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单项选择题
1.(2015·苏锡常镇二调)西方“像原始人那样生活”的拥趸们认为,由于人类的生物进化速度滞后,导致我们不能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只有像原始人那样生活,才会更健康、更快乐。从哲学角度看,这种观点错在()A.否定世界发展的普遍性、永恒性 B.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C.认为事物可以永远处于量变状态 D.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与多样性
2.(2015·丰台区二模)刻舟求剑的故事已为大家所熟知。《吕氏春秋》这样评价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与此寓意相符的是()A.按图索骥,墨守成规
C.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B.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3.(2015·潍坊模拟)下面两幅漫画共同反映了()
A.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2015·淮安5月信息卷)2014年3月20日,文化部发文要求:“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创造环境,支持企业和个人加强产品研发和内容原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手段创新。”其中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哲学依据是()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D.鼓励和宽容可以为创新和失败提供精神动力
5.(2015·山西第四次四校联考)2014年3月8日,马航一架飞往北京的客机MH370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马航飞机失联后,多个国家积极参与联合搜救。目前已经确定马航MH370坠毁于南印度洋,但由于海水深度、天气状况、海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尽管使用了拖曳声波定位仪和“蓝鳍金枪鱼”自动水下航行器,但搜救工作仍然在艰难中进行。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搜救工作能早日成功,给失联乘客亲属一个合理答复。材料表明()①复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超越社会实践水平的制约 ③客观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不断显现和改变 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C.①④
B.①③ D.③④
6.(2015·合肥二检)下列诗句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一哲理的是()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历尽天华成此境,人间万事出艰辛
7.(2015·中山模拟)习近平同志说:“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牢记‘蠹[d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的道理。”下列诗句与“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A.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D.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8.“四风”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恶疾陋习,尽管有多起案例被曝光和查处,但并不代表“四风”问题得到了根治,根治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这蕴含的哲理主要是()A.要做好量的准备为质变创造条件 B.事物经过一定的量变就能实现质变 C.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与发展 D.质变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9.2014年6月18日,中国互联网应用创新年会指出,要抓住产业互联网机遇,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把互联网创新与行业信息化推进结合起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这体现了()①物质决定意识,二者不可分 ②办事情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③思维是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事物间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10.(2015·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第二次联考)《庄子·天下篇》引用过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其含义是: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去它的一半,千秋万代也截不完。这句话()①看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蕴涵了物质无限可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道理 ③违背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未看到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11.(2015·南通三调)右边漫画《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③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12.(2015·江苏4月第三次大联考)随着技术的发展,做公益变得越简单,点一点鼠标、在手机上动一动手指,就能把钱捐到自己信任的公益基金里去;发条微信朋友圈,就能唤一帮朋友搞捐赠活动。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这种乐于做身边的“微公益”的启示是()①公益,是公众的福祉和利益 ②公益,是一种水滴石穿的力量 ③“微公益”重塑陌生人之间的“有温度的社会” ④“微公益”可以对公益行动产生质的改变和飞跃
A.①② C.①③
二、非选择题
13.(2015·宜昌五月模拟)近10余年来,在市场旺盛需求及各国政府扶持下,太阳能光伏产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从2011年起,光伏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供过于求,竞争加剧,价格暴跌,全行业呈现亏损局面,中国光伏行业发展的标杆——无锡尚德宣布破产,太阳能的发展未来遭遇质疑。2013年年初,我国发布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表明了对太阳能产业的坚定支持。人们相信,渡过了当前的困难期,我国光伏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在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问题上的立场。
14.(2015·凉山州二诊)1982年1月1日,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当年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入高潮,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收
B.②③ D.②④ 入稳定快速增长。1997年至2003年,农户收入持续徘徊,农村社会矛盾日益突出,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三农,到2014年,中央连续发布了11个一号文件,始终围绕着“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繁荣稳定”展开。同时根据经济形势和农业状况的变化,具体政策措施也在不断变化,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有新论述、新思路、新举措,具体政策侧重点不同。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说明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问题的认识的发展历程。
答 案
1.选A 本题考查发展的普遍性,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把握。认为现在的人要像原始人那样生活,这是对发展普遍性的否定,答案为A;B、C、D与题目中心无关。
2.选C 本题考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材料旨在表明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答案为C;A体现的是未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未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B是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的形而上学的观点;D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3.选C 本题考查对漫画信息的解读。两幅漫画均表明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答案为C;A、B、D与漫画主旨不符。
4.选B 本题考查事物发展的前途,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之所以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原因在于发展的前途虽然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答案为B;A、C、D与题目指向不符。
