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遴选策论文:坚决狠刹基层“镀金干部”
2018遴选策论文:坚决狠刹基层“镀金干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这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确保党的事业经久不衰的根本保证。然而,基层经历,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看来,就像是为自己镀就的“金身”,有了这个“金身”,就可以为升迁“加分”,提拔重用也便顺理成章。鉴于此,少数干部也就会热衷于经营这条“先下去,再上来”的曲线模式,成了名副其实的“镀金干部”,他们的存在,暴露出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不正之风,破坏了公平正义的选人用人环境,必须坚决狠刹。
突出政治标准不动摇。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的基础上,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要加强对选派到基层锻炼的年轻干部的政治审查,既看平常看一贯,更看面对大是大非等关键时刻表现,准确掌握干部的政治信仰、政治定力、政治品格,绝不让立场不坚定、动机不纯正、投机取巧、托关系找门路的年轻干部有到基层“镀金”的通道。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能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
中公教育
坚持全面考核不走偏。一些干部之所以能够“混在基层”成了所谓的“镀金干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考核评价体系没有建立健全,或者说打着制度的牌子,钻了制度的空子。少数“假装在基层”的干部,除了欢迎会、欢送会,平时在基层很少见到人。比如,有的上级领导的秘书下派到基层部门任职,却仍留在领导身边服务;有的干部到基层任职后,不久又被原单位以人手紧张为由抽调回来;有的地方人为“创造”基层岗位,再通过公选考试调回省直或市直单位;有的长期在上级机关部门工作的干部,提拔前临时被派往基层……凡此种种的“混基层”现象,说明一些地方对于下派在基层任职的干部缺乏严格管理、全面考核。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大对下派干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考勤考核评价体系,既要关心支持、信任爱护,更要严格监督、科学管理、全面考核,不能让不干事、不接触群众、业绩平平或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干部有提拔升迁的机会。
坚持严厉问责不手软。要求千次,不如问责一次。镀金干部“假装在基层”等现象,违背了公平,挤占了从基层做起的干部正常晋升的机会,挫伤了干部队伍的积极性;违背了党和政府推动干部下基层的初衷,影响了基层的建设;扭曲了党和政府选人用人政策,他们以投机取巧方式上位,为干部队伍埋下了长远的隐患。不客气地说,镀金干部乱象是人事腐败的新变种,是对党“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等干部路线的破坏和践踏,必须从严治理、严厉问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巡视巡查力度,对于在提名、选派、锻炼、提拔等各个环节存在“幕后操纵”“变相安排”“违规使用”等不正当行为的,要坚决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问责一起,以严厉问责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净化基层政治生态、保护从基层做起的干部正当合法的权益,倒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务实为民。
中公教育
“镀金干部”身子在基层,但心思根本不在基层,有的既不干实事,也不接触群众,难以得到真正锻炼。“镀金干部”有投机取巧之心,无奋发有为之志,“镀金干部”一旦吃香,势必伤了实干者的心,严重挫伤真正在基层一线辛苦奋斗的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污染基层政治生态。这种现象的存在,背离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根本宗旨,违背了组织上培养锻炼干部的初衷。只有让“镀金干部”无立足之地和生存空间,才能真正让基层干部干得舒心暖心。(倪洋军)
中公教育
第二篇:2018遴选策论文:青年与青春
2018遴选策论文:青年与青春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任何美好的理想,都不会唾手可得,其背后必定承载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卓绝精神。青春是青年的理想信念,青春是年轻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青春更是摆在众多青年面前的一道沟壑,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对梦想的追逐,印刻着社会发展的脚步,标注着历史前行的轨迹,让时代洋溢着青春的能量,挥洒年轻的汗水成为发展之要。
当下青年遇到的问题:青年成长成才,自强不息是前提。一位哲人说过,任何事情的美好,都是需要交换的。富足的生活不会轻易到来,都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物质充裕的生活也滋长了年轻人没付出就想去享受,不付出就想去啃老,“大学生嫌生活费太少抱怨母亲随是个例却暴露出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传统美德的缺失。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去努力走好人生路”
