法与非法之间,法度的科学性与执法的合理性,在这里似乎受到质疑。对于取得合法资质的医生和医院看不好的病,一个没有取得任何法定资质的民间大夫利用秘方或秘法能将疑难病症治好,对这种无证行医的民间大夫是鼓励还是取缔,是一个很难权衡的法与理的辩证认知。但有一条是肯定的,这种民间大夫在常规医疗知识之外,是用自创的新法治病救人,而确非谋财伤人。
其次想到的是,医药学学位和医师执业资格,依托的是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而这些专业知识无一不是从医学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肯定的推断是,任何医学专业知识也不可能穷尽成功的医疗实践。这样,当今除在医院和一些持证的医师之外,还有民间医术高人存在,是不足为奇的。历史地看,医学学位、医院、医师执业资格都是现代产物,自古以来,行医这个行当大多是自学自悟自创的。请问华佗是什么学位?李时珍的母校何在?在这里的唯一底线是,应充分肯定有针对性的医疗办法能救人,应根本否定是借医行骗。
再次想到的是,我国医疗行业为何体制外优于体制内?据说,现在大医院的名医大多很少在本院正常出诊,而是要么在本院设立的提前预约特需门诊坐堂,特需门诊挂号费是普通门诊的数倍以至数十倍;要么独立或合伙创办私立医疗机构,在私立医疗机构出诊,其诊疗费用部分自费,部分纳入医保,费用水平也是普通医院的数倍以至数十倍。这里完全体现的是优质高价。医院市场化,医生商业化,医风市侩化,人们看不起病,医院治不好病,人人不敢生病。这是社会的颓废!
我在这里讲“三无”大夫的故事,并不是鼓励无证行医,更不是否定三有(有医师执业证、有医疗场所、有医疗设备)的大夫,我想强调的是,在正规医疗体系之外,有懂医术的民间人士,在常规的诊疗技术之外,通过长期的摸索积累,另探索出了一种治疗疑难病症的方法,用时尚的话来说,可叫做诊疗创新,并自担医患风险。实际上,据说该“三无”大夫还从未出现过医患冲突。主要原因是病人在万般无奈下,大多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不顾一切最后一试的态度,对大夫充满信任,同时大夫接诊后,经过初步了解,他有把握能治好的就接诊,不能治的就明确告诉患者自己治不了,即“三无”大夫也有底线,凭自己的实力帮人,但绝不骗人。因此,“三无”大夫诊疗创新有两个典型特点,一是凭真本事真能力帮人解决疑难病痛,再是有自我约束的底线。
从“三无”大夫的故事我想到了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也是在正规的金融活动之外,为满足人们的特定金融需求所开展的金融活动。根据“三无”大夫的两个典型特点,我国的金融创新是否也有值得称颂的特征呢?这也得从相关故事讲起。
近年来我国金融创新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是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和同业票据市场。第三方支付机构利用银行体系的汇费差,异军突起,在满足社会高效率和低成本汇兑需求的同时,拓展相关金融业务,大有与传统银行系统竞争抗衡的势头。全国现有两百余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据说亏损的不少,有潜在风险的也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何去何从,很难定位。第三方支付机构到底有没有给我国金融发展留下什么历史遗产,还需要认真反思。
再看互联网金融。一度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发展迅猛的互联网金融,曾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更有自命不凡的所谓权威狂人,曾断言互联网金融将会把传统金融送入坟墓。但天有不测风云,以e租宝为代表的P2P平台,掀开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黑篇章,善良的人们如梦初醒,始知互联网金融中亦良莠不齐地暗藏着金融诈骗的非法勾当。当前,我国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互联网金融整治,十分必要,但这种整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与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政策取向如何契合,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
与互联网金融相比,同业票据市场更具有讽刺性。本来,同业票据市场曾是银行信贷市场上改革创新的成果,对调节银行信贷资金余缺,提高银行信贷资金使用效益,是大有帮助的。但问题出在操作环节,违法违规操作使其隐藏着巨大的风险。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还远未到位,银行系统内不同业务不同期限不同规模的资金,其利率结构还不尽合理,这给银行同业资金套利提供了内在的动力,这种套利在交易技术手段上,人们大多采用票据的方式。为防范风险,政策曾要求用于同业交易的票据要以真实交易为基础,即票据的真实性是同业票据市场运行的基础。但在实践中,同业票据市场被严格的熟人圈子所把控,票据的真实性审查流于形式,票据的名头、内容、金额、利率、日期被篡改或套改几近成为广为接受的潜规则,因票据的金额巨大,动辄上亿、数十亿甚或上百亿元,票据票面上一个微小因素的变化,都可带来巨额的利润,也给当事交易人员个人带来巨额的酬劳,曾有同业票据市场交易人员个人年收入达数千万元的案例。幸运的是,针对这种乱象,监管部门已经叫停了同业票据市场。
上述三例金融创新的噱头,与“三无”大夫的两个典型特征相比,也有针锋相对的两个典型特征:一是参与金融创新的人员,有的没有金融知识背景和从业经历,有的即使是金融从业人员,但一个共同点是,都不懂金融的要旨,无知无畏,胆大妄为。各种形式上的金融创新,均没有离开传统金融的存贷汇,均围绕监管套利钻规制空子,均离不开非法集资或非法资金交易中饱私囊。“三无”大夫对医术是真懂,而所谓的金融创新人员对金融却是不懂装懂。二是参与金融创新的人员,均没有风险意识,也没有风险管控能力,更没有底线自保的制度安排。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导标不是风险底线,而是获利性。“三无”大夫知道底线自保,而所谓的金融创新人员却缺乏底线自律。因此,对所谓的金融创新活动,我们应该慎之又慎。□
第二篇:金融创新与风险
20111310276刘璐金融七班
