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级保密资格申请和审查认证工作程序
保密资格申请和审查认证工作程序
程序名称: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程序 适用范围:
拟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主要依据: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管理办法》(国保发[2002]4号)办理程序:
一、中央直属企业(院所)、部委所属院校提出保密资格申请,须经国务院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中国科学院、军工集团公司(含有关电子集团公司)所属单位提出保密资格申请,须经中国科学院、军工集团公司保密工作部门审核同意。
地方单位提出保密资格申请,须经省级地方主管部门或所在地的地市级以上地方保密工作部门审核同意。
以上负责审核的部门称为审核部门。
二、非公有制企业提出申请必须符合《关于非公有制企业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密认委[2006]3号)文件的要求,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一)基本条件:
1、已经承担或拟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且研制项目或产品本身涉及国家秘密。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的无外资成分的企业。
3、企业人员仅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国公民。
4、有固定的科研生产场所并符合国家有关安全保密要求。
5、企业无非法获取国家秘密行为的记录。
(二)证明材料:
1、已经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须出具合同甲方提供的研制项目或产品的密级证明;拟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须出具合同意向单位提供的合同意向证明及密级证明。承担多个项目或产品的,以最高密级为准。
合同甲方和合同意向单位的密级证明,须按要求填写《非公有制企业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项目或产品涉及国家涉密证明表》(式样见附件)。
2、企业营业执照;
3、现行的企业验资报告和公司章程;
4、科研生产场所产权证书或租赁合同;
5、审查认证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三、申请保密资格的单位,需达到相应等级的保密资格标准,填写《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申请书》的填报内容限定在秘密级范围内。
四、审核部门负责下列内容的审核:
(一)请单位是否符合本程序的申请条件;
(二)《申请书》的填写是否符合关规定,填写内容是否属实;
(三)申请的保密资格等级是否适当。
五、申请保密资格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的职责范围,向有关审核部门报送《申请书》(一式四份)。
审核部门经审核认为具备申请条件的,在《申请书》审核部门意见栏目中签署审核同意的意见并加盖印章,退回申请单位,由申请单位向有关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报送《申请书》(一式四份)。
审核部门经审核认为不具备申请条件的,应在《申请书》审核部门意见栏目中说明理由并加盖印章,将《申请书》退回申请单位。
六、有关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按照本程序第十一条规定的职责范围和权限,组织审查组对申请单位进行审查。审查后,由审查组组长在《申请书》审查意见栏目中签署审查意见,报审查认证委员会审批。
经省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组织审查后,须报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审批的,由省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负责人在《申请书》审查意见栏目中签署审查意见。
经审查批准获得保密资格的,《申请书》发送申请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保密工作部门各一份,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和有关省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各备案一份。
七、有关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未予批准保密资格的,应在《申请书》审批栏目中说明理由,将《申请书》退回申请单位一份,发送有关审核部门和承担审查工作的审查认证委员会各一份。
八、有关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接到申请单位《申请书》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认证工作。
九、审查方式原则上采取现场审查形式,特殊情况可采取书面审查形式。现场审查由有关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组织的审查组进行审查,审查组应聘请有关专家参加。
十、审查实行评分制。《保密资格审查认证评分标准》(以下简称《评分标准》)总分值为500分,450分(含)以上为符合标准,400分(含)至450分为基本符合标准,400分以下为不符合标准。
十一、现场审查的基本要求和程序:
(一)提前一周通知申请单位;
(二)听取申请单位的情况介绍,要求其按照《标准》和《申请书》的内容逐项作出说明,并对审查组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
(三)审查有关文字材料;
(四)向申请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了解情况;
(五)审查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保密防护措施和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必要的技术检测;
(六)审查过程中遇有重要情况和问题,审查组成员应作详细记录:
(七)审查组成员对审查情况进行评分并研究形成审查组意见,审查组意见和评分结果填写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审查组意见表》(以下简称《审查组意见表》)中,并由审查组组长在签名栏内签名;
(八)向申请单位说明评分结果和审查组意见,并对存在的差距提出整改要求;
(九)申请单位对审查组意见和评分结果的意见,应填写在《审查组意见表》中,并由申请单位负责人在签名栏内签名。
十二、审查意见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审查工作简况;
(二)依据《标准》和《评分标准》,逐项提出评分结果和审查意见;
(三)总评分结果和审查组意见;
(四)指出存在的差距,提出整改要求;
(五)对是否同意给予申请单位申请的保密资格提出意见。
十三、审查结束后,审查组将《审查组意见表》报送审查认证委员会。
