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并表监管管理办法(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16:0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资银行并表监管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资银行并表监管管理办法》。

第一篇:外资银行并表监管管理办法

外资银行并表监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范并表监管工作,有效实施风险监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负责指导外资银行并表监管工作。

第三条 银监会对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的独资、合资银行,以及在华设立两家以上(含两家)营业性分支机构的外国银行实行并表监管。

通过并表方式,银监会全面监管在华注册外资法人机构的全球经营和风险状况;监管外国银行在华总体经营和风险状况,并关注该机构全球经营风险和市场表现。

第四条 以下所称主报告行是指独资、合资银行的总行,以及经外国银行总行或授权的地区管理部指定、向银监会派出机构备案的合并财务报表和综合信息上报机构。并表监管局是指外资银行主报告行所在地银监会派出机构;属地监管局是指外资银行其他营业性分支机构所在地银监会派出机构。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年度是指1月1日至12月31日的公历年度,会计年度是指各国法定的会计年度。

第二章 主报告行的确定及其职责

第六条 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并表监管条件的外资银行应确定主报告行。第七条 由于机构增设或并购符合并表监管条件的外资法人机构,应在条件成立后一个月内向总行所在地银监会派出机构备案。由于机构增设符合并表监管条件的外国银行,其总行或授权的地区管理部应在获银监会正式批准后一个月内指定主报告行,由该主报告行向所在地银监会派出机构备案,并抄报相关属地监管局。

第八条 需要更改主报告行的外国银行,其总行或授权的地区管理部应在会计年度结束前一个月变更主报告行,由原主报告行和新指定主报告行将变更情况分别向所在地银监会派出机构备案,并抄报相关属地监管局。

新拟定的主报告行自下一会计年度起承担主报告行的职责。

第九条 主报告行应视情况配备专职或兼职的中国区合规经理。合规经理的任职资格审核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外资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备案制。

第十条 主报告行是外资银行合并财务报表和综合信息汇总机构,履行以下职责:

(一)主报告行应根据监管要求向并表监管局报送或备案监管报表、重大事项说明、报告和其他监管资料。主报告行应对报送和备案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

主报告行还负责向并表监管局统一提交涉及多家境内分行的业务申请,并抄报相关属地监管局。

(二)主报告行可代表所属外资银行参加银监会召开的工作或研讨会议,并以该外资银行的名义提出意见和建议。参加会议的主报告行应及时将会议情况向母行(总行)或地区管理部报告,并及时通报境内其他营业性分支机构。

外资银行对中国相关监管法规的意见和建议应由主报告行汇总后统一向并表监管局提出。获得反馈意见后,主报告行应及时传达给境内其他营业性分支机构。

(三)主报告行应按照监管要求报告母行(总行)和母国(地区)经济金融方面的相关信息。

(四)主报告行负责外资银行境内营业性分支机构的信息披露工作。

(五)执行监管当局的其他要求。

主报告行在报送书面材料的同时应附电子文档。

第十一条 主报告行的法定负责人对主报告行承担的并表工作职责负责。

第三章 非现场监管

第十二条 银监会负责指导和监督派出机构对外资银行的非现场并表监管工作。

第十三条 并表监管局应监督主报告行按季上报境内机构合并财务报表。其中,独资、合资银行境外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的财务报表和集团合并财务报表按年度上报书面材料。

第十四条 并表监管局应监督主报告行及时备案下列事项:

(一)已公布的年报和境内营业性分支机构会计年度信息披露。

(二)外部评级机构评级。

(三)母行(总行)对外发布的重要新闻稿。

(四)涉嫌被调查事件的说明文件。

(五)母国(地区)监管当局评价和重大监管措施。

(六)母国(地区)金融、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说明。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五条 并表监管局应要求主报告行每半年度提交一份《外资银行经营情况汇总报告》,包括基本信息(营业性机构数量、员工数、业务范围变动等)、授信集中度说明、贷款损失准备金分析、大额资产划转情况、资金流出入分析、关联交易情况、境外贷款/投资清单,以及营业性分支机构经营动态等内容。报告还应就母行(总行)组织结构、业务策略、资本充足水平、财务状况及市场信誉等变动情况做出说明。

第十六条 并表监管局负责按季监测并表考核的合规监管指标,并对风险监管指标走势和总体经营表现进行分析。第十七条 并表监管局应收集外资银行业务管理制度,并与主报告行或地区管理部高级管理人员就外资银行区域管理模式、管理信息系统、风险及授权管理、合规管理、信贷管理和财务管理等风险管理内容进行沟通。

第十八条 并表监管局应依据相关规定向银监会上报下列事项:

(一)外资银行备案的重大事项和各项管理制度。

(二)并表数据上报错误情况。

(三)并表考核指标违规及异常变动情况。

(四)并表监管意见。

第十九条 并表监管局应在综合分析各项监管信息和现场检查情况的基础上,完成半年度和年度并表监管报告。

第二十条 银监会负责与外资法人机构东道国(地区)监管当局和外国银行母国(地区)监管当局就共同关心的监管问题进行沟通,并在监管信息交流方面展开合作。

第二十一条 银监会负责促进系统内综合监管信息交流和共享,并向外界提供或披露外资银行境内经营情况。

第二十二条 银监会负责统一并表监管工作的程序和要求。

第四章 现场检查

第二十三条 银监会负责组织、指导和协调外资银行并表现场检查。第二十四条 并表现场检查的组织方式分为两种:

(一)委托并表监管局和属地监管局派出检查组,根据检查计划分别实施并表现场检查。

(二)由银监会组织外资银行监管人员组成检查组,对并表机构实施并表现场检查。

第二十五条 银监会每年根据风险监管情况和现场检查周期确定外资银行并表现场检查计划,并对检查形式、检查内容和检查重点提出指导性要求。

第二十六条 银监会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并表现场检查内容,协调检查项目时间和进度。检查组在检查过程中如发现重大问题,也应及时报告银监会。第二十七条 在银监会组织的并表现场检查中,银监会将统一制定检查方案。检查组应按照检查手册和检查方案中的程序及要求实施现场检查,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查任务。

结束现场部分的作业后,检查组应完成《检查事实与评价》和相应的CAMELs/ROCA评级,并就所涉及的事实与被检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最后确认。检查结束后,检查组应将《检查事实与评价》、CAMELs/ROCA评级结果和检查档案移交给所在地银监会派出机构。

全部检查计划完成后,检查组应汇总并表现场检查报告,连同单家机构的《检查事实与评价》和评级情况一并上报银监会。

第二十八条 并表现场检查的监管意见由银监会统一协调。银监会将根据《检查事实与评价》做出建议,反馈给相应的银监会派出机构。

第二十九条 银监会派出机构负责并表现场检查的跟进和处理。

银监会派出机构应根据《检查事实与评价》和银监会建议,向所在地并表机构出具现场检查意见书,要求其整改。对于违规行为,银监会派出机构也应根据有关规定依法处罚。

银监会派出机构应在并表现场检查结束后3个月对整改措施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或对所在地并表机构实施后续现场检查,并及时将整改情况上报银监会。

第三十条 银监会负责受理外国银行母国(地区)监管当局跨境现场检查申请,并委托当地银监会派出机构与检查组就被检查机构的监管情况进行交流。

会晤结束后,银监会派出机构应将掌握的情况及时上报银监会,并对检查组提及的问题进行跟进。

第五章 外部审计和三方会谈

第三十一条 符合并表监管条件的外资银行原则上应聘请同一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对其境内营业性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进行审计和并表审计。

第三十二条 主报告行应在会计年度结束前一个月向并表监管局备案本会计年度聘请的外部审计师和审计组,同时抄报相应的属地监管局。如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主报告行还应提交书面说明。银监会派出机构如对外资银行聘请的外部审计师的审计质量持有负面意见,可以在收到备案书后14个工作日内建议外资银行更换审计组或会计师事务所。第三十三条 外部审计师应在并表审计前,就审计要求与并表监管局进行沟通。

第三十四条 主报告行应在会计年度结束后五个月内将《并表审计报告》和《并表管理建议书》报并表监管局。

第三十五条 属地监管局应在收到《外部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后30个工作日内,向并表监管局反馈对外部审计质量的评价意见。

并表监管局负责结合各属地监管局反馈意见、《并表审计报告》和《并表管理建议书》中反映的问题,对外部审计质量作出综合评价。

第三十六条 并表监管局负责根据外资银行综合监管情况,提出并表三方会谈计划。

并表三方会谈由银监会组织,参加方为银监会、并表监管局、属地监管局、外部审计师和主报告行。会谈结束后,并表监管局应完成并表三方会议纪要,并监督主报告行及时反馈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银监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有关并表监管意见将作为审查外资银行机构增设和业务准入等申请的依据。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4年4月1日起执行。其他有关外资银行并表监管规定与本办法抵触的,同时失效。

第二篇:浅论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精选)

浅论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摘要:随着第一家外资银行的进入,揭开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序幕。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更多的外资银行来华注资。面对着新的市场环境,我国对于外资银行的开放循序渐进。同时,外资银行的进入也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许多的挑战,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也存在许多不足。

关键词:外资银行 中国金融市场 挑战 监管

目录:

绪论…………………………………………………………………………………………1

一〃外资银行的引进的背景………………………………………………………………………1.二〃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2

(一)〃我国对外资银行开放的四个阶段…………………………………………………2

(二)〃全面开放条件下我国外资银行的现状…………………………………………….3.三〃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历程……………………………………………………………

