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71城市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培养研究实践的探讨
城市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培养研究实践的探讨
罗平高喻平
摘要:研究当前形势下适合城市社区居民科普教育的途径、形式和内容,通过实践探讨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科学素质,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城市社区居民中的树立和落实,强化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创新型社会意识,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关键词:城市社区居民 科学素质 研究实践 效果建议
为进一步巩固武昌科普示范城区成果,不断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科学素质,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创新型的和谐社会,促进公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我区按照中国科协《关于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科协办发普字[2004]1号)要求,从2004年11月至2006年12月,以武昌区水果湖街张家湾社区和杨园街柴东社区为试点项目单位,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城市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培养的研究实践工作。现就研究实践的基本情况和城市社区居民科学素质的培养效果进行初步归纳,并对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
一、试点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张家湾社区。位于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是省直机关领 导干部居住相对集中的社区。社区面积0.35平方公里,辖区单位10个,住户2412户,人口8016人,五好文明家庭2110户,其中科普家庭726户,科普示范家庭110户,科普特色门栋2个,科普志愿者300名。
——柴东社区。位于和平大道和武青三干道中段,东临纺机村、西临杨园菜场和变电村。主要为搬迁市民聚集小区,以各类企事业单位职工为主。社区住户2336 户,人口7350人,居民小组39个。社区有武汉市第一家居务超市、文化活动设施齐全,配有幼儿园、老年人娱乐室、30米长的健身路和300平方米的科技苑。
之所以选定这两个单位,是因为这两个社区分别从不同侧面涵盖了城市居民的两个集聚人群,对城市社区居民科学素质的整体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试点项目研究思路和过程
(一)总体思路:围绕提高城市居民科学素质这一核心主题,从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调查,设计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活动方案,在两个社区进行研究实践。通过比较、归纳、检讨,从而更好地探索科协人才资源与社区资源结合的方式和运行机制;掌握提高社区科普效果的实现形式——适用的科普内容、科普工作方法以及运作规律。初步形成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的科普工作理论模型和实施原则与方式,为进一步开展城市居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主要活动内容、形式及研究
对试点项目单位开展的科普活动研究,是在社区科普活动实证研究(经验研究)基础上,将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进行理论抽象、演绎、概括、提炼,进行构建和整合的结果。
(1)试点项目单位科普内容确定原则:按照当前公民基本科学素质的 “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①要求和社区科普必须遵循的“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结合社区居民需求实际,我们对试点活动内容明确两个最基本的行为:一是注意选择公众感兴趣的科普内容,并在这一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拓展、充实和提升学习内容。通过不断注入新的科学知识为后继,使他们在参与中保持兴趣并不断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针对不同对象群给予不同的科普教育内容。
(2)试点项目单位传授的主要科普内容:在开展社区试点人群科学素质现状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建设,确定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医疗卫生和健康,科技和公众生活,环境与生活,实用生活小技巧和劳动技能等生活生产知识以及文明风尚等行为规范教育。在传播这些知识中,注重引导受众对科学精神的理解,用科学的态度观察生活,尊重科学取得的成就。
(3)试点项目单位主要科普教育活动形式:社区科普活动形式多样,通过选择归纳,在针对试点项目单位人群开展的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主要有以下两种科普活动形式为原型: 1)科普文化广场活动
科普文化广场活动的综合性,使科普教育由单一内容形式向多个内容形式推进,由单一组织向多个组织参与推进,较好地突出了科普活动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其丰富的活动内容,不拘一格的活动形式,造成的热烈氛围,很受社区居民的欢迎。
这种活动形式的优点在于强化科普氛围的整体效果,形成舆论引导的共鸣。
2)科普教育课
社区科普教育课是在社区开展科普工作的一项常见宣传教育手段,目的在于通过满足社区居民对科学知识的需求,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融会贯穿于教学之中,将科学精神、思想和方法逐步转化为受者的生活理念,指导日常行为。
这种活动形式的好处是目的明确、集中紧凑,科普对象和科普教育内容可保持一定的连贯性。
(4)试点项目单位科普活动节奏
按照设计要求,各试点项目单位每月不少于一次科普教育课,结合节假日或纪念日,每年参加或自行开展2—3次科普文化广场活动。要求对整体活动的情况进行采集跟踪。
三、试点项目效果与存在问题
(一)以人为本的系列科普活动,成为了社区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抓手。科普活动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生活,也成为推动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抓手。各试点单位以“提高人、塑造人、完善人”为社区科普理念,坚持把人作为社区科普的主体,立足于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在向社区居民传播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教育培训,使居民切实体会到科学知识的力量,并从学习科学技能的过程中,理解科学,掌握精神。各试点项目单位在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居民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推进人的现代化,促进居民的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区打下良好基础。如张家湾社区还建立了市民道德电子档案,把居民日常行为归类成11种,科普内容也位列其中。他们将居民参与科普活动和追求科学生活方式等文明的行为记入档案,定期把先进者在宣传栏中进行宣传表扬,对在职人员还以适当形式反馈给所在单位,作为其评先、升职的依据。
(二)辖区科普资源的充分利用,促使社区科普在机制上实现新的进展。
互动合作、共创共赢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在社区科普教育中,各试点项目单位按照“探索科协人才资源与社区资源结合的方式和运行机制”的目标要求,在实践中提出了科普教育区域一体化理念。他们充分挖掘社区科普教育资源,使社区内的各种组织和设施成为科普教育的阵地和条件。把家庭科普、门栋科普、机关科普、学校科普按照各自特点和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初步建立一体化科普体系,形成大空间、全方位科普教育网络。在社区科普活动机制、科普队伍建设机 制、单位科普共创机制等方面给予了大量探索,如柴东社区和武汉大学公共系师生联手组成的科普志愿团,在科普教育中充分发挥了骨干作用,为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做出积极贡献;张家湾社区与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省信访局、省直门诊部、省直第三保育院等17个辖区单位建立了共建关系。通过共建,形成了社区文化和机关、学校文化的渗透和融合。共建机制的形成,成为一种较好的社区科普效果的实现形式。
(三)规范的科普行为,增强了基层科普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和工作技能。
我们对各试点项目单位开展的科普活动,要求事先都经过较认真的设定方案,事后活动的组织者也要进行小结(简报或信息),并对活动的资料进行整理。提出“做一事、成一文、进一步”的要求。两年来,我们明显感到试点项目单位开展科普活动的自主活动意识、条理规范意识、活动实践能力和活动设计能力等基本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为此,我们及时总结他们开展的活动的作法和工作经验,并专门召开全区街科协秘书长和社区科普站长培训班,将他们的活动设计和经验在全区予以推广,并邀请各社区科普站长到试点项目社区进行观摩,以达到互促互进的目的。通过培训和实践,全区各社区科普活动的设计、实施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基层科协工作者素质的不断提高,为适应开创性时代精神的要求和和谐社会对科普活动开展的要求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干部和居民科学素质的逐步提高,推动社区科普向 更高层次发展。
我们注意到,以往的许多科普活动是就科普开展科普。活动形态多,但理性地深入研究并形成行动少。人们较热衷于轰轰烈烈,以声势引起公众对科学注意的运动式的活动,对讲座等在局部进行的科普行为,从整体的角度看,则明显在内容、手段以及指导上投入的关注不够。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整体上呈一种粗放的态势。而这次试点项目工作中,我们有目的的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要求各试点项目单位在思想上提高了对基层科普研究的认识,支持他们在行为中予以积极大胆地实践。在开展社区科普活动中,试点项目单位结合社区居民需求和自身特点开展了许多有益地尝试活动,并逐步形成在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时候进行理性设计、积极创新的趋势,尤其是经过近两年的较系统的传播活动后,一些居民对一些科普知识有了进一步的需求,更促使试点项目单位在促进社区科普活动与经济、社会形成紧密地联系的同时,注意到传播内容的连续性,努力做到系列化。
(五)由于经验不足和某些不确定因素,因而在研究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在2年的社区科普试点项目实验中,因各种原因,使一些实验工作没能进行得更深入和规范。
2、整个活动与国内其他城区开展的相关活动及时进行比较和参照不够,影响了试点项目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3、缺乏综合、整体实验的评估手段标准,因而实证研究的规范程度较差,结论评估的经验性成份较多,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和验 证。
4、活动形式需要进一步提炼和规范。
四、几点认识
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不懈努力,是广大科协、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性社会工程,也是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在城市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培养工作中,深入地揭示科普活动在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和构建和谐社区中的功能(实际效果、有效手段),对规律性、层次性进行更好地把握和提炼,为提高城市居民科学素质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科普的功能提出具有一定理论价值的建议和实用经验,是各级科协组织和相关专业人士应予以不断积极探讨的课题。根据武昌区两年来的课题研究和实践活动,结合以往的科普工作经验,我们认为,在城市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培养的研究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发挥好五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城市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培养工作中的能动作用。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②的指导方针,利用社区居委会民选自管组织的特性(话语权),积极促进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建造良好科普活动网络,把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培养工作融入到社区各项工作中。
二是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城市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培养工作中的 指导作用。要争取更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到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科学素质的研究工作上来,开展更为广泛的研讨和实践活动。
三是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科普报告团”在城市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培养中的引导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各级“专家学者科普报告团”队伍建设,深入调查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精心设计传播或授课活动方案,形成有力的教学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地服务。
四是要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的带头作用。要不断巩固加强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努力规范组织行为,广泛开展社区“科普小课堂”活动,在社区形成浓郁的群众性学科学的氛围,为提高城市居民科学素质和构建和谐社区提供良好基础。
五是要充分发挥争创“科普先进”活动的激励作用。在社区开展各类争创“科普先进”活动,不断提升和丰富科普争创活动的层次和内涵,在社区中形成以注重提高个人科学素质为荣的强大舆论态势。
注:① ②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作者:罗平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科学技术协会 职务:党组书记、主席 职称:高级工程师
通讯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07号
E---mail:kex@wuchang.gov.cn
作者:高喻平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科学技术协会 职务:秘书长、科普部长 职称:政工师
通讯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07号 E---mail:kex@wuchang.gov.cn
第二篇:农民科学素质研究
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的新思考
一、前言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人文素养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其中包含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
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品读研习精神层面的追求、实现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与艺术修养、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于2011年8月30日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让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使公民科学素质再上新水平。他强调,公民科学素质是落实科学发展的有力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坚实基础、衡量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这对于实现“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顺利落实,政府在深化改革开放、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方面的着力关注,不仅国民的物质生活得到大幅度改善,而且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成效显著,重点人群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行动扎实推进,科普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与优良人文素养的公民比例显著提高,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就当前的基层群众科学及文化发展状况来看,城市居民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显然进步于农民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农民是国家管理的最基层主体,可以说,其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建设对于国家来说是处于范围最广、难度最高,也是最基础的一环。为跟随“十二五”规划的步伐,推动深入最基层,扎根社会,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行动,努力提升农民科学与文化素养整体水平,全面跟进配合政府决策引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道路,本文对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与文化素养进行了一些新的思考。
二、我国农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现状分析
(1)现阶段存在的现象与问题
根据有关调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科学素质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浪潮中持续走高,尤其是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行之后。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也十分明显;大多数公民对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而农民群体在这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在我国一直就有着悠久的重文化、重修养的人文传统,但其因为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农民群众“重物质、轻精神”的思想愈发突出,越发不注意思想道德修养,在物质迅速增长的情况下,人文熏陶在农民群众中的进步显现的并不明显。农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农业技术知识缺乏,科学技术水平偏低
