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黑龙江省农业开发用地审批权限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黑政发〔1998〕66号)
各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现将《黑龙江省农业开发用地审批权限的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1998年8月4日
黑龙江省农业开发用地审批权限的暂行规定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黑龙江省土地管理实施条例》及有关规定,进
一步明确农业开发用地审批权限,结合本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农业开发用地,必须向当地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有关部门按下列规定权限批准:
(一)一次性开发500亩以下的,由县(市)政府批准。
(二)一次性开发500亩至1000亩的,由行署、市政府批准。
(三)一次性开发1000亩至1万亩的,由省政府批准。
(四)一次性开发1万亩至2万亩的,由省土地管理部门审查,省长办公会议审定,报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批准。
(五)一次性开发2万亩以上的,由省土地管理部门审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报国务院批准。
二、省农垦、森工系统所属农场、林业局土地使用范围内的农业开发用地,应当附主管部门意见,按下列规定权限批准:
(一)一次性开发2000亩以下的,由省政府委托省土地管理部门批准,报省政府备案。
(二)一次性开发2000亩至1万亩的,由省政府批准。
(三)一次性开发1万亩以上的,按第一项
(四)、(五)规定的权限批准。
前款规定的农业开发用地,农垦、森工部门一次性开发500亩以下的,由省土地管理部门驻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土地管理机构批准,向土地所在行署、市、县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三、向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农业开发用地,须先征求计划、农业、环保、水利等部门意见。报国家批准的,还须附有开发项目的可行性
研究报告和项目设计任务书,依照有关规定提出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土地权属文件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规划图等。属
于出让土地的,还须有地价评估报告,土地出让合同书。
四、边境地市县和军事禁区农业开发用地,必须事先征求省军区意见,按规定权限报批。
五、外商投资进行成片土地开发,一律报国务院审批。
六、禁止毁林开垦,不得超过省规定的禁止开展坡度开垦林地。
七、各级政府及其土地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审批权限审批。经依法批准的农业开发用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用于非农业建设。
八、本规定由黑龙江省土地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省经济发展遇到多年未有的挑战和复杂局面。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冷静应对,奋发有为,改革创新,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和十大重点产业建设,及时出台促进经济稳增长65条措施,深入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初步核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
——改革大力推进。一是“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注重通过调整完善农业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提高、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服务、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支持政策等5个方面的改革创新。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7万个,土地流转6507万亩,在31个县(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分别完成75%和66%。整合涉农资金330.1亿元。启动了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二是大力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多取消、审一次、真备案”,经过4轮清理,取消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354项,比例达51%;取消省属事业单位实质性审批事项13项;取消事业单位、协会组织、相关中介机构等为行政审批事项提供要件或前置审批的事项70项。推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55项企业登记前置审批许可改为后置,年检年审事项减少84.3%,新登记内资企业4.8万户,增长61.9%。建立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审批时间明显压缩。成立企业投诉中心,在媒体通报企业投诉典型案例76起并处理相关责任人。三是实行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公开招标。面向社会资本公开推出了41个涵盖铁路、城市基础设施、养老等方面投资项目。分3批对城市集中供热新增热源项目公开招标,23个投资主体中标,总投资220亿元。分3批招拍挂矿权136宗,对12宗煤矿和金属矿探矿权公开招标,推进资源开采与深加工产业一体化发展。光伏电站公开招标确定投资主体。四是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入。出台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完成驻省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推动试点并全面启动厂办大集体改革。出台龙煤集团改革方案和支持其改革发展30条政策措施,成立四煤城自主经营子公司,供水、供热职能
