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 体育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部分,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体育对德育、智育、美育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需要,终身体育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体育;教育作用;全面发展体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在体育运动中,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与他人之间必然产生过多的人际交往与联系,这些联系必然会对人们的意志情感、道德规范和行为模式带来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1.1 作为一种群体活动对人的教育作用
体育作为一种群体性的活动,如在一些集体性的竞技活动中,队友之间的交往和互动比较多,因此,这有助于形成队员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公正、宽厚待人的品质,同时也有助于团队协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发展。体育活动同样有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好的习惯对于人的发展来说,本身就具有教育的作用,那么在群体运动中养成的良好习惯同样对人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1.2 作为竞技规则所蕴含的社会伦理价值
体育不仅有助于促进增强体质,同时又对广大参与者的教育潜力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人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体育运动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竞争性、公平性。例如:体育中的拼搏献身精神,优胜劣汰的社会竞争意识,公平竞争意识,这些都能够促进人们的思想更加丰富高尚。这些精神在平常的体育运动中连续被强化之后则容易上升为一定的道德意识,这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和道德准则方面也是有所体现的,并对我们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3 作为身体技能活动对人意志的锻炼作用
千姿百态的体育项目,对人的素质、机能、心理的影响各不相同。在与竞争对手进行抗争时,抗争所需要的不仅是速度快速敏捷、高超的体力与智慧、同伴良好的默契配合,而且也需要勇敢、坚毅、自制、果断等意志品在体育运动中,人的意志也是能够得到很好地锻炼的。例如,有时在室外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恶劣的天气,有的学生往往会出现怕苦、怕冷或怕热的思想,这时教师则要会疏通学生的不良情绪,并且要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困苦的意志品质。体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
人的智力发展是建立在大脑物质基础上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智力与其大脑的体积、重量关系不大,而与大脑的物质结构和机能状况关系甚密。体育运动中人们通过快速、准确地观察、判断,并做出一系列复杂动作,肌肉活动产生的生物电波对大脑皮层细胞刺激越强,所动员工作的神经细胞越多,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的灵活性和工作能力。
2.1 体育对智力的全面发掘作用
体育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体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其中,身心协调发展中“心”则是指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来源就是大脑的神经、思维能够正常地发展,大脑的思维正常发展的一个表现就是智力的发展。也就是说,体育是有助于智力的发展的,它们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进行体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大脑的疲劳,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加强智力的发掘。例如,课间操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对于学生们来说,上完两节课大脑已经很疲劳了,那么第二节课后的课间操则有助于减轻学生的疲劳,从新使大脑进入活跃的状态,从而有助于学生智力的深入发展、学习效率的提高。
因此,体育课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然而,在一些学校,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校,体育课是被取消了的。学校领导认为上体育课会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殊不知,其效果恰恰相反,体育活动如打打球、跑跑步非但不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会使处于紧张学习氛围下的学生们放松下来,减轻大脑的疲劳,从而有利于他们的智力发展。
2.2 体育对提高大脑工作效率的作用
进行体育锻炼是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机能,供应更多的营养物质到各系统、器官、包括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以提高脑的工作能力。体育实验科学证明: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可增强大脑组织的缓冲性和抗酸碱能力及氧化酶系统功能,有助于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体育运动还有一种调节神经系统机能的积极性休息手段。据高级神经活动的负诱导规律,运动中枢的兴奋可抑制思维、记忆中枢的活动,使其较快消除疲劳,从而提高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增强大脑皮层的分析能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度,加强学生的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智力活动,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2.3 体育自身内蕴的知识教育作用
体育作为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增强体质,教育的观点是第一位的。所以从为终身教育打基础这一方面考虑,教给学生知识方法是最本质的东西。