在农业生产中,农民群众主要依靠长辈们言传身教来获得技术,大部分农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农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其不足表现为:
① 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如收割机、犁田机„„但是农民对于农业技术知识缺乏,使用以及维修这些先进机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不仅资源得到浪费,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
② 农作物种植时间分配、种植密度、施肥数量、除病周期及药剂分量等都不够科学。虽较以前农作物产量大大提升,但是目前实际产量与利用农业技术培植的农作物的产量还是偏低,产量提升空间依旧比较大。
③ 农业养殖技术没有引进与落实,包括渔业养殖、畜牧业养殖。饲料的生产与引进给养殖业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目前农村出现的猪瘟、鸡瘟、狂犬病等病毒蔓延依旧没有得到重视与防范,农民群体在“大**”中依旧是损失最重的受害群体。
④ 农民群众对于农业科技的认知接受能力也较弱,大多数农民对于农业新技术、新产品表现出消极观望的态度,能看懂农业科技知识的很少,很难掌握要领。
2、与外界科学发展信息脱轨,封建迷信现象依旧存在
当前,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已经迁到农村,虽然农民群众能够通过这一渠道获取一部分的信息,但并没有引起重视与关注,对政策动态、经济方针、科学技术新发展„„表现出了严重的滞后性和空白性。因农民群众科学意识薄弱,面对各类困难与挑战,他们仍寄希望于封建迷信行为,通过封建迷信活动求医治,驱鬼神,“算命先生”“风水先生”风靡,进一步隔离了农民自主学习科学技术知识。
3、忽视农村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保意识不强
当前政府大力推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但在农村地区这些观念对于农民来说,似乎与他们毫无关联,主要现象有:随地乱仍“白色污染”,耕地、池塘、小溪、山地等随处可见;人均耕地大量被占用,尤其是基础设施、乡镇企业大量占用;农民受物质利益驱动,部分水田改种经济作物,人均耕地逐渐减少;水资源浪费严重,污染也在逐渐浸染;商业化砍伐移植树木,给农村绿色植被划出了一道道的伤口;农民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不合理操作,使得耕地肥力下降、生态自我净化能力下降,废水废气的乱排放更是给农村生态环境抹上了一层层阴影。
4、日常生活方式不科学,身体素质不高
从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来看,农民的生活条件与生活方式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就目前高速发展的经济和文化的结果来看,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与其极不和谐。首先表现为:健康保健意识几乎接近于零,膳食结构不合理、农民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并且受到严重影响,缺乏健康举措;其次,日常休闲娱乐方式不正确,“赌博之风”只增不减;再次,医疗卫生、食品卫生等都没有跟上城镇水平。
5、“跟风走”的现象严重,民主管理意识淡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农民的民主管理意识也在逐渐的升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缺乏自己的主见与判断,“人云亦云、人为我为”的现象层叠不起,导致很多不正派、无组织的行为出现;民主选举混乱,投票随意,缺乏理性,无组织性;法律意识淡薄,被侵权时维权意识薄弱。
6、整体道德素质水平不高,精神生活匮乏
提升农民的科学素质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社会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当前农民大多数都是呈现金钱至上和利己思想;个人利益摆前,国家和社会利益至后;社会正义感、尊老爱幼、责任感„„逐渐流失;荣辱观、价值观偏离正确轨道。不仅存在道德失范,而且还存在道德失衡、失序的现象,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谐社会建设。
以上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都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新社会、绿色社会、法制社会、民主社会的特定内涵。一方面阻碍了农村、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更是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现。胡景涛总书记说:提高农民素质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但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破除小富则安、封闭保守、急功近利的意识条件是农村生产发展,农民增加收的基础,也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长久之计。所以提升农民群众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迫在眉睫。
(2)农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偏低的原因分析
农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农村的基石,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影响其偏低的因素与原因涉及到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内在的主观方面与外在的客观方面进行剖析,来寻求突破性的对策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农村的建设。
1、内在主观因素分析
农民是提升科学素质与文化素养的主体,是农业科学技术的接受者和最终使用者,来自农民自身的因素对其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其思想观念与行动直接影响着农民学习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知识的意愿和农技推广工作的时效性,内在的主观方面无疑是决定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高低的主要因素,其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因素:
① 受教育程度偏低。据有关数据统计,当前农民受教育水平大部分处于初中和初中水平以下,农民对于新农业科技知识与技术了解少之又少,学习能力也很差,实践运用能力也很低。这是制约农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关键因素。
② 思想固化,受小农经济思想牵制。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小农意识已经解体,但农民生产都是依赖老辈们传授经验,受以前“自给自足”思想的影响,固守陈规、安于现状,不愿意去接受外部新的事物,安守于自己的圈子内,不关心外部世界的变化和发展。在思想意识上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
2、外在客观因素分析
外部环境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作用任何事物并形成一定的结果,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与农民所处的环境脱离不了关系,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造就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广大的农民群众也是如此。目前,影响农民群体科学文化素质的外部因素主要做如下总结:
① 缺乏基础设施。农村可以说是整个社会最基层的地方,一般实行发展大计都是优先从城镇出发,相对于城镇来说,农村知识资源的来源确实屈指可数,没有相关的技术资源书籍、没有拥有信息快速更换得网络铺设、没有参与交流的畅谈场所、没有投身健康的活动地盘。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造成农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偏低的原因。
② 政府重视力度不够。受城乡二元制的影响,农村的发展远远及不上城镇发展的速度,尤其是在教育这一块,农村仅仅还只是局限于应试教育,对于其他应用知识与视野的开拓都没有涉及。农民都存在这样一种思想—读书走出农村,大量优秀人才从农村流失,出现一种“逆淘汰”的现象,知识性人才都被流失出去,而素质偏低的人都被留在了农村。政府资金拨发力度不够,资金缺乏,农民学习网络体制无法实施,这些因素进一步导致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偏低。
三、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对策与具体途径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为指导,全面推动农民科学素质提升方案,切实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以下是实现目标的对策以及措施建议。
1、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地向农民灌输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培养农民群众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引导其积极创新,不断解放思想、发展自身。
开展定期思想政治学习。由村党干部组织实行,定期对国家先进的政治思想、政治体制进行指导学习;由先进代表进行督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切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学习小组,就有关思想实行干部与农民讨论学习,充分发挥农民的创新精神,提高自身民主管理意识;树立思想政治先锋模范代表,进行表彰奖励,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古语有云: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成就什么样的人。依此而言,提高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必要途径之一,只有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才有保障。笔者依据当前我国农村大部分的实际情况,以事实为依托,提出一下措施:
建立相应的农村“图书管”设施、“农民书屋”等公共知识资源机构,引进公共网络设备,倡导农民及时自主了解农业科学技术以及外部市场动态;依托农村中小学、村党员活动室等组织场地,建立公共学习场所,开展农业技术学习交流活动、文化探究、文化塑造等活动,促进共同进步。
倡导当地大学生或者各地学校捐赠书籍资源,形成可再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倡导当地乡镇企业赞助配备书籍、专业人员指导、相关硬件设施等,促进农企共同发展。
建立公共娱乐交流场所。如:当地特色文化学习馆、村民活动健身中心、文艺活动室等。切实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丰富农民精神娱乐生活。
3、开展科普宣传与培训
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以加速增长的速度更新与换代,对于我国第一产业—农业的研究更是处于第一线,其不仅要有力的支撑全国十几亿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要为我国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做出极大贡献,普及农民农业技术知识与技术,不仅能够推动农业生产的迅速提高,而且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强大动力。
凭借本地大学生的优势资源,开展大学生进行“下乡”活动,利用宣讲、科学演示、实地操作等方式坚持以宣传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内容,重点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宣传和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保护耕地、健康卫生、反对愚昧迷信和陈规陋习等观念和知识,对当地农民进行相应的科学素质与文化素养的指导培训。
成立科技咨询服务站、农民问题反馈小组,定期针对当地的农业经济方式,邀请专业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与指导。
利用农村科普栏、科普橱窗、公共网络设施服务,手机信息平台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科学技术知识和相关法规政策,推进他们及时了解科学技术动态,教育他们知法懂法、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使其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提高其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开展农民业余技术培训,不以伤害生态与环境为前提,推行多样化的生产方式,用以创造经济与社会效益。以农村先进代表为领头人,带动后发群体,开展科学技术、职业技能、岗位职能示范。
4、改进农村管理体制,增强民主管理意识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大胆引进优秀人才,构建高效人力资源管理团队。人是一切价值创造的根本与来源,发挥着核心作用。拥有一个高效的领导班子,切实关注民生、以“惠民生、和谐农村”为重点,才能有效地把广大农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把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落实到基层,为提高农民素质和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对村干部绩效评价体制进行完善,将资源节约、绿色环保、生态和谐等概念引入干部工作评价,而不仅仅局限于以生产力为指标。完善村务公开制度,不断增强农民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构建官民一体管理团队。切实以“全民参与”为指导,从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上着手,就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事务,选举农民代表或全民参与决策,落实“民主议事”制度,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村组织管理效率,又能着实从贴近农民、贴近实际出发,以农民利益为主线,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区环境。
建立激励机制。对于村内“致富能手”、“知识达人”、“技能达人”、“学习积极分子”等,及时给予表彰奖励,以此来激励带动其他农民自主积极投身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农民群众的自觉意识。
5、建立村内示范团体
选拔一批优秀农民,以职业教育、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提高其生产技能。抓住关键群体,建立优秀团体,发挥“先学带动后学”的效应,充分体现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农民来说,看得见的利益才是最吸引人的,建立示范团体不仅可以消除农民个人风险忧患,还可以发挥“1+1>2”的团队效应,最大化产出。
6、解决农民医疗保障,提高农民身体素质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物质温饱已经不再是农民头等关注的部分,健康素质逐渐进入农民群众的眼帘,也有很多农民对身体健康的追求已由传统的求医问药转向身心愉快、健康长寿上来,开始对各种问题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按照“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抓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满足农民身体健康的基本需求。建立体育活动中心,开展各种体育健身活动、文体活动。丰富农民日常生活,改善农民日常不良生活方式。
7、成立文化小组,创建精神文明
一个国家人民的素质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目标,得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尤其是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针对我国农民群体文化事业发展严重不足,农民精神生活匮乏,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途径出发:第一,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以“文明户”、“文明村镇”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广大农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第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农民群体中存在的不良风气与习俗,不论老人、小孩还是中年群体都采取以互相监督的形式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第三,开展丰富多彩,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发扬文化古韵的农村文化,使得农民群体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文化修养。
第三篇:城市社区养老研究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城市社区养老研究——以中山市XX社区为例
摘 要
社区养老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在传统的家庭养老基础上发展起来运用社会资源的新型养老模式,它能够满足老年人社会化的需求,受到社会很大的关注。本次论文研究主要以中山市开发区张家边社区为研究对象,对社区养老的服务体系、内容、对象、服务的提供模式、评估与监督体系进行了解与研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且梳理、归纳、比较和分析了国内外社区养老的实践经验等,研究提出可供参考的社区养老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社区养老,人口老龄化,服务模式,社区发展
I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Study on urban community endowment——Taking XX community in Zhongshan cit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Community endowment is adapt to an ageing population and the change of family structure,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family endowment with the model of a new type of social resources endowment, it can satisfy the demand of the socialization of the elderly, a lot of attention from society.This paper studies mainly in zhongshan city development zone Zhongshan Zhangjiabian commun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ommunity endowment service system, content, object, service providing mode of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system, analyzes its research, analysis of community endowment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and combing, induction,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community endowment at home and abroad, etc., to study and put forward some referenc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endowment.KEY WORDS:
Community endowment,Aging population,Service model,Community development
II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
前 言.........................................................................................................1 第1章 社区养老概述................................................................................2
1.1 社区养老的概念...........................................................................2 1.2 社区养老选择的必然性...............................................................2 1.3 社区养老的现实意义...................................................................3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4
1.4.1 研究方法............................................................................4 1.4.2研究思路.............................................................................4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4 第2章 社区养老的相关研究....................................................................6
2.1 社区养老的研究理论——社会嵌入理论.....................................6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6
2.2.1社区养老的国内研究现状..................................................6 2.2.2社区养老的国外研究现状..................................................8
第3章 社区养老的服务模式..................................................................10 3.1 社区养老的服务体系、对象、人员与内容...............................10 3.1.1 社区养老的服务体系.......................................................10 3.1.2 社区养老的服务对象.......................................................10 3.13社区养老的服务人员.........................................................11 3.1.4 社区养老的服务内容.......................................................11 3.2社区养老的服务方式..................................................................12 3.2.1 “三共联动”方式:社工+护工+义工...........................12 3.2.3 “四师结合”方式:社工师+护理师+医疗室+保健师..12 3.3社区养老的经费安排..................................................................13 3.4社区养老的服务评估与监督体系...............................................13 第4章 城市社区养老面临的困难与不足...............................................15 4.1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且严重匮乏..............................................15 4.2 缺少专业人才,服务队伍素质较低..........................................16
III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4.3 养老服务资源匮乏,难以整合..................................................16 4.4 社区养老宣传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低...................................17 第5章 完善城市社区养老的对策与建议...............................................19 5.1 拓宽筹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19 5.2 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 19 5.3 合理配置资源,推动社区养老的资源开发与共享...................20 5.4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推进社区养老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20 结 论.......................................................................................................22 谢 辞.........................................................................................................23 参考文献...................................................................................................24
IV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前 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得到很大的改观,社会的医疗条件也得到极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人口生育率的迅速降低与人均寿命的延长带来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快速提高。2015年底,老年人数量突破两亿人,其中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数量达到2300万,而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已达到3750万人。随着高龄老人、失能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多,老龄工作问题也越来越凸显,社会的养老资源、养老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应对现代老年人的全方位、多层次、大规模的需求。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出现,社区养老越来越成为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方式,也是符合我国城市老龄群体新需求的养老模式,是目前老年人相对比较期望的一种养老方式,它是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
社区养老具有服务成本低、覆盖面较广、服务方式灵活等优点。一方面,通过社区养老服务,可以让一部分家庭经济有困难的但又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得到良好的照料,能够起到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可以让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社区,享受着每天的服务便利,同时也可以从亲友等那里或得到情感上的慰藉与精神上的愉悦。而且,社区养老的发展既能弥补“四二一”生育模式下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又能迎合老年人对在家中养老的情感、隐私等需要。
尽管社区养老有着众多的优势并且符合着中国的养老实情,但在实际的社区养老模式的实践探索中,社区养老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地域性差异,各地发展参差不齐,而且其普遍还存在资金短缺、专业人员素质偏低且数量不足、评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中山市是社区养老的国家试点之一,在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上有着很大的先进性,我们通过对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实地探索、研究等,了解社区养老服务各类机构的现状,深度分析社区养老的服务模式、评估模式、发展模式等的优劣点,研究提出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为社区养老服务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与可借鉴之处。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1章 社区养老概述
1.1 社区养老的概念
社区养老,指老年人在家居住,由社区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一种专业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用于满足老年人对于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由政府和社会力量提供支持,体现了国家、社会和家庭对于养老责任的共同承担。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养老,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养老压力的重要举措,对于养老事业的发展、社区的发展、社会集体意识与责任性的增强有重要的意义。
1.2 社区养老选择的必然性
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社区养老的提出是必然的,它是人们基于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和机构养老的缺陷,以及社区养老所具有的覆盖面广、经济压力相对较小、能够满足老人情感需求三个特点而做出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家庭养老基于计划生育政策下,家庭结构的日趋小型化、四二一化使得这种养老模式所带来的就是一对年轻夫妇需要赡养四位老人并抚养一个孩子。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年轻人面临着非常大的情感与工作压力,本身的养老功能已经相对的弱化,更难以应对日渐增强的养老压力。并且在越来越多的跨地域性职业流动时,许多子女与父母身隔两地,不能或者难以很好的照顾的老人,由此所带来的必然就是家庭对于老年人的照料功能弱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
另一方面,机构养老虽然能满足部分老人的养老需求,但是我国的养老压力是基于人口快速化进程快与国家未富先老的国情下提出的,老人数量整体数量庞大与国家人均GDP经济较低。机构养老所需庞大的资金支持,其高收费的标准是大部分家庭都不能接受;而由于机构养老服务的高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标准等其覆盖面很低,有限的床位等不能充分覆盖大部分老人家庭;机构养老的集中性与程序化管理使老人不能满足其情感需求,并且容易造成老人的隔绝状态,不能满足其社会化需求。
社区养老在此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其具备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优点,但仍处于探索之中。
1.3 社区养老的现实意义
社区养老的提出与推广基于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以及国外的社区照顾模式,于2000年开始在全国陆续推广。社区养老模式之所以得到倡导和推进,是因为它是当前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也是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养老发展的现实意义重大,具体表现在:
其一,社区养老成本较低,有利于养老服务的普及化。社区养老相对比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具有很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社区养老服务成本较低、服务覆盖面较高、服务方式比较灵活多变、可以多层次利用社区的养老资源、降低家庭和政府的经济负担,使得社区养老服务能够普遍惠及更多的有需求的老人。
其二,社区养老具有地缘和亲缘优势,有利于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老年人年龄较大,有着更多的对于情感的需求,更加的重视亲友关系,而街坊邻居、亲朋好友、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对于老人来说意义重大,在情感慰藉、心理抚慰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老人在社区养老能够感觉到更多的安全感、亲切感、幸福感,而对于社区养老服务来说,也具有更多的对于服务方式的选择。
其三,社区养老具有很强的就业容纳力,有利于促进社会就业。社区养老的服务需要很大一部分的家政、医护、保健等人员,这些需求提供一个社区就业平台,社区养老的服务队伍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本地区,四五十岁的下岗职工、困难就业群体等服务队伍寻找的对象,经过培训后便能为社区养老、为自己家庭贡献极大的力量。
其四,社区养老有利于促进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社区养老将老年人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居家与社会化的服务相结合,有助于缓解家庭养老压力,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养老倡导志愿服务和居民互助,有利于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老护老、团结互助的良好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2.搜集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做初步分析; 3.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料、数据;做实地调研,以了解具体情况,并借鉴其成功之处。
1.4.2研究思路
1.面对“未富先老”的国家社会经济与人口老龄化速度不相协调的现状,从理论上探寻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开展的依据;
2.实地探寻发展速度较快地区的社区养老发展现状及服务的综合模式,吸取其相关成功经验;
3.结合目前的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与国内外社区养老的相关经验,提出改善社区养老发展的措施。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养老方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虽然目前由于探索、实践经验等不足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社区养老仍是目前老年人最期望的养老方式,它是当前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
社区养老具有成本较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等诸多优点,它可以用较小的成本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通过社区养老服务,可以让一部分家庭经济有困难但又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得到精心照料,从而对稳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固家庭、稳定社会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而且还可以让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社区,享受每天的服务便利,同时也可以从亲友等那里或得到情感上的慰藉与精神上的愉悦;社区养老的发展既能弥补“四二一”生育模式下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又能迎合老年人对在家中养老的情感、隐私等需要。
尽管社区养老有着众多的优势并符合中国的养老实情,但社区养老在中国的实践还存在资金短缺、专业人员素质偏低且数量不足、评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我们通过对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实地探索、研究等,了解社区养老服务各类机构的现状,深度分析社区养老的服务模式、评估模式、发展模式等的优劣点,研究提出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为社区养老服务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之处。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2章 社区养老的相关研究
2.1 社区养老的研究理论——社会嵌入理论
社会嵌入理论经过发展成为社区养老的基础理论,其代表人物是格兰诺维特,他认为个人是嵌入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的网络内。个人需要通过一定的社会网络才能从社会上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等,个人与社会关系网络紧密相连,而不是孤立的。
社会嵌入理论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一体的,个人不能脱离社会做出某种选择与行动。个人与社会仍需要继续的互动与融合,老人也需要继续地社会化,以满足其需求。
老年人面临着很大的角色转换所带来的压力,需要适度的社会化以形成这样的转变。其面临的角色转变有:(1)劳动角色转换为供养角色,这容易使老年人产生无用感;(2)父母角色转换为祖父母角色,这使老人面临着子女可能分家所带来的情感缺失,以及可能进入“空巢”家庭、健全身体的突然失去,如疾病并可能面临肢残或死亡、配偶的突然失去,如丧偶并带来心理健康上的问题;(3)职业角色转换为情感角色,如职业角色面对家庭情感角色时,很容易出现在退休后出现角色模糊以及产生冲突等。
这些都是老人可能面临的问题,可能在其生活中影响比较大。社区养老是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各种服务,可以使老年人在角色转换过程中更好的应对。通过不断的学习、互动等逐步适应自己的角色转变,不断的社会化以应对可能面临的压力。老年人适度的社会化需求也是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存在、发展的意义。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
