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的金融创新

时间:2019-05-13 22:4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我国的金融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我国的金融创新》。

第一篇:浅谈我国的金融创新

浅谈我国的金融创新

当前,随着世界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国际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新技术革命特别是现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银行领域的广泛应用,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已成为推动全球金融业发展的一支主要力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华外资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经营性机构的扩张、服务对象的拓展,同时由于外资银行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灵活的经营机制、先进的管理水平,势必对我国的银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加剧业务竞争、加大经营风险、争夺优秀人才、冲击现行管理制度等等。因此,可以说,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发展遇到了来自国内经济市场化和融入国际运行体系的双重压力。现有的金融体制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在观念、组织、调控机制、服务和业务等方面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迎接入世的挑战。认真研究金融创新,明确金融创新在我国金融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对我国进一步的金融改革具有最直接的借鉴意义。

一、金融创新的含义

金融创新目前还没有普遍接受的定义。一般认为,金融创新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广义的金融创新是历史的范畴,它泛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它伴随金融业发展的全过程。狭义的金融创新是指从60年代初开始尤其在70年代西方国家放松金融管制以来,金融领域内的各种要素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本文对金融创新的论述侧重于狭义的金融创新。

二、我国金融创新的特点

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等金融机构是政府的一部分,只起着政府出纳的作用,严重束缚了金融业的发展,更谈不上金融创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金融体制开始了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我国的金融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金融创新也十分活跃。金融体制的创新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79—1983年,恢复和成立了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第二个阶段始于1984年,创新主要内容是建立中央银行制度,形成管理与运作相分离的二级银行体系;第三个阶段始于1987年,继重新组建交通银行后,又陆续新建了一些商业银行;第四个阶段始于1990年,中国先后成立了深沪两个证券交易所,决定四大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1994年又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金融机构体系,初步建立了涵盖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金融市场体系。在金融体制创新的同时,金融工具的创新也十分活跃,各种新型的金融工具不断涌现,从银行的负债工具看,先后出现了保值储蓄存款、住房储蓄存款、委托存款、信托存款等新品种;从资产业务看,出现了抵押贷款、质押贷款、按揭贷款等;从中间业务看,最具代表性的是银行卡业务,如牡丹卡、长城卡、龙卡、金穗卡、太平洋卡等己成系列。并且我国也曾引进了一些衍生工具,如外汇期货、股票价格指数期货、认股权证、国债期货、外汇远期和货币互换等,但大部分因法规不完善,过度投机而被迫停止交易,另一些未形成规模。

我国的金融创新主要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政府主导型的金融创新。西方国家的金融创新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创新主体动机明确,就是适应市场需要绕开管制追求利润的内在驱动力,因此西方国家的金融创新是市场主导型。而中国是在市场不完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活动。我国金融结构不健全、市场不完善、金融机构刚刚建立、内部机构不成熟、金融工具简单、竞争并不激烈,所以追求利润和规避管制的欲望较小,单靠市场自发地进行大规模深层次金融创新是不现实的。因此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推动金融业稳步前进,中国只能进行政府主导型的创新。

2、金融创新的范围广但独创少,并且技术含量低。我国自1979年开始进行金融改革以来,金融创新的范围涉及到金融业的各个领域,对金融业发展造成空前的影响。由于我国的金融改革是在一个很低的基础上进行的,必须引进西方国家已有的先进的事物,因此我国的金融创新范围虽广,但大部分是通过“拿来”的方式进行的,单就金融工具的创新而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创新工具达70多种,但85%为拿来的工具。我国现有的金融创新大多放在易于掌握、便于操作、科技含量小的外在形式的建设上,如金融机构的增设、金融业务的扩展等,而金融创新的主体素质不高、内容比较肤浅、手段比较落后。

3、衍生工具的创新大多归于失败。西方国家衍生工具的创新占金融创新的相当比重,对金融业的发展经营造成巨大的影响。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引进的各种衍生工具因种种原因大部中途天折,究其原因主要有:(1)市场规范化建设严重不足,缺少必要的法律法规。我国衍

生工具交易时,大多缺少必要的法律法规去规范,交易制度、交易程序不规范,一旦出现大量的违规事件,难以应付。(2)衍生市场投机性过高,从市场主体角度看,适当的投机者和套期保值者是市场运行的必需。但投机要有一定的限度,过高则会破坏衍生市场的发展。

三、金融创新在我国金融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金融创新自20世纪60年代初兴起以来,得到迅猛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它的积极意义。金融创新在我国虽起步不久,但已显示了其蓬勃的生命力,当前我国的金融业正面临深层次改革的关键时期,发展和推动金融创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现状看,金融创新势在必行。

首先,金融创新是突破计划金融体制、建立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金融体制的有力手段。目前我国金融体制仍然是一种计划金融体制,实行的是大一统的计划控制。中央政府对各类金融机构实行严格管制,并控制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这种体制看似有利于监控风险,实际上缺陷很多。要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还是依靠小改小革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制度

