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

时间:2019-05-14 12:2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

第一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

【发布单位】80802

【发布文号】黑政办发[1999]18号 【发布日期】1999-04-30 【生效日期】1999-04-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黑龙江省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黑政办发〔1999〕18号)

各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黑龙江省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1999年4月30日

黑龙江省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提高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的运营效果,促进我省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县(含辖乡镇的区,下同)以下各级政府为扶持乡镇企业发展而设立的专项资金。其所有权和管理权归各级政府,由各级政府授权同级财政部门代管。

第三条 第三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基金由县以上各级政府统一设置,实行分级管理的办法,坚持“择优投放、有偿使用、到期收回、滚动发展”的运营原则。

第四条 第四条 各级基金经同级政府批准设立,同时报上一级财政部门备案。由各级财政部门依法开展基金的筹集、拨付、回收等具体业务,并与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对资金支持项目的审定。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协助做好资金的回收工作。

第二章 基金的来源

第五条 第五条 基金的来源:

(一)每年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二)乡镇企业发展周转金取消资金冻结后,各级财政部门发放的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周转金的余额。

(三)地、市、县财政按当年可用财力1%提取的资金(每年提取比例可视财力情况适当增长)。

(四)县级财政按本县农业税附加的1/3提取的资金。

(五)每年年终,基金运营产生收益按指定用途使用后的结余资金。

(六)社会各界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农民等自愿提供的资金。

第三章 基金的使用原则和范围

第六条 第六条 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的使用,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确保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的原则;坚持突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这一重点、适当集中投放的原则;坚持避免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的原则。在此前提下,主要用于以下各个方面:

(一)支持乡镇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重点用于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龙头、骨干企业。

(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乡镇企业。

(三)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之间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和举办合资项目。

(四)支持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推进科技进步,开发高新技术和名特优新产品以及生产传统手工艺产品。

(五)支持疏通农副产品流通渠道、有效培育农副产品市场和创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项目。

(六)支持发展生产农用生产资料或者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乡镇企业。

(七)支持发展从事粮食、饲料、肉类加工、贮存、运输经营的乡镇企业。

(八)支持乡镇企业有效组织出口创汇的项目。

(九)支持能够拉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龙头、骨干作用,属于创税型的农村个体和私营企业。

(十)支持乡镇企业职工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十一)支持其它需要扶持的项目。

第四章 基金借款的占用费和占用费及利息使用

第七条 第七条 基金借款要收取占用费,第一年年费率为2%,第二年为4%,第三年为6%;逾期占用费年费率为10%。

第八条 第八条 占用费和银行存款利息的使用:

(一)用于报表合同等资料的印刷费。

(二)用于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及专家酬金等方面费用。

(三)用于重点项目考察或咨询费用。

(四)用于乡镇企业职工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五)占用费和银行存款利息要建账专项管理,节约使用。前3项使用额度不超过上年收取占用费和银行存款利息总额的30%,第四项使用额度不超过40%,年终节余全额转作基金。

第五章 项目借款的申报与审定程序

第九条 第九条 申报项目借款的条件:

(一)申请项目借款的乡镇企业主体必须具备法人资格,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具备还款能力,可以自身财产抵押或取得其他经济实体担保手续。

(二)申请项目借款的产品必须适销对路,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回收期短(项目投资回收期一般不超过2年),回报率高。

(三)申请项目借款的企业管理要完善、规范,守合同、重信誉、资信等级高,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70%。

(四)企业申请使用基金时要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履行财产抵押或经济担保手续,并经法律公证。

(五)申请项目借款的企业必须于申请前组织有关专家和人员对项目进行严肃认真的评估论证工作,并提供真实可靠、规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专家论证意见。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如投资总额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总投资的30%)与其他资金来源情况、市场预测与产销衔接状况、生产工艺与技术成熟程度、原材料来源情况和环保、卫生防疫条件等,需要提供有关部门或权威部门出具的资信证明、证明材料、保函或其他可供确认的证明材料。

第十条 第十条 基金的申请复核与报批

申请省级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的企业,要提出借款申请、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证明材料等,由乡镇财政所和乡镇企业办公室共同审核并形成一致意见后,分别报送县(市、区)财政部门和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县(市、区)财政部门与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初审,报项目主管部门立项(属于超过本级立项标准的,要报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立项),并由县、乡两级财政、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共同组织有关专家参加的项目评估论证会。形成一致意见后,分别上报地市财政部门和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由地市组织对申请资金项目进行筛选。经地市审查同意申请资金的项目,由地市财政部门和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联合行文,分别向省报送基金借款申请,同时要报送基金借款的其他申报材料,主要包括:

1、企业申请基金借款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附件(一是专家签署的评估论证意见和地方市县财政与乡镇企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的审核意见;二是行署、市、县政府主管领导签署的决策意见)。

2、地市县有关部门对项目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详细审查意见。

3、企业上年度及当年的最新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4、申请借款合同书(统一印制的合同表式)和扣款协议书。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省级基金借款的审核、拨款程序

由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牵头,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组织借款项目评估论证委员会,具体负责各级基金借款项目的审核。省对地市提出的借款申请,凡属特殊项目,即投资额较大(总投资200万元以上)、产品市场前景不易掌握和属于高新技术的,一律由省项目评估论证委员会统一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专家及有关人员重新进行评估论证;重大项目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实地考察论证;一般项目由省项目评估论证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考证。无论是特殊项目、重大项目还是一般项目,经考察、论证后,由省项目评估论证委员会提出初审意见,报省基金工作小组审定。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省级项目借款一经审定,由省财政和省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联合行文,下达项目和借款指标,各地按照统借统还的原则,由申请借款的地市财政部门与省财政部门签订借款合同。合同中要明确使用期限、占用费费率和还款总额等条款。根据合同,由省财政部门将资金逐级下拨到借款企业。

