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黑龙江
【发布文号】黑政发〔2016〕15号 【发布日期】2016-04-14 【生效日期】2016-04-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的通知
黑政发〔2016〕15号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现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2016年4月14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推进质量强省战略,提升全省质量发展水平,鼓励和引导自主创新,增强优势产业市场竞争能力,根据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国发〔2012〕9号)和《中国质量奖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奖(以下简称省政府质量奖)是经中央批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奖项。奖项设置兼顾工业、农业、服务业,充分体现黑龙江省特色优势和经济结构调整导向。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管理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在省内具有广泛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和组织。
第四条 省政府质量奖评选遵循企业或组织自愿申请、政府或社会组织推荐、科学公正考核、公开透明评比、好中选优和示范带动的原则。
第五条 省政府质量奖周期为2年。前两届颁发省政府质量奖10个,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10个。之后每届颁发省政府质量奖5个,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5个。若当年申报企业或组织达不到奖励条件,可以少于规定名额或空缺质量奖项。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六条 建立省政府质量奖评审工作协调机制,由省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省政府质量奖评选的组织、宣传和协调工作。省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质监局,承担日常工作。
第七条 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组织制定评审细则、建立评审专家库、选择第三方评价机构、发布公告、组织协调日常评审和对外宣传工作。
第三章 申报条件及申报方法
第八条 申报省政府质量奖的企业和组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在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正常运营三年以上。
(二)认真贯彻实施质量管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无省级以上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记录,符合国家质量、环保以及相关产业政策规定。
(三)具有牢固的质量基础、卓越的经营业绩和社会贡献,富有开拓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质量品牌、技术、创新和效益等指标位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
(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具有良好诚信记录和社会声誉,近3年未发生质量安全、生产安全和环境污染事故,无因质量问题发生国外退运和通报的情况,无劳动保障失信记录,无其他违法违规不良记录。
第九条 申报省政府质量奖方法。根据省政府质量奖评审公告,凡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和组织,在自愿申请的基础上,按照评审细则进行自我评价,形成自我评价报告,填写《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奖申报表》,提供相关证实材料,在规定期限内向所在市级质量技术监督(市场监管)部门申报。市级质量技术监督(市场监管)部门报送所属政府(行署)签署推荐意见,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推荐。企业或组织也可以直接向省级行业协会申报,由省级行业协会签署推荐意见,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推荐。
第十条 省政府质量奖获奖单位2年期满后,可以重新申请省政府质量奖,不再重复颁发奖金。
第四章 评审人员及第三方评审机构
第十一条 省政府质量奖评审人员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遵守党的方针、政策,熟悉市场经济,熟悉黑龙江省情,对黑龙江经济发展有深入研究和见识。
(二)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三)接受过全面质量管理及卓越绩效相关知识培训,掌握质量管理新知识、新理念和新方法。
(四)具有10年以上质量管理工作经历,或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行业管理实践经验。
(五)熟练掌握评审的方法和技巧,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严格遵守评审纪律。
(六)第三方评审机构必须具备国家注册的营业执照,同时具有质量体系认证资质。
第十二条 建立省政府质量奖评审专家库。由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质量奖评审专业知识培训,有关人员经考核合格后,由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专家库专家拟定人选意见,报省政府批准并由省政府颁发聘书,确定为省政府质量奖评审专家库成员。
第五章 评审依据及评审程序
第十三条 省政府质量奖评审依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奖评审细则》进行。
第十四条 材料审查。联席会议办公室对申报单位的基本条件、评价意见和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查。
第十五条 组建专家评审组。联席会议办公室从省政府质量奖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审专家组成评审组,对评审组成员进行培训。第十六条 专家联评。专家评审组成员对资格审查合格的企业和组织进行资料联评,根据资料联评结果,确定进入现场评审环节企业和组织名单。
第十七条 现场评审。评审组成员对通过资料评审的企业和组织实施现场评审,提出现场评审意见,形成现场评审报告。
第十八条 综合评审。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评审组资料评审结论、现场评审结论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拟获奖企业和组织推荐名单。推荐名额应多于拟获奖企业和组织名额。
第十九条 会议联评。召开省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由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讨论,提出拟获奖企业和组织名单。
第二十条 省政府审定。联席会议办公室将拟获奖企业和组织名单提交省政府审定。
第二十一条 公示和公布。省政府审定后,在新闻媒体上进行为期15日的公示。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公示情况,确定获奖企业和组织名单,报请省政府批准后公布。第六章 宣传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 加强对省政府质量奖评选过程的宣传,突出宣传黑龙江省各领域有竞争优势的重要产品品牌和市场营销推广工作。获奖企业和组织将在《中国质量报》、省政府网站、“互联网+黑龙江省质量公共服务平台”上进行宣传。
第二十三条 获奖企业和组织应从实际出发,制定质量发展目标,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宣传交流质量管理成功经验,带动全省各行业质量整体水平提升。
第二十四条 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对获奖企业和组织进行监督管理,每年对获奖单位的经营管理、综合绩效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进行抽查。
第二十五条 获奖企业和组织如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经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后,可以撤销所获省政府质量奖荣誉称号,并收回证书、奖牌。
(一)发生质量安全、生产安全和污染事故;
(二)国家、行业或地区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