(一)〃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两个阶段…………………………………………………..(二)〃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现状…………………………………………………………… 四〃全面开放条件下我国外资银行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一)〃全面开放条件下我国外资银行监管面临的挑战…………………………………..(二)〃完善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对策…………………………………………………… 绪论.1979年,随着第一家外资银行——日本进出口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序幕被拉开。伴随着中国入世后,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张,更多的外资银行及其业务将通过合法程序进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也将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更多的挑战。许多专家学者都指出,我国的外资银行监管体系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外资银行在我国的进入与发展,我国外资银行监管面临的挑战,以及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完善。

一、外资银行的引进的背景

1978年以来的30年中,中国的金融体系已由“大一统”体制,发展成为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分业调控和监管,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为辅,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业经营,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金融体系。金融改革也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1)、建立了中央银行体制,成立了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手段日趋完善。

从1983年开始,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大一统”金融制度正式结束。中国人民银行专司中国的中央银行职能,三大货币政策工具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信贷计划和现金管理的金融调控手段。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局部取代了传统的信贷计划和现金管理的金融调控手段。人民银行的体制也随着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需要而不断调整,如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打破行政区域设置,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9家跨省市一级行政区域的分行。根据中央“分业经营、分业

监管”的原则,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将证券机构的监管职能转交给中国证监会,进一步加强、规范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1998年11月18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统一了中国保险市场的监督与管理。至此,中国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体系正式成立。

(2)、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多钟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形式央行职能以后,随着中国工商银行的成立,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先后独立出来,工、农、中、建由传统的专业银行转变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此外,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全国性商业银行成立,福建兴业银行、烟台住房银行等区域性银行也纷纷成立。随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成立,实现了政策性金融业务与商业性金融业务的分离。截至1998年底,除中国人民银行外,中国共有3家政策性银行,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88家城市商业银行,2家住房储蓄银行,3240家诚实信用合作社,42508家农村信用合作社。

1999年为了减轻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负担,中国先后成立了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

(3)、金融市场发展迅速

1985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建立,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市场开业,1991年7月,深圳也建立了证券交易市场。到1998年底,全国有825家公司上市,总发行股本235.36亿元。到1999年7月底,上市公司已达900家,股市开户数达到4000万户。此外,投资基金市场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4)、外汇体制改革成绩显著

1994年实现了人民币汇率并轨,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总而言之,已初步建成了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稳定,外汇储备大幅增加,1999年底达到1490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也纳入了结售汇体系,人民币已实现了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

(5)、金融法律体系正在健全

1995年以来,中国相继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

二、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我国对外资银行开放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9-1990):我国经济特区首先对外资银行开放。1979年2月,日本进出口银行率先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拉开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序幕。1981年7月,中国开始批准外国金融机构在经济特区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1982年初,南洋商业银行率先在深圳设立了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随后,各国金融机构纷至沓来。到1990年底,在深圳、厦门、珠海、汕头、海口经济特区的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已达32家。

第二个阶段(1990-1993):沿海城市开始对外资银行开放。1990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在大连、天津、青岛、南京、福州、宁波和广州等7个沿海城市设立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

第三个阶段(1994-2001):内陆城市开始对外资银行开放。1994年8月,北京、沈阳等11个城市允许外资银行设立营业性金融分支机构。此后,中国对外资银行的开放从沿海扩大到了内地。1996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1999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外资银行机构在华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市或地域限制,其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大。

第四个阶段(2001-至今):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资银行开放进入新阶段。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同时取消了外资银行办理外汇业务的客户限制并允许其在上海、深圳、天津、大连经营人民币业务。从2003年1月起,在广州、珠海、青岛、南京、武汉的外资金融机构也被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截止到2004年末,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已达到111家,人民币资产总额已达到1083.21亿元。按照中国的入世承诺,到2006年底,中国已经彻底取消限制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外资银行在中国取得国民待遇身份。

中国年鉴编辑部.中国金融年鉴【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中国金融年鉴【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二)、全面开放条件下我国外资银行的现状

截至2006年年底,21个国家和地区的72家外国银行在中国23个城市设立了254家营业性机构,在华外资银行总额达到871.85亿美元,贷款余额为398.84亿美元,存款总额为269.91亿美元,均比入市前有所增长。

中国银监会不仅不断的扩大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客户范围和地域,还通过颁布相关的规章制度,在政策上促进外资银行经营业务的多元化。

《中国金融年鉴》1992年—2006年统计数据。

三、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历程

(一)、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中央银行负责监管。2003年4月以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职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实施。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规定了中央银行的职能,首次明确赋予人民银行以金融稽核的职能。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将工商信贷业务和城镇储蓄业务移交给中国工商银行,标志着我国二元化银行体系结构基本确立。从此,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同时履行对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和信托业的综合监管。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突出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能。到1991年,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银行业监管体系基本形成。

