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信访条例
黑龙江省信访条例
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号 《黑龙江省信访条例》已由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3年10月1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2000年10月20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黑龙江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信访条例》同时废止。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3年10月17日 黑龙江省信访条例(2003年10月17日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访合法权益,密切各级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信访秩序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信访工作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信访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讯、走访等形式,向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以下简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并由国家机关进行处理的活动。
第四条 信访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使民主权利的一种方式,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信访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任何人不得利用信访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或者谋取非法利益。
第六条 信访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及时、就地、依法解决问题与思想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信访工作秩序实行地方人民政府属地管理。
第七条 信访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各级国家机关及其所属部门主要负责人对信访工作负总责,主管负责人负主管责任,其他负责人按照工作分工负分管责任。
各级国家机关负责人应当阅批来信,定期接待来访,处理重大、疑难信访事项。
第二章 信访人
第八条 信访人可以向国家机关提出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
(二)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举报和控告;
(三)对侵害自身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控告;
(四)要求国家机关答复或者复查信访事项;
(五)其他依法可以提出的信访事项。
第九条 到国家机关走访的信访人应当到指定的信访接待场所,出示本人身份证件,登记居住地址和联系方式,说清信访事项的基本事实、意见和要求,有条件的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第十条 信访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胁迫他人参与集体上访;
(二)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车辆,妨碍交通;
(三)拒不听从信访工作人员劝导,滞留闹事,妨碍国家机关工作秩序;
(四)损坏接待场所公私财物,侮辱、威胁、殴打信访接待人员;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一条 多人反映共同的意见、建议和要求,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不超过五人的代表提出。
第三章 信访工作机构
第十二条 各级信访工作机构是代表国家机关管理信访工作、处理信访事项的职能部门,应当配备与信访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政策水平的工作人员;信访量较大的单位应当配备专职信访工作人员。
第十三条 各级信访工作机构的职责是:
(一)指导、管理、检查本行政区域内、本行业或者所属单位的信访工作,通报信访工作开展情况;
(二)受理来信、来访、来电;
(三)解答与信访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咨询;
(四)转办、交办、查办和督查信访事项;
(五)及时、准确向上级国家机关提供信访信息,报告重大、紧急信访事项;
(六)建议有关机关处理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七)教育、培训信访工作人员;
(八)办理上级国家机关交办的信访事项。
第十四条 信访接待场所的地址、网址、电话等应当对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 信访工作机构在处理信访事项时有权查阅卷宗和其他相关文件,听取承办单位办理信访事项情况的汇报以及进行必要的调查,提出建议和意见。
信访工作机构对重大、疑难信访事项,有权召开相关部门、信访人、当事人座谈会、听证会等,协调解决问题。
第十六条 信访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办理信访事项,对来访人的合理要求,应当及时、妥善地加以解决;对暂时不能解决的信访事项,应当对来访人耐心解释。不得对信访事项推诿、拖延。
第十七条 办理信访案件的工作人员与信访事项或者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八条 信访工作人员应当对信访人的举报和控告保密。
第十九条 匿名信访事项视情况分别处理。有事实、证据的应当受理;没有事实、证据的应当登记存档备查。
第二十条 各级国家机关应当为信访工作机构提供必要的办公设备、接待场所等,保障信访工作的开展。
第四章 信访受理范围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履行职责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二)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决议、决定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三)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生效的判决、裁定、决定不服的申诉;
(四)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任命、批准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控告或者举报;
(五)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定应当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受理的其他信访事项。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二)对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处理决定要求给予复查或者重新处理的;
(三)对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控告或者举报;
(四)应当由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受理的其他信访事项。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法院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人民法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二)对审判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控告或者举报;
(三)应当由人民法院管辖的刑事、民事、行政等案件的告诉或者申诉;
(四)对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决定以及执行案件的申诉。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检察院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二)对检察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控告或者举报;
(三)对人民检察院处理决定不服的申诉案件;
(四)对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行为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利用职权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行为的控告或者举报。
第五章 信访事项的处理
第二十五条 信访人的信访事项,应当首先向依法有权作出处理决定的直接责任归属机关提出,直接责任归属机关不受理的,可以向其上一级国家机关提出。
本条例所称的直接责任归属机关,是指对具体信访事项具有直接管辖权并负有直接处理责任的国家机关。
第二十六条 接待机关应当向越过直接责任归属机关进行走访的信访人指明或者指定受理机关,如其反映的信访事项属于重大、紧急的,接待机关可以直接受理。
