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新人教必修4)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忆目标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含义;(2)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3)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目标
(1)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2)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性思维方式;
3、运用目标
(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
(2)运用相关原理,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3)列举生活实例,依据相关原理,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4)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的区别,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
三、德育目标
1、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2、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点,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3、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教学重点难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整体和部分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4、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开场白】通过前两单元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那么,物质世界仅仅是运动的吗?请看世界气象日的宣传资料,并思考: 从哲学的角度看,资料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导入新课】播放《世界气象日》宣传资料录音 【挂图】同时出示资料、图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灾害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日渐加大。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90%都与天气、气候和水有关。气象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05年,有8个台风和热带风暴登陆我国,袭击我国沿海地区,造成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180亿元。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频繁发生,造成的损失也逐渐加大。在大西洋海域,2005年破坏性飓风的数量大幅度增加。飓风卡特林娜为美国经济和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的程度和影响,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一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灾难,造成的人员损失之严重,受到影响国家的数量之多以及事后应对和重建的规模之大,都是十分罕见的。
【提问】从哲学的角度看,资料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回答】主要讲述了天气、气候与自然灾害是有联系的。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是有联系的。(自然灾害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严重威胁了受灾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自然灾害呢?
【思考】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自然灾害的发生既有自然的原因,(90%的自然灾害与天气、气候和水有关)(教师:说明自然界内部要素间是有联系的);
也有人为的原因: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导致了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
【提问】自然界仅仅在报复人类吗?难道人类从自然界中什么也没得到吗?得到了什么? 【思考】不是!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和人类赖以生存的丰富资源(大气圈、水圈、森林、土地、矿藏),正是有了这些,人类才得以生息繁衍,世代相传;(教师: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提问】人类活动仅仅是对大自然的破坏吗? 【思考】不是!人类为自然界做了很多贡献。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着自然,美化着自然,不断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师:自然界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人类)
【提问】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不是无能为力的呢?(不是,而是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积极地防灾、减灾,将灾情控制到最低限度,并做好灾后的重建工作)
【归纳】资料告诉我们,自然界内部各要素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是有联系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也是有联系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同时出示板书)。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就是大千世界普遍联系的缩影。普遍性是联系的特性之一。
【板书】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什么是联系?(学生回答)
【板书】
1、联系的普遍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后来才出现)【板书】(1)联系的定义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分析】联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这种影响、作用、制约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
下面我们通过学习联系的普遍性特征来强化对联系定义的理解。
【提问】联系的普遍性主要包含几方面的内容?哪几方面?(见教材54)【回答】一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从宏观天体到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世界上找不到同周围事物毫无联系、孤立存在的事物。
【提问】你们能列举出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吗? 【举例】鱼儿离不开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举例】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实现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受益。【举例】人的言谈举止与内在素质之间是有联系的,文明得体的言谈举止往往体现较高的素养。
【举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与人的成长之间是有联系的; 【举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举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与党的英明决策是有联系的;改革开放使老百姓的生活翻天覆地,日新月异。
【举例】国家的现在、过去、未来之间是有联系的。
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造就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作为跨世纪的大学生,国家兴衰,匹夫有责;振兴中华,我们责无旁贷;(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富强有密切的联系)
【举例】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相互联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举例】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之间有联系。(环境污染危害人的健康)
【举例】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是有联系的:人越全面发展,就会创造更多的的物质文化财富,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举例】人类运用智慧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是有联系的)【举例】人类利用万有引力定律灌溉农田、造福自身。
【回答】二是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a自然界内部是有联系的 【举例】太阳系九大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存在着力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补充】2006年冥王星由于质量小、体积小、密度小、离太阳最远,已被除名,太阳系的行星剩下八大行星)
【举例】蛇和庄稼存在食物链――蛇吃田鼠、田鼠糟踏庄稼、蛇保护庄稼 b人类社会内部是有联系的
【举例】经济生活中,价格与价值和供求关系是有联系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举例】人体是由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等组成的有机统一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其中一个系统出问题就会影响其他系统。
【举例】人类社会的形态五种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是有联系的。
【举例】三大产业之间的联系: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工业为农业提供化肥、农药、设备;第三产业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服务。
【举例】棋盘上的棋子间相互联系,一招不慎,满盘皆输。c思维领域内部是有联系的
【举例】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的相互联系构成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它们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相互联系的科学体系。
【举例】哲学和具体科学是相互联系的: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举例】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做数理化题目需要运用语文知识审题;做物理、化学题目需要运用数学公式运算。学习文科知识需要运用理科的逻辑思维方法。【举例】学科之间是相互渗透的,政史不分家。
【补充】实践出真知,人类一直利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回答】三是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归纳】从大家列举的大量事例可以看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从自然界内部到人类社会内部、人类思维内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间都联结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个世界是一幅由多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归纳】联系的普遍性就是联系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板书】联系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对待一切事物。无视事物间的联系或人为割裂联系都是错误的。【板书】用联系的观点对待一切事物
【疑点讨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如电脑和空气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呢?我和美国夏威夷的一条鱼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呢?
【学生辩论】我和美国夏威夷的一条鱼是有联系的,我们都是动物,都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分子,所以,我认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联系。
【学生辩论】 我赞成***的观点。比如电脑和空气看似没有联系,实际上存在真实的联系。空气的温度、湿度、灰尘含量都会对电脑性能的发挥产生很大影响。温度过高会影响软件性能的发挥,湿度过大还会造成电脑短路。所以,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
【教师分析】电脑与空气之间确实存在真实的联系。但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的然联系(三个方面)
首先,联系不是个别事物具有的特点,而是一切事物所共有的普遍特性。联系的普遍性指的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任何一个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找不到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
其次,事物的联系不是抽象的、无条件的。联系的存在是需要条件的。如果脱离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而空谈联系,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例如,发生火灾后灭火,若不分清燃烧的物质是什么一味地用水浇,可能酿成大祸。可见,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联系。
最后,要理解事物的联系,还要看事物之间是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果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就说明他们之间有联系,否则就没有。我和美国夏威夷的一条鱼之间就不存在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我们不能把联系无限制扩大,尤其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过渡】从刚才的资料可以看出,人类为了眼前利益,无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联系,无视客观规律,掠夺式开发自然,乱砍滥伐,毁林毁草,致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和加剧。这说明事物间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板书】
2、联系的客观性
【提问】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
【回答】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提问】现实中违反联系的客观性的现象很多,哪位同学联系实际说说? 【举例】美国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为了保护鹿群,人们把狼都打死了。鹿群在自由自在的10年里,由4000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适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大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000头。最后只得请来“狼医生”。狼又捕食鹿,鹿群重新恢复了生机。(这说明鹿群不仅与周围的水草相联系,也与天敌狼群相联系,人为割断这种联系,就违反了联系的客观性,是错误的。)
【讲解】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星体间的联系、生物界食物链)
【提问】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为事物的联系? 【举例】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举例】在校的努力与将来就业之间的联系,现在认真学习,将来就业时就有资本 【举例】我国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加强了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 【举例】迎评使得我们和专家们之间有了联系 【举例】中国和其他国家建交
【举例】我校学工处、教务处、后勤处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 【提问、板书】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不是也是客观的呢? 【学生辩论】
【正方阐述】观点一:
我认为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比如2008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使世界各国体育健儿汇聚北京,彼此切磋、交流,这就是人为事物的联系。为了申办奥运会,我们中国曾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是有目共睹的,这是客观的。申奥成功带动了我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为了成功办好奥运会,北京市政府做了好多筹备工作,比如建造比赛场馆,整改交通,据我所知为了安全办奥运,还研制了人面识别系统,快速辨认可疑分子,这些都是客观的。所以,我认为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反方阐述】观点二:
我不赞成这个的观点,我认为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想到就一定能做到。中国人渴望申奥成功,最后不成功了吗?