十四、申请单位或审核部门对审查认证结果有异议的,可向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申请复议。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在接到复议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
十五、列人《保密资格单位名录》的单位,在《保密资格单位名录》有效期内申请变更保密资格的,须按照申请审查认证程序,经有关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批准后,方可变更;申请注销保密资格的,经有关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批准后予以注销;其法人单位名称、注册地址及法定代表人发生变更的,应向有关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报送变更申请和有关变更文件,并抄报审核部门,经有关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审核后予以变更。
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办公室将变更和注销情况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单位。
十六、《保密资格单位名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法人单位名称;
(二)注册地址;
(三)法定代表人;
(四)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专业;
(五)保密资格等级;
(六)列入《保密资格单位名录》时间和有效期限。
十七、新列入《保密资格单位名录》的单位名单,每季度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军工集团公司、省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军队系统装备部门发布一次。
十八、对列入《保密资格单位名录》单位执行《标准》的情况,有关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或有关地方保密工作部门每两年检查一次。
十九、保密资格每五年复审一次,复审程序按照审查认证程序的规定执行。
第二篇: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工作明细
军工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
一、申请保密资格的单位应具备申请条件。申请保密资格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的事业单位法人;
(二)承担或拟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项目或产品涉密;
(三)无外商(含港澳台)投资和雇佣外籍人员,国家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四)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人员,应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与境外人员(含港澳台)无婚姻关系;
(五)有固定的科研生产和办公场所,并符合国家有关安全保密要求;
(六)1年内未发生泄密事件;
(七)无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以及其他严重违法行为。
二、具备申请条件的单位应提交相应材料。申请保密资格的单位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
(三)上一财务验资报告;
(四)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三、在提交相应材料后进行审查与批准(书面审查和现场审查)。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一级保密资格评分标准》操作方法(即现场审查):
(一)保密责任
(1)法定代表人、分管保密工作负责人及其他责任人对相关保密制度、应承担的保密责任、单位保密重点难点熟悉。
(2)在上级相关文件和指示、会议讲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单位工作要点上有保密工作内容。单位人事任命文件、人员工资发放表或会议纪要要体现保密工作机构设置、专职保密工作人员的配备情况以及保密条件保障落实情况。
(3)保密责任制考核奖惩的相关材料。
(4)涉密部门负责人的会议记录、保密教育记录、教育大纲、人员签到表、考试卷笔记及自查表。
(二)保密组织机构
(1)保密委员会成单独设立有管理职能以及人员符合要求并有明确的职责与分工。(2)保密委员会小组人员培训证书、有关保密工作开展的部署和总结的会议记录、计划和工作总结。
(三)保密制度
(1)保密基本制度健全无漏项,要害部门、部位界定履行审批手续符合标准,二级制度结合业务实际制定。
(2)专项工程外场试验活动有保密方案和具体实施情况。
(3)涉密部门人员述职单位的基本制度和本部门的二级制度的基本要求。
(四)保密监督管理
(1)定密小组的文件和会议纪要。
(2)有正确定密依据的本单位《国家秘密事项范围目录》或《涉密事项一览表》。(3)涉密人员保密教育培训记录和保密责任书。(4)保密补贴发放表。(5)涉密人员登记变更表。(6)涉密人员因私出境审批表。(7)涉密人员名单在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登记备案的相关材料。(8)涉密载体登记记录。(9)涉密人员离岗审查表。
(10)涉密载体台账登记、手续及帐物相符。
(11)有按规定表明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涉密文件资料。
(12)涉密部门电子文档和未定稿的涉密过程文件标密并标识正确。(13)涉密文件资料的文档的收发登记本。(14)存放符合要求的涉密移动存储介质。(15)涉密人员的专用保密本。
(16)要害部门安全值班、工勤服务人员审查审批手续和保密承诺书的记录,及外来人员的审批记载。
(17)要害部门、部位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档案。
(18)涉密信息系统的《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使用许可证》。(19)单台涉密计算机的联网或互联记录。
(20)涉密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和日志记录删除的审批记录。(21)定期核对单位总台账和部门分台账的记录。(22)维修、报废申请单和相关记录。
(23)信息设备和存储介质的标识符合要求。
(24)涉密计算机和信息系统服务器、用户终端和外部设备中存储涉密信息标识齐备。(25)最新情况的文档化策略文件。(26)安全保密审计报告。
(27)风险评估报告和记录及补救措施。
(28)涉密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终端用户处和储存信息的密级、密级标识相一致。
(29)安全保密产品正确安装和配置工作正常,功能与保护要求一致,并根据信息系统的变更及时调整策略或升级更新安全保密防护产品。
(30)涉密计算机用户权限设置和硬盘分区符合要求,用户身份标识符合唯一性。
(31)BIOS、操作系统、应用系统和空闲操作查实用户身份鉴别的设置符合规范,鉴别失败后的记录和处理符合保密要求。
(32)访问控制策略、细粒度、控制列表有效,高密级信息能够流向低等级的安全域、用户端或信息设备。