创新来解决,从而真正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

其次,金融创新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措施。我国自提出专业银行实行企业化经营、分离政策性金融业务、向商业银行转轨以来,四大国有银行商业化进程可谓步履艰难。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是不良资产的化解。如何解决好目前银行业普遍存在的这一问题,把国有银行建成真正的商业银行,建立起现代金融制度和健康的银行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从而提高金融体系的活力和

竞争,已成为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金融创新是迎接WTO挑战、实现金融业务国际化的迫切需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使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充分享受当代国际分工的的比较利益。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长期处于高度政策壁垒下的中国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将面临着外资银行的全面冲击。因此,我们必须审慎对待,唯一的出路就是加速改革调整创新,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加快构建高效有序的金融市场运作体制和监管机制,提高中国金融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第四,金融创新是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和支持经济发展关系、促进地方经济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地方经济发展看,银行是其最重要的资金供给渠道,如果资金投入不足,经济就难以发展,银行最终也会失去发展的基础,再从银行看,如果不能通过开拓贷款业务,为不断增长的存款资金找到有利的出路,也就不可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四、关于我国金融创新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强政府引导。如前所述,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完善,金融机构建立不久,内部经营机制不成熟、金融工具简单、竞争并不激烈,追求利润和规避管制的内部创新需求并不强烈,单靠市场引导自发地进行大规模、深层次金融创新是不现实的。这就必须加强政府引导,用货币政策及宏观调控措施,形成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外部压力。

(二)以体制创新为主线,发展和引进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工具。金融体制的创新包括金融市场体制的创新、金融机构体制的创新以及金融监管体制的创新几个方面。加强金融体制的创新,对于完善金融市场,健全金融机构的内部经营机制,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体制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早已确立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金融创新也最终要回到以金融机构为创新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创新模式,而培育完善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体制是这一模式的前提。体制创新的同时,开发和引进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工具,能够活跃金融交易,增加金融机构的收益。

(三)衍生工具的引进和开发,要以市场规范化为前提。金融创新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任何事物都难免有其负面影响,金融创新也不例外。世界上因管理不善,而进行未授权的衍生工具交易导致亏损倒闭的事件时有发生,如著名的“巴林银行倒闭案”和“大和银行亏损案”等。我国前几年引进的衍生工具也因市场规范化建设严重不足,投机猖撅而大多归于失败。因此在我国引进必要的衍生工具时,必须加强监管,同时配套必要的法律法规。

(四)注重数量的扩张的同时,更要提高质量。我国现有的金融创新重点放在易于掌握、便于操作、科技含量小的外在形式的建设上,如金融机构的增设、金融业务的扩展等,而金融创新的主体素质不高、创新的内容比较肤浅,手段比较落后。因此在注重创新数量的同时,加强创新的质量,注意引进和开发先进的金融技术,提高创新的科技含量。

作者:吕青波

工作单位:北京市西城区财政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真武庙六里三栋804号100045

第二篇: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

金融1223班 王丹霓 A08120837

摘要: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全新的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需要进行多层次、宽领域的创新。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所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以及创新的思路策略等进行着重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制约因素;思路策略

金融创新是指那些由金融家主导的,在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广义的金融创新包括产品、营销、组织管理以及制度等

【1】方面的创新。金融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我国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

1.金融创新的立法滞后及制度缺失。

自我国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银行业经历了由行政管理体制向市场化发展过渡的过程,不可否认,一些相关法律和制度在银行业市场化的初级阶段,对规范市场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确发挥了它们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这些法律和制度的不足也逐渐显示出来,如有些地方监管过度,而有些地方缺乏规范。因此,我国急需加强金融创新方面的立法,金融创新中立法的滞后和政策的缺位,给银行的金融创新带来了很多困难。

2.金融创新的监管不完善。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的许多方面还不规范,自我约束性不强,经常出现违规行为,我国金融法规仍不健全,金融创新的监管手段仍很落后,还没有交金融创新活动纳入正常轨道。

3.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加快。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货物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帽,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所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渐推进,银行业必须进行相应的创新,强化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以达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目的。

4.金融创新信息技术支撑不够。

金融市场机构的经营管理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比如,建立现代化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实现网络互联,资源共享,建立健全金融系统计算机安全体系,提高防范计算机犯罪的能力,确保金融资金和信息的安全。然而,我国的信息处理能力相对较差,信息分享程度相对较低,只有尽快赶超发达国家金融业的信息水平,才能真正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

5.市场的逐渐放开。

随着新措施的出台,我国资本项目将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的放开,将使国际资本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增强,中国的金融市场与国外的金融市场联动性增强,国内,国外的金融机构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基于风险规避和风险投资的需求,中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有必要考虑如何使用创新的金融工具来回避汇率,市场风险,并且尽可能地利用国际市场的资源,筹集低成本资金,提升创造利润的能力。

6.金融人才短缺,技术水平落后。

进行金融创新,要依托高科技手段,在金融信息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我国的银行业目前只基本完成了金融电子化建设金融信息化在有些银行只是刚刚起步,技术创新