2.2.1社区养老的国内研究现状
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虽然仍在初步发展阶段,但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是在不断的探索之中,国内的一些学者等也已经形成了一些共识性的或者专业性的观点。
1.我国的社区养老是基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压力与未富先老国情下提出的,虽然发展时间短暂,但是社区养老内容已经比较丰富,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对社区养老的认识,社区养老的内容和内涵仍在不断深化、改变、丰富。现阶段的社区养老具有: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精神慰藉、老年教育的功能。
2.对老年人的社区福利性服务也是社区养老的一部分,主要包括:(1)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服务,如午餐提供、家庭代购、劳务服务等;(2)老人寄养服务,如养老院等福利养老设施的兴办,集中收养、供养无人供养等达到供养标准的老人;(3)老年人文化、娱乐服务,如老年公园、老年阅览室、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的开办,老年沙龙、舞会、乒乓球等比赛的举办;(4)老年人心理辅导服务,如举办老年心理讲座、心理咨询、情感交流会等。
3.我国的社区养老整体上处于一个初步发展阶段,但是地区差异性比较大,发展程度、速度很不平衡,需要政府与社会的进一步的推动。现在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与老人的需求不相符合,难以满足社区老人普遍的需求。目前主要有以下问题:社区养老服务覆盖面低、服务形式比较简单且单
一、缺乏专业且高素质的服务队伍、社区养老补助标准较高、社区养老的认知度较低、各类医疗、保健、学习、娱乐服务缺乏、志愿者缺乏等。虽然社区养老的发展是基于我国未富先老与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基础上,但政府与社会对于社区养老的认知度、认可度、重视度都较低,未能形成共同推动社区养老发展的合力。政府和社会对于社区养老的投入不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等是社区养老问题出现的渊源。
4.社区养老的发展也是推动小政府、大社会进展的一部分,其对于社区发展、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培育、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能够越来越快的推动公共服务的快捷化、便捷化、有效化发展,提升了社会的自我发展、更新、服务能力。
5.我国庞大的老年人口,使得社区养老服务作为一种福利服务推行及实现,社区养老更具有一种有限性公共服务的属性。社区养老不是单单政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府就能推行、贯彻下去的,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参与,需要动员社会、家庭、企业、政府等多方面共同参与来推动社区养老的多样化发展,这也注定了我国的社区养老资金来源必须多元化、服务内容和方式必须多层次。我国社区养老的发展水平受社会保障机制影响很大,所以我国的社区养老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福利性质,但又是一种有限的公共服务。
2.2.2社区养老的国外研究现状
1.英国的社区养老
英国是西欧老牌福利国家,其社区养老采用福利国家+社区照顾的运行机制。即政府以明令条文确定对老人提供福利服务,同时用社区照顾的工作模式推行服务,使老人像在家一样的感觉,得到社会工作模式的服务,使他们能够过上一种正常、较体面的生活。
英国社区照顾的服务体系主要由经理人、主要工作人员和照顾人员组成。他们相互相成共同维系着其社区照顾体系,经理人负责一定区域的老年人养老资金的筹放、工作人员的招聘与培训等;工作人员负责本社区内养老服务;照顾人员多为老人的亲友、邻居,政府给与其一定的财政补贴。
社区照顾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生活照料: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等4种形式;
第二,物质支援:提供食物、安装服务设施、减免税收等;
第三,心理支持:医疗、康健、护理、心理治疗等;
第四,整体关怀:改善生活环境、发掘、利用社区的可利用养老资源以供使用等。
英国社区养老的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出资,在社区照顾上也体现出以政府为主的特点。很多服务设施都是由政府资助的,从事居家服务的工作人员许多也是志愿服务,至于收费的部分则由政府和老人共同承担,同时老人具有津贴补助等,确保老人能够在家体面的生活。
2.瑞典的社区养老
瑞典作为一个北欧福利国家,在社区养老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其采用着福利国家+自治团体的运行机制。瑞典法律认为,赡养和照料老人时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国家的责任,子女、亲属没有相应的抚养义务。
政府实行社区养老的按需分配,有需求的居家养老家庭可以向主管部门申请,至于福利服务的标准根据实地的评估、确认后采取一天一次或一周一次服务等。
养老服务实施过程,基本由地方自治团体所主导。地方自治团体负责制定服务计划,为老年人提供福利性的住宅,提供家庭人户服务。
其养老服务内容包括政府层面和自治团体层面两部分:(1)政府提供的家政服务包括:服务包括个人卫生、安全警报、看护、送饭、陪同散步等,只要是日常生活需要的,都可以提供服务;(2)地方自治团体提供的服务包括:清理家庭卫生、餐饮制作与照顾等;(3)建立日间老人活动中心,组织老人开展文娱、体育健身活动,为老人组织提供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如舞会等。
瑞典政府提供的家政服务等需要根据服务对象的经济条件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总体上是福利性的,即使最高标准的收费也远远低于市场收费标准。同时地方自治团体的服务、活动的资金由国家财政解决50%,由老年人自己承担50%。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3章 社区养老的服务模式
3.1 社区养老的服务体系、对象、人员与内容
3.1.1 社区养老的服务体系
以张家边社区为例,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结构主要包括: 1.老人日间护理中心主要是为白天缺乏家人照顾的体弱及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护理、生活照顾等方面的内容,如膳食、个人卫生、健康护理、护送看病等;
2.老人医疗保健中心为老人提供送药、体检、心理咨询及疏导、康复护理、健康调查跟踪及养身保健知识等教育方面的服务;
3.老人家务服务中心到老人家中提供各种家务服务,如居家清洁、帮助购物、料理家务、维护维修等;
4.应急救援中心主要是开通24小时老人服务热线,建立事故预警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并紧急处理老人遭遇的各种生活事故,进行有效的危机干预;
5.老年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是集中文体、教育、社交与日常生活辅助于一体的服务场所,满足老年人对文体保健、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等。
这些构成了社区养老整个服务体系,包含社区老人所可能需要的日间需求、医疗保健、文体康健、精神慰藉等,在实际的开展中能够比较全面的覆盖老人普遍的需求,至于一些个性化的需求还在继续的探索中。
社区养老服务,比较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等,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也更为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社区、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新模式。
3.1.2 社区养老的服务对象
中山市张家边社区的社区养老服务的对象是具有中山户籍,年满60周岁的辖区老人,采用会员制并且按照不同条件可按无偿、低偿、有偿享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受社区养老服务。
总体覆盖范围是整个社区居民,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的认同度不够以及社会的一种对于养老服务的购买观念与力度的不够导致真实的可服务对象很少,政府的对于社区服务的福利条件也是很大的影响。
1.无偿服务对象:优抚孤老、享受低保的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独居或仅与残疾子女生活的老人、市级以上劳模、百岁老人、六等以上伤残军人。
2.低偿服务对象:年满80周岁的独居或仅与残疾子女生活的老人。3.有偿服务对象:除了无偿和低偿服务对象以外的需要社区养老服务的老人。
3.13社区养老的服务人员
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优先选聘具有中山市户籍的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员,尤其是“4050”人员。
张家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清洁与保安、服务人员大多采用“4050”人员,有专门的义工、志愿者组织,护工、医生等采用在职专业工作人员,辅助社工为辖区内服务对象提供各类社区服务。
中山市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受到地区发展因素的影响,相对素质较高,生活水平整体也较高,服务意识也较强,在服务质量上比较专业和优良,但是距社区养老的成熟发展模式上仍有一定的距离。
3.1.4 社区养老的服务内容
社区养老的服务内容主要分为生活照料、安康维护、精神慰藉服务三个模块,包含居家清洁、餐饮、洗衣、理发、医疗、义诊、娱乐等部分。1.生活照料服务
(1)家政服务:包括居家清洁、餐饮照顾、上门维修等服务;(2)生活照料:包括个人清洁、卧床照料、洗衣、理发等服务。2.安康维护服务
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链接医务保健资源进行医务服务,进行安全协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助等服务。
(1)康复护理:提供疾病防治、五感训练、健康教育等服务;(2)医疗保健:提供医疗协助、健康义诊、家庭保健等服务;
(3)安全协助:提供社区安全评估与改善、紧急呼叫与危机处理、个人定位与定期探视等服务。3.精神慰藉
(1)个人辅导:提供情绪辅导、临终关怀、哀伤辅导、角色适应等服务;(2)文娱舒心:提供兴趣班组、文化沙龙、文艺表演、才能展示等服务;(3)义工服务:提供邻里结对、诚心交流、日常探视、社区参与等服务;(4)法律维权:链接法律资源、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权益维护等服务。
3.2社区养老的服务方式
3.2.1 “三共联动”方式:社工+护工+义工
1.社工:面向社区整合资源,建立老人之间的联系和支持,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专业个案、小组等直接跟进服务;
2.护工:聘用困难家庭中有就业需要的,如下岗妇女等组织成护工人员,经过专业培训上岗、考核合格后为老人提供日常照顾等;
3.义工:由社区义工与高校义工组成,提供日常的探视和协助服务。
这样的服务人员的协调、联动的服务方式有利于整合人力资源的优势部分,综合的为社区老人提供服务。
3.2.3 “四师结合”方式:社工师+护理师+医疗室+保健师
1.社工师:面向老人进行护理、疾病、健康方面的需求掌握并进行初步的介入以及转介,建立和推进“四师结合”的互动机制;
2.护理师:由具备护理资质的专门人员担任,根据老人的需要提供专门的护理服务;
3.医疗师:有医疗义工担任,为社工、护工所转介需要医疗介入的老人提供服务,并定期举办义诊、上门医疗诊断及反馈服务;
4.保健师:由保健义工担任,为老人的饮食营养、作息等提供保健咨询、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诊断及服务。
四师的结合可以比较综合完善的从医疗康健几个方面为老人提供全面的保健服务。
3.3社区养老的经费安排
社区养老服务政府补助经费主要来源于三种渠道:市福利彩票公益金、市财政资金、通过慈善会筹集的社会捐助资金。
享受无偿服务老人可以享受30小时/人.月的服务时间,合计360元/人.月;享受低偿服务老人可以享受20小时/人.月的服务时间,合计240元/人.月。
但是,在补助标准的审查与批准上的程序较为繁琐,许多真正需要补助额老人得不到及时的补助,而对应的社区养老服务的范围及人群也因此很受影响。而现在,帮助达到审批标准且有意愿获得政府资金补助的老人成功获取政府的补助也成为社工工作的一部分。
3.4社区养老的服务评估与监督体系
社区养老机构以市民政局及下属相关部门为指导、主管、监督主体,通过承办政府项目开展相关服务。
政府具有不定期项目资金、补助资金运作与服务对象资格审查等监督权力,同时有定期的服务评估项目,一般为委托第三方机构作为社区养老项目的活动评估方,通过对一定时期内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目标完成情况等评估作为项目继续进行的标准。而评估标准、机构或人员、跟进服务监督等由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制定。
现阶段政府项目的评估人员一般都非专业,如社区居委会人员、社区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干部等,比较看重短期的、表面的成效,如社区养老机构服务社区老人的数量、次数、举办的大型活动次数等,而往往忽视掉深层的、长远的社区变化,如社区意识的增强、社区变迁的提高、社区老人整体幸福感的提高等。在社区养老项目的监督上则比较全面,综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合、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对于社区养老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意义重大。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4章 城市社区养老面临的困难与不足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山市的社区养老模式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就其水平或者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而言,其仍然处在一个初级的发展阶段,尤其在专业服务队伍、资金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很大程度上一直制约着社区养老的发展。
4.1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且严重匮乏
社区养老是一种社会服务,其服务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的充足与否,稳定的资金也是社区服务发展的基础,但资金的不足现阶段正越来越成为阻碍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现阶段社区养老的经费主要是由政府的部门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是其主要资金来源,但融资渠道普遍单一,而且社会上的力量也对此兴趣缺乏,较少涉足。
其实,资金缺乏现象在社区中普遍存在,比如中山市的张家边社区,资金来源于中山阳光竞标的政府购买的开发区社区项目,而且现在其资金很少有社会力量的参与,政府包办了居家养老中心的建设与相关指导意见后,剩下的相关资源的建设、大型活动的组织、志愿者与服务队伍的培养建设都由社工机构自己想办法,但是政府三年两百万的服务费用细算起来,需要社工机构一点一点的节约与另外寻找社会资金支持。这样在服务项目的拓展、服务质量的提升能方面都面临的政府限定资金的巨大压力。
资金的不足致使社区养老的服务覆盖面过小,可支持容纳社区老人过少;政府对于补贴对象的条件较严导致能够享受到政府购买的社区服务的老年人的数量较少,补贴标准也比较低,服务时间、水平、内容都比较低,不能满足社区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的多样化、多层次、大规模的需求。社区养老服务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势必不能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4.2 缺少专业人才,服务队伍素质较低
社区养老的发展,服务提供的质量主要依靠于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批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服务队伍对于社区养老的健康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
但就目前而言,社区养老服务成员的专业化素养都偏低,而且依照政府指导意见,以社区内下岗“4050 人员”为服务队伍的主要成员,这些“4050 人员”以年龄偏大的妇女居多,实际工作经验虽然比较丰富,但是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即使经历了短期的服务技能培训,其服务质量仍然偏低,而且提供的服务基本限于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其对于精神护理、情感慰藉、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关注较少并且专业技巧匮乏。
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是中山市近年进行的有益尝试,但其数量太少,张家边社区的专业社工只有一名,其他是专业保健师、护理师等与多名社区下岗职工,与社区养老发展的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志愿者服务队伍都是高校志愿者与社区老年志愿者,其建设相对滞后,而且在组织、激励和培训机制方面存在着不健全、不规范等问题。在开展服务方面的随意性也比较大且规范度很低,养老助老服务的质量较低,可以在社区养老中发挥的作用尚且较小。而且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等的不合理,也在成为社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的限制因素。服务的工作内容繁琐、服务量大、工资报酬和社会地位较低等因素也导致着社区养老服务成员招聘困难、流动性大。
4.3 养老服务资源匮乏,难以整合
社区养老包含很多方面,需要社区内部医疗、家政、教育、咨询等服务资源的共同参与,这些共同构成了社区养老服务的体系内容,构成了社区服务的各个服务内容。因此,与社区内各个服务资源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对于社区养老的服务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而言,社区养老的发展仍然是一个政府热、基层冷的模式,虽然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国家大力有意愿并且采取各种措施推进社区养老的发展,但是在基层部门、社区、民众中其实影响力不大,而且也没有一种齐心合力发展社区养老的思维。在社区中就体现在,当选择用社区养老做牌子开展服务活动或者联系社区内一些具有养老资源的企、事业单位时,他们普遍变现出缺乏积极性、不愿意配合、不关心的一种态度,对于活动的开展、资源的开发利用影响很大,也影响着社区养老服务的多层次得服务与发展。
4.4 社区养老宣传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低
社会的认知度与支持度对于社区养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社区养老的发展能够从社会对其的支持中获得充足的力量来源,包括资金、人力、精神支持、社会肯定、有利的消费观念、良好的沟通交流等,社会对社区养老理念的认同能够极大的促进社区养老的发展。
当前,我国面临着巨大的来自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压力,其所对应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样化、大规模的需求需要社区养老快速、良好的发展。
但是,现行的社区养老却一直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未能形成一种全社会关注、支持的社区养老氛围。其中,固然是由于宣传力度与推广力度的不足,社区养老发展的程度也是一种重要的因素,社会各界对于社区养老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还存在着很大的认知盲区。