而且从教育心理和运动生理学原理来看,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建立在对运动技术原理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如果连基本的运动原理都没有理解和掌握的话,技术、技能的掌握则是更加不可能的了。例如,游泳教练在向学生教授游泳的技术、技能之前,必定先要向学生传授游泳技术的力学原理,只有这样,技术、技能才能够学得更好。
和其他文化课老师一样,体育教师在给学生上理论课的时候,也是需要板书的,体育教师工整的文字书写及其书写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也是具有一种知识教育作用的。
由此可见,体育自身就蕴含了知识教育的作用。体育对美育的促进作用
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智力的发展、提高人们思想品德的作用,而且体育还能够通过对人体形态美、精神美、审美意识的促进作用来发展人们的美育。
3.1 体育对人体形态美的促进作用
人体形态美主要表现为健康端庄的体态。其中包括发育正常,肌肉丰满、姿势正确、动作自然等。体育运动对发展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素质有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使人体的肌肉发达而均衡、体态健美、动作矫健、焕发出朝气蓬勃、精神旺盛的青春气息,从而有利于促进人体形态美。
3.2 体育人类精神美的塑造作用
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勇敢、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在比赛场上,运动员那种诚实、谦虚、讲礼貌、讲文明、尊重观众、尊重对手、尊重裁判、服从规则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及在体育活动中的?F结协作与集体主义精神,这些精神都是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
3.3 体育对人类审美意识的培养作用
在多姿多彩的学校体育教育中,教师通过衣着等外在形象及人格等内在形象,将师表之美映射到其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对不同运动项目的审美特点加以深刻地了解,从而加强对学生体育审美意识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表现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精湛的讲解和示范、教学方法的正确运用使学生感受到美,并体验到美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
由此看来,美育的渗透无疑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体育教育不仅增强了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促进交流,加强友谊,培养体育竞技运动后备人才,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体育审美意识和情趣。
综上所述,体育不单单是具有增强体质的作用,它对辅助和完善德育、智育、美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并重视体育,充分发挥其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 饶远.论体育对全面发展教育的辅助作用[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0(2).[2] 付玉娟.体育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体育世界,2011(03).[3] 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的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 薛鹏成.关于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作用的探索[J].湘潮,2012(06).(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第二篇:浅谈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
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它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活动。体育游戏对学生的身体、智力和品德都有良好的影响,所以重视体育游戏对研究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词:
体育游戏
教学运用
趣味性
科学性
运用 前言:
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体育游戏能对学生的身体、智力和品德都有良好的影响,能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助合作、遵守纪律、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有利于学生责任感、自信心、荣耀感、集体主义等品质的养成。正文: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1、体育游戏能锻炼身体
体育游戏是通过身体运动方式来进行和完成的,它具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同的游戏由于创编的目的不同,所以运动负荷也不相同,不管是哪种体育游戏,它都是以使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能达到锻炼身体,能愉悦身心为目的。
2、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
体育游戏是游戏中的一种,因而它具有趣味性。体育游戏是使学生在轻松、自由、平等、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活动,从而能吸引学生参加到游戏中,在游戏中获得表现的机会,拥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3、体育游戏有一定的规则
“玩”因为有了规则才被称之为“游戏”。规则具有约束犯规的行为,能维护游戏者的安全,保证双方的公平竞争,引导游戏的技术与战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而“规则”在游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体育游戏可采用假设与虚构的方法
游戏中的情景是假设的,在游戏中经常运用假设与虚构的方法赋予游戏故事情节,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如:游戏(过家家)。游戏中的“钱”通常是用树叶或者纸代替的,“锅”用的是塑料瓶或者是易拉罐代替,“孩子”就是用的洋娃娃。在游戏中一些故事情节也是孩子们根据现实社会中的情节假设出来的,如“带孩子去看病”、“给孩子买衣服”“做饭”等等。