(三)用户对质量问题反映强烈,有质量问题投诉;
(四)出口企业因质量问题发生国外退运和通报。
第七章 评审纪律
第二十六条 省政府质量奖评审坚持公开、公正和透明,广泛接受各级政府、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二十七条 评审人员和第三方评审机构要坚持公正廉明,严守工作纪律,保守参评单位技术机密。对违反纪律者给予批评,情节严重的,撤销评审专家资格。对于第三方评审机构违反评审纪律,通过媒体进行曝光,建议有关部门撤销其专业评审资质。涉及法律责任的移送司法部门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申报省政府质量奖的企业和组织应如实填报相关数据,真实撰写自我评价报告,严禁弄虚作假。对违反纪律的单位,取消其申报或接受评审资格。
第二十九条 建立评审和被评审双向监督制度。被评审单位可对评审人员或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工作质量、守纪情况作出评价,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提交反馈意见。
第八章 奖励及经费
第三十条 省政府向年度获奖企业和组织颁发省政府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的奖牌、证书和奖金。
第三十一条 对第一次获得省政府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的企业和组织予以奖励,给予每家省政府质量奖获奖单位颁发奖金100万元,每家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获奖单位颁发奖金50万元。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黑龙江省农业开发用地审批权限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黑政发〔1998〕66号)
各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现将《黑龙江省农业开发用地审批权限的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1998年8月4日
黑龙江省农业开发用地审批权限的暂行规定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黑龙江省土地管理实施条例》及有关规定,进
一步明确农业开发用地审批权限,结合本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农业开发用地,必须向当地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有关部门按下列规定权限批准:
(一)一次性开发500亩以下的,由县(市)政府批准。
(二)一次性开发500亩至1000亩的,由行署、市政府批准。
(三)一次性开发1000亩至1万亩的,由省政府批准。
(四)一次性开发1万亩至2万亩的,由省土地管理部门审查,省长办公会议审定,报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批准。
(五)一次性开发2万亩以上的,由省土地管理部门审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报国务院批准。
二、省农垦、森工系统所属农场、林业局土地使用范围内的农业开发用地,应当附主管部门意见,按下列规定权限批准:
(一)一次性开发2000亩以下的,由省政府委托省土地管理部门批准,报省政府备案。
(二)一次性开发2000亩至1万亩的,由省政府批准。
(三)一次性开发1万亩以上的,按第一项
(四)、(五)规定的权限批准。
前款规定的农业开发用地,农垦、森工部门一次性开发500亩以下的,由省土地管理部门驻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土地管理机构批准,向土地所在行署、市、县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三、向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农业开发用地,须先征求计划、农业、环保、水利等部门意见。报国家批准的,还须附有开发项目的可行性
研究报告和项目设计任务书,依照有关规定提出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土地权属文件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规划图等。属
于出让土地的,还须有地价评估报告,土地出让合同书。
四、边境地市县和军事禁区农业开发用地,必须事先征求省军区意见,按规定权限报批。
五、外商投资进行成片土地开发,一律报国务院审批。
六、禁止毁林开垦,不得超过省规定的禁止开展坡度开垦林地。
七、各级政府及其土地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审批权限审批。经依法批准的农业开发用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用于非农业建设。
八、本规定由黑龙江省土地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黑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的通知
【颁布单位】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文字号】
【颁布时间】 2011-06-25 【生效时间】 2012-02-14 【时效性】 有效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黑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黑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小额贷款公司、股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行为,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小额贷款公司持续、稳健发展,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中国银监会、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小额贷款公司,是指经批准,在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以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民事责任。小额贷款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第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执行国家金融方针和政策,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其合法的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第五条 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股东、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指小额贷款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对经营管理具有决策权或对风险控制起重要作用的人员,包括公司的董事长、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发放贷款。
第六条 设立在市(地)城区的小额贷款公司应主要面向市(地)城区开展业务,设立在县(市)的小额贷款公司应主要面向县(市)开展业务。
第七条 省政府授权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金融办)作为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和监督管理工作。各市(地)、县(市)政府(行署)负责本地小额贷款公司日常监督管理并承担风险处置责任。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机构的设立
第八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市场准入坚持“总量控制、质量优先、县域优先、科学布局”的原则,严格准入标准,确保小额贷款公司质量。市场准入向县(市)、乡镇倾斜,向小额贷款公司的空白县(市、区)倾斜。
第九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名称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其中行政区划指小额贷款公司所在地的名称,在市(地)城区设立的,行政区划为市(地)名称,在县(市)设立的,行政区划为县(市)名称;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在申请开业前向企业名称登记机关申请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
第十条 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符合规定的章程。
(二)出资人或发起人应符合规定的条件。