【2】 成为我国金融创新的薄弱环节。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思路策略

1.创新金融服务意识

金融创新的前提是商业银行从业人员金融服务意识的创新。银行员工的服务态度代表着银行的服务质量,保证文明热情的服务态度,对不同的顾客制定不同的服务方式,取得相应的信任;树立客户作为核心的服务理念,随时了解经济环境化变化时顾客的金融需求,改变由需求推动的被动型服务方式为主动的服务方式;树立与客户共创成功理念,探索潜在价值内容,帮助客户制定理财计划,解决资金问题等来寻求银行的有效利润,达到银行与客户共创成功的目标;树立服务先行的观念,拓展服务内容,及时调整金融服务渠道,拓宽金融服务范围;树立金融创新理念,拓宽金融服务空间。

2.金融创新要着眼于需求,要加强产品的营销力度

金融创新是银行业获取经营效益的重点,是增强银行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每种金融产品的创新,都要与客户需求密切的联系,要寻求经营利润最大化。各个银行,无论做那种金融创新,都需要将市场及客户的需求放在[2]孟锐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商业经济 2009年第23期

[3]徐世杰,蒋波.商业银行创新管理: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J].国际金融,2012,01:43-45.[4]蒋波.基于市场需求的商业银行创新机制研究[J].武汉金融,2011,04:68-70.[5]赵健.商业银行创新产品发展状况探究[J].当代经济,2011,13:124-125.[6]应海芬,林键.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J].企业研究,2011,10.[7]陈小宪.强化风险监管促进银行创新[J].银行家,2010,01:54-58.[8]曾震.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策略[J].东方企业文化,2011,03:114.[9]陈婷婷.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201

第三篇: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摘要】随着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后,我国商业银行直面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从而快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上竞争水平。金融创新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决定着银行竞争力的大小, 决定着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兴衰成败。本文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所存在的不足出发,就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之路的发展谈谈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创新 不足

金融创新是指商业银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引入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在战略决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等方面开展的各项新活动,最终体现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造与更新。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到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密不可分,风险管理是金融创新的内在要求,商业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识别、计量、监测、控制金融创新带来的新风险。

一、金融创新在商业银行发展中的意义

1.金融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使得由单一的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市场, 转变为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与各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市场, 这一市场表现为金融供求关系的买方特征。近几年, 尤其是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最为明显, 这就迫使商业银行的产品与服务适应这一变化, 这种形势也加速了金融创新的发展。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 资本市场得到快速发展、金融交易市场不断兴起, 意味着中国金融市场必将演变成全球重要的资产定价中心和交易中心, 这既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挑战, 同时也为银行提供了大量的业务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商业银行面临的复杂内外部环境, 决定了只有加快创新才是商业银行

今后的唯一出路。

2.金融创新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和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市场和客户发生了显著变化: 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公共事业类客户在经济主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个人客户资产日益增加。市场和客户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集约化、综合化。商业银行应以客户为中心, 以市场为导向,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巩固和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而金融创新是在信息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的。金融服务的形态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发生了变化, 例如资金流动从依赖纸币支付凭证交换向电子支付方向发展;银行概念从实体银行向虚拟银行方向渐进等。金融创新产生的一系列演化, 提高了商业银行主动服务的能力, 加快了服务速度、拓宽了服务渠道、降低了服务成本、提升了服务质量,全面地满足了客户的进一步需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更加深刻地影响和改变银行的产品服务、业务结构和运营方式,金融创新也应随之加速提升,以便在更高水平上实现银行业的的跨越式发展。

3.金融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竞争的需要

从2006年12月11 日开始, 我国已经全面履行对WTO 的承诺, 外资银行将获得与我国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 我国商业银行已不可能依靠对外资银行的限制来对国内银行业进行保护,从此中国银行业开始与国际银行业同台竞技, 面临着来自观念、体制、机构、技术、产品、利润生成以及监管思路等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目前, 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所占的份额虽然不高, 但在经营体制、管理水平、科技网络、国际业务、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外资银行将采取精选区域、精选客户、突出重点业务的发展策略, 并且重点在国际结算、消费信贷、银行卡、个人理财、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领域与国内商业银行争夺优质客户。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国内银行业只有急流勇进、锐意进取, 加快创新,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金融创新现存的不足

受国外金融创新的影响, 同时源于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金融创新, 无论在制度上, 还是在品种、工具上都迈出了可喜的步

伐。但是必须看到,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由于受体制、技术、宏观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目前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面临着很多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金融创新的动机尚不够明确

许多商业银行未将金融创新提到应有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未真正把金融创新作为银行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多数银行仅仅将金融创新业务作为对传统业务的一种补充和推动传统业务发展的策略性行为,尚未充分认识其对于转变经营模式,增加银行利润的重要意义。一般而言,金融创新动机一般有两个:一是追求利润,从创新中牟利;二是规避管制,增加经营的灵活性。然而当前我国金融创新的动因有所偏差,金融机构创新的微观动机则偏向于在无序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出现了许多不计成本甚至负效益的金融创新。