5、体育游戏具有教育作用
大部分体育游戏都有教育因素,如“勇攀高峰”,“老鹰抓小鸡”,“救护战友”等,以游戏的名称、内容、方法、作用追求的目标无不有丰富的教育意义。体育游戏是寓教于动的最佳方式。
二、体育游戏的作用
体育游戏是体育手段的一种,具有思想性、生活性和直观性等特点,它的形式生动活泼、变化多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有利于学生体力、智力、思想品质、行为的开发,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体育游戏的健身作用
体育游戏是以健身的形式进行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经预先设计的,因而它具有健身作用。它包括促进身体一般发展的活动性游戏和各种与运动专项密切相关的专门性游戏。它能改善人的身体状况,发展身体素质,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和提高对各种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积极的健身作用。
2、体育游戏的娱乐作用
在体育游戏中,不带任何功利色彩,通过体育活动能调节人们的生活,焕发精神,消除学习和生活带来的疲劳。游戏练习过程中的竞争、紧张也会给参与者带来欢笑。
3、体育游戏有益智力作用
体育游戏是一种复杂的条件反射过程,它取决于大脑皮层对内、对外感受器所产生的各种信号的分析能力。在游戏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判断力,而且还要求学生在视、听、触、平衡感、时间等方面感觉灵敏,并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创造了广泛的途径。
4、体育游戏的教育作用
在体育游戏中,学生在充分执行规则,服从裁判,相互配合,团结拼搏的基础上完成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学习运动技术与战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优良品德和作风,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5、体育游戏的社交作用
通过参加体育游戏,能增进游戏参与者的相互了解与交流,增进彼此的友谊。
三、.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组织教学所必须的课堂常规,分为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根据各内容的任务有选择地将游戏穿插在各项活动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泼、生动。例如在小学体育课中,一般的准备活动是慢跑、广播操、徒手操,反复使用后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也显得呆板沉闷。如果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准备活动,同样也能取得热身的效果。如:“抓尾巴”、“找朋友”等。有些游戏既能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又能有利于组织,如“听口令做相反动作”等。这些游戏形式多样、新颖,既是游戏内容又是组织教学的手段。例如在短跑教学课中,可采用训练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游戏,如:“贴人”、“喊号追人”等。
(二)游戏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1、在基本部分的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游戏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善教学气氛,使单调、枯燥的技术练习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进动力定型和运动技能的形成。例如:在篮球的运球教学中,可选用运球中“相互破坏”的游戏。在规定范围内,学生一手控好自己的球,另一手去破坏对方的球,力争自己的球不被破坏。这种游戏的运用加大了练习的难度,增添了练习的趣味性,有效巩固运球技术,也提高了控球的能力。篮球教学中“传球比赛”、“运球接力”、“投篮比准”等游戏将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更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
2、在基本部分的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艰苦、单调,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练和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采用游戏法练习,可以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提高素质,增强体质的效果。如:发展腿部力量的 “立定跳比远”、“单腿跳接力”,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接力”、“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掷沙包”等游戏。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时,学生比较兴奋,积极性较高,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3、体育游戏在教学结束部分的运用 结束部分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进行放松练习,使学生的机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稳定的状态。在放松运动中采用游戏,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尽快恢复,使人体更快地由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在大脑皮质所引起的兴奋可以加深运动中枢的抑制,促进其恢复。放松运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使机体的生理、心理得到放松。如:听音乐放松,“石头剪子布相互按摩”等。
(三)体育游戏在培养学生精神品质的运用
1、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学生健康心态
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例如,在游戏比赛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会违反规则、一些学生由于太看重输赢而相互埋怨等现象,这时,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激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起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树立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学生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可知与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