金融创新:规避了风险还是加剧了风险
金融创新是现代金融新渠道。它给金融机构带来更多利益的同时,也加剧了风险。所以,我认为,金融创新,既规避了风险,也加剧了风险。当然,风险是不同类型的。
金融创新主要是指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等业务创新,包括:表外业务,主要是金融衍生交易;技术风险性较强的业务,主要是电子银行和银行卡,以及理财业务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投资设立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业务活动。
当前,我国金融创新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金融监管的自由化与国际化。监管的自由化,国际化的趋势,导致了风险也在不断地加大,同时,这些扩大的风险又要求监管更加的严格。于是,国家政府更重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受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的影响,我国金融管制必将趋于放松,宽松的外部环境也将推进金融创新的发展毋庸置疑。
第二、金融创新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业务的创新。随着金融业的日益成熟与发展,业务种类越来越多,趋于多样化趋势发展。业务的增多,不管是从系统还是非系统上来讲,风险都会增大。但同时,资金在各个业务的分散,对资金的风险来讲,确实是规避了风险,这就是我们平时所学的,鸡蛋不装在一个篮子里的理论,即风险分散化。
第三、也是我们现在最流行的一种金融创新方式,就是金融交易的电子化。现在金融机构里面的业务统一采用电子化,既可以降低业务操作过程中的成本也能降低人力产生的错误风险。当然,也增加了操作系统错误的风险,以及系统中断风险,但是相比之前纸质化操作来讲,风险降低了很多。另外,交易的电子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业务的处理效率,效率提高了,业务同时也扩大了,支付宝的出现,以及各大银行的客户端,在人们日常交易过程中充当着重要角色。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银行交易大多是数字化,现金业务大幅度的降低,有利于银行将这些现金拓展其他业务,提高银行的收益,促进银行业更好的发展。
总之,金融创新规避了风险,同时也增大了风险。规避了一些业务的系统风险,也增大了一些表外风险。
第三篇:商业银行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河南理工大学
《我国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学院:财经学院 专业班级:金融1403 学号:1 姓名:1 老师:1 电话:1
时间:2017年6月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摘要:近几年,我国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银行同业市场、理财业务、资产等业务领域创新较多,交叉式金融产品存在层层嵌套,参与机构存在业务行为等不规范,由此,商业银行金融乱象频发。为了促使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要使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两者在博弈中发挥作用。本文就以商业银行金融乱象,重点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关键词:金融乱象金融创新金融监管
金融是一国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存在和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深远。各市场主体不断金融创新来维持竞争力,从某种程度来说,金融创新诱发了金融乱象的出现,因此需要金融监管。中国银监会在多个场合都提及要坚决治理金融乱象,2017年4月7日,银监会就下发了《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经济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大力集中整治银行业存在的金融乱象,对于违规行为,银监会也加大处罚力度。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金融机构有什么问题就排查什么问题,排查出来什么问题就去整治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以此可以看出银监会已经下定决心要去整治金融乱象。银行业市场乱象的表现形式涵盖股权和对外投资、机构及高管、规章制度、业务、产品、人员行为、行业廉洁风险、监管履职、内外勾结违法和非法金融等十大方面。这十大金融乱象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利的影响。随着郭树清就任银监会主席,金融监管由喊话式转向行动实战,金融市场整治正式拉开帷幕。郭树清执掌银监会以来4月份就出台了至少7份监管文件,如《关于开展银行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体现了“强监管、强问责”的理念。2017年一季度,银监会系统就作出行政处罚485件,罚没金额合计1.9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97名,其中,取消19人的高管任职资格,禁止11人从事银行业工作。仅在3月29日,银监会便作出了25件行政处罚,处罚1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罚款金额合计4290万元。从后来银监会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