(33)定期进行计算机病毒与恶意代码样本库的更新并及时查杀计算机病毒与恶意代码。(34)涉密计算机和信息系统服务器、用户终端不应存在未查杀的、不能被清除的计算机病毒与恶意代码,若有应存在记录和上报记录。
(35)中间计算机采用同涉密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病毒与恶意代码查杀工具。(36)涉密计算机系统补丁的下载、分发与安装过程和日志记录,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系统中不存在中、高风险的漏洞;不存在不受控制或违规安装的信息输出点。
(37)涉密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服务器、用户终端的软硬件的安装情况和审批记录。(38)涉密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用户终端上不存在无线联网功能模块,无连接或使用无线功能外部设备的记录。
(39)涉密便携式计算机内涉密信息的存储情况和审批记录。(40)绝密级计算机的屋里环境符合要求。
(41)绝密级计算机和存储介质的密码保护措施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需不需存储和传输有密码保护措施。
(42)移动存储结实的绑定措施有效,使用范围符合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43)涉密计算机和信息系统中使用的存储介质有标识,涉密信息的密级与其他标识相符。(44)用于信息交换的设备和记录符合有关保密规定。
(45)电磁泄漏发射检测报告或涉密信息系统测评报告采取保护措施。(46)涉密信息设备和传输路线满足红黑隔离要求。
(47)涉密信息设备的电源滤波防护措施配置和使用符合保密要求。
(48)有明确专供外出携带并专人管理的计算机和存储介质,审批单项目齐全,流程符合要求,带回后有保密检查记录。
(49)安全保密人员有培训证书,满足上岗要求,明确岗位职责并实现互相独立互相监督,工作记录符合岗位职责,涉密等级符合要求。
(50)国际互联网计算机安全控制措施有效,要有信息发布保密审查记录。
(51)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符合国家保密要求的技术手段,并没有打印、复印、传真等多功能的一体机与普通电话线连接,非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不处理涉密信息。
(52)不催在无线通信的基站、天线、无线发射装置等,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不适用无线通信设备。
(53)办公自动化设备台账的项目与实物对照相同,并有制定专人进行管理,维修和报废处理符合规定。
(54)宣传报道、举办展览、发表的著作和论文等经过保密审查,展品制作过程中采取了严格控制措施,参观展室、密品采取保密措施,参观人员履行了审批登记手续并有审查审批记录。
(55)重大(机密级以上)涉密会议在内部场所召开并审批应在涉密会议审批表中有注明记录,且其保密工作方案的内容符合要求以及实施的可操作性,保密工作机构也对此进行了监督检查并有记录,有涉密会议签到表以明确人员身份确认,会议文件资料发放、清退和销毁的登记。
(56)外场试验有专项保密工作方案或现场管理措施,有外场试验档案及工作记录,包括涉密载体发放、借阅、清退、销毁及通信管理均符合要求,外场试验使用的涉密计算机和涉密存储介质的保密检查记录。
(57)涉密协作配套单位有相应的保密资格,协作配套任务合同书中有保密条款,重大项目签订的保密协议,以及业务部门对其协议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记录。
(58)对外交流、合作和谈判等活动的审查审批记录、保密提醒记录及重要涉外谈判时保密工作机构的现场监督记录。
(59)保密工作机构和涉密部门组织检查的记录,并有发现问题后提出的书面整改要求及反馈。
(60)保密自查表。
(61)表彰或追究保密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的文件。(62)单位保密工作档案。(63)涉密部门工作记录。
(五)保密条件保障
(1)把保密管理经费列入财务预算的单位财务预算文件。(2)保密管理工作经费支出凭证。(3)转向经费支出凭证。
第三篇: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工作明细
军工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
一、申请保密资格的单位应具备申请条件。
申请保密资格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的事业单位法人;
(二)承担或拟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项目或产品涉密;
(三)无外商(含港澳台)投资和雇佣外籍人员,国家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四)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人员,应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境内居住,与境外人员(含港澳台)无婚姻关系;
(五)有固定的科研生产和办公场所,并符合国家有关安全保密要求;
(六)1年内未发生泄密事件;
(七)无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以及其他严重违法行为。
二、具备申请条件的单位应提交相应材料。
申请保密资格的单位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
(三)上一财务验资报告;
(四)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三、在提交相应材料后进行审查与批准(书面审查和现场审查)。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一级保密资格评分标准》操作方法(即现场审查):
(一)保密责任
(1)法定代表人、分管保密工作负责人及其他责任人对相关保密制度、应承担的保密责
任、单位保密重点难点熟悉。
(2)在上级相关文件和指示、会议讲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单位工作要点上有
保密工作内容。单位人事任命文件、人员工资发放表或会议纪要要体现保密工作机构设置、专职保密工作人员的配备情况以及保密条件保障落实情况。
(3)保密责任制考核奖惩的相关材料。
(4)涉密部门负责人的会议记录、保密教育记录、教育大纲、人员签到表、考试卷笔记
及自查表。
(二)保密组织机构
(1)保密委员会成单独设立有管理职能以及人员符合要求并有明确的职责与分工。
(2)保密委员会小组人员培训证书、有关保密工作开展的部署和总结的会议记录、
计划和工作总结。
(三)保密制度
(1)保密基本制度健全无漏项,要害部门、部位界定履行审批手续符合标准,二级制度
结合业务实际制定。
(2)专项工程外场试验活动有保密方案和具体实施情况。
(3)涉密部门人员述职单位的基本制度和本部门的二级制度的基本要求。
(四)保密监督管理
(1)定密小组的文件和会议纪要。
(2)有正确定密依据的本单位《国家秘密事项范围目录》或《涉密事项一览表》。
(3)涉密人员保密教育培训记录和保密责任书。
(4)保密补贴发放表。
(5)涉密人员登记变更表。
(6)涉密人员因私出境审批表。
(7)涉密人员名单在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登记备案的相关材料。
(8)涉密载体登记记录。
(9)涉密人员离岗审查表。