养老从来是一个大问题,养老问题也从来是自古就有的,但是新型的社区养老仍然不是家庭与社会所普遍了解与接纳的,而且社区的养老服务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一方面,社会对于社区养老的认知不足导致社会的养老服务产业相对的匮乏与发展缓慢,难以应对大规模、多样化的老年养老需求。另一方面,家庭与老年人对社区养老的认识的不足导致一部分有服务需求的老人得不到对应的服务,但社区养老机构却缺少充足的可服务客源,而更多的老年人也并未形成花钱买服务的理念,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的金钱化也不能接受。对于免费的社区养老资源、服务,老年人比较乐于接受,有偿服务可能就会得到社区的排斥了。大多数社区对于社区养老服务与资源的有偿化都不能充分的接受,例如张家边社区,尽管区域经济相对比较发达,但社区养老机构还是不能获得充足的服务对象。在很大程度上,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影响力、认知度和老年人及家庭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的消费理念一直在影响着社区养老服务的覆盖面以及社区养老的发展。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5章 完善城市社区养老的对策与建议
5.1 拓宽筹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资金问题一直是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切的影响着社区养老工作的发展。因此,社区养老资金的多元化渠道拓展、多层次资金来源分配是社区养老服务的首要任务。
在社区养老发展的起步阶段,政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的资金投入在社区养老资金来源中一直是第一资金来源与最多资金来源。所以,首先加大政府对于社区养老的资金投入与支持,这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过程。社区养老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政府必须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财政预算,把社区养老作为一个必须重视财政投入工程,并且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拓展社区养老资金覆盖面,以及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等采取各种措施支持、推进社区养老工作的发展。这些举措能够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的覆盖面的扩大、为社区养老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调动社会对于社区养老工作的积极性、为老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是老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5.2 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
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对于其发展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服务人员的素质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也影响重大。每个人处在该处的位置上,社会的秩序才能得到保障,社会才能稳定良好发展。
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相对于餐饮服务、电话客服等是一项较为专业的工作,它是一项综合性与专业性都比较强专业工作。因此,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必须得到保障,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社区养老服务人员来源渠道,比如稳定的社会工作的专业社工来源、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机制、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职称与职业资质等。而相对应的,要完成这样的布局,社区服务人员与社会工作者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的社会地位与工作待遇应该得到社会认可与逐步改善,社区养老工作应该得到逐步的重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以及老年社会工作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建设一支有序的、可持续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国家应该鼓励发展专业技术教育,提升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社会应该鼓励、支持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对社区养老服务工作进行适度的较高水平的认可,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老人的老年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立一个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社区服务队伍能够极大的促进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直接推进社区养老的发展。
5.3 合理配置资源,推动社区养老的资源开发与共享
社区内部养老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对于社区养老的发展至关重要,社区养老在发展阶段具有缺乏充足资金、缺少专业人才、欠缺资源开发能力与可利用资源等弱点,常规的社区养老发展会受其影响很大。这些因素通过社区养老人员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缓解,但其主要是受社会客观环境的影响,通过社会的逐步发展,国家与社会的众多改善社区养老政策与举措的实施中,社区养老的各类条件、环境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
政府应该重视社区养老发展带来的缓解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压力的作用、对于社区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政府应该重视并建立起社区养老专门机构,用于统筹社区养老发展,以及协调资源、分配资源、统筹、整合资源,促进社区养老充分发掘社区可利用资源的养老资源,协力促进社区环境的改善、社区意识的提升、社区养老资源的综合利用。
5.4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推进社区养老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社区养老在我国现阶段仍是一个比较新型的养老方式,在群众当中的认可度比较低,必须通过大力的宣传、引导,深化社区养老的理念,才能逐步的提高公众对其的认知度,才能更加良好、顺利的发展社区养老。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社区养老的渐序运行和发展对于政府与社会的作用巨大,不管对于老年事业的发展还是对于社区发展都有深刻的意义。
政府作为社区养老的受益者、推行者必须践行对于社区养老的社会责任感,必须通过广泛、持续的宣传工作使社会各界认识到社区养老的重要性,广泛地提高社区养老在各大养老模式中的地位。
政府可采取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社区养老的形式、意义、作用等进行社区宣传,逐步引导一种社区养老服务的消费理念;引导全社会树立一种尊老、敬老、共同关心支持社区养老的良好氛围;指导并建立一种社区养老的包含社区老人信息、需求信息等的资料档案,便于更好的推进社区养老的发展。
只有通过广泛而持续的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对于社区养老的认知度与认可度,提高社区养老的影响力,才能鼓励并营造一种全社会积极参与、支持社区养老的氛围,才能更好的推动社区养老的发展。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结 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速度也在飞速的提高,一方面,“四二一”生育模式导致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另一方面,未富先老的国情也使机构养老在我国难以普及。传统的养老模式越来越难以承担巨额的养老压力,社区养老在此应运而生。
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相比,社区养老具有成本较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以及能够满足老年人广泛亲情需求等诸多优点,它可以用比较小的成本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也很大。而且,就目前国内外的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来说,社区养老是世界所一致的在养老模式上的必然选择。
社区养老的试行也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性,比如沿海一带的或者一些大城市社区养老的发展状况由于其经济优势、地理优势等会好很多。中山市地处珠三角、毗邻港澳台,有很大的发展社区养老的区位优势,而张家边社区养老的“三工+四师”的服务模式比较有特色,可以为其他区域的社区养老所借鉴。
但是社区养老在我国仍然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依然会有不少问题出现。以张家边社区为例现存在着: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严重不足;缺少专业人才,服务队伍业务素质较低;条块分割,服务资源整合共享难度大;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对社区养老尚未形成共识等问题,这些因素对各地社区养老的发展阻碍很大,一直普遍制约社区养老的覆盖面的扩大、社区养老的服务质量的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社区养老服务的规范化等,使得社区养老在社区内的影响力依旧很小。
同样以张家边社区为例,综合其发展状况与社区发展理论,提出以下解决措施: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有效整合资源,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共享;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推进社区养老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重视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养老中的作用。希望能够从养老设施、运行管理、社区资源、资金筹措、专业队伍等几个方面入手,逐步形成多方面参与、运作机制完善、管理规范有序、专业化程度高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谢 辞
本论文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环节设计,无不凝聚着李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期间,我也始终感受着老师的精心指导和无私的关怀,并且感到受益匪浅。
在此向李老师和其他老师、同学们以及相关资料提供者等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 何谦,陈汉平.浅议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和可行性[J].法制与社会.2007(03)[2] 龙书芹,风笑天.城市居民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江苏四城市老年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7(01)[3] 胡勇.社区照顾: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养老新模式[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4] 郑建娟.我国社区养老的现状和发展思路[J].商业研究.2005(12)[5] 田玉荣.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政府购买服务”[J].社区.2005(07)[6] 祁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新模式——对大连市首创的“居家养老”模式的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5(02)[7] 田雪原,王金营,周广庆著.老龄化:从“人口盈利”到“人口亏损”[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 [8] 韦克难著.社区管理[M].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 [9](加)R·米什拉(RameshMishra)[著],郑秉文译.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国家[M].法律出版社, 2003 [10] 郑功成等著.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11] 刘则杨主编.护理经济学概论[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12](英)苏珊·特斯特著,周向红,张小明译.老年人社区照顾的跨国比较[M].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2 [13]陈功.我国养老方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4]杜鹏.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 [15]费孝通,《费孝通社会学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年)
第四篇:“小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研究与实践”心得体会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而艺术教育是与美育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学校美育工作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所说,“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做好学校美育工作呢?在小学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抓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教育是主渠道,是做好美育工作的切入口。我们认为,小学艺术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且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修养的基本素质,而不是针对少数学生,提高他们的艺术技能技巧的培训教育。但是,小学艺术教育要培养学生哪些艺术素质?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是小学艺术教育必须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对于以上问题的提出,我们在课题的实践和研究中,应该给予回答和解决。很明显,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得于我们对小学艺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促进小学美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有利于通过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假设
小学生的艺术素质是由艺术兴趣、艺术基础知识技能、初步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等基本要素构成,如果遵循小学艺术教育基本原则,抓好艺术课程的课堂教学这一主要途径,并与艺术活动课和校内外艺术活动等途径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基本艺术素质。
三、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1、研究小学生艺术素质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确定小学生艺术素质的评价标准。
2、探索提高小学生艺术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确定了反映小学生艺术素质水平的基本构成因素
目前,我们的艺术教育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艺术教育是培养“会什么”的技巧人,还是培养热爱艺术、欣赏艺术、表现艺术的审美人,从我们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重心应该是后者,如果要使全体学生都成为艺术特长生,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可能,那也是以牺牲其他方面的教育为沉重的代价。小学艺术教育应该体现儿童艺术素质的基本内容。
1、艺术兴趣
艺术作品的形象性、直观性很强,因此儿童大多都能对艺术产生兴趣。就普通艺术教育而言,只有把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具有浓厚的艺术兴趣的基础上,前者才有价值和可能。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样地,兴趣也是确保艺术教育过程的愉悦性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当学生离开学校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兴趣都能陪伴他的一生;而技能对那些不从事艺术职业的人来说却随时都有可能被丢掉。可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是小学生艺术素质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2、艺术知识
知识的积累是由人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艺术知识则使人通过视觉、听觉等,更快地获得理性知识。小学生年龄小,虽然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但她们获取的艺术知识主要来自于学校,这些基本的艺术知识分解到小学艺术各学科教学中,体现各门类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特征。如果教师将这些知识寓教于乐,学生便能较好地掌握,为艺术欣赏和创造打下一定的基础。
3、艺术欣赏能力
通过艺术教育,学生的水平如只停留在对线条、造型、色彩、音律的直观感受上,只停留在“象不象”的感受上,那么,他们的艺术素质是不高的。能进行初步的艺术欣赏是儿童重要的艺术素质组成。艺术教育中,还要超越感知,要凭借情感和认识的力量,调动心理上的联想、想象、移情等活动,深入艺术对象的内部,达到一种新的体验和感受。
4、艺术创造能力
在当前提倡“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素质是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我们把艺术创造作为儿童的基本艺术素质,艺术创造是以基本技能为基础的。对小学生来讲,艺术创造主要体现在具有一定的艺术创作和摹仿的基本技能。
如美术活动课《水族箱的制作》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海底生物的丰富,了解到海洋生物的形是千姿百态的,有菱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梭形;海洋生物的色是五彩斑斓的,有蓝色、黄色、红色、还有透明的;海底鱼类的花纹是千变万化的,有由点状组成的、有由线状组成的、有由块状组成的等,这是孩子们对美术知识中基本形和色的认识,海底世界是孩子们兴趣浓厚的主题,特别是游动的形形色色的鱼类,种类丰富的海植物,以及水族箱这一特殊的手工装饰都可以激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对艺术的向往。