(三)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须符合法定人数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有2名至200名发起人。
(四)注册资本来源应真实合法,全部为实收货币资本,由出资人或发起人在公司设立时一次足额缴纳。在县(市)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下同),在市(地)城区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4000万元;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的2倍。在贫困县、小额贷款公司空白县、享受国家级区域发展政策的县(市、区)、乡镇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最低注册资本给予适当降低,具体标准由省级主管部门制定。港澳台资小额贷款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亿元。
(五)有必需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六)有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七)有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
(八)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第十一条 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应当经过筹建和开业两个阶段。县级主管部门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进行初审,市级主管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进行复审,省级主管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进行审批。
第十二条 筹建小额贷款公司,申请人应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
(一)筹建申请书;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筹建工作方案;
(四)筹建人员名单及简历;
(五)发起人或出资人基本情况及除自然人以外的其他发起人或出资人最近2年经审计的会计报告。
第十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筹建期最长为自批准之日起6个月。筹建期内达到开业条件的,申请人可提交开业申请。
小额贷款公司申请开业,申请人应提交以下文件和材料:
(一)开业申请书;
(二)公司章程;
(三)拟任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资料;
(四)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五)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六)营业场所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 拟任小额贷款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除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小额贷款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其履行职责相适应的知识、经验及能力;
(二)小额贷款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应具备从事相关经济工作8年以上或者从事银行业工作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具备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
第十五条 经批准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由省级主管部门出具批准文件,并凭批准文件在批准之日起2个月内,按正常程序办理注册、登记等手续,领取营业执照,并对外营业。小额贷款公司在领取营业执照后,还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公安机关、中国银监会派出机构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送相关资料。
第十六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在当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并依法缴纳各类税费。
第十七条 省级主管部门批准筹建的小额贷款公司超过6个月不申请开业的,取消小额贷款公司筹建资格(不可抗力除外)。批准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超过2个月不登记注册或对外营业的,废止开业批准文件并取消小额贷款公司筹建资格(不可抗力除外)。对有上述行为的小额贷款公司主出资人或主发起人自逾期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出资或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第三章 股权设置和股东资格
第十八条 自然人、企业法人、其他社会组织可以向小额贷款公司投资入股。
第十九条 小额贷款公司最大股东应是境内或港澳台地区企业法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
(二)入股前上一末,企业净资产不低于1500万元,企业资产负债率不高于60%(合并会计报表口径,下同);
(三)入股前上两连续盈利且利润总额之和不低于600万元;
(四)向省级主管部门申请筹建之日起,企业成立满3年。
第二十条 其他投资入股小额贷款公司企业法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财务状况良好,入股前上两连续盈利;
(二)年终分配后,资产负债率不高于60%。
第二十一条 除上述条件外,最大股东和其他投资入股小额贷款公司企业法人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
(二)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诚信记录和纳税记录,无犯罪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
(三)入股资金来源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四)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拟入股的企业法人属于企业改制的,原企业经营业绩及经营年限可以延续作为新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经营年限计算。
第二十二条 境内自然人或港澳台地区自然人投资入股小额贷款公司的,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诚信记录,无犯罪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
(三)入股资金来源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第二十三条 其他社会组织作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人(发起人),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
第二十四条 对于绩优企业(指自向省金融办申请之日前成立满4年以上,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500万元,入股前上一末企业资产总额不低于2亿元,企业净资产不低于50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不高于60%,入股前上两连续盈利,两年利润总额之和不低于1000万元的企业,下同)可作为主出资企业或主发起企业,在组建的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满一年且考核综合评级达到条件后,可组建第二家小额贷款公司。第二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注册资本的2倍。同一企业最多可组建2家小额贷款公司,两家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在同一市(地)的城区或同一县(市)内。
第二十五条 小额贷款公司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股本总额的40%,其他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股本总额的20%,不得低于股本总额的5‰。港澳台资小额贷款公司,最大股东持股比例最高可为60%。
第二十六条 企业股东的法人代表不得以自然人身份出资入股,企业股东的法人代表与自然人股东之间、自然人股东之间不得具有夫妻、父母子女关联关系。