属于申请行署、市、县级政府乡镇企业发展基金借款的申报、审核和拨款程序,可参照省的做法执行。

第六章 基金的回收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设立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专户,对基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基金借款合同,到期的基金本金及占用费,由下级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回收并统一缴入上级财政基金专户。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建立奖罚机制。凡及时、足额归还到期借款的,采取减少上级政府基金、增加下级政府基金的形式,按还款总额的30%予以奖励。奖励的资金,由下级财政部门按照本级基金的管理办法,按规定自行安排使用;凡不及时、足额归还借款的,不再受理新的借款项目,并停止借款1至3年,由上级财政部门按扣款协议书和借款合同书的有关规定,办理扣款事宜。

第七章 组织机构和议事制度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为规范基金管理,管好用好基金,省、地市、县(市)成立乡镇企业发展基金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基金工作小组)。基金工作小组由各级财政部门的主管领导担任组长,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主管领导为副组长,财政、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主管业务人员为成员。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基金工作小组实行例会制度。会议主要内容:一是研究确定基金管理方面的重大事宜,二是对特殊和重大借款项目进行审议。三是对基金使用情况、运营效果和和回收情况进行总结。

第八章 基金的财务管理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基金所有项目借款,均按照财政部门现行的资金审批制度、手续办理。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建立健全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及时、准确、全面地记录、反映和监督基金运行状况,并逐步建立呆账准备金和备用金制度。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基金管理组织的财务人员由各级财政部门主管业务人员兼任,参与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全过程,以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

第九章 基金的审计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基金应建立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相结合的审计监督机制。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基金项目的审计、资金筹集和投入审计、财经纪律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基金使用单位要自觉接受同级财政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和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应建立借款项目进展情况跟踪记载与报告制度,每半年将借款项目进展、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以书面形式分别报送上级财政部门和乡镇企业主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各级基金工作小组应组织有关人员不定期地对项目实施和基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可委托各级政府审计机关或社会中介机构对借款项目进行审计。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基金运营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基金管理办法审批和发放借款。对违反上述有关规定的,要追究单位负责人和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各行署、市、县政府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黑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的通知

【颁布单位】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文字号】

【颁布时间】 2011-06-25 【生效时间】 2012-02-14 【时效性】 有效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黑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黑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保护小额贷款公司、股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行为,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小额贷款公司持续、稳健发展,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中国银监会、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小额贷款公司,是指经批准,在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以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民事责任。小额贷款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第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执行国家金融方针和政策,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其合法的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第五条 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股东、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指小额贷款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对经营管理具有决策权或对风险控制起重要作用的人员,包括公司的董事长、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发放贷款。

第六条 设立在市(地)城区的小额贷款公司应主要面向市(地)城区开展业务,设立在县(市)的小额贷款公司应主要面向县(市)开展业务。

第七条 省政府授权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金融办)作为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和监督管理工作。各市(地)、县(市)政府(行署)负责本地小额贷款公司日常监督管理并承担风险处置责任。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机构的设立

第八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市场准入坚持“总量控制、质量优先、县域优先、科学布局”的原则,严格准入标准,确保小额贷款公司质量。市场准入向县(市)、乡镇倾斜,向小额贷款公司的空白县(市、区)倾斜。

第九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名称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其中行政区划指小额贷款公司所在地的名称,在市(地)城区设立的,行政区划为市(地)名称,在县(市)设立的,行政区划为县(市)名称;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在申请开业前向企业名称登记机关申请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

第十条 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符合规定的章程。

(二)出资人或发起人应符合规定的条件。

(三)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须符合法定人数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有2名至200名发起人。

(四)注册资本来源应真实合法,全部为实收货币资本,由出资人或发起人在公司设立时一次足额缴纳。在县(市)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下同),在市(地)城区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4000万元;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的2倍。在贫困县、小额贷款公司空白县、享受国家级区域发展政策的县(市、区)、乡镇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最低注册资本给予适当降低,具体标准由省级主管部门制定。港澳台资小额贷款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亿元。

(五)有必需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六)有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七)有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

(八)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第十一条 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应当经过筹建和开业两个阶段。县级主管部门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进行初审,市级主管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进行复审,省级主管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进行审批。

第十二条 筹建小额贷款公司,申请人应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

(一)筹建申请书;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筹建工作方案;

(四)筹建人员名单及简历;

(五)发起人或出资人基本情况及除自然人以外的其他发起人或出资人最近2年经审计的会计报告。

第十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筹建期最长为自批准之日起6个月。筹建期内达到开业条件的,申请人可提交开业申请。

小额贷款公司申请开业,申请人应提交以下文件和材料:

(一)开业申请书;

(二)公司章程;

(三)拟任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资料;

(四)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五)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六)营业场所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 拟任小额贷款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除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小额贷款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其履行职责相适应的知识、经验及能力;

(二)小额贷款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应具备从事相关经济工作8年以上或者从事银行业工作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具备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

第十五条 经批准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由省级主管部门出具批准文件,并凭批准文件在批准之日起2个月内,按正常程序办理注册、登记等手续,领取营业执照,并对外营业。小额贷款公司在领取营业执照后,还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公安机关、中国银监会派出机构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送相关资料。

第十六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在当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并依法缴纳各类税费。

第十七条 省级主管部门批准筹建的小额贷款公司超过6个月不申请开业的,取消小额贷款公司筹建资格(不可抗力除外)。批准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超过2个月不登记注册或对外营业的,废止开业批准文件并取消小额贷款公司筹建资格(不可抗力除外)。对有上述行为的小额贷款公司主出资人或主发起人自逾期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出资或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第三章 股权设置和股东资格

第十八条 自然人、企业法人、其他社会组织可以向小额贷款公司投资入股。

第十九条 小额贷款公司最大股东应是境内或港澳台地区企业法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

(二)入股前上一末,企业净资产不低于1500万元,企业资产负债率不高于60%(合并会计报表口径,下同);

(三)入股前上两连续盈利且利润总额之和不低于600万元;

(四)向省级主管部门申请筹建之日起,企业成立满3年。

第二十条 其他投资入股小额贷款公司企业法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财务状况良好,入股前上两连续盈利;

