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遴选策论文:走好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之路
2018遴选策论文:走好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之路
【导语】2018各省遴选考试在陆续进行,由于遴选考试信息非常繁多,中公公务员遴选考试网会及时公布最新的遴选考试信息,便于考生查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这是党中央对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的新要求新任务,各级党组织当以此为目标,积极“练兵备战”,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把政治引领作为提升“战斗力”的第一原则。“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基层党组织有没有战斗力,关键看带头人带的好不好。新修订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与原来相比,总支、支部委员会等基层党组织班子的总体任期更长,带头人队伍建设更加重要。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抓好带头人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确保政治方向不偏移。要强化分类指导,针对企业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大经济和金融知识方面培训力度;针对学校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大教育体制机制、依法行政等方面培训力度;针对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大村级小微权力流程和信息化能力培训力度,使基层干部能够胜任基层工作要求。要加大支持保障力度,让资源和政策不断基层倾斜,为夯实战斗堡垒奠定坚实基础。
中公教育
把组织覆盖作为提升“覆盖力”的第一标准。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不仅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也开创了党组织设置的覆盖形式。党的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覆盖力,就是要推动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各类社会基层组织,党的工作有效覆盖社会各类群体,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在革命战争年代如此,现在也是一样。面对经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态、生产生活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设置形式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按照有利于党的领导、有利于开展党的组织生活、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不断创新组织设置方式,确保每一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
把基层治理作为提升“凝聚力”的第一要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最末梢,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群众凝聚力,就是要使基层党组织深深根植于社会基层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践行到底。当前,就是要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组织起来,把群众紧密的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纠正“四风”的最新指示精神,让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把群众工作做在实处、干在实处,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中赢得群众信赖,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向心力、凝聚力。
中公教育
第二篇: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8900多万党员、450多万个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重点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治”就是从党中央到省市县党委,从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到基层党支部,都要肩负起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要把抓好党建当作分内之事、必须担当的责任;各级纪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敢于瞪眼黑脸,敢于执纪问责。
第一章: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启示
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建设的重要原则,是我们党从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得出的重要认识和结论。“从严治党”一词最早见于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即“必须从严治党,严肃执行党的纪律”。以后,历届党代会报告都强调了这一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管党治党取得累累硕果,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年来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许许多多有形变化的背后,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敬畏规矩、不敢违规的意识正在逐步自觉确立,实现了从“一时严”向“常态严”、从“重点严”向“全面严”、从“被动严”向“主动严”的转变。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成就,给我们提供了五个方面的重要启示。
领导一定要带头
坚持领导带头,是党领导开展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是我们党长期形成的光荣传统。坚持领导带头,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说:“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怎么抓?就从中央政治局抓起,正所谓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上面没有先做到,要求下边就没有说服力和号召力。”大量的事实表明,领导身先士卒,就能一呼百应;领导以身作则,就能不令而行。可以说,很多事情只要领导带头做了,其他的都好办。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中在营造一种风气,提倡一种追求,引导一种方式,对党风政风民风的形成,对下属遵规守纪的行为引导具有很大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之所以取得如此成效,如此得到社会各方面认可,根本原因就在于从中央做起,各级领导干部作表率。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切实做到了在个人修养上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一定做到;在遵规守纪上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在碰到难度很大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自己带头抓。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是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应带头做到对党忠诚,增强“四个意
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应带头严于律己、慎独慎微,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严格要求自己,守住规矩底线,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应带头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基层一线,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组织一定要认真
讲认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成立98年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讲认真是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如果失去认真的氛围、认真的态度、认真的作风、认真的精神,从严管党治党就会永远只是空中楼阁。党的十八大以来,讲认真成了推动工作、解决难题的重要特征。党中央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保证全党集中统一、令行禁止,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说到做到,做不到就查处、就通报。高标准严要求,对存在的问题明察暗访,及时查处并公开曝光,对领导干部的对照检查提出具体标准,要求必须见人见物见思想;对整改项目,实行台账管理,完成一个销号一个,真正是严要求、动真格,真实抓、抓真实。惩治腐败中无论碰到谁,都敢于亮剑,一查到底,毫不含糊。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面对大是大非敢于表明立场,面对矛盾问题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困难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在遵规守纪上不搞灵活性,在执行制度纪律上不搞随意性,在查处人和
事上多了认真劲,只要违反了纪律,对谁都按规矩办事,使许多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凝聚了党心,收拢了民心。
党员一定要规矩
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规矩是对道德、纪律、法律约束的总概括,是人们应普遍遵守的办事规则和行为准则。对党员干部来说,讲规矩是对法律法规、政策原则、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的遵守、履行和坚守。《吕氏春秋》中说,“举事必循法以动”。《礼记》中说,“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谈到规矩一词。在强调规矩意识的时候,他还引用了“破窗效应”这一犯罪心理学的定律,深刻说明治党没有规矩不行,有了规矩还必须严格执行,在规矩面前,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如果规矩意识在党员干部心目中淡化了,规矩就成了一种“摆设”,成了说和讲的东西,不可能真正落实在行动中。因此,一定要树立规矩意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突出抓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夯实廉政之基,通过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守纪律、讲规矩,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通过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党员干部做到有原则、有底线、有规矩,在重大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全党形成讲规矩、守规矩的良好风气。
制度一定要完善
全面从严治党,靠什么严、靠什么治?根本上还是靠严明党纪,靠法规制度。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始终强调要用制度规范各级党组织、党员的言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作为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穿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全过程,不断创新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为全面从严治党夯实了制度根基,以坚实可靠、管理严格、执行力强的制度,形成了管党治党的长效机制和稳定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认真抓好制度的严格执行,在党内形成了自觉遵守制度者受奖赏、不严格遵守者受批评、违反者受查处的良好氛围,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全党意志和步调的统一。我们党推动形成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的制度建设质量,通过依规治党,让制度发力生威,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保障。
职能部门要有力
实践反复证明,党中央决心已下、大政方针明确后,职能部门的工作理念、思路、作风和方式方法对一项重大工作的影响极大。党的十八大以来,职能部门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按照中央要求,紧跟中央部署,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忠诚履职、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坚韧不拔,坚持原则、讲究策略,严格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强有力推动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表现出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展示出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务求实效的良好作风。尤其是从整体上