第二十七条 小额贷款公司在工商部门登记后,有限责任公司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股份有限公司向认缴股本的股东签发记名股权证,作为股东所持股份和分红的凭证。
第二十八条 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虚假出资或者抽逃出资。
第二十九条 小额贷款公司发起人或出资人持有的股份自小额贷款公司开业之日起满1年且考核综合评级达到条件,可向绩优企业转让。
除此之外,小额贷款公司发起人或出资人持有的股份自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之日起3年内不得转让或质押。小额贷款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股份,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或质押。
第三十条 小额贷款公司实收资本变更后,必须相应变更其注册资本。
第四章 经营管理
第三十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小额贷款业务、票据贴现业务、资产转让业务和代理业务。除此之外,不得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不得对外投资,不得设立分支机构。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活动。
第三十二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2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不得向内部或外部集资、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
第三十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在坚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下自主选择贷款对象。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应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鼓励小额贷款公司面向农户和微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着力扩大客户数量和服务覆盖面。小额贷款公司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净额的5%,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5%。
第三十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经营,贷款利率上限放开,但不得超过司法部门规定的上限,下限为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在此区间的具体浮动幅度按照市场原则自主确定。有关贷款期限和贷款偿还条款等合同内容,均由借贷双方在公平自愿的原则下依法协商确定。
第三十五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管理、支付清算管理、金融统计和监管报表、征信管理、现金管理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银发2008〕137号)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要求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股东、董事、监事和经理之间的权责关系,制定稳健有效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制度,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第三十七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建立健全贷款管理制度,明确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切实加强贷款管理。
第三十八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真实记录和全面反映其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
第三十九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和拨备制度,准确进行资产分类,充分计提呆账准备金,确保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保持在100%以上,全面覆盖风险。
第四十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按要求向主管部门报送会计报告、统计报表及其他资料,并对报告、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第四十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按要求向公司股东、主管部门、为其提供融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关捐赠机构披露经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报表和业务经营情况、融资情况、重大事项等信息,必要时应向社会披露。
第五章 机构变更与终止
第四十二条 小额贷款公司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报省级主管部门审批。
(一)变更名称;
(二)变更注册资本;
(三)变更营业场所;
(四)股东变更和股份转让;
(五)修改章程;
(六)变更组织形式;
(七)更换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第四十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法人资格的终止包括解散和破产两种情况。小额贷款公司可因下列原因解散:
(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二)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五)人民法院依法宣布公司解散。
小额贷款公司解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进行清算和注销。
小额贷款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依照有关企业破产的法律实施破产清算。
第四十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因解散、被撤销和被宣告破产而终止的,应向省级主管部门缴回批准开业文件,及时到工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并予以公告。
第四十五条 各级主管部门要大力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小额贷款公司从业人员素质。
第四十六条 建立小额贷款公司行业自律机制,组建行业协会,实施行业自律管理。行业协会要发挥“服务、维权、自律、合作”的职能作用,推动小额贷款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七条 省工商局、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要根据自身职能指导和督促系统内下属机构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八条 市(地)、县(市)政府(行署)要加强对民间借贷市场的规范整顿,为小额贷款公司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市、县级主管部门负责依法对小额贷款公司实施持续、动态的日常监管,要建立多方联动的协同监管机制,组织工商、公安、人民银行、银监等部门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检查,重点防范和处置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违法违规行为。工商部门要做好准入把关,加强日常监管和检验,督促企业合规经营。银监部门要根据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定申请,对小额贷款公司涉嫌从事非法集资的行为及时进行认定。
第四十九条 人民银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资金流向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并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信贷征信系统。小额贷款公司应按要求向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信贷征信系统提供借款人、贷款金额、贷款担保和贷款偿还等业务信息。
第五十条 全省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实行网络化、信息化监管。
