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调查报告 最近
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调查报告
最近,**区委组织部采取问卷、个别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近五年特别是县乡机构改革之后,全区年轻干部、妇少非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不断加大,年轻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截止目前,全区机关、事业单位35岁以下年轻干部所占比例分别比1998年提高5.1%、2.3%;全区机关年轻干部中35岁以下占24.9%、大专以上文化占71.4%;全区科级干部平均年龄41.2岁,比2001年县乡机构改革前平均年轻8.1岁,大专以上文化占79.6%,女性占23.8%,分别比机构改革前提高了7.3%、2.5%。近两年,全区共提拔干部148人,其中35岁以下的干部83名,占56.1%;女性占28.6%。
一、主要做法
1、加强交流,为年轻干部积累经验提供舞台。我们一方面实行年轻干部定期交流制度。针对一些年轻领导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制定干部在一地任职的期限和重点热点岗位交流的规定,让那些较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培养锻炼。近两年,我们利用县乡班子换届的契机,共交流年轻干部184人。另一方面采用各种交流形式培养锻炼干部。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企业“两个置换”、“三个代表”教育学教活动、农村建整、农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充实。
2、强化培训,为年轻干部提高素质铺路搭桥。年轻领导干部有激情、有干劲、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但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简单、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我们针对这些情况,一是重点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以基础理论、领导科学、政治与经济形势、科技现代化知识、党的建设为教学主要内容,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组织培训班学员进行述学、评学、考学,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功底,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实践锻炼,结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社区党建活动把中青年干部放到条件艰苦的村居中开展工作,通过实践,年轻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一定锻炼提高。三是抓好年轻干部的经常性培训。在大专院校、沿海地区开设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培训。通过高层次的学习培训,使年轻干部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层次。
3、深化改革,为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创造条件。一是建立干部辞职制度。把由于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未能很好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身体状况欠佳,不适应现任职务,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的领导干部,通过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办法调整下来。二是实行干部任期制。对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龄和在同一职位的任职年限作出规定,为年轻干部“腾位子”。对超过任职年龄的干部在班子换届时,一般不安排进班子,而改任非领导职务。对在同一职位上工作超过规定年限的,在班子调整时,原则上规定必须调离原工作单位。三是实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拿出部分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在机关部门积极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年轻干部上岗创造更多机遇。四是规定班子年轻干部的配备比例。抓住党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换届时机,明确班子配备的年轻化目标,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
4、加强管理,建好管好后备干部人才库。一是推行后备干部公示制。把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向基层、向群众、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基层干群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推行工作评议制。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每月向所在部门、每季向班子成员、每年向人大、党委进行工作汇报和述职,开展民主讲评和评议,强化后备干部进取意识,增强自我培养的压力和动力。三是推行跟踪考察制。通过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和定期访谈、年终考评等方法,考察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能力素质等,并把考察范围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们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四是推行谈话提醒制。在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强管理的主动性,经常性地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防患与未然,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五是推行动态管理制。根据人才成长的动态过程,实施后备干部队伍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补充,把经不住考验、没有培养前途的及时调整出去,对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充实进来。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区县市干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目前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总结、完善和探索。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当一部分领导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两头小、中间大”,年轻干部总量偏少,50岁以上干部总量偏少,乡镇街道班子平均年龄偏低,县直单位班子平均年龄偏大。二是相当一部分年轻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知识和专业结构欠合理。缺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缺少熟悉现代经济、农业、外经外贸及法律的干部。三是选人视野过窄,选人余地过小。区县大都只注重从行政事业单位选人,一个区县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进人相当有限,公招人数更少,企业“两个置换”后人员基本没有管理起来。以上问题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党的“三个代表”的实践。因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已经成为当前组织部门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总揽全局,着眼未来,规划建设“大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一支来源广、数量足、素质高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保持领导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干部工作必须总揽全局,树立大后备的观念,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资历、职业、文凭界限,把选拔人才的触角伸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选人渠道,使各类人才充分涌现。干部人才库应包涵各种、各类人才:在身份构成中,既要有干部,又要有工人、农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在门类构成中,既要有党政领导型人才,又要有经济管理型人才。在层次构成中,既要有县处级以上高级后备人才,又要有科局级中级后备人才,还要有股级以下初级后备人才。在梯次构成中,既要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要有新世纪的“储备型”人才。还要有适当比例的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人才。储备的干部越多,选人用人的余地越大。