(二)确立了小学艺术教育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学规律与教学实践的中介桥梁,它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理论性,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与一般的课堂教学原则相比较,艺术教育活动的教学原则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我们认为,在艺术教育的课内和课外,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是:思想的启发性原则、形象的感染性原则、情感的体验性原则。
(1)思想的启发性原则
艺术美具有永恒的魅力,是美的最完善、最理想的体现,它所负载的思想、观念、伦理、精神、情感都具有教育意义。“艺术是又高级又通俗的东西,能把最高级的内容传达给大众。”这种“最高级的东西”正是我们教育、影响儿童的精髓。在艺术教育中,我们应向儿童展现艺术所表达的内容,启发他们对艺术内容的理解,加深他们对艺术内容的认识,在某种意义上说,思想的启发性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欣赏艺术所表达的内容和象征意义。如在小学美术课上,学习有关动物的画法,教师就出示徐悲鸿的《奔马》作品,借助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感受到那刚劲奔放的笔触,粗犷有力的线条,奋蹄欲飞的形态,勇往直前不可遏止的气势,同时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正是41年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表达了作者抗日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
在艺术教育中,我们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有“思想启发”的目标,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教育信息,这种“思想”信息的增多,也能反映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
(2)形象的感染性原则
形象的感染性是艺术美的重要特点,也是艺术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知道,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必须“寓教于乐”,通过具体、生动、感人的形象使学生不知不觉受到陶冶,得到享受,离开了美的形象也就无所谓艺术教育。为了使学生受到艺术形象的感染,我们就应运用艺术美的形象,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艺术美的规则和显现方式。如小学音乐中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就通过蒙族音乐的旋律、通过其音乐语言,调动学生的想象,使儿童感受到了草原、羊群、风暴、博斗等形象,使儿童感受到英雄小姐妹的乐观、勇敢、坚强的性格,进而也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3)情感的体验性原则
艺术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带有浓郁的情感色彩,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忽视这一点,使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在情感上产生兴趣、产生共鸣,不仅要悦耳悦目,悦心悦意,还要悦神悦情,使感知、感受、感动三者统一,使悦形、会心、畅神三者统一,因为“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就是艺术”。
情感是艺术的最重要因素,没有情就没有艺术,人们的情感,一方面是一种本能,人有七情,这是天性。另一方面是后天的培养,特别具有社会性质的情感,是要靠情感教育来培养的,如使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等。平时人们的情感是处于相对平静、抑制状态,在艺术教育中,学校和班级就要创设优美的艺术环境和氛围,做到以境育情,影响和熏陶儿童对美好情感的追求,我们从艺术美的角度,搞好校园雕塑、园林绿化、壁画绘制、橱窗布置、景点设计、教室美化等一系列的活动工作,使学生赏心悦目,养性怡情。
第五篇: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公约(定稿)
圣城街道社会管理新实践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公约》公布实施
为提高城市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维护居民共同利益,构建新型和谐社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圣城街道13个城市社区居委会结合各自实际,会同新当选的居民小组长和居民代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共同起草了各自的《居民自治公约》(初稿),并多方征求了小区居民、驻区单位、市直有关部门等单位和个人的意见,根据征集到的意见建议,社区居委会召开会议进行了集体讨论,现将各城市社区表决通过的《居民自治公约》予以公布实施。(通讯员
郑玮)
《向阳社区居民自治公约》
为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维护居民共同利益,构建新型和谐社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公约,共同遵守。
第一条
社区居民应诚实守信、互助友爱、团结邻里、互相帮助、不打骂争吵,争创五好文明楼院,营造美好社区生活环境。
五好文明楼院标准:
1、环境整洁优美
2、文化生活丰富
3、治安秩序稳定
4、计划生育到位
5、抑制各种不良嗜好,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禁止黄、赌、毒,不参加任何反动组织及邪教组织。
第二条
居民要自觉爱护公共设施,不得占用路面、楼道,堆放垃圾及杂物;不准乱涂乱画,损坏公物,争做文明市民。
第三条
直管党员和育龄妇女变更住址和联系方式后要主动告知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居民、商户主动配合社区居委会、计生、公安、安监、工商等单位的信息采集、隐患检查、流动人口清查等行动,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志愿活动,争做文明居民。
第四条
为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成立社区女子秧歌队、健身队等积极开展社区各项公共活动和各类公益性活动。
第五条
家庭和睦。提倡夫妻共同分担家务,共同管理家庭财产,反对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争创“五好文明家庭”。
五好文明家庭标准:
1、遵纪守法
2、孝敬父母
3、男女平等
4、邻里和睦
5、勤劳致富 第六条
积极宣传健康、环保、科普、优生优育等科学文化知识。第七条
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定期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和义诊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第八条
民事调解小组和居民小组长应积极协助社区协调处理各种邻里纠纷及民事矛盾。
第九条
努力提高辖区内居民生活水平,为居民提供优惠措施:
1、社区内持《育龄妇女免费查体证》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已婚育龄妇女可免费到社区计生服务站进行健康检查。
2、社区为育龄群众免费发放避孕药具。
第十条
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已婚育龄妇女向居委会迁入计生关系时,需自行确定一名担保人。
定期在居委会公开栏中公布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情况。严格落实各级政府的计生奖励扶助
政策,关爱计划生育户。
第十一条
社区定期组织育龄妇女、包括流动人口的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检查,提供生殖保健服务。已婚育龄妇女主动向居民小组长汇报孕情;凡符合生育条件的已婚育龄夫妇,都要做到登记或申请持证生育,并及时落实节育措施。
第十二条
不接受计生管理和服务的:社区居委会不再为其办理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户籍、养老医疗、医疗保险、城市低保、廉租住房、就业困难人员等业务,不再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待信誉恢复后再办理。
第十三条
建设信用计生体系,居民登记结婚后,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签订信用计生协议书;育龄妇女要按时查体(孕查每月一次,透查每季度一次),生育子女后,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规定时间内(顺产90天内、剖宫产180天内)落实节育措施;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流入社区30天内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到社区居委会备案登记,并按时查体、验证,守信履约的和失信违约的均记入信用计生数据库。
第十四条
圣城街道籍以外的暂住人口进入社区居住3至30天的,持有效证件到社区居委会和派出所登记备案,居住30天以上的到派出所申领《暂住证》,属于49岁以内的寿光市以外的育龄妇女需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婚育证明》,并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基本信息。务工、经商等外来人员进入社区30天内,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基本信息。
第十五条
在城区新购住房的居民,主动到社区居委会备案户口、计生等关系;房屋过户时,原户主迁往现居住地落户,买卖双方居民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居民出租房屋时,出租方和求租方应持身份证、房权证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
第十六条
居民家庭成员到社区居委会办理户口落户迁移、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城市低保、廉租住房、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贫困学生证明、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等业务时,先查看信用计生数据库和居民自治公约履行情况,信用良好、守信履约的优先办理;失信违约、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待主动履约、信用修复后再办理。
第十七条
本《居民自治公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社区居委会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向阳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2年4月25日
《学院社区居民自治公约》
为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维护居民共同利益,构建新型和谐社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公约,共同遵守。
第一条 积极响应国家和政府的号召,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自觉参与本社区居民的自治活动,参加社区组织召开的各项会议和各项活动,积极为社区建设献言献策。
第二条 要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待人,居民之间、邻里之间互相尊敬,互相帮助,团结和谐。不许滋意闹事,打架斗殴。
第三条 直管党员和育龄妇女变更住址和联系方式后要主动告知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居民、商户主动配合社区居委会、计生、公安、安监、工商等单位的信息采集、隐患检查、流动人口清查等行动,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志愿活动,争做文明居民。
第四条 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已婚育龄妇女向居委会迁入计生关系时,需自行确定一名担保人。
第五条 建设信用计生体系,居民登记结婚后,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签订信用计生协议书;育龄妇女要按时查体(孕查每月一次,透查每季度一次),生育子女后,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规定时间内(顺产90天内、剖宫产180天内)落实节育措施;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流入社区30天内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到社区居委会备案登记,并按时查体、验证,守信履约的和失信违约的均记入信用计生数据库。
第六条 圣城街道籍以外的暂住人口进入社区居住3至30天的,持有效证件到社区居委会和派出所登记备案,居住30天以上的到派出所申领《暂住证》,并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基本信息。务工、经商等外来人员进入社区30天内,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基本信息。
第七条 在城区新购住房的居民,主动到社区居委会备案户口、计生等关系;房屋过户时,原户主迁往现居住地落户,买卖双方居民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居民出租房屋时,出租方和求租方应持身份证、房权证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
第八条 居民家庭成员到社区居委会办理户口落户迁移、社会养老医疗、基本医疗保险、城市低保、廉租住房、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贫困学生证明、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等业务时,先查看信用计生数据库和居民自治公约履行情况,信用良好、守信履约的优先办理;失信违约、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待主动履约、信用修复后再办理。
第九条 坚决杜绝社区居民参与社会上各种非法传销、各种邪教组织和赌博活动,居民要自觉维护社会治安,敢于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和不法行为作斗争。
第十条 本《居民自治公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社区居委会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学院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2年4月25日
《现代社区居民自治公约》
为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维护居民共同利益,构建新型和谐社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公约,共同遵守。
第一条 遵守宪法、法律和国家政策,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第二条 社区居民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积极参加、组织创建“文明楼栋”、“和睦邻里”、“孝子孝女”、“和谐家庭”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行为。
第三条 关心支持、协助和监督小区管理工作,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和履行应尽义务,自觉遵守小区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第四条 直管党员和育龄妇女变更住址和联系方式后要主动告知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居民、商户主动配合社区居委会、计生、公安、安监、工商等单位的信息采集、隐患检查、流动人口清查等行动,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志愿活动,争做文明居民。
第五条 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已婚育龄妇女向居委会迁入计生关系时,需自行确定一名担保人。
第六条 建设信用计生体系,居民登记结婚后,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签订信用计生协议书;育龄妇女要按时查体(孕查每月一次,透查每季度一次),生育子女后,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规定时间内(顺产90天内、剖宫产180天内)落实节育措施;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流入社区30天内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到社区居委会备案登记,并按时查体、验证,守信履约的和失信违约的均记入信用计生数据库。
第七条 圣城街道籍以外的暂住人口进入社区居住3至30天的,持有效证件到社区居委会和派出所登记备案。居住30天以上的到派出所申领《暂住证》,属于49岁以内的寿光市以外的育龄妇女需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婚育证明》,并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基本信息。务工、经商等外来人员进入社区30天内,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基本信息。
第八条 在城区新购住房的居民,主动到社区居委会备案户口、计生等关系;房屋过户时,原户主迁往现居住地落户,买卖双方居民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居民出租房屋时,出租房和求租方应持身份证、房权证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
第九条 居民家庭成员到社区居委会办理户口落户迁移、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城市低保、廉租住房、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贫困学生证明、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等业务时,先查看信用计生数据库和居民自治公约履行情况,信用良好、守信履约的优先办理;失信违约、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待主动履约、信用修复后再办理。
第十条 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卫生,不乱扔污物,不得在楼梯通道、楼外、甬路等地方乱堆乱放;不搞违章建筑不乱涂乱画,争做文明市民。遵守公共秩序,不能随意损坏、搬迁、摘攀;保护好绿化带的花草树木,不在绿化带中乱栽乱种。节约用水、用电,杜绝浪费,创建绿色社区。见义勇为,扶正压邪,不放纵坏人,不助长歪风,搞好安全防范。
第十一条
加强防盗、防火、安全防范意识,不得在小区内存放易燃、易爆、剧毒等物品。严谨在小区内烧纸、烧香等封建迷信活动,确保居民区安全。助人为乐,扶老携幼,助残帮困,礼貌待人,不说脏话、粗话,拥军优属,使社区形成文明礼貌,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创建和谐社区。
第十二条 本《居民自治公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社区居委会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现代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2年4月25日
《兆祥社区居民自治公约》