移交所在地政府,分流安置富余人员1.2万人。通过配置新矿权,开发境外、省外、本地新矿,支持其接续发展。推动森工重组黑森林下产品集团,集中力量培育黑森品牌,全年销售额达50亿元。推进省广播电视网络与哈尔滨、农垦、森工和龙梅等有线网络整合重组。推进新良集团、旅游集团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抓住水利、农机、科技三条主线,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再获大丰收,预计总产1352亿斤,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增量占全国增产总量近50%,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注重粮食大幅增产诱导出的优质高效农业、畜牧业和粮食产业发展机会。投资73.6亿元建设732.5万亩生态高标准农田,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720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00万亩。新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245个。投资46.4亿元,其中吸引社会投资20.3亿元,新增粮食仓储能力279亿斤、烘干能力69亿斤。投入7.3亿元,引导社会资金58.2亿元,新建137个存栏1200头规模的标准化奶牛场;生猪出栏增长5.5%。安排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省绿色食品常设交易中心建成使用。在省内和上海、广州、青岛等地举办黑龙江绿色食品博览会。在香港首开黑龙江绿色食品旗舰店,全国已达79家,开办独立品牌连锁店120产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一是依靠有充分准备的政企对接活动生成合作线索,吸引外部投资。不断完善十大重点产业投资潜力报告,成功开展港粤京投资推介、央企合作对接、民企龙江行等一系列经贸合作活动。其中,央企合作对接产生37个合作线索,签约额669亿元;民企龙江行签约合同148个,签约额1259.9亿元。二是突出选择性,对现有30条工业产业链继续深入梳理,继续实施工业“双百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53亿元,凯斯纽(荷兰)大马力农机、萝北石墨烯负极材料、哈尔滨卷烟厂技术改造等32个项目投产。大力推动271个省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哈飞汽车重大合资项目完成商务和技术谈判,进入国家部委审批阶段。神华(宝清)2×60万千瓦电厂项目已获核准。三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请省人大常委会重新制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明确技术股权的资本金确定和职务发明的股权权益。省政协出资1亿元推动哈工大组建机器人产业集团。全省各地举办150多场科技成果招商和转化对接活动,省内落地转化成果531项,签约额24亿元。科技企业孵化器72家,在孵企业上千家。
——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旅游业突出夏季生态化、冬季冰雪等独特优势,加强与全国百强旅行社合作。139个在建旅游项目完成投资228.1亿元,增长14.5%。改革亚布力景区管理体制,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滑雪场三山连通问题,新建10条雪道和2条缆车索道,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设立1.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发展。借助哈尔滨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促进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带动全省旅游业发展。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18.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哈尔滨万达文化旅游城开工建设190万平方米。哈尔滨华南城一期50万平方米建成开业。5个地方万达商业综合体项目完成投资42.3亿元。新建及改造28个大型批发市场。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3.5%。全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新增2000亿元,增长17.1%。民生银行和渣打银行在哈设立分行。哈尔滨银行等3家企业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1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组建哈银金融租赁公司。3家农信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引进中航安盟和中银财险2家保险公司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信息产业深入实施“宽带龙江”战略,新增4G基站2万座。
——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制定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指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大幅放宽农民进城落户和户口迁移政策,实施城市居住证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率提高0.63个百分点。加强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三供三治”项目开复工354个,完成投资156亿元,投资14亿元用于城市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哈尔滨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全线开工、3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铁路、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铁路建设完成投资156亿元,哈佳快速、哈牡客专、滨州铁路电气化改造开工建设。哈齐客专全线贯通。争取中央预算内水利专项投资240亿元,建设三江干流堤防应急度汛工程375公里,修复水毁工程1007处。鸡西、七台河城市供水水源引水工程开工。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30亿元,建成二级以上公路956公里,建三江至黑瞎子岛高速、密山至兴凯湖高速、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等项目开工建设,建设农村公路2089公里。哈尔滨机场扩建工程启动。完成火电项目投资55.7亿元、电网项目投资32.7亿元,牡丹江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
——以对俄交流合作为重点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俄远东开发战略对接,推动对俄交流合作向全方位转变,带动经贸合作提高层级。实现对俄进出口总额232.8亿美元,增长4.1%,占全国的24.4%。对俄投资总额10亿美元,增长20%,占全国对俄投资总额的30%以上。有10家商业银行与俄罗斯24家商业银行建立了账户行关系。哈洽会升级为“中国-俄罗斯博览会”,首届博览会签订进出口合同贸易额31.5亿美元;签订经济合作项目260项,涉及资金683亿元。哈尔滨被国家定位为对俄合作中心城市。13个口岸地区争取到国家边境旅游异地办证政策,外国人口岸签证点增加到8个。中俄原油管道二线、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阿穆尔-黑河边境油品储运与炼化综合体项目完成核准。龙
煤集团控股俄境内6个项目开工建设。中俄首座跨境同江铁路大桥开工建设。黑河公路大桥前期工作正在推进。哈尔滨机场新开通3条对俄航线。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0亿美元,增长11.1%。
