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遴选策论文:老年代步车乱象亟待依法治理
遴选策论文:老年代步车乱象亟待依法治理
没有清晰的市场定位和明确的主管部门,监管处于真空状态,势必会造成乱象丛生。因此,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完善有力的监管措施迫在眉睫
在不少地方,一些外形尺寸与机动车无异的老年代步车,不需要办理任何证照手续就大摇大摆上路,成为公共安全一大隐患。此类“老年代步车”的问题可谓老生常谈,但不得不正视的是,对老年代步车到底该如何治理,尚无确切的答案。因存废的大方向不明,往往是治理一段时间后,老年代步车保有量又持续增加(5月3日《法制日报》)。
不用驾照,不需要牌照,内部构造和电动车差不多,有方向盘,有前进挡和后退挡,前后两排座位,这种被称为老年代步车的新型电动车,出门不用挤公交、不会担心被风吹雨淋,受到不少人喜爱。尤其是,新能源电动车概念营销的广泛推出以及人们环保出行意识的增强,老年代步车有着一定的市场空间。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安全无保障、在行驶中频频违法的老年代步车,如同新型马路杀手。比如,有些车辆起步猛、底盘轻,车速一快,极易发生侧翻,加之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乱穿马路、闯红灯、逆向行驶等现象时有发生,对使用者和环境中其他人都潜在着危害。并且老年代步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屡见曝光,已成为道路安全的一大隐患。
让老年代步车安全规范上路,首先有赖于制定完备的法规。比如《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草案)》规定,北京市将对电动自行车实行全环节管理,电动自行车登记挂牌后方可上路。针对动力驱动三轮车、四轮车以及电动摩托车,条例草案明确了其机动车属性,将另行制定管理措施。这样的管理手段很有必要,而这也是道路安全的基石。
其次,需要完善老年代步车生产标准。诚如业内专家建言,应对老年代步车等低速电动车进行供给侧改革,制定专门的国家生产标准。唯有对这些老年代步车在质量参数、行驶速度与续驶里程、安全技术性能等方面完善相关强制性标准,并按标准生产销售,才能为老年代步车安全规范上路提供重要保障。
再者,完善监管措施,以规避老年代步车野蛮生长。比如,有记者针对老年代步车市场野蛮生长进行调查,打了一圈政府热线,似乎消协、工商、交管、质检等部门都有管不了的苦衷。由此可见,没有清晰的市场定位和明确的主管部门,监管处于真空状态,势必会造成乱象丛生。因此,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完善有力的监管措施迫在眉睫。
总而言之,老年代步车需要一个合法的出口,毕竟,代步车速度快、车身小、能载人载物、不堵车,满足了特殊人群快速通行的需要。但为了更安全的出行,唯有走好“法治规范化道路”,这样的代步车才能成为真正的安全车。同样,对于驾驶员,也须时刻牢记依法文明这一安全驾驶准则。唯有如此,才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真正负责。
第二篇:2018遴选策论文:青年与青春
2018遴选策论文:青年与青春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任何美好的理想,都不会唾手可得,其背后必定承载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卓绝精神。青春是青年的理想信念,青春是年轻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青春更是摆在众多青年面前的一道沟壑,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对梦想的追逐,印刻着社会发展的脚步,标注着历史前行的轨迹,让时代洋溢着青春的能量,挥洒年轻的汗水成为发展之要。
当下青年遇到的问题:青年成长成才,自强不息是前提。一位哲人说过,任何事情的美好,都是需要交换的。富足的生活不会轻易到来,都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物质充裕的生活也滋长了年轻人没付出就想去享受,不付出就想去啃老,“大学生嫌生活费太少抱怨母亲随是个例却暴露出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传统美德的缺失。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去努力走好人生路”
青年和创新的关系,青年对于创新的作用:青年成长成才,开拓创新是主旋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并且勇于创新的人们,尕松成林是一位冲破世俗藩篱的年轻人,凭借着创业的决心和拼搏的任性,从一个年轻的志愿者,蜕变成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然而,他创业的激情始终没有变,他正用更多的方法,吸引更多创业者抱团发展。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新驱动,正如习总书记强调的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青年渴望创新,时代需要创新。中国的未来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对青年,青春做一总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青年一代,要把艰苦的环境当成磨炼自己的机遇,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坚韧不拔,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中公教育
第三篇:2018江西遴选策论文:精准扶贫关键在于“旗手”
2018江西遴选策论文:精准扶贫关键在于“旗手”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共产党人许下的庄严承诺,更是衡量“中国梦”的标杆标尺。要实现“两个一百年”,首先要确保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扶贫攻坚,扶贫攻坚的出路在于精准扶贫。所以,抓好精准扶贫不仅事关人们大众生活改善提升,更关系着发展千秋大计。
正如总书记讲的:精准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那么,如何才能确保精准扶贫“精准”到位呢?关键在于选好“旗手”。中国的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是总设计师,那么万里、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就是“旗手”。今天,我们以举国之力推进的精准扶贫工作同样需要“旗手”。那么,谁才是“旗手”?“旗手”要做什么? 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规划上抓推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实施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战略的重大调整,由传统的项目覆盖向精确定位转变。然而,精准扶贫却又不是只讲究对一个点位的关注,它更注重统筹规划实施。所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地方行政首长要从区域全局的角度谋篇布局,做好精准扶贫的区域性规划,做到先“化零为整”而后“化整为零”,如此交替实施,方能有的放矢。故而,领导干部是第一“旗手”,他们把精准扶贫的大旗举起来,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机关干部职工要从推进上抓落实。规划的核心意义在于执行,否则就成了“规划规划墙上挂挂”;而执行的关键又是政策方针的落实者——机关干部职工。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大量选派机关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就是通过这种形式让机关优秀干部到基层去具体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整体规划。机关干部是一个“火种”,他们就像“星星之火”洒向农村大地,带着重担、带着责任、带着激情,与贫困群众一起奋战在脱贫的战壕。他们是“旗手”,是冲锋时举旗的战士。
基层村级干部要从落实上抓结果。“村官不是官,但当好不简单”。精准扶贫的各类政策、措施,都必须经过村干部的传达、落实,才能在农村基层落地生花。而精准扶贫工作,自中央到省、市、县地方,层层谋划、层层推进,但根本的根本还是要在农村解决好绝对贫困问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就是那下面的一根针,只有抓住“牛鼻子”,才能服务好全局。村干部都是群众具有威望的本地人,他们本身就是一面旗帜,所以精准扶贫少不了这些“土旗手”。
众志勉力前,奋勇齐争先!精准扶贫工作需要“旗手”来引导、来推动,“旗手”是“星星之火”,也是“中流砥柱”,只要充分发挥各层各级“旗手”的力量与作用,就一定可以以“燎原之势”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进而实现民之康、国之强的目标。