第二阶段:由银监会负责监管。2003年3月10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对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以及其他存款类机构进行监管。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金融监管的三驾马车真正齐备,对增强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的竞争能力,更大范围的防范金融风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3年4月28日,中国银监会正事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新阶段。原来由中国人民银行行使的外资银行监管权已改由银监会行使。至此,我国形成了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的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金融监管彻底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分离,成为相互独立的、体系完整的金融业监督机构。我国目前实行的分业监管体制,面对外资银行大多施行混业经营,无形中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和成本。

(二)、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现状

银监会成立以后,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的金融体系,这一方面反映了监管当局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和提高监管效率的意图,另一方面也预示着金融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格局仍将继续维持。银监会的成立为提升外资银行监管的专业性提供了保障。在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主要由国务院设立的银监会负责。从外资银行的准入、经营、退出各个环节加以监管。2004年,中国银监会明确提出了4个监管理念: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和提高透明度,并且出台了《外资银行并表监管管理办法》、《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风险监管能力。2006年底,为了进一步适应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新情况,银监会还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针对外资银行的法律法规,对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运营、退出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银监会的成立促进了央行的独立决策和银行业监管的进一步专业化,大大提高货币决策和银行监管的透明度。随着银监会的成立,我国逐步完善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强化一风险监管为核心,坚持审慎性、持续性监管,建立了外资法人机构评价体系和外国银行分行及其母行支持度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了风险监管手段。

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四、全面开放条件下我国的外资银行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对

(一)、全面开放条件下我国外资银行监管面临的挑战

(1)、多头监管体系难以适应全面开放需要

当前金融各业间的相互融合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跨国银行的经营战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从以国内业务为主转为向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从服务于设立分支机构的销售网络向运用多元化和电子化的传递渠道转变等。但是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政策对银行开展多元化经营有着诸多的限制,银行、信托、证券、保险之间的业务的趋同性和可替代性削弱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基础。

(2)、外资银行监管的法规和制度不完善

(3)、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及市场退出监管薄弱

(4)、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不足

(5)、缺乏国际之间的合作及监管人才

(二)、完善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对策

(1)、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

(2)、完善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

(3)、加强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级市场退出监管

(4)、加强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

(5)、加强国际间合作,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第三篇:外资银行风险监管国际经验论文

摘要: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各国普遍开始注重对风险的防范与管理,风险监管得到了重视并且迅速发展。与西方相比,我国银行风险监管还处于较落后的水平。2006年起我国逐步全面开放外资银行进入金融领域。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银行业将经历一个艰难而充满希望的调整阶段。加强对外资银行的风险监管研究成为必然需要。文章通过介绍西方发达国家进行风险监管的一些实际操作方法和技术,总结在外资银行风险监管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期背景,得到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结论。

关键词: 外资银行 风险监管 巴塞尔协议

金融全球化不可避免地会对银行业的经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银行业务的跨国化增强了经营风险,也增大了监管的需要。2006年12月11日起,我国全面开放银行业,按照入世承诺,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银行业将经历一个艰难而充满希望的调整阶段。但我国的风险监管体制与风险监管发达的美、英、日、法等国相比,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何改善和加强对外资银行的风险监管,控制外资银行带来的金融风险,已经成为摆在中国金融监管机构面前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国际外资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拥有比较健全发达的银行业,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渊源各不相同,各国纷纷建立了各具特色的银行监管体制。通过研究美国、英国、这两个主要的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风险监管的经验,对我国建立符合新开放时期的现代化银行监管制度是不无裨益的。

1、英国在外资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1)比率风险监管体系

1997年,英国银行在1987年的《银行法案》授权下制定出“比率和比例风险监管体系”,所谓的比率风险监管体系是风险测评、监管措施、价值评估的综合体系,它是由英国金融服务权力机构(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FSA)对银行业务、风险纪录、宏观经济环境做出综合性评估,以制定有效的监管计划和使用恰当的监管措施。

FSA参照COMELB指标和COM指标对银行进行风险初步测评。COMELB指标包括资本、资产、市场风险、盈利、债务、业务六个方面;COM指标包括控制、组织、管理三个方面。风险测评的目的在于系统地识别银行业务的固有风险,评估其风险控制的充足性和有效性,明确其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对这些银行的监管体系。通过对银行商业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将银行分为四个等级(A、B、C、D),对 A、B等级的银行只需要对其风险控制做出适当的监测,对C、D等级的银行则需要采取监管措施。FSA可以对C、D等级的银行采取如下监管措施。如要求银行提供全面的会计师报告、成立FSA的专家小组对银行财政、信用领域进行检查;向跨国银行的母国监管者收集相关信息、与银行高级管理层进行审慎性会晤及特别性会议讨论银行未来发展计划等。在下一次风险测评之前,FSA会对风险测评、监管体系、监管措施的使用做一次价值评估,以保证银行已完成必要的整改工作、FSA已完成监管体系中所预定的工作和监管措施被正确的执行。此外,FSA还对其监管阶段工作的有效性做出评估和复查所有银行是否仍然符合立法的最低标准。

