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财务管理的提升促进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16:0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通过财务管理的提升促进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通过财务管理的提升促进国有企业制度改革》。

第一篇:通过财务管理的提升促进国有企业制度改革

通过财务管理的提升促进国有企业制度改革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管理存在的弊端,通过比较成熟、完善的财务制度和财务管理手段促进企业内部制度的完善与改革。关键词:财务管理;国企;制度改革

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存在流程、制度管理方面的诸多不足,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鉴于财务管理在法律环境和管理制度上较为成熟、完善,本文意在通过以财务管理自身建设为切入点,向外辐射推动企业流程再造、制度改革,促进企业的制度完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国有企业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财务管理的主体不清

国有企业财务主体缺乏整体性。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根本是使国有企业资产人格化,实现国有企业出资者以及法人财产权相分离。只有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相分离,才能使国企真正的成为具有自身经济利益的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享有民事权利以及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

而现实是,长期以来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的干预仍然过多,国有企业法人主体和法人资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进而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国家权益受损、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与发展。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没有从企业体制上加以创新,没有理顺国家与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没有建立起国企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产权基础。

除此之外,国企财务缺乏主体性也是一大弊端。在一个比较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中,对于股东、董事会以及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力划分应该是十分明确的,应该形成既相互统一有相互制约的关系。然而,由于现行的体制和监管不健全问题,使部分企业经理人忽视与国家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在制约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部分经理人员不负责任的运用国有资产,利用国有资产的产权不清晰、所有者缺位、经营权失控的时候,人为地制造改革陷阱,不进行资产评估转移国有资产,使国有资产大量的流失。

(二)资产结构以及资本结构的不合理

资产结构不合理是国企效率底下的根本原因。首先,非经营性资产占用过大,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导致企业发展缓慢。产力不配套,设备老化,占用企业大量资源,资产盘活能力差,投入研发不足。流动资产构成不合理,致使资金运转不灵,营运能力较差。资产结构的不合理阻碍了企业效率的提高,向银行贷款是唯一的资金来源,从而致使企业负债不断提高。

资本结构与资产结构不对应致使流动资产的来源来自负债,偿还债务的压力过大,流动资产内部的结构不合理导致变现的能力差,致使企业的日常财富收支既为流动资产的短缺困扰,又被负债所逼,造成了一种两难境地。另外,对企业经理人考核制度不完善导致企业单纯追求利润,缺乏风险意识,没能考虑风险价值以及货币时间价值,致使很多的项目上马后资金不足,耽误占领市场的机会,失去竞争优势,最终导致亏损。

二、解决方法

(一)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目前,随着会计制度、财务准则、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会计法等相关财经法规的完善,财务管理日渐成熟。财务管理要从会计信息和管理方式两方面来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首先是会计信息方面。财务管理的完善,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相关性、及时性。真实的会计信息是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基本途径,通过对会计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够掌握企业经营的基本情况,掌握资本的安全性以及收益性,从而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进行正确的决策。

其实是财务管理方式与手段方面,企业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财务制度建设,首先,资本金的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于资本金的筹集方式、资本保值以及增值要求作出具体的规定,建立企业短期资金筹集以及长期资金的筹集管理制度;其二,资金管理制度,对于企业货币资金以及各种债务的管理政策程序以及权限作出具体的规定;其三,规范财务管理方式;其四,是建立全面有效的预算管理。

(二)通过财务管理手段促进企业制度改革、流程再造

财务制度建设是企业管理的基石,财务制度创新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

首先,将“三重一大”决策的执行情况作为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及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事项。“三重一大”事项,是指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该事项对于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以及促进国有企业人员廉洁从业,提高决策水平有重要作用。落实该政策,自上而下的对于财务制度进行改革,保证国有企业的重要财务、人事、项目不再是“一把手”决定,而是集体研究,群策群力的结果,从而保证大额资金的运作的透明性,加强国有企业的反腐倡廉建设、促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廉洁从业,提高决策水平,防范决策风险,在此财务管理是防止腐败,防范企业风险的一道闸门。必须坚持不懈的完善企业财务监管机制,建立企业内部预算编制以及预算管理,通过财务上的预算控制企业的支出,明确各层企业管理人员部门的权利范围,杜绝超越权限的事项和额度的支出,健全并严格执行财务支出审批程序,财务部门有权拒绝违反程序的支付要求,严格执行《会计法》,坚决杜绝乱摊成本、隐瞒收支、转移资产等违法行为。同时,要加强对企业集团和下属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的审计,及早地发现企业的风险以及隐患。

除此之外,要加强对于财务管理环节的监督,对财务管理开展效能监察,监察财务部门以及财会人员是否遵守国家财政法规以及财经纪律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和监督,监察是否执行了预算计划以及消耗定额和费用标准;是否有降低成本的控制措施;是否合理的利用了资金。

(三)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信号,能够全面综合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实践证明,通过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扩大收益,经常性的财务分析能够防范财务危机,从而正确的进行财务决策。