3、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在教材的安排中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运用体育游戏教学的注意点
(一)准备工作: 游戏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有游戏内容的选择、场地、教具与助手三个方面的准备。
1、内容的选择:游戏内容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本次课的目的,对主要教学内容要起促进作用,不要起抑制作用,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动作的动力定型。
2、场地:选择游戏场地首先要注意场地的安全性,场地的大小要根据游戏的性质,参加的人数来进行选择。
3、教具:游戏所要使用的教具必须在课前计划、准备、安放好,这样才能保证游戏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不会出现冷场等现象,从而影响游戏的进行。
4、助手:有些游戏需要一个或几个人当裁判;教师一个人不能兼顾,这时需要助手帮忙。教师应当在游戏前将他们在游戏中要做的事情或裁判的方法与他们交代清楚。
(二)游戏的组织
游戏的组织要注意科学性,在安排设计时应注意几方面的因素:人数相等;实力相当;男女分开;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应情况,掌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密度等,发现情况及时处理。游戏过程中还应注意强调安全性。
(三)游戏的讲解
体育游戏在讲解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站位要正确。教师讲解时应站在学生都能看得见、听得清的地方。2.讲解前必须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讲解时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将会影响到教师讲解的效果,影响到游戏的流畅性与安全性。
3.游戏的方法、规则、注意事项等一次讲清楚。游戏过程中是不应该停止的,所以教师应将游戏的规则等一次讲解清楚,从而保证游戏的顺利完成,使学生达到最好的游戏练习效果。
4.游戏讲解的顺序。游戏的讲解要按一定的方法,这样学生才能记得住,记得牢。教师讲解的时候可以按游戏的名称—游戏的队形分布一游戏的方法(过程)一游戏的规则与要求进行讲解。
(四)游戏结束应注意评价的艺术 游戏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小结,游戏结束后老师要公开、公正地评价结果。对优胜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失败的学生的好的方面要肯定,要多加鼓励,争取以后能取得胜利,从而达到使学生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效果。
第三篇:师生关系之我见——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题 目:师生关系之我见——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内容摘要: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也将师生关系视为整个教育教学大厦的基石。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其生则乐其教。课堂教学中爱与情感是一以贯之、须臾不可或离;同时教育教学推其极致而言,其本旨就在于情感教育。所以,甚至这样说也毫不为过——课堂效果取决于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 情感教育 素质教育
正 文:真正的教育,是激发每一个人的生命潜能,是充实每一个人的心灵营养,是帮助每一个人自由地成长,是帮助每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教育的任务,绝对不是无视或扼杀孩子生命体中的独特潜能和自由追求,把他们修剪得整齐划一,而是给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宜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他们各自所需的不同的养分,去激发他们自由地、主动地、快乐地成长。
但是我国的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早期教育混乱、小学教育死板、中学教育沉重、大学教育迷茫,这些病症制约着我国教育的发展,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无疑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也将师生关系视为整个教育教学大厦的基石。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其生则乐其教。课堂教学中爱与情感是一以贯之、须臾不可或离;同时教育教学推其极致而言,其本旨就在于情感教育。所以,甚至这样说也毫不为过——课堂效果取决于师生关系!一,何为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
师生之间的现实关系是不断变化和丰富多样的,师生关系随着主体需要的不同,联系的环节、内容、方式不同、环境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师生关系主要有一下几方面:
(一)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师生之间的社会关系是教师作为成人社会的代表与学生作为未成年的社会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代际关系、政治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等。
(二)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师生的教育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自主发展而结成的教育与被教育、组织与被组织、引导与被引导等主体间关系。
(三)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的的心理关系。师生间的心理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而构成的内在联系。
(四)反映着教育活动独特的伦理矛盾的伦理关系。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构成的道德共同体,各自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履行一定的伦理义务。
二,师生关系在教育中有何作用?