【正方反驳】我不赞成这个观点。人类有制造永动机的想法,却永远也制造不出永动机,因为人的意识活动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光想到而条件不具备,或不遵循客观规律,实践活动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认为,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教师归纳】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第一、从产生看,人为事物的联系渗透着人类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体现着人类智慧,但这种的联系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需要遵循客观规律,离开客观条件和规律,联系就无法存在。
第二、从过程看,任何人为事物联系的建立必须经过人类的实践才得以完成。人为事物的联系呈现 “人化”的特点,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第三、从结果看,人为事物联系一旦建立就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人为事物的联系同样是客观的。
【板书】(1)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联系是客观的,它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固有的真实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板书】(2)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判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水是庄稼宝,离它活不了()
蜻蜓飞得低,没有好天气()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518我要发,148一世发()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过渡】自然灾害发生后,非受灾区的人们对受灾地区人们采取何种态度? 【回答】天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纷纷慷慨解囊,捐钱捐物。(爱心将受灾地区和非受灾地区人们联系起来)
【讲解】这说明,联系虽然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板书】(3)改变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提问】你们能列举出生活中这样的联系吗? 【举例】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立足校园,辐射社区,服务农村,用爱心架设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举例】中法文化年加强了中法人民的联系,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举例】世界博览会、人才交流会、银杏艺术节使用界人士联系起来。
【举例】计算机网络使全球“网民”的联系更加密切、迅速和便捷,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举例】政府开通政府网站,鼓励群众上网参政,提出意见、建议,就是沟通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新形式。
【过渡】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返回,我国首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挂图】出示神州六号成功发射的组图 【分析】这是“神舟”六号成功发射的图片资料
图1:这是神州6号发射时的壮观景象;图2:神六发射的控制现场; 图3:航天工作者正潜心究 ;图4:航天员正接受太空模拟训练;
【提问】神州六号的成功发射是偶然的吗?请带着问题认真听下面的录音。【录音资料】 材料一:“神州六号”飞船花费了9亿多元人民币,全是国家出资。100多个科研院所、基地、高校、工厂和3000多家单位、几十万名科研人员直接参与了这项浩大的工程。材料二:“神州六号”飞船的两名航天员进行多天飞行,并在轨道舱里开展空间技术试验。这无疑是非常复杂的空间技术,对航天员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重能力训练、首次进行的大强度微重力生理适应性环境训练,是对航天员自我极限的最大挑战;进行连续5天5夜以6度头低位平卧方式进行太空模拟训练,是对航天员顽强意志和惊人毅力的最大考验。
【提问】神州六号的发射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呢?大家分析一下。
【回答】神六的成功发射与国家的财政投入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国家财政收入的90%来自于纳税人上交的税款,因此,神六的成功发射与每位纳税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它们之间是间接联系。
【回答】神六的成功发射与航天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与航天员的刻苦训练是分不(内部联系)【回答】神六的成功发射离不开航天人身上的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表现。(内部联系)? 【回答】神六的成功发射还与当时的天气状况有重要的联系。发射那天,基地下大雪,气象人员研究、检测到基地上空的降雪云会在2小时后消除,正是由于科学的预测,才保证了神六的成功发射。(偶然联系、外部联系)
【回答】神六的成功发射与在研制、发射中考虑非常细致,没有细节上的失误是有联系的。【回答】神六的成功发射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遵循了客观规律,成功是必然的。(本质联系、必然联系)
【归纳】神六的成功发射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身为炎黄子孙,我们有理由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有激情的)
从大家的分析可以看出,神州六号的成功发射决不是偶然的,它与国家的投入、航天工作者、宇航员的主观努力、天气状况等许多因素是分不开的。这些联系都是人为的联系。在这些联系中,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这说明联系是多样的。
【板书】
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联系是有条件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讲解】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无限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各种不同的联系。神六的成功告诉我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各种不同的联系。需要分析不同的具体事物。而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随着条件的改变,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事物联系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因此,我们在实践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把握事物的联系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总结提问】我们学习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回答】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善于建立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新型人际关系,营造团结、互助、礼让的良好氛围。
【回答】我们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体现着自身的涵养,将来还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必须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时刻用“师范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来规范自己、要求自己。
【回答】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作为学生,我们在校时的努力怎样,直接影响将来的就业,我们的素质如何也直接影响国家的教育质量。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珍惜各种有利条件,自觉抵制不利因素,一步一个脚印,勤勤奋奋学习各门知识,苦练各项教学基本功,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淘汰,才能胜任将来的教学工作。
【本课归纳】 新课已经讲完了,请大家合上书本,梳理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节课学习了
学习了一个定义:联系
理解了三个特征: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讨论了三个问题:
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
2、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不是也是客观的?