看,对人对事的处理原则执行得严、政策掌握得好、标准把握得准,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党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结十八大以来职能部门抓从严治党和惩治腐败的做法与经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政治机关的鲜明本色;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此更好更顺推动党的重要工作,加快重点难点问题的处理,努力提高治国理政的科学化水平。
以上几个方面,既是从严治党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也给今后推动重大工作、解决各种难题提供了良好借鉴。它有力地启示我们,只要始终如一地坚持这样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第二章:深刻把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围绕管党治党方略作出一系列新探索,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深化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境界,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必须在常学常新中加强党性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
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中的战略思维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抓党的建设须有大胸怀、大境界,做统筹考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中蕴含着全局性的战略思维。
一是回应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召唤。
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引领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维的最大亮点。一方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战略指引;另一方面,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够实现的。前进道路上的风险越是多、斗争越是深入,越要全面从严治党。二是指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在国家治理体系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所在。中国共产党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三是阐释了治党与治国的内在统一关系。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什么时候我们党自身坚强有力,什么时候党和人民事业就能无往而不胜。党的十八大以来,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应对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必然选择。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内在机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决整治和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长期执政威胁最大的问题,使我们党在经受深刻洗礼之后再铸辉煌,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人民根本利益得到了维护,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
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中的政治担当
权力即责任,责任即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不仅蕴含着一个政治家敢于担当的责任感,而且代表了全党上下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坚决将全面从严治党进行到底。
一是体现了强烈深沉的忧患意识。
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这一切无不展示着强烈深沉的忧党、忧国、忧民意识,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二是体现了“我将无我”的责任担当。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一种大无畏的、无私忘我的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全党形成了共识:如果党员干部只满足于自己不腐不贪、勤恳工作,对党内存在的现实而严峻的问题不闻不问,当老好人,一旦国家出了大问题,作为当政者是要被历史“拉清单”的,甚至成为历史的罪人;人民把权力交给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这一切始终贯穿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当、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担当、对人民幸福生活的担当、对管党治党和锻造坚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担当。三是体现了一以贯之的顽强品格。
从严管党治党,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从政的各个时期。在正定工作期间,正定县委在他的提议下出台了《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明确提出以身作则,狠刹不正之风。在福建工作期间,从铁腕清房、出台廉政12条,到精简文山会海、治理公款吃喝玩乐,再到率先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行政审批改革、政务公开、建设服务型政府等,从严管党治党的决心和行动始终坚定有力。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发表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的232篇短论中,有约70篇文章论述党的建设。可以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眼中全面从严治党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中的价值取向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从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内涵和实践经验来看,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正是旨在破解赢得人心这个执政的“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中贯穿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核心价值,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价值取向。
人民群众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主体。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强调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
人民至上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要义。民者,国之根也。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
执政为民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追求。党员干部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共产党人的感觉就好一点。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系列新举措充分体现了执政为民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追求,党的建设、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中的实践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注重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解决管党治党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引。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和系统思维方法,精辟阐述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路径,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搞好配套衔接,做到彼此呼应,增强整体功能。
严格自律与严肃他律双轮驱动。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党的建设也不例外。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党员干部严格自律,严肃他律,严守底线,追求高线,只有把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才能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大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积极畅通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的渠道,健全党内监督体系,发挥巡视监督利剑作用和派驻监督“探头”作用,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既有刀口向内、自我革命的气魄,同时又能够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统一,畅通监督途径与渠道。
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相辅相成。唯物辩证法强调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全面从严治党,既强调整体推进,又坚持重点突破,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筹兼顾。在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与全面覆盖相互协同,形成党员全员参与新格局是基础,抓住“关键少数”是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管住“关键少数”特别是高级干部和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全面从严治党更有震慑力和说服力;管住了广大党员这个“绝大多数”,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保持良好氛围和环境。
第三章: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路径探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全新认识和深刻把握,开启了国家治理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国家治理提供方向和指引,是国家治理的整体谋划者、直接领导者和主要推动者。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实现政党自身治理的现代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保证。
一、全面从严治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与同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关键性作用的“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两者相互贯通、同向发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一)全面从严治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政党是根据特定的组织原则和制度规范建立起来,以取得和维持国家政权为基本目标的社会组织,是政治生活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发挥着维护政治秩序的基本作用。“政党能力和政治领导力是影响一个国家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乃至一切发展的关键,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在现代政治格局中,政党政治已然成为现代民主政治最为普遍的形式,而执政党处于政治格局的核心地位,对于维持政治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中国的现代政治体系是在政党主导下确立起来的,是从政党那里脱胎出来的,其维系与健全,离不开政党的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领导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如果缺乏稳固强劲的组织凝聚力和政治领导力,则无法对国家治理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有效的统筹协调,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没有依托和保证。只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调整组织结构、转变执政理念、优化领导方式、创新运行方式,进而实现党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和
执政能力的现代化,才能为国家治理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目标指引,引领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科学化、规范化。