师生限定了教育教学过程的性质、组织学生的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和标准等等。师生关系又是教师和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心理背景,它限定了教师和学生的知觉、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因此,师生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影响到教师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有效性。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产生安全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激发学习的兴趣,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启发积极思维,同时,也唤醒教师的教学热情与责任感,激励教师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工作。相反,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互不信任、彼此戒备,将会干扰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热情,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活动特别是精神活动的方式,教育教学中结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生存方式的具体体现。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既作为独立的完整的人,又作为合作者、共享者所形成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和谐亲密关系。学生在教育交往中感受到人格的尊严,体现出自主,张扬着个性,体验到人生的价值和最初的人生幸福,进而发展自由的个性,形成健康的人格。教师在与丰富多彩的年轻生命的交往中,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可敬,体验到自己工作的价值。
(三)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机关系,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校风、教风、学风的整体反映和最直观反映。师生关系状况投射出学校价值取向、人机关系状况、管理水平等。师生关系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在校的发展和今后的成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而影响师生关系主要有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因素,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也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一方面,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才能与学生有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且教师应该端正对学生的看法,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教师也应该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博学多才是教师吸引学生的硬性条件。
另一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而展开,学生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中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敬师长是我国自古就有的良好传统道德,学生应在学习生活中充分理解老师,尊重老师,认识到老师的辛苦和老师对我们的栽培,虚心聆听教师的教诲、服从老师的指导。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要途径: 1.提高自身的素质,形成个性风格 2.真诚地理解、接纳全体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是其它教育因素所不能 代替的。教师可通过了解、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学习的爱好、困难,实现 应有的“移情”,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外语的交往活动,时刻注意学生那段时间中的使用外语能力的进步。师生之间只有在相 互理解、接受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才能对教师所教学科采取合作的态度,乐于为他们所喜爱的教师而努力学习。
3.给予学生期望与成功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 么,他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而学生在得到愉快 的鼓励后,会激起对教师的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与决心。如此
良性循环,会产生教师所期望的效果。让学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也是融洽师生关系、改善英语学习环境的途径。
4.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
作为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汲取某一方法的优点,筛除其不足之处以创造有效的方法来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学习对象。四,我国师生关系现状及其改良的迫切性。
认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我们就必须重视它,而我国的师生关系现状却不容乐观:我国大部分教师心目中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加朋友,而学生却认为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东南大学就师生关系开展过一次问卷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300份,教师问卷60份。调查显示,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着尴尬的错位,有24%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师生关系和理想中的有很大差距,11%的学生甚至认为不清楚,更有6%的学生甚至表示不在乎目前的师生关系。这表明目前的高校师生关系并不是很令人满意,而其根本的原因是双方交流很少。因此,如果想改善当前的师生关系,首先应当解决观念问题。学生如果把老师视作“管自己的人”,见老师第一反应是能躲就躲,那师生交流就无从谈起。中国有句古话叫“良师益友”,好的老师也是好的朋友,如果每位同学都把自己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那师生关系必然会大大改善。
我国如今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需要建设,科技需要发展,教育也需要转变观念进行改革。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决定》所提出的一切,都是世纪之交我国教育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决定》明确指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决定》赋予新时期素质教育以新的内涵: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全民素质;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决定》把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阶段。教育、教学是一项师生互动的社会认知活动。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教学活动追求的新境界。因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师生关系的协调发展,将直接影响良好教育情景的形成和教育、教学效果。所以,构建良好师生的关系应该引起全社会和教育者的重视。