(二)年终分配后,资产负债率不高于60%。

第二十一条 除上述条件外,最大股东和其他投资入股小额贷款公司企业法人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

(二)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诚信记录和纳税记录,无犯罪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

(三)入股资金来源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四)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拟入股的企业法人属于企业改制的,原企业经营业绩及经营年限可以延续作为新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经营年限计算。

第二十二条 境内自然人或港澳台地区自然人投资入股小额贷款公司的,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诚信记录,无犯罪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

(三)入股资金来源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第二十三条 其他社会组织作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人(发起人),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

第二十四条 对于绩优企业(指自向省金融办申请之日前成立满4年以上,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500万元,入股前上一末企业资产总额不低于2亿元,企业净资产不低于50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不高于60%,入股前上两连续盈利,两年利润总额之和不低于1000万元的企业,下同)可作为主出资企业或主发起企业,在组建的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满一年且考核综合评级达到条件后,可组建第二家小额贷款公司。第二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注册资本的2倍。同一企业最多可组建2家小额贷款公司,两家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在同一市(地)的城区或同一县(市)内。

第二十五条 小额贷款公司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股本总额的40%,其他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股本总额的20%,不得低于股本总额的5‰。港澳台资小额贷款公司,最大股东持股比例最高可为60%。

第二十六条 企业股东的法人代表不得以自然人身份出资入股,企业股东的法人代表与自然人股东之间、自然人股东之间不得具有夫妻、父母子女关联关系。

第二十七条 小额贷款公司在工商部门登记后,有限责任公司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股份有限公司向认缴股本的股东签发记名股权证,作为股东所持股份和分红的凭证。

第二十八条 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虚假出资或者抽逃出资。

第二十九条 小额贷款公司发起人或出资人持有的股份自小额贷款公司开业之日起满1年且考核综合评级达到条件,可向绩优企业转让。

除此之外,小额贷款公司发起人或出资人持有的股份自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之日起3年内不得转让或质押。小额贷款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股份,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或质押。

第三十条 小额贷款公司实收资本变更后,必须相应变更其注册资本。

第四章 经营管理

第三十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小额贷款业务、票据贴现业务、资产转让业务和代理业务。除此之外,不得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不得对外投资,不得设立分支机构。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活动。

第三十二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2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不得向内部或外部集资、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

第三十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在坚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下自主选择贷款对象。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应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鼓励小额贷款公司面向农户和微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着力扩大客户数量和服务覆盖面。小额贷款公司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净额的5%,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5%。

第三十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经营,贷款利率上限放开,但不得超过司法部门规定的上限,下限为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在此区间的具体浮动幅度按照市场原则自主确定。有关贷款期限和贷款偿还条款等合同内容,均由借贷双方在公平自愿的原则下依法协商确定。

第三十五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管理、支付清算管理、金融统计和监管报表、征信管理、现金管理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银发2008〕137号)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要求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股东、董事、监事和经理之间的权责关系,制定稳健有效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制度,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第三十七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建立健全贷款管理制度,明确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切实加强贷款管理。

第三十八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真实记录和全面反映其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

第三十九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和拨备制度,准确进行资产分类,充分计提呆账准备金,确保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保持在100%以上,全面覆盖风险。

第四十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按要求向主管部门报送会计报告、统计报表及其他资料,并对报告、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第四十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按要求向公司股东、主管部门、为其提供融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关捐赠机构披露经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报表和业务经营情况、融资情况、重大事项等信息,必要时应向社会披露。

第五章 机构变更与终止

第四十二条 小额贷款公司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报省级主管部门审批。

(一)变更名称;

(二)变更注册资本;

(三)变更营业场所;

(四)股东变更和股份转让;

(五)修改章程;

(六)变更组织形式;

(七)更换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第四十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法人资格的终止包括解散和破产两种情况。小额贷款公司可因下列原因解散:

(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二)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五)人民法院依法宣布公司解散。

小额贷款公司解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进行清算和注销。

小额贷款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依照有关企业破产的法律实施破产清算。

第四十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因解散、被撤销和被宣告破产而终止的,应向省级主管部门缴回批准开业文件,及时到工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并予以公告。

第四十五条 各级主管部门要大力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小额贷款公司从业人员素质。

第四十六条 建立小额贷款公司行业自律机制,组建行业协会,实施行业自律管理。行业协会要发挥“服务、维权、自律、合作”的职能作用,推动小额贷款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七条 省工商局、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要根据自身职能指导和督促系统内下属机构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八条 市(地)、县(市)政府(行署)要加强对民间借贷市场的规范整顿,为小额贷款公司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市、县级主管部门负责依法对小额贷款公司实施持续、动态的日常监管,要建立多方联动的协同监管机制,组织工商、公安、人民银行、银监等部门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检查,重点防范和处置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违法违规行为。工商部门要做好准入把关,加强日常监管和检验,督促企业合规经营。银监部门要根据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定申请,对小额贷款公司涉嫌从事非法集资的行为及时进行认定。

第四十九条 人民银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资金流向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并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信贷征信系统。小额贷款公司应按要求向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信贷征信系统提供借款人、贷款金额、贷款担保和贷款偿还等业务信息。

第五十条 全省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实行网络化、信息化监管。

第五十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建立发起人承诺制度,公司股东与小额贷款公司签订承诺书,承诺自觉遵守公司章程,依法行使权利并承担风险。

第五十二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向注册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申领贷款卡。获得银行融资的小额贷款公司,应将融资信息及时报送小额贷款公司主管部门。向小额贷款公司提供融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将融资信息及时报送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中国银监会派出机构,并应跟踪监督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的使用情况。

第五十三条 各级主管部门要建立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服务质量的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定期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并可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对小额贷款公司综合评价、行政许可、享受优惠政策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履职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五十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运行由省级主管部门确定的合作银行协助监管。小额贷款公司有享受合作银行优先服务的权利,有遵守有关资金流向监管协议的义务。