(二)全面从严治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包括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而且包括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中国政治格局下,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国家治理体制机制以及与此相关的制度体系的现代化,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等各个方面;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运用国家制度对社会各方面事务进行治理的现代化,涵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显然,党的建设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蕴含在国家治理的整体框架之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全方位的,必然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实现自身治理的现代化。更为重要的是,政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不仅反映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也决定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体效果。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既是国家治理的主体也是国家治理的客体,全面从严治党不仅仅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必然要求。因此,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要求中国共产党自觉将自身建设融入国家治理整体格局之中,全面认识和把握政党建设和执政规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进一步规范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行为,增强政党组织力和领导活力,积极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三)全面从严治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具有一致性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在于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创新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通过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国家、政府与企业、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激发社会活力,提高行政效能,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国家。相比较而言,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解决党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效应对和化解“四大考验”“四大风险”,提升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科学处理政党和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由此可以看出,全面从严治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目标都是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社会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多向融通互动,在政党、国家与社会之间形成相互支持和协调的合作关系,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全面从严治党不仅仅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妥善处理各种阻碍改革发展稳定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需要。可以说,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也是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促进党的建设向着规范化、法治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两者共生共长、相辅相成,其最终目标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落脚点都在于实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一)强化党的政治引领力
“政党的政治品格和价值追求是衡量其先进与否的核心尺度,为谁执政、治国理政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反映的是政党的政治愿景和价值理念,深刻影响着政党政治的成功和执政合法性。”执政党自身的价值取向和执政理念,对于整合凝聚共识,指导和规范政党行为,引领社会思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建党伊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自觉担负起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形成强大的政治感召力,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如今又进入了强起来的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之所以具有强大感召力,是因为其出发点始终是实现所有人的全面发展,归宿点始终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不仅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同时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所在。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成为时代先锋和民族脊梁,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
(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的根本所在。党的执政能力决定着党治国理政的实际成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国家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变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宏伟前景近在咫尺。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背后依然危险丛生,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新问题,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国家发展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无疑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只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积极适应新时代形势发展需求,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深化改革发展,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改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尊重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加强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流、协商和沟通,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提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断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变革发展中贡献力量。
(三)实现党的建设法制化
政党治理的基本特征是依靠制度安排和规范,调整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行为模式,对各要素进行协调和整合,促进政党组织的团结和稳定发展。党内法规制度是用党的纪律和规矩约束和规范党组织活动和党员干部行为,使党的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法可循,实现党自身治理的规范化和法治化的根本途径。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世界性大党,不重视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管党治党是无法想象的。法制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政党成熟与否以及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自己的领导使命,必须全面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一体联动的高效统筹。由此必然使政党活动细节化、体系化,进而使调整党内关系与行为的规章制度随之体系化。”经过多年来的制度建设发展,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已经形成了涵盖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符合党的建设规律和需求的制度体系,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但不容否认的是,党内法规制度还存在着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制度形式化、实用性不强,制度系统化不够,制度执行力欠缺等问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可以为党的自身建设提供规范依据和制度保障,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将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贯穿到党的建设中,实现党自身治理的规范化和法治化,使党的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法可循,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法制保障。
(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执政基础是否牢固是一个政党执政地位赖以维持和巩固的基本条件。任何政党都是代表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主体,为维护其政治地位,必然要采取各种措施赢得该阶级、集团的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夺取政权还是和平建设年代巩固政权,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拥护,始终是党获得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党的建设关系着民心向背,直接反映着群众对政党的认同,决定着一个政党执政基础的稳固与否,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国家发展就无从谈起。“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加强自身建设,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准确把握新时代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新特征,把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奋斗目标,把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提升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才能获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拥护,获得永葆生机的活力源泉。
三、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探索
当前,中国共产党正领导着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面对纷繁复杂的发展形势,唯有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的自身建设的现代化,才能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领导。
(一)政治引领:以党建成效为立足点提升党的组织活力
党的力量来源于组织,党的领导依靠党组织而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处于党的组织体系的关键位置,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前沿阵地和战斗堡垒,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党的建设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只有党的建设搞好了,其他方面的工作才会有发展的基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搞不好,党组织就会纪律涣散,党的领导就软弱无力,全面从严治党也就失去了依托和支撑。因此,首先要突出党的政治建设,强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管党治党的政治意识,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树立以“党建成效是最大的政绩”的理念,坚持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局出发,从党的建设全局考虑问题,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把精力用在加强党的建设上来,处理好党的建设与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显绩”,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的“隐绩”。其次要不断延伸党组织的建设的覆盖面,加强已有的社会领域中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建设的工作力度,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能够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党组织。再次要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加强党支部建设,严肃党的组织生活,严格“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坚持谈心谈话制度,发