2、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干扰等种种原因,在当前选拔干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选人,凭印象选人,公开度、透明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荐与自荐相结合。培养选拔青年干部,需要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推荐,同时也应特殊重视青年干部的毛遂自荐,使推荐和自荐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倡、鼓励青年干部毛遂自荐,要破除“枪打出头鸟”、“含而不露”等陈腐观念,强化舆论导向,为青年干部自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自荐者行列。二是重点培养与公开竞争相结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人才苗子经过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的培养,会更快更好地成长,对成熟的人才,要优先选拔、优先重用。但重点培养不能代替公开竞争。公开竞争,可以更有效地拓宽识人选人的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人才。公开选拔要注意公开,条件、标准、程序、结果要让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和监督。
3、实践育人,按绩选人,促进年轻干部走向成熟。一是选人视野要面向工作实践。要有改革创新精神,有丰富实践阅历和实践经验,政绩突出,为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二是选人要重视实践经历。要看一贯的德才表现,要看实践中显露出的特长和优势。衡量德才要依据工作实绩。要善于从干部的工作业绩中辨析德才,对在实践中表现出政治上坚定、不尚空谈、不图虚名、埋头苦干并有突出政绩的干部,要优先提拔起来,或调整到重要岗位上去。三是培养干部要重视实践锻炼。要使年轻干部尽快成长起来,就要把他们安排到比较艰苦、比较重要的岗位上去,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对他们要给位子、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去干、去闯,使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工作方法,积累成功经验,提高领导能力,全面增长才干。要继续推行干部交流制,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难易出发,加大对干部的交流。要把是否经过多岗位锻炼,是否在几个岗位上都能取得明显的工作实绩作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
4、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一是完善培训机制。按照系统化、规模化、制度化的要求组织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又要强化经济知识的培训。在培训形式上,要坚持举办专题培训与委托大专院校培训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考察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电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多渠道地培训。在培训管理上,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二是完善考察机制。改革干部考察方法,广泛使用民主推荐、民意测验的方法,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考察方法,以及动态考察、跟踪考察的方法等;对干部的评鉴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审计手段运用到考察工作中去等,进一步提高对干部评鉴的准确程度。三是完善“吐故纳新”机制。健全干部考核办法和制度,对表现差、不胜任现职的进行果断调整,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实行能者上、平庸者下。要实行任期制,任期满后,工作表现好、实绩突出的提任或调任,对需下岗的实行动职不动级。四是完善管理机制。坚持年轻干部的动态管理,注重在实践中考察干部。建立干部的政绩管理档案,把平时管理与年度目标考核结合起来,用激励机制促进青年干部在各种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近年来,台江县积极探索年轻干部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加大年轻干部的选任力度,着力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使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增强了各级领导班子的生机和活力。
一、明确要求,确保识才明方向。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重点,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同时,我县还下发了《关于做好副科级后备干部民主推荐工作的通知》,明确推荐副科级后备干部的范围、方法、要求,对各单位推荐和培养不同层次的年轻后备干部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年轻后备干部的方向。
二、完善机制,确保管才有力度。一是实行定期汇报制度。要求单位党组织对年轻干部、后备干部的思想和工作情况每季度向县委组织部汇报一次。二是实行专人负责制。明确一名分管领导负责一名和几名年轻干部、后备干部的培养,制定培养计划和目标,掌握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引导其健康快速成长。三是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对那些不适宜作为后备干部的对象,及时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将那些年纪较轻、文化层次较高、有发展潜力、群众公认的政治业务素质好、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吸收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充足的数量、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四是实行了档案管理制度。对乡科级后备干部、选调生队伍,县委逐人进行建档立案,将平时工作、年度考核、参加培训情况等统一录入电脑实施规范化管理。对后备干部实行统一培养、统一管理。
三、全面考察,确保用才不“越位”。在考核工作中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程序规定组织考察工作,坚持考察预告制,严把年轻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推荐关和考察关。多层次、多角度了解考察对象的工作实绩、思想素质、德才表现,以及干部八小时以外的交际圈和生活圈的情况,全面掌握干部德能勤绩廉情况。同时,还注重听取了人大、政府、政协有关领导的意见,加强与计生、信访、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联系,对干部作全方位、多层面的了解掌握,实现“用作风好的人”和“才持其位”。近年来,我县60%以上的年轻后备干部都相继走到领导岗位,年轻后备干部的任用培养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三个注重”,确保育才显成效。一是注重提升年轻干部理论水平。采取“年轻后备干部优先、分批培训、全面轮训”的方式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工作,在“调训”和县级党校年度培训对象上向有发展潜力年轻干部倾斜,近年来依托县委党校培训了135名年轻后备干部,占总培训人数75%以上。二是注重培育年轻干部智力开发。创新方式,丰富内容,通过开展“户外拓展”训练、“集体过关”“集体解围”和团体射击比赛、即兴演讲等方式,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团队协作精神、智力开发有效结合起来,用老屯乡副书记王嘉毅的话说:“让我们在心跳中学得更多、更深,尤其是在大领导面前即兴演讲,确实是智慧的考验”。三是注重扩宽年轻干部眼界。其一是加强与发达地区院校联合办学力度。日前,从县直机关和乡镇选派40名年轻干部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干部培训工作的时效性。其二是组建“党建扶贫”工作队,把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年轻干部适时下派到乡镇、村挂职锻炼,丰富其基层工作经验。今年,从县直机关单位选派了32名年轻优秀干部到全县8个乡镇定点开展党建扶贫工作;其三是加大干部挂职力度,实施“双向轮岗交流”。县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意见》,全面加强机关、基层干部挂职锻炼力度;同时将分批分期地选派年轻干部县信访局和应急办挂职3个月,对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及新招考到县直机关单位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公务员选派到乡镇挂职两年。目前已从旅游局、妇联、财政局等单位选派的4名副科级干部到县信访局和应急办工作,进一步提高年轻干部处理复杂局面和解决应急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东平县把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抓住培养、选拔和使用等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大批年轻干部先后走上领导岗位。仅在乡镇党委、政府换届中,先后有37名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被提拔重用。目前,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中,35岁以下年轻干部的比例达到45%,县直单位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的比例也有了较大增长。