披露的25项处罚信息来看,信贷资产及相关分公司和相关人员共涉及13项行政处罚,包括违规收购个人贷款;收购金融机构非不良资产;收购不良资产未按规定通知债务人;为同业投资行为违规提供隐性担保等,机构处罚资金共计360万元。在银监会的处罚中,也不乏“巨额罚单”。比如,平安银行因非真实转让信贷资产,销售对公非保本理财产品出具回购承诺、承诺保本,为同业投资业务提供第三方信用担保等被罚款1670万元。恒丰银行则因腾挪表内风险资产,将代客理财资金违规用于本行自营业务,减少加权风险资产计提,以及变更持有股份总额5%以上的股东未按规定报银监会审批等被罚款800万元。华夏银行也因理财产品投资非标资产总额占上一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比例超过监管要求等,收到1190万元罚单。由此可见,银监会是下定决心来整治金融乱象,一场金融监管风暴正在席卷而来。
2017年6月20日,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2017年陆家嘴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不仅要有全球视野,更要有经济视野。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金融乱象,就停止必要的金融创新。”“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金融乱象,就停止必要的金融创新。”的含义有三层含义:第一,中国金融业已经高度开放,已经全面融入世界发展之中;第二,中国金融稳定和世界金融稳定已经高度相关,特别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进程,中国几大商业银行已经被列入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第三,必须在大的背景、格局、视野之下要有更宽广的思维,来思考改革发展,加强中国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不仅要有全球视野,更要有经济视野。”有几层深意:首先,经济兴衰决定金融兴衰,没有经济的健康基础,金融就难以繁荣和发达。金融的繁荣如果离开经济健康的发展基础,最后只能是泡沫。泡沫最后必然会导致全面的金融危机。其次,一切金融改革创新都是为了服务经济健康发展,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为了创新而创新。“我国的金融改革不是过快,而是相对滞后。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金融乱象,就停止必要的金融创新。”第三,金融的安全稳定也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必须把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稳中求进。当前中国金融仍然是稳定的,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是很强,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在13%以上,流动性也处于稳定状况。不过也应该看到金融业有很强的顺周期性,3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
必须高度警惕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因此,我国不能因为金融乱象而减少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金融创新改变了金融监管运作的基础条件,客观上需要金融监管机构作出适当调整。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使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业、金融业与非金融业、货币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这必然使得金融监管机构的原有调节范围,方式和工具产生许多不适性和疏落,需要进行重新调整。与金融创新的发展保持同步,已成为监管机构的一个主要挑战。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在总体上增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从而极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金融创新是将诸多风险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再包装,这种组合后的风险相对于传统金融业务显得更加复杂,使金融监管机构难以控制货币及信贷量,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执行复杂化,一旦风险触发,可能会导致金融体系的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东亚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繁衍使得金融市场更加捉摸不定,一些金融创新工具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和化解汇率、利率波动的风险,但在实际运用中投机性越来越强。英国巴林银行倒闭和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破产都是因为交易员从事金融期货炒作导致巨额亏损引发的。金融创新的高速发展给市场主体提供了巨额利润来源,因此常被一些冒进的金融机构滥用,也常被不法分子利用,给金融业带来混乱。对于金融创新,我们只能相应地调整我们的金融监管手段,加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影响。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产生和发展有保护作用也有监管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它可以减少交易的风险。(2)某种金融资产的市场组织本身就是公共机构,这样可以更好地公平地执行其职能,现在,大多数证券及期货交易场所采用会员制形式,作为公共机构的市场组织不仅是监管制度的设计的组成部分,同时亦承担着重要的监管职责。(3)金融监管本身对金融创新有刺激作用,促进金融创新的产生。外汇和资本管制的废除是导致银行选择海外发展和拓展国际业务的一个明显例证。
由于金融创新既有积极的金融创新,又有消极的金融创新,当金融监管面对积极金融创新,则是保护作用。积极金融创新是金融4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