要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关键有六点。其一,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是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因此,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就成为财务管理工作中及其重要的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及早地采取措施;其二,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对于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偿还能力以及债务资本在各个项目之间配置的合理程度;其三,正确把握企业内部控制的控面和控点。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仅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把企业的各项活动置于经济监控之中,而且还应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重要环节实行重点控制。面与点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内部控制发挥良好的效益,才能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总而言之,企业财务制度的完善是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的根本。通过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能够规范企业财务收支行为,也能够防范决策失误以及执行不力、监督实效的问题,规范财务管理对于防止腐败、加强企业的决策方向性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对企业的制度改革进行不断的促进以及完善,形成制度改革的良性循环。参考文献:

[1]方正生.企业会计学[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8)

[2]彭好荣.工商企业经营管理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5)[3]汪泽.孙健升.社会主义商业企业管理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6)

第二篇: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是我国当前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企业产权制度。本文首先分析了产权及产权制度的涵义,在此基础上,探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国有企业

产权制度

改革

一、研究背景

企业产权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产权制度,企业就不可能充满活力和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产权结构变迁的主线是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变化,其改革的过程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股份制等几个阶段,其核心的制度安排就是对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不断进行调整。从80年代的放权让利,到90年代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制框架初步形成,大中型国有企业在集团化改组和劣势企业退出方面迈出了较大步子,国有企业的总体实力和主导作用有所增强。通过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实行产权结构创新,由原来单一的产权结构向多元产权结构过渡,有利于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便于国有企业转换机制、改善管理。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国有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效益大幅增加。

但应该看到这些改革仅局限于经济性层面的放权让利,并未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政企不分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没有真正形成产权清晰、结构多元、自由流动的产权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特别是建立符合市场竞争条件的产权制度这一核心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由于己改制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当一部分没有实质性地触动产权,未从根本上改变国有机制,不仅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也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产权流动,限制了企业间的出售、并购、增资扩股等产权交易的进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近30年,从扩权让利到承包制再到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依然有问题需要解决。因此,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对壮大国有企业的生产规模、提高运营效率,至关重要。

二、产权理论的内涵

产权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出现的经济范畴。《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认为,“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中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国内外学者对产权从不同角度有多种定义和解释。一般认为,产权主要是指财产权或财产权利,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包括所有权极其衍生的占有权、使用、经营权、让渡权等权利。现代意义上的财产,既包括土地、房屋、设备及存款、现金等不动产和动产,也包括股票、债券等证券资产,还包括由专利、商标、名誉、商业秘密等无形资产。因此,现代意义的产权,是指自然人、法人对各类财产的所有权及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权利,包括物权(对物的所有权及相关权利)、债权(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权利)、股权(对股份、股票等财产的所有权及相关权利)和知识产权及其他无形财产权等。

产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独立性,产权主体拥有自主运用产权的权利;二是排他性,产权受到法律保护不可侵犯;三是流动性,产权主体可以通过产权流动、重组,谋取产权收益最大化;四是可分性,产权所包含的一组权利可分割组合使用。近代股份制产生以后,就形成了财产所有权与财产实际占有、使用权相分离的状况,并衍生出“法人财产权”,即非财产所有者由于实际上经营属于财产所有者的财产而对其享有的占有、使用及在一定限度内依法享有的收益和处置的权利。因此,在现代产权的基本内涵中,不仅包括法律上的财产所有权,实际上还包括企业“法人财产权”。

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运行、保护等的一系列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而现代产权制度则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其主要特征,一是归属清晰,各类财产所有权的具体所有者为法律规定所清晰界定; 二是权责明确,产权具体实现过程中各相关主体权利到位,责任落实;三是保护 严格,保护产权的法律制度完备,各种经济类型、各种形式的产权一律受到法律 的严格保护,四是流转顺畅,各类产权可以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自由流动,以实现 产权的最大收益。所有制是生产资料等归个人、阶级、集团或社会所有的制度。所有制关系决定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马克思说,私有制不是一种简单的关系,而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总和。

三、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变革存在的问题: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初步改革大多是绕开产权来进行,导致产权虚化的问题普遍存在,因而也就不可能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产权界定不清。国有产权关系模糊,尽管国家对国有资产拥有的各种权利在法律上已被明确界定,而且权力具有明显的排他性规定。但是国家在国有资产上的各种权利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护以及明确界定的产权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和国有资产流失,后者更是国有产权模糊的集中体现。

2、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法律制度基础不完善。

在我国的国企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国务院及其下属各部委,颁布了众多涉及产权制度调整的法规。其中包括《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国有企业及其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和《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的通知》等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涉及到了国企改革中的产权交易、公司制度、职工安置、资产重组等各个层面。但是这些法律体系存在一些缺陷:时效性差、覆盖不全、口径不一和权责失衡等问题。首先,国有资产产权主体的法律地位问题,改革后的国有产权归属于全体公民,每个公民都能拥有国企产权的一部分,但作为不可无限分割的产权份额,国家无法找出一个法律主体与产权所有人相对应。产权的主体实则模糊了,没有明确界定。其次,各股权产权管理监督部门的法律界定问题。这集中体现在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利的分配问题。再次,改制过程中法律颁布的滞后性,我国的国企改革独创性,没有教科书可以参考的改革,同样注定了会留下很多的体制和程序漏洞,有些法律颁布滞后,适应不了发展需要。