挥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积极作用,不断激发党组织的政治生命力和组织活力。复次,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体系,建立党建责任分解、考核、追究的完整体系,把从严治党成效作为考核各级党组织和干部政绩的基本内容,形成党组织和党员齐心协力,各负其责的党建工作格局。最后,要积极营造党内政治文化,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开展纪念宣传活动,培养党员仪式感,强化党员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宗旨铸魂:以理想信念为基本点构筑党的精神家园
理想信念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决定着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行动,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支撑和动力。坚定理想信念,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是一个合格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条件,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动摇,这也是共产党员不同于普通群众,领导干部不同于普通党员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以及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越坚定,站位就越高远、眼界就越宽广、心胸就越开阔,身体的潜能就愈发深厚,面对逆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因此,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坚定理想信念要建立在理论武装的基础之上,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习
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多研究、多思考,全面准确理解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其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同解决当前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同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科学理论真正发挥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最后,还要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发扬党的历史上形成的红船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传统,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共识,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号召和引领全党为建设具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而奋斗。
(三)目标牵引: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为政之道,要在得人。党员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国家各项具体事务的组织实施者,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坚和骨干力量。党员干部的质量决定着整个党组织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可以说,党和国家的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关键就看有没有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党员干部作风是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直接外在体现,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
要抓手。首先要加强干部的群众观教育,强化责任担当和服务意识,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其次要严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从事业发展和岗位需求出发选人用人,突出政治标准,严把作风关口,积极发现人才,尊重人才,不断拓宽干部选拔的范围,不拘一格实用人才,将优秀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再次,要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延伸和拓展监督的触角和范围,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加强监督检查的频率,将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落实到学习工作生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最后,要严格党员干部的考核和责任追究。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评相结合,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和随机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干部工作实绩,增强考核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还要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严格责任追究,做到奖勤罚懒、赏罚分明,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问题导向:以反腐败斗争为发力点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
从严惩治消极腐败现象,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着力点。经过近些年来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对此决不能盲目乐观、掉以轻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保持对腐败问题存在顽固性、复杂性、反复性和长期性保持清醒认识,坚持猛药去疴、凡腐必反、除恶务尽的坚定
立场和坚定决心,持续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无论腐败分子的职务有多高,问题有多小,逃得有多远,都要坚决查处,始终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不断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成果。其次,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畅通信访监督渠道,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鼓励社会力量规范有序地参与反腐败斗争,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的规范运行。再次,要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党对反腐败斗争的统一领导,持续推进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深化巡视监督“利剑”作用,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最后,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拓宽和加强网络反腐阵地建设,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洁文化,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五)制度筑基: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为关键点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
制度建设对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积极作用已经形成广泛共识。党内法规制度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增强党依法执政本领、执政兴国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不断健全党内规则体系,扎紧织密“党纪党规的笼子”,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管权,发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高党应对考验、抵御风险的能力。一般来讲,依规管党治党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党内法规制度比较健全、党的组织和党员个人对党内
法规制度保持着高度认可、党的组织和个人具有执行党内法规制度的行动自觉和强制性制约。因此,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首要从党的建设全局和整体出发,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以党章作为根本统领,全方位完善各类准则、条例、规则、规定,积极构建“立体式”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其次,要强化党员干部的法制意识,坚持把党的各项法规制度作为必修课,纳入干部培训、党校学习、日常教育中去,增强全党的法规制度意识,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再次,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不断匡正遵守执行党内法规制度的行为规范,确保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按照党内法规制度规定的职责、权限、程序、要求规范自身行为,发挥党内法规制度的导向。最后,要积极培育法治文化,形成执行党内法规制度没有例外,党规党纪面前人人平等的价值理念,推动党内法规制度由硬约束转变为党员的自觉行为,带动全社会尊法、守法、用法,形成风清气正、遵纪守法的政治生态和法治环境。
第四章: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特别强调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保持战略定力,注重运用战略思维统筹推进党的建设等各项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严字当头、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把严的要求贯彻到管党治党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这一重要论述对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深刻理解保持战略定力的政治内涵
战略定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范畴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指出“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在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都对保持战略定力作了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这些重要论述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展现了强大的真理力量。
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持战略定力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才能切实增强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这些重要论述对全党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保持战略定力,毫不动摇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成效卓著。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我们党伟大的自我革命任重道远,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只有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才能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道理,更加自觉地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才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切实防止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才能按照“四个自我”要求,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严走深走实;才能把党建设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2.准确把握保持战略定力的内在要求