青年和创新的关系,青年对于创新的作用:青年成长成才,开拓创新是主旋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并且勇于创新的人们,尕松成林是一位冲破世俗藩篱的年轻人,凭借着创业的决心和拼搏的任性,从一个年轻的志愿者,蜕变成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然而,他创业的激情始终没有变,他正用更多的方法,吸引更多创业者抱团发展。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新驱动,正如习总书记强调的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青年渴望创新,时代需要创新。中国的未来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对青年,青春做一总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青年一代,要把艰苦的环境当成磨炼自己的机遇,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坚韧不拔,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中公教育
第三篇:【遴选热点策论文】培养廖俊波式的好干部
【遴选热点策论文】培养廖俊波式的好干部
近日,总书记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许多基层干部,都对廖俊波的苦与乐、担当与压力感同身受,他面对的治理现场千头万绪,他身上的光辉党性春风和煦。如何激励并扶助基层同志扎实工作,多培养廖俊波式的干部,关系到我们党执政的毛细血管健康,也直接影响着“两个一百年”的追梦实践。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都进入攻坚期,“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要求更为突显。所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成就百年大业,离不开基层脚踏实地、一砖一瓦的实践。“不是在基层,就是在赶往基层的路上”,廖俊波不忘初心、扑下身子、埋头苦干,正是这种品质凝聚起了无穷的力量,让经济发展长期位居全省倒数第一的福建政和县,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进入全省发展十佳县行列。基层党员干部是我们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廖俊波带领政和人民实现跨越发展的故事充分表明,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只要领导干部撸起袖子真抓实干,再难啃的硬骨头也能拿得下。
用人之本,在于历练。古人有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自秦以降,县域治理在国家整体治理中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领导干部在基层一线汲取足够的实践经验,无论对个人发展还是对事业贡献来说都至关重要。廖俊波同志曾说:“能够当一个领头人,让23万政和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正是这样的基层情结、民生情怀,促使他忘我工作、勇于担当。基层是大有可为的舞台,基层也是知识丰富的课堂。像樵夫一样披荆斩棘干事创业,像春笋一样节节拔高增长才干,领导干部就能把“基层之书”读通、学实,真正当好党在基层治理一线的总指挥。
用人之要,在于选任。党的事业,呼唤千百万个廖俊波式的干部。其实,不少基层干部都很优秀,如果不用心去发现和培养,一些人往往难以在实干中脱颖而出。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实惠,谋划好干部“想干事、敢干事”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好干部才能层出不穷。从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到关键岗位上的“关键少数”,都是我们事业前进的中流砥柱,让他们付出得到回报、耕耘得到收获,是组织人事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最近,对于一些在扶贫工作中成绩出色的“一把手”,一些地方已经在试行“提拔不离岗”,既肯定了他们的工作成绩,又避免了干部调任之后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减速断档的问题,这也为未来基层干部的激励机制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
有句谚语说得好:“想着自己的人被尘土埋没,想着群众的人威名远扬。”从焦裕禄到谷文昌,再到廖俊波,总有一种精神鼓舞着我们,总有一种榜样鞭策着我们。我们的制度设计,应该多向这样的干部倾斜,学习这些心系人民的时代楷模,把总书记对县委书记、基层干部提出的要求,落实到全心全意为群众干实事、干好事的行动中,一定能取得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功绩。来源:网络
第四篇:2018江西遴选策论文:精准扶贫关键在于“旗手”
2018江西遴选策论文:精准扶贫关键在于“旗手”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共产党人许下的庄严承诺,更是衡量“中国梦”的标杆标尺。要实现“两个一百年”,首先要确保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扶贫攻坚,扶贫攻坚的出路在于精准扶贫。所以,抓好精准扶贫不仅事关人们大众生活改善提升,更关系着发展千秋大计。