——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尽管全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们始终坚持把民生支出放在优先位置。34件民生实事已完成33件,还有1件在春节前到位。新增就业75.7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月上调224元,增幅达13.4%,继续居全国首位。在企业退休的抗美援朝老兵生活补助标准每月提高200元。省财政安排5亿元帮助四煤城解决区级机关事业单位欠发工资。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7%和24%。农村五保对象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48%和44%,是提高幅度最大的一年。将煤城和林区新出现的6.6万多名特困群众全部纳入城乡低保或临时救助范围。重特大疾病政策范围内医疗救助比例达65%以上。省财政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城乡低保等低收入群体发放御寒补助20.3亿元,继续为一线环卫工人和交警发放冬季午餐补助1.2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80元提高到320元,城镇参保居民政策内医药报销比例达到70%,新农合参合农民政策内医药费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实施全省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三年补充计划,新选派医学本专科毕业生1155名。开展170个乡镇卫生标准化、200套乡镇卫生院周转房和400个村卫生室建设。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落实资金13.2亿元,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完成235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小火炉改造全面完成。农村小学、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均比上年提高40元。对集中连片特困区的乡中心区学校老师按每月200元、村学校和教学点老师按每月25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助。投入2.4亿元为1433个中心村建设文化广场并完善文化室设备配置。第十三届全省运动会务实节俭举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19.1万套,新开工16.6万套;改造农村泥草(危)房22万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竣工2459万平方米。大兴安岭南麓特困片区和片区外重点县3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淘汰黄标车20.8万辆,拆除小锅炉3190台。松花江水质持续改善。全面推进“平安龙江”建设,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依法严厉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省刑事案件下降7.4%,其中8类主要刑事案件下降19.4%。推进小煤矿安全整治整合,关闭78处安全不达标小煤矿。
——深挖管理潜力节约公共资源。通过清理欠税、加强稽核、严格征管等方式,国地税共增加税收85.4亿元。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在2013年大幅增收基础上,又扩面2万户,增收50.4亿元。加强养老金发放管理,对有管理问题的7万人重新复核清理,已追回1.1万人冒领的养老金。清理“吃空饷”22843人,已
追缴资金1.8亿元,查处相关责任人,对典型案例在全省通报。清理政府系统可利用非办公类资产325万平方米,其中省本级100万平方米,用于发展养老、健康、旅游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全省压缩“三公”经费5.8亿元,省财政减少不符合支持标准的专项资金支出27亿元,通过严格执行采购制度、厉行节约,节省政府采购资金15.7亿元。通过核减装修和其它辅助功能,哈尔滨机场扩建工程节省投资4.3亿元,绥芬河机场减少投资概算2.4亿元;通过深入据实核定沿线拆迁成本,铁路建设项目核减投资超过30亿元。全省审计机关共审计6676个单位,查出违规和损失浪费问题资金54.4亿元,促进增收节支18.3亿元。使用批而未用土地6638公顷,盘活闲置土地371公顷,利用闲置厂房近100万平方米发展产业项目。
屏蔽此推广内容行政监察、市场监管、防灾减灾、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统计监测、文史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201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团结一心、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国家各部委、中央直属单位、中央企业和驻军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龙江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去年经济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还是工业结构不合理。十多年来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其中能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最高为72.9%,最低为53.8%,增速最高为13.1%,最低为6.3%,2013年回落到0.1%,去年为负增长。从根本上讲,经济发展中机构性、体制性和市场化程度等深层次矛盾仍比较突出,工业中能源工业比重过大,非公经济比重小,市场营销、与资本市场合作、市场化方式配置资源等方面存在差距;大项目储备少、带动作用不够,资源精深加工不够,若干产业领域的增长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民生还有不少历史欠账,保障和改善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整体发展环境还有相当差距。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务实有效措施,下大力气解决。
第三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关于组织企业赴韩国参加商品展示会的通知
各地(市)外事办公室、有关单位:
近日,韩国忠清北道国际通商室给我办来函称,由韩国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和大田直辖市共同举办的“第10届大田、忠清圈中小企业产品展示会”,将于3月30日一4月3日在京畿道高阳市举行,希望我省组织相关企业与会参展,商谈业务。
据韩方介绍,届时将有150多家大出市和忠清南、北道以及韩国其他道(市)的中小企业参加,还将邀请一市两道的外国友好城市的企业参加。今年首次在韩国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展示的产品为工业产品、工艺品、加工农产品和土特产品等。