(10)涉密载体台账登记、手续及帐物相符。
(11)有按规定表明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涉密文件资料。
(12)涉密部门电子文档和未定稿的涉密过程文件标密并标识正确。
(13)涉密文件资料的文档的收发登记本。
(14)存放符合要求的涉密移动存储介质。
(15)涉密人员的专用保密本。
(16)要害部门安全值班、工勤服务人员审查审批手续和保密承诺书的记录,及外来人员的审批记载。
(17)要害部门、部位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档案。
(18)涉密信息系统的《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使用许可证》。
(19)单台涉密计算机的联网或互联记录。
(20)涉密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和日志记录删除的审批记录。
(21)定期核对单位总台账和部门分台账的记录。
(22)维修、报废申请单和相关记录。
(23)信息设备和存储介质的标识符合要求。
(24)涉密计算机和信息系统服务器、用户终端和外部设备中存储涉密信息标识齐备。
(25)最新情况的文档化策略文件。
(26)安全保密审计报告。
(27)风险评估报告和记录及补救措施。
(28)涉密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终端用户处和储存信息的密级、密级标识相一致。
(29)安全保密产品正确安装和配置工作正常,功能与保护要求一致,并根据信息系统的变更及时调整策略或升级更新安全保密防护产品。
(30)涉密计算机用户权限设置和硬盘分区符合要求,用户身份标识符合唯一性。
(31)BIOS、操作系统、应用系统和空闲操作查实用户身份鉴别的设置符合规范,鉴别失
败后的记录和处理符合保密要求。
(32)访问控制策略、细粒度、控制列表有效,高密级信息能够流向低等级的安全域、用
户端或信息设备。
(33)定期进行计算机病毒与恶意代码样本库的更新并及时查杀计算机病毒与恶意代码。
(34)涉密计算机和信息系统服务器、用户终端不应存在未查杀的、不能被清除的计算机
病毒与恶意代码,若有应存在记录和上报记录。
(35)中间计算机采用同涉密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病毒与恶意代码查杀工具。
(36)涉密计算机系统补丁的下载、分发与安装过程和日志记录,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
用系统中不存在中、高风险的漏洞;不存在不受控制或违规安装的信息输出点。
(37)涉密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服务器、用户终端的软硬件的安装情况和审批记录。
(38)涉密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用户终端上不存在无线联网功能模块,无连接或使用无线功
能外部设备的记录。
(39)涉密便携式计算机内涉密信息的存储情况和审批记录。
(40)绝密级计算机的屋里环境符合要求。
(41)绝密级计算机和存储介质的密码保护措施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需不需存储和传输有
密码保护措施。
(42)移动存储结实的绑定措施有效,使用范围符合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
(43)涉密计算机和信息系统中使用的存储介质有标识,涉密信息的密级与其他标识相符。
(44)用于信息交换的设备和记录符合有关保密规定。
(45)电磁泄漏发射检测报告或涉密信息系统测评报告采取保护措施。
(46)涉密信息设备和传输路线满足红黑隔离要求。
(47)涉密信息设备的电源滤波防护措施配置和使用符合保密要求。
(48)有明确专供外出携带并专人管理的计算机和存储介质,审批单项目齐全,流程符合要求,带回后有保密检查记录。
(49)安全保密人员有培训证书,满足上岗要求,明确岗位职责并实现互相独立互相监督,工作记录符合岗位职责,涉密等级符合要求。
(50)国际互联网计算机安全控制措施有效,要有信息发布保密审查记录。
(51)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符合国家保密要求的技术手段,并没有打印、复印、传真等多
功能的一体机与普通电话线连接,非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不处理涉密信息。
(52)不催在无线通信的基站、天线、无线发射装置等,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不适用无线
通信设备。
(53)办公自动化设备台账的项目与实物对照相同,并有制定专人进行管理,维修和报废
处理符合规定。
(54)宣传报道、举办展览、发表的著作和论文等经过保密审查,展品制作过程中采取了
严格控制措施,参观展室、密品采取保密措施,参观人员履行了审批登记手续并有审查审批记录。
(55)重大(机密级以上)涉密会议在内部场所召开并审批应在涉密会议审批表中有注明
记录,且其保密工作方案的内容符合要求以及实施的可操作性,保密工作机构也对此进行了监督检查并有记录,有涉密会议签到表以明确人员身份确认,会议文件资料发放、清退和销毁的登记。
(56)外场试验有专项保密工作方案或现场管理措施,有外场试验档案及工作记录,包括
涉密载体发放、借阅、清退、销毁及通信管理均符合要求,外场试验使用的涉密计算机和涉密存储介质的保密检查记录。
(57)涉密协作配套单位有相应的保密资格,协作配套任务合同书中有保密条款,重大项
目签订的保密协议,以及业务部门对其协议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记录。
(58)对外交流、合作和谈判等活动的审查审批记录、保密提醒记录及重要涉外谈判时保
密工作机构的现场监督记录。
(59)保密工作机构和涉密部门组织检查的记录,并有发现问题后提出的书面整改要求及
反馈。
(60)保密自查表。
(61)表彰或追究保密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的文件。
(62)单位保密工作档案。
(63)涉密部门工作记录。
(五)保密条件保障
(1)把保密管理经费列入财务预算的单位财务预算文件。
(2)保密管理工作经费支出凭证。
(3)转向经费支出凭证。
第四篇:用地申请和土地出让程序
用地申请和土地出让程序
一、概念
广义概念:国有土地使用权发生转移的所有行为,即以出让、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划拨本身等。
狭义概念:以出让或划拨方式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通过买卖、赠与或其他合法方式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方式
(一)转让方式
1、出售;
2、交换;
3、赠与;
4、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入股;
5、一方提供土地使用权,另一方提供资金合作建房;
6、因企业被收购、兼并或合并,房地产权属随之转移的;
7、以房地产抵债的;
8、其他(继承)。
(二)法律依据: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1990.5.19)第19条; 《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2001.8.15)第 3 条;