5.选C 多种因素影响对马航的定位,这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①当选;在困难中,相信通过努力能够给失联家属合理答复,这表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当选,答案为C;实践决定认识,②错误;③属夸大认识作用的唯意志论的错误观点。
6.选D 本题是对教材知识理解程度的直接考查。答案为D;A、B、C蕴含的均是发展的观点,与题目要求不符。
7.选C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材料旨在强调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答案为C;A强调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B突出的是运动的重要性,D强调的是主观能动性以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选A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材料旨在表明需要长期努力才能根治“四风”问题,这体现了量变对质变的重要性,答案为A;只有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B错误;C与材料中心不符;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D排除。9.选C 强调要抓住机遇,表明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②当选;把互联网创新与行业信息化推进结合起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表明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④当选,答案为C;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①错误;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并不意味着思维一定正确,③错误。
10.选D 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是对材料信息准确解读的考查。截不完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无止境,但千秋万代也截不完,则是无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道理,答案为D;①③与题目中心无关。
11.选B 本题考查对漫画信息的解读,考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对的方向,这是承认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不怕路远即强调量的积累,答案为B;②表述不科学,③与漫画主旨不符。
12.选D 本题考查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基本的解题技巧。“微公益”是量的积累,公益事业的发展是质变,答案为D,①③不符合“辩证法角度”这一限定。
13.解析:本题要求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在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问题上的立场。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明确发展的观点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知识点;其次,要带着这些知识点去阅读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到答题的突破口。
答案: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光伏产业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人类社会进步的要求。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光伏产业的发展也要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③我国政府既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坚定支持其发展,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
14.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观点,考查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一是明确发展观点的内容,二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变化表明发展具有普遍性;问题与成绩的出现表明事物发展的途径;一号文件不断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表明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三农”的改观表明发展的实质。据此即可组织答案。
答案:①发展具有普遍性。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上,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由不连续到现在的持续重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②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国三农问题在1997年到2003年遭遇的问题与现在的成绩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中央连续发布了十一个一号文件,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④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村风貌的改善、农民收入的增长体现了发展的实质。
第二篇: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时检测
第八课 课时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下列与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B.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牵牛要牵牛鼻子
2、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是()
①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②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③发展具有普遍性
④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这段话表明的哲理是()
①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联系的,认识了前者就认识后者
②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
③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④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对于变化与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发展一定是变化
②变化一定是发展
③发展不一定是变化
④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温家宝总理强调,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各级政府和所有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不断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体现了()
①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②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③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④新事物和旧事物共生共存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自《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教育发展不均衡等新问题。这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事物的发展道路充满着曲折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拓展从源头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之所以要注重预防,是因为()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错误的思想决定错误的行为 C、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会引起质变
D、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8、“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这一论述所体现的哲理是()
①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十七大将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公共财政要分享。针对普遍关注的一系列民生热点问题,都将在十七大出台的“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下,从制度的构架上得到根本的解决。据此回答9—10题:
9、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出台“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这一做法符合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②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新事物与旧事物是毫无联系的 ④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长期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面对被公众称之为“新三座大山”的高房价、上学难和看病贵这三大难题和其他社会问题,现一届中央领导上任伊识,就在“一片大好”的形势中清醒地意识到社会发展系统失衡所造成的危险性和严峻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方向偏离和系统失衡的一个重大修正。这说明()A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
C一切事物的前途都有光明的 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11.“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其中包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
B.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取得成功
在电脑尚未全面普及、部分家庭上网还有一定困难的情况下,网吧以其相对低廉的价格和较快的接入速度、灵活便捷的上网方式,为网民上网查资料、学习科学知识、做出经营决策提供了方便。但由于管理没跟上,负面影响也日渐显现。回答12~13题。
12、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A.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D.新事物一般都要经历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
13、对待上述现象我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A.对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足要承认和接受
B.只要有负面影响的东西必须彻底消灭
C.要热情地支持新事物并积极创造条件克服其不足
D.坚决取缔网吧,以免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 14.下面的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在整体中要重视部分的作用
②注意分清先进与落后
③要注意事物的量变
④要防止事物的质变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与联系之间的关系是()
A.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和发展
B.由于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才构成联系
C.事物的普遍联系的原因是发展
D.联系是发展的结果和表现
16.近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速度加快,沙尘暴次数增多,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人为因素所造成,其中,滥垦、滥牧、滥伐、滥挖、滥用水资源等“五滥”,使得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气候反常,灾害频繁,这种教训告诉我们()
①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事物的质变 ②人类的活动必定给自然造成灾难 ③事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17.下列名言名句符合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的是()
①千里之堤,演于蚁穴 ②牵牛要牵牛鼻子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⑤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18.某厂在原有生产规模基础上,对生产结构进行了调整,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结果扭亏为盈。这一事例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而引起了质变 D量变要保持适度,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19.“对国家的绿化事业,只有坚持不懈,一年一年地干,一辈一辈地干,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美丽环境。”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量变是事物在数量上和程度上的渐变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变
③有了量变就会有质变的发生
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0.下列对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②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1、我国广大航天人发扬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在基础较弱、技术积累较少的情况下,奋力拼搏、集智攻关、迎难而上,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完成了从“神一”到“神七”的研制。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规划,我国将在2010~2015年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1)材料中我国广大航天人“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完成了从‘神一’到‘神七’的研制”,体现了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积极做 好量的积累,并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5分)
(2)材料中我国广大航天人“在基础较弱、技术积累较少的情况下,奋力拼搏、集智攻关、迎难而上,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5分)
(3)材料中“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规划,我国将在2010~2015年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体现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5分)总结:
发展的观点(原理及方法论)
22、.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试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经济社会发展同资源、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6分)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当代人的发展会影响和制约后代人的发展。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为后代人提供持续发展的基础。(6分)
23.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遭遇了“非典”和地震、洪涝、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在严峻的挑战和困难面前,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万众一心,奋力拼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就,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
(1)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我国经受住来自各个领域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遭遇了“非典”和地震、洪涝、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都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4分)
(2)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在严峻的挑战和困难面前,我们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4分)
(3)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今后的发展中一定还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但我们坚信,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是光明的。(2分)
24、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个人创业成为一些大学生的选择。但“100人创业,90人死掉,只有少数人可以摇 摇晃晃地走过去。”这是大学生创业的真实写照。正是由于成功率不高,大学生创业广受争议。其实,能选择自主创业,其进取精神就令人佩服,即使失败,这段经历也是人生宝贵的财富。重要的是,大学生在创业时,要有足够的“抗击打”能力,要做好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准备。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更应该抓住时机,提高自己,适应环境。不要无所事事,不要抱怨,等待和迷茫是毫无意义的。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哲学知识回答:假如你是一名大学生创业者,谈谈你将如何对待创业中可能遭受的失败和挫折?