3、缺乏完善企业“委托一代理”权责利的均衡配置。“委托一代理”制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任用体制,从而影响了企业产权改革中管理人才的选聘。在公司治理制度下,股权权重成为衡量出资人在一个企业中控制力大小的关键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有企业改革总体布局决定了,关乎国计民生、对社会经济有重大影响力的企业还是由国有控股的。于是,一些领域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之后保持了原班人马,产权改革却又很难深入关键领域的部门。“一股独大”使得公司董事会由国家资本绝对把持,管理人员的选用时由行政认命或者上级指派的,公司经管人员很难向社会选聘的,完全局限在内部提拔或行政聘用的老方法里。

“委托一代理”制下聘用管理人才的激励机制问题。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最大化,而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工资津贴收入和闲暇时间最大化,这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在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下双方可能造成严重的利益冲突。国有公司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存续与股权结构紧密相连,结构中的缺陷使得我国在积极探索年薪制、经理股票期权试点的情况下,仍然存在国有企业对经营者的激励不足的问题,总体上激励形成的实际效果距离有效激励机制的要求相去甚远。国企经营者的收入水平虽然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相比较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高水平经营管理者不愿意进入到国有股份制企业中任职。“委托一代理”制下公司监管机制薄弱影响了产权改革的真实效果。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监事会成员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负有对公司董事和经理人员进行监督的职责。但是,缺乏实施细则,使得监事会职能空置,形同虚设。个别国有企业,甚至将监事会作为公司富余人员的安排场所,党政干部和老干部在监事会中占据很大比例。职工主张无人倾听、意见无法上达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企业职工对公司决策更是产生不了影响。

4、国企职工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工人是企业的主人,国家贯彻的是一种主人翁意识。但是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往往因为相应保护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缺失或者配套制度不完善,导致相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而言处于弱势地位的职工群体成为被侵犯的对象。部分企业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改革成果分享权并未受到应有的尊重,相反,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成本很可能大部分转嫁到他们的头上。国企改革过程中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职工的权益没有得到合法的和应有的保障。

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对策

本文主要从以下4个小的方面说说改革的对策:

1、进一步明确产权主体。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国家和企业的产权划分,维护各种不同形式的国有企业的法人财产权,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府和企业在职能上要各司其职,政府部门不能凭借行政权力对企业进行干预。当前尤其要解决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具体措施包括:结合政治体制改革,合理划分政府有关机构的职责、权能,禁止越权干预企业;强化市场经济思想教育,改变干部的思想观念,改变“放权不放手”的心态,注重用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企业进行宏观调控,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

2、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法律体系

国家应该专门颁布一部《国有企业产权法》,《产权法》应当就国有资本的所有权主体、所有者权益、运营权限、监督体制和保障措施进行详尽的规定,鉴于目前我国国有资本的管理基本转交国资委负责,对于国资委的权利与职责,在本法律中也应该予以详细的表述。

加强产权管理监督部门的权责利的法律监督及完善,不局限于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而是制定出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具体的问题具体对待,针对不同的问题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体系关于产权改革的完备性。

3、重构国有产权委托代理机制,实现“所有者到位”

将政府化的国有资产管理局从政府部门中独立出来,将现由政府各部门掌握的国有资产管理权真正转向国有资产管理局,使之成为经济化、市场化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该机构主要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权,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的日常工作和事务。它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角度,对授权的资本运营机构的领导班子和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的考核、奖惩、任免提出建议,负责其日常管理和考核,并对资本运营机构派出的产权代表通过备案制度加以确认,以达到管人与管资产紧密结合起来。

而且企业干部人选的范围局限于相关部委的领导人员,企业干部任免权也基本上由上级党组织掌握。要破除旧人事体制的束缚,就要改变国有企业高层的行政体制编制。建立国有企业自身的人事管理制度,参照公司治理结构设定企业领导岗位性质。不依照机关制度进行考核,评级和升级,解决好自身职责和干部身份的不衔接问题。

对于国企的人员任聘面向社会招聘,不局限于行政任命和上级任命,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同时,对国企的经营者设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激发管理经营者的积极性。

2、树立正确的国企改革观念

对国有企业“有进有退”的新理解。有进有退,不是指原来的国有企业一部分改制而“退”,一部不改而“进”:而是指除极少数需要国有独资外,其他的国有企业都要退出单一国有体制(重要的由国家控股),实现以退为进,退中求进,即在国有股权和比重上退,在国有经济的总体实力和控制力、影响力上进。

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从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上抓国企改制。特别是对全国同行业的优势国有大企业,要通过引进跨国公司和民营资本,重组上下游和同行业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对需要放开搞活和整体退出的国有企业,要通过资本运营机构,统一策划改制重组,统一筹措改制成本。

突破“产权交易和企业重组是市场行为,政府无所作为”的认识误区。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理当按市场规律组织推进其产权交易和重组;并且只有政府才能解决交易重组中的条块分割、债务处理、人员安置、分离办社会职能等诸多难题,才能协调多个部门参与改制的行动、审批权限的行使和各自利益的调整。样。