我省与忠清北道是友好省道,韩方对我省派卅的参展企业将提供免费使用展台等优惠。自2001年第5届起,我省分别组织了十几家企业多次参展,展示了自己企业的产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我们还将组织一些企业赴韩国参加产品展示会。计划在韩国活动6天,全部费用约需人民币9,000元,包括:护照签证费、往返国际机票、在韩国食宿和交通等费用。
如你地(市)所属企业希望派员参加展示会活动,请尽快与我们联系,并于2月24日前将拟赴韩人员名单报我处。联系人:杨鸿鹏
联系电话:0451-53634118;传真:0451-5360718
3二〇〇六年二月五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黑外函[2006114号
关于印发我省与韩国忠清北道 2006友好交流方案的通知
省体育局、农科院、林科院,有关单位:
按照友好省道交往惯例,应我省邀请,韩国忠清北道国际 通商室长朴成洙一行四人于1月22至25日访问了我省。访 问期间与省外办就两省道今年的友好交流内容举行了工作会 谈,经双方充分协商达成方案如下:
一、我省拟访问忠清北道的团组
(1)国际交流员
哈尔滨体育学院教师李万哲,3月初赴韩,时间为一年,在韩费用由韩方担负,往返国际机票由派人单位自理。
(2)黑龙江省人大代表团
两省道定期交流项目,作为去年忠清北道议会代表团来访 的回访,由省人大常委会领导率团出访,8—10人,拟于10月 出访,代表团人员组成、具体出访时间等由省人大常委会办公 厅确定。在忠清北道访问费用由韩方承担。
(3)黑龙江省参加忠清圈中小企业产品展示会团
由省外办组织我省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参加优秀中小企业 产品展示会,15人左右,3月底出访,费用由出访单位自理。
(4)黑龙江省农业考察团
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韩国曾在 7-80年代实施“新村运动”,并取得成功,缩小了城乡差距,改善了农村环境。为配合我省新农村建设,由省外办组织地、市农业部门负责人、有关县(市)政府领导考察韩国农村建设情 况,学习韩国“新村运动”经验。10人,8月出访,费用由出访单位自理。
(5)黑龙江省农业技术考察团
两省道对口交流项目。由省农科院组团,3人,7月出访,费用由韩方担负。
二、忠清北道计划访问我省的团组
(1)国际交流员
忠清北道国际通商室职员1人,按照惯例安排在哈尔滨工 程大学学习汉语,2004年3月—2005年2月,学费、宿费、生 活费由我省承担,往返国际机票自理。
(2)忠清北道政府代表团
作为哈洽会官方代表团,将由忠清北道副知事率团来访,3 人,来访时间为哈洽会期间,在哈访问期间食宿、市内交通等 费用由我省承担。
(3)忠清北道林业技术考察团
两省道对口交流项目。3人,来访时间等由忠清北道山林研
究所与省林科院协商确定,费用由省林科院负担。
(4)忠清北道青少年交流团
两省道定期交流项目。24人,8月中旬来访,在我省访问 期间食宿、市内交通等费用由我省承担。
(5)忠清北道参加结好10周年庆祝活动代表团
代表团由道知事、议长率团,成员有道厅公务员、议会议 员、新闻记者、书画家、演员等,共计40人。来我省参加两省 道结好10周年相关庆祝活动。9月中旬来访,在我省访问期间 食宿、市内交通等费用由我省承担。
(6)忠清北道体育交流团。
两省道对口交流项目。来访时间等由忠清北道青少年体育 课与省体育局协商确定,费用由省体育局负担。
此外,按照两省道友好交流的实际需要,经双方事前协商,可以增派必要的代表团。
请有关单位按照我省与忠清北道达成的友好交流方案,认 真做好相应准备,以确保交流项目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成果。
二〇〇六年二月九日
第四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第2号令
《黑龙江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发布,在1999年6月1日起实行。
省长 田风山
一九
九九年五月二十一日
第一条 为保障残疾人劳动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具有本省城镇常住户口,持有所在地县(市)、区残疾人联合会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达到法定劳动年龄,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无业残疾人的就业安置工作。
第三条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接受同级人民政府委托,分级主管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县级以上(含县级)残疾人联合会的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残疾人待业调查,就业登记,能力评估,职业培训,就业介绍、咨询、指导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缴使用管理工作,业务上受同级劳动部门和上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的指导。
各级劳动、人事、财政、计划、统计、税务、工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做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
上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可以将其负责的按 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委托下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办理。
第四条 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及中直单位,均应当按本单位在职职工总人数的1.5%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安排一名盲人就业可按两名残疾人计算。本单位直属福利企业安排的残疾人可计入应安排残疾人就业任务数内。
鼓励城乡个体工商户安排残疾人就业。
各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和帮助残疾人集体从业、个体经营,并按照国家规定给予税收等方面的照顾。
第五条 各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应坚持就地、就近的原则,由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推荐,也可会同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向社会招收。
第六条 各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应当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程度,安排适宜的工种和岗位。残疾职工在转正、定级、升级、职称评定、生活待遇、劳动保护等方面,与其他职工享有同等待遇。
第七条 未安排残疾人就业和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单位应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其数额按照差额人数和本地区上职工年人均工资计算。