第二十七条 跨地区、跨部门的信访事项,由所涉及的地区或者部门的直接责任归属机关协商处理;经协商未达成协议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国家机关或者其信访工作机构协调处理。
原直接责任归属机关已经合并或者撤销,其信访事项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机关处理。
第二十八条 对应当通过行政复议、诉讼、仲裁解决的信访事项,信访工作人员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定程序办理。
第二十九条 信访工作人员应当对信访事项进行登记,记载受理时间、经办人、基本事实、处理依据和结果、信访人对处理结果的意见。
第三十条 国家机关受理的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办理完毕,并为信访人出具《处理决定书》。
对不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移送给直接责任归属机关。
第三十一条 各级国家机关交办信访事项,应当履行交办手续;承办单位对交办机关要求报告办理结果的信访事项,应当自收到交办信访事项之日起六十日内报告办理结果;在规定的时限内不能报告办理结果的,应当向交办机关说明情况,延期办理的不得超过三十日。
第三十二条 交办机关对交办信访事项的调查处理结果报告,应当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完毕。交办机关认为事实不清、处理不当的,可以提出处理建议;可以退回承办单位复查办理;交办机关有权直接处理的,可以直接办理。
对需要复查的信访事项,承办单位应当另行指派其他工作人员。
第三十三条 信访人对有关国家机关作出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持《处理决定书》在三十日内向上一级国家机关申请复查;上一级国家机关应当自受理信访人的复查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给信访人出具《复查意见书》。
上级国家机关认定原办理机关对信访事项处理决定正确的,不再复查处理;信访人对复查结果不服,又提不出新的事实和理由的,原办理机关、复查机关或者上级机关不再处理,共同作好信访人的思想疏导和说服教育工作。
第三十四条 国家机关负责人发现本机关或者下级机关对信访事项的处理决定确有错误的,应当责成有关部门或者下级机关重新处理。
第三十五条 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机构对重大典型信访案件,可以向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进行汇报,主任会议听取汇报后,可以责成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程序认真办理,必要时提请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
人大常委会可以依法就信访事项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询问或者质询。
第三十六条 人大常委会根据需要可以听取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于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交办的重大典型信访案件办理情况的汇报。
第三十七条 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信访涉及的各类案件的处理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第三十八条 信访人在国家机关、重要场所滞留,妨碍社会秩序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及时带离。
第三十九条 工作时间以外,国家机关的值班人员遇到突发的、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或者严重危害国家、集体、公民安全的信访事项,应当立即受理,并及时向本机关的负责人报告。
第六章 奖励和处罚
第四十条 国家机关对在信访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国家机关对信访人提出的建议、意见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或者揭发、举报违法违纪行为有功的,应当给予奖励。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条的规定,由有关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一、二、三、四项规定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三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国家机关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应当受理的信访事项拒不受理,或者拒不出具《处理决定书》、《复查意见书》的;
(二)丢失、隐匿或者擅自销毁信访材料的;
(三)泄漏信访工作秘密,给当事人造成损失或者给信访事项处理造成困难的;
(四)介入与本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信访事项,应当回避而未回避,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未向上级国家机关报告重大、紧急信访事项,未劝阻或者疏导上访群众,工作中存在重大失误,导致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的;
(六)对妨碍交通,围堵国家机关,扰乱正常生产、工作秩序的信访人,未及时劝阻、制止且未通知有关国家机关的;
(七)经复查证明信访事项处理过程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显失公正,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的;
(八)威胁、恐吓、侮辱、殴打、打击报复信访人的;
(九)对上级国家机关交办的信访事项故意拖延,敷衍塞责或者无正当理由过期不办的;
(十)伪造信访事项相关材料或者处理结果,弄虚作假,蒙蔽上级国家机关和信访工作机构的;
(十一)拒不执行上级国家机关或者信访工作机构处理意见的;
(十二)利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
(十三)袒护、包庇上述行为的。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信访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2000年10月20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黑龙江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信访条例》同时废止。
第二篇:黑龙江省信访条例
黑龙江省信访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访合法权益,密切各级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信访秩序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信访工作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信访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讯、走访等形式,向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以下简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并由国家机关进行处理的活动。
第四条 信访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使民主权利的一种方式,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信访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任何人不得利用信访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或者谋取非法利益。
第六条 信访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及时、就地、依法解决问题与思想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信访工作秩序实行地方人民政府属地管理。第七条 信访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各级国家机关及其所属部门主要负责人对信访工作负总责,主管负责人负主管责任,其他负责人按照工作分工负分管责任。
各级国家机关负责人应当阅批来信,定期接待来访,处理重大、疑难信访事项。第二章信访人
第八条 信访人可以向国家机关提出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
(二)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举报和控告;
(三)对侵害自身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控告;
(四)要求国家机关答复或者复查信访事项;
(五)其他依法可以提出的信访事项。
第九条 到国家机关走访的信访人应当到指定的信访接待场所,出示本人身份证件,登记居住地址和联系方式,说清信访事项的基本事实、意见和要求,有条件的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第十条 信访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胁迫他人参与集体上访;
(二)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车辆,妨碍交通;
(三)拒不听从信访工作人员劝导,滞留闹事,妨碍国家机关工作秩序;