3、学习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
【随堂检测】《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小练习
【板书设计】 联系的定义
联系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联系的普遍性
用联系的观点对待一切事物
世
界 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普
是 联系的客观性 把握固有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遍
联 改变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系 的 事物联系是有条件的
联系的多样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导入新课】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而且是整体的。任何一个事物不仅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而且都是在不同的范围和层次上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和发展。整体和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就要正确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任何事物都有整体和部分两个方面,每个事物相对于其构成要素来说都是整体,而作为整体的任何事物都有其组成部分。【举例】自然界
太阳系是由八大行星等部分组成的整体。
细胞是由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等部分组成的整体。
【举例】人类社会
中国历史是由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革命史、建设史等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中国是由56个民族、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成的整体。泰兴校区是由预科部、附中、各级部门组成的整体。
【举例】思维领域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部分组成的整体。
自然科学是由化学、物理、数学、天文、地理、生物等具体学科组成的整体。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A区别: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举例】泰州师专领导泰兴校区,泰兴校区仅是泰州师专职能的引申,必须服从学校的统一领导。
【课堂探究】P57页 黄荃为什么无法改动吴道子的画? 【探究提示】一幅画就是一个整体,在这幅画中每一笔、每一画都是作为这个整
体的一个部分而存在,正是因为吴道子的“钟馗捉鬼图”很好地处理和运用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所以使他人无法改动这幅画的任何一个地方。说明整体和部 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的、紧密的联系。B联系: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举例】钟表看由分针、时针、秒针、齿轮、发条等零件组装而成,离开了这些零件,钟表就不存在。钟表具有记时功能,其中任何一个零件都不具有记时的功能,只有组装起来才能记时。
【举例】我校离开了具体的班级、部门,学校就成为空架子,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学校迎评创优的结果会直接影响每一位师生的利益。
校风好坏对班风、学风有重大影响。每位教职工的工作态度、每位学生的努力程度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
【举例】下棋: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一个人的不努力会导致班级荣誉受损。
【举例】存在于活猪身上的肝脏具备造血、排毒的功能;猪肝病变会影响健康,甚至会导致死亡。
【举例】水由氢和氧元素化合而成,氢和氧都没有水的功能;
【课堂探究】P57 为什么说离开了人的身体的手就不能算是人的一个部分? 【探究提示】人身体上的各个器官是构成人的活生生的肌体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分割的统一性,它们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因此,脱离了人的身体的手不能算是人体的一个部分。
整体和部分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的地位可以相互转化。
【举例】太阳系是由八大行星等部分组成的整体,它相对于银河系来说,又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细胞是由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等部分组成的整体,相对于生命物质来说,又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
中国历史对于人类滚滚历史长河来说是部分,但对于中国的古代史、近代史、现代革命史、建设史等构成部分来说又是整体。
中国相对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说是部分,但相对于56个民族来说又是整体。
泰兴校区是由预科部、附中、各级部门组成的整体,但它相对于泰州师专这个整体来说又是部分。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部分组成的整体,同时又是社会科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科学是由化学、物理、数学、天文、地理、生物等具体学科组成的整体,同时又是人类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
(2)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方法论意义)
A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B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课堂探究】P58 根据木桶和短板的争论,请你说说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探究提示】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
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2)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A概念-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B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举例】球队队员的优化配置(3)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三个要求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1+1>2。这一方法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A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B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C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举例】中医治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举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一个“一举而三役济”的故事。宋真宗年间,一场大火把宫内楼台宫室烧成废墟。修复这些宫室楼台有三个困难:一是路途遥远,取土困难;二是运输困难,要运土及大量建筑材料;三是处理大量垃圾困难。面对这些困难,负责该工程的丁谓经过周密思考,首先下令把宫前的大街挖成大沟,就地取土烧砖;第二步把宫外的汴水引入大沟中,运进竹木等建筑材料。第三步,重建宫室楼台,工程完工后再把碎砖废土填入沟内,修复原来的大街。这个方案全面考虑了施工的各个换届及其相互联系,结构合理,关系顺畅,既节约了资源,又大大缩短了工期,实现了整体的最优目标。古人尚且能如此,我们更应该自觉优化结构,协调发展,争取系统目标的最优化。【课堂探究】P59 上述两种学习方法中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提示】这两种学习方法中所包含的是系统优化的哲学道理。在实际生活
中要真正掌握这种方法,就要做到三点: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还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明白1+1大于2的道理。
(4)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举例】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1992年正式启动,整个工程分别为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着陆场、航天测控与通信等七大系统。围绕七大系统,从“神州一号”到“神州六号”,全国有3000多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用他们的赤诚之心和自强拼搏,共同铸起中华“神舟”。对于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结构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国家重点工程由,于运用系统方法,从整体出发,统筹规划,综合优化,才科学地组织安排好了人力、物力、财力、设备、资金,从而最可靠、最有效、最规范地达到预期目标。
【课堂探究】P59多桨船在性能上是不是其他船只性能的简单相加?冯湛为什么能造出性能极佳的多桨船?他运用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对你有什么启发? 【探究提示】从事物的整体性出发,考察系统的各个要素,充分发挥各个要素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优化组合,最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他运用了综合性思维方式。
【归纳本课】
1、联系的概念和特征
2、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4、如何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5、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三个要求
【布置作业】
1、第七课课时练习
2、课堂作业
第七课课堂作业
1、联系的概念和特征
2、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4、如何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5、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三个要求
第二篇:高中政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精品教案 新人教必修4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3)整体与部分的含义(4)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5)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理解:(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分析:(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2)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说明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
(2)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二、【重点、难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4、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联系的相关知识和要求,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四、【方法点津】:
(1)阅读教材,概括出联系观点的原理内容。
(2)结合联系的三特征,深入领会联系观点的方法论要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搜集具体事例,说明怎样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五、【课文导语】: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或环节,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第一框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世界是不普遍联系的
(一)、联系的普遍性
◇课堂探究:你能说出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吗? ◇探究提示:例如,我们的身体健康与学习之间的联系等。(同学们可结合自己的实例回答。)
1、联系的含义及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补充: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还应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建立新的联系。同时,人又必须尊重生态平衡的规律。
◇课堂练习: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①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 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④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作为组合式选择题,本题的解决关键是排错项。故应选B。本题中③说法有误。
2、人与事物联系的关系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人们虽然不能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但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使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了。
◇课堂练习:
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材料说明()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
答案:B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人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B项符合题意。
(三)、联系的多样性 l、联系的多样性及表现
(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不能只注重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课堂探究:(1)废旧电池是通过哪些环节危及人类健康的?(2)联系生活实际,看看还有哪些事例能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探究提示:(1)废旧电池通过污染耕地、水,继而影响到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
第三篇: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_1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概念、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以及条件性。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分析人和自然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全面的联系的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教学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教学难点】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结合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举例法、图示法等。
【设计思路】
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设置场景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课前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思考有关联系的相关成语和诗句!
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收集有关的素材,做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为了缓解泉州中心市区交通拥堵问题,3月19日我们首次试行“朝五晚九”工作制,正如大家所希望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通问题,但是这种制度的出台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思考,也需要“对应”措施的出台才能真正解决百姓的生活问题!(视频显示该制度出台后百姓的反响)
一个制度的出台不仅仅是其本身的问题,还可能引起非常多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本框题所要探讨的问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生探究活动
教师指导活动
设置意图
探究活动1:处于亚热带的印度、缅甸等国,蛇是非常多的,蛇的主要攻击对象是青蛙。蜈蚣是种小动物,它那发达的毒腺足以使比它大得多的毒蛇毙命,一般的毒蛇对它无可奈何。青蛙在毒蛇面前是弱小者,但它可以以蜈蚣为美食,蜈蚣不怕凶狠的毒蛇却怕青蛙。有趣的是,捕蛇者经常发现三个冤家对头共处一室却相安无事。毒蛇、青蛙、蜈蚣是不会有谋略的,可是经过了世代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他们不仅形成了捕食弱者的本领,也形成了利用自己克星的天敌保护自己的本领。
思考讨论:上述材料体现了事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准备背景材料,课前布置预习,课堂组织交流
点拨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我们可以认识到,材料中各动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如果把整生态系统看作是一个事物的话,这个事物的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这就是哲学上所讲的联系。
联系的内涵: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通过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联系是普遍的,这种普遍性包含三层含义……
思考:生活中还存在着哪些普遍联系?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那么任何两个具体事物之间是不是都存在联系?
缅甸的毒蛇和我们国家的青蛙和蜈蚣有没有联系呢?
结论:这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没有纯粹孤立存在的事物。但不等于说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两个具体事物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是有条件的。同一区域内的毒蛇、青蛙和蜈蚣之间要生存就产生了互相影响的联系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曾经学过的有关联系的成语、诗句或俗语等!