第五十五条 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违规行为,主管部门有权采取风险提示、约见其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谈话、监管质询、责令停办业务、建议吊销营业执照等措施,督促其及时进行整改,防范风险。

第五十六条 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应依法责令其整改、罚款、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非法集资、吸收公众存款。

(二)以各种形式抽逃注册资本金。

(三)擅自设立分支机构的。

(四)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登记事项的。

(五)未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擅自以小额贷款公司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的。

(六)违反利率政策的。

(七)暴力催债。

(八)未经核准擅自更换法定代表人和任命主要管理人员的。

(九)拒绝或者阻碍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监管检查的。

(十)不按照要求和规定提供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

(十一)未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的。

(十二)法律、法规授权工商、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处理的其他情形。

第七章 附

第五十七条 农垦、森工系统小额贷款公司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黑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暂行)》(黑政办发2008〕68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

【发布单位】808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8-06-08 【生效日期】1998-06-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

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1998-2000年)的通知

(黑政办发〔1998〕27号1998年6月8日)

各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将《黑龙江省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1998-200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残疾人温饱问题,事关全省扶贫攻坚的全局。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请各地、各部门切实加强对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领导,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力做好残疾人工作,把残疾人扶贫工作抓出成效,推动残疾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黑龙江省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

为在本世纪末基本解决贫困残疾人温饱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一、扶贫攻坚任务

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全省17万贫困残疾人的温饱问题。其中:通过扶贫开发和各种扶持措施,使12万可扶持的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通过各种社会保障措施,使5万应救济的特困残疾人得到社会保障。

二、二、采取的措施

(一)各级政府要切实将残疾人扶贫纳入政府扶贫攻坚实施计划,统一计划,统一安排,同步实施。要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特别扶助、优惠残疾人的政策措施,并落到实处。

(二)认真落实《黑龙江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稳定福利企业,发展福利生产,扶助残疾人个体开业,增强残疾人自身“造血”功能。

(三)筹措资金,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国定贫困县要在当地的扶贫资金中统筹安排残疾人扶贫资金,切实解决残疾人贫困户的温饱问题。国定贫困县以外的地区要采取措施,安排资金用于残疾人扶贫。同时,对国家设立的康复扶贫贷款,要专款专用,严格管理。

(四)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凡已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市,各级政府要按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黑政发〔1997〕83号)精神,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予以保障;对尚未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中的非农业户口残疾人,符合民政部门规定的,给予定期定量补助或临时救济。对已就业在岗的残疾职工要尽可能不安排下岗。

(五)在农村,对难以参与扶贫项目的重度贫困残疾人,继续按规定由乡镇政府予以定期补助、临时救济。

(六)各级政府要有计划地组织各有关单位开展包扶残疾人工作,并倡导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互助、扶残助残活动,扶助残疾人脱贫解困。

(七)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残疾人文化素质,增长科技知识,为脱贫解困创造条件。

(八)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防治和减少地方病,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千方百计地搞好残疾预防工作。

三、三、加强对残疾人扶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

在省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省残疾人联合会协助有关部门和各地市共同组织实施本计划。各级残联要加入当地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指定联络员,主动协助政府做好本地区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各地要在全面摸清残疾人贫困户数、人数及贫困状况的基础上,制定本地区残疾人扶贫攻坚实施方案,并按一级抓一级的原则,将任务指标落实到乡到村,扶持措施到户。同时,建立有扶贫办、财政、农业银行、民政、劳动、残联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小组,由各级残联牵头,定期召开协调会,沟通情况,研究问题,督促检查本计划的执行。各级残联要将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摆在首位,建立完善乡镇残联、残疾人服务社、志愿工作者联络站“三位一体”的工作机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各地市残联要认真填写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一印制的《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统计表》,于每年1月10日前报省残联。

黑龙江省残疾人扶贫解困任务分配表

┌──────┬───────┬───────┬───────┬──────┐

│ │贫困残疾人数 │1998年脱贫│1999年脱贫│2000年脱│

│ │ │人数 │人数 │贫人数 │

│ 地市 ├───┬───┼───┬───┼───┬───┼──┬───┤

│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城镇│农村 │ ├──────┼───┼───┼───┼───┼───┼───┼──┼───┤

│哈尔滨市 │6988 │21188 │2859 │8125 │2629 │8063 │1500│5000 │ ├──────┼───┼───┼───┼───┼───┼───┼──┼───┤

│齐齐哈尔市 │3340 │10970 │1214 │4486 │1126 │4484 │1000│2000 │ ├──────┼───┼───┼───┼───┼───┼───┼──┼───┤

│牡丹江市 │741 │1526 │306 │614 │285 │612 │150 │300 │ ├──────┼───┼───┼───┼───┼───┼───┼──┼───┤ │佳木斯市 │1098 │4331 │486 │1667 │446 │1664 │166 │1000 │ ├──────┼───┼───┼───┼───┼───┼───┼──┼───┤

│大庆市 │1540 │7732 │674 │2967 │653 │2965 │213 │1800 │ ├──────┼───┼───┼───┼───┼───┼───┼──┼───┤

│鸡西市 │3080 │4694 │1254 │1923 │1226 │1921 │600 │850 │ ├──────┼───┼───┼───┼───┼───┼───┼──┼───┤

│鹤岗市 │1237 │470 │519 │214 │518 │156 │200 │100 │ ├──────┼───┼───┼───┼───┼───┼───┼──┼───┤

│双鸭山市 │984 │4953 │392 │2077 │392 │2076 │200 │800 │ ├──────┼───┼───┼───┼───┼───┼───┼──┼───┤

│七台河市 │362 │446 │157 │176 │155 │170 │50 │100 │ ├──────┼───┼───┼───┼───┼───┼───┼──┼───┤

│伊春市 │821 │432 │337 │192 │334 │180 │150 │60 │ ├──────┼───┼───┼───┼───┼───┼───┼──┼───┤

│黑河市 │1744 │3310 │723 │1310 │721 │1300 │300 │700 │ ├──────┼───┼───┼───┼───┼───┼───┼──┼───┤