同时,好多血淋淋的案例也在为我们敲响改良师生关系的警钟。
一个月连续发生三起弑师案。(人民网2008年12月10日)
小学教师疑因体罚学生被家长要求道歉服毒自尽(中国网2008年12月15日)„„
教师不管被殴、被辱、被逼疯甚至被弑的新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蜇痛了人们的心。同时,也折射出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功利教育导致师生关系扭曲和变异。五,结论。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证,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我们就应该改革教育制度,根除功利教育,促成师生关系和谐。教师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应坚持理解和尊重的原则,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同时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塑造高尚的师德形象。而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应该理解老师,尊重老师,对这些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保持最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事”说师生关系》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 严育洪 《教育我们还能做什么》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第一版 严育洪 《中国教育问道》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 王晓燕 谢云挺
《师道实话》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 陈桂生 《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全国十二所大学联合编写
第四篇: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夜村镇吕涧小学郭建平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协调进行,共同努力。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出现心理失衡或偏差,将对他们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前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实践和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呼唤我们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而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一个人的成功,固然要看他的智力因素如何,然而智力因素是通过“心理素质”起作用的,心理不健康,无论有多少丰富的知识,其结果必定是失败的,可想而知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在我校,老师让学生们通过书信的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另外,学校专设了心理辅导老师,学生遇到困惑、受到挫折,心情不舒畅都可以找辅导老师倾诉,寻求帮助。对于大多数学生,如何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一个紧要的问题。因此我校不定期有辅导老师向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知识,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并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方法使自己身心健康。并且,班主任老师自身也学会用心理学的原理来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了管理水平,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在一个班级体里,学生众多,平日表现、学习成绩尽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区别对待,了解他们的心理尤为重要。有的学生学习差,自卑心理强平时不愿和其他同学交流、活动,教师应因势利导,通过各种途径对他们进行辅导,对全体同学进行道德教育和良好品质的培养。
另外,还有一些优秀学生心理也需要调整,他们在各方面位居上游,经常沉浸在喜悦之中,一些人滋生了骄傲的心理。这种心态降低了优秀生承受心理挫折的能力,形成脆弱的心理障碍。针对学生骄傲的心理,我们的“处方”是辩证法优秀只是相对的,教育这些学生应正确看待自己,正确对待同学,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利用班会的时间,让他们择取格言,警句以自勉。还有就是要使学生克服脆弱的心理,对学生道德情操,心理品质进行综合的培养和训练。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的,系统的实践工程,意在通过多种渠道对人的心理的各个方面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积极影响,最终达到个体心理素质优化的目的,在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心理特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方面,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第五篇:浅谈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重要作用
南平一中体育组涂秀全
摘要:本文对学校体育与运动竞技的本质属性进行了简要的辨析和区分,并通过对学校体育现状的透视和扫描,阐明了学校体育应以健身教育为中心的观点,同时揭示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和定势。关键词:学校体育运动竞技健身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在我国深化改革和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由国家宏观领导,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增强国民整体素质的社会系统工程和跨世纪的国民体质建S设的发展战略计划,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涉及到各行各业,尤其是学校这块园地,如何正确解决好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儿童的健体问题,为他们莫定好能从事终生健身锻炼的基础,已成为摆在学校体育界的一个新的课题。要研究好这个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和运动竞技的内涵和外延,重新认定体育育体和竞技娱心的界定及其关系,才能从观念中的误区走出来,才能真正找到学校体育自身的坐标,才能切实走出一条学校体育的改革路子。
1.学校体育与运动竞技的辩析