一是看长远发展,大胆用人。在干部选任中,东平县十分注重干部的发展潜能,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前提下,对年纪轻、发展潜力大的干部优先使用;对于年纪轻、素质好、文化层次高、可塑性强的干部,敢于破格使用。每次干部调整,对年轻干部的使用都要明确具体的比例。近几年,新提拔的科级干部中,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的比例占到70%以上。
二是放宽视野,多渠道选人。为了广泛发现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该县积极拓宽选人渠道,除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和个人自荐等方式外,还注重从乡镇和生产一线、从全县重点工作和东平湖抗洪抢险等处理突发性事件中发现年轻干部,使一批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工作有魄力的年轻干部相继走上领导岗位。近几年,该县还先后拿出20多个科级岗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一大批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有效地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
三是注重锻炼培养,多途径育人。在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进程中,该县坚持使用与储备相结合,建立了一支符合领导班子建设需要的后备人才队伍。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采取多种方式,重点培养。一是跟班学习。先后选派21名综合素质较高,年龄在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到国家部委及省、市机关学习,提高知识层次,为将来走上领导岗位打好基础。二是多岗位培养。采取对口轮换、党政轮换、县乡机关轮换等多种形式,对190多名年轻干部进行多岗位培养。三是下基层锻炼。先后从县直机关选派57名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抽调110多名年轻干部,参与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提高了干部的综合素质。四是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选派20多名年轻干部赴浙江、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实践锻炼,提高了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近年来,澧县积极探索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规律,严把选拔储备、培训教育、实践锻炼、管理监督四个“关口”,有效提升了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促使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严把选拔储备关。把建立健全优秀年轻后备干部人才库作为选拔培养年轻后备干部的重要环节,努力探索选、育、炼、管环环相扣的新机制,使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选拔程序采取个人自荐、党委举荐、民主推荐相结合,基层党组织对初步人选进行复议,县委组织部对拟定后备干部名单进行审查。
严把培训教育关。建立健全优秀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管理机制。做好训前引导,做到在参训前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引导年轻干部将平时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等问题带到课堂来,通过学习研讨,进行思考和解决,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加强训中指导,以需求为导向,优化、精简培训内容,改进培训形式,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封闭式培训与开放式培训相结合,将单一的课堂讲课转变为研讨、考察、调研、交流等多种形式,同时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远程教育等现代教育手段。实施训后跟踪,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和信息反馈渠道,加强了对年轻干部培训后的跟踪考察,动态了解其培训后的学习、工作等情况。
严把实践锻炼关。一是进行社会调研。每年组织1-2批年轻干部深入乡镇、企业、村组进行社会调研实践活动,着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组织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或发展比较快的地区考察参观,开阔视野,增强建设家乡的紧迫感。二是急难险重岗位培养。注重将年轻干部放在纪检、信访等部门和拆迁安置、开发建设等急难险重工作岗位培养,提高他们协调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选派挂职、轮岗锻炼。先后选派6 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选调 12 名基层优秀年轻干部到县直机关挂职锻炼,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政策水平和宏观思维、决策能力。
严把管理监督关。一是把年轻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纳入年轻干部个人考核的重点内容。二是强化对年轻干部的效能监督,分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和民主测评情况两部分,分别进行百分制量化计分,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第二篇: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调查报告 最近
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调查报告最近,**区委组织部采取问卷、个别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近五年特别是县乡机构改革之后,全区年轻干部、妇少非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不断加大,年轻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截止目前,全区机关、事业单位35岁以下年轻干部所占比例分别比1998年提高5.1%、2.3%;全区机关年轻干部中35岁以下占24.9%、大专以上文化占71.4%;全区科级干部平均年龄41.2岁,比2001年县乡机构改革前平均年轻8.1岁,大专以上文化占79.6%,女性占23.8%,分别比机构改革前提高了7.3%、2.5%。近两年,全区共提拔干部148人,其中35岁以下的干部83名,占56.1%;女性占28.6%。
一、主要做法
1、加强交流,为年轻干部积累经验提供舞台。我们一方面实行年轻干部定期交流制度。针对一些年轻领导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制定干部在一地任职的期限和重点热点岗位交流的规定,让那些较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培养锻炼。近两年,我们利用县乡班子换届的契机,共交流年轻干部184人。另一方面采用各种交流形式培养锻炼干部。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企业“两个置换”、“三个代表”教育学教活动、农村建整、农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充实。
2、强化培训,为年轻干部提高素质铺路搭桥。年轻领导干部有激情、有干劲、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但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简单、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我们针对这些情况,一是重点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以基础理论、领导科学、政治与经济形势、科技现代化知识、党的建设为教学主要内容,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组织培训班学员进行述学、评学、考学,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功底,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实践锻炼,结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社区党建活动把中青年干部放到条件艰苦的村居中开展工作,通过实践,年轻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一定锻炼提高。三是抓好年轻干部的经常性培训。在大专院校、沿海地区开设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培训。通过高层次的学习培训,使年轻干部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层次。
3、深化改革,为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创造条件。一是建立干部辞职制度。把由于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未能很好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身体状况欠佳,不适应现任职务,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的领导干部,通过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办法调整下来。二是实行干部任期制。对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龄和在同一职位的任职年限作出规定,为年轻干部“腾位子”。对超过任职年龄的干部在班子换届时,一般不安排进班子,而改任非领导职务。对在同一职位上工作超过规定年限的,在班子调整时,原则上规定必须调离原工作单位。三是实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拿出部分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在机关部门积极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年轻干部上岗创造更多机遇。四是规定班子年轻干部的配备比例。抓住党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换届时机,明确班子配备的年轻化目标,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