│绥化地区 │2846 │25002 │1124 │9302 │1122 │9200 │600 │6500 │ ├──────┼───┼───┼───┼───┼───┼───┼──┼───┤

│大兴安岭地区│811 │304 │341 │128 │300 │126 │170 │50 │ ├──────┼───┼───┼───┼───┼───┼───┼──┼───┤

│省农垦总局 │1774 │9858 │713 │3979 │711 │3979 │350 │1900 │ ├──────┼───┼───┼───┼───┼───┼───┼──┼───┤

│省森工总局 │1658 │ │730 │ │728 │ │200 │ │ ├──────┼───┼───┼───┼───┼───┼───┼──┼───┤

│ 合 计 │29024 │95216 │11829 │37160 │11346 │36896 │5849│21160 │ └──────┴───┴───┴───┴───┴───┴───┴──┴───┘

注:各地贫困残疾人脱贫任务中,不含应救济残疾人人数。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关于关于黑龙江省医疗机构管理办

黑龙江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0号 二○○六年十月二十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疾病诊断、治疗、康复活动的医疗、疗养院、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站、村卫生所(室)、护理院(站)、康复中心、急救中心(站)、临床检验中心、专科疾病防治、妇幼保健机构及其他诊疗机构。

第三条 卫生防疫、国境卫生检疫、医学科研和教学、医药、计划生育等机构在本机构业务范围之外开展诊疗活动以及美容服务机构开展医疗美容业务的,应当依据本办法,申请设置相应类别的医疗机构。

第四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驻黑龙江省部队编制外的医疗机构,由市(行署)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条例》及本办法管理。

农垦、森工主管部门负责垦区、林区内(均以治安辖区为界)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省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为医疗机构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公安、物价、工商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权范围内,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设置审批

第六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据国家《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经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纳入当地政府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全省统一规划设置的医疗机构,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决定。

第七条 设置医疗机构,应当按下列审查权限报批:

(一)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和一级医疗机构由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市(行署)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市(行署)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复对申请人做出是否发给《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的决定。

(二)二级医疗机构和地、市、县级专科防治院(所、站),九十九张床位以下的康复医院,二百九十九张床位以下的疗养院,以及县急救站等医疗机构由市(行署)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发给《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后,报省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三)三级医疗机构和省级专科防治院(所、站),一百张床位以上的康复医院,三百张床位以上的疗养院,市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及省卫生行政部门直属医疗机构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发给《医疗机构设置批准书》。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

(一)有国家规定不得设置医疗机构的情形的;

(二)男性在七十周岁以上,女性在六十五周岁以上的;

(三)个人在农村乡(镇)、村设置医疗机构的;

(四)城市(含县城)设置非公立医疗机构数已超出每万人口设置一个医疗机构比例的;

(五)拟设置的非公立医疗机构距公立医疗机构的距离不足一公里,并拟设置的诊疗科目与公立医疗机构诊疗科目重复的;

(六)医疗机构的名称不符合规定的。

第九条 申请在城市设置诊所的个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者获得医师职称后,从事五年以上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

(二)具有当地常住户口。

申请在省辖市设置诊所的个人,除应当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当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并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从事五年以上同一专业临床工作。

第十条 申请设置护理站的个人,必须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经过注册。其中护师应当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五年以上;护士应当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十年以上。

第十一条 《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的有效期限,三级医疗机构为三年;二级医疗机构为二年;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和一级医疗机构为一年。超过有效期未

按规定时限申报执业登记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自有效期满之日起,自行失效。

第三章 执业登记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在完成《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核准的事项后,应当向县(区)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十三条 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应当填写《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注册书》,并向登记机关提交相关材料。

第十四条 登记机关在受理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申请后,应当在四十五日内进行审查和实地考察、核实,并对有关执业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现场抽查考核。审查合格的,发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审查不合格的,将审核结果和不予批准的理由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申请人。

第十五条 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登记:

(一)有国家规定不予登记的情形的;

(二)医疗机构用房与居民共同使用同一通行道的;

(三)不具备专科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肿瘤、精神、传染、结核病科的;

(四)非公立医疗机构聘用在职卫生技术人员、聘用男性超过七十周岁、女性超过六十五周岁的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

(五)城市(含县城)的个体接生诊所。

第十六条 开设医疗机构应当具有相应的注册资金;

(一)五百张床位以上的医疗机构每床不得少于一万元;

(二)一百至四百九十九张床位的医疗机构每床不得少于六千元;

(三)二十至九十九张床位的医疗机构每床不得少于四千元;

(四)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不得少于二万元。

第十七条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到拟设分支机构所在地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办理设置审批手续后,到主体医院登记机关进行执业登记,取得证照方可执业。

分支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持有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关于设立本分支机构的批件;

(二)法定代表人应当是主体医院的法定代表人;

(三)卫生技术人员应当是主体医院的在编人员,房屋、设备、经费应当由主体医院提供;

(四)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变更名称、地址、所有制形式、服务对象、负责人、诊疗科目、床位(牙椅)应当向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因故停业七日以上三十日以内的,应当向原登记机关书面报告,说明原因,办理批准手续;停业三十日以上一年以内的,除办理批准手续外,应当暂时交回《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停业超过一年的,应当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又再度开业须重新申请设置审批。

第二十条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校验期为三年;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和一级医疗机构的校验期为一年。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于校验期满前三个月,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校验手续,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国家规定应当提交的文件;

(二)医疗机构评审证书;

(三)医疗机构校验期内工作报告;

(四)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执行情况报告。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到登记机关办理校验手续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将给予一至六个月的暂缓校验期:

(一)不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

(二)处于限期改正期间或停业整顿期间的;

(三)评审不合格或未经批准不参加评审的;

(四)使用未经许可或不允许继续使用的诊疗技术与方法的;

(五)不按期缴纳按规定应缴纳费用的;