从逻辑学的研究角度出发,根据体育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我们可以给体育定义为:增强体质、健全人体的教育或健身教育。依据这个概念,学校体育的定义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育体阶段和对象,定义为:
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或学校健身教育。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健身和终生健身才是体育的事业和科目,体育是健身和终生健身这种业和科的教育。学校体育要以健身为主,要学习健身科目,这里面包括了不仅要强健学生的身体,同时也要通过健身育体的教育,使学生掌握健身方法,以便今后自己终生健身或指导他人健身这样两种含义。
而运动竞技属于运动文化娱乐范畴,它与属于教育组成部分的体育不同业,它的本质属性或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是娱心或娱体,虽然同是身体运动,但与健身活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目标、方法、手段、负荷量和强度的要求都不同。运动竞技注重的是运动形式,技术难度和表现艺术,而健身活动强调的侧是锻炼功效与健身价值。所以,绝对不能将学校体育和运动竞技混为一谈,更不能以运动竞技替代学校体育。
2.学校体育现状透视与扫描
长期以来,由我国体育界存在“运动即体育”,“运动即增强体质”这种认识上的异化,使“健全人体的教育”的真正体育名存实亡。由此影响,学校体育也脱离了正确发展的轨道。在体育教学中,始终以运动技术和运动竞赛为中心,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运动竞技性的教学与管理文件,如教学大纲、教材、课本、教学计划、锻炼标准以及考试评估体系等。体育课和课外辅导也形成了一种运动竞技专业化的教练模式,教师以传授运动技术为己任,学生以掌握各项技术动作为目的,班级以运动竞赛成绩论高低,学校以金牌数量、输送运动人才以及体
育高考录取为目标,这种思想体系和观念在学校体育界沿袭了几十年,可谓代代相传、根深蒂固。这中间有过呼吁,也有过辩论,但终因认识上的异化和错位而未能得到澄清。我们认为,体育与运动之间,确实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和文化,即健身学与运动竞技学不同类。所以,学校体育应不同于体校运动,体育教师也不是运动教练。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进行强健并完善学生体质的教育,学生应该在强健身体的基础上,尽量掌握健身的各种理论知识和原理,学会健身的各种手段和方法,以便终生受用。用不应去争当专项运动员,甚至以损伤身体为代价去拼命夺金牌,这不是学校体育的培养目标。体育教师应该在健身教育事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创建自己的业绩,而不应在运动文化娱乐的竞技场上苦苦挣扎,寻求生存的一席之地。当然,我们并不是反对搞运动竞技,从早年的乒乓球外交,到后来中国女排四连冠以及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这一切都说明了运动竞技的自身价值和地位。问题在于要摆正各自的位置,分清目标和方向才能正确确定自己的支点。学校体育要尽量保持体育最基本的内容和方向,克服各种异化的影响,切实提高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水平,并能坚持终生健身,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使我国在跨入二十一世纪后更加兴旺发达。3.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与定势
3.1 完善课程建设,建立健身学科体系确立了“增强学生体质”在学校体育中的主要地位之后,迅速建立以健身为中心的学科课程体系成了学校体育界首要研究的前沿课题,这其中包括了课程发展
指导思想的变革和课程的目标、内容、计划以及考核等方面的全面变革。
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系统工程的指导下,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应更加倾向于:增进健康、强身健体、掌握健身知识和技能,发展个性。这一特征将会冲破学校教育中“升学主义”和学校体育中“金牌主义”的阻碍,使学校体育教学切实反映出学校体育的真正目标,同时反映出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体育课程的内容改革,将从全新的体育课程目标出发,强调健身内容的科学化和实效性。体育大纲、教材以及教学计划要以健身理论与实践为主线编定,一改过去那种竞技化、成人化的传统模式,使其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要适应和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体育教学检测和评估中,学生体质的增强,掌握健身锻炼方法以及实践能力必将成为主要内容,并行成制度化、指标化,健身过程与结果的综合评定会受到普遍重视。3.2 变革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方法
3.2.1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年来,学校的体育课教学一直是师付带徒弟式的教学形式,虽然也强调“学生是主体”,但似乎教师的主导作用占据着绝对的支配地位。学生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着机械有序的运动,很难有自己创造的机会和发挥的天地,能力和个性均受到束缚。我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真正成为学习健身知识,掌握健身技能与方法的主体,从学生课堂学习的角度讲,教师应该是一种服务性的客体。其主要职能是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给学生创造一切学习条件。许多教学研究和实践
表明,注重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和培养,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生健身能力有很大的影响。3.2.2注重健身能力的培养
现代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健身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健身实践和能力的培养。健身能力是以身体为基础、健身知识、技能为中介,通过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来实现的。这种能力包括:对健身的认识能力;健身锻炼的练习能力;健身锻炼的自我监控能力;健身锻炼的选择和创造能力等,培养的途径主要通过体育教学传授、理论联系实际和操作以及自学等。在此之前,应该根据体育的本质和规律,制定出以增强学生体质、完善学生身心为主体的体育大纲,大纲的理论部分应选用以健身为主的知识和理论,改革实践部分以技术动作为中心的旧传统,简化各项运动技术,加强保健身体的手段与方法,并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和习惯。
3.2.3 健体与娱心相结合学校体育从小学到大学,要贯彻10多年,要使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保持激情而不厌烦,除了增强体质之外,必须要让学生在健身锻炼过程中感受到身心畅快。也就是说,要注意健体和娱心的协同与联系,运动娱乐竞技可以作为健身的一种手段,运用得当可以使学生在健身锻炼中体验到乐趣,这样就能更加激发学生从事健身锻炼的兴趣和热情,并逐步促使他们形成健身习惯。
3.3 因人而异,体育场地器材自主化学校体育过去那种统一场地范围、统一器材规则,统—运用方法的技术化和成人化的方式已
不适应以健全身体、增强体质为目标的体育健身活动,学生应该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锻炼承受能力等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健身锻炼的器材和场地。例如:在跳越障碍物的锻炼时,障碍物的高度可由个人确定,以能正确越过不受损伤为准则,以往那种确定一个高度,无论体质好坏、个高个矮、心理素质强弱而“一刀切”的做法。实践证明对许多学生的身体造成了损害,必须进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