4、加强管理,建好管好后备干部人才库。一是推行后备干部公示制。把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向基层、向群众、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基层干群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推行工作评议制。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每月向所在部门、每季向班子成员、每年向人大、党委进行工作汇报和述职,开展民主讲评和评议,强化后备干部进取意识,增强自我培养的压力和动力。三是推行跟踪考察制。通过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和定期访谈、年终考评等方法,考察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能力素质等,并把考察范围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们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四是推行谈话提醒制。在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强管理的主动性,经常性地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防患与未然,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工作作
风。五是推行动态管理制。根据人才成长的动态过程,实施后备干部队伍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补充,把经不住考验、没有培养前途的及时调整出去,对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充实进来。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区县市干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目前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总结、完善和探索。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当一部分领导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两头小、中间大”,年轻干部总量偏少,50岁以上干部总量偏少,乡镇街道班子平均年龄偏低,县直单位班子平均年龄偏大。二是相当一部分年轻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知识和专业结构欠合理。缺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缺少熟悉现代经济、农业、外经外贸及法律的干部。三是选人视野过窄,选人余地过小。区县大都只注重从行政事业单位选人,一个区县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进人相当有限,公招人数更少,企业“两个置换”后人员基本没有管理起来。以上问题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党的“三个代表”的实践。因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已经成为当前组织部门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总揽全局,着眼未来,规划建设“大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一支来源广、数量足、素质高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保持领导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干部工作必须总揽全局,树立大后备的观念,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资历、职业、文凭界限,把选拔人才的触角伸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选人渠道,使各类人才充分涌现。干部人才库应包涵各种、各类人才:在身份构成中,既要有干部,又要有工人、农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在门类构成中,既要有党政领导型人才,又要有经济管理型人才。在层次构成中,既要有县处级以上高级后备人才,又要有科局级中级后备人才,还要有股级以下初级后备人才。在梯次构成中,既要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要有新世纪的“储备型”人才。还要有适当比例的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人才。储备的干部越多,选人用人的余地越大。
2、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干扰等种种原因,在当前选拔干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选人,凭印象选人,公开度、透明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荐与自荐相结合。培养选拔青年干部,需要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推荐,同时也应特殊重视青年干部的毛遂自荐,使推荐和自荐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倡、鼓励青年干部毛遂自荐,要破除“枪打出头鸟”、“含而不露”等陈腐观念,强化舆论导向,为青年干部自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自荐者行列。二是重点培养与公开竞争相结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人才苗子经过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的培养,会更快更好地成长,对成熟的人才,要优先选拔、优先重用。但重点培养不能代替公开竞争。公开竞争,可以更有效地拓宽识人选人的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人才。公开选拔要注意公开,条件、标准、程序、结果要让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和监督。
3、实践育人,按绩选人,促进年轻干部走向成熟。一是选人视野要面向工作实践。要有改革创新精神,有丰富实践阅历和实践经验,政绩突出,为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二是选人要重视实践经历。要看一贯的德才表现,要看实践中显露出的特长和优势。衡量德才要依据工作实绩。要善于从干部的工作业绩中辨析德才,对在实践中表现出政治上坚定、不尚空谈、不图虚名、埋头苦干并有突出政绩的干部,要优先提拔起来,或调整到重要岗位上去。三是培养干部要重视实践锻炼。要使年轻干部尽快成长起来,就要把他们安排到比较艰苦、比较重要的岗位上去,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对他们要给位子、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去干、去闯,使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工作方法,积累成功经验,提高领导能力,全面增长才干。要继续推行干部交流制,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难易出发,加大对干部的交流。要把是否经过多岗位锻炼,是否在几个岗位上都能取得明显的工作实绩作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
4、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一是完善培训机制。按照系统化、规模化、制度化的要求组织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又要强化经济知识的培训。在培训形式上,要坚持举办专题培训与委托大专院校培训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考察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电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多渠道地培训。在培训管理上,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二是完善考察机制。改革干部考察方法,广泛使用民主推荐、民意测验的方法,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考察方法,以及动态考察、跟踪考察的方法等;对干部的评鉴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审计手段运用到考察工作中去等,进一步提高对干部评鉴的准确程度。三是完善“吐故纳新”机制。健全干部考核办法和制度,对表现差、不胜任现职的进行果断调整,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实行能者上、平庸者下。要实行任期制,任期满后,工作表现好、实绩突出的提任或调任,对需下岗的实行动职不动级。四是完善管理机制。坚持年轻干部的动态管理,注重在实践中考察干部。建立干部的政绩管理档案,把平时管理与目标考核结合起来,用激励机制促进青年干部在各种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近年来,台江县积极探索年轻干部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加大年轻干部的选任力度,着力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使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增强了各级领导班子的生机和活力。