采用案例,激发兴趣,体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反面思考,总结出联系的第一个特征:普遍性
进一步全面理解普遍性含义
知识总结与回顾
一、联系的普遍性(板书)、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特点:
(1)普遍性:
探究活动2:围绕毒蛇、青蛙和蜈蚣的例子,假设有捕蛇者在这三者中出现,是否意味着它们的联系就不存在了,讨论联系是否是客观的。
探究活动3:探究教材中“飞檐”;
探究活动
4、研究都江堰和三门峡水库的影响。
点拨:从联系与实践的关系角度看,可以将联系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影响,有了捕蛇者出现作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对其他两事物的影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如图片建筑“飞檐”这是带有人的精神意向的事物,它可以使阳光充分照入室内,又可以使雨水借抛物线流向远处,还有审美价值。这个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人的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的活动才形成的,它没有割裂阳光雨水和建筑之间固有的联系,而是改变了事物的状态,并且,一旦这种建筑形成便以实体的形式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了。这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另外,自在事物的联系,如太阳风暴与地球磁场的联系,宏观运动物体之间存在的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万有引力等联系,是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就已存在,所以是客观的。如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两点:做练习思考。寡妇年,姓裴、苏与生意好坏。有人把“8”看作吉利的数字,手机号码要选带8的,车牌要挑带“8”的,宴请亲朋要选“8”号等等,认为有“8”就“发”.得出结论1: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再来探究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研究都江堰和三门峡水库的影响。(放映幻灯片和文字)
问题:人在事物的客观联系面前是否是无能为力?
答:
1、人在事物联系客观性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创造条件,改变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在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正确地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
在合作探究中,全面理解联系的客观性,进一步使学生理解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基础上,利用条件,改变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知识总结与回顾
(2)客观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板书)
内容:①自在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机械、物理、化学、生物……)
②人为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人类实践的产物)
方法论要求: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探究活动5:故事:一只老鼠透过墙壁上的洞,看见农夫和他的妻子正在摆弄一个捕鼠器,急忙跑到农场的院子里发布警报。但院子里的鸡、猪、牛等动物均一笑置之,认为与己无关。当天晚上一条毒蛇被捕鼠器夹住了,农夫的妻子赶来查看时不小心被毒蛇咬伤了。为给住院的妻子补身子,农夫把鸡杀了。邻居和朋友听说了此事,纷纷轮流照顾农夫的妻子,为了款待他们,农夫又把猪杀了。后来,妻子毒发不治而死,许多人前来参加葬礼,于是农夫又杀了牛款待。一个小小的补鼠器竟累得鸡、猪、牛等动物失去了生命。
讨论:对该故事中的联系进行分类
总结:农夫的妻子被毒蛇咬了,所以去住院,这是因果联系,从表面上看,一个捕鼠器与老鼠存在着直接的联系,而非间接联系,与鸡、猪、牛等动物关系更不大。但由于农夫的妻子这样一个条件,使得鸡被杀掉用来给农夫的妻子补身子,猪、牛被杀掉用来待客,形成偶然的联系。当然也有大家所言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可见事物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虽然说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故事中要是没有农夫妻子生病住院甚至死亡这件事情的发生相信也不会有这么多的联系的发生,所以每种联系都是有条件的,条件不一样,联系就会发生变化,我们要想全面理解事物和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注意分析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条件,尊重客观条件,创造主观条件,把握有利条件,限制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体验联系的多样性
知识总结与回顾
(3)多样性(板书)
内容:①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②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③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④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方法论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探究活动8:学生思考,今天学习的普遍联系的原理对今后生活的启示
今天我们探究了世界的普遍联系,理解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通过今天的学习,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学以致用,增强学科教育的实用性、有效性
探究活动9:做课堂练习(附在后面)
老师当堂反馈,加深巩固学习所得
老师总结:各位同学,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探究,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整个世界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这种联系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这要求我们坚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理解人和事;坚持联系的客观性,不能违背规律,盲目决策,不能主观臆造联系,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准确全面深刻地把握联系的多样样性。不断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人类造福。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重要的的指导作用,对建设一个更强大、更美好、更和谐国家和社会也有重要意义。
课后探究:
每逢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几乎是家家都会有的烧纸钱等封建迷信活动,请你从联系观角度分析其荒谬性,并根据本地实际为合理解决该问题提供几条合理化措施
组织协调,为成果展示交流搭建平台,分析评价
加深对联系客观性的理解,同时帮助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加深对学习哲学及其他科学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形成热爱科学,反对迷信良好风气。使教学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有机统一。
【巩固练习】、下列观点、作法中正确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有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B.地震预示国家兴衰,八月将有灾难
c.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的发生,给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许多国家带来了严重灾难,也牵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XX年1月6日,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东盟10国、中国、韩、日、美、世界卫生组织等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为期一天的会议。这说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部分影响整体
c.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D.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3、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
①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
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④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材料说明
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
5、联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列属于联系表现形式的有
①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②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③事物之间的本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④“8”与生意之兴旺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①
D.①②③④
6、近年来,科学研究一再证明,世界各地不断爆发的恶性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是因动物携带的病菌通过多种渠道传人人体造成的。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A.联系是普遍的 B.人最终能战胜自然
c.要尊重联系的多样性,做到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
D.人在联系的客观性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第四篇:新人教必修4 示范教案(1.窦娥冤)
窦娥冤
从容说课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本文教学要在整体把握全剧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高潮部分第三折,要扣住情节发展的顺序,弄清作者是如何刻画窦娥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的。对【滚绣球】及三桩誓愿要仔细体味,认真研究,学会辩证分析,全面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社会意义及其人物性格中所体现出来的矛盾性,从而深刻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法制的腐朽性。对【滚绣球】一段,要反复吟诵,力争会背会默写,并从深层含义上去理解、把握。
本文将采取活动式、探讨式、鉴赏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定三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背景及元杂剧的相关知识,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了解
主要矛盾冲突,分析悲剧产生的根源。
第二课时:重点欣赏高潮部分第三折的一、二场戏,通过表演带动气氛,鉴赏曲词,分
析人物。
第三课时:分析第三折的第三场戏,解读戏剧主题,品味关汉卿的“本色化”戏剧语言。教学重点 理清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3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2.把握全剧的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的主题。3.品味“本色化”戏剧语言。过程与方法
1.合作探究,透过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2.实践活动,通过表演激发兴趣。3.鉴赏品味,领略戏剧语言艺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窦娥身上的人性美,认识恶劣社会秩序对人性的摧残,培养学生向善的心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喜欢看连续剧吗? 生(齐声)喜欢。
师 当你看的连续剧中的主人公以悲剧告终,你们会有什么感受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小声议论)
生 老师,当我看到心爱的主人公死去时会很痛苦,仿佛世界一夜之间变得灰暗了,心情一下子低落到了极点,甚至会痛哭流涕。
生 老师,我倒不会那么投入,因为我会提醒自己那仅仅是一部戏,但我会思考悲剧后面的原因。
师 看来前一位同学比较感性,感情丰富;后一位同学比较理性,善于思考。悲剧在众多的艺术品中是最具震撼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能使欣赏者在感情激荡中得到净化,并更加深刻地认识现实生活,因此,很受艺术家的欢迎,从而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比如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国的十大悲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部由元代戏剧大师关
汉卿创作的经典名剧《窦娥冤》。这是一部元代杂剧,课前让大家上网查找元杂剧和关汉卿的相关资料,现在就请同学来展示自己的成果。
推进新课
生 老师,我来介绍元杂剧。
多媒体课件展示:
元杂剧是我国元代兴起的一种戏剧形式,它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师 非常感谢这位同学为我们提供了这么详细的资料,在众多的元杂剧作家中,关汉卿堪称一绝。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生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著名的戏曲作家。他精通音律,会吟诗,会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具有多种多样的才艺。当时由于元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关汉卿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他不愿做官而进入社会底层。他一生主要从事戏剧活动,不仅写剧本,而且登台演唱,借助元杂剧艺术来揭露现实黑暗,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关汉卿比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早三个多世纪,共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现仅存十八种。流传较广的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鲁斋郎》等。关汉卿剧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他同情弱小,憎恶强权。在他笔下,被压迫的人民总是那样勇敢、正直而又充满着智慧;而上层统治阶级总是如此卑劣、低下和贪婪。他的剧作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又放射着理想的光辉,深受人民喜爱。关汉卿剧作之所以有生命力,还在于它的巨大的艺术魅力。他善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刻画出人物深邃复杂的内心世界。他的戏剧语言不事雕琢镂饰,呈其朴实自然的本色,又有艺术韵味,也被历代评论家称为本色派之首。
师 好,掌声感谢这位同学。下面我们就来欣赏《窦娥冤》。这部剧共有四折,课文节选了前三折,请大家简要概括每一折的故事情节,五分钟时间。
(学生浏览课文并动笔概括)
师 时间到,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成果。生 楔子部分的情节是,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
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
生 第一折的情节是,庸医赛卢医欠蔡婆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撞破,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骂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
生 第二折的情节是,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
生 第三折的情节是,在被押往法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应验。
师 这几位同学概括得很精练,课前预习效果很好。那么,在剧本中这位受了冤屈的窦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大家用两分钟分析讨论一下。
(学生热烈讨论)
师 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注意,要言之有据哟!生 她很坚贞刚烈,当蔡婆劝她将就嫁给张驴儿时,她不但断然拒绝,“我一马难将两鞍鞴,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而且当面指出婆婆不是,“多淫奔,少志气,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百步相随”。
生 窦娥还是一个善良孝顺的女子,她宁愿自己屈死也要保得婆婆不受伤害,“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婆婆也,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而在去往刑场的路上,她要求走后街则是怕婆婆伤心,“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生 她还具有很强的反抗性,在去法场的路上,她指天骂地,行刑前则许下三桩誓愿以示冤屈。
师 总之,窦娥是一位善良、孝顺、坚强的女性形象,但这么美好的人却最终落了个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是谁之过错呢?