(四)损坏接待场所公私财物,侮辱、威胁、殴打信访接待人员;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第十一条 多人反映共同的意见、建议和要求,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不超过五人的代表提出。
第三章 信访工作机构
第十二条 各级信访工作机构是代表国家机关管理信访工作、处理信访事项的职能部门,应当配备与信访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政策水平的工作人员;信访量较大的单位应当配备专职信访工作人员。
第十三条 各级信访工作机构的职责是:
(一)指导、管理、检查本行政区域内、本行业或者所属单位的信访工作,通报信访工作开展情况;
(二)受理来信、来访、来电;
(三)解答与信访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咨询;
(四)转办、交办、查办和督查信访事项;
(五)及时、准确向上级国家机关提供信访信息,报告重大、紧急信访事项;
(六)建议有关机关处理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七)教育、培训信访工作人员;
(八)办理上级国家机关交办的信访事项。
第十四条 信访接待场所的地址、网址、电话等应当对社会公布。第十五条 信访工作机构在处理信访事项时有权查阅卷宗和其他相关文件,听取承办单位办理信访事项情况的汇报以及进行必要的调查,提出建议和意见。
信访工作机构对重大、疑难信访事项,有权召开相关部门、信访人、当事人座谈会、听证会等,协调解决问题。
第十六条 信访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办理信访事项,对来访人的合理要求,应当及时、妥善地加以解决;对暂时不能解决的信访事项,应当对来访人耐心解释。不得对信访事项推诿、拖延。
第十七条 办理信访案件的工作人员与信访事项或者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八条 信访工作人员应当对信访人的举报和控告保密。第十九条 匿名信访事项视情况分别处理。有事实、证据的应当受理;没有事实、证据的应当登记存档备查。
第二十条 各级国家机关应当为信访工作机构提供必要的办公设备、接待场所等,保障信访工作的开展。
第四章 信访受理范围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履行职责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二)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决议、决定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三)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生效的判决、裁定、决定不服的申诉;
(四)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任命、批准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控告或者举报;
(五)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定应当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受理的其他信访事项。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二)对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处理决定要求给予复查或者重新处理的;
(三)对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控告或者举报;
(四)应当由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受理的其他信访事项。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法院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人民法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二)对审判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控告或者举报;
(三)应当由人民法院管辖的刑事、民事、行政等案件的告诉或者申诉;
(四)对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决定以及执行案件的申诉。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检察院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二)对检察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控告或者举报;
(三)对人民检察院处理决定不服的申诉案件;
(四)对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行为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利用职权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行为的控告或者举报。
第五章 信访事项的处理
第二十五条 信访人的信访事项,应当首先向依法有权作出处理决定的直接责任归属机关提出,直接责任归属机关不受理的,可以向其上一级国家机关提出。
本条例所称的直接责任归属机关,是指对具体信访事项具有直接管辖权并负有直接处理责任的国家机关。
第二十六条 接待机关应当向越过直接责任归属机关进行走访的信访人指明或者指定受理机关,如其反映的信访事项属于重大、紧急的,接待机关可以直接受理。
第二十七条 跨地区、跨部门的信访事项,由所涉及的地区或者部门的直接责任归属机关协商处理;经协商未达成协议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国家机关或者其信访工作机构协调处理。
原直接责任归属机关已经合并或者撤销,其信访事项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机关处理。
第二十八条 对应当通过行政复议、诉讼、仲裁解决的信访事项,信访工作人员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定程序办理。第二十九条 信访工作人员应当对信访事项进行登记,记载受理时间、经办人、基本事实、处理依据和结果、信访人对处理结果的意见。
第三十条 国家机关受理的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办理完毕,并为信访人出具《处理决定书》。
对不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移送给直接责任归属机关。
第三十一条 各级国家机关交办信访事项,应当履行交办手续;承办单位对交办机关要求报告办理结果的信访事项,应当自收到交办信访事项之日起六十日内报告办理结果;在规定的时限内不能报告办理结果的,应当向交办机关说明情况,延期办理的不得超过三十日。
第三十二条 交办机关对交办信访事项的调查处理结果报告,应当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完毕。交办机关认为事实不清、处理不当的,可以提出处理建议;可以退回承办单位复查办理;交办机关有权直接处理的,可以直接办理。
对需要复查的信访事项,承办单位应当另行指派其他工作人员。第三十三条 信访人对有关国家机关作出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持《处理决定书》在三十日内向上一级国家机关申请复查;上一级国家机关应当自受理信访人的复查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给信访人出具《复查意见书》。
上级国家机关认定原办理机关对信访事项处理决定正确的,不再复查处理;信访人对复查结果不服,又提不出新的事实和理由的,原办理机关、复查机关或者上级机关不再处理,共同作好信访人的思想疏导和说服教育工作。
第三十四条 国家机关负责人发现本机关或者下级机关对信访事项的处理决定确有错误的,应当责成有关部门或者下级机关重新处理。
第三十五条 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机构对重大典型信访案件,可以向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进行汇报,主任会议听取汇报后,可以责成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程序认真办理,必要时提请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
人大常委会可以依法就信访事项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询问或者质询。
第三十六条 人大常委会根据需要可以听取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于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交办的重大典型信访案件办理情况的汇报。
第三十七条 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信访涉及的各类案件的处理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第三十八条 信访人在国家机关、重要场所滞留,妨碍社会秩序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及时带离。
第三十九条 工作时间以外,国家机关的值班人员遇到突发的、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或者严重危害国家、集体、公民安全的信访事项,应当立即受理,并及时向本机关的负责人报告。