一、明确要求,确保识才明方向。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重点,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同时,我县还下发了《关于做好副科级后备干部民主推荐工作的通知》,明确推荐副科级后备干部的范围、方法、要求,对各单位推荐和培养不同层次的年轻后备干部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年轻后备干部的方向。
二、完善机制,确保管才有力度。一是实行定期汇报制度。要求单位党组织对年轻干部、后备干部的思想和工作情况每季度向县委组织部汇报一次。二是实行专人负责制。明确一名分管领导负责一名和几名年轻干部、后备干部的培养,制定培养计划和目标,掌握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引导其健康快速成长。三是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对那些不适宜作为后备干部的对象,及时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将那些年纪较轻、文化层次较高、有发展潜力、群众公认的政治业务素质好、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吸收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充足的数量、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四是实行了档案管理制度。对乡科级后备干部、选调生队伍,县委逐人进行建档立案,将平时工作、考核、参加培训情况等统一录入电脑实施规范化管理。对后备干部实行统一培养、统一管理。
三、全面考察,确保用才不“越位”。在考核工作中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程序规定组织考察工作,坚持考察预告制,严把年轻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推荐关和考察关。多层次、多角度了解考察对象的工作实绩、思想素质、德才表现,以及干部八小时以外的交际圈和生活圈的情况,全面掌握干部德能勤绩廉情况。同时,还注重听取了人大、政府、政协有关领导的意见,加强与计生、信访、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联系,对干部作全方位、多层面的了解掌握,实现“用作风好的人”和“才持其位”。近年来,我县60%以上的年轻后备干部都相继走到领导岗位,年轻后备干部的任用培养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三个注重”,确保育才显成效。一是注重提升年轻干部理论水平。采取“年轻后备干部优先、分批培训、全面轮训”的方式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工作,在“调训”和县级党校培训对象上向有发展潜力年轻干部倾斜,近年来依托县委党校培训了135名年轻后备干部,占总培训人数75%以上。二是注重培育年轻干部智力开发。创新方式,丰富内容,通过开展“户外拓展”训练、“集体过关”“集体解围”和团体射击比赛、即兴演讲等方式,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团队协作精神、智力开发有效结合起来,用老屯乡副书记王嘉毅的话说:“让我们在心跳中学得更多、更深,尤其是在大领导面前即兴演讲,确实是智慧的考验”。三是注重扩宽年轻干部眼界。其一是加强与发达地区院校联合办学力度。日前,从县直机关和乡镇选派40名年轻干部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干部培训工作的时效性。其二是组建“党建扶贫”工作队,把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年轻干部适时下派到乡镇、村挂职锻炼,丰富其基层工作经验。今年,从县直机关单位选派了32名年轻优秀干部到全县8个乡镇定点开展党建扶贫工作;其三是加大干部挂职力度,实施“双向轮岗交流”。县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意见》,全面加强机关、基层干部挂职锻炼力度;同时将分批分期地选派年轻干部县信访局和应急办挂职3个月,对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及新招考到县直机关单位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公务员选派到乡镇挂职两年。目前已从旅游局、妇联、财政局等单位选派的4名副科级干部到县信访局和应急办工作,进一步提高年轻干部处理复杂局面和解决应急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东平县把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抓住培养、选拔和使用等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大批年轻干部先后走上领导岗位。仅在乡镇党委、政府换届中,先后有37名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被提拔重用。目前,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中,35岁以下年轻干部的比例达到45%,县直单位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的比例也有了较大增长。
一是看长远发展,大胆用人。在干部选任中,东平县十分注重干部的发展潜能,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前提下,对年纪轻、发展潜力大的干部优先使用;对于年纪轻、素质好、文化层次高、可塑性强的干部,敢于破格使用。每次干部调整,对年轻干部的使用都要明确具体的比例。近几年,新提拔的科级干部中,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的比例占到70%以上。
二是放宽视野,多渠道选人。为了广泛发现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该县积极拓宽选人渠道,除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和个人自荐等方式外,还注重从乡镇和生产一线、从全县重点工作和东平湖抗洪抢险等处理突发性事件中发现年轻干部,使一批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工作有魄力的年轻干部相继走上领导岗位。近几年,该县还先后拿出20多个科级岗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一大批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有效地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
三是注重锻炼培养,多途径育人。在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进程中,该县坚持使用与储备相结合,建立了一支符合领导班子建设需要的后备人才队伍。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采取多种方式,重点培养。一是跟班学习。先后选派21名综合素质较高,年龄在30岁左右的年轻干
部到国家部委及省、市机关学习,提高知识层次,为将来走上领导岗位打好基础。二是多岗位培养。采取对口轮换、党政轮换、县乡机关轮换等多种形式,对190多名年轻干部进行多岗位培养。三是下基层锻炼。先后从县直机关选派57名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抽调110多名年轻干部,参与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提高了干部的综合素质。四是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选派20多名年轻干部赴浙江、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实践锻炼,提高了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近年来,澧县积极探索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规律,严把选拔储备、培训教育、实践锻炼、管理监督四个“关口”,有效提升了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促使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严把选拔储备关。把建立健全优秀年轻后备干部人才库作为选拔培养年轻后备干部的重要环节,努力探索选、育、炼、管环环相扣的新机制,使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选拔程序采取个人自荐、党委举荐、民主推荐相结合,基层党组织对初步人选进行复议,县委组织部对拟定后备干部名单进行审查。
严把培训教育关。建立健全优秀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管理机制。做好训前引导,做到在参训前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引导年轻干部将平时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等问题带到课堂来,通过学习研讨,进行思考和解决,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加强训中指导,以需求为导向,优化、精简培训内容,改进培训形式,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封闭式培训与开放式培训相结合,将单一的课堂讲课转变为研讨、考察、调研、交流等多种形式,同时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远程教育等现代教育手段。实施训后跟踪,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和信息反馈渠道,加强了对年轻干部培训后的跟踪考察,动态了解其培训后的学习、工作等情况。