为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维护居民共同利益,构建新型和谐社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公约,共同遵守。
第一条 拥军优属,尊老爱幼,关心孤寡老人,关心各类残疾人,使社区形成文明礼貌,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创建和谐社区。
第二条 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已婚育龄妇女向居委会迁入计生关系时,需自行确定一名担保人。
第三条 在城区新购住房的居民,主动到社区居委会备案户口、计生等关系;房屋过户时,原户主迁往现居住地落户,买卖双方居民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居民出租房屋时,出租方
和求租方应持身份证、房权证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
第四条 建设信用计生体系,居民自领取结婚证,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签订信用计生协议书;育龄妇女要按时查体(孕查每月一次,透查每季度一次),生育子女后,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规定时间内(顺产90天内、剖宫产180天内)落实节育措施;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流入社区30天内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到社区居委会备案登记,并按时查体、验证,守信履约的和失信违约的均记入信用计生数据库。
第五条 居民家庭成员到社区居委会办理户口落户迁移、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城市低保、廉租住房、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贫困学生证明、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等业务时,先查看信用计生数据库和居民自治公约履行情况,信用良好、守信履约的优先办理;失信违约、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待主动履约、信用修复后再办理。
第六条 圣城街道籍以外的暂住人口进入社区居住3至30天的,持有效证件到社区居委会和派出所登记备案。居住30天以上的到派出所申领《暂住证》,属于49岁以内的寿光市以外的育龄妇女需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婚育证明》,并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基本信息。务工、经商等外来人员进入社区30天内,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基本信息。
第七条 加强防盗、防火、安全防范意识,不得在小区内存放易燃、易爆、剧毒等物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反对邪教,禁止封建迷信活动,崇尚科学。
第八条 直管党员和育龄妇女变更住址和联系方式后要主动告知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居民、商户主动配合社区居委会、计生、公安、安监、工商等单位的信息采集、隐患检查、流动人口清查等行动,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志愿活动,争做文明居民。
第九条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不能在居民区内饲养家禽,家畜等动物;不得在楼梯通道、楼外、甬路等地方乱堆乱放,不堵塞占用消防通道;车辆要按车位停放;实行生活垃圾入箱化,保持社区环境整洁优美。
第十条 不违章随意搭建建筑物。阳台栽花,放物品要有安全措施,以免掉下伤人;开放音响设备要注意时间和音量,以免影响到邻居休息。
第十一条
爱护社区内的公共设施,不能随意损坏、搬迁、摘攀、做维护公共利益的有心人;保护好绿化带的花草树木,不在绿化带中乱栽乱种。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得滥用业主的公共财产,不得在小区内乱贴传单。节约用水、用电,杜绝浪费,创建节约型社区。
第十二条 本《居民自治公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社区居委会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兆祥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2年4月25日
《古槐社区居民自治公约》
为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维护居民共同利益,构建新型和谐社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公约,共同遵守。
第一条
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已婚育龄妇女向居委会迁入计生关系时,需自行确定一名担保人。
第二条
建设信用计生体系,居民登记结婚后,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签订信用计生
协议书;育龄妇女要按时查体(孕查每月一次,透查每季度一次),生育子女后,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规定时间内(顺产90天内、剖宫产180天内)落实节育措施;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流入社区30天内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到社区居委会备案登记,并按时查体、验证,守信履约的和失信违约的均记入信用计生数据库。
第三条
圣城街道籍以外的暂住人口进入社区居住3至30天的,持有效证件到社区居委会和派出所登记备案,居住30天以上的到派出所申领《暂住证》,属于49岁以内的寿光市以外的育龄妇女需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婚育证明》,并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基本信息。务工、经商等外来人员进入社区30天内,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基本信息。
第四条
直管党员和育龄妇女变更住址和联系方式后要主动告知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居民、商户主动配合社区居委会、计生、公安、安监、工商等单位的信息采集、隐患检查、流动人口清查等行动,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志愿活动,争做文明居民。
第五条
在城区新购住房的居民,主动到社区居委会备案户口、计生等关系;房屋过户时,原户主迁往现居住地落户,买卖双方居民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居民出租房屋时,出租方和求租方应持身份证、房权证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
第六条 社区居民要尊老爱幼,发扬家庭美德,建立和睦家庭。反对男尊女卑,不准虐待家庭成员。
第七条 搞好邻里关系,实现“相守 相望 相帮”,时刻体现“远亲不如近邻”。
第八条
以社区环境绿化、净化、美化为目标,共同参与植树种草活动,共同对社区卫生进行集中整治。做到无乱堆乱倒、乱搭乱建、无卫生“死角”。
第九条 饲养宠物的居民要自觉清理动物粪便。
第十条
小区内所有车辆排放有序,不准乱停乱放,影响他人出入。第十一条 小区居民成立治安巡逻队伍,加强小区内治安巡逻。
第十二条 社区商业门店增强诚信守法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童叟无欺,积极争创“无假货”示范店。
第十三条
居民家庭成员到社区居委会办理户口落户迁移、社会养老医疗、基本医疗保险、城市低保、廉租住房、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贫困学生证明、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等业务时,先查看信用计生数据库和居民自治公约履行情况,信用良好、守信履约的优先办理;失信违约、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待主动履约、信用修复后再办理。
第十四条
本《居民自治公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社区居委会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古槐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2年4月25日
《龙泉社区居民自治公约》
为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维护居民共同利益,构建新型和谐社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公约,共同遵守。
第一条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牢记“八荣八耻”,提升居民道德水平,建立和谐社区。第二条
学法、知法、守法,自觉维护社会治安,自觉遵纪守法,积极维护社区稳定,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不参加邪教组织,不搞封建迷信。
第三条
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争做“文明家庭”,共建“文明楼栋”。第四条
直管党员和育龄妇女变更住址和联系方式后要主动告知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居民、商户主动配合社区居委会、计生、公安、安监、工商等单位的信息采集、隐患检查、流动人口清查等行动,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志愿活动,争做文明居民。
第五条
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已婚育龄妇女向居委会迁入计生关系时,需自行确定一名担保人。
第六条
建设信用计生体系,居民登记结婚后,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签订信用计生协议书;育龄妇女要按时查体(孕查每月一次,透查每季度一次),生育子女后,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规定时间内(顺产90天内、剖宫产180天内)落实节育措施;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流入社区30天内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到社区居委会备案登记,并按时查体、验证,守信履约的和失信违约的均记入信用计生数据库。
第七条
圣城街道籍以外的暂住人口进入社区居住3至30天的,持有效证件到社区居委会和派出所登记备案,居住30天以上的到派出所申领《暂住证》,并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基本信息。务工、经商等外来人员进入社区30天内,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基本信息。
第八条
在城区新购住房的居民,主动到社区居委会备案户口、计生等关系;房屋过户时,原户主迁往现居住地落户,买卖双方居民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居民出租房屋时,出租方和求租方应持身份证、房权证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
第九条
居民家庭成员到社区居委会办理户口落户迁移、社会养老医疗、基本医疗保险、城市低保、廉租住房、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贫困学生证明、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等业务时,先查看信用计生数据库和居民自治公约履行情况,信用良好、守信履约的优先办理;失信违约、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待主动履约、信用修复后再办理。
第十条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不能在居民区内饲养家禽,家畜等动物;不得在楼梯通道、楼外、甬路等地方乱堆乱放,不堵塞占用消防通道;车辆要按车位停放;实行生活垃圾入箱化,保持社区环境整洁优美。
第十一条
本《居民自治公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社区居委会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龙泉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2年4月25日
《温泉社区居民自治公约》
为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维护居民共同利益,构建新型和谐社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公约,共同遵守。
第一条
建设信用计生体系,居民登记结婚后,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签订信用计生协议书;育龄妇女要按时查体(孕查每月一次,透查每季度一次),生育子女后,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规定时间内(顺产90天内、剖宫产180天内)落实节育措施;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流入社区30天内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到社区居委会备案登记,并按时查体、验证,守信履约的和失信违约的均记入信用计生数据库。
第二条
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
婚晚育、优生优育。已婚育龄妇女向居委会迁入计生关系时,需自行确定一名担保人。
第三条
圣城街道籍以外的暂住人口进入社区居住3至30天的,持有效证件到社区居委会和派出所登记备案。居住30天以上的到派出所申领《暂住证》,属于49岁以内的寿光市以外的育龄妇女需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婚育证明》,并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基本信息。务工、经商等外来人员进入社区30天内,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基本信息。
第四条
在城区新购住房的居民,主动到社区居委会备案户口、计生等关系;房屋过户时,原户主迁往现居住地落户,买卖双方居民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居民出租房屋时,出租方和求租方应持身份证、房权证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
第五条
直管党员和育龄妇女变更住址和联系方式后要主动告知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居民、商户主动配合社区居委会、计生、公安、安监、工商等单位的信息采集、隐患检查、流动人口清查等行动,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志愿活动,争做文明居民。
第六条
社区居民要自觉维护环境卫生,自觉教育子女及家人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烟头、纸屑,建设绿色文明社区,居民要文明养犬,不能在公共场所大小便,不能让宠物处于失控状态。
第七条
每个居民都要学法、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要见义勇为,弘扬正气,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警。
第八条
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移风易俗,反对邪教组织、封建迷信及其它不文明行为,积极参与社区“文明楼宇”及“好媳妇、好婆婆、好家庭”等各类评比活动。
第九条
居民家庭成员到社区居委会办理户口落户迁移、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城市低保、廉租住房、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贫困学生证明、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等业务时,先查看信用计生数据库和居民自治公约履行情况,信用良好、守信履约的优先办理;失信违约、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待主动履约、信用修复后再办理。
第十条
本《居民自治公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社区居委会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温泉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2年4月25日
《建新社区居民自治公约》
为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维护居民共同利益,构建新型和谐社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公约,共同遵守。
第一条
直管党员和育龄妇女变更住址和联系方式后要主动告知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居民、商户主动配合社区居委会、计生、公安、安监、工商等单位的信息采集、隐患检查、流动人口清查等行动,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志愿活动,争做文明居民。
第二条
树立科学文明的婚育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在社区暂住、务工、经商和从事其他活动的外来人员,必须按时到社区服务大厅办理相关暂住手续。
第三条
每个居民都要学法、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社区居民必须做到尊老爱幼,建立团结和睦的家庭,对家中的老人、子女必须尽赡养、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老人和子女。
第四条
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大力推行信用计生模
式,育龄妇女向社区居委会迁入计生关系时,需自行确定一名担保人。居民登记结婚后,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签订信用计生协议书;育龄妇女要按时查体(孕查每月一次,透查每季度一次),生育子女后,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规定时间内(顺产90天内、剖宫产180天内)落实节育措施;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流入社区30天内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到社区居委会备案登记,并按时查体、验证,守信履约的和失信违约的均记入信用计生数据库。居民在办理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户口落户迁移、社会养老医疗、基本医疗保险、城市低保、廉租住房、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贫困学生证明等业务时,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不符规定的不予办理。
第五条
圣城街道籍以外的暂住人口进入社区居住3至30天的,持有效证件到社区居委会和派出所登记备案,居住30天以上的到派出所申领《暂住证》,并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基本信息。务工、经商等外来人员进入社区30天内,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基本信息。
第六条
在城区新购住房的居民,主动到城市社区居委会备案户口、计生等关系;房屋过户时,原户主迁往现居住地落户,买卖双方居民到城市社区居委会登记,不符规定的不予办理。
第七条
本《居民自治公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社区居委会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建新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2年4月25日
《汇文社区居民自治公约》