战略定力蕴含治国理政大道,关乎旗帜道路方向。只有始终坚定战略自信、强化战略领导、涵养战略耐力、化解战略风险,保持强大战略定力,才能在战略上判断准确、谋划科学、赢得主动,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坚定战略自信,是保持战略定力的核心要素。战略自信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在应对和处理事关全局、长远和根本问题上所具备的建立在强大能力基础上的信心。坚定战略自信,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关键是坚定“四个自信”。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标,压力和责任就越大,风险和挑战就越多,就越需要坚定“四个自信”,越需要保持强大战略定力。
强化战略领导,是保持战略定力的首要任务。战略领导力是作为战略家的领导者所具备的卓越领导能力。历史启示我们,任何政党有没有一个深得党心民心拥戴的领袖,这对一个政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乃至生死存亡都具有历史性、决定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保持强大战略定力,必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既要体现高度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又要有坚决的维护定力和能力。我们只有不断增强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始终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
涵养战略耐力,是保持战略定力的根本要求。战略耐力是以长远眼光和恒定执着持之以恒推动战略实施的能力,蕴涵着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相统一、“稳”和“进”相统一、“长”和“常”相统一的辩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功成不必在我”理念;从提出发扬“钉钉子精神”,到强调“一张蓝图绘到底”,无不闪耀着战略耐力的智慧光芒和真理力量。锤炼战略耐力,保持战略定力,需要树牢正确政绩观,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全面地看待战略目标,科学地判断战略形势,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各种复杂考验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蹄疾步稳,久久为功,坚决实现战略目标。
化解战略风险,是保持战略定力的重要保证。战略风险化解能力是对干扰战略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尤其是可能阻滞或中断战略实施进程的全面性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能力。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伟大政党。正因为我们党有强大的战略定力和战略风险化解能力,才能一步步从苦难走向辉煌。增强战略风险化解能力,就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把防范风险应对挑战工作做实做细,既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又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当前,在各种风险中,党自身面临的风险是最致命的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最重要的任务,我们要始终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从机关严起、从机关党建抓起,坚持不懈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3.增强保持战略定力抓好机关党建的责任担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关键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开创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为新时代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乃至各级机关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局部带动全局,聚焦抓好落实。一是在聚焦中心工作上增定力下功夫。聚焦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聚焦永葆政治机关鲜明本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受洗礼;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实现干事创业敢担当;聚焦机关党建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根本任务,努力实现为民服务解难题;聚焦正风肃纪反腐,努力实现清正廉洁作表率。二是在聚焦突出问题上增定力下功夫。以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对照突出问题,在深检细视上下功夫,在整改落实上见实效。三是在聚焦责任担当上增定力下功夫。聚焦工委在统一领导和指导督促机关党建上的职责任务,强化责任担当,全力以赴引领和推动机关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当前谋划长远,聚神抓好落实。一要始终保持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前进道路不可能都是阳光灿烂、鸟语花香,还有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坚定一往无前的决心信
心,把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部署化为具体方案、变成具体行动,坚持干到最好、做到最优、走在最前。二要始终保持“钉钉子精神”。“钉钉子精神”是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问题不解决不撒手”的战略定力,是锲而不舍、持续发力的作风。发扬“钉钉子精神”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就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做到在苦干中破解难题、在实干中提升质量、在善干中抓住用好机遇。三要始终保持安心专心精心的工作态度。“安”是一种境界,安下心来才能心无旁骛;“专”是一种追求,专心致志方能成为行家里手;“精”是一种品格,精心落实才能干成事业。要教育引导党务干部始终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做到安心谋发展、专心提本领、精心抓落实。
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重点带动整体,聚力抓好落实。一是在落细上聚力。落细是硬功夫,是真精神。落细,就是紧贴中心任务和重点部署,从细节抓起,保持定力、持之以恒、不断校正,从具体工作之中见真章、得实效。要做到细化目标任务,细化工作调度,细化指导督促。二是在落小上聚力。落小,就是把握党建规律,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具体人、抓到具体处、抓好具体事。要善于抓“小事”,坚持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并重,做到以小见大、以小带大。三是在落实上聚力。落实是真本领,是硬要求。落实,就是在落细落小的基础上,抓实再抓实。要提升抓落实标准,切实推动机关党建工作从“做没做”“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要创造性抓落实,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进行自我革命、加强
和改进党建工作部署,在抓特点、摸规律、强谋划、促融合、重创新、提质量上下功夫,不断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
第五章:全面从严治党永葆生机活力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并为此进行了不懈探索。建党98年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正是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1、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使命担当
作为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历来都把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责任,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进程中,我们党勇于开展自我革命,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使党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适合基本国情、符合人民意愿、顺应时代潮流的中国道路,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
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为我们党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积累了宝贵经验。
2、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
在推进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始终坚持“两个革命”一起推进,在完成“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的进程中,与时俱进地开展自我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运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坚持真理,直面问题,纠正错误,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社会革命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影响巨大而深刻,使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党的领导提出更高要求。在这一进程中,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钉钉子精神把管党治党要求落实落细,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历史表明,勇于自我革命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保障和动力源泉。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党之所以成为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通过开展自我革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在党的历史使命中,社会革命是目标所向和路径所指,不进行社会革命,党的事业便无从谈起;自我革命是强化党的革命性、纯洁性,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内在要求,只有进行自我革命,党才能领导人民进行社会革命。通过一系列自我革命,党不断纯洁思想、纯洁组织、纯洁作风、纯洁肌体,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从而成功领导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了各种伟大斗争和伟大社会革命的胜利。
3、新时代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历史责任
在新时代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是我们党的历史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当前,党正领导人民进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伟大社会革命。应清醒地看到,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面临的“四种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党内存在的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就要求我们不忘初心和使命,坚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解决党内问题相统一、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坚持组织推动和个人主动相统一,把党的自我革命引向深入,努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领导中国人民奋力夺取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新胜利。
第三篇:全面从严治党论文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的重要部分和根基,因此,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无疑是夯实顺利贯彻 “四个全面”思想的重点。
何为“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包含两个关键的词汇,一是全面,二是从严,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全面而却不从严,就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假如从严而不全面,难免会有偏差。党的建设有五个方面,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就要从这五个方面进行。