(六)发生二级以上医疗责任事故尚未妥善处理的。

暂缓校验期满仍不能通过校验的,由登记机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在暂缓校验期内不得执业。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和一级医疗机构为五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为十年。

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伪造、涂改、出卖、转让、出借。遗失许可证者应当自遗失或应当知道遗失之日起三日内向原登记机关报告并申请补发。

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开业、迁移、更名、改变诊疗科目以及停业、歇业、校验结果由登记机关予以公告,公告费由医疗机构承担。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的名称由识别名称和通用名称依次组成。

医疗机构名称不得买卖、出借。未经核准机关许可,医疗机构名称不得转让。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的名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命名原则。

含有“黑龙江”、“全省”、“省”、“东北地区”等字样以及跨地、市地域名称的、以“中心”作为医疗机构通用名称的、在识别名称中含有“中心”字样的,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含有外国国家(地区)、国际组织以及“中国”、“全国”、“中华”、“国家”等名称的,应当经省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以“红十字会”作为医疗机构识别名称的,应当经省红十字会签署意见并报省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名称经核准机关登记后方可使用,在核准范围内享有专用权。

医疗机构的牌匾应当规范。书写的格式应当突出主体。

第四章 执业

第二十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消毒、隔离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处理污水和废弃物,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

医疗机构无消毒设备或无护士以上职称人员的,不得开展注射输液业务。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对门诊、住院病人应当建立完整的病案。门诊病人超出十五年不再来院就诊的,其病案可以下架登记销毁。住院病人病案保存期不得少于三十年,特殊病案应当永久保存。门诊和住院病案封皮应当规范。

第三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省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或者认可的与诊疗活动有关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经常对医务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考核,确保医疗安全。

第三十二条 未经医师(士)亲自诊查病人,医疗机构不得出具疾病诊断书、健康证明书或死亡医学证明报告单等文件;未经医师(士)、助产人员亲自接产,医疗机构不得出具出生证明或死产证明。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不得采用医疗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确因科研或者遗传性疾病诊断需要的,应当经原登记机关批准。

从事人工授精技术科研工作或者器官移植,须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方可进行。

第三十四条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假劣药品、过期和失效药品以及违禁药品。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未经审批的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

第三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做到定点亮证行医,按核准登记科目范围开展诊疗活动,并按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严禁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向病人或者其家属索取钱物、收取转诊或者检查等回扣费。

第三十六条 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应当按诊疗科目、服务范围附设药房(柜)。药品种类由登记机关核定,并核发《带药证》。非公立的诊所,只能附带一定数量的常见病治疗和危重症抢救药品:西医诊所只能附带西药并不得超过四十种;中医诊所只能附带中药,其中成药不得超过三十种、饮片不得超过二百种。单纯开设针灸、按摩、牙科镶复、医疗咨询等服务项目的,不准带药。

第三十七条 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和卫生站等不得开展计划生育手术,未经批准不得从事接生和治疗性病业务。

第三十八条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未经登记机关批准,不得带徒从医。

公立医疗机构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只能在一所医疗机构执业,不得多处受聘。

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引进外埠医疗机构新技术、新项目并进行技术合作,应当经登记机关审核批准。

第四十条 医疗机构不得将医疗场所出租或承包给本医疗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或非卫生技术人员经营,不得利用不正当手段诱骗群众就医。

第四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承担社区初级卫生保健、支援农村、指导基层等卫生工作任务。发生重大灾害、疾病流行等紧急情况时,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

第四十二条 医疗机构刊登、播发、张贴医疗广告,应当持有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医疗广告证明》,并按照《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所辖区域内的医疗机构行使监督管理权。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权监督检查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执法情况,并依法纠正其违反《条例》和本办法作出的决定,对辖区内各类医疗机构的执业情况直接进行检查、监督。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医疗机构监督员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聘任和管理。

医疗机构监督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佩带、出示由卫生部监制的医疗机构监督员的标志、证件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由专家组成的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

第六章 处罚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处以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因擅自执业曾受过卫生行政部门处罚的;

(二)擅自执业的人员为非卫生技术人员的;

(三)擅自执业时间超过三个月以上的;

(四)为内部职工服务的医疗机构未按规定进行变更登记向社会开放的;

(五)医疗机构未经变更登记擅自改变执业登记事项的;

(六)流动行医、集市摆摊行医和持假执照行医的。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不按规定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又不停止诊疗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补办校验手续;逾期不办理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没收非法所得,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一)将医疗场所出租或承包给医疗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或非卫生技术人员经营的;

(二)出卖、出借、转让本医疗机构的医疗文书、单据及冒用其他医疗机构医疗文书、单据的。

第四十九条 除急诊急救外,医疗机构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情节轻微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其限期改正,直至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一)擅自开展计划生育手术、接生和治疗性病业务的;

(二)擅自开展胎儿性别鉴定或者从事人工授精、器官移植的;

(三)配备药品种类超过规定带药范围的。

第五十条 违反本办法,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及未按规定办理外聘手续的离退休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医疗机构使用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诊疗活动的,按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处理。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情节轻微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可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给病人精神造成伤害的、造成延误诊治的、造成其他危害后果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对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并处以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向病人或者其家属索取钱物、收取转诊或者检查等回扣费的,经所在单位查实后,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直接责任者,处以所收金额五倍罚款,最多不超过五万元。对不认真查实的医疗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予以行政处分。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擅自使用麻醉药品、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和生物制品或销售、使用假药、劣药的,除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处理外,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五十四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可以责令其限期改正:

(一)国家规定的有关情形;

(二)发生二级以上责任事故或者其他重大意外事故未妥善处理的;

(三)未落实初级卫生保健任务的。

第五十五条 医疗机构和广告经营单位刊播未经审查批准的医疗广告,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依法查处。

医疗机构有违价行为的,由物价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法定程序执行。

第五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九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七年二月一日起施行。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黑政发[1986]19号《黑龙江省个体和联合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同时废止。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你好哦啊,