严把实践锻炼关。一是进行社会调研。每年组织1-2批年轻干部深入乡镇、企业、村组进行社会调研实践活动,着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组织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或发展比较快的地区考察参观,开阔视野,增强建设家乡的紧迫感。二是急难险重岗位培养。注重将年轻干部放在纪检、信访等部门和拆迁安置、开发建设等急难险重工作岗位培养,提高他们协调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选派挂职、轮岗锻炼。先后选派6 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选调 12 名基层优秀年轻干部到县直机关挂职锻炼,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政策水平和宏观思维、决策能力。
严把管理监督关。一是把年轻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纳入年轻干部个人考核的重点内容。二是强化对年轻干部的效能监督,分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和民主测评情况两部分,分别进行百分制量化计分,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第三篇: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调查报告
县处级以上高级后备人才,又要有科局级中级后备人才,还要有股级以下初级后备人才。在梯次构成中,既要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要有新世纪的“储备型”人才。还要有适当比例的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人才。储备的干部越多,选人用人的余地越大。
2、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干扰等种种原因,在当前选拔干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选人,凭印象选人,公开度、透明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荐与自荐相结合。培养选拔青年干部,需要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推荐,同时也应特殊重视青年干部的毛遂自荐,使推荐和自荐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倡、鼓励青年干部毛遂自荐,要破除“枪打出头鸟”、“含而不露”等陈腐观念,强化~导向,为青年干部自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自荐者行列。二是重点培养与公开竞争相结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人才苗子经过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的培养,会更快更好地成长,对成熟的人才,要优先选拔、优先重用。但重点培养不能代替公开竞争。公开竞争,可以更有效地拓宽识人选人的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人才。公开选拔要注意公开,条件、标准、程序、结果要让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和监督。
3、实践育人,按绩选人,促进年轻干部走向成熟。一是选人视野要面向工作实践。要有改革创新精神,有丰富实践阅历和实践经验,政绩突出,为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二是选人要重视实践经历。要看一贯的德才表现,要看实践中显露出的特长和优势。衡量德才要依据工作实绩。要善于从干部的工作业绩中辨析德才,对在实践中表现出政治上坚定、不尚空谈、不图虚名、埋头苦干并有突出政绩的干部,要优先提拔起来,或调整到重要岗位上去。三是培养干部要重视实践锻炼。要使年轻干部尽快成长起来,就要把他们安排到比较艰苦、比较重要的岗位上去,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对他们要给位子、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去干、去闯,使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工作方法,积累成功经验,提高领导能力,全面增长才干。要继续推行干部交流制,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难易出发,加大对干部的交流。要把是否经过多岗位锻炼,是否在几个岗位上都能取得明显的工作实绩作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
4、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一是完善培训机制。按照系统化、规模化、制度化的要求组织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又要强化经济知识的培训。在培训形式上,要坚持举办专题培训与委托大专院校培训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考察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电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多渠道地培训。在培训管理上,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二是完善考察机制。改革干部考察方法,广泛使用民主推荐、~测验的方法,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考察方法,以及动态考察、跟踪考察的方法等;对干部的评鉴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审计手段运用到考察工作中去等,进一步提高对干部评鉴的准确程度。三是完善“吐故纳新”机制。健全干部考核办法和制度,对表现差、不胜任现职的进行果断调整,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实行能者上、平庸者下。要实行任期制,任期满后,工作表现好、实绩突出的提任或调任,对需下岗的实行动职不动级。四是完善管理机制。坚持年轻干部的动态管理,注重在实践中考察干部。建立干部的政绩管理档案,把平时管理与目标考核结合起来,用激励机制促进青年干部在各种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1]
第四篇: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调查
报告
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调查报告最近,区委组织部采取问卷、个别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近五年特别是县乡机构改革之后,全区年轻干部、妇少非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不断加大,年轻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截止目前,全区机关、事业单位35岁以下年轻干部所占比例分别比1998年提高%、%;全区机关年轻干部中35岁以下占%、大专以上文化占%;全区科级
干部平均年龄岁,比县乡机构改革前平均年轻岁,大专以上文化占%,女性占%,分别比机构改革前提高了%、%。近两年,全区共提拔干部148人,其中35岁以下的干部83名,占%;女性占%。
一、主要做法
1、加强交流,为年轻干部积累经验提供舞台。我们一方面实行年轻干部定期交流制度。针对一些年轻领导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制定干部在一地任职的期限和重点热点岗位交流的规定,让那些较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培养锻炼。近两年,我们利用县乡班子换届的契机,共交流年轻干部184人。另一方面采用各种交流形式培养锻炼干部。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企业“两个置换”、“三个代表”教育学教活动、农村建整、农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充实。
2、强化培训,为年轻干部提高素质铺路搭桥。年轻领导干部有激情、有干劲、有文化,接受新事
物快,创新意识强,但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简单、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我们针对这些情况,一是重点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以基础理论、领导科学、政治与经济形势、科技现代化知识、党的建设为教学主要内容,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组织培训班学员进行述学、评学、考学,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功底,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实践锻炼,结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社区党建活动把中青年干部放到条件艰苦的村居中开展工作,通过实践,年轻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一定锻炼提高。三是抓好年轻干部的经常性培训。在大专院校、沿海地区开设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培训。通过高层次的学习培训,使年轻干部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层次。
3、深化改革,为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创造条件。一是建立干部辞职制度。把由于个