(2)习惯法

在立法方面,尽管在欧共体各国的中央银行中,英格兰银行的独立性较差,但它却在银行监督方面比之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在英国,法律常由“习惯法”替代,金融管理机构与信贷机构间的关系更多地使用“道义劝说”或“君子协定”原则来理顺,而不是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方式。70年代以来,英国已正式结束了银行业的“自我管制”状态,代之以用法律的形式对银行实施管制,外国银行机构也不例外。“1979年银行法”生效后,管理走向正规化,但是对大型银行的管理仍沿用传统方法,很少采取强制性措施。目前英国管制外国银行的法律依据主要有《1987年银行法》、1971年《竞争和信用管制条例》等。

2、美国在外资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作为拥有悠久管理外资银行历史和丰富经验的大国,美国在外资银行风险管理体制上有其独特之处。

(1)双重评估体系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对外资银行的评估体系上多半采用单一制,即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适用同一种评估体系。而美国对其国内银行适用的是国际通行的“骆驼评级体系(camel)”,即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状况和流动性五个方面进行评估。对外资银行,则考虑到外资银行的分行和代理行不是独立的法人,许多因素(如资本调控或资产流通等)都受制于总行,采取的是“roca”等级评估制,即对外资银行的风险管理、作业调控、遵守法规、资产质量四个方面进行评估,将重点放在风险评估、风险跟踪、风险控制上。在美国通货监理署(OCC)现行的监管体系中,骆驼评级和风险评级是两个并行的体系,他们一起构成风险监管的整体方法,二者之间有一些区别。camels是对历史形成的存量也就是运行结果进行评价,风险监管(评级)是对经营过程的控制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前者出现的背景主要是针对信用风险,后者主要针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2)var(value at risk)风险测定方法

1995年12月美国金融机构正式将jp摩根公司发明的var风险测定方法作为银行风险测定和管理的工具使用。var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置信度下,给定的资产组合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值。与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相比,var方法主要用以测定市场风险,风险监管的实质是重视对过程控制的评价。(3)争取实现统一立法

在立法方面,当前各国银行目睹并经历了不断加剧的银行国际化分支运作,银行界也在呼唤着实施统一的国际化资本法规,以维持一个健康的国际银行操作环境。美国的立法机构已经单边制定了两个法规,即1978年的《国际银行法规》(IBA)和1991年的《外国银行的强化监控法规》。《国际银行法规》中对外资银行的风险性监管做出总体性规定。其目的在于让大量的外国银行受到类似于美国国内银行的监督与管理,并减少人为的不必要的银行机构间的竞争。

二、巴塞尔协议体系给国际外资银行风险监管带来的影响

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通常所说的“巴塞尔协议”),该协议设定了资本充足率。通过对资本充足率的规定,银行业监管机关可以加强对商业银行资本及风险资产的监管,也对衍生工具市场的监管有了量的标准。加上1997 年 9月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共同构成对外资银行风险性监管的基本规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指出监管者应当制定和利用审慎性法规的要求来控制风险,其中包括资本充足率、信贷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其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监管等。

2001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资本协议的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此次协议被称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包括欧洲银行界在内的国际银行界对新资本协议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有关风险的范围在协议中不断扩充:从信用风险到市场风险,进而又涵盖了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名誉风险等其他风险。这是监管当局对日趋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的必要应对,是走向全面而准确监管的步伐。

作为国际银行界的监管准则,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针对风险管理提出的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为将来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监管指明了方向。内部评级法比标准法更能敏感地反映信用风险,但同时也意味着商业银行要在资产组合层面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匹配,并相应地进行经济资本配置。欧洲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将在新协议影响下面临不同的选择路径。这种选择也将对未来若干年内我国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概括而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推出为国际银行业的风险监管提供了统一的框架标准,为银行业风险有效监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协议及其补充文件倡导的原则和方法对银行业的监管方向有着深远的影响,规范了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并成为国际银行业风险监管的指导蓝本和实践框架。

三、国际外资银行风险监管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完善我国的外资银行准入制度,选择资本雄厚,经营业绩、资产状况良好,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具有丰富管理经验、良好经营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具有先进的IT技术和国际网络优势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高素质的外资银行大都资金雄厚,有利于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管理先进、控制经营风险的能力强,能够做到稳健经营。且资信较好,能遵守法规,注重公平竞争,重视自身市场形象。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二,充分考虑中外资银行的差别。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市场化金融体系构建进程,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等在资本结构、经营状况和风险管理能力各异。这就要求我们在相关风险监管指标的制定和监管某些选择方面,要根据各个银行所处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强、灵活度大的方案,进行分类监管。同时,在逐步融入国际金融大环境的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也不再仅限于信用风险,而是要迎接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来自各方的考验。因此,在制定监管指标时应具有预见性,充分考虑到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银行可能面临的各种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其他风险,为未来银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留有足够空间,不至于使监管法规陷入被动的境地。