第六章 奖励和处罚 第四十条 国家机关对在信访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国家机关对信访人提出的建议、意见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或者揭发、举报违法违纪行为有功的,应当给予奖励。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条规定,由有关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一、二、三、四项规定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三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国家机关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应当受理的信访事项拒不受理,或者拒不出具《处理决定书》、《复查意见书》的;
(二)丢失、隐匿或者擅自销毁信访材料的;
(三)泄漏信访工作秘密,给当事人造成损失或者给信访事项处理造成困难的;
(四)介入与本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信访事项,应当回避而未回避,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未向上级国家机关报告重大、紧急信访事项,未劝阻或者疏导上访群众,工作中存在重大失误,导致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的;
(六)对妨碍交通,围堵国家机关,扰乱正常生产、工作秩序的信访人,未及时劝阻、制止且未通知有关国家机关的;
(七)经复查证明信访事项处理过程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显失公正,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的;
(八)威胁、恐吓、侮辱、殴打、打击报复信访人的;
(九)对上级国家机关交办的信访事项故意拖延,敷衍塞责或者无正当理由过期不办的;
(十)伪造信访事项相关材料或者处理结果,弄虚作假,蒙蔽上级国家机关和信访工作机构的;
(十一)拒不执行上级国家机关或者信访工作机构处理意见的;
(十二)利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
(十三)袒护、包庇上述行为的。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信访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2000年10月20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黑龙江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信访条例》同时废止。
第三篇:黑龙江省信访听证工作规定
黑龙江省信访听证工作规定(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信访听证行为,依法处理信访事项,保护信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信访听证,是指各级政府(含派出机关)、县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以下简称听证机关),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采取听证会的形式,通过陈述、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宣传法律,依法处理信访事项的活动。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听证机关组织信访听证,适用本规定。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属于各级人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行政复议、诉讼、仲裁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不属于信访听证范围,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告知信访人按照有关规定到有关机关解决。
第四条 信访听证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充分听取信访当事人的意见。
第五条 听证应当公开举行,并接受社会监督,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访事项的听证除外。
第六条 信访听证应当坚持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保障信访当事人的陈述权、质证权、辩论权。
第七条 听证机关对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以及其它需要听证解决的信访事项,在做出处理意见、复查意见、1 复核意见之前,可以组织信访听证。
第八条 信访人在信访事项处理、复查、复核过程中,也可以向听证机关提出信访听证申请。
第九条 听证申请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内容包括:信访请求事项、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依据、信访人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
第十条 信访人申请听证的,由有处理权听证机关进行审查,并在1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举行听证的决定。
第十一条 听证机关在处理第七条规定的信访事项时,认为有必要进行信访听证并征得信访人同意后,应当做出信访听证的决定。
第十二条 信访人应当自被告知听证决定之日起5日内向听证机关提出信访听证意见书。逾期未提出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信访听证意见书的内容,包括信访事项的基本事实、听证的主要意见、理由及依据。
第十三条 听证机关应当自收到信访听证意见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组织听证,并在举行听证7日前,将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信访人。
第十四条 听证举行前,信访人要求撤回的,应当准许并记录在案。
第十五条 信访人无正当理由未按时参加听证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应当记录在案,并终止听证。
信访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参加听证的,应当在听证举行5 2 日前提出延期申请,经听证机关同意,可以延期举行听证。
第十六条 听证参加人包括信访人、信访人委托的代理人、信访事项承办人及其他与信访事项有关的人员。
信访事项承办人包括处理信访事项的承办人、复查信访事项的承办人及复核信访事项的承办人。
第十七条 信访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委托代理人应当在举行听证会前,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及代理权限。
信访人不得因委托代理人而缺席听证会。
集体上访,应当按照国务院《信访条例》的规定,选派不超过5人的代表参加听证。
第十八条 公开举行的听证会,除证人外,公民可以向听证机关申请旁听,经过批准,按照听证会要求,参加旁听。
第十九条 听证主持人由听证机关指定非信访事项办理人员担任。
第二十条 听证主持人在听证活动中的职责:
(一)决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二)决定听证的延期、中止、终止;
(三)通知听证参加人;
(四)询问听证参加人;
(五)接收有关证据;
(六)宣传与信访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七)维持听证秩序;
(八)指定专人制作听证笔录;
(九)听证机关赋予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一条 省及地市信访工作机构应当设立信访听证员专家储备数据库。专家储备数据库可以由相关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社会人士组成。信访听证会期间,听证员由听证机关根据信访事项的具体情况从专家储备数据库中确定。
第二十二条 听证员职责:
(一)协助听证主持人开展听证活动;
(二)向当事人询问与信访事项有关的情况;
(三)宣传与信访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四)参加合议,提出听证意见。
第二十三条 听证主持人和听证员的总人数应当为单数且不少于7人。
第二十四条 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与听证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可能影响听证会公正性的,应当自行回避。信访事项承办人不得担任所承办信访听证事项的主持人、听证员。
信访人认为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与听证事项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可能影响听证会公正性的,可以在听证会开始前向听证机关提出回避申请。
听证员的回避由听证主持人决定,听证主持人的回避由听证机关决定。
第二十五条 信访人在听证中的权利和义务:
(一)有权申请与信访听证有利害关系的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回避;
(二)有权对信访事项涉及的事实、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及有关情况进行陈述、申辩;
(三)有权对信访事项承办人提出的证据进行质证,并提出新的证据;
(四)如实回答听证主持人、听证员的提问;
(五)遵守听证会纪律。
第二十六条 信访听证费用由听证机关承担。