第五十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建立发起人承诺制度,公司股东与小额贷款公司签订承诺书,承诺自觉遵守公司章程,依法行使权利并承担风险。
第五十二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向注册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申领贷款卡。获得银行融资的小额贷款公司,应将融资信息及时报送小额贷款公司主管部门。向小额贷款公司提供融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将融资信息及时报送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中国银监会派出机构,并应跟踪监督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的使用情况。
第五十三条 各级主管部门要建立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服务质量的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定期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并可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对小额贷款公司综合评价、行政许可、享受优惠政策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履职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五十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运行由省级主管部门确定的合作银行协助监管。小额贷款公司有享受合作银行优先服务的权利,有遵守有关资金流向监管协议的义务。
第五十五条 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违规行为,主管部门有权采取风险提示、约见其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谈话、监管质询、责令停办业务、建议吊销营业执照等措施,督促其及时进行整改,防范风险。
第五十六条 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应依法责令其整改、罚款、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非法集资、吸收公众存款。
(二)以各种形式抽逃注册资本金。
(三)擅自设立分支机构的。
(四)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登记事项的。
(五)未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擅自以小额贷款公司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的。
(六)违反利率政策的。
(七)暴力催债。
(八)未经核准擅自更换法定代表人和任命主要管理人员的。
(九)拒绝或者阻碍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监管检查的。
(十)不按照要求和规定提供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
(十一)未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的。
(十二)法律、法规授权工商、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处理的其他情形。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七条 农垦、森工系统小额贷款公司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黑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暂行)》(黑政办发2008〕68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省长质量奖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省长质量奖管理办法的通知
鲁政发〔2009〕73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山东省省长质量奖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六月九日
山东省省长质量奖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实施质量兴省战略,不断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引导和激励全省各行各业加强质量管理,加快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促进产业振兴,进一步增强我省经济文化综合竞争力,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山东省省长质量奖(以下简称“省长质量奖”)是省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奖项,由山东省质量兴省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质量兴省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评审,由省政府和省长审定批准、表彰和奖励。授予为我省质量振兴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组织,主要是指本省的各类企业;本办法所称个人,是指本省涉及质量工作的自然人,包括企业的员工和从事质量管理、质量教育和培训、质量科研、质量宣传等人员。
第四条 省长质量奖的评审坚持科学、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总量控制、好中选优。
第五条 省长质量奖每评选一次。在组织或个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经相关市和部门推荐,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评审。
第六条 省长质量奖评审主要是对组织和个人申报奖项前3年质量业绩的综合评价。获奖的组织和个人5年后可以再次提出申请。
第七条 省长质量奖的评审不向申报组织或个人收取任何费用,不增加组织和个人负担。奖励和工作经费列入当省财政预算。
第二章 奖项设定和奖励条件
第八条 省长质量奖分设“山东省质量管理奖”和“山东省质量贡献奖”2个奖项。第九条 省长质量奖可以设提名奖,由质量兴省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公布。
第十条 “山东省质量管理奖”每不超过10个,“山东省质量贡献奖”每不超过5个,达不到奖励条件的奖项可以空缺。第十一条 “山东省质量管理奖”授予在山东省登记注册,质量管理绩效显著,产品质量(含工程质量、服务质)水平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对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企业。
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依法在山东省注册登记并正常运行5年以上;
(二)建立了有效运 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了自我完善的持续改进机制,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三)认真贯彻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积极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质量效益突出;近3年来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质量水平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四)品牌优势突出,社会美誉度高,具有良好的质量诚信记录;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驰名商标企业和服务品牌企业可优先列入评审范围;
(五)近3年内无重大的质量、安全、环境污染、公共卫生等事故,无因组织责任导致的服务对象、用户(顾客)投诉的突出问题;
(六)无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等。
第十二条 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质量管理水平先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成长性较强的中小型企业申报省长质量奖,并制定相应的申报条件和评审标准。
第十三条 “山东省质量贡献奖”授予在质量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涉及到质量科研、质量改进和攻关成果的评审,可以多人共同获奖,但最多不超过3人)。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从事或涉及质量工作10年以上;