2.金融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产品同质化现象。负债类业务创新多, 资产类业务创新少。一方面,不少地方或分支银行都缺乏主动意识,依赖于总行进行开发和创新,而自己仅是对总行规定的新产品进行推广,并不进行自主创新。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尚缺少对创新产品进行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措施,这往往造成一种新产品开发出来后,很快被其他银行仿效,使得产品最初的开发银行预期利润降低。这也成为各银行不愿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自主创新中来,进而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造成银行业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都还不够,制约了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发展。此外, 由于金融创新主体素质不高, 创新的内容比较肤浅, 手段也比较落后。

3.金融创新的外部环境尚待改善

这主要是我国金融体系在一定程度的仍然属于垄断行业,无论在机构数量、从业人数还是资产负债规模等方面上国有商业银行都占有垄断地位,不利于金融创新。其次,我国的金融管制相当严格,实行分业经营和管理,并且对创新产品审批比较复杂,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创新。再次,由于体制上的原因, 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和自我约束、优胜劣汰的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这就使得商业银行缺乏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普遍较低,超前消费意识和投资理财意识淡薄,对金融创新

产品的有效需求不足,使得金融创新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基础。

三、关于金融创新未来发展与完善的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总体指导思想应当结合金融市场的实际需求, 在建立面向市场和客户服务的创新机制、健全新产品开发的组织体制的基础上, 加强以信息网络技术为载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力争实现经营管理信息化、经营运作网络化、业务品种多样化和服务渠道电子化, 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建立有效的金融业务创新机制, 明确创新动机,加强内生力。

一是要建立完善金融业务创新的组织结构, 要建立业务创新制度保障体系;二是明确创新部门的职责和业务部门的创新目标, 以利于发挥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三是建立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无论是制度创新还是业务创新, 都必须由人来实施。为此, 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加强对员工金融新业务、新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创新能力。

2.加快资产业务的创新。

在资产业务的创新方面, 商业银行要注重资产多元化、资产证券化、贷款证券化, 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和证券结构的有效设计, 将银行信贷资产转变为可在市场上出售和流动的证券, 以解决商业银行资产流动不足、资本充足率低以及利率风险等问题。消费信贷、网上银行、租赁、个人理财业务等只是少量开办, 仍处于探索阶段;投资银行、国际金融和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等方面, 还处在待发展阶段, 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些都是业务创新的发展方向。

3.加强创新产品的营销力度, 实现产品销售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近年来, 我国金融机构新推出的金融品种, 信息并没有在客户中普及, 这反映了营销工作没有跟上。所以, 作为商业银行, 要想使推出的金融品种占有市场及客户, 就要主动向客户宣传各项创新品种的优点, 使创新品种走进寻常百姓家。具体说, 就是围绕营销做文章, 以凸现金融品牌为手段, 适应金融消费市场的演变, 有效占领市场及客户

第四篇:金融危机下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

金融危机下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

1、金融创新及其国际发展情况

金融创新(financial innovation)指变更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的利润,这就是金融创新,它是一个为盈利动机推动、缓慢进行、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中国学者对此的定义为: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并认为金融创新大致可归为三类:(1)金融制度创新;(2)金融业务创新;(3)金融组织创新。而从思维层次上看,“创新”有三层涵义:(1)原创性思想的跃进,如第一份期权合约的产生;(2)整合性将已有观念的重新理解和运用,如期货合约的产生;(3)组合性创性,如蝶式期权的产生。

西方金融创新一直以良好的势头发展着。1980-2001年,仅在公司证券领域就出现了多达1836个证券品种。进入21世纪后,金融创新依然充满活力。具体表现为:1.许多信用类金融衍生产品大量出现,成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金融工具创新对经营模式创新影响越来越大,很多金融工具本身的创新带来的影响已经突破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和提高交易效率的层次,而是触及到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模式,证券化的广泛应用就是此类创新的典型代表。3.产品复杂性大幅增加,同时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2、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

08年的金融风暴,使得金融创新受到质疑:金融创新到底是发展动力,还是危机源头?尽管危机的导火线是美国的次贷危机,但是从整个的危机过程来看,从最初埋下祸根,到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无处不存在金融创新的因素:

1.住房抵押贷款我们如今司空见惯的银行业务本身就是金融创新不断发展的产物。早期的住房抵押贷款期限较短、都采用到期一次偿还本息的方式,但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无数购房者无力偿还已经到期的住房抵押贷款,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不得不出面提供了15年期固定利率、分期还款的再融资,并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住房抵押贷款模式。而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次级房贷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技术层面的创新使得借款人信用信息的采集成本大幅下降。