第四篇:2018遴选策论文:走好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之路
2018遴选策论文:走好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之路
【导语】2018各省遴选考试在陆续进行,由于遴选考试信息非常繁多,中公公务员遴选考试网会及时公布最新的遴选考试信息,便于考生查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这是党中央对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的新要求新任务,各级党组织当以此为目标,积极“练兵备战”,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把政治引领作为提升“战斗力”的第一原则。“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基层党组织有没有战斗力,关键看带头人带的好不好。新修订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与原来相比,总支、支部委员会等基层党组织班子的总体任期更长,带头人队伍建设更加重要。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抓好带头人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确保政治方向不偏移。要强化分类指导,针对企业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大经济和金融知识方面培训力度;针对学校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大教育体制机制、依法行政等方面培训力度;针对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大村级小微权力流程和信息化能力培训力度,使基层干部能够胜任基层工作要求。要加大支持保障力度,让资源和政策不断基层倾斜,为夯实战斗堡垒奠定坚实基础。
中公教育
把组织覆盖作为提升“覆盖力”的第一标准。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不仅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也开创了党组织设置的覆盖形式。党的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覆盖力,就是要推动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各类社会基层组织,党的工作有效覆盖社会各类群体,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在革命战争年代如此,现在也是一样。面对经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态、生产生活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设置形式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按照有利于党的领导、有利于开展党的组织生活、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不断创新组织设置方式,确保每一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
把基层治理作为提升“凝聚力”的第一要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最末梢,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群众凝聚力,就是要使基层党组织深深根植于社会基层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践行到底。当前,就是要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组织起来,把群众紧密的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纠正“四风”的最新指示精神,让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把群众工作做在实处、干在实处,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中赢得群众信赖,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向心力、凝聚力。
中公教育
第五篇:2018遴选策论文:“下清单”贵在“抓落实”
2018遴选策论文:“下清单”贵在“抓落实”
日前,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强调:“抓落实,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时至年终岁末检查,很多部门年初下的不少“单”,诸如“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意见清单”,虽然问题找准了,责任明确了,整改时限公示了,但年终却没有足额“买单”,有的压根就没有“兑现”。重“清单”,轻“买单”,是新的形式主义,表明并没有真正把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清单”贵在“落实”,来不得半点“花拳绣腿”。
抓落实,明确责任是前提。工作中,“九龙治水天下旱”、“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问题层出不穷,根源就在责任不明,导致推诿扯皮。因此,工作中首先要确定责任、分解责任、实化责任,做到定性、定量、定人,在限时间、卡节点上具体部署安排,构建清晰明确并且可以追溯的责任体系。把“清单”上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单位、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形成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作为关键少数,尤其是主要负责人要把责任扛在肩上,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的山芋,把分管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中公教育
抓落实,选好干部是关键。要坚持明确的用人导向,把“实干就是水平、落实就是能力”作为检验好干部的一条重要标准,作为考察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不能让老实人吃亏,重点提拔和使用那些政治可靠、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的干部,教育和调整那些作风漂浮、不干实事、无所作为的干部,让出力流汗、踏实干事的受到褒奖和提升,虚伪油滑、投机钻营的坐“冷板凳”,形成“有为有位”的鲜明用人导向,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
抓落实,强化问责是保障。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问责要以落实为标准。问责的目的就是倒逼工作落实,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决策部署、工作安排是否落实落地。作为关键少数,尤其是主要负责人要联系实际、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手电筒对着自己照,不能只对着下级说事。要建立更为严格的奖惩、问责机制,对落实的进度进行严密的考核奖惩,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坚决防止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要根据工作实际增加一些量化指标和刚性约束,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认真劲儿,敢于较真碰硬,严查“不落实的事”,严究“不落实的人”。
抓落实,严格督查是手段。总书记指出:“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督查就没有落实,没有督查就没有深化。”工作中,很多工作落实不到位,就是因为缺乏督促检查。抓落实就是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形成从督查事项的“立项-检查-督办-通报-整改-办结”的标准化流程,做到“快、准、狠”。“快”就要紧跟工作部署跟进,制定督查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确定督查重点和时序进度。“准”就是要始终聚焦问题来抓督查,督到点子上,查到要害处。把重心和精力放到抓住不落实的事、盯住不落实的人上。“狠”切实做到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触及矛盾,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不回避、不遮掩、不怕得罪人,做到不督则已,督则必办,办则必果。
中公教育
相关推荐:
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