第二十七条 听证主持人主持听证应当使用规范的程序语言。信访听证程序语言格式文本由省信访办另行制定。
第二十八条 听证会参加人应当遵守下列听证纪律:
(一)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发言和提问;
(二)未经允许,不得录音、录像和拍照;
(三)未经允许,不得中途退场;中途退场的,按照放弃听证权利处理;
(四)不得使用人身攻击或者侮辱性语言;
(五)不得大声喧哗、哄闹或者有妨碍听证秩序的行为;
(六)听证会场禁止吸烟,关闭通讯工具。对违反听证秩序的,听证主持人有权予以制止,情节 5 严重的,责令其退场。
第二十九条 听证开始前,主持人应当查明听证参加人到场情况,宣布听证纪律和听证会场有关注意事项,介绍听证参加人,并询问听证参加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第三十条 听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开始,公布听证事项;
(二)信访人或者委托代理人陈述信访事项并提供有关证据;
(三)信访事项承办人陈述处理或者复查、复核信访事项的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依据;
(四)信访人或者委托代理人进行申辩和质证;
(五)信访事项承办人就有争议的事实、依据、处理意见进行答辩;
(六)听证员询问有关情况,并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七)信访人或者委托代理人最后陈述;
(八)信访事项承办人最后陈述;
(九)主持人宣布听证会结束。
第三十一条 听证主持人组织听证员就听证事实、证据以及适用法律、法规、政策等对信访事项处理进行合议,形成听证意见,并记载于听证笔录。
第三十二条 听证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听证主 6 持人应当做出中止举行听证的决定:
(一)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场或者需要重新鉴定、勘验的;
(二)信访人因不可抗拒的事实,无法继续参加听证的;
(三)出现其他应当中止听证的情形。
第三十三条 听证笔录及录音摄像、信访事项承办单位及信访人提供的有关证据,由举行听证的政府、部门立卷归档。
第三十四条 听证结束后,听证机关应当依据听证意见在法定时限内及时做出处理意见、复查意见或者复核意见。
第三十五条 已经终结的信访事项不举行信访听证。
第三十六条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信访听证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篇:黑龙江省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
黑龙江省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
(2018年7月2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维护信访人合法权益,维护复查复核机构的工作秩序,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信访人对本省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或复查意见不服,向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复查或复核申请的信访事项,适用本办法。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条 信访事项的复查复核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办理信访事项以最低层级有权处理机关为起点,坚持高效便民和有错必纠的原则。
第三条 县级以上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履行复查复核职责,其承担复查复核日常工作的机构具体办理复查复核事项。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
(二)接待、受理信访人向本级政府提出的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申请;
(三)向本级政府所属工作部门交办涉及其职能的复查复核信访事项,并对办理结果进行审核;
(四)承办本级政府提出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意见的送审和书面答复等事宜;
(五)协调处理有关行政机关在复查复核工作中出现的争议,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复查复核工作;
(六)承办本级政府交办的其他有关事项。
第四条 县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复查复核机构或者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承办本级政府交办的和向本部门提出申请的复查复核信访事项。
第二章 复查复核事项的提出
第五条 提出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申请的信访人为申请人,其申请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不服信访事项处理或复查意见的;
(二)有具体的复查或复核请求和事实依据的;
(三)属于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的范围,且不属于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得到解决的;
(四)在复查复核法定期限内的。
第六条 信访人申请复查或复核应当自收到办理机关的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提出;信访人不接受信访事项处理(复查)意见,又不提出复查(复核)请求,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反复信访的,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不再受理。
第七条 2005年5月1日前提出信访事项已经办结的,信访人提出新的事实或理由请求复查或复核的,经有权处理机关重新处理后,可以进入复查复核程序;不能提出新的事实或理由的,不再重新受理。第八条 信访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事由耽误申请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
第九条 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请求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申请书;
(二)身份证明(包括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有效证件);
(三)原办理机关对信访事项作出处理或复查的书面答复意见原件和复印件及相关证据材料;
(四)申请人委托代理人提出申请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代理人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代理人不得超过2人;
(五)多人对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服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申请、填写申请书和提供授权委托书,代表不得超过5人。
第十条 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工作单位、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联系方式;
(二)有效证件的名称、号码;
(三)申请复查复核的具体事项;
(四)请求事项的事实、理由与依据;
(五)申请人签名和申请时间。
第十一条 在复查或复核期间,申请人要求撤回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的,经说明理由,受理机关同意,可以撤回,该复查或复核信访事项即行终止。
第三章 复查复核事项的受理
第十二条 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关按下列层级确定:
(一)设区的市级以下政府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或复查意见,由上一级政府复查或复核;
(二)设区的市级以下政府工作部门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或复查意见,由本级政府或上一级政府工作部门复查或复核,且只能选择一个单位提出申请;
(三)省政府工作部门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或复查意见,由省政府复查或复核;
(四)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或复查意见,由本系统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或复核;
(五)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的信访事项,由所涉及的行政机关协商受理;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决定受理机关;
(六)应当受理信访事项的行政机关分立、合并、撤销的,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受理;职责不清的,由本级政府或者其指定的机关受理;
(七)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派出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或复查意见,由设立该派出机关的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门复查或复核;