第八条 中、省直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缴由省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负责;市(行署)、县(市、区)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缴由同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负责。其中企业、经费自理和部分自理的事业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地税部门协助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进行收缴。
第九条 各单位每年应当在年底前向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机构填报由省残疾人联合会与省统计局统一印制的《单位残疾职工情况表》,逾期不报的单位按未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对待。
第十条 各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根据《单位残疾职工情况表》确定应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单位名单,发出《残疾就就业保障金缴款通知书》,应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单位应当按缴款通知所列的银行帐户、应缴数额和缴纳期限,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第十一条 企业、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从管理费中列支。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从单位预算中列支。
第十二条 企业需减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由单位担出申请,报同级财政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经财政部门会同残疾人联合会审批后,可给予减免照顾。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未经批准,逾期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
第十三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专项用于下列开支:
(一)补助残疾人就业前职业技术培训;
(二)奖励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及安排残疾人就业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三)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从业、个体经营;
(四)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适当补助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经费开支;
(五)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直接用于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其它开支。
第十四条 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当使用财政部统一制定、省财政厅统一印发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专用票据》,并加盖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印章。
第十五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预算外资金,实行财政专户储存,按规定用途专款专用,严禁平调或挪作他用,保障金存款利息收入计入保障金。
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应当编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支预算,经同级残疾人联合会审核、财政部门批准后,报同级政府残疾人工作直协调委员会和上一级残疾人联合会备案。
第十六条
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报同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十七条 在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弄虚作假、拒不安排残疾人就业又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单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委托残疾人联合会对单位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并责令其限期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和滞纳金。
第十八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残疾人联合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九条
残疾人联合会和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滥用职权的,由本单位、上级机关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省农垦、森工主管部门按本规定负责本系统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招待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残疾人联合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1999年6月1日起施行。1997年1月3日省人民政府发布的《黑龙江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同时废止。
第五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的意见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的意见