一、思想建设要从严 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不管是在革命战争阶段还是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中国共产党一直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事实证明,思想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就当前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很大的原因在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发展的理念出发,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从此,开创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新时期。思想建设方面的从严管党、治党就是要求党员必须坚持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必须坚定不移的坚持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政治思想上的坚定,最关键的是来自于对思想理论的清醒认识。如果对马克思理论不了解的一些人,甚至是对理论理解不够透彻的党员,很难在根本上能够拥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精神的追求。
二、组织建设要从严 组织建设方面的从严首先重点在于造就和重用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唯有党员素质上去了,思想上才不会产生不良作风,党内发展才能更佳,才能更好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主旨。其次,党员干部代表了党的高尚形象,也是党的重要脊梁,要起到带头的作用。党员是体现党的形象和先进性的唯一对象,因此党员要以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来约束自己。即“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从入党关口上保证党员的质量,保持党的纯洁性。从而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建设力量,又是主要领导核心,那么党的干部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骨干分子,是党的理论制定者和方针的执行者。因此,管好党员干部,是党要管党的关键所在。组织建设从严皆在重点管理好党内干部,也就是从严治党的重点是从严治吏,以及认真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以下三点即是如何管理党内干部:一是要选人用人关要从严把守,二是要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要加强,三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重点要始终突出。中央依此要求制定了一些规定和措施,这些规定和措施更好的提高了党员素质,使得真正的人才得到重用,拓宽了上升渠道,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
三、作风建设要从严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作为中国的唯一执政党,来自于党内的优良作风建设。中国共产党的主旨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执政的目的也是为了人民执好政。执好政源自党内优良的作风,源自强大的对真理追求的信仰和强大的人格力量。对真理追求的信仰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理论上,即思想建设上。人格力量则体现在优良作风建设上。每一个国家的执政党都期望能够长期执政,能够长期执政的原因不在于执政党的主观意志。而在于人民的意愿,即人心向背。总书记反复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不难看出,作风建设要从严是全面从严治党五个建设方面的重中之重。因此,优良的党内作风建设是在群众面前树立光辉形象的根本。
四、反腐倡廉建设要从严 腐败现象是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政党一直存在和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难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决心重拳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先后数十名省部级以上高官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查处了许多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党的一系列的反腐行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理念,更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态度和决心。习近平曾明确指出:“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1]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大局,从严治党的认真落实才能让依法治国有效的推行,反腐倡廉才能更有保障的贯彻与落实。
五、制度建设要从严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中,无论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还是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都离不开健全的制度、有效的机制作保障。从严治党的核心是制度建设要从严,良好的党内制度能够培养良好的党员。制度是利益和权利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党的制度建设从严意味着人民的利益和权利能得到根本的保障。良好的制度能够使党的各方面行动方针更好的贯彻落实。党章是我们立党、管党、治党的总章程,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在党内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的约束力。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贯穿于党的组织和活动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是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核心。[2]健全的制度能够保障党员什么是能够做,什么是不能够去做。无规矩不成方圆,健全的制度能够对党员进行约束。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国共产党自改革开放以来,由革命性的政党转变为建设性政党,但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改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始终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经过岁月的沉淀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执政党。正如伯克所言,“政党是建立在一些人们集体认同的特别的原则之上、以共同努力促进国家利益的联合起来的实体。”[3]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中国共产党由革命时期的革命性政党转入到和平时期的执政党,随着党内规模的扩大,尤其是党员工作的条件变化对执政方式产生的偏差影响,对政党的认同产生不正确的认识,由此造成党的执政合法性受到了威胁;其中,一些党员干部生活作风的腐化堕落,致使社会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执政党的合法性质产生了极大的质疑。基于当局的政治形式下,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提出,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直面问题的勇气和魄力。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探索政治合法性的首要选择,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重要创新。
在当前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唯有坚持从严治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需要不断的提高党的治理水平,以及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从容不迫的应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才能更好的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增进人民的福祉,才能使中国共产党永葆活力,才能更好的体现中国共产党理想的执政理念。
第四篇:开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
十八届六中全会:开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
金秋十月,一个丰收的季节。我们党刚刚隆重庆祝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又迎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指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长征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也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把主题聚焦到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问题,深刻总结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新经验,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将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提供新的制度遵循,进而开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六中全会,主要聚焦意识形态、党建问题
六中全会,是指党的中央委员会召开第六次全体会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共召开了7次六中全会,分别是:1981年6月27日至29日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6年9月28日召开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90年3月9日至12日召开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1996年10月7日至10日召开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2001年9月24日至26日召开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的7次六中全会,有3次研究意识形态问题,3次研究党的建设问题(分别是十三、六、七届六中全会),1次研究社会建设问题。可见,改革开放以来六中全会主要聚焦意识形态问题、党建问题。为什么呢?这与历次中央全会的不同安排有关。现行党章是1982年党的十二大制定的,规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由于党代会召开后,需要实现党中央的领导层更替,故一中全会主要任务是选举党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二中全会一般聚焦国家机构人事安排和行政机构改革。新时期,我们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应地,三中全会往往研究部署经济问题。而五中全会刚好赶上五年规划结束之时,故一般研究五年发展规划问题。而意识形态、党建问题又十分重要,每隔五年应该进行部署。所以,党建问题一般在六中全会或四中全会研究部署。如: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部署;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进行部署。
为什么十八届四中全会不研究全面从严治党?
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十六届和十七届四中全会都是研究党建工作,为什么十八届四中全会不研究全面从严治党,而非要等到六中全会才研究?
这与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有关。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党中央通过召开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来进行研究部署。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2月,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把全面从严治党与其他“三个全面”一道,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至此,六中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这在情理之中,从而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每一个“全面”进行了部署,使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臻于成熟。
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也与党建有关