(二)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对质量振兴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在履职的工作岗位或从事的质量领域为质量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且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质量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质量工作业绩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
(五)个人所属的组织近3年内无重大的质量、安全、环境污染、公共卫生等事故;
(六)个人无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第三章 组织管理
第十四条 质量兴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省长质量奖评审的组织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 由质量兴省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成立山东省省长质量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推动、指导省长质量奖评审活动,研究决定省长质量奖评审过程的重大事项;
(二)审定省长质量奖评审标准、实施指南、评审工作程序等重要工作规范;
(三)审查、公示评审结果,确保评审结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向省政府和省长提报省长质量奖拟奖名单。
第十六条 评审委员会聘请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为省长质量奖评审员,按程序组成各专项评审组,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评审工作。第十七条 质量兴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质监局)具体承担组织省长质量奖评审的日常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修)订省长质量奖各奖项的具体评审标准(评审细则)、实施指南、工作程序等;
(二)组织制(修)订评审员管理制度,建立评审员专家库,建立评审员绩效考评的选用退出机制;
(三)组织编制省长质量奖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国内外质量奖评审标准和评审工作的跟踪研究;
(四)负责受理省长质量奖的申请和组织评审;组织典型经验和成果的总结、宣传、推广工作;
(五)调查、核实申报组织和个人的质量工作业绩及社会反映;
(六)组织考核、监管评审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
(七)汇总并向评审委员会报告省长质量奖各专项评审组的评审结果,提请审议候选名单。第十八条 涉及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时,评审委员会应邀请监察部门参与省长质量奖评审的监督工作。
第十九条 在开展省长质量奖的评审时,应充分发挥行业部门(协会)、技术机构、社会团体、中介机构和新闻媒体的作用。要采取有效方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
第四章 评审程序
第二十条 每省长质量奖评审前,由质量兴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省级主要媒体上公布本省长质量奖的申报起始和截止日期及工作安排。
第二十一条 组织和个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如实填写《山东省省长质量奖申报表》,同时提供有关证实性材料,经有关市和部门签署推荐意见后,在规定时限内报质 量兴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质量兴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申报组织和个人是否符合申报条件、申报材料是否齐全进行审核,确认符合申报条件的组织和个人名单。
第二十二条 质量兴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省长质量奖评审员专家库,组成相关专项评审组。各评审组必须由7名(含7名)以上的评审员组成,评审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第二十三条 各专项评审组对组织和个人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对照评审标准逐条评分,形成材料评审报告,并据此提出现场评审名单。
第二十四条 通过材料评审后确定的组织和个人,由评审组按评审标准进行现场评审和群众(顾客)满意度测评,形成现场评审和群众(顾客)满意度测评报告。
第二十五条 各专项评审组根据材料评审、现场评审和满意度测评情况,综合排序,提出省长质量奖获奖候选名单,提交评审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并报省质量兴省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拟奖名单。
第二十六条 质量兴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拟奖名单。
第二十七条 经公示通过的拟奖名单,报分管副省长审核、省长审定签署后,由山东省人民政府通报表彰获奖组织和个人,由省长向获奖组织和个人颁发省长质量奖奖牌(奖杯)、证书。第五章 奖励及经费
第二十八条 省政府对获得省长质量奖称号的组织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第二十九条 奖励经费由省财政统一安排。根据省政府下达的奖励文件,由省财政直接发至获奖组织和个人。
第三十条 “山东省质量管理奖”奖金主要用于获奖企业的质量持续改进、质量攻关和人员培训、质量检验机构和实验室建设的投入等,不得挪作它用。
第六章 获奖组织和个人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十一条 获奖组织和个人可以在有关活动中宣传获得省长质量奖的荣誉,但必须标明获奖的时间。
第三十二条 获奖组织和个人要不断追求卓越,创新实践,持续改进。
第三十三条 获奖组织和个人有义务宣传、交流其质量工作先进经验和成果,发挥典型推动和示范作用。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对弄虚作假,采取不正当手段骗取省长质量奖荣誉的组织或个人,质量兴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查证属实后要及时提请省政府撤销其省长质量奖奖项,收回奖牌(奖杯)、证书,追缴奖金,并向社会公告。该组织或个人10年内不得参加省长质量奖的评审。
第三十五条 建立获奖组织和个人的定期巡访及动态管理制度。质量兴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有关部门应及时了解获奖组织的生产经营和质量管理等情况,督促其保持荣誉,不断提升改进。第三十六条 获奖组织在获奖后2年内如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质量兴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请省政府撤销其省长质量奖奖项,并向社会公告。撤销奖项的组织5年内不得参加省长质量奖的评审。
(一)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环保、卫生等事故的;
(二)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不稳定,产品经国家级或省级质量监督抽查判定为不合格的,或出现重大服务质量事故的;
(三)工程质量发生重大问题,被有关方面和群众投诉并查证属实的;
(四)出口产品因质量问题被国外通报或索赔,造成国家形象和产品信誉受到较大损害的;
(五)因经营管理不善,出现严重经营性亏损的;
(六)发生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
第三十七条 承担省长质量奖评审任务的机构和人员要依法保守申报组织和个人的商业或技术秘密,严于律己,公正廉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评审。第三十八条 质量兴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加强对评审工作的监督,对在评审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不良后果的评审机构或个人,取消其评审工作资格,并提请其主管部门或所在工作单位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质量兴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质监局)负责解释。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主题词:经济管理 质量 奖励 办法 通知