4、充分保障改制企业职工对改革的参与权

要充分发挥改制企业中职工的各种力量,确保改革中工人阶层的利益不受损害,明确改革中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发扬民主集中制,维护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职工的发言权。职工是企业真正的主人,要做到企业产权改革中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体现,要做到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都要维护好职工的发言权。在进行改制之前,要充分听取职工对于当前企业的改革意见,不仅要创造意见积极发表的通道,还要在收集意见的基础上,做好部分职工的思想工作,力争做到“全体接受、多数满意”的标准。针对企业改革所采取的改制、破产、兼并等选择,要在尊重组织安排、符合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大多数职工的意见,听取职工对于企业改制的建议;在改制过程中,对于职工反映的问题,及时向当地企业改制办公室或上级机构反映,并及时的解决。当然,在改制结束之后,面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新型体制,无论是对于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安排,还是对新聘用职工的就业要求,都要听取群众的意见,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参考文献:

[1]魏杰:《现代产权制度辨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2]杨瑞龙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3]肖耿:《产权与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

1997

第三篇:浅谈加强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内容和要求:

题目内容:

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灵魂,提高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管理活动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应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组织结构,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算和控制监督的职能,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加强财务控制,提高资金利用水平。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促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值得不断的深入探讨。本文以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为视角,分析探究其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管理的完善,使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够稳步前进。任务要求:

一、内容要求。对于论文研究主题所涉及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认真的查阅、收集、整理,按照学校毕业论文的要求,查阅文献至少在10篇以上。文献查阅需要关注的,首先是对相关理论进行查阅,例如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现状等,为本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根据文献查阅和事例进行剖析。

二、方法要求。本研究可以分以下步骤进行,首先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编制提纲;其次,对查阅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三、时间要求。根据学校的要求,并严格按照社会管理系关于“毕业生论文要求与安排”的时间节点提交阶段性成果,完成开题报告,论文初稿、二稿、三稿等每一阶段性工作,以此保证论文质量。

四、形式要求。论文要独立写作。对所得研究资料要深入思考,观点明确。论文结构要完整,写作格式要符合要求,语言文字通顺流畅、严谨。认真确定论文的各级标题,引文、参考文献的著录要符合学术规范要求。

浅谈加强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摘要: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灵魂,提高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管理活动的核心问题。在我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无论是企业等盈利组织还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非盈利组织,都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促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值得不断的深入探讨。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应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组织结构,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算和控制监督的职能,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加强财务控制,提高资金利用水平。通过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促进企经济效益提升中所应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财务管理,经济效益,促进措施

Showing strengthen financial management to promote enterprise

economic benefits ascension

Abstract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is the soul of enterprise,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is the core of all economic management activities.In our country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whether enterprise profit organizations o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institutions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must be to increase economic efficiency as the key point.Strengthen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to promote and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 as the important means, worth the depth study and analysis.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the enterprise should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ir intern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budget and control the function of supervision, building perfect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establish effective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and strengthen financial control 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level of capital.By constantly improving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level, give full play to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promoting enterprise economic benefits ascension shall have the important role.Key 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 economic efficiency promotion measures 引言

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灵魂,提高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管理活动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应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组织结构,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算和控制监督的职能,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加强财务控制,提高资金利用水平。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促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值得不断的深入探讨。本文以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为视角,分析探究其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管理的完善,使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够稳步前进。财务管理的概述

在发展经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当今社会中,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当今新体制、新经济形势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结果。

财务管理的含义:也称为企业理财或公司理财,是一门研究资本配置规律和概念的学科,是一门研究企业如何组织财务活动、协调财务关系、提高财务效率的学科。财务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金营运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所以财务管理学是一门既涉及经济学,又涉及管理学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财务管理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其集团化、跨地区、分支机构多等特点,决定了其财务管理的特殊性,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物各个要素,所以抓企业内部管理以财务管理为突破口,通过价值管理来协调、促进、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要作用,并采取措施,构建现金流管理控制体系。4.2企业的投资方面的问题

收益和风险是直接相关的,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收益,收益面向未来,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风险,企业决策时,要在报酬和风险之间作出权衡,研究风险、计量风险,并设法控制风险。风险报酬率取决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回避态度和风险程度(可用变异系数计量),因此,企业可采用多角经营和多角筹资的方法来控制风险,多经营几个品种,可以在盈利和亏损产品之间相互补充,减少风险;多种渠道筹资,可以把投资的风险(当然也包含部分报酬)不同程度地分散给债权人,以求最大限度地扩大企业财富。

心较少,从而在收益分配上与国际惯例差别较大。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大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就在有意无意间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从而不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我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5.1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资金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的“血液”。资金运动不畅或短缺,社会活动就会受到阻碍。资金对企业来说异常重要,资金循环和周转良性与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效益的高低。所以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而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的关键所在。要在采购部门设立比价采购小组,在保证其质量的前提下,要货比三家,采购组长由采购业务部门主管担任,明确采购小组的职责、权限及采购程序,比价小组要对采购的物资向供应商询价、压价、列表比较,筛选后选择供应商,并把确定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申请表上,然后通过专门人员进行继续询价、压价,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网上调查和信息收集等工作后,确实做到货比三家,核实无误后再进行采购,如果是大宗货物、批量货物要采用竞价招标方式进行,这种采购方式通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最终实现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的目的。5.5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避免影响企业效益事件发生