2.从危机爆发前的情况看,证券化的市场促进了次级房贷的过度膨胀。虽然次级房贷的过渡发展有其他各种因素的作用,如美联储在2000年后的连续降息(从6.5%到1%)、美国房价持续上涨和每年涨幅10%的高预期等。但是由于证券化为金融机构转移风险和释放资本提供了捷径,因此既促成了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过度发展(2006年美国约75%的次级房贷被证券化,而2001年仅有54%),又为金融机构降低审批标准提供了负面激励(2005年次级房贷申请的拒绝率仅为14%),为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3.从08危机发展的情况来看,金融衍生产品的大量交易造成了危机的不断蔓延。针对分散信用风险而设计的CDO等衍生工具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造成了风险的不断传导和蔓延,这些复杂衍生工具的使用还加大了投资者对谁是风险最终承担者的疑虑,进而甚至对市场信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证券化过程中采用的证券分级等内部信用增级技术,在风险转移的过程中实际上造成了风险的集中和扩大,使得一些投资者面临的风险

远远超出了其可识别和可承受能力的范围,且很多投资者无法对风险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尽管欧美金融发达国家的金融创新活动为其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次危机也告诉我们,金融创新在提高市场效率的同时,也为金融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这是我国商业银行在积极提高金融创新能力、拓展创新范畴过程中应当认真思考的,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市场的投资交易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3、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际金融衍生品工具已发展到1200种.外国银行大部分已从传统银行业务转向现代银行业务,但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工具和创新产品都非常之少,传统的存、贷款和结算业务仍然是中国银行业的业务主体。

国际大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已普遍达到50%-70%,而我国主要商业银行这一比例则相对较低,根据工行、建行、中行和交行公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业绩显示,各行中间业务收入在其全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分别仅为20.87%、22.34%、23.11%和14.51%。

我国的消费信贷品种和规模非常有限,根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9年5月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中消费信贷所占比例仅为11.5%,据欧洲调查机构SOFINCO于2009年5月21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截至2008年12月底,欧盟27国的消费信贷市场规模总额为11770亿欧元,在银行贷款总额中的占比达到30%以上。

我国外汇市场仅开设美元、港币和日元兑人民币的即期交易,而且只开上午场。西方国家的外汇市场则是全天候、全球性的市场,绝大多数货币都可进行交易,有即期、远期、期货、期权等多种交易方式。

以风险为基础的有效银行监管体系尚未形成,同时金融监管政策落后于创新实践。从总体上来评价,中国经过十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虽已初步形成了现代银行体系,但是风险管理体系和内控制度的建立仍需要一段时间。

总体上看,我国银行业吸纳性创新多,原创性创新少,创新的内部驱动不足,而银行业自身的一些问题,如经营理念、内部机制、技术支持和从业人员的素质等,同样会对银行业的金融创新产生抑制作用。

4、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几点建议

相比于国外银行业几个世纪积累的创新经验和能力,我国银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我国紧随国际先进银行、学习金融创新的时候,08年的金融危机就席卷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而其中鲜有银行机构能独善其身。我国银行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仍需要在金融创新上取得突破。根据08年金融危机反映出的问题和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就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发展给出如下几点建议:

1.金融创新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

08年金融危机给我国银行业的重要启示就是必须关注和避免过度创新。金融创新的基本动力主要可归纳为:

(1)弥补市场的不完整,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包括融资和流动性需求;

(2)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3)降低交易成本,包括技术进步促成的创新;

(4)规避管制和税收;

(5)分散风险.上述五个目标都体现了金融创新对市场效率和机构收益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受到金融危机直接冲击的国家中,大量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已经偏离了上述目标,而是使创新与业务模式转变发生了因果关系。因此,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坚持以科学、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前提。

2.金融创新必须以有效的公司治理为基础条件

公司治理是现代金融企业正常运转和稳健发展的基础前提,在08年的金融危机中大量机构的董事会和管理层没有尽到对金融创新和相关投资活动的监督职责,从而导致了风险在金融机构的积累。国际金融研究所(IIF)指出:次贷危机的发生对很多银行的董事会监督管理层以及了解和掌握银行业务状况的能力提出了质疑。”而国际银行业的公司治理一直是我国银行业改革的风向标,不可谓不完善,但在危机面前仍显得十分脆弱。这更加表明公司治理在现代银行业中的重要性,揭示了我国银行业完善公司治理一蹴而就的。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金融创新,首要前提是完善公司治理:

一方面要尽快完善内部制衡机制,明确界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对金融创新的决策、监督、执行等不同职责,相互之间形成有效的制衡,避免创新过程中的道德风险;

另一方面要重点强化董事会和管理层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特别是提高董事会各类成员的专业素质,使其能够对金融创新的风险有真正的全面理解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能够进行与银行的创新水平相适应的监督,并及时发现创新活动中的风险因素,真正对创新活动担负最终责任。

清晰而畅通的内部信息沟通和报告渠道也是金融创新的重要条件,它将帮助业务创新团队更全面地了解银行内部和市场状况,并帮助董事会和管理层及时掌握银行内部创新活动的进展和相关风险。

3.中国银行业应围绕金融创新形成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危机中,一些国家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不合理激励机制极度助长了风险的积累和蔓延,特别是造成了道德风险的滋生。