(八)法律法规授权的事业单位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或复查意见,由该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复查或复核;
(九)政府直接领导、无上级主管部门的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或复查意见,由信访事项涉及的政府工作部门复查或复核。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机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受理复查复核信访事项:
(一)接收登记:收到信访人递交的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申请材料,按规定内容核准登记录 入信访信息系统,并将原办理机关出具的书面答复意见复印件留存。
(二)形式审查:对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是否符合复查或复核条件、申请期限及理由依据进行审查。
(三)初审答复: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5日内书面答复信访人,但信访人所留联系方式不清或失效的除外。对事实不清的,告知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补正,材料补正后,正式受理。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的,视为放弃申请。
第十四条 信访人不接受行政机关不受理复查复核申请告知的,行政机关应当出具不予受理申请事项的书面答复,具体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和依据。
第四章 复查复核事项的办理和督办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构受理复查或复核申请后,根据信访事项具体内容,履行审批程序,向有关工作部门交办。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对交办的复查复核信访事项,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办理:
(一)指定专人负责,依法、按政策认真审查,可以听取原办理机关汇报;必要时可以要求信访人、有关单位和人员说明情况;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可以召开听证会,查明事实,分清责任。
(二)按照“事实清楚、依据充分、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规范、手续完备”的标准进行核查,提出复查复核意见报告。
(三)复查或复核意见的报告应当载明:
1.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的信访事项及具体请求; 2.原处理或复查意见;
3.维持、撤销、变更原办理意见的复查或复核意见; 4.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依据。
报告由工作部门领导审批同意后,以本部门文件形式在规定期限内报送交办机关。第十七条 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关审查信访事项原办理意见可视情召开相关会议,也可以要求原办理机关列席,接受询问;必要时可以邀请有关单位人员和专家列席。对重要的信访事项可以组织实地核查,也可以组织听证会。
复查复核机关工作人员对于调查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第十八条 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关对原办理意见进行核查后,按照下列规定提出复查或复核意见:
(一)信访事项原办理意见事实清楚、依据充分、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规范、手续完备的,予以维持。
(二)信访事项原办理意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撤销、变更;决定撤销、变更原办理意见的,可以责令原办理机关重新办理:
1.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2.适用法律法规政策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或滥用职权的;
5.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明显不当的。
(三)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关责令原办理机关重新办理的,原办理机关不得以同一事实或理 由作出与原办理意见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意见。重新作出的处理或复查意见应当在规定期限内送达信访人,同时报上级机关备案。
(四)复查或复核受理机关自受理复查或复核申请当日,通知原处理或复查机关5日内提交处理该信访案件的证据、依据等相关材料,逾期不提交的,视为原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没有证据、依据,决定撤销该处理或复查意见。
第十九条 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意见应自决定受理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查或复核期间进行检验、鉴定和举行听证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内;由于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机构对交办工作部门作出的复查或复核意见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并起草复查或复核意见的书面答复,报本级政府主管领导审批。
第二十一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信访事项或者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第二十二条 复查复核机关办理复查复核信访事项,应当出具复查或复核意见书面答复。复查或复核意见书面答复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址和工作单位;
(二)申请复查或复核的主要诉求;
(三)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四)具体复查或复核意见;
(五)对复查意见不服提出复核申请的期限及行政机关;
(六)复查或复核机关和日期。
复查或复核意见书面答复经复查复核机关领导审批,加盖本机关公章或信访事项复查复核专用章。
第二十三条 送达不予(不再)受理告知书、复查或复核意见书面答复应当使用送达回执,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执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盖章。
送达复查或复核意见书面答复,应当直接送达信访人;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机关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信访人拒绝接收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执上记明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分别签名或盖章,把复查或复核意见书面答复留在信访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信访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条规定的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为送达日期。
第二十四条 复查或复核书面答复意见送达完毕后,复查或复核的有关材料由复查复核机构归档保管,并输入黑龙江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
第二十五条 复查复核信访事项办理过程中发现不当情形,应当依照规定职责及时进行督办。
第五章 责任
第二十六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当认真执行国务院《信访条例》,履行复查复核工作职责,依法按规定承办复查复核信访事项,恪尽职守、秉公办事、实事求是、分清责任、宣传法制、正确疏导、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
第二十七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提交书面答复和相关证据、依据及其他材料,无 正当理由不履行或者拖延提出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意见,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领导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信访事项复查复核中,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第二十八条 信访人申请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应当遵守信访秩序方面的有关规定,并承担相应的信访义务,提出复查或复核信访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所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违反规定的,依法追究信访人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信访人对信访事项复核意见不服的,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继续上访的,各级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责任单位做好稳定工作。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黑龙江省信访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以下”包括本级。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2008年6月2日省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印发的《黑龙江省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黑龙江省信访条例(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9号)