机构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在现有的法律框架范围内,针对金融市场需求,主动进行的创新行为。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激烈竞争的压力迫使金融机构积极进行金融创新。通过金融创新,发展多种金融机构,形成大批互相竞争的市场主体;推出新的具有吸引力的金融资产,使市场工具多样化。对于积极金融创新,作为国家干预的金融监管应“消极”应对,尽可能地给金融机构创造更多地“自由”空间,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积极金融创新。但是应当注意,积极金融创新也存在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因此,金融监管机构不能完全放弃监管。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正在进行市场经济构建的国家来说,金融创新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在金融深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风险防范与金融创新的关系,既不能以风险为由抑制金融创新,也不能为创新而忽视风险防范,同时还要有效利用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功能。反之,对消极金融创新应采取“积极”的监管措施。
我国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应对如下:金融监管制度的制定要有前瞻性,金融监管政策措施要适应金融业未来发展和变化趋势。为了防止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当局在制定金融机构稳定性指标和有关措施时,要考虑未来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机构资产的可能变化等,此外,要建立金融监管的预警系统,加强对金融体系安全性的监测,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以鼓励积极金融创新,抑制消极金融创新为原则。模式的选择上,应由侧重于外部监管模式向既重视内部监管,也重视外部监管模式转变。总之,随着金融的日益深化,特别是金融创新和开放程度的加深,金融系统风险和个别风险的概率也会相应提高,因此,适时调整金融监管以适应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成为金融监管的迫切任务。金融监管机构应时时掌握创新动态,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刘宇飞《国际金融监管的新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
王延科《现代金融制度与中国金融转轨》中国经济出版社 王中华 万建伟《国际金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陆泽峰《金融创新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
第四篇:金融创新试题与答案
课后测试 单选题
1.银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
A
B
C
D 金融创新人才技术创新服务
2.关于银行为客户提供相关信息和培训的目的,表述错误的是:A
B
C
D 使客户具备各种金融产品的知识使客户具备各种金融服务的知识给客户灌输“买者自负”原则使客户了解所获得的价值
3.银行金融创新的中心和导向分别是:
A
B
C
D 客户、政策利润、市场客户、市场利润、政策
4.银行在金融创新中,保护客户利益的方式是:
A
B
C
D 充分鼓励客户消费、充分信息披露充分鼓励客户消费、客户资产隔离客户教育、充分信息披露客户竞争、客户资产隔离
5.《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指出在银行各种创新中,最核心的是:
A 战略决策创新
B C
D 金融产品创新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创新
6.关于管理模式创新的作用,表述错误的是:
A
B
C
D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费用实现银行的金融创新增加员工和客户满意度
7.下列不属于银行金融创新的内容的是:
A
B
C
D 战略决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金融产品业务流程、债权划分
8.在机构设置方面,我国银行主要的转变顺序是:
A
B
C
D 从部门银行到流程银行从部门银行到行业银行从部门银行到过程银行从部门银行到战略银行
9.银行开展创新业务时,对客户的资产进行充分保护的方法是:
A
B
C
D 银行信息保密客户资产隔离客户信息保密客户资产保密
10.下列不属于银行金融创新应坚持的原则是:
A
B
C
D
判断题
11.扁平化管理就是通过减少行政管理层次,裁减冗余人员,建立一种紧凑、干练的组织结构。
正确
错误维护鼓动利益原则知识产权保护原则公平竞争原则成本可算原则
12.银行开展金融创新活动,应坚持合法合规的原则,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能以金融创新为名,违反法律规定或变相逃避监管。
正确
错误
13.客户与银行沟通不畅是客户利益容易受到侵害的重要原因。
正确
错误
14.银行应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及与客户的约定,履行必要的保密义务,不能向客户透漏任何相关产品信息。
正确
错误
15.银行业是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高的行业,但是在创新方面,信息却是对称的。
正确
错误
第五篇: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河南理工大学