一方面是由于银行管理层薪酬与短期利润联系过深,同时往往只有单一的正向激励而缺乏出现风险或亏损时的负向激励,因此银行管理层倾向于采纳高风险、高收益的创新行为; 另一方面,证券化创新导致的“发起-分销”业务模式进一步助长了道德风险,在这一模式下,由于可以通过证券化转移信用风险,因此银行可无所顾忌地降低信贷标准,继而将风险经由证券化转移,结果这种行为造成了整个金融体系内风险的放大。

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应从中汲取教训.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本国银行业更注重远期利益,从而合理分配创新资源,并进行更为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减少受到市场短期波动影响的几率。首先,要建立并维护良好的资本约束机制,不应鼓励规避资本约束的创新行为任意发展,在资本约束下,由于银行自身资本成为金融创新的筹码之一,因此银行将更多注重对风险的控制,从而提高创新活动的审慎性,如证券化业务中可要求银行持有并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

其次,要形成长期化薪酬激励机制,将银行管理层的薪酬与股东和银行的长期利益挂钩,从而使得银行的创新活动更符合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更加注重创新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控制;

最后,建立与创新相关的负向激励措施,对于造成银行损失的创新行为给予必要的问责。

4.创新必须坚持“风险可控、成本可算”的原则

银监会曾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提出了“风险可控、成本可算”的基本原则,这次危机的教训更显现出这一基本原则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坚持的两原则是国际金融业长期创新过程中归纳总结的核心经验,看似简单但实则对商

业银行的创新活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我国银行业目前整体的风险管理能力,特别是对复杂衍生产品的风险定价和管控能力还与国外先进银行有很大差距,此在创新活动中更需要注意风险管理机制和定价能力的建设。

“风险可控”,就是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全面风险管理部门,具备与金融创新水平相匹配的风险识别、计量和控制能力,能够独立、准确评估银行主动创新和所投资的其他新型金融工具的风险水平,将创新业务的风险对其他业务条线的影响纳入风险管理范围,并加以有效的控制。对于尚未具备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的创新领域必须审慎,应当加紧完善相关风险管理体系后再进行实际的创新活动,不能盲目决策。

“成本可算”就是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金融创新成本收益测算体系,对创新产品的成本收益进行精细的定量分析,使其符合风险收益原则和成本收益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产品定价能力。如果商业银行自身尚无法准确衡量一个产品的总体成本,甚至无法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就足以证明还没有具备在该领域足够的创新能力。

这两个原则实际上也体现了现代银行内部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经济资本分配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可以说这两个原则不仅仅是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保障。

5.加强金融创新监管力度

市场和监管作为促进交易效率提高的两个主要机制,有一定的内在矛盾性。在一些市场机制比较健全的发达国家中,监管者认为监管不但将削弱市场机制,还将带来道德风险,因此倾向于让市场进行自我调节,奉行“买者自负”的原则,对金融创新也未进行有效的监管。但是危机告诉我们,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是金融市场完全的信息对称,投资者能够识别和判断全部金融风险。而此次危机显示,随着金融创新的深化,金融工具的结构和风险特性越来越复杂,即便是世界公认比较完善的美国市场中,仍然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无法全面理解创新性金融工具中的风险。

虽然我国银行业的创新尚未发展到如美国的复杂程度,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国银行市场投资者的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较低的事实。在这种局面下,加强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活动的市场准入和日常监管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信息披露和投资者教育在现阶段应作为监管的重要补充,但我国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决定了其尚不能完全替代监管。在加强监管的过程中,银行监管机构也需要跟上金融创新的发展速度,注重监管方式和理念的改进,找准鼓励金融创新和维护金融稳定之间的平衡点,促进我国银行业又好又快又稳地发展。银监会提出的“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和以风险为本的监管方式体现了银监会根据我国银行业发展状况,结合国际监管的先进经验进行的监管思考,符合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在落实上述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的过程中,监管机构自身也需要加强与银行业的沟通,提高对金融创新的专业判断能力,按照“风险可控、成本可算”的原则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进行审慎监管,促进金融创新与监管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第五篇:试论金融创新在我国的发展

试论金融创新在我国的发展

周卓阳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为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制度安排、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等方面进行的创新活动,是金融结构提升的主要方式和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现代金融发展史实质上是金融不断创新的过程。受经济体制的影响、金融改革滞后的约束以及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不完善、市场竞争不充分和技术进步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我国金融创新速度相对落后,但入世后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将为金融创新及金融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加快金融创新促进金融深化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必将推动我国的金融深化和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创新大致可归为两类:一类是金融制度创新;另一类是金融市场技术创新。

“创新”有三层涵义:(1)原创性创新,即思想的跃进,比如第一份期权合约的产生对于投融资行为来讲,是一个全新的创造;(2)整合性创新,即将已有观念的重新理解和运用,如期货合约的产生;(3)组合性创新,如蝶式期权的产生。第一种创新主要是专家型的金融家起作用,后两种创新则更需要实践型的金融家。

一、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

(一)我国金融市场创新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从20多年的创新历程可以发现,我国金融创新具有如下特征:

1、吸纳性创新多,原创性创新少。金融创新主要是吸引、模仿和借鉴国外的管理模式和市场模式,主要表现为市场制度的建立和基础金融产品的开发。这种创新惟一能够确定的好处是速度快,而且能够起到诱发新的创新的作用。吸收式创新的最大优点是创新成本低,主要是将国外的创新移植到中国市场。

2、负债类业务创新多,资产类业务创新少,金融产品结构单一。我国负债类业务创新是以四大国有银行为导向和主体,有较浓的计划特征,推出的产品主要以满足国有企业融资需求为主。资产类业务在20世纪90年代证券市场出现以后,也主要停留在股票市场,没有形成多元化产品。

3、区域特征明显,特区和沿海城市金融管制相对宽松,市场比较发达,创新比较集中。金融组织机构高度集中,金融发展极不平衡,金融创新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深圳、海南等金融业相对发达地区,内地金融市场的发展较为沉闷。这种格局同时加剧了国内经济的二元化特征。

4、金融创新靠外力推动,内部驱动不足。市场化的金融创新强调市场主体的内在激励,但在计划体制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创新的第一推动力受到削弱,其结果是中国的金融创新以自上而下的强制式推动为主。这种创新只有在创新主体能够享受到大多数利益时才能出现,因而加剧了市场的垄断特征。在实践中的明显表现是,一方面由于监管过严,金融创新成本高昂,另一方面市场不规范,中、小投资者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作为金融主体的“暴利”造成了简单的数量扩张。

(二)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的金融创新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级的阶段,快速发展金融市场,需要消除很多制约因素。

1、要消除的制约因素是薄弱的信用基础。金融市场和金融行为本身是信用高度发展的产物,离开了信用基础,金融创新根本不可能出现和存在。我国的信用机制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政府来建立和推动的,在形式上基本属于国有信用,典型的表现是银行代表国家执行“出纳”的功能。在这种信用机制里,企业有借钱扩张、借债不还的内在动机。因而实体经济部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户等)资金需求旺盛,银行“惜贷”,金融创新空间狭窄。

2、要削弱的制约因素是政府行为错位。政府行为的错位造成了金融创新成本增大,金融行为主体政策风险加大。一个成熟的驾驭市场经济的政府应该通过制度设置来健全市场,通过市场化的操作来调控市场。我们的政府往往通过非经济的手段来干预市场。政府对金融创新的趋利动机等特性突出表现为,出现于市场流动性、靠强制推销的政府债券,以及不计成本的保值储蓄等。政府行为的错位还表现为金融市场立法不完善,立法缺乏前瞻性。

3、要消除的制约因素是金融创新主体风险意识薄弱、内在动因缺失。由于我国产权制度改革没有到位,金融机构主体还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没能有效形成,金融主体缺少风险防范意识,“避险性”创新难以展开,其他创新也是表面的和缺乏市场支撑的。

4、需要消除的制约因素是利率、汇率管制。利率是资金时间价值,是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基准。利率水平的国家管制,使货币市场创新直接受到抑制。由于没有一个市场化的利率作为参照标准,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的机会成本很难计量,造成融资行为扭曲。虽然我们在2001年2月份开始启动利率市场化进程,但利率市场化和市场化利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意味着人民币没有市场价格,这就使得外汇套利保值创新受到制约。

5、需要消除的制约因素是金融人才短缺。人才是金融创新的主体,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增强创新的供给能力,以及促使创新成果的模仿和普及的基础。可是由于我们起步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政府推动性创新的格局一时难以改变,在巨大的政策风险之下,市场主体更偏好于投机,金融市场内部信用机制难以有效运转。

6、需要消除的制约因素是技术水平落后。新技术的运用成本一方面决定了金融创新的成本,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又为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提供技术保障。受技术能力和水平的限制使得技术创新成为我国金融创新的薄弱环节。

二、我国金融创新的优势

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由集中管制的计划金融运作向有管制的相对自由的市场化运作金融体制过渡。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近几年间有关金融的法制、法规环境建设取得了重大进步,这样的金融环境是创新展开的最有利时机。金融创新活动有了立法保障以后,创新活动的未来预期损失将会下降,信用价值会逐步得到体现,社会信用机制因而能够在法律和法规的基础上得到加强,信用机制和以信用机制为基础市场引导,使得金融创新可能进入快车道。

多元化金融主体的并存和壮大,会加剧竞争,导致金融创新向纵深发展。《信托法》、《银行间中间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出台,为多元金融机构的并存和在竞争中寻求发展提供了指引。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还看到了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发展的趋势,银行、保险、证券、财务公司等各种中介业务在激烈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行业间竞争的加剧在第一阶段会引导金融部门用技术壁垒谋求寡头垄断;在第二阶段,则很可能会直接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寻找技术上的先占优势,这都有利于金融创新。在金融行业内部,一些政策性、违规性盈利逐渐被堵塞,业务趋同、管理相似的粗放式经营已进入微利甚至亏损时代,依托金融创新实现业务分化与飞跃是金融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坚持法制化、市场化的信用制度创新