第五篇: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

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地)委和人民政府(行署),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已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2年2月28日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章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实现事业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本办法适用于黑龙江省各级类事业单位和与建立聘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员。国部属的事业单位经其主管部门同意执行本办法。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不执行本办法。

第三章事业单位员工实行结构管理。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严格控制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增长

第四章聘用合同制是事业单位的基本用的制度,是以岗位需要为前提,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工作岗位,明确单位与员工聘用关系的一种管理制度。第五章事业单位员工的分配收入应贯彻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与分配的原则,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六章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实施本办法的行政管理部门。各级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第二章岗位设置

第七章事业单位员工的结构比例标准按机构编制部门确定的比例标准执行。事业单位应按照职责明确、权限清晰、聘用条件合理的要求,科学设置岗位。各岗位要求作为员工聘用、考核奖励、晋升等的依据。

第八章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管理。即按国家有关规定,在行业主管指导下,依据岗位性质和所需资格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具体的专业技术职务及高、中、初级职务的结构,并经人事行政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对已超过核定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规定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聘用数额,逐年到位。

第九章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逐步实行职员制。职员等级具体设置为:一级职员(正)、一级职员(副)、二级职员(正)、二级职员(副)、三级职员(正)、三级职员(副)、四级职员、五级职员。各等级应在人事部门规定的本单位管理人员最高职务等级和结构比例内,按照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的要求以及管理人员现任职务和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工作资历等确定。

第十章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实行岗位总量控制与等级结构比例管理。即在本单位岗位(等级)总量内,根据工作需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科学合理地设置具体工种岗位和技术等级结构比例。其中:技术工作岗位设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普通工作只设岗位,不设等级。

第三章聘用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合同制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出于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制的编制、职数和人事行政部门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内进行。

第十二条事业单位行政领导人员和按国家法律由上级部门直接任用,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第十三条事业单位聘用员工要先在本单位内部通过岗位竞争方式进行,被聘员工不受原身份限制,自上而下逐级聘用。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应通过考试、应通过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择聘用。

第十四条事业单位聘用员工要制定所聘岗位需具备的基本条件,按照聘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进行。特殊情况或特殊岗位,经聘用单位领导集体讨论后,可简化程序。聘用单位对首次聘用(含转岗)员工实行试用制度,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聘用管理人员要实行回避制度。

第十五条聘用单位要与被聘员工签订聘用合同。聘用合同期限分为固定期限和任务期限。订立何种期限合同由合同双方协商确定。国规定或合方约定必须为单位服务一定期限的,所签聘用合同不得短于规定的服务期限。事业单位聘用事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订立聘用合同的基础上同时办理专业技术职务和管理职务的聘任手续,发给聘任证书。聘任证书是聘用合同书的附件。第十六条受聘员工因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责任心以及其他原因不能胜任岗位职责要求的,经采取培训、教育等有关措施,仍有胜任的,要变更工作岗位,同时相应变更原聘用合同书咩于岗位责、权、利的内容。变更岗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待聘、低聘、解聘或实行未聘人员托管,直至解除用合同的方法。第四章工资与福利待遇

第十七条事业单位受聘员工于签订合同的下月起,按所聘岗位享受和省规定的工资、津贴、补贴等各项福利待遇。

第十八条事业单位可根据受聘员工的岗位和实际情况实行职等工资、岗位工资、项目(课题)工资、兼职工资、科技成果转化提成、科技成果股分红等模式,也可实行年薪制。

第十九条管理人员同时被聘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可从其职务变动的下月起,选择执行职员等级工资标准。具体办法按工资有关政策规定办法。第二十条新聘职务高于原职务的员工,其工资待遇按事业单位员工职务(技术等级)晋升后工资待遇的有关规定办理;新聘职务低于原职务的员工,其工资待发新聘职务比照同期参加工作同类人员的工资水平重新确定。

第二十一条事业单位员工在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第十一条合格等次的,可按有关规定发给年终一次性奖金。

第二十二条事来单位员工被聘用后,可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享受探亲假、产假、事假等各项待遇。

第五章考核

第二十三条事业单位应实行经常化、规范化的考核制度。正确评价员工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激励督促员工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考核结果应作为聘期内受聘员工岗位调整、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和合同到期解聘、续聘以及调整工待遇的主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对不同职务等级及不同技术层次的员工应有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要求。考核标准应明确具体,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以准确、定性的文字进行表述。

第二十五条考核等次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第二十六条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考核。平时考核一般每季度或半年一次,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优秀等次的人数,一般按被考核人员总数的10%掌握,最多不超过15%。考核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被考核员工总结、述职;

(二)进行民主测评;

(三)考察组进行考核;

(四)主管领导在听取考察组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平时考核、个人总结和民主测评结果写评语,提出考核等次意见;

(五)事业单位负责人确定考核等次,提交党委会议决定;

(六)将考核结果以书面通知被考核员工。

第二十七条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考核按规定的考核程序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件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具有优先晋升职务、技术等级的资格。专业技术人员在任现职期内考核被确定两次以上优秀等次,并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条件的,可参加高一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事业单位人员在考核中被确定为基本合格的,当年不得晋升职务。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降职、调整工作、低聘或解聘;不服从组织安排或重新安排后以考核仍不合格的,予以辞退。第二十九条严格考核备案制度。事业单位考核结束后,要将考核工作总结和呈报表报上级主管单位人事部门审核备案,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报政府人部门备案,并发给考核结果确认通知书。

第三十条事业单位未完成工作,不能兑现本考核结果的有关待遇,不能开展下一行政职务晋升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工作。

第六章奖惩

第三十一条事业单位对员工的奖惩要坚持公平合理、得当及时、注重实效的原则,奖励与惩戒相结合、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第三十二条行政奖励的种类为:授予荣誉称号、记一等功、记二等功、记三等功、嘉奖五种。各类奖励要按管理权限审批。