(1)坚信前途是光明的,树立克服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同时要对可能遭受的失败和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在曲折的发展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2)要结合创业的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和水平。
(3)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妥善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对自己创业的支持。(如果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第八课课时检测答案
选择题: 1—5:CDDCB
6—10:CCCAD
11—15:CDCCA
16—20:CCCDA
21、(1)材料中我国广大航天人“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完成了从‘神一’到‘神七’的研制”,体现了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并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5分)
(2)材料中我国广大航天人“在基础较弱、技术积累较少的情况下,奋力拼搏、集智攻关、迎难而上,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5分)
(3)材料中“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规划,我国将在2010~2015年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体现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5分)
22、(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经济社会发展同资源、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6分)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当代人的发展会影响和制约后代人的发展。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为后代人提供持续发展的基础。(6分)
23、(1)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我国经受住来自各个领域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遭遇了“非典”和地震、洪涝、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都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4分)
(2)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在严峻的挑战和困难面前,我们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4分)
(3)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今后的发展中一定还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但我们坚信,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是光明的。(2分)
24、(1)坚信前途是光明的,树立克服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同时要对可能遭受的失败和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在曲折的发展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2)要结合创业的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和水平。
(3)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妥善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对自己创业的支持。(如果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第三篇:高中政治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一、本课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
1、本课逻辑结构:
在上节课介绍了世界的普遍联系的基础上,本节课介绍了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不仅是普遍联系的,而且是变化发展的,通过分析新旧事物的不同和联系感受到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状态,进而掌握事物发展两种不同的状态:质变和量变,从而引导同学们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学会运用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
2、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新事物、旧事物的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理解:理解发展的实质,懂得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掌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列举实例,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运用:根据新旧事物的判断标准,分析生活中新出现的事物是否意味着“发展”,例如怎样认识社会制度的进步、个人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暂时挫折以及对科技创新的态度等等。
能力目标:
掌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的方法,增强应用这个方法去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发展的观点,提高认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运用运动的观点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
二、学习重点、难点:
1、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
实际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有些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欺骗性,所以要学会掌握科学的依据。
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为: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以事物一时的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或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去判断新旧事物。因为,一般来讲,新事物可能是后出现,但不能说凡是后出现的东西都是新事物;从事物发展的最终情况来看,新事物要比旧事物力量更强大,发展速度更快,更加完善和成熟,但新事物在开始时是弱小和不完善的,而旧事物反而会显示出强大的特点;新事物的名称固然是新的,但旧事物有时也打着新的名称和旗号来欺世盗名,而其本质仍是旧事物。总之,不能从表面形式上去识别新旧事物。
另外,新事物与旧事物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并且会随着具体的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事物处于产生、发展的阶段,可能是新事物;、到了灭亡阶段,就成了旧事物。因此,绝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新事物与旧事物。
2、如何理解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对立统一?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对立统一,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根本内容。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辩证的否定过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否定都是一次扬弃,它不仅舍弃了以前发展阶段中过时的消极的东西,而且保留和发展了其中积极的成果。每一次辩证否定,不仅把事物推向更高阶段,而且为事物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事物发展的道路又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的形式有起有伏,斗争的过程有反有复。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由于矛盾双方经过两次否定造成的,同时,也是由于事物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消长的不平衡性,以及矛盾斗争所处的条件变化和复杂性所决定的。
掌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是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武器;它是革命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理论基础。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斗争中,既要信心满怀,又要头脑清醒;要把坚定的革命精神和灵活的斗争艺术结合起来。