【发布单位】黑龙江省
【发布文号】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9号 【发布日期】2003-10-17 【生效日期】2004-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黑龙江省信访条例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9号)
《黑龙江省信访条例》已由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3年10月1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2000年10月20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黑龙江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信访条例》同时废止。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3年10月17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访合法权益,密切各级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信访秩序和社会稳定,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信访工作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信访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讯、走访等形式,向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以下简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并由国家机关进行处理的活动。
第四条第四条 信访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使民主权利的一种方式,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信访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第五条 任何人不得利用信访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或者谋取非法利益。
第六条第六条 信访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及时、就地、依法解决问题与思想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信访工作秩序实行地方人民政府属地管理。
第七条第七条 信访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各级国家机关及其所属部门主要负责人对信访工作负总责,主管负责人负主管责任,其他负责人按照工作分工负分管责任。
各级国家机关负责人应当阅批来信,定期接待来访,处理重大、疑难信访事项。第二章信访人
第八条第八条 信访人可以向国家机关提出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
(二)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举报和控告;
(三)对侵害自身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控告;
(四)要求国家机关答复或者复查信访事项;
(五)其他依法可以提出的信访事项。
第九条第九条 到国家机关走访的信访人应当到指定的信访接待场所,出示本人身份证件,登记居住地址和联系方式,说清信访事项的基本事实、意见和要求,有条件的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第十条第十条 信访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胁迫他人参与集体上访;
(二)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车辆,妨碍交通;
(三)拒不听从信访工作人员劝导,滞留闹事,妨碍国家机关工作秩序;
(四)损坏接待场所公私财物,侮辱、威胁、殴打信访接待人员;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多人反映共同的意见、建议和要求,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不超过五人的代表提出。第三章信访工作机构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各级信访工作机构是代表国家机关管理信访工作、处理信访事项的职能部门,应当配备与信访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政策水平的工作人员;信访量较大的单位应当配备专职信访工作人员。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各级信访工作机构的职责是:
(一)指导、管理、检查本行政区域内、本行业或者所属单位的信访工作,通报信访工作开展情况;
(二)受理来信、来访、来电;
(三)解答与信访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咨询;
(四)转办、交办、查办和督查信访事项;
(五)及时、准确向上级国家机关提供信访信息,报告重大、紧急信访事项;
(六)建议有关机关处理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七)教育、培训信访工作人员;
(八)办理上级国家机关交办的信访事项。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信访接待场所的地址、网址、电话等应当对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信访工作机构在处理信访事项时有权查阅卷宗和其他相关文件,听取承办单位办理信访事项情况的汇报以及进行必要的调查,提出建议和意见。
信访工作机构对重大、疑难信访事项,有权召开相关部门、信访人、当事人座谈会、听证会等,协调解决问题。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信访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办理信访事项,对来访人的合理要求,应当及时、妥善地加以解决;对暂时不能解决的信访事项,应当对来访人耐心解释。不得对信访事项推诿、拖延。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办理信访案件的工作人员与信访事项或者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信访工作人员应当对信访人的举报和控告保密。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匿名信访事项视情况分别处理。有事实、证据的应当受理;没有事实、证据的应当登记存档备查。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各级国家机关应当为信访工作机构提供必要的办公设备、接待场所等,保障信访工作的开展。第四章信访受理范围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履行职责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二)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决议、决定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三)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生效的判决、裁定、决定不服的申诉;
(四)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任命、批准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控告或者举报;
(五)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定应当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受理的其他信访事项。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二)对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处理决定要求给予复查或者重新处理的;
(三)对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控告或者举报;