黑政发〔2012〕45号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接民心,事关发展稳定大局。加强和改善民政工作,是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任务。近年来,我省民政事业发展迅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面临新的形势,我省民政工作仍然存在着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与保障对象生活需求有差距、基层社会管理能力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有差距、民政自身建设状况与日益重要的职能任务要求有差距等薄弱环节。为全面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着力发挥民政工作在推进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民政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把握加强和改善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坚持改革创新、服务全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立足职能、惠及民众的原则,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努力建设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救助与保障体系,完善以社区建设为载体的城乡基层服务与管理的民主自治机制,构建以适度普惠型为发展方向的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格局,形成以服务国防建设为核心的双拥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框架,强化以依法行政为手段的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与服务功能,为推进黑龙江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1—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充分保障,救灾储备体系建设更加健全完善,福利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乡社区的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的民主自治权利得到切实维护,社会组织的发展日益规范有序,优抚安置保障更加坚实有力,社会专项事务管理和服务做到科学规范,全面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社会管理和民生保障工作体制机制,力争全省民政事业发展的主要指标居全国上游水平。
(三)总体要求。“十二五”期间,民政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力发挥和落实好民政工作在社会管理中的骨干作用,确保民政工作产生良好成效和社会影响。着力发挥民政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保障作用。民政部门要承接好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从企事业单位转移出的社会职能,服务于经济发展。要在社会养老、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管理等工作中,大力开发服务性产业和新的就业岗位,拉动经济发展。着力发挥民政工作在改善民生中的重要基础作用。民政部门要在社会救助、救灾救济、优抚安置、养老事业、社区建设等方面,更好地履行职责,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政治民主权益。着力发挥民政工作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载体作用。要把传播慈善理念,提倡文明健康的婚姻新习俗和生态节地的殡葬新风尚以及宣传英烈的爱国情怀等民政工作,打造成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道德伦理、推进文明进步、促进文化繁荣的重要载体。着力发挥民政工作在社会稳定中的重要调节作用。要发挥民政工作对社会分配的调节功能,特别是通过慈善、救助、养老等工作,有效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的合理流动与分配,充分体现出社会的公正与公平,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二、积极推动民政工作实现创新发展
(四)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为重点,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效能。
1.提升救助标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要健全和完善城乡低保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不低于上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0%确
—2—
定城乡低保标准。要严格规范低保操作程序,强化动态管理,完善监管机制,确保社会救助政策公平公正实施。要理顺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渠道,确保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要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减轻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造成的实际影响。
2.推进制度建设,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要继续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健全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众的重点保障政策。要建立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推进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要科学设定医疗救助封顶线,“十二五”期末,对救助对象在政策范围内,住院个人自付医疗费用救助比例提高70%以上。要全面推进临时救助制度建设,推进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扶贫开发、慈善事业和劳动就业等工作的有效衔接。要建立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
3.加强防灾减灾,提升自然灾害救助能力。要进一步落实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保障机制,加快救灾物资保障能力建设,发挥7个新建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的作用。要完善综合性救灾指挥平台,全面启动社区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全省城乡社区普遍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十二五”期末,要创建500个以上综合减灾示范区。要健全减灾协调机构、应急抢险队伍和志愿者队伍。要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提高自然灾害风险综合防范防御能力。
(五)以优先发展养老服务为重点,健全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制度。
1.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强市级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养护机构和县级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到2015年,使城乡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以上。要建立健全居家养老管理服务网络,所有的城市社区和1/3以上的农村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要实施县级中心敬老院建设工程、乡镇区域性敬老院建设工程和村级五保家园建设工程。要建立以养老保险、政府供养、高龄津贴以及生活