第三,加强科学的外资银行风险评估体系化研究。外部监管与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相结合,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关系由对抗型向协作型的转变,是银行监管的趋势。银行内部风险模型的建立不仅是银行自身经营的必要,也是确保监管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除了可以参照国际上通行的“骆驼评级体系(camel)”外,考虑到目前在中国境内的外资银行三种形式(外国独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中外合资银行)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外国银行分行,可以参照美国的做法,与国内银行的“camel”评价体系相区分,采用“roca”等级评估制,将重点放在风险管理、作业调控、遵守法规、资产质量上,以加强风险控制。

第四,完善与健全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法规。参考国际监管经验可以看到先进的监管体制离不开成熟的法规的配合。2002年以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还停留在是否合规的事后检查阶段,缺乏以预防为主的风险性监管。2002年2月1日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初步确立了我国外资银行风险监管的指标体系,然而,与风险监管发达的美、英、日等国相比,我国的风险监管体制还显得极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在外资银行监管方面的立法层次比较低,在风险监管方面并没有出台相关专门性规范。面对开放时期可能的外资银行数量激增,我国应制定出风险监管的总体政策和量化指标,设立专门的类似于英国FSA的监管机构来执行这些法规。

【参考文献】

[1]王卫东:现代银行全面风险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2]章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兼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田应奎:现代金融有效监管的国际比较[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0.[4]姜学军、刘丽巍、范南:金融对外开放与监管问题研究[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5]Basel Committee of Banking Supervision,principl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redit Risk,Basel September,2000.

第四篇:刍议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刍议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迅速。截到1994年底,已有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银行在我国20个城市设立了393家代表处,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银行在我国13个城市设立了118家业务机构。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强化对其监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拟就此提出一些看法。

一、加强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必要性

1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外资银行的引入,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是:开辟了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新途径,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外商在我国的直接投资;为国内“三资”企业及进出口企业提供了较完善的涉外金融服务和国际市场信息服务;为国内金融机构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培育现代金融管理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强化了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机制,促进了金融体制改革,等等。但是,由于外资银行所涉足的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行业——金融业,它们的任何举动都可能对我国的整体经济运行产生影响;尤其是在我国当前金融体制改革尚未完善、金融业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市场体系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难免会对我国的金融业发展带来冲击,增大货币政策、贷政策和外汇管理政策的制定、实施难度。因此,在目前形势下,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是非常必要的。

从现行制度来看,我国目前对外资银行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业务范围的限制和进入程序的管理上。业务范围的限制方面,主要是不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及吸收国内企业、个人的人民币、外币存款。进入程序的管理方面,一是要求外资银行携入资金必须达到一定标准;二是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银行进入附加对等设行的条件;三是外资银行一般只允许在沿海开放地区设立分支;四是申请在我国设立分支的外资银行总行必须出具对该分支承担税务、债务责任的担保书;等等。应该说,这些监管措施对我国外资银行的引进和发展曾经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也应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开放的深入发展,现有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措施已远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特别是“复关”后我们将不得不逐步开放金融市场、修改和取消现行对外资银行过于僵化和严厉的管制措施,向国际惯例靠拢,短期内必--------------------------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将对国内金融业造成较大冲击。从这一角度说,如何改善和加强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是关系我国金融业长远发展的重大课题。

二、强化和完善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几点构想

1.逐步建立合规性检查与风险性监管相结合、以风险性监管为主导的监管体系

70年代以来,西方在金融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股金融管制自动化的潮流,随之而来的是银行业风险的增加。为此,各国金融监管当局都加强了对银行业的风险性监管。比如日本将银行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分类、分项、分点列入“检查表”中,以此为标准对各金融机构进行检查核对,这样问题在刚出现苗头时就能被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使各金融机构始终都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而我国当前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还停留在是否符合法规的事后检查阶段,根本没有以预防为主的风险性监管。建议我国学习西方经验,逐步建立合规性检查与风险性监管相结合、以风险性监管为主导的监管体系,对外资银行的业务活动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以减少其对我国金融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风险,保障我国外资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行。

2.建立日常报表分析、实地检查、非实地检查等多种监管方式相结合的监管制度

目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主要依赖日常报表分析,其他监管方式很少采用。今后除了应落实专门人员对外资银行进行日常报表分析以外,对报表分析中所发现的问题,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进行有重点的实地检查或非实地检查。对一些规模较大的外资银行还可由人民银行总行或其分行派出常驻检查组,加强监督。

3.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机构

在西方发达国家,对外资银行一般实行国民待遇,因而在监管机构的设置上并不区分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这一模式也应成为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发展的方向。但鉴于我国具体国情,--------------------------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对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仍需分开管理。对外资银行的集中管理,可以现有的人民银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司”为基础,合并外汇管理局和稽核司中从事外资金融机构监管的人员,组建“涉外金融机构管理司”,作为我国负责外资银行监管及国内银行跨国经营等事宜的最高机构;对一些外资银行较集中的城市,可在当地人民银行设立“涉外金融机构管理处”,对外资银行进行监管,并且这种监管应归人民银行总行直接领导,不受地方政府的干预,以树立监管工作的权威性。