《关于审理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1995.12.27)第18条;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1.1)第 29 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能否将国有土地使用权折价抵偿给抵押权人问题的批复》(1998.9.9)。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与出让之区别
(一)主体不同。
出让主体:国有土地所有者,即国家,由法律授权的县以上人民政府予以具体实施;
转让主体: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
(二)行为性质不同
根据物权理论,出让,他物权设定;转让:他物权转移。
(三)转移条件与程序不同
出让条件无限制,签订出让合同,缴出让金,即可办证;转让条件有限制,转让须经申请、审批或补办出让手续,缴纳税费,方可登记过户。
(四)交易市场不同
出让,一级市场,即国家作为国有土地所有者垄断;转让:二级市场,即符合法定条件的自由转让。
Ⅱ、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模式及操作事项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直接转让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条件。
除一般的民事行为生效要件外,尚须如下特别要件:
1、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条件
(1)按照出让合同约定支付全部土地出让金,并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2)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 25% 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
(3)转让房地产时房屋已经建成的,还应当持有房屋所有权证书。
2、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条件(1)土地使用者为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2)领有国有土地使用证;
(3)具有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合法的产权证明;(4)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3、法律依据:
《房地产管理法》第 38 条、第 39 条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 45 条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程序
1、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程序
(1)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有建筑物的,要约定建筑物转让的内容;
(2)向县以上国土部门提交转让申请;
(3)国土部门依法审查批准,审查内容为是否符合转让条件、与出让限定条件有无实质性冲突、是否改变土地用途、成交价格是否合理,必要时进行国有土地使用权估价;
(4)缴纳土地增值税、契税、营业税等有关税费;(5)登记发证。
2、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程序
(1)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有建筑物的,要约定建筑物转让的内容;
(2)向县以上国土部门提交转让申请;
(3)国土部门依法审查批准,审查内容为是否符合转让条件、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4)受让方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缴纳土地出让金,或经批准不需办理出让手续而将转让费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5)缴纳土地增值税、契税、营业税等有关税费;(6)登记发证。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应注意事项
1、必要的权属调查和资信能力调查。
转让合同签订之前,要对转让方的转让主体资格进行核实。转让方须是国有土地使用证上载明的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为国有或集体单位的,应提交有资产处分权的机构出具的同意转让的证明。转让方也要认真审查受让方的资信能力,包括银行资金证明、有无重大债务纠纷等,以免造成土地使用权转让后资金无法收回的结局。
2、有关评估事宜咨询。
根据法律规定,国家控制国有土地转让价格,转让价格过低时,国家享有优先购买权。尤其是转让方为国有单位时,国有土地及相关资产须经法定估价机构估价,并经国土部门予以确认。
3、有关税费负担的咨询
转让合同签订之时,双方应对有关应缴纳的税费项目、标准及数额进行咨询,并对税费负担问题进行明确。根据有关规定,税费的计算依据一般为土地成交价,若成交价格明显低于正常市场价的,则应以土地评估价作为计算依据。
4、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担保问题。
拟转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是否存在瑕疵问题,是受让方必须关注的重点。转让合同签订之前,必须去国土部门、房地产主管部门进行调查,核实有无抵押与被采取司法限制。鉴于有无土地权属及相关争议不易调查,加之受让方的履约能力难以判断,应明确双方相互提供担保。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抵押后,并非不能转让。可通过与抵押权人协商,以其他担保方式置换或以转让费支付借款的方式解除抵押等方式,实现转让目的。
5、权属变更程序与支付转让价款的相互制约。
因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须经合同签订、国土部门审批、补办相关手续、登记办证等多个环节,有时还涉及抵押权解除等程序,故转让费的支付应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即根据转让程序设定付款期限与金额,体现相互制约与督促作用,以降低双方交易风险。
6、土地用途及相关用地条件的变更
国有土地转让往往涉及土地用途变更问题,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尤为突出。转让前的土地大多是工业用地、办公用地等,转让后多为商业或住宅开发用地,不仅要经规划部门变更土地用途,补缴土地出让金,且须缴纳相关配套费用。有的虽不改变土地用途,却需改变出让合同限定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等用地条件。土地用途及相关条件能否变更、变更程序及费用负担应在转让合同中约定清楚。
7、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效力及于地上建筑物,无约定的,推定包含。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有出让土地未达到规定开发程度不得转让,划拨国有土地无地上建筑物不得转让,故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往往是与地上建筑物或附属物一并转让。实践中,多以转让房地产为名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价值相对较小,于土地而言不大,并不重视