—3—
困难老人失能护理补贴制度为主干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要建立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中央和省补助为辅,财政资金、福彩公益金、社会资金和慈善捐赠相结合的资金投入机制。各级福彩公益金每年将按不低于50%的比例集中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向社会老人延伸服务,鼓励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动员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向老人开放社会服务资源,推进建立社会助老联盟和社会养老机构的连锁经营。
2.加快推进孤残救助政策有效落实。要以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建立具有适度普惠性质的低保家庭、单亲家庭、农村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等社会困境儿童救助工作制度。要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困境儿童的社会救助活动,开展儿童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和白血病等医疗救助项目。要推进市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县级儿童福利中心和街道(乡镇)儿童福利工作站建设。要推进社会福利精神病院建设,到2015年年底,每个市地至少建有1所社会福利性质的民政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把收治范围向农村“三无”精神病患者拓展。要推动社会福利企业稳步健康发展,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
3.加快推进福彩和慈善事业的发展。要不断扩大福利彩票发行规模,拓宽销售渠道,加强福彩公益金的监管。要推进建立公益慈善组织公开透明机制,积极支持发展社会互助团体和组织,鼓励企业、团体、家庭及个人开展社会互助和慈善活动。要积极推进基层慈善组织建设,普遍建立县级、街道(乡镇)、社区(村委会)三级慈善组织,设立经常性的社区(村委会)捐赠接收站点,探索建立慈善超市长效运行机制。
(六)以加快城乡社区建设为重点,强化民政管理和服务基层的社会能力。
1.创新城市社区建设格局。要加强以社区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建设,继续推进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在大中城市主城区探索创立中心型示范社区,普及达标型社区。到2015年年底,全省社区达标率要实现90%,—4—
其中20%以上的社区达到示范型社区标准。要通过健全现有社区服务体系,更好地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力争到2015年年底,100%的社区承接相应的公共服务功能,方便群众生活。要按照“定人、定时、定责”原则,在全省6.5万个居民小组网格中,把社区管理和服务延伸到单位和居民家庭,全面夯实社区自治基础。要加强对现有试点城区街区体制改革的指导,稳步撤销街道办事处,变为“区县-社区”二级管理体制,形成完整的大社区管理框架。
2.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步伐。要加大农村社区综合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积极培育打造农村示范社区,用5年时间,使农村社区建设启动率达到100%。要在条件成熟的行政村建成集管理、服务、教育、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300平方米以上的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和10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活动广场,推动农村社区办公及服务场所的标准化建设。要探索政务代理服务,完善农业生产保障性服务,深化农村社区文化服务,加强农村便民利民服务,开展社区公益性服务和志愿互助服务,努力构建完善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
3.构筑基层民主政治根基。要进一步健全城乡社区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群众自治制度。提高城市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直接选举面和直选参选率,从我省第四届城市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起,社区直选面要达到100%,直选参选率要达到50%以上,一次选举成功率要达到80%以上。要规范农村村委会选举制度,建立日常村务参与机制和监督评议机制。要巩固扩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成果,村务公开面和规范化率分别继续保持在100%和90%。
4.大力扶持社会组织发展。要落实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继续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要积极培育和大力扶持经济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探索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机制。要规范社会组织自身行为,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能力建设和人才建设。要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行为,取缔非法社会
—5—
组织。
5.不断培育壮大社工队伍。要成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格局。要加强社工培训基地建设,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儿童收养、婚姻登记、康复、殡仪等服务机构,城乡社区、司法、医疗、学校等基层单位,以及公益性社会组织和民办社会服务机构开发设置社工岗位,配备社工人才。要健全社工薪酬保障机制,逐步提高社工队伍的薪酬标准。
(七)以加强社会事务规范化管理为重点,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
1.科学开展区划调整与地名管理。要完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和调整机制,促进大中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要推进地名管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加强地名社会服务功能。要做好依法管界和平安边界创建等工作,确保边界地区社会稳定。