4.完善外资银行监管的法规体系

虽然我国目前已颁布了几个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管理条例,但完善的外资金融机构监管法规体系远未建立,在此情况下要防止外资银行在我国的不正当行为是很困难的。必须加强立法,尽快完善我国对外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法规体系,才能使我们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制度化、规范化,从而保证外资银行的健康发展和我国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

5.建立外资银行作用评级制度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对我国的外资银行进行信用评级:(1)在华业绩。用以评价外资银行对我国的贡献。(2)遵守我国法规情况的记录。用以评价其经营的守法程度和相关风险。(3)经营素质。用以评价外资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内部管理质量和盈利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将上述几方面内容细分为多个具体指标,并规定相应权重和评分标准,由人民银行或专门的资信评估机构每年定期对各外资银行进行评分,根据得分高低将外资银行分成不同的信用等级,并在全国性新闻媒介上公布,以充分调动外资银行抵御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自觉性。这样不仅有利于我国外资银行体系的安全运转,而且也可减轻监管机构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外资银行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

6.建立定期外部审计制度

在金融监管体系较完善的国家或地区(如英国、香港),一般都要求外资银行聘用外部--------------------------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审计师并定期公开其主要财务报告。借鉴这一做法,我国也应规定外资银行必须至少聘请一名经当地人民银行认可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并在必要时可由人民银行另行指定有关机构对其进行审计;外资银行的有关财务报告应定期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在指定的全国性报刊上予以公布,以使外资银行不仅接受政府金融监管机构的管理,同时也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

7.完善监管程序,建立上诉制度

我国现行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第13条只规定了设立外资金融机构的申请者在90天内未接到人民银行的正式申请表时,其申请即自动失效;对于外方申请者或外资银行不服各级人民银行监管部门作出的处理决定时的申诉问题并未作明确规定。建议我国应建立外资银行上诉制度,在外资银行对人民银行监管部门的有关裁定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上诉。这样一方面可从外部来监督我国监管机构的公正执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护外资银行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树立我国外资银行监管体系的良好国际形象。

--------------------------精品

文档-------

第五篇:刍议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刍议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刍议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佟国顺李雁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迅速。截到1994年底,已有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银行在我国20个城市设立了393家代表处,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银行在我国13个城市设立了118家业务机构。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强化对其监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拟就此提出一些看法。

一、加强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必要性

1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外资银行的引入,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是:开辟了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新途径,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外商在我国的直接投资;为国内“三资”企业及进出口企业提供了较完善的涉外金融服务和国际市场信息服务;为国内金融机构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培育现代金融管理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强化了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机制,促进了金融体制改革,等等。但是,由于外资银行所涉足的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行业——金融业,它们的任何举动都可能对我国的整体经济运行产生影响;尤其是在我国当前金融体制改革尚未完善、金融业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市场体系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难免会对我国的金融业发展带来冲击,增大货币政策、贷政策和外汇管理政策的制定、实施难度。因此,在目前形势下,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是非常必要的。

从现行制度来看,我国目前对外资银行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业务范围的限制和进入程序的管理上。业务范围的限制方面,主要是不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及吸收国内企业、个人的人民币、外币存款。进入程序的管理方面,一是要求外资银行携入资金必须达到一定标准;二是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银行进入附加对等设行的条件;三是外资银行一般只允许在沿海开放地区设立分支;四是申请在我国设立分支的外资银行总行必须出具对该分支承担税务、债务责任的担保书;等等。应该说,这些监管措施对我国外资银行的引进和发展曾经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也应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开放的深入发展,现有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措施已远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特别是“复关”后我们将不得不逐步开放金融市场、修改和取消现行对外资银行过于僵化和严厉的管制措施,向国际惯例靠拢,短期内必将对国内金融业造成较大冲击。从这一角度说,如何改善和加强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是关系我国金融业长远发展的重大课题。

二、强化和完善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几点构想 1.逐步建立合规性检查与风险性监管相结合、以风险性监管为主导的监管体系

70年代以来,西方在金融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股金融管制自动化的潮流,随之而来的是银行业风险的增加。为此,各国金融监管当局都加强了对银行业的风险性监管。比如日本将银行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分类、分项、分点列入“检查表”中,以此为标准对各金融机构进行检查核对,这样问题在刚出现苗头时就能被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使各金融机构始终都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而我国当前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还停留在是否符合法规的事后检查阶段,根本没有以预防为主的风险性监管。建议我国学习西方经验,逐步建立合规性检查与风险性监管相结合、以风险性监管为主导的监管体系,对外资银行的业务活动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以减少其对我国金融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风险,保障我国外资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行。2.建立日常报表分析、实地检查、非实地检查等多种监管方式相结合的监管制度