8、应当关注的司法解释 土地抵押前线要进行房产抵押
一、房产抵押在建设规划局办理 所需材料:
1、房产评估报告、土地评估报告(看后返还)
2、公司营业执照、组织代码证、法人身份证、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3、委托书
4、房产证原件
5、借款合同、抵押合同(与银行信贷人员共同办理)
办理2各工作日内完成,建设规划局出具房产抵押他项权证与同意土地抵押的函(国土局要)
二、土地抵押在国土资源局 所需材料:
1、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法人身份证、(复印件)法人代表证明书、委托书、(土地局提供模板)及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2、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有模板)
3、房产抵押他项证明书复印件
4、抵押登记审批表、土地登记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土地登记委托书
5、评估报告、国土局备案(提前带着土地评估报告到土地局备案)
用地申请和土地出让程序
一、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
中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即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效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以外,属于集体所有。按照中国法律规定,外商来华投资只能取得土地使用权,而不能拥有土地所有权。
外商投资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有偿划拨取得土地使用权 外商投资企业以这种方式获取土地使用权,应先向所在地的市、县国土部门提出用地申请,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用地审批权限经审查批准后,由市、县国土部门与外 商投资企业签订土地使用合同,并办理登记手续,领取土地使用证,取得土地使用权。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须按规定每年缴纳土地使用费,并且土地使用 权不得随意转让、出租、抵押。如需转让、出租、抵押,应按广东省颁布的《广东省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实施办法》的规定,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补交出让金。目前国家对行政划拨范围有所限制,即按国家产业政策应予鼓励、支持的项目用地可采用行政划拨,其他用地原则上以出让方式提供。
(二)中方合作者以土地使用权作价投资 为扩大吸引利用外资,国家鼓励沿海地区国营企业和集团企业以现有场地、厂房等作价入股或作为合作条件与外商组成合营企业。这种合营必须到国土部门办理用地 手续。所有土地如属行政划拨用地,合营企业中方须补办土地出让手续,补交出让金。
(三)国家出让、转让或出租国有土地使用权。根据《广东省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实施办法》的规定,广东省实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制度。外商投资企业可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土地使用 权,进行土地开发、利用、经营并在使用年限内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广东省政府的国土厅、市、县(区)国土局负责组织实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终止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二、土地使用权的使用
依法使用土地管理权,保护使用者的合法利益,避免使用者的不必要的损失。
(一)土地使用权出让 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具体程序如下:
1.外商投资企业用地可事先向市、县国土部门申请预约,预约期内可优先获得指定地块的土地使用权。申请预约用地,须持有外经计划部门申请投资建设立项的文件资料,与国土部门签订预约用地协议,交付预约金。
2.企业正式申请用地并与市、县国土部门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3.土地使用权出让可采用招标、协议、拍卖的方式。协议、招标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应按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方式向国土部门缴付地价 款;拍卖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应在出让合同生效之日向国土部门缴付地价款10%的定金,余额应在出让合同生效之日起60日内全部付清。
4.土地使用者在付清全部地价款后30日内到国土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登记,领取土地使用证,取得土地使用权。
5.土地使用者需要改变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和规划要求的,必须事先向原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国土部门提出申请,经国土部门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重新签订出让合同,调整地价,并应在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到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二)土地使用权转让 土地使用者转让土地使用权须具备的条件是:第一已支付全部地价款;第二持有土地使用证,有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还应有房屋所有权证,第三已按出让合同规定的条件和期限完成了开发建设。其具体程序是:
1.土地使用权转让双方应签订转让合同,并持土地使用证、土地出让合同、土地转让合同,向土地所在地的市、县国土部门申请转让登记手续。如土地 上已建有房屋的,转让双方应先向所在地的房地产交易所申请办理转让手续,并在办理转让手续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文件资料向土地所在地的市、县国土部门和 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登记手续。
2.国土部门接到登记申请后,应及时予以审查。对符合转让条件和登记要求的,给予办理转让登记和换发土地使用证。