3、量变和质量的辩证统一。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中的两种状态,两种形式,但二者又是统一的。它们的统一表现在量变和质变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引起、相互渗透等方面。
(1)量变和质变的必要准备: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说事物质的变化不可能偶然的无根据的产生和出现,它有其基础和前提,这就是量变。没有长期的量的积累、准备,质变的发生是不可能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台下的十年功,即量的长期积累,就不可能有台上一分钟的精彩表演。有些人只看到成功人士“台上一分钟”的一面,看不到“台下十年功”的一面,即只看到光彩夺目的新质状态的闪亮登场,看不到量变的艰难困苦和默默无闻。事物在质变之前必须一步一步地走过度的“区间”,否则质变无从发生,而走过度的“区间”的过程就是量变的过程。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为什么达到一定度的情况下,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呢?其根据有两点:
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因而当矛盾非主要方面的量增长到能够转化到主要方面地位去的时候,事物的质变就会发生,因为事物的质主要是由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度的原理认为,量和质是相互统一,相互规定的,因而当保持旧质的量不存在时,旧质也就保不住了,就要被新质事物所代替,即发生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意味着事物的变化不仅是由小到大,而且是由无到有。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原理给正在进行艰苦量变的人们以必胜的信念,使他们充满信心地去默默地进行量的积累。在此“必然”和“信念”是统一的,辩证法既让人能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地去进行量变,又让人充满必胜的信念。
(3)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质变对于它之前的量变的意义是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对它之后的新量变的意义是为新量变开辟道路,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法国大革命后发布的“独立宣言”和各种法律把资产阶级长期斗争的成果写进了这些文献,从而体现和巩固了以往斗争的成果,如果没有质变这是不可能的。质变发生后原来为旧质事物所限制的矛盾非主要方面成为主导的方面了,处于支配地位了,因而能得到更充分地发展,这就是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量变又依赖于质变:只有质变才能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即实现发展;只有质变,量变才能打破旧质的限制,使量变已有的成果体现出来,巩固起来。
总之,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2.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在:
A.一定质的基础上进行,先从质变开始
B.一定量的基础上进行,先从量变开始
C.一定质的基础上进行,先从量变开始
D.一定量的基础上进行,质变和量变同时开始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1世纪的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六大提出的到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并结合材料分析说明。
答案:
上述材料反映了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没有量变作准备,就没有质变发生。我们已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还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生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现在已实现前两步战略目标,时机已经成熟,因此要“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事物不断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向前发展。前两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两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现在我们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继续努力,“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第四篇: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 1 页
共 6 页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选择题
1.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双11”促销抛出了“狮羊论”。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商业生态系统对于传统商业生态系统将会开展一次革命性的颠覆,像狮子吃掉森林里的羊,这是生态的规律„„新经济模式已经有点狮子的味道。下列诗句与“狮羊论”蕴含哲理相同的是()①冬霜茅枯无情去,春风草青百花开 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③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④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A.①②
C.①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发展观的有关知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狮羊论”更多地强调新旧事物的更替,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①②符合题意;③体现的是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不选;④体现的是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需要人们的热情扶持,强调与旧事物的联系,不符合题意,不选。
2.下面两幅漫画共同反映了()
A.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选C 两幅漫画均表明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答案为C;A、B、D与漫画主旨不符。
3.“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这要求我们()①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 ③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质的飞跃 ④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选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表明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①正确;“各级政府要把握时间
第 2 页
共 6 页
节点,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表明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质的飞跃,③符合题意。
4.下列诗句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一哲理的是()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历尽天华成此境,人间万事出艰辛
解析:选D 本题是对教材知识理解程度的直接考查。答案为D;A、B、C蕴含的均是发展的观点,与题目要求不符。
5.右边漫画《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③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对的方向,这是承认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不怕路远即强调量的积累,答案为B;②表述不科学,③与漫画主旨不符。
6.漫画《欲望》启示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
A.把握事物联系,在系统优化中赢得主动和优势 B.重视量的积累,脚踏实地为事业成功创造条件 C.做好思想准备,冷静地面对前进中遇到的挫折 D.发挥意识作用,以价值观为指引实现个人理想
解析:选B 作答漫画题的关键是读懂漫画的内涵,漫画《欲望》通过两只碗和水龙头流水速度的关系作比较,说明了细水长流才能更好地等满水,而不是浪费水,最终一无所获,这告诉我们应重视量的积累,脚踏实地为事业成功创造条件,答案B正确;A不符合题意,排除;漫画没有体现挫折的问题和发挥意识的作用,因此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7.谚语云“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八角莲是种药用价值很高的植物,专家认为
第 3 页
共 6 页
若把握不当,反而可能造成伤害。同时,八角莲因其很高的药用价值而被采挖过度,现被列为我国濒危保护植物。这说明()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一切事物都相互联系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④事物联系具有多样性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八角莲因其很高的药用价值而被采挖过度,现被列为我国濒危保护植物,体现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①符合题意;联系具有普遍性,但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相互联系,因此②观点错误;材料没体现矛盾观点,舍去③;八角莲是种药用价值很高的植物,专家认为若把握不当,反而可能造成伤害,说明事物联系具有多样性,④符合题意。