企业为了科学规避风险,必须建立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控制,完整地收集、传递、分析、评价财务信息,使企业经营和财务活动处于受控状态,形成良性的动态循环。

财务风险处理机制的建立不仅要考虑财务活动和大量的财务数据,而且应充分考虑到各部门的常规性财务风险因素,以便对各项经济和管理活动中可能经常出现的风险,进行系统、连续的管理和控制。结语

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有清晰的长期发展战略,企业运营管理和财务会计策略方面必须放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层面考虑,从里到外营造一个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格局。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财务活动,保证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提高。也只有在理论上明确这了种统筹兼顾的财务管理目标体系,才能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把握努力的方向,使其更好的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化成.财务管理教学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 斯蒂芬·R·福斯特.财务管理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 李雪莲.公司财务学.科学出版社.2007.[4] 王庆成.财务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罗斯.公司理财基础.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6] 朱元午.财务控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7] 杨雄胜.高级财务管理.东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8] 刘淑莲.公司理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第四篇:浅谈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浅谈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曹亮

论文摘要: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灵魂,提高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管理活动的核心问题。在我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无论是企业等盈利组织还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非盈利组织,都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促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值得不断的深入探讨与分析。论文关键词: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 特征 经济效益 促进措施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应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组织结构,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算和控制监督的职能,构建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并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加强财务控制,提高资金利用水平。通过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中所应起到的重要作用。要保障企业经济效益。首先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资金对企业来说异常重要,资金循环和周转良性与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效益的高低。所以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而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1.1 加速资金周转,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加强公司的资金管理,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公司的各类应收款项应及时进行结算。只有及时结算回收,才能真实、完整、及时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有利于公司的资金周转。把应收回的资金及时收回,是避免呆账坏账损失的重要手段。

1.2 加强资金管理的基础工作。一是做好银行结算票据及限额支票的管理,对银行直接结算的票据取回后及时登记、传递和报账,对必须使用限额支票的经济业务,要规定明确的报账期限和要求;二是重视和加强银企对账工作,及时处理未达账项,对企业银行存款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抓好应收账款和往来账款的清理核对和清收工作,确保资金的及时回收;四是抓紧做好各项资金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五是抓好会计凭证、账簿的管理,努力做到真实、完整、合理、合法:六是要努力增加现金流量,尽量减少流动资金贷款,增加自有资金比重。

1.3 加强资金的日常管理,科学、合理地使用银行贷款。使用银行贷款筹资要做好下面几点工作:一是对银行短期借款进行认真分析、及时还贷,避免逾期还贷发生高额罚息支出;二是加强银行贷款利息的核算和管理,及时与银行核对利息支出,避免利息误支付现象的发生:三是及时调度资金归还利息较高的贷款,减少大额贷款利息支出。

1.4 要加强负债比例的控制。要考虑贷款产生的效益,要权衡资金回报率和银行贷款率熟高熟低,作好投资项目的考察考核工作,了解市场考核投资回报率及投资风险比率,避免盲目投资,造成投资损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强预算管理。通过节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财务预算管理是按照企业指定的经营目标、发展目标,层层分解、下达企业内部各个经济单位;以一系列的预算、控制、协调、考核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是推动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总之,建立事前引导、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财务监督管理体系对提高经济运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预算管理应转变观念,理清思路,突出重点,高度重视企业财务资金理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把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的工作重点转到推企业加强财务资金管理工作上来。针对当前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普存在的使用分散、效率低下、体外循环等突出问题,一是从资金集管理入手,建立、完善并推广企业结算中心制度,强化资金集中统管理,充分发挥结算中心监控、服务与调剂资金余缺的功能;二是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保障企业资金有序流动。将预算作为企业内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把资金的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序之中:三是明确现金流量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要以现流量监控为重点,分门别类,把好关键点,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测,强化对于企业现金流量的监控,严格限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实施大额资金的跟踪监控。积极处理沉淀资金,盘活存量资产,保障企业经济稳定运行

我国企业的存贷资金闲置现象较为普遍,一方面背着沉重的贷款,另一方面又存在着许多年不用的材料与设备资金运用不良的问题,如何把这部分呆滞资金灵活运用起来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财务部门针对物资设备部门的储备资金占用过大、积压物资较为严重的问题,每年必须集中一个月进行调查摸底,提出积压清单,明确处理物资和处理积压的审批手续,办理报废或变卖成为货币资金,对库存物资,财务部门对每个仓库都应下达库存资金定额,超过或降低部分按银行同期利率奖罚。加强材料、设备价格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的资金使用大部分用于购进材料与设备上,因此原材料的价格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的高低,因此合理采用采购资金,降低采购费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要在采购部门设立比价采购小组,在保证其质量的前提下,要货比三家,采购组长由采购业务部门主管担任,明确采购小组的职责、权限及采购程序,比价小组要对采购的物资向供应商询价、压价、列表比较,筛选后选择供应商,并把确定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申请表上,然后通过专门人员进行继续询价、压价,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网上调查和信息收集等工作后,确实做到货比三家,核实无误后再进行采购,如果是大宗货物、批量货物要采用竞价招标方式进行,这种采购方式通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最终实现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的目的。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避免影响企业效益事件发生