(学生议论纷纷)
生 老师,这都是那个无赖张驴儿造的孽。
生 不对,我觉得那个昏官桃杌应该负更大的责任,要不是他昏庸无能,草菅人命,窦娥才不会落得屈打成招,身首两处的下场。
生 我觉得蔡婆也有很大责任,正是他的软弱不贞、引狼入室埋下了祸根。
生 窦娥她父亲也该算上一个,他为了自己的前程,撇下年幼的女儿,也是窦娥悲惨命运的促成者之一。
师 看来是“人人有责”了,(笑)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但还没抓住本质,不够全面,再想想„„
(学生沉默做思考状)
生 老师,可能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吧!
师 有点不够自信哟!非常正确,既然“人人有责”,这“人人”不就构成了一个社会嘛!正是他们形成的合力一步步把善良的窦娥逼入死地。大家再想想看,窦娥所处的社会是什么样的状况?
(学生热烈讨论)生 恶劣。生 荒谬。师 何以见得?
生 首先,窦天章是一介书生,却落魄到卖女还债的地步;其次,一个“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的江湖庸医却成了“人道我一手好医,都叫做赛卢医”,欠人十两银子就想着勒死债主;再者,张驴儿凑巧救了蔡婆,就恃恩耍赖,涎着脸皮硬逼要双双入赘;更荒唐的是,“明镜高悬”的衙门里坐的竟是念叨着“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这一类话的贪官。所以,窦娥很不幸地生活在一个暗无天日、是非颠倒的社会。
师 很好,戏剧一般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而戏剧冲突一般有三类:人物之间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那么,本剧的主要矛盾属于什么类型?
生(齐声)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师 对,正是无赖张驴儿和昏官桃杌所代表的社会黑暗势力无情地毁灭了一位具有美好灵魂的女子。随着剧情发展,眼见着善良美丽的窦娥一步一步被推向死地,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 既痛苦又无奈,特别是看到窦娥指天骂地那一段,让人有撕心裂肺的感觉。师 真情流露,鲁迅先生说:“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给人看。”《窦娥冤》活生生地展示了黑暗社会吞噬人的过程,使观众的情感得到涤荡,激起人们对黑暗社会的痛恨。课堂小结
师 本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戏剧情节,并分析了戏剧的矛盾冲突,初步领略了《窦娥冤》的悲剧美,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欣赏关汉卿笔下的悲剧世界。
布置作业
师 同学们,欣赏戏剧光阅读剧本是不过瘾的,我们应该向关汉卿学习,“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亲自登台演出,今天的课后作业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排演第三折戏。下课。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师(微笑)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欣赏了《窦娥冤》,今天我们来重点品味第三折,在这一折中,剧情走向高潮,窦娥的形象在剧烈的戏剧冲突中被塑造得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本折可以分为几个场景?
推进新课
生 可分为三个场景。)赴法场 怨天(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情节结构见蔡婆 遗嘱(窦娥告别婆婆
在型场 誓愿(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师 很准确,我们先朗读第一个场景的两段曲子,读的时候要充分体现窦娥当时的激愤情感。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 好,读得很不错,说明同学们已能体会窦娥当时的心情了。那么这两段曲子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 写了窦娥的愤怒控诉。师 控诉什么? 生 控诉天地不公。师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现在怎么却成了斥骂的对象呢?
生 善良美丽的窦娥蒙受如此深重的冤情,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难道不该骂?所以当窦娥痛快淋漓地唱出“„„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词时,我心里痛快
极了。
师 说得好,窦娥是真的要骂天地吗?
生 老师,我觉得这里的“天”指的是封建统治者,而“地”则指的是昏庸的官吏,实际上,这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怀疑,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激烈控诉。
师 深刻,那么,你从中读出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呢? 生 有一股怨气,“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平白无故地被送上断头台,当然怨了。
生 还有恨,“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生 很无奈悲哀,“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有屈无处伸,这种痛苦是无法言喻的。师 看来同学们是用心去读了,这两首曲子感情是如此的激昂,作者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去营造这种效果的?大家不妨讨论讨论。
师 哪位同学先来发表高见啊? 生 这里用了对偶,“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句式整齐,语气连贯,使感情犹如水银泻地酣畅淋漓。
生 还用了对比,“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有寿延”对比强烈,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生 呼告,“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强烈的情感喷薄而出,有极强的感染力。
师 看来讨论很有成效啊,正所谓思想的碰撞会产生火花嘛,几位同学分析得都很有见地,这正反映了关汉卿语言大师的英雄本色。(学生笑)这两个曲牌,十分准确而深刻地概括了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草菅人命、残酷压迫人民的反动本质。又由于这两个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乐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和谐统一,有一种强烈的感人力量。因此,这两个曲牌,就已把剧情推向了高潮。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场景,先请几位同学来表演“诀别婆婆”这幕戏好不好?
生(齐声)好。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学生表演,气氛热烈)
师 从掌声中听出,这几位同学的即兴表演还是很成功的,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生 我来说说吧,首先很难为这几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就流畅地演完这一幕戏,基本还是能表现出人物的身份情感特点,特别是那个刽子手就演得出神入化,(学生大笑)美中不足的是,窦娥的那种悲彻动人的情感没有表现出来,演员表演有点造作,不是发自内心的。
师 很中肯,那么你认为这一场景写窦娥与婆婆诀别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呢? 生 悲彻痛楚,哀婉凄恻。
师 非常准确,这一场景汇总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特点呢? 生(齐声)善良、孝顺。师 很好,作者实际上有意通过这一场景着力刻画窦娥的善良,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帮助?