2.积极推进殡葬、婚姻管理和改革。要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着力解决殡仪馆等殡葬服务机构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等支出,推进殡葬服务设施维修改造、设备更新。要对殡仪馆实行政府管理,强化殡仪馆和公墓的公益属性,遏制过度的“民营”化倾向,从体制、机制等源头遏制殡葬业的逐利性。要出台落实殡葬惠民政策,确保困难群众基本丧葬需求,实现殡葬基本服务均等化。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解决殡葬市场混乱、价格不合理等问题。要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积极推进绿色文明殡葬。要推进婚姻、收养登记机关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民婚姻、收养登记信息库,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3.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与管理。要完善救助管理信息网络,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预防体系建设。要加强救助管理机构和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要新建10个、改扩建30个救助管理中心(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要大力推进救助管理机构服务规范化,并探索救助管理
—6—
站的临时救助与其他社会救助制度之间的相互协同方式,全面提高救助管理水平。
(八)以推进优抚安置制度改革为重点,增强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效能。
1.创新双拥共建模式。要认真践行新时期“军民融合”发展理念,不断拓宽共建领域,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新途径。要进一步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着力构建党政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大双拥”工作格局。要加强富有龙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双拥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良好氛围。
2.提高优抚保障能力。要进一步完善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优抚对象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要进一步提高优抚医疗保障能力,全面实现“一站式”网络化服务,城乡“一体化”保障率达到50%以上。要进一步改善优抚对象居住条件,农村100%实现砖瓦化,城镇略高于当地人均居住水平。要全面完成“安烈保护工程”建设任务,烈士纪念设施全部实现县级以上集中管护。
3.推进退役安置改革。要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形成以扶持自主就业为主、多种方式相结合的退役士兵安置格局。要健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的退役士兵安置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扶持退役士兵自主就业优惠政策,推动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高退役士兵素质和能力,促进退役士兵就业创业。要按计划完成军队离退休干部和退休士官的接收安置任务,推进军队离退休干部住房改革,加强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建设,推进军供站现代化建设。
三、进一步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
(九)强化组织领导,实行民政工作绩效考核。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民政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实施《黑龙江省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分规划,把民政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及时研究解决事关民政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和突出问题。要
—7—
落实民政工作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完善社会救助指标考核工作,积极探索将社区建设纳入市(地)主要责任指标考评体系,检查考评结果要与建设项目安排、以奖代补资金分配、评先表彰等挂钩,以确保各项民政工作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十)实行部门联动,落实民政政策保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健全协作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加大对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和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社区建设等民政事业资金投入,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要协调制定和施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制度,制定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会服务的优惠政策。要推进民政服务机构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广泛集聚社会资源,形成多元并存、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社会服务供给格局。
(十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民政服务社会能力。要进一步规范民政执法行为,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要推进政务公开,规范民政行政权力运行。要认真处理民政来信来访,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推进养老、殡葬、婚姻等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要建立和完善全省民政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民政业务网上办理、行政审批系统。要充实基层民政特别是社会救助力量,着力改善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的办公条件。要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及行风建设,深入开展“创新、创业、创优”活动,切实提高民政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能力,促进全省民政事业在“十二五”时期迈上新的台阶。
草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七月三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