8.《庄子·天下篇》引用过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其含义是: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去它的一半,千秋万代也截不完。这句话()①看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蕴涵了物质无限可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道理 ③违背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未看到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 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是对材料信息准确解读的考查。截不完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无止境,但千秋万代也截不完,则是无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道理,答案为D;①③与题目中心无关。
9.随着技术的发展,做公益变得越简单,点一点鼠标、在手机上动一动手指,就能把钱捐到自己信任的公益基金里去;发条微信朋友圈,就能唤一帮朋友搞捐赠活动。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这种乐于做身边的“微公益”的启示是()①公益,是公众的福祉和利益 ②公益,是一种水滴石穿的力量 ③“微公益”重塑陌生人之间的“有温度的社会”
④“微公益”可以对公益行动产生质的改变和飞跃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基本的解题技巧。“微公益”是量的积累,公益事业的发展是质变,答案为D,①③不符合“辩证法角度”这一限定。
10.右图漫画揭示的哲理是()①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②要主动在砥砺自我中
第 4 页
共 6 页
走向成功 ③突破规律的制约是实现发展的前提 ④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如果你不尝试做些能力之外的事情,就永远无法成长”这启示我们要勇于突破自我。可见,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因此这启示我们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②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突破规律的制约的说法错误,排除③。
11.源于2009年爆发的希腊政府财政赤字问题不断发酵,到了2015年引发希腊债务危机,希腊面临退出欧元区的危险。希腊债务危机的演变反映出()①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③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④事物发展道路是充满曲折的
A.②③
C.①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选C 希腊政府财政赤字问题不断积累,引发债务危机,希腊面临退出欧元区的危险,体现了量变会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①③正确。题干不体现矛盾双方以及矛盾双方的转化,②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希腊债务危机的“演变”,总体反映的不是新事物,④不符合题意。
12.有专家指出:人为型空气污染(工业排放和尾气排放等)是雾霾天气的重要成因,对此,需要抓住关键和薄弱环节,采取综合治理手段,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同时呼吁市民树立环保观念,减少私车出行,倡导每人少开一天车,大家共同努力,共建绿色家园。以上材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有()①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各方面协同减排 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共创绿色家园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践行环保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抓住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选A 材料中强调采取综合治理手段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反映了运用系统优化方法;材料中倡导每人少开一天车,大家共同努力,强调量变的重要性,故选①③。
二、非选择题
13.为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Y市市委全会强调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一要突出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公平共享,着力推进人的城镇化,使全体居民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二要突出节约集约,严格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着力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提高质量和效益;三要突出绿色发展,积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
第 5 页
共 6 页
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城市;四要突出城乡统筹,更加注重“四化”同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五要突出改革创新,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实践,正确处理政府引导和市场引导的关系,营造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制度环境„„
结合材料说明该市推进城镇化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观点,要求回答材料中的措施和做法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明确发展的观点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等知识点;其次,要带着这些知识点去阅读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到答题的突破口。
答案:(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该市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是该市新型城镇发展的体现。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该市城镇化管理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前景是好的。
(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该市在新型城镇化中着力优化城镇布局,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四化”同步,良性互动。
(4)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环节,要求富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该市城镇化建设突出改革创新,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实践。
14.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主旨演讲时透露,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也已经制定,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经在稳步推进。透过这些早期收获,“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即俗称的一带一路规划,行动文件则是愿景中涉及的具体项目内容。随着“一带一路”的行动与愿景已经正式发布,从4月13日开始,中央电视台开始推出的系列报道将使一带一路规划与愿景在国内外进一步深入人心,影响将继续扩大,规划的实施也将更为顺利。“一带一路”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巨大,为中国和相关国家将带来众多市场发展机会。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相关知识,说明“一带一路”建设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观和发展观。本题是体现类试题,设问限定的知识是辩证法的总特征,即联系观和发展观,不可遗漏知识点,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1)联系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认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一带一路”属于人为事物,它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具有客观性。
第 6 页