企业为了科学规避风险,必须建立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控制,完整地收集、传递、分析、评价财务信息,使企业经营和财务活动处于受控状态,形成良性的动态循环。第一、要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时调整财务人员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建立风险分析的组织机制。风险分析机构的组织成员由企业经营者、企业内部熟悉管理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人员及外聘的管理专家组成。财务风险分析工作要做到经常化、持续化,并具体到人。第二、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加强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测,提高投资决策效果,建立财务风险分析的计算机会计系统。计算机会计系统可以对企业不同时期、企业内部不同业务部门和外部同行业企业作比较分析,自动地为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管理提供“标杆”,一旦实际值超过预警值,计算机会计系统便会自动向主管人员发出警报,使企业经营者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防范不必要的财务风险。第三、建立财务风险责任机制,明确企业经营者应全盘负责本企业的风险管理,并将风险责任具体落实到各部门和个人,一旦发生问题,能够及时找到责任人。要结合有效的奖惩制度,真正促使各责任人保持高度警觉,在未来经营期内不再重犯。第四、建立财务风险处理机制。在加强财务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财务风险应急管理机制。在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合理分析后,企业应

制订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企业的财务风险可能发生在采购、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投资等日常各项经营活动中。因此,财务风险处理机制的建立不仅要考虑财务活动和大量的财务数据,而且应充分考虑到各部门的常规性财务风险因素,以便对各项经济和管理活动中可能经常出现的风险,进行系统、连续的管理和控制。结语

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财务活动,保证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提高。也只有在理论上明确这了种统筹兼顾的财务管理目标体系,才能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把握努力的方向,使其更好的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参考文献:

[1]史玉梅,(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商业经济2008(8)。

[2]邹云珍,(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现代经济信息2009(12)。

第五篇: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XXX国有企业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编制说明

一、基本情况

(一)XXx基本情况

XXX有在职在岗管理人员 人,包括领导班子成员 名、中层干部 人、司勤人员 名。

(二)公务用车基本情况

企业现有用于项目生产经营、商务活动等日常交通保障公务用车 部(其中:越野车 部、小轿车 部、客车 部、工具车 部),车辆的管理养护、调度运行均由企业党政办公室负责,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个人均未配备有专用车辆及专职司勤人员。

(三)车辆及人员费用情况

201X年X月至201X年X月,企业公务交通总支出约为

万元,主要为路桥费、油费、维修保养费、车船税、年审费、车辆保险费及司勤人员支出等。

二、适用范围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企业本级。包含所属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及本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及其下属各级全资、控股及实际控制企业。本方案适用的岗位和人员主要是指场本级领导班子成员(即:企业负责人),以及在职在岗管理人员(即: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

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关于推进全市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来车改〔2018〕1号)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执行;管理人员参照“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各级各类事业里位中在编在岗人员”参加公车改革,报经来XXX审核同意后执行。如遇有与政府相关文件或政策相驳的,按照政府有关文件规定调整执行。

三、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具体内容

(一)参改人员及保障方式

企业纳入改革范围人数共

人,其中企业领导班子成员

人,中层管理人员

人。

1.保留实物保障公务用车人员:无。

2.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人员:企业正职 人,企业副职

人,企业管理干部正科级

人,副科级

人,科员以下人员

人。

(二)保留公务用车的数量、用途及管理方式

鉴于企业现有车辆的情况,以及企业建设项目较多且距市区及乡镇较远,为便于企业应急保障和建设项目检查,企业申请保留目前使用的一辆越野车、两辆小轿车、一辆皮卡车,车辆由企业党政办公室按照《XXX企业改革后公务出行保障和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办法》从严管理。

(三)取消公务用车的数量及处置方式

企业保留原使用车辆

辆,拟取消

辆公务用车。涉改公务用车由企业车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车改办”)向上级管理部门申报,经上级部门审核批准后,进入拍卖处置程序,处置取消车辆。

(四)公务交通补贴标准

1.企业正职按每人每月1500元的标准发放; 2.企业副职按每人每月1200元的标准发放;

3.企业管理干部正科级按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发放; 4.企业管理干部副科级按每人每月400元的标准发放; 5.企业管理干部科员及以下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发放; 6.下属二级企业班子正职(董事长、执行董事、总经理)按1200元/月标准发放。

7,下属二级企业班子副职(副董事长、监事会主席、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农艺师、总会计师)按800-1000元/月的标准核定。

8.相当上述职级不同称谓的其他人员公务用车补贴标准按相应职级核定;兼任职务的人员,其公务用车补贴按其最高职级标准核定,不得重复领取。

9.补贴发放方式:按月发放。10.计发时间:2018年9月1日始

(五)司勤人员配备及安置

企业配置有

名司勤岗位人员,拟留用 名司勤人员,根据《XXX企业驾驶员分流安置方案》统一安置司勤人员。

(六)节支率测算

改革前(201X年X月至201X年X月),企业公务交通车辆及人员总支出为

万元,包括车辆运行费和司机支出费用。其中,车辆运行费用总计16.61万元,主要为路桥费、加油费、维修保养费、车船税、年审费、保险费等;司机支出总计

万元。改革后,企业公务交通运营费节支率将能下调

%以上。

(七)保留公务用车的标识化办法

对拟保留车辆实行标识化管理,按统一要求喷绘标识。

(八)改革起止时间

2018年9月1日起计发企业公务交通补贴,2018年12月底前完车辆改革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改革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