生 我认为,作者在这里是通过善良被毁灭来揭露社会的黑暗,窦娥越是善良孝顺,揭露的意义就越深刻。
师 真是一语中的。
课堂小结
师 今天,我们重点欣赏了第三折戏的前两个场景,领略了窦娥身上散发出的人性美,更进一步体会到黑暗社会吞噬善良的悲剧性。
布置作业
师 关汉卿是以“本色化”著称于世,他所写的人物的唱词,在抒情中蕴涵着鲜明的动作性,切合特定的戏剧情境,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剧本找出例句加以鉴赏点评。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师(微笑)上节课,我们就开始进入《窦娥冤》高潮部分,这节课呢,我们将进入高潮中的高潮了,(学生大笑),第三个场景写了什么?
推进新课
生 写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师 哪三桩?分别说明了她的什么愿望? 生 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师 三桩誓愿在程度上„„ 生(抢答)逐步加深。
师 情感也逐步达到高潮,非常好,这三桩誓愿是向谁发下的? 生(齐声)向天地。师 这就奇怪了,在第一个场景中,窦娥不是刚刚把天地骂了个狗血淋头吗?干吗现在又去求人家?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学生议论纷纷)
生 我认为并不矛盾,在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政治经济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按当时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况。窦娥开始也受神权思想影响,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相。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而临刑前的三桩誓愿则希望上天来主持公道。
生 我不同意,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这说明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师 不错嘛,能够联系作家背景去分析,还会透过作品去分析作家思想,见解深刻。这誓愿在现实世界里能实现吗?
生 不能,是幻想。
师 那为什么它们在剧中还能一一兑现?(学生热烈讨论,老师巡视答疑)
生 这里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想象,让天地震惊,人神共怒,虽然违背常理,却又合乎人情,有力地表现了广大人民要求伸张正义、洗雪天下冤屈的心愿。
师 分析得很好啊,在第四折里,作者又用了同样的手法安排窦娥的鬼魂出现向已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的父亲窦天章伸冤,最后终于真相大白、沉冤得雪,张驴儿和赛卢医得到应有的惩处,张驴儿被砍头,赛卢医被流放。
(学生鼓掌)
师(笑)真是大快人心!关汉卿的戏剧语言不事雕琢镂饰,呈其自然朴实的本色,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强烈的艺术韵味,被称道为“字字本色”,尊为“本色派”之首。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证明。
(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将找出的语段画出来,时间2~3分钟)师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例子评点一下。生 我要评的是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那些话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可见窦娥对婆婆的孝顺,也使窦娥的性格更加完美。
生 张驴儿俗不可耐,面目可憎,连言语也令人作呕,他对蔡婆说:“你教窦娥随顺了我,叫我三声嫡嫡亲亲的丈夫,我便饶了他。”这虽是三言两语,却活现出一副恶棍无赖的口吻。
师 评得不错啊,戏剧大师关汉卿既立足于戏剧语言性格化,又博采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语言素材,包括谚语、俚语、成语、口头禅等,融合于作品之中,形成了一个自然真切、色彩斑斓的语言世界,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欣赏。
课堂小结
师 在本课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善良而美丽的灵魂,也感同身受地体会了遭受丑恶社会势力吞噬的孤独无助的痛苦,这就是悲剧的力量,它让我们憎恶邪恶,向往善良,希望我们在戏剧的艺术世界中沐浴,洗去心灵的尘埃。
布置作业
师 在文学世界里,我们阅读一个人物应该深入他的内心,用自己的心去触摸他的心,然后,我们就能成就一颗善感的心灵,请课后继续揣摩窦娥这个人物,以“窦娥,我对你说”为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赴法场 怨天(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情节结构见蔡婆 遗嘱(窦娥告别婆婆
在型场 誓愿(窦娥发下三桩誓愿)第三课时
血飞白练三桩誓愿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活动与探究
一、阅读剧本第四折,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安排窦娥的父亲为她平冤昭雪?
二、剧本里窦娥三桩誓愿一一实现,这是关汉卿采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假设,把这部分情节还原为现实主义,情节应该怎么发展?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第五篇:新人教必修4 示范教案(2.雷雨)
雷 雨
从容说课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戏剧代表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篇力作,该剧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学习本课,应紧扣故事发生的背景、仔细体味作者是如何通过个性化的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从而真正把握剧中人物性格冲突及表现技巧,重点掌握戏剧冲突的独特性及戏剧语言的个性化与表现力。
本文将采取活动式(表演)、探讨式、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表演课本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在观剧、讨论中不断领略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拟定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想:简介作者,观看第一场的戏剧表演,初步感知剧情,分析第一场戏的矛盾冲突,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征。
第二课时教学设想:总结第一场戏所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观看第二场的戏剧表演,分析戏剧冲突,品味戏剧语言,把握周朴园的性格发展,并由此进入主题提炼,标题阐释,深
入鉴赏本剧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 分析两场戏剧冲突,并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以及学生对戏剧主题的理解。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分组编排表演《雷雨》中的两场戏。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戏剧基本常识,初步学会鉴赏现代话剧。2.把握戏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善于分析冲突所折射的人物性格特征,从而理解戏剧的主题。
3.品味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排自演,在表演中激发兴趣,体会戏剧艺术的迷人魅力。2.通过冲突中人物的言行分析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戏剧尖锐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假恶丑与真善美,认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从而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灭亡的必然趋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中认识了一个善良美丽而又不屈的灵魂,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部20世纪30年代名噪一时的话剧名作《雷雨》,这部戏是戏剧大师曹禺的成名之作,为世界文学长廊留下了一位不朽的人物形象——周朴园,这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现在还是先来欣赏几位同学的表演吧。
推进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生 课文节选了剧本的第二幕,这一幕又可分为两场,现在就请看第一场的表演。(台上倾情表演,台下凝神观看,表演结束后掌声四起)
师 好,掌声很热烈,说明演员们的课前努力没白费,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 整个过程很流畅,演员的态度也很认真,感情很投入,表演基本到位,特别是周朴园的虚伪奸诈表露无遗,但鲁侍萍内心的复杂心情表现不够,当然,我有点吹毛求疵了。
师 很中肯,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演员们的辛勤付出。好,这一场实际上是两个人之间的戏,是两个人之间的冲突,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看看该怎么分?
生 可分为,偶遇——相认——冲突——缓和,四个阶段。师 很准确精练哟!他们是在什么情形下相遇的? 生 鲁侍萍来周家看望女儿四凤,意外发现这家的主人就是周朴园,就这样两个冤家就相遇了。
(学生笑)
师 当时环境怎么样? 生 很压抑。
师 从哪看出来的? 生 课文开始一段话:“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潮湿的空气,低压着在屋内的人,使人„„”
师 这段话在戏剧中叫什么? 生 舞台说明。
师 正确。有什么作用呢?