《我国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学院:财经学院 专业班级:金融1403 学号:1 姓名:1 老师:1 电话:1 时间:2017年6月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摘要:近几年,我国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银行同业市场、理财业务、资产等业务领域创新较多,交叉式金融产品存在层层嵌套,参与机构存在业务行为等不规范,由此,商业银行金融乱象频发。为了促使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要使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两者在博弈中发挥作用。本文就以商业银行金融乱象,重点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关键词:金融乱象金融创新金融监管
金融是一国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存在和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深远。各市场主体不断金融创新来维持竞争力,从某种程度来说,金融创新诱发了金融乱象的出现,因此需要金融监管。中国银监会在多个场合都提及要坚决治理金融乱象,2017年4月7日,银监会就下发了《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经济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大力集中整治银行业存在的金融乱象,对于违规行为,银监会也加大处罚力度。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金融机构有什么问题就排查什么问题,排查出来什么问题就去整治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以此可以看出银监会已经下定决心要去整治金融乱象。
银行业市场乱象的表现形式涵盖股权和对外投资、机构及高管、规章制度、业务、产品、人员行为、行业廉洁风险、监管履职、内外勾结违法和非法金融等十大方面。这十大金融乱象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利的影响。随着郭树清就任银监会主席,金融监管由喊话式转向行动实战,金融市场整治正式拉开帷幕。郭树清执掌银监会以来4月份就出台了至少7份监管文件,如《关于开展银行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体现了“强监管、强问责”的理念。2017年一季度,银监会系统就作出行政处罚485件,罚没金额合计1.9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97名,其中,取消19人的高管任职资格,禁止11人从事银行业工作。仅在3月29日,银监会便作出了25件行政处罚,处罚1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罚款金额合计4290万元。从后来银监会披露的25项处罚信息来看,信贷资产及相关分公司和相关人员共涉及13项行政处罚,包括违规收购个人贷款;收购金融机构非不良资产;收购不良资产未按规定通知债务人;为同业投资行为违规提供隐性担保等,机构处罚资金共计360万元。在银监会的处罚中,也不乏“巨额罚单”。比如,平安银行因非真实转让信贷资产,销售对公非保本理财产品出具回购承诺、承诺保本,为同业投资业务提供第三方信用担保等被罚款1670万元。恒丰银行则因腾挪表内风险资产,将代客理财资金违规用于本行自营业务,减少加权风险资产计提,以及变更持有股份总额5%以上的股东未按规定报银监会审批等被罚款800万元。华夏银行也因理财产品投资非标资产总额占上一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比例超过监管要求等,收到1190万元罚单。由此可见,银监会是下定决心来整治金融乱象,一场金融监管风暴正在席卷而来。
2017年6月20日,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2017年陆家嘴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不仅要有全球视野,更要有经济视野。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金融乱象,就停止必要的金融创新。”“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金融乱象,就停止必要的金融创新。”的含义有三层含义:第一,中国金融业已经高度开放,已经全面融入世界发展之中;第二,中国金融稳定和世界金融稳定已经高度相关,特别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进程,中国几大商业银行已经被列入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第三,必须在大的背景、格局、视野之下要有更宽广的思维,来思考改革发展,加强中国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不仅要有全球视野,更要有经济视野。”有几层深意:首先,经济兴衰决定金融兴衰,没有经济的健康基础,金融就难以繁荣和发达。金融的繁荣如果离开经济
健康的发展基础,最后只能是泡沫。泡沫最后必然会导致全面的金融危机。其次,一切金融改革创新都是为了服务经济健康发展,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为了创新而创新。“我国的金融改革不是过快,而是相对滞后。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金融乱象,就停止必要的金融创新。”第三,金融的安全稳定也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必须把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稳中求进。当前中国金融仍然是稳定的,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是很强,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在13%以上,流动性也处于稳定状况。不过也应该看到金融业有很强的顺周期性,必须高度警惕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因此,我国不能因为金融乱象而减少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金融创新改变了金融监管运作的基础条件,客观上需要金融监管机构作出适当调整。