抄 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济南军区,省军区,各民主党派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9年6月10日印发
第五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省经济发展遇到多年未有的挑战和复杂局面。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冷静应对,奋发有为,改革创新,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和十大重点产业建设,及时出台促进经济稳增长65条措施,深入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初步核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
——改革大力推进。一是“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注重通过调整完善农业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提高、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服务、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支持政策等5个方面的改革创新。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7万个,土地流转6507万亩,在31个县(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分别完成75%和66%。整合涉农资金330.1亿元。启动了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二是大力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多取消、审一次、真备案”,经过4轮清理,取消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354项,比例达51%;取消省属事业单位实质性审批事项13项;取消事业单位、协会组织、相关中介机构等为行政审批事项提供要件或前置审批的事项70项。推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55项企业登记前置审批许可改为后置,年检年审事项减少84.3%,新登记内资企业4.8万户,增长61.9%。建立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审批时间明显压缩。成立企业投诉中心,在媒体通报企业投诉典型案例76起并处理相关责任人。三是实行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公开招标。面向社会资本公开推出了41个涵盖铁路、城市基础设施、养老等方面投资项目。分3批对城市集中供热新增热源项目公开招标,23个投资主体中标,总投资220亿元。分3批招拍挂矿权136宗,对12宗煤矿和金属矿探矿权公开招标,推进资源开采与深加工产业一体化发展。光伏电站公开招标确定投资主体。四是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入。出台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完成驻省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推动试点并全面启动厂办大集体改革。出台龙煤集团改革方案和支持其改革发展30条政策措施,成立四煤城自主经营子公司,供水、供热职能
移交所在地政府,分流安置富余人员1.2万人。通过配置新矿权,开发境外、省外、本地新矿,支持其接续发展。推动森工重组黑森林下产品集团,集中力量培育黑森品牌,全年销售额达50亿元。推进省广播电视网络与哈尔滨、农垦、森工和龙梅等有线网络整合重组。推进新良集团、旅游集团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抓住水利、农机、科技三条主线,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再获大丰收,预计总产1352亿斤,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增量占全国增产总量近50%,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注重粮食大幅增产诱导出的优质高效农业、畜牧业和粮食产业发展机会。投资73.6亿元建设732.5万亩生态高标准农田,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720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00万亩。新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245个。投资46.4亿元,其中吸引社会投资20.3亿元,新增粮食仓储能力279亿斤、烘干能力69亿斤。投入7.3亿元,引导社会资金58.2亿元,新建137个存栏1200头规模的标准化奶牛场;生猪出栏增长5.5%。安排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省绿色食品常设交易中心建成使用。在省内和上海、广州、青岛等地举办黑龙江绿色食品博览会。在香港首开黑龙江绿色食品旗舰店,全国已达79家,开办独立品牌连锁店120产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一是依靠有充分准备的政企对接活动生成合作线索,吸引外部投资。不断完善十大重点产业投资潜力报告,成功开展港粤京投资推介、央企合作对接、民企龙江行等一系列经贸合作活动。其中,央企合作对接产生37个合作线索,签约额669亿元;民企龙江行签约合同148个,签约额1259.9亿元。二是突出选择性,对现有30条工业产业链继续深入梳理,继续实施工业“双百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53亿元,凯斯纽(荷兰)大马力农机、萝北石墨烯负极材料、哈尔滨卷烟厂技术改造等32个项目投产。大力推动271个省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哈飞汽车重大合资项目完成商务和技术谈判,进入国家部委审批阶段。神华(宝清)2×60万千瓦电厂项目已获核准。三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请省人大常委会重新制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明确技术股权的资本金确定和职务发明的股权权益。省政协出资1亿元推动哈工大组建机器人产业集团。全省各地举办150多场科技成果招商和转化对接活动,省内落地转化成果531项,签约额24亿元。科技企业孵化器72家,在孵企业上千家。
——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旅游业突出夏季生态化、冬季冰雪等独特优势,加强与全国百强旅行社合作。139个在建旅游项目完成投资228.1亿元,增长14.5%。改革亚布力景区管理体制,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滑雪场三山连通问题,新建10条雪道和2条缆车索道,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设立1.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发展。借助哈尔滨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促进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带动全省旅游业发展。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18.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哈尔滨万达文化旅游城开工建设190万平方米。哈尔滨华南城一期50万平方米建成开业。5个地方万达商业综合体项目完成投资42.3亿元。新建及改造28个大型批发市场。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3.5%。全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新增2000亿元,增长17.1%。民生银行和渣打银行在哈设立分行。哈尔滨银行等3家企业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1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组建哈银金融租赁公司。3家农信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引进中航安盟和中银财险2家保险公司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信息产业深入实施“宽带龙江”战略,新增4G基站2万座。