共 6 页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联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彼此之间存在着固有的联系,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正是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它使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更加紧密,来往更加方便。
(3)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它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带一路”的开辟和建设,就是立足长远加强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其广阔的前景是可以预见的。
(4)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它要求我们大胆支持新事物的成长。“一带一路”的愿景是美好的,符合沿线各国的共同利益,但是其发展过程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我们要积极促进“一带一路”的健康发展。
第五篇:必修二 第三单元 第二讲 课时跟踪检测[范文模版]
(限时:3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原创题)澳大利亚等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海绵竟然拥有近70%人类基因,其中包括大量的与典型疾病和癌症有关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细胞分裂素延迟植物衰老与基因的作用有关
C.基因内增加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一个氨基酸 D.基因表达时存在RNA分子间的碱基互补配对
解析:基因中增加一个碱基对,会导致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植物激素调控代谢过程与基因的表达有关。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
答案:C 2.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解析: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两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答案:A 3.如果DNA分子上某一片段是一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则该片段()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上面有密码子 ③能转录产生mRNA ④能进入核糖体 ⑤能运载氨基酸 ⑥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解析:密码子位于信使RNA中,信使RNA进入核糖体,转运RNA运载氨基酸。答案:C 4.(2011·丽水模拟)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碱基数为n,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2)-n ③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
④G的数量为m-n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解析:腺嘌呤碱基数为n,则G的数量为(m/2)-n,DNA分子中氢键数=n×2+[(m/2)-n]×3=(3m/2)-n;一条链中A+T的数量等于整个DNA分子中A的碱基数。
答案:D 5.(改编题)下列有关计算中,错误的是()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3代,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总数为1/4 B.某DNA片段有3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比例为35%,则第三次复制该DNA片段时,需要78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若某蛋白质分子中含有120个氨基酸,则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中至少有720个碱基
D.用15N标记的细胞(含8条染色体)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后期含15N的染色体数分别是8和16 解析:复制3次,含32P的噬菌体占2/8=1/4;该片段中C=G=195,第3次复制需C=195×231=780;基因中碱基数至少是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的6倍;含15N的为亲代DNA-分子的链,细胞一次分裂后,所有染色体(DNA)都含有15N,而细胞第二次分裂时,只有一半的DNA分子含有15N,即细胞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5N的染色体8条,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后,含15N的染色体仍然为8条。
答案:D 6.(2011·绍兴二模)下列关于DNA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DNA分子中G与C这一对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稳定性相对越大 B.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C.生物体所有DNA分子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同地进行的
D.亲子代DN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进行
解析: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答案:C 7.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A.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图乙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内 B.图中催化图甲、乙所示两过程的酶
1、酶2和酶3是相同的 C.图丙中a链为模板链,b链为转录出的子链 D.图丙中含有两种单糖、五种碱基、五种核苷酸
解析:图甲所示为DNA的复制过程,图乙所示为转录过程。DNA的复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图甲中酶1和酶2相同,为DNA聚合酶,图乙中酶3为RNA聚合酶。由于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图丙的a链中含有碱基T,b链中含有碱基U,故a链为DNA模板链,而b链为转录产生的RNA链,因此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8种核苷酸。
答案:C 8.将大肠杆菌在含有15N标记的NH4Cl培养液中培养后,再转移到含有14N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8小时后提取DNA进行分析,得出含15N的DNA占总DNA的比例为1/16,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是()A.2小时
B.4小时 C.1.6小时
D.1小时
解析:DNA分子的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所以无论DNA分子复制多少代,在子代DNA分子中,含有15N的都为2个。利用放缩法,子代DNA为32个。根据yn=y0×2n,(n表示代数),即32=1×2n,解之得,n=5,繁殖5代需要8小时,每代需要的时间为1.6小时。
答案:C 9.(2011·浙江五校联考)如图表示DNA复制的过程,结合图示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复制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开DNA双链之间的氢键
B.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生成的两条子链的方向相反 C.从图示可知,DNA分子具有多起点复制的特点,缩短了复制所需的时间 D.DNA分子的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 解析:从图示中不能获得DNA分子具有多起点复制的特点。答案:C 10.如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的某生物细胞DNA复制过程中的物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此图反映出的DNA复制模式,可作为DNA双向复制的证据 B.此过程必须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任一条链中A=T,G=C C.若将该DNA进行彻底水解,产物是脱氧核苷酸和四种碱基
D.若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G+C)=a,则互补链中该比值为1/a
解析:在一条链中A与T不一定相等;DNA彻底水解是指将核苷酸也水解,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之和相等。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50分)11.(16分)以下是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模型的过程,参考下列材料作答。材料1:当时已有的认识是: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呈双螺旋结构,碱基位于螺旋的内部,数量巨大,于是他们设想:A与A、T与T、G与G、C与C配对。
材料2:1952年他们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A的量总是等于T的量,G的量总是等于C的量。
材料3:后来进一步分析得知:碱基A和G是双环化合物(分子直径大),而碱基C和T是单环化合物(分子直径小)。于是他们改变配对方式,让A与T配对,G与C配对,最终建构出正确的DNA模型。该模型两条链之间的距离相等,分子结构稳定。
(1)“碱基之间以相同碱基进行配对”的设想为什么不合理?(2)用一句话阐明基因与DNA的关系。(3)DNA为什么能够作为遗传物质?