企业成立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班子副职同志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公室,负责牵头推进和协调日常工作,确保工作严肃有序,并逐级落实责任。

(二)改革后公务出行保障的社会化替代方式

改革后,鼓励采用公共交通公务出行,同时根据《XXX企业改革后公务出行保障和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办法》对符合规定的公务出行进行补贴。

(三)改革后保留公务用车的管理办法、相关监督措施 企业根据文件精神,明确改革后公务出行的保障方式,对今后的公务用车的购置(租赁)、更新、保养、维护以及日常使用等,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同时,企业办公室将进一步完善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程序,规范公务用车使用明细登记制度,切实做到每辆公务用车每次出行的详细信息有据可查。

附:XXX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XXX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有效解决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降低运行成本,促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参照市车改办《关于推进全市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来车改〔2018〕1号),结合我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行为为目标,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社会化、市场化、货币化改革,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统一、与推进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要求相一致的新型企业公务用车制度。

二、基本原则

(一)积极稳妥。以保障正常工作秩序和生产经营秩序为原则,按照“坚定不移、平稳和谐”的方针,采取“整体推进,同步实施”的方式进行改革。

(二)注重实效。切实降低公务用车费用,解决公务用车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企业领导人员从业行为,促进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三)统一模式。实行统一的公车改革模式,执行基本相同的改革政策。

(四)公开透明。广泛征求对公务用车改革的意见,严格规范实施过程,并接受社会监督。

三、车改思路 按照“取消公务车辆、限额货币补贴、市场运作保障、同步组织实施”的工作思路,拍卖处置企业原有部分非生产经营性公务用车,企业管理人员在本场行政区域内的公务用车改为定额货币补贴,本场行政区域外公务及重大商务活动通过公共交通、购买交通服务等市场化途径解决;保留原有的1辆越野车和2辆小轿车以解企业商务接待及日常必要的经营和商务活动用车,保留1辆皮卡车以解决企业应急用车需求。同时,建立一系列配套制度,解决用车补贴核定、租用车辆、应急车辆使用管理等相关环节的规范问题。

四、工作内容

(一)确定对象范围

1、公务用车改革的范围:本方案适用于企业本级,及所属的各级全资、控股及实际控制企业。

2、公务用车改革的对象:本方案适用的岗位和人员主要是指上述企业符合公务用车配备条件的企业负责人(以下简称“班子成员”),以及按照国家及有关部门的有关政策规定符合公务用车配备条件的在岗在职管理人员及其他岗位和人员(以下称“管理人员”)。

3、分步实施公务用车改革:班子成员按照市车改办《关于推进全市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来车改〔2018〕1号)文件规定的企业负责人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执行。管理人员参照“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中在编在岗人员”参加公车改革,但须报经XXX审核同意后执行。在公车改革执行过程中,如遇有与政府相关文件或政策相驳的,按照政府有关文件规定调整执行。

(二)核定涉改车辆

对非生产经营用车进行核定,原则上所有的小轿车、越野车商务车、中小型客车等非生产经营用车辆一律列入车改,取消所有非生产经营性公务用车。

(三)拍卖出售公车

对核定的涉改公务用车,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中介机构评估作价,评估结果经确认后,根据国家有关国有产权转让的规定,由企业统一组织,采取车、牌分离方式公开拍卖。

(四)实行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

1、场班子成员公务交通保障方式:改革班子成员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实行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取消为班子成员个人配备的公务用车,每月按标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在XXX范围内的普通公务(应急和重大商务活动除外)出行不得使用公务用车。在XXX范围之外的公务出行,根据场本级差旅制度规定及实际情况采取公共交通、社会化保障或安排公务用车的方式进行保障。

班子主要负责人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上限为市本级党政机关同级公务员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的2倍(即:企业主要负责人按市本级科级每人每月750元的公务交通补贴的2倍,设定上限为每人每月1500元的标准发放),班子副职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高于主要负责人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的80%(即:按本级主要负责人每人每月1500元的公务交通补贴计提80%,设定上限为每人每月1200元的标准发放),经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同时报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2、其他符合条件人员公务交通保障方式:企业根据本级管理人员岗位特点和生产经营实际,核定应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或执行差旅制度保障公务出行的工作岗位或人员,并按照“分岗、分职、分档”的原则确定场本级管理人员公务交通补贴标准。被核定为执行差旅制度的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企业本级关于差旅制度及规定,公务出行由企业统一安排公务用车的方式进行保障;被核定为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管理人员,取消其公务用车安排,每月按标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在XXX范围之内的所有公务活动(应急和重大商务活动除外)出行不得使用公务用车,所发生的交通费用均由其本人自理。在XXX范围之外的公务出行,根据企业本级差旅制度规定及实际情况采取公共交通、社会化用车的方式进行保障。

管理人员公务交通货币补贴标准分别为:科级每人每月500元、副科级每人每月400元、科员及以下每人月300元的标准核定公务交通补贴;下属二级企业正职(董事长、执行董事、总经理)按每人每月1200元,副职(副董事长、监事会主席、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农艺师、总会计师)按每人每月800-1000元的标准核定公务交通补贴。