为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维护居民共同利益,构建新型和谐社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公约,共同遵守。
第一条
主动配合社区居委会、计生、公安、安监、工商等单位的信息采集、隐患检查、流动人口清查等,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志愿活动。直管党员和育龄妇女变更住址和联系方式后要主动告知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争做文明居民。
第二条
居民要自觉维护社区内社会秩序的安定,维护和珍惜本社区的荣誉,爱护集体财产,居民须自觉维护社区公共卫生秩序,爱护公共财物。外出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严禁扰乱公共秩序,反对一切违法活动,制止迷信活动,严禁参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不参与“黄、赌、毒”、传销等不良行为,做一个崇尚科学的优秀公民。
第三条
社区居民要做到尊老爱幼,建立团结和睦的新家庭。积极争创“文明院”、“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孝子孝女”。
第四条 居民在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时,都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及社区的管理制度。
第五条
居民应遵守社区居民自治公约,执行居委会议、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决定。居民对待组织、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有关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
第六条
建设信用计生体系,居民登记结婚后,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签订信用计生协议书;已婚妇女应按时查体(孕查每月一次,透查每季度一次),居民生育子女后,应在婴儿出生当月向居委会报告,并在规定时间(顺产90日内,剖腹产180日内)落实节育措施。辖区内流动育龄妇女流入社区30日内应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到社区居委会备案、登记,并且按时验证,按时查体,守信履约的和失信违约的均记入信用计生数据库。
第七条
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育龄妇女向社区居委会迁入计生关系时,需自行确定一名担保人。
第八条
居民在办理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户口落户迁移、社会养老医疗、基本医疗保险、城市低保、廉租住房、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贫困学生证明等业务时,首先查看信用计生数据库和居民自治公约履行情况,信用良好、守信履约的优先办理;失信违约、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待主动履约、信用修复后再办理。
第九条
圣城街道籍以外的暂住人口进入社区居住3至30天的,持有效证件到社区居委会和派出所登记备案,居住30天以上的到派出所申领《暂住证》,并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基本信息。务工、经商等外来人员进入社区30天内,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基本信息。
第十条
在城区新购住房的居民,主动到城市社区居委会备案户口、计生等关系;房屋过户时,原户主迁往现居住地落户,买卖双方居民到城市社区居委会登记,不符规定的不予办理。居民出租房屋时,出租方和求租方应持身份证、房权证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
第十一条
本《居民自治公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社区居委会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汇文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2年4月25日
《石马社区居民自治公约》
为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维护居民共同利益,构建新型和谐社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公约,共同遵守。
第一条 在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时,都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及社区的管理制度。第二条 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子女要孝敬父母,父母要为子女做表率,积极争创文明楼院、文明户。
第三条 居民不得在社区内搞封建迷信活动,更不能参加“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不参与黄、赌、毒、传销等不良行为,做一个崇尚科学的优秀公民。
第四条 直管党员和育龄妇女变更住址和联系方式后要主动告知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居民、商户主动配合社区居委会、计生、公安、安监、工商等单位的信息采集、隐患检查、流动人口清查等行动,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志愿活动,争做文明居民。
第五条 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已婚育龄妇女向居委会迁入计生关系时,需自行确定一名担保人。
第六条 建设信用计生体系,居民登记结婚后,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签订信用计生协议书;育龄妇女要按时查体(孕查每月一次,透查每季度一次),生育子女后,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规定时间内(顺产90天内、剖宫产180天内)落实节育措施;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流入社区30天内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到社区居委会备案登记,并按时查体、验证,守信履约的和失信违约的均记入信用计生数据库。
第七条 圣城街道籍以外的暂住人口进入社区居住3至30天的,持有效证件到社区居委会和派出所登记备案。居住30天以上的到派出所申领《暂住证》,属于49岁以内的寿光市
以外的育龄妇女需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婚育证明》,并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基本信息。务工、经商等外来人员进入社区30天内,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基本信息。
第八条 在城区新购住房的居民,主动到社区居委会备案户口、计生等关系;房屋过户时,原户主迁往现居住地落户,买卖双方居民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居民出租房屋时,出租方和求租方应持身份证、房权证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
第九条 居民家庭成员到社区居委会办理户口落户迁移、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城市低保、廉租住房、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贫困学生证明、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等业务时,先查看信用计生数据库和居民自治公约履行情况,信用良好、守信履约的优先办理;失信违约、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待主动履约、信用修复后再办理。
第十条 本《居民自治公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社区居委会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石马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2年4月25日
《站前社区居民自治公约》
为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维护居民共同利益,构建新型和谐社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公约,共同遵守。
第一条 积极响应国家和政府的号召,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自觉参与本社区居民的自治活动,参加社区组织召开的各项会议和各项活动,积极为社区建设献言献策。
第二条 要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待人,居民之间、邻里之间互相尊敬,互相帮助,团结和谐。不许滋意闹事,打仗斗殴。
第三条 坚决杜绝社区居民参与社会上各种非法传销、各种邪教组织和赌博活动,居民要自觉维护社会治安,敢于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和不法行为作斗争。
第四条 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已婚育龄妇女向居委会迁入计生关系时,需自行确定一名担保人。
第五条
直管党员和育龄妇女变更住址和联系方式后要主动告知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居民、商户主动配合社区居委会、计生、公安、安监、工商等单位的信息采集、隐患检查、流动人口清查等行动,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志愿活动,争做文明居民。
第六条
建设信用计生体系,居民登记结婚后,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签订信用计生协议书;育龄妇女要按时查体(孕查每月一次,透查每季度一次),生育子女后,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规定时间内(顺产90天内、剖宫产180天内)落实节育措施;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流入社区30天内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到社区居委会备案登记,并按时查体、验证,守信履约的和失信违约的均记入信用计生数据库。
第七条 圣城街道籍以外的暂住人口进入社区居住3至30天的,持有效证件到社区居委会和派出所登记备案,居住30天以上的到派出所申领《暂住证》,并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基本信息。务工、经商等外来人员进入社区30天内,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基本信息。
第八条 在城区新购住房的居民,主动到社区居委会备案户口、计生等关系;房屋过户时,原户主迁往现居住地落户,买卖双方居民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居民出租房屋时,出租方和求租方应持身份证、房权证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
第九条 居民家庭成员到社区居委会办理户口落户迁移、社会养老医疗、基本医疗保险、城市低保、廉租住房、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贫困学生证明、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等业务时,先查看信用计生数据库和居民自治公约履行情况,信用良好、守信履约的优先办理;失信违约、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待主动履约、信用修复后再办理。
第十条 本《居民自治公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社区居委会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站前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2年4月25日
《仓圣社区居民自治公约》
为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维护居民共同利益,构建新型和谐社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公约,共同遵守。
第一条
学法、知法、守法,自觉维护社会治安,维护社区稳定,维护和珍惜本社区的荣誉,敢于同一切危害社区居民利益、破坏社区团结的违规违纪、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参加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不参加邪教组织,不搞封建迷信。
第二条
社区居民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积极争做 “文明家庭”,共建“文明楼栋”。居民须做到尊老爱幼,建立团结和睦的家庭;爱护公共财物,对社区公共场所的健身器材、宣传栏、宣传版面、宣传条幅等都享有使用和审阅的权利,任何人不得破坏、损毁。
第三条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牢记“八荣八耻”,提升居民道德文化水平,建立健康和谐社区。
第四条
直管党员和育龄妇女变更住址和联系方式后要主动告知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居民、商户主动配合社区居委会、计生、公安、安监、工商等单位的信息采集、隐患检查、流动人口清查等行动,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志愿活动,争做文明居民。
第五条
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已婚育龄妇女向居委会迁入计生关系时,需自行确定一名担保人。
第六条
建设信用计生体系,居民登记结婚后,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签订信用计生协议书;育龄妇女要按时查体(孕查每月一次,透查每季度一次),生育子女后,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规定时间内(顺产90天内、剖宫产180天内)落实节育措施;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流入社区30天内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到社区居委会备案登记,并按时查体、验证,守信履约的和失信违约的均记入信用计生数据库。
第七条
圣城街道籍以外的暂住人口进入社区居住3至30天的,持有效证件到社区居委会和派出所登记备案。居住30天以上的到派出所申领《暂住证》,属于49岁以内的寿光市以外的育龄妇女需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婚育证明》,并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基本信息。务工、经商等外来人员进入社区30天内,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基本信息。
第八条
在城区新购住房的居民,主动到社区居委会备案户口、计生等关系;房屋过户时,原户主迁往现居住地落户,买卖双方居民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居民出租房屋时,出租方和求租方应持身份证、房权证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
第九条
居民家庭成员到社区居委会办理户口落户迁移、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城市低保、廉租住房、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贫困学生证明、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等业务时,先
查看信用计生数据库和居民自治公约履行情况,信用良好、守信履约的优先办理;失信违约、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待主动履约、信用修复后再办理。
第十条
本《居民自治公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社区居委会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仓圣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2年4月25日
《晨鸣社区居民自治公约》
为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维护居民共同利益,构建新型和谐社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公约,共同遵守。
第一条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牢记“八荣八耻”,提升居民道德水平,建立和谐社区。第二条
直管党员和育龄妇女变更住址和联系方式后要主动告知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居民、商户主动配合社区居委会、计生、公安、安监、工商等单位的信息采集、隐患检查、流动人口清查等行动,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志愿活动,争做文明居民。
第三条
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争做“文明家庭”,共建“文明楼栋”。第四条
圣城街道籍以外的暂住人口进入社区居住3至30天的,持有效证件到社区居委会和派出所登记备案,居住30天以上的到派出所申领《暂住证》,并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基本信息。务工、经商等外来人员进入社区30天内,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基本信息
第五条
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已婚育龄妇女向居委会迁入计生关系时,需自行确定一名担保人。
第六条
建设信用计生体系,居民登记结婚后,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签订信用计生协议书;育龄妇女要按时查体(孕查每月一次,透查每季度一次),生育子女后,当月内上报社区居委会,规定时间内(顺产90天内、剖宫产180天内)落实节育措施;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流入社区30天内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到社区居委会备案登记,并按时查体、验证,守信履约的和失信违约的均记入信用计生数据库。
第七条
在城区新购住房的居民,主动到社区居委会备案户口、计生等关系;房屋过户时,原户主迁往现居住地落户,买卖双方居民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居民出租房屋时,出租方和求租方应持身份证、房权证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备案。
第八条
学法、知法、守法,自觉维护社会治安,自觉遵纪守法,积极维护社区稳定,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不参加邪教组织,不搞封建迷信。
第九条
居民家庭成员到社区居委会办理户口落户迁移、社会养老医疗、基本医疗保险、城市低保、廉租住房、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贫困学生证明、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等业务时,先查看信用计生数据库和居民自治公约履行情况,信用良好、守信履约的优先办理;失信违约、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待主动履约、信用修复后再办理。
第十条
本《居民自治公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社区居委会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晨鸣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2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