3.土地使用权出租。土地使用权出租,租赁双方必须持土地使用证、出让合同、租赁合同向所在地市、县国土部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租赁登记手续。如土地上已建有房屋的,租赁双方 应先到所在地的房地产交易所申请办理租赁手续后,15日内到所在地的市、县国土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土地使用权出租后,出租人必须继续履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 同。租赁关系终止,租赁双方应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到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4.土地使用权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随之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时,抵押人、抵押权人必须持土地使用证、土地出让合同、载有抵押条款的经济合同、土地 使用权抵押申请书向所在地的国土部门和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抵押人到期未能履行债务或者在抵押合同期间宣告解散、破产等。抵押权人有权向国土 部门和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处分抵押的土地使用权。抵押权因债务清偿或其他原因终止时,抵押双方应在抵押权终止之日起15日内到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或转移登 记。
三、土地成片开发
土地成片开发是指:外商在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后,依照规划对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建设,平整场地、建设供排水、供电、供热、交通、通信等公用设 施,形成工业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条件,然后进行转让土地使用权、经营公用事业;或者进而建设通用工业厂房以及相配套的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等地面建筑物,并 对这些地面建筑物从事转让或出租的经营活动。为了吸收外商投资从事开发经营成片土地,国家制定了在经济特工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内施行的 《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规定了对外商投资企业开发经营成片土地的管理要求。
(一)吸收外商投资进行成片开发的项目,应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成片开发项目建设书,按土地开发面积或投资额报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务院审批。(二)外商投资成片开发,应分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的规定,成立从事开发经营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或者是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或者是外资企业(以下简称开发企业)。
(三)开发企业以批准的项目建设书为依据编制成片开发规划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经市、县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四)开发企业提出成片开发正式申请并依法取得开发区域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开发区域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向开发企业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应依据国家土地管理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按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审批权限报经批准。
(五)开发企业必须在实施成片开发规划,并达到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规定的条件后,方可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六)开发企业可以吸引投资者到开发区域投资,受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开办企业。
第五篇:保密资格审查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二期全国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培训班上,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对新一轮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受到学员们的欢迎。本刊选登答疑的部分内容,希望对各级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机构和申请军工保密资格的单位有所助益。
1.如何理解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与军工单位日常保密管理的关系?
答: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是保密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环节,不能替代军工单位日常保密管理工作。日常保密管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法规、政策和相关规定进行,保密资格认证与保密管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规定,如果有单位不涉及某项工作,可以免予制定相关保密制度。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评分标准》中又规定,基本制度不健全的要扣分,如何理解?
答:单位基本制度制定过程中,对单位不涉及的事项可以免于制定相关制度,现场审查时可以不予扣分。
3.对于二级、三级单位的复查时间以何为准?
答:在新一轮军工保密资格认证中,二级、三级保密资格单位取得保密资格的时间以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的批准时间为起算点。
4.有的单位只对生产场所进行搬迁,不是整体搬迁,这种情况是否重新申请认证?
答:如搬迁部分涉及重大涉密科研生产任务,应当重新申请现场审查认证。若只是单位少部分涉密场所搬迁,按照审查权限,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机构应当派人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情况做出是否需要重新进行认证的决定。
5.项目或产品仅背景、用途、数量涉密的,不属于保密资格审查认证范围,其中“背景”如何理解?
答:在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中,背景针对工程、项目,用途针对具体产品。
6.保密管理经费开支不合理的,是否需要扣分?
答:保密管理经费应当用于保密管理工作,若发现其用于与保密工作无关的办公费等,现场审查中应当扣分。
7.如何区别保密责任书、保密协议书、保密承诺书?