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未能很好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身体状况欠佳,不适应现任职务,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的领导干部,通过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办法调整下来。二是实行干部任期制。对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龄和在同一职位的任职年限作出规定,为年轻干部“腾位子”。对超过任职年龄的干部在班子换届时,一般不安排进班子,而改任非领导职务。对在同一职位上工作超过规定年限的,在班子调整时,原则上规定必须调离原工作单位。三是实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拿出部分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在机关部门积极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年轻干部上岗创造更多机遇。四是规定班子年轻干部的配备比例。抓住党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换届时机,明确班子配备的年轻化目标,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
4、加强管理,建好管好后备干部人才库。一是推行后备干部公示制。把后备干部
队伍的基本情况向基层、向群众、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基层干群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推行工作评议制。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每月向所在部门、每季向班子成员、每年向人大、党委进行工作汇报和述职,开展民主讲评和评议,强化后备干部进取意识,增强自我培养的压力和动力。三是推行跟踪考察制。通过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和定期访谈、年终考评等方法,考察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能力素质等,并把考察范围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们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四是推行谈话提醒制。在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强管理的主动性,经常性地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防患与未然,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五是推行动态管理制。根据人才成长的动态过程,实施后备干部队伍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补充,把经不住考验、没有培养前途的及时调整出去,对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充实进来。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区县市干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目前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总结、完善和探索。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当一部分领导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两头小、中间大”,年轻干部总量偏少,50岁以上干部总量偏少,乡镇街道班子平均年龄偏低,县直单位班子平均年龄偏大。二是相当一部分年轻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知识和专业结构欠合理。缺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缺少熟悉现代经济、农业、外经外贸及法律的干部。三是选人视野过窄,选人余地过小。区县大都只注重从行政事业单位选人,一个区县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进人相当有限,公招人数更少,企业“两个置换”后人员基本没有管理起来。以上问题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党的“三个
代表”的实践。因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已经成为当前组织部门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总揽全局,着眼未来,规划建设“大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一支来源广、数量足、素质高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保持领导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干部工作必须总揽全局,树立大后备的观念,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资历、职业、文凭界限,把选拔人才的触角伸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选人渠道,使各类人才充分涌现。干部人才库应包涵各种、各类人才:在身份构成中,既要有干部,又要有工人、农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在门类构成中,既要有党政领导型人才,又要有经济管理型人才。在层次构成中,既要有县处级以上高级后备人才,又要有科局级中级后备人才,还要有股级以下初级后备人才。在梯次
构成中,既要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要有新世纪的“储备型”人才。还要有适当比例的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人才。储备的干部越多,选人用人的余地越大。
2、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干扰等种种原因,在当前选拔干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选人,凭印象选人,公开度、透明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荐与自荐相结合。培养选拔青年干部,需要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推荐,同时也应特殊重视青年干部的毛遂自荐,使推荐和自荐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倡、鼓励青年干部毛遂自荐,要破除“枪打出头鸟”、“含而不露”等陈腐观念,强化舆论导向,为青年干部自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自荐者行列。二是重点培养与公开竞争相结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人
才苗子经过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的培养,会更快更好地成长,对成熟的人才,要优先选拔、优先重用。但重点培养不能代替公开竞争。公开竞争,可以更有效地拓宽识人选人的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人才。公开选拔要注意公开,条件、标准、程序、结果要让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和监督。
3、实践育人,按绩选人,促进年轻干部走向成熟。一是选人视野要面向工作实践。要有改革创新精神,有丰富实践阅历和实践经验,政绩突出,为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二是选人要重视实践经历。要看一贯的德才表现,要看实践中显露出的特长和优势。衡量德才要依据工作实绩。要善于从干部的工作业绩中辨析德才,对在实践中表现出政治上坚定、不尚空谈、不图虚名、埋头苦干并有突出政绩的干部,要优先提拔起来,或调整到重要岗位上去。三是培养干部要重视实践锻炼。要使年轻干部尽快成长起来,就要把他们安排到比较艰苦、比较
重要的岗位上去,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对他们要给位子、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去干、去闯,使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工作方法,积累成功经验,提高领导能力,全面增长才干。要继续推行干部交流制,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难易出发,加大对干部的交流。要把是否经过多岗位锻炼,是否在几个岗位上都能取得明显的工作实绩作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
4、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一是完善培训机制。按照系统化、规模化、制度化的要求组织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又要强化经济知识的培训。在培训形式上,要坚持举办专题培训与委托大专院校培训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考察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电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多渠道地培训。在培训管理上,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二是完善考察机制。改革干部考察方法,广泛使用民主推荐、民意测验的方法,岗位目