第三十三条行政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给予员工行政处分,要由所在单位缶主和部门报批,按限做出处分决定。第三十四条事业单位员工的奖惩实行备案制度。各单位每年1月底前要将上一的奖惩情况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章培训 第三十五条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实行培训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继续教育制度。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培训分任职培训、岗位知识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培训和继续教育要理论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第三十六条培训和继续教育行分级管理。省和各市(地)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逐步建立和制定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政策、法规,并时行监督检查,总结典型,表彰先进。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系统的计划并组织实施,加强对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管理。事业单位中层及其以上管理人员的任职培训由人事行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初稿。岗位知识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出方案,经同级政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岗位知识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出方案,经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定同意后,由人事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或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第三十七条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培训课种应根据事业发展和岗位工作的需要设置。首聘(含转岗)管理人员要经过岗位培训合格后方可聘用上岗。因特殊情况未经培训聘用上岗的,应在任职后牛肉参加培训。未按规定参加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以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

第三十八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应在各级人呈行政部门统筹、指导, 各业务部门制定计划,确保工作正常开展。教育内容应当根据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发展规划以及工作需要,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确定。教育时间必须以保证,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学习时间不少于56学时,中级人员不少于48学时,初级以下人员不少于40学时。继续教育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保证质量,要在互动教学粘下功夫。

第三十九条继续教育实行与职称评聘相结合的证书登记制度。要把按规定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和是否达到规定的培训、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作为评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晋升、聘任、续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基本条件之一.第四十条员工的和继续教育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要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原则多渠道筹集经费,把培训费真正用于员工培养。

第八章退休与保险

第四十一条事业单位员工符合下列条件应按退休办理:

1、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工勤人员女满50周岁),参加工作年限满10年的;

2、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参加工作年限满10年,经医务劳动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3、因工(公)致残,经医务劳动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第四十二条事业单位员工退休后,退休费的计发按国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因工(公)负伤,经医疗鉴定后,评定伤残等级的,按有关规定发给伤残抚恤金等项相关费用;退休后去世的,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发给抚恤费丧葬费、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

第四十三条事业单位员工在工作中做出显著贡献,荣获省部级以上劳动英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等称号,省级系统先进工作者和部队军以上单位授予的战斗英雄、一等功称号的转业、复员军人,退休时仍保持荣誉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获国科技进步奖、发明奖三等奖以上者以及获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奖和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中的二等奖以上者(集体奖指主要发明者或作者),其所在单位应为其办理一次性补充养老保险,并由奖励单位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

第四十四条工勤人员聘用到专业技术岗位或岗位后任职到退休年龄并在本岗位受聘满10年的,退休时可享受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同等相关待遇。聘任岗位和受聘时间以履行备案手续为依据。

第四十五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聘用到工勤岗位退休,可根据本自愿,按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或工勤人员退休管理。其计算待遇的工作年限,无论担任何种职务,均从参加工作时算起。

第四十六条事业单位员工退休后,可根据国家规定,享受阅读有关文件、参加学习、会议和重大活动等方面的权利,并享受有关各项福利待遇。对符合国家和省其他有关规定提高退休费比例的,可规定提高退休比例。

第四十七条退休员工作数较多的事业单位,应建立退休员工管理机构,负责退休员工的管理服务工作;退休员工作数较少,未建立退休管理服务机构的部门,应确定兼职人员负责退休员工的管理服务工作。

第四十八条事业单位及其员工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费,并按有关规定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员工在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时,由人事部门审批退休手续,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手续。第四十九条事业单位未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的员工,其退休后的退休费保留的津贴、补贴,原工作单位负责发放和办理;异地安置的,可委托代管单位发放。已经参加养老保险的,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发放养老金尚未参加医疗保险的事业单位及员工,退休后应按本单位原医疗办法及待遇执行。

第九章未聘员工托管

第五十条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及员工,参加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员工退休条件和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按《黑龙江省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2000年黑龙江省人民令第12号)及有关规定执行。第五十一条事业单位实行未聘员工托管制度。托管制度是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受事业单位或其行业主管部门委托,集中代管事业单位中未聘员工的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并配套服务的社会化人事服务管理制度。

第五十二条因机构编制精简、岗位撤并、专业不对口及能力、身体不适等原因而未被聘用上岗的,不再保留原岗位待遇。待聘期间的待遇由本单位确定,但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第五十三条内部下岗待聘时间一般为年。待聘期间,聘用单位应至少提供一次上岗机会。本人可以联系调离,也可以到人才市场择业或自谋职业。待聘期满仍未能上岗或调离的,聘用单位可为其办理托管手续。

第五十四条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承办事业单位人员托管具本事宜。托和由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事业单位或其行业主管部门和未聘员工三方签订托协议。托管期限为1年。

第五十五条未聘员工在原单位待聘期满不愿接受托管的,本人应当提出辞职;本人不愿辞职,原单位可解除合同,并给予一定经济补偿。

第五十六条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对所托管员工负责接转人事关系,保管人事档案,协助办经保险及其化保险,调整档案工资,办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出国政审等事宜;提供择业指导,通过市场机制促进未聘员工实现再就业。

第五十七条实行托管的员工在托管期内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生活上原单位发放,其标准为本人基本工资的固定部分,但不得低当地政府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第五十八条托管期内实现再就业的待聘员工,应与人才交流儿所属事业单位解除托管关系和人事关系,不再享受有关基本生活保障待遇。

第五十九条未聘员工在托管期内无正当理由两次不接受原单位或人才交流机构介绍的就业岗位,或不为其组织的有关技能培训,人才交流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可与其解除托管协议,由原单位解除合同。

第六十条托管期满后,人事行部门人才交流机构、事业单位或行业主管部门和未聘人员三方须及时解除托管关系。未聘人员托管期满仍未重新就业的,本人应当提出辞职;本人不愿辞职的,原单位可解除合同,并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第六十一条托管期满后,与原单位解除了人事关系而没有再就业的未聘员工,其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可由本人另行委托人事行政部门的人才交流机构实行人事代理。第十章附则

第六十二条本办法由黑龙江省人事厅负责解释。第六十三条本自下发之日起施行。主题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通知

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秘书处 2002年2月28日印发

下载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