答:一般来讲,保密承诺书是涉密人员对国家做出的保密承诺,保密责任书是单位内部上下级之间责任归属的界定,保密协议书是单位与单位或个人与单位之间承担义务、享有权利的约定。近年来,一些军工企事业单位为了加强对涉密人员的责任约束,明确涉密人员应当承担的保密义务,以承诺书、责任书、协议书等形式与本单位工作人员签订了各种法律文书。2009年3月14日,国家保密局等几部委局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保密承诺书签订工作的通知》(国保发[2009]3号),对保密承诺书签订工作进行了规范。各军工企事业单位已经按该通知要求对保密承诺工作进行了规范,其与本单位涉密人员签订的保密承诺书可以视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中要求签订的保密责任书。
8.通过涉密信息系统测评,并经过专家评审,是否可以申请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
答:为加快新一轮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工作整体进度,申请单位涉密信息系统通过测评可以申请保密资格现场审查。通过现场审查认证,待取得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使用许可证》,经国家或省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批准后,方可正式取得保密资格,列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名录》。
9.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申请一级保密资格时,涉密信息系统必须通过测评。申请二级或三级保密资格时,涉密信息系统是否也必须通过测评?
答:是。不论申请哪级保密资格,只要有涉密信息系统,有关单位必须先通过测评和审批,最终取得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使用许可证》。
10.涉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系统能否单独进行测评和审批?
答:如果涉密信息系统已经通过测评和审批,取得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使用许可证》,之后新增的涉密应用系统,属于涉密信息系统变更,根据《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审批管理规定》,应当及时向原批准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决定是否对其重新进行测评和审批。
11.单位没有涉密信息系统,涉密单机是否需要进行测评?
答:保密资格审查认证标准中对此没有强制要求,即对于只有单台涉密计算机的单位,并不要求获得《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使用许可证》。
12.经批准后,有的单位对涉密计算机频繁格式化并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如何认定?
答:经单位有关部门批准对涉密计算机进行格式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理由充分的不扣分。但经检查发现,以规避审查认证为目的对涉密计算机和信息系统进行突击性格式化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的,以及审批手续不严格、不严肃的,应按标准要求,作扣分处理。
13.相关保密工作部门(机构)能否购买国外研制的技术检查取证工具?
答:不允许。保密技术检查取证工具必须通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指定测评机构的测评或鉴定。
14.“三员”(即涉密信息系统配备的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员、安全审计员)中的安全保密管理员或安全审计员是否可兼任单位保密工作机构中技术人员的岗位?“三员”可否隶属于不同部门?
答:可以。
15.单台涉密计算机需要配备“三员”吗?
答:按照有关要求,单台涉密计算机应当配备一名安全保密管理员,由该管理员负责全部安全保密管理工作,不用再配备其他管理人员。
16.如何从涉密信息系统中输出电子涉密文件?
答:经业务主管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审批后输出。
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文件输出内容的审批,包括涉密文件是否确需输出,内容是否符合保密范围规定,文件去向是否可控等;信息化管理部门进行具体输出操作的审批管理,确定经由刻录光盘或专用涉密移动存储介质输出。输出的涉密载体应当由专人签字领取。
17.涉密(非涉密)设备总台账应由什么部门管理?
答:应由信息化管理部门管理、维护,报单位保密工作机构备案。
18.涉密设备台账是否应按照密级文件管理?
答:涉密设备台账中有设备密级、部门、人员姓名、IP地址、MAC地址等内容,应当定密并按密级文件管理。
19.如果单位拥有少量涉密单台计算机(2~3台),每台均有专人管理,是否强制设置一个信息出口?
答:由单位自行规定,按照有关要求实现出口可控即可。
20.现场审查时,发现涉密计算机杀毒软件有杀毒的历史记录(即曾经中毒但已杀掉),如何处理?
答:现场审查时,如涉密计算机中已无存活病毒,不扣分;若有存活病毒则需按有关要求扣分。
21.笔记本电脑中的无线互联功能硬件模块都包括什么?
答:无线网卡、蓝牙、红外设备。
22.如何理解“禁止非涉密中间机导出信息”?
答:非涉密中间机用于将国际互联网、公共信息网络和其他非涉密信息系统的信息导入涉密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禁止从非涉密中间机导出信息,是为避免在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与非涉密中间机之间形成摆渡通道,破坏物理隔离。
23.涉密信息系统建设经费可否列入保密专项经费?
答:用于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防护系统的经费可以列入。24.涉密安全域的信息如何传向非涉密安全域? 答:涉密信息不允许由涉密安全域传向非涉密安全域。涉密安全域中的非密信息可使用涉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系统(如文件传输或交换系统等)传向非涉密安全域,但需要有安全域边界控制和访问控制。