解析:(1)碱基之间以相同碱基进行配对这样就不能满足1952年他们得到的一个重要信息:A的量总是等于T的量,G的量总是等于C的量。
(2)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理由是分子结构比较稳定、能够精确地进行复制、基因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以及基因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等。
答案:(1)第一,不能保证A的量总是等于T的量,G的量总是等于C的量;第二,不能保证两条链之间的距离相等。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分子结构比较稳定(或DNA结构具有稳定性);碱基数量巨大,能够贮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或DNA结构具有多样性);碱基互补配对,能够精确地进行复制;基因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基因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12.(16分)1958年,Meselson和Stahl通过一系列实验首次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此后科学家便开始了有关DNA复制起点数目、方向等方面的研究。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DNA分子呈________结构,DNA复制开始时首先必须解旋从而在复制起点位置形成复制叉(如图1)。因此,研究中可以根据复制叉的数量推测________。(2)1963年Cairns将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拟核DNA呈环状)放在含有3H-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培养,进一步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根据图2的大肠杆菌亲代环状DNA示意图,用简图表示复制一次和复制两次后形成的DNA分子。(注:以“„„”表示含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
(3)有人探究DNA的复制从一点开始以后是单向还是双向进行的,将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DNA放在含有3H-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培养,给以适当的条件,让其进行复制,得到图3所示结果,这一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研究大肠杆菌DNA复制是单起点复制还是多起点复制,用第(2)题的方法,观察到的大肠杆菌DNA复制过程如图4所示,这一结果说明大肠杆菌细胞中DNA复制是________起点复制的。
解析:(1)因DNA复制开始时首先必须解旋从而在复制起点位臵形成复制叉,所以可以根据复制叉的数量推测复制起点数量。(2)因为DNA为半保留复制,故复制一次所得的2个DNA分子中,1条链带放射性标记,1条不带。第二次复制所得的DNA分子中,1个DNA分子2条链均带标记,1个DNA分子只有1条链带标记。(3)由图示可以看出:该DNA分子有一个复制起始点,复制为双向进行。(4)由图4可知:该DNA分子有一个复制起始点,即单个复制起始点。
答案:(1)(规则)双螺旋 复制起点数量(2)如下图
(3)DNA复制是双向的(4)单
13.(18分)(2011·宁波一模)真核细胞的染色体,只有在两端的一段特殊碱基序列保持完整时,才能正常进行复制。这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叫做端粒。
(1)有人做了下面与端粒有关的实验:取酵母菌的质粒DNA,将其环形结构在特定部位切开,形成线形结构。结果该质粒DNA失去自我复制能力;将酵母菌染色体上的端粒切下,连接到上述线形质粒DNA上,该线形质粒DNA恢复了自我复制能力。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①写出该实验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上述实验中使用的科学技术属于________;使用的酶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实验的结论是:酵母菌中端粒具有______________功能;如果要证明上述结论在动物界具有普遍性,还需要观察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的推理方法叫________。
(2)科学研究发现,端粒的长短与细胞中染色体DNA的复制次数有关。随着DNA复制次数的增加,端粒越来越短。当短到一定程度时,DNA将不再复制。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有一种RNA和蛋白质的复合物,叫做端粒酶。端粒酶中的RNA是修复端粒的模板;端粒酶可以使已经缩短的端粒结构恢复到原来状态。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简述端粒酶催化的反应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的大多数正常体细胞中,端粒酶________(填“有”或“无”)活性。
②请你根据上面有关端粒和端粒酶的描述,写出与端粒酶应用有关的生物学原理: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出抗癌新药;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开辟延缓细胞衰老的新途径。
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端粒对质粒DNA复制的影响。实验结论是端粒具有控制DNA复制的功能。
(2)由材料可知,端粒酶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生成端粒DNA。正常细胞中,端粒酶没有活性。故随分裂次数增多,端粒将变短。
答案:(1)①探究端粒对质粒DNA复制的影响 ②基因工程 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③控制DNA复制 多种动物细胞中端粒对DNA复制的影响 归纳法
(2)①以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 无 ②抑制端粒酶活性 促进端粒酶活性 [教师备选题] 14.有关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乙表示DNA的复制 ②共有5种碱基 ③共有8种核苷酸 ④1和2在组成上的不同只体现在五碳糖上 ⑤高度分化的神经细胞中不会发生甲→乙的过程
A.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
D.①③⑤
解析:甲中有T乙中有U,说明甲→乙表示DNA的转录过程;甲中有3种脱氧核苷酸,乙中有3种核糖核苷酸;神经细胞的代谢、细胞组分的更新等都需要合成蛋白质。
答案:A 15.(2011·杭州一模)如图1是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分子状态图,图2表示该生物正常个体的体细胞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某生物的黑色素产生需要如图3所示的3类基因参与控制,三类基因的控制均表现为完全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2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该生物体肯定不能合成黑色素 B.若b1链的(A+T+C)/b2链的(A+T+G)=0.3,则b2为RNA链 C.若图2中的2个b基因都突变为B,则该生物体可以合成物质乙 D.图2所示的生物体中肯定存在含有4个b基因的某细胞
解析:首先根据图3确定黑色素形成的基因型为A__bbC__。图2只研究两对同源染色体,基因型为Aabb,若第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有C基因,也可能合成黑色素。b2链含有T,一定不是RNA链。若图2中的2个b基因都突变为B,则基因型为AaBB,肯定不能合成物质乙。图2所示的生物体中,若染色体复制以后,肯定存在某细胞含有4个b基因。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