3、有序实施经营和业务保障等其他公务用车改革:根据本场生产经营特点和机要通信、应急、生产技术服务、商务接待、执纪及特种专业服务等实际需要,按照实用节俭的原则适当的保留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其余公务车辆按规定先行封存,待评估定价后,公开拍买处理。

4、补贴发放方式:公务用车补贴应单独列帐,按月打入车改人员专用账户,不可提现或与工资并行支付。相当上述职级不同称谓的其他人员公务用车补贴标准按相应职级核定;兼任职务的人员,其公务用车补贴按其最高职级标准核定,不得重复领取。个人享受公务用车补贴的情况,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五)相关配套政策

1、企业应急、重要商务活动用车。因抢险救灾、处理突发事件、执行紧急公务、特殊岗位用车,配置的皮卡车,要设置特殊标识或用特殊号牌。重要商务接待、重大商务活动用车,采用保留的商务用车及市场化服务方式解决。采取市场化服务的方式,通过招投标选定汽车租赁企业,设定服务条件、确定服务标准、实行定点服务。

2、车改后留用车辆的使用管理。按上级核定留用的公务车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严格的用车管理制度,同时统一安装GPS进行监管,确保每辆公务用车每次公务出行的详细信息有据可查。

3、借(换)用车辆的处置。场本级及下属企业出借(换用)的车辆,原则上应在车改前统一收(换)回;特殊原因无法收(换)回的,经车改办核准,按规定办理产权转移(变更)手续。企业借用(占用)其他单位车辆的,车改前一律归还车辆产权单位。

4、驾驶员分流和安置。实施车改后,对在编驾驶员可采取工作调动、内部转岗、提前退休、自谋职业等途径妥善安置。

5、职务或岗位变动人员的车改待遇。享受用车补贴人员发生职务变动,从职务变动的次月起,按新任职务调整公务用车补贴;职务变动后不符合车改条件的,从职务变动的次月起,停止发放用车补贴;因各种原因被停止执行职务或调离的,从次月起(以文件时间为准)停止发放用车补贴;一个月请假15天及以上工作日的,取消当月用车补贴(公休假、病假除外)。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改革方案及配套措施经区党工委、管委批准后,召开动员大会进行部署,认真组织实施。

(二)开展申报。成立由主要领导具体负责的车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门机构及责任人员,向区管委及市车改办提交参加车改的申请报告,并附真实反映本单位有关情况的材料。

(三)组织实施。根据上级规定,要于8月25日前完成取消车辆的封存停驶工作。在办理车辆封存停驶手续后,次月起执行车改政策,向涉改人员发放公务用车补贴并执行相关配套政策。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规范操作。公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且敏感的任务,涉及面广、难度大,必须加强对公车改革的领导。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纪委(监察委)、党政办、计财科、劳动人事科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公务用车改革各项决策的组织实施。

企业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在党政办公室下设办公室,并根据工作需要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具体负责车改业务和监督检查工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志分别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要充分掌握车改动态,全面了解车改基本政策,规范操作程序,细化实施方案,研究处理各种问题,制定与车改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监督机制。

(二)统一思想,参与改革。要高度重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充分认识推行公车改革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加强宣传,形成全体管理人员充分理解和广泛支持的良好氛围。

(三)分工负责,共同实施。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要在场车改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根据各自职能和工作分工,研究制定车改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并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承担相应的服务与政策解释等工作。

(四)严明纪律,确保稳定。公务用车改革,关系到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必须严肃纪律,强化监督。要严格按照公车改革政策,加强宣传教育,明确纪律要求,细化管理措施,防止违规违纪行为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规违纪行为,要及时纠正、严肃查处,确保车改工作的平稳实施。

附:

1、企业公务用车补贴管理暂行办法

2、企业重大商务活动用车保障方案

3、企业应急公务车辆管理办法

4、企业涉改公务用车处置工作方案

5、企业驾驶员分流安置方案

6、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纪律规定

下载通过财务管理的提升促进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通过财务管理的提升促进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附件 xxxxxxxx公司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xxxxxxx关于推进全市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xx委办〔2017〕34号)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公务用车......

    谈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

    谈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在更大范围、更广的领域选择更优秀的人才”,“把系统内乃至社会上的一些优秀人才聚集到国机集团的大舞台上来,形成择优、竞争的良好选人、用人环境”......

    吉林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吉林省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省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知》(中办发〔2014〕40号)、《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

    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浅议(含5篇)

    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浅议 摘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改革的要求,以人事、劳动和分配三者改革为突破口,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强化管理。深化人......

    我国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三十年回顾

    我国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三十年回顾 2011年07月04日 15:01 来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17 企业研究所“中国企业改革30年研究”课题组 内容摘要:国有企业改革3......

    关于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思考 三项制度改革在国企面临很大阻力。之所以推进困难,是由于三项制度改革需要打破原有体制和思想认识,极大触动部分人的利益。如果三项制度改革......

    加强财务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2》加强财务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已经深深地刻在企业家们的脑海里。实践证明,通过成功实施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的竞争力也会随之逐步提高。笔者结......

    浅谈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与核心竞争力

    浅谈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与核心竞争力 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