这次六中全会重点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并不等于说,其他中央全会不研究党建工作,与党建无关。党中央治国理政,原则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特别强调,党建工作要与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总书记不仅这么说,也是这样做。十八大以来召开的历次中央全会,都对党建工作进行部署。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强调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并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风建设、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等作出具体部署。四中全会也涉及到党建工作,把“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之一,并具体从依法执政、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等方面作出部署。五中全会也与党建有关,明确把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十三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这是“全面从严治党”首次写进中央全会文件,从而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正式上升为全党意志,并作为“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近4年,为六中全会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至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执政近4年,在管党治党方面积累了新经验,为六中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管党治党中存在的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问题,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整治“四风”,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相结合,弛而不息、持之以恒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也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新形势下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2014年10月8日,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并对新形势下推进从严治党提出了八点要求,即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这八点要求,实际上初步勾勒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轮廓。2016年1月12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讲话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和具体要求,也反映出我们党对全面从严治党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
全面从严治党,从哪严起、从哪治起?总书记明确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在1980年3月,召开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等十二条具体规定。应当说,这部准则对于新时期清除十年“文革”的负面影响、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具有积极意义。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基础、社会结构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员结构、党的活动方式等也发生新变化,党内政治生活也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有必要根据新情况,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新经验,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
强化党内监督,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加强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要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作为唯一的执政党长期执政,容易受到权力的腐蚀。执政党党内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各种监督形式中最基本的、第一位的。总书记指出,要“强化党内监督”,“确保党内监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个重要路径就是强化党内监督,特别是强化纪委的监督作用,通过调整纪委机构设置、加强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实行中纪委派驻机构全覆盖、加强巡视监督等,落实纪委监督责任,有力地发现了一大批违纪违法案件线索,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充分显示了党内监督的威力。现行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2003年颁布施行的,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条例》与新实践新要求也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加强党内监督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因而,有必要根据新情况、新经验和新要求,修订党内监督条例,为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提供制度遵循。
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是对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再动员、再部署,将深入总结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管党治党的新经验,实现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这两个党内法规的与时俱进,进一步扎紧制度的笼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管党治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必将开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只要我们党牢牢把全面从严治党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中,就一定能够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第五篇: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编者按:前不久,中共中央颁布实施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成果,是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党内监督的重大举措。为深入学习领会两项法规,特编发四篇体会文章。
管党治党的制度创新
中央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原组长 李洪峰
《准则》和《条例》两项法规的修订及颁布实施,是在党长期执政和全面依法治国条件下,实现依规管党治党、加强党内监督的重大举措,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制度创新,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成果。这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内监督,把党规党纪的权威性、严肃性在全党树起来,唤醒广大党员干部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提高管党治党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纪律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项法规,切实体现了总书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思想,极大完善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总书记强调,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就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这就要求把党的纪律和规矩立起来。总书记指出:“有纪可依是严明纪律的前提,党的纪律规定要根据形势和党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确保系统配套、务实管用,防止脱离实际、内容模糊不清、滞后于实践。”《准则》是党执政以来第一部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的规范全党廉洁自律工作的重要基础性法规。而《条例》则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完善党内的制度法规体系,对于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项法规,体现了唤醒全党党章党规党纪意识、维护党章权威的新要求。党章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管党治党的总章程、总规矩,是党内的根本大法。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在全党树立党章的权威,推动全党学习党章、贯彻党章、执行党章、维护党章。增强党章意识,是增强党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的内在要求。《准则》和《条例》的修订,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坚持以党章为总依据,并结合新的实际,把党章关于纪律和廉洁自律的要求加以具体化。《准则》既规定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又规定了全体党员廉洁自律规范,成为执政党的道德宣示和行动的高标准。《条例》体现了党纪严于国法的精神,把党章关于党的纪律的规定进行了细化,针对现阶段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违纪情形,作出了严格、具体的规定,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和党员的行为底线。这对于唤醒全党党章党规党纪意识,维护党章权威,意义重大。
两项法规,体现了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的统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来都讲德法相依、德治礼序,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中的“规矩”和崇德重礼的德治思想,是党规党纪的重要源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德治党的“德”,就是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其内核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坚持以德治党,首先就要坚持高标准在前,先把理想信念宗旨立起来、挺起来。《准则》紧扣廉洁自律主题,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精神追求,重在立德;《条例》重在立规,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扎紧党规党纪的笼子,构建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远排在首要位置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 白 彦
《条例》把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遵守的纪律分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六个方面,提出“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远排在首要位置,通过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动其他纪律严起来”。
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政治规则、组织约束、优良传统和工作习惯的总和,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党中央的权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国家法律法规顺利高效贯彻执行的重要保证。在党的全部纪律中,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纪律,是打头的、管总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不管违反哪方面的纪律,最终都会侵蚀党的执政基础,破坏政治纪律。如果党的政治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严重违法违纪案件特别是***、***、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案件来看,破坏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非常严重。一些人权力越大、位置越重要,越不拿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回事儿。有的政治野心膨胀,为一己私利或者小团体利益,背着党组织搞政治阴谋活动,搞破坏分裂党的政治勾当;有的领导干部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把党派他去主政的地方当成自己的“独立王国”,用干部、作决策不按规定向中央报告,搞小山头、小团伙、小圈子;有的发展到目空一切的地步,对中央工作部署阳奉阴违,搞软抵制;有的口无遮拦、乱评妄议,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大放厥词,散布对中央领导同志的恶毒谣言,压制、打击同自己意见不合的同志;有的无视组织纪律擅离职守,刻意隐瞒个人重大事项,遇事不请示、不报告„„这些问题,影响了党的团结统一,损害了党的形象,破坏了中央的权威,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果不下大力气解决,就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开来,严重危害党的肌体。