——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制定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指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大幅放宽农民进城落户和户口迁移政策,实施城市居住证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率提高0.63个百分点。加强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三供三治”项目开复工354个,完成投资156亿元,投资14亿元用于城市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哈尔滨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全线开工、3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铁路、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铁路建设完成投资156亿元,哈佳快速、哈牡客专、滨州铁路电气化改造开工建设。哈齐客专全线贯通。争取中央预算内水利专项投资240亿元,建设三江干流堤防应急度汛工程375公里,修复水毁工程1007处。鸡西、七台河城市供水水源引水工程开工。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30亿元,建成二级以上公路956公里,建三江至黑瞎子岛高速、密山至兴凯湖高速、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等项目开工建设,建设农村公路2089公里。哈尔滨机场扩建工程启动。完成火电项目投资55.7亿元、电网项目投资32.7亿元,牡丹江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
——以对俄交流合作为重点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俄远东开发战略对接,推动对俄交流合作向全方位转变,带动经贸合作提高层级。实现对俄进出口总额232.8亿美元,增长4.1%,占全国的24.4%。对俄投资总额10亿美元,增长20%,占全国对俄投资总额的30%以上。有10家商业银行与俄罗斯24家商业银行建立了账户行关系。哈洽会升级为“中国-俄罗斯博览会”,首届博览会签订进出口合同贸易额31.5亿美元;签订经济合作项目260项,涉及资金683亿元。哈尔滨被国家定位为对俄合作中心城市。13个口岸地区争取到国家边境旅游异地办证政策,外国人口岸签证点增加到8个。中俄原油管道二线、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阿穆尔-黑河边境油品储运与炼化综合体项目完成核准。龙
煤集团控股俄境内6个项目开工建设。中俄首座跨境同江铁路大桥开工建设。黑河公路大桥前期工作正在推进。哈尔滨机场新开通3条对俄航线。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0亿美元,增长11.1%。
——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尽管全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们始终坚持把民生支出放在优先位置。34件民生实事已完成33件,还有1件在春节前到位。新增就业75.7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月上调224元,增幅达13.4%,继续居全国首位。在企业退休的抗美援朝老兵生活补助标准每月提高200元。省财政安排5亿元帮助四煤城解决区级机关事业单位欠发工资。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7%和24%。农村五保对象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48%和44%,是提高幅度最大的一年。将煤城和林区新出现的6.6万多名特困群众全部纳入城乡低保或临时救助范围。重特大疾病政策范围内医疗救助比例达65%以上。省财政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城乡低保等低收入群体发放御寒补助20.3亿元,继续为一线环卫工人和交警发放冬季午餐补助1.2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80元提高到320元,城镇参保居民政策内医药报销比例达到70%,新农合参合农民政策内医药费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实施全省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三年补充计划,新选派医学本专科毕业生1155名。开展170个乡镇卫生标准化、200套乡镇卫生院周转房和400个村卫生室建设。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落实资金13.2亿元,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完成235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小火炉改造全面完成。农村小学、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均比上年提高40元。对集中连片特困区的乡中心区学校老师按每月200元、村学校和教学点老师按每月25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助。投入2.4亿元为1433个中心村建设文化广场并完善文化室设备配置。第十三届全省运动会务实节俭举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19.1万套,新开工16.6万套;改造农村泥草(危)房22万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竣工2459万平方米。大兴安岭南麓特困片区和片区外重点县3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淘汰黄标车20.8万辆,拆除小锅炉3190台。松花江水质持续改善。全面推进“平安龙江”建设,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依法严厉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省刑事案件下降7.4%,其中8类主要刑事案件下降19.4%。推进小煤矿安全整治整合,关闭78处安全不达标小煤矿。
——深挖管理潜力节约公共资源。通过清理欠税、加强稽核、严格征管等方式,国地税共增加税收85.4亿元。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在2013年大幅增收基础上,又扩面2万户,增收50.4亿元。加强养老金发放管理,对有管理问题的7万人重新复核清理,已追回1.1万人冒领的养老金。清理“吃空饷”22843人,已
追缴资金1.8亿元,查处相关责任人,对典型案例在全省通报。清理政府系统可利用非办公类资产325万平方米,其中省本级100万平方米,用于发展养老、健康、旅游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全省压缩“三公”经费5.8亿元,省财政减少不符合支持标准的专项资金支出27亿元,通过严格执行采购制度、厉行节约,节省政府采购资金15.7亿元。通过核减装修和其它辅助功能,哈尔滨机场扩建工程节省投资4.3亿元,绥芬河机场减少投资概算2.4亿元;通过深入据实核定沿线拆迁成本,铁路建设项目核减投资超过30亿元。全省审计机关共审计6676个单位,查出违规和损失浪费问题资金54.4亿元,促进增收节支18.3亿元。使用批而未用土地6638公顷,盘活闲置土地371公顷,利用闲置厂房近100万平方米发展产业项目。
屏蔽此推广内容行政监察、市场监管、防灾减灾、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统计监测、文史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201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团结一心、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国家各部委、中央直属单位、中央企业和驻军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龙江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去年经济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还是工业结构不合理。十多年来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其中能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最高为72.9%,最低为53.8%,增速最高为13.1%,最低为6.3%,2013年回落到0.1%,去年为负增长。从根本上讲,经济发展中机构性、体制性和市场化程度等深层次矛盾仍比较突出,工业中能源工业比重过大,非公经济比重小,市场营销、与资本市场合作、市场化方式配置资源等方面存在差距;大项目储备少、带动作用不够,资源精深加工不够,若干产业领域的增长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民生还有不少历史欠账,保障和改善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整体发展环境还有相当差距。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务实有效措施,下大力气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