标责任制的考察方法,以及动态考察、跟踪考察的方法等;对干部的评鉴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审计手段运用到考察工作中去等,进一步提高对干部评鉴的准确程度。三是完善“吐故纳新”机制。健全干部考核办法和制度,对表现差、不胜任现职的进行果断调整,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实行能者上、平庸者下。要实行任期制,任期满后,工作表现好、实绩突出的提任或调任,对需下岗的实行动职不动级。四是完善管理机制。坚持年轻干部的动态管理,注重在实践中考察干部。建立干部的政绩管理档案,把平时管理与目标考核结合起来,用激励机制促进青年干部在各种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第五篇: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
年轻干部队伍状况和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优秀年轻干部的数量还不能满足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二是部分年轻干部不适应基层工作,缺乏应急处变和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三是部分年轻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不敢干、不会干等。
多岗位“锻炼”,提升素质能力。为促使年轻干部更好地了解、熟悉和服务基层,丰富工作经验,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开展多岗位锻炼。一是一线轮培。根据专业特长、岗位性质、发展潜力,把年轻干部分别下派磨炼、一线锻炼,对无基层工作经验的区直优秀年轻干部安排挂职村居副书记或主任助理,对镇(街)年轻干部安排到区直相关部门帮助工作。同时,安排一部分年轻干部到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信访维稳、经济发展一线历练,学习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方式方法,提高解决复杂问题能力。
一是思想上“管”。重点开展党性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到临沂、徐州等红色教育基地,学习参观,不断增强党性锻炼,提升党性修养;引导年轻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拉近与基层和群众的感情,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访贫问苦的现实体验中提升境界。二是工作上“管”。突出“说、写、干”全面发展,在开展基本理论和工作方式方法等培训的基础上,要求年轻干部坚持记《工作日志》,坚持周汇报和周计划制度,每季一小结,半年一总结,一岗一述职,定期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和学习交流。每人每年学习笔记不少于15000字、心得体会不少于2篇、调研文章和理论文章不少于1篇,不定期在“雏鹰论坛”上交流。三是作风上“管”。重点掌握年轻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定期开展“德”的正反测评,尤其是通过多渠道了解其“朋友圈”、“生活圈”等,掌握“八小时外”情况,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谈话教育,做到早发现早纠正。
一是强化学习培训。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将制定年轻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把其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之中,同安排,同培训,同检查。区委组织部联合区委党校等部门,每年举办2期优秀年轻干部专题培训班,时间不少于10天,重点加强政治理论、市场经济、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等方面理论和知识的培训。各部门单位也要制定年轻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抓好所管理年轻干部的集中学习和培训,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组织年轻干部走出去,到高等院校进修深造,到发达地区开阔眼界,到艰苦地区接受教育,到工作有特色的地方学习取经。同时,要鼓励自学,对不同层次的年轻干部有针对性地规定学习内容,列出必读书目,提出明确要求。要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努力提高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二是实行领导帮带。选择政治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领导同志,对年轻干部实行“一对一”结对培养和帮带,做到既当好领导,又当好“老师”,帮助他们丰富经验、提高能力。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三定”,即定人,各部门单位要落实每名班子成员与1-2名年轻干部结对帮带(年轻科级干部由主要负责人帮带);定时,帮带时间为一年,期满后重新落实结对人员,力求年轻干部接受多位领导干部的培养;定内容,针对年轻干部的专业、工作经历、性格特点等情况确定发展方向和帮带内容。帮带领导要及时把握年轻干部的学习、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积极帮助其掌握工作方式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和协调能力。三是强化实践锻炼。区委将继续开展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重点工作一线挂职锻炼活动,使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项目建设、旧村改造、信访调处、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等一线锻炼成长,让年轻干部在锻炼中磨练意志、丰富经验、熟悉程序、提高能力。各部门单位要通过压担子、交任务、挑大梁等方法,放手、放权、放心让年轻干部开展工作;在抓好传帮带、保证工作连续性的基础上,对在同一科室、同一岗位工作3年以上的年轻同志,要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轮岗交流,让他们接受多岗位锻炼,丰富阅历,拓宽视野,积累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制度抓管理。各部门单位要落实年轻干部的具体岗位和职责,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对他们的日常监督管理,保证其健康顺利成长。一是完善学习培训制度。要建立学时学分登记制度。各部门单位要认真组织和督促年轻干部参加理论、业务等知识的学习培训,并建立学习档案,对年轻干部参加集中培训的班次、主题、学时、学分等做全面记录,由主办单位及相关部门予以鉴定,作为年轻干部年终考核和提拔使用的参考依据。要实行理论学习考试考核制度。各级各部门集中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均要在结业时针对学习内容组织笔试和答辩,凡不及格者,要进行补考补训。要建立学习情况通报制度。各部门单
位要定期检查年轻干部的学习情况,及时通报学习出勤情况、学习笔记记录情况和参加各类培训班的考试成绩。二是推行座谈交流制度。各部门单位原则上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年轻干部座谈交流会,通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学习传达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安排部署,总结工作情况,交流工作经验,提出工作要求,帮助年轻干部查找问题和不足,明确整改目标和努力方向。三是推行工作评议制度。各部门单位每半年召开一次年轻干部工作评议会,由全体与会人员根据年轻干部工作述职和平时了解掌握的情况对他们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报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增强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压力和动力。四是推行跟踪考察制度。区委组织部组织有关人员,原则上每半年对区里掌握的优秀年轻干部进行一次考察,并不定期进行督导,各部门单位也要通过日常观察、定期访谈、谈心交流、定期考评等方法,掌握年轻干部的思想倾向、能力素质、工作表现等情况,并把考察范围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随时了解其各方面表现情况。五是推行动态管理制度。各部门单位在年轻干部管理上要建立健全进出畅通的优胜劣汰机制,日常工作中,要和区委组织部加强沟通联系,区委组织部将把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及时纳入管理范围,将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廉洁自律方面有问题或工作实绩不突出、发展潜力不大、群众意见较大的及时调整出去。各部门单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中层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实行动态调整,始终保持年轻干部队伍的活力。
多途径培养,提升年轻干部素质。通过集中培训、岗位轮换、一线挂职锻炼等形式,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先后举办年轻干部培训班、党外干部培训班和女干部培训班,培训140多人次;选派38名年轻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学习,42名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60多名年轻干部到中科院及省、市、县机关跟班学习。
压担子使用,促进优秀年轻干部成长。县委非常重视各级领导班子配备年轻干部问题,近年来,先后提拔重用80多名年轻干部,对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破格提拔使用。目前,县直部门“一把手”、乡镇党政正职、单位中层领导职务等各个层面都有一批年轻干部,全县干部队伍结构明显改善,活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