正如总书记讲的:精准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那么,如何才能确保精准扶贫“精准”到位呢?关键在于选好“旗手”。中国的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是总设计师,那么万里、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就是“旗手”。今天,我们以举国之力推进的精准扶贫工作同样需要“旗手”。那么,谁才是“旗手”?“旗手”要做什么? 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规划上抓推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实施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战略的重大调整,由传统的项目覆盖向精确定位转变。然而,精准扶贫却又不是只讲究对一个点位的关注,它更注重统筹规划实施。所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地方行政首长要从区域全局的角度谋篇布局,做好精准扶贫的区域性规划,做到先“化零为整”而后“化整为零”,如此交替实施,方能有的放矢。故而,领导干部是第一“旗手”,他们把精准扶贫的大旗举起来,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机关干部职工要从推进上抓落实。规划的核心意义在于执行,否则就成了“规划规划墙上挂挂”;而执行的关键又是政策方针的落实者——机关干部职工。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大量选派机关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就是通过这种形式让机关优秀干部到基层去具体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整体规划。机关干部是一个“火种”,他们就像“星星之火”洒向农村大地,带着重担、带着责任、带着激情,与贫困群众一起奋战在脱贫的战壕。他们是“旗手”,是冲锋时举旗的战士。
基层村级干部要从落实上抓结果。“村官不是官,但当好不简单”。精准扶贫的各类政策、措施,都必须经过村干部的传达、落实,才能在农村基层落地生花。而精准扶贫工作,自中央到省、市、县地方,层层谋划、层层推进,但根本的根本还是要在农村解决好绝对贫困问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就是那下面的一根针,只有抓住“牛鼻子”,才能服务好全局。村干部都是群众具有威望的本地人,他们本身就是一面旗帜,所以精准扶贫少不了这些“土旗手”。
众志勉力前,奋勇齐争先!精准扶贫工作需要“旗手”来引导、来推动,“旗手”是“星星之火”,也是“中流砥柱”,只要充分发挥各层各级“旗手”的力量与作用,就一定可以以“燎原之势”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进而实现民之康、国之强的目标。
第五篇:2018遴选策论文:老年代步车乱象亟待依法治理
遴选策论文:老年代步车乱象亟待依法治理
没有清晰的市场定位和明确的主管部门,监管处于真空状态,势必会造成乱象丛生。因此,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完善有力的监管措施迫在眉睫
在不少地方,一些外形尺寸与机动车无异的老年代步车,不需要办理任何证照手续就大摇大摆上路,成为公共安全一大隐患。此类“老年代步车”的问题可谓老生常谈,但不得不正视的是,对老年代步车到底该如何治理,尚无确切的答案。因存废的大方向不明,往往是治理一段时间后,老年代步车保有量又持续增加(5月3日《法制日报》)。
不用驾照,不需要牌照,内部构造和电动车差不多,有方向盘,有前进挡和后退挡,前后两排座位,这种被称为老年代步车的新型电动车,出门不用挤公交、不会担心被风吹雨淋,受到不少人喜爱。尤其是,新能源电动车概念营销的广泛推出以及人们环保出行意识的增强,老年代步车有着一定的市场空间。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安全无保障、在行驶中频频违法的老年代步车,如同新型马路杀手。比如,有些车辆起步猛、底盘轻,车速一快,极易发生侧翻,加之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乱穿马路、闯红灯、逆向行驶等现象时有发生,对使用者和环境中其他人都潜在着危害。并且老年代步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屡见曝光,已成为道路安全的一大隐患。
让老年代步车安全规范上路,首先有赖于制定完备的法规。比如《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草案)》规定,北京市将对电动自行车实行全环节管理,电动自行车登记挂牌后方可上路。针对动力驱动三轮车、四轮车以及电动摩托车,条例草案明确了其机动车属性,将另行制定管理措施。这样的管理手段很有必要,而这也是道路安全的基石。
其次,需要完善老年代步车生产标准。诚如业内专家建言,应对老年代步车等低速电动车进行供给侧改革,制定专门的国家生产标准。唯有对这些老年代步车在质量参数、行驶速度与续驶里程、安全技术性能等方面完善相关强制性标准,并按标准生产销售,才能为老年代步车安全规范上路提供重要保障。
再者,完善监管措施,以规避老年代步车野蛮生长。比如,有记者针对老年代步车市场野蛮生长进行调查,打了一圈政府热线,似乎消协、工商、交管、质检等部门都有管不了的苦衷。由此可见,没有清晰的市场定位和明确的主管部门,监管处于真空状态,势必会造成乱象丛生。因此,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完善有力的监管措施迫在眉睫。
总而言之,老年代步车需要一个合法的出口,毕竟,代步车速度快、车身小、能载人载物、不堵车,满足了特殊人群快速通行的需要。但为了更安全的出行,唯有走好“法治规范化道路”,这样的代步车才能成为真正的安全车。同样,对于驾驶员,也须时刻牢记依法文明这一安全驾驶准则。唯有如此,才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真正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