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使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业、金融业与非金融业、货币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这必然使得金融监管机构的原有调节范围,方式和工具产生许多不适性和疏落,需要进行重新调整。与金融创新的发展保持同步,已成为监管机构的一个主要挑战。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在总体上增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从而极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金融创新是将诸多风险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再包装,这种组合后的风险相对于传统金融业务显得更加复杂,使金融监管机构难以控制货币及信贷量,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执行复杂化,一旦风险触发,可能会导致金融体系的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东亚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繁衍使得金融市场更加捉摸不定,一些金融创新工具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和化解汇率、利率波动的风险,但在实际运用中投机性越来越强。英国巴林银行倒闭和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破产都是因为交易员从事金融期货炒作导致巨额亏损引发的。金融创新的高速发展给市场主体提供了巨额利润来源,因此常被一些冒进的金融机构滥用,也常被不法分子利用,给金融业带来混乱。对于金融创新,我们只能相应地调整我们的金融监管手段,加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影响。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产生和发展有保护作用也有监管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它可以减少交易的风险。(2)某种金融资产的市场组织本身就是公共机构,这样可以更好地公平地执行其职能,现在,大多数证券及期货交易场所采用会员制形式,作为公共机构的市场组织不仅是监管制度的设计的组成部分,同时亦承担着重要的监管职责。(3)金融监管本身对金融创新有刺激作用,促进金融创新的产生。外汇和资本管制的废除是导致银行选择海外发展和拓展国际业务的一个明显例证。
由于金融创新既有积极的金融创新,又有消极的金融创新,当金融监管面对积极金融创新,则是保护作用。积极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在现有的法律框架范围内,针对金融市场需求,主动进行的创新行为。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激烈竞争的压力迫使金融机构积极进行金融创新。通过金融创新,发展多种金融机构,形成大批互相竞争的市场主体;推出新的具有吸引力的金融资产,使市场工具多样化。对于积极金融创新,作为国家干预的金融监管应“消极”应对,尽可能地给金融机构创造更多地“自由”空间,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积极金融创新。但是应当注意,积极金融创新也存在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因此,金
融监管机构不能完全放弃监管。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正在进行市场经济构建的国家来说,金融创新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在金融深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风险防范与金融创新的关系,既不能以风险为由抑制金融创新,也不能为创新而忽视风险防范,同时还要有效利用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功能。反之,对消极金融创新应采取“积极”的监管措施。
我国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应对如下:金融监管制度的制定要有前瞻性,金融监管政策措施要适应金融业未来发展和变化趋势。为了防止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当局在制定金融机构稳定性指标和有关措施时,要考虑未来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机构资产的可能变化等,此外,要建立金融监管的预警系统,加强对金融体系安全性的监测,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以鼓励积极金融创新,抑制消极金融创新为原则。模式的选择上,应由侧重于外部监管模式向既重视内部监管,也重视外部监管模式转变。总之,随着金融的日益深化,特别是金融创新和开放程度的加深,金融系统风险和个别风险的概率也会相应提高,因此,适时调整金融监管以适应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成为金融监管的迫切任务。金融监管机构应时时掌握创新动态,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刘宇飞《国际金融监管的新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
王延科《现代金融制度与中国金融转轨》中国经济出版社
王中华 万建伟《国际金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陆泽峰《金融创新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