信用制度是金融市场赖以存在的基石,没有公信力的市场固然会抑制交易和投资人参与的积极性,没有公信力的市场事实上根本就不会存在下去。信用制度的建立需要这样几个渠道来完成:一是以市场化手段发展中介机构,市场竞争使中介机构在生产中介产品时投入足够的资源,同时市场秩序的维持成本(法律成本)也会较低。二是引进先进的科技支持系统,降低信息成本;三是在市场制度建设方面,避免管的过多过死,要相信市场。即便是在金融创新容易引发问题的时候,也不能片面强调管制,因为没有理由认为行政力量比市场在防范风险方面更专业、更有激励。

(四)坚持以提高金融机构业务能力和运作效率为核心的技术创新

业务趋同必然带来利润摊薄,只有坚持“精细化、特色化”的经营理念,才是业务发展的市场取向;也只有利用技术创新推动业务发展和运作效率提升,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确立市场优势,才能为金融业务整合和今后参与国际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不断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在优化结构中防范金融创新可能诱发的风险

纵观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它基本颠倒了“先货币市场,后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以债券为主;先初级市场后二级市场,二级市场以场外交易市场为主”的内在顺序,造成投机气氛浓烈,市场理性不足的局面。从深层次讲,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结构畸形,比如产品结构,当市场上只有少数几种可资交易的金融产品品种的时候,供需矛盾的突出,足以诱发泡沫风险。由于没有一个成熟的债券市场,也就没有一个市场化的利率水平,金融资本的机会成本缺乏参照,非理性的融资和非理性的投资是必然的。又比如市场结构,如果没有一个交易场所竞争的局面,期货市场、银行间市场、货币市场、汇率市场以及证券市场就无法通过交易规则的竞争,降低交易成本,吸引更多的交易,交易规则就无法做到尽善尽美。更重要的是,交易规则的漏洞经常使得人们在金融市场交易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发生扭曲,这会抑制创新,挫伤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

四、我国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制度创新。国有商业银行要使自身的经营管理焕发全新的活力,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一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推动股份制改造,完善现代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国有商业银行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转化的步伐,增强其经营活力和竞争力;二要在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我国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的融合,与国际接轨,实行国际通行的全能银行制度;三是在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上进行创新,以经营效益为核心,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现代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

(二)体制创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按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是银行低效经营和资产质量欠佳,产生大量冗员的主要原因之一。国有商业银行要走出困境,就应当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在管理体制上改革创新,彻底解决机构臃肿、决策缓慢、管理技术落后等问题,使银行管理体制尽快与市场经济适应,做到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三)产品创新。国有商业银行要紧跟市场需求,研究客户需求变化,寻找金融产品的创新点,积极开发新产品。可联合其他商业银行对企业或项目进行集团贷款,并购贷款,可以以客户应收账款为抵押开展保险业务等,要积极开发个人银行业务新产品,使其更具适用性、灵活性,应当积极开发具有竞争能力的产品,探索存贷款、证券、支付清算、外汇、代理保险、租赁与咨询等全能银行业务的途径,使国有商业银行真正成为“金融百货公司”。

(四)服务创新。在金融市场呈现全面竞争的今天,谁的经营理念转变的快,适应变化的市场和需要,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谁就能赢得市场、赢得客户、实现有效益、高质量的发展。要通过细分市场,建立分层次的客户服务系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咨询、投资顾问和理财咨询等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通过认真听取客户意见,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的忠诚度;通过优质客户的增加和客户对银行依赖程度的加深,挖掘客户的贡献度。

下载浅谈我国的金融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我国的金融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文章标题:我国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引言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史,是循着“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的轨迹来运行的。为什么在央行不断加强监管的同时,商业银行会不断......

    我国金融创新应遵循三大策略(精选五篇)

    我国金融创新应遵循三大策略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汪宗俊内容摘要: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根据我国金融行业的现实状况,金融创新应该掌握好三个方面的策略.金融创......

    试论我国金融创新的努力方向及金融创新的风险(范文模版)

    摘要: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的发展和国际金融市场管制的放松,导致金融产业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化,各处新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仅就金融创新的诱......

    金融创新心得体会[范文模版]

    金融创新心得体会 篇一:金融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新型金融机构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XXXXXXX 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与自治区新型金融机构党委联合安排,我有幸于今年XX月XX日至XX......

    金融创新心得体会

    金融创新心得体会 篇一:金融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新型金融机构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XXXXXXX 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与自治区新型金融机构党委联合安排,我有幸于今年XX月XX日至XX......

    金融创新心得体会

    金融创新心得体会 篇一:金融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新型金融机构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XXXXXXX 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与自治区新型金融机构党委联合安排,我有幸于今年XX月XX日至XX......

    金融创新.ppt.Convertor

    第五章 金融监管与创新 第一节 金融监管 一、金融监管理论 ——政府及政府授权机构,抑或是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对金融活动以及金融活动的参与者实施监督和管理的统称。 狭义......

    金融创新能力

    金融创新能力 不足是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金融机构体系多由大型金融机构主导,难以对新兴产业灵活的、多样化、不断变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作出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