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远排在首要位置,重点是要做到“五个必须”。一是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从党中央指挥,不得阳奉阴违、自行其是,不得公开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二是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要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团结大多数,不得搞任何形式的派别活动。三是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不能先斩后奏。四是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跟组织讨价还价,不得违背组织决定,遇到问题要找组织、依靠组织,不得欺骗组织、对抗组织。五是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不得纵容他们影响政策制定和人事安排、干预正常工作运行,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远排在首要位置,核心是要对党绝对忠诚。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写在入党誓词里的,是对党员最根本的要求。如果党的高级干部对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丧失信心,那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还有什么希望?每一名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牢固树立党的观念,始终做到党性坚强、党纪严明,确保政令畅通,维护党中央权威。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要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敢于同形形色色违反党内政治生活原则和制度的现象作斗争。
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远排在首要位置,重要的是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营造讲政治、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对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十分明确地强调、十分坚定地执行,不要语焉不详、闪烁其词。同时,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使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切实发挥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作用,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
坚持高标准 严守行为底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高 波
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全面从严治党,要害是严,关键在治。《准则》和《条例》的颁布实施,表明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依规管党治党的坚定决心。
标本兼治的战略选择。《准则》和《条例》坚持立德立规并举、自律他律互补,“高得上去、低得下来”,体现了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的有机统一,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制度保证和实践支撑。《准则》是自律,是“航标”,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提供行动指南;《条例》是他律,是“雷池”,为党组织和党员划定禁区。《准则》如同高线,重在立德向善,把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挺立在先;《条例》好比底线,重在立规纠错,防止违纪行为滑向违法的深渊。这是管党治党的基本路径。
廉洁自律准则“从高不就低”。对《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进行修订,体现了我们党的高超政治智慧和高度政治自觉。2010年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曾是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制度,但也存在“制度网眼过大、约束范围过小”等问题。按照总书记关于“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针对时弊”的要求,对《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进行修订,形成《准则》,使其明确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第一部廉洁自律正面清单,发出了全党的道德宣示和向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准则》与中华民族道德规范历来“从高不就低”的传统相契合,紧扣廉洁自律主题,要求党员正确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强调领导干部把廉洁自律主题贯穿于从政、用权、修身、齐家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为全社会树立起看得见、摸得着、够得到的高标准。
党纪处分条例“抓大不放小”。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改造升级”,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坚定的实践导向。《条例》突出了政党特性、党纪特色,全面体现了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纪严于国法、执纪先于执法的原则。将原来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等为主的10类违纪行为,整合规范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6类,使其内容和要义回归党的纪律,为广大党员开列了一份遵规守矩的“负面清单”,让纪律底线成为“全天候通电”、不可碰触的高压线,促使其真正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党员不可逾越的行为底线。
体现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廉洁自律的内在支撑,廉洁自律是理想信念的外在表现。全面从严治党,要靠纪律防线,亦需思想道德防线,两手抓、两过硬,才能努力破解“不想腐”的难题。《准则》是仅次于党章的高位阶党内法规,将其规范对象从“关键少数”扩至“最大多数”,变“禁止”为“倡导”、“不准”为“自觉”,敦促所有人入党之初、从政之始洁身自好、廉洁自律,从而前移纪律防线和执纪关口,促使8700多万党员在道德品行方面引领社会风尚。特别是在当前人民群众对腐败和不正之风最痛恨,对正风肃纪、廉洁自律最关切的背景下,尤其需要如此。《准则》扭住这个关键问题,将党章关于廉洁自律的要求具象化、实体化,成为党心民心的“公约项”。《准则》易记易诵易懂,弘扬了党的立规建制的好传统,借鉴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表述,微言大义、要言不烦,将“四个必须、八条规范”的落脚点放在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纪律性上,集中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追求。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最前面。“破法”无不始自“破纪”,党员守住了纪律底线,就不会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条例》着力破解党规混同国法、套用“法言法语”等积弊,并将纪律防线从法律防线中剥离出来、推向前去,实现了党纪相对于国法的整体前移。其中,凡是国家法律已有的内容,就不再重复规定,共去除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同时,锁住纪律审查中发现的问题清单,体现了“更早更小,更严更实”的执纪问责理念,集中表现为正风肃纪新实践的“固化条款”,即关于拉帮结派、对抗组织审查、不请示报告、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违纪条款,既固化了抓早抓小的实践导向,也强化了越往后执纪越严、处分越重的治理理念。这就拉高了纪律标准,使过去没人管的事、不愿问的责有人管、有人问,避免党员退守到公民底线上,甚至等到“破法”再去“执纪”,为倒逼“不敢腐”、强化“不能腐”、实现“不想腐”提供了长远的制度保障。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中央纪委研究室研究员 邵景均
总书记强调,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必须一手抓制定完善,一手抓贯彻执行。这一重要论述,为深入贯彻落实《准则》和《条例》,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全党动手,做到真刀真枪、实管严管。“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贯彻执行《准则》和《条例》,决不能只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我们党是行动党,不是口号党。反对空谈、注重落实,一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要求共产党员一定要有“认真实干”的精神,强调“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干出来的。这里的关键,就是始终注重抓落实。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各级党委和纪委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从严贯彻执行《准则》和《条例》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让铁纪发力、禁令得行、规矩生威,确保各项制度落地生根。党委要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在思想认识、责任担当、方法措施上紧跟中央部署,真正把纪律严起来、挺起来、执行到位,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真正做到制度执行到人到事,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纪委要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实做细,把两项法规作为重要依据,强化监督执纪,加大问责力度,进一步探索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抓好“关键少数”。“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准则》和《条例》是面对全党提出的,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必须坚决执行,但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必须首先带头执行、以上率下。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凡是要求党员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凡是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必须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较真,不当“老好人”,敢于得罪人,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坚决同一切违反制度的现象作斗争,坚决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让群众来监督和评判,切实做到行动先于一般干部,标准高于一般干部,要求严于一般干部。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榜样,抓出成效,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严”字当头、从严从实。党的先锋队性质和执政地位决定了党规党纪必然严于国家法律,但在实践中我们还存在着纪法不分的突出问题。管党治党不以纪律为尺子,而是以法律为依据,党员干部只要不违法,就没人管、不追究,造成“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纪委成了党内的“公检法”,纪律审查成了“司法调查”,监督执纪问责无法落到实处。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在贯彻落实《准则》和《条例》时,要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纪法分开,坚持零容忍态度不变、严厉惩处尺度不松,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寸不让,让那些想违纪的人断了念头、违了纪的人付出代价。
突出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针对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警示、早纠正、早处理,决不能养痈遗患,让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要贯彻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的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在严明纪律中体现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
打牢遵规守纪的思想基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要坚持崇德重礼和遵纪守法相结合,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切实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在全党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风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抓好思想理论建设、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要重点学好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理论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证用权上的清醒,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说到底,执行制度最终靠人,离开了历史责任,没有忠诚干净担当,再好的制度也是纸老虎和稻草人。贯彻落实《准则》和《条例》是各级党委(党组)、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责任,必须全党一起抓、全党共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