(四)应当由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受理的其他信访事项。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法院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人民法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二)对审判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控告或者举报;
(三)应当由人民法院管辖的刑事、民事、行政等案件的告诉或者申诉;
(四)对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决定以及执行案件的申诉。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检察院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二)对检察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控告或者举报;
(三)对人民检察院处理决定不服的申诉案件;
(四)对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行为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利用职权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行为的控告或者举报。第五章信访事项的处理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信访人的信访事项,应当首先向依法有权作出处理决定的直接责任归属机关提出,直接责任归属机关不受理的,可以向其上一级国家机关提出。
本条例所称的直接责任归属机关,是指对具体信访事项具有直接管辖权并负有直接处理责任的国家机关。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接待机关应当向越过直接责任归属机关进行走访的信访人指明或者指定受理机关,如其反映的信访事项属于重大、紧急的,接待机关可以直接受理。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跨地区、跨部门的信访事项,由所涉及的地区或者部门的直接责任归属机关协商处理;经协商未达成协议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国家机关或者其信访工作机构协调处理。
原直接责任归属机关已经合并或者撤销,其信访事项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机关处理。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对应当通过行政复议、诉讼、仲裁解决的信访事项,信访工作人员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定程序办理。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信访工作人员应当对信访事项进行登记,记载受理时间、经办人、基本事实、处理依据和结果、信访人对处理结果的意见。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国家机关受理的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办理完毕,并为信访人出具《处理决定书》。
对不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移送给直接责任归属机关。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各级国家机关交办信访事项,应当履行交办手续;承办单位对交办机关要求报告办理结果的信访事项,应当自收到交办信访事项之日起六十日内报告办理结果;在规定的时限内不能报告办理结果的,应当向交办机关说明情况,延期办理的不得超过三十日。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交办机关对交办信访事项的调查处理结果报告,应当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完毕。交办机关认为事实不清、处理不当的,可以提出处理建议;可以退回承办单位复查办理;交办机关有权直接处理的,可以直接办理。
对需要复查的信访事项,承办单位应当另行指派其他工作人员。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信访人对有关国家机关作出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持《处理决定书》在三十日内向上一级国家机关申请复查;上一级国家机关应当自受理信访人的复查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给信访人出具《复查意见书》。
上级国家机关认定原办理机关对信访事项处理决定正确的,不再复查处理;信访人对复查结果不服,又提不出新的事实和理由的,原办理机关、复查机关或者上级机关不再处理,共同作好信访人的思想疏导和说服教育工作。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国家机关负责人发现本机关或者下级机关对信访事项的处理决定确有错误的,应当责成有关部门或者下级机关重新处理。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机构对重大典型信访案件,可以向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进行汇报,主任会议听取汇报后,可以责成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程序认真办理,必要时提请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
人大常委会可以依法就信访事项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询问或者质询。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人大常委会根据需要可以听取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于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交办的重大典型信访案件办理情况的汇报。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信访涉及的各类案件的处理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信访人在国家机关、重要场所滞留,妨碍社会秩序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及时带离。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工作时间以外,国家机关的值班人员遇到突发的、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或者严重危害国家、集体、公民安全的信访事项,应当立即受理,并及时向本机关的负责人报告。第六章奖励和处罚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国家机关对在信访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国家机关对信访人提出的建议、意见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或者揭发、举报违法违纪行为有功的,应当给予奖励。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条规定,由有关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一、二、三、四项规定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国家机关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应当受理的信访事项拒不受理,或者拒不出具《处理决定书》、《复查意见书》的;
(二)丢失、隐匿或者擅自销毁信访材料的;
(三)泄漏信访工作秘密,给当事人造成损失或者给信访事项处理造成困难的;
(四)介入与本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信访事项,应当回避而未回避,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未向上级国家机关报告重大、紧急信访事项,未劝阻或者疏导上访群众,工作中存在重大失误,导致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的;
(六)对妨碍交通,围堵国家机关,扰乱正常生产、工作秩序的信访人,未及时劝阻、制止且未通知有关国家机关的;
(七)经复查证明信访事项处理过程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显失公正,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的;
(八)威胁、恐吓、侮辱、殴打、打击报复信访人的;
(九)对上级国家机关交办的信访事项故意拖延,敷衍塞责或者无正当理由过期不办的;
(十)伪造信访事项相关材料或者处理结果,弄虚作假,蒙蔽上级国家机关和信访工作机构的;
(十一)拒不执行上级国家机关或者信访工作机构处理意见的;
(十二)利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
(十三)袒护、包庇上述行为的。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信访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2000年10月20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 黑龙江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信访条例》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