生 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师 不错啊!看来同学们对戏剧常识掌握得很好啊!两个冤家30年没见了,相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鲁侍萍是凭房间布置认出周朴园,那么,周朴园又是怎么认出鲁侍萍的呢?大家讨论两分钟时间。
生 鲁侍萍的动作引起了周朴园的疑心,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一舞台说明文字暗示了她对这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很熟悉,从而引起了周朴园的疑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因而让她“站一站”,并追问她贵姓。
生 鲁侍萍那熟悉的无锡口音,使周朴园陷入对往事的沉思,周朴园就口音把话题引向无锡,转弯抹角有意识地询问30年前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鲁侍萍在周朴园的连连追问下,仍然保持语调的平缓;但听到周朴园在有意撒谎,遮盖罪行,于是她悲愤地叙述了自己30多年来的悲愤遭遇,使周朴园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他时而“痛苦”,“汗涔涔地发出‘哦’的叹声”,时而惊愕地问:“你是谁?”;当侍萍巧妙地透露出自己的身份时,周朴园终于意识到眼前的鲁侍萍正是30年前被自己所抛弃的梅侍萍。
师 相认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周朴园在相认前后对鲁侍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相认前他是怎么评价侍萍的?
生 周朴园极力地美化梅侍萍,说她是“一个年轻的小姐”,而且还说她“很贤慧,也很规矩”。
师 她为什么要这么违背事实地美化梅侍萍呢?(学生热烈讨论)
生 因为侍萍是他的初恋嘛,初恋当然刻骨铭心也是最美好的了。(学生哈哈大笑)师 好直接哟!同学们不要笑,他说的还是有些道理嘛,但分析得还不够深入。
生 老师,我觉得,人类总是有怀旧的心理,常常回忆的过去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他并
不是一开始就很坏很虚伪,他那时对侍萍可能还真是一种美好而纯真的爱情呢,只是到了后来自私地为了攀附富家小姐才残忍地抛弃了她,因此我估计他与侍萍相恋的日子应该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因此,他在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室内布置保持原样不变,而且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甚至连穿衣也要“我的旧雨衣”“旧衬衣”,这样,他后来极力美化他的初恋情人是可以理解的。
师 好,越来越深入了。
生 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周朴园逼死侍萍之后,心里内疚,他所谓“美化”“纪念”只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和丑恶的灵魂而已,一言以蔽之,虚伪。
生 我不否认周朴园虚伪的本质,但我觉得不能把人一棍子打死嘛,再坏的人也有他可取的一面。
师 好啊,越辩越明了,还有吗? 生 我还有补充的,他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是因为他现在生活的不如意,周朴园的妻子繁漪是“一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新式女人”,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她对周朴园很不驯服。周朴园的儿子则对他敬而远之,尤其是周萍“在家里很不规矩”。周朴园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他始终不能忘怀那曾被他抛弃的“很贤慧”的侍萍。
师 几位同学的分析都精彩极了,鲁侍萍对此评价有什么反应? 生 否定。她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师 她实际上否定了30年前的自己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学生轻声议论,时间1~2分钟)
生 那是后悔自己年轻时做错了事,所以后来她又说“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
生 我觉得她这里更像是反话,表面上在否定自己实际上揭露了周朴园的伪善的本性。生 话里还含有很重的怨气,平淡的语气中却郁集了浓重的悲哀和怨恨。
师 很好,紧接着的谈话中,在鲁侍萍的悲愤控诉下,周朴园的虚伪、自私的本质一点一点暴露出来,那么,周朴园的丑恶嘴脸是什么时候彻底暴露的?
生 当鲁侍萍告诉周朴园30年前的侍萍“现在还活着”,“境况很不好”,并且问周朴园“想见一见她么”“想帮一帮她么”时。
师 在逐步暴露的过程中,周朴园有什么表现?请阅读课文,用铅笔画出。生 当听说侍萍“现在还活着”时,周朴园惊愕地问道“什么?”,吃惊而发愣,按理说前面那么想侍萍,这时应欣喜若狂才对,但他却因她活着而害怕,虚伪本性已渐显露。
生 当知道那个小孩“也活着”时他忽然立起问道“你是谁?”,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并对鲁侍萍的身份起了疑心。
生 当鲁侍萍告诉他“就在此地”并问他“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时,他却连忙说“不,不,不用”已显露出他薄情寡义的本性。
生 当鲁侍萍介绍了梅侍萍近况处境困难并问他“老爷想帮一帮她么?”时,周朴园竟然无动于衷地说“好,你先下去吧”,毫无帮助侍萍的意思,薄情寡义的丑恶嘴脸至此暴露无遗。
师 他的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学生议论纷纷)
生 这些表现和他在前边所表现出来的对侍萍的怀念、关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言一行都暴露虚伪的本性。
生 看得出来周朴园关心的并不是侍萍,而是他个人的私利,他的社会地位和他在家庭的尊严。
生 他害怕自己与侍萍的关系再次暴露,害怕别人从这种关系中看到他丑恶的灵魂和虚伪的本质,使他身败名裂。
师 至此,鲁侍萍终于认清了周朴园的自私虚伪的本性,“望着周朴园,泪要涌出”。激愤之下,她乘周朴园找衬衣之时以一件绣着一朵梅花和一个萍字的衬衣,亮出自己的真实身份,面对着侍萍,周朴园是怎么反应的?采取了什么做法?我们先来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扮周朴园,女生扮鲁侍萍,朗读时要把握语气、语调与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绪相一致。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感情很投入,我们掌声鼓励一下自己,(学生掌声热烈响起),好,现在我们来看看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之后的反应。
生 态度陡变,终于撕下了温情脉脉的面纱,“忽然严厉地”责问“你来干什么?”言外之意是“你来是不是要敲诈我?”当鲁侍萍说“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又责问“谁指使你来的?”言外之意是“一定是有人指使你来的,莫非是鲁贵叫你来的吧!”侍萍“悲愤”地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从他的阶级本能出发,“冷冷地”说出“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言外之意是“你认为不公平,找到我这儿来究竟怎么样呢?”
师 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终于露出自己的狰狞面孔,随后,他为了稳住鲁侍萍采取了哪些手段?
(学生热烈讨论)生 先“稳”,缓和气氛。当鲁侍萍怀着满腔“怨愤”哭诉周家给她造成的三十多年的苦难时,周朴园惟恐将事情闹大,则又极力淡化事态的发展,一再说“你可以冷静点”“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生 旧情重提,软化鲁侍萍,当侍萍说“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时,周朴园看到鲁侍萍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时,惟恐事情败露,于是,抓住鲁侍萍心软的弱点,虚伪地谈起旧情,“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生 拿出钞票,封人嘴巴。当稳住鲁侍萍后,周朴园还是怕丑事外露,尤其怕“很不老实的”鲁贵知道,而影响他的荣誉、地位。因此又提“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言外之意是“找出一个双方面都好的办法了结这件事情”。当得到鲁侍萍的许诺“他(鲁贵)永远不会知道(这件事)的”“他(大海)不会认你做父亲”时,周朴园想更进一步以金钱来平息侍萍对他的怨愤,了结他的罪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课堂小结
师 周朴园的反应一层层地剥去了虚伪的外皮,在这场戏剧冲突中人性的美和丑产生了激烈碰撞,人物性格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
布置作业
师 今天的作业就是分别概括周朴园与鲁侍萍一场戏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并准备第二场戏剧表演。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师(微笑)上节课,我们着重分析了课文的第一场戏,戏剧冲突主要在主人公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产生,人物的性格在冲突中逐渐得到了展现,这节课我们就先来总结周朴园与
鲁侍萍在第一场戏中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这也是留给同学们的作业,现在就请几位同学们来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
推进新课
生 我比较喜欢鲁侍萍,所以我来概括她的性格吧。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正直、善良,但是在周公馆却备受凌辱和压迫。大年三十的晚上,被周家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痛不欲生,跳河自杀。遇救以后,一直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含着怨愤生活了三十年。生活磨炼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表达了她对周朴园的蔑视。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
师 很好,还有周朴园呢?