目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主要依赖日常报表分析,其他监管方式很少采用。今后除了应落实专门人员对外资银行进行日常报表分析以外,对报表分析中所发现的问题,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进行有重点的实地检查或非实地检查。对一些规模较大的外资银行还可由人民银行总行或其分行派出常驻检查组,加强监督。3.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机构

在西方发达国家,对外资银行一般实行国民待遇,因而在监管机构的设置上并不区分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这一模式也应成为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发展的方向。但鉴于我国具体国情,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对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仍需分开管理。对外资银行的集中管理,可以现有的人民银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司”为基础,合并外汇管理局和稽核司中从事外资金融机构监管的人员,组建“涉外金融机构管理司”,作为我国负责外资银行监管及国内银行跨国经营等事宜的最高机构;对一些外资银行较集中的城市,可在当地人民银行设立“涉外金融机构管理处”,对外资银行进行监管,并且这种监管应归人民银行总行直接领导,不受地方政府的干预,以树立监管工作的权威性。4.完善外资银行监管的法规体系

虽然我国目前已颁布了几个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管理条例,但完善的外资金融机构监管法规体系远未建立,在此情况下要防止外资银行在我国的不正当行为是很困难的。必须加强立法,尽快完善我国对外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法规体系,才能使我们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制度化、规范化,从而保证外资银行的健康发展和我国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5.建立外资银行作用评级制度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对我国的外资银行进行信用评级:(1)在华业绩。用以评价外资银行对我国的贡献。(2)遵守我国法规情况的记录。用以评价其经营的守法程度和相关风险。(3)经营素质。用以评价外资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内部管理质量和盈利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将上述几方面内容细分为多个具体指标,并规定相应权重和评分标准,由人民银行或专门的资信评估机构每年定期对各外资银行进行评分,根据得分高低将外资银行分成不同的信用等级,并在全国性新闻媒介上公布,以充分调动外资银行抵御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自觉性。这样不仅有利于我国外资银行体系的安全运转,而且也可减轻监管机构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外资银行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6.建立定期外部审计制度

在金融监管体系较完善的国家或地区(如英国、香港),一般都要求外资银行聘用外部审计师并定期公开其主要财务报告。借鉴这一做法,我国也应规定外资银行必须至少聘请一名经当地人民银行认可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并在必要时可由人民银行另行指定有关机构对其进行审计;外资银行的有关财务报告应定期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在指定的全国性报刊上予以公布,以使外资银行不仅接受政府金融监管机构的管理,同时也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7.完善监管程序,建立上诉制度

我国现行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第13条只规定了设立外资金融机构的申请者在90天内未接到人民银行的正式申请表时,其申请即自动失效;对于外方申请者或外资银行不服各级人民银行监管部门作出的处理决定时的申诉问题并未作明确规定。建议我国应建立外资银行上诉制度,在外资银行对人民银行监管部门的有关裁定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上诉。这样一方面可从外部来监督我国监管机构的公正执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护外资银行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树立我国外资银行监管体系的良好国际形象。(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责任编辑:何剑)刍议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下载外资银行并表监管管理办法(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资银行并表监管管理办法(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并表监管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并表监管 指引(试行)》的通知 银监发〔2008〕5号 机关各部门,各监事会办公室、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

    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小编整理)

    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 国 人 民 银 行 令 中 国 银 行 业 监 督 管 理 委 员 会 第 9 号 为加强外债的全口径管理,有效调控外......

    项目监管管理办法

    外借资质项目监管管理办法随着公司日益壮大,业务量增多,随之而来的工程项目也会越来越多。工程项目是企业的“窗口”、生产和管理的基点、经济效益的源泉。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

    项目监管管理办法

    外借资质项目监管管理办法 随着公司日益壮大,业务量增多,随之而来的工程项目也会越来越多。工程项目是企业的“窗口”、生产和管理的基点、经济效益的源泉。以工程项目管理为......

    荐命表并序

    韩 超 顿归 建落求书多中育拘 设魄学可人难发一 家如之教忆舍己格谁 源匹居局招桑史 头;胥,展,之 源始霍留刀片涟余门日年苦复志 首来乡斯际。起父之降查流皇去有光语漪,,月秋读......

    试析开放体系下中国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

    试析开放体系下中国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3-06-22 09:00:34 ]阅读:731作者:张伟华编辑:studa201211 论文摘要 按照加入WTO的承诺,我国已于2006年年底向......

    2014-26上海银监局关于2014年上半年上海外资银行经营和监管情况的通报

    上海银监局关于2014年上半年上海外资银行经营和监管情况的通报 沪银监通[2014]26号 在沪各外资银行: 2014年上半年,上海外资银行各项业务平稳发展,各项风险防控工作取得了积极......

    资产监管运营管理办法

    资产监管运营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公司资产的监管和运营活动,搞好资产的合理 配置,防范投资风险,追求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资产,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