生 这个人物比较令人讨厌,他自私、冷酷、虚伪。当自身利益没有威胁时,他就以一付道貌岸然、温情脉脉的面孔出现,而一旦有人侵犯到他的名誉、地位、利益时他可以瞬间暴露出他无情自私的狰狞面目,不惜牺牲别人的幸福甚至生命,鲁侍萍很不幸地成为他的牺牲品。
师 两位同学都总结得很好,在这场戏中,周朴园已经很坏了,仅仅如此吗? 生 还不止呢?这场与他三十年前旧情人的冲突中,他还多少流露出那么一丝温情,到了后面情节中他的表现更是坏到骨子里去了。(学生笑)
师 是吗?我们不如暂停分析,先来观赏第二场的戏剧表演好不好? 生(齐声)好。师 有清我们的演员。(学生热烈鼓掌)
(演员倾情表演,观众凝神观看。表演结束学生热烈鼓掌)师 掌声说明同学们的表演是成功的,但任何事物也很难十全十美。请同学们进行评点。生 戏剧语言必须富有表情性,才能更好地展现人物性格。“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短短一句话却充分表现了鲁侍萍眼看着周萍打自己的弟弟的复杂、悲愤、失望的心情,但表演者从语调到表情表演不够到位。表演整体还是很流畅的。
师 很中肯,没有表情的语言是僵化的语言。好,我们来看看这场戏的主要冲突在哪两个人之间产生?
生(齐声)周朴园与鲁大海。师 他们俩是什么关系?
生 鲁大海是周朴园的私生子。师 周朴园知道吗? 生(齐声)知道。
师 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儿子的?
生 冷酷无情、嘲讽打击,周朴园为了自己的利益已丝毫不念骨肉之情。生 老师,周朴园这个人太坏了,俗语说“虎毒不食子”,他比虎还毒呢!(学生大笑)
师 这位同学是义愤填膺了,他们的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生 周朴园是工厂董事长,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鲁大海是罢工工人的代表,两人之间是阶级利益的冲突,不可调和。
师 准确,政治课上得很不错啊!(学生笑)在这次父子俩的较量中谁是胜利者? 生 周朴园。
师 他用了什么手段来对付他的儿子鲁大海?大家不妨讨论一下,两分钟。(学生热烈讨论,老师巡视答疑)生 用金钱收买“少数不要脸的败类”,分化瓦解工人队伍。
生 对态度坚决的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鲁大海毫不留情地予以开除。师 这与他对付鲁侍萍所使用的手段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议论纷纷,讨论热烈)生 都是软硬兼施。生 都想用钱收买人心,只不过鲁侍萍很有骨气,断然拒绝,甚至撕掉周朴园给的支票,而与鲁大海一道的其他工人代表是“软骨头”很轻易就背叛了自己的良心,出卖了工人的利益。
生 周朴园在与鲁侍萍的冲突中虽然虚伪、冷酷、无情,但多多少少还是有那么一点旧情在,而面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鲁大海时的做法让人体会不到丝毫的骨肉之情。
师 总的来说,在两场斗争中,老奸巨猾的周朴园都掌控着全局,运用卑鄙、奸诈的手段一一化解损害到他利益的危机,而他灵魂中丑恶狰狞的一面也在他的胜利中一步步突显出来,特别是在与鲁大海的斗争中更是戳穿了其伪君子的面孔,大家看看周朴园做了哪些昧良心的事情。
(学生阅读课文,用笔标注信息点,老师巡视)
生 为镇压工人罢工,命令“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生 “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他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生 老师,我觉得他做的坏事应该不止这些,当鲁大海愤怒地揭露他时,周朴园已经变得恼羞成怒了„„
师 他在与鲁大海的冲突中不是一直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吗,怎么这时候失了态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 他的罪恶发家史一旦被揭穿将威胁他的名誉、地位与利益,他当然感到害怕啦。生 而他的失态正反证了鲁大海说的都是事实,因此他才会不顾仪态脱口而出“你胡说”,厉声说道“下去”,要不是周萍打断鲁大海的话,肯定还有更多的罪恶被揭露出来。
师 好,现在我们可以看出第二场戏中周朴园的性格比第一场有了哪些发展?
生 周朴园在第一场戏的自私、冷酷、虚伪基础上又添加了老谋深算、冷酷无情、丧失人性等特征。
师 好,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课文的第二幕戏中通过周朴园与鲁侍萍、鲁大海的剧烈矛盾冲突集中塑造了一位自私、冷酷、虚伪、老谋深算、丧失人性、为获取最大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反动资本家形象。而戏剧艺术往往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主题的,现在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本文的主题思想。请同学们讨论两分钟。
(学生热烈讨论,老师巡视答疑)
生 周朴园是《雷雨》中的核心人物,他是20年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反映出来的丑恶腐朽的特点也应是当时整个资产阶级的本质,因此我认为本剧塑造周朴园这个人物是为了揭露和批判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腐朽。
师 有道理,不过,当时是资本主义社会吗?这种社会定性有点问题哟!生 当时不属于资本主义社会,应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师 对,所以,周朴园虽为资本家,但却有着很浓的封建色彩,这在与他的妻子繁漪的冲突中反映出来,繁漪具有当时新式女性的特点,而周朴园却要以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去约束她。所以我们在分析主题时还应判断清楚当时的社会背景。请同学们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 周朴园对工人们的态度还反映了剥削阶级的吃人的本质特征,这也应该是作者要批判的内容之一。
生 我觉得还应看到鲁侍萍与鲁大海身上反映出的无产阶级的坚贞而富于反抗的优秀
品质,他们是腐朽社会的掘墓人,也是未来中国的希望所在。
师 精彩,同学们的分析能力很强。下面由老师来总结一下:《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最后我们来看看作者为本剧取名“雷雨”有什么用意呢?
(学生轻声议论,时间为1~2分钟)
生 首先,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是和雷雨有关,比如:戏剧情节在一个“天气很阴沉、更郁热,湿潮的空气,低压着在屋内的人”的下午趋向高潮,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繁漪疯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
生 我认为作者这里是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课堂小结
师 一场雷雨下,周家死的死,疯的疯,旧世界的腐朽造成了人间的巨大悲剧,也毁灭了它自己,曹禺用悲剧《雷雨》控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震撼了当时的文坛。
布置作业
师 今天的作业就是写一篇《雷雨》读后感,谈谈自己阅读这部剧本的感受。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情节发展阶段:偶遇——相认——冲突——缓和
第二课时
活动与探究
一、戏剧语言的主要特点有:高度个性化,丰富的潜台词,富于动作性。请阅读《雷雨》全剧,研究曹禺戏剧语言的独特魅力,撰写一篇小论文。
二、在《雷雨》中最复杂的就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问题,他对鲁侍萍的爱情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假的,到底有没有爱过,仔细阅读《雷雨》说说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